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05 18:07: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交通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交通实施方案

篇1

关键词:智能交通安防集成;智慧城市;创新应用

由于近几年来交通行业的大规模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我国的道路拥挤的问题变得严重。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相应的阻碍,因此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对这种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从根本的角度上实现在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道路拥挤的问题也得到解决。进一步实现交通行业更加智能的发展。

1 智能交通集成现状特点

1.1 智能的信息感知

1.1.1 卡口智能抓拍:卡口摄像机前端高清抓拍机集视频采集、视频处理、车辆信息识别等核心功能于一体。

1.1.2 违章自动检测:电警摄像机内置具有车辆违法检测、识别可对多种违法行为进行检测和记录,同时具备通行车辆抓拍和记录、全天视频监控录像、交通参数采集等多种复合功能。

1.1.3 人脸抓拍比对:高清人脸抓拍服务器内嵌人脸抓拍算法,可对图像中的人脸进行自动抓拍和上传,建立人脸信息数据库,提供黑名单预警、人员布控、人脸检索、大库比对等智能化应用。

1.1.4 智能分析处理:智能运动跟踪、高清视频拼接、视频智能分析等多项智能应用技术,变被动式监控为主动型防范,大幅提高视频使用效率。

1.2 强大的实战应用

1.2.1 可视化图上作战:依托公安PGIS系统,实现人、车、物的轨迹刻画和案件线索分析,提高案件侦破的效率,同时实现可视化指挥调度功能。

1.2.2 实战化视频应用:融合视频标注、视频摘要、智能排查、浓缩播放、图像增强、图像编辑、万能播放器等多样化的智能工具.提高视频侦查的工作效率,缩短反应时间、减少人力耗费。

1.3 指挥调度

1.3.1 线上线下“双巡防”模式:建设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出城有卡口、城中有岗亭的指挥巡防模式,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大幅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1.3.2 “可视化”贯穿指挥全过程:以PGIS地图为载体,将时间、空间有机结合,实现报警定位为可视化、街面警力分布可视化、警力现场处置可视化、处警过程可视化。

1.3.3 “一键三能”缩短响应时间:支持快捷操作工具,一键快速布控警力,一键图上点击通话、一键警情同步,实现了指挥的扁平化,大大缩短了指挥调度响应时间。

2 智能交通集成在智慧城市的创新应用

在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只会城市中就需要相应的智能交通的参与,这种智能交通的参与会使得城市的发展得到有力的保障。而且在现在智慧城市的扩大过程中,相应的监控系统和高科技技术的增长仅仅只依靠人力管理是根本不行的,因此这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智能交通。通过高科技的手法对交通进行合理的监督和管理,使得智慧城市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而且智慧城市的建设还在很大的程度上实现了技术向实用性的跨越,实现监控与相应卡口达到统一管理模式。对汽车的搜寻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号牌输入就可以找出该辆车的行驶记录,这种做法对公安机关追查相应的车辆起到及时有效的作用。这种技术手段除了这一项作用之外还存在相应的特点,在这里笔者对这项技术手段的特点进行详细的论述。

2.1 具有广泛的兼容性

总的来说使用相应的智能交通的最大受益人就是进行侦查的公安机关,而且这项技术手段在进行相应的公关机关的侦查中除了有效的监督之外还可以对设备的异构、软件和数据进行相应的兼容,从根本的角度上实现小投入大收获的作用。而且还能够进行相应的多样化接口的输入会让输出,使得这项技术手段能够发挥自身最大的功效。另外对兼容性的体现也并不是单一的体现,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说相关的兼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主要包括对相应数据库的对接、异构平台的对接和不同厂家的硬件进行对接。在三个方面最根本的功能和目的在于通过合理的监控手段对相应的信息、第三方平台的数据进行对接,另外对不同厂家生产出来的设备还需要适当的方法建立一套统一、可扩展的体系,从而实现最大的兼容性。

2.2 具有开放的扩展性

前文中所说的与相应的异构平台进行相应的对接,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内部进行相应的集成处理。这种做法的根本目的在于进行相应的侦查工作时能够从根本的角度上实现特殊的要求特殊定制,从而进一步为公安交警部门实现优秀的实战平台。

2.3 数据深层信息研判

由于把我国拥有汽车的数量比较多,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导致了系统需要进行研究的数据非常多,不仅如此还需要从众多的数据中找出相应的风险,在进行数据分析的同时还需要为相应的侦查工作提供研判分析数据而且系统通常使用卡口和监督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收集,使得为各个部门的侦查工作提供有力的线索。

2.4 GIS系统的应用

通过电子地图可实现对布控报警的迅速定位以及对特定车辆的轨迹分析。还可以对设备进行管理,操作界面直观方便,能从广泛意义上来实现对前端设备的信息誉里、了解设备实时运行状态、又游旨定设备进行参数配置等一系列的功能,可操作性强,便于灵活地调度和跟踪,处理报警言息等。

2.5 贴近实战的管控业务

通过与三台合一系统集成对接,实现了接处警业务,并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实时查询定位警力,实现快速高效派警,实现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同时可以控制事发地点的信号、诱导系统,已实现交通疏导。针对重大事件,平台提供特勤预案业务。制定特勤路线(区域),执行时会自动联动路线(区域)的视频监控系统,有效的监控周边情况,并实现交通的畅通。

2.6 交通诱导系统

诱导主要为交通指挥人员实时提供各路口和路段的交通状况,例如:路段的拥堵状况、信号灯状态等。这些信息能帮助交通管理部门及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和处理预案,并通过由广播电视媒体和前方交通诱导显示屏及时信息,告知路面驾驶员和行人,进行有效的交通疏导。

结束语

在现在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相应的智能交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在很大一方面是由于现在交通设备的不断增多和相应的道路容易发生堵塞而设立的。而且在很大程度来说进行相应的只能交通能够使得现在社会上存在的交通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而且还能在一定的角度上为现在社会上通过道路犯罪的案件进行破除,从而更好的促进相应的智慧城市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勇.赴美国学习考察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思考[J].青海交通科技,2016(1).

篇2

课题研究先行

为厘清思路,统筹谋划“十三五”温州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2016年我局启动了“温州‘互联网+’交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课题研究,结合温州交通运输现状,梳理出“互联网+”大环境下,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推进交通运输资源在线集成、增强交通运输科学治理能力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围绕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 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发改基础[2016]1681号)要求,为抓机制建设、破要素制约,促持续发展,编制了《关于加快温州智慧交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十三五”我市智慧交通发展明确了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在这个意见的基础上启动“温州智慧交通近期重点应用及项目”课题研究,为明确近期主要应用和重点项目功能、计划,并匡算投资费用,指导信息化建设。

统筹规划谋发展

数据分析支撑

我局建设完成智慧交通综合信息中心项目,建成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数据中心,每天接入行业数据量两千多万条;建成视频共享平台,整合接入包括铁路、民航、港口、高速、普通公路等1000多路交通视频;建成涵盖多种出行方式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体系,完善“温州交通出行”微信公众号、“温州行”移动端APP等服务,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每月近6万人次。对动车南站出发的出租车流量、流向进行分析,开展交通大数据分析示范应用。

监管应用保障

各直属局的行业监管系统应用初见成效。市港航局建设港航移动执法APP和诚信管理平台,整合业务信息和动态感知信息。市公路局完成国省道特大桥梁4座和15条长隧道视频监控建设,做好公路重点地段、桥隧、枢纽等物联网覆盖和监测数据采集。在主要气象灾害点分别布设结冰监测系统和能见度监测系统,全面了解和掌握监控区域的实时运行情况,提升公路突发事件的响应处理效率和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市运管局建成具有数据采集、应用整合、运行监测、执法协调、应急处置功能的道路运输综合监管平台,通过行业数据全面采集,数据的综合关联、比对、监测和分析,实施在信息科技主导下的运输管理新机制,改变过去单纯依靠人力管控模式。交通工程质监局,^续推广工程现场视频监控,综合监督业务平台建设方案编制完成。

篇3

Abstract: Through the intelligent op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IM+3S) of the utility tunnel, to obtain and collect th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xygen content, toxic gases, flammable gas concentration etc.), medium parameters (water flow, gas, electricity, water gage, gas pressure, cable joint temperature, water pit level etc.) and other monitoring information, to make an intelligent analysis and control, and to realize the functions of high efficient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nitoring, surveying, emergency respons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to the pipe gallery, ancillary facilities (components),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gallery pipelines, so as to realize the efficient management of the assets of the corridor and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pipeline operation.

