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化学品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06 17:39: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化学品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化学品前景

篇1

全球电子化学品市场的火爆,使其成为新的投资热土。

电子化学品:新的投资热土

从时尚人士青睐的ipad、智能手机,到战略产业的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再到汽车电子、工业电子、航天电子等工业宠儿,甚至广为人们关注的“稀土”、“苹果”等热门话题,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电子化学品,全球电子化学品市场的火爆,使其成为新的投资热土。

加拿大电子产业研究中心(Electronics.CA)研究结果显示,未来5年电子材料复合年增长率达122.6%。兴业证券研究报告还显示,国内电子化学品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预计到2015年市场容量保守估计达到400~45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5%,部分高端、差别化产品的发展前景尤其广阔。

在化工新材料里,电子领域的应用占据了绝对比重,涉及到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消费电子、工业电子、航天电子等,甚至跨越新能源、光伏、信息、电器、光电等行业,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源头产业。近半年来,发改委、工信部等重要国家部门,相继制订《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化工新材料“十二五”专项规划》等重大政策,相应的行业鼓励措施和政策接连推出,如重新核准多晶硅牌照发放、氟化工准入、稀土准入与整合、“核高基”国家重大项目专项、集成电路“国八条”等,有专家认为我国电子工业又一个“黄金十年”有望再现。

作为电子化学品的重要应用领域,中国PCB市场的快速发展为电子化学品企业的崛起提供了机遇。二十多年以来,在全球产业转移趋势下,中国PCB制造业飞速发展,2005年产值即达108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近几年来尽管受全球经济变化导致各国PCB产业起伏不断,但中国市场却平稳发展,复合增长率高达20%以上。目前,国内PCB年产值约为1300亿元,而其所用到的化学品以10~30%计,可达数百亿元。

国外厂商纷纷抢滩 本土品牌实力有限

随着今年3月日本大地震的影响逐渐淡去,日本电子化学品公司纷纷调整战略,在亚洲地区增加投资,扩大新型电子材料或高纯度化学品的供应。在9月召开的中国国际电子化学品展上,多位行业人士表达了对上述动向的关注,并建议国内企业尽早应对。

“大地震一度令全球电子化学品产能告急,中国企业乘势崛起,力图填补日本地震留下的产能空洞。但很快日企又开始重新布局这一领域,意味着其中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它们不会轻易放弃。”中国电子材料行业专家表示。

对比中日两国,日本PCB产业的企业在产品结构与技术水平上、原材料和配套设备上等方面相对我国有一定优势,不过近年来,随着我国PCB产业的发展,这些差距在不断缩小。PCB公司制造所使用的大部分化学品仍然依赖于外国公司,主要流程如:棕/黑氧化、化学沉铜、电镀、完成表面处理等工艺所使用的药水绝大部分被国外公司所垄断。

庞大的国内PCB化学品需求市场,在一段时间内为外国品牌化学品公司所垄断,凸显出本土化学品企业的缺位。查阅中国PCB行业企业名录,从事PCB化学品企业的仅有四五十家,再加上其他的国内外化学品公司,估计有140~150家。著名的国外公司有安美特、罗门哈斯、乐思化学、上村旭光、麦德美、太阳、田村、美格等,国内民企中规模较大的有光华科技(东硕)、贝加尔、斯坦得、正天伟、大正瑞地、武汉东方、中南电化所、板明、广信、容大等。

在PCB用化学品领域,国内民营企业的规模一般都不大,超过1亿元的化学品公司屈指可数,同我国PCB生产大国的地位不相称,国外在华的化学品企业年产值一般达数亿元。尽管一些国内化学品企业近年来在自主创新和品牌发展方面取得一定突破,但在化学品领域,我们还未能取得全面均衡的发展以支持中国PCB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大陆的大型PCB生产企业,大部份制程使用的化学品,绝大多数来自洋品牌。中国PCB发展的20多年来,这种局面至今未有实质性的改变。

据行业专家分析,国内民营企业落后于国外著名品牌,主要有以下因素:首先,企业重服务,难有心搞研发。目前国内不少PCB生产企业对供应商实行“一脚踢”的方式签合同,即把生产用化学品的用量、服务、工艺、产品报废、索赔全部由供应商包下,从而使化学品公司需招聘大量服务工程师,长年驻在PCB厂做“灭火”服务,无精力投入新产品的研发。其次,本土品牌资金有限,民营化学品企业发展时间尚短,资本积累有限,要与国外大公司抗衡,购置昂贵的分析仪器、建实验室、搞产学研等要在短期内完成,实在是力不从心。

政策扶持企业进取 PCB化学品迎新机遇

PCB是电子信息产业不可或缺的基础产品。其制造过程复杂,工序繁多,所需设备也多,涉及的物料达数百个品种,其中化学品就有十余个门类,几十个品种系列。PCB的性能、稳定性与其生产用的化学品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众多不同用途的化学品,就不可能生产出线路板,更无法生产出适合于各种高科技电子使用的高端多层板、HDI板、芯片载板、刚-挠结合印制板。

线路板行业专家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高科技电子产品对线路板性能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孔小、线密、板薄是当今线路板发展趋势,线路板各种要求的变化、各类性能的提高,不少指标往往是通过化学配方和工艺的改变而实现的。如目前热门的激光钻孔的工艺,在后期的处理和填铜都少不了化学品改进。

