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范文

时间:2023-12-05 18:07: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

篇1

1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内涵

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涵盖和涉及的分支学科多。该专业主要研究食品卫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以及食品质量、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督管理等,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加以监管,保障食品的卫生性和营养价值,满足人体日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促进人体的健康。涉及的产业多、领域广,要求相关人才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疾病的营养防治,掌握饮食辅助疗法,能够对食物中的基本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测定,同时掌握与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胜任与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相关的管理工作,具有正确三观、良好道德品质的技术与管理人才[1]。

2发展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重要性

2.1保障食品卫生,营造健康的食品安全工作环境

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食品卫生也成了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苏丹红鸭蛋,染色馒头,水饺中的“霉青菜”,增加动物瘦肉量、降低成本的瘦肉精,回炉面包,毒生姜,豆腐中的吊白块,奶粉中的三聚氰胺,以及近来的塑化剂事件等等,数不胜数。这些形形的食品安全问题,对整个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给人们造成了恐惧心理,给人们的生命健康也带来了严重影响,从侧面反映了当今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同时水土污染、农药和花费的滥用也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性问题。强化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能够有效保障食品安全,避免一系列的恶性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造成的恐慌,另一方面有利于打造健康的食品安全工作环境[2]。

2.2营养与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食品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

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设了医学专业类的食品营养专业。目前我国培养的相关人才大多在医院的营养保健科工作,而面向普通大众的医学营养专业人才稀少,这与我国的社会发展需求相悖。近年来,我国政府将改善民众营养健康水平指定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而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不止要求卫生安全,更要求其具有营养价值。以此,应从分子水平研究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完善现代食品营养理论,阐述食品对人体病理状态的治疗功效和影响,研发新型营养补充剂和健康食品等[3]。

2.3食品安全与营养问题相连甚密

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卫生饮食的重要性。人类为食物链顶端的生物,食物中的毒有害物质极易因富集作用而大量富集于人体。避免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食品,最大限度地保障人们的饮食卫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注重食品的卫生安全而忽视食品的营养品质是目前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中存在的一大误区,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被有毒有害物质或病原微生物污染,同时也涉及食品中营养物质被破坏的问题。食品必须含有基本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食品的营养质量得不到保证,人们日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缺失,会导致人体疾病。只有对营养和卫生同时加以管制,才能全面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3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发展有效措施

3.1提高对发展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重视程度

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涵盖和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质量与安全、餐饮、烹饪与营养科学、医学营养以及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因此,发展营养与食品安全学科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高等院校、相关企业乃至全社会对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对于社会层面而言,要时刻保持对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发展历程的宣传和报道,保证相关内容的准确性、及时性,为民众了解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提供便捷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重视营养与食品安全工作的氛围。对于高等院校和学科相关部门企业,应着重于人才队伍建设、资金的充足、技术的先进和硬件设施的完备等,以此来全方面地为学科建设提供条件,最大程度上优化学科建设环境。

3.2提高学科人才队伍的专业性,提高学科整体发展水平

由于我国目前对于营养与食品安全工作不够重视,专业人才缺失,工作效率低,导致我国食品卫生问题频发。因此,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应推动相关学科的建设,及时补充和储备专业人才,从根本上改善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设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帮助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形成完善的体系化的学科理论体系和模式,体现出发展与建设该学科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降低社会上的食品安全问题,使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食品安全工作环境。另外,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需严格把控,选拔综合素质过硬的高素质人才,为学科的创新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学科的创新发展道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内部及有关学科发展单位对食品安全教育、食品营养和食品监管制度等分支学科的人才教育工作。对于高等院校,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能够有效为学科建设提供动力。高校可以定期开展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外出进修,以座谈等多种形式积极学习,完善知识体系,使现有教师都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和标准,进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同时,提高实践教学活动在教学中的占比,适当缩减理论教学课时,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教师主观能动性,创新教学能力,建设专业的教学人才团队。

3.3开展社会性普及教育,提高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目前我国社会对于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现状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低,这极不利于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全方位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应积极在普通群众中开展营养与食品安全相关内容和知识的普及,加大力度推动学科建设,提高社会各领域对学科的接受度。这一措施有利于营养与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提高全社会相关认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建设减低社会因素的阻力。此外,加大发展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力度,促使国内尽快形成市场竞争力,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利于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人才资源和理论性指导,进而在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建设工作和相关企业间形成稳定的交互性资源的共享和流通[4]。

3.4调整、优化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课程设计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现有的发展模式和理念,因此,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建设应立足于现有的学科基础,调整和优化发展方向,逐步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使高校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升教学质量,如: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搭配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同时,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为学生保留相应的自学空间,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难点问题上,提高教学效率,为培养复合型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

4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渐渐提高。营养与食品安全是目前影响国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相关知识的普及,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针对目前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相关部门应充分重视,积极探索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符合的新型发展道路,为营养与食品安全学科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晶.食品安全与营养学科的发展及其必要性[J].食品界,2017(6):36.

[2]李海萍.探究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重应对食品安全“双重挑战”[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63):196.

篇2

后勤与资产管理处组织召开食品安全专题会

3月14日下午,后勤与资产管理处于教学楼2栋209教室组织召开食品安全专题会议,各食堂餐饮公司、档口、大宗物资供应商、超市及相关食堂从业人员集体学习了由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3部委联合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文件,会议由覃永主持。

会上,陈佳丽就文件精神和具体政策规定进行了宣讲和解读,肖征碧对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品安全事件进行了通报,覃永就下一步学院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食堂要围绕采购、贮存、加工、配送、供餐等关键环节,健全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营养健康。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定和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落实校园食品安全责任,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宣传教育。各食堂相关从业人员要加强学习,高度重视,时刻警惕,筑牢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严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篇3

关键词:食品安全 海洋石油 生活物资 NESAQ 供应管理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0-0041-03

