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概述范文
时间:2023-12-05 18:07: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利工程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水利工程 设计 要点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工程设计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的设计工作和其他设计工作一样都应当遵循分阶段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进行。我国以往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常按4个阶段进行,即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招标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水利工程在我国的不断深入研究与规范化管理,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体制开始发生变化,为与国际接轨,适应招投标合同管理体制的需要,并与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相协调,缩短设计周期,加快水利水电事业发展,对水利工程设计阶段的划分调整为: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招标设计、施工图设计。
1 详细收集资料,注重科学论证
在进行设计之前,我们必须有与设计精度相适应的勘测调查资料,资料越详细设计中出现的误差会越小,因此一定要提高对勘测调查资料收集的重视。大致主要有以下资料:
1.1 杜会、经济、环境资料
枢纽建成后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库区的淹没范围及移民、房屋拆迁等;枢纽上下游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方面的社会经济情况;供电对象的分布及用电要求;灌区分布及用水要求;通航、过水、过鱼等方面的要求;施工过程中的交通运输、劳动力、施工机械、动力等方面的供应情况。
1.2 勘测资料
水库和坝区地形图、水库范围内的河道纵断面图、拟建建筑物地段的横断面图等,河道的水位、流量、洪水、泥沙等水文资料;库区及坝区的气温、降雨、蒸发、风向、风速等气象资料;岩层分布、地质构造、岩石及土壤性质、地震、天然建筑材料等的工程地质资料;地基透水层与不透水层的分布情况、地下水情况、地基的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资料。
1.3 科学论证
水利工程修建在河流、湖泊、海岸等水域中,既控制水又承受水的作用。与一般的土木工程相比,具有工作条件复杂、效益显著、施工建造艰难、失事后果严重等特点。相对于其他工程而言规模都较大,牵涉因素较多,因此工程建设从设计之初便必须严谨、规范。 科学研究往往是大中型水利枢纽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枢纽中有许多重大技术问题常需通过现场或室内试验以及数值模拟和分析提出论证,如对枢纽布置方案、坝下消能方式以及施工导流方法等往往要进行水工水力学模型试验;多沙河流上的库区淤积和河床演变也要借助试验分析研究;建筑物地基的岩体或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如抗剪强度、渗透特性、弹性模量、岩体弹性抗力、地基应力、岸坡稳定性等要由现场勘探和室内试验配合提供设计数据;大坝、水电站厂房、地下洞室等主要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有时也要由静、动态的结构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来加以分析论证。
2 水利工程设计的几个注意事项
2.1 总平面设计
水利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水利工程主体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主体建筑物一般包括闸、坝、泵站等,配套设施包括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绿化、活动场地等。水利建筑的总平面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做到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内部交通流线简洁、顺畅、有序,建筑物之间联系方便,减少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交叉干扰,而且应注重环境设计,考虑设计绿化、休息空间、职工体育运动场地等,丰富整体空间造型。同时各个建筑物也有集中和分散两种布置方式,各有其优点,具体采用哪一种布置方式,则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环境而定,或突出建筑,或强调环境。
2.2 建筑平面设计
同总平面设计类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首先是由水工专业、水机专业、电气专业等提出专业设备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专业和建筑专业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专业主要把握建筑在总图布置中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是否满足规范以及使用需要。
3 设计阶段的详细步骤
3.1 预可行性研究
预可行性研究是在江河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或河流(河段)水电规划以及电网电源规划基础上进行的设计阶段。其任务是论证拟建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本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河流概况及水文气象等基本资料的分析;工程地质与建筑材料的评价,工程规模、综合利用及环境影响的论证;初拟坝址、厂址和引水系统线路;初步选择坝型、电站、泄洪、通航等主要建筑物的基本形式与枢纽布置方案;初拟主体工程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总体布置、估算工程总投资,工程效益的分析和经济评价等。
3.2 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设计任务在于进一步论证拟建工程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并要解决工程建设中重要的技术经济问题。主要设计内容包括:对水文、气象、工程地质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基本资料作进一步分析与评价;论证本工程及主要建筑物的等级;通过水文水利计算,确定水库的各种特征水位及流量,选择电站的装机容量、机组机型和电气主接线以及主要机电设备;论证并选定坝址、坝轴线、坝型、枢纽总体布置及其他主要建筑物的型式和控制性尺寸;选择施工导流方案,进行施工方法、施工进度和总体布置的设计,提出主要建筑材料、施工机械设备、劳动力、供水、供电的数量和供应计划;提出水库移民安置规划及环境评价;提出工程总预算,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阐明工程效益。最后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包括文字说明和设计图纸及有关附件。
3.3 招标设计
招标设计是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将确定的工程设计方案进一步具体化,详细定出总体布置和各建筑物的轮廓尺寸、材料类型、工艺要求和技术要求等。根据招标设计图所确定的各类工程量和技术要求,以及施工进度计划,可以进行施工规划并编制出工程概算,作为编制标底的依据。编标单位则可以据此编制招标文件,包括合同的一般条款、特殊条款、技术规程和各项工程的工程量表,满足以固定单位合同形式进行招标的需要。施工投标单位,也可据此进行投标报价和编制施工方案及技术保证措施。
3.4 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是在招标设计的基础上,对各建筑物(含机电、金属结构)进行结构和细部构造设计,最后确定地基处理方案,进行处理措施设计;确定施工总体布置及施工方法,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等;提出整个工程分项分部的施工、制造、安装详图。施工图是工程施工的依据,也是工程承包或工程结算的依据。
4 结语
水利工程紧紧依托大自然,许多工程甚至就修建于自然的山水之间。而且,水利工程一般不需全年运行,每年运行时间长的几个月,短的甚至只有汛期的几天,有诸多有利条件结合水利工程进行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我们应充分利用水利工程依托自然山水的自身优势和秀美的水体环境,通过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等手段,将单一功能的工程水利设计向多功能的环境景观化水利工程设计转化,形成集水利工程与观光、游览于一体的水利观光景区。
参考文献
[1] 刘建军.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2008.
[2] 顾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3.
[3] 顾辉.水利水电工程技术,2003.
[4]吴正厚.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河南科技,2011,(04).
[5]陈银萍,栗玉荣.我国水利工程设计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20).
