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工程范文

时间:2023-12-05 18:0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安全工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食品安全工程

篇1

在农村要加大投资力度,举办农药使用安全培训班,要鼓励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科学养殖,合理致富。培训班要以教育授课为主,要从经济的角度给农民分析农药使用安全的重要性。对于农药的贩卖者,要建议多学习农药使用知识,要他们帮助农民分配田地农药。对于乡镇干部,则要从农药的危害,对自己的前途的方面进行讲解,对农药的使用要严格遵守,更好地服于更多的农业经营者。近年来阳高县在这方面做的很好。阳高县共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全年可产无公害蔬菜3亿多公斤。阳高农业部门经常聘请农业专家、本地土专家为菜农讲解无公害蔬菜知识并印发《阳高县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无公害蔬菜栽培100问》等10余种资料,发放到全县农民手中。

2农药执法工作加强,联合执法网的组建

首先执法工作力度要加强,农药喷洒工作执法工作要抓好。在农村要成立专门的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农村执法工作要在农药经营点定期开展,禁用的农药品种及混配剂要重点检查农药经营店有无销售。农药网点经营要管理好,所有的销售农药的经营部门均要想有关部门进行备案,每天的进货量以及销售量都是定期汇报,对于喷洒农药的旺季,要将购买记录上报到村委,村委根据上报情况,对下面农民进行指导告知,帮助农民科学合理的喷洒农药。工商部门与农业部门保持联系,农药网点资料应及时更新,执法工作才能取得更好成效。像是我们知道的阳高县工商局会不定期的生产药品的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对无牌照的作坊进行卫生检查,看看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生产条件。要会同相关农业部门,围绕本县蔬菜、杏树、养猪三大主导产业,从源头严抓食品安全。其次是组建联合执法网,加强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要通过加强各部门的沟通以及协调能力,进行全方面的合作,政府职员要各司其职,严格依法行政,建立一个高效的执法部门,该部门要监管到位、建立百姓信得过的食品安全监管网,切实形成合力。此外,政府主管部门应切实改善行政效率,加强监管力度,改革现行体制,依法严打不法商人,严厉查处制售假劣有毒有害食品案件;一定要做到治标治本并重,扎扎实实落实好食品管理方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做到协调、统一、高效。

3食品安全在各级政府部门加强的监管

篇2

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把握好农资供应、规模化服务、基地建设、品牌培育、产销对接等关键环节,打造农产品全产业链服务模式,推进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真正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依托和抓手。

二、重点工作

(一)通过创新农资经营服务方式,打造安全放心农资经营品牌

1.提升农资配送效能。进一步完善提升各大农资公司配送服务功能,适时开工建设农资配送中心二期等工程。要用足用活政策,借助各级对农资经营配送网络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尤其是配送服务中心和信息化建设、农资农家店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借势发展,借力提升。

2.规范农资经营服务网络。按照总社《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网络规范》和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资农家店规范要求,进一步规范完善配送中心、农资店等经营网络,农资连锁店保持在600家左右,“十二五”期间市场占有率每年增加2个百分点。

3.增强品牌影响力。培育壮大农资、农资、农资、农资、农资、三农物资等农资经营骨干企业,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抓住农业生产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资惠农活动,叫响“供销农资无假货”,打造“诚信供销、合作兴农”品牌。

4.开展联采直供。整合系统资源,以资本为纽带,加强市县两级农资公司、基层社之间的联合合作,形成区域品牌优势,扩大联采直供规模。

5.加强农资经营监管。进一步抓好农资采购、销售、运输和库存各环节规章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企业进销货台账制度、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对农资商品从进货、入库、配送、运输、销售全过程的有效、无缝监管,建立源头可追溯、去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的全过程监管体系,杜绝违禁和假冒伪劣商品通过供销社经营渠道进入市场。要特别加强对挂靠网点和挂靠企业的清理整顿,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靠前监管,确保不出现问题。要规范使用供销社标识,不得私自扩大使用范围,不得借与其它企业使用或以供销社标识谋取私利。

(二)通过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服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认真贯彻落实省供销社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服务工作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威办发〔2013〕14号),按照《全市供销社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服务实施方案》的要求,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以服务的规模化促进农业生产的规范化、科学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结合我市实际,从花生、果品、西洋参、大姜等大宗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关键环节入手,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规模化服务方式。重点打造紫薯、花生,文登苹果、西洋参,大姜、苹果,市直花生、玫瑰花等规模化服务亮点。2013年服务面积达到8万亩,到2015年突破15万亩。

3.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依托农资公司、基层社、专业合作社,整合农资、农机等资源,成立专业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测土配方、化肥农药直供直施、种肥同播、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

(三)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

1.制定完善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加强与全国供销总社科技推广中心和青岛农业大学的技术合作,按照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和标准化生产要求,根据农产品不同品种和市场定位,制定完善相应的生产操作规程。

2.发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基层社或专业合作社,围绕花生、小麦、玉米、苹果、地瓜、西洋参、大姜等农业优势或主导产业,每个市区社都要采取自建、共建等方式,发展一批单个面积不少于50亩的标准化示范基地,使用统一标识,确保生产操作规程落到实处。

