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铁路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05 18:07: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铁路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到2020年,时速达到300公里以上,全国高速铁路铁路总长里程数到1万8千公里”――这是中国客运铁路发展目标的最简明描述。短期来讲,到2010年底,中国将建成1万7千公里新铁路线,含7500公里客运线及5500公里的高速铁路线。从运行速度、效率、运行总里程上,从2004年开始,中国铁路可以说是飞速发展。与此同时,铁路这项重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也带动了从机械、建筑到通讯、计算机的产业链发展。
6月11日,IBM公司宣布其全球铁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IBM铁路中心)在中国成立――据IBM介绍,该中心是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铁路行业解决方案中心,而中国成为其在欧洲、中国、俄罗斯、印度之中的最终选择。
与医疗、电信业类似,铁路建设投资在2008年政府面向基础设施及群众福利事业的投资中占了相当比重。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厂商相应获得机会和面临挑战。这也是众多IT厂商紧盯中国市场的原因之一――基础设计和福利项目的建设和升级带来硬件和软件,尤其是软件业上千亿元的巨大商机。
按照铁路建设规划,在铁路的货运和客运方面发展重载和高速铁路是两个重要方向。客运方面,按照规划2004至2010年铁路建设规划,中国铁路客运的发展显得调理而快速。从动车组下线运行到铁路大提速,再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京津城际铁路的正式运行,中国铁路的发展可谓飞速,这让国外同行惊讶,也出乎大多数国人的预计。
在清华大学高速铁路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清华高铁中心),记者了解到,一般来说,平均时速达到200公里/时的列车称为高速铁路。去年通车的京津城际铁路即是高速铁路,最高时速为350公里以上,为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至2010年,我国不仅要在高铁的里程数上大大提高,在发车间隔上也将有突破。以目前的京津城际铁路为侧,要从目前的10多分钟缩短至3分钟。
除了铁路运力的显著提高,在高速铁路技术上,中国高速铁路已经具备世界的先进水平。例如,从铁路运行控制系统来讲,中国高速铁路通信信号技术使得动车组运行中遇到无线通信故障时可选择降低一个级别高速运行,而国外对此的对策是降到0级运行。而且,与国外的铁路相比,中国高速铁路的造价也相对较低。中国高速铁路现有的技术优势和较高“性价比”,正在吸引着发达国家对中国铁路的关注:今年4月16日,奥巴马在白宫了要与中国、西班牙同步发展高速铁路的讲话,相关的考察也在进行中。
中国的铁路获得了一个令国外同行羡慕的发展机会:以浙赣线为例,原本规划的从浙江省内到长沙,在2008年的铁路规划调整中即延伸到了昆明,增加了1倍多里程数。2011年,京沪高速铁路的运行将会使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全面领先于国际: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机场将只需4小时。
中国高速铁路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发展机会也吸引了国内外厂商参与,而对于跨国IT公司来说,有机会,也有挑战。
IBM:中国铁路信息化的参与者
“再好的系统,经受不了中国市场的考验,也不是最好的系统”,IBM全球铁路创新中心总经理邓思凯(KeithDierkx)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对很多厂商而言,无论金融保险还是电信铁路,他们的挑战不在于他们本身的IT技术局限,而在中国市场,数据的数量和动态程度都是“独一无二”。而对于铁路,这种问题尤为明显,难度也更大――既不能浪费大多数时间的资源闲置,又要保证如节假日等峰值时期的需求。而做好对中国市场海量数据、动态范围大的处理,对中国公安查询系统、医疗档案和社保资料的处理都会有宝贵的借鉴意义。此次IBM成立的全球铁路创新中心除了包括IBM团队,其顾问团包括行业杰出代表和知名机构,包括密歇根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高校也在其中。未来IBM铁路中心的工作重点会关注当前铁路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包括:旅客票务预订和旅程服务、铁路资产利用率和生产力、列车监控和基础设施管理、列车时刻管理、综合收费管理、全面的高效运作等6个方面。
“新的铁路系统将会包括数以万计的传感器”,IBM表示,传感器的应用是IBM“智慧的铁路”理念当中重要的实施手段。“不论是对列车速度的控制还是提前与之刹车需要更换,可以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追踪监控”,邓思凯说道,这对提高铁路运行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这将取消以往铁路刹车制动依靠人肉眼观看信号灯的作法,而在铁路提速的背景下,这也成为一种必要条件。
以荷兰铁路为例,作为全欧洲最繁忙的国家铁路网,IBM的软件对荷兰铁路系统的基础设施和乘客需求在内的56000个变量进行分析,在每天调度5000多次列车的同时让运营效率提高了6%,每年为荷兰铁路节省成本达2000万欧元。
篇2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交通;交通管理;绿色出行
当今时代,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城市居民生活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各大城市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近年来,为了缓解、治理交通拥堵状况,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治堵政策和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形势仍不乐观。如何在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的今天,在现有道路基础上实现车辆的快速通行,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正逐步发挥其重要作用。
作为国内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领先者,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信息)凭借其在RFID、物联网等方面的雄厚技术实力,已先后开发出了智能交通收费系统、ETC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管理系统、多义性路径识别解决方案及基于RFID的车辆智能管理系统、轨道交通票卡等一系列涉及交通运输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及产品,并在浙江、四川、福建等全国多个省市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得到了各地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政府机关、物流企业等用户的广泛好评,为各地提升道路通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推进交通信息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联网助力高速收费 引车辆快速通行
