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工作职责范文

时间:2023-12-06 17:40: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工作职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工作职责

篇1

>> 界首市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界首市园区招商引资工作 寒潮对界首市农业生产的影响及相关减灾措施 界首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 探讨农业气象服务工作 界首市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实践探讨 武威市气象科技为特色农业服务工作探讨 关于金华市江南街道南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式的调研 界首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界首市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界首市小麦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 酒泉市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 安徽省界首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做法 关于界首市西城循环经济工业区的调研报告 界首市东城办事处“安居苑”安置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 创新基金推动界首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浅谈提高界首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有效途径 界首市黄连木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界首市2013年小麦丰产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界首市部分羊场效益不佳的原因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职责[EB/OL].(2011-03-22)[2014-04-29]..

[3] 董遵.新形势下的农业科技服务工作[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5(3):52-53.

[4] 孙环保.乡镇农经综合服务工作重在“三新”[J].江苏农村经济,2008(3):52-53.

篇2

一、成立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农村集体经济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规范农村集体财务行为

成立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其人员需具有会计专业资质,通过选聘考核的方式择优录用。确保村级财务、资产、合同等具体业务的规范,便于在全区范围内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指导,从而统一全区农村集体财务、资产、合同等各项具体业务的核算标准,实行规范化业务操作和管理。

(二)有利于保障村级财务公开制度的落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成立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由具有会计专业资质的人员从事农村集体财务、资产、合同的具体业务工作,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业务核算更加准确,资产和合同管理更加规范,为村级财务公开打下坚实基础。能够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和收益权的有效落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三)有利于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行政规范,提高村干部依法理财能力

成立农村会计服务中心,通过具体业务规范,详细掌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开支情况、资产运营情况、合同收益情况,能够做到有效监控。在农村经管部门的统一指导下,充分体现会计监督职能,提高村干部依法理财能力。

(四)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各项基础数据的信息采集,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成立农村会计服务中心,运用会计电算化和信息化手段,准确收集农村经济运行的各项数据指标,了解农村集体经济的运行状况和发展动态,提高有效监控的能力和审计监督的效力,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四权不变”的原则。即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

(二)坚持民主自愿的原则。必须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与农村会计服务中心订立书面委托协议。

(三)坚持集中核算和规范管理的原则。即集中管理会计从业人员、集中处理账务;规范村级财务、资产、合同等具体业务。

(四)坚持会计责任主体不变的原则。按村民委员会、村级实业公司、村集体农场分别记账,各自作为会计责任主体的性质不变,分别对其提供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三、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的职能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相关政策、法规,按照各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定期向农村经管部门上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数据;按照村务公开的要求,编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内容,定期公开。

(二)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区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准确掌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状况,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台账。定期向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上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状况,定期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开集体资产的运营情况。

(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已签订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内、对外土地承包出租和资产出租合同进行清理备案,建立台账,准确核算合同收益,定期公开合同的兑现情况。

(四)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算和决算工作,进行财务分析。按要求做好会计档案整理、归档工作。

(五)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出纳人员准确核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收支业务,监督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和其他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

四、机构设置

(一)机构性质和隶属关系

各镇负责成立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农村会计服务中心是社会服务性机构,其工作人员暂不列入各镇编制,隶属于镇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业务上由区、镇农村经管部门指导。

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办公场所由各镇提供,各镇根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数量和具体业务量,配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3—10人,9月底前选聘考核,择优录用。明确工作职责,确保人员稳定。

(二)人员聘用、工资待遇与经费来源

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镇村选配、社会招聘相结合,以原总会计中选聘为主。工资待遇一律与委托的单位脱钩,原村总会计中选聘的人员报酬原则上不高于全镇村两委干部(剔除正职)平均水平,由各镇人民政府确定。

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的经费由区、镇两级财政共同负担。人员经费由区级财政每人每年补贴3万元,办公经费及人员其他相关经费由各镇财政提供。

五、实施步骤

(一)各镇应成立村级集体资产、财务管理领导小组,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各村要成立农村集体财务工作小组,并建立工作制度。

(二)各村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银行账户、资产、合同、债权债务清理工作,并编制相应清理清单,由村民代表会议确认后报送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备案。

(三)由各镇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主持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分别与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签订委托协议书。

(四)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与各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委托协议书的要求,就本组织有关财务账簿、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按《会计法》的有关要求,做好交接工作。

篇3

关键词: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128-1

1 发展沿革

改革开放初期,各级职能部门不同程度的进行了机构改革和体系建设完善工作,各乡镇(原人民公社)基层站所按照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重新进行了命名登记和定位。原农机站更名为农机管理服务站,工作职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工作职责更加明确。

在农村经济日益好转的同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努力,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的各项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自身发展和管理服务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论是机务管理、安全生产方面,还是油料配件供应、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等服务方面,都得到了社会、各级政府及农民的认可和好评。

刚进入二十一世纪,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由集体(统一)转变到了承包(分散),虽然促进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村经济水平,但就发展现代农业来说,却受到了极大限度的制约。如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经营,由于耕地面积少、资金投入不足,农民对现代高效农业认识不足等,结果造成农田基本建设搞上不去,机械利用率低,生产作业成本高,生产作业质量差,生产粮食的质和量及经济效益难以保证等,农机化发展的步伐也逐渐缓慢下来。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和建设发展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开始向现代农业的方向迈进。作为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现代农业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而我国是农业大国,有十三亿人口,其中农民就有八亿多。人们要吃饭,我们要种很多的粮食,而且是那些品质好的粮食。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早日实现城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十一五期间,农机化工作开始得到了重视,中央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扶持政策,各项改革发展工作也逐渐步入了调查规划实施阶段。

2 现存问题

2.1 机构名称混乱

农机化系统机构设置一直存在着重叠偏离和名称混乱等问题,县级以下尤其严重。原县级农机管理部门统称为农业机械管理局(科级)。机构改革后,有称为农业机械管理局(科级)的,有称为农业机械管理总站(副科)的,有称为农机管理服务中心(副科、股级)的,有称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副科、股级)的;原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股级)有称为农机管理服务站(股级)的,有称为农机管理服务中心(股级)的,有称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股级)的,五花八门,眼花缭乱。

2.2 工作中心偏离

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的工作职能是农机管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检查监督,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农机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农机信息收集整理和传播。就工作职能来看,过去基层站工作重点是农机管理和安全生产,主要任务是统计报表。乡镇站在逐步失去管理服务职能的同时,多数工作人员被政府常年抽调抓中心工作,业务工作基本荒废。

2.3 技术力量短缺,人员素质偏低

乡镇站现有工作人员的知识层面参差不齐,老龄化严重,多数乡镇站已经出现人员断档问题。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院校停招没有对口专业毕业生;二是地方政府为了紧缩财政,减轻财政压力,采取站所人员只出不进,自生自灭的管理策略。三是没有办公经费。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根本没有进修和接受培训的机会,工作环境条件差,生活待遇低。

2.4 基础设施差,工作无抓手

多数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基本上是借住政府一间办公室,一张桌子一把凳。试验示范推广无设备、无基地,技术指导服务下乡没有交通工具。

3 意见建议

3.1 强化改革发展意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政策

改革发展不是针对某个人的,作为各级政府和领导应从大局长远出发,摒弃功利意识,为振兴中华,发展我国现代农业,加大改革发展力度,彻底改变农机化工作现状,为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2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各项工作机制

