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系统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05 18:07: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交通系统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上述解决方案的基础是能够模拟整个交通运输网中公交车队和客流情况的服务资产,它将利用IBM的相关技术,对公交车和公交线路实行实时监控并对公交车队进行调度管理。
“我们正为建设智慧镇江奠定技术基础。此次为镇江市搭建的IBM智能运行中心解决方案包含了IBM在交通运输行业积累的专业知识和洞察,以及iOC、i2等领先软件。这个解决方案有助于我们将大量数据转换成更好的服务,构建城市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与IBM合作,我们将把我们的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得更快、更高效。”镇江文广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张兵表示。
据Pike Research公司预测,到2020年,亚太地区“智慧交通”技术市场年市值将达到55亿美元,即该领域2010年至2020年间的累计投资额将达到360多亿美元。而中国是亚洲最大的“智慧交通”市场,约占该地区潜在商业总价值的30%。
“未来20年内,全球运输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额预计可达30万亿美元。考虑到预算和资源等条件,新实体基础设施的建设有限,社会对公路、铁路及中转站的最佳维护方式一直争议不断。但是如果在实体运输基础设施中融入技术和智能,城市就能扩大道路运力、改善出行体验,使交通运输系统更加安全高效、更具可持续发展潜力。”IBM软件集团智慧城市和金融运营业务全球销售副总裁Meenagi Venkat表示,借助IBM智能运行中心解决方案,城市得以利用先进的分析技术来轻松预测潜在的交通干扰因素,从而尽可能降低影响,并为本市居民和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据了解,通过IBM智能运行中心解决方案实现的交通系统中央指挥中心,可以利用公交车调度系统来提升公共交通的效率。届时,公交车和公交车站将配备智能设备,将交通流量数据传输到智能运行中心。
篇2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2020;可持续;新模型
西班牙“城市2020”项目
西班牙的“城市2020”项目的主旨在于建立一个在生态和经济发展意义上均可持续的智慧城市新模型。在该项目中,市民的实际需求,以及日益普及的互联网通讯和互联网移动设备,都将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
“城市2020”项目的提出,是要建立一个覆盖最新技术的新型智慧城市。具体而言,该项目涉及的基本方面包括:未来互联网城市、能源和效率、通过智慧交通系统应用实现出行和可持续型交通、环境可持续性和市民福利、城市市民行为及其与城市间的关系。
西班牙的“城市2020”项目总预算金额为1 630万欧元,是西班牙工业技术发展中心(CDTI)的“INNPRONTA”研发及创新计划的几项初步研究措施之一。西班牙知名跨国IT巨头英德拉公司成为主要的牵头企业,同时参与该项目的大型企业还包括Agromán铁路公司、Atos信息技术公司、法格电子公司以及GFI信息公司;此外,还包括三家中小企业,分别是FRACTALIA软件与IT工程公司、Tekia工程公司和Isoco信息技术通信公司。另一方面,各大高校也将组织专项研发团队参与“城市2020”项目,涉及的机构包括马德里理工大学、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大学、卡洛斯三世大学、萨拉戈萨大学、坎塔布里亚大学、拉科鲁尼亚大学,以及巴塞罗那数字技术中心和智能基础设施创新中心。
为市民服务的技术
除对不同领域和技术的整合外,“城市2020”项目的最主要一个创新点在于,其服务的提供将会以对市民城市行为所有数据的分析为基础,并通过对大宗数字化数据的整合来实现。“城市2020”项目涉及的服务和技术将用于满足此类城市行为的塑造和市民关于交通、能源、环境及通讯等方面的需求,同时还能调整因实际需求变化产生的交互式服务。
“城市2020”项目提出要构建一个通讯架构,而建立该架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个以未来互联网或物联网为基础的城市环境,即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所有物品间都能够实现互联和信息互换。在此架构上将汇聚各种先进的服务,同时通过这一架构还将为市民之间以及市民与不同未来互联网所属元素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解决方案。可以说是通过构建智慧且个性化的城市服务网络来有效地改善市民的福利水平。
可持续的高效能源利用及环境调控
毋庸置疑,“城市2020”项目的主角和受益人都是城市的居民。该项目涉及的新型技术工具能够帮助市民们在住宅、办公室以及公共场所的能源消费等方面做出最优决策,同时加大公共交通工具在城市中的应用,而且使来访的游客也能享受到这些应用带来的福利。
篇3
行业信息化
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20年时间的激情跨越,以七个人创业起家的佳都集团而今已经成为中国服务企业500强、广东IT领域的龙头企业。从IT产品分销起步,到佳杰科技在新加坡主板上市,成为亚洲IT产品分销亚军,再到佳杰科技从佳都集团剥离,接着收购A股上市公司佳都新太,佳都集团成功实现了两次跨越。秉承成为“中国现代信息服务业领跑者”的战略使命,佳都集团已进入了第三次跨越的冲刺期。
一个企业成立20年,从传统IT分销商转型到现代信息服务商,专注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就是佳都集团。
2012年7月16日,佳都集团旗下控股上市公司佳都新太的定向增发足额完成,募集资金总额3.73亿元,将投入到新一代融合智能安防平台整体解决方案、智能交通系统及行业解决方案、移动互联网业务平台的研发、行业应用推广项目及云计算IT服务外包项目等领域。这家具有丰厚技术积淀的通信增值业务领先企业在大股东佳都集团的支持下再次,向ICT综合服务行业领跑者的目标前进。
以传统IT分销商起家的佳都集团,为何把目光瞄准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个转型过程有哪些亮点呢?佳都集团董事长刘伟给了我们答案。
公共安防增长迅猛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壮大,安防行业形成了市场应用广泛、产业链相对完整、具有一定规模高成长等特点,在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推动“平安城市”建设、服务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作用。佳都集团在智能安防领域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刘伟表示,安防是我国的朝阳行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之一,符合我国“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智能安防更是安防与现代融合通信和智能识别技术的结合,实现了安防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成为安防行业的焦点,为整个安防的产业链带来变革的机遇。
目前,佳都集团的智能安防业务主要由佳都新太承接。佳都新太从2008年开始进入该领域,并专注于公安、交通、金融、教育等行业。目前,智能安防业务已成为公司增长最为迅猛的业务。
佳都新太的产品包括视频融合监控联网管理平台以及一系列的视频智能分析产品,比如:视频故障检测系统、智能行为分析系统以及视频摘要与检索系统等。其中,公司研发的视频故障检测系统已纳入公安部科技推广计划产品。
公司先后承担了广州市平安城市工程、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海心沙主会场安防系统、广州地铁公安视频监控与指挥调度综合集成平台、广州高铁南站视频监控项目、广州大学城视频监控项目等具有市场代表意义的重要项目。公司也获得“平安城市建设推荐优秀安防工程企业”等称号。
目前,全国已有200个城市安装了摄像头等各类视频监控硬件系统,但新的问题是如何将它们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智能、高效的监控网络。城市安防建设已经转入整合和深化应用阶段。
基于我国建设“智慧城市”的大趋势,针对国内城市级大规模安防体系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需求,佳都新太在已有积累的基础上,募集资金投入到建设新一代融合智能安防平台整体解决方案项目。它将充分挖掘智能安防业务的潜力,构建起行业最为先进的新型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智能化、融合化安防管理平台整体解决方案,推动建立智慧安防产业联盟、智慧安防产业示范基地。
广州在安防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已率先实现了全市范围的安防监控管理平台。佳都新太将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资优势和遍布全国的营销服务网络,通过与当地电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合作,复制在广州的成功经验,迅速扩大产品市场份额。目前,公司的监控平台软件在广西、黑龙江、山东等地已经有所突破。
把握时机进军智能化轨道交通行业
至2011年底,全国14个城市拥有56条运营线路,总里程已达1714km。另有15个城市的首条线路正在建设中。全部在建线路数量达70条(含续建段),总里程2000km左右,总投资超过10000亿元。广州市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近日也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同意广州新建7条共228 .9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这标志着广州轨道交通建设将进入新一轮大发展。极具商业头脑的刘伟自然不会忽略这个巨大的蛋糕,但地铁智能化对中国企业而言是一个新兴领域,佳都集团该如何入手才能占据一席之地呢?
