电工实训感悟范文

时间:2023-12-06 17:40: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实训感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工实训感悟

篇1

——关于市委组织部长在公务员培训结业典礼讲话

近日,单位里组织学习“市委组织部长在公务员培训结业典礼讲话”活动。“讲话”的内容,蕴涵着对新一届公务员的希望,在步入工作岗位后,能够为我市公务员队伍注入一股新的活力,带来一种新的景象,成为社会的一支骨干力量,也加强了立足本职,追求卓越的爱岗敬业精神。同时指出了工作中所要遇到的诸多问题和工作经验。对号入座使他们能在上岗前受到启发和教育。文章简洁、明了,语言朴实,让我们听起来感觉像一面镜子,不同程度上把我们平时工作中遇到过的问题都体现出来。

组织部长利用六句话,介绍了全文,每句话都有深刻的意义。其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就让我有很大的感触,特别是我从部队步入工作岗位,在这个领域后,无形中被一种风气所渲染,那就是学习、竞争。文章所指出“学习是21世纪的生活方式;学习就是竞争力。”就充分表现出,如果不学习,肯定被淘汰。江总书记曾经说过:“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所以我们青年职工要有永不满足的创新进取精神,做知识型、创新型的新时代建设者。

其次,“正直做人,廉洁自律”这句话让我想起曾经在部队的时候,连队首长找我做思想工作时说:“军人不论在什么环境下,立场要坚定,不能有乱拉关系,腐化堕落思想,要时刻维护自身形象。”作为我们一代青年,在工作中要保持清醒头脑,不为各种诱惑所影响,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工作,尽自己所能,主动为需要帮助的群众办点实事,是贯彻“三个代表”的实践者。

同时组织部长的“讲话”,给我很大鼓舞,让我收益匪浅。结合“讲话”,我要在今后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端正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心态。每天工作中要有所收获,不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天度日。在下班以后,利用半小时总结今天工作完成情况和明天需要做的工作。做到眼中有活。同时,工作中把握不准问题及时向老同志请教。

二、结合工作情况,虚心接受群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完善对工作管理的不足与漏洞,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做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

篇2

关键词:电工学;实验;自主设计

《电工学》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科类专业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程,是从事工科类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电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人在多年《电工学》教学过程中,深刻感悟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总结和探索,将实验部分分成三种模式来进行教学。

一、传统实验的教学模式

《电工学》课程一般为工科类专业首批开设的技术基础课,在《电工学》开始阶段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底子薄,接触课程浅,大多数初次接触实验设备和仪器仪表,对课程和仪器设备都很陌生,在实验时不知如何开始、如何动手,这时,我们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是比较合适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着重要求学生掌握电类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着重掌握实验设备中各种仪器仪表和元件的正确使用方法,规范电工操作方法和流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操作习惯。

二、自主设计实验的教学模式

《教育学》中对于教学是这样定义的:“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在教学中,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从“要你学”转变为“我要学”,是很多教师颇下功夫的地方。《电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学生掌握了电工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和要求后,对于部分灵活性强的实验,例如,分压器的设计、戴维南定理的验证等等,可采用自主设计实验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给学生留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和思考,让学生有兴趣地、自主地开展实验,观察实验,总结实验,引导学生走自行解决问题的道路,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虚拟实验的教学模式

《电工学》中许多概念和原理经常是通过实验来帮助学生加以理解,但有些知识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在一般的实验中予以解决,而且电工实验中分析的对象大都与电流电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实验过程中,有时误操作会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而失去实验的本来意义,或者使元器件损坏,特别是在强电实验中,操作不当甚至可以造成人员伤亡。虚拟实验是利用虚拟实验室仿真软件和多媒体技术,可以很方便地模拟实际中我们不能完成或者比较难完成的电工实验。例如,在《电磁感应》这一章的教学中,电场和磁场的变化过程是实际中看不到的,若采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模拟该过程,学生就能够很清楚地看到电力线、磁力线的整体分布和动态变化过程。再例如,分析电路中的电容出现漏电、开路、短路时对电路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理论上我们可以分析出来,但实际上比较难以用实验去实践,若采用虚拟实验室仿真软件来仿真实验,我们只要改变电容的参数就可以模拟出各种故障时的情况。可以说虚拟实验模式弥补了实际实验中的种种不足,从而让学生有机会去认识并掌握更多的知识。

四、《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建议

(一)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实验型教师队伍,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提高。我院现阶段电工实验的教学,都由任课老师独立担任,实训部的电工实验指导教师只参与电工实训,不参与电工实验,而任课教师大部分为理论课教师,动手能力不强。为此,应打破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的界限,安排多年从事实验教学,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实验教师组成实力雄厚的实验指导教师阵营,培养一批理论知识丰富的理论课教师,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不论是理论教师还是实验教师都应积极学习,努力进取,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切实提高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水平,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加强实验教学硬件建设,扩大实验教学范围。实验教学硬件是实施实验教学改革的基石。根据电工学实验教学要求,应建设有:电工实验室、电子实验室、电机与拖动实验室;多媒体应用实验室等。为实验教学营造良好的环境,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提供优越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创造意识与创新精神。

(三)加强校外合作,将理论与实践真正联系起来。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到工厂、车间、电站、企事业等单位或部门进行实地教学参观,通过学生的实际观察和了解,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在毕业后真正称为社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篇3

关键词 电工电子 技术 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2.051

On Teaching Practic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DAI Gengzhang

(Jiangdu Secondary Specialized School, Yangzhou, Jiangsu 225200)

Abstract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professional is in the observation and experiment in the practice of strong technical courses, as a teacher should have a strong practical research, but also in teaching practice has a good business quality, and in teaching can better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eachers should carefully go to teach, seriously study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he full preparation before the lesson, but also to the old with new, pay attention to experimental teaching, training students' interest, and in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 and opening up, to promote teaching quality improvement, focus on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so that they become research teacher.

