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安全与防护范文

时间:2023-12-05 18:0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辐射安全与防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辐射安全与防护

篇1

【关键词】核医学科;安全防护;辐射;管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核医学的发展较快,在医疗卫生保健领域中,同位素被逐渐广泛地应用,广泛应用在医院的核医学科工作中[1]。核医学科是医院及医疗机构设置的重要科室之一,能够为广大患者提供有效的诊治依据[2]。但是,电离辐射也会随着同位素的应用而产生,目前,一些医院的核医学科尚存在对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中的不足[3]。本文笔者针对某医院核医学科目前对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管理对策进行探讨,对医院核医学科的辐射安全进行管理,保障核医学科工作人员以及患者的健康,为医院核医学科的临床工作提供帮助,现作如下分析。

1某医院的核医学科辐射检测情况

1.1对辐射进行检测的仪器及检测方法

本次对某医院的核医学科进行全方位检测,以了解掌握该医院核医学科辐射情况。辐射检测仪选用型号为BH3103X-γ的便携式巡测仪,对核医学科的工作场面进行射线测量;选用PCM-100(α、β、γ)对核医学科进行表面污染的检测;选用FJ-377热释光剂量计对个人计量进行检测。

1.2该医院核医学科辐射检测结果分析

本次检测结果显示,该医院核医学科中,辐射源主要包括非密封源和密封源,非密封源为99mTc源、131I源、125I源,密封源为137Cs源、241Am源、90Sr源。本次测量结果具体如下:

(1)空气比释动能率:分装室、放射源库、给药室、分装室操作位置、骨密度室、治疗室、放免室分别为0.08-0.13μGy/h、0.13-0.24μGy/h、0.09-0.23μGy/h、3.20-4.01μGy/h、0.11-0.20μGy/h、0.11-0.14μGy/h、0.10-0.13μGy/h。

(2)核医学病房内表面污染的活度浓度测量结果:分装室、放射源库、治疗室、给药室、操作者手、放免室的活度浓度分别为0.17-0.25Bq/cm2,0.35-0.41Bq/cm2,0.13-0.21Bq/cm2,0.14-0.25Bq/cm2,0.22-0.24Bq/cm2和0.15-0.18cm2。

(3)本次参与个人剂量调查的有12名工作人员,调查结果显示每人每年有效剂量为0.07-2.18mSv,采用2000h/a的最长工作时间计算可得,在操作99mTc源的工作人员中,其工作量最大为8.06mSv,高于5mSv的年个人剂量约束值,因此,在尚未投入通风橱的运行前,应进行流作业的工作模式,并尽快购买通风橱进行安全防护。

(4)在本次研究中,在100厘米敷贴器贮源箱表面位置处,测量出空气比释动能率的平均值为0.27μGy/h,与国家标准值相比明显较低,但个人剂量约束值明显较高,因此,该医院核医学科应该尽快投入有机玻璃防护眼镜及防护屏的使用,尚未运行使用时,采用流作业的工作模式进行。

2医院核医学科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对策

2.1合理进行医院核医学科的布局

在医院核医学科的工作区域布局中,应严格按照GB18871的规定对非密封工作场所进行分区、分级布局[4]。在辐射防护与管理中,应将工作场所分为监督区及控制区,即二区管理。监督区分别为显像室、标记实验室、放射性废物、诊断病床区以及放射性核素贮存区,控制区分别为给药室、操作室、病人进行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床位区。在对控制区以及监督区进行分区时,应该合理布局并安排区域的分布情况。例如,在进行检查室以及给药室的布局时,应将其分开,并诊断用的候诊室、给药室等进行合理布局,并设置专门用于受检者使用的卫生间。当在检查室实施给药操作时,必须采用放射防护设备进行防护。

2.2加强管理放射性核素废弃物的处理

在医院核医学科的管理过程中,加强管理工作人员对存在放射性的核素废弃物的处理,是减少辐射的重要措施[5]。对于在医院核医学科工作现场残留的污染物废水,在处理过程中,应将废水置于衰变池进行储存衰变处理,使废水的放射性核素浓度比相关标准值低后,再在排放管道中将废水排出;对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废弃,在排放前应采用活性炭进行相关过滤处理,降低废气的放射性核素活度后再进行排放处理;对于高浓度废水以及使用过但仍剩余的原液,应将其进行集中收集,再统一进行处理,活性浓度降低至合格值后,再将其排放。

2.3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的重视

医院核医学科的辐射来源以接触放射污染源为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知识的了解、提高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知识的重视意识,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放射性物质照射。大多数工作人员并未对辐射防护知识具有全面了解,因而并不重视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加之辐射存在于无形之中,导致工作人员并未养成良好的习惯,大量存在未换鞋便随意出入标记室、未佩戴防护手套即对放射源进行分类处理等,导致放射性污染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医院应加强对核医学科工作人员的防护知识的宣教,提高防护意识。

2.4完善医院内部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措施

在单位内部中,规章制度能够保证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因此,医院应加强对核医学科辐射防护与安全的管理力度,完善相关制度,定期对核医学科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要求核医学科的工作人员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熟悉与掌握,定期培训在职的辐射工作人员,对于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入职前应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加强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安全及管理的认识。根据核医学科的科室特点,针对突发放射事件制定具有针对性、全面性的应急预案,并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当放射事件无可避免的发生时,可根据应急预案对事件进行及时处理与控制,防止事件进一步恶化。

3讨论

核医学科是医院及医疗领域中的重要科室,对广大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具有重要影响,核医学科的辐射防护与管理水平,与该科室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具有明显联系,因此,加强医院核医学科的合理布局、加强管理放射性核素废弃物的处理、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的重视并积极完善医院内部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措施,是保证核医学科工作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宏芳,娄云,万玲,等.核医学科操作人员及相关场所辐射水平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4):601-602.

[2]高芳,高向东,刘继平,等.某医院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分析与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2014,23(2):140-143.

[3]郜风丽,刘淑娟.由辐射安全与防护探讨核医学科健康管理模式[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2):216-218.

[4]陈宇导,张峰,吴春兴,等.核医学科核素治疗病房的辐射防护及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574-576.

篇2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电离辐射在医疗机构的广泛应用,x射线诊断、临床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等直接施用于人,引起公众对“辐射防护安全”的高度关注。目前,医疗照射在公众受到的人工辐射源照射中居于首位,医学辐射的安全防护已成为辐射防护领域影响面最广的重要课题。只有掌握有关射线对人体作用的知识和防护措施,才能趋利避害,化害为利。

1 医疗照射的概念

医疗照射是指在医学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被检者或病人受到电离辐射的内、外照射。施行这种诊断或治疗的医生应加强对受检者或病人的放射防护。医疗照射从所获得的利益来衡量必须具有正常理由,既达到诊断或治疗的目的,又要把照射限制到可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2 核医学辐射的特点

对病人主要是内辐射(即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产生的照射),对医务人员主要是外照射(即放射性核素从人体外发射的射线对人体的照射),但管理不当也可产生内照射,在防护中也存在重视外照射,而轻视内照射的问题。

由于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特殊分布,病人全身受照剂量小,个别器官、组织受照剂量高。