众所周知,高速公路拥堵的情况在全国各地都非常普遍,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及节假日期间,高速公路的拥堵早已成为家常便饭。而纵览高速公路拥堵点,大多数情况下都集中在收费站前。因此,缓解高速公路拥堵,提升收费站的服务水平成为了重中之重。作为国家“三金”重点工程和电子政务工程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航天信息自参与国内第一条基于智能IC卡收费的沪宁高速公路建设以来,目前已利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针对高速收费需求成功研发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为高速公路实现收费系统的信息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航天信息这一系列解决方案中,航天信息人工收费系统(MTC)目前已经覆盖全国多数省份的高速公路。ETC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管理系统已在陕西、河南、云南、山东等多个省市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中得到了成功应用。该系统利用DSRC专用短程通信技术对车辆实现不停车收费,通过架设在车道道口上方的路侧设备RSU与安装在行驶车辆中的车载标签OBU,以无线通信方式完成信息读取,使车主无需停车即可完成缴费,为提高收费车道通行效率、缓解高速拥堵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智能交通管理 助推交通信息化发展
随着交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智能交通已经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传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项目稳步推进的同时,航天信息还加大研发力度,积极拓展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研发和项目实施,陆续研发出了多义性路径识别解决方案和基于RFID的车辆智能管理系统。其中,多义性路径识别解决方案利用远距离RFID技术,实现了对路径的精确识别,解决了高速公路业主方利益分配无翔实证据的历史难题,减少因偷逃费及模糊收费造成的国有资金流失,加快了我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发展进程。
基于RFID的车辆智能管理系统充分发挥RFID自动识别及动态信息采集的巨大优势,利用智能卡技术、RFID射频技术及物联网技术,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实现了所有车与路之间、车与车之间的属性信息以及静、动态信息的提取和有效利用。通过在车辆上统一安装RFID车辆电子信息卡、路网建设信息采集基站,实现了车辆采集信息的综合利用和道路管理的智能化、科学化。不仅有效遏制了车辆违法现象的发生,减少了交通安全隐患,同时还解决了城市交通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为智慧城市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助力轨道交通 缓解交通拥堵
篇3
2014年,中兴提出新的M-ICT万物移动互联战略,政企业务在三大主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14年,中兴通讯的政企业务与终端业务同步高速增长。在财报的同天,中兴2015年渠道年会在珠海举行,“未来,不等待”的全新品牌标识成为2015年的主题,顺应时展,中兴针对政企市场启动全面的渠道升级战略。中兴通讯副总裁弓月中在发言中表示,“伴随物联网、云计算、绿色节能等新技术兴起,给中兴通讯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2015年政企市场的增长目标为30%,将继续承载公司未来增长的主要任务。”
加速行业覆盖
2014年,中兴在国内政企市场的产品亮点颇多。特别在无线产品方面,轨道交通实现全球TD-LTE规模商用,4G地空宽带项目使民航通信进入新的时代,弓月中介绍,国内无线产品的增长达到115%。而在云计算方面,大数据平台和分布式数据库进入中信银行,云计算产品在教育行业规模应用,这些都为2015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兴通讯副总裁常金芸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兴政企业务在能源、金融、教育、交通、政府等六大行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包含整个产品线的组合,来适应用户的不同需求,已经很快切入市场。据介绍,2014年,中兴政企业务合作伙伴的数量和质量都在快速增长,同时打造PRM与快速专业交付两大平台的进程不断推进,政企渠道正在迈向成熟。“2015年,智慧城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必将大力发展,整个信息化市场产生大量细分行业和机会点。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纵深地推到子行业去细化。”常金芸表示。
事实上,在2014年,中兴通讯已经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造了子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236个样板点,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了中兴通讯对各主要行业、客户的覆盖。常金芸表示,2015年的重要任务就是将这些范本加速复制到全国。
布局三个引爆点
“点燃行业的信心,才能野火燎原。”在M-ICT战略提出伊始,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就这样说道。此次渠道大会上,弓月中分享了中兴通讯认为将引爆政企市场的三个机会点和发力点――智慧城市、无线充电和大交通。
智慧城市作为目前国家投资的热点之一,上千亿元的资金投入使得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同时,智慧城市包含了政府信息化、企业服务、民生服务等诸多方面,能够形成包含几乎所有行业的项目群,带动产品快速进入政府市场、企业市场。因此,智慧城市势必成为政企市场最大的引爆点。在这一方面,中兴通讯在电子政务、应急指挥、云平台建设等广义智慧城市下的多个模块,与相应的合作伙伴一起积累落地实施的经验,多方面融合推进。
大交通则是一个大的产业链的概念。目前,国家在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的投入持续提高,而“一带一路”战略逐渐迈入实施阶段,沿线的基础设施发展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中兴通讯认为,除了传统领域之外,应该聚焦更多新的重点。在新模式下,“互联网+交通”将拉动相关的制造企业、建设企业以及交通运营、管理整个环节的信息化发展,每一个细分点都将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兴通讯在航空、铁路、公路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将大展拳脚。
无线充电是中兴通讯打开新能源领域的机会之窗。新能源汽车已经更多被消费者所认可,而公认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部署是制约其发展的难题。无线充电是非常可行的解决方案,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进一步攀升。据了解,中兴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已经投入商用,并在襄阳已经构建了中国第一条无线充电公交示范线,全球首台无线充电社区巴士也在成都上线。
除了三大引爆点之外,安全也是中兴贯穿未来产品发展的关键词。在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大势之下,自主、可控已经成为政府、金融、工业等领域的重要关注点,因此嵌入式操作系统、高端存储等产品都将成为中兴通讯发展的重点,以适应国家和行业的发展趋势。
CGO带动新能力扩展
篇4
