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目标范文
时间:2023-12-06 17:39: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校合作目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教师教学工作评价需同时承担鉴别和促进发展双重功能,片面发挥鉴别功能的评价是不完全的,片面强调发展功能的评价也是不全面的。基于发展目标的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价,坚持促进教师发展的目标,发挥评价的多重功能;其工作机理在于坚持发展为本的指向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指标体系的周密性和信息分析的充分性,把握好“发展是目标”与“鉴别是手段”的关系。其实践路径为,以评价教师教学绩效为切入点,时绩效评价结果进行胜任力、努力程度以及其应用胜任力的能力三方面归因分析,进而发现关健问题,与教师一起制定改进计划,综合实现鉴别与发展双重评价功能。
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在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学质量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同时,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在高校管理中的越发重要,它既直接影响教师个人的发展,又直接影响学校管理的权威性。研究表明,我国目前高校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在评价功能定位方面存在含糊、片面的问题,在评价内容、评价途径、评价结果等方面不同程度存在着简单化、信度低等问题,严重影响评价质髦。
一、基于发展目标的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价命题提出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其结果多用于教师聘任与人事升迁决策,发挥的是鉴别功能;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外教师发展性评价理论的兴起,评价重在帮助教师发现教学问题,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受到广泛关注,并出现了发展性评价和鉴别性评价在观念及实践中的割裂倾向。在此,笔者在区别评价目标与评价功能的基础上,在协同观念的指导下提出“基于发展目标的综合评价”的命题,希望在观念上有所澄清,为实践提供较明晰的思路。
1.鉴别与发展:综合评价协同双重评价功能
所谓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价,就是通过评价过程的综合达到评价功能的综合,使评价既清晰地鉴别教师教学质量,又给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协同鉴别和促进发展双重评价功能。
综合评价命题的提出,有利于解决发展性评价和鉴别性评价在观念及实践中的割裂问题。无论在理沦上还是实际需要中,评价的鉴别功能和促进发展功能都需要;而且鉴别功能与促进发展并非水火不相容,可以相辅相成地发挥作用。评价,简单地说就是评定价值。教师教学工作的最大价值是促进学生发展。鉴别性评价通过核定教师教学质量,为学校教师奖惩、聘任提供依据,指向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服务;发展性评价,通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终促进学生发展。因而,无论核定控制取向的评价,还是促进发展取向的评价,是可以殊途同归,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的。目前,国内研究强调发展性评价,不应导致对鉴别性评价的全部摒弃,而应认真研究如何科学地组织评价工作,将两种评功能结合起来。片面发挥鉴别功能的评价是不完全的,片面强调发展功能的评价也是不全面的,教师教学下作评价需要同时承担两种功能。
2.促进发展:教师教学评价的目标定位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功能有鉴别和发展两方面,其目标应明确定位于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是学校工作的终极目标,促进教师发展是教师教学评价的本位目标;鉴别只是实现目标的一种功能手段,其本身不是目的。
以发展为目标的教师评价是全球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产物。教师评价,应尊重教师的专业地位和尊严,相信教师有追求专业价值的愿望,认定教师有责任并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作出判断和思考,在评价中帮助教师获得足够的信息与有用的建议,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热情。这样激发起来的内部动机比奖惩性的外部压力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评价活动就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发力点。
二、基于发展目标的教师教学综合评价作用机理探微
基于发展目标的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价,坚持促进教师发展的目标,发挥评价的多重功能,其工作机理在于坚持发展为本的指向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指标体系的周密性和信息分析的充分性,把握好“发展是目标”与“鉴别是手段”的关系。
1,发展为本的指向性
基于发展目标的教师教学评价,坚持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逻辑思路,把教师提高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
基于发展目标的教师教学评价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标,通过核定教师教学方案、过程与活动,及时为教师提供诊断反馈信息,切实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反对把评教活动直接与教师的利益挂钩,反对给教师分门别类,贴上不同的“标签”。评价结果对教师人事管理仅作一定参考,不作唯一参考,不凭某一次的结果下结论,而需借助累积、比较等信息分析和处理方式作判断。
2.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根据克龙巴赫的定义,教育评价是为了作出关于教育方案的决策而搜集和使用信息的过程。评价主体应该是掌握信息并能够进行有关价值判断的人,包括他评人群和教师自我。不同评价主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各有侧重地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某些方面进行评价,相互作用,有利于综合实现评价的双重功能。
教师主体参与评价能有效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教师是掌握信息并能够进行有关价值判断的人;教师决定理会还是不理会评价信息,决定评价功能能否发挥。在教师自我评价中,教师个人特色和风格能够得以展现,内在的教学思想能够得以解说;同时,教师得到尊重信任,自我发展的动力就更大,能自觉地把评价和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教师的自我评价中,应引导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观察、追问和改进思考,而不仅是打分。近年,美国部分高校采取了一种新型教学评价方法,即“教学文件选辑法”,教师按照学校和学院导向自己制作,选辑的文件包括教师本人的教学思想和理论阐说、优良的教学产出、教学材料、搜集的他人的评价材料等。
3.才旨标体系的周密性
评价指标体系的周密,是评价结果真实和准确的保证,是评价被教师接受从而实现基于发展目标的教师综合评价功能的保障。
指标的周全性。周全的评价指标一是应全面关涉教师的课程教学和研究两大方面,课程教学至少包括教案等课前准备、课堂实施以及课后作业辅导、考试考查等环节,而不仅仅是课堂教学。二是在有量性指标的同时要有质性评价,质性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以保证教师获得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只有量化结果的评价往往会使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它无法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改进要求。获得质性评价的途径有问卷中的开放题、座谈等。三是要有评价课程的指标。研究表明,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被学生认可的重要程度等不由教师决定,却影响学生对教学的评价,评价课程的指标与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指标都应有,并须有提示语分开,以便分析评价结果。四是教师教学情况评价内容既要有绩效(果)评价,又要有胜任力与态度评价(因),以便进行归因分析。
指标的严密性。一是不同类型课程应有不同的评价指标。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和授课特点,将学生评教问卷分为理论类、实践类和体育类。二是评价等第应有明确描述。评价等第宜采用形容词—定义式量表,这样可以较好地减少不同评价人由于对评价等级理解的差异而产生评价误差。三是指标应尽可能行为化,是教学中可观察的教学表现,而不是对隐性因素的猜测、推断。如:“提供或推荐的教学资料有助于学生学习”较“注重引导学生课外学习”具体。四是为尽可能减小评价者的主观随意性,应设计评价者对参评情况的自我问责题,如“我的评价是否客观公正”等。
4。信,息分析的充分性
分析评价信息是得出评价结论、进行归因分析、提供合理建议的过程。信息分析不应仅是对数据进行简单加减排序,更要进行各种纵横比较,帮助教师发现根本问题,提供一些质性的意见和建议,以同时发挥评价的鉴别与促进发展双重功能。
在教师个体的纵向分析中,要区别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情况,对照教师成长的一般阶段特征给予恰当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人事决策,审慎的态度应该是借助累积的信息,而不是某个年度的信息。
在信息分析中倾听教师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组织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形成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实现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目标。
三、基于发展目标的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价路径构建
基于发展目标的教师教学综合评价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标指向,力求实现鉴别与促进发展双重功能,讲究指标的周密性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构建清晰的实践路径十分重要。笔者以为可以遵循这样的总体路径:以评价教师教学绩效为切人点,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胜任力、努力程度以及应用胜任力的能力三方面归因分析,进而发现关键问题,与教师一起制定改进计划,这样综合实现了鉴别与发展双重评价功能。在此,教师绩效鉴别不止于一种管理手段,更是归因分析的基础,是为促进教师发展这一评价目标服务的。具体可有这样四个阶段的工作。
