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的工作亮点范文

时间:2023-12-06 17:3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生产的工作亮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生产的工作亮点

篇1

(赵玉良)

一、省内前列,开发大户达到150多户,被确定为全省七个红枣示范园区之一,并把榆次的红枣发展模式作为全省的样板大力推广。畜牧养殖也得到了快速的推进,年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8万吨,先后建成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已达120多个,综合养殖园区8个。特别是我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从国外引进的羊驼养殖落户榆次后,成为我国特种养殖的一个亮点。丰元枣业、绿源枣业、博瑞乳业、华玉荣香椿、福大绿色食品等一批围绕枣、菜、乳等主导产业的加工企业迅速崛起,加工龙头逐步壮大。河南正龙白象方便面、古船面粉的全面投产,使榆次面粉加工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江苏镇江恒顺精品醋项目和山西金龙鱼油脂加工项目的迅速筹建投产,将引领榆次酿醋和食用油加工业快步跃入全国市场新天地。在城镇化建设中,东阳等8个小城镇列入全省小城镇建设的重点行列,其中东阳镇被列入全国500个小城镇之

一、山西35个中心镇之一。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不断提升,越来越接近全面小康的标准。

从2002年我来到区农业局,在农业战线上工作了三年有余,通过农业部门从事领导工作的实践,对如何抓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按照全面、统筹、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区农村经济的发展,稳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开辟农民增收的多种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

三是抓模式,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民收益。我区位于晋中市府所在地,距太原仅25公里,非常适合发展城郊农业,尤其是菜篮子农业。为此,从2000年开始白手起家,开展10万亩温室大棚蔬菜重点工程建设,目前面积已达5万亩,亩均效益在1万元左右,是粮田收入的10倍以上。温室大棚建设逐步由平川乡镇向丘陵山区扩张,创造了修文镇“四位一体”温室、东赵乡“双水源四位一体”温室、“连体超大温室”等新型温室。什贴镇李坊村,引入了旱作农业模式,把旱井集雨与温室大棚结合起来,引起了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水利部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在山西,乃在华北的丘陵旱垣区,都是一个成功的样板,是旱垣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典范。红枣生产大力推广了“四个一”模式:即,一项矮密丰技术、一座沼气池、一座保鲜库、一座烤房,增效十分明显。奶牛养殖利用世行贷款,走“公司+合作社+园区+农户”的路子,使奶牛养殖规模迅速增长。

在“三农”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离农民群众的愿望、中央、省市要求还有相当差距,因此,对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做了更深入的思考:

一是要转变思路。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中央最近提出的“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抓住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要真正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统筹发展轨道,就必须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上来。2003年我区被列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之一,要抓住契机,坚定不移地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我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

二是要继续扬加工龙头。从理性的角度思考,我们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有所突破,重要因素之一是因为崛起了一批龙头企业;逆向思维,一些本来具有优势的产品之所以没有做强做大,也是因为龙头企业不强不大。我区在酿造、饲料加工等方面有一些加工亮点,也有如白象方便面、恒顺醋等全国知名品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但都与我区的蔬菜、红枣、畜牧养殖三大特色产业的发展联系不紧,带动示范能力不强。尽快培育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就成为提升农业产业化的当务之急。2005年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就是要挖掘我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通过内部发动,外部引进,吸引工商企业转攻农业,鼓励民营大户发展农业,建设一批加工龙头亮点,力争建成一个大型龙头企业。尽快提高龙头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创新机制,紧密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稳定的产销协作以及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模式。

三要完善农业服务体系。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标准监测、执法五大体系。信息网络体系,加大“一站通”的应用力度,加快网络延伸的步伐,在龙头企业、示范园区、中介组织、批发市场、经营大户中建立信息服务站,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搞好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和传递。技术服务和标准监测体系,组建我区综合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疫情监测网络体系和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做好杂交改良技术推广工作。加紧筹建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尽快建成完善高效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市场体系建设要从市场建设、经纪人队伍、专业合作组织入手,一是要强化市场载体建设,就榆次目前的实际而言,应该建一个大型的农业市场,发挥其的带动、提升、辐射等功能,促进产业基地建设;二是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建设,组建各业协会,着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闯市场。

四要完善区域优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特色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指导农民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抓好优质农产品特色产业带建设,充分发挥优势产业的辐射带动效应,形成优势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态势。

几点建议:

一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财政投入。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应重点支持旱作农业、小流域治理、中低产田改造、节水灌溉、农村能源等项目建设,增强农民增收的后劲。

二应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扶持。建议政府通过减税贴息的办法,激励银行和各种融投资机构简化贷款手续,为农村种养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村经纪人发放贷款,确保农业生产所需资金。从信贷资金、税收等方面大力扶持高起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完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延长产业链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分解市场风险,实现小农户和大市场的顺利对接,解决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的矛盾。

三应进一步创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宽松环境。解决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边际效益递减状况的根本出路在于大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到非农岗位就业,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从实践中看,近年来,农民工资性收入迅速增长,并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进一步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取消户口限制、降低农民工子女上学门槛,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便利条件。

篇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发展、稳定方向,用工业化理念经营发展农业,实现农工增收、农业增产、单位增效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年计划实现农业总产值8000万元、粮食产量4200吨、油菜籽产量1000吨、籽棉产量780吨、生猪出栏11951头、农民人均纯收入5300元。

二、工作措施

(一)巩固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1、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在国家政策扶持、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对低洼田、枯黄萎病严重、效益低等不适易种植棉花的田块,继续实行旱改水,并以此作为改善棉花生产的配套措施,最终实现水旱轮作。

2、逐步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农业,保持生态环境,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一是以防虫灯安装为重点,进一步展开物理防治,全区安装防虫灯100盏,(前进办事处40盏,戴湖办事处32盏,河东办事处28盏)进一步减少药物防治给农田造成的污染。二是开展以病虫害防治为内容的科学防治。切实做好病虫测报,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指导,严格按防治标准,科学施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剂量,降低成本,减少污染。三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完成配方施肥5000亩,其中前进1860亩,戴湖1560亩,河东1580亩。

3、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断加强农业科技普及与推广,使技术到户、良种良法到田,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1)加强科技培训。全年举办农业生产技术培训6次以上,培训人次不低于3000人,主要以棉花生产技术、水稻旱育栽培技术、养殖业养殖等技术为主。

(2)培植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示范项目。

A、在全区种植30亩、60亩、300亩的棉花高产示范片。亩产分别达到1000斤、800斤、650斤。(三个办事处各10亩、20亩、100亩的示范连片)

B、全区推广水稻轻型简化栽培技术,完成播种面积900亩。(前进、戴湖、河东各300亩)

C、全区实现高效种植模式6000亩。(前进2230亩,戴湖1880亩,河东1890亩)

D、户平养猪20头以上示范队3个。(前进、戴湖、河东各一个生产队)

E、培植科技示范户36户(每个办事处各12户)。科技示范户含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

F、网箱养鳝、渔池精养示范。戴湖办事处网箱养鳝2000口。每个办事处要有一处渔池精养示范片,通过示范片的带动,提高整个管理区的水产养殖效益。

G、完成农业招商300万元。

(3)办好《半月农事》。根据农业生产的各种环节,全年编印《半月农事》26期,指导农业生产,传播农业技术。

(二)突出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引进项目农业。引进“一种四收”大棚西瓜种植户,面积不少于200亩,扶持并培植农户种植“一种四收”大棚西瓜5户以上,面积不少于50亩。

二是实施示范农业。按照管理区签订的合同和相关文件,加大示范农业建设力度,努力使我区的示范农业成为全市的亮点、看点。

三是启动生态农业。按照《周矶管理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年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开展全年工作,推进全区生态农业发展,早日实现“一区三园六中心”的奋斗目标。

(三)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今年我区的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这一主题,在“生产发展见实效,环境改善有真情,农工富裕有存款”上抓落实。

一是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改善农工生产生活条件。今年计划投入100万元完成全区自来水改造项目,使全区所有农工都吃上洁净、放心的自来水,从而改善农工和平生活条件。

二是加大服务力度,促进农工增产增收。通过开展培训、创办科技小报、培植科技示范户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科技种养水平。

三是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推进试点工程建设。对新农村建设试点单位,管理区加大扶持力度,投入资金对部分农田、道路进行改造。

(四)加强农村经营管理。

1、巩固土地经营改革成果。建立责任田分配档案,保持长期稳定。

2、规范商品田经营管理。严格按照管理区文件精神实行招标承包,租赁经营。

3、全面启动和规范“一事一议”操作程序,建立生产队民主理财小组,开展队级事务管理和日常性工作,实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