食品安全涉及从农产品种植到生产、加工,再到销售的整个食品供应链,加强食品供应链管理,能有效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国内外学者从供应链治理角度分析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食品生产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因和外部约束条件,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重点研究了食品产业链的治理结构、纵向契约协作和纵向一体化机制,认为食品产业核心企业对食品质量的刚性约束,能有效控制整个产业链的食品质量。[1-5]要想最终形成长效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必须完善食品监管法律体系,引入第三方机构和消费者的管理责任,形成合理的企业和社会责任分摊和收益分配机制。[6]然而,由于道德问题和经济动因,导致当前食品供应链的监管体系、契约协作、纵向一体化机制建设与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并存。本文以海洋石油食品供应链管理研究和实践为例,提出机构消费者有效食品安全治理模式,进而形成推动改善宏观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水平的管理机制。

海洋石油工业作为食品的机构消费者,由于特殊的作业环境对生活物资供应的食品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配餐服务分公司(简称“公司”),全资所属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是一家为能源行业企业提供综合生活后勤支持的专业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海上生活后勤服务提供商。公司每年为海洋石油海内外近200个项目提供1800万人・餐服务,供应生活物资超过37000吨。面对日益严峻的食1品安全形势和复杂作业环境下的海洋石油工业,公司在严格执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标准的同时,经过十几年不懈的探索,运用系统管理理论,形成了基于食品安全保障的“NESAQ”生活物资供应管理模式,比较有效解决了交易成本高企引发的消费者逆向选择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食品安全风险。[7]

1 以食品安全保障为目标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资“NESAQ”供应管理体系研究背景

1.1 以食品安全保障为目标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资“NESAQ”供应管理体系的研究是满足海洋石油特殊的供应链的要求

海洋石油工业作业场所在地域分布较广,多位于海上或距离市镇聚集区较远的偏远地区,环境恶劣,交通不便。海洋石油生活物资供应链受上述环境制约,具有“周期长,路途远,颠簸强烈,装卸难度高,运输窗口受控”等特点。

具备上述特点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资供应链与以新鲜蔬果、肉类鱼类等食品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活物资保存时间短、易腐烂变质、品控难度高等天然特性相矛盾。食品的腐烂变质,不仅使其营养成分完全丧失,且会对海洋石油从业人员的健康带来极大的风险。失去使用价值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资一旦处理不当,也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

1.2 研究以食品安全保障为目标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资“NESAQ”供应管理体系是顺应行业发展特点,适应海洋石油工业规模增长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餐饮行业呈现出日趋强烈的关注饮食健康,重视食品安全的特点。公司通过分析两大主营业务市场,发现业主对高端配餐和工业物业服务的安全管理、服务质量、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对供应商的要求逐渐提高。

近几年,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持续的发展,海洋石油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海洋石油工业建设和作业队伍也在不断壮大。2009年以来,公司平均每天为海洋石油从业人员提供逾6万人餐的配餐服务,每年输往海上及陆地作业点的生活物资总量超过37000吨。公司依托海洋石油工业不断发展,但面对大量机遇的同时需要具备实力迎接海洋石油生活物资供应日益严格的营养、质量、安全、环保和效率的挑战。

2以健康保障为目标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资“NESAQ”管理体系构建过程及模型

2.1 以健康保障为目标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资“NESAQ”供应管理体系构建过程

基于公司定位、供应链改善和主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公司进行了生活物资供应管理体系的构建。构建过程分为设定/修订管理目标、识别管理要素、构建要素管理制度办法和技术手段、形成“NESAQ”管理体系、体系绩效评价与考核与体系持续改进六个部分(见图1)。

公司将系统理论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从“广义食品安全风险管控”出发,将影响食品安全的关键要素均纳入控制范围,深入分析企业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特点,经过科学研究与论证,设定了“食品安全保障”为海洋石油生活物资供应管理体系目标。其后,对海洋石油生活物资供应链所处环境、运行特点和管理内容进行研究分析,辨识出为实现食品安全保障的管理目标,必须做到在“营养”、“环境”、“安全”(狭义安全)、“效率”、“质量”五方面,对海洋石油生活物资在全供应链过程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2.2 以健康保障为目标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资“NESAQ”管理体系模型

海洋石油生活物资“NESAQ”管理体系各管理要素在体系结构中并非简单的罗列或堆叠。公司分别分析了各管理要素对健康保障管理目标的影响,准确梳理了各管理要素的联系,经过科学统筹的安排,使各管理要素相互补充地有机结合,使其分别统一于以食品安全保障为目标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资管理体系(见图2)。

公司应用管理学原理分别对上述管理要素进行细化分析和辨识,科学地设定各要素的管理子目标:营养管理方面坚持“科学管理,全面均衡”;环境管理方面坚持“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安全管理方面坚持“可控可溯,卫生放心”;效率管理方面坚持“响应迅速,保障及时”;质量管理方面坚持“合格优质,有证可循”。针对各管理要素的管理子目标明确之后,公司针对性地应用管理学工具,通过制度、组织、方法、技术相互结合,分别形成相对完整独立的要素管理子体系。

3以健康保障为目标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资“NESAQ”管理体系创新点

3.1 准确而系统地辨识了保障“广义食品安全”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资供应链各管理要素

在分析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时,传统思路普遍局限于食品质量安全层面。而对于海洋石油生活物资管理实际,传统管理思路难以达到全面有效的管控效果,甚至造成成本上涨和效果不佳的两难局面。海洋石油生活物资“NESAQ”管理体系构建于对海洋石油工业特殊作业环境和工作特点,以及海洋石油生活物资全供应链进行全面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系统而准确地覆盖了影响海洋石油生活物资食品安全保障管理目标的各个方面,确定了营养、环境、安全、效率、质量为主要管理要素,并恰当地将各管理要素梳理、关联。以营养要素管理目标为引导,以质量要素管理目标为基础,以安全要素管理目标为核心,以效率要素管理目标为促进,以环境要素管理目标为补充的管理结构准确地反映了各管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具有鲜明的管理脉络和管理重点。通过针对性地推进各要素的管理效果,产生体系联动作用,进而实现食品安全保障的目标,此为海洋石油生活物资“NESAQ”管理体系的创新。

3.2 以食品安全保障为目标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资供应链管理形成企业独特的商业模式

