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特征范文

时间:2023-12-05 18:0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利工程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利工程特征

篇1

关键词:基层水利;工程运管;管理

1 基层水利工程运管的特征

基层水利工程属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农村各方面的用水需求,譬如农作物的用水。尽管基层水利工程规模小,但后期的运管难度并不小于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其运管的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公益性特征。基层水利工程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目的是惠民和便民,能够带来客观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某些水利工程尽管具有经营性的特征,但其经营所得收益,基本投入到工程运管工作当中,因此广义角度来讲,基层水利工程具有明显的公益性特征。

(2)辐射范围广。与农村地点相对应,基层水利工程分散在各种河道和山上,辐射范围非常之广,给运管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而且很多基层水利工程每年的运行次数少,分散的项目无法进行一次性统一维修,使得维修成本居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经济的损失。

(3)专业内容多。基层水利工程的服务功能涵盖农田灌溉、人畜饮水、汛期防洪、水产养殖和供水蓄水等,要求工程运管具备相应的专业服务功能,譬如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水文监测、机电设备运行、维护等,而且这些专业服务内容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在管理方面需要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

(4)群众性特征。基层水利工程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地方政府财政支持的局限性,在水利工程开展当中,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和参与,邀约广大直接受益群众参与投资建设,以及加强工程建设的民众监督,譬如工程项目施工单位没有按照公示开展施工工作,群众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发挥工程顺利实施监督管理作用。

2 基层水利工程运管的管理对策

鉴于基层水利工程运管的特征,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运管的水平,工程需要加强对运管机构设置的分析研究,并制定资金缺口补贴方案,以及完善工程产权制度和产权收益制度,具体的管理对策如下:

(1)设置运管机构

基层水利工程运管机构的设置,要求深化内部改革和设定直管制度方案,以理顺工程公益性和经营之间的关系,并实现全国工程的垂直管理。

a.深化内部改革。首先是岗位编制的合理确定,配备专业的人员,主抓工程公益的管理,在此要求工程的管理机构应该结合管理对象的特点,设置公益的岗位。其次是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针对公益岗位和经营岗位人员分配和收入水平分配,尽可能在公益岗位当中安排管理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并协调好公益岗位和经营岗位人员的收入水平。再次是协调好与相关部门的关系,工程管理机构在进行改革之后,人员的离岗和临时工作人员的招募,会同步产生编制、社保等问题,因此需要协调好与财政部门、社保部门等的关系,以解决管理机构改革之后遗留的问题。

b.直管制度方案的设定。鉴于目前基层水利工程服务存在的不足之处,建议有必要以原基层农机站的管理机制作为参照模板,构成基层水利垂直服务体系,并设定直管制度方案,首先借鉴农业部的经验,构建水利工程管理服务总站,结合工程管理的政策主线,确定总站的相关职能;其次是结合水利工程管理需求,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措施、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等,并协调工程的跨区域业务,监管工程转移支付资金,发挥工程的公益;再次是对乡镇水利站展开调研,明确水利站的管理原则和构建稳定的水利管理队伍,同时整合各方力量,配置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以统筹兼顾的原则,对运管工作进行合理布局;最后是建立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经费机制,整个各个工程的管理体系资源,在资金分配权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水利服务补贴体系和经费支撑体系。

(2)制定资金缺口补贴方案

基层水利工程为农村建设提供公共服务,在用水价格确定方面,除了要获得市场化的经营收入,还需要考虑农民负担的适度性问题,制定资金缺口补贴方案:

a.中央财政基本水价直补。出于减轻农民用水负担的目的,水利部门和财政部门应该联合统计分析农民的用水负担情况,结合中央财政的预算负担水平和现有的农民直补政策,进一步规范农村用水价格形成机制,尤其是在目前财政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资金的筹集遇到了重重困难,我们更需要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水利建设资金当中,提取部分资金用于基本水价的直补。

b.中央引导下地方财政直补。由于不同地区的基层水利工程具有差异性,因此中央制定的农民用水直补政策也会有不同的引导效果,为此,我们需要在中央财政直补政策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地方财政直补方案,首先是基于用水价格补贴原则,确定具体的补贴标准,其中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包括农民收入、农民负担水平、当地水资源成本、地方财政支付能力等;其次是规定取数的方式,保证相关数据来源渠道正式和合法,其中包括提供数据的部门和数据的取数点,常见的取数部门有统计局、农村调查队、发改委和农业部等,至于何种方式取数,要根据不同部门的取数渠道而定;再次是支付方式的明确,为了让农民从方案中受益,要根据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制定和落实差异性的基本用水价格补贴机制。

c.工程维护补助。笔者建议根据工程维修养护完成情况、中央补助资金项目完成情况、中央补助资金项目维修资金预算等,以及按照《定额标准》的内容和标准,编制工程维护补助机制。对于没有如期完成维修养护工作任务的工程,可暂停项目的补助资金。