4、严格管理农工负担。按照市级文件和管理区精神,加强农工负担管理,确保农工负担卡内无加码调页,卡外无乱收费、乱集资和罚款。

(五)强化林业内部管理。

1、坚持四个统一。统一供苗,统一专班,统一质量,统一时间,确保高标准、高质量。

2、实行多重管理。由过去单一护林员管理转变为护林员看护、干部挂牌监督、林管站负责的多重管理,达到植一片成活一片、保存一片。

3、做好督办检查。每年至少检查三次,防止重栽轻管和走过场。

(六)推行农资市场规范化经营。

农资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农资经营关系到农民权益,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各经营网点多次检查、宣传、提供经营信息,杜绝未审定品种、未经推广品种、禁止使用药品销售,防止无证经营和违法经营,建立有序竞争、规范经营、合法经营秩序。

(七)做好水利防汛抗灾工作。

农业是露天农业,受自然因素的直接影响,坚持做好防汛抗灾准备工作,加强渠道管理,防患于未然。一是大型防汛工作。各办事处备足备齐各种防汛器材和做好人员储备,器材做到集中存放、统一管理。二是管理区内部抗灾。完善管理机制,加强泵站的维修和水利设施的维护,提高农田抗灾能力。三是加强渠道管理。做到渠道迎水面无农作物,做到主要渠道内无连片水生杂草、拦河坎坝等阻水物。四是完成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3.2万m3土方。

(八)努力开展移民工作。

1、协调处理移民来信来访。农业局作为管理区的一部门,分管移民工作,其代表着管理区的整体形象,因此,要热情周到耐心接待移民来信来访,协调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

2、增强服务,加快致富步伐。利用村队广播、宣传栏等办法,每月至少保证一次的移民政策宣传。把移民和当地群众等同对待,提供服务指导,加快致富步伐,让其尽快地融入到管理区这个大家之中。

3、加强移民后扶资金管理力度。按照核定的移民扶持人口数据,认真核查移民人口,对不符合扶持政策的人口,积极上报;对符合政策的移民,按要求发放扶持资金,不得截流移民资金。

(九)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

以管理区兽医站为依托,搞好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和服务,提高畜禽成活率,控制疫病传播。

1、认真开展冬、春畜禽疫病防治。

2、搞好耕牛血吸虫病的查治,防止人畜交叉感染和血吸虫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篇3

一、基本情况

*县总面积1521平方公里,辖6镇8乡159个行政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1万人。全县耕地总面积162090亩,其中:田99330亩、土62160亩;劳动力1*952人,外出务工一个月以上16052人。2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91539吨,农民人均纯收进3005元。

据调研,*县县委、县政府对今年春耕备耕工作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于3月13日召开了农村工作暨春耕生产安排会议,学习贯彻中心1号文件,传达中心、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对全县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及春耕生产作了具体安排部署,着力探索今年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优化产业结构、保障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制定出台了《关于2009年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全县深进开展“双带”创业活动的实施意见》、《*县2009-2013年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关于做好2009年春耕生产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该县今年财政预算农林牧水事业经费4465万元,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进,预算资金主要用于生态畜牧业发展,蔬菜种植,良种示范补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目前,财政已兑现完毕20*年度油菜补贴60万元,水稻良种补贴145.8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15.6万元。

总的来看,该县切实把“三农”工作作为扩大内需的投进重点,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心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努力推进该县农业的农机化、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程度,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春耕备耕工作的主要措施

该县按照思想早发动、工作早安排、职员早到位、物资早预备、措施早落实、技术早培训和抓熟悉、抓重点、抓典型、抓示范、抓精品、抓亮点的“六早”、“六抓”的要求,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制定了春耕备耕工作方案。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春耕备耕资金早安排;二是职员早培训。农业部分抽派农技干部120多人次及时下乡(镇),到村组蹲点,深进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三是烟草部分切实抓好烤烟育苗及苗床治理工作,加强对烟农的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对农民进行培训;四是林业部分加强森林防火、植树造林工作并举,搞好生态建设;五是畜牧部分帮助规模养殖场(户)搞好养殖技术培训和春季防疫工作;六是金融机构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张罗资金及时发放贷款,支持春耕生产;七是农机部分大力开展兴机富民工作,加强了农机具购置和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八是水利部分抓紧了冬修水利工程的扫尾竣工,确保了浇灌需要;九是气象部分加强气象监测,做好气象预告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农业生产提供气象服务;十是抓好夏收作物的田间治理,县、乡两级农业技术职员按照春季田间治理工作的要求,深进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搞好清沟排渍,追施苔肥、花肥,补施硼肥,以及做好病虫害猜测预告预防工作,夏收作物长势良好。

三、当前春耕备耕工作情况

认真抓好农资筹备、调运及农资打假工作,满足春耕生产需要。现全县共储备杂交水稻良种110吨,已销售100吨,储备杂交玉米135吨,已销售132吨。储备各种化肥7060吨,销售4400吨,其中氮肥储备4220吨,销售2360吨,磷肥储备900吨,销售880吨,钾肥储备1520吨,销售1160吨。储备农药40吨,销售15吨,储备农膜50吨,销售45吨。

四、当前春耕生产进展情况

该县今年春耕生产的任务计划为:种植杂交水稻10万亩(其中:超级稻2万亩、优质高产水稻2万亩,旱育稀植3万亩),种植杂交玉米9万亩,杂交玉米育苗定向移栽8万亩(其中优质高产玉米基地建设2万亩),种植商品蔬菜6万亩。

截止4月10日,全县已犁田4.6万亩,其中秧田0.76万亩,犁土5.2万亩,种玉米0.88万亩,其中:玉米育苗移栽0.38万亩;种洋芋2万亩;冬春蔬菜种植4万亩;烤烟育苗0.337万厢,可移栽1.3万亩。预计到4月22日以后,可犁田4.8万亩,犁土5.5万亩,种玉米2万亩,种烤烟0.6万亩,种蔬菜4.5万亩。

五、抓好办点示范和农业技术推广、农民技术培训,做到科学规范化种植

今年春耕生产该县扩大办点规模,除常规的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种植示范外,围绕产业结构调整,突出我县农业特色,大力兴办种草养羊、蔬菜、生姜、烤烟、西瓜等示范点,以典型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全县共办示范点68个,面积2.2352万亩,其中,县四大班子领导领办的县级示范点9个。14个乡(镇)分别兴办100亩以上的杂交玉米和水稻高产示范点、200亩以上结构调整示范点各一个。

同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农民技术培训工作,

县农业部分了种植业重点推广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农药品种及施药机械。超级稻种植技术、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等主推技术12项,主荐病虫防治器械3项,农药10个品种,并就以上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使用方法等发放宣传资料、召开现场会等形式进行技术培训。2月份以来,主要在羊场、湾寨等水稻稻瘟病重灾乡(镇)开展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培训,在洗马、醒狮等乡(镇)开展杂交玉米、蔬菜种植技术培训会。目前,已开展培训86期次,培训农户0.68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万余份。县农口部分组织农技职员在“3.18”科技活动期间开展“农技职员下基层,服务三农献才智”的活动,深进乡镇村寨、田间地头,宣传党的惠农政策,传授先进农业技术,做到技术职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努力进步农作物的科技含量规范化水平,全县水稻种植要求实行拉绳定向移栽、杂交玉米种植要求90%为育苗定向移栽,为农业增产奠定坚实基础。

六、妥善安排困难群众生产生活

由于往年以来灾情较为频繁,今年春荒期间受灾困难群众较多,该县各乡(镇)认真落实“底数清,操纵方案细,领导到位,资金物资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的要求,积极开展春荒调查摸底工作,经过摸底调查该县春荒期间共有缺粮人口34258人,需衣被救济11300人。为此,该县民政部分安排折合75万元的14万公斤救灾粮,1400件衣服,1400床棉被,2000双鞋分发到各乡(镇),解决困难群众的吃穿题目。同时要求各乡(镇)在安排好困难群众的基础上,还要利用春耕的有利时机,积极组织开展生产自救活动,组织困难群众搞好春种,发展经济作物、家庭养殖、小加工等,开展社会救助、互助互济等活动,多渠道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七、当前春耕生产中出现的题目和困难

1、农民缺信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各级喊得响,但行动步伐慢、成效不明显,千家万户的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往往是根据上年市场效益决定种什么、怎么种,而他们缺少正规渠道提供综合系统的市场需求信息、主要价格猜测、市场发展的潜力和空间猜测,以及产品销售政策等信息,形成增产不增收。