3 产生核医学辐射的危害的因素

3.1 医学辐射安全文化教育不足大多医生不会忽视与医学辐射暴露相关的危险,有些医生非常清楚放射安全的内容,在成像时考虑到了相关情况;但有些医生则不会这样,同时未接受过相关的辐射暴露训练,在为病人进行成像检查时并不常规考虑这些因素。如医生在给病人进行放射性检查或治疗时,未能满足病人“辐射有害”的知情权。放射科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薄弱,对检查部位之外的正常器官未作防护措施。

3.2 患者对辐射危害的认识不足大多数病人在成像检查时不知道辐射剂量和长期的危险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病人进行普通心脏成像检查其中有明显的辐射暴露时,他们对相应的危险性所知甚少。因此,医生对病人的辐射安全负有责任,需对病人进行辐射知识教育,使病人对自身的健康有更多的知晓。

3.3 核医学也存在一些辐射防护问题许多年来,已经有了关于公众或家庭成员照射的标准(限值或约束值)。接受放射性核素治疗患者在离开医院时,这是特别重要的。在许多国家,有关规定和提出的限值差异大得惊人。一些欧洲国家要求患者住几天院,但是在其他欧洲国家不要求患者住院。这就导致了有些人所称的“核治疗旅游”,患者到限制少的国家进行治疗。在美国,大多数不愿合作的患者根本不住院。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很明显,并不缺乏明确的标准,而是使用了极度保守的模式以及社会对辐射效应的误解,还不如使用实际测量表明与标准的一致。辐射肿瘤学也有同样的问题,尽管有足够多的标准,但是仍有辐射治疗事故继续发生,而导致患者死亡。

4 核医学辐射的防护

4.1 内照射的防护

4.1.1 病区环境的防护核素治疗由于剂量大,病人在医院停留时间长,明显增加了病房周围外照射剂量率,为了减少来自核素治疗后患者的照射,需在隔离病房留观48 h并在床边设置屏蔽,同时嘱病人多饮水多排尿,减少膀胱及其周围器官、性腺的吸收剂量;病人有专用候诊室,注射药物后禁止在高活性区逗留,造成不必要的辐射。

4.1.2 治疗中的安全防护治疗所给予的放射性剂量在满足医疗要求的同时减少到最低限度;在进行一系列检查时应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次序,检查时不过分强调低放射性活度而造成重复检查。

4.2 外照射的防护

篇3

关键词: X射线;辐射危害;防护安全管理

1 电离辐射对人类的危害

自1895年发现X射线至今,放射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净利益的同时也承受着一定的危险。X线的照射量可随射线剂量的增大可在体内累积,长时间受超剂量照射将引起全身性疾病, X线可能引起的临床症状如下。

1.1以神经衰弱症候群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为主,诉有乏力、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心悸等;其次为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痛、少数人牙痛、部分人易感冒、腰痛、关节酸痛等。

1.2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主要为皮肤、指甲的营养障碍,长期被辐射部位容易发生神经性皮炎。

1.3外周血液改变最常见的改变主要是对血液系统中白细胞的杀伤力,使机体免疫力下降而易发生疾病。

1.4易引起细胞染色体畸变。引起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造成先天性畸形、流产、死胎、不育等病症。

1.5 X线辐射可诱发癌症,如乳腺癌、甲状腺癌、骨肿瘤等恶性肿瘤等。 人体易受辐射的组织器官: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不同,厚度也不一致。厚的部分,吸收X线多,薄的部分则相反。人体各部位细胞对X射的反应程度不一,其中以性腺最为敏感。乳腺是敏感组织,当大量人群每年普查时,要考虑潜在的致癌辐射风险。与乳腺组织中的脂肪、皮肤、乳晕组织相比,腺体组织对辐射最敏感,在2.25 cm深处,腺体组织的吸收剂量要比脂肪组织的吸收剂量高出30%[1],要求摄影时要合理使用自动曝光系统,在大量普查时按照ALARA原则在考虑乳腺的组成和厚度的不同时,充分利用曝光模式与cR的技术特点将入射剂量最优化,达到降低被检者的辐射危害。

2 防护

2.1机房及机器的防护要求

2.1.1机房宜较大,并有通风设备,就200Ma X线机而论,机房面积不得小于36 m2。另外,机房墙壁应有一定厚度的砖、水泥或铅皮构成,以达防护目的。

2.1.2 X线球管置于足够厚度的金属套(球管套)内,球管套的窗口应有隔光器作适当的缩小,尽量减少原发射线的照射。X线通过人体投照于荧光屏上,荧光屏的前方应有铅玻璃将原发X线阻挡,近代X线检查床改为密封式,床周以金属板完全封闭,可减少散射线。

2.2工作人员的防护要求

2.2.1工作人员不得将身体任何部位暴露在原发X线之中,尽可能避免直接用手在透视下操作。

2.2.2透视时须使用各种防护器材,如铅橡皮手套、铅围裙及铅玻璃眼镜等。利用隔光器使透视野尽量缩小,尽量降低毫安,缩短曝光时间。透视前应该有充分的暗适应用,以便用最短时间,得到良好的透视影像。

2.2.3照片时要避免接触散射线,一般以铅屏风遮挡。如照片工作量大,宜在照片室内另设一个防护较好的控制室(用铅皮,水泥或厚砖砌成)。

2.3患者的防护要求

2.3.1患者与X线球管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不少于35 cm。球管窗口下须加一定厚度的铝片,减少穿刺力弱的长波X线,易被患者完全吸收。

2.3.2患者应避免短期内反复多次检查及不必要的复查。对性成熟及发育期的妇女作腹部照射,应尽量控制次数及部位,避免伤害生殖器官。早期怀孕第1个月内,避免放射线照射骨盆部。对男患者,在不影响检查的情况下,宜用铅橡皮保护阴囊,防止受到照射。

2.4临床的射线诊断检查有普通X射线拍片、胸透、CT、CR、DR片等。均应根据合理地使用低剂量(ALARA)原则,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辐射剂量[2-3]。实际工作中,曝光量过大过小都是不准确的,若曝光过小,会导致信噪比过小,影像质量下降,但曝光量过大,影像质量不但无改善而且会增加曝光剂量,加大X线对受检者身体的损害,并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4]。CR摄影技术优点:因IP板动态范围大,线性度和曝光宽容度较大,使获取的信息能自动调节和放大增益,在可允许的曝光指数范围内取得稳定的适宜的影像密度,同时获得高分辨率图像质量[5];DR优点:对低对比度信息的显示功能更强[6],具备UNIQUE图像技术,使低剂量射片成为可能。以选择有效的曝光指数范围,采用在其他相同曝光条件下提高曝光指数的方法来实现降低曝光量和吸收剂量。

3 加强放射安全管理

为不断加强放射安全管理,各有关部门应做到严格监管医疗照射的防护与安全医疗照射防护的最优化,具体如下。

3.1放射工作场所要求 根据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放射工作场所的建设项目,放射诊疗装置的防护性能与技术参数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要求。施工前应委托有评价资质的技术中介单位出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经环保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项目建设。放射工作场所建设项目竣工后,应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效果评价,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7]。