今年适逢中兴通讯成立30年。在过去的30年里,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兴从一家作坊式企业跻身全球通信行业第一阵营。如今,站在而立之年的起点,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以及商业模式的重塑,中兴完美地诠释了“而立青年”应该扮演的角色。
去年,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提出要“再造一个中兴”,并了“M-ICT”战略。中兴清醒地认识到,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企业能够生存,能制胜,首先要深刻认识并适应环境的变化。移动互联、万物互联、大数据等技术浪潮席卷全球,冲击社会及各行各业,这是目前所处的巨变的现实环境。
在这个现实环境中,IT、CT、Internet不再是割裂的关系,而是融合为一体。与此同时,企业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与个人的关系也更加平等互联,人与人的连接正在向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扩展。
中兴认为,必须把CT视野扩展到M-ICT视野,从一个3500亿美元容量的市场扩展到一个3.5万亿美元的市场,由此,M-ICT战略诞生。为了践行这一战略,中兴还提出要做一个“CGO”的公司,即更酷、更绿色、更开放。
在今年7月13日举行的中兴分析师大会上,时值M-ICT战略提出一年,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CTO赵先明在会上作了“M-ICT +:联接万物,联生价值”的主题发言,再次阐释了中兴对M-ICT战略的理解,并阐述了未来市场布局。
赵先明表示:“宽带化”与“泛在化”的万物互联,也就是M-ICT时代的到来,已经成为加速新一轮创新热点的动力。
“过去一年是中兴M-ICT战略第一年。公司从上到下转换思想,精简流程,鼓励全体员工大胆去想、去干,200余件‘黑科技’创意在员工中应运而生,更酷、更开放、更高效的‘CGO’理念已深入到日常工作中。”他说。
好的开头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M-ICT战略的引导下,中兴在5G等关键产品领域持续保持创新。
在5G领域,中兴研发进程加速,2014年2月,5G技术白皮书,5月,在4G Cloud Radio架构的基础上,率先了基于动态Mesh的全新5G接入网架构,6月,提出Pre5G概念。
中兴认为,5G愿景虽然美好,但无法解决今后几年的迫切问题。参照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时间计划,5G的规模商用将在2020年以后,LTE网络难以满足今后5年内飞速发展的更进一步的移动宽带互联网和无处不在的物联网需求,中兴提出的Pre5G是解决运营商今后几年燃眉之急的对症良药。
2014年11月,中兴通讯联合中国移动在深圳完成了全球首个TD-LTE Massive MIMO基站的预商用测试。该测试由中国移动研究院发起和组织,采用中兴通讯最新研制的64端口128天线Massive MIMO的基带射频一体化室外型基站,测试结果超出中移研究院的预期。
2015年1月,中兴通讯与中国移动完成全球首个Pre5G Massive MIMO基站的多用户多流外场预商用测试。中兴通讯通过运用Pre5G的多用户多流空分复用技术,基于商用4G终端,创造了频谱效率和单载波容量的新纪录,实测峰值达传统基站的3倍以上,平均值预计在5倍以上。
2015年3月,中兴通讯在巴塞罗那展会上了业界第一款可商用的Pre5G Massive MIMO基站产品,并进行了单载波频谱下超过400Mbps吞吐量的动态业务展示,该产品获得2014年度GTI“创新解决方案与应用大奖”。
在光网络领域,2014年10月,中兴通讯采用Nyquist滤波专利技术成功将单载波400G的波分复用信号传输了3000公里和通过10个ROADM,创造了400G信号传输的又一个世界纪录。在SDN/NFV方面,联合中国移动部署全球最大的NFV商用网络,帮助中移动实现流量经营转型,实现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人的全新业务模式。
在大数据领域,中兴联合中国电信部署了VAMX平台,实现对于无线网络的管理和优化。使得网络优化效率提高8-10倍,用户投诉处理效率提高20-30倍。
在政企业务领域,中兴“智慧城市”去年一年得到极大发展,已在中国部署超过110个智慧城市,并在全球40多个国家得到应用。例如,中兴“智慧银川”帮助政府完成432项业务的一站式审批,审批时限缩短78%,可以在1天内完成企业注册的所有流程,被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和领先的智慧城市样板点”,并获得了TMForum颁发的总裁特别大奖,IDG授予的“全球智慧城市创新奖”等。
在终端领域,语音控制和安全一直是中兴的研发创新重点,并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全语音交互智能手机星星2号、第一个眼纹识别手机GRANDS3、第一个无边框设计手机NUBIAZ9、第一款智能戒指等。
确定三大战略方向
一个好的开头也为中兴M-ICT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前行基础。
赵先明指出,中兴正处在全球数据流量飞速增长的风口,恰逢“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政府企业积极实施“互联网+”转型,为公司成为“M-ICT时代的全球领导者”带来千载难逢的时机。
“2015-2020年,是中兴M-ICT战略的第一个五年,非常关键。为此公司确立了聚焦‘运营商市场深度经营,政企价值市场,消费者市场融合创新’三大主要战略方向,帮助运营商转型,帮助政企客户提高效率和转型升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赵先明表示。
在运营商市场,中兴将关注网络的持续演进。赵先明说,网络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竞争力是中兴发展的基础。对于现有网络的持续演进,中兴坚持创新并重点投入无线领域的Pre5G和未来的5G(IMT2020),有线领域的NGPON/400G传输、云计算领域的融合通信/CDN/NGBOSS/大数据三大主要方向,成为技术和解决方案领导者。
特别是在5G这一决定未来设备商格局的网络架构上面,被中兴摆在战略层面对待。史立荣表示:“5G技术将把人类彻底带入万物互联的网络社会,是M-ICT最重要的基础。中兴通讯将在5G领域持续耕耘,与全球客户共同迎接全联接的M-ICT时代。”
目前,中兴通讯已经明确了5G研发路线。2015年-2018年,聚焦5G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原型验证;2017-2018年,启动5G标准化进程,重点做好5G技术标准化提案准备,积极参加3GPP标准组、中国IMT2020推进组和欧洲5G项目组的5G标准前准备工作。
赵先明表示,未来,中兴将关注5G的可商用技术,例如:MassiveMIMO、UDN、多用户共享接入、空口软定义、软链路自适应、软网络架构等,成为5G时代的领导者。
政企市场是中兴实施M-ICT战略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中兴“M-ICT”战略与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最佳契合点。
赵先明认为“互联网+”的本质就是将互联网和传统产业,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进行对接,将互联网开放互联、协同共享、商业创新的理念和传统行业的生产制造和服务方式进行结合,从而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促进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不同于传统的运营商市场,政企市场面临复杂多样的场景和需求,所以我们强调政企市场要聚焦和解决方案创新。”他说。
面向政府业务,中兴未来将推出面向场景的一系列创新解决方案,例如结合管理、技术方案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智慧城市2.0解决方案、无线政务解决方案、基于大数据的公共安全解决方案等。
面向企业业务,中兴主要聚焦“交通、能源、金融、公共事业、互联网”关键行业,并围绕关键行业的场景和业务流程,结合中兴通讯ICT的技术和产品优势,打造领先和最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比如,中兴推出了基于LTE-R的铁路交通解决方案,可应用于航空航路覆盖的地空宽带解决方案,以及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等。