PCB生产用化学品如此重要,要做大做强又很难,因此急需政府对这一领域加大扶持力度,给予优惠政策和扶持基金。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由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出了国科发火【2008】172号文件,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其附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在附件中,与印制电路行业密切相关的,特别强调列为新材料科学、精细化学的电子化学品领域的“印制线路板生产和组装用化学品”、“印制电路板加工用化学品”也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我国的PCB化学品市场快速成长,预计在十二五期间,PCB化学品市场规模将以13%以上的速度成长(见图一)。PCB化学品横跨“十二五”规划中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两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本土PCB化学品企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而国内民企经过多年发展,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PCB系列专用化学品配方不断改良;部分产品开始进入大型PCB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开始重视研发和实验室检测仪器的建设,有的企业己配备大型电子显微镜等高档分析仪器,不少企业已建立研发中心,并招聘了一些高学历人才;开始重视知识产权建设,多个公司都已拥有自己的专利。以今年领跑我国PCB化学品五强榜首的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光华集团始终尊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一支以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生等为骨干的实力雄厚科研队伍,多年的研发生产经验,使其在PCB化学品领域已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具备了独特而先进的生产工艺,其中在水平棕化和化学沉铜等多项技术上的专利申请得到国家认可,实现了国内企业在PCB 化学品技术自主研发的质的突破。

创新生存 争创民族品牌跨越发展

电子化学品并非横空出世,在电子工业诞生时它便已存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渐成产业,随着新兴市场的兴起,电子化学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从“丑小鸭”一跃成为“白天鹅”,成为电子及化学行业热捧的“新贵”。新兴平板显示、新能源、高性能集成电路、新电子元器件等都属于新兴市场范畴,被业界一致看好,不少知名企业纷纷投身其中,也催生了不少新生力量,它们将技术创新作为进入市场的敲门砖。

电子化学品行业尤其是PCB化学品领域存在一个特殊现象,即产业新军与行业龙头并驾齐驱,造成这种现象有两方面原因:其一,PCB化学品行业领域广阔,门类多需求大。其二,市场需求大,国内需求集中而生产长期依赖进口,国内企业有望通过技术创新抢占更多份额。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成为业内企业话语里的高频词,很多企业都强调技术创新。虽然老生常谈,但是这却是市场制胜的不二法门,国内企业虽然失去了电子工业和PCB化学品发展的最先机会,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及技术转型期之下,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同处一起跑线,完全有机会赶上甚至赶超。

当市场出现新旧交替或更多技术竞技的时候,人们不禁会问谁是主流,谁主沉浮?问题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产品及技术,必将成为行业及大众的首选。而在PCB化学品产能向国内转移的大趋势下,本土PCB化学品行业相对步入了一个更加快速的发展期,或将成为促使我国电子工业成功转型的产业事件。目前,国内不少PCB化学品企业都在着手扩充产能,准备迎接新一轮国际产能的转移,并加大了市场的推广力度,以求进一步打开国内外市场,不少企业表示要抓住机遇打造品牌,将高附加值的电子化学作为企业长期战略。如国内PCB化学品知名企业广东光华科技,很早就将新产品研发作为核心竞争力,如今已经跃居行业前列。光华公司还主持修订了13项的国家标准,参与修订6项国家标准,制定并备案的标准共748项,属国内同行业最多,还有26种产品获得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证书;目前有178个产品达到美国ACS标准水平,在ROHS认证和Reach注册等方面也表现积极。2008、2009、2010三年,光华科技在PCB化学品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为1.5%、1.5%、2.4%。广东光华科技占地200多亩的新基地,也是行业内最大的专用化学品生产基地已正式投入运营,将为公司的飞跃式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和发挥空间,将成为公司新产品的孵化基地。

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PCB行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成本问题引起各方重视,这使得原本占运作成本比例不高的化学品也愈加凸显其成本控制的重要性。随着成品良率提升及优质服务的要求,PCB化学品本土企业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取得成本优势,才能在国内外巨头环伺下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

篇2

关键词:碳酸二甲酯;绿色试剂

文章编号:1005-6629(2006)12-0032-02中图分类号:O623.624文献标识码:E

在目前的化学工业生产中,仍然使用一些剧毒的原料,如光气、硫酸二甲酯等,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迫切需要采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原料来代替有毒的原料,使用绿色试剂,淘汰有毒原料,是化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rbonate,简称DMC),就是一种新的绿色基础化学试剂。1992年在欧洲作为非毒性物质注册登记,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绿色有机化学原料。近几年来,随着碳酸二甲酯生产工艺的突破,应用领域日益广泛。作为一种清洁有机化学试剂,碳酸二甲酯一方面可替代光气、硫酸二甲酯、氯甲烷及氯甲酸甲酯等剧毒或致癌物进行羰基化、甲基化、甲酯化及酯交换等反应生成多种重要化工产品;另一方面,以碳酸二甲酯为原料可以开发、制备多种高附加值的精细专用化学品,在医药、农药、合成材料、染料、油添加剂、食品增香剂、电子化学品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第三,由于氧含量高、相溶性好,可用作低毒溶剂和燃油添加剂。因此,碳酸二甲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1碳酸二甲酯的特性

碳酸二甲酯结构式(CH3O)2CO,分子量为90.08,

相对密度1.070,折射率1.3697,熔点4℃,沸点90.1℃。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透明、略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具有无毒、无腐蚀性、氧含量高、相溶性好等特点,其分子结构独特,结构中含有羰基、甲基、甲氧基等多种官能团,因而具有多种反应活性,在许多化学反应场合可替代光气、硫酸二甲酯(DMS)等化学品,作为重要的羰基化和甲基化试剂。由于碳酸二甲酯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可与醇、酚、胺、肼、酯等发生化学反应,故可衍生出一系列重要化工产品。其化学反应的副产物主要为甲醇和CO2,与光气、硫酸二甲酯等的反应副产物盐酸、硫酸盐或氯化物相比,危害相对较小。

2碳酸二甲酯的制备方法

目前合成碳酸二甲酯主要有光气法、酯交换法和甲醇氧化羰基合成法等,其中具有工业意义的工艺路线为后两种: 一是酯交换法,又称为石化路线。二是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合成法,又称为煤化路线。