3.2放射诊断设备要求

3.2.1辐射发生器,能清晰、准确地显示各种操作参数(如管电压、过滤特性焦点位置、源与像接受器距离、照射野大小、管电流与时间或二者乘积等)。

3.2.2射线摄影设备,应配备达到预置的参数(时间、管电流与时间的乘积或剂量)后自动停止照射的装置。

3.2.3荧光透视设备应配备只有持续用力按压时才能使X线管工作的控制开关以及配备曝光时间指示器或入射体表剂量检测器。

3.3放射诊断,放射治疗操作具体要求。①确保患者所受到照射是达到预期诊断目标所需的最小照射;②职业医师和有关医技人员应认真选择并综合利用各种参数,以使受检者所受到的照射是向接受的国家质量和临床检查目的相一致的最低照射。对儿童受检者更应该重视参数;③具有采取了严格防护措施后,才可使用携式、移动式放射学检查设备;④避免怀孕或可能怀孕妇女施行会引起其腹部或骨盆受到照射的放射学检查(除非临床上有充分理由证明需要进行检查的除外);⑤周密安排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的任何诊断检查以使可能存在的胚胎或胎儿所受到的照射剂量最小尽可能对辐射敏感器官(如性腺、眼晶体、乳腺和甲状腺)提供恰当的屏蔽。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为避免不必要的照射,执业医师必须摒弃盲目把各种放射诊断技术作为常规手段的不良倾向,医生在开具这些检查前应切实考虑对患者的影响,影像资料在院内及医院之间尽可能共享,减少因资料管理受检者受到转诊等原因接受不必要的照射。

4 做好防护安全管理

管理措施:健全管理组织。建立完善的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度,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及防护制度,具体措施如下。

4.1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工作由科主任负责,科室指定兼职人员协助科主任做好X线辐射防护工作。

4.2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增强放射防护意识和责任性,在放射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科室定期组织对放射科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查。

4.3放射诊断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具备相应的资质;各级各类人员应熟悉放射设备的主要结构和安全性能,确保设备安全,防止意外放射事件的发生。

4.4放射科各X线检查室、控制室的辐射防护必须达到国家要求;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配备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用品。

4.5在放射检查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在登记室、X线检查室设置告示牌。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X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8~15 w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在放射检查中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摄片、透视、介入治疗等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和小光圈。

4.6操作人员在放射检查前应关闭检查室门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检查室;确实因病情需要,必须陪同检查者,应给予必要的防护用品,陪同人员应尽量远离X线球管。

4.7技术人员要严格执行各种放射设备操作规程,确保影像质量,减少废片,避免重复照射。有条件的单位尽可能采用数字化X线检查,减少辐射。

4.8放射科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佩带个人计量仪,接受专业及放射防护培训;定期健康检查,医院建立个人计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5 预防与护理

恰当合理科学的饮食也能有效降低与预防辐射。如患者条件允许,则可在接受低剂量X光摄影前,先喝杯橙汁维他命C或牛奶防止钙质流失,且还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及增强对辐射的抵抗能力。如食用具有抗辐射的食品。常喝茶有抗辐射的作用,实用十字花科蔬菜,猪血、黑木耳等。这一类的食物可以帮助我们把体内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不给辐射物质留下丝毫立足空间。

总之,辐射防护的目的就是在不过分限制对人类产生照射的有益实践基础上,有效地保护人类健康,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并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以推动合理地应用防护手段来降低辐射带来的伤害。这就要求我们放射工作者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切实搞好放射诊疗设备质量控制和医疗照射的质量保证,从而使电离辐射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6 临床实践中防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放射防护安全的关键取决于人们的行为表现,法规、标准、操作规程和其他的行政手段虽然都是很重要的,但为达到放射防护或安全标准,其本身又是不够的[8]。还需要各有关放射部门严格审管,各负其责。不断更新和完善辐射防护措施。落实各项辐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加强辐射监测,使辐射安全防护管理工作不断得到改进,让辐射技术更安全更科学的为人类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燕树林.乳腺摄影技术分册[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音像出版社,2007:193-195.

[2]秦维昌,刘传亚.重视医用X线检查低质量成像方法学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10):1013-1014.

[3]赵红兰,平杰,等.婴幼儿胸部DR摄影千伏对辐射效能和图像质量的影响[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8):1270-1273.

[4]胡益斌.CR系统曝光量指数的检测及校准[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0):72-73.

[5]陈建新,黄艺生.CR技术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5):463-464.

[6]李萌.影像技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8-231.

篇4

「关键词 X射线应用,防辐射,材料及构造

Abstract: based on X-ray medical application and relevant state radiation prevention design rules and regulations, X-ray protection on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basic requirements have radiation-proof function of the material and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in such aspects as the point of view of architects from a preliminary study, and for building a safe, convenient and comfortabl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pace radiation provide on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Keywords: X-ray application, the radiation, material and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X光射线和同位素等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放射科和核医学科的诊断治疗设备更新得越来越快。但是这些放射性的诊断和治疗是一种损伤性的手段,为了减少对环境和他人的危害,必须对这些科室根据设备的不同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辐射防护是一个边缘的学科,本文只是从建筑师的角度去探讨X光射线的辐射防护问题。

X射线的医学应用

在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不久,X射线就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今已有100多年。现已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成为现代医疗的支柱之一,是影像诊断的主要手段。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X射线诊断技术和放射设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X射线在医学上的广泛开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医院的诊疗设备应用X射线的有:拍片、透视、CT室、ECT室、CR、消化道钡餐、中深部治疗机室、DSA室、碎石机室、模拟机室、钴60室、后装机室等。

国家有关防辐射设计的相关规范规定

X射线在医疗卫生行业中应用最早,使用最广。X射线对人体的照射,一方面能对人体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另一方面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必须注重X射线对人们不必要的伤害。注重X射线的安全和防护是使用X线机的日常任务之一。

监督机构和监督员对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的依据是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标准。主要有以下几项:《放射线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是实施防护监督的基本依据;《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是对放射线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督的依据;《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标准》是对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进行防护监督检测的主要依据。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第3.7.3条规定,对X光诊断室、治疗室的墙身、楼地面、门窗、防护屏障、洞口、嵌入体和缝隙等所采用的材料厚度、构造均应按设备要求和防护专门规定,设置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其中防护专门规定包括《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等。该条例规定:未进行放射防护设施设计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格,擅自施工的;未进行放射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运行或者使用的;放射防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运行或者使用的,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中(高)能加速器、进口放射治疗装置、γ照等大型辐射装置的建设项目,应当提交由国家级检测机构出具的放射防护效果评价审查意见。

三、X射线防护对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搞好医用诊断X射线的防护是为了保障X射线工作者、被检者和广大群众的健康安全,促进X射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X射线机房的建筑不仅要考虑周围环境的安全,还要考虑有利于工作人员与被检查者的防护,X射线机房以设在建筑物底层的一端为宜。机房的整体布局应遵循安全、方便、卫生的原则。根据医院放射科规模的大小和X射线机房的多少,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布局。机房必须与控制室分开,机房应有足够的使用面积,以便于X射线机应分别有各自的单独机房。国家防护标准规定100mA以下的X射线机房不应小于24平方米;200mA以上的X射线机房不应小于36平方米;多管头X射线机房应酌情扩大。对CT射线机的机房面积国家没有规定标准,从工作实际考虑不应小于40平方米;牙科X线机应有单独房间。