P键词:智慧化;监控;监测;应急处置;防灾减灾;高效管理;安全管理

Key words: intelligent;monitoring;surveying;emergency response;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efficient management;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2-0079-05

0 引言

作为“十三五”规划,国家战略百大工程的地下城市综合管廊项目建设大幕已全面拉开。地下综合管廊被称为城市的“血管”和“神经”,将电力、通信、给水、燃气、垃圾真空管等多种管线集中设置在同一地下空间,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实现安全、高效运营管理地位举足轻重。

综合管廊智慧化建设贯穿于设计、施工、运营全生命周期。设计阶段:智能化设计理念纳入设计,时时接收设计图纸及BIM模型;施工阶段:BIM深度建模,在此基础建立GIS、GPS和RS模型;运营阶段:维护、运营BIM+3S系统并实现可视化安全高效运营管理。

1 工程概况

南京江北新区综合管廊二期工程,包含江北新区核心区及其周边地区的18条路段下的综合管廊以及已建江北新区综合管廊一期中的未完及需升级改建部分的投融资及建设,全长约53km,其中:干线综合管廊31.29km,支线综合管廊22.12km。建设的主要内容为:既有管线改迁、交通导改、土方开挖、地基处理及支护、盾构 (顶管)施作、管廊本体及排水、消防、通风、电气、监控(含监控中心)、道路及绿化恢复等工程。管廊容纳电力、通信、给水、中水、空调热力管、燃气、污水、雨水、真空垃圾管等管线,各道路下建设综合管廊根据管线种类布置管廊舱室,管廊舱室分为单舱、双舱、三舱和四舱。

2 项目各阶段实施方案

2.1 设计阶段

提供多方参与的云端协同管理平台;提供BIM+3S建模与交付标准;建立BIM+3S模型文件入库审批流程;根据展示需要,提前建立样板段BIM+3S模型;实时接收和管理设计院图纸和BIM模型。

2.1.1 模型管理

支持Tekla、Revit、ArchiCAD、Bentley等主流软件建模的BIM模型文件、GIS地理场景模型以及RS模型,具有强大的兼容性;支持批量导入模型文件;平台能够实现模型三维渲染;平台能实现构件属性编辑,支持用户对三维模型构件的属性进行编辑修改等操作;可实现批量导出构件清单、构件属性清单,并能够给出属性信息的统计分析;能够针对属性数据进行设备、材料数量统计分析。

①场地现状仿真。

操作方法:依据场地现状进行三维模型搭建,搭建周边环境、施工场地模型,对项目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模拟,为前期规划设计提供可视的数据支持。

应用效果:三维场地仿真更加清晰直观,塔吊等现场机械与实际尺寸按1:1仿真,直接显示实际的工作方式。

②管线搬迁管理。

操作方法:针对重要阶段施工期间的设备使用和空间占用情况,结合设计模型和场地现状模型,制定各阶段场地使用情况模型,最终生成管线搬迁与交通疏解计划书并形成最符合实际的设计方案。

应用效果:取代传统的平面图或效果图,形象地表现出管线布设及需要搬迁的位置,并模拟出方案,让业主及相关责任方能全方位地了解搬迁,方案,促进各方的顺畅沟通,大大地提高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2.1.2 三维漫游展示

基于BIM+3S数据库,实现管廊内部虚拟现实漫游和查询等功能;能够对漫游速度、旋转速度、爬升速度、俯仰速度和渲染阈值等进行设置;在能够在三维图形平台中通过自定义关键词快速检索构件并高亮显示构件;完成展示中心大屏幕和计算机系统建设,通过BIM+3S模型定位,可三维展示漫游点情况和信息;完成项目对外展示网站建设,基于BIM+3S数据库,实现项目总揽以及施工实施、监控和运维过程展示等功能。

2.1.3 用户权限管理

对系统用户以及对系统功能操作权限进行管理;各部门管理员录入部门人员信息,并设置可以使用的功能点,也可设置用户角色和组织;系统仅允许系统管理员对相关信息进行修改,且每次修改均由系统进行记录。

2.1.4 档案管理

平台支持搭建文件流转、文件审批流程,实现一体化办公,能对文件审批状态查询,具备来件提醒功能;能对规范、标准、图纸、方案、会议纪要等文件资料实现共享,可根据权限在系统上查看或下载文档资料,可将验收记录等文件关联到模型附件;通过建立文件与BIM+3S模型的网状关联关系,用户能够快速检索跟构件(设备)关联的文档,同时也能快速查找跟文档关联的构件(设备),提高BIM+3S模型和文件的应用价值。

2.1.5 辅助输出图纸

基于BIM模型的全专业的二维出图:在综合管廊项目全过程设计中,由于基础设施施工企业水平的差异,交付成果时将模型转换为传统的二维图纸仍是过渡期不可缺少的工作。

相较于传统的CAD出图,Bentley综合管廊出图不仅可以支持二维平、立、剖面展示,并配以3D模型清晰显示内部构造,对复杂节点施工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一方面提高了出图质量,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出图速度。(图1)

2.2 施工阶段

施工BIM+3S模型创建;BIM+3S动态施工管理;创建管廊BIM+3S应用技术标准、质量检验标准、成检表格。

2.2.1 施工BIM建模

管廊施工D深度建模:施工场地模拟,交通疏散及管线迁改,施工方案模拟,三维技术交底,自动放样定位,模型维护更新。施工场地模拟:管廊周围环境、施工场地建模,明挖施工模拟,盾构施工模拟,机械碰撞模拟;交通疏散及管线迁改:基于BIM+3S模型,可视化模拟现状环境、道路及周边管线进行,预先观察到交通疏解、路面拆除、管线布置方案是否合理,同时保存方案数据,作为后续工作的依据;施工方案模拟:施工阶段WBS架构划分及模拟,挖掘机械与支撑系统空间位置,支撑系统与结构主置碰撞,结构钢筋之间位置碰撞,标准段与节点空间位置碰撞,交叉口空间位置碰撞,预埋件与管线和主置碰撞,管线与管线之间碰撞,盾构机与工作井空间位置碰撞;三维技术交底:基坑围护,地基处理,管廊标准段主体施工,管廊节点施工,管廊基坑回填施工,管廊管线入廊施工三维技术交底;自动放样定位:将施工BIM模型导入放样软件进行放样点创建,基于BIM+3S数据库,采用放样机器人,通过发射红外激光自动照准,实现自动放样;模型维护更新:在施工过程中全程跟踪项目,根据设计变更同步维护和更新模型,使模型始终与真实的建筑保持一致,并在施工完成后提交竣工模型。

2.2.2 GIS信息建模

创建二三维一体化GIS模型,提供地图显示和定位功能;提供专业GIS分析功能,包括距离量测、面积量测、空间查询、沉降分析和变形分析等;地图显示:包括矢量地图显示和卫星地图显示,真实展现工程涉及范围内的地形、地貌等特征;通过GPS和WIFI定位技术实现廊内廊外一体化定位。

2.2.3 RS信息建模

创建RS(遥感)模型,提供影像一张图和管廊周边环境变换信息提取;影像一张图:采用高分辨率光学卫星、遥感雷达生成的影像对管廊建设区域进行覆盖监测,为管廊施工规划和管理提供可视化的影像服务;通过监测管廊及周边的狭长地带,对环境变化及影响进行评估。

2.2.4 质量安全管理

安全标识标牌、现场防护措施和防护设备的模型创建,安全标识标牌模型创建,现场防护措施模型创建,现场防护设备模型创建;系统支持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按图钉”操作,在三维模型中快速标记有质量问题、安全隐患的构件,用于记录巡检过程中发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安全隐患问题;允许用户在移动端上拍摄现场问题照片,并能够保存、上传与三维模型链接相关的照片,添加质量问题的文字描述;平台能够按周、月、季度导出施工质量统计表,作为后续考核的指标。

①碰撞检查。

操作方法:把建好的各个模型在碰撞检查软件中检查软硬碰撞,并出具碰撞报告。

应用效果:能够消除软、硬碰撞,优化工程设计,避免在施工阶段可能发生的错误损失和返工的可能;能优化管线排布方案(包括临设的管线布置方案)。

1)通过数据直接输出碰撞结果,包括专业、数量、以及位置。在管廊出入孔布线的应用不管是在设计还是施工阶段应用效果都非常突出。(图2)。

2)通过对各区域的空间碰撞检讨,优化空间利用率,以及保证施工空间。(图3)

2.2.5 进度管理

将BIM模型与进度计划数据相关联,在平台中显示 3D 模型的动态变化,对工程进度进行模拟、分析和管理。

操作方法:根据三维按WBS架构细分的模型,把工程量清单编码规划导入模型构件中,实现计量计价的实时提取。

应用效果: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月度产值审核,实现过程三算对比,对进度款的拨付做到游刃有余;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可及时、准确地筛选和调用工程基础数据。(图4)

2.2.6 成本管理

将BIM模型与进度计划数据、价格数据相关联,对每个月、每一周所需的项目成本进行模拟、分析和管理;可快速预测按照当前进度计划安排和价格在整个项目周期内的投资情况(包括计划投资、实际投资、累积投资等),分析阶段和整体投资分布,合理安排资金,降低工程成本。

2.2.7 资源管理

平台可实现对设备材料到货计划管理,设备详细参数信息管理,设备材料状态管理和库存预警;BIM模型中构件二维码的编码规则;平台基于BIM系统提供二维码制作,通过于统一编码规则打印并生成构件二维码图片,实现可追溯管理。

