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12-06 17:40: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应急管理;制度建设;预防为主
0 引言
目前,国内建筑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已经引起政府和建筑企业的高度重视,并纷纷制定本地区和本企业的应急管理预案。国家有关应急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颁布实手
作者:钟定容 来源:山东工业技术 2014年2期
" 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 = _first + prnhtml; window.print(); 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 = bdhtml; } jQuery(document).ready(function () { ContentBigImageControl('zoom', 650); })
1 预案编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缺乏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参考文本和对应急预案理解上的不足,在编制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应急预案内容过于简单粗略,与一般的管理规章区别不大;
(2)应急预案未按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制定,缺乏充分的应急管理能力评估;
(3)应急预案的要素和功能论述不全面,不能满足实际应急管理的需求;
(4)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差,很多应急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不具体,责任主体不明确;
(5)应急预案中的管理界面划分不清,缺乏相关部门之间必要的协调,存在矛盾或重复现象,造成事故应急行动时职责不清、指挥不力、操作混乱的局面;
(6)预案编制后,并未很好地宣传、培训、演练、维护和实施。
因此确定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规范和方法,确定预案的基本要素,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层次和可操作性等要求是必要的,而且需要不断完善。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应急管理范例,是建筑企业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日趋标准化、规范化的需要。在工业发达国家,应急管理工作己经成为整个国家危机处理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工业发达国家把应急管理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内容,并且建立了运行良好的应急管理体制,包括应急救援法规、管理机构、指挥系统、应急队伍、资源保障和公民知情权等,形成了较完善的应急救援系统。此外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行业和企业为了降低风险,建立了符合自己行业特点的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并编制了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其中包括统一指挥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适用和精良的应急救援装备、训练有素的应急救援队伍、健全完善的应急工作运行机制等。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在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方面进行总结,为建筑企业编制应急预案,提供一些参考思路。
2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过程
尽管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但对于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不应只限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事故应急管理应该是对安全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管理思想。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般包括事故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恢复四个阶段。尽管在实际情况中,有些阶段往往是相互交叉的,但每一个阶段都有其明确的目标,而且每一个阶段又是构筑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之上。因而,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相互关联,构成了建筑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的动态循环过程。
2.1 事故预防
在建筑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中,预防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的目标;其二,是指在假定建筑安全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有关的预防措施,来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工作,如设置防护网、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等。事故预防措施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从长远观点看,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环节。
2.2 应急准备
应急准备是建筑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主要是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为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所做的各种准备活动,具体包括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的落实,应急预案的编制、审定与演习,应急队伍的筹建,应急设备、设施、物资的必要准备和日常维护,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等,其基本目标是保持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总体应急能力。
2.3 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主要是指在建筑安全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的相应的应急与救援行动。一般包括事故的报警与通报、人员的紧急疏散、紧急救护与医疗、消防、工程抢险、事故信息收集、应急处置决策和外部救援请求等,其基本目标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员,努力控制事故发展和消除事故影响。应急响应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初级响应和扩大应急。
初级响应是在事故初期,建筑企业主要依靠自己的救援力量,使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但如果事故的规模和性质超出本企业的应急能力,则应请求增援和扩大应急救援活动的强度,以便最终控制事故。
2.4 应急恢复
应急恢复一般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实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应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其次立即进行的事故损失评估、事故原因调查和事故现场清理等工作。此外应注意在短期恢复中避免出现新的紧急情况。对于长期恢复应积极吸取事故和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开展进一步的预防工作和减灾行动。
篇2
【关键词】高层房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
1.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概述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即高层房屋在施工期间出现安全事故的可能性。目前,学术界对风险的定义主要为两种,其一是“具有不确定性的未来损失”,其二是“因特定因素造成的差异性结果”。虽然对风险的定义尚未完全统一,但是从上述定义中不难看出,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因此,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可视为在施工期间发生的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及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1]。
2.安全风险识别分析
2.1安全风险识别的基础资料
可靠的数据是进行有效安全风险识别的基础。全面、系统的数据可以确保风险安全识别的准确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数据收集时,容易出现将无关的项目加入安全风险识别的范围,导致安全风险评估的可靠性大打折扣[2]。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的基础资料主要包括:
(1)政府颁布的相关法规、标准。为了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性,政府会出台一系列具有强制性的规定或标准。这些规定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了全面概括。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前应对建筑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是否存在于相关规定中进行有效核实。
(2)同类建筑项目已经发生的施工安全事故。绝大多数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是因为忽视了对相关风险因素的监控所造成。对已经发生的施工安全事故进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应当着重关注的风险因素,降低当前建筑项目出现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3)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也是造成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大风、冰雹、高温、低温等极端天气会极大提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2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概述
2015年我国共发生442起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其中高处坠落事故235起,占总数的53.17%;物体打击事故66起,占总数的14.93%;坍塌事故59起,占总数的13.35%;起重伤害事故32起,占总数的7.24%;机械伤害、触电、车辆伤害、中毒和窒息等其他事故50起,占总数的11.31%。与2014年相比,虽然2015年我国房屋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数有所下降,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仍然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2.3安全风险因素的识别对象
(1)人为因素。施工人员是高层房屋建筑项目的直接参与者。因此,人为因素是最主要的安全风险因素。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中,需要从人为因素角度出发,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3]。
(2)物料使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离不开物料。物料使用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必须加强物料放置、使用、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识别工作。
(3)机械设备。高层房屋建筑项目对机械设备的需求量较大,不同规格、型号的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安全风险。因此,为了降低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必须对各项机械设备中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系统的识别。
(4)施工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建筑施工方法层出不穷并被广泛应用于实际中。但高层房屋建筑项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各种施工工艺、技术在使用时的不确定性会大幅度增加,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上升。为了确保项目的安全性,需要对施工方法的安全风险识别工作给予重点重视。