1。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不同评价主体、不同课程类型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各评价指标体系要周密,追求高信度高效度。
2。实施评价
确定评价时机,组织多主体参与评价,注重在实施评价的现场作一定的宣传与“训练”。例如,组织学生评教时要使学生能够对“什么是好的教”有恰当的理解。在量化评价的基础上,要辅以座谈等多种形式的质性评价。
3,得出评价结果
充分分析评价信息,得出对各位教师的个性化评价结果及情况分析,使教师能据此认识自我。
篇2
职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分层合作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格局的嬗变,传统模式的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诸多弊端逐渐显现,迫切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实践中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破解之路。面向全体学生,展开分层次教学和合作学习,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职业学习语文教学革新的有益尝试。阅读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阅读是一种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阅读能力对于语文其他能力来说具有基础性地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欠缺,严重影响语文成绩的提高和交际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搞好阅读分层合作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
一、阅读分层合作教学目标
按照《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9)》的要求,根据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专业性,教师应当制定统分结合、分层递进的层次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就是将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按照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予以分解,基础模块以教材内容为准,主要是教材中的以单元形式组织起来的课文;职业模块按不同专业的就业能力要求,组织不同职业背景下的阅读材料;扩展模块以高职升学为导向,设计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复习材料。按照基本层(B层、C层)和提高层(A层),分别设立不同难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高层次在完成低层次目标的基础上,完成本层次的提高目标。教学目标由总目标、学期目标(一般为四个学期)、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组成,统分结合。各个层次的目标具有递进性,低层次的目标完成后,下一阶段(学期)的目标难度逐渐提高,促使学生超越“最近发展区”,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分层递进。
二、阅读分层合作教学策略
在语文阅读分层合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参考以下教学策略:(1)在教学手段上,运用灵活丰富的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视听资源融入文本阅读之中,创设课文意境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文言文《鸿门宴》(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教学中,可以在课件中加入适当的影视资料和Flas,将文言文学习融入生动的故事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在教学方法上,始终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满足语文知识的灌输,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培养的重点有梳理思路、把握要点、质疑问难、揣摩语言和筛选信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本人去思考”。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也指出:“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教师要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在理解的基础上贯通和创新。(3)在教学内容上,注意详略得当,按照大纲要求,安排精读课程和泛读课程。对于泛读课程,教师布置分组阅读任务,说明阅读目标,给出阅读提示,指导合作学习,最后点评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在教学步骤上,运用分层递进的阅读模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首先,初读质疑,激发参与;其次,分层阅读,合作讨论;再次,反思生疑,理清思路;最后,拓展延伸,个性创新。(5)在课后辅导上,帮助学生选取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实用性和趣味性兼具的阅读材料,鼓励小组合作阅读、交流提高。
三、阅读分层合作教学案例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阅读,可以分为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出于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语文能力的需要,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对各种题材的现代文阅读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以《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参考以下教学设计。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与“学”是同一个时空范围的互动过程。在职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突破传统,超越定式,教学相长,良性互动,可以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自然和谐的“语境”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是素质教育精神的应有之意。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67.
篇3
关键词:家校合作;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对教育的逐步深入研究,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很不均衡,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家校合作教育的发展还很滞后,认识还很不到位,发展速度和质量亟待提升。如何破解制约西部家校合作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何提升学家校合作的水平,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实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现以西部某欠发达县为例,对其家校合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西部某县的教育现状
西部某欠发达县属国家扶贫重点县。总人口42.0614万,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77所,其中普通中学63所(完全中学5所,高级中学1所,独立初级中学2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4所),职业中学2所,小学200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幼儿园11所,另有68个教学点。学生总数77645人,现有教职工5407人。
二、某县中小学家校合作教育的特点
通过听取学校工作汇报、察看校容校貌和设施设备、观看大课间活动、随堂听课、组织师生和家长调查问卷、开展教职工个别访谈及查阅台帐资料等工作程序,对各学校三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详细地督查和了解。期间,我们还对全县家校合作教育展开了调研,共获得调查问卷2600份。其中,学生问卷1300份,家长问卷1000份,教师问卷300份。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分析如下:
(一)家校合作欠深度和广度
在家庭与学校的关系中,家庭更多的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家长对学校的事务,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往往知之甚少。这对家校之间的合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同时也无法让家校合作寻找到共同的切入点。家长与学校之间正常的联系因缺少制度化的保障而流于表面化,缺少实质性的沟通和交往。在缺乏制度化的家校合作中,偏重的是低层次、临时性、单向的和分主客性质的合作关系。
(二)合作的形式单一,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家长会成为学校与家长联系的主要方式,家校合作的形式单一。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平时则由教师与学生家长随机交流。虽然家长会已形成制度,但由于时间紧,议题多,教师和家长之间深入的交流很难进行,家长与学校之间缺乏一种正常的经常性的合作关系。往往是孩子在学校出了问题时才找家长,这样一种低层次的消极被动的合作方式成为教师与家长联系的重要内容。
(三)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互不信任、相互推诿的状况
教师和家长互不信任,教师埋怨学生基础差、家长素质低,家长抱怨教师水平差、学校质量不高,教师和家长之间呈现紧张的尴尬状态。这类情况虽少,但危害甚大。家长与学校的分歧主要体现在教育目标上,培养目标的不一致,必然对孩子的成长形成“扭力”。许多家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味热衷于赚钱,家教责任意识淡薄,认为对子女管吃、管穿、管花钱,把孩子送进学校大门便万事大吉了,很少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一些自身文化素质较低的家长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儿会打洞”,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也不指望孩子成大器。因此,抱着管不管无所谓的态度,而且对教师心存戒备,教师管理学生一严格,便认为教师故意跟孩子过不去。这样的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又怎么能够充分发挥家校两者的合力呢?