2、生活困难群众缺乏生产资金。生活困难群众在春播生产中缺少资金,一是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采取担保贷款办法,特困群众贷款难度大,越穷越难贷;二是贷款利息高,加大了生产本钱,特困群众宁愿少投进,不愿求信贷。

3、农资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下降,农业效益减少。粮食良种直补政策带来的收益,被以种籽、化肥为主的农资价格上涨所冲销,农民种粮效益低,种植积极性不高。

4、农村缺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在农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民缺少自己的各类经济合作组织,长期以来靠家庭经营小生产,农业生产不成规模,农业产品不优、不强、不大,没有市场竟争力,仅有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又往往与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难以形成协力。

5、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难能力不强,农村发展水平落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仍待进步。

八、几点建议

当前正是春播的关键时期,现就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春季田间治理。要及时组织各级农技干部深进田间地头,开展查苗情、查墒性、查病虫情的“三查”活动,区分不同地区、不同苗情、不同墒情、不同地段,有针对性地制定田间治理方案,做好肥水治理,促使苗情转化升级,增强抗病抗灾能力,为全年农业丰收打好基础。

2、全力抓好春播生产。当前已进进春播旺期,要把落实春播面积作为搞好全年农业生产的关键一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精心组织,具体指导。在保证春播顺利进行的同时,继续抓好农资调供和市场监管,加强种子、化肥、地膜、农药、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的调剂供给;

3、继续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要密切关注农资市场价格行情,搞好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和执法大检查,严厉查处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和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加大种子市场监管力度,果断杜尽假冒伪劣种子流进市场,促进优质农资供给,维护农民权益,打假护优保春耕。

4、抓好防灾减灾工作。各有关部分要吸取近年特大冻灾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深刻教训,加强与气象、抗旱防汛等部分的联系,加强业务交流和信息沟通,正确把握自然灾难的发生发展趋势,认真做好干旱、洪涝灾难等自然灾难的预防和减灾工作,及时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尽力降低灾难损失。

5、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各级领导和各涉农部分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结构调整为中心,将春耕生产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来抓。农业部分要派出技术干部,包乡蹲点,协同各乡镇农技职员,深进田间地头,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农民春耕生产。

篇4

一、基本现状

1、贯彻市农村工作会议情况

自市里的农村工作会议后,全市各镇、街均能行动迅速、宣传到位、措施有力,因地制宜地开展传达落实。如稠城、稠江、后宅、城西、大陈等镇(街)多层次组织召开了农技员会议和专业大户、农业企业会议,进行会议精神传达贯彻市农村工作,部署了农业生产措施。佛堂、苏溪、廿三里等镇(街)已草拟出扶农政策初稿,总体上扶持力度不减、资金不降。

2、土地抛荒情况

全市存在连片抛荒隐患的面积为3491亩,涉及10个镇(街)88个村。其中抛荒隐患面积100亩以上的稠江、后宅、江东、城西、苏溪、稠城等7个镇(街),合计面积为3343亩,占全市的95.76%。主要原因为征而未用、项目工程建设造成配套渠系毁坏,农田整理后未落实到户等,也有部分是因种粮效益低下,农户自己不愿耕种又未及时流转,引起抛荒。

3、春耕生产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市今年春季作物面积169838亩。具体为早稻面积6840亩,落实早稻示范畈34个面积3648亩,其中机插示范畈11个面积1307亩。春季蔬菜面积42883亩,其中设施蔬菜8955亩。西瓜XX3亩,其中设施栽培2612亩;甜瓜3612亩,其中设施栽培1904亩,并以义亭镇为主。田藕8041亩,主要集中在城西街道。茭白面积1165亩,糖蔗面积6545亩,果蔗17244亩,同比有一定增长。春大豆11251亩,春玉米5716亩,番薯10232亩,小麦1427亩,油菜16983亩,春马铃薯12888亩,蚕豌豆4898亩。

4、土地流转及农业项目开况

今年全市土地流转进行农业项目开发有70处面积达11406亩。其中新增流转面积1000亩以上的有赤岸、义亭、佛堂、廿三里4个镇(街),面积达7877亩。全市新流转土地用于发展粮油蔬菜生产的为2634亩,占23.1%;用于种植水果的1035亩,占9.1%;用于发展花卉苗木的594亩,占5.2%;用于其它农业综合开发的为7143亩,占62.6%。

二、主要亮点

1、春耕生产亮点纷呈

一是示范畈建设成效明显。在政策引导、效益影响下,农户对建立示范畈有较高积极性。统计显示,全市已落实50亩以上的早稻示范畈34个,面积3648亩,同比增长了600多亩。

二是内部种植结构逐步优化。品种优良、经济效益明显的蔬菜瓜果种植面积同比均有较大增长。农户对西甜瓜、糖果蔗、田藕、毛芋等作物种植均有较高积极性,全市预计种植面积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地上升,其中糖果蔗增幅10%以上,西甜瓜增长在5%以上。

三是作物区域性生产布局更趋明显。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传统种植优势,呈现出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发展趋势。如春马铃薯主要集中在上溪、义亭等镇,种植面积占全市的66.1%。果蔗种植主要集中在佛堂、赤岸等地,占全市的85.8%,义亭、佛堂两地糖蔗面积达4297亩,占全市面积的65.7%。

四是设施农业强势发展。为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效益,义乌市部分农业龙头企业纷纷增加钢架大棚等设施,生产大棚瓜果和反季节蔬菜,全市预计新增钢架大棚面积在2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义亭发展了大棚西瓜1400亩,大棚甜瓜1550亩。同时依托全市10家水稻、植保和农机服务社,早稻机插水平显着提高,目前已落实11个机插示范点1307亩,占早稻面积的19.1%。

2、各地扶农力度进一步加大

为调动农户发展农业积极性,部分镇(街)也明确了扶农政策,总体上与上年度扶持力度不减或略有加大。如上溪镇对粮食生产与沃土工程扶持上,按市财政补助1:1配套;稠江街道和后宅街道对50亩以上早稻示范畈均从200元/亩提高到300元/亩;后宅街道还将连栋大棚3亩以上的从15元/平方提高到20元/平方;农业机械和设备给予购置价的20%补助;廿三里街道对土地流转XX年100亩以上的,一次性给予500-600元/亩的奖励。

3、有效尝试股份制土地流转开发

稠城街道尚经村拟对全村土地进行股份制入股改造。尚经村现在527户1300多人,土地1300亩(含塘、路等),实际分到户有1000多亩。目前,该村两委拟对全村土地进行集中,以土地入股的形式进行流转开发,并于3月下旬专门组织了村两委、村民小组组长、村民代表等30余人赴江苏华西村考察。考察后,基本明确了具体设想。目前村里已成立股份制操作小组。具体由村两委成员、监委会成员、老年协会会长、团支部书记、护村队长、出纳、文书共12人组成。并专门印发了告村民书,对入股后的效益、分红等事项进行广泛宣传,积极鼓励村民自愿以土地入股,便于村里集中流转。经初步测算,年分红田每亩400元,地每亩200元。从村民的反映看,普遍均能接受。但应在阳光大道以内靠村边处,留部分土地用于自用种菜等,也为旧村改造预留用地。对于阳光大道外侧的田地则可集中流转。

三、存在问题

1、对现代农业发展认识不足。近年来,政府有和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服务上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多数对务农存在认识偏见,引致农户发展农业积极性不高,总体见效不大。

2、土地抛荒情况尤其是零星耕地抛荒较为普遍,镇(街)及村均没有有效措施。

3、春耕农业生产各镇(街)进展不一。各镇、街道安全生产等中心工作与奖金等利益挂钩,牵扯农技员精力过大。个别镇、街道出现移用农技人员现象。

四、对策措施

1、加大宣传,落实措施,努力减少抛荒现象

一是加大《农村土地承包法》、《浙江省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等政策的宣传,提高农户对制止抛荒的认识。

二是加强与人大、政府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将抛荒列入责任制考核内容。对各镇(街道)辖区内较大范围耕地抛荒特别是连片50亩以上(建成的标准田连片20亩以上)采取告知、督促形式,由镇(街)采取一定措施,督促各村、户恢复耕种,制止抛荒。

三是积极完善农田水利配套工程。因工程施工引起农田水利设施挖损、塌陷、堆积、压占及其它原因造成渠系不配套等耕种条件破坏的,要衔接相关镇(街)、村,督促施工单位进行废土清理和修复水渠,尽早恢复耕种条件。

