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饮食健康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05 18:07: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饮食健康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少儿营养;现状分析;建议
引言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收入及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教育教学亦明显改善,随之我国少儿膳食结构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过去相比虽更有助于儿童生长发育,但与时代及经济发展特点相呼应,少儿营养现状也存在一定的时代问题。为探讨我国少儿营养现状及相关改善建立,笔者自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对不同地区少儿营养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国家策略及地区少儿自身特点,提出相关改善建议,现撰文汇报如下。
1不同地区少儿营养现状分析
1.1城市地区少儿营养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领土面积较大,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随者我国社会及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地区由于历史及发展不同经济发展亦出现明显差异,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儿童营养情况亦出现差异,且表现为随经济发展特点的特异性[1,2,3]。与一般地区相比,城市地区经济发展较优,快速经济发展及良好的物质基础对城市儿童营养状态存在一定不良影响,其中最为显著且严峻的一项即为城市少儿肥胖,逐渐超越其他营养问题成为城市少儿营养状况的主要问题。我国一线城市如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中,经济发展较优,生活于此处的人由于工作、生活等各种压力生活节奏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家庭由于工作问题选择外出就餐,而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类食物成为少年主要选择,导致少儿肥胖出现及患病比例逐渐加重[4,5,6]。对我国城市地区小儿营养状况及肥胖比例分析,发现城市少儿超重比例达8.1%,而肥胖患病率高达3.4%。与健康少年相比,少儿肥胖则成年后患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的发病率均显著升高,若不及时控制则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7,8,9],因此应针对该类地区少儿肥胖制定相关建议及措施。对城市少儿全面分析,可见不仅经济引起膳食方面改变对少儿营养具有明显影响,社会发展因素、学校及家庭等方面因素对少儿饮食及营养摄入亦有重要影响。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及优生优育的深入实施,使更多的父母选择少生、优生,越来越多的少儿均为独生子女,由于父母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亲朋好友的宠爱,越来越多的少年成为家庭的“霸王”、“小祖宗”,导致不节制及不平衡的饮食习惯[10,11,12],同时父母等由于“心疼”、“宠爱”等及环境因素,少儿体育锻炼减少,户外运动更少,引起过多营养无法代谢,极易诱发超重及肥胖的发生,同时导致少儿体质水平降低,严重威胁儿童健康成长。同时由于现代对教育的重视,学龄儿童课业重、学习负担重,导致更多的锻炼时间被写作业、课外辅导等占用[13,14],导致营养物质及热量堆积,亦是引起城市少儿肥胖重要原因之一。
1.2贫困地区少儿营养现状分析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少儿营养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的地区,贫困情况较为明显,部分地区甚至普遍存在。对相关地区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地区部分省份如贵州、云南等省份中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明显欠佳,存在较多国家级贫困县城[15,16]。通过对此类贫困地区部分少年随机抽样分析,并与我国疾病控制中心所存的相关资料分析,发现西部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欠佳引起少儿营养状况差的情况较为严重,甚至部分地区少儿由于营养状况差出现营养不良及引起的生长发育迟缓。相关数据结果显示,一线城市少儿营养不良发生率不足1%,而二三线等中小型城市不超过3%,但对西部地区贫困乡镇少儿营养状况分析,营养不良比例超过30%。虽现有国家政策及民间组织、相关基金会的支持,现状仍不容乐观,应为此类少儿健康成长实施措施。
2以《降低儿童营养不良策略》为依据提供针对性改善建议
2.1贯彻儿童营养政策相关方案
依据我国少儿营养状态调查结果及现状,分析不用地区少儿营养现状,分析引起少儿贫血、营养不良、肥胖等问题的主要原因,结合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政策,我国少儿专家结合我国国情及各国经验,制定了《降低儿童营养不良策略》,并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应用。同时,针对少儿营养现状,确保少儿饮食卫生、健康成长,应严格贯彻儿童营养相关政策方案,其中较为重要的相关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17],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实施,结合少儿生长发育营养特点,保护及促进少儿营养均衡摄入,保证健康发展。
2.2开展营养知识教育讲座及知识宣传
分析我国各地区少儿营养状况,发现出现营养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正确的营养知识缺乏。因此,针对不同地区现有的营养现状,可制定相关、针对性的宣传及讲座。如贫困地区应传播相关营养不良知识,如营养不良诱因、表现、饮食注意事项等[18];经济发达地区应适当传播肥胖危险知识。通过营养知识的培训、讲座及相关宣传,使群众正确认识少儿营养现状,结合所得营养知识,促进少儿健康成长,在讲座及相关宣传过程中,相关部门需做好宣传、教育、动员等活动准备环节,确保活动有效及无误实施。
2.3不同地区改善建议
对于西部等贫困地区的营养不良少儿,可通过政府及民间组织共同努力,改善营养现状。当地政府可适当倡导“蛋奶工程”、民间组织可进行免费午餐等工程[19],通过政府、民间组织、社会、个人共同努力,结合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并确保以上全面实施,使营养不良儿童真正受益,才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少儿营养不良现状。对于城市少儿营养现状,可知最主要问题为肥胖;同样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共同努力,父母应为少儿建立良好的榜样,科学搭配饮食,同时拒绝溺爱,应正确指导少儿科学饮食,控制及避免使用快餐等垃圾食物,三餐合理,促进少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学校方面应为少儿提供科学配比的营养餐,同时为学生制定恰当的体育锻炼计划,开展室外活动,促进体质[20];应适当关注女学生的生理心理特殊特点,避免由于节食减肥导致摄入不足、引起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社会在少儿营养促进方面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对于少儿应投入较多关注,结合少儿心理特点,恰当宣传及诱导少儿合理选择饮食,促进少儿生理及心理健康发展。
3结论
篇2
随着现代居住条件的改善、交通的发展,加之学习负担的加重,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走路或活动、做家务、劳动等身体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而静态活动时间却在不断增加。由于摄入的总能量与身体活动消耗的总能量不平衡,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流行日趋严重,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过去10余年间国内已发表的关于儿童青少年肥胖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为儿童肥胖的有效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 1985~2005年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的动态变化
1985年各省、市、自治区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较低,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介于0.22%~2.92%和0.01%~0.68%之间,女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介于0.48%~2.99%和0~0.61%之间。2005年与1985年相比,各省、市、自治区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基本呈迅速上升趋势;也有少数省市在部分时间内出现超重、肥胖检出率的下降;1995~2000年天津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有所下降;2000~2005年河北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有小幅下降;2000~2005年福建男生肥胖检出率有所下降[2]。
1985~1995年新疆女生肥胖检出率无明显变化;1995~2000年天津女生肥胖检出率有所下降,1995~2000年宁夏女生肥胖检出率有小幅下降;2000~2005年河北、上海、安徽女生肥胖检出率有所下降,吉林、浙江、福建、广西女生肥胖检出率和广东、云南超重检出率有小幅下降[3]。
2 肥胖危险因素
经分析发现,除父母肥胖、存ApoE基因变异外,其余均为饮食和行为等可人为控制的环境影响因素。儿童青少年食量大是学龄前儿童肥胖的首要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每餐主食量大、经常吃油炸食品、进食速度快、暴饮暴食是引起儿童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肥胖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有研究表明,父亲BMI越大,发生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可能性越大,提示父母控制体重也是预防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有效措施。调查发现,70.2%的儿童参加兴趣特长班,而参加的兴趣班中以绘画书法、文化课为主,这些科目主要以静坐的方式进行,减少了儿童的活动量,降低了能量消耗,致使儿童肥胖的发生率较高。国外有研究表明,看电视时间与儿童肥胖的发生呈正相关。儿童视屏游戏时间越长肥胖率越高,儿童看电视、录像、玩电脑游戏时,精神较集中,多数时间处于静坐状态,减少了能量的消耗,可以认为视屏游戏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减少儿童视屏游戏时间是避免儿童肥胖的有效措施。因此,利用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对这些环境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如培养儿童良好的体育锻炼和膳食习惯等,在降低干预成本的同时,能够更为有效地减少单纯性肥胖的发生。另外,对基因的分析发现,若今后加强肥胖儿童相关基因的研究,能进一步了解儿童肥胖与基因的关联,从而便于干预时排除这些基因遗传因素的影响。
3 讨 论
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研究,发现了很多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危险因素,但存在研究因素分散、研究结果不一致等问题,很难归纳出全面可靠的儿童单纯性肥胖危险因素。有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父母至少一方肥胖、活动量小、看电视时间偏长、ApoE基因变异以及一些不良饮食习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通过Meta分析发现每日睡眠时间>10h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有研究表明,每日睡眠时间>12h与儿童单纯性肥胖关联有统计学意义,由于涉及每日睡眠时间>12h的文献数量不符合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因此未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但提示今后在研究儿童单纯性肥胖与每日睡眠时间的关联时,可以尝试将每日睡眠时间的分界点定在12h[1,4]。
儿童单纯性肥胖在我国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导致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一些危险因素正悄然威胁着儿童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肥胖流行现状和趋势在不同省市自治区间存在差异。因此,不同地区应根据本地区肥胖流行现状和趋势,因地制宜,针对重点地区(大城市地区)、重点人群(小学和初中生、男生),对学龄儿童青少年采取基于学校、家庭、社区、初级保健等多环境相结合的干预,实施健康教育、合理饮食、身体运动、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在学校教师和家长的配合下,不仅可以保证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还可以从小培养儿童正确的饮食、运动行为习惯,预防控制肥胖,促进健康。
【参考文献】
[1] 余涛,毛萌.儿童单纯性肥胖的诊断和治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1):874.