三、家校合作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育评价机制单一僵化
现今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评价机制并不完善。教育评价多以教师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一种定性的、结果性的评价,学生并没有参与对自己的评价。而随着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量化评价方法被广泛应用,家长同样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家校合作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单一,便是这种单一僵化评价机制的产物。
(二)教师待遇差、负担重
相对而言教师的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等问题,使得部分教师对教师职业的归属感不强、对教书育人工作的热情和投入不足,加之教师在繁重的班级管理和教学业务之余,能够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的时间、精力并不多,从而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家校合作没有什么兴致和热情。
(三)制度建设滞后
基于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有必要使其成为学校和社会的一项常规性的工作,并形成一种制度。而要成为制度,相应的政策法规保障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家校合作活动还没有明确、完善的规定和政策制度的保障,学校也没有统一、正规的家校合作组织以及有效的评价机制,从而使家校合作的现状不容乐观。
四、改善家校合作教育的对策
(一)开展家校合作教育的知识普及
现行的家校合作往往停留在被动等待的状态,这种状态,一般持续到问题突发时才被打破。此时,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以解决问题为主。因而加重了学生对“家校合作”的抵触情绪,调查结果也反映出85%以上的学生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存在误区。因此,普及家校合作知识显得非常重要。
(二)建立健全制度,完善评价机制
健全的制度是家校合作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家校合作的重要手段。完善评价机制不仅有利于实现家校合作的正规化、系统化,也有利于提高家校合作的效率。家校合作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完善,可以避免家校合作过程中的组织松散、管理不善等问题。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家长素质
提高家长素质是有效落实家校合作工作的关键。学校要定期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家长培训活动,提高他们对加强家校合作的认识,培育良好的家校合作基础,使家校之间保持教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评价等方面的同步性、一致性,以形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合力。
篇4
【关键词】家校合作 快乐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67-02
一、目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现状
学校教育现已逐步走向成熟,已经制度化,但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学校教育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学校教育极端功力;教学改革百花齐放,一线教师无所适从;德育教育浅尝辄止,空洞乏味;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学校教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进行个别教育和因材施教教育主阵地,可目前家庭教育还存在着许多误区:如:“孩子有了问题,是老师教育管理出了问题;孩子有‘病’让老师吃药”,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他们只充当孩子生活用品的提供者,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是孩子的人生导师,很多家庭里出现了家长没时间管、不会管、舍不得管、管不了的“四不管”问题,家庭教育亟待改善。
二、实现有效沟通的前提――明确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
1.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影响孩子一生的个性品质的培养最初源于家庭教育。一个刚入校门的孩子,为什么第一次考试的成绩就不一样,热爱集体的程度不一样,面对挫折的能力不一样,同一个教育体制,同一所学校,同一个校长,同一个老师任教,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父母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使刚入学的孩子在兴趣、习惯、性格、品格方面就具有不同的雏形。
2.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这是孩子必须接受学校教育的理由之一。学校是专门的育人场所,它的特有的教育元素是家庭所不具备的,作为老师也是家长所不能替代的。
三、实现有效沟通实的策略
1.明确责任、 端正态度。在家校合作方面,我们常常见到家校双方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我举一例子:孩子厌学,行为习惯养成差,这是谁的责任?a.教师的责任b.学生的责任c.学校的责任d.家长的责任e.社会的责任f.上述各方均有责任。在做这样的调查问卷时,家长和老师们的选项大多是选择f,客观上在这七个选项中,没有正确答案,而最后一个答案,是典型的责任公担,大家都有责任,其实就意味着大家都没有责任。正确的答案是问到老师,老师说:“这是我的责任”,问到家长,家长说:“这是我的责任”。所以家校双方要端正态度,明确自己的职责,这是家校合作的基础。
2.统一目标、 通力合作。“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盼女成风呀”这是家长们常说的一句话;“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出类拔萃呀!”这也是老师们常说的话,看起来似乎是目标一致,可有些情况却不尽如人意,老师关注孩子“做人”,而家长关注孩子分数;学校教育孩子提出的是“在富也得苦孩子”,而家长的观点则是“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像上述老师和家长的做法,说明培养目标不一致,学校就要通过各种形式,来统一家长和老师的思想,只有目标一致,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3.要完善家校合作的运行机制。一是成立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方案和实施细则》、《家长委员会工作章程》、《家长学校学习制度》等制度,保证家校合作的高效运行,家长学校要定学制、定课时,并要定期交流、考核、评比、表彰等。二是畅通家校交流的渠道。学校可以利用网络给家长传递信息,通告家长学校的计划和日常活动,孩子在校的表现等;定期召开会议,教师和家长就学生的身体情况、学习情况、成长历程等进行交流;邀请家长参加各种组织活动,通过教师、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三向交流促进学生成长。三是开展好教师家访的活动。
四、实现有效沟通根本保障
教师和家长都要加强学习、教师和家长要学会接受与孩子有“代沟”的现实、教师和家长要学会“放弃” 一些传统观念和个人经验、教师和家长要用理智的思想教育孩子、教师和家长要用智慧为家校合作增添光彩。
总之,家校合作是一个意义深远、值得我们去探讨的问题、是一个巨大的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其潜力无穷大。正如一位名人所说:“教育的现状需要改变,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需要改善,而改变与改善的出路在于――促进家校合作”。只有我们潜心研究,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架起一座家校充分合作的桥梁,坚信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在快乐中实现卓越。
篇5
一、工作思路
1、在现有基础上,强力推进专业改革和专业建设为目标思路,以技能抽查为导向;按重点建设、充分论证、逐步完善的理念改造和建设实验室。探索和吸取国内外先进实验室建设经验,办出我校特色。
2、完善和修订实验员管理制度,同时抓好制度的检查和落实。积极与相关教学院、部的沟通,加快各专业实验室的磨合,有效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及水平。
3、以服务企业、服务三农、提升技能、促进就业为宗旨。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进一步理清我院校企合作工作思路,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力争201*年校企合作有所创新和突破。
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专业实验室建设方面:
1、完成第二教学楼的规划、建设工作,为商学院和艺术学院等实验室搬迁做好准备,同时,按预算的要求及专业技能抽查的需要充实商学院、艺术学院的硬件设施。对二教3个专业机房进行改造。
2、完善护理icu特护病房的建设,使其医护大类实验室仿真性和实用性更突出,上台阶、上档次。
3、视第四教学楼完成情况,着手园林学院实验室的搬迁改造、建设,打造重
点示范性专业特色的实验教学环境实验室。
4、完善其他学院实验室建设,使各专业都有特色。
201*年在实验室建设上力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并以园林专业实训条件的整体性,引领和示范全院的实验室建设。
多媒体及计算机房建设方面:
1、为了满足会计专业、经管专业的教学及技能抽查设备要求的需求,改造北校区二教3个专业机房。
2、改造中职部70间教室为多媒体,更新课桌,提升南校区的硬件设施。
3、为了满足、适应网络教学,更新北院多媒体教室的电脑。
校企合作方面: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学校的校企合作面临新的挑战,201*年校企合作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1、调研各个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开展情况,重点调研各个二级学院在校企合作中取得的成绩、经验、困难和问题。
2、主动联系企业,创建新的校企合作平台。根据学院各二级学院的校企合作开展情况,拟走访企业20-30家,力争新增实训基地签约单位2-3家,校外挂牌实训基地2个。
篇6