巩固发展好改革成果,必须要加强组织和领导。改革只是一种手段,促进发展才是我们真正要达到的目的。一个再好的机构体制,也需要健立一个好的工作机制来激发和调动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只有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才能保证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3.3 明确工作重点,发挥公益功能

根据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从现在起,应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农机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农机信息收集整理和传播上来。同时作为基层一线的公益性职能部门,应该把农机管理服务站的名称统一修正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名正言顺地为三农服务。

篇4

关键词: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F3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2)01-0064-05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是我国就业制度实施的载体,而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服务民生保驾护航。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经济落后,产业化程度低,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大,学历低,就业能力差,缺乏生产技能,单纯靠城镇化吸纳剩余劳动力远远不够。因此,加强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对于加快我省新农村建设步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现状

(一)冀西北农村劳动力状况及劳动力特点

冀西北坝上四县(张北、康保、沽源、尚义)辖区63个乡镇,1 116个自然村,面积133万hm2,人口107.6万。其中农业人口96.5万人,农村人口95.6万人,农村劳动力53.6万人(劳动适龄人口50.4万人),其中男性劳动力27.78万人,大约占劳动力总数的52%,女性劳动力25.82人,大约占劳动力总数的48%,16~3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约占全部劳动力的35%,36~50岁的中青年劳动力约占全部劳动力的27%,51~60岁的中老年劳动力约占全部劳动力的23%,15岁以下的半劳动力和61岁以上的老年劳动力所占比例较小。[1]农业劳动力42.6万人(其中劳动适龄人口39.5万人),剩余劳动力16万人。冀西北坝上地区自西汉以来即为以牧为主、不事农耕、生活自由懒散的北方游牧民族居住地。明清直到晚清才逐步形成半农半牧、农牧交错的经营形式。在人烟稀少、草原辽阔、生活闲散的情况下,[2]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出现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日渐丰富,但素质低,惰性大,流动性差;只事农田,封闭自给;素质低弱,难于开发;依赖性强,不思进取,小富即安、听天由命的思想十分严重,消极、逃避心理长期存在;饮食单一,营养不良,生活水准低,身体素质差的状况仍未有明显改观[3]。1980年后的年轻人,其就业观念及从业结构虽然有所改观,但故土情结依然很重。另一方面,由于冀西北农村经济条件差,农民思想观念落后,九年义务教育质量不高,从而致使该地区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较全国平均水平偏低。可见,加强对冀西北地区农村劳动力进行素质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二)冀西北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分析及转移就业情况

据统计,冀西北坝上四县共计农村劳动力53.6万人,从事第一产业的有42.6万人,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79.4%(其中从事种植业的约40万人,占第一产业的93.8%,从事畜牧业的约2.6万人,占第一产业的6.2%);从事第二产业的有3.3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3%(其中建筑业2.32万人,占第二产业的69%);从事第三产业的约7.6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3%(其中餐饮、服务业5.73万人,占第三产业的84.6%)[1]。而相对于工业和建筑业,该地区农村劳动力仍以农业为主导产业。

1. 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

农村劳动力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素质。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作为反映劳动力文化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其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乃至整体素质的提升。随机对100名转移就业劳动力抽样调查(见表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5%,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4%,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6%,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6%,文盲半文盲占1.5%。可见,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这说明文化程度和转移程度正相关。

2. 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行业及地域分布

调查发现: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行业分布结构为第一产业占16.36% (主要是畜牧业和种植业),主要体现在农业内部的转移。第二产业(主要是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包括运输、餐饮、服务、其他等)共占83.64%。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地域分布主要体现在县外省内就业的比例较大,[4]约占48.68%;而县内就业也占相当比例,在省外就业比例相对较少(见表2)。

3. 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收入情况

调查表明,2011年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转移劳动力年收入均30 000元左右,比2009年增长了25.2%,在各种行业中,交通运输业的平均年收入最高,但增长幅度却在各种行业中最低。从事建筑工程的劳动力平均年收入2011年增长幅度比较大,年平均收入达40 000元左右。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年收入差别也非常大。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年收入几乎是文盲半文盲年收入的一倍,有技术特长的年收入是无技术特长的劳动力年收入的3倍以上。由此可见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促进就业、改善生活的必要条件。

4. 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外出时间

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时间在每年年初阴历正月十五左右。每年春节刚过,计划外出的年轻劳动力就开始三五成群,自由结对,探讨商量合适的务工去向。我们通过对张北县小二台乡100名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的调查显示,常年在外务工连续三年以上没回家的有10人,这部分人多数是举家出走,他们有一定技术专长或有一定的社会关系,经过几年的拼搏,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基本适应了城市生活,有在城市长期定居生活的愿望和可能。年初走年末回的有51人,这部分人多数是未成家立业的青少年劳动力,家中田地由父母操持,外出的目的就是赚钱,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农忙时在家,农闲时外出有39人,这部分人纯属于季节性劳动力,农闲时到外面赚钱,农忙时回家种田,他们多数是家庭中主要劳动力,也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孩子还小,既要在家照顾父母妻小,又要外出赚钱养家。

二、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不健全,严重制约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

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机构管理、服务不到位,有些乡镇村由于基础设施短缺、信息网络尚未建立、服务经费不足、工作人员少、素质低等原因,其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机构名存实亡,不能真正起到服务的作用。有的甚至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信息,包括转移劳动力数量,年龄结构及就业合同签订、工资待遇情况、各种社会保险情况等都搞不清楚。有些条件好一点的乡镇虽有就业登记、就业供求信息服务、就业岗前培训,但由于网络基础设施落后,用人信息查询速度慢、信息量少等局限性,严重影响着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有些县乡就业服务机构虽开展了一些免费职业培训服务,但由于技能范畴、工种类型、服务模式等条件限制,往往并不适合农民工的就业需求。因此,对于多数农村劳动力来说,就业转移服务机构形同虚设,起不到任何服务作用。调查显示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大多数是自由组织,个体介绍形式,“马路现象”非常普遍,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抽样调查显示:85%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靠亲朋好友获得信息,而从转移就业服务机构获得就业信息的却几乎为零。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农民工中,接受过转移就业服务机构输出服务的仅为20%~30%。

(二)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就业培训少,转移就业岗位少

调查发现,农村劳动力缺乏职业技能,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严重影响着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种及岗位的选择和求职成败。在我们组织的抽样调查中显示(如表1),转移就业的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明显高于未转移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其中转移就业的劳动力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4%,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6%,分别比农村劳动力总数中同比高出10和25个百分点。可见文化素质的高低严重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目前,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少,主要培训基地是各类职业高中、技校、社会培训机构及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总体规模偏小,教学设备老化,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培训内容不能满足劳动力转移就业要求。由于经费原因,冀西北坝上地区多数县、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机构没有免费培训计划,培训基地收费尽管偏低,但农民工仍无力支付,使得他们难以入学参加培训,职业技能也难以提高。据统计,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不到10%。多数转移就业的劳动力就业前没有接受过任何职业技能培训,他们由于没有技术,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岗位而频繁跳槽,致使用人单位不愿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职业培训。由于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就业培训少,他们在短时间内很难学习和掌握熟练的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很难胜任专业技术类工作,因此他们只能集中在次级劳动力市场,从事脏乱差险的工作,这就造成了次级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就业岗位竞争激烈,他们只能廉价受聘于用人单位。