2.1光气法

光气法为传统的碳酸二甲酯合成方法。采用光气和甲醇为原料,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光气与甲醇反应生成氯甲酸甲酯,氯甲酸甲酯再与甲醇反应生成碳酸二甲酯。化学反应式如下:

虽能工业规模生产碳酸二甲酯,但存在工艺复杂、原料剧毒、副产物盐酸腐蚀性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生产成本较高,属于淘汰型工艺,不宜推广。

2.2酯交换法

该法以环氧乙烷、CO2和甲醇为原料联产碳酸二甲酯和乙二醇。反应分两步进行:CO2与环氧乙烷反应生成碳酸亚乙酯,然后碳酸亚乙酯与甲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过酯基转移生成碳酸二甲酯和乙二醇。酯交换催化剂是IV族均相催化剂负载在含叔胺及季铵功能团的树脂上的硅酸盐等。该工艺可避免环氧乙烷水解生成乙二醇,可实现甲醇高选择性地联产碳酸二甲酯和乙二醇。酯交换法化学反应式如下:

该法具有收率高、无腐蚀、无毒等特点,因而应用较广泛。但原料来源困难,生产成本很高。目前我国碳酸二甲酯生产主要采用酯交换法。

2.3甲醇氧化羰基化法

该法以CH3OH、CO和O2为原料,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甲醇、氧气和氯化亚铜反应生成甲氧基氯化亚铜,然后与CO反应生成碳酸二甲酯。该法有液相法和气相法两种工艺,其关键是催化剂的选用。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与传统的光气法、酯交换法工艺技术相比,甲醇氧化羰基化法原料价廉易得,腐蚀性小,生产清洁化程度高,成本低且理论上甲醇全部转化为DMC,无其他有机物生成,受到工业界极大重视,是碳酸二甲酯目前最优先使用的方法。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无三废、清洁工艺和绿色产品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医药化学工业中剧毒、高污染化学品的生产与使用越来越受到制约,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生态效益显著,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3碳酸二甲酯的应用

碳酸二甲酯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主要应用领域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替代硫酸二甲酯作甲基化试剂

碳酸二甲酯替代硫酸二甲酯作甲基化试剂,可合成苯甲醚,合成医药产品安乃近、咖啡因、安替比林和甲氧基嘧啶等,合成农药产品甲胺磷等。

如合成苯甲醚,目前用硫酸二甲酯作甲基化试剂,副产物硫酸氢甲酯。用碳酸二甲酯代替DMS与苯酚生产苯甲醚,副产物为甲醇和CO2,反应收率高,反应副产物也易于处理。

3.2替代光气作羰基化试剂

碳酸二甲酯替代剧毒光气进行羰基化反应,可合成聚碳酸酯等材料,可用于异氰酸酯的合成,可生产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等等。

聚碳酸酯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传统工艺是以光气、双酚A为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来制备的。改用碳酸二甲酯,首先碳酸二甲酯与酚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碳酸二苯酯(DPC);碳酸二苯酯与双酚A进一步反应生成聚碳酸酯。产品纯度高、质量好,可用于制造磁带、磁盘等光电子产品。

又如杀虫剂西维因,传统的合程路线是以光气为原料,改用碳酸二甲酯的合成路线如下:

3.3制造新产品

碳酸二甲酯还可以合成长链烷基碳酸酯(合成油材料)、合成二氨基脲(锅炉除垢剂)等。

3.4作为新型的燃油添加剂

碳酸二甲酯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汽油添加剂,分子中的含氧量高达53%,且辛烷值高,在提高燃油辛烷值及含氧量方面十分理想,碳酸二甲酯可作抗爆剂和甲基叔丁基醚的替代品,而且碳酸二甲酯在燃油中有良好的可溶性和低蒸汽压,使燃油利于贮存,燃烧时很充分,减少环境污染。

3.5作溶剂

碳酸二甲酯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其熔、沸点范围窄,表面张力大,粘度低,介质界电常数小,同时具有较高的蒸发温度和较快的蒸发速度,作为低毒溶剂,还具有闪点高、蒸汽压低和空气中爆炸下限高等特点,因此是集清洁性和安全性于一身的绿色溶剂。碳酸二甲酯可代替氯氟烃、三氯乙烷等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物质用作清洗剂,还可用于涂料工业和医药行业。在油漆、涂料和胶粘剂行业中,碳酸二甲酯可替代甲苯类有毒溶剂。

碳酸二甲酯作为一种绿色化工原料,目前正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是有机合成的新基石。目前,由于碳酸二甲酯市场尚不大,其价格较高,尚不能大量代替光气和硫酸二甲酯,用途受到限制。但是随着碳酸二甲酯合成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应用及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成本会逐渐降低,价格也会随之而下降。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及安全生产的日益重视,光气和硫酸二甲酯等有害物质的使用将会受到严格控制或禁用,必将被DMC所取代.专家预言,碳酸二甲酯的应用,将有效推进化工业“绿色”生产步伐,并带动高分子合成、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农药和环保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沈玉龙, 魏利滨, 曹文华.绿色化学[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年2月.

[2]宋晓岚,詹益兴.绿色化工技术与产品开发[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4月.