2011年初,《小康》杂志和清华媒介调查实验室《2010-2011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显示,近七成消费者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没有安全感”,其中15.6%的人表示“特别没有安全感”。[8]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我国及发达国家均未能幸免,“食品安全”如今已成为稀缺资源。从包括战略方向、运营逻辑和经济逻辑三个层面的企业商业模式角度分析,以食品安全保障为目标的“NESAQ”管理模式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以食品安全保障为目标,在战略方向上符合客户追求健康的价值主张;在运营上形成目标明确、统一的管理体系,通过建立检验实验室方式,消除信息不对称风险,使企业内部供应链满足食品安全保障要求;在经济逻辑层面,通过整合供应链,优化管理流程,降低内部交易费用提高带来管理费用增加对经营成本的冲击,并且客户看到食品安全保障努力后,愿意支付较高价格保证公司正常经营利润,防止企业为保证经营效果忽视食品安全。

3.3 以食品安全保障为目标的海洋石油生活物资供应链管理对改善宏观食品安全治理效果形成推动机制

鉴于政府作为在无数食品安全案例中的局限性,食品安全治理需要发挥市场力量,特别是机构消费者的作用。工业企业作为食品的机构消费者,其有经济条件将部分监管职能内部化,并对宏观食品安全治理从两个层面实现完善的倒逼机制。其一是机构消费者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之后的作用机制:食品安全检测出问题供应商惩罚批发商惩罚农户惩罚食品安全源头改善宏观食品安全状况的改善;其二是机构消费者由自然人个体组成,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意识强化和管理手段的采用,对消费者个体食品安全意识和识别能力有很大影响,进而降低逆向选择行为,推动宏观食品安全治理水平提高,其作用机理为机构消费者食品安全管理行为改善个体消费者在社会消费行为改善减少逆向选择消费行为提高宏观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4 海洋石油生活物资“NESAQ”管理体系管理效果

海洋石油生活物资“NESAQ”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是公司致力企业转型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公司向系统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模式的转变,标志着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以食品安全保障为目标对海洋石油生活物资的营养、环境、效率、安全以及质量因素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分别有针对性地进行管控,达到了一系列管理效果。

首先,通过制度、流程和技术的综合应用,公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稳妥实施。公司坚持严格执行生活物资验收与检测检验相结合的操作规范,以高于国家或行业的检验标准平均每年完成6万余批次卫生检查及理化检验,对海洋石油生活物资严把安全关,有效地保证了生活物资的安全属性,在近三年期间OSHA可记录事件数为“零”。高安全属性的生活物资供应服务间接保证了海洋石油工业生产平稳有序运行。

其次,高效率供应链架构和环保技术的应用,为食品安全保障提供支持。公司通过合理布局海洋石油生活物资采购配送基地,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使供应效率提高21.6%。较短的供应时间减弱了恶劣运输条件的不利影响,降低了海洋石油生活物资腐败变质的风险,为实现食品安全保障目标创造了条件。公司推行科学的来料初加工标准,应用领先技术定制专用冷藏箱,使食品腐烂率降低14%,改善了海洋石油生活物资营养保持状况,减少了平台生活垃圾处理量,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标。

再次,通过营养调查和科学研究,公司掌握了大量海洋石油从业人员营养学基础资料,结合海洋石油生产劳动环境特点,以均衡保障营养和预防“三高”等慢性疾病的原则,开发制定了900余份营养食谱,在全部服务项目推广使用。此外,公司聘请、培养高级营养师和营养配餐员百余名,每年举行数十次面向2400余名一线操作人员的营养配餐和科学烹调专题培训,作为有效实施营养干预的基础支持。科学定制营养指导,加强推行营养干预,提高营养管理水平,降低了营养失衡引起的慢性疾病发病率,显著改善了海洋石油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实现了深度食品安全保障。

通过建立和实施以食品安全保障为目标的生活物资“NESAQ”管理体系,真正实现了对海洋石油生活物资涉及食品安全各主要管理要素的有效管控。同时,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员工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可对宏观食品安全治理起到促进作用。而企业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的投入成本可以通过全供应链优化和扩大市场份额稀释影响。严密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良好的食品安全管理绩效还可提高客户忠诚度,提升公司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注重社会责任的中国海油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实践,对改善当下道德血液普遍缺失的市场经济主体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David A.Hennessy. Information Asymmetry as a Reason For Food Industry Vertical Integration [J].Amer.J.Agr.Econ.1996,78:1034-1043.

[2]David A.Hennessy, Roosen J., and Miranowski, J.A. Leadership and the Provision of Safe Food [J]. American Journal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1(4):862-874.

[3]Weaver,R.D.,Kim,T.Contracting for Quality in Supply Chains [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78th EAAE Seminar and NJF Seminar 330, Economics of Contracts in Agriculture and the Food Supply Chain, Copenhagen, 2001(6):15-16.

[4]Hudson D.. Using Experimental Economics to Gain Perspective on Producer Contracting Behavior: Data Needs and Experimental Design [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78th EAAE Seminar and NJF Seminar 330, Economics of Contracts in Agriculture and The Food Supply Chain, Copenhagen,2001(6):5-16.

[5]Vetter, H., and Karantininis, K. Moral Hazard, 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Public Monitoring in Credence Goods [J]. 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2(2):271-279.

[6]陶海飞,杨性民,鞠芳辉.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食品供应链安全机制构建[J].消费经济,2010(3):77-81.