(三)维权服务跟不上,就业服务受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农民工转移就业中,农民工合法权益屡受侵害问题日益突出,它直接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影响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见图1),20%的农村劳动力没有参加任何社会保险,80%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有85%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被拖欠过工资,有25%的转移劳动力被无缘无故辞退过工作,多数人被辞退后,没有得到任何经济补偿。无论是劳动力家乡还是转移就业城市,都对劳动力就业服务和维权服务有明文规定,但在具体落实上农村劳动力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企业主逃避为其缴纳各种社会保险、拖欠农民工工资、超时加班等现象屡禁不止。调查表明: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大多缺乏权益保障意识,在出现工伤事故时,90%以上的农民工很无助地选择了“私了”。

(四)资金保障乏力,投入明显不足

冀西北坝上地区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缓慢。虽然各级政府积极筹措资金,但投入仍然有限,一些乡镇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工资按时全额发放都有困难,办公条件的改善,基础设施更新更是难上加难。多数乡镇无财力举办大型的就业培训,因此接受过就业培训的农村劳动力非常少,一些乡镇没有培训基地或培训基地简陋,教学设施破旧,培训层次低,师资队伍薄弱和信息网络建设滞后。因此,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三、促进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健全组织制度体系,强化服务机构功能

冀西北坝上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的限制,乡镇就业服务组织体系不健全及基础服务设施落后,严重影响就业服务机构服务功能的发挥。因此各县要按照合理布局、强化功能、完善服务的要求,加大对乡镇就业服务机构的资金投入力度,推进乡镇就业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人员素质培训,提高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首先各乡镇要做到就业服务机构建设“组织、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一是服务组织到位,要求各乡镇建立就业服务中心;二是服务工作人员到位,人员的配备,可根据乡镇社会劳动力的多少和工作量的大小来确定,一般为2~3人,人员编制可在乡镇现有干部中调剂使用或兼职工作,有条件的也可以向社会招聘;三是就业服务经费到位,要求乡镇就业服务中心所需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乡镇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5];四是服务场地、设备到位,乡镇就业服务中心要有固定的、面积足够大的办公服务场所,要有现代化办公工具和信息网络设备;五是制度到位,要有明确乡镇就业服务中心工作职责和服务内容,要有规范的服务流程和服务规章制度;六是工作到位,要做好就业服务的各项基础工作,如当地劳动力资源的普查、登记、建档、建卡工作,开展职业介绍,组织劳务输出,开展就业培训等工作,全面推进乡镇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其次是力争在有条件的村建立完善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站,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发展到基层。

(二)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完善信息服务体系

首先加大信息收集力度、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化管理,要按照“统一的规划、统一的标准、城乡共建、网络互联、资源共享、分步实施、分级使用”的建网指导思想,各县、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建立“简单、实用、易操作、稳定、可靠、安全、可扩充、兼容”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其次要尽快建立县级与乡镇网络连接,扩大信息网络覆盖面,建立省、市、县、乡镇、村五级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切实解决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覆盖的“瓶颈”问题。

1. 劳务信息平台建设

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要打造出企业与农民工上下对接,跨地区劳务信息共享的互联网劳务信息平台。各县、乡镇、村要完善辖区劳动力信息,细化劳动力就业求职意向分类,为企业选择用人提供便利。同时要通过电视、广播、宣传资料、手机短信、QQ聊天、电子邮件等形式为外出就业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盲目性,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效性。

2. 信息资源库平台建设

加强农村劳动力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开发利用工作,采取有偿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的方式,为企业单位和公众提供服务。各乡镇劳动力就业服务中心首先要建立辖区劳动力数据库,保证劳动力年龄、性别、特长、就业岗位需求等信息真实性和时效性;其二要建立辖区劳动力转移流向数据库,能够准确把握辖区劳动力转移去向、转移数量,为上级部门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提供科学依据;其三要建立用工企业档案数据库,掌握不同企业在本辖区用工情况,为待就业劳动力提供就业参考;其四要建立辖区劳动力培训数据库,记录劳动力就业培训情况,掌握就业市场对劳动力不同技能的需求情况,为以后劳动力就业培训决策提供依据。

3. 远程面试服务平台建设

为了避免农村劳动力盲目转移就业,提高转移就业的成功率,降低劳动力转移费用,可利用网络视频这个有效途径,实现用工单位对农民工的网上面试来解决跨地区见面问题。各乡镇就业服务中心要不断更新网络设备,提高网络带宽,为农民工远程面试提供高质量的语音和视频服务。

4. 维权网络服务平台建设

开放农民工维权网络服务平台,建立统一的“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各县劳动力就业服务机构要成立农民工维权服务办公室,专门受理农民工网络投诉案件,为农民工提供劳动仲裁、劳动保障和权益维护等服务,加强对外地就业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护,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机制。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严格禁止和坚决纠正超时工作、不签订劳动合同、故意压低和拖欠工资、不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等侵犯农民工利益的行为。在帮助农民工维权网络服务的同时提高他们维权意识。

(三)健全技能培训体系,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及职业技能严重制约着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效率和就业质量,要依照“先培训再输出、以培训促输出”的原则,以各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为龙头,以民办就业培训机构为依托,采取长期、短期相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推出与就业市场、企业要求相适应的培训项目,充分满足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应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实现农民工就业由体力型向技术型的转变,由流动性向固定性的转变,由短期性向长期性的转变。同时要拓展培训渠道,提高培训能力,增加培训人数。其一要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基地的建设,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学手段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就业培训基地的培训能力。其二要鼓励和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等培训基地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渠道,增加培训机会,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人数。其三是充分调动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农村劳动力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

(四)支持非政府服务机构参与服务体系建设

县、乡镇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很难满足日益壮大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要求,为了扩大及提升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要大力鼓励民办职业中介机构、民办培训机构、民办劳务输出组织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的就业服务。应用市场机制,采取就业服务盈利性和公益性相结合的形式吸引非政府服务机构参与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确保非政府服务机构盈利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鼓励非政府服务机构搞好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中介服务、群众参与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格局。通过鼓励基层非政府就业服务机构的快速发展,为劳动力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打下良好基础,以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服务渠道。

四、结语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是加快河北省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冀西北坝上地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发展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依然繁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依然是该地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要解决好冀西北坝上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努力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从长远看,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需要社会各方面通力协作,需要政府、社会、市场、企业等的相互协调。我们要依托冀西北地区现有的资源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从该地区实际情况出发,逐渐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保持冀西北坝上地区社会关系和谐稳定,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l]张家口市统计局.张家口经济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篇5

关键词 农技推广;现状;问题;建议;云南永胜;程海镇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287-01

1 程海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

2011年,全省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以来,程海镇农技站、水保站、林工站、畜牧兽医站四站合一,合并成程海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由于工作性质不同,仍然保留原有的四站,机构的人、财、物均由镇政府统一管理。现程海镇农技站农技推广人员11人,按学历分,本科学历2人,占18%,大专学历4人,占36%,中专学历5人,占46%;按职称分,高级职称1人,占9%,中级职称8人(其中:农机工程师2人,农艺师6人),占73%,助理职称1人,占9%,中级技工1人,占9%;按年龄分,40~50岁的有5人,占45.5%,30岁以下1人,占9%,30~40岁的有5人,占45.5%。