“我们在智能化轨道交通业务开展之初就确定了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齐头并进的理念。”在谈到该业务成功的关键时,刘伟告诉记者,“我们就是要借鉴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经验,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核心模块的国产化,并结合中国用户的需求进行再创新,从而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佳都集团智能化轨道交通业务自开展之初就与世界轨道交通自动化领域的先进企业——新加坡科技电子有限公司在技术合作、市场开拓、人才交流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佳都集团始终坚持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齐头并进的原则,通过强强联合、积极创新,取得了累累硕果,先后在包括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综合监控系统、站台屏蔽门系统等实现了全方位的关键性突破,成为国内技术先进、产品线丰富的智能化轨道交通解决方案提供商。
目前,佳都集团主要的应用业绩有:广州四号线自动售检票系统项目;广州二号线、四号线延长线、八号线北延段自动售检票系统项目;广州三号线北延段自动售检票系统项目;广佛线站台屏蔽门系统项目和综合监控系统项目(含PSCADA、BAS);广州六号线站台屏蔽门系统项目、自动售检票系统项目和综合监控系统项目等。
然而,刘伟并没有满足于佳都集团现有的成绩。“面临着智能化轨道交通市场的庞大需求和创新要求,我们仍在思考。”刘伟告诉记者,“未来全国各地不断产生新项目,我们要面向全国去推广我们的解决方案,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显然,在刘伟心中正在描绘着佳都集团在智能化轨道交通领域的未来蓝图。
篇4
关键词:智慧交通;智能交通;发展现状;物联网;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 U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107-3
0 引言
交通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城市交通的发展程度也是一座城市现代化程度体现。城市交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城市生活、工作效率。
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持续繁荣,使得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这对原有的城市交通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当前全国大、中、小城市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交通安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日益严峻的生态和生存环境不断考验着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如何缓解并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成为关注热点。
1998年原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从而引发了将其概念应用到“数字城市”的社会信息化运动,2008年,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引发了世界上国家和地区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热潮。
1 智慧交通的特点
智慧交通是在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为代表的智能传感技术、通信传输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等有效集成,并运用到交通系统中,以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效率、提升人们的出行体验为目的,以更精确的信息在更广的时空范围内构建的智能化、人性化、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1.1 高效省时
智慧交通通过实时跨网络交通数据分析和预测,避免不必要的时间、能源等浪费,提高车辆的运输效率,使交通流量最大化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1.2 安全便捷
智慧交通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向各交通行驶主体及相关部门提供实时、有效的交通信息,使其避免产生交通事故,防患于未然,力图做到安全出行。通过移动通信提供最佳路线信息和车辆实时运行信息,以及一次性支付各种交通费用,为旅客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增强旅客体验。
1.3 以人为本
智慧交通面世以来即秉承着以人为本、服务民生、需求引导、开放创新的理念,“智慧”落脚于人们的出行需求得到高水平满足。
1.4 节能环保
新能源汽车等智能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减少能源消耗和各种污染物的排放,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2 智慧交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1 国外智慧交通发展现状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里程来看,各国交通发展均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大力增加公路通车/通航里程;提高公路/航道等级;综合运用各种运输方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优化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信息化、智能交通/智慧交通。由于智慧交通是近年来才兴起的概念,是智能交通在新时期的趋势和最终目标,因此本文主要以智能交通的发展为主要论述对象。
1995年,日本的通产省、运输省、邮政省、建设省和警察厅五部门制定道路、交通、车辆的信息化方针,拉开了ITS系统研究开发和实施的序幕。日本心交通系统是实现智能交通的关键之一,在“日本ITS框架体系”的指导下,该系统有一个具有高性能的核心性综合交通控制中心和10子系统组成。这些系统包括:公交优先系统、交通信息提供系统、综合智能图像系统、安全驾车辅助系统、行人信息通信系统、紧急车辆优先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动态车辆导航系统、车辆行驶管理系统等。
英国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其拥有世界最多用户的SCOOT系统一直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另外英国交通信息高速公路(Travel Information Highway,TIH)和视频信息高速公路(Video Information Highway ,VIH)是世界领先的交通信息网络平台系统。
2.2 国内智慧交通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在交通运输和管理中应用电子信息及自动控制技术,并在全国主要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使用单点定周期交通信号控制器和线协调交通信号控制系统。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陆续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如英国的SCOOT系统、澳大利亚的SCATS系统等。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趋于饱和,合理配置交通资源,加大城市智能化交通系统建设,成为各地智力交通问题的首要任务。特别是结合了2008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举办需求,实施了国家综合智慧交通技术应用示范等重大项目,并且围绕国家高速公路网不停车收费和服务系统、北京奥运智能交通集成系统、上海世博智能交通技术综合集成系统、广州亚运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系统、远洋船舶与战略物资运送在线智能检测系统五个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科技引领是我国智慧交通的一个重要特点,从“十一五”开始,“863计划”将现代交通技术列为一个单独的领域来开展研究;2011年4月,交通运输部颁布的《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在“十二五”期间要重点研发包括智能车载终端设备、公共交通信息采集监测于服务、运营监管和应急保障等城市智能交通关键技术。2012年国家《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将智能交通提高国家战略地位,成为我国第一部以政府文件形式的智能交通战略。另据“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研究报告”统计,2008年至2013年期间,城市智能交通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0.2%,而受益于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十二五”规划》、《道路交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多项政策,预计未来10年内智能交通的资金投入将超过1700亿元。