Key words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technology; teaching; practice

教学的过程是让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学习的过程。电工电子专业课不但要让学生懂得其原理,而且还要让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笔者作为一名电工电子专业教师,非常热爱自己的教学专业,并从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中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通过电工电子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电工电子专业课教学实践应当突出如下几点:

1 用心善教,以老带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言行举止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评价、学习和仿效,因此教师应时刻注意为人师表。如提前候课,做到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体现良好的职业道德;课前充分备课、上课严谨治教,体现认真负责的精神;课堂中教学内容应结合生产、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习题课要做到相当熟练,和学生一道思考进行,能灵活运用。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向学生交待清楚,敢于在学生面前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以自己的行为来熏陶和感染学生,在各方面都给学生起表率作用。同时要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冲破传统束缚,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自我学习。在电工电子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做一些电子产品,让学生认识电工电子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真、善、美世界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如通过一些小制作,激发他们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

同时,电工电子教师除了搞好本职工作外,还要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特别是搞好同专业教师之间的学习型的互帮关系。通过自己的特长做好传、帮、带,帮助新教师提高教学实施能力,上好合格课、优质课,使电工电子专业课在学校中成为良好专业课程。

2 认真钻研,准备充分

教材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依据。教师只有熟悉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在备课中紧紧围绕教学点,挖掘能力点,渗透德育点。这样可以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其应变能力。对此,教师就必须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以及渗透德育兼顾。①教师上课时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如课堂提问、课堂练习等)及时调整方法、内容、深度和进度,随时准备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总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同时,加强电工电子教师的教学工作常规培训,内容包括辅导,培优补差,作业批改,网络课的安排,教学心得、反思的整理,教学论文的撰写等。教师要做到知己知彼,并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有个明晰的计划;教师要不断在教学业务中提升自己教学能力,并加强自我学习,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和讨论,创新课堂讲课活动,积极参与评课议课活动,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积极探讨新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促进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转变,以适应和满足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注重实验,培育兴趣

电子技术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传统的实验课堂教学一般采用的模式是:教师依据教材,按照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结论、误差分析等几个环节讲解实验,学生被动接受,并划出实验手册里需注意的操作重点,分组实验,得到教材想要学生得出的实验结论。②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有:一是整个实验由教师主讲,由教师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学生只能掌握教材上面要求的实验方法,遇到新型的方法就会出现混乱;二是实验器材由教师安装、调试,学生的任务只是“做”。只懂得机械地重复教材的步骤,不懂得器材的基本组装操作,不懂得处理实验中出现的各种器材问题,不懂得选用新的仪器器材等。传统实验课堂教学造成学生思维僵化,缺乏创新意识,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不懂分析,且造成学生做实验依附性过大,离开教师,自己就无法完成一个实验。新课程教学中要求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改传统实验以师为本、以生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以生为主、以师为辅。搞好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个方面。教师要因课制宜,因生施教,尝试从实例出发,探讨出适合本校师生最好的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先通过验证性实验的课堂教学和分组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的实验设计思路和实验器材操作技能,进而才能较好地进行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注重对学生基本实验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实验则更加关注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两种实验教学模式相互结合,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按照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施教,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作为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不断探讨学习方法,奉行寓教于乐十分必要的。专业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教师提出问题后要善于引导,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动手欲,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生制作收音机过程,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识读元件再测元件然后焊接元件,识读中提出要点,引领学生激发兴趣;测量中指导学生注意实践要求,焊接中让学生充分动手,产生强烈的实践动手欲望,成果调试中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4 交流开放,相互学习

为了促进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全面呈现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与模式、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常规管理创新与成效,促进反思,提升质量,电工电子教学部应当与外校同类专业及其实习单位进行交流和实践合作。为了促进教学质量与就业实践,对电工电子专业部的所有教师的课堂、实验室、实训车间的教学质量和管理常规、课外实习活动等方面进行开放性有效交流。③通过开放课堂和相互交流,从而促进教师对职教课堂理念的反思,让开课教师充分认识到学得会的课堂、有价值的课堂、有活力的课堂是职校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心期待,师生通过做中学、体验性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为学生创造适宜、有用、有趣的、有效的课堂,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课后和所有听课教师展开积极的互动,相互探讨,力争在分享、交流与反思中不断提高。同时,避免一些教师对教学实践的不足,对其专业部还要进行抽查教师备课笔记和学生作业,重点对学案导学、课堂小练习和课后作业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优点和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及时改进,让教师今后能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常规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效,同时作为职业教育一线教师,努力做到低下身来,细心倾听学生的声音,感悟他们对课堂教学的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为学生有效学习,快乐生活,不断进步提供帮助和引导。当然,这些开放交流性活动,对于电工电子部全体教师是一次鞭策、一次学习,更是一次群体智慧的交流、反思与提升,激励全体教师自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引导教师深入钻研教学改革和管理创新,努力把最好的课堂和最精细化的教学实践变为一种常态,把正确职教课堂理念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内在需要,不断提高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质量。

5 不断研究,摸索反思

开展课题研究是教师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教研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积极开展教师课题研究工作,并对电工电子专业参与实习单位的相关课题,实施电子电工学科有效课堂的行动策略的相关研究。电工电子教研组要围绕这些课题,关注教学实际,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以期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电子课堂教学新模式。并在研究过程中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各种研究中,每个老师也是在反思中更新,发展,再反思,再更新,再发展,得到了提高和成长,使自己不断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

总而言之,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实践是一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的专业课,也是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并与学生相互学习的分享过程,只有在知己知彼中有效施教,才能让学生学到真技术、真本领,为实现良好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 赵彩凤,郑雪梅,吴建强.浅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S1):4-5.