四是创新方式方法,积极引导农户依法、自愿地流转不耕种的土地,引进大户进行农业开发。

五是加大“三新”技术的引进、培训和推广,提高农地产出效益,增强农户种植积极性,努力减少抛荒现象。

2、创新方式,因地制宜,全面推进春耕生产

一是强化服务。积极发挥科技指导作用,引导农技人员更好地服务农民,指导实践。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加快农技首席专家、农技责任大使及“双联”责任制、分片包干负责制等制度的建立完善,大力倡导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春耕实际问题,推进春耕生产。

二是加强上下联动,通过开展送科技下乡进村活动等载体,提高镇、街道及工作片农技人员的参与度,并及时分解落实各镇、街道的粮食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任务,完善细化考核机制,确保业务工作的精心。

三是牵线搭桥,培育大户。农业大户是当前义乌市的农业生产的主导力量,同时在政策的引导下,工商业主反哺农业热情高涨。有关部门可因势利导,提供土地流转信息、开发项目推介等服务,努力引进和培育农业大户推进春耕生产。

3、整合资源,突出重点,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努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尊重自然规律,立足义乌实际,有重点发展早熟梨、果蔗、马铃薯、竹笋、桃、田藕、有机茶、花卉苗木和健康养殖业,努力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做强主导产业,做精特色产业。

二是加快培育现代生产经营主体。深入实施农业企业化行动,积极培育发展带动型、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以“阳光工程”“十万农民培训计划”为载体,普遍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推动农业劳动者分工分业。

三是强化现代科技支撑。在完善市、镇(街)、村三级农技推广体系网络的同时,积极培育民营科研机构、农业科技型企业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引导涉农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强化以市农业信息网为主导的农业综合门户网站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积极实施农机化促进工程,加快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农业主导产业各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装备,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

四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稳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篇5

粮食安全生产明显加强。农业局认真落实中央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坚持“夏粮与秋粮、规模与品质、单产与总产”并重发展的方针,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关键措施,粮食生产实现新突破。2008年,全县65万亩小麦平均实现单产481.9公斤,比去年448.8公斤增长74%:社会总产3.13亿公斤,比去年的29.1亿公斤增长7.6%。其中,落实优质专用小麦面积55万亩,比去年的50万亩增加5.0万亩,实现总产2.64亿公斤,比去年增长11.9%,并与省内外粮食购销企业签订“订单”面积50万亩,实现了未产先销。如果按优质麦市场价格每公斤比普通小麦高出0.1元计算,仅此一项,全县农民实现增收2640多万元,开创了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双赢”的局面。同时,全县共落实市、县、乡三级优质小麦高产开发领导示范方33个(面积20万亩),高产开发面积达30万亩,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该县夏粮生产健康发展。

优势支柱产业蓬勃发展。该局以实施商丘市“五类十大基地”农业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果蔬产业为重点,示范带动特色支柱农业,并为其“强筋壮骨”,促进了全县种植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一是大力强化“南菜北果”生产格局。全县20万亩酥梨基地常年总产达2.2亿公斤(其中贮藏保鲜0.6亿公斤),创产值2.1亿元,仅此一项,梨区群众人均增收约260元。为增强酥梨生产新优势,2004年以来,该县组织引进圆黄、黄金、翠玉、福水等日韩梨新品种,以石桥乡为中心实施高接换优工程,累计改良面积达3.5万亩,全县新品种梨实现总产0.61亿公斤,创产值1.1亿元,比普通酥梨增效3~4倍。同时还建成了石桥乡万亩酥梨观光旅游区,使生态旅游农业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开展以程楼乡为中心的温棚蔬菜基地建设,2008年全县蔬菜复播面积15.2万亩,实现总产5.47亿公斤,创产值3.5亿元。作为商丘市“五类十大基地”之一的程楼乡温棚黄瓜园区建设发展良好,全乡已发展温室4846座,成为河南省最大的无公害温室黄瓜生产基地,年产值5200多万元,分布全乡14个村委、33个自然村,占全乡自然村总数的60%,平均棚产值达1.2万元以上。同时,还以温棚蔬菜生产为突破口,狠抓高效园区建设,全县已建成各类园区32个,面积7340余亩。其中程楼乡温室黄瓜园区11个,阳驿乡温室番茄园区3个,张弓乡、刘楼乡、城郊乡大棚辣椒园区5个。

二是大力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酥梨、黄瓜、番茄、辣椒、葡萄、茄子等6种农产品先后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注册了“信陵”牌商标,无公害农业生产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是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小区建设。针对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实际状况,该县农业局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思路,按照“一当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原则,积极引导“留守村民”发展特色农业生产,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使群众变“土里刨食”为“土里刨金”。全县发展特色产业15个,建成千亩特色基地10个,培植特色专业村20余个,涌现出了一批特色农业典型,如柳河镇袁庄的胡萝卜和芦笋,乔楼乡张大庄的圆葱,程楼乡史路口的日本斤柿、孔集乡桑庄的大葱、乔楼乡白庄的小杂果、城关乡的温室花卉等,成为宁陵县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新亮点,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夯实了基础。

篇6

    在农村小型机械比较多,手扶拖拉机多,小四轮拖拉机正在逐年减少。大型机械少,特别是大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和大型甘蔗联合收割机少,这两种大型机械远远不能满足农村所需。“十五”以来,我国农用动力及农用运输机械方面,已有较快的发展,但总体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比较滞后。现有农业机械化的装备主要是运输、加工占绝大多数,其他作业项目的机械装备数量极少,配置上极不合理,产业化发展程度低,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现在总体来说,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农机研发工作缺乏有效的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村经营体制的变化,国家资金的投入也下降了,使得农机新产品科研项目相对减少,一些成果难以及时进行中间试验付诸实施,大面积的推广,加上农机产品开发、试制、试验受季节限制,时间长,费用大,因此许多农业生产亟需的新产品难以较快地进入市场,减弱了农机化发展的力度和后劲。现有农机产品性能、技术、品种都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农业机械创新慢,机型结构不完善,整体科技含量低、性能指标不高,可靠性、适应性较差,制约了农业机械的推广与发展,制约着中国农机产品最大空间的发展,影响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得不到有效地提高,造成部分农民即使买得起现代化农机,也用不好。培训机会较少,不能规范科学地使用操作农机,造成故障频发、效率低下。同时,在农村农业机械作业使用不是很广泛,农机具闲置现象,及非田间作业花费时间多,经济效益不是很好,打击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与农业生产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突出,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不相适应。

    为了提升农机现代化在农业的推广及广泛的应用,更好的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特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解决各级领导的认识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要树立大农机意识决策者应清醒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使农业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生产率,而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该制定实现农业机械化长远规划和实施细则。

    要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首先建立健全农机推广体系,形成一套完整的农机推广网络。加强农机推广网络建设,发展推广示范户和重点户,将农机专业人户纳入农机推广体系建设的范畴;其次加大宣传力度,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最后多渠道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建立农机化发展基金,创办集科、工、贸、农于一体的有偿服务实体。

    要搞好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工作首先要加强农机新机具的研制开发,走科研单位与生产联合的路子,将人才资源与资金、市场有机结合;其次要培育和壮大新的农机投资主体,用市场的手段引导非公有经济组织成为农机科技创新的主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参与农机投资领域;最后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尽快改变农机化发展资金不足,技术相对落后的现状,加快农机化科技创新。

    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生产条件差异较大,因此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在推广和应用中,就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把握好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薄弱环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重点地区、重点作物和重点环节的机械化发展上进行突破,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东部地区可以将农业机械化生产范围拓展到外向型农业、城郊型农业和观光农业方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中部粮食主产区,可重点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提供农业机械化支持;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机械化、草原建设和草场改良机械化,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

篇7

一、上半年农业生产情况

(一)小春粮食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况 今年全市完成冬农开发面积35.81万亩,比上年增1.4万亩,完成计划的99.5%,产值达3.77亿元,比上年增加5110万元。其中:油菜5.44万亩,比上年增1万亩(“双低”油菜3万亩),产值达3504万元;冬马铃薯3.4万亩,产值4525万元;冬春早菜12.38万亩,比上年增0.57万亩,产值18153万元;大田种草0.58万亩,产值364万元;冬玉米1.95万亩,产值2126万元;冬大豆0.73万亩,产值690万元;啤饲大麦5.44万亩,比上年增0.95万亩,产值3054万元;其他特色作物6.63万亩(青稞、红花等),产值5949万元。春茶面积1.45万亩,产量210吨,纯收入481万元,桑园面积1.7万亩。今年全市冬农开发整个项目区72万农民人均增加520元。冬季农业开发已成为项目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今年冬季农业开发的主要经验:一是参与冬农开发的企业和农民经济组织比上年有所增加;二是通过举办各种示范样板,加大科技措施的推广应用;三是大力发展种植无公害蔬菜、中药材、冬早洋芋、冬油菜和优质蚕豆等高收益产业;四是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产业化经营发展步伐,促进增产增收。