从整体上而言,我国智慧交通未来的发展呈现三大态势:一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给智慧交通产业创造巨大空间;二是世界智慧交通系统将进入一个创造新一代移动社会的崭新阶段;三是智能交通技术应用方面,利用智慧交通技术来减少交通污染,发展低碳和绿色交通,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方向。
3 智慧交通总体构架
传统智能交通系统包括交通管理系统、交通信息系统、公交信息系统、车辆管理系统、泊车系统、车辆控制系统六大子系统,其核心在于控制,即将控制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融入交通领域,形成完整的控制体系。
智慧交通是在智能交通的基础上,融入人的智慧,实施及时、便捷、安全、高效的交通控制。智慧交通的核心在“智慧”,即给交通安装大脑,使之能够及时看到、听到信息,并及时作出反应,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资源浪费、安全事故频发、难以实时控制事态等难题,使城市交通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智慧交通系统是将电子、信息、通信、控制、车辆以及机械等技术融于一体,应用于交通领域,并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提出解决方案,以改善交通状况,使交通发挥最大效能的系统。
智慧交通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型系统,由许多关系密切的不同领域、不同功能的子系统综合集成。其中,人、车、路和环境是交通的四大基本要素;管理者、行人与驾驶员构成交通中人的要素;公交车、地铁、出租车、自行车、商用车、特种车辆等构成交通工具要素;普通公路、高速公路、轨道、航线、公交站、停车场、综合交通枢纽等构成交通基础设施要素;自然灾害、天气状况等构成交通中的环境要素。这几者之间依靠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互联构成以车联网为中心的交通信息广泛采集、即时传输的网络,将交通流信息和气象信息等输送到城市交通云中心,利用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手段对交通信息进行储存处理,并进一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对交通数据进行深度处理,将结果输出给公众,向管理者、出行者提供随需而变的服务。最终形成集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智能高效于一体的智慧交通体系,涵盖交通管理系统、出行者信息服务系统、车辆运营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智能车辆、自动公路、综合运输、紧急事件与安全以及车联网等系统。
4 智慧交通建设内容
智慧交通将先进的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和交通工程集成,形成各项建设内容,加强人、车、路之间的互联互通,将各种设施单元(车载设备、路侧单元、控制中心)、交通管理部门和出行者集成到一起,为提高运输系统的总体运输效率和安全水平提供基础和手段。
4.1 交通规划与管理
智慧交通在交通管理与规划领域的建设包括三方面,分别为: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控系统、交通运输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其中,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是重点,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控是基础,交通运输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则属于长期宏观类型的应用。
4.2 出行者信息服务
出行者信息服务领域包含的内容及分类方法较多,从系统建设独立性的角度分析,智慧交通在该领域的建设内容包括三方面:智能车流诱导系统、智能车载导航系统和多渠道信息服务系统。
4.3 车辆运营管理
智慧交通在车辆运营管理领域的建设内容包括:智能公交系统、快速公交运营管理系统、轨道交通运营调度系统、出租车调度管理系统、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智能商用车辆管理系统以及特种车辆运输智能监控系统等。
4.4 电子收费
智能交通在电子收费领域的建设主要体现为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和智能停车系统。其中,不停车收费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中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的建设内容。随着传感器技术和短程物物通信技术的进步,还将衍生出多种其他基于便携终端的自动收费系统。
4.5 智能车辆
智慧交通在智能车辆的建设内容包括智能防撞系统和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通过先进的车载电子系统、车载传感系统以及车程无线短程通信系统,实现全方位的车辆避撞功能,包括:纵向防撞、横向防撞、交叉路口防撞以及碰撞前的车辆乘员保护等。
4.6 紧急事件与安全
智慧交通在该领域的建设内容包括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和紧急救援系统。其中,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包括事件的预防、事件的检测与确认、事件的鉴别、事件的响应、事后管理、事件的记录等功能。紧急救援系统的主要服务对象包括机动车驾驶员、行人、摩托车驾驶员以及非机动车驾驶员等。
4.7 综合运输
智慧交通在综合运输领域的建设内容主要体现为智能客货综合联运系统。该系统利用部署在货物、车辆上的各种传感与识别技术以及旅客的便携智能终端的能力,结合运输路径所在范围内的实时路况信息,实现客货运信息资源的交换,大幅提升旅客联运服务和货物联运服务中的效率和质量问题。
4.8 自动公路
自动公路系统是智慧交通中最先进的应用领域之一,通过在公路系统上铺设路面磁钉车道,控制中心可直接对每辆智能汽车发出指令,调整其行驶工况。该系统通过与智能车辆系统进行信息交换来检测周围行驶环境的变化情况,达到行车安全和增强道路通行能力的目的。
4.9 汽车移动物联网
汽车移动物联网,简称车联网,是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具体应用。在物联网的技术背景下,交通系统中的人、车、路灯组成要素的感知能力将逐渐实现。相当于提供了覆盖率极高的海量信息采集终端和信息终端。在物联网的环境中,以汽车移动计算平台为核心,利用泛在感知能力可以对现有的几乎所有智能交通系统进行升级强化,建设基于物联网的路网车辆状态监控系统、基于物联网的交通控制系统以及基于物联网的信息服务系统等。
5 结语
在信息化浪潮与数据科学崛起的共同推动下,智慧城市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下一代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及基础支撑。智慧交通的实现依赖于技术与理念的进步,技术的进步是交通朝纵深、智能的方向发展;技术和理念的提升给交通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延伸拓展空间,不但连通了各种交通方式和交通参与主体,使交通更加高效,而且将交通系统的末端渗透到智慧城市的其他领域,通过便捷的交通吸引大量客流、物流、资金流,给城市医疗、旅游、教育、安防、商业等领域带来巨大活力,极大地开拓城市的发展潜力,而城市的发展也会带来交通领域更大的繁荣,激发出交通领域更多更新的商业模式。
参 考 文 献
[1] 曹小曙,杨文越,黄晓燕.基于智慧交通的可达性与交通出行碳排放――理论与实证[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4):418-429.
[2] 孙怀义,王东强,刘斌.智慧交通的体系架构与发展思考[J].自动化博览,2011,10:61-62.
[3] 蔡翠.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6:224-227.
[4] 张新,杨建国.智慧交通发展趋势,目标及框架构建[J].中国行政管理,2015,4:150-152.
[5] 苑宇坤,张宇,魏坦勇,等.智慧交通关键技术及应用综述[J].电子技术应用,2015,41(8):9-12.