2.3 运营阶段

实现数据化:管廊管线、设施设备、运营维护;智能化:实时监测、视频监控、设备控制。

为实现运营阶段的数据化、智能化,平台分四层架构设计:

数据采集与设备控制层:采集感知传感器实时数据、设备状态信息、视频信息,同时智能设备执行远端平台控制命令;

传输层:在管廊空间部署有线无线一体化组网,将智能网关采集的信息,上传到平台层;

平台层即云平台:数据由云平台处理与分析,包含BIM模型、GIS地图、GPS定位、RS遥感等功能组件;

应用层:部署全景展示、实时监测、设备控制、报警应急、指挥调度、移动巡检、统计分析等应用,满足实际场景需求。

智慧管廊综合管理平台的总体架构图(图5)。

2.3.1 GIS展示

展示管廊全貌、定位管廊信息、沉降监测分析(图6)。

遥感影像展示、周边环境监测(图7)。

2.3.2 BIM展示

基于BIM数据库,展现管廊、管线模型(图8)。

虚拟管廊:身临其境地体验管廊效果和细节(图9)。

通过设施设备BIM模型,查看设备信息、状态(图10)。

2.3.3 综合监控

通过在综合管廊中设置各种传感器,进行多传感器融合集成监测,确保管廊运行安全(图11)。

远程控制灯光、门禁、风机、水泵等(图12)。

通过有线和无线组网方式,在管廊内部、外部、出入口等关键区域部署视频监控系统(图13)。

2.3.4 报警应急

当监测数据超过阈值,系统报警,并将信息推送到负责人,启动应急预案,运营维护人员通过GIS定位,确定附近摄像头,远程查看报警现场(图14)。

2.3.5 设备管理

有序管理空间信息、管线信息、设施设备信息(图15)。

2.3.6 运维管理

对设施设备全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管理(图16)。

2.3.7 统计分析

将监测信息、基础信息、报警信息、维保信息等,进行统一的分析处理,支撑管理决策(图17)。

2.3.8 移动巡检APP

现场照片、图像现集,自动上传服务器;

语音视频、无线对讲,巡检签到;

报警位置导航、巡检路径后台同步(图18)。

3 总结

2016年10月,南京市江北新区综合管廊二期工程动土开工,智慧管廊建设同步开始。53公里大断面地下综合管廊在全国属大体量建设规模,故实现南京智慧管廊高效安全运营显得无比重要。通过三个月的努力,在上级单位与合作单位的指导帮助下,BIM+3S综合管理平台实施方案已顺利完成并得到相关部门认可。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进一步修改、完善。目前,全国管廊大规模建设帷幕已经拉开,为能给建设智慧管廊摸索中的人们提供一点微不足道思路,特把南京市江北新区综合管廊二期工程智慧化管理平台实施方案呈献给读者。

参考文献:

[1]程善峰.管理之真谛――智慧化管理[J].江苏教育,2006(05).

篇4

展望四季度,我国各地加大宽带网络建设力度,将进一步推动“宽带中国”战略落地实施;社会对公共信息资源需求日益迫切,其经济价值愈发凸显,微博、微信等移动政务服务将成为政务服务新渠道;繁荣的4G终端市场将带动信息消费新的增长;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企业信息化进程加快。

基本情况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

第三季度,我国宽带建设速率明显提升。截止到2014年8月31日,三家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922.2万户,总数达到1.98亿户。4M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超过85%,8M以上宽带用户占比提升到33.6%,用户占比突破三分之一(见图1)。光纤接入FTTH/O用户总数达到5757.2万户,占宽带用户比重达29.1%,比上年末提升7.5个百分点。移动互联网规模不断扩大。8月,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79亿户,同比增长6.2%,比上年末净增7192.1万户。95%以上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手机上网,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达到66.4%,创今年以来最高点(见图2)。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357.9万户,移动宽带用户(3G/4G)净增1211.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中2G、3G和4G用户总数占比分别为59.8%、37.9%和2.4%。

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仍在快速深化

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卫星通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并不断向深层次发展。

百度利用人机交互技术、动态传感技术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研发了百度眼,可应用于探索导览、商业购物等场景,为佩戴者实时提供各种信息、知识、解答、提示、解决方案、服务等;大众、奔驰、沃尔沃、路虎、东风、比亚迪、红旗、长安标致、启辰乘风、奇瑞等众多品牌汽车依托物联网技术纷纷推出新能源智能汽车,开启汽车互联新时代;李嘉诚持股的Facebook推出Atlas新广告系统,开始利用大数据增加广告收益,其股价曾因此冲至79.71美元的历史高点;北京市将以云计算为基础,建成健康云市民体验中心,接入100家智能设备厂商,帮助普通老百姓建立数字健康档案,持续跟踪和服务他们的健康情况;广东省推出4G智慧医疗系统,为“登革热”疫情防止提供4G网络远程会诊、信息快速收集。

移动政务服务悄然兴起

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智能手机等新技术的兴起和普及,使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体验到移动政务带来的便捷、高效,纷纷开通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

据了解,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时开通了微博、微信“工信微报”;国家税务总局开通了微博、微信;南充市已开通政务微博账号1121个,初步建立起覆盖市、县、街道、社区四级的政务微博矩阵体系;广东佛山市三水区开通了新浪、腾讯政务微博70个,政务微信26个;湖北省130个检察院全部开通了微博、微信,形成了门户网站、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博客五位一体的“鄂检网阵”;佛山市政务微信数量已达212个,其中市直机关34个、禅城29个、南海60个、顺德45个、高明15个、三水29个;九龙坡区分局开通重庆首个微博、微信“失物招领”平台;贵州省日前也了《贵州省政务微信建设指导意见》,要求在年底前认证开通300个政务微信公众账号,推动全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运用即时通信工具开展政务信息服务;山东临沂市印发了《关於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市、县各部门于10月1日前,全部开通政务微博。

智慧城市应用覆盖多个领域

随着住建部和科技部两部委联合推进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申报试点工作的启动和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应用于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城乡住房建设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实质性建设和推进阶段。

日前,上海《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4―2016年行动计划》,以生活、经济、城市管理、政务、区域示范等五大领域为着力点开展应用;长春市将重点打造宽带长春工程、智慧政务工程、智慧交通工程、智慧医疗工程、市民卡工程和智慧长春体验馆工程;辽宁省大连市政府了《大连市城市智慧化建设总体规划(2014~2020)》,将在公共管理、民生服务和经济发展等领域深入推进智慧化建设;为缓解公众看病难问题,宁波市利用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启动了“云医院”建设;为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遂宁市搭建了与智慧城市系统对接的智慧食药监管平台,将建立全市统一的监管对象电子信息档案库,实现执法助手、远程食品安全监管等功能。

各地积极探索促进信息消费

为拓展信息消费领域,各地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模式,信息消费总体发展态势稳步增长。截止今年上半年,全国信息消费整体规模达到1.34万亿元,同比增长20%,上半年网络零售额超过1.0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8.7%,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

统筹协调方面,许多信息消费的试点城市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如,北京市构建了四级组织领导体系,由市领导统筹协调、市有关部门协调推进、各区县组织落实、重点依托企业实施保障。吉林省建立了信息消费项目进展情况每月定期上报制度,形成了省、市(州)、县(区)以及企业的上下联动、逐级督办、分片负责、协同推进的联动工作机制。政策方面,北京、四川等20个省市出台了促进信息消费的意见或者方案。石家庄、厦门等38个试点城市制定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同时,各地纷纷开展重点工程建设。如蚌埠市实施了智慧城市建设、信息惠民、政务信息化、电子商务发展、两化深度融合、农业信息化等六大工程。广东省通过实施重大工程项目推动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张,2013年全省突破1900亿元,同比增长40%。

主要问题

信息基础设施亟待进一步完善优化

虽然,各地政府和电信运营商加大了信息基础建设的力度,但在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用户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以4G为例,由于4G频段高,自由空间损耗、穿透损耗、馈线损耗均增大,在商业楼宇、地铁、机场、小区、政府等公共区域的内部深度覆盖尚难达到令人完全满意的程度。此外,一些小区住户担心基站辐射,往往也不愿意运营商将基站建在附近,使得运营商的深度覆盖实施进展容易受阻。据ITU统计数据显示,移动通信发生在室内的业务占比达70%,数据业务发生在室内的业务占比达80%。室内深度覆盖问题仍是运营商4G网络建设的一大难点。

政府网上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

面向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是政府网站的核心内容,能否让老百姓能更方便地使用政府网站成为政府网站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但从目前社会公众对政府网站的普遍反映来看,对政府网站的满意度和使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方面,用户难以快速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打开一些政府门户网站的首页,新闻动态类的信息占据了各大门户网站过多的篇幅,而一些老百姓非常关心的信息则放置在页面不太明显的位置,大量多至3、4屏的政府网站首页设计使得老百姓经常找不到所需服务的具置。