3.安全风险控制管理策略分析
3.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1)落实施工安全责任制。施工安全责任必须逐层落实,上级管理人员不定期对下级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下级负责人及时将安全风险应对措施的执行情况向上级进行反馈,将施工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位项目参与者,确保施工安全风险监控。
(2)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作业项目,必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方案,且方案一经审批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更改。同时应加强相应的安全检查工作,防止方案成为“一纸空文”。
3.2优化安全技术
(1)根据施工作业的不同,需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方的安全技术水平与安全风险控制有着紧密的联系,安全技术水平不过关很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施工方必须对相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把关,并对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培训和考核。
(2)采用最新的安全监控技术。安全检查是监控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的重要手段。在过去,由于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安全检查往往存在一定漏洞,无法实现持续监控。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建筑项目施工中采用视频监控、电子感应警报等新型安全监控技术,可以对安全敏感区进行全程监控,最大限度减少安全风险盲点。
3.3构建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高层房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控制需要政府安全主管部门、施工监理以及社会共同参与。政府安全部门在审查安全技术措施、身体施工方案等环节中起到了宏观控制作用;施工监理则能确保施工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并对措施整改进行监督。同时,社会监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督促项目负责人,避免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3.4充分做好应急预案
安全风险识别工作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就需要事前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将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根据不同的施工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2)制定安全事故补救措施;(3)对施工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培训;(4)确立应急预案的运行机制。
3.5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是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其内容包括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对施工材料的管理以及安全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内容。若施工管理人员忽视了安全管理观念,没有将对人、物的安全管理规范落实到施工当中,很可能造成施工人员轻视施工安全事项,造成安全事故频发。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具体内容有:(1)对施工现场设备的配件、性能等进行全面检查。(2)落实施工设备备案制度,对设备的维修、保养、故障等进行准确记录,保证机械设备安全运行。(3)定期对施工现场的电气、电路设施进行检查。(4)对施工现场的架子平台、高空吊装等进行专项防爆、防塌检查。(5)挑选一批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安全意识的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为施工现场提供必要的安全信息。
3.6完善安全管理环节工作与风险转移工作
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缓解工作的内容有:(1)加强施工工序与施工技术的规范性管理。(2)在开始施工前制定相应的规范与制度,营造有序的施工环境,一方面起到未雨绸缪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发生安全问题时,能够根据事先制定的规范进行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风险转移工作的内容包括保险与担保两个方面。保险是施工方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投保,通过保险理赔的方式转移施工风险。担保是第三方根据公开、公正、自由协商的原则,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进行担保。风险转移是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
3.7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
施工人员是造成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最主要的因素。在实际工作当中,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高空作业知识空白等现象极为普遍。因此为了降低施工安全风险,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施工方必须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具体内容有:(1)定期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2)严格检查高空特种岗位施工人员的上岗证,防止出现无证上岗、伪造上岗证、上岗证超期限的现象。(3)在施工开始前,对施工人员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状态进行检查,避免患有恐高症、心脏病等不适合高空作业的人员参与施工。
4.结语
高层房屋建设项目具有工程规模大、施工周期长、技术复杂性强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会造成施工安全风险上升。因此,需要对施工安全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避免出现不要的损失,让建筑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雄.探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J].四川建材,2014,06:178-179.
[2]宫光成.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探讨[J].低碳世界,2014,21:246-247.
[3]康玉燕.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通讯世界,2014,22:226-227.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1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房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不断发展,但是由于建筑施工的特殊性,施工阶段经常发生高处坠落、触电击伤、机械伤害以及坍塌等工程事故,造成了施工项目的人员伤亡以及巨大的财产损失。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建筑行业,施工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质量安全管理,造成了建筑施工的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安全。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大的,因此,分析现阶段安全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合理的措施确保新形势下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实现安全施工,是施工项目产生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具有及其重要的深远意义。
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建筑施工具有施工地点固定,人员流动较大,露天高处施工作业多,危险性高的特点。就目前建筑行业的现状,其施工安全管理存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不完善,企业安全管理意识薄弱。目前我国建筑业普遍存在着重效益,轻质量、安全的现象。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的招投标机制尚不完善,部分建筑施工单位为提高其投标中标率,过分降低工程投标报价,导致施工企业在安全管理上投入不足,部分分项工程分包不规范,企业在中标之后,将工程分包给相关的专业施工队伍,对分包施工方在安全管理上不够重视。由于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期性、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效益轻视安全,缺乏行之有效的的安全管理体制。
2.2 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意识缺乏,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我国建筑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技术水平低,施工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施工作业尤其是机械设备经常违章作业,极易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在建筑施工现场,由于不同工种以及不同工序交叉施工作业的现象十分普遍,部分施工作业人员文化知识层次较低,安全意识不强,容易违章施工作业。部分工人在施工期间,忽视施工安全,对现场的防护设施以及电气设施随意改、拆,极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2.3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条件变化较大,施工组织安排不合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场地作业条件经常变化,部分施工作业人员由于对施工现场条件不熟悉,对施工现场设施及机械设备布置不了解,都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施工现场大多是露天作业,很容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土方工程和主体结构的施工,自然环境对人员机具产生较大的影响,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另外,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施工混乱无序,各工种设备交叉作业繁杂,也容易导致工程施工出现安全事故。因此,施工现场条件的不确定性以及施工组织安排不合理,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的又一重点所在。
3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3.1 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明确安全管理责任
规范建筑市场招投标秩序,施工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在建筑施工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制定多项措施保证安全管理建设资金落实到位,确保有足够的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专项经费。在施工中,结合工程特点及施工安全需求,明确项目经理的安全控制职责,制定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要点,针对不同施工作业现场各工种以及工序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以安全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将工程安全责任目标按岗位分解,落实到人。结合建设项目和施工条件的差异性,合理地统筹组织人力物力资源,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生产的安全性。
3.2 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施工安全应急预案