篇4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简介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食品营养的保障和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的管理。它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食品与预防医学的重要桥梁,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和控制,保证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促进人体的健康。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饮食与健康的关系。食品营养与安全的保证主要依靠食品生产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从而使营养与食品安全从过去的监督管理,扩展成包括食品生产、食品营养、食品安全、食品毒理、食品质量控制的诸多领域。它在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方向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一般选择继续深造,因为国家对此方面的人才需求逐渐向尖端人才发展。毕业后可到全国各级食品卫生监督部门、食品企业、社区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服务部门、餐饮业及教学、科研等单位从事食品生产、食品营养与安全的管理、公共营养等方面的工作。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安全、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工程等方向继续深造。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科技、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和谐统一的,富有科学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质量检测和安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质量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食品质量与安全必备能力

1.掌握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

2.掌握食品分析、检测的方法;

3.具有食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

4.熟悉食品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食品储运、加工、保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篇5

食品安全标准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的强制性标准,应当包括八项内容:一、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三、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四、对于卫生、营养等食品安全要求有关的标签、标志、说明书的要求;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七、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八、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承担社会责任。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二、开展全县创建广西食品安全城市有奖知识竞赛。广泛动员组织社会各界积极参加全县创建广西食品安全城市有奖知识竞赛活动,引导公众关注、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科学认知食品安全问题,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我县创建广西食品安全城市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率。(县食品安全办牵头,各主办单位、食品行业协会共同完成)

三、食品安全“进万家”。积极构建报刊杂志、户外广告、门户网站、手机短信、广播电台、影视媒体、公共场所电子屏、部门网站和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等组成的科普宣传体系,向广大公众食品相关法律法规、新闻信息、食品安全系列公益广告和科普知识,到农村、社区开展相关现场咨询服务活动,逐步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消费意识和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县食品安全办指导,各主办单位共同完成)

四、食品安全青少年守护系列行动

开展青少年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系列行动,通过报纸版面报道、网站微信宣传、知识问答互动、校园(社区)科普活动等符合青少年特征的多种方式,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科学知识素养,借助各类媒体和有关活动,提升“动员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宣教效果。(县教育局牵头,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配合)

主题日活动安排

(一)6月30日-7月1日(主办单位:县食安办)

组织协调县食安委成员单位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

(二)7月2日(主办单位:县农业局)

1.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药监管以及“三品一标”监管工作培训,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农药规范使用、生产记录档案和“三品一标”产品监管及认证申报的宣传和指导,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2.指导各级农业部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实验室公众开放日”活动,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度。

3.根据种植业生产需要,指派相关专家分赴各镇开展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并就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科普解读,回应社会关切。配合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日活动,制作农药科学安全使用知识挂图并印发各镇,强化农产品生产企业、基地、合作社等科学安全用药意识,掌握科学安全用药技术,提高科学安全用药水平。

(三)7月3日(主办单位:县妇联)

1.利用网站、微信等平台及妇联系统新媒体矩阵,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文化宣传。

2.发动全县广大妇女群众,积极参与全国、全区、全市妇联开展的主题日活动,为妇女儿童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围绕“尚德守法 共治共享食品安全”主题,利用各类传统媒体以及妇联专题网页等新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四)7月4日(主办单位:县教育局)

1.开展校园科普活动,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科学知识素养,提升“动员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宣教效果。联系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我县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经验做法及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措施和要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开展送培训下乡,在各镇开展专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学校相关人员的认识和管理水平,保障学校食品安全。

(五)7月5日(主办单位:县公安局)

1.宣传贯彻公安部部署的打假“利剑”行动和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的成效,震慑不法分子。

2.组织食品安全刑事案件侦办法律问题座谈会,进一步凝聚 共识,完善食品安全刑事法治。

3.指导各镇围绕主题、立足职责、突出重点,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六)7月6日(主办单位:县工商局)

1.结合职能开展普法宣传。重点组织开展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商标法》、《食品安全法》、《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活动,着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2.开展消费科普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消费教育基地的作用,围绕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突出重点,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活动,引导广大消费者科学、理性、绿色消费。

(七)7月7日(主办单位:县水产畜牧兽医局)

1.组织水产畜牧系统走进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或水产畜牧产品生产基地,开展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通过现场咨询、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兽药安全使用知识讲座》等宣传资料,普及水产畜牧养殖投入品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知识。

2.组织监管人员深入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养殖企业开展监管指导,宣传养殖标准化生产、兽药规范使用等法律法规、科学养殖知识,引导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养殖场(户)从业者牢固树立法律、道德、诚信和主体责任意识。

3.开展水产畜牧产品安全监管人员培训。培训相关兽药监管人员。

(八)7月8日(主办单位:县经贸局)

在食品工业企业开展追溯体系项目宣传活动。通过官方微信、发放宣传资料、投放追溯体系公益宣传片等宣传形式,提高追溯体系的公众知晓度,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和倒逼机制。

(九)7月9日(主办单位:县科协)

1.开展“食品安全进社区”活动。在xx县城选择1—2个人员较密集的社区,组织食品专家、营养专家与公众进行现场互动,解答食品安全相关问题。

2.开展“食品安全进网络”活动。利用科协官网和微信公众平台,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政策法规,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常识的认知水平。

(十)7月10日(主办单位:县粮食局)

1.组织粮食部门开展“全县食品安全宣传周·粮食质量安全宣传日”活动。在公共场所举办现场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手册,展示优质粮油产品,讲解常用粮食质量安全辨别知识等。

2.组织相关“放心粮油”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放心粮油”现场宣传活动。

(十一)7月11日(主办单位:县卫生计生局)

1.开展《国民营养计划》主题宣传。配合《国民营养计划》和实施,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统一部署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组织开展政策解读和相关宣传活动,以媒体宣传、网站宣传、制作板报、发放宣传材料、开展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贴近群众需求,开展食品安全及营养、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相关知识宣传,指导公众看懂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提高国民健康素养。

2.举办“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中心开放日”活动。邀请主流媒体记者和社会公众,参观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和卫生计生部门食品安全工作专题展览,介绍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包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食品地方标准清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修订、企业标准备案等方面内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等工作阶段性进展和主要成果,开展现场专家咨询和与媒体、群众的面对面交流,发放宣传材料,对食品安全标准进行宣贯解读,宣传常见食源性疾病防控和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科普知识,针对存在的食品安全认识误区进行解疑释惑,开展正面宣传引导。

3.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科普宣传活动。将食品安全与营养纳入健康促进相关活动。组织全县卫生计生系统开展“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科普宣传进社区、进村屯活动,加强食源性疾病防控、食品安全“五要点”、食品安全标准解读等知识的基层传播,解读食品安全领域常见误区和谣言,宣传食品安全科学理念,介绍国家《国民营养计划》,让群众对食品安全法规标准、食品营养与健康、食源性疾病防控知识能够有更深入更清晰的了解,对食品安全工作看得懂、有感受、想参与,为全社会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营造良好氛围。