篇2
水利工程现场施工资料的管理工作是1项得到项目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的工作,管理工作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施工后期的质量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可以避免浪费,减少行政开支。水利工程现场施工资料的管理工作是衡量施工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水利工程现场施工的资料包括几个方面。1)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保证资料:材料及中间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等。2)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查评定资料:工序评定表、单元与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等。3)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相关的技术文件等。4)水利工程施工图纸:设计变更等。水利工程现场施工的资料是工程施工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工程质量评定的依据,也是日后工程管理运行、检测、维护的基础。
2水利工程现场施工资料的收集工作
水利工程现场施工资料的收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首先,在施工前对招标和投标的文件进行收集整理,其中包括施工合同、设计图纸和工程文件等资料。其次,在设备和人员进行工作场所的环节,需要施工单位向监理单位呈报进行文件,递交开工申请和项目部人员和组织机构人员情况。再次,在水利工程施工之前,要对地面测量情况和地面复核情况进行测量和记录,收集工程量报审资料。最后,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在水利施工过程中进行三检制,进行初检、复检和终检,形成评定资料。每天记录施工日志和安全资料等。还有原材料的合格证及检验报告资料的收集,试验资料的收集,单元评定、分部工程验收资料的收集,监理及业主下发的文件的收集,设计图纸的收集,施工中影像资料的收集。
3水利工程现场施工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水利工程现场施工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是对水利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过程性的、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归类和整理,资料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表格、图纸等形式进行存档,这些施工资料是对施工过程的记录、是施工结束后进行验收、审计和维护的重要依据。在水利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是同时进行的,在对施工资料进行整理归类的基础上,对资料做好标签和记录,进行归档,以方便后续的查找工作。水利工程现场施工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的原则是根据监理和档案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对施工资料进行整理归档,通过简明的分类,使资料一目了然。
4小结
篇3
关键词:软土地基;软基筑堤;技术方法
中图分类号:TU471.8文献标识码: A
软土地基是诸多建设工程施工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是工程建设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牢固的根基,再牢固的工程都可能会不堪一击,因此,必须加强水利工程中软土基地的处理,特别在一些气候较为湿润的地区,例如:临海地域、湖泊、河流流淌等容易出现软土地基的地方,必须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有效优化,以全面提高地基的承载性能,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一、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主要是由淤泥性质的土质构成的,这类土质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差,容易被压缩变形。根据实际的实践调查研究表明,通常淤泥软土所能承受的压力为 50kN/m2。为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承载力要求,保证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确保其作用正常发挥,就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优化处理。软土地基常见的施工技术有如下几种:
1.1置换法
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形下,利用置换填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的问题在于工程量大,不够经济,为了控制成本,要尽量就地取材。另外,为提高工程的防渗透性,提高地基承受压力的能力,一般需要把替换后的填土夯实处理,而且必要时宜采用分层夯实的方法来加固地基。
1.2 排水固结法
为了降低土质中水分含量,增强土体的强度,可以引入排水设备将内部水分排除,减小地基土孔隙率,促使发生固结变形,从而有效地提高地基的牢固度。排水固结法适用于处理饱和和软弱土层,但对渗透性极低的泥炭土要慎重对待。常用的排水设备包括塑料水管与沙井。
1.3 强夯法
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与内部土体的性质密不可分,由沙土与黄土构成的软土,可以通过采用夯锤来对软土夯实处理。被用做夯实土体的夯锤的夯力一般要求在80kN 以上,以确保土体被牢固夯实,从而保证软土地基具有高度的牢固度与稳定性。
1.4 旋喷法
这是一种通过旋喷设备形成旋喷桩来提高地基承压能力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冲填土、软粘土等土质的加固。旋喷法的原理为旋喷桩上面设置了一个能够发挥特别功能的注浆管,将这个注浆管放在土层中一定的深度后,缓缓提升,喷嘴将按一定的速度转动,在强压力作用下喷出的水泥固体浆液与土体融合。浆液凝固后即可形成旋喷桩,加固软土地基,有效防止渗水。旋喷桩具有高强度、高牢固度的特点,而且不容易被压缩。
1.5 桩基法
桩基法是目前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应用较广泛的地基加固方法之一,其中应用最多的是钢筋混凝土管桩与预应力管桩,鉴于其良好的牢固性质,甚至可被用在含水量较大的土体中。另外,要做好施工的质量检验工作,按照设计要求检查每根挤密砂石桩的填料量以及成桩过程中桩管的垂直度、成孔深度、留振时间、拔管速度、反差次数、有效桩长等,并对各项参数及试验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1.6 灌浆法
灌浆处理是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施工的主要方法。采用液压或气压方式,向地基内部灌入一定量的具有凝固功能的浆液,或通过注浆管把水泥浆液均匀注入土层,赶走原土层中水分或空气,并使土层变形,通过浆液的凝固作用使原土层松散颗粒和裂隙胶结成新的结合体,提高原土层承载力和压缩模量,起到地基加固作用。
二、水利工程软基筑堤常用技术方法
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具有:孔隙比和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透水性弱、抗剪强度低、灵敏度高的特征,软土地基上堤防失稳的破坏机理引起软土地基上堤防滑动破坏的根本原因,在于软弱地基中某个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它的抗剪强度,稳定平衡遭到破坏。由于剪应力的增加,降雨使土体容重增加;水位降落产生渗流力;地震、打桩等引起的动荷载等。又由于软土地基本身抗剪强度的减小。几种常用的软基筑堤方法:
2.1 堤身自重挤淤法通过逐步加高的堤身, 将处于流塑态的淤泥或淤泥质土外挤, 并在堤身自重作用下使淤泥或淤泥质土中的孔隙水应力充分消散和有效应力增加, 从而提高地基抗剪强度的方法。
2.2 抛石挤淤法
把一定数量的块石抛在需进行处理的淤泥或淤泥质土地基中, 将原基础处的淤泥或淤泥质土挤走, 从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这种方法施工技术简单, 常用于处理工期较紧, 淤泥土层又软浅( 一般厚 2 m 左右) , 且又地处海口、施工受潮汐影响的工程, 可起到防冲刷的作用。此方法在沿海边施工时通常运用。
2.3 垫层法
把靠近堤防基层的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软土挖除, 代以人工填的砂、碎石、石渣等强度高、压缩性低、透水性好、易压实的材料作为持力层。可以就地取材, 且价格便宜, 施工工艺较为简单, 该法在软土埋深较浅、开挖土方量不太大的场地较常采用。
2.4 预压法
在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的配合作用下, 使地基土中的孔隙水排出。常用的排水系统有水平排水垫层、排水砂沟或其它水平排水体和竖直方向的排水砂井或塑料排水板; 加压系统有堆载预压、真空预压或降低地下水位等。当堆载预压和真空预压联合使用时又称堆载预压法。
2.5 复合地基法
①砂桩、碎石桩主要是在振动和冲击荷载作用下, 先在地基中成孔,再在孔内分别填入砂、碎石等材料,并分层振实或夯实, 使地基得以加固。用砂桩、碎石桩加固软粘土地基时, 地基上加固初始强度不能太低( 初始不排水抗剪强度一般要求大于20 kPa) , 对太软的淤泥或淤泥质土不宜采用。②石灰桩、二灰桩是在桩孔灌入新鲜石灰, 或在生石灰中掺入适量粉煤灰和火山灰( 常称为二灰) , 并分层击实而成。它通过生石灰的高吸水性、膨胀后对桩周土的挤密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和空气中的 CO2和水发生酸化反应使被加固地基强度提高。③深层搅拌桩是通过搅拌机沿深度将水泥、石灰等固体材料与地基强制就地搅拌而成桩。旋喷桩是将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置于土层预定深度后提升, 喷嘴同时以一定速度旋转, 高压喷射流使固化浆液与土体混合并凝固硬化而成桩。加固机理类似于石灰桩。所成桩与被加固土体相比, 强度大、压缩性小, 适用于冲填土、软粘土和粉细砂地基的加固。对有机质成分较高的地基土加固效果较差, 宜慎重对待。而对于塘泥土、泥炭土等有机质成分的土层禁用。