增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防范能力,明确安全生产权利与责任关系,通过加强专业安全知识教育,组织相关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安全讲座,加强员工的安全管理、建立安全机制、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对于施工中突发的意外安全事故,首先确保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其次保护财产安全。对于安全事故紧急情况,应该制定应急预案,确保突发安全事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保证应急反应、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以及各种应急反应资源处于良好的预备状态。在日常生产施工过程中,通过加强施工安全教育,构建应对安全事故的应急反应预案,做到防患于未然。
3.3 完善施工作业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3.3.1 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相应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危险性较大,技术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制定专项施工方案。通过专项施工方案,对工程安全施工的安全管理进行技术指导,针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事故隐患进行预测,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防治措施,从而控制施工过程的不安全因素,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施工安全管理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作业,深基坑作业以及高处立体交叉作业的防护措施,施工现场用电以及机械设备使用安全规定等内容。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对于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材料,必须制定单独的安全技术措施。施工作业要做好应对自然灾害以及相关的防火防爆措施。
3.3.2 加强对施工现场施工作业的安全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布置应符合各项安全规定,施工现场的布置应科学合理,防护栏杆以及防护网等防护措施必须安装到位,高风险施工作业区域必须涂刷警戒色或者挂警示牌,现场的施工、生活区要必须设置的消防水源与消防设施网点。对于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必须加强管理。施工机械、机具以及电气没备,应按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检测,确定能够安全运行方可进场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期间,操作人员必须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员都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从而避免因机械故障以及操作原因造成建筑工程安全事故。
3.3.3 做好施工现场安全技术交底,保证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应建立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对于任何一项分部分项工程在实施前,由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施工组织设计,针对具体工程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组织编写安全技术交底,作业前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现场作业人员应对安全技术交底资料进行详细了解明确。采取相关责任措施,保证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对于安全技术措施中要求的各种安全设施以及安全防护设备,必须配备齐全,并组织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人员检查验收。施工管理人员应该把检查生产与安全和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并重,对于违反安全技术措施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做到防患于未然。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以及装置,发生损坏的必须及时更换,确保随时可用,如因作业需要拆除的,必须经施工技术人员采取相关替代措施后方可拆除或者移位。
篇4
关键词:建筑涂装;施工进度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在提高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保障工程施工安全和控制建筑项目施工成本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建筑企业只有认识到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建筑工程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整个过程,做好各项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才能真正地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质量,在确保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一、建筑施工进度管理分析
(一)建筑施工进度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进度管理具有阶段性和不均衡性,其要求施工单位全面了解各个施工阶段的流程,并根据工程项目进度目标和资源配置原则合理编制进度管理计划。随时检查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两者的差距,如果发现偏差要及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加强进度管理尤为重要。
(二)加强建筑施工进度管理措施
要做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进度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前,需要根据施工条件和施工指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在工程项目施工时,需要工程项目的每一个负责人配合,保证工程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施工人员也需要根据工程进度合理安排施工作业。其次,对建筑工程整体进行划分,加强建筑工程分项工程进度管理。各分项工程负责人需要按照工程总体施工进度制定分项工程施工目标,促使各分项工程准时完成,保证建筑工程总体施工进度。再次,实行进度责任制。建筑工程各分项工程都有自身的施工进度计划,施工人员在其中要做好监管,确保实际施工工期与计划是完全相符的,同时,负责人还要对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考核,并制定出奖惩制度。最后,重视建筑工程进度管理,建筑工程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复杂工程项目,由于易受到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在施工中易出现突况,使施工进度计划不得不被破坏,这样便影响了工程施工的总进度,为保证工程项目按期完工,管理人员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遇到突况,能做好应急预案。
二、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分析
(一)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对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有巨大的作用,同时,建筑工程质量关系着使用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施工中的任何问题都极易影响建筑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因而必须重视施工质量管理的提升,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第一,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复杂且时间较长,施工现场涉及的施工人员及设备较多,因而有必要建立起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在工程质量管理中要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作用,对工程的质量标准进行宣传引导,强化施工各环节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此外,要建立更加全面有效的质量责任制度,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一旦工程项目在使用年限内出现问题,应向具体的项目负责人追责,推动质量终身制的建立,将项目负责人对工程质量的重视程度提高。第二,需做好定期的巡查及暗查工作,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严格控制工程的质量。在工程质量问题上不应有任何纵容、忽视,只要发现施工中存在问题都应及时进行汇报,督促解决。第三,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的技能水平、责任意识等都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进而影响工程的质量。而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来说,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施工队伍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第四,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涌向出了许多新的工艺与技术,因而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提高施工的技术含量,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三、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分析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就建筑行业的自身而言,它是一个高危性的行业,不仅施工的环境特殊工程量大,在施工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极大的危险,特别是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做好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二)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首先,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主体,对安全管理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教育是重中之重。其次,要想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做好安全责任的有效落实也十分关键。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要把安全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的身上,除此之外还要设立专门的负责人员,通过相应的奖励惩罚制度来保证工作的具体落实。再者,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是安全管理中的主体,因此对这个群体进行安全管理的培训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企业要定期在举办的培训中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施工人员要进行生产技能的培训。最后,在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很多安全事故会给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在安全管理中不仅要加强实现的预防措施,而且要加强事后应急措施,在日常的工程施工中要制定严格的应急预案,并且进行有效的演练。在施工安全事故发生之后,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仅能减少安全事故中的人员伤亡,而且能减低施工企业的经济损失。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每个建筑工程项目都不尽相同,但是优质施工质量和高效生产效率是每个建筑工程项目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我们应深刻的认识到施工进度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以及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在施工各个环节中落实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翱,赵计云.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0):241-241.
[2]张华.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J].神州(下旬刊),2013,(9):285-285.
[3]周雳.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思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1):464-464.