(十二)7月12日(主办单位:县质监局)

开展食品相关产品知识宣传活动,采取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形式,加强食品相关产品宣传,印制食品相关产品宣传小册,免费发放给广大消费者,全面解读食品相关产品,促进消费者了解食品相关产品与保障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

(十三)7月13日(主办单位:县食品药品监管局)

举办全县创建广西食品安全城市有奖知识竞赛活动。

开展食品安全专题宣传。开展食品安全主题宣传,向公众及时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政策法规和我县食品安全工作的举措、成果,传播食品安全科学消费观念,培育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风险的舆论环境。

开展食品安全知晓率调查。在宣传周期间,启动广西群众食品安全知晓率调查活动,了解群众掌握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的程度,辨别伪劣食品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群众食品安全的意识,增强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自我保护能力。通过科学、客观的调查评估,推动广西食品安全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宣传。充分利用微信公众服务平台, 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传播科学理性消费观念。同时,在县政府网站食品安全警示信息。

篇7

1、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背景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食堂就餐压力急剧增大,食品安全问题随之增多,而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师生健康和高校稳定,故各级政府和卫生、教育部门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先后推出各类相关法律法规;同时,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深化,高校后勤饮食部门也在不断进行管理体制和经营观念的创新。然而,高校食堂具有原料品种多、即食性强、工艺流程复杂、烹饪方法多样、可控性不强等特点,食品安全隐患众多,所以,规范食堂日常管理,保证食堂饮食安全,防止集体性不良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是学校领导和食堂管理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1]。

2、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分析

高校伙食工作是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重心,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2],高校后勤人员致力于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其中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食堂管理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高校食堂经营出现三种模式:高校自主经营,委托社会企业管理,高校与企业联合管理。第一种经营模式类似于计划经济,员工积极性不高,师生满意度较差;第二种经营模式类似于市场经济,企业过分追求利润,失去高校食堂之公益性;第三种经营模式最为可取,目前在高校中应用最广,但也存在小问题:高校食堂管理人员多为行政干部,在食堂的经营管理中参与度不高,而食堂工作人员一般素质不高,缺乏系统的培训,责任心不强,以致存在潜在安全隐患[1,3]。

(2)高校食堂建筑布局缺乏规范:高校对食堂经费投入不足,食堂建筑与卫生设施不达标,加工条件简陋,所需设备陈旧,设备不齐全,直接导致了食物安全风险的增加[4]。

(3)高校食堂原材料存在安全隐患: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不合格、采购人员采购“三无”产品、验收人员验收把关不严、食品加工过程中未做到严格执行卫生标准,餐具消毒不规范等都是安全隐患[1]。

(4)高校食堂从业人员操作不规范:食堂原材料加工流程、餐具清洗流程均需符合标准要求,否则会引起食品、餐具的污染,带来安全隐患。另外,食品添加剂亦是重大的安全隐患,在使用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用量标准、加工时间、温度等[4,5]。

(5)高校食堂卫生管理标准建设滞后:由于相关标准缺乏,高校食堂管理标准建设滞后,食堂管理工作受到局限,缺乏科学的控制手段,缺乏规范的日常操作,检查流于形式[1]。

3、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完善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

目前比较适合我国高校食堂的制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规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五常法(5S)》、《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ISO22000)》等。各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引入相关管理理念,在管理中大胆创新,在创新中落实管理,使高校食堂逐步走上良性发展道路[6]。

(2)建立健全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高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杜绝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高校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食堂管理的规章制度,如采购制度、索证制度、验收制度、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等,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不稳定因素的出现[7]。

(3)建立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组织

高校食堂需落实学校主要领导为食品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以提高学校对食堂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设立食品安全各级管理组织,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做到组织健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给食堂食品安全予以组织保障

[6,8]。

(4)高校食堂原材料实行集中采购和索证制度

高校食堂要严把食品原料进货关,实行集中采购,落实索证采购验收制度,规范进货渠道,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坚决杜绝“三无”产品。同时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杜绝过期、变质的原材料进入食堂,从而保证师生身体健康[9,10]。

(5)规范高校食堂食品加工、销售流程

食堂管理人员要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执行食品加工规范,将其贯彻到食品的加工、成品、销售的全过程,加工后的食品必须烧熟熟透,成品、半成品、食品原料分开存放,以防止交叉污染[7,9]。

(6)重视队伍建设,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升人员素养

高校食堂要定期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使其了解食品法律、法规,掌握食品专业知识,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明确高校餐饮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确保食品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6-8]。

(7)建立科学的营养膳食管理模式

高校食堂配备营养师,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出合理的膳食营养标准,使师生形成一个观念正确、膳食平衡、身体健康的科学营养膳食管理模式,服务好高校的全体师生[10]。

篇8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食品安全卫生 监管 博弈

1、引言

〈教育部等十五部门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五个配套文件的通知〉的出台说明国家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问题,各地政府也出台了“奶工程”、“营养午餐”等一系列政策。但近来出现了一系列让人触目惊心的农村中小学食品安全问题让人触目惊心,如果广大连食品安全卫生都无法保证,那么食品营养健康又从何谈起。而且广大农村中小学因为交通不方便等问题,往往成为监管的盲区。这说明加强对农村中小学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监管已经刻不容缓了。

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小学,由于学生人数较少,地区经济不发达,基本上还未出现像许多城市学校的餐饮服务社会化的现象,即将学校的餐饮服务承包给社会上的商业性团体或个人,而是由学校自主经营,盈亏由学校自己负责,在学校食堂里面工作的基本上也都是老师家属,为了个人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且缺乏相应的监管,故农村中小学的食品安全卫生就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农村中小学的学生的营养和健康也就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本文运用经济学中的博弈论原理,构建博弈论模型进行深入分析,并据此提出解决农村中小学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2、对农村中小学食品安全问题的博弈分析