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并使其完善
目前,课堂教学改革以“把课堂还给学生”为主流,课堂教学模式一般都有:出示目标、自主学习、展示、合作交流、探究、训练、检测、布置作业等环节。教师在试图改革教学模式时,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应从教学的每个环节入手,如学习目标的描述是否具体?制定的学习目标是学习目标还是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描述与学习目标的描述不同,教学目标是教师教的目标,是教师自己看的,语言描述可笼统、深奥,而学习目标是让学生看的,因为学生的文化水平和理解力有限,所以学习目标的语言描述应具体、明确且浅显易懂,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一看就明白。还有,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内容?是否达到自主?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达到自主?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指哪些方面?课本中哪些内容需要并适合自学?哪些内容学生不易学会需要合作交流?哪些内容需要探究?展示是否主动?各小组是否全员参与?如何引导学生全员积极、主动的展示?在学生学习新知过程中教师如何点拨?在什么地方点拨恰到好处?能否起到“一点通”的作用?训练、检测、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层次?有无开放型题目?是否适合设计开放型题目?检测题的设计是否使大多数同学达标?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以上各个教学环节的反思,反思应具体到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细节、具体操作上,通过反思,将课堂教学中符合新课堂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各个具体细节保留下来,将那些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环节上的具体操作毫不可惜的抛弃掉,即使还没有想出好的具体操作办法也不要吝惜。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模式不断修正而使其完善。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从以上各个方面不断反思、总结,使教学模式得以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在教学实践中汲取众家之长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尽管“洋思”教学模式和“杜郎口”教学模式都是人们公认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先进教学模式,但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上不能照搬他们的教学模式,因为各个学校有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教学条件、教学设施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等都存在着差异,但他们的教学模式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说、写、做,让学生展示、讨论、探究、交流,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宰课堂,课堂上学生表演、展示,教师点拨、引导。我在课堂教学上,先试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自学—展示—合作、交流—达标测试”,课堂上教师基本不讲,课堂教学活动全由学生来完成,试图使课堂体现现代教学模式的特点。从中我发现学生认知目标模糊,抓不住重点,教学目标起不到指导学生自学的目的。学生自学带有盲目性,达不到自学的目的和效果。学生展示不到位,合作、交流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测试题要求全班同学都完成,无层次性、开放性。针对这种状况,我抓住学校安排的相同、相近学科听课的机会,向其他教师学习,探讨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深入领会学习目标,使学生自学具体,避免出现盲目性,展示不到位时如何点拨得恰到好处,哪些知识点需要合作交流并使其有深度和广度,从什么角度去设计检测题才有层次、有开放性。通过课堂观察、探讨、研究、学习,吸取了大家课堂教学上的好做法,以及对课堂教学细节上的恰当处理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并形成雏形。
三、在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导学案
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导学案教学最好,它是地理教学中的佼佼者。导学案教学使学生学习任务具体、明确,便于课堂操作,学生学习轻松愉快,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课堂上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锻炼、培养了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7
1 医药类高职院校与医药类企业校企文化合作现状
本调查通过抽取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医药类高职院校5家(发放问卷200份)和医药类企业40家(发放问卷400份),调查医药类高职院校和企业在校企文化合作方面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企业回收327份,回收率81.75%,学校回收184份,回收率92%,总回收率85.17%。被调查者为医药类企业员工(医药类高职院校毕业生)、企业决策者;医药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工作者、校领导,在校学生。下面是此次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1.1 医药企业员工和医药高职院校师生对校企文化合作的认知度
调查发现,在对校企文化合作重要性的认识上来看,被调查者认为校企文化合作重要的占80%以上,这说明无论是学生还是企业员工,对重要性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中,学生比较了解的只占9%,90%以上是一般了解或者不了解,这说明学校在课程安排、教学过程或校园文化中对企业文化的介绍是不足的。
1.2 校企文化合作现状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在内容层面上均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次,从四个层次上对校企文化合作现状进行调研。针对校园内是否具有企业精神的雕塑和标牌、教学中企业文化的课程、图书馆企业资料、校企文化合作活动、合作政策制度等内容调查后发现,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层面已经有60%的医药类高职院校开始校企文化合作,在精神文化层面有20%左右,在制度文化层面几乎为零。
1.3 对校企文化合作作用的认识
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医药类高职院校与医药企业校企文化合作能够在促进校企合作(95.28%)、调整人才培养模式(89.87%)、促进毕业生就业(90.44)及加强校园文化自身建设(78.35%)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4 制约校企文化合作的因素
在访谈结果中,学校领导和企业决策者都认为校企文化合作是比较重要的,能起一定作用,但对学生和企业员工进行调查时发现,他们认为学校领导和企业对校企文化合作不是特别感兴趣(34.6%),可能在实际操作层面所体现出来的这几类人群的看法上的差异。72.1%被调查者认为校企文化合作只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层面,没有深入全面的进行合作探究。
2 影响医药类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合作的因素
2.1 影响医药类高职校企文化合作的物质文化的因素
医药类高职院校多数是从中专升格而来的,他们前期的规模较小。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实验实训楼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从而给优化资源配置带来了严峻的矛盾。虽然目前已经有学校开始重视这些物质文化的合作,这些也仅停留在学校主动的层面,企业主动的机会较少,缺乏了双向互动。另一方面,医药企业的环境、员工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两者的差距不断拉大。
2.2 影响医药类高职校企文化合作的校园精神文化的因素
高职院校由于办学时间短,在校园精神文化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如办学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确等。很多医药类高职院校领导认为,学校的主要矛盾是教学,对文化的提炼没有多大意义,这对学校的提升带来了局限性。校企精神文化不能进行较好合作,大学生就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精神文化氛围,缺乏企业的认同感。这些不足不仅削弱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力度,也冲淡了其特色,拉大了大学生与社会、企业的差距,不利于学生由校园人向企业人的转变。
2.3 影响医药类高职校企文化合作的校园行为文化的因素
目前,已经有开展以活动的方式将企业文化引入到校园内师生的行为中,营造一种具有企业精神与理念的文化氛围,如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训、实习等方式的文化合作已经在进行,也有将企业的管理层、企业的能工巧匠邀请到学校来开设讲座、报告会等活动。但是缺乏了双方互动的场面,如高职院校学生与企业员工一起进行职业技能竞赛、一起进行岗位技能考试等。在行为文化活动中学生社团活动中,缺少了专业性社团的数量,职业性内容的活动较少,如在演讲、辩论等常规性比赛中融进更多的职业理念和精神,突出更鲜明具体的有关“职”的内容,凸显职业教育的特点等这些方面的意识上不够。
2.4 影响医药类高职校企文化合作的校园制度文化的因素
学校与企业一样,规章制度建设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学风、校风建设。目前的高职院校的制度多数在升格之前已经形成,由于制度有条框性,很多学校只是对制度进行了小范围的修订,对于制度文化没有提出相应的要求。这就导致医药类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不成熟等问题。而且各个学校没有突出自己的办学目标与办学特色,没有将精神文化方面的内容进行渗透,更加没有像企业一样,将学校的制度与激励机制结合起来,有意无意的用制度束缚了教师的积极性,对学生也是如此。