大数据作为新的一轮技术浪潮,未来所有企业的商业转型、智慧运营都要基于大数据,成为一个蕴含着无数机遇的市场。
中兴自然不会错过这一市场。赵先明表示:“中兴的大数据策略将会关注三个层面:数据共享、数据增值、大数据应用模式创新。首先,中兴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大数据平台的提供者,通过大数据平台开放进行数据共享流动。其次,中兴将通过应用集成进行数据价值增值。未来,中兴将和合作伙伴一起强化大数据应用模式的创新,推动大数据的应用落地。”
在消费者市场,中兴将加速从B2B到B2C的品牌转型,关注可折叠、可穿戴等细分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市场机会,以及在M-ICT时代新的M2M通信场景出现的新的终端形态需求。
篇5
成铭3967台式机作为该系列的首款产品登场,该产品的外观设计灵感源于“鸟巢”体育馆的造型。在外观采用中国元素的同时,成铭还将中国传统的工匠精神融合到产品中,助力客户打开成功之门。该全新产品系列主要将面对政府、教育、金融、医疗等用户,专为中国行业客户的特殊需求打造,涵盖“101智慧课堂”、可预装的硬盘保护增强套件等解决方案,致力于提供灵活可变的定制化商用客户端解决方案,是戴尔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变革的重要一环。
戴尔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博士表示:“‘成铭’系列在充分了解中国用户的需求后诞生,专为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而设,是戴尔中国本地化战略举足轻重的一步。作为戴尔端到端解决方案的重要一环,商用客户端的不断完善强化了戴尔的整体实力,为用户带来更加完备的选择,进一步深化了戴尔在中国的发展。”
戴尔副总裁林浩表示:“‘成铭’的推出为行业客户提供了更好的本土化服务,满足了政府、教育、金融、医疗等不同类型用户对硬件灵活、高效、安全、稳定的需求,帮助客户在数字化时代提升管理效率、实现生产力的变革。产品秉承了商用客户端安全、可靠、易管理的品质,同时也完善了戴尔商用客户端的产品线。”
戴尔长期以来致力于客户端解决方案的发展,以行业用户的需求为己任,将尖端的科技与戴尔商用产品紧密融合。在此次科技峰会上,戴尔还用多种独特的展现手法,为参会者演绎了一系列最新的商用客户端产品及解决方案。在智能化办公展示区,通过对于真实生活的场景再现,让参观者能直接体会到现代移动办公的全新方式。虚拟现实(VR)体验区毫无意外依旧成为吸睛之地,VR行业合作伙伴齐聚一堂,现场演示的方案跨度涵盖了教育、铁路、房地产、旅游、医疗等各大领域。而戴尔Wyse产品则以与VMware联合实验室的展现方式,全方位展示了桌面虚拟化整体解决方案的运行。本次峰会中,戴尔从前沿科技、企业IT部署、云计算等方面为用户奉上一场饕餮盛宴,为客户展示了如何通过安全、可靠、易管理的终端设备优化IT资源、提升管理效率、发挥企业潜能。
戴尔商用客户端解决方案涵盖Latitude笔记本、Precision工作站、OptiPlex台式机、以及显示器等产品线。在数字化变革的趋势下,以高性能的产品配置以及实用性极强的行业解决方案,为中国商用客户持续提供优质的使用体验和服务。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戴尔中国区商用电脑已经连续三年出货量排名第二,工作站连续三年赢得总出货量排名第一。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商用客户端解决方案也在不断强化产品的竞争力――在年初推出了全新Latitude系列笔记本;向市场呈现了VR Ready的Precision系列工作站;成功举办了致力于鼓励新兴VR创业者和设计师们的“创见未来”戴尔VR内容开发者大赛,同时还与医微讯、慧科教育、网龙华渔、五洲传播等战略合作伙伴联手建立了VR 联合实验室,在VR发展领域大幅迈步前行。“成铭”系列的推出进一步完善了商用客户端解决方案的产品线,从而满足中国行业客户的特殊需求。
“成铭”系列秉承了戴尔商用客户端产品安全、可靠、易管理的优良基因,通过了50项性能测试,为客户提供长达5年的保修。端口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中国客户的需求,并提供了完备的生态系统,同时在核心部件的架构上也提供多元化的附加选项。
全新设计的成铭3967台式机搭载第六代英特尔处理器,最高支持酷睿i7处理器,最大支持32GB DDR4内存、2TB 7200rpm HDD硬盘(可选多种容量SSD),拥有相较于前一代更快的运行速度和更强的计算能力,并可搭载入门级或主流显卡解决方案。
产品原生搭载VGA, P/S2及HDMI视频接口,支持HDD保护增强套件、支持4串行端口、PCI及可选并行端口,并符合Energy Star及电子产品环境影响评估工具(EPEAT Silver)的要求。出厂系统可选Windows操作系统、Ubuntu、国产中标麒麟等,极大方便了在操作系统使用习惯上有差异化需求的各行业用户。
在推出硬件设备的同时,戴尔与第三方合作伙伴携手,为“成铭”推出了多款行业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应对业务中遇到的挑战,在数字化变革的时代中,更好地提升管理效率,实现业务及管理模式的转型 。
戴尔可预装硬盘保护增强套件 -- 专为教育行业定制的可预装硬盘保护增强套件具有PC系统恢复、应用程序部署、上机行楣芸亍⒂布资产记录等特点,能够在像图书馆、教育机构、研究院等较大规模硬件IT部署的环境下实现集成管理与信息保护,提升管理的便捷性。
硬盘保护增强套件能够灵活应用在如集群磁盘、操作系统初始化部署及恢复、运行状态检测及控制、屏幕监看、网络使用管理、设备资产管理等多重使用场景中,增加了客户在硬盘保护和网络管理上的灵活性。
目前,硬盘保护增强套件解决方案的原型已成功应用在全国十余家著名高校及其所属图书馆中,并成功帮助这些院校实现了IT资产优化的需求。
行业定制的端口设计 -- 成铭搭载了两个PCI插槽以及可选的并行端口,以支持税控系统接入卡槽、发票打印、以及医疗系统的需求。同时成铭与行业知名提供商合作,为用户提供4个串行端口,方便客户同时接入密码器刷卡器等部件,使得用户能够节省空间、在更小的机身上实现更多功能。
篇6
自工业化以来,分工导致专业化,专业化导致职业化,进而形成了韦伯口中所说的“官僚行政体系”。但它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导致职业或专业之间老死不相往来!从这个角度来说,分工而导致的专业化创新,越来越偏离了创新本质。如果我们严格遵循“不能越雷池一步”分工边界,等同于把“智慧”像家鸡一样关在狭窄笼子里圈养。
关键词:知识员工、创新
我们知道,工业化社会以来的合作方式,一直遵循基本的“分工式合作”原则:有了分工,所以才有了合作。但是,如果工作本身无法分工、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合作?
关于合作或合作方式这个话题,我们首先要感谢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如果不是他早在100年前发现了分工的秘密、而是像中国人那样只会空喊“无私奉献”的道德口号,那么,伟大的工业革命很可能陷入技术发明的误区而夭折!换言之,工业革命首先是效益和效率的经济性革命,而并非蒸汽机发明一样的技术性革命。当然,我们还要感谢管理学先驱、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他将“科学管理”这个词引入了工厂管理,大量的无效劳动在科学管理这面照妖镜下原形毕现,至少,为生产流水线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上支持。
但是,在非生产的创造时代,分工式合作却失效了!我们从未听说过这样的荒唐事:兄弟,你负责上一段创意吧,我来负责下一段创意!
事实上,创造性的工作――包括了(思维方式层面上)看法或观点、点子或创意、设计方案、解决方案等等――由于它们本身很难或无法分工,至少,分工式合作在它们那里失效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无法合作。恰好相反,它们的合作方式有些令人意外:观点之间的相互碰撞,才是它们(很可能是唯一的)合作方式。通俗点说,质疑与被质疑,成为了合作的双方!虽然这种“新合作方式”有些令人大跌眼镜(因为工业生产时代,反对或质疑是被严厉禁止的),甚至巧妙得富有某些戏剧性,但它却真真实实地发生了!换言之,如果不提供与众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独特看法,那么,合作既不会发生也不会产生成果!