[6] 尹方平.智慧交通建设与发展思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1):171-173.
篇5
近年来,国际国内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仅我国截至目前明确提出创建智慧城市行动计划及发展战略的城市已有200多个。大数据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新的路径、新的要求、新的机遇。
智慧城市相对于之前数字城市概念,最大的区别在于要对感知层获取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处理,从而获得支撑和保障智慧城市顺利运营的多元信息。一座真正的智慧城市,要体现出人类社会对现代城市和运营管理的智慧化目标,必然需要对各种数据进行充分分析和利用。
要实现对数字信息的智慧处理,前提是引入大数据处理技术,从而来整合分析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海量数据的处理,将特定的信息应用于特定的行业和特定的解决方案中。可以说,智慧城市的应用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数据采集、分析、存储和利用的过程,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各个领域都能够实现“智慧化”的关键性支撑技术。
大数据在智慧城市中的落脚点就是为智慧城市的各个领域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大数据就像血液一样遍布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生活等智慧城市各个应用系统,使城市管理从“经验治理”转向“科学治理”。
有专家指出,“如果智慧城市是人,那么大数据就是大脑”,大数据的应用可以遍布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在智慧交通系统中,通过对道路、车辆、天气、行人等大量交通信息的实时挖掘,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并快速响应突发状况,为城市交通的良性运转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在智慧安防系统中,通过平安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危化品运输监控、食品安全监控等大数据的挖掘,可以及时发现人为或自然灾害、恐怖事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等。
在智慧城管系统中,通过对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不同部门获得的大量监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实时处理及深度挖掘,实现对城市管理实时监控与长期管理优化。
大数据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同时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要更加注重信息共享。在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建设应大力推进大数据基础平台和基础网络建设,积极推进信息资源数据交换和共享体系建设,使大数据真正产生“大智慧”。
篇6
追求卓越 人才为本
1998年,大为科技创始人包可为带领当时仅有20多人的团队,瞄准了信息管理软件、智能交通技术、网络安全等高科技领域。经营上以构筑技术和人才高地的模式竞争,把抢抓市场的眼光放至全国;在预见性和超前性产品上加大投入比重,每年研发费用占收入的10%。人才使用上,经营和技术骨干均持大股,个人收入由工资底薪、项目提成和年底分红组成,最大程度调动了成员的积极性。今天,大为科技融入高科技领域,成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追求品质 质量第一
大卫科技深知质量是产品竞争力的有效保证,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全面推行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并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质量管理实施办法,对员工经常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教育,为产品的设计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这样的质保体系下,大卫科技先后承担了江苏省省科技厅的科技支撑-社会发展项目“道路车辆行踪监控系统”(BE2008634)、“城市信息化集成管理平台及在无锡地区的应用示范”(BE2004001-1)、江苏省经信委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隧道综合监控系统”、江苏省经信委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地铁BAS节能监控软件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和无锡市科技成果产业化资金项目“基于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车辆行踪监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科技项目,累计获得各级政府资助金额2000多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公司的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活动。
其中“大为车辆行踪监控系统”和“大为隧道综合监控系统”等多项产品先后获得江苏省经信委软件“金慧奖”等奖励,“大为车辆行踪监控系统”还被评为无锡国际物联网博览会首届“十大物联网应用案例”。
产学研一体 提升软实力
为了更好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大卫科技与同济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和福州大学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基于无锡市人民政府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LP合作项目,2013年1月与麻省理工学院智能交通研究中心签订了正式合作协议,就“复杂场景下车辆特征识别与检索”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先后开发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成为国内知名的智能交通、轨道交通和政府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近年来,公司凭着雄厚的技术和经济实力、良好的信誉、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赢得了用户和社会的信赖,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先后承接了多个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城市快速路智能化监控系统、隧道综合监控系统、公安交通指挥中心等大型智能交通和系统集成工程项目。
篇7
参赛学生:曹欣宇 陈奕池 雷龄凯 汤新月 莫橹尧 赵柯帆 指导老师:谭琼
简介
SUPER位于中国某省X市,是一个智能科技与历史文化并存的城市。这里依山傍水,曾是楚国重镇。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垃圾处理问题及交通问题阻碍着城市的发展。在2020年,X市有很多垃圾,居民在没有进行分类的情况下随意扔垃圾是导致城市脏乱的主要原因。垃圾处理厂只能将未分类的垃圾直接焚烧或填埋。这种粗放的垃圾处理方式给X市带来了严重污染,对人的健康和环境都有不良影响。经过多年的反思和探索,我们以Smart,Utility,Powerful,Eastern,4R为核心理念的智慧城市规划方案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带来了跨时代的创新。
Smart: 中心量子计算机
我们使用智能中央量子计算机调节本市的交通系统,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通过射频技术,它得以联接城市的各个部分,形成完善的智能城市系统。这让城市管理和生活更加智能化,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它还为我们的垃圾处理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
Utility: 交通系统
Utility交通系统分为2层。顶层是公共交通层,底层是私人交通层。它可以自动控制每一个地磁飞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此外,Utility可以指挥运输垃圾集装箱,使其安全高效地到达回收中心。
Powerful:多样化能量来源系统
Powerful能源系统通过雷暴和反物质来获得能量。在雷暴天气里,接收器会将雷电流转移至石墨烯制成的Super电容组中,再把这些电流平稳地输入城市;在反物质发电厂中,我们将正反物质碰撞湮灭,这一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最终转换为人类可控的电能。
这一多样化的能源系统不仅给城市以安全绿色的能源支持,同时也保证垃圾处理系统得以高效运转。
Eastern:对传统中华文明的继承
Eastern,一个举世闻名的古镇,是中国的又一名胜。为保护这里富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古迹,我们将它们与主要城区分隔,并且定期维护这里的古建筑。为了Eastern的更深远的发展,我们通过地下管道运输系统将垃圾运往回收中心。
Reduce,Reuse,Recycle,Rot――4R垃圾处理原则
减少
政府会限制居民每日的生活垃圾的重量,减量奖励,超量惩罚。
分类
高分子塑料材料 电子垃圾(主要是石墨烯) 生物垃圾 纸质垃圾
运输
政府会指导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
在每一栋楼中都设置了垃圾的运输胶囊。
在垃圾回收中心,我们用X射线照射垃圾进行分类。Smart控制的机器人监控系统根据垃圾分类的结果将垃圾运输至不同的地点。
垃圾回收中心建于群山环绕的郊外
Smart会控制运输各地的垃圾。生物垃圾和石墨烯废物被被烘干粉碎之后,被组装成特殊的部件。其他类型的垃圾将会被密闭于专用的集装箱中转移至垃圾回收中心。
回收
通过生物降解技术,生物垃圾最终会被分解为有机质产品。
通过基因改造,我们创造出能分解石墨烯的新型真菌。在适当的温度、湿度下,新型真菌能分解石墨烯等通常难以降解的废弃物。
最后,我们将一些不可分解回收的垃圾送至反物质中心进行处理。在此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足以供给整个中心的运转。这个中心还有石墨烯质保护层避免辐射外泄。
如何使此系统安全可靠?