3 校企文化合作实证研究――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3.1 学校概括
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84年的浙江省医药学校,1999年1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建浙江医药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全国最早独立设置、浙江省惟一一所医药类专科层次高等院校。
学校占地233.27亩,总建筑面积为156455.9平方米,共有教职工412人,其中校内专兼职教师220人。开设16个专业,在校学生近7000人。学校下设11个教学部门及12个党政管理部门及省医疗器械研究所。
3.2 校园精神
3.2.1 校标
校标由三个同心圆组成,中心圆以海水蓝为主色调,以白色的中药植物、文字图案为辅色调。内圆中间图案以英文校名首字母 Z、J、P、C作为标志核心识别,四个字母连接起来构成典型的分子结构苯环和象征中国传统医药的草药(远志、厚朴)图形相结合。字母图案的周围配以远志和厚朴,表明了学校以培养医药人才为核心,同时要求学生要具有远大的志向、朴实的作风、高尚的道德,在主攻医药技术专长的同时,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
3.2.2 校训
“厚德厚朴,励志远志”。
“厚德”,就是从人才的培养标准提出要求,将“德” 置于首位,强调它的重要性和根本性。“厚朴” 强调追求真理,尊重真理,探索真理。“厚朴”是一味常用中药,与学校的医药特色相统一。“远志”也是一味中药,为多年生草本,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同时学校生源分布于全国19个省市,喻示着学校的目标为立足浙江,辐射全国,努力创办全国性具有一定影响的医药类高等院校。整个校训主题词明确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理想尺度,特别是隐含的两味中药名称,字表字里与学校的医药办学特色高度吻合,可谓珠联璧合。
3.3 校企文化合作情况
学校与企业合作发展势力不断强劲,合作向着全方位、多模式、深层次、规范化方向发展。目前学校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人才培训、联合培养、项目合作、交流与咨询等。在人才培训方面,学校已为医药行业提供了全日制毕业生人数10291名,成为生产、销售、服务一线的药学类应用型技术人才。通过医药职业技能鉴定、药师考前培训与继续教育工作以及与各地药监系统和企业的各类涉药工作人员培训工作等,累计为社会培训29878人次。在联合培养方面,学校与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93家单位开展多方位深度合作,建立了16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并以“海正班”、“华海班”等形式与7家医药企业进行订单培养,根据企业需求设定课程、共同实施培养方案。在项目合作方面,学校有3个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入选市产学研合作优秀案例,与行业协会、高校合作建立4个技术服务平台和科研基地。在交流咨询方面,学校制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计划,深入企业一线进行相互学习、相互咨询、边学边用。在校企文化合作方面,学校也进行了一些列的建设,初步形成了学校特色。
3.3.1 以精神文化打造具有医药行业性质的校园文化
2006年,以20周年校庆为契机,学校委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景观设计系对学校校标、校训、校徽(如图1)等体现校园精神的识别载体进行了精心提炼和系统设计,经过长期的集思广益和酝酿砥砺逐渐形成了具有行业背景和医药特色的精神文化体系。确定了独特的校标、校训,校园主体雕塑犹如水波涟漪,荡漾扩散后瞬间化为“传承与发展”的永恒记忆,凝结着滴水穿石的坚韧精神。中心广场树立着来自全国8家医药企业捐助的八根廊柱,通体分别镌刻着“勤、励、师、教、思、学、忠、诚、信、义、仁、爱、礼、敬”,透发着古典气质及浓郁的人文底蕴,同时也是学校校风的集中体现。崭新的行政综合楼前,是触手可及的“制药历史文化浮雕墙”,这是一条饱含制药技术和艺术的历史走廊,每到一处都能听到不同凡响的历史之音,从远古一直传到现在。
3.3.2 以物质文化建设打造具有医药行业性质的校园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基本载体。学校在教学、实习实训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实践技能,加强校企文化合作。在教学过程中以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方式与全省9家医药企业开展了订单班、准员工合作班的教学模式,达到校企互融、共育人才的目的。合作班在学校原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增减相应课程以符合该企业生产的需要。企业定期选派专家、技术人员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专题报告和讲座,传输其企业文化和理念。学校拥有校外实训基地190多家,校内实训楼2幢。校内实践场所面积60710.5平方米,生均9.06平方米。学校立项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高职高专示范校内实训基地1个,省高职高专合格校内实训基地7个。在宣传栏、实训基地和实验室的墙壁上,挂着各类条幅,并开设企业文化长廊,将全国各大医药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展示,增强师生对企业文化的认知。
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料丰富,总数达60万册以上。面向医药产业需求建设特色数字资源,以“宁波市医药信息中心”为平台,以“宁波市医药产销特色数字文献资源库“为窗口,购买了专业性的商业资源,目前已建成数据量61000余条。学校校报、宣传栏不定期以各类校企文化合作主体进行讨论、对企业文化进行展示;校园网开通行业动态,定期对国内外医药行业信息进行收集,方便广大师生了解更多医药行业信息。
篇8
全年开发新产品1020项,完成年度目标的106.3%;产学研合作项目126项,完成年度目标109.6%;新认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6家,完成年度目标123.1%,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93家;新认定市信息化标杆企业15家,完成年度目标115.4%,信息化标杆企业总数达47家。
(一)大力加强技术中心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龙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骨干、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一是做好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工作。将港口集团、太阳能、正大天晴作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培育对象,以国家技术中心标准引导并推动它们加强各方面建设。推荐医疗、水表、药业等7家企业申报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经评审家技术中心通过省认定,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21家。二是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经县区推荐、企业申报,全市有23家企业申报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经材料评审、现场考察和综合评估,联合动力、等11家企业技术中心通过认定,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达68家,三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93家。三是加强技术中心评价管理。开展企业技术中心年度评价,在-年度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运行情况评价中,4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为优秀;41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为合格;2家企业技术中心未上报评价材料,评为不合格。在-年度省技术中心建设和运行情况评价中,我市企业评价得分均在70分以上,居全省前列。四是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引导扶持力度。对新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落实市政府有关规定,有5家企业获财政拨款20万元;对运行情况良好、创新成果突出的企业技术中心,市自主创新资金进行优先扶持,在今年市自主创新资金扶持项目中,三级技术中心企业项目占90%,扶持资金达290万元。
(二)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首先,推进合作机制建设。一是建立政府、高校、企业多方联动合作机制,统筹整合创新资源,量身定制适合各地区禀赋特点的校企合作模式;二是建立合作推进考核机制,制订了“科技专家团队进企业”活动绩效考核制度,奖惩结合,有力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其次,构建三大保障体系。一是构建组织保障体系。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的市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各县区也相应成立了校企合作领导机构,统筹协调校企合作。二是构建政策保障体系。制定出台《关于市校企合作战略联盟试点工作的意见》、《科技专家团队进企业行动计划》等政策性文件,各县区和高校也出台了多项政策,为校企合作深入推进提供政策障。三是构建服务对接体系。积极组织相关企业“走出去”,高校和科研院所“请进来”,开展项目对接服务。各县区区先后组织80余次项目对接活动,达成合作项目120余项。第三,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一是建立校企合作战略联盟。建立了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新材料、机械装备三个校企合作战略联盟。校企共建各类技术创新平台20个,其中大型综合性创新平台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分支机构1个。二是选派教授进企业。全市共有120余名专家、教授带领1500多名学生进驻到260家企业开展工作。三是选聘企业家进高校。从我市重点产业中选聘优秀企业家、技术专家任高校客座教授。目前,已有30余名企业技术专家被评为客座教授。四是面上氛围营造。召开第五届校企合作暨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工作会议,对年度校企合作先进集体、优秀专家和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为校企合作工程向纵深发展、调动校企合作各方工作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全市开发新技术新产品1020项,其中85%为国内先进水平以上,一批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后产生明显效益,韦酯等一批产品销售过亿元。二是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市自主创新资金安排330万元扶持26家企业技术创新项目,46户企业研究开发费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3亿元,在政府扶持资金和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的拉动下,企业创新投入积极性空前高涨,93家技术中心企业共支出科技活动经费16.7亿元,占企业销售收入6.7%;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4.5%。三是发挥创新型企业引领作用。医药、药业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省创新型企业总数达到30家,医药在国内外建立三个研发中心,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新药研发体系;药业专利拥有量居国内医药工业企业之首;中复众成为国内领先的风电叶片制造商,这些创新型企业引领着我市高新技术开发的热潮,拉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50亿元左右。