如同一工程项目,拟建多个X射线机房,安装多台X光设备,那么在方便诊治,便于管理的同时,应将相关X射线机房安排在同一区块内,并尽量使各X射线机房相邻设置,充分利用屏蔽防护墙体作为相邻设备用房的隔墙,以提高建筑面积的利用率,并降低造价(如图一)。

《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标准》中规定,X射线机房中有用束朝向的墙壁,应有2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其它侧墙、顶棚、地面应有1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机房的门窗设置要安全合理,同样要有合适铅当量的防护厚度。位于楼底层的X射线机房,其窗下缘离地面不宜小于2m。窗的防护厚度在无直射线束朝向和窗外无人停留的情况下有0.25-0.30mm的铅当量即可。机房门的防护厚度,视情况不同而定:直射线束未直接对门照射,无患者固定候诊的走廊,机房门有0.3的铅当量即可;机房门外为患者固定候诊区,机房门应有不小于0.5铅当量防护厚度。

图一日本筑波大学附属医院影像部平面

具有防辐射功能的材料及其构造做法

X光机处于工作状态时,在X光辐射场中有三种射线,即从X线管窗出的有用射线,从X线管套射出的漏射线,以及这些射线经过散射体后产生的散射线。所谓X光的防辐射防护实际上就是防止漏射线及散射线对人体的伤害。

X光射线机房的防护设计,必须遵守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即采用合理的布局、适当的防护厚度,使工作人员、受检查者及毗邻房间和上、下楼层房间的工作人员与公众成员的受照剂量保持在可以达到的最低水平,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

构造技术是辐射防护设计的重要环节。四周墙体、地面、顶棚的防护材料主要有铅板、重晶石砂浆、重晶石混凝土等。铅能吸收放射性射线,可作X光射线仪器设备和医疗辐射防护材料,铅板主要是采用含铅量为99.994%的1#电解铅,经浇铸,压延成板材,挤压成管材,铅是最软的重金属,具有高密度、良好的抗蚀性、熔点低、柔软、易加工等特性。

重晶石砂浆是一种容重较大、对X射线有阻隔作用的砂浆,一般要求采用水化热低的硅酸盐水泥,常用的水泥∶重晶石粉∶重晶石砂∶粗砂配的配合比为1∶0.25∶2.5∶1。

重晶石混凝土是一种容重较大,对X射线具有屏蔽能力的混凝土,胶凝材料一般采用水化热低的硅酸盐水泥或高铝水泥、钡水泥、锶水泥等特种水泥,硅酸盐水泥应用最广。常用的水泥∶重晶石碎石∶重晶石砂∶水的配合比有1∶4.54∶3.4∶0.5; 1∶5.44∶4.46∶0.6;1∶5∶3.8∶0.2三种。做防射线砂浆及混凝土的重晶石,BaSO4的含量应不低于80%,其中含有的石膏、黄铁矿、 硫化物和硫酸盐等杂质不得超过7%。重晶石砂浆、重晶石混凝土是高能射线防护很好的防护材料,具有成本低,施工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用重晶石制作重晶石砂浆、重晶石混凝土,用其来代替金属铅板屏蔽X光的射线,为X光,CT室等高强辐射防护的首选材料。为保证质量,一般由专业厂家按照国家检测通过的固定配比生产,由专业施工队伍施工。

篇5

【关键词】 医用诊断X线机;防护情况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放射设备的不断更新,业务量大,使用率高,由于X线本身所具有的损伤特性.在使用中若不注意对它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将对工作人员和被检者造成潜在的损害,X线辐射的危害性尤为突出,已经引起高度的重视做好放射防护是当前重要工作内容之一[1]。为了全面了解医用诊断X线机防护情况,加强放射卫生防护工作。贯彻执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及《河南省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管理办法》等放射防护法规、规章、办法。我们对我区39台X射线机的放射卫生防护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汇报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对我区29家医疗机构的进行医用诊断X线机进行调查。

1.2 仪器 美国产451P巡测仪,国产RD98剂量仪。均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检定合格。

1.3 调查标准 用《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l8871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l302002)[2,3]对医用诊断X射线机监测数据进行评价,按照《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对场所现场进行监督。

1.4 调查内容 医疗机构X射线机房防护设施:机房位置、机房面积、工作状态指示灯、电离辐射警示标识、人防护用品;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检测:机房周围、操作位置、观察窗、防护门、四周墙外、检查室窗外。

2 结果

2.1 医疗机构基本情况29家医疗卫生单位共有可以工作使用的39台诊断X射线机,装机容量500 mA 30台、200 mA 9台,所有医疗机构医用诊断透视和摄影均为隔室操作。

2.2 39台医用诊断X射线机X射线机房防护设施调查情况,见表1。

2.3 39台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周围环境辐射水平调查情况,见表2。

3 讨论

随着放射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X线检查在医学领域中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但X线对机体有毒害作用,机体受到射线照射后,吸收了射线的能量,其分子或原子很快发生电离和激发。继而引起生物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变化,由分子水平的损伤进一步造成细胞水平、器官水平和整体水平的损伤,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生物效应[4]。由于我们的放射工作人员长期、固定的在有放射污染的环境内工作,应积极加强放射防护。

通过本次39台医用诊断X射线机放射卫生防护情况进行了调查,机房防护设施存在这机房位置、机房面积、工作状态指示灯方面的不合格情况。最为突出的是机房面积不合格率达25.64%。个人防护有品准备齐全但是没有个人应用,是由于医用诊断透视和摄影均为隔室操作造成。X射线机房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检测合格率91.46%,超标率8.54%,防护门超标率25.64%,检查室窗外超标率20.51%,观察窗超标率5.12%;以上超标主要问题在这些门窗的边隙封闭不严造成。

放射科医师及技术人员必须掌握防护知识,放射防护安全教育培训,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认真遵守操作规则[5]。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定期检查放射诊疗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等制度的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卫生监督管理,保证医用诊断X线机防护措施和方法到位,避免和防止发生防护不利造成危害。

参 考 文 献

[1] 范深根.我国放射事故概况与原因分析.辐射防护,2002,22(5):15.

[2] GBl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3] GBZl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S].

篇6

近些年来,医用放射设备在医疗机构中迅速普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发展到现在,医疗放射的防护对象已经从主要是医院放射科的医务人员向患者和医务人员转变。不过,医疗辐射真有那么可怕吗?

医疗辐射究竟多大?

人类接受辐射照射的来源包括天然辐射照射和人工辐射照射,人工辐射照射主要包括医疗辐射、核试验、核电站、核工业和核技术工业应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几类。其中,医疗照射是人类接受人工辐射照射的最大来源,患者、受检者、生物医学研志愿者等所受的照射,都在医疗照射的范畴之内。

医疗照射在人工辐射照射中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医疗照射的普及及技术的提高,例如CT检查的普及,人均受照剂量逐年增加。有数据显示,2000年全世界的人均受照剂量是0.4个单位,而发展到了2008年,人均受照剂量提高到了0.6个单位。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随着技术的普及,人均受照剂量已然从1987年的0.54个单位发展到2008年的人均3个单位。

而在我国,放射诊疗同样是迅速普及,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国开展放射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约9.8万家,包括开展X射线诊断项目、放射治疗项目、临床核医学项目及介入放射学项目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设备数量年增长率在7%~15%左右。据卫生部统计,我现在每年约4亿人次接受放射诊疗,其中,X射线诊断占大部分,约3.2亿人次。

天然辐射是改变不了的,但人工辐射可通过措施及严格管理来防护,医疗辐射照射同样不例外。在不少人看来,人一旦生病,听从医嘱,接受照射是天经地义的事,为什么还要防护呢?