创造工作者VS制造工作者
谈论创造工作者之间合作方式之前,首先需要定义什么是创造工作者。
当下,我们一个基本共识,是这样的:十九世纪工业社会是传统生产或制造时代;而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社会,才是一个创造或创新的时代!这很容易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体力劳动者是典型的制造工作者,知识工作者才是创造或创新工作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创造的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需求层面上,与知识本身其实没有什么关系。一些企业家并没有知识或专业知识,可他们依旧获得了巨大成功,究其原因,就是他们不懂知识但有智慧、懂需求。同时,如果一个人有了新知识却不创造,那么,新知识等同于书架上的摆设。
事实上,判断一个人究竟是一个创造工作者,还是一个典型的制造工作者?并不取决于个体工具上究竟使用体力还是知识,而是体现在个体工作方式的层面上。
我们知道,体力劳动者的工作方式,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不断重复!这也是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的一个了不起的贡献:排斥掉一切情感因素,让标准化劳动成为一种习惯,其中的法宝就是不断重复。当然,某种程度上,专业知识工作者其实也是不断“重复”的大师!因为专业知识工作者,大多局限于自己熟悉的专业知识领域。在工作方式层面上,专业知识工作者需要的是专注和专一,某种程度上等同于重复或不断重复。从这个角度来说,一部分知识工作者其实与创造这个词无关!因为他们同工人一样不断重复,区别只是体力劳动者重复体力,而知识工作者重复的是某些技术而已。
但是,创造工作者包括了设计师、策划师、影视导演等等,他们共同一个特征,就是不重复或很少重复,没有人会把一个不断重复自己的人,称之为创造力出色的优秀策划师。
事实上,“不重复”作为一种工作方式,几乎可以说是创造工作者的专利!相反,假如你不断重复――无论重复自己、还是重复他人――仅仅只是模仿而非创造!原因也很简单:外部顾客需求不一样,所以解决之道也不一样。因此,真正的创造工作者,其实是智慧工作者,也就是使用不同思维方式向外创造需求的人!关于这一点,我们记住一个常识:知识本身不会创造需求,智慧才会创造需求!许多时候,新产品之所以只能躺在仓库里呼呼大睡,就是缺乏智慧而找不到相对应的顾客需求!这也是“智慧工作者”和“知识工作者”的区别之一:知识工作者向内,关注内部的新技术或新产品;智慧工作者向外,关注外部的顾客需求。
碰撞式合作本质上是质疑式合作
这就给组织管理带来了一个麻烦:我们知道:体力可以分工,知识可以分工,但是,智慧无法分工!更准确地说,以思维方式为特征的智慧无法分工。
我们永远不能将一种以思维方式为特征的智慧,譬如看法或观点,分工或分段,布置给不同的人共同合作完成。恰好相反,一个观点与另外一个观点的不同,并不在于解决方案中某些技术性的细枝末节,而是体现在思维方式层面上截然不同甚至相反!事实上,思维层面的智慧创造价值,在于与众不同、而非与众相同,也就是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
因此,观点的碰撞之所以成为一种新合作方式,首先是由于智慧无法分工造成的!相同观点不会碰撞,不同观点才会碰撞,因此,碰撞式合作本质上是质疑式合作。
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人与人之间,从组织管理层面来说,有两种合作方式:一种是通过分工而形成的流程型合作方式,另外一种无法分工而形成的非流程型合作方式。通常来说,体力劳动者以及部分知识工作者,遵循分工而形成的流程型合作方式,如同中国俗语所说,“铁路工人各管一段”,彼此之间不能跨界。但是,由于智慧无法分工或分段,只能采取非流程型的碰撞式合作。事实上,自工业化以来,分工导致专业化,专业化导致职业化,进而形成了韦伯口中所说的“官僚行政体系”。但它的一个致命缺陷,就是导致职业或专业之间老死不相往来!从这个角度来说,分工而导致的专业化创新,越来越偏离了创新本质。
篇7
8月3日至7日券商集中推荐的股票前四名为:苏交科、万科A、美的集团、卫士通,这四家公司均为绩优股或概念股,投资者可给予适当关注。由于目前市场热点处于随机无序状态,建议投资者短期还是控制仓位,不宜在这个时候急躁冒进,等待市场量能有效放大之后再选择大量进场。
券商荐股
苏交科(300284.SZ)
有9家券商看好公司,公司主营交通工程咨询与工程承包业务,主要提供交通项目前期咨询及科研,道路、桥梁、铁路与轨道交通、岩土与隧道工程、水运工程与市政工程的勘察、设计、咨询、试验检测、监理、相关技术服务,工程总承包及其他承包业务等服务,为交通工程提供综合解决方案。201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375.22万元,同比增长33.33%。在国家推行“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公司于2014年以来相继收购了厦门市政院、淮交院、中铁瑞威、英诺伟霆等设计院(公司)。
万科A(000002.SZ)
有9家券商看好公司,公司为专业化房地产公司,主要产品为商品住宅。公司公告2015年7月销售数据,7月实现销售金额238.5亿元,销售面积181.5万平方米;1-7月累计实现销售金额1338.1亿元,销售面积1084.1万平方米。在上半年销售破千亿的同时,单月的销售业绩同样靓丽。6月份252亿元的销售额是公司2014年1月以来的最好水平,从销售均价来看,万科6月份的单月销售均价达到 12885元/平方米,与2014年同期相比上涨达到12.66%,并创下年内新高。预计下半年市场成交仍将受益于行业政策环境友好,万科下半年销售也将保持领先。
美的集团(000333.SZ)
有6家券商看好公司,公司以家电产业为主,涉足电机、物流等领域,旗下分为四大业务板块,分别为大家电、小家电、电机及物流。8月5日晚,公司公告称,公司与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两家机器人合资公司,布局机器人产业。公司高层表示,家电业务仍然是美的集团最核心、最根本的业务,机器人战略是美的“双智”战略(智慧家居+智能制造)的延伸和拓展,是美的积极开辟第二跑道的重要举措,未来美的将努力从传统家电企业向拥有互联网思维的智能硬件公司转型。
篇8
于铁路行业来说,没有信息化就没有铁路的现代化。随着我国铁路客运和货运需求的迅猛增长,人们将对现有和新建铁路的运力提出更高的要求。2008年11月,我国政府宣布经济刺激方案,其中铁路建设占重要地位,同时,2009年是深入推进大规模铁路建设,完成铁路“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因此,伴随着新线建设的大规模进行,铁路信息化建设也将全面铺开。
最近,IBM成立了全球铁路创新中心,这个创新中心不是IBM在中国的一个普通创新中心,而是IBM全球的铁路创新中心。在IBM公司总部的支持下,该创新中心不仅汇集前瞻性的信息技术知识,还包括美国、欧洲铁路建设方面的专业经验。
以构建数字铁路为核心
据统计,到2010年底,我国计划建成一万七千公里新的铁路线。其中含七千五百公里客运线,以及新升级五千五百公里的高速铁路线。目前正在对预测性维护系统和交通管制进行大规模投资,这对铁路信息化来说非常重要。
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谈到,中国铁路信息化的目标方向将以构建数字铁路为核心,实现运输组织的智能化,客货营销的社会化、经营管理的现代化。铁路信息化的总体水平将跃居世界的先进行列,和目前的高原铁路、高速铁路相匹配,跃居世界先进行列。
从IBM提出的构建智慧的铁路愿景来说,就是要利用其更透彻的感知和度量、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三大特点,实现智能信息的网络化,进而在整个铁路系统、企业内部以及合作伙伴之间实现信息的互联和共享。
在这个基础上,感知和度量可帮助铁路公司收集新信息,进而更好地监控运营并更加主动地采取措施,而信息整合、复杂的分析及数据建模可将战略或运营决策与新锐洞察结合起来,为铁路系统实现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安全性、提高服务可靠性以及提高铁路运营效率并节约成本。
应该说,我国具有相当大的新基础设施的增长优势,这种情况与“从没有电话的基础设施,绕过传统有线电话网络,一跃成为以蜂窝/移动技术为主”的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是相似的。因此,中国铁路系统也有类似的机会,用新的智能功能,“跳跃式”开发当前铁路基础设施系统。
具体而言,有三方面是重点提升的内容。首先是安全和预防性维护,通过更加智能化的功能,帮助铁路企业防止意外事故、撞车和出轨事故发生。基于传感器的系统可以更早地发现潜在的设备故障,根据实际情况对运能进行监控,从而让铁路系统能够制定更加优化的主动维护计划,再加上各种铁路基础设施(入轨道和桥梁检查)监控功能,都可以减少中断服务所造成的影响。