篇3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并于2010年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能源消费量也迅猛增长。据统计,2002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2.03万亿元,2013年已超过56.8万亿元;200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5.9亿吨标准煤,2013年已达到37.6亿吨标准煤。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主要靠第二产业拉动,重化工业的突飞猛进,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化石能源,而且造成严重的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广大民众的身心健康,而且因环境污染引发的日渐增多。

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传统化工材料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今后要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化工新材料。

化工新材料是新材料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重视新材料研发、制备和使役全过程的环境友好性,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新材料可再生循环,改变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的传统材料工业发展模式,走低碳环保、节能高效、循环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行业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总体目标:“十二五”末高耗能产品单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耗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再降10%,主要产品实现清洁生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再降10%。力争到2015年,国内高端化工新材料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到10年左右,达到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工程塑料、特种合成橡胶等先进结构材料,促进结构材料的轻质化;加快发展以氟硅材料、功能性膜材料为代表的非金属功能材料;加速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注重发展电子化学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水处理化学品、环保型塑料添加剂等高性能、环境友好、本质安全的新型专用化学品。

曹湘洪院士指出,化工新材料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中有其他材料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要把支持节能、服务环保作为我国化工新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

支持节能减排

有机高分子材料是一种高能量密度材料,其中通用聚合物材料产量大,应用面广。我国仅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ABS等合成树脂,2012年的产量就达到5210万吨,预计2015年将达到约6400万吨,而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三大合成树脂2015年的需求量将达5350万吨。

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功能化水平,对材料使用合理化、减量化、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明显减少凝结在材料中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例如现代农业中使用地膜,通过提高强度减薄一半,大棚膜寿命延长一倍,其节材节能效果高达50%。所以在开发和推广化工新材料的过程中,要重视提高通用聚合物材料的高性能化和功能化。

曹湘洪院士表示,通用聚合物材料高性能化和功能化可以选择如下技术路线:增加或改变共聚单体,也可挑战共聚单体的比例;开发新催化体系或改进现有的催化体系;开发新聚合工艺与反应器,实现传统合成材料的高性能化;共混或接枝改性,提升通用聚合物合成材料的性能。

我国单位GDP的能源消耗与国外先进水平有明显差距,因此应大力发展节约能源、提高能效的化工材料。例如提高汽车能效的化工新材料,包括汽车轻量化材料、高性能用材料;可降低轮胎滚动阻力,提高耐磨性、抗湿滑性的绿色轮胎用合成橡胶材料等。

据了解,汽车轻量化材料的发展方向是:碳纤维及其热固性和热塑性复合材料,塑料油箱专用的聚乙烯、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替代挡风玻璃的高透光性、高强、高韧聚合物,汽车专用聚丙烯等各种合成树脂材料。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刻不容缓。世界银行估计,到2015年,中国的新建筑将占比世界总建筑的50%,而全世界40%的能源消耗实际上来自于建筑物能耗,但目前我国绿色建筑比例尚不到1%。

曹湘洪院士呼吁,要大力发展建筑节能材料,包括适合建筑物隔热保温的聚氨酯、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基材,无公害阻燃技术生产的聚合物发泡墙体材料,以及长寿命隔热隔音建筑物门窗结构材料、密封材料。

此外,还要推广低能耗照明灯具材料,例如白色LED材料、有机光半导体(OLED)材料。与荧光灯相比,半导体照明具有许多优势,如没有汞及紫外线,薄而轻,调光容易,器具造成的光损失较少。OLED材料还能制成透明产品、柔性产品,节能效果更好。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编制的《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提出,到2015年,60W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全部淘汰,市场占有率将降到10%以下;节能灯等传统高效照明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定在70%左右;LED功能性照明产品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此外,LED液晶背光源、景观照明市场占有率分别达70%和80%以上。与传统照明产品相比,LED道路照明节电30%以上,室内照明节电60%以上,背光应用节电50%以上,景观照明节电80%以上,实现年节电6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6000万吨。

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不仅要全方位推进节能减排,而且要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201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不足10%。按照《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要达到15%。

曹湘洪院士认为,要积极发展太阳能热发电用材料、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风力发电用材料和储能材料。他指出,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的突出问题是电力输出不稳定,对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影响大,因此发展分散式电能储存装备是一项可行措施。

电池材料包括电解液、负极材料、正极材料、膜材料。钠硫电池、全钒电池、锂电池是适合不稳定电能储存的三种主要分散式储能装置。为了适合储能或动力性要求,电池要不断改善材料性能,开发新材料和新体系电池,如锂硫电池、锂空电池。

服务环境保护

治理大气污染,必须高度重视工业过程排放气体中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微量有机物的深度脱除。要积极开发和发展适合不同温度环境的过滤除尘材料,如芳纶、芳砜纶、聚酰亚胺纤维、与纤维织物复合的多孔聚四氟乙烯薄膜。

脱硝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要重视新型脱硝催化材料的开发与生产。此外,工业过程会出现含有微量有机物的尾气排放,汽车尾气中会有微量没有充分燃烧的烃类和一氧化碳。

曹湘洪院士指出,这就需要开发尾气净化材料,包括催化燃烧法脱除工业排放气中微量有机物的高活性催化剂,尤其在低温下具有良好活性的催化剂;能满足第五、第六阶段汽车尾气排放要求和低贵金属含量的汽车尾气高效转化催化剂及载体。

我国是水资源十分缺乏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仅占全球6%,人均占有220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列世界第109位。此外,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也很不均匀,北方地区淡水资源只有南方的1/4,全国有45%的国土面积年降水量小于400mm,且降水集中在6-9月,属于干旱缺水地区,全国669个大中城市有400多个城市常年淡水不足,严重缺水城市有108个,其中北京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13,还不如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而且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再加上原有的粗放式增长,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工业污水、养殖业污水和生活污水。

曹湘洪院士认为,要针对我国水体污染的现状和实现污水深度处理回用的要求发展化工新材料。一是发展处理污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和脱除重金属的材料,包括可见光条件下催化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石墨烯基催化材料以及可脱除水中重金属和有机小分子的纳米纤维亲和膜;二是开发与发展污水高效处理和深度处理的膜材料,例如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的膜生物反应器用膜材料以及对污水深度处理的高通量、高选择性的超滤膜、反渗透膜。

塑料袋给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但我们使用的塑料袋和塑料制品绝大部分是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难于降解处理,由于随意丢弃,以致造成城乡环境严重污染,即白色污染。