[2] 陈彬.慢性病研究中的统计知识简介.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3,1(4):187-191.
篇3
【关键词】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改进方向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9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34-02
1 桃源县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现状
1.1 基本的管理工作 我县118例托幼机构均按照有关的规定认真的进行了执行,并且都尽力的向所要求的目标努力。所有的托幼机构都是依据我县妇幼保健医院的指导来制定卫生保健的相关规定,一般都会请专职的保健医生对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1.2 合理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 所有的幼托机构均根据保健医生的建议制定较为合理的作息时间表。饮食以及每日的食谱由专人负责,尽量做到营养的合理搭配。很多托幼机构做到了,师生的伙食分开,生熟用具要分开,餐饮用具要严格高温消毒[1]。
1.3 健康检查及疾病预防 所有入园儿童以及园内工作人员都要求按时进行健康体检,且健康体检的合格率达到了100%。大部分的托幼机构在疫苗接种方面都做得比较好,大部分托幼机构疫苗的接种率达到了95%以上[2]。
1.4 托幼机构卫生评价情况 本次对桃源县118所托幼机构的卫生进行了评价,其中评分≥90的有14所,80-90分的有67所,评分在80分以下为不合格,不合格的有37所,合格率为68.64%,见表1。
2 卫生保健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基本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很多托幼机构的领导保健意识还比较薄弱,资金比较缺乏,致使很多的托幼机构硬件设施不全,很多的园内缺少厕所、隔离观察室、医务室以及卫生保健柜等基本的设施,而且平时的自备药品不足。
2.2 生活习惯以及饮食存在的问题 虽然儿童的作息时间、体育运动、饮食食谱等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但是,各种制度还不够完善,作息时间、体育运动、饮食食谱等[3]没有请专业人员分析是否合理,作息时间、运动量是否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和成长,儿童膳食中的几大影响搭配是否合理,是否具有科学的依据。
2.3 健康检查及疾病预防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所有的托幼机构均进行了健康检查,但是还存在一些的问题,有一些儿童的健康检查并未达到100%,有的甚至不到80%[4]。很多的托幼机构体检的项目不完全,有些必要的项目并未进行检查,还有一些项目虽然进行了检查,但是检查不够正规,也没有相关的记录。说明了相关的领导对于体检工作还不够重视,仍然需要继续加强。
在疾病预防方面虽然预防接种工作做的不错,但是其他的疾病预防方面有所欠缺。大部分托幼机构对于体弱儿童没有专门的加强疾病的预防,导致体弱儿童得病较多。儿童的每日疾病观察以及晨检做的不到位而且记录工作做的不好。在园内对于传染性的疾病预防以及汇报工作有所欠缺,相关领导由于有所顾忌,在园内出现感染性疾病时往往不向上级汇报,从而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致使疾病范围的扩大。
2.4 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 所有托幼机构的消毒隔离措施普遍属于比较薄弱的环节,虽然也有相关的制度和措施,但是仍然的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消毒措施不全,无法对屋内空气、地面、桌椅等进行全面的消毒;儿童的毛巾、水杯等基本用具无法做到一人一套,而且消毒措施还不到位;厕所未配备流水洗手设备或者流水洗手设备不完备,未配备洗手液或洗手液不适合儿童使用。
2.5 簿册登记工作不到位 虽然很多幼儿园都存在一些登记簿,例如:儿童健康档案、晨检记录、产染病记录、预防接种记录、事故登记等登记簿,但是普遍存在不真实性,很多都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也有一些托幼机构的登记簿不完善,很多重要事件未建立登记簿。而且登记簿记录比较混乱,缺乏科学性,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指导。
3 卫生保健方面需要的改进措施
3.1 建立健全的卫生保健管理以及监督机构 托幼机构的管理以及监督机构应该由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少儿工委等进行联合办公,并且要分工清晰,避免领导过多,无所适从的局面出现。依据国家教委以及卫生部联合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并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制定托幼机构的管理规定,并派专人对管理规定的执行进行监督,确保执行到位。设立托幼机构申报、注册管理机构,对于卫生保健不达标者限其定期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才可继续开园,整改不合格则进行先关的处理直至取消其办园的资格。
3.2 对托幼机构的保健医生进行定期的培训 大部分托幼机构的保健医生不够专业,具有中等卫生学校以上学历的保健医生很少,大部分的保健医生缺乏儿童保健的理论知识,需要提高其业务素质。因此,相关部门需要组织这些保健医生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以及业务水平。
3.3 建立健全统一的托幼卫生保健制度 由于各个托幼机构的各项制度存在不统一、不科学以及不健全的问题,因此,相关的管理不问需要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并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统一的卫生保健管理制度,使得全县所有的幼托机构的管理走向正规化、统一化以及制度化。并定期、不定期对各个托幼机构对于管理制度的执行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保健制度的执行到位。
3.4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制度的宣传工作 由于很多的托幼机构在日常的工作中仍然存在这样以及那样的问题,对于卫生保健工作不够重视。因此,当地的妇幼保健机构必须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例如:《母婴保健法》《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利用当地的报纸、广播、电台进行宣传,并且定期发放卫生保健相关的手册,使得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 周萌泥,张向前.郑州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情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150-152.