2 程海镇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机构职能不清

程海镇机构改革以来,将四站合一,业务管理归县级多个主管部门,形成多头管理,造成体系“断线”的局面,工作处于被动的局面,严重影响工作的开展。

2.2 管理体制不顺,机构庞杂

目前,农技推广正处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在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关系、推广机构的职能定位、以及政事关系乃至机构名称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改革以后,机构的“三权”(人权、财权、物权)都下放到镇政府管理,实行块块管理为主,条块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工作重心围绕镇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同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衔接不好,甚至成为“三不管”的单位,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无法解决,严重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1]。

2.3 推广机制缺乏活力

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机构庞杂、经费保障不足、农技人员素质不高以及市场竞争激裂等原因,程海镇农技推广机构以传统的技物结合方式为主,主要解决少量的工作经费,因经费不足,具体技术服务和示范推广等公益性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特别是农技人员和农民的联系几乎脱节。农业科技入村进户不够,没能有效解决科技入村进户“最后一公里”问题,现有的推广机构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民对科技的需求。

2.4 知识陈旧,人员素质偏低

由于知识陈旧、经费缺乏等原因,农技人员长期得不到专业方面的继续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专业需求。加上“三权”下放到镇政府管理后,几乎没有调配对口或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乡镇农技队伍,而是随意安排其他非专业人员占编、顶岗,部分被镇政府借用从事其他工作,造成农技队伍素质普遍较低,无法满足农技推广工作的专业需求[2]。

2.5 推广设备设施缺乏,经费保障不力

办公室狭窄,会议室、办公用品等缺乏,设备简陋无试验基地,常规的试验工作无法开展。

总而言之,基础设施薄弱,仪器设备匮乏,工作手段落后,科技水平不高,是程海镇农技推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农技人员和农民存在坐、等、靠的落后思想,没有利用好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在改革中发展壮大,加上激励机制、目标管理制度、考核机制没有形成,农技人员无所作为,造成农民、农技人员和政府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三不满意”的现状。

3 建议

3.1 严格工作考核机制

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的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明确农技人员的工作职责、任务和要求,并将考核的指标量化、细化。具体考核指标为:一是农业生产关键环节深入田间地头,入户开展现场指导,每年每人累计到户工作时间不少于150 d;二是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按生产季节,利用农民夜校、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开展集中和分散培训,每年不少于30次;三是利用黑板、活动版面或播放科技DVD光碟,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宣传栏,普及科技,信息,每年不少于20期;四是按村农户总数4%的比例,选择确定科技示范户,建立示范点,实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五是联系方式公之于众,与农户保持经常联系,开展预约服务,及时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做到来电必接,有约必到。

3.2 实行人员竞争上岗和全员聘用制

改革程海镇农技推广机构用人机制,实行工作人员聘用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依照“公开、公正、公平”和择优录用的原则,通过统一考试考核,从农技推广队伍中聘用的,要求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3]。今后程海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新入人员,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专业对口或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来充实基层农技队伍,让基层农技队伍更有活力。

3.3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推广体系

按照“稳定公益性,搞活经营性,建立适应市场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推广体系”的总体思路,通过分类改革,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推广体系。实行人、财、物、权统一归县农技推广中心管理,接受镇政府的监督和考评管理办法,取消对镇农技推广机构实行“条块结合”双重管理甚至将“三权”下放到乡镇的管理体制。从而有效地避免政府随意安排非专业人员“占编顶岗”的现象,做到按需选用合适人才,净化推广队伍,有助于杜绝政府随意抽调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其他工作[4]。

3.4 加大对农技推广投资的力度

基层农技推广是公益性的,符合国家农业发展趋势。新品种引进、知识更新、设施设备更新等,需投入大量的经费,必须纳入财政预算。

4 结语

充分发挥程海镇农技推广体系作用,积极探索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解决困扰程海镇农技推广机构职能不清、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人员素质偏低、经费不足、服务不力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加强程海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机构的主导和带动作用,为程海镇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服务支撑。

5 参考文献

[1] 王占福.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创新[J].中国农技推广,2006(9):8-10.

[2] 杨映辉.农业推广的国际比较[J].中国农技推广,2004(2):26-27.

篇6

一、依法行政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健全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行政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客观需要,是构建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的要求。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维护农业投入品市场的正常经济秩序,建立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是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需要,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的工作。

(一)调查研究。针对我市农业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和问题,积极开展了调查研究,如农业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农业行政复议、农业行政处罚程序、农业行政赔偿程序、执法队伍内部监督管理和奖惩机制、联合执法的联动机制,探索农业行政执法监督管理的有效和长效机制。

(二)打假护农,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根据全国农资打假护农的有关精神,以及省农资打假护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拟定下发了《昆明市2010年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并要求在全市范围内迅速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顿种子、农药、兽药、饲料、疫苗、肥料和九种农资的违法违规的行为;进一步强化了组织领导,健全责任制;明确专项整治目标、形成齐抓共管的态势,有效开展农资打假护农的各项工作。上半年组织了一次联合工商、技监、公安、供销社等部门在全市辖区内开展农资打假护农的专项整治活动,以及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宣传和教育相结合、教育和服务相结合、教育和行政处罚相结合等行政执法活动。全市1月至6月共印发各种宣传资料7.6万份,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多渠道,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共出动农行政执法人员3496人/次,立案查处3件(饲料2起、兽药1起),已结案3件;检查企业2032个,整顿市场及企业577个(其中:种子96个、肥料72个、农药86个、饲料151个、兽药165个、农机7个);查缴:种子1662公斤、农药210公斤、饲料746公斤、兽药213.8公斤;查处案件:饲料2起、兽药1起;挽回经济损失金额0.58万元。通过了一系列的专项整顿和宣传活动,确保了全市农产品的源头质量安全,遏制和严厉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危害农业生产的违法行为,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净化和保障了农业投入品市场的正常程序。

(三)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根据省农业厅关于收缴毒鼠强等剧毒杀鼠剂的工作安排,进一步加强对剧毒鼠药的清查收缴力度和宣传力度,以及合法鼠药经营网点的布局。并联合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的积极开展清理收缴、宣传等活动。通过采取各项有力措施,目前我市毒鼠强等剧毒杀鼠剂得到有效地遏制,有效地打击和预防利用杀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为早日根除毒鼠强等剧毒杀鼠剂对社会的危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四)加强农业法制工作,针对农资经营户和农村群众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较弱等特点,同时为了有效防止坑农害农的违法事件的发生,对全市农药经营户、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经营户进行了组织学习,1月至6月共组织农资经营人员培训(含上岗证)学习约600人次。通过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和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及整顿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等活动,提高了经营户依法经营意识,提高了他们自觉抵制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的意识,维护了农资市场的正常秩序,维护了合法经营。

(五)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做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结合昆明市农业局职能和农业生产的实际,成立了昆明市农业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制定了《昆明市农业局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昆明市农业局关于进一步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了专项整治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责任部门、工作安排和时间要求、组织保障等内容,为有效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品种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加大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力度,建立标本兼治、上下联动、信息共享、部门配合专项整治的长效机制,完成了三个阶段的工作总结和10日一报的报表各项工作,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社会的稳定。