今年我市小春粮油增产的主要原因:(2)前期灾害频发,救灾工作及时到位。今年以来,我市自然灾害频发,先后经历了冬春干旱和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天气,且都发生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据农业部门统计,从去年11月中旬开始,全市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干旱严重,旱情共造成农作物受灾35.96万亩。进入2月下旬,倒春寒低温冻害时有发生,使处于花期农作物相继受冻。为了防范干旱和冻害,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分析了旱情和冻害的发展趋势,全面安排和部署了抗旱保苗和防冻工作,农业部门和各区县也积极行动起来,结合抗旱、防冻和春耕备耕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深入田间,广泛动员宣传,积极应对、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农民种植粮油积极性高涨。近几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持续增加,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广大农户种植粮油积极性高涨。种粮补贴、农资补贴、油菜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种补贴使农民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加之,随着冬季农业开发的带动,种植结构的合理调整,小麦、啤饲大麦的价格在高位运行,油菜籽价格也在持续上涨,使农业收入明显增加,大多数农户发展小春粮油生产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为我市作好小春粮油生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了小春粮油生产持续增产。从去年秋播开始,全市农业部门大力推广小麦、油菜、马铃薯、啤饲大麦新品种,大力推广实用栽培技术,使秋播科技含量提高,加之前期气温适宜,土壤墒情好,光照充足,小麦、油菜出苗整齐,生长健壮。年初,虽然遭受干旱和低温冻害,但灾后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农户,科学指导,田间管理措施如追肥、清沟、防病治虫及时到位,加之三月份以来,气温回升快,光照条件好,苗情转化明显,油菜生长得到迅速恢复。据分析,今年全市小春粮油生产持续增产已成定局。

(二)当前大春生产进度和落实情况确保在最佳节令内,圆满完成大春栽种任务。

(三)优势特色农作物种植情况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仍然是今年工作的重点,按照局党组的指导意见,今年种植业结构调整主要抓好三件事:一是优质粮油品种的示范推广;二是各类原料基地的建设;三是实施区域发展战略。

今年种植业结构调整计划种植各类经济作物89万亩。从各县(区)实施情况看,完成计划任务没有问题。将按以下区域布局开展:金沙江河谷区以种植优质杂交稻优势粳稻为主,**南片和华坪以热果和冬春蔬菜为主,玉龙、古城发展优质小麦、优质油菜,玉龙、古城、宁蒗以苹果、夏秋冷凉蔬菜、马铃薯以及优质芸豆为主基本形成区域布局的格局。农业结构调整更趋合理,区域布局初见成效。冬季是我市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拿钱”季节,在稳定粮豆生产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引导和示范带动,增强农民发展经济作物的积极性,扩大经济作物生产。 (四)农业科技措施落实情况 粮食高产创建活动:

根据省农业厅云农(种植)字〔2009〕6号文件精神,按照《云南省2009年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布置和要求,我市分区县分作物完成了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按照选用优良品种,组装先进栽培技术,增加投入,加强培训,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通过核心片高产示范和辐射带动,推进规模化,规范化和机械化种植,今年各承担单位高度重视,前期工作扎实有效,为整个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奠定了良好基础。

粮食作物间套种:

为了我市粮食生产发展,确保2009年粮食生产目标43万吨,在全市推广以间套种为主要形式的生物多样性技术。该项技术具有增产、增收、抗病和减少生产成本等优点,是农业生产中一项创新性新技术,由云南农业大学挂钩指导。根据云农(种植)字〔2009〕6号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间套种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按照“核心区、示范片、辐射带”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全市核心区面积3万亩,中心示范样板25万亩,带动推广面积100万亩,主要在水稻、玉米、马铃薯、白芸豆等主要农作物生产中进行间套种技术推广实施。

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进展情况: (五)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 按照要求,全市及时把各类种粮补贴、种子补贴、油菜补贴、农机具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发放到农户手中,发放主要采取“一卡通”方式发放,个别难予实施“一卡通”的地方,采取现金发放,并严格建档立帐,加强监督检查。截止目前,我市在贯彻执行支农惠农政策上无任何违法违纪现象。

(六)上半年农用物资就位供应和主要农产品价格情况

1、农用物资情况,种子节余0.38万公斤。种植常规水稻需种子量234万公斤,农户自留或串换。在品种结构上,全市就位杂交玉米品种46个,就位种子量最大的品种是会会单4号,共20.6万公斤,每公斤平均销售价12元,比去年上涨4元;就位杂交水稻品种40个,种子数量12.78万公斤,价格在20—40元之时,平均价格32.5元,较上年涨2—3元。造成今年两杂种子今年价格上涨的原因:一是物价上涨使种子价格上涨,二是种子企业知识产权专营导致上涨;三是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后随着市场逐渐放开,企业之间用新品咱抢占市场现象较为明显,导致价格上涨。

根据历年春耕农用物资的调运销售情况,据市供销社数据统计,根据库存情况分析,化学肥料均比上年同期大幅度增长,能够完全满足春耕生产的需要;化学农药和农用薄膜类库存也比往年增加,根据往年销售情况分析,完全能够满足春耕和各种自然灾害的需要,价格由于全球经济运行的影响,部份农资价格比上年略高。

2、主要农产品价格情况 二、上半年种植业工作的主要亮点

1、认真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推广项目取得成效。上半年按照局党组的总体思路,认真实施农业部、省农业厅重大科技推广项目:完成退耕还林中低产田地改造前期规划和实施工作;完成一区四县全覆盖测土配方施肥各项工作;完成农作物高产创建前期组织布局工作;完成农作物生物多样性小春间套种技术推广工作;完成冬季农业开发年初计划目标任务;完成生态产业苹果、青梅、芒果的规划和育苗工作。同时种植业站所还与省市农业科研院所和相关部门合作完成其他试验示范推广项目。

2、开展各种科技培训和科技示范与项目挂钩。上半年在开展各项科技推广项目时,做到项目与科技培训和科技示范挂钩,截止5月底,全市各区县共开展各种科技培训和现场示范437场次,培训农民15775人次,印发各种资料18860份。

3、华坪县早春旱地西瓜生产收益好。

华坪县种植西瓜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华坪县积极发展早春旱地西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西瓜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2009年全县共推广种植早春旱地西瓜2372亩,产值达620多万元。亩产值一般在3000元以上。早春旱地西瓜具有耐旱、早熟、品质好等特点,加之生长周期短,见效快,属于短、平、快项目。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从上半年的工作情况及生产表现情况看,各项工作开展扎实有效,但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干旱影响突出,全市区域内3—4月持续干旱,降雨与上年同期相比较,偏少75%。到5月29日才出现大降雨水,因此全市有10%左右的面积因干旱而推迟播种,有5%左右的已种作物遭受旱灾需补植补种。

二是今年农用物资种子、肥料、农膜等农资价格不稳定,特别是种子价格上涨过大,直接增加农民负担,农业生产性投入成本大幅增加。

三是农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受世界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市场购买力下降,农产品价格普遍下滑。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波及,农民工就业的岗位减少,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失业返乡,农民劳务收入锐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要实现预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仍然有很大的压力。

四是农业试验、示范、推广经费不足,农业科技项目得不到的更多的资金支持,许多重大的科技措施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

四、下半年的工作重点、主要措施和建议

(一)统筹兼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抓好大春作物的中后期管理,特别是认真抓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抓好防洪防涝各项准备工作。

(二)发挥优势,加大各项科技措施的推广力度,特别是结合实施项目大力举办各种示范样板,加强科技培训,鼓励科技创新,加速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三)加强督促检查,认真组织和实施好在建的农业项目,特别是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农作物生物多样性间套种等农业项目的建设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提前做好晚秋作物和冬季农业开发的计划安排,以标准化生产为目标,争取新的一年冬农开发取得明显成效。

篇8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农产品生产环境标准化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对于生产特定的农产品来说,是有一定的标准化的。如农田水利的标准化,道路及坡面的绿化和建设标准等。日本的农业标准化中关于道路坡面植被施工要领(1980)、设计要领(1985)等,对坡面建设的坡度、形状、排水沟、不同地区种植的植被类型、种类等都有详尽的规定和标准。