风险
如果将石墨烯置于地下,它很有可能会对地下水供给带来污染。因此,回收中心会组织专家团队来定期检查地下水质量,防止石墨烯污染地下水。
能量损耗
Smart会计算出最适宜运输垃圾的频率和时间,集中的废物处理让能量的消耗达到最小。
一个强有力的工程团队
在无害前提下,材料工程师以多种方式使用石墨烯材料并创造新型塑料纤维。
等离子电气工程师会使Powerful能源系统成为现实。
建筑师会设计出坚固可靠且富于创造性的新式建筑并提供保护古建筑的方法。
计算机工程师设计并不断改进Smart智能系统。
生物工程师通过基因重组创造新型真菌。
本论文在四川省赛区获中学组总分第一名,最佳展示奖;在全国赛区获中学组一等奖中总分第一名
专家点评
嘉祥的Super City这篇文章在国际总决赛中获得44分的高评分(满分50)。这篇文章在行文结构上遵照了西方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这在未来之城大赛的传统中极其重要。这个行文规范是:概述、界定问题、解决方案、方案的风险评估与利弊平衡和结尾归纳。未来之城意在培养的21世纪的人才――特别是面向未来具体挑战的工程师和设计师。他们需要具备的核心思维技能便体现在这一行文结构中――他们提出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评估和改进――这个流程又叫做“Engineering Design Process",是很多大型企业产品研发的金钥匙。这也是未来之城大赛在评选中极为看重并对参赛选手着力培养的思维方式。
此外,Super City的文章结构简洁,表达明确。这反映了代表队的文字表达能力。书面沟通能力是工程师、设计师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篇8
当今世界城市发展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是城市化和信息化。一方面,在日益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同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生活水平并巩固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让城市的物理和社会基础设施更好的运作。另一方面,信息及网络已经渗透到城市的方方面面,从居住、交通,到工作和休息,对城市的功能和结构均产生了巨大影响。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导致产生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路径成为必然。由此,引入了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想方设法使城市变得更有效率,通过移动技术提供更多的服务,优化现有的基础设施,并充分利用公民参与创造更好的决策,打破官僚作风以激发创新的、积极进取的创业型经济。可以说,一个理想的城市,对管理者而言,要易于管理,而对于城市的使用者――居民而言,城市需要生活方便、设施完善、服务齐全而且价格合理。这正是智慧城市的一个图景。
那么,全球智慧城市的发展注重的是什么?它们有没有发展模型?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智慧城市?本文将一一回答这些问题,以期对我国的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启示。
智慧城市发展的侧重点
智慧交通
交通是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商务、环境影响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大问题。智慧流动性对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同时减少运输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关重要。在全球先进的智慧城市中,智慧交通一直倍受关注。
伦敦的客运和交通运输系统管理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的创新包括使用车牌识别进行拥堵收费、在2012年伦敦奥运时开始试用的智能道路网络管理系统,以及地铁中的无线网络等。伦敦向数字货币迈进带来了效率节省,从伦敦交通的非接触式牡蛎卡(Oyster card)到使用信用卡和借记卡,都能即时支付旅费。
哥本哈根是欧洲领先的智慧城市,也是全球领先的绿色城市。哥本哈根是全世界人均碳足迹最低的城市之一(人均不到两吨)。同时,哥本哈根拥有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碳减排计划,期望在2025年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该市建立了核心目标,包括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目标、绿色建筑标准(所有新建筑物要到2020年实现碳中和)以及增加运输通道等。目前,哥本哈根的自行车使用率相当高,城市中约有40%的通勤依靠自行车。最近,该市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开发了具有传感器的智慧车配,不仅能向骑行者提供实时信息,还能为管理员提供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的信息,助其进行公开数据汇总。
作为智慧城市舞台上的先驱,巴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举措是共享的流动性。巴黎的自行车共享网络Vélib因其范围大且使用广泛而领先于世界。目前,该系统拥有超过2万辆自行车,在整个城市中就有1800辆。有证据表明,Vélib让城市中的车辆拥堵减少了5%。为了不被淘汰,巴黎与Bolloré合作,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也是范围最广的电动汽车共享项目之一。项目于2011年推出,车队很快就会有3000辆共享电动汽车。
在美国,旧金山拥有人均水平最高的新兴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全市有110个公共充电站。通过拥有更多的公共汽车和火车,并使用应用程序为骑车人和行人显示最佳路径,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也获得了极大的改善。同时,该市还专门为视障人士开发了应用程序,用于公共交通导航。
另外,在交通中,停车是影响每个人的问题,从司机到商家,甚至是城市政府。目前,巴塞罗那正在建立一个智慧停车生态系统,以管理停车的真正需求和供给,使城市和驾驶者做出明智的运输决策。该系统利用无线网状传感器网络,将物理世界,即停车位,与智慧移动停车应用程序连接起来,以减少与停车有关的挑战。智慧停车平台通过超低功耗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检测车辆,提供每个停车空间的实时状态。通过实时信息和历史分析,不仅能为城市的停车生态系统提供重要见解,从而让城市做出更加明智的停车政策决定,而且还可以实现需求转移机制,例如基于需求的定价等。
与之类似,美国的洛杉矶市也在利用智慧停车技术提高停车场的可用性、减少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并在停车空间紧缺时促进推倒使用其他交通运输方法。通过向司机提供实时的可用停车信息,司机可以基于地点、时间和价格轻松地找到开放的停车空间,同时还能节省时间并减少排放和交通。使用该系统,交通方面的二氧化氮排放可以减少5%~10%。
公民参与
因为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为“人”服务,因此,公民参与是智慧城市的关键。而世界上先进的智慧城市在建设中也确实一直注重人的参与。
伦敦市希望由伦敦人来决定城市应当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并希望伦敦人对创新的推动不亚于技术专家、投资者或政策议程,从而使伦敦成为一个更伟大的城市。为了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每一个伦敦人都要在城市里各司其职,并拥有参与塑造未来的技能。在整个2014年,智慧伦敦委员会要求伦敦市民和企业提出他们希望政府解决哪些挑战,而政府希望市民和企业帮助其提供解决方案。为此,大伦敦市政府(Greater London Authority,GLA)创建了通话伦敦社区(Talk London community),将伦敦人带入政策决策过程中。通过该社区,伦敦人参与政策对话,以产生新的想法。在这个社区中,政府还可以咨询伦敦人对他们的想法,以确保政策反应迅速、有效并能引起社区的共鸣。当人们注册加入社区时,政府收集重要的人口统计数据,并询问其最感兴趣的领域,从而让政府能够针对某些群体的人进行特别对话,并确保该社区中有广泛的伦敦人的参与。与其他努力相结合,比如公开超过500套伦敦数据的伦敦数据存储(London Datastore),大伦敦市政府领先驱动,以利用技术和数据增加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同时,大伦敦市政府还利用技术来听取人们对城市的看法,并通过市政厅的“倾听伦敦”(Listen London)平台追踪人们对政策举措的响应。