其次是减少拥挤。智能化的铁路通过实时获取智能数据,了解全线运行情况,从而变得更加安全。通过对性能不断优化,可以减少铁路货运和客户拥挤情况。
最后是客户服务。智能铁路通过对数据进行智能汇集,可以提高业务洞察力,实现流程转型,从而提高效率,推出新的业务功能。提供事件信息,如列车晚点、易腐货物的到期日、关键零件的更新,如果服务水平或质量不符合要求,铁路可以对这些业务事件进行评估和关联,并自动做出动态反应。
可感应 可度量
截止2010年,全球预计将生产300亿射频识别标签,从而使我们能够对货物所在的位置、业务运营情况以及人们在市中心和各个旅游景点之间的移动进行跟踪。目前,数以万计的传感器已经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事件、行动和客观事务正在以人们从未想过的方式被感知。在如今美国和欧洲的许多铁路上,正在通过轨道设备来监测声音信号、热量和车轮摩擦。铁路沿线的固定基础设施通过射频识别技术(RFID),即电子标签,能够帮助人们识别轨道车辆、无线网络和视频系统,并且能够对铁路各场所的资产进行监控。这些精妙的解决方案正在以更高的效率帮助铁路公司收集信息,对资产位置进行跟踪,同时还能提升所有旅客的安全。
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在创造新的业务模式。比如,可以根据对故障的估计而不是按照规定的时间表开展主动维修,乘客可以根据对铁路设施的实际使用情况支付旅费。可以通过应用仪表技术来优化铁路系统,例如,在整个欧洲开发的欧洲铁路管理信号系统(ERTMS)。该系统之所以对铁路行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因为它的规范已经得到公认,能够在铁路系统和供应商之间保持一致的标准,还能为铁路服务提供商合作,扩大铁路服务范围,营造一个更广阔的生态系统环境。
虽然移动设备现已不算新鲜事物,但是由于具备了全球定位系统和其他定位功能。铁路客运运营商可以采用这种定位系统,根据对铁路车辆的实际使用重新定价、改变收入模式。比如说,乘客不需要在购票点对未来的旅行购买车票,相反,他们只需根据对铁路的实际使用缴费。这样可以为铁路带来额外的好处,不仅可以减少售票终端的占地面积,而且能够为铁路企业带来更多的收入。
互联互通 共享信息
当可感应、可度量的运输系统协同工作,在内部铁路网或外部铁路网之间实现动态连接时,可以充分发挥数据流和信息流的优势。目前,北美有数以千计的自动设备识别(AEI)设备,有数十万的车厢带有RFID标签。这些位于铁道旁的AEI传感器可以准确确定车辆的位置,然后通过与声音监控设备、热箱和车轮冲击检测设备的互动,提供更完整而全面的车况信息。
对于一个完整的铁路系统来说,列车和路轨等资产的良好状况既是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也是构成公司价值的最高标准之一。不少铁路运营商都开始发现对铁路设备及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和整修的重点不是当设备出现问题时再修复如新那么简单,而是把维护工作看作是供应链的一部份,并且积极地去理解资产的生命周期和可靠性。
从智慧的铁路角度而言,其可为内部铁路的资产配置、利用和维护以及外部铁路的日程改变、客户服务、合作伙伴以及供应商等问题提供更加完善、及时的决策。
因为,通过提高互联互通能力,使得业务模式发生转变存在多种可能。客运和货运铁路列车调度缩短了同线路上车辆段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资产。在联运模式下,运营数据和系统的开放共享和互联,对提高列车速度和缩短等待时间来说至关重要。
目前,整个欧洲正在开发高速客运铁路联运网络。由高速铁路运营商组成的这个联运网实行统一调度、售票和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加广阔的服务网络,丝毫不亚于航空业。
通过将销售系统的业务逻辑与配送渠道完全分离,完全可以实现无缝客运,可以一站式预定乘客行程,包括从地区性铁路到航空公司再到预订酒店和公共汽车。当货运运营商允许用户访问库存和时间表,过境运输者之间互相连接,可以实现无缝货运。
互联网将来自不同来源的信息汇集起来,允许个人浏览公共交通系统,有时会向其提供多种选择,例如行人通道、地铁和火车。下一轮的革新将是客户通过移动设备购买车票,在屏幕上接收登车条形码,使用代码通过安全检查站。这类客户乘车系统也可以用于货运市场。客户可以利用数据或语音输入来说出货运的起点和终点,然后根据时间、成本甚至按碳排放量等因素来订票。
智能分析 辅助决策
当企业可以获取各种所需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感知、分析和应用时,业务的智能化程度将变得更高。企业只有对这些信息进行变换,才能根据它们作出更好的规划、决策,提前报警并主动采取措施。通过提高铁路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提高洞察力,能够为内部和外部铁路网络同时创造新的价值。
基于移动状态的监控系统通过不断地实时获取和分析关键数据,如火车车厢状态(气压和制动器监控、车轮轴承温度、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数据,以及操作数据(行踪证明、“黑车”身份证明、调配车辆的时间章、货物情况、入侵检测和危险物品),将为铁路提供更多的智能信息。安装在车厢上的微尘传感器能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建模并开展分析,然后根据决策建模和分析结果发送消息。系统内置的独立例行程序能够信息、调度服务、订购配件、制定维修日程计划和执行远程诊断。
这些新的智能技术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减少铁路沿线的固定基础设施,提供一个更智能化、更灵活的移动基础设施。固定基础设施在安装、维护上成本高昂,且难以更新,这种基于列车的移动系统通过充分利用创新的革命性技术取得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大减少成本支出,提高灵活性。基于列车的系统可以感知基础设施的变化,如天桥金属疲劳和轨枕的混凝土裂缝,即时将这些信息通知工作人员、采购部门和公共管理部门。这些系统可以进行编程,并能够根据所处的实际位置改变报告。
随着铁路各系统的信息被充分利用后被用于用户决策,运营变得更加智能化,客运和货运企业能够进一步提高运营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比如当车厢存量(无论是货运提前预定车皮还是客运提前预定座票)与调度整合在一起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为线路增减车厢。同时,当铁路员工管理系统也实现这样的整合时,可以对员工排班进行优化和调整。
篇9
关键词:云计算;物联网;物流
中图分类号: TP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0-124-2
0 引言
智慧物流的概念最早在2009年12月由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在原有智能物流的基础上提出的,2006年,张军杰就智能物流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了智能物流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2011年,汪鸣和李霞等学者提出智慧物流是在智能物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更加注重整体智能特征、协作性决策等发展模式,且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物流的实现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智慧物流的实现将大力推动智慧城市的大发展。Bardi,E.J,Raghunathan,T.S,Bagchi,P.K认为智慧物流是推动市场全球化的有力助推器,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Shih-Che Lo,Randolph W.Hall 2007年设计一个实时智慧物流信息系统解决货运行业在高峰时间交通堵塞的问题,提高了智慧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众多学者对智能物流和智慧物流的发展做了众多的研究。
1 我国智慧物流发展存在迫切性