另一方面,政府网站难以为百姓提供全流程网上办理服务。各级的政府网站能够实现网上预约和网上申报的事项非常少,难以找到能够实现全流程网上办事的政府网站。

网络空间行为效力亟待法律法规认可

当前,网络空间的应用正在向深层次发展,很多新行为亟待法律和制度的认可。例如,网上办公、网络会议、电子发票、网上投票、网上民意表达等,都亟待通过制度和法律的认可,只有认可了,网络空间才能得到充分利用,才能真正把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相当大一部分内容转移到网络空间中。发生在网络空间中的活动如果能够依据法律制度认定行为的性质和有效性,就打破了实施这些网络行为的障碍,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信息化的应用。

四季度走势判断

宽带网络建设将推动“宽带中国”战略逐步落地

进入第三季度以来,许多地方围绕宽带网络建设制定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资金方案,预计第四季度,“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将不断深化。

如,河南省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通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宽带中原”战略,依法加强通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保护,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通信需求;山东省出台《山东省“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提出了山东省实施“宽带中国”战略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对推动宽带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台了《宽带广西战略行动计划》,计划明确提出了广西加快宽带网络建设的技术路线;广东省印发了《宽带广东发展规划(2014~2020年)》,对广东省的宽带建设制定了三大阶段目标。资金保障方面,青海省为扶持宽带青海建设,制定了2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分配和使用方案;黑龙江省引进民资1.3亿元参与驻地网建设。日前,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确定了39个城市为2014年度“宽带中国”。预计下季度,随着本年度示范城市的确定和各地政策资金的支持,将大力推动“宽带中国”战略逐步落地。

公共信息资源经济价值愈发凸显

随着社会对数据开放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数据的价值将愈发凸显。通过对北京、上海的政府数据开放网站和其他信息服务网站的调查发现,地理位置类信息和气象信息等公共信息资源的应用呈上升趋势。以地理信息为例,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地理信息企业间并购总额超过100亿元,企业并购重组趋于活跃。预计,今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将超3000亿元,增长率达20%以上。

另外,如气象信息,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将对“中国气象网应用软件”进行开发,这将有助于提高我国气象服务年产值。此外,已有百度、方正国际、九州联宇、医行华夏等很多企业表示希望能利用并开发公共信息资源。预计到第四季度,企业关注度和参与度将不断提升,将通过拓展公共信息资源应用释放巨大经济价值。

移动政务服务将成为服务新渠道

以移动终端办理业务的移动政务充分满足了公众无处不在的服务需求,作为政府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新途径,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2014年9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各地网信部门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积极运用即时通信工具开展政务信息服务工作。”根据通知要求,第四季度,我国政务公众账号将达到6万个。

据2014年7月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5.27亿,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80.9%的上网率。从国家政策支持和手机上网用户使用情况来看,我国移动政务服务将全面覆盖,发展趋势已显而易见。

4G终端繁荣将带动信息消费新一轮增长

随着4G的全面商用,电信运营商加快了4G终端和业务的部署,丰富的4G终端将带动信息消费一轮新的增长。

目前,我国4G移动电话用户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8月净增942.7万户,创单月净增规模新高;总数突破3000万户,达到3005.3万户。截至7月底,中国移动的4G手机已经超过了400款,预计年底将超过700款;中国联通计划到年底将150款双4G终端;中国电信计划投入400多亿元人民币用于2014年度的4G网络建设,年底将有70余款天翼4G终端全面上市。

由此可见,国内三大运营商竞争日趋白热化,加之人们期盼已久的IPhone6即将在国内发售,预计到第四季度,4G终端市场将呈现繁荣景象,成为信息消费新的增长点。

企业信息化环境将持续改善

近期,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技术在工业企业的应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极富含金量的政策措施,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各地将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

篇5

关键词:智慧城市;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 B83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已经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城镇化率已经从1978年的17.92%提升到2012年的52.57%,开始进入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中国城镇化已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因此,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智慧城市,作为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结晶,正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崭新模式,将推进信息消费带动战略的全面实施。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一)概念

智慧城市是以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为基础;以推进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宽带接入、下一代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充分运用、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融合、共享和利用各类城市信息资源为核心;以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高效、智能的信息服务为手段;以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发展能力、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水平、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激发城市新兴业态活力、提升政府执政为民能力为宗旨。

(二)内涵

它本质上是传统的信息化包括电子政务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深化发展的结果,是信息化发展进入深水区后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境界。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更加智能、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社会管理更加精细、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产业体系更加优化,有利于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

(一)智慧交通

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导致交通拥挤、交通事故救援、交通管理、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交通问题日益突显。智慧交通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交通工程等多项高新技术的集成及应用,使人、车、路密切配合达到和谐统一,发挥协同效应,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交通运输环境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智慧市政管理

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和资源是城市运行的基本要素,如水、电、气、各种管线、道路、照明设施等。而市政管理就是对各种基础设施和资源进行引导、治理、经营和服务。而智慧市政管理,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泛在的感知网络,通过城市网格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城管系统,实现市政资源的共享与协同管理,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三)智慧医疗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成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智慧医疗系统的建立能够大大缓解这个问题。智慧医疗系统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和资源利用最优化兴起的医疗信息综合平台。它通过建立顾客端档案,实现顾客、医务人员、医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顾客可通过任一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查看自己的病例档案,查询医院的优势、优惠活动、专家资料、预约专家等。

三、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途径

(一)做好战略部署

1.做好顶层设计

将“智慧城市”建设上升到战略层面,结合未来城市的发展,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着重解决总体架构、技术路线、资源整合等问题。

2.明确发展目标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根本目的,以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为主要任务,努力实现“人民幸福生活、城市科学管理、企业创新发展、社会和谐运行”的发展目标。

3.加快工作推进

抓住智慧城市战略机遇期,加快推动“智慧天津”建设。在总体框架下,编制重点任务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分工,按照市级、区(县)、部门及行业三个层次组织开展,分类推进。

(二)明确发展重点

1.推进无线与宽带,打造智慧基础

构建高速宽带泛在安全的新一代综合信息网络;加快宽带城市、无线城市建设;促进三网融合和信息共享,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推进政府云、公共云、行业云的数据中心建设,构建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

2.鼓励创新与发展,引领智慧产业

打造以“六云”(云感知、云计算、云存储、云安全、云方案、云灾备)产业为代表的信息产业,以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智慧服务业,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智慧工业,以设施农业和精准农业为代表的智慧农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3.聚焦民生与民需,推进智慧服务

以市民需求为中心整合公共服务。加快实施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家庭、智能社区、智能安防等一系列智慧应用,推进信息服务均等化。使城市服务更加及时便捷,将城市信息化发展成果惠及大众。

(三)创造发展环境

1.创新体制机制

成立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市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统筹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高效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保障各项工作开展。

2.完善政策法规

研究制定促进本市信息化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加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工程项目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标准规范,积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统筹资金投入

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和运维资金保障,解决部门间的资金交叉和重复使用问题,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创新运营模式,吸引集聚民资、外资等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四、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法

(一)突出规划设计

强化系统谋划战略、规划、计划、方案等顶层设计工作是一个城市在创建智慧城市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将直接关系到建设起点、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路径。应通过认真的调研分析城市信息化基础、建设智慧城市所具备的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考虑自身发展地位、地区优势制定发展战略、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建设方案。

(二)突出资源整合

强化统筹协调一方面新技术创新应用引发部门间分工不断演进,造成资源和利益的重新配置;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为部门间协调配合、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和手段。绝大多数智慧城市应用项目都要不同部门密切合作,建设成果通常也是各部门共享共用,因而对部门间的分工合作,业务协同要求较高。智慧城市建设要按照“一体化、联动性”的要求,对项目进行分类分层次,强化统筹协调、条块结合,形成既鼓励区县错位发展形成特色,又确保资源充分整合、协调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突出技术创新

强化智慧应用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广泛应用是当前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力量,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起步阶段应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放在突出的位置。要着力攻克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快科技创新与核心技术产业化,促进系统化智慧应用市场开发,以应用来带动智慧产业发展,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

结束语

智慧城市的建设时城市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建设智慧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要切实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在建设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实行全流程管理,既要做到城市信息的保护,又要保证城市发展空间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慧鹏. 智慧城市试点开启国家发展新动力[J]. 中国电信业,2013,04:68-70.