而更具创新的做法发生在蒙特利尔。2010年,该市通过了一项条例。根据条例的规定,任何人只要获得15000个签名,就可以引发关于任何话题的公共咨询程序。利用这一过程的第一批公民维权人士获得了25000个签名,引发了关于如何支持越来越多的都市农业的公开的公众辩论。这一做法相当明智,它不仅可以显示人们真正关心的问题,而且政府可以相应地迅速做出决策。
在亚洲,韩国的首尔在使用数字化工具支持公民参与方面一直很创新。除了数字交易和关于运输、工作等方面的实时信息外,该市提供OASIS在线建议系统,用于在线接受公众提出的规划建议。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500条建议。
越来越受重视的智能手机
现在,智能手机无处不在:在工作场所、在家里、在火车上,甚至在超市过道上,都有人盯着那些小小的屏幕,通过滑动并点击来发送电子邮件、玩儿游戏并下载最新的应用程序。可以说,智能手机给每个公民带来了便利性、连通性和即时通讯。而同样,智慧城市中也离不开智能手机,因为城市政府越来越依赖于数字技术从市民处收集数据。
比如在美国的波士顿,城市中使用摄像机和感应回路来管理交通,使用声学传感器来识别枪声。但是,城市中最大的传感器来源却是公民的智能手机。通过开发道路碰撞(Street Bump)一类的应用程序,城市居民延展了城市传感器网络,为智慧城市服务。
在城市中,要让工人弄清楚所有路面的凹坑相当困难,这时就需要居民的帮助。而波士顿的方法正是尽可能轻松地获得这种帮助。该市开发的Street Bump应用程序使用智能手机的加速计和GPS,可以通过碰撞感知凹凸坑洞,并自动向城市报告凹凸坑洞。司机打开应用程序,当发生碰撞时,手机上的加速计会检测到碰撞,而GPS会确定位置。从Street bump使用者发出的信息汇成更大的数据流发向城市。当有足够多的人在同一个位置发生碰撞时,应用程序会将此位置定义为一个凹凸坑洞。目前,这只是加速计和GPS技术在城市政府应用程序中的第一步。在未来的版本中,为轮椅使用者量身定做的应用程序可以记录路边斜坡的质量,从而城市工人知道哪里需要进行修复。最终,应用程序可以引导轮椅使用者经过最少的颠簸斜坡,顺利地从A地到达B地。
智慧城市发展模型
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型,从3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到了4P(public-private-people partnerships,公共-私营-人民的伙伴关系),再到现在的5P(Public-private-people-professor partnerships,公共-私营-人民-教授的伙伴关系)。可以说,智慧城市的开放性创新生态系统中的要素越来越全……
最初,人们认识到城市必须与私营部门合作,以获取资助并实施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这种所谓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3P)已经在城市、区域和国家政府中被应用了几十年。在过去的十年中,出现了一种想法,将城市作为生活实验室,以促进创新并进行城市级别的测试。欧洲生活实验室网络(European Network of Living Labs,ENOLL)一直是这种4P理念的支持者。该模型通过诸如参与预算编制和开放应用程序竞赛一类的想法,让公民直接参与地方创新系统。而目前,一种更强大、更有趣的协作模型是5P模型,它明确了智慧城市建设中本地大学参与的重要性。目前,世界各地的主要城市(比如波士顿、巴塞罗那、伦敦和阿姆斯特丹)都开始通过直接支持5P合作的创新潜力――涉及公共 (地方政府)、私营(初创企业和跨国公司)、人(公民参与)和教授(本地和国际大学参与)部门――来表达开放创新。
波士顿拥有世界级的大学系统,在市区拥有超过70所大学。其中的麻省理工学院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寻求发展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大学。麻省理工学院 SENSEable城市实验室正在进行与在城市中使用大数据及传感器,以方便实时学习和适应城市的应用研究。同时,麻省理工学院也是创新的“哥本哈根车轮”(Copenhagen Wheel)的开发者。该系统通过城市中骑自行车的人获取实时拥堵和空气质量数据,同时还推动电动混合动力。另外,波士顿拥有新城市机制办公室(New Urban Mechanics office),它通过公民、私营部门和城市之间的创新来解决城市挑战。在前市长的支持下,波士顿建立了创新区,在城市中鼓励增加了数百家新的初创公司。
巴塞罗那通过主办年度智慧城市博览会(Smart City Expo)和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obile World Congress),已经成为智慧城市运动中全球领导者之一。巴塞罗那拥有数所顶级大学,包括ESADE和IESE商学院,它们通过课程、中心和研究来积极推动当地的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该市还与La Salle大学合作,推出了智慧城市的硕士课程。事实上,巴塞罗那也是世界上最先正式接受创新区概念的城市之一。它的创新区被称为22@,拥有超过4500家公司,支持产生了5.6万名新劳动者(超过50%都是受过大学教育)。同时,22@区是波士顿创新区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类似的新兴区的灵感来源。
伦敦被誉为欧洲的金融之都,它已经接受了可持续发展和智慧城市议程,并使用5 P模型支持当地的创新。LSE城市(LSE Cities)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研究中心之一。同时,英特尔公司的可持续、协作城市合作研究院(Intel Collaborative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Collaborative Cities)坐落在伦敦,该研究院本身就是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伦敦帝国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和英特尔之间的协作,其重点是“研究、开发和部署自适应技术,以优化资源效率,并使新的服务能支持和加强城市居民和城市游客的生活质量。
阿姆斯特丹的“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Amsterdam Smart City)是企业、机关、科研机构和阿姆斯特丹人之间的独特的合作伙伴关系,已经支持创建了数十个侧重于使城市变得更智慧的创新合作。真正鼓舞人心的项目目前尚未推出,姑且称它为阿姆斯特丹先进都市解决方案研究所(Amsterdam Institute for Advanced Metropolitan Solutions,AMS),其目标是成为国际领先的研究所,它培养人才,并且由工程师、设计师、数字工程师及自然和社会科学家共同开发跨学科的大都市解决方案。AMS将深入理解城市,为挑战设计解决方案,并将其整合到城市中。这一雄心勃勃的项目从阿姆斯特丹市获得了5000万欧元的支持,它涉及到两所荷兰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和瓦格宁根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以及独立研究小组TNO之间的协作。同时,合作中也有波士顿市的几家本地和国际的公司,包括埃森哲(Accenture)、 IBM、思科、 KPN (荷兰的领先的电信公司)、壳牌(Shell)和 Waternet(Amsteram 的水的主要水源供应商)等。AMS将在2014年6月正式启动。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5P项目,如果成功,它可能会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实施中的5P模型的活生生的例子。
智慧城市的建设步骤
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城市都声称处在各自的智慧之旅上,但是,大多数城市都只是执行一项纯粹基于项目的聚合的战略,而并未清楚地了解它们在哪里,或是他们要去哪里。城市依然不习惯象企业一样思考长期规划。但实际上,遵循结构化和严谨的方式生成策略并衡量进展相当必要。在这方面,纽约市执行得不错。市长Michael Bloomberg最近的2013年城市报告中有完整的数据,表明纽约市从流动性到教育等主题的进展状态。明智的智慧城市建设可以考虑遵循五个迭代的步骤:
第1步:制定基线。这一步相当必要,因为它可以通过与同类城市比较,帮助城市了解自身所处的位置。
第2步:聘请工作人员和公民。在基线数据在手的情况下走向公民和城市工作人员,寻求理解挑战、机遇与利益相关者的愿望。同时,可以使用手机、web和脱机工具进行参与,以确保广泛的接触。
第3步:制定具有可衡量的目标的短期的和长期规划。短期和长期策略是必要的,而且是互补的。短期策略能速赢,这可能发生在城市工作人员和民选官员的任期内;而长远的策略可以有更深层次的创新和投资。在这个阶段,不要拘泥于选择获胜的技术,而是要专注于最终的目标。
第4步:确定项目的优先次序。一旦完成第3步,城市可以确定项目的优先次序,基于成本-效益分析将预算分配给重点领域的优先项目。所有工程项目的倡议人都应建立改善中的基线,应实现该项目被认为是成功的关键度量指标。