2.6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固法
将土工合成材料平铺于堤防地基表面进行地基加固, 能使堤防荷载均匀分散到地基中。当地基可能出现塑性剪切破坏时, 土工合成材料将起到阻止破坏而形成或减小破坏发展范围的作用, 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此外, 土工合成材料与地基土之间的相互摩擦将限制地基土的侧向变形, 从而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2.7 振动水冲法
这种方法也需要借助于外部机械设备———振冲器来进行加固处理。工作程序为:首先对地基水冲打孔,再把砂石、泥土等填入孔中,利用分层夯实的方法来将填入的材料挤实,保证地基的牢固。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这种方法时,要求初始不排水抗剪强度在 20kPa 以上。
三、结语
在软土层上筑堤对地基处理方法虽众多, 但各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作用原理。且不同的地区地质条件差别很大, 各方面环境所处的条件也不尽相同, 应综合考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上部结构荷载所带来的因素影响, 来确定处理的方案, 并结合考虑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并且通过现场进行试验, 从而选择最优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龚晓南. 地基处理技术发展与展望[M].北京:中国本利水电出版,2004
篇4
【关键词】水利水电 工程施工 施工技术 问题
前言
近几年来,由于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水利水电工程在抵抗洪水灾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且随着农业发展速度的增快,水利建设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工农业生产所需,并有效的保护了水资源,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工程质量还难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高度,所以应加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投入,利用更好的技术建造出优质的工程,来造福人类。
1.水利水建工程概述
1.1水利工程概念
为了满足防洪需求,获得发电、灌溉、供水、航行等方面的综合效益,需要在河流的适宜段修建不同类型的建筑物,用来控制和支配水流。这些建筑物通称为水工建筑物,而不同功能的水工建筑物组成的综合体称为水利水电工程。
1.2水利水电工程特点
水工建筑物受水的作用,工作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各地的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有差异,水文、气象状况存在或然性,因此大型水利工程的设计,总是各有特点,难以划一;大型水利工程投资大、工期长,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有很大影响,既可有显着效益,但若严重失误或失事,又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灾害。
1.3水利水电工程探讨意义
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共修建了8.4万余座水库,居世界首位,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兴建水库不仅可防御江河的洪水灾害.使人民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得到可靠的保障,而且可使水资源得到最有效的综合利用.以满足农业灌溉、水力发电、城市及工矿供水、航运、渔业、旅游等各个部门的发展需要,因此水库建设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工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2.1前期规划片面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必须以工程的项目所在地为依据,全面深入的考察项目的地形构造、水源情况、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周边环境等地形、地貌特征,系统的罗列各项数据,并进行分析汇总,总结项目的基本地理环境及周边的人文环境是否适合建设工程。有些设计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对项目的全面深入考察,没有仔细收集项目资料,参照其他工程的设计,导致工程的设计方案不够全面、系统,有时甚至根本不适合项目地使用。导致工程的选址、规划、结构形式、运行机制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对项目的前期工作必须全面、客观,符合项目地的实际情况。
很多设计部门为了节约设计的开支费用,对地形的勘察程序简化,有的设计单位只对工程地质进行表面描述,没有实际对地质进行深入的勘察。有的设计单位对地质进行了勘探,但勘探的布点稀少,不按规范进行钻探,也没有采取足够的坑探、平洞等勘探手段辅助勘察,这样的勘察根本不能对地质构造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就导致了工程坝址的选定、施工的方案不够合理。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报告中的地形、地质资料不符合施工地的实际情况,只能对工程进行补勘及变更设计,一方面,对建设资金造成大量的浪费,另一方面,建造的难度增加,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投入运行,不能及时发挥工程的效益。
2.2设计人员素质不高
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需要不同专业的设计技术人员沟通协商,把不同方面的设计有效的衔接。水工建造、管道路线、电网铺设等需要各方面的专业人员通过精心设计,合理配置,形成一套完整合理的设计方案,如果各个专业的设计没有有效的衔接,就会导致设计整体不完善、不合理,造成重复的工程量。在管道、线路的铺设过程中,如果设计深度不够,就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甚至,还为工程将来的投入使用埋下隐患。有的设计人员缺乏统一、宏观的设计理念,在设计时只对单个项目的设计,不考虑各个项目之间的联系,往往导致前期完成的项目与后期工程项目不能配套使用,后期工程项目不能合理使用,受到前期工程的制约,导致整个工程系统缺乏统一的运行机制,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工程体系。
2.3设计脱离工程实际
在工程的设计中,需要对工程项目按规程规范进行精确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的数据设计工程项目。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只采用简单的、粗略的计算,则会导致工程的设计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将出现大坝渗水、基础漏水,混凝土裂缝、墙面扭曲等现象,设计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必须进行设计变更,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
在设计过程中,工程的设计报告与图纸脱节,设计报告不能有效的指导施工人员运用图纸进行施工。设计图的细节不够清晰、标注错误、无剖面等现象随处可见,使施工人员无从下手,严重阻碍了工程的进度。有时,设计报告也不够完整,对关键技术的论述模糊不清,设备安装的方法、检测指标都没有详细的论述,不能成为施工的技术性指导文件。
设计施工人员只注重工程的理论设计,不考虑工程的施工难度,对于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来说,如果在设计时采用只满足理论的工艺,脱离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造成工期的延长,同时,在工程的投入使用及设备的维修管理时,需要消耗更大的费用,造成资金的浪费。
3.改革传统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3.1预应力锚固施工
预应力锚固技术是一项潜力很大的工程措施,它效益显著,适应面较广,既可对原有建筑物进行加固、补强,又可在新建工程中显示其独特的功能。由于预应力锚固具有传递拉应力的特殊优点,在国内外业界受到各部门的重视。预应力锚固是预应力岩锚与混凝土预应力拉锚的总称,是在预应力混凝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锚固技术。这项传统技术结合GPS定位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可以更加有效的按照设计要求的方向、大小及锚固深度,预先对基岩或建筑物施加主动的预压应力,从而达到加固或改善其受力条件的目的。
3.2大体积碾压混凝土的技术的应用
碾压混凝土是近20多年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的一项筑坝新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是使用填筑土石坝的大型运输,振动碾压机械,压实非常干硬的混凝土拌和物,采用大体积,薄层碾压上升的浇筑方法。这种施工方法速度快,投资省,经济效益高。最适于大体积和大面积(如路面,飞机跑道等)混凝土施工。碾压混凝土有别于常规混凝土的主要特征是:拌和物干硬,坍落度为零。施工方法更接近于土石坝的填筑方法,采用通仓薄层铺料,振动碾表面压实:而常规大坝混凝土施工采用柱状分块,插入式捣固。工程实践显示了碾压混凝土的优越性是施工速度快,经济效益高。
4.总结语
随着国家对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的重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逐渐增多,施工企业应在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的前提下,不断研究和实践先进的施工技术,以提高工程为企业的经济效益,适应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证良好的生命力,促进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冲,预应力锚固的施工[J],水利技术监督,2009(05).