[4]王治卿.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创新策略[J].科技资讯,2013,(36):126.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与日俱增。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安全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过程的每一个施工环节,不仅关系着建筑企业的经济财产,而且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中,必须高度重视现场的安全管理,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从工程项目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控制,进而将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遏制在萌芽状态,确保施工安全,促进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建筑工程项目现场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工程施工现场决定安全管理的必然性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是工程施工生产要素的集中地,存在大量的立体交叉作业,而且施工环境复杂,有许多临时性的生产设施,同时人员和机械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作业区域存在安全风险多,如:高空、临边、边坡、基坑等等。正是因为施工现场集中着大量的施工人员、施工机械,施工材料,危险因素极多,所以必须加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二)建设项目发展决定安全管理的紧迫性
1、建设项目与施工安全管理的发展失衡。近年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水平持续升高,建筑业的产值也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长,建筑市场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建筑业大规模、高水准、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方向,带来的是工程项目施工难度的不断加大,施工危险性的不断递增,造成了工程项目发展与施工安全管理的不平衡。
2、投资主体的不规范行为导致施工安全管理的缺失。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从原来的国家、集体投资逐渐转化为国有、私营、个体工商户。随之也出现了一些投资主体不规范的行为,一些投资项目鼓励逃避政府有关部分的监管,导致施工安全管理的部分缺失。
3、工程建设项目的经营方式暴露施工安全管理短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专业化的水平不断提高,诸如总包、分包、劳务分包等生产方式应运而生。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分工更加细致,各种新兴的经营方式不断涌现。而在生产经营各层次之间,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机制衔接不紧,运行不畅,一些施工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实际的安全生产能力与生产状况不相适应。
4、施工人员素质较低为施工安全管理埋下隐患。据相关统计,我国建筑业的从业人员达到了三千九百多万,其中民工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一些个别的施工现场,民工的比例占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没有得到良好的安全生产、防护、操作等的系统培训,缺乏强烈的安全意识,没有良好的安全操作和防护技能。
(三)规范建筑行业决定安全管理的强制性
建筑工程项目必然与经济利益挂钩。而部分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缺乏强有力的施工监管,对一些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严重忽视。与此同时,一些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者以及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特别是一些一线的工作人员缺乏最基本的安全常识,无视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违章操作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事故频发,严重影响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任重道远。我国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颁布了《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建设部也颁布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制度,必须以法为依据,规范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二、建筑工程项目现场安全管理策略
(一)把握安全至上的根本原则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必须把握安全至上的根本原则,处理好安全与施工质量、进度、成本等因素的关系,要始终坚持把工作人员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切不可允许员工冒着生命危险区施工,为了抢进度不顾自身的生命安全,在工程的施工中,不论效益与成本出现了什么问题,都不能减少工程安全的投入,都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必须保证工程的安全施工。
(二)科学预测、预防施工安全风险
要想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就必须加强工程危险的预测预防。一是,在工程作业前对现场施工生产全过程进行全方位分析,确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思路、安全管理重难点和安全管理投入等,全面预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危险,建立和完善应急处置预案。二是,工程施工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给员工提供参加培训的机会,让工作人员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以此消除习惯性错误操作产生的施工危险,降低工程事故的发生率。三是,工程施工企业要积极制定各种安全技术措施,尽可能消除工程施工的危险源,有针对性地避免施工险情的发生。四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积极购置合格质量的防护用品,要让防护用品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五是,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现场施工的安全检查,能够准确辨识施工现场的风险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排除,减小安全不稳定因素的积累。
(三)建立施工安全信息网络系统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作业面集中、工作人员多,安全管理有一定的难度。要想及时掌握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情况,全面了解安全管理的问题,就必须要在工程项目施工难度较大、危险性较高的施工区域安装电子信息监控设备。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电子监控系统全方位、全时段安全了解被监控区域的施工情况,以及机械设备、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而实现对工程项目施工中安全管理的重点与难点部位的全面检测、控制,一旦出现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分析出问题原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信息网络系统在建筑工程项目现场的安全管理中的建设与应用,极大的丰富了工程安全管理手段,使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四)强化施工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安全管理不仅局限在危险预防上,更要体现在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上。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比较容易出现的安全事故包括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爆炸、火灾,触电、坍塌等等。在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要能够及时判断安全事故原因,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安全事故。要想保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能够顺利实施,施工企业还需要定期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演练,使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等的应急、组织、协调能力得到提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减少工程项目建设的损失。
(五)落实全员、全方位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从领导到普通职工都要明确自己的安全职责,将安全生产的目标合理的分配到每一个部门,严格管控违章作业,让施工企业的每一份子都能够体会安全的压力,进而促进他们积极关注自己的安全,形成全员原理的分配格局,要尽可能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与此同时,工程事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规律,工作人员要仔细研究工程事故发生的周期、规律,做好提前预防;当然,工程施工还有一定的随机性,在工程的施工中,一定要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要从思想上强化安全管理的意识,建立有效的工程管理制度。此外,还要加大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投入,要给工程的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同时要建立健全施工安全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发生事故要严肃处理,将全方位的工程管理落到实处。
总结: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稳步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与日俱增,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受到了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安全管理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工作,贯穿于现场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因此,我们必须要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根据工程中每一个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工程项目施工的事故率,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轶.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城市建设.2010(20).