[2] 付旻,蔡莉.武汉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监督管理工作现状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3):3215-3216.
篇4
关键词:并发症血糖检测健康教育
一、引言
据调查,我国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2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估算病人约为92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患病率为11.4%,农村人群患病率8.2%,此外还有1.48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比例达15.5%。更严重的是60%的患者不清楚自己的情况。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患糖尿病的绝对人数已经超过城市地区,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发展及卫生资源的调配很不均衡,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尚处于启蒙阶段,而这些地区可能正是糖尿病流行的潜在地区。
二、农村糖尿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现状
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检出率、知晓率和控制率均很低,防治知识尚未普及,疾病的管理水平与健康教育远未能满足现实需求。由于缺乏对糖尿病的足够认知,导致我国目前现状是,人群中75%的患者血糖不达标,80%的患者从来不查血糖,直到引发失明、肾病、心血管病变后才去就医。近年来国家对基层医疗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医疗服务已有很大改进,但是对于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长期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加上农村文化水平偏低和信息相对闭塞,人们对于糖尿病的危害性、预防方式、治疗方法认识不够,加大了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难度[1]。
三、构筑农村糖尿病预防健康教育体系
糖尿病既与遗传有关,也与膳食结构改变、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有关,患病率呈现随年龄增高而增加的趋势。老龄化、城市化、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导致患者人数增加的客观因素。采取及时的干预措施可以降低这些因素的影响。如由已故糖尿病专家潘孝仁领头的大庆研究,1986年,研究人员在大庆随机选择了11万人,从中筛查出了577个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六年的生活方式干预,与未干预组相比,干预组的糖尿病发生率降低51%。针对农村地区的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体系要结合农村实际,分群体分层次展开。
1、农村儿童青少年糖尿病预防与健康教育
在我国,目前每10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个是青少年,其中儿童糖尿病发病率已经占糖尿病人总数的5%,并以每年10%的幅度上升[2]。儿童与青少年患糖尿病与饮食不均衡和肥胖有很大关系,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儿童与青少年的肥胖问题开始显现,无疑会成为成为糖尿病的潜在患者。注意对儿童青少年的糖尿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显得极为必要。
首先,儿童时期。儿童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理能力,生活都是有成人安排,所以这时期的教育都是针对孩子家长,让父母学会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果在儿童时期,孩子体重超标很多,就有必要进行饮食控制。特别是家族有糖尿病史的孩子,更应该从小控制体重。现在的孩子患糖尿病大多是由于肥胖引起的,其症状也与大人类似。不过与成人不同的是,患糖尿病的孩子只要体重降下去了,基本上就能很好地控制血糖了。
其次,青少年时期。这期间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时期,青少年的膳食中糖类和蛋白质含量较高,加上学业较重,缺乏锻炼,青少年肥胖现象会凸显。这时期的糖尿病的教育宣传可以课堂教学形式或是知识竞赛形式向青少年灌输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和防止措施,提高他们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和自我预防意识。
2、农村中年人群的糖尿病预防与健康教育
全国有1.48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所谓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代谢功能已经受损,但未达到糖尿病的严重程度。这部分人群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不加以预防与管理,每年将以8%至10%的速度转为糖尿病患者,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已不明显。虽然农村并不如城市富裕,但是生活水平提高,运动减少,轻度高血糖就会出现。
农村中年群体中很大一部分是流动人口,而且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容易忽视健康问题或是缺乏相应渠道进行了解。这部分人群的健康教育要抓住过年返乡期间进行,通过在车站或是街道等地方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教育内容可以包括以下2个方面:
第一,提高他们对糖尿病症状的判断和危害性的认识。糖尿病除了典型的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三多一少”症状外,前期还有一些早期信号比如视力下降、经常性疲倦、、手足麻木刺痛、皮肤瘙痒等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考虑是否与糖尿病有关[3]。加强农村中年群体对糖尿病危害性的认识,比如引起并发症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和增加自己的经济负担会减少他们侥幸心理的滋生,让他们关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第二,掌握血糖自我检测的方法。农村中年人群很少会到医院进行血糖监测,往往在病情恶化后才去医院,常常耽误治疗。掌握血糖自我监测方法,让糖尿病的前期患者及时发现血糖问题,继而采取治疗。帮助他们掌握血糖试纸的使用方法,包括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这种检测方法容易操作,而且经济上也可以承受,便于推广实施。
3、农村老年群体的糖尿病预防与健康教育
农村老年群体文化水平偏低,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减退,对于健康教育的内容的理解会出现障碍,对于他们的健康教育需要的护理人员和家人进行手把手指导。对于农村老年群体的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第一,帮助老年患者树立信心。很多老年患者在了解糖尿病是一个终身疾病,且无法根治往往会出消极治疗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要注意帮助老年患者树立康复信心,虽然无法根治,但是采取药物治疗和改变饮食结构也会降低血糖,减少糖尿病对生活的影响。
第二,进行用药和饮食指导。调查显示,有近89.6%的老年患者希望得到用药指导,包括口服药物的时间、剂量、方法以及胰岛素使用的的注意事项等,表明老年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十分在意,希望能得到科学指导,尽快康复。有70.8%的老年患者希望得到饮食指导,说明患者和家属对于合理饮食缺乏正确认识。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进行用药和饮食指导十分必要。
四、结论:
糖尿病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的严重损害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在医疗服务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是一个糖尿病爆发的一个潜在地区,要使农村地区糖尿病患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就应当履行好糖尿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职能,提高人们对糖尿病的防治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参考文献:
[1]白菁.应重视老年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疗养医学,2009年06期.
[2]赖爱连.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年11期.
[3]刘启明,潘晓燕,冯文忠,孔建国.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年01期.