(六)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全面推行“阳光政务”和行政审批改办领导小组关于《行政处罚依据清理的通知》、《行政许可事项的清理的通知》及对新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设置行政处罚和行政审批许可事项设置依据清理、规范细化的精神及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对行政审批项目再次进行清理,加强和“三个区”有关行政审批项目移交和行政执法对接及指导,同时做好省农业厅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的对接,使我局行政审批项目下放、移交和衔接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阳光政务的相关要求,拟定了“昆明市农业局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加强对县(市)区农业部门“阳光政务四项制度”的建立的指导及逐步建立完善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三是对涉农的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所设置的农业行政处罚条款、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进行梳理,共有231款。在农业行政执法制度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农业行政执处罚自由裁量权,准备提交省农业厅和县(市)区讨论。

(六)、根据市政府2008年立法计划的工作安排,我局承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已通过市政府常委会,并于2010年2月1日施行。我处积极参与了相关宣传资料的拟定和培训等工作;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积极组织和参与在东风广场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活动,提高群众的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

自两会结束后,我局共收到58件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其中:省人大代表建议5件、市人大代表建议15件、市政协委员提案38件。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以及局党委的安排布置,我处积极开展撰写、协调、组织面商、修改面商答复稿等相关办理工作。现已完成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3件、市人大代表建议15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8件,目前已办理的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共36件,面商率100%,满意率100%。

三、完善、健全便民服务中心农业局窗口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程序及加强便民窗口管理的有关要求,按照局党委的工作安排,我局行政审批项目都已按规定拟定了行政审批程序,实施行政审批“两集中”开展审批工作。同时加强便民窗口工作人员的学习宣传。经过有关处(室)、站所和窗口工作人员的努力,没有出现违规或者举报、投诉案件,按时、按质完成行政审批的各项工作任务,树立了农业局窗口的良好形象。

四、开展政务信息公开工作

根据市委、政府开展政府信息工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积极开展收集和整理本局应当公开的相关的政务信息,并在市政府网站和农业信息网进行公开。同时和市场处共同完成了96128专线接听电话的基础材料整理、上传和回复工作。

五、其他工作方面

积极做好市委、市政府批转的督办件;积极参加招商引资和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

六、下半年的主要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加大对涉农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贯彻、执行、宣传力度,并针对我市农业和农村社会、农业依法行政、行政审批项目审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和问题,积极开展了调查研究,探索执法队伍内部监督管理和奖惩机制、联合执法的联动机制,健全完善农业行政执法监督管理的有效和长效机。

(二)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继续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护农活动,重点整顿种子、农药、兽药、饲料、疫苗、肥料和九种农资的违法违规的行为,依法维护农业投入品市场正常经济秩序;健全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切实依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全面推行“阳光政务”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行政审批项目审批监督管理办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政处罚依据的细化等工作。

(四)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证件管理的相关规定,在年底组织农业行政执法人员证件审验及部分证件到期换证培训等工作。

(五)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规定和要求,继续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工作,特别是3件政协重点提案面商的组织工作,按质、按时完成办理的各项工作任务。

篇7

一、依法行政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健全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行政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客观需要,是构建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的要求。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维护农业投入品市场的正常经济秩序,建立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是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需要,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的工作。

(一)调查研究。针对我市农业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和问题,积极开展了调查研究,如农业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农业行政复议、农业行政处罚程序、农业行政赔偿程序、执法队伍内部监督管理和奖惩机制、联合执法的联动机制,探索农业行政执法监督管理的有效和长效机制。

(二)打假护农,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根据全国农资打假护农的有关精神,以及省农资打假护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拟定下发了《*市2009年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并要求在全市范围内迅速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顿种子、农药、兽药、饲料、疫苗、肥料和九种农资的违法违规的行为;进一步强化了组织领导,健全责任制;明确专项整治目标、形成齐抓共管的态势,有效开展农资打假护农的各项工作。上半年组织了一次联合工商、技监、公安、供销社等部门在全市辖区内开展农资打假护农的专项整治活动,以及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宣传和教育相结合、教育和服务相结合、教育和行政处罚相结合等行政执法活动。全市1月至6月共印发各种宣传资料7.6万份,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多渠道,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共出动农行政执法人员3496人/次,立案查处3件(饲料2起、兽药1起),已结案3件;检查企业2032个,整顿市场及企业577个(其中:种子96个、肥料72个、农药86个、饲料151个、兽药165个、农机7个);查缴:种子1662公斤、农药210公斤、饲料746公斤、兽药213.8公斤;查处案件:饲料2起、兽药1起;挽回经济损失金额0.58万元。通过了一系列的专项整顿和宣传活动,确保了全市农产品的源头质量安全,遏制和严厉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危害农业生产的违法行为,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净化和保障了农业投入品市场的正常程序。

(三)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根据省农业厅关于收缴毒鼠强等剧毒杀鼠剂的工作安排,进一步加强对剧毒鼠药的清查收缴力度和宣传力度,以及合法鼠药经营网点的布局。并联合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的积极开展清理收缴、宣传等活动。通过采取各项有力措施,目前我市毒鼠强等剧毒杀鼠剂得到有效地遏制,有效地打击和预防利用杀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为早日根除毒鼠强等剧毒杀鼠剂对社会的危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四)加强农业法制工作,针对农资经营户和农村群众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较弱等特点,同时为了有效防止坑农害农的违法事件的发生,对全市农药经营户、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经营户进行了组织学习,1月至6月共组织农资经营人员培训(含上岗证)学习约600人次。通过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和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及整顿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等活动,提高了经营户依法经营意识,提高了他们自觉抵制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的意识,维护了农资市场的正常秩序,维护了合法经营。

(五)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做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结合*市农业局职能和农业生产的实际,成立了*市农业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制定了《*市农业局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市农业局关于进一步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了专项整治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责任部门、工作安排和时间要求、组织保障等内容,为有效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品种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加大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力度,建立标本兼治、上下联动、信息共享、部门配合专项整治的长效机制,完成了三个阶段的工作总结和10日一报的报表各项工作,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社会的稳定。

(六)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全面推行“阳光政务”和行政审批改办领导小组关于《行政处罚依据清理的通知》、《行政许可事项的清理的通知》及对新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设置行政处罚和行政审批许可事项设置依据清理、规范细化的精神及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对行政审批项目再次进行清理,加强和“三个区”有关行政审批项目移交和行政执法对接及指导,同时做好省农业厅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的对接,使我局行政审批项目下放、移交和衔接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阳光政务的相关要求,拟定了“*市农业局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加强对县(市)区农业部门“阳光政务四项制度”的建立的指导及逐步建立完善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三是对涉农的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所设置的农业行政处罚条款、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进行梳理,共有231款。在农业行政执法制度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农业行政执处罚自由裁量权,准备提交省农业厅和县(市)区讨论。

(六)、根据市政府20*年立法计划的工作安排,我局承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已通过市政府常委会,并于2009年2月1日施行。我处积极参与了相关宣传资料的拟定和培训等工作;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积极组织和参与在东风广场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活动,提高群众的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

自两会结束后,我局共收到58件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其中:省人大代表建议5件、市人大代表建议15件、市政协委员提案38件。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以及局党委的安排布置,我处积极开展撰写、协调、组织面商、修改面商答复稿等相关办理工作。现已完成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3件、市人大代表建议15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8件,目前已办理的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共36件,面商率100%,满意率100%。