3.建立质量追溯机制。在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健全生产台账制度,全程记录化学投入品使用时间、数量和方式方法等信息,并与信息化手段结合起来,为形成产品质量可追溯机制奠定基础。

(四)通过搞活农产品流通、培育农产品品牌,形成优质优价的农业生产和市场消费导向

1.抓好农产品产销对接。以骨干龙头企业为载体,以农民合作社为依托,按照“一种产品进入多个渠道、一个渠道融入多种产品”的思路,主动与大型超市、采购商、批发市场、厂矿企业、部队学校等各类终端市场对接,不断扩大网络辐射带动力。要重点借助“中国特色农产品博览会”、“中国海峡两岸海洋食品展销会”等展会,运作好市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海洋食品展销中心、三农物流配送中心等产销对接平台,培育好中国海洋食品集散基地、中国(文登)名优特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打造集展示展销、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特色鲜明、品种齐全、辐射力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

2.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加大投入,升级技术,扩大规模,拓展市场,重点培育壮大副食品、泓达食品、瑞昌食品、国香斋食品,供销社农产品、文登汇润果品,春江源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

3.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以质量安全为前提,积极申报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农产品“三品”认证、GAP认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重点培育“圣农”、“创新”、“绿源丰收”、“国香斋”、“汇润”、“大姜”等农产品品牌,加强宣传推介,提高品牌辐射带动力,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到2015年,每年取得质量认证的农产品不少于2个,纳入供销社经营服务体系的注册商标总数不少于20个。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系统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出发,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农资、农产品经营各个环节的监控和管理,打造良好形象,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城市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各市区社要根据市社总体部署和要求,统筹规划,落实责任,加强调度,推进落实,确保实效。

篇3

一、整治目标

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安全、规范、服务”的理念,严格市场准入,强化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各种扰乱成品油市场的经营行为,逐步建立成品油市场安全生产、规范运行、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努力营造安全稳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为建立安全规范、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成品油市场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成品油市场安全生产综合整治工作的领导,特成立藁城市成品油市场安全生产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边新立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孙立永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食安办主任

温永恒市商贸局局长

成员:伍朝胜市商贸局副局长

马国栋市工商局副局长

田文刚市质监局副局长

田岭坡市公安局副局长

李靖市安监局副局长

韩立辉市消防大队大队长

各乡镇区主管副职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商贸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商贸局局长温永恒同志兼任,具体负责综合整治工作的协调、沟通、宣传、联系等工作。(联系人:陈雪强 办公室电话:88195200手机:1383*****44)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相互之间配合与协调,步调一致,形成合力。

三、整治重点

依法依规查处违规建设加油站(点),非法经营成品油,非法流动油罐车售油,销售劣质油品,违规销售其他油品,成品油销售缺斤短两,存在安全隐患违规运营,私自拆改加油机,成品油批发企业将成品油销售给非法设立的加油站(点)等其他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一)对违规建设的加油站(点),依法依规采取有效措施,立即关停取缔。

(二)对证照不全、证照过期或超过歇业期限的加油站(点),责令停止营业。对未取得《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照,超范围经营的非法加油站(点),以及未经相关部门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经营的无证无照加油站(点),限期整改取缔,确保加油站(点)合法运营。

(三)对非法仓储点和流动加油车要依法依规全部予以关停取缔。

(四)严厉打击购进销售非标油品违法行为,确保油品市场经营秩序;乙醇汽油销售要严格按照规定实现封闭运行。

(五)对违反《加油站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由质监部门予以严查,确保加油站(点)计量准确,精度可靠。

(六)对检查中发现的存在安全隐患的加油站(点),责令立即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限期整改,整改期原则上为3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安监部门要对不符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周边建筑物与加油站储油罐、通气管、加油机的安全距离不足)的加油站(点)监督其通过采用阻隔防爆技术改造或对加装油气回收系统加以改造,整改合格率要达到100%。逾期整改不到位的,吊销《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七)对成品油经营企业不具备《成品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的或未参加、未通过年检的或年检不合格且经限期整改仍不合格的,撤销其成品油经营资格。

四、整治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7月12日——7月20日):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对全市成品油市场开展拉网式排查,真正做到“底数清楚,情况明了”。对在排查中发现的非法经营者登记造册,并在7月19日前上报市商贸局。

(二)集中整治阶段(7月21日-8月5日):在全市开展成品油市场安全生产综合整治活动,各乡镇区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作,集中力量,统一行动,对不规范经营的加油站(点),责令限期整顿,非法经营的,要依法取缔。集中整治工作结束后,市政府将对各乡镇区和有关部门集中整治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三)整改总结阶段(8月6日-8月20日):各乡镇区和有关部门要根据综合整治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依法进行整改,各乡镇区和有关部门要对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与8月20日前书面上报市商贸局。

五、职责分工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及时沟通,扎实有效地开展好综合整治工作。

1、市商贸局:负责综合整治活动牵头联系及协调。重点检查加油站(点)是否存在违规新建、迁建、改扩建等行为,《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是否合法有效。对成品油经营资格年检情况进行梳理,将未参加年检、未通过年检的加油站(点)名单及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报送市商务局按程序报省注销。