(四)强力推进“两化”融合。一是开展调研。组织专人对我市重点工业企业、软件服务企业、运营商进行专题调研,充分了解目前我市两化融合基本情况。同时,到、、等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理清发展思路,向市委、市政府撰写了专题调研报告。二是强化两化融合意识。举办“两化融合”培训班。会同省经信委、市委组织部,共同开展省第一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培训班、“科学发展名家讲坛”,全市经信系统干部职工,市县发改、科技、财政、国资等部门分管领导,19个园区负责人,重点企业负责人共计20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班。落实省两化融合推进大会精神,组织重点企业参加省两化融合推进大会,并将会议精神以书面材料形式落实到全委和全市重点企业,通过培训和落实省两化融合会议精神,增强了县区政府、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两化融合的意识,拓宽了视野,扩充了知识。三是树立典型示范。开展信息化标杆企业认定活动,新认定15家市信息化标杆企业,市信息化标杆企业总数达47家,市信息化标杆企业影响力日益扩大。积极申报省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经评审港口集团、正大天晴被评为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医药、太阳能等9家企业被评为省两化融合试点企业,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总数居北第一、全省前列。四是协助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帮助中复众、药业、太阳能、石英等企业做好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择优给企业推荐软件供应商,会同企业调研优质软件商项目实施典型案例,引导企业高标准、高起点开展企业信息化工作。
(五)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一是大力推进群众性质量小组管理活动(QC小组)。经推荐申报,获省优秀QC小组17个、优秀质量信得过班组6个、QC小组活动优秀企业5个、QC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5个,全国优秀QC小组1个、全国优秀质量信得过班组2个。二是开展用户满意服务明星创建活动。围绕“追求卓越、服务和谐”主题,拓展创建活动领域,通过服务明星企业、明星个人、杰出管理者等形式全方位推进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三是树立典型,发挥引导效应。经推荐评审,正大天晴、豪森药业被评为省工业企业质量经营优秀企业,康缘药业的萧伟、中复众的任桂芳被评为省工业企业质量经营优秀领导者,凌娅等8人被评为省工业企业质量经营优秀领导者。四是强化企业产品质量意识。引导企业加强质量意识,以质兴企,推荐医药、中复众等4家企业参与“全球质量承诺倡议活动”发起活动,并代表我市企业参加签约仪式。
二、工作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地区发展规划,全面落实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落实区域性信息中心发展规划,推进两化融合向纵深发展,全面提升企业质量经营水平,加快优化产业结构,为我市创新型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支撑。
(二)主要工作及目标
1、技术创新912工程:全年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900项,新增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抓好20个市重点技术创新、重点产学研项目。
2、两化融合112工程:新增市信息化标杆企业10家、省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10家,带动200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
3、区域信息中心123工程:构建1个组织体系,推进2个平台建设(信息基础平台、政务信息平台)、力争3个提升(产业信息化提升、民生信息化提升、城市信息化提升)。
4、质量管理“五个一”工程:制定一批行业标准、打造一批用户满意服务明星、评比一批优秀QC小组、争创一批知名品牌、培育一批质量人才。
(三)推进措施
1、强化载体,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一是壮大三级技术中心规模。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技术中心,并力争一家通过国家认定;推荐5家企业申报省级技术中心,力争3家通过省认定;新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使全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103家。二是提高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水平。邀请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领导一行来考察指导我市现有和在建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举办专题培训,强化技术中心认识和作用;组织县区和技术中心企业代表赴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召开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现场交流促进会,交流优秀企业成功做法,对新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进行授牌表彰。三是加大企业技术中心扶持力度。推动市财政加大三级企业技术中心扶持力度,争取国家技术中心扶持200万元、省级50万元、市级10万元,督促县设立相应扶持专项资金。继续扩大市自主创新资金对技术中心企业项目扶持面,确保扶持比例不低于80%。指导企业用好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政策,鼓励企业将研发费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全部用于技术开发。努力为技术中心企业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
2、注重实效,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一是搭建平台。建立校企合作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重点产业、支柱行业建立行业性的、区域性的合作战略联盟。建立完善校企合作信息平台,完善科技创新网,促进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信息的有效对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进一步推进“科技专家团队进企业”活动。加强各专家团队的组织领导,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强化专家与企业的互信关系,真诚合作,互利双赢。推进已合作项目加快实施,促成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三是积极开展对接活动。利用工信部直属的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及上海市高校技术市场,举办2-3期考察、对接、洽谈活动,促进高校与我市企业联系,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利用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技术、信息、人才和资源优势,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企业联合建立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实验室)。
3、加强引导,进一步推进两化融合进程。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六有”机制。督促县、区成立相应两化融合领导班子,形成市、县(区)两级两化融合领导体系,切实将两化融合工作开展起来,形成有规划、有团队、有制度、有项目、有培训、有考核“六有”机制。加强督查指导,争取将两化融合指标纳入市政府目标考核,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推进。召开两化融合工作会议,总结经验,表彰先进。二是示范带动,构建三级试点(示范)体系。在“十二五”期间实施“1075”行动计划,推进“十家示范、百家试点、千企升级”(十百千)工程,开展信息化标杆企业认定工作,新认定信息化标杆企业10家,全市信息化标杆企业总数达57家。筛选市信息化标杆企业申报省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争取10家企业通过省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认定。争取将省医药产业两化融合工作会议放在我市召开,带动我市医药及其它行业两化融合工作开展,形成点面结合的两化融合氛围。三是分层培训,培育咨询服务市场。邀请国际著名软件服务商来,针对委机关领导、重点企业领导、具体专业人员,分层次举办信息化培训和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讲座,增强两化融合意识,提高两化融合实施能力。四是搭建平台,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推进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的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发挥信息网络支撑作用。补充完善两化融合专家队伍,发挥专家作用,为两化融合的推进提供智力保障。