三、完善、健全便民服务中心农业局窗口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程序及加强便民窗口管理的有关要求,按照局党委的工作安排,我局行政审批项目都已按规定拟定了行政审批程序,实施行政审批“两集中”开展审批工作。同时加强便民窗口工作人员的学习宣传。经过有关处(室)、站所和窗口工作人员的努力,没有出现违规或者举报、投诉案件,按时、按质完成行政审批的各项工作任务,树立了农业局窗口的良好形象。

四、开展政务信息公开工作

根据市委、政府开展政府信息工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积极开展收集和整理本局应当公开的相关的政务信息,并在市政府网站和农业信息网进行公开。同时和市场处共同完成了96128专线接听电话的基础材料整理、上传和回复工作。

五、其他工作方面

积极做好市委、市政府批转的督办件;积极参加招商引资和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

六、下半年的主要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加大对涉农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贯彻、执行、宣传力度,并针对我市农业和农村社会、农业依法行政、行政审批项目审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和问题,积极开展了调查研究,探索执法队伍内部监督管理和奖惩机制、联合执法的联动机制,健全完善农业行政执法监督管理的有效和长效机。

(二)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继续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护农活动,重点整顿种子、农药、兽药、饲料、疫苗、肥料和九种农资的违法违规的行为,依法维护农业投入品市场正常经济秩序;健全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切实依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全面推行“阳光政务”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行政审批项目审批监督管理办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政处罚依据的细化等工作。

(四)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证件管理的相关规定,在年底组织农业行政执法人员证件审验及部分证件到期换证培训等工作。

(五)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规定和要求,继续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工作,特别是3件政协重点提案面商的组织工作,按质、按时完成办理的各项工作任务。

(六)做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相关工作;及时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的各项工作。

(七)在7月-8月组织一次法律法规专题讲座,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及《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在局党委和分管领导陈副局长的正确领导及其他处室、站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处室同志共同努力,完成了2009年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全处同志在上半年工作中,努力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农业局中心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各项工作。遵守各项工作纪律,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思想,依法行政,公正执法,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法行政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健全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行政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客观需要,是构建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的要求。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维护农业投入品市场的正常经济秩序,建立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是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需要,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的工作。

(一)调查研究。针对我市农业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和问题,积极开展了调查研究,如农业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农业行政复议、农业行政处罚程序、农业行政赔偿程序、执法队伍内部监督管理和奖惩机制、联合执法的联动机制,探索农业行政执法监督管理的有效和长效机制。

(二)打假护农,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根据全国农资打假护农的有关精神,以及省农资打假护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拟定下发了《*市2009年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并要求在全市范围内迅速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顿种子、农药、兽药、饲料、疫苗、肥料和九种农资的违法违规的行为;进一步强化了组织领导,健全责任制;明确专项整治目标、形成齐抓共管的态势,有效开展农资打假护农的各项工作。上半年组织了一次联合工商、技监、公安、供销社等部门在全市辖区内开展农资打假护农的专项整治活动,以及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宣传和教育相结合、教育和服务相结合、教育和行政处罚相结合等行政执法活动。全市1月至6月共印发各种宣传资料7.6万份,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多渠道,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共出动农行政执法人员3496人/次,立案查处3件(饲料2起、兽药1起),已结案3件;检查企业2032个,整顿市场及企业577个(其中:种子96个、肥料72个、农药86个、饲料151个、兽药165个、农机7个);查缴:种子1662公斤、农药210公斤、饲料746公斤、兽药213.8公斤;查处案件:饲料2起、兽药1起;挽回经济损失金额0.58万元。通过了一系列的专项整顿和宣传活动,确保了全市农产品的源头质量安全,遏制和严厉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危害农业生产的违法行为,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净化和保障了农业投入品市场的正常程序。

(三)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根据省农业厅关于收缴毒鼠强等剧毒杀鼠剂的工作安排,进一步加强对剧毒鼠药的清查收缴力度和宣传力度,以及合法鼠药经营网点的布局。并联合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的积极开展清理收缴、宣传等活动。通过采取各项有力措施,目前我市毒鼠强等剧毒杀鼠剂得到有效地遏制,有效地打击和预防利用杀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为早日根除毒鼠强等剧毒杀鼠剂对社会的危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四)加强农业法制工作,针对农资经营户和农村群众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较弱等特点,同时为了有效防止坑农害农的违法事件的发生,对全市农药经营户、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经营户进行了组织学习,1月至6月共组织农资经营人员培训(含上岗证)学习约600人次。通过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和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及整顿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等活动,提高了经营户依法经营意识,提高了他们自觉抵制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的意识,维护了农资市场的正常秩序,维护了合法经营。

(五)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做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结合*市农业局职能和农业生产的实际,成立了*市农业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制定了《*市农业局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市农业局关于进一步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了专项整治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责任部门、工作安排和时间要求、组织保障等内容,为有效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品种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加大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力度,建立标本兼治、上下联动、信息共享、部门配合专项整治的长效机制,完成了三个阶段的工作总结和10日一报的报表各项工作,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社会的稳定。

(六)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全面推行“阳光政务”和行政审批改办领导小组关于《行政处罚依据清理的通知》、《行政许可事项的清理的通知》及对新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设置行政处罚和行政审批许可事项设置依据清理、规范细化的精神及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对行政审批项目再次进行清理,加强和“三个区”有关行政审批项目移交和行政执法对接及指导,同时做好省农业厅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的对接,使我局行政审批项目下放、移交和衔接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阳光政务的相关要求,拟定了“*市农业局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加强对县(市)区农业部门“阳光政务四项制度”的建立的指导及逐步建立完善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三是对涉农的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所设置的农业行政处罚条款、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进行梳理,共有231款。在农业行政执法制度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农业行政执处罚自由裁量权,准备提交省农业厅和县(市)区讨论。

(六)、根据市政府20*年立法计划的工作安排,我局承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已通过市政府常委会,并于2009年2月1日施行。我处积极参与了相关宣传资料的拟定和培训等工作;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积极组织和参与在东风广场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活动,提高群众的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

自两会结束后,我局共收到58件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其中:省人大代表建议5件、市人大代表建议15件、市政协委员提案38件。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以及局党委的安排布置,我处积极开展撰写、协调、组织面商、修改面商答复稿等相关办理工作。现已完成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3件、市人大代表建议15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8件,目前已办理的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共36件,面商率100%,满意率100%。

三、完善、健全便民服务中心农业局窗口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程序及加强便民窗口管理的有关要求,按照局党委的工作安排,我局行政审批项目都已按规定拟定了行政审批程序,实施行政审批“两集中”开展审批工作。同时加强便民窗口工作人员的学习宣传。经过有关处(室)、站所和窗口工作人员的努力,没有出现违规或者举报、投诉案件,按时、按质完成行政审批的各项工作任务,树立了农业局窗口的良好形象。

四、开展政务信息公开工作

根据市委、政府开展政府信息工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积极开展收集和整理本局应当公开的相关的政务信息,并在市政府网站和农业信息网进行公开。同时和市场处共同完成了96128专线接听电话的基础材料整理、上传和回复工作。

五、其他工作方面

积极做好市委、市政府批转的督办件;积极参加招商引资和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

六、下半年的主要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加大对涉农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贯彻、执行、宣传力度,并针对我市农业和农村社会、农业依法行政、行政审批项目审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和问题,积极开展了调查研究,探索执法队伍内部监督管理和奖惩机制、联合执法的联动机制,健全完善农业行政执法监督管理的有效和长效机。