2、市工商局:负责检查加油站(点)主体资格,重点负责检查加油站(点)是否存在无照经营或证照不全问题;是否存在超范围经营、经销劣质和走私油品、违规促销及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对无证无照加油站(点)依法进行取缔。

3、市安监局:负责加油站点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全市加油站(点)进行监督检查,重点负责检查加油站是否办理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按相关规定依法处理,切实消除安全隐患,达到安全生产标准。

4、市质监局:重点负责检查加油站(点)计量制度、加油机铅封、加油机强制检定等工作,依法查处计量作弊行为。

5、市公安局:重点负责对违法生产、销售成品油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立即立案查处;对在综合整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阻扰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6、市消防大队:负责对全市加油站(点)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对不符合国家有关消防安全的行为依法处理。对消防警示牌、消防设备等达不到消防安全要求,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隐患的加油站(点)责令整改,逾期整改不到位的依法取缔。

7、各乡镇(区):各乡镇(区)要按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对辖区加油站(点)的监督管理,负责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辖区非法加油站点的摸排,并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综合整治。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品油市场综合整治工作,事关全市安全生产稳定大局。各乡镇区和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整顿和规范成品油市场安全生产和良好秩序的重要性、紧迫性,认真抓好成品油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工作。

(二)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各乡镇区和有关部门在认真履行自身职责的同时,要互相沟通,密切配合,联合执法,提高效率,坚决打好成品油市场安全生产综合整治攻坚战,确保我市成品油流通市场情况明显好转。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各乡镇区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成品油综合整治的重大意义。对在专项整治工作中发现的严重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在新闻媒体上进行曝光,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监督氛围。

(四)创新机制,长效管理。各有关部门要在开展综合整治、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完善各部门成品油市场监管工作责任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逐步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的成品油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确保我市成品油市场监管工作常态化、法制化、规范化。

篇4

我市开展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本报讯(记者夏 佟)记者从市政府办公室获悉,自2009年以来,我市在完善食品安全制度、健全食品安全网络、强化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对种养业投入品、种养业产出品、加工产品,餐饮业和食品流通领域开展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9年至今,我市立案查处35宗违法经营农药、种子与肥料案。省、市、镇抽检农产品样本5500多个,合格率为99.3%,生猪及其产品检测合格率100%。去年,查获私宰肉品2000多公斤、活猪15头。

2009年至今,我市检查了1658家餐饮业单位,餐具快速检测121家,合格率80%。目前,我市餐饮业卫生许可率100%,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率98%以上;关闭了长坡、新州、白马井、王五等镇不合格学生食堂104间, 16间经过整改后允许重新营业。

2009年至今,我市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737户;检查了100多次,共检查食品流通经营单位3156户;立案查处了15宗食品流通类案件,价值12万元,罚没金额达3万多元。

篇5

关键词 :社会工程 食品安全 保障体系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全球化持续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慢慢的过渡,乃至今后由信息社会向更高级的社会转变。而“社会工程”在这剧烈而复杂的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早在 1922 年就使用了“社会工程”这一词,奥地利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也提出过“渐进的社会工程”这一理论,英国思想家戴维?米勒把“社会工程”理解为改造社会机构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马克思早在1857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就曾指出:“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思想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于世界的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神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 在这里马克思实际上是讨论了关于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及其问题,而进一步引申到了实践的方式问题。

作为社会实践的一种具体存在方式或在社会实践上的逻辑延伸,社会工程是人们改造社会的一项现实的过程。在此,社会工程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是人类改造、建构世界现实过程的一种“具体的再现”。与此同时作为现代社会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社会工程更具有创造性、科学性、超越性和系统性。而详细地说,社会工程是对世界哲学的把握方式,也是在现代社会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关于食品安全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现在普遍使用的食品安全的概念是 由1996 年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来的及“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它主要是指在食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没有达到危害一定剂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的加入,从而保证人体按正常剂量和以正确方式摄入这样的食品时不会受到急性或慢性的危害,这种危害包括对摄入者本身及其后代的不良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食品安全的定义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现在由于食品的买方市场是一种高度的自由经济,而当人们提及食品安全时其主要是指食品的质量安全。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机构在1974 年举行的世界粮食会议,将食品安全定义为:“所有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维持健康的生存所必需的足够食物”。联合国粮农组织前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于 1983 年将食品安全定义为:“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世界卫生组织在 1984 年将食品安全定义为:“生产、加工、储存、分配和制作食品过程中确保食品安全可靠,有益于健康并且适合人消费的种种必要条件和措施” 。

通过以上对国外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梳理,笔者认为国外对于食品安全的概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对于食品安全的数量上,认为是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能够购买的起的,其次是在食品的质量上,食品无毒无害,可供人们食用且无副作用的,最后是在食品对于人们的发展角度来讲,通过对食品安全的保障不断的完善建构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改善环境生态质量,合理的利用资源,确保和谐社会的构建、可持续地发展。

田鹏颖教授在《社会工程哲学教程》一书中曾指出:“当今世界,社会问题不计其数,在人们竭尽全力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大量可能的解决方法已纷纷出台,但是,显然人们在何者为最好的解决方面仍未达成共识,这些问题形形,比如:文盲、、酗酒、营养不良、食品安全等、解决这些问题常常需要启动变革公众观念及行为的社会工程。” 社会工程涉及到了社会问题,而食品安全正是一项社会问题的具体体现,所以它是一项社会工程。