篇4

目前,西南大学面向全校非电类本科专业开设的《电工技术》课程分为两种结构,即60学时数以上的多学时和60学时数以下的少学时.少学时《电工技术》课程的开课对象主要为工程技术学院的土木工程、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总学时数为36,其中实验6学时),纺织服装学院的纺织工程、轻化工程专业(总学时数为54,其中实验18学时),食品科学学院的包装工程专业(总学时数为45,无实验环节),化学化工学院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总学时数为36,无实验环节).其目的是围绕纺织、食品、化工、建筑行业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对机械电器设备等基本知识和职业素质的需求,培养学生从事研发、管理等相关工作的核心能力.由于课时数目少,造成了在上述各非电类专业中开设《电工技术》课程三方面的缺乏.第一,课程针对性少.由于理工科非电类《电工技术》课程体系是电类专业《电路原理》等课程的简化和压缩,因此,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应用性等方面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特别是教师沿用《电路原理》等多学时课程的教学方法,把重点放在原理、理论的讲解上,没有很好地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缺乏对市场的调研,不能适应课程少而精实际情况.第二,学院重视少.现有《电工技术》课程的课时设置不足.由于《电工技术》课程在非电类专业中的弱势地位,首当其冲地成为了非电类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时学时数被压缩的对象.如2006年,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为土建类专业学生开设的《电工技术》课程总学时数为45学时(其中课堂教学3时,实验6学时);为了响应高校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要求,在制定2013年学生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电工技术》课程被删减为36学时(其中课堂教学27学时,实验时).第三,学生兴趣少.作为非电类专业学生,普遍缺乏对电类知识、电类科技及电工技能的认知,认为《电工技术》课程与自己所学专业关联性不大.其次,过多的理论基础知识对于非(电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枯燥无味,而且没有帮助,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上述问题的出现不但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而且也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2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

鉴于少学时《电工技术》课程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及理工科非电类授课学生的专业共性,针对少学时《电工技术》课程,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以启发和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中应用意识为牵引,以市场需求和职业定位为切入,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针对各专业特点,引入相关的案例教学,达到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学目的.第一层次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电工技术的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电工技术应用意识;第二层次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定理及定律,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第三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自身专业知识和电类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了达到上述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本文针对理工科非电类少学时《电工技术》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3个方面提出了如下改革方案.

2.1教学目标改革

根据不同专业定位,分层次设立教学目标充分调研学生专业性质及职业定位.理工科非电类少学时《电工技术》课程涉及的专业较多,不同专业对电类知识的需求不同.因此,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定位,在教学中通过引入案例教学,使教学内容紧扣学生专业方向,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明显提高.学生才会感到《电工技术》课程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与自己今后的工作是相关的,从而将《电工技术》课程学习的动力转变为一种内在的需要.例如土建类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建筑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农村能源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学生毕业后能在工厂化设施农业系统、农村新能源开发与科学利用领域从事规划设计等方面工作.因此,为该专业学生开设的《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为将电工技术应用于建筑照明工程中,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理论以及照明设计的计算和分析,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对建筑物的照明进行设计和绘制电气施工图.

2.2教学内容改革

整合教学内容,构建《电工技术》模块化课程体系在保持少学时数《电工技术》课程体系相对完整的前提下,删减某些脱离实际应用的知识点,而将重点转向培养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电类问题的能力.根据培养目标,组织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重新修订非电类专业《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在课程内容上努力做到“新”和“合”:“新”指根据授课专业学生的专业定位,对《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更新并充实新知识、新技术等内容;“合”指采用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思想对《电工技术》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整合.

2.3教学方法改革

多样化教学手段并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获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直接手段.在《电工技术》课程教学手段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授课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辅以动画演示、图片讲解、实训仿真、实验制作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1)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讲解理论知识,再开展实践教学.而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把理论课与实践课结合起来,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达到边学边练,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的效果.例如在“三相交流电路”章节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将“三相电源的联接”、“三相电路负载的联接”、“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以及“安全用电”等知识点应用于解决“室内供电配电系统设计”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达到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的目的.

2)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该任务展开教学.比如,在“RLC串联交流电路”课堂教学中,以求解交流电路的响应为中心任务,首先由教师把求解单一参数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交流电路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倡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通过教师对知识点的归纳、补充和修正.

3)实例教学法.《电工技术》课程知识点多,理论性强.因此,如果只是一味地照书讲解,势必会使学生产生听觉疲劳.实例教学却能很好地解决理论课讲解枯燥的问题,理论教学中因为穿插引入结合各自专业特点的实例分析,可以有效解决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脱节现象,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电类知识是切实有用的,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电工技术》的热情.例如在“电路谐振”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引入收音机或车载MP3应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3总结

篇5

关键词:项目教学 电气控制 1+1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 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2001年4月,查德博士曾来北京讲授“项目教学法”受到普遍关注。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学校进行了大量教研工作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十分适合我校的教学改革,故大力在学校内组织学习研究。我们实践教学科在项目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这方面走的更深一步也有了一些感悟。下面我就《电气控制实训》项目教学中的1+1方式进行一下简要的阐述。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具有90%的积极性。

一、学习和工作1+1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形式上老师讲,学生听。在教学内容上理论知识重于实践操作,在教学目标上重知识轻能力,在交流方式上教师学生交流单一且缺少师生间互动及相互合作,在参与程度上学生不够积极。

传统教学主要是针对知识目标的强化训练,教学内容也只是局限于课本知识,与生产实践严重脱节。《电气控制实训》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后首先确立了两个直接面向的工作岗位“低压电气装配工”及“低压电气销售”。根据其岗位需求有的放矢的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进行实际工作的演练。将学习与实际工作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在工作中学习,有效的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项目化教学后,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更贴近学生也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本意。

二、理论与实践1+1

《电气控制实训》这门课的先导课程主要有《电工学》和《电拖动控制电路》。这两门课程相比,《电工学》缺少低压电器结构及工作原理这一部分内容,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在学习和讨论线路时,大部分都会感觉比较抽象,比较吃力,若以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演绎出来,那么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理性和感性的结合。

我的做法是在进行理论课教学之前,准备大量的实物及其部件,利用学生的求新、求奇、求特的心理,先吸引学生注意。在实际内容之前先发放“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第二食堂杂货梯”电气控制线路装调任务单,以一个实际的工作项目为引导,提出任务要求及验收规范标准,让学生查阅资料并讨论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及所需设备和材料。理论上以提供参考资料、规范标准、典型案例为主,实践上以实际完成整个电气控制线路安装及调试为主,通过这种方法用实际项目贯穿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三、电器元件知识及应用1+1