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人们希望寻找一种能替代现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应运而生。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

曹湘洪院士表示,开发生物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是消除白色污染的重要途径,主要有: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以及其他利用生物质或部分利用生物质资源的新型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如聚烃基脂肪酸酯(PHA)。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积极开展聚乳酸等生物可降解材料研究,加快实现产业化,推进生物基高分子新材料和生物基绿色化学品产业发展。

重视应用技术开发

材料的价值只有通过加工应用才能体现,材料的性能只有通过加工应用才能得到验证,材料的缺陷只有通过加工应用才能发现,材料质量的提升也只有通过加工应用才能找到方向。

长期以来,我国化工材料加工应用技术研发投入少,导致加工装备水平与国外差距大,材料对市场不同用途的适应性差,品种牌号少,材料的附加值低。

曹湘洪院士表示,重视加工应用技术开发,有利于形成材料生产、材料加工、材料加工装备、材料应用的产业链。

例如支持污水深度处理的膜材料,从技术开发的角度包括膜材料技术、膜制备技术、膜组件技术、膜工程设计技术、膜应用技术;从产业的角度包括膜材料生产、膜制备及制膜装备、膜组件制造、膜工程设计、膜应用等环节。相应的技术都掌握了,形成污水深度处理的完整的膜产业链,对保护水环境才能起到实质性的支持和服务作用。

在膜材料应用技术开发领域,由归国学者创办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大规模应用奠基者。成立十多年来,碧水源不仅通过技术革新,把污水处理项目装备化,在工厂里生产环保设备,实施产业化运作,而且研发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PVDF增强型微/超滤膜、低压反渗透膜以及MBR技术,攻克了“膜材料研发、膜设备制造和膜应用工艺”三大国际技术难题。

碧水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陈亦力介绍说,碧水源致力于解决水脏、水少、水安全,已形成集研发、生产、专业设计、工程应用、运营服务等为一体的膜产业链,膜产品在数千项污水资源化工程得以应用,主要分布于北京地区、环太湖流域、滇池等重点领域,累计规模达到700万吨/天,占据国内MBR市场70%以上份额 。

加工应用技术研究,研发投入大,而材料应用企业规模一般不大,单个企业投入负担重,可以组织同类应用企业与加工装备制造企业、科研机构建立产业联盟,以股份制形式共同出资投入组建研发团队,形成共有共享的技术,促进产业发展。

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是目前国内外污水处理行业公认的难题。开发经济实用的难降解有毒有害有机物的废水处理技术装备,较好地解决废水处理,达到回用排放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篇4

一、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主席在武汉主持召开六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讲的发展是指要把工作着力点和重点放在调整结构,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上,适应市场需求,通过技术进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实现规模与结构、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相统一,走内涵式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该说这是适应知识经济特点发展国有企业的唯一出路。传统工业技术发明的指导思想是单一、掠夺式利用自然资源,以获取最大利润,造成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这不能不说是技术与科学分离的悲剧。知识经济倡导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富有资源来取代已近枯竭的稀缺自然资源。从我国石化工业发展历史看,其成长方式是资源型,是以年均消耗1亿吨以上的石油为代价的。资源型成长存在陷阱,当商业环境发生改革时(特别是面临战略转移点时),资源型企业具有庞大的惯性难以迅速反应,往往会丧失新的机会。因此,石化工业必须彻底扭转当前的成长发展方式,实现战略转移,从节能降耗人手,走绿色发展、深加工之路。

节能降耗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在知识经济社会,这不仅是提高效益的需要,更是减少资源浪费、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集团公司一贯坚持的提“三率”降“四耗”应该说是极具战略眼光的。1998年世界石油市场风云突变,原油价格视升一倍以上,油价走高不排除国际基金炒作之嫌,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石油供需的基本面发生变化。集团公司30%以上的原油需要进口,由于油田接替原油不足,炼油开工率仅为63%。据测算,我国石油需求在未来10年内将增加10倍,我国和日本将占亚洲石油总需求的50%。现实和未来使我们切实感受到了资源之宝贵,无米下锅之滋味。当前炼化企业的轻油收率70%左右,原油加工损失率在1%以上,乙烯收率在30%左右,工艺技术指标与世界著名的石油公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以吨油加工费为例,集团公司炼化企业为216元,齐鲁石化的原油加工深度在集团公司最深,也在180元以上,比亚太地区炼油企业平均水平高出55元。1998年,雪佛龙公司销售利润率为7.4%,而石化集团公司还不到0.6%。我们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路还很长。从成本核算看,石化企业的物耗和能耗占到总成本的80%以上。加大原料从采购、加工、销售的全过程控制,对于降低成本具有重大意义。委员长曾问邯钢总经理刘汉章降成本的潜力还有多大,刘汉章回答,在现有设备不更新的情况下,潜力是有限的。但要搞技术改造,就会产生新的效益增长点。通过技术改造,达到节能降耗增效的目的,是符合当前经济发展规律的。特别是在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中,必须把降低原料消耗、提高原料利用率作为重要主攻目标。

近年来,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改变,大量的一次性塑料薄膜、塑料袋、包装物抛弃在环境中,由于视觉的原因,人们将它造成的污染称之为白色污染。

塑料是一种以石油为原料、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需要上百年才能逐渐降解。白色污染物堆在地上成为蚊蝇细菌的温床,混在土中影响植物生长,落在陆地河流中被动物吞食导致死亡。废弃塑料已成为社会的公害,这不能不说是石化工业的悲剧。环境治理专家认为解决白色污染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回收,现在技术不成熟,难度较大;二是杜绝塑料的便民使用。作为原料生产者的石化工业,要么放弃塑料这块市场,要么加大技术创新,攻克塑料的易降解或回收工艺,这是关系石化工业生死存亡的事情。因此,为了石化工业的发展,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必须彻底解决工艺技术问题,走绿色发展之路。