摘要:我国农村地区糖尿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长期未能有效落实,民众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与糖尿病流行的趋势不相符合,急需广泛深入持久地进行糖尿病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预防糖尿病的知识和技能。在农村地区开展糖尿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普及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提高民众自我保健能力,对于控制农村地区糖尿病患病率、缓解病情发展、提供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并发症血糖检测健康教育
一、引言
据调查,我国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2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估算病人约为92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患病率为11.4%,农村人群患病率8.2%,此外还有1.48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比例达15.5%。更严重的是60%的患者不清楚自己的情况。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患糖尿病的绝对人数已经超过城市地区,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发展及卫生资源的调配很不均衡,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尚处于启蒙阶段,而这些地区可能正是糖尿病流行的潜在地区。
二、农村糖尿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现状
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检出率、知晓率和控制率均很低,防治知识尚未普及,疾病的管理水平与健康教育远未能满足现实需求。由于缺乏对糖尿病的足够认知,导致我国目前现状是,人群中75%的患者血糖不达标,80%的患者从来不查血糖,直到引发失明、肾病、心血管病变后才去就医。近年来国家对基层医疗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医疗服务已有很大改进,但是对于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长期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加上农村文化水平偏低和信息相对闭塞,人们对于糖尿病的危害性、预防方式、治疗方法认识不够,加大了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难度。
三、构筑农村糖尿病预防健康教育体系
糖尿病既与遗传有关,也与膳食结构改变、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有关,患病率呈现随年龄增高而增加的趋势。老龄化、城市化、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导致患者人数增加的客观因素。采取及时的干预措施可以降低这些因素的影响。如由已故糖尿病专家潘孝仁领头的大庆研究,1986年,研究人员在大庆随机选择了11万人,从中筛查出了577个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六年的生活方式干预,与未干预组相比,干预组的糖尿病发生率降低51%。针对农村地区的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体系要结合农村实际,分群体分层次展开。
1、农村儿童青少年糖尿病预防与健康教育
在我国,目前每10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个是青少年,其中儿童糖尿病发病率已经占糖尿病人总数的5%,并以每年10%的幅度上升。儿童与青少年患糖尿病与饮食不均衡和肥胖有很大关系,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儿童与青少年的肥胖问题开始显现,无疑会成为成为糖尿病的潜在患者。注意对儿童青少年的糖尿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显得极为必要。
首先,儿童时期。儿童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理能力,生活都是有成人安排,所以这时期的教育都是针对孩子家长,让父母学会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果在儿童时期,孩子体重超标很多,就有必要进行饮食控制。特别是家族有糖尿病史的孩子,更应该从小控制体重。现在的孩子患糖尿病大多是由于肥胖引起的,其症状也与大人类似。不过与成人不同的是,患糖尿病的孩子只要体重降下去了,基本上就能很好地控制血糖了。
其次,青少年时期。这期间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时期,青少年的膳食中糖类和蛋白质含量较高,加上学业较重,缺乏锻炼,青少年肥胖现象会凸显。这时期的糖尿病的教育宣传可以课堂教学形式或是知识竞赛形式向青少年灌输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和防止措施,提高他们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和自我预防意识。
2、农村中年人群的糖尿病预防与健康教育
全国有1.48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所谓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代谢功能已经受损,但未达到糖尿病的严重程度。这部分人群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不加以预防与管理,每年将以8%至10%的速度转为糖尿病患者,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已不明显。虽然农村并不如城市富裕,但是生活水平提高,运动减少,轻度高血糖就会出现。
农村中年群体中很大一部分是流动人口,而且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容易忽视健康问题或是缺乏相应渠道进行了解。这部分人群的健康教育要抓住过年返乡期间进行,通过在车站或是街道等地方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教育内容可以包括以下2个方面:
第一,提高他们对糖尿病症状的判断和危害性的认识。糖尿病除了典型的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三多一少”症状外,前期还有一些早期信号比如视力下降、经常性疲倦、手足麻木刺痛、皮肤瘙痒等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考虑是否与糖尿病有关,。加强农村中年群体对糖尿病危害性的认识,比如引起并发症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和增加自己的经济负担会减少他们侥幸心理的滋生,让他们关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第二,掌握血糖自我检测的方法。农村中年人群很少会到医院进行血糖监测,往往在病情恶化后才去医院,常常耽误治疗。掌握血糖自我监测方法,让糖尿病的前期患者及时发现血糖问题,继而采取治疗。帮助他们掌握血糖试纸的使用方法,包括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这种检测方法容易操作,而且经济上也可以承受,便于推广实施。
3、农村老年群体的糖尿病预防与健康教育
农村老年群体文化水平偏低,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减退,对于健康教育的内容的理解会出现障碍,对于他们的健康教育需要的护理人员和家人进行手把手指导。对于农村老年群体的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第一,帮助老年患者树立信心。很多老年患者在了解糖尿病是一个终身疾病,且无法根治往往会出消极治疗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要注意帮助老年患者树立康复信心,虽然无法根治,但是采取药物治疗和改变饮食结构也会降低血糖,减少糖尿病对生活的影响。
第二,进行用药和饮食指导。调查显示,有近89.6%的老年患者希望得到用药指导,包括口服药物的时间、剂量、方法以及胰岛素使用的的注意事项等,表明老年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十分在意,希望能得到科学指导,尽快康复。有70.8%的老年患者希望得到饮食指导,说明患者和家属对于合理饮食缺乏正确认识。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进行用药和饮食指导十分必要。
四、结论
糖尿病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的严重损害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在医疗服务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是一个糖尿病爆发的一个潜在地区,要使农村地区糖尿病患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就应当履行好糖尿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职能,提高人们对糖尿病的防治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参考文献:
[1]白菁.应重视老年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M].中国疗养医学,2009,12(6),45.
篇5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母乳喂养
[中图分类号] R723.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6-001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mple obesity of preschool children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imple obesity. Methods 120 children who were diagnosed as simple obesity in kindergarten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enrolled as obesity group and another 120 normal children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chosen as the control group by 1:1 matching method. The sex and obesity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obesity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in liking to eat snacks, sweets and meat, eating fast, good appetite, family history, exercising too little and breastfeeding, and the parent education level between the obesit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compared. Results 72 cases of 120 simple obesity were males, accounting for 60%, and 48 cases were females, accounting for 40%. The incidence of obesity in boy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irls(P
[Key words] Preschool children;Simple obesity;Influencing factors;Breast feeding
儿童单纯性肥胖是以行为异常、运动缺乏、营养过剩为特征的全身脂肪增生过度的一种慢性疾病[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且研究发现,1/3的肥胖患儿成年后会发展为成年期肥胖,导致日后易患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危险因素明显增高。因此,对于儿童单纯性肥胖也应引起家长、医务工作者和全社会的重视与关注。本研究通过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幼儿园在读确诊为儿童单纯性肥胖患儿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单纯性肥胖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幼儿园在读学龄前儿童(3~6岁)确诊为单纯性肥胖儿童120例作为观察对象,设为肥胖组,男72例,占60%,女48例,占40%,排除病理性肥胖儿童,排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内分泌失常和代谢性疾病,排除服用糖皮质激素等继发因素导致的肥胖。其中3岁组22例,4岁组28例,5岁组31例,6岁组39例,另选同期120例正常儿童按1∶1配对的方法作为对照组,男62例,占51.7%,女58例,占48.3%,其中3岁组21例,4岁组29例,5岁组32例,6岁组38例,两组入选儿童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按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入选学龄前儿童的体格发育资料进行调查分析。采用符合标准的统一测量尺及体重计,使用前进行校正,同时按标准测量方法进行操作。测量儿童身高、体重,分别精确至0.1 cm和0.1 kg。肥胖诊断标准采用 WHO 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超过身高标准体重20%的儿童确定为肥胖儿童。设计《儿童营养健康调查表》,列出与儿童肥胖有关的因素。对肥胖组和对照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饮食情况(喜欢吃零食、甜食、喜欢吃肉、进食速度快、食欲好)、运动情况,遗传情况、母乳喂养、父母文化程度等。父母双方肥胖或一方肥胖者均为有遗传因素。父母文化程度以母亲的文化程度进行高低统计。运动适量:适当的运动量为每周3~5 次,每次运动30 min 左右,\动后身体有微微出汗。达不到者即视为运动过少[2]。两组共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发放调查问卷前,告知家长调查的意义及要求。对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缺项、漏项及逻辑错误检查。