本文在对食品安全问题理论研究文献综合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理论状况,对食品安全问题根源与社会工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食品安全问题是一项社会问题,也是一项社会工程问题。从社会工程视角出发,科学合理的构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之路需要我们用心探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田鹏颖.社会工程哲学教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篇6

1.加大宣传力度。一是组织参加全省诚信管理体系试点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我市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二是对开展诚信管理体系建设的试点企业进行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全面介绍和宣传通过评价的我市食品工业企业,重点宣传企业开展诚信体系建设情况,企业的发展历程、产品和品牌,强化正面引导,扩大企业影响。

2.扩大建设范围。在继续推动乳制品行业和肉制品行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扩大诚信体系建设范围,在白酒、饮料、酿造、食用植物油行业中选择部分企业进行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力争全年新增一批企业完成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3.扎实有序推进。一是明确开展诚信体系建设的企业,各地经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食品工业发展情况,在白酒、饮料、酿造、食用植物油等行业中推荐1至2家企业,继续组织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企业名单于4月10日前反馈到我委消费品工业处。二是加强咨询辅导,在省食品工业协会统一安排下,邀请有关省级咨询辅导机构依据QB/T4111—2010标准要求,深入企业帮辅指导,确保帮辅质量,强化服务意识,扎实有序推进我市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三是加快我市食品工业诚信管理体系专家队伍建设,履行评价机构职能,积极开展评价工作,组织专家对已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并试运行3个月以上的企业进行符合性及有效性现场评价。

4.强化制度建设。积极研究诚信激励制度和失信惩戒措施,加强诚信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失信曝光、分类监管和市场退出机制等手段,加大对失信企业惩戒力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二、加强食品质量安全培训工作

1.组织参加企业负责人培训活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关于“进一步健全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制度,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先培训后上岗并由单位组织定期培训,单位负责人、关键岗位人员要统一接受培训”的要求,落实省、市政府“专人负责、持证上岗”的规定,组织参加全省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关键岗位人员的食品安全培训活动。加强对我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负责人的培训力度,实行持证上岗。重点培训有关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食品质量安全有关要求、食品诚信体系建设等。

2.组织参加食品安全师培训班。通过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提升职业操守,提高理论与实践能力,确保企业从食品原材料、生产和流通全过程的安全,确保企业有专业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为食品生产企业构筑一道食品安全防火墙。

3.组织参加食品企业诚信管理人员(内审员)培训。积极组织参加举办全省食品企业诚信管理人员(内审员)培训班,有效维护企业内部诚信管理体系和日常督查,确保诚信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4.建立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培训机构。在已有培训机构的基础上,根据培训工作要求优先在我市具有食品专业且教学条件较好的院校内,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质量安全培训点,积极完善软硬件设施,强化师资力量的保障,确保培训点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水平,为我市食品质量安全工作搭建培训平台。

三、加快推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

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整合各方力量,围绕关键产业链,选择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共性、可在一定时期内能形成产业化的技术领域,加强研发,形成突破,努力提高食品产品技术含量以及质量安全水平。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力度,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新技术、新产品展洽会,为企业扩大应用搭建平台。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创建步伐,加大扶持力度,力争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2.推进食品产业协作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高校院所的技术优势,整合“政产学研金”各方面资源,力争在生物制造、功能性食品研发、新型食品包装材料开发等方面建立协作创新平台,并积极发挥平台在产业高端化上的作用。

四、加快推进食品行业品牌建设工作

1.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强化区域和企业品牌意识,依靠树品牌、创名牌、讲诚信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争取我市食品行业全年新增一批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

2.推进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建设。组织参加全省食品工业强县建设工作座谈会,交流各地食品工业强县建设经验,贯彻落实食品工业强县考核体系,加强对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引导。

篇7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质量检测

中图分类号: TS20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4.002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最基本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社会发展和稳定。21世纪以来,国民的饮食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食物数量和种类越来越丰富,保健型食物比例逐渐增多;二是食物安全性在逐渐提高。但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来看,农产品数量逐渐增多,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但是农产品安全问题却时有发生,因此,质量安全以及检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1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

1.1农药及重金属含量超标

部分农户在生产过程中仅考虑经济利益,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加入了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残留、高浓度农药,导致部分农产品存在农药残留,给人们的饮食带来安全隐患,也造成了环境污染。为了刺激农产品的快速增长,提高农产品产量,部分农户常使用三十烷醇、助壮素等激素产品,给消费者身体健康带来许多隐患。部分农产品因为农户过量施肥,导致农产品中的亚硝酸盐及重金属超标。

1.2 抗生素和激素过量

为了避免动物生病,许多农户喜欢在鸡鸭、牛羊等畜禽生长过程中投喂大量的抗生素,或者磺胺类的化学药物,如果这些化学物质超出了合理的范围,会使这些物质残留在畜禽体内很难去除,最终转移到人体中。当人体内的抗生素数量越来越多,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导致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另外,饲料中添加的激素残留会使青少年发育过早,身体各项功能不健全等。