篇5
关键字: 污水处理 工艺 化验分析
1.引言
各种技术的发展过程都是相同的,都是由低到高有初级到高级不断发展起来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也同样经历了一个有由初级到高级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二十世纪以前,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仅限于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二十世纪初,微生物技术开始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应用,诞生了活性污泥浊;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随着人们对污水处理的认识,把机械处理和生物处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二级生化处理系统,并迅速推广和完善。由于城市污水水质的日趋复杂和人们对污水处理后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功能也要求越来越高了。到了50年代一些新工艺相继出现,当时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有90%~99%采用了一级处理,进入70年代后才逐步完善了二级处理工艺.
2.污水处理方法
2.1污水处理方法简介
城市污水是有由居民的生活污水和位于城区的工业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以及部分的降水组成,而一般城市污水主要污染物是易降解有机物,绝大多数城市污水厂都采用好氧生活处理法。城市污水的二级处理工艺通常可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SBR法,氧化沟法,AB法,A/O法,A2/O法以及吸附再生法等。当进水有机物浓度高时,AB法,A/O法,A2/O法比较有利,当有机物浓度低时,SBR,氧化沟等延时曝气工艺只有明显的优势。而活性污泥法在处理有机废水方面具有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运转经验稳定等优点。国外现有污水处理厂80%以上采用活性污泥法,其余采用一级处理法,强化一级处理,稳定塘法及土地处理法等。
我国已把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引入,如AB法,A/O法,A2/O法,SBR法都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中得到应用,而我国对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由只注重去除有机物发展具有脱氧除磷功能。对于国外一些先进高效的污水处理专用设备也已投入我国污水处理行业中,如除砂装置,刮泥机,曝气器,鼓风机,污泥泵,脱水机,沼气发电机,沼气锅炉,污泥消化搅拌系统等大型设备和装置能投入使用。
2.2污水处理方法特点
A/O法工艺即厌氧一好氧污水处理工艺。主要特点是:适应能力强,耐冲击负荷,高容积负荷,不存在污泥膨胀,排泥量非常少,具有较好的脱氮效果。
AB法工艺由德国BOHUKE教授首先开发。主要特点是:将曝气池分为高低负荷两段,各有独立的沉淀和污泥回流系统。A段效率很高,并有较强的缓冲能力;B段起到出水把关作用,处理稳定性较好。对于高浓度的污水处理,AB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并有较高的节能效益。但污泥产量较高,A段污泥有机物含量极高,污泥后续稳定化处理将增加一定的投资和费用;另外,由于A段去除了较多的BOD,可能造成碳源不足,难以实现脱氮工艺。对于污水浓度较低的场合,B段运行较为困难,也难以发挥优势。
SBR法工艺也称间歇式活性污泥法。主要特点是:将传统的曝气池、沉淀池由空间上的分布改为时间上的分布,形成一体化的集约构筑物,利于实现紧凑的模块布置,最大优点是节省占地,并减少污泥回流量,有节能效果。但SBR工艺对自动化控制要求很高,并需要大量的电控阀门和机械水器,稍有故障将不能运行,一般必须引进全套进口设备。
A2/O工艺是在70年代,由美国的一些专家在厌氧一好氧(An-O)法脱氮工艺的基础上开发的,其宗旨是开发一项能够同步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工艺。反硝化过程以原污水中的有机物为碳源,可省去外加碳源。可利用回流硝化液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缺氧呼吸,降低工艺需氧量。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部分补偿硝化反应碱度的消耗,对含氮浓度不高的废水(城市污水)可不必加碱。生物反应器内生物反应效率高,不易发生污泥膨胀。采用微孔鼓风曝气,池内水深大,动力消耗少。采用微孔鼓风曝气,有利于在冬季保持污水温度。池内水深大,表面积小,冬季热损失小,有利于保持冬季处理效果。
3. 污水化验分析
化验分析质量控制的方法很多,比如:绘制控制图、空白试验等。比较其中可行的质量控制方法是应用环境标准水样。环境标准水样是国家环保总局统一配制的,它具有量值的准确性,其特性是经过鉴定的,具有权威性和最高的精密度、准确度、它起着参照物、标准物和已知物的特殊效能、环境标准水样的合理应用是科学管理化验室的有效措施,也是保证分析数据准确可靠的方法。
质量控制是污水分析中十分重要的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污水处理厂化验室是工厂的耳目,其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在分析项目的分析结果上、准确可靠的分析报告对判断、考核污水处理效果和指导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在污水分析中,许多项目的分析要用分光光度法,例如:总磷、总氮、氨氮等等、应用分光光度法的核心是绘制校准曲线、校准曲线是描述待测物质浓度(或量)与相应的测量仪器的响应量(如吸光度值)之间定量关系的曲线、校准曲线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分析结果、在工作中我们通常采用线性检验、截距检验和斜率检验来检验校准曲线的可靠性、一般情况下,曲线的斜率是随着实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环境温度、主要试剂批号、贮存时间等等、但在实际监测中,校准曲线不可能每天绘制,在这种情况下可用环境标准水样来检验校准曲线,如果标准水样的测定结果在允许值范围内,就认为该校准曲线可以使用、例如:污水中总氮的分析,碱性过硫酸钾只可贮存周,实际的操作表明,碱性过硫酸钾至少可贮存一周以上、只要标准水样的测定值在允许值范围内,就不必重新绘制校准曲线,同时也就认可碱性过硫酸钾可以继续使用。
参考文献:
1.郭金毅,杨洪民.浅谈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水质的影响.科技资讯,2007
篇6
[关键词]水利水电;概预算;管理;分析
当今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使其水力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的提高,同时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也越来越多。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来说,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将会直接的影响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同时针对概预算工作来说,主要是确定水利水电工程的造价以及实施投资控制等方面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也是保证水利水电工程顺利实施的一个基本条件。