篇6

国家力推产业升级

近年来,新兴信息技术方兴未艾,IT基础设施中的硬件在计算、存储能力上向云资源转换,软件以应用、服务的模式开始凸显出来,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医疗、交通、制造等解决方案,让IT、互联网的能力,深度渗透进传统的行业、社会经济和生活等各个环节,并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新产品、新应用、新服务、新模式、新体验,软件与应用正成为勾勒新社会、生活和经济的主线。

软件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推动力量。软件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决定着中国诸多产业的未来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把加速软件产业的对外开放和技术革新,上升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对外颁布了一系列放开内需市场,鼓励外资准入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应用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令跨国软件巨头怦然心动。抓住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机遇,抢占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市场,已成为国内外业界关注度越来越高、投资额越来越大的经济现象。

在我国已经对外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重点培育以下高端智能产业领域:

围绕满足石化、冶金、煤炭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要求的重大成套装备,如节能降耗、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

在节能、环保与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的重大工程所需成套装备,如核电、新能源、智能电网等;

基础件及仪器仪表。目前国外的中高档仪器仪表、元器件和传感器占据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内需求量的一半以上依赖进口。

2013年,中国政府密集出台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 《2013-2018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多项政策措施,并把“国家大数据战略”列入了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

上述产业政策的出台,向世界昭示着:中国信息产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软件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与国际接轨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已全面展开。

据国际权威咨询机构预测,“十二五”期间,中国从沿海到内地将投资建设600多个智慧城市,仅前期网络和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后期各种数据中心、分析设备和服务设备的投入,市场总规模就将达2万亿元人民币。如果再加上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通信、智能物联网等诸多智能产业,中国无疑是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肩的第一大智能产业投资、建设和应用市场。

搭建国际交易平台

作为国家级的中国软交会,其宗旨是引领产业发展,展示企业实力,通过交流和交易,促进中国软件企业与世界接轨,实现中国软件产业的快速腾飞。

十多年来,中国软交会以国际化开放理念和视野,不断丰富和扩展展会的功能平台,已成为帮助海外企业进驻中国市场的拓展平台;推动国内企业承接海外业务的对接平台;集中产业趋势、企业动态的平台;促进两化融合供需市场对接的交易平台,向打造中国第一软件交易会的品牌目标发起冲击。

今年中国软交会以“智城市,酷生活”为主题,关注IT智能在城市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感受科技带给人们的切身体验,展现智能化、移动化、云端化、虚拟化的未来生活。展会的亮点主要集中在:

关注客户体验。展会开辟智能应用专题展区,设计智能城市体验馆,围绕人们社会生活的相关领域,采用互动体验的展示手段,将智能城市、智能家居、智慧旅游、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应用一一呈现,描绘智能生活的全新感受。

加强展会互动。展会将展厅和会议室的交流紧密衔接,国际展区将举办中外合作会议;智能展区将组织涉及城市、家居、旅游、电力、医疗、交通等智能应用领域的专题会议;行业应用展区将召开物流、金融、零售、供热等行业信息化应用会议;概念展区将组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方面的技术研讨会。

提升会议品质。会议将进一步提升专业性和应用性,主题涉及的行业技术领域更具前瞻性和发展性,会议将全面覆盖产业链条,涉及两化融合的众多领域,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关注行业应用、技术研发、运营管理、业界合作、资本运作、人才培养等。

强化交流交易。全方位创造国际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接机会,搭建合作交易平台。市场对接针对渠道洽谈和采购交易;项目对接针对二十多个技术领域;应用对接针对十几个行业范围;国际对接针对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区域对接针对城市和经济圈之间;专题对接主要针对资本对接和人才对接。

软交会组委员相关负责人表示,“软交会希望能推动这一进程的加速,通过展示展览、主题论坛、互动体验等方式,向全社会诠释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智城市,酷生活”的主题也代表着一种态度,是科技、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的体现。“生活在智慧城市,人们就应该享受到前所未有的‘酷’生活。酷,不是另类。酷,是乐享生活的表现。因为酷,我们才能真正对待生活。最酷的生活就是用最酷的技术应用到老百姓生活当中,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实际上,伴随着智慧城市的不断建设和落地,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链条的成熟,医疗、交通、旅游、家居等这些最贴近老百姓生活将完成“智慧”转身,以全新的面貌示人。

篇7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理念,优化措施,突出重点,逐步完善大环卫保洁机制,实施精细作业,强化源头管理,着力解决道路保洁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积极营造“清爽、整洁、优美”的城市人居环境。

(二)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区级各有关部门、各镇乡(街道)、管委会(中心)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辖区实际,细化道路保洁制度,落实道路保洁责任主体,合理配置作业资源,制定奖惩措施,将“道路清爽行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突出重点,分级管理。以重点行动区域和一般行动区域相结合原则,将中心城区33平方公里以内的道路和街巷划分为四个等级,并根据不同的级别确定相应的保洁保序管理指标及标准,实行分级保洁保序管理。其中中心城区33平方公里以内的建成区区域以及与海曙、江东连接的成熟路段作为本次我区“道路清爽行动”的重点区域(以下简称重点行动区域),参加市的“道路清爽行动”,按照市有关要求进行管理和考核。中心城区33平方公里以外80平方公里以内的建成区区域道路作为一般行动区域(以下简称一般行动区域),参加区“道路清爽行动”。按照区保洁保序要求进行管理和考核,80平方公里以外的镇乡(街道)和城区城中村参照区“道路清爽行动”方案执行。

3.提高标准,同步推进。以国内外先进城市保洁水平为标杆,落实《市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质量要求和作业规范》,同步推进,全面提高道路洁净度,道路后退空地以“能绿则绿”为原则,清除卫生死角隐患。

4.公众参与,共建共享。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搭建市民互动平台,多渠道提高全民知晓度、参与度和支持度。

5.加大投入,强化考核。进一步明确道路保洁定额标准,加大道路保洁经费投入;同时加强对道路保洁工作的考核监督,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将道路保洁经费与保洁质量挂钩,提高道路保洁效益。

二、工作目标和实施范围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道路清爽行动”,逐步做到源头控制见成效、路面洁净见本色、行为规范见文明,把中心城区打造成市最清爽城区之一。具体目标如下:

落实一个标准:《市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质量要求和作业规范》。

健全两种模式:“一把扫帚”保洁模式和“日扫夜洗”作业模式。

推动三个转变:作业方式从人工为主向机扫和人工有机结合转变,从单一保洁向综合作业转变,从被动保洁向主动服务转变。

实现四个指标:重点路面垃圾停留时间不超过15分钟,机扫率达到75%,长效保洁覆盖率达到100%,市民投诉办结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二)实施范围

在中心城区3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城市道路实施市“道路清爽行动”方案,按照市城管局意见,确定下应北路(东)—大道(南)—机场路(西)—环城南路(北)合围区域(加上宋诏桥、长丰区域)作为重点行动区域实施“道路清爽行动”方案,其中包括钟公庙街道、中河街道、首南街道、石碶街道、潘火管委会和客运中心管委会的保洁道路。

中心城区33平方公里以外80平方公里以内的建成区道路(包括全区各镇乡(街道)、管委会(中心)的保洁道路)作为一般行动区域,参加区“道路清爽行动”,其中福庆路按重点行动区域要求执行。80平方公里以外区域各镇乡(街道)、管委会(中心)按照区“道路清爽行动”方案执行,以不低于市四级道路标准参照执行。

三、工作措施

(一)明确责任主体、健全保洁机制

全面梳理和明确全区每条道路的保洁责任主体,健全保洁机制,实现长效保洁的全覆盖、无缝隙。健全从墙角到墙角的“一把扫帚”保洁模式,将道路两侧建筑红线退让区域、绿化带纳入到道路保洁范围,实现同步保洁。探索实施重点难点区域整体保洁方式,将大型商圈、主要交通枢纽、菜市场以及餐饮聚集地周边区域作为一个整体,落实责任主体。

(二)再造作业流程、提高道路清爽水平

优化作业工艺,提高保洁针对性。在优化机械清扫、人工清扫、路面喷淋、道路冲洗、沿街店面收集等工序的基础上,重点推广污渍清洗、快速巡捡等保洁工艺,全面清除白色垃圾、泥沙降尘以及污渍等道路污染。健全“日扫夜洗”等作业模式,夜间(22:00—7:00)以全面清扫、道路冲洗、污渍清洗为主;白天(7:00—22:00)以路面喷淋、垃圾收集、保洁巡捡为主,重点清除新产生的白色垃圾、降尘等污染物,努力做到垃圾在重点路面停留时间不超过15分钟。健全沿街单位垃圾收集制度,逐步规范沿街单位倾倒垃圾行为,确保垃圾不落地。

(三)加大装备投入、提高道路保洁效率

增加装备配置,提高机械作业范围和频次,重点行动区域争取机扫率提高到75%以上,机扫、冲洗每天2—3次。拓展装备功能,推广道路清洗、污渍清洗和绿化带吸扫、电动保洁车等装备的应用,推进道路保洁装备配置系列化、功能集成化、性能环保化。统一装备标志标识、作业提示信号、电动保洁车牌照设置,提升市容环卫作业形象。同时,要求对全区环卫作业车辆安装GPS系统,并将该系统接入到区智慧城管系统,以进一步规范作业,提高作业质量。

(四)提升人员素质、打造环卫行业新形象

健全培训机制,加大对保洁人员的职业道德、岗位规范、作业技能、文明服务等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强化规范作业、主动服务意识。增加保洁人员配置,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实效。规范保洁人员工资标准,切实提高保洁人员待遇,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度,调动一线作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面稳定作业队伍,改善行业形象。