1.3 农产品的加工过程存在安全隐患

有些农产品虽然在生长的过程中处于安全的环境,但是进入加工环节之后,却存在许多的质量安全隐患。例如,加工设施设备消毒不合格,许多病菌容易通过设备进入到农产品中;在生产制作时,常在农产品中加入过多防腐剂、色素等,使农产品颜色更鲜艳、保存时间更长久,这些都是农产品加工环节经常出现的问题。

2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

2.1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农产品生产加工的相关者包括农民、合作社、检测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由于这些群体对农产品目前存在的各种质量安全隐患认识不到位,对不同环节检测重点不了解,加上各地政府部门忽视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宣传,使得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并未得到重视。一些农产品生产者片面追求产量,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在食品生产环节加入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化学物质,例如市场中经常出现的“瘦肉精”“注水肉”等现象,严重威胁到人体健康。

2.2检测机构分布不均匀

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不断发生,农产品质量检测问题也成为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但是从硬件配备上来看,检测机构无论是数量,还是在检测质量上都不符合r产品质量检测的需求。同时检测机构在不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更为重视,这些地区的检测机构数量比较多,检测质量也比较高;在中西部以及落后山区,因为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加上人们对质量检测的重视度不够,使得这些地区检测机构数量少,检测质量偏低。同时因为国家针对农产品质量检测出台相应的法律制度尚未完善,农产品检测还未常规化,这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2.3检测设备陈旧落后

随着农产品生产加工中添加剂种类越来越多,原本功能单一化的检测设备很难检测出最新的添加剂物质,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失去了保障。农产品检测技术性较高,如果设备自身科技含量低,即使操作人员有再高的操作技术,也无法检测出产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2.4检测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最近几年才进入到公众视野的,相应的农产品检测机构的发展时间比较短。从目前现状来看,省市级的检测机构才刚刚满足国家标准,而市级以下的机构数量仍然很少,在人员配备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含量较高,如果操作人员连最新的检测技术都不会运用,那么更不用说主动研发新技术。同时各个检测机构以及地方政府并未针对技术人员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很多技术人员的现有技术跟不上时展的脚步。

3完善体系建设以保证农产品质量的策略

3.1建立上下贯通的检测网络体系

同步开展农产品的安全检测与自律检测。目前很多农产品的检测机构都属于具体部门的管辖,可以适当调整不同检测机构的职能分配,以市级的检测机构为中心,逐渐完善县级的检测机构。同时根据农产品市场以及农产品需求量的划分情况,在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批发基地以及各类大型的农贸市场都建立快速检测中心,为农产品的生产者以及消费者提供自助式检测服务,加大行业的自律性检测力度。除此之外,国家可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起农产品质量检测的中介性机构,来保证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都符合行业标准,建立起上下贯通的检测网络。

3.2合理布局农产品检测机构

目前我国农产品检测机构分布很不均衡,在某些农产品生产加工大省中,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数量很少、检测质量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完善现有的检测机构分配体系,加大对农业大省的检测机构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这些地区质量检测的能力。针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偏远山区经济发展落后的问题,国家应当加大资金上的扶持力度,一方面增加这些地区检测机构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为这些地区多输送专业性的检测人才,逐渐带动这部分地区农产品检测工作的发展。

3.3健全法律制度与标准,加大执法力度

针对上文分析的农产品质量常规检测缺少法律制度规制,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相关部门应当针对农产品检测进行专项立法,使检测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通过对检测流程进行立法定规的方式,加大对农产品各个环节检测的监控力度,保证农产品在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同时执法部门应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农产品生产活动中的不法分子,鼓励群众通过举报的方式反映身边非法的农产品生产销售现象。

针对农产品检测缺乏标准的问题,国家应出台不同农产品的检测标准,各地方根据地方发展情况,结合国家标准内容制定本地区的检测标准,每个检测部门都应当严格按照检测标准的要求,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杜绝未经检测或者质量不合格的农产品流入市场。

3.4加强农产品安全的宣传教育

各地政府及各社区应当定期召开关于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公益性讲座的方式,让老百姓了解质量不合格的农产品带来的严重后果。除了宣传农产品检测重要性,还应当向群众讲解如何去辨别农产品内部是否有残留物质,哪些农产品属于质量合格产品,哪些农产品的质量不合格等。这种宣传教育活动不仅可提高百姓对农产品检测的认识和重视,也让更多生产质量不合格的农户失去消费市场。

4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只有建立起规范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程序,以专项立法的方式为检测工作提供法律支撑,才可以解决目前农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各种不足,为人们的饮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参考文献

篇8

美国曾发生过两起食品安全事件,值得反思。

2009年1月,美国的Peanut Cooperation of America (PCA)提出花生酱产品召回,召回的范围涉及到2007年1月1日后生产的400种产品,这些产品导致美国43个州的8人死亡和500多人生病,且病患半数是儿童。PCA位于乔治亚州Blakely的加工厂被认定是危机爆发的源头,检查人员发现现场很多方面不符合FDA的GMP要求,而最近一次来自第三方的检验,对现场GMP的评价极高。2011年9月至12月,美国受到李斯特菌污染的香瓜导致30人死亡,这是25年来因食品安全事件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美国联邦的调查结果表明,生产这些香瓜的农场(Jensen Farms)没有按照官方的食品安全指南操作。FDA官员在现场提出很多缺陷,而在最近一次的第三方食品安全审核中,Jensen Farms得到96/100的高分。这次是基于“检查表打分方法”的审核,而不是基于过程的审核。