一、关于水电水电概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1.由于编制的内容不完整
通过完整的对工程项目进行概预算管理,不仅包括施工图纸以及定额等相关管理外,同时也需要采用数据表的方式来呈现出概预算。但是在现阶段,不少的准备进行施工或者是正在进行施工的项目,其工程的概预算内部并不够完整细致,依然是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这样不仅直接的影响到了概预算编制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将会导致工程在投资和施工过程中带来直接的影响。针对工程的概预算进行编制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审查以及管理方面的制度,对其存在的问题也很难发现,这样也直接地导致了工程的概预算编制受到影响。
2.由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阶段存在着漏项以及变更
由于工程的建设时间紧,一些建设单位对于设计提出了要求,但是设计对其项目的了解程度存在着不足,导致设计的工作不够深入,导致出现漏项的问题。在此之外,建设单位主要是根据资金投入的大小以及工程的竣工时间作为出发点,进而有针对的提出设计的意见,同时也因为设计过程中严重地缺乏对其进行细致地调查,对于现场的勘察时间存在着不足,导致工程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存在着变更,以及施工的工程量出现了增加,同时也使其工程的投资出现增加。
3.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存在着不规范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管理的时候,一些项目在进行实施的时候并没有严格的根据管理程序来进行,甚至存在个别项目严重忽视概预算的审查,导致一些概预算并没有起到相关的作用,使其工程的成本出现了增加。在此之外,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施工单位为了能够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并没有根据设计的要求来进行施工,擅自减少施工工序,这样也导致概预算的工作以及审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提高工程概预算管理的措施
1.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相互制约以及协调机制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必须要严格的根据国家规范的要求来进行施工以及概预算,同时针对各个单位以及部门来说,应该要建立起完善的相互制约以及相互协调的机制。
2.建设单位必须要对其概预算的工作进行编制管理
(1)严格地根据编制的流程来对其概预算工作进行编制,针对概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应该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担任工程的预算人员,进而和工程的设计人员以及财务人员进行相互的配合,从而使其严格的对资料进行整理收集,草拟制定编制的工作,同时也需要对工程的单价做出预算的审核以及对工程作出概预算的编制,从而使其能够得到最终的概预算编制。(2)要全面地提高工程量的计算准确度,在对水利水电工程量进行计算的时候,必须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进而也是要求预算人员能够深入到施工现场,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流程以及周边的情况作出深入的了解,使其能够提高工程量的准确计算。(3)要提高材料的概预算编制水平,针对编制人员来说,应该要从施工的材料费用方面进行入手,使其能够实际调查,对其市场的材料价格进行了解,之后再结合交通等情况进行分析,最终合理的确定出定额预算,同时也能够保证材料的价格准确性。(4)要正确地选择预算定额,在对定额选择的时候,应该要做到和水利水电工程的投资渠道相互结合、和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阶段相互一致以及和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条件相符合。在此之外,还需要求水利水电工程的概预算人员能够具有着专业的知识,在日常工作当中不断的对经验进行吸收,使其全面地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企业的经济水平。
3.必须要提高设计过程中的概预算管理
(1)要做好设计勘察的工作,设计单位的基础资料通常是来自于建设单位,所以应该要在勘察单位的基础之上对其建设单位的需要进行了解,同时也需要结合建设的环境以及运输条件和工艺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而做到理想的设计深度,并且也需要不断的对其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对其项目的中远期规划进行考虑,不仅满足工程需要,同时也预留中远期的发展目标。(2)要严格的执行设计的限额,针对可行性研究的批复或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投资的范围之内,设计单位应该要采用成熟的工艺以及技术,使其能够将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佳的效果,同时也能够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工程的难易程度进行结合,使其能够留有一定的预备金。(3)要对价值工程的理论进行应用,针对成本控制来说主要是一个全过程的内容,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控制,在价值工程中,主要是根据提高工程的价值作为中心。在能够分清楚主要功能以及辅助功能的基础上,不仅仅需要满足工程的使用需要,同时也能够对其施工工艺进行简化。
4.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概预算管理
(1)要严格地对建设程序进行执行,使其能够规范项目的管理,水利水电工程从立项、设计一直到施工和竣工验收,必须要严格的执行工程的建设程序,使其对工程的概预算进行合理的编制,对其施工招投标制度进行严格的遵守,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能够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公开化的招投标,保证招投标的透明度得到提高。(2)要对建设单位所提出的变更行为进行规范化,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全面的提高设计的标准,或者是对内容进行增加,应该要在图纸会审或者是设计交底当中提出,不可以在竣工进行验收的过程中在提出项目内容的增加,或者是进行变更。在此之外,建设单位认定需要进行设计变更的时候,也需要根据设计变更或者是工程变更的程序来进行办理。(3)要严格设计变更以及现场的签证,要想能够在根本上对其设计变更进行解决,首先,就需要合理的对设计周期进行安排,从而提高设计的质量,使其能够建立起严格的设计变更以及现场签证等制度。其次,便是涉及到超概算的设计变更以及签证应该要先报批之后实施的制度。通常情况下,设计变更以及签证除了经过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严格的控制之外,还可以推行和国际接轨的工程监督以及咨询制度,通过实行咨询的制度作为主体的社会化工程服务制度,全面地提高工程造价能够实现全过程的管理。