第5步:测量并报告结果。正确的策略实施需要定期测量向目标进展的情况,而为此必须首先选择正确的度量标准。在智慧城市世界中,目标是越来越多的生成实时数据。城市必须衡量他们的长期目标的进度,并在前进的道路中让公民和其他利益攸关者参与。
智慧城市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为了在全球各地取得真正的进展,城市必须树立正确的战略制定和执行的基本原则。
篇9
关键词:城乡规划;大数据;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大数据”(Big Date)不仅指代数据信息的规模,也涵盖数据的收集平台、处理工具和数据分析系统。同时,“大数据”技术是指在短时间内从海量的多元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技术。作为解决大数据问题的核心是大数据技术,发展大数据技术并将其应用到相关领域,通过解决巨量数据处理问题以期促进该方面突破性的发展。因此,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不仅体现在如何从海量数据中获取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也体现在不断关注大数据技术研发,从而实现时展的前沿抢滩。
一、大数据的基本概念、由来与应用
1、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
在云计算、物联网等优势计算机技术的大力推动下,全球已经逐步跨入了“大数据”(Big Date)时代。研究发现,由于存储设备更新、互联网宽带发展和网络接入设施数量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加之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存储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俨然已经成为驱动全球经济与社会事务不断发展的强大引擎。主要呈现出体量大(Volume)、多样性(Variety)、价值密度低(Value)、速度快(Velocity)等4V的显著特点。实践表明,当前比较完整的大数据处理过程至少包含:数据采集、导入与预处理、统计与分析、数据挖掘等四个步骤。
2、大数据现有的应用领域
目前,大数据的开发与利用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产品零售、金融货币、生产制造、交通运输、移动通信等众多行业,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广阔的行业发展空间。
(1)在商业领域,一方面,IBM、微软、惠普、甲骨文、易安信、思爱普以平台性为特征,为客户提供基础性的服务,另一方面是大数据应用,以脸谱、亚马逊、谷歌、淘宝、百度等公司为代表,以自身拥有的海量用户信息为基础,提供个性化广告推介和精准化营销等。
(2)在公共服务领域,从组织层面来说,大数据应用涉及到地理位置定向广告、保险定价、紧急情况响应等;从宏观层面来说,大数据已经在城乡规划、路政建设、运营模式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其中,随着科技力量的迅速提升,大数据应用现已扩展到公共交通领域。以城市交通运营与管制为例,世界各地政府将大量的交通运输的基础数据进行数字转码,实现多维度多层面的数字储存,进而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构建,交通管制部门可以借助该系统对交通流量进行监控,由此对路面车辆进行有效的调度和疏导,从而降低交通堵塞情况和交通污染排放水平。
(3)在科学研究领域,以天文学为例,先进的望远镜和大型光探测器提升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水平,极大提升了星空科学的数据收集量,天体运行领域的科学家由此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大数据中提取有效的数据信息,从而完成类星体的区分与归类;同时,大数据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有助于促进智能健康云管理系统的搭建,实现对社区内居民健康信息进行归档管理。
二、大数据方法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1、大数据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的建设迫切需要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科技,来改善城市的整体规划、服务能力以及公共设施水平。通过大数据方法的利用,智慧城市可以充分开发、集成和利用各种城市资源。
大数据基于对城市气象、地理、水源等自然信息和社会、文化、经济、人口等人文信息的采集和挖掘,可以为城乡规划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从而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交通管理方面,通过掌握实时的路况信息,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建立专门针对突发状况的快速响应机制,为城市交通安全运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在舆情监测方面,通过关键词搜素和语义智能分析,能提高舆情分析的时效性、全面性,全方位掌握社情民意,提高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应对突发的网络公共事件,打击违法犯罪。在人民生活方面,大数据提升人们城市生活品质,拓展公共生活空间,是未来人们享受智能城市生活的基础,通过大数据的应用服务,如电子商务、旅游、教育,医疗健康以及社交媒体等,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立体。建设规划之初智慧城市就应全盘考虑未来管理和运营,瞄准实际应用,从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出发,着力开发相应的智慧城市管理应用程序,极力发挥大数据的价值。作为政府来说,要力图打破各自领域和部门的“信息孤岛”,使数据共享成为可能。这样大数据才能在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发挥功效。最终将“智慧城市管理”理念融入政府的决策,人们的生活方式,城市的产业布局和规划,直到城市的管理模式。
2、大数据致力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中传统的、复杂的交通管理系统已难以满足目前交通需求,交通拥堵成为棘手的问题,利用大数据技术则可以促进交通管理模式的变化。通过建立一系列交通管理系统的数据,并在城市多处设置传感器,建立应对道路管制应急响应、楼宇规划、道路指导等一系列应对措施,在交通拥堵时能自动提醒用户、及时疏导交通。在智能交通中,人和车一样被看作大数据的一个子集。传统的城市交通系统只处理单一性质的数据,而现在是各种来源的数据信息,因此制约智能交通未来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将这些零散的信息关联融合起来,使之成为可供利用的管理数据集。
现代交通条件的改善所涉及数据量较大,而大数据的大体积(Big Volume)特性对此有其自身的优势。大数据可以加快交通运营和设施利用效率,进行交通需求分析,从而改善道路网的整体通行能力。例如,北京出租车的 APP 服务,乘客利用手机安装的 APP 打车要求,后台会自动为乘客找到一辆满足乘客需求的出租车。大数据未来要将交通信息的多类型异构数据融合起来,协同运算并智能化的利用,使交通运行的变得更加合理。大数据技术具有较高预测能力,它能随时帮助驾驶者在出发前提前了解通往目的地路线中的交通拥堵、天气状况等,为驾驶者提供相应的决策服务,避开拥堵路线。大数据能对交通资源进行较好的配置。传统的交通规划和管理主要依靠人工方式,难以实现交通管理的动态化。通过大数据分析方法,可以辅助交通管理部门制定出较为优化的协调解决方案。同时,大数据也可以改进和预测交通水平。传统上一般是通过增加基础设施支出来改善交通堵塞,如通过拓宽城市道路、增加道路里程等方法来提高交通通行能力。但是受城市土地资源的限制,该规划方案无法满足城市远景需要。所以,通过构建适当的交通预测模型可以有效模拟未来交通运行状态,从侧面进一步验证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3、大数据提高城市免疫系统,推进新型城镇化