(二)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继续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护农活动,重点整顿种子、农药、兽药、饲料、疫苗、肥料和九种农资的违法违规的行为,依法维护农业投入品市场正常经济秩序;健全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切实依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全面推行“阳光政务”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行政审批项目审批监督管理办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政处罚依据的细化等工作。

(四)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证件管理的相关规定,在年底组织农业行政执法人员证件审验及部分证件到期换证培训等工作。

(五)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规定和要求,继续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工作,特别是3件政协重点提案面商的组织工作,按质、按时完成办理的各项工作任务。

篇8

一、高度重视,开拓进取,20*年我县社会事业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20*年,是我县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之年,也是我县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一年。全县社会事业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全县经济建设同步推进,实现了平稳、有序、和谐发展。为建设活力*、构建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以教育改革为契机,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20*年,我县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工作思路,全面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巩固“两基”成果,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县教育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一是认真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工作,强化政府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勤工俭学工作,认真抓好“三个一”工程。三是进一步加强特困学生救助资金的管理,深入开展寒窗助学、领导干部结对救助贫困活动,建立了救助贫困学生的长效机制。四是进一步加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五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改革,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五是加快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改革步伐,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办学效益。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和培训,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七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德育管理机构,完善德育管理网络,努力提高了德育工作质量。

(二)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全面实施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通过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实现我县计划生育工作方法根本性转变。二是抓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努力提高计生工作依法行政水平。三是抓好计划生育目标责任的检查落实工作。四是努力抓好计划生育上访案件的处理工作,确保社会的稳定。通过重点抓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全县的计生工作呈现出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

(三)卫生工作成效明显。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顺利实施。20*年全县参合农民7.94万人,参合率87.39%。一年来,全县共对10.14万人次的参合农民进行了减免,减免金额217.3万元。二是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除永定镇以外,其他乡镇卫生院都实现了两轮以上建设,业务用房全部焕然一新。组织实施了32个村卫生室建设,并积极向省、州争取了53万元的医疗设备,改善了村医疗机构技术装备,全县卫生基础进一步夯实。三是重大疾病防治、妇幼卫生工作成效明显。四是科教兴医成绩斐然。年内共选派69人到省、州医疗机构进修培训,人才引进力度也进一步加大。五是卫生行风建设抓出成效,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六是我县中医药、卫生监督、爱国卫生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我县的卫生工作在20*年州人民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中获一等奖。

(四)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增强。适用科技广泛推广应用,全民科技意识明显增强,一是农业科技得到进一步加强。20*年共组织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1*场次28*0人次,其中:三天以上培训45场次3150人次,通过培训学习,使广大人民群众科技意识不断增强,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知识产权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五)以人为本、贴近群众,文化体育、旅游工作有声有色。20*年借着*二次开发的有利契机,进一步盘活*旅游资源,全力打造“*”、“彝绣”、“苴却砚”和“彝族赛装节”等文化旅游品牌,彝绣馆、苴却砚馆得到进一步提升,成功举办了直苴彝族赛装节。民族文化保护和挖掘工作取得新突破,直苴彝族赛装节已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群众性文艺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竞技体育取得优异成绩,社会文化、节日文化、城乡文化活力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新闻出版(版权)管理工作健康发展,“扫黄打非”工作卓有成效。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氛围。

(六)关注民生,民政工作成效明显。一是抓好救灾救济工作。通过抓好农村特困户定期定量救助和农村五保户供养,城市流浪乞讨生活无着落人员救助,救济粮和寒衣寒被发放,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察看灾情、调查灾情,组织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等工作,妥善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二是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加大优抚政策的落实力度,巩固安置改革成果,促进双拥工作的不断发展。三是积极做好婚姻集中登记的管理服务工作;加强老龄工作的领导;加强对社会团体、民间组织、民办非企业的管理登记;抓好公墓建设与管理,推进殡葬改革。

(七)服务大局,广播电视网络、无线电工作稳步发展。一是广播电视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积极引导社会舆论,采取新闻、专题、公益广告等宣传形式,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舆论氛围。二是以事业发展为基础巩固和提高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对已建成的177座“村村通”工程做好维护管理,确保“村村通”天天通、长期通。三是全面完成转星调整工作,数字电视稳步推进,确保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收听收视。

除以上工作外,我县地震、档案、县志、外事侨务、人民防空、残联、科协、人民武装、妇女儿童工作都完成了年度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迈上了新的台阶。借此机会,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对县级社会事业各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以及全县社会事业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一年来在抓工作落实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仍然很低,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上有差距,认为社会事业工作投入大,周期长,成效不明显,抓社会事业工作没有成就感;二是各级各部门对社会事业工作重视不够,存在“说时重要,做时次要,忙时不要”的现象;三是社会事业的投入不足,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四是协调、配合、服务有差距,各部门单打独拼,未形成合力。教育方面,全社会重视教育、尊师重教氛围有差距;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培养有差距;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有差距。人口计生方面,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形势不容乐观。卫生方面,投入与发展的实际需求矛盾突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基础仍然薄弱,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一些重大疾病防治任务仍然十分繁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亟待提高;科技方面,科技人才紧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还比较薄弱;文化方面,基础设施薄弱,不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缺乏专业的文艺演出队伍,优秀文艺人才,艺术创作水平难以提高,文艺精品的打造后继乏力。旅游方面,产品单一、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仍无法根本改变,景区景点影响力小,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另外,农村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大部分农村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体育活动开展难”等问题还普遍存在,精神生活仍然十分匮乏。这些差距和问题,如不抓紧缩小和解决,势必影响我县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站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立足本职,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和谐*建设步伐。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期待。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更高要求时,从广大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针对我国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情况,按照需要和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对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新要求。一是强化教育的要求,把优先发展教育放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的首位。二是充分就业和扩大社会保障的要求,使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三是收入分配合理有序的要求,要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四是强化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五是加强社会管理的目标,使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这五个方面的新要求,以及对这些新要求顺序的排列和实现程度的界定,是在深入分析各族人民的新期待、充分考虑当前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和广泛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社会发展领域认识的深化,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我们要按照这些新的要求,认清形势,努力开拓社会发展新局面,使人民的生活得到全面改善。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努力实现我县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年我县社会事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全州社会事业会议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事业工作,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使社会事业真正成为把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百姓的载体。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活力*、构建和谐*作出新贡献。

(一)教育工作。一是要把抓教学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以小学为起点,初中为基础,高中为突破口,全力抓好全县各级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要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和研究,局机关教研室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教育教学奖励办法,分学科地对全县教学质量好的老师进行奖励。二是要抓好育人环境建设。(1)抓校园环境建设;每个乡镇每年要突出抓好1至2所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2)抓社会环境建设。在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的基础上,要加大对教师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力度,树立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3)抓家庭环境建设。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定期不定期地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切实履行起教育主体责任。三是要抓好骨干教师的培养。要制定出骨干教师的培养方案,有计划、有目的地选送教师到教育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培训,多渠道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四是要抓好项目争取。重点抓好*一中建设项目、县职业中学建设项目、城关中学建设项目和各级学校危房改造项目的上报争取工作。五是要抓好教师队伍的管理。采取多种方式,合理优化配置教师资源。