三、结语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普遍的存在着概预算超出估算以及预算等情况,其原因主要是对概预算进行编制过程中,其质量并不是很高以及审批仅仅只是走形式,所以,通过科学的编制好概预算的工作,对其概预算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更好地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也能够全面地避免出现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邹远勤.水利水电工程投资管理与控制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7,12(24):120-124
[2]陈敏.水利水电工程投资控制及实证分析[D].南京:河海大学,2006,12(24):142-144
篇7
【关键词】节水灌溉;大型灌区;灌区改造:节水措施
1.节水灌溉的涵义
节水灌溉是相对于过去实行的传统的、粗放式的灌水技术而言的,是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和当地的气象水文与土壤条件,在充分而有效利用降水和土壤水、保证作物增产或不降低产量的前提下,通过工程的、农艺的、生物的和管理的措施,适时适量灌溉,减少灌区的灌溉用水量,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灌水技术。不能将节水灌溉简单的理解为就是减少灌溉用水量,它实质上是通过多种技术措施的组合运用,提高作物对降水和土壤水的利用效率,降低作物的蒸腾和棵间蒸发,减少无益耗水,从而实现灌水量的减少。从我国目前的灌区工程现状来看,通过渠道防渗、实行管道输水、推广喷、微灌是当前一个时期的主要节水途径,但从灌区发展的远景来看,通过加强引用水管理、科学调控、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对天然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节水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应是主要的持续的节水途径。
2.节水灌溉技术及对策措施
2.1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又可分为输配水渠系节水和田间节水,包括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畦田改造以及平整土地等,主要是通过减少渠道渗漏及田间深层渗漏、减少渠系及田间地表蒸发,提高渠系水和田间水的利用系数,实现节约用水、节约耕地的目的,喷微灌技术还可以维持田间的土壤结构,提高灌水的均匀度,为农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水分条件。
2.2非工程措施
(1)农艺节水技术。主要包括耕作保墒技术、地膜和秸秆覆盖技术、化学调控技术、作物栽培技术、作物套种与间播技术、土地免耕、水肥耦合等。
(2)田间灌水技术。就是采用膜上灌、膜下灌、间歇灌、波涌灌和交替隔沟灌份根交替灌)等,采用节水型灌溉制度、非充分灌溉制度、降低土壤计划湿润层的最大含水率等,减少土壤渗漏,控制土壤的湿润区域和深度,降低蒸发与蒸腾耗水。
(3)生物节水技术。主要是指依据区域水资源和光热资源条件,选育作物节水抗旱良种,选择推广适合于灌区水土资源和光热资源条件、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作物类别与品种,优化种植结构等。
(4)管理节水技术。通过加强改善灌区配水与灌溉用水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建设灌溉用水的监测与信息处理决策系统,应用水权理论,改革水价核定办法,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推广计量供水、按方收费,缩小计量单元,吸收用水户参与管理,改革支渠以下田间工程的管理办法等措施,从技术上、政策上、经济上促进节水灌溉的发展。建设灌溉用水的监测与信息处理决策系统、加强与改善灌区配水与灌溉用水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是节水灌溉的技术保证,没有科学的水资源调配和灌溉信息指导,再好的输配水工程条件地会形成灌区内区域问的水资源丰枯不均和引水的浪费。要统一灌区内不同形式水资源的管理,方便灌区水源的优化配置。对引水灌区,要根据不同区域的水资源条件、需水形势等,应用水权理论将灌区内地表水资源进行用水权的再分配,并创造条件,保证用水权在灌区内部的交易。同时在水价的形成机制上,要实行差别水价、定额水价、阶梯制水价等;在水价的核定办法上,要改变过去“愈远愈贵”的水价核定办法,上下游统一水价,不同水源统一水价,以水价作为杠杆促进节水灌溉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灌区的水环境。
3.灌区改造技术措施
3.1灌区改造技术
(1)以渠道衬砌、渠系及建筑物配套为重点。针对灌区渠系渗漏损失量大、渠系及建筑物不配套的现状,根据灌区实际,加大渠道的衬砌力度,做好灌区渠系及建筑物的配套,设置测水量水设施,减少灌水的渗漏损失,杜绝偷水灌溉、渠系及建筑物跑水与漏水,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
(2)以井保丰、井渠结合、井库联合调度。受黄河调控力度加大和降水量减少、工业与生活用水量增大的影响,灌区可引用地表水量被挤占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因此在灌区发展过程中’府根据区域水资源状况.按照宜渠则渠、宜井则井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计划,强化灌区内水资源优化配置,坚持走以井保丰、井渠结合、井库联合调度的路子。
(3)搞好渠系调整,增强调控力度。绝大部分都是老灌区,都有30a左右的发展历史。为了用水方便,各乡镇、村都想在干渠上开口建闸,独自分水,有的甚至一家农户也想独自建闸分水,众多的分水口门给用水的分配、调度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水费征收和下游用水的困难。为改善灌区渠系布置现状,增强管理、调控能力,扩大有效灌溉面积.要搞好渠系调整、合并。
(4)搞好土地平整,改造沟、畦尺寸。土地平整程度是影响地面灌水技术和灌水质量的重要因素,对缩短灌水时间、提高灌水劳动效率和节水增产也有重要作用,灌区改造的过程中,要搞好土地平整,同时应争取实现激光整平土地。结合土地平整,改长畦为短畦,改宽畦为窄畦,提高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
(5)改面灌为局部湿润灌。局部湿润灌溉,既能减少土壤蒸发量,也可以提高田间土壤水的利用效率,较好地改善作物根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深扎,有利于根系利用深层土壤储水,节水可达30%以上.增产8%左右。
(6)改进放水方式,发展间歇灌溉。间歇放水可以使水流呈波涌状推进,借助土壤孔隙的自动封闭能力,在土壤表层形成一薄封闭层,加快水流推进速度。在用相同水量灌水时,间歇灌水流前进距离为连续灌的1~3倍,减少了深层渗漏,提高了灌水均匀度。
3.2发展节水灌溉需要研究的问题
(1)加大非充分灌溉技术的研究力度。灌溉制度和灌水方法都与灌水地区、灌水作物、地质土壤、水文气象有关,在水资源不充裕地区从灌区均衡受益和保证灌区整体效益最高、实现灌水的经济最高产量出发,根据作物产量与供水量的关系,研究各种作物的经济需水量,因时因地分别不同作物研究非充分灌溉制度和灌水方法。
(2)加快蔬菜、花卉、果树和珍贵经济作物灌水技术的研究。蔬菜、花卉、水果和珍贵经济作物的需水规律、不同时期灌水量和灌水方法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等,目前我们了解的还比较少,不仅不利于节约灌溉用水,而且对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等都有影响,不利于市场上的竞争,因此要加强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蔬菜、花卉、水果等的需水特性和灌水技术的研究。