篇6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策略
一、加强房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房屋施工现场就是生产建筑产品的地点;包括主(体)要的作业工地,又包括配套的各种辅助生产的作业场所。完成一个项目,具体的生产过程活动,都实实在在发生在施工现场。人、机、料、施工方法、环境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项目整体的质量、安全、成本、工期。这就要求施工企业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施工现场,充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施工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管理(组织、协调、控制);提高工效,减少材料的消耗,降低施工成本,消除事故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率,在合同工期内文明、优质、高效、低耗完成施工任务,诚信履行好合同,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
房屋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最前端;现场的管理更是整个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
二、房屋建筑项目当中安全事故出现的原因
1、施工的技术、主体、方式的改变
当今社会的多种需求推动了建筑工程向多元化、规模化、复杂化发展,与此同时,施工难度及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投资主体多元化、生产方式的改变都容易导致施工过程当中出现很多问题,影响了工程的质量与进度。
2、安全管理的机制不完善
目前国家颁布的《建筑法》等法律已经对建筑施工当中安全管理的工作进行了相关指导和约束。然而很多建筑工程负责人对安全管理还是不够重视,加上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也不够,这就致使安全管理的落实受到了一定阻碍,最终导致了安全事故发生。
3、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
当前大部分建筑工人都来自于农村,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缺乏安全常识和应变能力。建筑工人对于自身维权意识往往不够强烈,这就使得建筑单位在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有机可乘,加上建筑人员的流动性较强,没办法对他们进行比较系统的安全知识培训。
4、利益的驱使导致成本打折
很多建筑商在施工时都采用价格低廉的材料,使得工程质量不符合标准,容易导致豆腐渣工程的出现。豆腐渣工程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严重影响,导致一系列安全事故的出现。
5、安全管理的工作力度不够
很多建筑现场监督力度不够,他们在施工中所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通常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在日常工作中并没有做好完全的管理工作。这样只是治标,并不能够从根本上避免安全隐患问题,最终将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
三、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管理保证体系被削弱
一些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需要,使原来的机构人员被重新调整,出现了撤销或兼并安全管理机构的现象,甚至还有取消专职安全员的现象,从而削弱了安全管理及监督检查的力度,导致安全滑坡,造成事故。
(1) 安全观念淡薄,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建筑企业并没有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对安全生产存有侥幸心理,重视程度不够,这也是造成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
(2)经费投入不足,管理工作滞后
按规定,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专用经费的提取必须做到专款专用,然而部分建筑企业却将必要的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精简合并,造成了专职安全人员配置不足的恶劣现象。
(3) 岗前培训不到位,安全教育不够
由于企业三级安全教育不落实,安全技术交底不到位,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现象严重。
(4)建筑市场不规范,安检措施难落实
建筑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建筑市场秩序混乱的不良产物,许多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就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潜在因素。
(5)审批把关不严,安全监管不力。
部分地区建设主管部门和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对本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不多,在机构设置、工作体制机制方面还不能适应当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的需要。
2、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恶性膨胀
随着企业自的不断扩大,企业支配国家财产、追求自己独立经济利益的意识不断增强,考虑得较多的是生产、经营、效益、利益、利润等硬性指标,却忽视了对安全生产的管理,造成了管理不严,责任不到位的现象,使承包者有机钻取政府宏观管理机制不完善的空子,只是单纯的追求近期利润,舍不得在安全上投资,重效益、轻安全的不良思想恶性膨胀。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尽管在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各有不同,但总体来看主要还是基础性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体系做的不尽人意。
四、有效的房屋建筑安全管理措施
1、机械类危险性识别和物资设备安全验收
物资管理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应当对进场的所有机械进行危险识别,并组织对进场的设备进行安全验收,作好记录,对于不符合安全生产规定的设备或者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物资管理部门有权禁止其进场。
2、专项安全技术方案的落实
技术部门拿到工程部门递交的危险源识别清单后,应该对危险源再次进行评价,同时对于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该进行专项的安全技术方案编写,如果有需要进行专家论证的安全方案,技术部门负责人应该组织专家论证该方案实施的可行性。
3、制定验收计划
质量部门应当制定分部分项工程验收计划,并指出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如何进行验收,制定验收程序。例如马道的搭,应该在搭设初期就进行验收,而不是完成后进行验收,因为一旦不合格的话,只能全部拆除后重新进行搭设,费工费力,得不偿失。
4、安全投入资金的确保
根据技术部门的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和其他部门的关于安全验收的计划,商务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制定整个项目的安全投入计划,一些特殊工程需要先同业主进行必要的沟通,以便为洽商和变更做好准备工作。
5、重点部位的重点监测
由测量部门负责一些特殊部位的重点监测,比如沉降值的实时监测。
6、安全部门编制应急预案
对于可能发生危险性事故,安全部门要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响应计划,确定应急指挥小组。主要的应急预案有:消防应急预案;防汛、台风等不可抗力的应急预案;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包括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吊装事故、煤气管道、高压电线等)。
7、安全生产策划书编制成册
《安全生产策划书》的目的是指导施工,指导安全管理,所以应该将安全生产策划书的内容全部汇编成册,由项目经理部领导班子、安全总监审核后,上报公司审核备案,之后下发各个部门作为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工作的指导依据。
总之,对于房屋建筑安全管理来说,还可以采取一些技术上的改革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采取电子信息的监控系统设备进行监控,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更具有安全性。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应当采取对事故预测及风险分析技术进行管理,这样可以通过正确分析,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将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管理;应急管理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和速度已达到空前水平,建筑工程建设规模逐年快速增大,施工安全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安全生产是建筑施工的生命线,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杜绝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同时安全管理也是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促进工程建设安全可靠、稳健经济的关键。
1 大力开展建筑安全文化建设
1.1 强化教育培训,建设安全施工文化
首先要将安全教育纳入施工企业全员培训计划,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编制符合培训对象的培训目的的教材;其次要指导各项目经理部履行国家有关法规、落实地方及企业安全管理规定与制度,培养增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最后要在企业形成崇尚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的风气,倡导“安全是福、违章是祸”、“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等思想,使遵章守纪成为从业人员的自觉行为。包括:进场教育、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经常性安全教育、定期进行专项安全培训等。
1.2 加强事故预防,落实安全技术交底
实行分级负责、责任追究的管理方式,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观念贯穿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对每一次阶段施工,都制定具体的安全方案。方案需经技术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核通过后,由专职安全员监督实施,确保安全管理责任层层落实。通过对建筑施工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真正做到“施工方案体现安全、工作环境保障安全、作业人员注意安全、施工过程确保安全”。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应按施工安全措施要求,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工序、工种安全技术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懂得各自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
1.3 开展广泛参与的建筑安全文化建设活动
“意识主导行为,行为导致结果”,安全文化的建设首先就是要树立、强化安全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形成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安全文化氛围,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目的。
(1)加强对施工企业“三类人员”的安全文化建设。重点抓好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严格依法持证上岗制度及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对已经通过安全培训并取得证书的人员,确保每年继续教育学时控制。
(2)开展安全文化进企业、进项目、进班组、进家庭“四进”活动。面向不同的社会群体,组织编印通俗易懂、方便实用的安全常识手册,有计划地发放到各个社会层面中去。