目前,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制定并了近期首先开展环境标志的六项产品,车用无铅汽油榜上有名。集团公司应以此为契机,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创新,开发绿色产品,无论是油品还是化工产品,都应以全部回收和减少污染为目标。如果从工艺上解决了这一难题,不仅经济效益可观,而且对人类环境的保护意义重大。未来石化产品市场需求是巨大的,单从现代农业的需求来讲,就孕育着无限商机:研究开发容易腐化并被土壤吸收的新产品替代传统的塑料薄膜,彻底消灭白色污染;研究开发不破坏土壤结构,适用于不同农作物、不同土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优质化肥;根据农村机动运输工具的实际,开发多种牌号、多种形态、高能量的动力嫩料,减少车辆污染。最近有报道,马来西亚政府推出一系列环保措施,并让柴油车辆使用其它替代燃料。据称已成功利用棕搁树的果实提炼成“人造柴油”,其含硫量仅0.0075%,并产生与普通柴油相近的动力,而预计售价也与普通柴油相近。因此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提高油品及其后续产品的技术含量,降低成本,已是石化工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石化集团公司的石化企业基本是推销性的,未能真正从市场出发,开拓和引导市场。开发研究功能偏弱无法适应技术进步和产品品种升级换代的要求。现代企业经济性、实用性的产品开发有两个方向:一是现有水平的产品通过技术改造提高附加值,包括科技附加值(是通过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深加工度,以及降低生产中的能耗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艺术附加值(是通过对商品外观、包装及文化含量的艺术性设计而获得),营销附加值(包括由商品的名牌商标、广告等带来的促销附加值,有助于心理满足、适合社会价值观念追求的心理附加值,通过适销对路、匾乏、收藏等方面获得的市场附加值),管理附加值(通过价值工程VE、工业工程IE、全面质量管理IW等现代化管理手段,降低成本并提高功能而获得的附加值);另外一个是利用现有水平向相关产业推进,搞深加工。原料型企业的资本利润率比较低,而产品型企业则不同。石化产业的下游产品,技术密集且附加值高,中国石化工业应该形成从资源勘探开发到石油炼制、深度加工的产业链,将传统产业向新材料、精制化学品、专用化学品、生物技术产品转移。杜邦公司已宣布计划将其全资能源子公司科诺科剥离,公司业务向生命科学和医药领域深人,预计生命科学业务的收人占公司总收人的30%。这应该看作是一个石化产业界跨国公司转变主营业务、开拓新市场领域的信号。

二、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

传统工业经济是以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起决定作用,而知识经济是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的投人起决定作用。目前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无形资产已超过了总资产的印%。知识作为经济资源有其独特之处,显示出非消耗性、共享性、非稀缺性、易操作性的特点。对企业来讲,对资本的认识应该更新观念,关键资产不再指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而是知识资产,具体包括:使商品具有竞争性的信誉、服务、商标;体现智力劳动的资产,如专利、版权;企业内在发展的动力资产,如管理方法、企业文化;劳力资源,如员工的知识智能、工作技巧、创新合作能力。知识经济时代,必须把握关键资产的全新概念,重视职工队伍的培养,增强品牌意识,加强专利、专有技术的管理。

品牌是体现商品或服务个性或消费者认同感,象征生产经营的信誉,被用来与其它商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名称、标志、包装等符号的组合。市场经济是竞争性、开放性经济,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和墓本运行机制,是市场赖以发挥作用的基础。企业竞争实际是商品或服务的竞争,商品竟争也就是品牌的竞争与名牌的竞争。知识经济,将使这一竞争更趋激烈。名牌是一个全优概念,它要求在质量、款式、价格、服务、信誉和市场占有方面均有优异表现,不是纯粹精神性的荣誉,它给企业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据统计,在全世界驰名品牌中,发达国家和地区拥有其中的oo%,仅美国、日本就占20%。名牌在整个产品中所占比例不足3%,但市场份额却达4O%以上,销售额达50%,可口可乐、迪斯尼等商标价值都在百亿美元以上,壳牌公司的“弘ell’,商标也是价值连城。改革开放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内企业逐渐加大对品牌的培育,实施名牌战略。最近北京中华资产评估公司对健力宝品牌及其有关资产进行评估,品牌价值61.55亿元,这是健力宝集团在品牌运作与培育上获得的巨大成功。