照射剂量多少合适

辐射影响健康,是一个持久的话题,有专家表示,国内对于放射诊疗患者健康效应的研究基本空白,医疗辐射存在较多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部分工作人员防护不足、大医院放射诊断防护过度、患者防护不到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检查方法及仪器的更新换代,医疗辐射问题能否得到解决?

在专家看来,这些问题是一直存在的,更甚的是,新技术还带来病人剂量增加的问题。“有人认为数字成像可能比胶片摄影的剂量更低。因为数字成像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在剂量低、曝光不足时仍可得到满意的诊断图像。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对新技术的使用不当,带来的后果是病人受照剂量在成倍增加。”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周启甫表示,因为曝光量增加,图像质量就会越好,可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医生不在乎给多少剂量,只要图片质量好,病人接受照射剂量多少并不在医生的考虑范围内。

为了确保临床诊断和治疗目标要求,避免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接受过多的剂量照射,推动辐射防护体系在医疗照射防护中应用已是当务之急。据了解,《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是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领域最重要的基础性标准,其中就对医疗照射的辐射防护提出了针对性要求。此外,我国还有大量的专业标准,包括诊断、治疗和核医学等,都对医疗照射防护做了相关规定,如对X射线诊断房的最小面积、X射线机管球外的漏射线、主射束外的漏射线等都有做要求,且都是从患者的辐射防护角度来考虑的。此外,国家对放射性药物操作、工作场所、各功能区域的布局及工作人员通道与放射性治疗患者通道需分开等方面也有做要求。

虽然设置了这么多的标准和规定,但相比其他国家,我国对医疗辐射防护相关规定仍有不够完善之处,例如国外有规定,要求在每一台X光机上需要安装一个剂量面积乘积仪,病人在接受检查的过程中接受的剂量都会在乘积仪上直接显示,但在国内,目前在这一方面并不做要求。在标准规定和设备技术没有达到与国外同等水平的现实情况下,应在实际操作中积极遵守已有的标准和规定,做到对患者负责、对自身负责,努力达到辐射防护最大化。

撑起辐射防护伞

如何打好辐射防护这把“伞”?据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徐浩介绍,《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便提到了辐射防护的ALARA原则,即辐射实践正当化、辐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当量限值(剂量控制)三个方面。

在专家看来,不应该受照射的,就应该避免,接受治疗就应该有相关的防护内容,尽可能地减少受检者或患者的受照剂量。即便国家的基础性标准对辐射剂量做了限制,但对医疗照射防护来说,是以获取理想的诊断图像和有效的治疗效果为目的,所以,剂量限制并不适用于医疗照射,而正当性判断与防护最优化两个方面则较为实用。

正当性判断,通俗的讲,就是判断诊断或治疗时用的放射方法是否合理。如做胸部检查时有胸透、胸片、胸部CT等方法。胸透具有经济性、实时性,可动态观察疾病形态等优势,但因其影像模糊,辐射大等劣势被逐步淘汰;常规胸片是胸部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是诊断胸部疾病的先导,大部分胸部疾病经常规胸片可达到确诊目的;胸部CT则有密度分辨率高,能够轻易发现直径小于2mm的微小结节,低剂量CT筛查可以发现早期小肺癌等优势。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劣势,医生鉴别诊断时根据不同需求判断使用哪种方法更为合理。随着医疗技术与水平的发展,对过去认为是正当的医疗照射,也应当重新进行正当性判断。

篇7

【关键词】放射诊疗;监管水平;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R3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113-02

1 引言

随着医疗机构拥有的放射诊断和治疗设备逐年增加,接受放射诊治的人数快速增长,因管理不善、违章操作、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的放射事件和医疗事故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电离辐射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由于电离辐射对于人体的损伤作用,也给我们带来直接的或者潜在的危害。做好放射诊疗的防护工作和对从事放射诊疗的医疗机构进行监管是放射性安全的重要保证。

2 放射诊疗监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受照剂量。电离辐射属于高度危害的致职业病因素。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受照剂量的限值,是保证放射工作人员安全的最重要的电离辐射基本标准之一。我国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限值为连续5年平均受照剂量小于20mSv/a。

临床医学属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在工作中要对放射性药物进行淋洗、分装、给药与注射等操作,淋洗、分装、核素治疗时近距离操作防护困难是造成工作场所污染致使临床核医学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居高不下的主因。同时医学病人注射或口服放射性药物后就成为流动性的放射源,注射、治疗后的患者管理不善,医生过多接触用药后患者,患者对医生产生交叉照射;工作人员自身不注意防护或违规操作,造成场所、工作台面及手、工作服等污染。

2.2 放射治疗监测情况。放射治疗装置是属于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而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需提交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且防护设施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即做到“三同时”)。因此放射治疗机房不管从防护性能还是防护设施配置方面,基本上都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要求。

关于放射治疗设备的应用质量检测方面,由于放射治疗属省级监管的项目,因此只能由省级放射防护部门来检测,然而由于缺乏部分放射治疗设备应用质量检测仪器,如扫描剂量仪和光野重合性检测板等等,现已无法开展放射治疗设备应用质量项目检测。

2.3 放射防护管理。部分医院仍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防护管理制度、设置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档案管理等相关管理制度,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医院对放射诊疗的管理认识不够,对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不够重视,或者一些制度也是形如虚设,如档案管理的落实情况,一些医院对档案管理松泄,造成在需要做职业病诊断或鉴定时却无法提供相关的资料,由于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出现问题而与医疗机构产生纠纷及责任追究中,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重要依据。

因此,对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保存期限,由原来的脱离放射工作后继续保存20年修改为终生保存。

3 改善放射诊疗监管水平的策略

3.1 提高放射卫生监测的技术服务水平。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为放射诊疗医疗机构进行放射卫生检测与评价,为其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提供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辐射防护监测的目的,主要是控制与评价辐射危害,为辐射防护管理提供依据,也可为医学诊断提供参考资料。

对于辐射防护日常性监测的含义:一是测量,主要是指对各个开展放射诊疗医疗机构的工作场所和工作人员的可能受照剂量进行监测;二是评价,主要是指根据测量的结果,与国家放射卫生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与国家标准的相应数值进行比较,对其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是否对放射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健康产生影响。

而建设项目预评价是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对辐射源利用可能对工作人员健康造成影响进行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则是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为验证放射防护设施或措施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预评价报告要求而进行的评价。

3.2 加强落实职业健康监护。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是辐射防护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对于安全、可接受地利用放射诊疗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施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是全面评价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的重要措施。