生产过程和工艺的标准化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和生产工艺具有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关于农作物,从新品种选育的区域试验和试验方法,到品种育成后新品种的栽培技术工艺规程,以及农产品的收获、加工、贮藏方法等都有具体规定。如农民种西瓜,选用何种品种、何时播种、何时施肥、施多少肥料,以及何时采摘都有严格的规定。农业标准化在更多的情况下,包含农产品加工工艺和加工过程的标准化,这是由市场的需求所决定的。以鸡蛋的加工包装为例,须经过鲜蛋消毒光照甄别分级包装后,才能上市流通。水果和果菜类的加工过程也大体相似。

农产品的标准化在市场销售的农产品,应该说都是加工后符合一定标准的农产品。所有农产品在进入市场前,都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分级,市场销售优级优价。在发达国家市场出售的农产品,如鱼虾等是以条为计量单位;梨、苹果等多以“只”为计量单位,特别是高等级的,如1只价格多少;大白菜、包菜等是1棵或半棵售价多少,其他如青菜、韭菜、芹菜等则是1把(束)价格多少,没有以重量单位计价销售蔬菜水果的。在这种情况下,充分体现了优质优价。等外品的农产品不进入市场销售,而只作为加工用原料。

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意义农业发达国家的每个农业生产环节,都实行了标准化,形成了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协作方式、管理方式以及机械化作业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我国先进地区推广农业标准化的实践表明,要加快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的根本性变革,就必须用工业化大生产的思维方式来重新审视和发展农业产业。原本只是出现在工业生产中的标准、质量、管理、组织、成本、品牌等概念,要越来越多地进入农业领域。标准体系的建立和贯彻,是农业大生产方式形成的基石,而只有在这种大生产的条件下,农业科技水平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和普及,进而取得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在实施农业标准化过程中,通过制定和贯彻执行标准,从技术和组织管理上,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保证农业生产有条不紊。通过建立和完善以产品为龙头,以等级制度为重点,以国际标准为目标的标准体系,并按照标准把握生产管理、产品安徽农业科学加工、质量分析检验、包装储运等各个环节,使我国农业更快地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作为一项上联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下联农户的基础性工作,可以把农业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生产经验组装配套,变成浅显易懂的技术规范,准确地传授给农民。完善有效的标准体系,贯穿于产前的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选用,产中的栽培、管理技术和产后的产品分等分级及贮藏、保鲜、包装等,可以把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从而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企业要想求得生存与发展,在国内外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只有靠过得硬的质量,叫得响的品牌,别无他途。

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卫生,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许多农产品已供大于求,买方市场基本形成;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严重超标,致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农业标准化包含农产品生产环境的标准化。随着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农业监测机构将通过对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生态环境实行全面的监测,确保提供健康、优质的农产品和确保建设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2003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试行)》(简称GAP)和《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规定生产企业是否对申报品种制定了保护野生药材资源、生态环境和持续发展的方案。这类标准规范的实施,必然会促进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卫生,从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地方名、特、优产品生产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对于生产特定的农产品来说,是有一定的标准化的。GAP和《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就明确规定申报种植(养殖)品种的历史和规模、产地生态环境、品种来源及鉴定、种质来源、野生资源分布情况和中药材动植物生长习性资料、良种繁育情况、适宜采收时间及确定依据、病虫害综合防治情况、中药材质量控制及评价情况等,必须符合要求。这无疑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名、特、优产品生产,促进地方名、特、优产品品牌的创建。近几年来,我国农业连续丰收,农产品市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过剩现象,各地政府采取措施,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在现实中,市场的不断变化及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和信息的滞后,使各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不容易到位,而唯有以农业技术标准组织生产,使当地有特色的高品质的农产品脱颖而出,创出农产品独特的品牌,才能给结构调整带来新的亮点,为高效利用地方资源和发挥区域优势带来新的机遇。进一步利用地域优势,依靠农业标准化实现农业产业化,才能创出在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的品牌,才能使农业结构调整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是农业应对加入WTO新情况的迫切需要加入WTO后,我国市场全球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将越来越多地受到全球市场的影响及其标准的制约。而标准化是紧紧围绕消除贸易技术壁垒、实现商品的自由流通、提高产品竞争力而展开的。因此,制定和实施与国际接轨的农业标准是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济技术合作和兼顾农、工、商及消费者利益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标准化是重要的手段。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形成的市场上优质优价机制激励着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极力采用先进标准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以提高农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按统一的技术标准把从事生产、加工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分户生产、集中加工、统一销售,这是适合当前农业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的一种切实有效的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农业产业化“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经营走向的逐渐清晰,扶持一批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创出一批对市场颇具吸引力的名牌农业产品,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农业标准化促进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标准化的保证。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在促进农业的对外开放和技术经济合作、大力发展创汇农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产业化的形成、标准化的实施,使农、工、商及消费者利益得以协调和兼顾。

旅游景区地区实施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农业标准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旅游景区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中同样存在。

标准化知识尚未普及农业尚处在转型时期的今天,人们对质量标准关注得还不够。比如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原商业部就制定了一系列水果的质量标准,遗憾的是,市场上知道的人很少,贯彻执行的人更少。按照《标准化法》及有关条例规定,至多每隔5年应对标准进行一次复审,酌情修订,但现在仍使用10年前制定的标准。目前全国农产品质量整体合格率只有65%,水果类仅有1/3。事实表明,淡薄的农业标准化意识,是导致全社会农产品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标准化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农业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农林、水产、水利、农机、计委、科委、财政、技术监督、农业科研院校等诸多部门。虽然我国的农业质量监督体系已有了一定基础,国家农业主管部门设有专门分管农业质量标准化的机构———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部门都设有农业标准化管理部门,但是尚缺乏协调和统一规划。标准是国家公开公证地管理监督生产者的一种手段。目前我国政府服务于农业的部门是多头管理,标准虽然不多,但是国家的各个部门为了部门利益,制定相应的农业标准,没有能够把所有服务管理监督农业的政府部门联合起来,围绕农业产业的全过程详细制定完整的农业标准,让生产和流通领域无所适从。

农业标准体系不够健全,执行不够严格已制定的标准中,产中技术规范多,产后标准和系列标准少,更缺乏企业产业化系统标准。标准水平特别是安全标准普遍低于国际标准,产品质量缺乏国际竞争力;农业标准体系不够健全,认证不规范,部分农产品的分级标准缺乏科学依据;农业检测手段落后,质量检测缺乏权威性;缺乏对农业安全生产和产品品质的全程控制;标准的制定周期太长,标准与市场、流通结合不紧,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要求;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推广严重脱节,存在着重制定标准轻实施的现象,从而导致标准执行不严格,标准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在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农业标准化计划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计划。农业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高度重视。结合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的实际,根据旅游景区的发展规划,同步制定实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并采取有效措施,分步实施,积极推进,切实抓好当地的农业标准化工作。

加强领导,加大对农业标准化的支持力度农业标准化是一项关系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造福于民的公益性、社会性、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求很高,需要多个行业和部门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各地在推进农业标准化过程中应强化政府行为,认真部署农业标准化工作。明确各部门的分工,落实各部门的责任,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切实抓好协调和监督工作,确保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政府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属于世贸组织规定的“绿箱”政策,各地应争取财政支持,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投入力度,将农业标准化经费列入景区的财政预算,确保景区及地区农业标准的制定、、宣传、组织、实施以及监督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抓好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要抓好农业标准化工作,首先,应切实抓好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生产过程、市场销售等四个环节的工作,实现由事后检验把关为主,向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程管理上转变。

其次,应突出抓好五大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和完善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为核心,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规程、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农产品检验检测标准及管理标准协调配套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全过程、全方位的标准体系;

二是建立包括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科研院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内的多层次、广覆盖、重实效的农业标准推广体系;

三是建立检验检测机构和市场、基地检测点、分工负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包括农业产地环境和农业投入品)检验检测体系;

四是建立以无公害产品认证为基础,涵盖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名牌产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五是建立包括农业标准信息、法律法规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在内的农业标准化信息体系。

加强宣传教育,抓好示范推广,努力实现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新突破农业标准化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必须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常抓不懈。首先,要突出特色,做好规划。要做到景区及同步规划,做好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工作。其次,要在景区主要名特优农产品、出口创汇农产品和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并逐步向大宗农产品扩展;第三,各地要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建立多种多样的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样板,让农民学有样板,做有示范。