2.1 食品安全卫生监管部门与农村中小学食堂之间的博弈模型构建

从博弈论角度进行分析,在此次博弈的过程中参与者包括食品安全卫生监管部门、农村中小学食堂(因为农村中小学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主要就是农村中小学食堂提供的食品的安全卫生问题,以下简称食堂)两方。在此次博弈中,参与者均为理性经济人,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下面将构建相关博弈模型来分析农村中小学食品安全的对策。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具有监督农村小学食堂食品安全卫生的责任,如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能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那么食堂的食品安全状况就会很好,食品监管部门会获得收益R1(社会的赞誉、群众的支持、上级领导部门的肯定等),同时产生的监管成本为C;如果监管部门,不仅会受到相关上级部门的处罚,而且由于食品安全造成的社会危害,其社会声誉降低,此时的失职成本为R2(各方的指责,上级领导的处罚等)。综上可知,监管部门的策略选择为:监管,不监管。

而食堂可能为了减少成本而投机取巧生产劣质的、不安全卫生的食品,取得的经济收益为F1,;食堂也可能为了学生的健康,恪守道德底线,严把质量关,提供合格的安全卫生食品。此时,取得的经济收益为F2(显然F1>F2)。所以食堂的策略为:提供安全卫生食品,不提供安全卫生食品。

当食堂提供安全卫生食品:监管部门不监管时,食堂获得的经济收益为F2(F2

当食堂不提供安全食品:监管部门不监管时,食堂可以获得收益F1,此时由于监管不力,受到各方指责乃至上级领导部门的处罚,监管部门收益为-R2:监管部门监管时,食堂获得经济利益F1,支付罚款F3,而监管部门获得肯定R1,获得食堂罚款F3,付出监管成本C.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监管部门与食堂之间的收益矩阵:

2.2模型分析

2.2.1纯纳什均衡分析

当食堂提供安全食品时,监管部门的最优策略是不监管,但这时食堂的最优策略是不提供安全卫生食品。当食堂不提供安全卫生食品时,监管部门的最佳策略是监管。监管部门监管时,食堂的策略取决于F2与F1-F3的大小比较。因为F2和F1-F3的大小并不能直接确定,故此时不存在纯纳什均衡。

2.2.2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分析

接下来再分析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设监管部门监管的概率为P,食堂提供安全卫生食品的概率为q,分别求出监管部门和食堂的期望效用函数,然后对p、q求偏倒数并使之为零。可得到如下期望函数的均衡解为:

p*=1- ,q*=

这是一个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没有哪一个组合对双方是最优的,博弈双方以不同的概率选择策略,最后达到均衡。此时,监管部门以p*的概率进行监管,而食堂则以q*的概率提供安全卫生的食品。

2.2.2.1 从监管部门监管的均衡概率p*分析

此时显然,R1,C,R2,F3会对p*的大小产生影响。其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增大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收益(如增大对监管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的奖励等),减小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检测手段的高效化和准确化,制度方面的优化等),增大对监管部门的渎职处罚,增大对食堂提供不安全卫生食品的处罚力度,均可提高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部门认真监管的积极性。反之,会引起相反的效果。

2.2.2.1 从食堂提供安全卫生食品的均衡概率q*分析

同理可知,显然F1,F2,F3会对q*的大小产生影响。其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各种手段使得食堂提供安全卫生食品的利润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食堂提供劣质食品所获得的经济利润,提高对食堂不提供安全卫生食品的处罚力度,均可提高食堂提供安全卫生食品的积极性。反之,会引起相反的效果。

3、结论

结合现在农村小学的食品卫生安全现状,和上述的分析,要解决现在农村小学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政府要加大对食品监管部门行政不作为的惩罚力度,努力做到分工明确、权责并重、疏而不漏,让食品安全卫生监管部门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2.积极努力降低食品监管部门的监管经费问题,建立完善农村小学食品安全卫生监管体系,对农村中小学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给予更多的重视与经费支持。

3.食品卫生监管部门应鼓励学生和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食堂安全卫生的监管中来,多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并要尽量做到有举报,就有查处。

4.应加大对食堂不提供安全卫生食品的惩罚力度,建立学生食堂卫生安全黑名单,并即时向公众予以公示。

5.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对学校提供的食品从原材料到上餐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参考文献:

[1] 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M] . 上海三联书店.2004: 3

篇9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原则;问题;措施;食品安全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食品消费结构的改变,要求食品方便化、多样化、营养化、风味化和高级化,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就离不开食品添加剂。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屡有曝光,特别是2011年台湾的塑化剂风波,更加提高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的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最终成为消费者关心的根本问题。

一.食品添加剂

1.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者天然物质。

2.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1)按食品添加剂的来源分:

A.天然食品添加剂:主要来自动物、植物组织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品种较少,价格较高;B.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是通过化学手段使元素和化合物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而制成,品种较齐全,价格较低,使用量较少,含有一定毒性。

2)按主要功能分:

A.为改善品质而加入的:色素、香料、漂白剂、甜味剂、增味剂、疏松剂等;B.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而加入的:抗氧化剂、防腐剂等;C.为便于加工而加入的:稳定剂、乳化剂、消泡剂;D.为增加食品营养价值而加入的营养强化剂:维生素类、氨基酸类、矿物质类。

由于食品添加剂不是食物的天然成分,是人工加入的,少量长期摄入,也有可能存在对机体的潜在危害。特别是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存在质量不纯混有有害物质,或使用剂量过大时,容易造成对机体慢性中毒、致畸、致突变、致癌性的危害。对食品添加剂要严格管理,限制其使用剂量和范围,确保消费者的食用安全。

二.食品添加剂使用应该遵循的原则

1.经过规定的食品毒理安全评价程序和评价证明,在使用限量内,长期使用对人体安全无害。

2.不影响食品感官性质和原味,对食品营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

3.食品添加剂应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其有害杂质不得超过允许限量。

4.不得由于使用食品添加剂而降低良好的加工措施和卫生要求。

5.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掩盖食品的缺陷或作为伪造的手段。

6.未经卫生部允许,婴儿及儿童食品不得加入食品添加剂。

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食品行业中存在的一些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