在电气控制这门课程中,电器元件是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对于电器元件的学习传统上主要是学习电器元件的外形结构、符号用途、安装和使用。若采用项目教学法,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中要补充这些常用电气元件的检测和选用。尤其是电气元件的选用,在整个项目教学中非常重要,同时电器元件的选用也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并能训练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课和实习课上我们经常直接给学生准备好各种设备和元件并告诉学生这些元件是什么、干什么用以及怎么用。而在项目教学法中,关于电器元件的选用学生首先要根据项目要求选择所需元件,这样就学习和巩固了电器元件的用途,然后要通过计算得出所需电器元件的参数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最后选择合适的电器元件训练了学生查阅产品资料识读设备铭牌的能力。

四、电器原理图的1+1教学法

“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第二食堂杂货梯”电气控制线路装调项目的电气原理图基于电气控制课程中比较简单的“接触器连锁正反转电路”。而在这个电路的教学中传统的是先讲授点动控制和单相连续运行控制然后再介绍正反转控制,相互间没有明确的联系,如果照本宣科的进行解说授课,学生会感到枯燥和烦冗。

我在教学过程中则是不采用挂图或者投影,而是采用“1+1”的教学法,即在最简单、最基础的点动控制线路上进行添加相应若干元件、电器,边教边画,由简到繁,将一种控制线路与另一种控制线路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的显现出来,如下图1是最简单的点动控制线路的控制部分,这一电路相对比较简单,在学生弄懂该电路之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电动机工作后如果我们操作工人放手从事其他工作,要求电动机必须持续工作时,这时该怎么办?利用电器自身的条件,是否能完成上述的要求?如何完成?这时在启发和引导学生下,我补充画上适当的元件,就得到了图2电路,即单相连续运行控制线路,它是在点动控制电路的基础上添画了操作按钮SB2、交流接触器的常开辅助触点和热继电器。

交流接触器启动按钮SB1并联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当按下启动按钮SB1时接触器KM线圈得电,KM常开辅助触点闭合,电流通过KM常开辅助触点形成回路这个结构成为自锁,电动机启动后实现连续运转。这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需要长期的连续运转及频繁的启动的电动机,如何防止因过载电流过大而引起的电动机的过热和电动机的烧毁呢?这个问题是加入热继电器解决的。如前一问,我们如果加入了交流接触器的常开辅助触点和热继电器但电路缺少一个控制环节,即电动机会永转不停,想要停止电动机的运转,必须切断电路的总电源,如何实现呢?通过教师的启发及各种引导,学生最终会在电路上添加上SB2停止按钮,使电路达到完美,完善。

图1 点动控制电路 图2 连续运行控制电路

我们的教学任务是杂货梯的电气控制,若想控制电梯的上下运行,就要控制曳引电动机的正转和反转。那么电机的正转和反转则是怎么实现的呢?先利用电机课的基础知识,对调电机任意两相电源线的位置便可实现电机的反转,如图3所示。

图3 电机的反转

图4(a)主电路,当接触器KM1主触点闭合时,电机向一个方向转动,当接触器KM2主触点闭合时,L1与L2两相互换了位置,电动机向另一方向转动。由此将控制电机正反转的问题转变为控制两个接触器主触点闭合和断开的问题。

怎么控制接触器主触点的通断并使其保持这个状态?这要用到前面所讲的连续运行控制电路,但我们要控制两接触器的主触点所以要用到两个连续运行控制电路如图4(b)所示。

我们再把两个连续运行控制电路的重复元件及线路简化便成了图4(c)的电路,这样便可以控制电机的正反转了。

但图4(c)的电路并不安全。当接触器KM1主触点闭合电机运行转动时,如果没有先按停止按钮SB3而直接按下了反转按钮SB2,这时KM1与 KM2两个接触器主触点同时闭合,电源L1与L2两相直接接在一起,便发生了相间短路故障,这样是非常危险的,所以绝对不允许发生。

为了避免两接触器同时得电而造成电源相间短路,在控制电路中,分别将两个接触器 KM1与 KM2的辅助常闭触点串接在对方的线圈回路里,如右图4(d)所示。

这种利用两个接触器(或继电器)的动断触点互相制约的控制方法叫做互锁(也称联锁),而这两对起互锁作用的触点称为互锁触点。

五、电气安装软件与硬件1+1

在电气控制电路安装中,以前的教学方法是用已经安装好的配电盘作为实例,教师讲解和演示。这种方法有一定优点,但在实际授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单调的电器配电盘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复杂电路学生看不到细节处理,场地所限不能够照顾到所有学生。

为此在《电气控制实训》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后,我们用Unigraphics NX软件对配电线路进行1:1建模如图5所示,在教学中用模拟软件进行演示讲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以前很难做到的局部细节讲解和配线步骤讲解得以轻松的实现。

项目化教学改革在我校已经实行一年有余,总体效果令人满意。以上所述的《电气控制实训》项目教学中的1+1,只是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今后我在进一步掌握教学方法及规律的同时,也要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注意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教与学有机结合,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优秀的技能人才。

图4 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变化过程

图5 Unigraphics NX软件在《电控实训》课程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红玲.合作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调试与维修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2(23)

篇6

[关键词]PLC控制;实训教学;多媒体教学

About PLC Practical Teaching discussing

GUO Li-li

Abstract:The Applied Technology of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is an imporant professional course to the Industrial Electric Automation Specialt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Mechanics and Electrics Specialty.It's character is linking weak current and strong current,software and hardware,theory and practice.So we may let our students primely command this technology by practising operation and makimg use of many reasonable teaching means,and then our students must adapt sociality quarters.