发挥市场价格杠杆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农业标准化首先是政府行为,农业标准中的强制性标准要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强制推行。同时,应充分发挥市场价格杠杆作用。当前,最主要是解决农产品市场价格失真问题,在景区特别是要注意从严格市场准入,倡导绿色消费,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标准意识,打击假冒伪劣,实行无公害农产品和优质农产品设立专营市场、专营柜台等入手,确保按标准生产的无公害农产品和优质农产品优质优价,以提高农民、农业企业的标准意识和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

优化旅游景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和资源环境从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角度看,旅游景区地区是景区的有机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景区生态环境的优劣。因此把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好、建设好,对促进景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必须按照农业标准化的要求,认真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封山绿化;把保护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从源头上排除和控制污染。实施生态良性化工程,切实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为发展旅游景区和促进景区地区农业优势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篇9

一、工作回顾

(一)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今年的粮食生产,主要领导多次就做好春耕生产做出明确批示,并做重要部署。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粮食扶持政策,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及时召开春耕备耕工作会,将早稻播种面积12万亩的任务以责任书的形式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并多次召开重点粮食生产乡镇座谈会,解决春耕生产碰到的难题;积极做好农药、化肥、种子、农膜等农业生产物资的筹备和农机具的维修、调剂工作;开展早稻生产农技培训活动,对全市的种粮大户、村级农科员,乡镇农技干部开展培训,并抽调相关科室的骨干技术人员组成综合服务小组,深入乡间田头指导春耕生产;为了确保春耕生产顺利完成,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督查小组对全市的春耕生产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指导,严厉制止连片十亩以上的抛荒。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春耕生产工作圆满完成,落实早稻面积12.3万亩,较好地完成了温州市下达的任务。茅临生副省长到我市检查早稻生产后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二)效益农业初见成效。年初以来,我局按照“稳粮,增畜,扩茶,优果蔬,发展中药材”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初见成效。一是加快发展畜牧生产。今年,我市对畜牧业的扶持有较大举措,生猪生产和奶业两项单列增加1000万元(其中生猪生产补助资金700万元,奶业300万元),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生猪生产有效保障市场供给的意见》和《关于促进奶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等畜牧业扶持政策。在全市率先提出“西进东扩”和“退村进山”的畜牧业发展战略以及“充分利用山坳山地,适度规模发展生态牧业”,树立了一批生态养殖场为样板,典型引路,有效破除土地、环境等瓶颈制约,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特色的畜牧业发展之路。当前我市出现了生猪生产发展热潮,奶业发展也呈良好态势。据统计,生猪存、出栏均呈上升趋势,生猪存栏1*66头,同比增加46.68%;共出栏生猪达8.2万头,同比增长11.36%。目前,我市的猪肉价格有所回落,市场肉、禽、蛋供应充裕。温州市在我市召开了畜牧生产和动物防疫工作现场会,胡成剑副市长代表市政府在省政府召开的畜牧生产工作会议上做了典型发言。二是积极发展经济作物。我市主要经济作物发展态度迅猛,种植面积、产量较去年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据统计,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5.5万亩,总产量预计6.6万吨,西甜瓜种植面积达3.2万亩,总产预计6.4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在6000亩,其中石槲235亩,总产量8000吨,总产值预计1.5亿元,生产前景广阔,分管副市长胡成剑组织相关局领导到双峰乡的石槲生产基地进行调研,对我市的石槲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市茶叶生产呈质优价扬态势,春茶面积、产量、产值大幅增长,春茶总产值达1.69亿元,其中名优茶达1.48亿元,单价最高价由去年3800元/斤上升到7000元/斤。我市的茶叶品质逐步得到人们的肯定,今年分别在“雁荡毛峰”温州早茶节获得7个金奖、3个银奖,居温州全市之首,在第二届国际(宁波)名茶博览会,获中绿杯金奖1个(全国77个金奖,温州仅2个金奖),浙江绿茶博览会上获得4个金奖。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杨梅节,吸引群众5万人次,打响了我市杨梅产业的知名度,在杨梅节期间销售杨梅1000吨,为农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两防工作效益明显。年初以来,森林防火和重大动植物防疫是我局的重点工作之一。一是狠抓森林消防工作。上半年,我市森林火灾高发,全市共发生火情100多起,其中发生火灾8起。面对严峻的森林防火形势,我局积极应对,通过加强森林防火知识宣传,强化消防队伍建设,严格野外火源管理,加大依法制火力度,严肃24小时值班制度等一系列措施,认真做好了春节、元宵、清明等节日森林防火工作,实现了“三无”目标,即无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无火烧连营和无重大森林火灾。二是全力做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上半年累计使用猪口蹄疫疫苗28.75万ml,免疫猪26.52万头次,使用牛羊口蹄疫双价疫1.874万ml,免疫牛0.62万头次,免疫羊0.56万头次,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27.76万ml,免疫猪8.68万头次,使用猪瘟苗26.52万头份,使用禽流感疫苗113.125万ml,免疫家禽约154.03万羽次,免疫猪27.52万头次,使用鸡新城疫240.8万羽次。做到种猪配种前、仔猪断奶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到位,做到饲养周期短的肉鸡、肉鸭和淘汰上市蛋鸡禽流感免疫到位。同时,开展了动物疫情监测和抗体检查工作。开展了“加拿大一枝黄花防除月”活动,对全市有加拿大一枝黄花疫情发生的乡镇,采取统一人员、统一配方的方式进行防除。

(四)农林业执法依法进行。开展“绿箭保春耕”系列行动,加大对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执法力度,集中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农药、化肥和种子等违法行为;加强农机监管,组织安全巡查23次,出动140多人次,纠正违法违章行为76例,并与公安局联合成立了*市农机交通管理警务室;加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联合工商、经贸卫生等成员单位集中开展动物和动物产品流通环节的专项整治。

严厉打击各类林业违法案件,年初以来,共受理各类林业案件27起,查结各类林业案件25起。立刑事案件查处9起,立治安案件查处1起,立林业行政案件查处17起。抓获违法犯罪分子10人,刑拘2人,取保直诉4人,治安拘留4人,林业行政处罚13人。

(五)春季营造林顺利完成。以专业队造林为主,在做好全年植树规划的同时,重点抓好春季营造林和“沿海防护林”试点工作。上半年全市完成植树任务7305亩,其中迹地更新6292亩,平原绿化50亩。今年营造林的工作在延续聘用专业队作业的基础上,突出造林重点,主要抓好迹地更新和“沿海防护林”试点工程,在雁荡、湖雾、清江、黄华等四个乡镇建设长度为11.6公里,面积为120亩的沿海防护林,主要树种有樟树、银杏、夹竹桃等;注重造林质量,在迹地更新工作中,继续以乡土树种枫香,木荷等为主进行造林,并引进一些优良树种如大叶桂樱等,增加植物物种多样性。大力提倡全民义务植树,全市31各乡镇和20多个部门分别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义务植树活动,全市共完成义务植树25万株;积极倡导庭院绿化,全面加强“绿化示范村”活动。

(六)农村经营进一步加强。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工作,完成了2个被征村的土地承包权证的回收注销工作,开展土地流转情况调查;继续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发展工作,新发展农民合作社46家,开展合作社负责人及管理人员的法律政策和规范化建设的培训,慰问了因雨雪冰冻灾害和台风“浣熊”受灾严重的海南五个西瓜合作社;开展村账工作2007年度工作检查。土地仲裁效果卓著,国务院法制办和农业部的领导专程来乐调研,给予了充分肯定。认真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扩面工作,今年我市在去年的基础上,扩大了参保品种,新增了奶牛、鹅、油菜和能繁母猪。我市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因领导重视,部署启动早,措施得力,于6月9日全面完成了投保工作,全市31个乡镇参保率100%,收取保费536.69万元,参保农户3504户。除油菜、奶牛因省条款未下达保险未开展外,其余7个投保品种均超额完成任务,其中水稻完成任务的237.36%,蔬菜大棚完成167.66%,生猪完成129.61%,鸡完成192.98%,鸭完成168.46%,鹅完成374.00%,能繁母猪完成135.64%,各项工作均走在温州市前列。

(七)农业科技应用深入推广。一是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举办各类适用技术培训班18期,培训农民1740多人次,内容涉及农业基础知识、农业政策法规、水稻栽培技术、有机茶高产技术等农业实用技术。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应用。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全市机耕已达95%以上,完成早稻机插面积1.987万亩;加强植保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实施新型水稻种子处理剂面积15万亩,实施拌种剂10万亩,统防统治1.3万亩,病虫害防治达50万亩次,完成春季灭鼠面积15万亩次。三是优化农业科技服务。开展科技下乡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结合组织部开展的“创业创新送服务“活动,在虹桥镇培训农民100余人次,发放资料200余份,提供政策咨询30余人次。四是全面启动农技责任制度建设工作。及时召开了全市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建设工作会议,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胡成剑为组长的“*市实施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实施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市财政建立农技推广专项资金,今年安排专项经费200万,今后随着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同步增长。在前调查研究基础上,出台了《*市关于全面落实农技推广工作责任,加快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的实施意见》,印发了职位说明书以及相应的考核办法。