1.1 智慧物流将大幅度降低企业物流的成本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物流企业中已经实现部分信息化的不足1/4,全面实现的不到1/10,河北省的情况更差,这样的结果是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出现不畅,很多成本的提高出现在物流上,如果解决这个瓶颈问题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1.2 智慧物流可建立公共平台,有序地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智慧物流的实施有利于加快改进企业物流的管理模式,提高其运作效率和供应链的协同化水平,促进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进程,从而解决在传统物流供应链消耗大量燃油,造成环境污染及大量碳排放的问题,同时提高了信息领域的快速传输和相应能力,构筑企业的经济增长点。
1.3 智慧物流将为智慧城市提供重要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智慧物流将为智慧城市提供重要的数据和信息支持,它可以将传感器和感应器装备到交通设施中,如车辆、电网、铁路、隧道、桥梁、油气管道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的物联网,实现多样化、多源化的数据采集,并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完成信息的高度共享,从而实现人、物、信息、决策的高效融合。
2 我国智慧物流发展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我国部分单位的现代物流系统的部分技术已经达到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自动化等先进水平,如中储股份、外运发展、中海发展等,同时各地政府在智慧物流发展方式上也开展了大量研究,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智慧物流尚处于起步或初级阶段,还存在众多突出问题,具体体现在:
2.1 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分散、布局乱、管理水平低下
目前,河北省有不少小企业开始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了小型的智慧物流或智能物流,但这些企业存在着规模小,开发的系统各自为战,信息无法共享等问题,这样的结果是:缺乏有效的系统化管理,生产要素不能实现自由流动,资源配置不合理,难以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由于缺乏统一管理、信息不能实现共享,造成企业间彼此之间没有交流,据不完全统计,河北省运输能力有40%是空载状态,经常是去的时候超载,回来时是空载。
2.2 编码、文件格式等标准化数据不统一,也没有前瞻性的规划
从信息论角度上讲,智慧物流的实现需要编码、文件格式、数据接口等实现标准化,由于物流企业间的信息系统各自为战,每个系统都一套标准,从而无法实现多系统的数据共享。同样在发达国家,在条形码、物流编号、数据接口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实用的标准完成企业间的数据交换。同时,为解决末端数据的多源化和多样化,难以实现共享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在层次结构中加入“数据标准化”层的概念,实现异构数据的同构化处理。
2.3 信息技术手段落后,缺乏完善统一的平台
目前,在河北省的物流企业信息技术落后,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比如,缺乏GPS或北斗技术的货物追踪系统、仓库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运输智能化管理系统等物流服务系统,信息资源不能整合,更谈不到信息辅助决策,条形码、射频识别、GPS/GIS的应用不合理等,这与国外的智慧物流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同时,公共信息平台提供的功能有限,物流信息分散,条块分割等等,无法实现统一管理和协同优化。
2.4 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匮乏
人才是构建社会高速发展的技术,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物流人才缺口至少30万人,而同时懂得物流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系统技术、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缺之又缺。
3 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智慧物流发展模式
通过分析智慧物流发展的必要性及河北省的现状后,将有针对性地研究发展对策和模式。
3.1 政府应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政府应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整个智慧物流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一是政府需要提供符合发展的政策;二是扶持一些有良好潜力和竞争力的企业作为未来智慧物流发展的核心力量;三是配套相应的资金用于通讯、物联网、运营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研发智慧物流的信息服务公共平台。
3.2 通过产业推进,建立产业标准和信息平台
通过产业联盟,制定相应的产业标准,用于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标准化和各类信息数据处理和传输的标准化建设,如代码、接口等,同时加快推进智慧物流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规模化、协同化。
3.3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实现数据协同性、信息的共享性和决策智能性
企业是智慧物流的主体,而要想实现数据智慧化就必须使用先进的数据设备和数据共享设备,如RFID、GPS、传感器等,将末端采集来的数据传至系统平台,从而为系统完成信息转化、决策支持、协同化处理提供基础数据。
3.4 建立标准的引领,保障物流科技发展的协调统一,降低物流成本
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智慧物流统一协调发展、信息实现共享,决策支持准确性和智能性提高的基础。首先应该强化统筹协作,推进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和各类信息标准化体系,其次是在物理上实现各类编码标识、接口、信息安全的基础共性标准等。
3.5 最终实现引入市场机制,增强智慧物流发展的动力
智慧物流的最终是引入市场,增强智慧物流发展的内生性动力,吸引资金,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系统的良性循环,并为智慧城市的实现奠定基础。
4 结论
众多学者对智能物流和智慧物流的发展做了众多的研究,但系统化的发展模式尚属研究空白。本文借鉴国内外的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智慧物流的关系,提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产业推进、标准引领、市场化推广”的创新型智慧物流发展模式,该模式的实现将大力推动智慧物流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及智慧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蔡丽艳.物联网时代的智慧物流[J].物流科技,2010(12):95-97.
篇10
工业路由交换设备的必要性
提及网络设备,通常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配套的机房、机柜,专业的供电、制冷等设施。当智慧城市所需的网络设备无处不在时,难道我们也必须为每台设备都建设专业的机房吗?这肯定是不现实的。既然我们无法为每台网络设备都提供良好的使用环境,那自身携带机房的网络设备不失为一种好的解决方案,于是工业路由交换设备就应运而生了。