Keywords:PLC Control Practical Teaching;Multi-media teaching

PLC是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无触点设备,改变程序即可改变生产工艺,而克服了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中机械触点的接线复杂,可靠性低,灵活性差等缺点,PLC技术已成为现代控制技术的重要支柱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机械行业已经从机械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加工手段已经由技术型向智能型转化。原来有继电器控制的生产设备,因其控制装置体积大、耗电多、可靠性差、改变生产程序不方便等缺点已不能满足产品多元。可编程控制器的问世很快受到工业控制界的欢迎,并得到广泛应用,同时相关人才欠缺,因此我们就要求学生除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外,通过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在校期间操作技能达到符合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这就决定了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师一定要根据本课程不同教学内容及其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我院为满足教学需要,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职业学校更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加强对电类学生的PLC实训教学,添置了一整套PLC实训设备,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理想的实训条件,我做为一位职院实习的教师,谈几点关于PLC实训教学的想法。

一、注重专业基础实训

部分学生学习基础都较差,从而导致本课程教学基础薄弱,教学难度很大。我学院在这方面有自己的模式和特色,在实训教学中,首先进行基础性训练,如照明线路,机床控制线路的安装,在电工板上实际布线,然后进行检查,排故等综合操作训练,使学生有形象,直观的感悟认识,然后由浅入深地引入PLC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PLC是按用户的控制要求编写程序进行的,而程序的编写是用一定的编程语言把任务描述出来,教学中是采用梯形图这种图形语言,它沿用的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中的触点、线圈等图形符号。学生在学习时,因为PLC与机床控制线路的相似之处,比较容易理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而且还降低了教学难度。在实训前都是经过一段理论的学习,理论与实训如何衔接,在理论够用的条件下,突出实训教学,这就对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精心编排,设计实例,从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全部教学内容分成五个单元,第一个单元是编程软件的使用,第二个单元以电机的点动、电机的连续控制,电机的连续控制、货物传送控制系统,第三个单元为抢答器系统,第四个单元为红绿灯控制和多灯来回闪烁循环控制等实例,第五个单元为液体混合和铁塔之光等。每个单元都以重要指令应用为主要线索,这样对所学指令进行实际应用,逐一攻破,不但会牢固掌握,而且也学会了实际应用。

二、有效运用教学方法

在PLC课程教学上,尤其是PLC指令及应用、编程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教学内容上,内容灵活,最适宜于采取双边互动式教学方法。为了搞好双边互动式教学,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教材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课堂上动态的教学信息,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地创造出一个可以实现双边互动式教学的气氛,通过创设情境、巧设疑问、共同讨论、动手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效地开展双边互动式教学。同时还要围绕PLC课程“多变性”的教学特点,注重基础,强化共性,即以一种型号PLC为主线,重点学习有关PLC共性的内容,如工作原理、波形图、指令含义、编程原理等。同时也围绕PLC应用“典型性”的教学特点,在PLC技术应用教学中,通过典型案例,如交通信号灯、铁塔之光等,实施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应用性”的教学特点,引入项目教学法,传统的PLC教学及实验模式是教师在课堂讲解PLC的指令系统及编程,即逻辑推理,然后学生在实验室做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实验,而一些典型的控制对象(如电梯设备、机械手等),要求学生运用PLC技术对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实用控制系统,进行编程、接线和仿真调试,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能力。

三、在实践中找到学习方法

PLC的应用不是简单的验证,机械的重复,目前,学生在实习时,只需将程序输入,线路连接,然后观察现象即可实成。这种不需动脑的实习是毫无意义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不直接给出实例的程序,而给出程序的框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首先在编写实训指导书时,我们教师应该根据企业对PLC技术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实际设备情况,针对职业学校本课程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在如何引导广大学生在实训中既动手又动脑上多下功夫。职业学校是一个学生学习基础、动机和习惯差异很大的群体,因此实训教学同样要做到因材施教,采取因人而异的分层教学,即按学生学习能力分组,确定每组不同的实训目标,从而使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学生在实训中,都能够得到相应的锻炼和培养。除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做完基本的实训项目外,还要安排一定量的选修实训项目和研究性课题,让广大学生自主选择,教师现场指导,或者督而不导,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地分析在实验实训中所遇到的问题,写出实训报告交教师评判,师生共同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对于大型的实训项目,如电梯、机械手等,还可以采取分工合作的教学形式,将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由教师明确各小组在实训中的任务和目标,每组采用不同的编程方法,如可以采用逻辑设计法,用基本位指令和定时器实成,也可以用顺序控制法,用保护电路,置位复位指令式,顺控制指令完成。让学生积极参与,独立完成程序编定,上机调试,再不断完善。

总之,在实训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实践中找到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广大学生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四、应有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电子教案,利用生动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讲解交通灯控制程序时,学生对整个过程容易混淆,利用声音和画面,有利于程序的理解。

总之,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训,让学生自己编程、实际接线和仿真调试,并对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真正实现学生毕业后在PLC应用领域“零距离上岗”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田淑珍主编.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亚龙实训手册.

篇7

根据近几年电子行业发展和企业用工的实际需求,结合我校“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笃学励志、厚德强能”的校训,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再学习能力,毕业后可以直接到对应的电子制造企业“零试用期”上岗。由于学生多数接触的是电子制造企业生产线上的电子产品和用电设备,所以我们的学生应该有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和安全操作的工作意识;由于电子制造企业元器件和产品订单的大批量生产,所以我们的学生还应该有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以便能适应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岗位;由于电子产品应用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所以我们的学生在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还要与时俱进,具备再学习的能力,能够对关键技术触类旁通、学以致用;由于电子制造企业的生产线上用工需求和人员岗位流动性较大,缺少既熟悉电子知识又了解产线运营的管理人员,所以我们的学生应该尽量具备统筹管理的能力,以便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可以更上一个台阶,成为生产线上很好的管理人员。

2导向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2.1含义“导向式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行动导向为理论基础

在电子专业教学过程中结合学案,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线,辅以其他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带着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完成三维立体的教学目标,达到有效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2.2适用范围

专业理论课中的“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测量仪器”、“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单片机的原理和应用”;专业技能课中的“电机控制技术”、“电子技能实训”、“电工技能实训”、“ProtelDxp”“、PLC技能实训”。

3导向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特点

3.1趣味性

通过实物演示的声光效果,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学案的导向下轻松地学习知识、锻炼了专业技能,有利于学习内驱力的提升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3.2参与性

创设特定的任务,使学生的学习在任务的引领下都能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真正地体会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带来的乐趣和不知不觉地将自身感受联系到岗位的需求,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

3.3实践性

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亲自动手检测、安装和调试电路、亲自动手实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实践性的学习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技能,同时也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职教特色。