医学监护的基本目的是评价工作人员对其预期任务的适任和继续适任的程度。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在普通健康体检与职业体检冲突时,优先满足健康体检的要求,兼顾健康体检。体检项目必须按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项目进行体检,发现放射工作禁忌症和不适应症者应从严掌握,并提出其对放射工作的适应性处理意见。

3.3 加强放射诊疗防护知识培训与宣传。一个单位的放射防护工作做的好与坏,重视不重视,与该单位领导和辐射管理人员对放射防护的认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只有领导认识到对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或患者防护的必要性,才能够安排一定的物力、人力、财力去做好相关的防护工作,购买防护用品,改善放射防护设施,安排放射工作人员培训或进修学习。

因此,要加强放射诊疗单位领导与辐射管理人员的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和教育,让他们也能够了解一些放射防护知识并认识放射防护的必要性,懂得一些辐射防护的技术与方法;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有关放射卫生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宣贯,让他们知法、守法,通过培训,使他们了解严格依法办事不仅是法律的要求,也是安全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有力保障。

4 总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全社会对健康意识日益加强,公众对辐射的认知、患者对辐射危害的了解也逐步提高。电离辐射医疗应用中的放射事故因此,为了促进放射诊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必须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及其放射防护的监督管理,从而保障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苏瑞.新形势下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8

篇8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426100)

【摘要】

目的:分析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介入治疗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中择取5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57例患者分别采用铅眼镜、铅围脖、铅防护服、铅玻璃防护屏、铅橡胶帘对进行手术操作的医护人员行综合性的放射防护措施。结果:铅防护服、铅玻璃防护屏、铅橡胶帘前后辐射量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距球管1m与2m间差异显著,2m与3m间差异显著,p值均小于0.05。结论: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介入治疗防护中的应用效果相较于单一的防护措施,其效果更好,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 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介入治疗;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1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122-02

辐射防护是原子能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人类免受或少受电离辐射危害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有相关的研究证实,电离辐射极易致癌,而X射线正属于此类辐射[1]。因此,减少辐射对正常机体的损害,加强辐射防护措施非常有必要。本研究主要分析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介入治疗防护中的应用效果,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中择取5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57例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综合性的放射防护措施,同时对X射线的辐射情况进行检测。

57例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例为37:20,年龄在25岁至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94±6.76)岁。有25例患者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有3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有9例患者是进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有10例患者为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有2例患者是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有2例患者是进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有1例患者是进行上腔静脉异物取出术治疗,其余的5例为选择性输卵管造影术/选择性输卵管造影术+输卵管再通术(SSG/SSG+FTR)。

排除标准:本次研究将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代谢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研究将患有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研究排除了有X射线诊疗禁忌症的患者;排除了不配合诊疗的患者。

1.2设备:

使用来自德国SIEMENS公司的型号为Artis zee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以及日本ALOKA PDM-227宽量程个人剂量剂运用于患者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其中配备有铅眼镜、铅围脖、铅防护服、悬吊铅玻璃防护屏、三联可移动式防护屏风、机器自带铅橡胶帘及铅挡板,其铅当量分别是0.5mm、0.5mm、0.5mm、0.5mm、1.0mm、0.5mm。

1.3方法:

对辐射剂量进行测量,首先将置于患者胸部水平之前的铅防护服、铅玻璃防护屏、铅橡胶帘的前方、后方以及距离球管1m、2m、3m处的辐射量进行采集。

1.4观察指标:

防护效率为防护前读数以及防护后读数之差,与防护前读数的百分比,也即(H0-H1)·H0-1·100%;其中表示H0防护前读数,H1表示防护后读数[2]。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结束之后,将本次研究的57台介入治疗手术的辐射相关情况的数据,准确无误地录入进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表示计数资料,其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其中95%被作为可信区间,即当p值在0.05以下,可以表示此次实验研究的组间数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铅防护服、铅玻璃防护屏、铅橡胶帘前后辐射量数据比较:

铅防护服的前后辐射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防护效率达88.57%。

铅玻璃防护屏的前后辐射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防护效率达93.52%。

铅橡胶帘的前后辐射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防护效率达93.43%。具体的数据情况见表1:

2.2距离球管1m、2m、3m处的辐射量比较:1m与2m间差异显著,2m与3m间差异显著,p值均小于0.05。其中2m处的衰减量为59.38%,3m处的衰减量为67.94%。具体的数据情况可见表2:

3讨论

X射线是由原子中的电子在能量相差悬殊的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粒子流,是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极短,但是能量很大,具有显著的物理特性与化学特性[3]。

有研究证实,X射线照射到生物机体时,可造成生物细胞受到抑制、破坏甚至坏死的情况,会致使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生理、病理和生化等方面的改变[4]。一般来说,不同的生物细胞,对X射线有不同的敏感度,它能够治疗人体的某些疾病,特别是肿瘤的治疗。但是在利用X射线的同时,人们发现了患者脱发、皮肤烧伤、工作人员视力障碍、白血病等射线存在的伤害问题。因此,在应用X射线时,应注意其对正常机体的伤害,注意采取防护措施。

X射线辐射的防护主要包括距离防护、时间防护、屏蔽防护以及机器本身的防护措施。近些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有研究发现采用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相较于单一的防护措施其防护效果要更好[5]。首先,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的应用目的就是通过多种防护措施的综合应用,实现更有效的防护措施。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要求以下几点:(1)建立健全严格的导管室操作规定,要求所有参与其中的人员必须穿戴齐全防护用品。(2)进行介入治疗的相关操作人员应该采取距离防护措施,这主要是由于X射线的辐射量会随着距离的拉长而缩减[6],因此,操作人员在操作时应该处于患者的身后并尽可能远离球管,同时站于铅屏风之后。(3)有相关的临床研究发现,透视或造影的时间越长,其辐射量会越大,因此介入治疗时应该快速操作,缩短时间[7-8]。

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正处于发展进步的状态中,需要更多的临床操作实践对其不断完善,尤其是在技术与设备上;另外还需要建立更加适用的配合模式。本次研究发现铅防护服、铅玻璃防护屏、铅橡胶帘多重防护措施共同实施,其防护效果明显更好,并且每种防护措施实施前后其防护效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且研究证实,距离球管的1m与2m间辐射量差异显著,2m与3m间辐射量差异显著,p值均小于0.05。这说明,距离越远,防护效果越好;且多重防护效果同时运用,其防护效率更高。

综上所述,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介入治疗防护中的应用效果相较于单一的防护措施,其效果更好,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黄文华,蒋国民,张贤舜等.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介入治疗防护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6):514-515.

[2]张学鸿.胸部X线摄影照射野临床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15):114-115.

[3]王戎,王德强.放射线工作人员防护在介入诊疗中的作用[J].当代医学,2010,16(27):29-30.

[4]陈玉花,余秋花,李小银等.介入放射病区护士生的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J].当代医学,2011,17(30):86-88.

[5]朴承男.医疗放射辐射的防护[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5(10):3053-3054.

[6]郑钧正.放射诊疗的防护与安全是医疗设备应用安全和质量管理的重点[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9):3-5,19.