这两个事件提醒我们,审核过程中,仅仅依靠“检查表方法”去关注现场的良好/最佳(GMP/BMP)的符合情况,是不充分的。要结合对管理体系的评价,关注体系的运行对现场状况的推动和维持作用,才能最终确信现场管理体系是稳健的,保障现有业务的绩效。管理体系的贯彻与良好/最佳操作规范的结合,才是帮助管理食品安全风险的最佳选择。

对于食品链,基于过程的第三方独立审核,通常基于下列原则:

1 整个食品供应链的风险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

食品链组织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能力不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编制ISO 22000标准,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这种新思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在整个供应链上进行风险管理,以落实对食品安全危害进行的有效控制。

近年来一些食品链组织协同编制了一些标准,例如由英国标准化组织(BSI)出版的有关食品安全前提方案的PAS标准(公共通用标准)。这些PAS标准,结合了相关领域中现场食品安全前提方案管理的经验和理念,为食品链组织落实ISO 22000标准中的前提方案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ISO/TC34食品技术委员会和分委员会SC17,全面采纳了PAS 220标准,经过一些编辑性改动,了ISO/TS 22002-1标准,即“ISO/TS 22002-1 Prerequisite programmes on food Safety — Part 1: Food manufacturing ”(食品安全前提方案——第1部分 食品制造)。

2008年,荷兰独立非营利机构“食品安全认证基金”开发了“Food Safety System Certification 22000”(食品安全系统认证22000,简称FSSC 22000)认证方案,该方案基于ISO 22000、PAS 220及ISO 22002-1,应用于食品制造业,已成为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的基准认证方案。2012年,基金会又推出了ISO 22000与PAS 223标准,即应用于食品包材制造的认证方案。

对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GB/T22000/ISO 22000),中国认监委已对食品链的24个领域食品类别制定了认证规则,其他类别的规则正在补充,以完善对整个食品链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领导和监管。中国认监委也正在与GFSI联络,推广中国HACCP(CHINA HACCP)被GFSI承认作为基准标准,促进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认证经验被全球接受。

2 基于过程的审核方法——第三方评估该如何工作

食品安全危害,是食品或食品存在状况中所含有的,对健康有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为了有效地消除或预防潜在危害,食品链各组织需要识别并管理风险。为达到此目的,“基于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就是有效的方案。

传统的审核方法经常是使用者在设计的检查表方框中打勾,对现场状况进行评价。前面的两个案例已经表明,这种审核方法是有缺陷的:仅能够告知今天您的产品中没有沙门氏菌——但是不能确定明天是否会有。基于过程的审核方法,能确保评审所有相关的过程,例如:

对现场与食品安全相关过程的识别是否充分和有效进行判断;

各过程接口的职责划分和效率;

危害分析是否覆盖可能的食品安全危害,确定的控制措施是否能够控制辨识已经识别的显著食品安全危害;

评审关于CCP参数的有效性,以及基于科学研究的确认;

询问偏差并提出纠正措施与预防行动;

对过程中的测量以及其他设备的校准进行评审。

根据审核发现,审核员可以跟踪有关的审核线索,包括偏差如何引起管理层重视、如何通过纠正措施推动持续改进等。

3 采用系统的方法管理过程“网”

应采用系统方法,管理所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不同过程。任何食品的生产过程都会牵涉到一些交互影响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

识别要求——顾客、执法者、相关方和组织本身的要求和期望;

产品实现——把原料转化成成品;

测量,分析和改进——“测量”监视所有阶段的危害;“分析”帮助组织建立要实施的标准;最高管理层使用这些活动的结果,推动改进;

管理职责——为开发、实施及其持续改进食品安全管理的承诺提供证据;

资源管理——包括人员、工作环境和基础设施。

这个方法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很多大型组织已经着手建立这样的管理体系,中小型组织则需要对管理体系的建立进行投资,但是这样做可以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总体上改进绩效,优化整个组织成本结构,降低能动体系运作成本,从而推动持续发展。来自基于过程的第三方独立审核,为评价食品链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4 可信的第三方独立审核——最后的证据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一经建立,下一个步骤就是可信的审核。组织通过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评价基于过程的系统的有效性,以及控制识别危害的能力。

来自第三方审核员的外部独立审核也非常重要。独立审核的目的是对现场过程的有效性进行确认,结果是增强相关方的信任,包括食品链的合作方、顾客和执法者。第三方审核员通过公认、独立的管理体系评审,以及过程完整性和可靠性的提高,帮助建立并维持信任。

独立标准、认证机构以及第三方审核公司的审核发现,作为衡量一个组织对食品安全承诺的证据,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主管部门的信赖。从长远来看,最终可能形成一种模式,即执法者利用第三方的评审结果,作为风险已经受控的保证;而他们的目标是对那些没有通过第三方认证的公司进行检验。