城市就像是一个庞大的生物系统,有其自身的免疫力。当我们的城市涌入了大量的人口,城市的免疫力也在不断下降。拥挤的城市感染了各种疾病,比如:交通堵塞、就业困难、住房紧张、公共卫生恶化、生态破坏等。大数据给未来新城镇化赋予了新的内涵,新城镇化的关键是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包括如何最大程度提升现有的城镇化存量水平。大数据技术对城镇化的推进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数据促进城市基本建设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如街道的布局、城市的合理人口、城市的生态承载力、现有道路能否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第二,大数据确定城市产业的总体发展规划。即某城市优势产业是什么,未来产业如何实现升级。第三,大数据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大数据参与城市公共服务建设,提高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布设污染监测点,加强城市污染的综合治理。第四,城市网络信息的智能化发展。如 5 年或者 10 年内城市宽带应该拥有的带宽是多少,宽带传输与承载的内容是什么,应该设置的传感器有哪些,能够有效收集起来的数据有哪些,如何将这些数据集合为拥有综合功能的应用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帮助城市中的人们快速获得所需要的资源,如找到孩子最适合的小学或者最适合的医生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乡规划的大数据战略就是基于广泛数据存储的前提下深度挖掘反映规划中实际情况的信息挖掘能力。因此,拥有海量数据并进行数据背后的信息挖掘是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发展与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基地;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2-0166-03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服务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服务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行业企业联动,打造服务企业产品升级的研发中心、应用技术解决方案的提供中心、企业运行和售后服务的保障中心,以及市场推广的交付中心、实践教学的示范中心,努力成为促进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重视应用科研能力建设,服务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将企业的业务发展与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的附加值相结合;服务企业人才发展战略,适应企业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提供最好的社会公共服务,给企业带来价值。
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一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和适应社会发展型人才的教学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过程[1]。曾文权研究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2]。蔡春红研究了基于价值导向的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3]。迟俊探索了高职深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4]。
在示范建设的后时代,许多示范院校也在探索新的合作和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教育部与中兴通讯公司共同推进校企合作项目,在全国遴选了18所高职院校建设信息通信技术行业创新基地,通过优质高职院校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基于应用技术的研发与服务,提高高职院校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技术服务的附加值,为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探索合作的新空间。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有幸成为其中的一所,积极探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建设现状
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紧紧围绕湖北智能交通建设开展专业建设,与湖北省交通运输厅信息中心、湖北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中心、省内各高速公路管理处、武汉市地铁集团等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制订智能交通类人才培养计划,签署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毕业生供不应求,遍布全省高速公路、城市交通信息化建设、系统应用与维护等生产一线岗位,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连续三年保持在82%以上。
多年来,专业群加强企业需求调研,密切对接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成功引入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控股)有限公司、烽火通信集团、赛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想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实施订单培养,加强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校企共建智能交通系统集成等专业技能实训室四个,硬件加工生产、芯片维修中心、智能交通研发等具备生产能力的生产线及中心三个,学生创新工作室三个。通过对接企业需求,校企深度融合,建成了优越的实践教学条件、高水平的教学团队,逐渐形成良性的合作办学机制。专业群与智能交通行业对接,被确定为省交通运输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员工培训基地、技术服务中心;专业群与信息技术行业对接,被联想集团确定为华中地区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基地、员工培训基地、技术服务运营部。对接产业,深化校企合作,智能交通类专业正在逐步建设成为学院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并将在湖北省内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
2 合作框架
在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以湖北交通职教集团的平台为基础,进一步以校企资源深度融合方式,与中兴通讯共同成立“中兴通讯智慧交通学院”。将“中兴通讯智慧交通学院”建设成为中兴通讯在高职层次的校企深度融合的全国示范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成为湖北地区智能交通、物联网、网络、通讯行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基地,以及基于中兴通讯产品的智能交通技术集成创新和试点示范的研发基地。
以教育部――中兴通讯ICT基地为基础,以“中兴通讯智能交通学院”为纽带,以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师生素养提高为目标,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依托智能交通产业,加强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建立紧密联系,开启多层面、深层次的合作。合作框架如图1所示。
3 合作模式与内容
以校企合作办学、合作研发、合作运营等合作模式为依托,进一步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市场资源,创新“校企双主体、产学研驱动”的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开展技术研发,实现互利共赢,确保校企合作深入性、长效性。
合作共建“中兴通讯智能交通学院” “中兴通讯智能交通学院”旨在打造符合交通行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1)招生。学生选拔施行高考分数与面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成绩评定,最后择优录取。
2)教师构成。学院教师施行学院与中兴共同建设混编团队,团队教师须具备一定的资格:学院教师必须是双师
型,必须有交通行业企业实习或学习背景;企业教师需具备丰富的行业工作背景、深厚的理论功底,具有一定的讲课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