(3)广泛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宣传活动。通过组织“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知识集中宣讲会、安全事故警示教育、巡回展览、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现场应急救援演练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宣传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各类安全知识。
2 确保建筑工程安全费用投入
2.1 合理地进行安全投入
根据《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建办[2005]89号)、《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合理地进行安全投入有以下内容:文明施工措施费、临时设施费、安全施工费、安全设备的日常维护费用、按国家标准为职工配备劳动保护用品费用、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费用、重大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费用、其它有关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费用。
2.2 保证合理投入的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保障: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各种安全检查活动,负责日常安全检查,及时督促整改各种事故隐患及施工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等重要的组织保证。施工企业应按照建设部建质[2004]213号《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制度:施工企业应针对教育培训的种类,分教育培训对象,制定培训大纲、教材等,建立登记、考核、教育培训档案。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时,一方面要考虑安全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性,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的项目有: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与爆破工程等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
(3)建立健全奖罚制度:对合理运用资金,在安全生产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关人员及单位,进行重奖;对责任落实不到位,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不舍得投入,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有关人员及单位,进行重罚。
3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
全面质量控制是依靠全体从业人员对生产、经营、服务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改进产品、工作以及服务的质量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科学方法。依据全面质量控制原理建立起来的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模式是企业质量管理中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运用到建筑安全施工管理上,要求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为连续、动态循环式的过程管理。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根据施工现场、设计图等对施工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分析,制定防范措施,落实防范施工安全事故设施。建筑施工中,对新出现的安全事故隐患要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使安全问题解决在初发阶段,并加以总结,作为新一轮PDCA循环的开始,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零事故竣工。
3.1 制定计划
分析建筑安全生产系统的安全现状,提出安全工作目标,编制安全措施计划。分析生产系统安全现状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安全工作目标编制安全措施实施计划。在进行现状分析时,应从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形势和生产状况着手,通过与历史上最好阶段、一般阶段、最坏阶段以及与本企业具有可比性的其它企业的同类状况相比较,经过周密调查、细致分析和充分论证,确定出企业该段时间内具体的、可以量化的安全工作指标。在此基础上,依据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企业的总体安全措施计划内容,然后依据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划分情况,将其逐层细化到职能部门、项目部、工程队、班组以及个人的职责范围内,并指定各自的负责人、检查人和完成期限,同时绘制出目标管理图。
3.2 组织实施
依据细化后的安全措施计划,企业中各有关部门和个人应层层负责、逐级落实,按照计划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各单位或个人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经过一定阶段的实施后,企业安全管理计划的总目标负责人集各分目标负责人,分析和汇总各部门的实施情况,以便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进行分析、协调及修正,必要时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最后确定出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通过几次反复循环直到所制订的目标最终全部完成。
3.3 督查检查
督查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当制订的安全目标达到或计划进行一段时间后,企业各部门、各单位要均针对自身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这种对初步实施效果进行检验或确认的过程称为成果巩固期。
(2)巩固期过后,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或其业务主管部门应及时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最终的检查和评估。最终的检查评估与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检查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正式的、全面的和最终的。
检查评估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安全计划的实施程度(哪些目标完成了,哪些目标没有完成,原因何在)完成的效果(与企业历史上最好阶段比较,与基期比较,与安全工作目标比较)。
3.4 改进处理
改进处理分纠偏和预防改进两个方面。纠偏是采取应急措施,解决现有的安全偏差、问题或事故;预防是提出目前安全状况信息,并反馈管理部门,反思问题症结或计划时的不周,确定改进目标和措施,为今后类似问题的安全预防提供借鉴。
4 抓好安全管理队伍建设
4.1 建立安全管理服务体系
成立相应的安全协会组织,它不仅面向施工企业提供安全评价、培训、管理支持、检验检测等服务,而且面向政府、保险机构等,接受委托参与安全检查、事故调查,开展社会安全文明施工宣传等。
4.2 加强施工队伍建设
首先是要有相对稳定的施工作业队伍。建筑企业要选择讲信用、有技术的劳务队伍长期合作;其次是稳定班组长。工程施工的同时具有众多作业面,唯有班组长始终和作业人员在一起跟班作业,由班组长对当班作业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实施具体管理,进一步加强了对作业层的管理;再次是落实对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
5 完善应急管理
5.1 制定应急预案
为了在事故发生后能及时予以控制,防止重大事故的蔓延,有效地组织抢险和救助,施工单位应对已初步认定的危险场所和部位进行事故危险源的评估,并在现场明显位置树立进行危险源公示牌。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要求,根据项目施工的特点,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重点监控,制定项目施工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救结合”的原则。
5.2 做好应急准备
要应付紧急情况,需要制定周密的应急计划、严密的应急组织、精干的应急队伍、灵敏的报警信息系统和完备的应急救援设施。责任单位应建立各种专业救援队伍,如抢险抢修队、医疗救护队、义务消防队、通讯保障队等,担负单位各类事故的处置任务。
5.3 加强培训和演练
“及时进行救援处理”和“减轻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是事故损失控制的两个关键点。定期组织常规演练,加强对各救援队伍的培训,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模拟演习;同时根据工程的存在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必须在该工序施工前组织一次针对性的应急救援演练;把指挥机构和各救援队伍训练成一支思想好、技术精、作风硬的指挥班子和抢救队伍。一旦发生事故,救援队伍根据各自任务及时有效地排除险情,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6 结语
总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的、长期性的工程,是建筑业的生命线,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落实责任,强化监管,把安全措施落到实处,提高工人自我保护意识,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危险源;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实施危险源风险及应急管理的意义
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导致重大、较大安全事故的危险源及影响因素诸多,危险源转化为破坏力的机理复杂,传统的“经验控制型”及“过程控制型”方式,已经不适应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及管理需要的状况。所以,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做好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的研究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完善和提高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建立输变电施工安全重大、较大危险源预警机制,实施电力建设施工应急救援的重要内容;也是有利于提高各参建单位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各类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综合效益;更是对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建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2 危险源风险及应急管理的应用
2.1 重大和较大危险源的风险识别
为了便于风险辨识,将电力工程风险的等级划分为:①重大危险源,为一级风险管理,指有可能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施工作业;②较大危险源,为二级风险管理,指有可能发生死亡事故的施工作业;③一般危险源,为三级风险管理,指除了重大危险源和较大危险源以外的,可能会造成人身危害的施工作业。
2.2 重大和较大危险源的分类
电力工程重大危险源风险及应急管理,从工程类型、工序、施工设施、机械和物质及其影响范围考虑,对输电线路工程、变电站(换流站)建筑工程、变电站(换流站)安装工程、电力沉井隧道工程施工中有关重大、较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认为可能造成的危害(事故)主要有以下类型:触电、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物体打击、坍塌、
火灾和爆炸等。
2.3 危险源风险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2.3.1 重大和较大危险源的管理
1)重大危险源 必须开展施工现场安全保证体系的认证、专项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包括监控措施、应急方案以及紧急救援措施等内容),通过专家认证并对专家论证审查的施工安全技术方案所提意见进行完善,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通过相关部门对属于重大危险源开工项目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后执行。监理单位必须制定专项监理实施细则,施工单位必须办理电力工程安全风险作业票。