独立可靠的认证,对开创成功的食品安全文化,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食品链上,相对于食品安全控制失败而造成的生命、品牌荣誉、金钱的损失,第三方认证的成本将是微乎其微。

认证证书是认证过程的结果之一,但并不是终点。认证机构将在整个认证周期内策划对组织管理体系的监督。对组织运营的风险进行评价和管理,确认组织内体系和过程的持续有效性,这就是独立认证的价值所在。

篇9

一、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千家万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得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食品安全不同于过去常讲的食品卫生,它涵盖了食品的卫生、质量和营养等相关内容,要求食品的生产(种养殖)、加工、包装、运输、贮藏、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安全,既包括过程安全,也包括结果安全和未来安全。也就是说,食品从生产、加工到消费的全过程都不能存在可能危害或者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食品食用以后不能给消费者造成生命健康危害,或者留下健康隐患。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很突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市场主体因受利益驱动,不择手段追求效益,使得食品质量下降;二是广大消费者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因此对这一问题格外关注。从“毒韭菜”到“红心鸭蛋”,从食用油到炸鸡翅,从速溶茶到儿童奶粉,被有关部门查出的、被媒体披露的有毒、有害和假冒伪劣产品,几乎涉及所有食品种类,可以说是令人“举箸四顾,无不惊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毒有害”。农(畜)产品生产中不合理使用农药、兽药、化肥、激素,加上环境污染加剧,使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在农(畜)产品中,食品安全从原料开始,便受到严重的威胁。二是“不干不净”。部分食品生产加工储存销售过程达不到要求,食品受到污染,引起微生物大量滋生,卫生指标超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超出国家强制标准的规定。三是“乱添乱加”。部分食品加工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甚至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人工合成色素和其它工业添加物质。四是“不明不白”。大多数小作坊生产加工出的食品无标签、无商标、无标识;个别较大企业的食品质量和安全标识标注的也不是很清楚。五是“掺坏掺假”。极少数见利忘义的造假分子,在利益的驱动下,故意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用病死畜禽加工熟食肉制品,用工业酒精勾对制造白酒,等等。

食品安全问题危害大、影响大、损失大。它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据专家估算,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40万人。现在有一类病,叫“食源性疾病”,也就是“吃出来的病”,因为食品不安全导致的隐性中毒越来越多。如当前比较突出的“亚健康”问题,也和食品安全有关。它直接影响食品市场竞争秩序和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一方面,安全隐患、质量低劣但成本低、价格便宜的食品,会将质量好、价格高的食品挤出市场,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另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一旦暴露出来,就会在广大消费者心中留下阴影,破坏产品形象,给地方经济造成损失。它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谐。食品安全问题影响社会公共安全,由此导致的突发事件越来越多,直接造成社会稳定,也会影响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影响社会的和谐。

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让群众的生活质量随着经济发展而提高。我市是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和食品工业大市,农产品基地、食品企业和市场众多,且毗邻京津,担负着首都主要“食品加工供应基地”的职责,抓好食品安全工作更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怎样重视都不为过,怎样加强宣传都不为过,采取怎样的工作措施都不为过,对出现问题的事和人怎样严厉处理都不为过。抓食品安全就是在抓经济、抓发展、抓和谐。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抓好食品安全作为履行政府职责的“德政工程”、维护群众利益的“民生工程”、发展壮大食品产业的“产业工程”来抓,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真正把这件大事抓在手上,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会上印发的《保定市2007年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重点和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汝涛市长宣读的《保定市地方特色食品专项整治规范实施方案》,对专项整治规范活动又做出了专门安排。总的要求是,实施食品安全工程,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结合起来,把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结合起来,把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结合起来,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不断提高全市食品安全水平。这里我特别强调四个方面。

第一,要管住重点区域、行业、品种。今年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是从企业抓起,向农村延伸,做到百姓身边。要管住重点区域。农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监管工作力量相对薄弱,人们安全意识相对也差,最容易出现问题,要切实加强监管;农村集贸市场、蔬菜集中生产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蔬菜批发市场、食品批发市场、食品超市、建筑工地食堂、学校及医院食堂、学校及周遍、小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馆、旅游景点等部位或场所,容易出现制假售假行为,要加大整顿力度。要管住重点行业。对农产品种养殖业、屠宰业、食品生产加工业、食品批发贸易流通业、餐饮业、进出口业等行业,要加大监管力度。要管住重点品种。把日常监管工作的重点放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粮、油、肉、蔬菜、水果、奶制品、水产品、饮用水、儿童食品等品种上。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问题,要采取高压手段,重拳整治,多杀几个“回马枪”,多使几手“杀手锏”,力争彻底铲除这些群众身边的食品安全隐患。

第二,要管住关键环节。一要管好种养殖。要重点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监管,推动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开展对违禁药物滥用、药物残留的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完备的质量检测监控体系,坚决防止各类农产品和食品原料“带病”流入企业和市场。二要管好生产加工。要重点检查食品配料、添加剂、包装等方面的安全隐患,严防不合格食品、不安全食品出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从长远出发、对未来负责,严把产品质量关、安全关,不贪蝇头小利,不搞“一锤子”买卖,真正把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来抓。三管好流通销售。管住批发、零售环节是监管工作最后一道防线。要特别加大力度,建立严格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对食品经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主体资格审查力度,严禁私发“人情证”、“关系证”埋下祸根。要做好食品进出口监管工作,既不能让不安全的食品入境,也不允许有问题的食品出口。