1.3 诊断标准
同体重、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超过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健康体检均排除各类疾病[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Excel 软件录入和整理数据,建立数据库。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组肥胖程度比较
此次共调查的120例单纯性肥胖儿中男72例,占60%,女48例,占40%,男童肥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童,差异有显著性(χ2=6.32,P
2.2 12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表2数据分析可知,肥胖组儿童喜欢吃零食、甜食、喜欢吃肉、进食速度快、食欲好、家族史、运动过少的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单纯性肥胖症是指无明显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病因引起的肥胖,是属于非病理性肥胖[4]。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发生了改变,儿童单纯性肥胖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儿童单纯性肥胖若不及早预防,常会延伸为成人肥胖症,导致成年易发生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因此,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单纯性肥胖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势在必行,从而也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本次入选的12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中,男72例,占60%,女48例,占40%,男童肥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童,差异有显著性,与国内的一些研究结果[5-9]基本一致。分析其原因考虑可能与肥胖儿童父母认为男童应长得高大健壮,因而要多吃食物,而女童要身材苗条,饮食应适当控制,从而导致对男童的过度喂养有关[10]。另外,本调查还显示,12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以轻度肥胖为主,占76.7%,中度肥胖次之,重度肥胖最少。与张宇红等[11]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说明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重点应放在学龄前期。且学龄前儿童的肥胖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在 6 岁达到高峰。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与先天因素(出生体重)和遗传因素及后天因素(生活环境、行为习惯)密切相关[12]。其中遗传因素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而且还控制着身体的能量消耗,决定着从脂肪中运用多少热量。因此,父母双方肥胖或一方肥胖或以往肥胖者是子女发生单纯性肥胖的危险因素,子女发生肥胖的可能性很大[13]。本研究对肥胖组与对照组儿童的肥胖家族史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肥胖组儿童肥胖家族史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60.00% vs 8.30%,P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中,环境因素也具有重要作用,环境因素中生活方式和个人行为习惯是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主要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运动量小、爱看电视、爱吃饱食、爱吃肉食、爱吃甜食、爱吃油炸食均是导致幼儿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5]。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饮食结构也在改变,膳食结构明显地出现不合理,目前在餐桌上看到的大多是高脂、高蛋白饮食,而很少看到蔬菜、水果等能提供人们所需营养的食物[16]。本研究表2调查结果显示,肥胖组儿童喜欢吃零食、甜食、喜欢吃肉、进食速度快、食欲好、家族史、运动过少的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肥胖组儿童喜食零食、甜食、肉食等,且食欲好,进食速度快,从而使热量转变为脂肪储积至机体最终导致肥胖症。儿童的天性大多爱吃甜食、汉堡包,爱吃奶油、炸薯条等食物以及爱喝可乐等高热量的饮料,长期喜爱吃喝这些饮食的儿童,体内糖和脂肪的含量很高[17]。
研究表明,肥胖儿童食欲普遍较好且进食速度快,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危险因素。此外有研究表明,吃饭速度过快、食欲好、每日食量过多都是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肥胖儿童往往有饮食增多史。食量较大引起能量过剩,同时伴有基础代谢率相对较低,造成能量消耗少,脂肪积累多,长此以往,则导致儿童肥胖。另外,有研究发现,部分肥胖患儿饱腹感阈值较正常儿童高,极易产生饥饿感,过量进食才能产生饱腹感[18]。本研究对肥胖组与对照组儿童的进食速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肥胖组儿童进食速度快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17% vs 25.83%,P
母乳喂养对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是保护因素。研究发现母乳中含有瘦素,通过传递信号给中枢神经系统来抑制摄食,减少能量的摄入、降低超重或肥胖的发生。另外,母乳喂养过程中婴儿可以自己控制喝奶的次数和每次摄入的量,而人工喂养、混合喂养中婴儿喝奶的次数和摄入的量由家长控制,易造成过度喂养,导致日后肥胖的发生[20]。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肥胖组儿童母乳喂养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33% vs 63.33%,P
学龄前儿童每日的运动量较低,这也会增加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危险。肥胖儿童普遍都存在着久坐行为,不喜欢运动,且喜欢看电视、玩游戏。电视(电脑、ipad)对儿童肥胖具有双重影响,减少了儿童的运动量,更有一些数据显示,平均每天看电视 3 h 的儿童肥胖的危险性是每天看 0~1 h电视的 1.4 倍。学龄前儿童户外活动少,尤其是城市儿童居住在高层住宅,户外活动场地小,大多数时间花在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上,甚至或边看电视边吃零食,还受电视中食品广告的影响,导致能量消耗少,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于体内,导致肥胖[21]。许多研究证实,父母的文化程度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响因素之一,但本研究调查数据显示,肥胖组与对照组两组父母大专以上学历比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考虑可能与样本量过少有关[22]。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本文认为,不合理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与遗传因素是影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应改变不良饮食结构,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多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才有利于降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防治学龄前儿童肥胖症应强调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食习惯,不要偏食高糖、高脂、高热食物,严格控制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的时间。针对家庭、社会、肥胖儿童强化健康教育,促进观念转变,利用社会各种渠道宣传,对超重儿童应重点预防,才能避免发展为肥胖[23]。
[参考文献]
[1] 曾果,张衡. 成都市学龄前儿童肥胖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8):3484-3485.
[2] 徐冉. 河北邢台地区学龄前幼儿单纯性肥胖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6,27(1):114-115.
[3] 杨锡强,易著文. 儿科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5-87.
[4] 朱香兰. 长兴县学龄前儿童肥胖流行现状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4,29(15):2412-2413.
[5] 张惠玲,杨天亮. 石嘴山市学龄前儿童肥胖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3):343.
[6] 陈晓霞,余红,蒋丽萍. 绍兴地区 3~6 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3):318-320.
[7] 芮溧,曾果. 学龄前儿童肥胖危险因素 Logistic 模型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6):727-729.
[8] 方鲁阳,王光霞,沈洁. 枣庄市城区 3~6 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调查研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5):571-574.
[9] 赵广英,魏煌忠. 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 2006~2010 年学龄前肥胖儿童单纯性肥胖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11):1030-1032.
[10] 潘金兰. 建湖县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临床与实践,2012,16(25):3324-3326.
[11] 张宇红,林平.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及影响因素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2011,23(5):55-57.
[12] 朱美红. 上海虹口区学龄前儿童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复旦大学,2011.
[13] 李,江向君,卓暮春,等. 广州市天河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J]. 职业与健康,2014, 30(6):805-807.
[14] 东辉英,徐冉. 邢台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与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2015,15(6):765-766.
[15] 康如彤,钟燕,罗红艳,等. 长沙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6):666-667.
[16] 张军,刘建涛,杨国俊,等. 郑州农村3~6岁学龄前儿童肥胖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86-87.
[17] 陈晶,曾国章,黄海莹. 厦门市9517例学龄前儿童肥胖检出率及原因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1):57-59.
[18] 陈晓霞,余红,蒋丽萍. 绍兴地区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3):318-320.
[19] 薛绍兵,赛娜瓦尔,张叶飘,等. 学龄前儿童肥胖影响因素1:1匹配病倒对照研究[J]. 江苏预防医学,2015, 26(1):105-106.
[20] 任路忠,刘贵敏,李慧丽,等. 深圳市龙岗区6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0, 31(11):1304-1305.
[21] 童艳红,李继,文红,等. 沈阳市0~8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调查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0):1240.
[22] 刘美玲,杨晓梅,张昭,等. 潍坊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6,31 (22):4747.