石化集团作为世界5(X)强企业,原油产量、加工量、乙烯生产能力、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分别占全国的22.5%、54%、55%、71%、61%,确实是中国的龙头企业之一,但在名牌产品的推介及品牌培育上与跨国大公司相比差距很大。中国石化的“火炬SINOPEC’,仅注册为服务商标,又无充裕资金进行宜传。石化产品中唯有“长城油”被命名为国内驰名商标,这与集团公司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根本不相称的。国外大公司销售收人的5一10%用来作广告费用,直接消费品价格中的5《}一80%来自广告费用,利用大资金进行品牌培育。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中国石化集团”蕴含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无与伦比的。集团公司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业务、资产、债权债务、机构、人员重组的同时,千万不能忘记品牌的重组与融合,要重新核定火炬商标使用的范围。一是向新产品、新服务领域的延伸,二是与集团公司各直属企业有关品牌的融合,应该逐步弱化原有品牌,突出中国石化品牌的培育。树立名牌意识,生产名牌产品,这是集团公司全球性战略发展的基本需要:一是有利于加快企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以名牌为龙头,组成资产一体、市场导向、多元经营的现代企业集团;二是改善提高企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名牌效应是市场消费需求的直观反映,是产品优胜劣汰过程的具体体现,在极具变化的市场面前,名牌产品无论在竞争上还是获得金融支持上都比其它产品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三是名牌是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激发职工创造性的重要手段,员工会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品牌,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专利作为一项工业产权,是技术、经济和法律相结合的整体。从技术上讲,它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并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新技术方案;从经济上讲,它是发明创造者的一种无形资产;从法律上讲,专利是专利权人在法定有效期内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专利作为衡量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已被世界所公认。发明创造有了专利及知识产权保护才能成为商品,在市场上才能流通。世界跨国石油公司特别重视专利和专有技术的管理,都有多项在石化工业界闻名的“拿手活”。比如:壳牌集团的天然气转化生产优质油品技术及上流式载塔减粘裂化SSV工艺,埃克森公司的炼油灵化裂化(FIEU)技术及灵活焦化技术。这些专利和专有技术在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显示了其在石化工业的“猫主”地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时,对专利和专有技术要进行融合,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保持技术领先首先要培养一支过硬的科技队伍,这是企业在知识经济下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加人W,】I)只是在贸易形式上与国际接轨,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发展石化工业则是一场革命性斗争。国家科技部等七部委联合出台《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旨在引导科技机构、高校和广大科技人员去积极转化科技成果,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加速我国技术产业化进程。集团公司现有科研院所40余所,科研人员4万多。如何借鉴国家对煤碳研究院等百家科研院所进行企业化改制的经验,充分发挥科研队伍的作用,不断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任重而道远。

三、知识经济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

信息技术特别是因特网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现在全世界计算机已达1.6亿台,因特网用户0.8亿户,2(XX)年预计将有3亿用户上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服务的日臻完善,促使资本、生产、管理、商品、劳动力、技术等跨国界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速度加快、数t增加、质量提高、周期缩短,世界大市场的一体化进程日益成熟。国家、企业间的经贸、技术联系与使用加强,同时竞争趋于激烈。信息产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为知识经济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为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美国企业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装备,对企业结构进行重组和重建,实行网络化经营,使企业内部经营过程的各环节、高层管理人员与员工、企业与国内外各相关联企业和用户之间都实现网络联接,提高运行效率,促进全球化进程,增加收益机会。到1997年底82%的美国企业已上网。在实现信息化同时,大刀阔斧进行结构调整,放弃旧式批量生产流程,采用适时部件运送制度,精减机构,缩小编制,实行扁平化管理与客户的互动联系,满意用户的个性需求。1998年因特网上广告收人为19亿美元,网上交易额为2印亿美元,预计2(X狡年将达到4520亿美元。1998年初,克林顿政府宜布美国电子商务为免税区。1999年9月,美国采用规范统一的数据格式推出了“电子商务模型语言”表格,极大地促进网上交易的发展。1999年WID将把制定电子商务框架协议纳人工作计划,预计这一协议将对加人世贸组织建立新的门槛。凡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国际组织如WID、WriD、ICc等竞相制定工作框架和行动计划。由于因特网的方便快捷,使全球贸易指尖操纵成为可能。研发、生产、采购、销售的世界统一,在无纸化贸易中企业将采购订单过程成本缩减20%左右,缩短研发销售周期。因特网将成为全球商业电子化的基础设施,所有企业都能在电脑空间找到最合适的用户和供应商。

网络给企业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一是贸易形式的改变,向无纸贸易过渡,交易额大,标准化程度高,格式固定,成本低、效益高;二是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组织形式向扁平化发展,中间层次减少,在生产上实现BRP资源短期预测与厂零库存相结合,实行柔性制造,满足特异需求。oo年代以来,全球化的市场策略日益把企业推向“全球化发展之路”。国际经济专家断言,企业的全球化经营将是未来发展的重头戏。埃克森、壳牌、英国皇家这些“全球味”十足的跨国石油集团,无不凭借其遍布全球的产、供、销、管、研等据点来夺取世界市场。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与投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997年,全球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存量已达35(XX)亿美元,全球商品与服务贸易总量中约1/3是在跨国公司母公司及其海外子公司内部进行的;另外1/3是在跨国公司及其他企业之间进行的。跨国公司及其海外子公司的销售额增长速度超过全球贸易增长速度。跨国购并是目前海外投资的主要形式。1997年跨国购并总额达抖加亿美元,占对外投资总额的85%以上,其中控股购并达23印亿美元,石油化工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1998年8月,英国石油公司出资550亿美元购买美国阿莫科石油公司,组建英国阿莫科石油公司,12月,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以863亿美元收购美孚石油公司。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投资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对发展中国家投资增长的速度放慢。1999年l一3月,我国出口总额仅为372.7美元,同比下降7.9%。

1996年底美国《商业周刊》发表了一组关于新经济的文章,指出美国经济已进人“二低一高”发展阶段,即失业率低、通胀率低、增长率高。这“二低一高”现象用传统经济学的观点无法解释,而知识经济却很好解决了通胀率、失业率之间的矛盾,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定基础。目前,美国的因特网已连接世界近2众)个国家和地区,日益增多的企业卷人经济全球化浪潮。10年前美国实行全球化经营的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20%,而目前这一比例已超过75%,其出口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9男)年一1997年,出口增长率为6.5%,是同期经济增长的3倍。回顾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关键是大规模制造业为主体的传统产业,如果不进行技术改造必然在与发达国家知识经济全球性竞争中处于劣势。以韩国为例,经济增长是以消耗大量资源和举借巨额债务为代价的。以圈地为特征的资源占有和资源扩张的成长方式,因反应速度缓慢,创新能力弱,运作效率低等弊端,使韩国大企业的发展步履维艰。至1998年底,现代、大宇、三星、比、SK等五大企业集团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28.8%、354.9%、252.1%、314.5%、240.3%。1999年7月,韩国四大银行宜布接管大宇集团,使韩国经济雪上加霜。大宇集团1998年资产650亿美元,是韩国乃至世界企业界的一颗明星,其衰亡的祸根是无限度扩张。特别是卯年代提出全球化经营后展开了全球性大收购。在扩张高峰期,曾创下每3天接管一家企业的纪录,练吞了许多国家的不良资产。1998年债务为500亿美元,是其净资产的5倍。知识的作用正使得资本的价值出现不确定性,产生不稳定因素,这不能不说是一系列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迎接知识经济挑战,逐步实现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的升级己迫在眉睫,这是传统产业规避全球化战略陷阱,进行自我保护、寻求发展的唯一出路。