篇9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 电磁辐射 信息安全 TEMPEST

论文摘要:利用电磁学的方法分析了计算机电磁信息辐射的原理?引入偶极子分析计算了计算机电磁信息辐射场的频谱与场强;研究了计算机电磁信息辐射接收机的接收原理?进一步定量分析了辐射场强与接收机带宽、噪声系数、接收天线定向性和增益之间的数值关系;阐述了计算机电磁信息泄露的方式和途径?概括了基于实际的军队计算机应用中电磁信息安全与防护的主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应要处理、传输、存储的军事机密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用?计算机已成为目前最关键、应用最广泛的信息处威胁?给国家和军队造成重大损失。理、传输和存储的电子设备。军队指挥自动化、国防为了确保涉及军事机密的信息的处理、传输、存工程的通讯与指挥、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以及智能化储更安全有效?就必须重视军用计算机的电磁信息的信息技术产品等无不与计算机有关。由于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研制、开发和使用防信息泄漏的计算的特殊构造方式?它在工作时?会向周围空间辐射电机。在计算机信息安全领域?电磁信息辐射的研究磁波?这些电磁辐射信号包含丰富的频谱资源?携带属于TEMPEST(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Pluse Em-大量有用信息?一旦被敌方接收并破译?就对计算机anationStandard)的研究范围。

1电磁信息泄露原理

1。1计算机辐射原理

麦克斯韦于1846年归纳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方程组(1))可知?电路中只要有电流的变化就会有电磁波的产生?任何时变电磁场都会向四周空间辐射电磁信号?任何载有时变电磁信号的导体都可作为发射天线向周围空间辐射电磁信号。

由公式(2)、()3可以看出?偶极子所载信号幅度越大?频率越高;功率越大?辐射场强越强;信号波形越尖锐?其频谱越宽;高频分量越丰富?其辐射场强越强。

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硬件有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和其他外设备?电源线、主机与外设备间的互连线缆(信号线、数据线和控制线)?连接主机、外设备与互连线缆的连接器。计算机电路组成复杂?各个部件以及各种时钟电路都存在电磁辐射?产生携带大量信息的辐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就通过计算机的主机、外设备、线缆和连接器向周围空间辐射?产生的电磁信息泄漏伴随计算机对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发送的全过程。

从信息种类来分?计算机电磁辐射信息包括视频信息、键盘输人信息、磁盘读写信息等。从辐射部件来分?计算机的电磁辐射可以分为处理器的辐射、通信线路的辐射、转换设备的辐射、输出设备的辐射等。

从辐射方式来分?还可以分为一次泄漏和二次泄漏。对于处于复杂电磁环境中的计算机?周围的电磁波接收和发射装置有可能成为计算机二次泄漏辐射的载体。如果计算机辐射信号以某种形式藕合到计算机周围的发射电路中?它以两种形式二次发射出去:辐射信号藕合在放大器的前级?被放大器直接放大发射出去;辐射信号藕合在混频器前级?与发射机内的本振经混频器混频再经放大器发射出去。二次泄露辐射的强度可能超过一次泄漏的辐射强度?降低了计算机设备的防护等级?增加了信号泄露的危险。

1.2计算机辐射信息的接收

计算机工作时产生的极其丰富的谐波资源可达兆赫兹(GHz)以上?电磁辐射最强的频带范围一般在20~so Hz之间?计算机的串口、并口、线缆和连接器?其信息泄露的带宽一般较低?约在01 MH:?只要接收机的带宽大于01 MHz?就能有效地接收计算机的辐射信息。计算机视频信息的电磁辐射较为严重?随着显示器的分辨率越来越高?辐射的频率范围也越来越宽?辐射强度也不断增加?被接收还原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大。1958年?vna.Eck在论文中提出?可以在1仪x〕m处接收还原视频信息?20世纪90年代英国人称可以在160 m接收还原视频信号。其余部件的辐射?在满足接收机条件的情况下?

当确定了接收机的带宽B、接收机的噪声系数凡、接收机天线的定向性D(或者增益G)?便可以确定接收机能接收到的最低场强?只要大于最低接收场强的计算机电磁辐射信号均可以被接收机接收。

2安全与防护

为了降低计算机电磁辐射信息泄露的危险?确保涉及军事机密的信息的处理、传输、存储更安全有效?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目前的计算机防电磁信息泄露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3种?即信号干扰技术、电磁屏蔽技术和TEMPEST技术。

2.1信号千扰技术

信号干扰技术是指利用相关原理?将能够产生噪声的干扰机放在计算机旁?把干扰机发射出来的噪声电磁波和计算机辐射出来的信息电磁波混在一起?通过不同技术途径实现与计算机辐射信息的相关联?并产生了大量与计算机相同频谱特性的伪随机干扰信号?使干扰信号与计算机设备的信息辐射混合在一起向外辐射?所以能破坏原辐射信号的形态?降低辐射信息被接收后还原的可能。它具有造价低廉、移动方便、体积小、质量轻等特点?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防泄漏措施。

信号干扰技术主要是针对计算机的视频辐射信息泄漏采取的一种防护措施?缺点是干扰机的干扰噪声(白噪声)和计算机的辐射信号(主要是视频信号)的特性是不同的?可以被接收者区分开?提取到其中的有用信息。而且?信号干扰技术多采用覆盖式干扰信号?容易造成电磁污染和防护对象单一。

2.2电磁屏蔽技术

电磁屏蔽技术是利用电磁屏蔽原理?将计算机关键部分用特殊材料包起来?抑制近场感应和远场辐射、中断电磁辐射沿空间的传播途径?是解决电磁信息泄漏的重要手段。

电磁屏蔽有双重作用:减小电磁辐射泄漏;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屏蔽方法有多种?根据不同需要可以采用整体屏蔽、部件屏蔽和元器件屏蔽。如:屏蔽电缆、屏蔽电路、屏蔽机柜、屏蔽室等。屏蔽效果与材料性能、辐射频率、屏蔽体结构和辐射源的距离等有关。屏蔽体都需与大地相连?为屏蔽体上的电荷提供一条低阻抗的电气泄放通路。电磁屏蔽的效果与屏蔽体接地的好坏密切相关?一般屏蔽体的接地电阻都要求。从使用的效果来看?屏蔽室更理想?好的屏蔽室可使信号衰减60一140dB?缺点是造价高。采用电磁屏蔽的方法防止电磁辐射泄漏时?并不是所有的设备和元器件都能完全封闭在屏蔽室?内。比如?电源线、信号线等均与外界有联系?辐射电磁波可以通过传导方式传到屏蔽室外造成信息泄漏。

2.3 TEMPEST技术

TEMPEST技术即低辐射技术?是指在设计和生产计算机设备时?对可能产生电磁辐射的元器件、集成电路、连接线、显示器等采取防辐射措施?从而达到减少计算机信息泄漏的目的。前景较好的是红、黑设备分离技术。采用红黑分离技术制造红黑分离式计算机?是指在系统设计中引人红黑工程概念?将计算机设备上的信号分为红黑两种信号?红信号是指能被接收破译?并复现出有用信息的信号;黑信号是指即使被接收到?也不能复现出有用信息的信号。把红信号与黑信号完全隔离开来?然后对隔离后的红信号采取特殊处理措施?使其达到防电磁信息泄漏极限值的要求。在计算机设备中?相应地也定义了红设备、黑设备等概念。红设备是处理保密数据信息的设备?黑设备是处理非保密数据信息的设备。