(八)农业生产环境初步改善。一是推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施肥技术,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3万亩次;建立各级核心示范方39个,面积约2.5万亩;布置“3414”试验6个,其它试验4个;采集、送检土样1500个。二是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完成村集中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设计(建设)2处,300m3,生态公厕净化沼气池6座,总池容490m3,住宅小区污水处理池1处,计60m3,其他污水处理池11处,计640m3。开展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通过精心组织入户登记调查,创造性建立普查表五级质量核查制,及时完成普查数据录入,重视普查档案建设等,顺利完成了省市下达的任务。并成功召开了两次现场会,得到温州市、兄弟县市的一致好评,在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组的专项检查中,省农业组对*的工作非常满意,尤其对我市的入户登记分批调查、普查表五级质量核查制、普查档案建设这三项工作予以高度评价,并打算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九)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为了加强为农服务,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构建服务型机关,我局开展了“农民之家”创建活动,该项创建工作主要围绕促进农民增收、方便农民办事、维护农民利益、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素质、反映农民心声等6个方面内容开展,将做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农林系统开展,每年的工作重点和具体要求都会有所不同。温州市农业局向11个县(市、区)转发了我局党委的文件,要求各县(市、区)参照我局的做法,市委、市政府对市委主题教育办公室对我们建立“农民之家”给予高度肯定。

二、存在的问题

上半年我局的各项工作任务明确,措施得当,亮点不少,成绩显著,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农业生产要素制约突出。农业生产受土地、资金的等生产要素的制约比较突出。受耕地保护政策限制,畜牧生产的规模扩大,选址比较困难,规模小区建设启动艰难,同时带来排泄物的治理存在处理难度增大;规模种植管理用房、仓储用地、烘晒场地难以落实,影响规模生产的进一步扩大。

(二)农田基础设施历史欠债多,耕地逐年减少。近年来,农田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导致农田水利堵塞严重、排灌不畅。同时,由于近几年铁路、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大量农田被征用,可耕用地逐年减少。

篇10

充分发挥我区都市农业发展的优势,完善产业布局,紧抓产业链的重要节点,利用国家产业政策,不断提高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实现“粮食生产良种化、设施农业规模化、观光农业特色化、畜牧养殖特色化、循环农业领先化、市场销售产业化”的六大产业发展格局,全面推动我区都市农业建设进程。

一、工作重点

(一)稳定粮食生产。一是以小麦良种统供全覆盖和规范化管理,提高粮食单产;二是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稳定粮食产量;三是推广五彩糯玉米种植,将五彩糯玉米做成一个产业。四是实施小麦“绿色种植、纯粮加工、精装上市”工程。使我区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达到粮食产品精装上市,提升粮食附加值。

(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把设施农业作为我区都市农业的主要工作来抓。一是加快西部蔬菜带建设速度,完成以高桥乡为中心的1000亩新增设施蔬菜示范区;二是东部设施瓜菜带新增设施西瓜种植2000亩,带动周边建设3个千亩示范区;三是将马王、高桥、五星三个设施草莓基地种植规模扩大到8000亩,对基地设施生产技术进行全面提升,使马王、高桥两个草莓基地争取在元旦全面上市;四是在杜曲、灵沼两个食用菌基地新发展食用菌种植1000亩。通过设施面积的不断扩大我区将形成以设施蔬菜、西瓜、草莓、食用菌为重点的四个万亩设施农业基地。

(三)加快观光农业建设。一是推进农家乐产业化、标准化发展,全面拉开“九大农家”建设;二是扎实搞好沿山百里果林带建设,打造沿山百里绿色长廊;三是进一步完善王莽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各项功能区建设,年内建成百桃园;四是延伸观光农业产业链,加大农产品向旅游产品开发力度。通过“九大农家、沿山百里果林带、王莽生态园”的建设,将我区沿山地区打造成为以生态观光、农家乐、采摘、旅游产品销售四大主要功能于一身的观光农业产业区。

(四)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一是扩大微生态畜牧业和虫草禽业的发展,全力扶持优势区域和重点项目,紧紧围绕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生态化体系建设做大做强畜牧业;二是实施生猪屠宰全程监控项目,确保肉品质量安全;三是扶持和发展肉兔、大雁等新型特种养殖,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辐射和带动群众发展现代养殖业。在提升现有养殖技术的同时,完善保障机制,加大新型畜牧业的推广力度,使我区畜牧业发展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五)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以秸秆再生利用和秸秆沼气技术推广为中心,以养殖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和鸡粪深加工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在规模上做大、技术上做深,将循环农业做成一个新兴产业,为我区申请国家级循环农业示范区奠定基础。

(六)拓展市场销售业。把农产品销售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提高农业信息利用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加工企业,加大农产品的包装、推介力度,不断拓展销售市场,将我区农产品发展成为产地知名、包装特色、品牌突出的优势农产品。

(七)强化服务业。进一步完善农业服务功能,加快农业技术服务保障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销售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服务保障职能。

三、重点建设项目

1、沿山百里果林带建设项目。以王莽国家级优质仙桃基地为中心,建成沿环山公路两侧50公里长的鲜果生产绿色长廊,为观光农业增添新的亮点。

2、沿山农家乐产业建设项目。全面推进“九大农家”建设;将我区农家乐产业做大做强。

3、西部设施蔬菜产业带建设项目。新建日光温室1700栋,大拱棚2510栋。

4、东部设施瓜菜代建设项目。进一步晚完善基地设施,新建大拱棚1800栋,新建育苗中心2个,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5、中部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新建食用菌种植大棚150栋,修建基地道路4000平方米;

6、区屠宰检疫监测网络建设项目。新建区屠宰检疫实时监控中心,对全区十个屠宰场实行24小时实时监控,确保肉食品安全。

7、循环农业和农村生态再生能源建设项目。

8、粮食稳产增效工程。以五彩糯玉米和粮食绿色种植、单品加工体系建设为工作中心,提高粮食综合效益。

四、打造亮点工程

以都市农业“三点三区”为格局,带动全区农业发展

(一)“三点”即鲜桃、农家乐和沼气产业。

一是进一步扩大王莽鲜桃种植面积,提升种植水平,优化种植品种,确保我区鲜桃产业名列前茅;二是加快“九大农家”建设步伐,形成独具特色的农家乐发展集群;三是以灵沼、斗门等秸秆沼气示范村为龙头,加快秸秆沼气建设步伐,完善沼气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变废为宝、强区富民的新型农业产业。

(二)“三区”即沿山线、子午大道沿线和西部蔬菜带建设

一是以沿山百里果林带和观光农业建设为重点,将打造成环境优美集吃、住、行、乐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区;二是紧紧抓住苗木花卉生产企业外迁的有利时机,积极引进一批有实力的苗木花卉企业,把子午大道两边建设成一个新的苗木花卉产业区;三是在今年西部设施蔬菜带发展的基础上,通过项目示范带动,不断扩大西部蔬菜面积,做大做强我区的设施农业。

五、扶持创新产业

一是加大对特种养殖的扶持力度,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扶持和发展肉兔、大雁等特种养殖,辐射带动群众发展现代养殖业;二是在今年五彩糯玉米试种成功的基础上,将五彩糯玉米生产及加工体系建设作为年创新产业的重点工作,扩大五彩糯玉米种植面积,将五彩糯玉米做成一个产业;三是引进绿色加工产业,加快绿色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把建设成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六、建立工作保障机制

1、都市农业布局基本确立,五大产业分布明确。

2、支持体系已建成,我区通过水利、农业综合开发、交通等单位的资金整合为我区都市农业集中项目区建设提供了有效地资金支持体系。

3、重点项目已形成连续壮大格局。

4、创新机制基本形成。

七、完善保障措施

一是树立现代意识。要善于用经营工业的思维经营农业,扶持和发展规模化、园区化、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模式。用市场规律引导群众、用经济效益吸引群众,努力实现产业规模化,服务、技术社会化。

二是推行干部年轻化。解放思想,大胆提拔和任用一些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的年轻干部,不断为我区都市农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加大项目引进力度。不断加大农产品包装、招商引资等工作力度,在招商引资上寻求突破,力争引进落实一批具有产业拉动作用,农业附加值高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