3.4应用性

通过对知识的迁移,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便于日后更好地服务生活。

4导向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4.1课前准备

学案导向目的是教师提前准备课上的各种教具,这样不占用课堂时间;保证学生有备而学,提前了解任务。教师活动为科学设计,有效备课,将学案提前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自学;教师课前验收,并在课中有针对性地反馈呈现。学生活动为根据学案,进行信息搜集和整理,提前预习,对任务做大致了解。

4.2安全教育

复习提问目的是帮助学生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养成,同时巩固旧知,进行任务热身。教师活动为请出本节上岗的安全员领诵安全须知,并提问相关问题,了解学生上节课知识的学习情况。学生活动为一方面通过轮流上岗当安全员,带领大家齐诵安全须知,强化了安全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了所学知识。

4.3导入新课

提出任务目的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问题,顺势引出课堂的教学任务。教师活动为利用多媒体和电路实物演示创设情境,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后,顺势引出教学任务。学生活动为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带着兴趣观察电路,明确了本课的学习任务。

4.4讲授新课

分析任务目的是检验学案,提炼精华,分组阐述,展示预学,这样既遵循了中职学生的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的认知特点,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活动为检验学生的学案预学情况,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组成元件和连接特点,再适时总结归纳,提炼精华,通过课件呈现相应的知识点,并将精华展示在板书上。学生活动为根据教师要求积极主动地阐述查找相关知识,其他同学做好有效补充,也可以提出查找资料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师生讨论探究。

4.5理实一体

实施任务目的是考虑到学生将来就业的岗位,着重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安全、团结协作的工作意识,同时也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师活动为组织调控、点拨评价,具体的过程是对学生强化安全教育后,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进行个别辅导和答疑解惑,对于安装和调试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予适时点拨,对于出现的典型故障现象,教师及时总结并提醒全体同学注意。学生活动为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电路安装和调试,排除故障,结合实际测量结果,观察动画演示视频,对比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达到以实析理的目的。

4.6学有所用

检验任务目的是夯实所学知识,强化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敢于自我尝试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便于学生完全掌握技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到实践。教师活动是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提升学生操作难度,给予激励的评价,运用实物和教学软件,引导学生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将知识活学活用。学生活动为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尝试探究,成功解决了实际问题,对课堂知识进行了深化理解。

4.7学有所获

评价任务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展示自我,体验成功,回顾要领。教师活动为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总体评价,并总结技能操作的要领和相关知识点,回扣教学目标。学生活动为结合任务实施的全过程和评价标准,进行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在评价中展示自我、增强信心、体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4.8布置作业

拓展任务目的是对课堂教学内容承上启下,对任务进行拓展。教师活动为分层布置作业,演示下节课的任务,下发对应的学案。总结归纳,去粗存精,对学生进一步强调教学的重难点。学生活动为根据教师的要求整理本节学案和完善工作任务书,并预习下节学案。

5导向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1)真正体现了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训为主线,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思想。在导向式任务驱动教学中,课堂是学生的,他们的角色是从业者、演员、工作的接受者等,而教师扮演着指导者、导演、工作的师傅等角色,通过还课堂于学生,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不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技能提升的成功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2)使学生有备而学、学有所乐、学有所用、学有所获。导向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学案预学导向作用,使学生在课前有备而学,课中可以展示反馈,课后梳理巩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环环相扣,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专业知识的乐趣、重要性和应用性。

3)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向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适应学生的个体化需求,通过学案,学生可以自我掌控空间、时间和学习节奏,进行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因此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具积极性、学习动力更大、学习主动性更强。

4)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元件检测、安装和调试电路、讨论分析解决出现的相关问题等,来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另外通过教师对知识的迁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篇8

关键词:机电学;实验;自主设计

《机电学》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一门主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从事工科类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机电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人在多年《机电学》教学过程中,深刻感悟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总结和探索,将实验部分分成三种模式来进行教学。

一、传统实验的教学模式

《机电学》课程一般为工科类专业首批开设的技术基础课,在《机电学》开始阶段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底子薄,接触课程浅,大多数初次接触实验设备和仪器仪表,对课程和仪器设备都很陌生,在实验时不知如何开始、如何动手,这时,我们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是比较合适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着重要求学生掌握电类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着重掌握实验设备中各种仪器仪表和元件的正确使用方法,规范机电操作方法和流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操作习惯。

二、自主设计实验的教学模式

《教育学》中对于教学是这样定义的:“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在教学中,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从“要你学”转变为“我要学”,是很多教师颇下功夫的地方。《机电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学生掌握了机电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和要求后,对于部分灵活性强的实验,可采用自主设计实验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给学生留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和思考,让学生有兴趣地、自主地开展实验,观察实验,总结实验,引导学生走自行解决问题的道路,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虚拟实验的教学模式

《机电学》中许多概念和原理经常是通过实验来帮助学生加以理解,但有些知识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在一般的实验中予以解决,而且,电工实验中分析的对象大都与电流电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实验过程中,有时误操作会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而失去实验的本来意义,或者使元器件损坏,特别是在强电实验中,操作不当甚至可以造成人员伤亡。虚拟实验是利用虚拟实验室仿真软件和多媒体技术,可以很方便地模拟实际中我们不能完成或者比较难完成的机电实验。例如,在《电磁感高等教育应》这一章的教学中,电场和磁场的变化过程足实际中看不到的,若采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模拟该过程,学生就能够很清楚地看到电力线、磁力线的整体分布和动态变化过程。再例如,分析电路中的电容出现漏电、开路、短路时对电路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理论上我们可以分析出来,但实际上比较难以用实验去实践,若采用虚拟实验室仿真软件来仿真实验,我们只要改变电容的参数就可以馍拟出各种故障时的情况。可以说虚拟实验模式弥补了实际实验中的种种不足,从而让学生有机会去认识并掌握更多的知识。

四、《机电学》实验教学改革建议

(一)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实验型教师队伍,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提高。我院现阶段机电实验的教学,都由任课老师独立担任,实训部的机电实验指导教师只参与机电实训,不参 与机电:实验,而任课教师大部分为理论课教师,动手能力不强。为此,应打破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的界限,安排多年从事实验教学,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实验教师组成实力雄厚的实验指导教师阵营,培养一批理论知识丰富的理论课教师,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不沦是理论教师还是实验教师都应积极学习,努力进取,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切实提高机电电子实验教学水平,打下夯实的基础。