篇6
一、小班幼儿挑食行为的原因分析
1.幼儿身体素质、性格特征较差
生物因素如气质、性格特征;消化、吸收、代谢功能的发育;感知觉、神经肌肉和语言发育;能量摄取自控机制的发育,均影响幼儿饮食行为的形成。幼儿进食的偏爱行为与早期味觉发育密切相关。幼儿气质类型与幼儿饮食行为问题显著相关。幼儿食欲的差异与生俱来,有天生食欲好,喜欢进食的幼儿,也有天生对食物缺乏兴趣的幼儿。
良好的母婴依恋关系会促进幼儿健康饮食模式的形成。幼儿模仿能力强,心理发育逐渐向主动性、个性化发展,自己对食物的喜恶、进食时间和进食量都有一定的主见,父母要协助孩子而不是干扰孩子学习自喂食物,若用强迫手段逼食,则幼儿自主感和个性化发展会受到干扰,导致各种饮食行为问题的产生。
2.父母家庭的自身习惯不好
家庭是幼儿的主要生活场所,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他们合理的饮食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父母不注意烹调的方法,不注意颜色的搭配和形状的多样化,或饮食比较单调,就很容易使孩子形成挑食的习惯。某些家长本身都有偏食的毛病,或者一样的菜重复天天吃,使幼儿厌食,或者家长限制孩子吃某种食物而造成孩子不愉快的情绪等,可见要想孩子能够改正饮食习惯,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不少家长缺乏科学的育儿常识,不考虑教育方法,而采取强硬手段。当孩子不喜欢吃某种食物时,父母却大声喝骂,强迫他们进食,还有的讲条件吃,进而加速其对事物的反感,也容易造成挑食。
3.幼儿园中学习同伴的行为
幼儿走进幼儿园就生活在平等的同伴群体之中。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同伴互动行为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和心理的交互作用,它是使一个儿童的行为或者价值观因另一个儿童的行为而改变的任何过程。
朋友关系也在幼儿时期开始出现了。学前儿童喜欢寻求支持、保护自己,并以自己一起活动的同伴作为朋友。当学前儿童彼此之间由同伴关系转化为好朋友的时候,他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就变得更加频繁、亲密、复杂、多样。他们比一般的同伴有更多的谈笑,更深的友情,能更好地进行合作。这是因为学前儿童的理解能力、社交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
二、小班幼儿挑食行为的解决策略
1.增强幼儿自身体质
健壮的体格是与良好的饮食是相互影响的,幼儿具有良好的饮食能促进健壮的体格的形成,一个健康的体质能保证孩子的正常食欲,给幼儿的饮食提供一个前提保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首先要保证孩子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至少半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再由孩子的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自身情况,适当地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在合理范围内,采用多种体育锻炼形式,增加活动量,适当的运动可使孩子胃肠蠕动增加,胃肠消化能力增强,食欲增加,营养吸收完全,使孩子发育更好。
2.激发主动进食的兴趣
小班幼儿喜欢色彩鲜明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通过改变食物本身的外观及搭配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对增进幼儿的食欲是大有益处的。比如幼儿不喜欢吃饭只吃菜,此时我们可以增加孩子们吃菜饭的次数,在幼儿园中我发现孩子们吃菜饭都吃的非常开心,一般我们的日常饮食主要是家长烧几个荤菜几个素菜再加上一碗米饭,一直这样循环着,幼儿难免会出现倦怠感。鲜艳的色彩以及新颖的外形首先能够抓住孩子的眼球,一下就激发了他们的食欲。
3.增强关于饮食的正确观念
一个正确的观念能够引导幼儿正确饮食,我们必须明确地让幼儿知道,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按时、适量的饮食都是我们必须做到的,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想吃多少吃多少,想吃什么吃什么,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都是不可取的。对于这些错误的饮食观念,我们应该让幼儿知道这样做的后果, 比如会导致营养不良,抵抗力差,身材矮小等,可以运用生活范例,讲故事等形式来让幼儿知道。
4.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营造环境,积极示范。环境和心理因素会导致幼儿偏食、挑食、厌食,家长就应该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饮食环境。同时家长应有意识地用语言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例如,“今天的拌黄瓜真好吃,又鲜又脆”。以此激起幼儿的兴趣和食欲。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心理来激发他们去吃不太吃的食物,此外,还可以通过儿歌等形式进行引导。总之,家长千万别用强制性或者欺瞒哄骗的方式让孩子进食,这样会加深孩子对食物厌恶感,如果孩子实在是不愿意进食的话,不如暂时将食物放置一边,等其情绪稳定、愉快了,再劝他进食。
减少零食,增加正餐。零食会影响幼儿食欲和进餐质量的,零食也是造成幼儿吃饭困难的一大“罪魁”。因此,两餐之间不要给孩子零食,让他保持饥饿感,才会好好吃饭。在孩子好好吃饭的时候,应多多鼓励他。这样孩子以零食代替正餐的不良行为很难得到改善。
篇7
社会家庭应全方位干预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所长蔡威教授对儿童肥胖的现状和对策进行了详细阐述。“肥胖容易导致儿童得慢性病。”蔡威表示,从近期来看,肥胖的儿童更容易得高血压、脂肪肝,同时心理也会产生一定问题。从远期影响来看,50%的青少年肥胖将延续至成年期。
他表示,在上海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儿童肥胖检出率高出全国的平均水平。“吃下去消耗不掉,失去平衡就会导致肥胖。”蔡威称,人体长期摄入与消耗之间只要相差2%,就可以导致肥胖。“多喝了半杯饮料,少走15分钟路,就会多出这2%。”
如何既保证饮食健康,又能控制好儿童的体重呢?蔡威认为,对于学校来说,要有体育课,保证孩子有运动的时间,且孩子的午餐最好由营养师来指导;对于家庭来说,要适当控制孩子的食量。“现在上海很多孩子都是老人带的,他们大多抱着能多吃就尽量吃的想法,结果一吃多就胖了,现在尤其应该改变这种观念。”他表示,为了减少肥胖,需要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蔡威认为,仅仅学校干预还远远不够,应该从社会到家庭进行全方位干预,为儿童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如现在很多电视广告都是垃圾食品。而在一些欧洲发达国家,已经不允许快餐食品做广告。还有学校周边的环境也很重要,应该规定学校大门的200米以内,不应该有小摊食品,这些食品对儿童成长很不利。
腰围比体重更重要
篇8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172-02
【Abstract】Objective:In preschool children simple obesity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 measures.Methods: In 2011 June of 6 kindergartens in Daye City, using stratified sampling method to carry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ith press 1:1 to detection of obese children and healthy children.Results: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simple obesity were 5.7%. Research shows that, simple obesity in pre-school children and children's eating habits and behavior (P
【Key words】Preschool children ; Simple obesity ; Influencing factors.