(五)加大源头管理,深入开展四大文明行动

以四大文明行动为载体,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单位和个人的责任,提升公众环境卫生意识,逐步减少道路污染产生。开展“店面文明行”,全面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和店面招牌设置规范责任制度,做到管理为先、服务完善、执法保障。开展“工地文明行”,全面落实建设工地周边环境绿化、美化布置,逐步推行建设工地运输车辆清洗和出入口保洁模式,加强建筑渣土、建筑材料运输车超载和滴漏洒监管,从源头上杜绝对道路的污染。开展“驾车文明行”,倡导市民自备车载垃圾盒,引导市民不从车内向外乱扔垃圾。开展“行路文明行”,加强“市民十不规范”的宣传,减少乱扔垃圾、乱吐痰等不文明行为。

(六)强化部门联动,提高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

各镇乡(街道)、管委会(中心)和区有关部门要对各自责任区内存在的保洁问题,进行认真排查摸底,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落实。以块为主,部门联动,加大巡回保洁力度,彻底治脏,全力治乱,杜绝死角,提高道路及其周边环境洁净度,确保目光所及处无暴露垃圾。各镇、乡(街道)、管委会(中心)在辖区内定期组织建筑工程渣土等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各类工地的源头控制管理,降低“滴漏撒”对道路环境卫生的影响。加大执法力度,严惩乱倒渣土行为和不按规定路线清运渣土行为。认真治理户外广告、跨门经营、占道经营、中心城区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行为,做到整洁有序。

四、进度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4月-6月)

对方案实施范围内所有道路属性进行统计与核实,分析保洁工作现状,提出行动目标和任务,测算经费需求,制定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

(二)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7月)

开展社会宣传,制定考核细则。各职能部门和各镇乡(街道)、管委会(中心)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落实行动经费,明确每条道路保洁责任主体,购置作业装备,调配保洁人员。

(三)全面推行阶段(2012年8月-10月)

各保洁责任单位按具体实施方案全面推行,强化对道路污染产生源头的控制,创新管理作业方式,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做到边检查边整改边推进。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进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通报,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共同推进“道路清爽行动”。

(四)巩固提升阶段(2012年10月以后)

全面总结评价“道路清爽行动”的实施效果,巩固成果,完善道路保洁相关制度和举措,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区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区财政局、区公安分局、区住建局、区城管局、区交通局、区商务局、区卫生局、区工商分局等有关部门组成的“道路清爽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城管局,负责全区“道路清爽行动”的组织指导考核协调工作。

区委宣传部(文明办):负责文明宣传和舆论监督工作,为全面开展“道路清爽行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做好全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的协调、督查、考核、评比工作。

区财政局:负责区级专项资金的落实工作,加强专项资金作用的监督管理。

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利用监控网络配合开展驾车文明和行路文明,配合开展渣土整治,并配合做好环卫一线保洁人员安全保障和环卫作业车辆的牌照设置工作。

区住建局:开展房屋建筑工程工地、轨道交通工程工地文明施工行动,督促施工企业在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冲洗设施,落实出场车辆冲洗制度,督促物业小区做好相关物业管理工作。

区商务局:负责落实所属菜场、市场和餐饮聚集地及周边区域的保洁责任主体,做好垃圾产生源头的监管工作。

区工商分局:负责开展店面文明行动,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按照职责依法查处无前置无照经营,配合有关部门治理跨门营业和无证经营现象。

区交通局:负责主要交通道路保洁管理,提升主要交通道路保洁标准,配合驾车文明行动做好各类客运车辆卫生行为的监管工作。

区卫生局(区爱卫办):组织、指导全区创建卫生城市、卫生单位、农村改水改厕、城乡除“四害”及健康教育工作。

区城管局:牵头做好全区“道路清爽行动”的组织、指导、考核、协调工作,落实“道路清爽行动”的各项工作。

各镇乡(街道)、管委会(中心)按照区政府总体部署,有计划、有措施、有步骤地推进落实“道路清爽行动”。重点抓好城中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针对辖区内的背街小巷、菜市场周边、公园、店面招牌、停车秩序提出专门的管理方案,并按照区环卫专项规划要求做好镇区内环卫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对区政府组织实施的环卫基础配套建设全力做好配合协调工作。

(二)资金保障

按事权财权相统一的原则,“道路清爽行动”所需资金原则上由保洁责任单位负责,各镇乡(街道)、管委会(中心)按照道路清扫保洁指导单价落实保洁经费,区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确保“道路清爽行动”实施区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012年在区城管局本年度环卫保洁预算资金基础上提增2000万元,以确保“道路清爽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三)监督考核

区“道路清爽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考核评价工作,每月检查各部门“道路清爽行动”推进情况,委托专业调查机构调查市民对道路清爽情况的满意度,完善由智慧城管、公众投诉、媒体监督等组成的社会监督体系,建立考核成绩每月通报制度,并列入区政府对各镇乡(街道)、管委会(中心)的年度目标考核。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道路清爽行动”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按照总体部署,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篇8

2014年,清远海事大力推进“八项行动计划”,不断取得“三化”建设新成效,加速实施三大战略,为实现“四个转变”目标(队伍建设从规模型向正规化、精干型转变;监管手段从传统型向信息化、智能型转变;管理理念上从管治型向精细化、服务型转变;执法行为上从粗糙型向规范化、高效型转变)而努力奋斗。

截止至12月15日,清远局共办理船舶进出港51970艘次,同比增加64.4%;货物淄铝2377.06万吨,同比增加106%;集装箱吞吐量27271.5TEU,同比增加109.8%;旅客运送量671923人次,辖区发生险情事故11宗,与2013年同期相比上升10%,其中列入统计的水上交通事故2宗,与2013年同期相比上升100%,沉船船舶2艘,遇险人员70人,死亡4人,搜救成功率94.2%,与2013年同期相比下降0.1%。共完成船舶检验1659艘次,其中图纸审查64套;建造(改建)检验175艘,较2013年同期增长59%;营运检验船舶1484艘次。

加强通航环境治理,推进平安交通建设。积极做好船闸防滞航工作,做好航行信息的预警预报,加强船舶装载核查和签证管理,加强现场监管,与清远水利枢纽等部门联合出台《共建“清远水利枢纽船闸平安畅通工程”活动方案》,规范船舶过闸秩序。

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推进民生海事建设。规范旅游客船管理,配合制定《清远港旅游船舶安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开展船舶防污北江水域检查行动。

开展阳光执法行动,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制定了《清远海事局海事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规则》、《清远海事局2014年海事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方案》。

规范内部管理,推进精细化管理建设。加强海事管理基础性工作。制定《清远海事局海事处业务台账管理作业指导书》,制定海事执法人员履职能力评估标准,制定《清远海事局船员履职检查实施方案》。

加强信息化监管,推进智慧海事建设。完成了辖区航道图集的测绘工作,北江清远段的第一张电子海图和3D航道图正式面世,弥补了辖区水上航行资料奇缺的空白。大力实施电子巡航,不断加强对辖区重点水域和船舶的管控,努力搭建好“5+2”(GIS、AIS、CCTV、VHF、FM97.8及飞霞、山塘两个办事处)监管服务平台,今年共开展电子巡航6594次,利用电子巡航协查违法船舶达30宗,大大提升了海事的威慑力。

篇9

关键词:智能城市;现状;发展;研究

1“智慧城市”简介

“智慧城市”是当今社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国内最前沿的研究课题之一,引起了社会的特别关注。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在我国全面展开,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已经进入了建设阶段,其它城市也逐渐开始进行规划与设计。作为近几年来对人类城市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智慧城市”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社会公众所接受。其实智慧城市并没有大家所想象得那么神秘,它的很多功能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充分体现,如校园通、手机挂号、手机银行、短信群发、电子政务等,都早已经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推广应用。智慧城市应该以发展为主要动力,把每个城市自身特征和发展优势结合起来,寻找他们各自的建设和发展之路。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制约和平衡智慧城市建设、融入已有的规划体系和完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等方式,树立智慧城市的规范性准则,发挥各自的优势、适应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城市建设技术的现状

作为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的信息基础建设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城市建设中提升信息化技术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当今,我国大多数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都能把本城市的定位和本城市的特色紧密结合起来,确立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思路和突破点,创造具有特色的城市品牌。比如,现如今北京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之一就是将“文化智能传承”,这目标充分体现了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大城市北京的需求;除了北京之外,东莞也充分结合自身“世界工厂”的优势,把智慧应用建设与智慧产业协调发展看得极其重要。随着社会各界和各个领域对智慧城市认识的不断加深、不断积累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经验,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也在不断完善。然而当前,在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中,智慧城市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部分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盲目跟风,并没有把城市的特色和优势紧密结合,使得建设压力与投资风险并存。杜平认为:数据化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传输的数据,没有加工储存和再加工利用的数据,智能化的管理和智能化的建设就只是空谈。但是现在仍然有一些地方忽视了这个基本条件,甚至还存在着许多的纸质文件,在这种情况下,没法搞智能化,更别提智慧城市。有些地方追求高大上,热衷于形象工程。国际上许多智慧城市是从一个点一个领域开始着手建设,效果明显。但是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有许多地区喜欢搞全面发展,这往往是欲速则不达的。除了这些问题,渠道单一、模式陈旧的问题大为存在。一般我们会认为,人们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责任人和承担着,但实际上政府才是智慧城市的主要建设者,这样就存在了一些观念上的误导,然而政府又因为各种原因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于是就产生了社会上很多的政企工程。政府作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主体,应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以城市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总体定位为基础,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和进一步设计,并制定出符合当地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保证智慧城市项目的可实施性。