(3)集约化经营。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我国目前实行的以联产承包为主体的分散化经营模式,劳动效率低、缺乏规模效益,生产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对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要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存在的问题,必须研究农村村庄和小城镇的调整、合并的方法、方式,加快调整合并步伐,既能扩大耕地面积,搞活农村市场,发展农村经济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转移,减轻城市接纳农民工的压力,又有利于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1前言
由于人类的过度利用和开发,水资源已经相当匮乏,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确保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倡导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必须应用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效率,保证农田的增产增收。
2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注意的事项分析
2.1分析在无坝取水中的注意问题
根据现实情况建设为有建闸和不建闸两种,如果建设不建闸的引水口,那么在发生洪水的情况下,就不能有效的控制水的流量,进而导致渠道和其他设施被洪水冲走,淹没大量的农田,针对这一危险的情况,一定要考虑好建设建闸飞控制方案。引水角通常是指在进水闸的中心线和河道水流方向之间产生的夹角,一般都会设计成锐角,基本是在30~45°范围,这样可以保证水流的平稳性,而且这样的引水效果也是最好的,同时还减少了水流对引水口下唇的冲蚀。如果水位非常低,没有条件进行自流灌溉引水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河道上修建堑水建筑物,或者是低坝、节制闸等,以此来提高水位,对水资源进行存储,合理的调整水位高低,可以使用引水自流灌溉的方式进行灌溉。
2.2有效控制输水过程中造成的水量浪费
在长时间的农田水利灌溉发展中,主要使用挖土成渠的灌溉方式,直接将水输送到农田中,如果管理不到位,或者使用的管道设备存在质量问题,输送的水量会有一定的蒸发和渗漏,流失大量的灌溉用水,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以及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一般每年植物生长时所需水量为4,000亿m3[1],但是在所有输送水量中利用在农田灌溉中的只有50%~60%,针对这一情况,一定要对输水环节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采取有效方案进行节水,例如对水泵、管道进行检查,不能出现漏水、渗流问题,有效控制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整体灌溉的效率。
2.3对水渠进行防渗处理
在农田灌溉过程中,可以利用挖掘的水渠进行水资源的输送,为了保证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一定要合理选择渠道的防渗材料,现浇混凝土护面、浆砌块石、混凝土预制面、干砌块石是常用的防渗材料,通过统计得知可以解决80%~90%的渗漏损失,如果使用浆砌石,防渗损失的水量可以减少到60%~70%[2]。另一方面,在水渠表面铺上一层塑料薄膜,输送水量的损失可以减少到90%,但是这一处理成本非常高,因此在使用中不能广泛推广,只能有针对性的进行使用。在施工中如果设计的渠道比较小,还要求使用混凝土护面,技术人员可以选择U型混凝土渠道,可以很好的改善输水流量。
2.4输水中可以选用管道
传统方式进行农田输水灌溉时渠床两侧的杂草、水面等会蒸发出大量的水资源,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选用管道输水方式有效控制蒸发量。如果在农田灌溉中应用喷灌、滴灌等技术,可以选用高压的输水管进行地面灌溉,有效减少5%~10%的水量浪费,这种灌溉方式对水的利用率在95%以上,由于造价成本较低,因此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3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方式的分析
3.1分析喷灌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对于喷灌技术而言,主要利用了水泵、管道和自动喷头,在水泵的作用下产生压力,推动管道中的水箱喷头流动,在喷头处产生高压进而将水喷洒到田地中,这一喷洒过程非常均匀,提高灌溉的有效性,达到很好的节水目的。通过对实际喷淋技术的调查统计,喷灌的均匀度可以达到90%以上,对水资源的使用率可以提高60%~85%,如果将喷灌和传统地面灌溉进行对比分析,大约能够节省30%~50%的用水量。
3.2分析步行式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对于步行式灌溉方式而言,灌溉的动力来源主要是电力和相关的农用机械,再配备相应的灌溉设备,提高这种步行灌溉的适应性和实效性,这种灌溉方式充分结合了农业机械技术和节水技术,而且整个操作流程并不复杂,通过对不同设备的简单组装,就直接可以到田地中进行灌溉,流动方便、适应性强,因此在农田灌溉中应用范围较广。另一方面,应用步行式灌溉技术后,在当地还无需建设大型的水利工程,极大的节约了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费用,节能了人力物力,因此在技术不断发展中这种灌溉模式不会被淘汰。
3.3分析微灌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对滴灌技术的深入研究,结合实际需求和该技术的缺点,合理的进行改进,从而研发出了微灌技术,微灌技术在节水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具体应用方式有四种,分别是小管涌流管、滴灌、微喷灌、渗灌[3],可以结合实际需求选用具体微灌方式,这种微灌技术主要由灌水器、灌区首部、输配水管网、水资源构成。微灌方式主要有以下特点,灌溉过程中的灌水流量非常小,一次微灌会延续很长的时间,除此之外,这种灌溉方式的灌水周期短,能够很好的控制灌溉水量,除此之外在灌溉过程中,可以将养分和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农作物根部土壤中,这种灌溉方式更直接,作用效果更强,作用时间更短,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在经济作物中都选用微灌技术。结合实践灌溉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该灌溉技术可以节约大约50%~80%的用水量,还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对土壤的结构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分析,发现节水灌溉技术很多,目前微灌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在实践中都有很好的应用,有效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灌溉的作用效果。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在科学技术的引导下,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进行研究,进一步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的产量。
作者:牛慧玲 李煜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水务局
参考文献:
[1]盛亚南.简论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2):172.