单纯性肥胖是指排除某些先天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神经内分泌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病理性肥胖,单纯有某种生活行为因素所造成的肥胖。儿童肥胖中的95%属于单纯性肥胖【1】。本研究随机抽取2011年6月大冶市6所幼儿园,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龄前期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现况以及相关因素,旨在为控制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干预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从而对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大冶市6所幼儿园560名学龄前儿童,其中男性学龄前儿童310人,女性学龄前儿童 250人,年龄为3~6岁,平均年龄为4.27+0.925岁。
1.2方法 采用统一的符合国家标准的杠杆式体重计和身高计,由专业的医务人员按照统一的方法,对调查的幼儿园儿童的身高、体重进行测量,根据WHO儿童肥胖判定标准 [2],筛选出身高标准体重超过20%以上的儿童进一步检查,逐个进行测量及填写调查表,并设立1:1配对检查,选取正常儿童作对照。配对条件:为同一幼儿园、同性别、同年龄(相差
1.3 数据处理 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X2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儿童肥胖症的检出率
280例调查对象,其中男310人,占总人数的55% ,女250人,占总人数的45% ,其中最大年龄 6岁,最小年龄3岁,平均年龄为4.28岁;体重正常者498例,占总人数的88.9%,超重30例,占总人数的5.4%,肥胖32例,占总人数的5.7% ;其中女性儿童轻度肥胖人数10名,中度肥胖人数8名,超重12名;男性轻度肥胖人数为10名,中度肥胖为4名,超重18名;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的检出率为5.7%。结果见表1,表2。
2.2两组学龄前儿童父母的BMI的比较
肥胖组儿童父母的BMI大于正常标准人数为20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人,二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
2.3两组儿童饮食习惯及运动量的比较
肥胖组儿童食欲好、主食量多、运动量少、睡前吃东西、喜食高热量食品为28人,而对照组为10人,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2.4两组儿童父母喂养习惯、观念的比较
本次调查实施中父母喂养观念主要包括:一岁以前的喂养方式、是否希望您的孩子每餐吃得越多越好、是否希望您的孩子吃更多的肉制食品、是否经常给您的孩子睡觉前吃东西、是否经常担心您的孩子会营养不够5个条目。结果表明:肥胖组儿童家长一岁以前相对滞后的喂养方式和希望孩子多吃人数为26人,而对照组为8人,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3.1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流行情况
小儿肥胖症在我国呈逐步增多的趋势,目前全国发生率为5%~8%;本研究显示学龄前儿童的单纯性肥胖检出率为5.7%,与全国肥胖症发生率一致;研究结果还显示单纯性肥胖在男女之间的肥胖检出率并无性别差异(U=0.53 ,P>0.05),而在张宇红等学者对临海市9所城镇学龄儿童单纯性肥胖调查研究中显示男童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女童。研究结果的差异性可能与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构成不同以及研究所采取的评判标准各异有关。此外本研究中,各年龄的学龄前儿童的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有差异(X2=121.1,P
3.2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行为与单纯性肥胖相关性
影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因素有肥胖家族史、儿童出生时体重、儿童饮食行为、生活方式,家庭经济情况、家长对于肥胖的认知等因素;其中生活方式和个人的行为模式是环境因素中的主要危险因素[3]。本研究结果显示:食欲好、主食量多、运动量少、睡前吃东西、喜食高热量食品等均为单纯性肥胖在学龄前期发生的危险因素,与上述观点一致。说明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行为与单纯性肥胖存在相关性。
3.3父母喂养习惯、观念与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的相关性
与学龄儿童相比,学龄前儿童自主选择食物的能力较弱,主要为家长决定,故家长的饮食习惯和营养观念极大地影响着幼小儿童的食物需求。结果显示:一岁以前的喂养方式和是否希望孩子多吃具有统计学意义(P
3.4 父母的BMI与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相关性
儿童肥胖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约占33%,环境因素约占67%,其中基因决定个体肥胖发生的易感性。父母肥胖与儿童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父母肥胖的儿童发生肥胖的危险性明显高于父母体重正常的儿童。儿童发生肥胖的可能性随父母的BMI的增加而增加,父母双方均超重导致儿童发生肥胖的可能性远远高于父母只有一方超重的儿童,肥胖具有家庭遗传特性。本次研究调查将父母的BMI作为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为父母的BMI与学龄前儿童单纯肥胖发生密切相关(P
3.5针对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早期预防的建议
小儿肥胖症的发生率在我国迅速增长。如何预防小儿肥胖症的发生和控制小儿肥胖症的发展,不仅是儿科医生的职责,而且是我们全体医务人员所面临的艰巨的任务。预防和治疗的方案应以努力使体重接近其理想状态,同时又不对身体健康及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为原则。方法包括饮食的调整、活动量的改变、行为改变及父母参与随访等多方面,帮助建立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营养教育、身体段锻炼、激励教育、进食方式改变、生活态度的改变及自我管理等等。
肥胖的治疗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早期的预防是控制肥胖发展的关键。而学龄前期儿童行为和意识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重塑性,故在学龄前期进行肥胖干预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高。本次研究提示,防治学龄前儿童肥胖应强调母乳喂养,养成良好的生活、进食和参加各种活动的习惯,降低高热高脂食物的摄入,加大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使人们对儿童肥胖症有正确的认识。
总之,要始终坚持以“运动处方”为基础,“行为矫正”为关键技术,“饮食疗法和健康教育”贯穿始终。以家庭为单位,以日常生活为控制场所,肥胖儿童、家长、学校、社会及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治疗方案,持之以恒,降低肥胖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Lobsitein T,Baur L,Uauy R. Obesity in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A crisis in pubilc health [J ].Obese Reew ,2004,25 (2):97-102.
[2] 陈芳芳,米杰.儿童肥胖的评价标准及流行现状 [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3(22):1837-1840.
篇9
关键词:幼儿园儿童;体格发育;营养状况
幼儿园儿童是我们国家的新生力量,在幼儿阶段更是不容忽视营养问题,所以对幼儿园儿童的体格和营养情况做了一个动态的了解[1,2]。儿童体格发育主要阶段是3~6岁,体格发育状况是判断儿童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幼儿园儿童的体格发育状况和3~6岁各年龄段血红蛋白,身高体重与体格发育的变化趋势。现对在幼儿园儿童的体格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幼儿园3~6岁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由专职儿保医生检测。利用TX-3000E便携式儿童发育测评仪测量儿童体重和身高,测量时让儿童仅穿背心和短裤进行测量,精确度分别为50g和0.1cm。
1.2评价标准 体重身高的中位数作为平均值,体重低下的标准为:W/A
1.3质量控制标准 为了确保数据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出儿童的营养情况,最大限度的降低误差。对现场每个工作人员进行核查,若有疑应尽快核实,有错误应立即更正。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ASS17.0软件。计量资料拟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结果
由下面的表1可以看出多数幼儿园儿童的身高和体重达到了平均水平,并且随着年月的增加而增加。而通过表2可以看出贫血,营养不良等现象出现的比率随着年月的增加而减少,但是肥胖发生的比率随着年月的增加而增加。
3讨论
总体来看,营养状况,贫血患儿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但是肥胖儿童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因是我们加强了对幼儿园的卫生保健管理,对相关保教人员进行了培训。大部分幼儿园开展了营养膳食分析,使得幼儿园儿童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幼儿园儿童肥胖的比例逐年升高。众所周知,肥胖会对儿童的心血管,呼吸系统产生影响,影响儿童的有氧能力的发育。甚至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对儿童的习惯养成,气质培养也产生不利的影响。
目前,我们定期开展对家长、学龄前教育人员的营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指导老师和家长对孩子饮食情况做出调整,改变幼儿园儿童的日常饮食习惯。如:家长朋友应该限制儿童对垃圾食品的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品。保健医生要经常同班级老师交流,定期对食谱进行调整同时进行营养评价,做到科学饮食。使得儿童的营养达到均衡适量,防止出现营养缺乏或者营养过剩的情况发生。幼儿园班级应建立饮食管理制度,对于消瘦,贫血,肥胖患儿要重点关注。在就餐期间要少盛多添,同时照顾儿童的饮水情况。保健医生还要定期调查儿童的身高,体重,血常规等各项身体指标是否达标。
综上所述,3~6岁是儿童平稳发育的关键时期,定期对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做身体检查很有必要,适时的了解孩子体格发育状况,并及时同家长做沟通,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另外,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培养孩子的锻炼习惯,回到家里,要尽量减少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多去户外活动,增加身体体格的锻炼。此外,对孩子适当的增加对蛋奶,禽肉的供应量,增加小米,玉米等粗粮的供给量,使儿童的膳食结构多样合理。适当的有氧活动等综合措施也可以降低儿童发生肥胖的几率。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小学生; 营养现状
中图分类号 R1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0-0087-02
Analysis of Nutrition Status of 5035 Pupils in Hualong District of Puyang City and Improvement Suggestion/CHEN Hong-we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20):87-88
【Abstract】 Objective:To describe the nutrition status of 5035 pupils in Hualong District of Puyang City,and to present improvement suggestion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Method:In 2013,relevant personnel measured height and weight for 5035 pupils in Hualong District of Puyang City,and evaluated the nutrition status using body-mass index(BMI).Result:Malnutrition rate was 25.44%,malnutrition rate of girl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boys.Overnutrition rate was 9.77%,overnutrition rate of boy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irls.Malnutrition rat and overnutrition rate were getting on the fall with increased age.Conclusion:Pupils in Puyang District of Hualong City,malnutrition and overnutrition is relatively serious,shall cause the school,parents and relevant departments concerned.