篇9
1 家校合作体育活动内容开发的注意事项
1.1 开发的活动内容应有利于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家庭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延伸,要与学校体育相配合,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家校合作体育活动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实现水平目标,最终实现课程目标,以达到1+1>2的效果。
1.2 开发的活动内容要适应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求。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练习,对运动的爱好和自主锻炼的习惯才能逐渐形成。开发的活动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1.3 开发的活动内容要具有实效性。教师在开发活动内容时一定要注意某一活动是否简便易行,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否有效,是否能够为生活服务。若某项活动对学生技术要求太高,练习有较大的难度,和生活联系又不紧密,就不具备较高的实效性,就要进行简易化改造。
1.4 开发的活动内容要具有科学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所以教师在开发活动内容时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另外,还要考虑到活动内容本身的科学性。
1.5 选择活动内容要具有文化性。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如果活动内容选择适当,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能起到沟通学生心灵的作用。例如,让学生回家观看、欣赏一场篮球比赛,与让学生练习运球、投篮技术同等重要。
1.6 开发的活动内容的可置换性。许多体育项目和内容都是相通的、多变的,开发时要考虑到内容之间的可替代性。如练习上肢力量,可让学生从掷羽毛球、沙包、废报纸团、废布团、俯卧撑等练习项目中进行选择。
1.7 开发的活动内容要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体育和体育课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竞技运动项目、体育娱乐方式层出不穷,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多变性。所以,体育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也要注意“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适当开发新兴体育项目,如轮滑,街舞等。
1.8 开发的活动内容要充分考虑到场地器材的条件。各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场地器材条件参差不齐,使得很多练习项目无法顺利进行,达不到真正为健身服务的目的。所以,要充分考虑到场地器材的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活动内容,以小场地、少器材的活动内容为主。
1.9 开发的活动内容充分考虑其安全性。家庭体育活动离开了教师的专业辅导、监督和保护,也可能会在无家长看护下进行,所以开发的活动内容要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例如,在无家长的看护监管的情况下,应选择以个体的身体素质练习项目为主。
1.10 开发的活动内容的合作性。家校合作体育活动的功能不仅是促进学生个体的体质健康发展,其更重要的是可以带领和影响一个家庭体质健康发展。所以在开发体育活动内容时应多开发家庭合作性的项目,以此来促进整个家庭对体育活动参与,让更多的人获得健康,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美丽中国的建设。
2 开发“家校合作”体育活动内容的来源
2.1 家校合作体育活动内容与学校体育教学结合。学生在体育课上所学很多动作和技术,在体育课堂通过几课时未必能很好的掌握。这些动作和技术就可以成为家庭体育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在家进行练习,以促进水平目标的达成。
2.2 家校合作体育活动内容与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相结合。各校阳光体育活动都各有特色,各有传统。如泰兴市鼓楼小学的花样跳绳,单独利用课堂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练习是不够的,其也可以成为家校合作的内容,提高学生运动水平。
2.3 家校合作体育活动内容与“体艺2+1”相结合。“体艺2+1”中体育项目是学生自选的、有兴趣爱好的项目。这些活动内容既能让学生容易接受,乐于练习,更能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相关选项运动水平。
2.4 家校合作体育活动内容与家长体育爱好相结合。现代家庭的家长一般都接受过较高水平的教育,不少家长对某项体育运动也有着特别爱好,甚至达到一定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既可以充分利用好家长资源来辅导学生进行练习,又能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为全民健身打下基础。
总之,家校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体育教师积极动脑,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的积极配合,需要政府、社会的大力支持。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会得到改善,全民的健身意识会得到加强,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文轩等.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处社,2004:85
2 教育部.教育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R].教体
艺,2011.4
3 郭海玲.小学生家庭体育活动的探索[J].浙江体育科学,2001
(4):63
4 童甜甜.上海市小学家校体育合作的调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
篇10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各界要求加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教育理论和实践家对有关家校合作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与研究。美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目标制定小组”( The 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Pane)把“父母参与”( parent involvement)列为第八项国家教育目标。即“每一个学校都有责任鼓励家长与学校发展伙伴关系,促进家长参与,以帮助儿童在社会方面、情感方面以及学习方面的健康成长”。许多中小学也纷纷采取措施,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联系制度,吸引家长参与和支持学校工作。家校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家长以什么样的角色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来,对家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 多重的家长角色
1�作为学习者和支持者
家长作为学习者,参与再教育活动,学习如何教育子女。以这种角色身份参与孩子教育是家长参与的传统模式,也最常见,往往受到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偏爱。家长也一般会在活动中感到轻松自在,其角色作用不受到别人的威胁。在这类活动中,家长与教师的面谈经常只限于讨论个别孩子的教育问题(通常是纪律问题),而与学校整体教育工作无关。家长只对自己孩子的进步感兴趣,学校则要求家长尽最大的努力来促进其孩子进步。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联络性质大多是单向的,由学校安排,家长一般处于被动。家校双方的交流是这些活动的主要特色,参与目的主要是学校得到家长对其孩子教育的支持,家长在活动中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和方法。
也许,美国的家长在学习和帮助教师方面不一定就比我国的家长更热心,但是由于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家长可以通过许多渠道学习如何帮助孩子的功课,在许多方面支持学校的工作。在美国中小学的校园网上有大量的家长教育的资讯。随便登上某个美国中小学的校园网,一般都有PTA(美国家长―教师协会的英文简称)这一栏,其中一定有各类家庭教育的网络资源。除了网上家长教育,学校是家长教育的基地。1992年卡内基基金会准备了一份特别的报告,题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 Ready to Learn: A Mandate for the Nation)。该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要让所有的儿童都为进入学校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必须优先做好7个方面的工作。其中第二个就是培养称职的家长,在每一个州发起一种以学校为基础的家长教育计划。具体到学校方面,鼓励家长参与学习的方法有:a.借PTA会议之机,在小组内向家长解释生物或历史教师如何用合作学习法教授课程;b.邀请家长参加教师的在职培训;c.主动与所有家长联系――包括家访。他们还利用下面的方法向家长提供更多信息: 定期出版学校和班级的时事通讯; 在整个学校和社区(包括银行、商场、市政府/乡政府)展示学生作品; 组织学生展览和课程节日; 在家长会上展示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所以,如果说美国的家长能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与支持者,很大程度要归功于美国的学校为他们创造的条件。
在支持的范围上,美国的家长对教师的支持不仅仅是提供教具和所需设施、信息,还能参与学生的评价、课程改革、学校日常事务等。