篇9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农田水利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而不合理的农田灌溉技术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且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帮助农民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实际用水需求,采用科学合理的灌溉技术,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推动现代化农业的高品质、高效率和高产出发展。
一、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
农田灌溉需要经过四个阶段:水资源调配、水资源输送灌溉、浇灌、农作物吸收[1]。在水资源的输送和灌溉过程中,由于土壤蒸发或者输送管道的渗漏,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影响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农作物产出。农业灌溉量=灌溉总用水量―输送渗漏或者蒸发量―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水资源蒸发量。因此必须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合理调配和输送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根据农田灌溉的四个阶段,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其一,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减少水资源在调配和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最大程度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其二,减少水资源在农田灌溉过程中的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提高农田灌溉质量,尽量减少单位面积内农田的用水量;其三,协调天然降水和水资源灌溉,注意做好天然降水储存,减少农田的水资源蒸发;其四,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管理,采用科学合理的节水灌溉方法,确保农作物的用水效益和产量。
二、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
1、采用管道输水和渠道防渗技术,减少水资源流失
(1)管道输水
在水资源的输送过程中,渠床杂草和水面蒸发会消耗很大一部分水资源,因此可以采用管道输水,尽量减少输送过程水资源的蒸发损失。如果农田灌溉采用喷灌、滴灌等技术,可以采用高压输水管来灌溉农田,一般将输水管的压力控制在500~100KPa,利用管道输水,可以减少5%~15%的水资源蒸发[2],极大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渠道防渗
水资源的输送渠道可以采用很多防渗材料,在农田水利用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多采用砂浆砌筑石块,并且混凝土预制面和混凝土浇筑护面可以减少70%~80%的水资源渗漏损失,砂浆砌筑石块可以减少50%~70%的水资源渗漏损失。另外,水资源输送渠道还可以使用塑料薄膜,发挥较好的节水效果,但是塑料薄膜的成本相对较高。如果在混泥土护面施工过程中,水资源的输送渠道管径较小,这时可以采用U型的混凝土管道,不仅有利于改善输水流量,还可以减少过水断面。
2、各种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1)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是指在输送管道中利用压力将水资源喷射出去,从而灌溉农田,通过喷头可以将水资源直接喷射到需要灌溉的农田中,使水资源均匀地洒落在农作物上,不仅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而且这种灌溉效果较好。在农田中采用喷灌技术,可以确保农田灌溉面相对比较均匀,水资源洒落的均匀度可以超过90%,水资源利用率提高70%左右,和地面灌溉技术相比,喷灌技术可以节约40~50%的水资源。例如,某地区每一亩需要使用65~80立方米的水,但是采用喷灌技术,每亩地只需要使用30~45立方米的水[3],并且农田中采用喷灌技术,可以节省很多劳动力,减轻农民的负担。另外,喷灌技术的相关设备通常被埋于地下,可以节省土地资源,提高农田的耕种面积,促进农作物的增产。
(2)微灌技术
随着滴灌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灌技术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就,逐渐成为新一代的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微灌技术包括小管涌流、微喷灌、渗灌以及滴灌等方式,农业水利工程中微灌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四部分:灌水器、灌区首部、输配水管网和水资源。微灌技术具有很小的灌水流量,完成对农作物的一次灌溉需要很长时间,微灌技术的灌水周期很短,可以准确控制灌溉水量,能够直接将养分和水分输送到农作物底部的土壤中。对于某些地区的经济农作物种植和灌溉可以采用微灌技术。微灌技术不仅可以节省50~70%的用水量,还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农药肥料,有效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率,并且有助于改善农田土壤结构。
(3)步行式灌溉技术
步行式灌溉技术是指将电力和各种农用机械作为灌溉的动力,在农田中自主组装相应的灌溉配套设施,提高移动灌溉的实用性和适应性。步行式灌溉技术是现代农业机械技术和节水农业技术的有效结合,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步行式灌溉技术,不需要配置复杂的灌溉设备,可以采用组装的方式来装配灌溉机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并且流动方便,可以对农田中的农作物有针对的进行灌溉。步行式灌溉技术不需要在农田中进行修渠工作,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极大地提高农田灌溉的有效性。
(4)雨水集蓄利用技术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是通过采用相关措施,收集大量的自然降水,在农田灌溉时,将雨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农田中。雨水集蓄利用技术,不仅可以有缓解农田的旱情,解决灌溉问题,还可以及时补充人蓄饮水,被广泛的应用在干旱和季节性缺水的地区。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可以防止农田的大面积水土流失,改善农作物的种植模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提高水资源的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但是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也存在很多制约条件,针对这些问题,要采取合适的途径和方法,实现农田的增产节水,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快速发展。
1、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要因地制宜
农作物的类型和农田水利条件不同,采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也不同。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要因地质疑,符合农田水利条件和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在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过程中,针对产出效益较低的农作物,可以采用地面灌溉节水积水,同时可以应用和推广投资成本较少的膜垄沟灌节水技术。在水利条件较好的农田水利工程中,可以适当采用投资成本相对较高的滴灌技术或者喷灌节水技术。
2、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
根据各个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情况,采用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尽量压缩耕地种植面积,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减少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减少高耗水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低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节水技术,确保农作物的高产出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有助于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产出,促进节水农业的快速发展。每一种节水灌溉技术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要根据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涛.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灌溉节水治理模式及其绩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
[2] 董娜.吉林省中西部农田节水灌溉效益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
[3] 黄修桥.灌溉用水需求分析与节水灌溉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4] 陈汝梅.浅谈对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运用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21:311.
篇10
现代农村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中逐渐向节水灌溉发展,灌溉技术也逐渐实现了规范化、规模化和科学化,但实现这些目标的同时也会对水利灌溉工程的术要求有很大提高。现代的农村水利灌溉工程跟传统的水利工程施工截然不同,已经摒弃了传统落后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理论,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施工中提高了施工水平和施工效率。但在施工中由于对技术和理论的掌握尚未成熟,容易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农村水利灌溉工程的施工质量,充分的利用水资源,就需要重视对灌溉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下面具体介绍灌溉技术的选择和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1.1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
目前在现代农村水利灌溉工程中主要是以土石坝为主体结构,随着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灌溉理念逐渐发生了转变,开始向节水灌溉方向发展。为了满足当前灌溉技术的要求,需要加强灌溉渠道的防渗性能,减少水资源在运输渠道中的浪费和消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农村灌溉工程中采用的防渗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渠道的渗透性。其中,通过利用衬砌防渗墙来降低渠道的渗透性,具体通过抹光和压实技术来实现;通过混凝土防渗衬砌和膜防渗技术来实现,并用砌石水泥土等来作为防渗材料。根据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的面积、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等来选择施工防渗技术。
1.2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
农村水利灌溉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很多种因素的影响,但首先要保证农村灌溉用水、节约用水的需求,同时要考虑到经济性的原则,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和地质勘探状况来选择施工技术,掌握原材料的供应状况,最终实现施工建设目标,满足农村水利灌溉的需要。
1.2.1土质勘探对施工技术的影响为了保证水利灌溉工程能够达到防渗的效果,需要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之前,对灌溉工程路线上的土质地质情况进行探查和研究,明确其特性和工程抗冲击性。如果土质良好的区域可以选择采用覆膜施工技术,如果是土质较为松散的区域,就需要选择混凝土衬砌和砌石施工技术,提高抗冲击性,保证渠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利于减少工程施工的成本。
1.2.2灌溉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要想使水利灌溉工程施工顺利完成,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灌溉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体系,因为在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中技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必须要明确施工技术中的管理要点。利用灌溉工程技术管理体系作为依据,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根据土石水渠、混凝土水渠等施工技术的特点,明确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农村水利灌溉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使得施工现代施工技术能够发挥其优势和功能。
1.2.3强化施工技术管理,建立施工技术管理评测体系,提高技术水平施工技术管理是工程施工中最核心的环节:施工中建立和完善施工技术管理数据库,满足防渗膜施工和混凝土防渗衬砌技术的需要;在工程施工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管理数据库进行,同时要遵循相关规范,避免出现因参数、数据疏忽等造成质量隐患;技术管理中还需要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组织技术水平;岗位和岗位职责的完善,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能顺利进行。另外,建立和完善施工技术管理评测体系,主要是评价技术管理中的问题,探讨技术管理的不足,制定措施来消除不利因素,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1.3注重农村水利灌溉工程的特点
农村水利工程灌溉存在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分析和管理,分析农村水利灌溉工程的状况,然后优化施工技术,确定技术的管理方法和重点,保障工程质量。
2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