超范围使用的品种主要是:合成色素、防腐剂和甜味剂等。应用的食品主要是肉制品(合成色素、苯甲酸钠)豆制品(苯甲酸钠)乳制品(山梨酸钾、二氧化钛色素)葡萄酒(合成色素、甜味素)

2.食品行业中存在的一些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

超限量使用的主要品种:面粉处理剂、甜味剂、防腐剂等。

面粉(过氧化苯甲酰、溴甲酸)冷饮、果冻(糖精钠、甜蜜素)酱菜(苯甲酸钠、糖精钠、甜蜜素)蜜饯(人工合成色素、山梨酸钾、糖精钠、甜蜜素)

3.食品添加剂标识不明确或标注错误的问题

部分食品商标没有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做出明确的标注,有些食品作了错误的标注。例如:有些蜜饯类和酱菜类食品使用了甜味剂糖精钠而标签上没有标注,使用了防腐剂苯甲酸钠标签上没有标注。标签上标注的含有山梨酸钾,检测出含有苯甲酸钠。

4.无糖食品中含有甜味剂超量的问题

无糖食品指不含蔗糖和淀粉糖,但必须含有糖醇等一类食糖替代品。我国提倡使用对健康有益的糖醇和低聚糖等食糖替代品,目前发现在某些无糖食品中有超量使用的糖精钠和甜蜜素。无糖食品的受用者一般为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消费者在选择食用无糖食品时,不但要仔细阅读配料表,了解该食品添加何种甜味剂作为糖类替代品,还要认识到无糖食品只是一种食品,绝不能替代药物的治疗作用,更不能相信无糖食品有关降糖功效的宣传。

5.有些食品儿童不宜食用的问题

蜜饯类食品存在含有的食品添加剂过量和标注的食品添加剂不明确问题较多,建议儿童不宜食用这类食品。对果冻、饮料、糖果等食品,建议儿童少量食用。否则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保证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我国已经实施的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QS标准),对加强从源头管理规范市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起到促进作用。

四.非食品添加物的违法使用,影响人身安全

1.非食品添加物一般属于工业使用的添加剂,是国家卫生部所明令禁止用于食品行业的添加剂,因为这类添加剂已经被证实对人体具有严重危害。但是由于其价格较低,或者是可以更好的改变食品的某些性能,能够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所以被一些企业非法使用,使消费者食用后中毒或导致死亡。例如:台湾的有毒塑化剂事件,塑化剂(DEHP)的毒性是三聚氰胺的20倍。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沈阳的毒豆芽事件,上海的染色馒头事件,苏丹红事件等。

2.使用劣质添加剂

合格的食品添加剂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改善食品的某些功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不会造成威胁,但是劣质的或者是过了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中含有的汞、铅、砷等有害的物质,这些是食品卫生法中严格禁止使用的,对食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都有严重的危害。

五.建议采取如下措施,保证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安全是一门研究在食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品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的公共卫生问题。

1.完善立法,加大惩罚力度,保证我国食品安全;2.完善食品添加剂管理法律和标准体系,建立现代化信息平台;3.加强中小城市问题食品的质量监督,加强舆论监督和行政管理;4.加强食品添加剂相关知识的普及,食品安全法规的宣传;5.加强对食品行业,特别是传统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

六.结束语

纵观近几年的“食品安全事件”,如果使用合格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没有危害。但是如果使用超限量添加剂、超范围添加剂、劣质添加剂、非食品添加物(工业添加剂),对人们身体健康有严重的危害,甚至危害人的生命。全社会要以《食品卫生法》为准绳,生产企业要加强诚信意识,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意识,保证食品安全。消费者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最终给消费者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的环境,保证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篇10

据统计,我国有1.3亿农村学生,其中有3000万学生在学校住宿,这些学生一日三餐都在学校里解决。“孩子们是否在学校里能吃上热饭、饱饭不但是每个孩子个人的问题。而且是家庭乃至全社会都关心的问题。”田祖荫说。基于这些背景相关部门经过反复研究,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该计划要求。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展试点,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

关注孩子营养改善意义重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营养状况,不仅关系着个人的成长发育和全面发展,也关系着整个民族素质的养成和提升。关注青少年营养改善问题,实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小学是青少年身体发育和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如果营养不良。将影响孩子们体格和智力的正常发育,更谈不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出发。明确规定要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水平。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学生膳食创造良好的条件,对学生营养进行科学的干预,是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目前,全国1.3亿农村中小学生中,有3000多万在学校住宿,一日三餐都在学校。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不住校,但需要在校午餐。孩子们能否在学校吃上热饭、饱饭。是每个家庭、每个父母乃至全社会都关注和牵挂的一件大事。但目前有的地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没有完全落实,吃饭费用没有完全解决;有的寄宿制学校食堂建设滞后,配套设施缺乏,就餐条件较差;一些非寄宿制学校中,离家远的学生午饭问题突出。因此,国家加大资助力度。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切实解决孩子上学吃饭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老百姓办的实事好事的具体体现。

第三,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青少年的健康水平事关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也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营养状况。早在一百年前,英国就开始实行针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校园餐计划,并于1944年立法,规定地方教育部门必须提供学生营养餐。上世纪中叶以来,美国、法国、日本等国也纷纷建立较为完善的学校供餐计划,不仅有效地改善了国民身体素质,也快速提升了教育发展水平。印度、巴西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初等教育营养支持计划,促进了本国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

当前,我国一些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生营养不良问题,不仅影响到青少年健康成长,也影响到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的提高。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改善学生营养状况,对于巩固“普九”水平、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保证资金投入。确保计划高效实施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指出,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那么,这3元钱的标准,是根据什么标准制定的呢?