对部分家长来说,与孩子的教师、咨询者和其他教职员保持交流本身就是一种参与的目的,而且是他们追求的唯一一种参与形式;但对另一些家长来说,这只是起步。他们会从这类活动中获得参与的勇气和经验,从而在学校教育中充当更积极的角色。
2�作为自愿参与者
克莫(Comer,1993)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在开展“学校发展项目”( School Development Program)的学校中,有10%到15%的家长作为志愿者为学校服务。
参与教学,丰富学校教育资源。家长志愿者是学校丰富的课程资源,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整体、全面发展。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许多新移民的孩子在课堂上往往需要更多的单独辅导,同时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有意识地分层教学能更好地照顾孩子的需要。许多家长志愿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特长,他们往往会被邀请在课堂上辅教甚至主教某些课程。
家长常常参与策划、协助组织全校性大型活动。对校运会、艺术节、庆祝会以及郊游等,家长们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包括参与设计活动方案,帮助编辑印刷相关宣传单,装饰活动场所,以及一些具体的服务、安全维护工作。在这些活动中,一方面家长发挥了支持学校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与孩子共同的游戏,使家长更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从而有效地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此外,也减少了家长对孩子们举行活动的安全问题等方面的担忧。
家长为子女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美国舆论普遍认为,由于拘泥于标准化、程序化教育,很多中小学权力过分集中,官僚主义、教条主义盛行。为改变这一状况,一方面,作为努力改革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工作者建立了一系列的责任制度。这种责任制度允许家长以及更广泛的社会人士参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制定,允许他们了解、掌握学校教育的情况,从而发挥他们的监督职能。另一方面,在改革学校教育管理的呼声中,许多家长纷纷在其子女所就读的学校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校教育管理。他们与学校管理工作者、教师联手管理学校,一起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所面临的、特有的各种问题,共同承担对下一代的正规教育的结果。家长的参与,完善了学校教育管理,在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工作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崭新的协作关系。
筹措经费,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家长们常常帮助学校筹集经费,填补政府经费削减留下的漏洞,包括教学用具、清洁用具、科技设备、教学资料甚至教师工资。据统计,近年79%的家长为孩子就读的学校捐款,39%的家长一年至少捐100美元,11%至少捐300美元。基层PIA为了筹集教育经费,可谓尽心尽力,除了鼓励会员捐款,收缴会员费,组织会员向亲朋好友、公司同事集资外,还会想出各种办法,比如向家长售商店或餐厅的优惠券;组织一些学生竞赛活动,让家长根据学生的成绩相应给予奖励作为对学校的捐赠,如跳绳比赛,约定每跳多少下就为学校募捐多少钱。这样既为学校募集了经费又激励了学生的爱校情感。有了PIA的支持,学校与教师的压力大大减轻,教师能更专注于学生的教育成长。对家长而言,为了让子女能得到更好的教育环境,他们不会吝惜捐款(这些钱是可以抵税的)。当然,所有这些捐款都由PTA委员会统筹安排,其账目受到严格的审计,而且要向家长、教师公开汇报。
3�作为决策者
美国的家长参与学校决策,参与儿童教育计划的制定是受法律保护的。在理论上,美国的家长交纳了教育税,作为纳税人,他们有权监督其税款的使用情况,这是美国人参与学校决策的法律基础。美国1974年《公法93-380》规定,有联邦资助的学区和学校,应成立咨询委员会,委员应包括大量的家长,以协助教育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一年以后,美国《残疾儿童教育法》出台,规定家长有权参加与其孩子教育有关的学校会议,有权对学校做出的决定发表意见。这部法规的作用远远超过了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对普通中小学的家长参与管理也有深远影响。家长参与学校决策的全过程,即决策形成、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
鼓励家长―教师协会或其他家长团体的成立,以充分反映和代表家长的利益。所有团体都吸纳家长成员参加,并确保其接受诸如政策、课程、预算、学校改革行动、安全及人事等方面的适当培训,所有的管理机构,都给予家长平等的代表权。在设定学校目标、开发或评价学校有关项目与政策时,允许家长以合作者身份参与,并促进家长参与学区、州及全国的委员会讨论有关教育问题的解决。家长―教师协会、家长顾问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是家长参与学校决策的组织形式,其中家长―教师协会(PTA)是最普通的组织形式。学校PTA往往会派出家长代表与学校负责人组成理事会,共同计划、管理学校的各项活动,以确保学校的教育政策与行为切实符合学生的利益,并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家长们通过研讨小组讨论学校系统的政策和实践、家长教师合作采用的方法以及学生成绩通知书、家庭作业、学校中的社团等问题。家长们积极帮助学校确定教育目的、具体领域的目标以及学生所学课程,在课程的适当性、课程修订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供学校参考。另外,家长们为了一种专门的问题而组建的团体,是家长能影响学校决策过程的另一种形式。
二、 原因分析
从美国家长在中小学家校合作中扮演的多重角色可以看出其家校合作达到较高的广度和深度,笔者认为能顺利实现这一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希望通过下面的分析能够对我国中小学的家校合作提供有益的建议。
1. 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中小学家校合作的法律法规,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明确纳入了联邦政府的法律,使其有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197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初等和中等教育法》(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的修正案,其中在“第一条款”明确提出,有联邦资助项目的各学区应成立家长咨询委员会(Parent Advisory Council ),以协助学校设计、发展和实施那些促进低收入家庭儿童发展的计划,该委员会成员应从学生家长中选举产生。家长参与教育的权利被正式纳入联邦教育法规。以及上文所提及的《残疾儿童教育法》的出台,规定了家长有权与其孩子教育有关的学校会议,有权对学校做出的决定发表意见。《2000年目标:教育美国法》中也规定:每一所学校都应积极发展与家长的合作,使他们配合教师帮助儿童在家学习,并欢迎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决策。
2. 正规化的组织机构促进其长足发展
美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组织形式家长―教师协会(PTA)已经呈现出正规化的趋势,形成了从全国、州到地方的一体化机构,它对家长在家校合作中扮演多样积极的角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难看出,PTA不仅为家长提供了各类家庭教育的网络资源,为家长作为参与教育的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条件,还为家长自愿参与学校教育,如在组织家长筹措经费,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方面尽心尽力。并且,家长参与学校决策也主要是作为PTA的一员在PTA活动或会议的过程中进行。
从全国到地方到学校的PTA有共同的任务,共同的活动,完备的组织形式,完善的规章制度,高一级的对低一级的进行指导和帮助。历史之久,人员之众,成就之巨,使美国家长―教师协会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儿童问题的民间机构。
3. 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模式为其提供了宽松的氛围
凡属于民主开放型的管理模式都比较注重学校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而集权封闭型的管理模式则倾向于把学校与环境的联系减少到最低程度以履行它的职责。美国的公立中小学在管理模式上属于典型的民主开放型,校内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具有高度的办学自主权,校长与教师、家长分享一部分权力。家长代表直接参加校委会,行使决策权。除此之外,美国国家校董会联合会(National School Boards Association)还积极探索让所有受决策影响的人都参与决策的其他形式,即“分享决策(share the decision-making )”。这类的途径有组成“现场理事会(site council )”或“专题议事小组(single_purpose team)”,其中包括家长、学生、社区代表以及所有直接受政策影响的人群的代表。这类组织只能通过校董会对公众负责,与校董会权力共享(collegiality )、相互合作(collaboration)并且少数服从多数(consensus)。
4. 学校积极主动的为家长创造了参与教育的条件
在美国的中小学网站上,学校都设置了很多关于家长教育和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以及生活等资源,其范围涉及到学生功课的学习、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学校活动参与的方式等诸多方面,家长可以在网上获得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作为家校合作的重要基地,学校还会主动邀请家长参加各种教育子女的培训;主动与所有家长联系――包括家访等。正是由于处于教育主导方的学校积极主动的创造了很多条件,家校合作才可以获得较快较好的发展。
总之,美国中小学家校合作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了,家长在其中扮演了丰富多样的角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国家、各教育组织与团体、学校与教师在如何促进家长参与教育的深度与广度方面作出贡献这点上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