篇9

我校开设园艺、计算机、会计等9个专业,从近几年的招生来看,就读我校学生主要集中在机电设备安装和维修专业,其他专业较冷门,而幼儿教育专业近年及未来几年需求量较大,但是学校没有开设。造成这种情况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专业设置不合理,缺乏市场观念,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我们为更好地实现“就业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当今社会掌握机电设备安装和维护的专业人员的需求和要求的特点、知识、能力和质量,在访问一些著名的企业和许多机电专家后,我们做了一个对象为机电设备制造商、销售和维修方近200多人,涉及40多家公司厂企,包括高、中、基层领导和所有员工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机电公司劳动需求,各种机械和电气生产、销售、安装和维护招聘员工的基本要求是不同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是大多数企业的首选对象。为此,2012年我校适当调整专业,以会计、机电设备安装和维修、制冷和空调运行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四个专业作为核心专业拟重点扶持,同时针对我县生源的要求,2015年拟新增幼儿教育专业或者寻求与城市学校合作办学,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

2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模块式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核心。每个专业课程、训练直接关系到学生直接上岗和后续发展。我们借鉴他校实践经验,大胆将课程体系整合成基础教育课模块、专业核心课模块、专业课拓展模块三大模块。根据“必须”、“足够好”优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工作过程,对就业的原则,遵循从简单到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研究,第二学期结束时为初级证书作为起点,然后为中级证书,毕业前实现双证书教育。对于第一学期新生,我们选择基础教育模块学习,穿插计算机、英语、语文、德育之类的公共课,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为更深层次的学习打基础。第二学期开始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训练,学生可以学习各种各样的理论、技能和设备维护,掌握各种技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第二年的课程主要是专业核心模块、专业拓展技能培训。学生确认符合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在一个专业(或更多)方向上努力完成任务,根据需求选择技术的工作过程,并通过实际的设计问题,巩固理论知识,实现一体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学习。培养学生专注运用知识促使任务完成的能力,而不是专注于知识的记忆习惯,并强调学生的具体的、完整的、全面的工作,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促使专业的增长,与此同时,专业能力的形成造就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在第三年,学生到企业实践。由学校教师驻厂管理。

3建立就业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

主要参考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和上海通用青年培训课程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学习过程中,在项目教学方法中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以培养综合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用手、心和大脑学习。在专业技能方面,事务能力和社会均衡发展,一改以往教师讲知识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行为导向教学策略支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根据这一模型,我们首先为每个课程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制定可行的基本要求并明确定义。让学生记录项目完成后的过程,让学生自我评估。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分为几组,和其中一组任务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坐标空间。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独立设计规划和实施工作,遇到问题互相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会感到集体的智慧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评估阶段,我们设计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定量评价每一个学生,每一次的形式完成项目评估、确定评估结果。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估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团队可以调动学生的热情,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分析问题,促进学生广泛讨论,寻求解决方案,并最终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综合能力。训练后,学生们掌握了技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沟通和协调能力,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4深化改革专业课教学,建构适合职业学校教学与就业的最优化模式

4.1传统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形式上,往往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老师只要按照大纲完成教材上课任务,照本宣科,考查学生专业学习情况也只是考查书本知识,没有实践操作考核。而传统会计教学在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系列的会计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准备课程、如何准备报告,但在使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业务和会计的问题上是不够的。因为学生只是掌握一些简单的账务处理和工作方法,缺乏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不强,不能满足企业的工作要求。

2)其次,课程的设置内容重复、过于理论化。如传统会计专业课程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存在许多重复的教学内容。我校会计专业作为一个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计税基础”和“经济法”等系统教学的专业,因老师之间缺乏沟通,不同的教师使用不同的教科书往往浪费大量的时间;同时,会计教材的设置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适应,一些课程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范围,且课程本身实用性不强,导致毕业后基本用不到课程中的知识内容。

4.2专业课程教学最优化实验与研究措施

我们围绕就业为导向,根据岗位所需的能力提高质量,整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研究,试图建立一个新的教学实施模式,提升就业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建立一个结合行业和教育的长效机制。

1)坚持“需要”“足够用”的原则整合专业课程。即在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条件下保证必修课程,突出发展方向的专业课程“纯”“活”,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我们根据各个专业结构的新变化和新发展区域,建立全面的与专业相关的课程。一是核心课程。比如机电专业主要有机械制图等8门核心课程,空调制冷专业有电工基础等7门核心课程,电子电器专业有电子技能等8门核心课程,而会计专业有会计核算等9门核心课程。核心课程主要用于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实践技能。二是限选课程。主要是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及知识范围,使其有坚实的专业基础,更广泛地从社会和经济的角度处理问题。三是调试课程,主要开设心理学、礼仪学、德育等课程,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及与人交往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到如何使用知识去处理企业纷繁的事务。

2)以就业为导向清晰定位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能胜任技术应用、智能操作和普通技能工作岗位的初级“蓝领”,实现就业岗位的重心“下移”,比如会计专业则以培养审计、统计、收银员为主,满足劳动力市场的客观需求。努力培养学生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的能力。

3)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抓住实践教学特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一是突出实践教学的原则,具体通过三种方式:一是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压缩理论课,比例可以控制在1:1甚至2:1,有效地使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培训缩短调整时间的过程;二是实践类课程公开、独立检查;三是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基地,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学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训练,提倡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突出学生自己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快速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但要注意防止模仿。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我校现建立4个校外实训基地,有玉林市之荣板业有限公司、广西春茂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及光明机械厂及广西汽牛机械公司,二年级学生第二学期到合作企业实习,由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理论与技能学习,学生接受的是一种在生产和实际工作的现场培训,学生职业实践的工作经验增多,有利于他们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同时2013年学校投资在县城设点成立一间修理店,对外承领家电等维修业务,派2名专业老师轮班坐镇指导学生,并另派1名老师专门负责管理,制冷空调、机电及电子专业学生二年级学生轮班到店进行维修实践或上门服务,这真实的实践教学效果非常明显,我们2011级空调制冷班及2012级机电专业学生在三年级顶岗实习阶段非常受工厂的欢迎。二是整合教学结构。我们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技能教室,要求科任老师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更现代的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教学模式融入现代化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仿真实训教学和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展示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坚持以交互式教学切切实实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究、操作、实习、主动感悟、内化,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主体性和老师主导性两者的交融整合,以形成教学生多方面正确发展的良好态势。