红黑设备之间是不允许进行数据传输的。通常是在两者之间建立红黑隔离界面?仅仅实现黑到红设备之间的单向信息传输。

软件TEMPEST技术191是国外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的电磁防护技术?基本原理是通过给视频字符添加高频“噪声”并伴随发射伪字符?使敌方无法正确还原真实信息?而我方可正常显示。它替代了过去由硬件完成的抑制干扰功能?成本较低。采用TEM-PEST技术的防护型TEMPEST计算机?使用软件来控制计算机辐射信号的发射?同时加入了专用的攻击程序?当有人企图截获信息时系统能自动保护并进行自卫反击。

篇10

关键词:辐射 剂量 健康 防护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6-186-02

最近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恐慌,其实大可不必。日常生活中可见光、紫外线的照射;使用无线电、微波炉、电灯泡等家用电器;透视、激光医学检查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射线辐射。根据射线穿透力强并可使胶片感光的特性,工业上常用于金属焊接质量及金属结构等情况的无损检测,医学上常用x射线透视检查肉眼看不到的人体内部器官,如骨骼、心、肝、肾、肺等病灶病理现象,为医学诊治提供聊十分重要的依据,而且还通过射线的生物效应对各种肿瘤进行放射治疗,成为医学界技术发展中一次质的飞跃。

1 辐射的基本知识

1.1 辐射的分类

辐射主要分为两大类。

(1)非电离辐射一无线电波、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激光、射频、微波等;

(2)电离辐射--α、β粒子及γ、x射线。

1.2 辐射的来源

自然界中不乏辐射的存在,例如:可见光、紫外线的照射:使用无线电、微波炉、电灯泡等家用电器:透视、激光医学检查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射线辐射。我们平时常见的烟气(如香烟、油烟)、粉尘等均会产生辐射;太阳光、色彩斑斓大理石、花岗岩等射辐会产生x或射线。因此,我们生活在充满射线辐射的环境中,只是人们没有意识到。

同时,自然界还存在着另一种现象。不稳定的核素会自然蜕变,变成另一种核素,同时放出各种射线,这种现象成为放射性衰变,其中最主要的衰变模式有:α衰变、β衰变、γ衰变。这种衰变即产生了辐射,辐射出的γ射线由放射性同位素的种类所决定。

1885年,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维・康・伦琴发现了x射线。x射线具有波长短、穿透力强、荧光作用、摄影作用及生物效应等特性。

x射线、γ射线与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都属于同一范畴,都是电磁波,其区别只是在于波长不同以及产生方法不同。

1.3 x射线、γ射线的主要性质:(共有7种,这里只列出比较容易理解的5种)

(1)在真空中以光速直线传播:

(2)本身不带电,不受电场和磁场的影响;

(3)不可见,能够穿透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质;

(4)在穿透物质过程中,会与物质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作用;

(5)具有辐射生物效应,能够杀伤生物细胞,破坏生物组织。

1.4 辐射的应用

放射源同位素有2000多种,都有一定的半衰期,而且辐射能量固定,放射强度随时间减弱,安全防护要求高,管理严格。常用于检测的大多具有半衰期长、比活度较高、能量适宜、取之方便、价格便宜等特点。工业探伤的γ射线探伤设备大多穿透力强,体积小,重量轻,不用水电,效率高,可以连续检测,且不受温度、压力、磁场等外界条件的影响。目前,Cs137和1131γ射线部分被用于工程检测和地矿勘探等。

采用人工电子方式激发产生的x射线,属于可控射线,目前常应用于工业检测和医疗诊治。

根据其穿透力强并可使胶片感光的特性,工业上常用于金属焊接质量及金属结构等情况的无损检测,根据其使用性能又研制出了定向射线机、周向射线机、管道爬行器等,分别用于定向单张摄片、大口径管道和容器环焊缝360°周向一次摄片、连续在长输管道内不同预定位置分别进行360°周向一次摄片。根据检测底片所反映的信息及位置,可以准确地清除掉金属焊接和金属结构内部等存在的不合格缺陷,在工业质量检验领域内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医学上常用x射线拍片检查,透视检查肉眼所看不到的人体内部器官,如骨骼、心、肝、肾、肺等,使患者的病灶病理现象由肉眼不可见到一目了然,为医学诊治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据,同时也成为医学界技术发展中一次质的飞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上还通过γ刀等技术手段为患者诊治病灶,利用射线的生物效应对各种肿瘤进行放射治疗。

但是,射线射入人体后被吸收产生的生物效应对人体有损害,损害的程度随吸收剂量多少而定。一般来说,过小剂量对人身无损害,达到一定剂量或直接照射,可导致组织细胞破坏及血液循环系统方面的病变。

1.5 辐射损伤的机理

辐射损伤是一定量的辐射作用于肌体后,受照肌体所引起的病理反应。急性放射损伤是由于一次或短时间内受大剂量照射所致,主要发生于事故性照射在慢性小剂量的连续照射的情况下,值得重视的是慢性放射损伤,主要由于从事射线的职业人员平日不注意防护,较长时间接受超允许剂量所引起的。电离辐射不仅能引起全身急慢性放射损伤,而且也能引起局部的皮肤损伤。

1.6 影响辐射损伤的因素

辐射损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与许多因素,如辐射性质、剂量、剂量率、照射方式、机体的生理状态等有关。

(1)辐射性质:包括辐射的种类和能量,不同质的辐射在介质中的线能量转移程度不一样,所产生的电离密度不同,因而相对生物效应也不同,x射线和γ射线的生物效应基本一致。

(2)剂量:剂量与生物效应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一般来说,吸收剂量越大,生物效应也越大,以一次全身照射为例,不同剂量的照射对人体损伤可大致估计为:250mSv以下一次照射,观察不出明显的病理变化。

(3)剂量率:由于人体对射线的生物损伤有一定的恢复作用,故在受照总剂量相同时,小剂量的分散照射比一次大剂量率的急性照射所造成的生物损伤要小的多。

2 我国现行的电离辐射防护标准对射线防护的基本要求

为了保障我国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和广大居民的健康和安全,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的规定,国家颁发了《电离辐射防护与射线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本标准的宗旨是: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与安全,并提高放射防护措施的效益,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放射工作的发展。

为了防止有害的非随机性效应,专业工作人员,任一器官或组织所受的年剂量当量不得超过下列限值:眼晶体:1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500 mSv。

公众中人员受到平均剂量当量估算值应低于下列限值:年有效剂量1mSv,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以提高到5mSv,眼晶体的年剂量当量,15mSv,皮肤的年剂量当量,50mSv。

一般一次医用x射线的照射的剂量是专业工作人员的多倍,因此每个人在一年当中,不宜接受多次医用X光照射。

现实生活当中,日光照射或紫外线照射不需要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只有在受射线照射剂量达到某一水平的地方或偶尔发生大剂量照射的地方,才需要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3 辐射防护的主要措施

3.1 时间防护

要控制射线(日光)对人体的照射时间,以尽量减少与射线的接触时间,减少在阳光下的工作时间,错时工作。

3.2 距离防护

要控制射线源到人体间的距离,射线的强度是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距离增加一倍,强度就会减少到原来的I/4)。

3.3 屏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