【Key words】 Pupil; Nutrition status
First-author’s address:Puyang City Hualong District Health Authority,Puyang 457000,China
良好的营养是保障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及认真学习的基础,然而事实上在青少年中营养不良、肥胖、超重的比例很大,其危害也逐渐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1]。小学时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青少年的营养与体质状态将对其终身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2]。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探讨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笔者在2013年对濮阳市华龙区5035名小学生进行了健康检查,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3年6-10月对濮阳市华龙区5035名小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其中男生2532名,女生2503名,年龄6~13岁。
1.2 方法
由接受过统一培训的专职医务工作者对这5035名小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状况检查,包括测量身高和体重,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营养状况评价[3]。以身高标准体重为100%,体重在标准体重90%~110%范围内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81%~90%为轻度营养不良,71%~80%为中度营养不良,61%~70%为重度营养不良,低于60%为极度营养不良),体重高于标准的120%为肥胖,在111%~120%内为超重,超重和肥胖都属于营养过剩[4]。最后将数据进行统计,分别按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进行分析。
2 结果
濮阳市华龙区小学生的营养良好率为64.79%,女生的营养良好率高于男生;营养过剩率为9.77%,男生明显高于女生;营养不良率为25.44%,女生高于男生。见表1。
濮阳市华龙区小学生的营养良好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年增加,营养不良及营养过剩所占比例下降,见表2。
3 讨论
对于以上调查结果,笔者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濮阳市华龙区小学生营养不良及营养过剩的原因。
营养不良的原因如下。(1)饮食方面: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经常不按时吃饭,尤其不吃早餐;挑食以及偏食严重[5],很多孩子喜欢吃零食,而不愿意吃主餐,家长宠溺孩子,一味顺从孩子,使得孩子摄入主食较少,摄入的多为油炸性的膨化食品[6]。(2)新陈代谢方面:小学生多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新陈代谢旺盛,摄入的食物不能很好的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求[7]。(3)营养知识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营养观念以及营养知识普遍掌握较少,家长对营养知识关注较少一定程度上造成孩子的营养不良。
表2 不同年龄段小学生营养状况评价分析 名(%)
年龄段 营养良好 营养不良 营养过剩
6~7岁(n=1220) 638(52.30) 417(34.18) 165(13.52)
8~9岁(n=1200) 717(59.75) 357(29.75) 126(10.50)
10~11岁(n=1182) 795(67.26) 279(23.60) 108(9.14)
12~13岁(n=1433) 1112(77.60) 228(15.91) 93(6.49)
合计(n=5035) 3262(64.79) 1281(25.44) 492(9.77)
营养过剩(肥胖和超重)的原因如下。(1)遗传方面:不少儿童体格肥胖是由于父亲或者母亲肥胖,由遗传因素造成,有家族史[8]。(2)体育锻炼发面:学生课业负担繁重,孩子一味的追求高分,因而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学习上,从而户外锻炼明显减少,摄入的热量无法及时消耗,脂肪堆积造成营养过剩。(3)营养搭配发面:很多家长不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使孩子过多的摄入高热量的食物,甜食、肉食等,造成营养失衡。
针对这些造成小学生营养不良、营养过剩的原因,笔者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给出了一些改善建议:首先应该加强他们的营养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和学校将小学生的营养教育工作列入日常生活,通过平日的课堂宣讲与其他的宣传方式,使得学生能进一步的了解营养均衡的重要性,掌握合理饮食、均衡营养的基本知识,了解造成营养不良、营养过剩的原因以及对身体的危害,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9]。与此同时,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配合,对孩子的营养进行有效的控制;其次,合理安排饮食,对于轻度与重度营养不良的学生,学校要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指导家长调整孩子的饮食,纠正挑食和偏食的不良习惯,饮食注意荤素搭配,主副食搭配,从而改善他们的营养状况。对于重度以及极度营养不良的孩子,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排除高血压等疾病的隐患,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障孩子每日必需的活动时间,改善学生健康状况[10]。第三,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安排营养午餐,在学校学生们集体用餐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促进[11-12]。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家人的溺爱,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要想在家里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显得相当困难。城市学生父母以双职工为多,物质条件优越,却很少有时间给孩子准备食物;农村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挣钱,孩子饮食一般比较自由,往往会造成营养摄入不够,特别是蛋白质、钙等重要营养元素相对不足,从而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学校安排营养午餐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身体的健康以均衡的营养为基础,相反,营养失衡会损害健康。因此,健康饮食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他们的营养状况将会直接影响身心健康、生长发育、学习成绩等,适当的锻炼配合合理的营养能加强他们的体质,有效地预防营养不良与肥胖、超重等问题[11]。
学生的营养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社会的经济条件也反映了人们的健康意识,同时能够折射出整个地区的保健与预防水平,健康教育的情况。本调查结果显示,濮阳市华龙区小学生的营养不良率和营养过剩率比较高,女生普遍营养不良多于男生,男生肥胖和超重问题比女生严重。
肥胖和超重的存在代表了一定的隐患,很多研究表明,随着青少年儿童肥胖和超重的比例不断增大,预示着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及冠心病等常见的成人病将会越来越低龄化[12]。因此,调整儿童营养水平显得至关重要,一方面必须大力宣传营养卫生基础知识,提高孩子与家长均衡营养的意识;另一方面应该尽快制定中国青少儿的血液和血糖正常值、血脂图谱等,为青少年准确掌握自己的营养状况提供理论依据,纠正或转变不正确的观念。
参考文献
[1]马萍,刘洪根.南京市2010年和2005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11(12):1483-1484.
[2]吴永旭,张牧,孙琪.哈尔滨市2008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6):63-64.
[3]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评分标准[EB/OL].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http: /,2008.7.8.
[4]姜友志,何建青.90例早产儿静脉营养疗效及并发症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21-22.
[5]刘福华,刘玉学,高桂兰.胶州市城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5,21(8):1221.
[6]李静,殷二航.中药干预对学龄期特发性矮小症身高体重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5):33-34.
[7]聂强强,张子祥,朱建勇,等.卫辉市中小学生营养现状调查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3,29(3):223-226.
[8]曾援,钟日英,郑欣.儿童肥胖的预防及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5):56.
[9]刘超,李诚善,毛景霞.早期干预对高危儿体格发育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5):14.
[10]罗立娜.广东省某高校大学生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2018.
[11]李芳.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静脉营养治疗[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