中国石化集团作为产、供、销一体化跨人世界500强之列的特大企业,面对全球化经营应从练内功做起。目前,世界石化工业正处于第三次重大结构调整阶段,调整目标是从资本集约向技术集约转化,从多元化经营向突出核心业务发展,从而使强者更强。国内市场,油的25%、塑料的53%、化纤和化纤原料的52%已经被进口产品占领。1998年集团公司进口原油占32%,出口总额5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只有1.6亿美元,仅占销售收人的0.5%。因此,坚持对外开放,统筹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利用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必须作为集团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一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网INTI认NET,鼓励直属企业上因特网,这是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惠普公司总裁陆普莱特说:当今与网络无关的企业只有死亡。集团公司各直属企业都有比较完备的电话网、电视网、计算机内部网,必须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充分发挥资源和人才优势;二是要树立社会营销新观念,社会营销的基本精神是指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和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符合社会发展的总体利益,促进企业与环境保护、社会效益、持续发展等的有效结合;三是解决好资源短缺的问题,像埃克森等跨国石油公司原油占有和储备都近千亿吨左右,我们可与西亚原油富裕国家采取多种合作形式,通过购买、合作炼制、合作开发换取限期使用权等方式弥补和缓解资源短缺矛盾;四是制定全球化经营的长远发展规划,实现销售全球化,供应全球化。

最近有关部门调查了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大小,1995年中国年收人3万元以上家庭人口数只有800万,只相当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和长岛两地之和,即使到么X犯年,中国的市场规模也只相当于一个德国;二是市场价格,电讯价格每年下降12%,1望翅i年,跨国公司的电力设备、电脑、家电、复印机等生产能力利用率都不到50%;二是生产成本比效,人均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低成本的优势逐渐消失。中国的消费人群分布广泛,投人的销售费用高,可口可乐在美国为每箱饮料付出的促销费用约为10美分,但在上海要达到《卜一50美分,使生产微利或亏本;四是回报率,1995年美国商务处调研结果表明,美国公司在亚洲其他主要东道国的投资回报率都高于中国,印尼为40%、马来西亚为33%,新加坡、香港、菲律宾都在20%左右,中国大陆却不到5%;五是其他问题,包括版权和专利的保护与发达国家有差距,走私猖撅等问题。结论是70%左右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经营是亏损的。从此也可以看出,中国市场在国际大市场的融合之下,存在极其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国企业加人从门t)后的运行环境有其变坏的一面,但是经过国内市场的磨炼,中国企业如果能紧跟知识经济发展的步伐,在未来的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是完全可以与国外大公司比高低、论伯仲的。日本一高级工业董事预计亚洲在从目前的金融危机复苏后将成为世界化学工业的主要战场。过去5年,亚洲石化需求每年增长13.2%,西方化学公司正在通过合并和其他扩张方式日益积聚力量,不断向亚洲投资,因为这是世界上唯一仍然增长的市场。1998年亚洲乙烯24(X)万吨,而美欧只占6%。如果西方继续投资,份额将上升到30%。因此,全球化竞争已逼近家门,我们必须在市场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唯有高举知识经济的大旗才能打燕这场生死枚关的“世纪战争”。

四、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

江总书记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只能受制于人,更不能缩短差距,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一个发现过程,是现代企业和经济活力之源。

在英语里,创新(innov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一”,意思是更新、制造新的东西或改变。创新成为一种理论是20世纪初的事情,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演变,经济学赋予创新新的内涵,是指企业家向经济中引人的能给社会或消费者带来价值追加的新东西,这种东西以前未曾从商业的意义上引人经济之中。现代创新概念强调企业高层管理者对创新承担的义务及敢于接纳风险的意识,体现管理才能和企业家精神的重要作用。主席与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谈话时指出,要培养具有国际商业头脑和全球化经营战略的企业家,企业家素质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Intel总裁安德葛洛夫在《惶者生存》一书中曾写道:如果一刻不创新、不琢磨市场,就会失去生存的机会。在现代国际竞争中,创新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创新包括技术创新、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却一直是经济发展和生产率增长的基本驱动力。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明确了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这对促进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技术创新是指在生产体系中引人“新的组合”,包括引进新的产品、引进新技术、开拓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新供应来源和实现新工业组织等等。近一个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界不断丰富创新理论,但其基本含义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即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创新活动,是从新思想到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服务的全过程。由此得出结论:第一,技术创新不是纯粹的科技概念,也不是一般愈义的科技发明和发现,而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观;第二,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某一种单项活动或一个环节;第三,技术创新强调技术开发与技术有效应用的统一,重视技术要素同其他要素的新组合;第四,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市场,市场是技术创新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是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R&D)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国际上一般认为:企业R&D费用占销售额比重为2%,企业方可维持生存;而占到5%,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

发达国家企业R&D的投人主要集中在大企业,据英国商工部的一项调查,1997年对R&D投资最多的全球300家大企业共投人21印亿美元,日本大企业投人占其销售额的5一8%,且其中开发新产品的应用研究占很大比例。与之相比,中国大中型企业R&D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由1夕叭)年的1.38%降至1996年的1.巧%,1998年整个石化集团公司的比重则不足1%。显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远不能适应国际市场激烈竟争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