(二)人口计生工作。一是要加大人口和计生基础工作力度,认真研究新形势下计生工作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强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要切实做好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育龄妇女宣传教育服务工作,对特困家庭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抚。三是要加大各项工作的管理力度。切实加强村民委员会人口和计生工作台帐管理,完善统计台账的改革,20*年县级主管部门对村级台帐抽查率必需达到50%以上。四是要严肃工作纪律,认真执行黄牌警告制度,同时要加大对违法生育的责任追究力度。五是要积极争取项目建设,改善服务条件。六是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科技大练兵,锻炼队伍,提高素质。七是继续开展优质服务县创建工作,争取全县达标。

(三)卫生工作。一是要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要强化村级医疗管理措施,不断添置新设备和改善基层医疗条件;结合新农合工作的开展,加强对村级卫生室的检查和业务指导,提高村级医疗队伍素质,对不具备在村级卫生室从业条件的人员要坚决更换。二是要抓好医疗业务骨干人才的培养。县卫生局要制定出可行的医疗业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行风踏实、热爱医研、医术精湛的医疗机构学科带头人。三是要继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疾病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四是要抓好项目的争取申报工作,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争取6月30日开诊。五是要抓好行业管理。加强行业行风建设,强化乡村医生的管理,有效防范医疗纠纷,全县各级医院要制定出医疗纠纷处置预案。六是要抓好医疗机构药品集中竞限价采购,统一配送工作的落实。

(四)科技工作。围绕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建设要求,做好新时期科技创新工作。一是要抓好科技试验示范工作。20*年重点办好一个冬春蚕桑与蔬菜套种试验示范点、一个夏秋板栗与蔬菜套种试验示范点。二是要抓好一个综合性的科技示范村。围绕新农村建设,把永定镇大坝村打造成全县典型的科技示范村。三是要积极向省、州申报争取项目。

(五)文体工作。一是要抓好群众文体活动的开展。认真开展文体人才调查工作,摸清县内文体人才资源,发现和储备一批具有一定功底的业余文体人才;注重企业文体活动,加强与企业联合,积极协助企业开展好企业文体活动。二是要抓好文化产业培育。首先要加大苴却砚的开发力度。采取招商引资形式,积极引进县外加工企业,对苴却砚进行精深加工和包装,提高苴却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次努力挖掘彝族刺绣文化。着力在刺绣图案、设计包装上下功夫,以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提升彝族刺绣文化品味。三是要抓好项目申报和争取工作。20*年要确保宜就文化站建设项目、6个村级文化室建设项目开工、县城文化广场和县影剧院改造建设项目完工,同时要抓好体育馆建设工程缺口资金的争取工作。四是要抓好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大文化市场执法监管力度,强化经营性网吧的监管。

(六)旅游工作。一是要抓规划。编制完成全县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力争列进省、州旅游规划。二是要抓宣传。要广泛利用网络、新闻、广告、资料等宣传媒介,多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加大对*的宣传力度。三是要抓建设。重点开展建设好静德寺,利用*空闲地种植一些能吸引游客观赏的花草、树木。四是要抓管理。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切实加强*景区马帮、卫生、门票、寺庙、治安管理。五是要抓项目。认真分析省、州对旅游业的投资动向,选准项目申报重点,积极向省、州争取*诸葛村开发建设和旅游厕所建设等项目。六是要抓招商。加强*旅游招商项目推介工作,以招商引资盘活现有宾馆及其它服务设施,推动*整体开发。

(七)民政工作。一是要抓好关系民生的两项低保和两项救助,全面推进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困难群体生产生活救助、医疗救助等相关工作深入开展。二是要抓好重点项目的申报争取。做好烈士陵园的维修改造、社会福利院建设、中心敬老院和村委会老年活动室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三是要抓好优抚优待工作。四是要抓好殡葬改革和经营性公墓建设。

(八)广播电视网络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健全完善宣传监管制度,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二是继续加强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建设。推进全县农村人口20户以上已通电的广播电视盲点自然村的“村村通”工程建设,建立完善村村通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体系。三是加快广播电视制作、播出系统数字化建设改造,稳步实施全县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四是围绕我县重点产业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加快*发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九)其它工作。继续抓好档案、县志、地震、人民防空、外事侨务、人民武装工作。

四、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工作,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关注社会事业,支持社会事业,切实把社会事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解决社会事业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组织、人才保障和资金、政策支持。当前,全县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电等社会事业部门都面临深化改革的问题。各部门要及时总结近年来改革的经验与教训,选准改革的切入点,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绩效分配制度等改革为重点,以搞活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制定配套政策,通过搞活内部分配,形成激励机制,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加快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全县社会事业各部门的工作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我县仍然属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同城镇相比相对滞后。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问题,切实解决好农村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维护和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二)坚持抓项目不放松,继续加大争取、协调力度

近年来,中央、省、州加大了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我们一定要强化机遇意识,项目意识,牢固树立“大合作促进大发展,大项目促进大发展”的意识,及时掌握项目方面的信息,积极主动向上多反映、多争取,加强同省、州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社会事业建设项目。要按照今年向上争取的项目资金要高于上年水平,向下支持扶持的项目资金也要高于上年水平的要求来制定目标任务。抓好项目工作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按规划争取、分步实施,避免先建后拆,重复建设,造成浪费。二是认真研究把握省州投资导向,研究政策扶持投向,及时与省州沟通协调,争取项目能早日实施;三是严把在建项目质量关,加强监管,确保项目按规划和设计顺利实施,尽快发挥效益。四是既要抓政策性项目,更要抓招商引资,运用市场机制运作,多方融资筹资,加强项目建设。

(三)加强督促检查,提高工作推进力度

开展督促检查是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和工作方法。督促检查,从根本上说,是对各级各部门工作作风的监督和检查,是决策落实的重要推动力。各职能部门作为抓决策落实的主体,从工作计划开展到组织实施,都要责无旁贷地抓好督促检查。决不能只满足于开会、发文件、作指示,而要看究竟落实了多少,效果如何,这样才能使决策、任务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在督促检查工作上,要力戒不从实际出发,不深入基层,坐在家里想点子,跑到下面找例子,靠打电话报材料、听取汇报搞督查的飘浮作风,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扎实工作,一抓到底,务求落实。今年,县委、县人民政府督查室也要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事业各项工作的督查力度,对一些工作开展不力、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以《永情通报》、《政务督查》的方式进行通报。

(四)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

各级社会事业部门是促进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在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分管社会事业一年多来,总的感觉是很忙碌,基本上没有什么双休日和节假日,即使这样,很多业务工作我还得依靠部门领导给我提供参考意见。我分管的部门当中,还是有少数单位职能作用发挥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安于现状,缺乏主动性。只要安排任务,就讲困难、讲条件。二是缺乏信心,责任心不强。有些部门人员少、工作量小,就认为不被重视,缺乏自信,甘为人后,工作无起色。三是摆不正位置。遇到困难问题往上推,交给上级处置,不能正常发挥上级所赋予的职能作用。这些现象的存在已经影响到部门工作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各乡镇、各部门都应对近年来各自职能作用发挥的情况进行认真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办法总比困难多,有些工作不花钱或少花钱,是可以完成的,关键在于责任心和主动性。要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意识,每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都应认清自己的工作职责,增强责任感和主动性,担负起应有的职责,共同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五)要强化勤政廉政意识,切实改进行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