2)较大危险源 必须制订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包括监控措施、应急方案以及紧急救援措施,由施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经过技术负责人审批,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执行。监理单位必须制定专项监理实施细则,施工单位必须办理电力工程安全风险作业票。
3)一般危险源按照《国网公司输变电安全文明施工规定》(国家电网科E2009]211号)有关要求开展安全管理。
2.3.2 危险源的风险管理与防范
1)工程开工前,业主项目部编制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总体策划,经建设管理单位批准后分发至各参建单位组织召开第一次安委会,组织参建项目部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收集并向参建项目部提供作业环境范围内可能影响施工安全地下管线、设施等相关资料,并提出保护措施要求。
2)工程开工前,监理项目部应建立以总监理工程师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监理工作体系,明确各级监理人员的安全监理工作职责 编制安全监理工作方案,报业主项目部审批。审查施工项目部《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专项应急预案》、《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施工项目部安全管理体系,主要施工机械/工器具/安全用具的安全性能证明文件,施工项目部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特殊工种、特殊作业人员资格证明文件。
3)工程开工前,施工项目部应编制安全文明施工实施细则,识别并列出工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等级,编制“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针对一级、二级危险源,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针对重大危险源,必须开展施工现场安全保证体系的认证、专项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包括监控措施、应急方案以及紧急救援措施等内容)通过专家认证,并对专家论证审查的施工安全技术方案所提意见进行完善,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报监理项目部审查。
(2)针对较大危险源,必须制订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应急方案以及紧急救援措施等内容,由施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经过技术负责人审批,报监理项目部审查。
(3)针对重大危险源、较大危险源,施工项目部必须办理电力工程安全风险作业票。向施工项目部全体人员,讲清工程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源风险及采取的预控措施,并作好相关记录。
2.3.3 危险源风险管理的实施
1)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业主项目部编制各类检查表;组织各类阶段性安全检查;根据管理需要和现场施工实际情况,适时开展随机检查,监督检查各参建项目部危险点辨识、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做好数码照片拍摄的记录与归档工作。
2)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监理项目部检查施工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运行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到位、履行职责情况;审查《特殊(专项)施工技术(措施)方案》、检查施工项目部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实施情况;检查施工项目部特殊工种、特殊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到位情况;督促施工项目部建立施工危险点及预控措施警示牌;对施工现场安全情况实施监理巡视,做好数码照片拍摄的记录与归档工作。
3)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项目部保证危险源风险的控制措施以及所需资源的配置和投入,及时进行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调整,通过动态管理,保证危险源风险控制措施的时效性;进行岗前教育培训,对具有一般危险源的工程项目应采用每Et上岗前班组交底管理。
2.3.4 危险源风险的应急管理
1)建设管理单位负责组建工程项目现场应急工作组,组长由业主项目经理担任,副组长由总监理工程师、施工项目经理担任;现场应急救援队伍由施工项目部负责组建。
2)业主项目部督促各参建单位成立应急管理机构,督促施工单位针对可能造成重大人身及设备事故的重大、较大危险源,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会同施工项目部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检查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响应的及时性。
3)工程开工前,施工项目部应分析并辨识出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及突发事件,对可能造成重大人身及设备事故的重大、较大危险源,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报监理、业主项目部审批后在施工过程中组织落实。组织开展项目应急预案演练,针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并重新下发。确保预案的应急、准备与响应的时效性。当施工人员变动较大时,需重新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施工项目部按应急预案准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安排专人负责应急物资的管理,并定期检查、维护保养。施工项目部应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工作,培训对象应包括全体施工人员。在施工项目部办公区、施工区、生活区、材料站(仓库)等场所的醒目处,以展板方式公布应急联络方式,张贴宣传应急急救知识类图文。
2.3.5 危险源风险管理的检查
1)为了让危险源风险及应急管理工作及时得到完善和改进,各参建项目部在工程开工前、施工过程中、工程竣工后应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危险源风险及应急管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作为各参建项目部的危险源风险和应急管理工作评价的依据。
2)危险源风险及应急管理工作,按照各参建项目部危险源风险及应急管理工作检查评价表进行。检查表内容包括了工程施工全过程危险源风险及应急管理工作,分为危险源风险管理的策划、危险源风险管理的实施、危险源风险管理的应急管理3个部分。
3)业主项目部危险源风险及应急管理工作的检查由业主项目部自查,业主单位复查;监理项目部危险源风险及应急管理工作的检查由监理项目部自查,监理单位核查,业主项目部复查;施工项目部危险源风险及应急管理工作检查由施工项目部自查,施工单位、监理项目部核查,业主项目部复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3.6 危险源风险管理的评价
1)工程的危险源风险管理评价工作是施工单位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评审、安全健康环境评价、承包商资信管理和工程各类评优工作的重要考核依据。
2)危险源风险管理评价工作可按照各参建项目部危险源风险及应急管理工作检查评价表进行。各施工阶段的危险源风险及应急管理工作检查可根据该施工阶段涉及到的内容参照检查表进行,检查结果采用得分率统计。
3)业主项目部负责对施工项目部、监理项目部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及其取得的实际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实际需要,在工程开工前、施工中和工程竣工投运后等不同阶段分别进行过程检查评价,做好相关记录。在工程竣工后、施工(监理)合同最终结算前,由业主项目部审核确定最终评价得分,综合评价得分将分别与合同结算、下一阶段招投标资格预审及评标打分直接挂钩。
4)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可以参照评价机制,对各施工项目部、监理项目部进行过程检查和综合评价。
篇9
论文摘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却隐藏着许多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准确无误地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要先了解与控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必要且关键的,对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事故不发生)是极其重要的。
一、 安全施工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②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2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3 、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4、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二、 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1 、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①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②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 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①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②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③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3 、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 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4、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①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②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③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5 、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1)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2) 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3 )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6 、应急管理措施
虽然我们对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具体到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危险因素的状态和产生的作用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施工危险因素的复杂性。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编制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建筑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般应按如下步骤展开进行:①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六类安全事故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②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③储备应急物质,布置应急设备;④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施工;管理;安全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reducing the accident in building operations and protecting nation property and people’s life safety becomes a great matter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refore, as a importantcontent of construction, it is urgent to conduct a effective mamagement and safety work.