篇10

当前学生创业园建设中

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身状况

由于成长背景、家庭社会状况、经济因素、学习经历等因素,多数中职生具有低学习动机和低成就期望值。心理学认为,成就期望不仅会影响个体行为结果,而且直接影响个体的情感、情绪。较低的成就期望由于不能满足个体自尊的需要,往往使得学习者动机缺乏,积极情绪隐退,消极情绪显现,情感、注意力发生转移,对恋爱、交友更为关注,转嫁成就期望为恋爱期望,加上中职生刚刚从初中毕业上来,大部分学生无任何社会阅历,缺乏自信,对创业参与愿望还不够强烈,再加上中职生本身在校时间较短(大部分学生只有两年时间),要经历全过程的创业能力的培养,时间方面也不允许。

2.学校管理层面

据了解,当前大部分中职校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由教务处牵头安排德育课教师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二是由学生处(或学工处)在校内开展以学生创业园为实践平台的创业实践活动或开展一些创业竞赛(只有部分学生参与)。各部门独立开展创业活动,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由此可见,从学校管理层面,这项工作认识还不足,重视不够,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是零散的,没有系统性。尤其是创业课程的建设,即便有教程也是纸上谈兵。创业实践更是薄弱,往往仅停留在围绕着学生店铺、小买卖等层次,缺乏创业教育开展的完善机制和策略,并没有真正认识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中职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作用,这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生存能力。

3.法律依据层面

目前在校内开设学生创业园,各学校都是在校内进行模拟登记,发放模拟营业执照,缴纳管理费。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凡是有经营收入的店面都必须在工商部门进行注册登记,然后办理税务登记。虽然目前各个学校在创业园的建设方面都有一些配套的管理制度,但从法律层面上来看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中职学生创业园的管理问题有个明确的规定,如按个体工商户模式进行运作,将会因学生年龄偏小、申请手续繁琐等一系列问题,如不按法律程序申请,一旦发生经济纠纷,学校处理无法律依据,如果发生如食品中毒等安全事故,那学校将负有直接的管理责任。

有效推进学生创业园建设的五大途径

1.成立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学校的创业教育应从更高层面来加以开展工作,学校应从宏观角度来开展创业教育工作,而不应只是几个部门的事情。学校应成立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担任,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学生处、教务处、实训处、各系部主任及德育课老师为组员。领导小组负责创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管理和决策以及创业教育项目的实施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全面开展政策宣传、创业教育培训、创业实训指导等服务,指导本校开展创业教育培训工作,同时还应强调全员参与创业教育工作。学校应在创业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学生创业园管理办公室,创业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职责主要是负责创业园和创业公司的管理工作,负责提供咨询服务。学校还可以在学生中成立创业社团,来更好地引领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学校应出台相关管理制度、评估体系、奖励政策。学校还应建立创业基金,为学生创业教育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实行专款专用,列入学校正常经费预算。

2.注重创业师资队伍的培养,构建完善的创业教师队伍

学校要想更好的开展创业教育工作,单凭学生个体独立开展创业实践,那是不现实的,如果教师不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也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所以创业师资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选送一些骨干教师参加全国、全省组织的创业知识培训,参训回来的教师应对全校的班主任、专业教师、中层管理干部等人员进行再培训,应注重培养教师的创业意识,学校邀请一些创业教育专家定期来校开展一些讲座,聘请一些企业名家、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以构建完善的创业教师队伍。

3.充分做好开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创业公司的成功开业奠定基础

(1)创业知识的学习。

学校应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作为一门必修课,计入学生的学分,让每个学生均能接受到创业知识的学习,高一年级着重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高二年级着重创业实践,创业实践包括校内和校外实践,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计入学生的成长档案。对参加创业园实践的学生在开业前应组织参加必要的创业知识的学习,如SYB、NFTE创业课程的学习,参加考试合格后方可进驻创业园。

(2)创业能力的培养。

学生只掌握理论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利用寒暑假进行必要社会实践,积累创业经验。学校还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学生搭建锻炼的平台,为学生进驻创业园做好准备,如:

①开放学校的生活资源,如食堂、小店、维护等,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创业实践。

②开放学校内的专业资源,如实训基地、广告宣传、绿化保护、文化建设等。让学生开展专业创业的实践。

③积极开展各种创业和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定期开展“金点子”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动漫、网站设计等创业竞赛,为创业热身。

④与企业联姻,建立多个校外创业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与实习,了解企业管理、经营、工作流程等。

除此这外,还应加强对学生耐挫能力的培养,创业活动是一种长期并艰苦的过程,有的学生经历过一次创业失败后就一蹶不振,认为自已不是块创业的“料”,从而丧失了继续创业的信心,马思洛认为:创造性是人类本质中最基本的“财富”之一,从我们呱呱落地时便已形成。所以,应加强学生的耐挫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鼓励学生在失败中积累经验,为下一次的成功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4.鼓励师生共同创业,搭建多渠道的创业平台

创业活动不仅仅是德育干部、班主任的事,应鼓励专业课教师带领本专业学生在校内、外开展创业活动,条件成熟的学校应把创业实践作为专业课教学的一部分,把学生的创业行为与自身的专业结合起来开展创业,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如电工专业课教师可带领学生在校内开设家电维修部,承接校内、校外的电器维修业务,也可将学校内部的电灯维修、安装业务进行承包。美容美发专业教师可带领学生在校内开设理发店,为广大师生服务。随着小汽车的普及,汽修专业的教师可带领学生在校内开设车辆服务部,为师生洗车、解决一些小问题等等。各创业公司可聘请会计专业的学生担任本公司的会计,进行记账、理财服务。当然对于感兴趣的学生也可以跨专业进行创业实践。

5.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的研究工作,促使创业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