3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3.1信息模型(BIM)技术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为已建和新建的建筑空间数字化提供了合理的技术路线。BIM技术是工程设计建造领域一次重要改革,是从二维图纸到三维设计和建造的革命,BIM技术彻底地改变工程建设的设计、建造和运维方式;与此同时,BIM技术也在为实现城市的彻底数字化做出巨大的努力,对建筑领域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不断促进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

3.2传感技术

实现对城市建设的管理各方面监测可以合理巧妙地运用传感技术。智慧城市利用各种各样的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自动识别和感知城市环境、位置等信息的变化,并能通过信息的变化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与业务流程智能化实现积极主动响应,对城市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地运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3物联网技术

通过宽带,就可以实现互联。智慧城市可以通过利用全方位存在的宽带网络,实现城市中人和物的全面联系,对于智慧城市作为自适应系统的信息获取、实时反馈、智能服务的能力的增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仅可以通过广泛的宽带,还可以借助云计算平台,实现智能融合。借助云计算平台的工程构成了智慧城市的“大脑”,智能融合技术的广泛合理的应用实现了对大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综合集成法(综合集成研讨厅),通过人的“智慧”参与,不断提升决策支持的能力,全面推动城市实现智能化和融合化。多元化的数据采集、感知技术是以物联网的智慧物流为基础,面对的是各式各样、信息关系十分复杂的各种数据,而多元化的数据采集和感知技术,为智慧物流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撑。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在全方位的网络支撑下的数据传输技术将成为信息通讯网络的基础设施,在与其它网络联系的基础上,给智慧物流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技术,提供给人们各类准确信息。除了智能的网络,还有智能导航系统。智能导航系统可以根据司机需求和交通实时信息,为司机推荐最短路径、时间最优路径,甚至为出租车司机推荐人口流动量较大的路线来节约出租车司机的时间。除此之外,系统还可以动态地显示车位占用情况,实时监控停车场的整个使用状况;还可以根据快速路径算法,指导汽车迅速地进入空闲地车位,并且还能够统计停车场的分时段使用率,有助于停车管理合理安排,促进智慧交通的发展。

4促进智能城市技术发展的措施

高度重视、积极发展、融合推进。作为加快区域城市化和信息化这两个现代化基本任务的重要结合点的城市智能化建设,将给城市的建设、管理和发展起到了根本性和全面性的作用,是推动转型升级、再创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支点。因此,政府应当从区域全局发展给予高度重视,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主导部门和相应的系统设施有序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顺利进行,除此之外,也应该成立智慧城市建设的工作协商组和决策咨询专家指导组两个强有力的专门机构,建立健全《智慧城市实施方案》,明确智能城市的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建设规划以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计划,并合理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产业的政策,以便政府批准后,制定的方案能尽快出台实施。明确目标,分段逐步实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前提是明确与本城市的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定位和分阶段目标,一定要牢牢把握近期要突破的重点,尤其是对于中小城市来讲,一定要先搞好城市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城市的建设,再逐步向智慧城市迈进,脚踏实地,朝着一个个目标前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引进大项目。建设智慧城市必然离不开互联网、现代通信网和物联网,通过这些全方位的网络把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商业基础设施有效地衔接起来,建设成新世纪的智慧化基础设施;同时也要不断落实运营项目,包括智慧的交通、智慧的公共服务管理和智慧的教育等;而且还要涉及发展与物联网、“云计算”密切联系的产业领域。目前,我国企业尚未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在传感器、芯片等核心技术层面还需进一步努力。合理统筹规划,创新发展思路。目前,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中,很多着手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导致建设压力与投资风险并存。政府作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主体应该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借助城市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总体定位,统筹规划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并合理制定出符合本地智慧城市发展战略,以确保智慧城市项目的可实施性和可落实性。

5结束语

随着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对智慧城市认识的不断加深,不断积累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经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是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不断完善,有助于推动智慧城市朝着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绿色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城市建设技术水平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作者:赵静 单位:开封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

参考文献

篇10

规划局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模板:

今年以来,XX市规划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及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两聚一高”目标任务,紧扣“五个牢牢把握”工作导向,按照“大城市”定位,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积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努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在完善规划体系中强化发展导控

以总规修编为契机,加快完善《XX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确立的“总体规划-单元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四级规划编制体系,加强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控制,努力实现全市空间管控“一张蓝图”。

1.初步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多规融合、存量盘活”为导向,以“生产、生活、生态”和谐互动为要求,划定了统一的城镇开发边界,确定了建设用地总量,形成市域范围内功能结构完备、要素配置合理、通勤就业均衡、生态环境良好的空间发展格局,并积极融入海绵城市、绿色建筑、特色小镇等发展理念。目前正在优化调整用地布局方案,预计6月份完成最终成果论证工作。

2.积极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及调整。一是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全市单元规划确定的边界逐步开展各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已完成F06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C12、E05单元控规初步成果,B11单元正在开展前期调研工作。二是落实水乡古镇发展要求,基本完成千灯、锦溪、周庄老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对重点地块进行修建性详细设计。三是协助相关区镇按照法定程序推进控规编制、调整、报批工作。报批完成张浦镇城东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花桥国际商务城南部生活区、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完成花桥经济开发区、陆家镇、锦溪镇等相关区域控规调整方案。

3.组织开展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一是组织开展杜克科创小镇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方案征集工作,以“XX智谷”为总定位,征选国内外6家设计机构开展方案设计,现已全部提交最终成果。二是组织开展前进路、长江路道路沿线景观提升设计。根据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导则,以前进路、长江路为试点进行深化研究,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品质,现已完成初步方案,正在进行深化设计,计划6月份形成最终成果。三是进一步完善苏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XX段)沿线城市设计,以交通引导理念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已基本形成成果。

4.不断优化镇村规划。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编制完成《XX市锦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由省住建厅组织论证通过,报省政府批准实施。会同市文物部门开展第八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工作,经省住建厅、文物局组织审核并报省政府批准,巴城镇成功入选“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根据《XX市镇村布局规划》,我市所有31个特色村、189个重点村和218一般村(除高新区22个一般村无编制计划外)已全部形成规划成果,今年上半年,按计划继续推进村庄规划成果的公示、论证及审批,完成千灯镇歇马桥村村庄规划公示、锦溪镇计家墩新乡村生活项目规划报批工作,以及周市镇26个自然村、淀山湖镇6个自然村村庄规划的审查、论证工作。

(二)在狠抓专项规划中增强城市功能

1.增强城市民生功能。进一步推进《社区服务设施规划》,确定中心城区核心区范围内社区、街道的行政边界。并以亭林片区为试点,完成深化设计方案,构建社区服务设施配置模型,正在开展青阳片区深化设计,计划6月份形成详细方案。

2.优化城市生态功能。继续推进《XX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现已完成草案,基本形成市域各片区海绵设施建设管控原则及技术指引。加强区镇对接,进一步深化《XX市城市“六线”控制规划》,涉及道路红线、河湖水系蓝线、绿化绿线、重大市政设施黄线、历史文化保护紫线、轨道交通橙线,并将道路红线、河湖水系蓝线录入规划综合信息平台,便于日常审批管控。

3.提升城市交通功能。继续积极推进苏州市域轨道S1线XX段规划建设,完成《苏州市域轨道S1线XX段沿线交通一体化交通详细规划设计》、《苏州市域轨道S1线施工期间交通疏解方案》中期成果。及时启动XX市综合交通规划、中心城区停车系统规划等。

4.升级城市市政功能。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编制完善《XX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成果,并报请市政府审批通过。为规范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建设步伐,配套起草了《XX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草案)》。为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综合管廊建设可行性,向市轨道办呈报了《关于与苏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同步建设综合管廊的请示》。目前,XX市中心湖二号路地下综合管廊已开工建设。为合理布局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有效指导我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XX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2017-2030)》成果,并报请市政府审批通过。

5.完善城市文化功能。为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高质量完成市博物馆、美术馆方案设计。根据《XX市城市雕塑规划》和《XX市雕塑规划管理意见》,开展了第一批雕塑设计方案的征集活动。第一批公开招标的2个点位已经完成方案招标相关工作;另外7个点位海选工作也已完成专家评审。

(三)在推进改革创新中优化审批管理

1.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并报城建例会讨论。完善规划编制制度建设,拟定《关于进一步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通知》,从协调机制、成果入库、动态维护、调整程序等方面进一步规范我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为规范工业项目规划方案设计,加强对方案的审查指导,结合XX市规划管理实际,制定了《XX市工业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技术审查导则》。为全面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与市住建局、交通局、水利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在工程项目中运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审批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并在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实施运用。