第三,要管好重要时段。春节、五一、中秋和十一等重大节假日期间,是食品产销旺季,食品种类品种多,食品销售摊位多,而且销售流动大、监管任务重、整治难度大。因此,一定要坚持日常监管和突击检查相结合,切实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当前特别要组织好春节期间的食品安全监管。要努力做到食品安全隐患“不过年”。努力不让有安全隐患的食品进入百姓的菜篮子,让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过一个欢乐、祥和、平安的春节。

第四,要保护和支持食品产业健康发展。食品产业一头连着农民的小康,一头连着市民的健康。一要保护好保定食品名牌和老字号。保定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拥有高碑店豆腐丝、槐茂酱菜、刘伶醉白酒、驴肉火烧等一批影响广泛的名牌食品和老字号生产企业,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这些产品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危害更大、影响更大、损失更大。因此,要倍加关心、保护和支持地产名牌食品和老字号生产企业的发展。当地政府和部门要多到这些企业转一转、看一看,帮助企业不出食品安全问题,帮助解决疑难困难问题,这就是在保护其发展。二要推进食品产业做强做大。我市食品企业众多,具备了加快发展食品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食品工业作为我市重点培育的四大成长性产业之一。各部门在加强安全监管的同时,要研究制定扶持食品工业做大做强的具体举措。重点要在两个环节上下力量,一方面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通过做强龙头,增强辐射带动力,提升产业档次;另一方面要围绕完善产业链条,抓好配套生产基地建设,壮大产业规模。在这两个方面,必须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

三、确保食品安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食品安全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长期不懈抓下去。今天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签订责任状,目的就是要把食品安全的责任和意识传导下去,把实施食品安全工程的目标任务分解下去,确保我们对群众的承诺落地生根。

要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规定,食品安全由各级政府负总责。各级政府一定要强化“总负责”的意识,发挥好“总牵头”的作用,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各县(市、区)要建立食品安全工程组织领导机构,政府主要领导要经常过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亲自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分管领导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及时协调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对因工作不到位,失职失责,酿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引起群众强烈不满的,要严厉追究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领导责任。

要搞好协调联动。食品安全工作涉及部门很多,有的还是垂直部门,必须协调联动,形成合力。我个人认为,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职责划分不够科学,多头执法、各管一块,容易造成工作推委扯皮。解决这一问题有两个办法。一是尽可能的明确责任。各级食品药品监管局要认真履行“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重大事故查处”职责,切实承担起食品安全工作的牵头抓总责任。质监、工商、卫生、农业、畜牧等职能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范围,按照已有的监管体系,落实有力措施,抓好各个环节的监管。二是复杂问题简单处理。责任实在分不清,就不分,出了问题“一窝端”,都有责任,都要处理。

要强化宣传引导。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群众性的事业,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要加强对群众的食品安全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鼓励广大群众举报食品安全的违法违规现象。要有选择地曝光食品安全典型案例,震慑违法犯罪分子,让不安全食品没有生存市场。

篇10

其中,我省将新增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提升农村基层党建与服务经费保障、农产品食品安全工程、城市老旧小区整治等6项工程。

今年我省将提高6项民生工程实施标准,21项民生工程继续实施,已完成任务或已常态化运行的6项工程退出民生工程范畴。

《通知》要求,各级各地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不断加强民生资金保障管理,加大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

今年,全社会将通过更多渠道知晓民生工程的实施情况,根据《通知》要求,我省将加快民生领域基础信息大数据、新媒体、互联网平台统筹应用,推进民生工作公开、公平和公正,提升民生工程组织实施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

另外,还将探索建立长效管养机制,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民生保障服务和产品供给。

民生工程变更项目列表

新增6项民生工程

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县级公路畅通、乡级公路畅通、老村级道路加宽改造、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和贫困村内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切实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条件。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评定为一级、二级且需要长期照护的重度残疾人给予护理补贴,补助残疾人因残疾产生的额外长期照护支出。

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对全省城乡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困难群体实施法律援助,推动法律援助事业发展。

提升农村基层党建与服务经费保障。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和服务保障能力。

农产品食品安全工程。在乡镇和社区建立农产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体系,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推动解决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

城市老旧小区整治。对城市老旧小区开展老楼危楼加固改造、配套设施和环境整治提升等,有效改善人民群众居住和生活环境。

提高6项民生工程标准

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补助标准。水稻、玉米、小麦、棉花的保费财政补助标准分别由2015年每亩15.84元、12元、9.72元、16.32元提高到19.49元、13.54元、13.21元、18.91元。

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补助标准。将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由2015年每人380元提高到420元。

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补助标准。将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2015年每人380元提高到420元。

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筹资标准。根据安徽省巩固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新农合大病保险人均筹资标准由2015年15元提高到30元,城镇居民大病保险人均筹资标准仍为30元。

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根据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由2015年每人40元提高到4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