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孙光奇说,将补助标准定为每生每天3元钱,基于农村居民年人均食品消费支出水平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年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801元,小学营养改善补助标准每天3元钱,一年就是600块钱,相当于1/3的当地农村居民食品支出。

而且,先前已经有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补助费,小学生为4元钱。初中生为5元钱。如果把这两项补助加起来。那么试点地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小学生一天的补助就是7元钱,初中生一天的补助就是8元钱。以一年来算,小学生得到的补助是1600元,初中生得到的补助是1850元,已经超过了当地的农村居民年人均食品消费支出。

“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并非全包标准。“在一些特困地区3元钱的标准完全能够换来一顿营养午餐,这是基于现阶段的国情,更主要的是与试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基本相适应。这样我们这个政策才有可操作性。”孙光奇说。

另外,从国际比较来看,大多数实施营养工程的国家,如日本、法国等,实际上和我国“一补”的政策基理一样。另一方面,政府还是负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的营养改善问题,家庭要承担相应的支出责任。孙光奇强调,目前把这个标准定为3元,政府一年补助160多亿元,在当前并非一个小数了。孙光奇说:“大家觉得可能不太高也想多一点,但是这也要与目前的国情相适应,也希望各个方面能够理解,共同开展这项工作。”

田祖荫认为,在农村孩子营养方面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近期加紧解决:一是营养不良的问题:二是现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覆盖面比较小、标准比较低的问题;三是中西部一些学校食堂、宿舍等生活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需要解决。“在西部很多地方农村孩子上学、吃饭还得带炊具。因此解决他们吃饭的问题也确实是迫在眉睫了。”

改善就餐条件是营养改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孙光奇介绍,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和东部困难地区学校食堂改善给予50%的奖励性补助,比如需要lO万元建一个食堂,中央财政就补5万。这两年中央财政安排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169亿元中,相当一部分是地方统筹用于食堂建设的。2011年年底,财政部和教育部又专门追加了食堂建设专项资金100亿元,重点用于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农村学校的食堂建设,改善学生的就餐条件。

高效实施营养改善计划需多方努力

要让营养改善计划取得实质性的效果,需要多方努力。这多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政府主导作用不可缺少。政府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共同推进的合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涉及学生营养健康和生

命安全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社会关注度大,需要多部门、各方面高度重视和协同联动,其中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为此,政府必须做好两点。

加强统筹。协同推进。实施好这个计划,单靠一个学校、一个部门难以完成,需要政府加强统筹,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一起努力。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好现有机制和政策平台,统筹规划,周密安排,积极协调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有关基层组织,企业、基金会、慈善机构以及所有热心公益的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汇集各方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计划实施。

地方为主。分级负责。国家有关部门要落实相关政策。加强工作指导,总结推广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领导。省级政府重在“统筹”。包括统筹制定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统筹规划国家试点和地方试点,统筹安排资金使用,统筹改善就餐条件,统筹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和指导工作;市级政府重在“协调”,负责指导本地区计划实施工作;县级政府重在“具体实施”,是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行动主体和责任主体,具体落实计划实施工作。

2.坚持试点先行,点面结合。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组织实施好这个计划,一方面,要从最困难、最需要的地区起步,搞好试点工作。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出,要集中支持中西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等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并把国家试点范围首先放在连片特困地区和、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总计680个县级单位。这些地区都是经济不发达、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集中解决好这些地区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使他们与全国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共同走向富裕,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然要求。这次中央财政将每年安排160多亿专项资金。为680个国家试点县的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每天3元钱的营养膳食补助。通过这一政策,首先解决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在校吃饭问题,受益学生达到2600多万,占中西部农村学生的近30%。

另一方面,要完善“一补”政策,解决“面上问题”。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建立以来,“一补”政策的实施,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有效改善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营养健康状况。这次《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实际。对“一补”发放范围和标准等进行动态调整。今年,“一补”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每生每天小学4元、全年1000元,初中5元、全年1250元。国家试点地区(680个县)原来就享受“一补”的学生,可以同时享受每天3元的营养膳食补助,两项相加,能享受7至8元的补助,基本可以解决在校膳食问题。

3.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新供餐机制,改善就餐条件,防止“一刀切”。科学制订供餐方案。科学的供餐方案是组织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关键。国家试点县农村中小学有的有食堂,有的没有。针对这种情况,《意见》提出了三种供餐模式:学校有食堂的或者可以配备食堂的,实行食堂供餐;学校目前没有食堂,可以向具备资质的餐饮企业、单位集体食堂购买供餐服务;偏远山区的学校或教学点,由于规模小或其他原因,配备食堂的成本过高,购买供餐服务也不具备条件,可以在有关部门批准的前提下实行个人或家庭托餐。

合理选择供餐内容。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饮食习惯、独特物产。供餐内容不一定非要统一,都是牛奶加鸡蛋,关键是要就地取材,合理搭配,保证营养。食品原料除外购以外。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可以适度开展勤工俭学,补充食品原料供应。

着力改善就餐条件。目前,农村中小学食宿条件普遍不足。食堂等生活设施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还有很大缺口。要加快改善学生就餐条件,加大食堂建设和卫生管理的工作力度。已经设有食堂的。必须安全达标,符合卫生要求。需要新建、改建、扩建食堂的,要本着安全、卫生、够用的原则,安排专门资金,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来建设。标准不能降低,也不能盲目提高。坚决防止超标准、豪华建设。小规模农村学校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可以不单独建设学生食堂,但要通过配备伙房以及必要设施等。为学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条件。在加强食堂硬件建设的同时。要特别重视食堂工作人员配备,保障工资待遇,做好相关饮食卫生知识的培训工作。

积极开展营养教育。要加强营养配餐、科学饮食方面的指导服务,向学生、家长、教师和供餐人员普及营养科学知识,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营养观念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4.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确保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的保障链条。《意见》专门用一部分篇幅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强调,明确提出要把食品安全摆在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首要位置。

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各部门要依法履行各自职责,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对学校食品原料生产、收购,农牧、质检部门要加强监管,从食物链的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对供餐单位、个人的主体资格、进入门槛,工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严格审核,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坚决不能参与学校供餐计划;对学生的就餐环境和健康状况,卫生、教育部门要加强管理,及时进行监测评估,确保卫生、安全、合格。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前不久,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公布并开始施行,将食品安全事故做了分级。要求对发生在学校、幼儿园的食品安全事故提高相应级别,加大应急处置力度。各级政府要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建立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制订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会同教育、农牧、卫生等部门与学校、供餐单位和托餐的个人或家庭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坚决防止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健康安全。各级政府和学校要始终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未雨绸缪,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