2.努力推进审批服务创新。为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方便群众办事,打破传统审批的固化模式,创新推出“容缺受理”弹性审批流程。对主要条件具备,次要条件或手续欠缺的审批事项,放宽受理门槛,提前进入审查,予以“容缺受理”。并通过跟踪服务,主动沟通,确保缺项及时补正,实现依法服务、特色服务、高效服务的同步到位。为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方便基层办事,在“表单整合、项目申报、网上审批”三个环节创新推出“嵌入式”服务。通过“三表合一”建立嵌入式申请、标准格式落实嵌入式管理、共享数据实行嵌入式审批,非工业建设项目申请材料由原16项缩减为9项;工业建设项目申请材料由原10项缩减为6项,切实方便了项目报建,提升了服务效能。上半年(截至2017年5月16日)共完成规划设计方案审查59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8张,用地面积75.34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408张,建筑面积177.86万平方米;核发验线证明68张;核发建设项目规划核实证73张,建筑面积189.24万平方米;受理及审查店招店牌、户外广告21件。

3.着力加强规划执法监察。建立在建项目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对管辖范围内181项在建项目进行全覆盖监管。通过区域联动,开展拉网式违法建设排查认定工作。积极参与“263”专项行动,联合各区镇规建部门对全市538家重点监管工业企业的规划建设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已完成排查372家。对《2017年苏州市列入省第十三批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名单》中我市涉及企业(46家)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排查,完成排查35家。对《XX市化工企业联合执法检查工作方案》中涉及企业(143家)规划建设情况进行排查,完成120家。上半年(截至2017年5月16日)共立案处罚违法建设案件6起,做出违法建设认定移交291件,切实维护了规划严肃性。

(四)在现代技术运用中夯实规划基础

1.启动全市用地信息普查(重点单元)。拟在测绘XX市大比例尺“全要素”地形图基础上,通过对用地信息和建筑信息的普查,生成带有多种属性信息的标准化地形图,并引入三维实景技术,构建具有实景可视信息和丰富用地、建筑信息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为XX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土地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已完成项目招投标。

2.完善规划综合信息平台。继续根据实际需要扩充平台功能,完成了规划监察系统建设工作,开发了在建项目“双随机”监察系统,实现了建设项目规划批后监管及违建入图入库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完成了全市城镇未治理D级危房档案信息化入库工作。配合经信委核对了全市工业企业信息。下一步,还将完成网上报建系统建设及应用拓展项目建设。

3.推进2017年XX电子地图更新、地下管线数据更新测绘。

(五)在“六个一”大走访中密切联系群众

制定了《XX市规划局常态化推进“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工作实施方案》,第一时间召开“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工作动员大会,对全局常态化开展走访调研目标、任务、要求、组织工作作了全面部署。领导干部带头,全员参与,紧扣“两聚一高”,强化政治责任,突出问题导向,全局19个走访调研小组对所挂钩的周庄镇高勇村、双庙村村民家庭已全部走访一遍以上,仔细了解家庭情况,深入收集村民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并作了详细记录。对能当场能解决的给予反馈解决,对不能解决或需转办的,做好解释工作或给予转办。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在积极延续、加快推进、全面完成上半年正在开展的工作的同时,下半年,我局还将注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抓总规落实

在完成总规成果论证、报批的基础上,加快总规的实施步伐。根据总规要求,及时指导各镇开展镇总体规划的修编。根据《关于推进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及《XX市单元规划》,逐步对城市核心区所涉及的单元及跨区镇行政界线的单元组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下半年重点完成B11、C12、E05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对市域其它发展单元,指导各区镇根据单元定位,明确编制要点和内容,力争于年底前完成控规编制。

2.抓城市设计

适时开展城市总体设计,强化地域特色、建筑风貌、城市文化的“基因”传承,提升城市品质品位。积极推行全市拟出让地块必须预先开展城市设计工作。

3.抓存量更新

结合危房治理,开展城市更新规划研究,计划完成老城区及城北地区6个片区的更新规划研究工作。突出民生改善,推进被撤并乡镇更新研究,重点完成张浦镇大市地区和千灯镇石浦地区更新研究。立足产业特色,围绕打造全市10个特色小镇目标,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引导和方案设计工作。

4.抓空间拓展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空间延伸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应予积极利用。按照建设紧凑型城市要求,大力开展XX市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修编,结合轨道交通S1线沿线站点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城市地下人防规划等,推进轨道、管廊、人防等多规合一,重点研究地下空间的横向连通开发及竖向分层立体综合开发,进一步提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5.抓生态控制

结合规划工作实际,继续全力配合及推进“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加快完成海绵城市、六线控制、绿道网等专项规划,切实在引导和保障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方面贡献规划力量。

6.抓交通引导

结合新一轮总规及控规编制,根据新的城市发展战略布局及方向,高标准、高起点开展新一轮《XX市综合交通规划(2017-2030)》修编,进一步优化城市现代化交通体系。完善轨交S1线配套规划的同时,适时开展XX轨道K1线预可行性研究,为XX进入轨道交通时代奠定坚实基础。继续开展“自愿停驶,绿色出行”实施方案及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引导城市交通方式转型。

6.抓体制改革

继续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推进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继续推进“容缺受理”流程,将服务固化为制度。由规划综合信息平台支持,增设“容缺受理弹性流程(试运行)”,同步进行电子审批,实质性提速增效。促进全市统一运作规划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统筹规划智慧政务建设,强化对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支撑作用。

7.抓执法监察

继续完善、实质运用规划移动监察系统,推进违法建设认定情况入图入库,提升执法监察效率效能。运用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在建项目定期检查、抽查工作,力争早发现、早制止,减少未报先建、批建不一现象发生,切实履行好事中事后监管职能。

8.抓调研走访

扎实开展、圆满完成“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倾听搜集基层、百姓心声,切实解决基层、百姓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档案局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模板:

上半年,我县档案局新一届领导班子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五大”发展理念,紧扣项目落地年,聚焦“一路二水三项目”中心工作,以面向社会,服务民生为重点,以拓宽档案发展领域、深挖档案文化资源、提高档案利用价值为抓手,树立“科技强档、依法治档、服务活档”的新理念,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做到时间过半,目标任务完成过半。

一、强化项目建设

一是启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项目建设。今年县上安排我局爱教基地建设专项资金x万元,主要用于多媒体报告厅建设。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基础装修工程、视频器材、桌椅采购,项目将6月底前全面完成。

二是开展门禁系统项目建设。安排落实项目资金x万元,通过招标,配备馆内24小时温湿度监控设施和档案馆(库)门禁系统。项目正在施工中,6月底前将全面完成了各项设施的安装工作,届时将使我县档案馆库现代化、规范化建设大步向前迈进。

三是启动数字化项目建设。落实数字化项目资金50万元。近段时间以来,我局对多家档案数字化机构进行了调研,参观学习了遂宁市、市中区等档案局数字化工作先进经验,对比了我县档案工作和项目经费情况,研究确定了我县今年数字化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目前,该项目正开展需求论证,拟于6月份完成项目招标,年内完成今年的数字化目标任务。

二、强化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是档案“三大”体系建设之本,是服务经济、服务民生、服务中心工作之本,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围绕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上半年,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我县档案工作纲领性文件。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通过积极主动向县领导汇报,与县委办、县政府办等相关部门协调,由县委、县政府两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x委办发﹝2017﹞x号),对我县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档案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工作目标。

二是加大我县档案移交力度。根据我县新馆建设的情况,由县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县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到期档案移交工作的通知》,对全县近二十年应移交的到期档案制定了接收计划,明确了应移交进馆档案的范围、质量要求、移交程序、组织领导作出明确规定。今年底前,我局将对全县56个单位2006年前整理规范后的档案全部接收进馆。

三是创新档案工作,引入中介服务档案工作。自今年以来,县档案局大胆探索,立足单位工作实际和新形势下档案管理服务的要求,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在确保档案保密的前提下,推广政府购买档案事务服务。规范并支持档案中介机构、有关专业机构提供档案管理技术、设施、劳务等服务,激活社会资源、节约成本、规范服务、统一标准,通过政府采购,选出了两家质量可靠、服务优良的档案中介机构供各单位选择,作为我县各单位专业档案服务机构,促进了我县档案整理规范化上档升级。

四是加大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根据我县档案移交工作实际和档案整理新规则的出台,今年4月11日,我局和县行政学校联合举办了全县档案工作人业务培训班,专门聘请乐山市档案局业务专家实地授课,全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服务中介机构等100余名档案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我县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为全县档案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是规范整理遗留档案。对十年前移交到我馆的转制破产企业共22个单位未整理的档案约x卷,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进行规范性整理,于6月中旬整理完成进馆。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快档案数字化工作。数字化项目将是我局今后几年持续的一项重点工作,要制定和完善数字化三年规划和实施方案,力争于2020年我县馆藏档案全部实现数字化。

二是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和档案移交进馆工作力度。对列入今年移交进馆的56个单位,加强档案规范化整理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力度,增添新措施,确保在年底前全面完成工作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