本次测试的华为工业路由交换一体机的具体型号为AR531-F2C-H(以下简称“华为AR531”),其标配8个百兆网络交换接口(LAN)和两个千兆SFP路由交换接口(WAN),其中6个为百兆SFP光纤模块接口,两个为百兆SFP光纤模块与RJ45共用接口。除此之外,该设备还可以支持两路RS485接口和两路数据输入DI接口,以及串行辅助和控制台管理端口。同时,华为AR531一体机还提供了一个具备U盘开局功能的USB 2.0接口。
提供一个恒湿恒温的环境,那就需要网络设备具备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了。华为AR531对温度及湿度的适应能力究竟如何?我们首先对华为AR531的高低温耐受性进行了测试。
测试中,我们将华为AR531分别放置在-40℃与80℃的环境中,并对其电气性能进行考察。测试结果发现,无论是在-40℃的低温环境还是在80℃的高温环境中,华为AR531的电气性能均未出现明显变化,依然能够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接下来,我们对该设备的温度及湿度耐受性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察。测试过程中,首先将温箱设置为25℃、95%湿度保持1小时后升温到55℃,继续保持3小时后,再将温度降回到25℃,保持9小时后,将湿度降至50%,再保持1小时。从测试结果来看,随着湿度、温度的变化,华为AR531的电气性能均未出现明显改变,依然保持正常状态运行。
温度及湿度的变化并未对华为AR531产生影响,但在网络设备放置的地方难免会有一些跑水滴漏的现象发生?为此,我们又对华为AR531的防水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中,我们从不同角度对华为AR531进行滴水测试后,重新接通电源,并进入控制台进行相关检测。从检测结果来看,得益于华为AR531的全密闭结构设计,在进行各种角度的滴水试验后,华为AR531依旧运转正常。除此之外,华为AR531在最容易进水的网络接口部分也全都安装了密闭橡胶塞进行防护。因此,一般滴溅和少量流水根本无法对华为AR531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随后,我们还进行了灰尘试验。然而华为AR531全封闭的外壳,以及无风扇、无需空气流通的结构设计,使得无论烟气还是尘土均无孔而入。
防尘防水的工业级可靠性设计,为华为AR531长期在无人值守的场地放置,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传输性能――智慧沟通的基础
与传统应用相比,智慧城市对网络传输性能的要求更高。以常见智能电表为例,虽然单个智能电表传输的数据比较简单,仅有用户代码、电表金额、用电数、电压、电流以及时间日期等有限的几项数据,每项内容所占字节数也很少,通常使用一两个大数据包或几个中长数据包就可以满足数据传输的需求,但是一旦乘以用户数目,其所需传输的数据量也是巨大的。以一台电表每秒钟两次抄表、每次抄表有两个大数据包(1518Byte)需要传输来计算,每台电表每秒所需的传输速率为4PPS,1000台电表每秒钟需要的传输速率则为4000PPS,而一条百兆网络线路在传输1518Byte大小的数据包时,单向数据包转发速率也不过8128PPS。
因此,即便我们采用优化智能抄表系统、缩短传输字节长度、加大抄表时间间隔等方式,来优化网络的传输效率,智能电表实时抄表的网络数据传输压力依然巨大。另外,由于工业路由交换设备并非仅用于智能抄表应用,像公路、铁路的高清视频监控如今也已经采用数字化传输,这些应用不仅需要网络设备具备很高的数据包转发性能,网络时延也是其重点考虑的网络性能指标。
华为AR531的网络处理性能如何,是否能够满足这些要求?为此,我们对华为AR531的数据转发性能进行了测试。
我们首先对华为AR531两个千兆SFP光纤接口的链路层数据转发性能进行了考察。需要指出的是,测试过程中,我们采用了IXIA公司的IXIA 1600T网络性能测试仪表进行测试。实际测试拓扑见图3:
测试中,我们将华为AR531的两个千兆SFP光纤接口与测试仪表一一对应连接,并在测试仪表上,将被测设备的两个端口设置为双向全双功,然后进行链路层数据包转发。其中,数据包长度设置为64Byte、512Byte以及1518Byte,同时记录被测端口的最大吞吐量及最大吞吐量对应的时延。具体测试结果见表1:
通过对华为AR531的两个千兆光纤接口进行链路层数据转发性能测试,我们得以了解其出色的网络数据转发能力。在数据包长度为64Byte时,数据包转发速率达到了378999.26PPS,这样的传输速率完全可以满足当前千兆网络数据传输的实际应用需求;512Byte的数据包长度比较接近当前网络中600Byte~700Byte(不同应用场景中数据包平均长度不同)的实际网络平均数据包长度。因此,在数据包长度为512Byte时,网络设备的吞吐量达到90%以上,就可以完全满足网络数据传输的实际应用需求了。华为AR531在传输512Byte长度的数据包时,一对网络接口双向的数据包转发速率可达231658.25PPS,接近千兆网络的线速(吞吐量为98.59%);在传输1518Byte长度的数据包时,两个千兆光纤接口双向数据传输吞吐量同样可以接近100%,数据包转发速率可达80702.9PPS,完全有能力满足千台智能电表抄表等对数据转发有高要求的网络应用需求。
从记录的最大吞吐量时延(见表2)来看,得益于光纤接口良好的数据转发性能,华为AR531的最高时延为传输1518Byte长度数据包时的74.66微秒;在传输64Byte长度的数据包时,时延仅为18.79微秒。且随着数据包长度的增加,时延稳定上升。低时延及时延的稳定性,可以有效缩短数据转发的响应时间,并减少数据包传输的抖动,这不仅有利于语音视频类数据的实时传输,还为网络数据实时、稳定、可靠的传输提供了重要保障。
传输可靠性――智慧沟通的保障
在智慧城市的网络系统中,每台网络设备都担负着数十乃至上百户家庭的水、电、燃气供应。一旦网络链路出现故障,所带来的影响极大。因此,必须有十分可靠的传输保障机制才能满足智能网络的数据传输要求。那么华为AR531是否可以担负如此重任呢?为此,我们对华为AR531的组网传输可靠性进行了测试。
测试中,我们利用三台华为AR531组成了一个以太环网进行测试。测试网络拓扑见图4:
以往的网络常识告诉我们,如果在正常网络中,出现以上拓扑图中的网络结构,必然会形成一个网络环路,从而导致各台设备间不断地发出学习帧,形成广播风暴,使得整个网络无法进行正常的数据传输。那为什么还要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组网呢?这是因为网络环路可以有效保障链路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其中一条链路出现故障时,可以自动切换到另外一条链路,保证数据的正常传输。那如何在网络环路组网环境中抑制广播风暴呢?华为提供了智能以太网保护(Smart Ethernet Protection,即SEP)技术解决方案,该方案是一种专门用于以太网链路层的环网协议。通过该技术,在网络故障发生时,可以实现毫秒级的链路切换速度,最大限度地保证用户业务的平稳运行。虽然SEP和STP(生成树协议)比较类似,但其配置要比STP简单,切换时间也更短,并可在二层网络中进行设置。相较STP,SEP在灵活性、可靠性和及时响应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在组网并完成设置后,我们将测试仪表分别连接在华为AR531-1与华为AR531-3的百兆网络接口上,使其按红线标识,以10万PPS的速率持续进行数据包传输。在数据包传输无丢包的情况下,我们把华为AR531-1与华为AR531-3之间的线缆断开,进行链路切换,切换后测试数据包改由黑线标识路径经过AR531-2中转后,由AR531-3传回测试仪表。在统计过测试仪表的丢包数量后,我们发现在仅出现3875个数据包丢失后,网络传输就恢复了正常。由此可计算出,华为AR531在SEP技术的支持下,链路切换在38.75毫秒内即可完成,具备十分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保障能力。另外,华为AR531还可以自动将链路故障上报,以便运维人员及时对链路故障进行定位、排除。
功能丰富 管理简便
众所周知,通常应用在企业数据中心或云计算网络环境中的交换机才具备SEP功能。华为AR531配备该功能确实有些超乎想象,而更让我们感到更吃惊的是,华为AR531不但支持SEP,还具备策略路由、静态路由、RIP、OSPF、IS-IS、BGP等多种动态及静态路由功能,并可支持组播和IPSec、GRE、SSL、L2TP以及DSVPN等多种VPN功能。
在运维管理方面,华为AR531也非常简便,其不仅提供了基于Web的GUI管理界面,还可以通过SNMP、RMON、NTP、CWMP、自动配置等多种方式进行管理配置。除此之外,华为AR531一体机还可以通过机箱上的USB接口,将产品配置导入或导出,从而实现简便的U盘开局功能,更进一步简化了产品配置过程。
在网络安全管理方面,华为AR531能够通过防火墙ACL策略设置,以及dot1x用户认证的方式,更加安全可靠地对网络传输进行管理,体现了其稳定、可靠、安全的智能网络传输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