Keywords: building operations; mamagement; safety
中图分类号:F23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根据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针对建筑工程安全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础工作,强化监督管理,努力控制和减少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这些都促使管理人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重视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与安全。
安全施工的规章制度与教育培训
1、安全是企业生产中的一项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实现制度化管理是一项重要课题,安全制度的制定依据要符合安全法律和行业规定,制度的内容齐全、针对性强,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应该体现更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反映企业性质面向生产一线贴近职工生活,让职工体会并理解透彻。
2、职工的安全教育在施工企业中应该是一堂必修课,而且应该具有计划性、长期性和系统性,由安全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和组织实施,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生产知识,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安全教育培训要适时、适地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形成制度,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
二、安全施工的原则与管理措施
1、由于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负经济性,往往一项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按照正规渠道进行,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往往被忽视或降低到次要地位。所以我们必须在管生产的同时管安全,坚持安全管理的目的性,必须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四全”动态管理,安全管理重在控制,在管理中发展、提高。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1)材料因素管理措施: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机械设备因素管理措施: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3)技术工艺因素管理措施: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4)环境因素管理措施: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5)应急管理措施:虽然我们对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具体到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危险因素的状态和产生的作用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施工危险因素的复杂性。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编制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建筑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般应按如下步骤展开进行:①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六类安全事故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②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③储备应急物质,布置应急设备;④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施工管理与安全
1、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方针,以专业安全知识为内容,用行政奖励、法律、法规为手段,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防范能力,明确自己安全生产责、权、利的关系,以达到施工安全效益最佳的目的。加强专业安全知识、技术的日常教育与培训,对照法律、法规认真地进行分析、讨论。坚持1天1条,将安全法律、法规逐件公示在安教宣传栏中。积极组织各类管理人员,参加好的安全讲座和参观受表彰表扬的项目工程。通过重视人员的管理,机制的建立,系统的完善,营造出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
2、明确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责任人,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订立合同之后,安全管理工作应与其它工作同步开展,同步进行。要依法明确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责任人,并明确安全控制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要制定安全管理工作的要点,明确施工安全的承诺与目标。要编制工程项目安全计划,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保证体系。
3、抓好施工前与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程施工安全产生于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以预防为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和施工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循序渐进,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针对现场的地形、地物、地貌进行勘查、记录,及时发现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并依据实地记录、设计文件做好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以及现场安全警示的工作。并且,狠抓施工生产安全计划的落实,工程项目部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并针对不同的建设项目和施工条件,合理地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确保施工生产中的安全。
4、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施工企业管理者,要善于总结以往的安全教训,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在日常施工中,发现安全隐患时,要当场剖析原因,即时指正,限期整改。对预防措施和纠正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应跟踪验证,保存验证记录。要建立健全奖罚制度,以经济辅助手段,促进施工安全生产。同时,开展施工安全管理事后总结工作要将施工安全的事后总结工作,提高安全素质,增强安全理念,持之以恒地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
四、施工安全管理模式
1、管理方式的创新:转变观念,实质是使主观认识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要有所创新,防患于未然。要实现由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化管理转变。管理客体应由单一所有制企业为主的“小安全”管理向全社会企业的“大安全”管理转变。为此,安全生产管理方式必须适应经济市场化和所有制结构的新变化及事故多发的特点。
2、管理手段的创新:要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性改善,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安全科学技术,从硬件上做到本质安全,从本质上为遏制或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提供技术手段,使企业的安全生产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从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3、企业制度的创新:从微观层次上看,企业是国家经济的细胞,是先进生产力的载体和经济增长的主体。安全生产工作的落脚点是企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安全生产宏观管理制度创新的基础。只要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好了,安全生产形势就有一个根本性的好转,生产力的发展就有了基本的保障。同时,应加强对职工上岗特别是特种工种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现代管理机制,树立良好的安全生产形象,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从容应对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乃重中之重,安全施工、文明生产才能为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我国的建筑施工水平目前在国际上尚处于较落后的状态,由于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负经济性,往往一项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按照正规渠道进行,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往往被忽视或降低到次要地位。其实根据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十分有效的,保证了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避免了不该出现的损失。为了加强建筑行业安全生产,为了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也为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者或安全管理者务必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坚决地、彻底地、实实在在地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 上一篇:家庭消防安全小常识
- 下一篇:课外实践活动安全预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