(3)完善相关的产权制度

基层水利工程的产权基于产权界定的法律程序,要求确认工程产权和价值,一方面调查工程和资产情况,综合考虑工程的收益问题,形成工程的产权方案,另一方面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按照工程价格确定资产额,以及鼓励地方的政府、投资者、受益者等加入到工程投资当中。在此,我们需要界定工程产权的所有人,其中包括国有资产产权所有人、集体资产产权所有人、企业资产产权所有人、个人资产产权所有人。至于工程的产权收益制度,则是在确定产权之后,在建设管理权、用水管理权、经营管理权等管理权的基础上,做好工程的各项调式工作,确保工程效益期运行的正常,以及做好各项水资源管理工作任务,从供水和供电的角度,与用户签订具体的供应合同,以及根据合同规定收取相关费用,确保工程运行管理投入和产出的正常。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水利工程,尽管基层水利工程规模小,但后期的运管难度并不小于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其运管表现出公益性、辐射范围广、专业内容多、群众性等基本特征,藉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工程运管的水平,工程需要加强对运管机构设置的分析研究,实现工程的垂直管理,并综合考虑农民负担的适度性问题,制定资金缺口补贴方案,以及基于产权界定的法律程序,完善工程产权制度和产权收益制度。

参考文献

[1]谢振涛.现状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利弊探讨-颍上县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分析[J].治淮,2013(6):50-51.

[2]丛海燕.抓好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基层水利工程质量[J].吉林农业,2013(1):37.

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 资料 特性 整理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水利工程资料逐渐形成了一个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但由于严重缺乏竞争压力,在内部很难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时缺乏内部管理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由于我国水利工程较多、内容多元化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因此,对于水利工程资料的整理有待进一步改进。在水利工程的实际活动中,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同时整理资料的人员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没有透彻了解到资料整理对整个水利工程的重要性,致使资料记录出现不完整、不健全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对整个水利工程的全过程进行详细的反映。为此,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以作参考。

1.水利工程资料的特性

1.1水利工程资料的内容

对开工前所需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当原材料进场后,应及时派遣相应的工作人员对材料进行现场取样,同时将取样后的原材料进行送检,试验合格后才能将其投入到施工过程中来。除此之外,对一些关键部位或重要隐蔽工程,现场人员应及时做好施工记录,当隐蔽工程具备验收条件时,应在第一时间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通知监理和建设部门,对其进行验收。同时收集声像图片以作为工程资料的一部分。

1.2 水利工程资料的重要性

随着水利工程进一步趋于正规化与科学化发展,对资料整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基层的水利工程,虽然这些工程的建设规模不大,但其数量庞大,其资料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对工程质量的检验和评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样,工程资料也是事故处理等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参加人员应对工程资料的形成和整理予以足够的重视。

1.3 水利工程资料的作用

“内业”资料的整理和“外业”资料的收集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通常情况下,“内业”资料可对“外业”资料进行指导与追溯,判断其正确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内业”资料可反映整个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因此,工程资料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水利工程资料整理的相关要求

2.1资料整理和工程之间应保持同步性

对水利工程资料的整理应做到及时而准确,推进相关信息的充分运用。各个信息的价值均具有其时间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信息越及时,那么信息所产生的价值就越高,可以说,信息的及时性与其产生的价值之间呈正比关系。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应及时对施工资料进行详细的记录,在第一时间内将相关信息传递出去。因此,资料整理和工程施工之间应保持同步性。

2.2数据的准确性

对于任何一个水利工程项目来说,其数据的准确性应是资料整理工作的重点。在填写工程质量评定表的过程中,应确保所填数据的准确性和相关内容的规范化,审核人员在资料审核过程中应严格把好数字关,及时而准确的对工程资料进行整理。在内业资料的编制过程中,应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应以施工图纸和相关规范为填写依据,严禁虚假数据的出现。

3.水利工程资料整理措施

3.1深入现场,切实做好实际问题的解决工作

施工单位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承担着资料编制和整理的重责。对于资料人员而言,其不能把工作范围局限于办公室这样一个空间,他们应不间断的与项目部质检人员、监理人员等深入施工现场,实际查看整个施工过程,及时掌握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做好工程技术交底,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工作,做好工程技术的检查和复核工作,及时掌握工程动态,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应在第一时间内对该问题进行处理。

3.2及时收集并整理工程资料

资料人员应与现场技术人员时刻保持紧密的联系,在第一时间内对施工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创建工程动态管理体系,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各项资料和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并完成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归档,以便查阅时使用。

3.3收集工程完工后的相关资料

在竣工档案的管理中,对工程竣工资料的收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样,工程竣工资料的收集不仅是对竣工档案进行科学管理的条件,同时也是确保其完善、准确的主要措施。只有通过科学而有序的方式对工程竣工资料进行收集,确保其完整性,方可完成相关资料的立卷工作。应完善施工管理报告、竣工报告及工程结算单的签字和盖章手续。在搜集工程竣工资料的过程中,应积极采用现代化技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管理和储存,以确保其安全性,进而实现竣工资料的完整性。

3.4应规范填写工程资料

施工单位在填写工程资料时,应严格遵守相关部门发放的统一格式进行填写,同时要按照以下三个原则进行:其一,对一些规范有明确格式的工程资料,应严格相关规定和样式进行填写;其二,对一些规范中并没有明确格式的工程资料,应按照具体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来规定相关格式;其三,对一些完全没有规定格式的工程资料,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三方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相关格式,并将制定后的格式上报质检部门,批复后方可使用。

3.5工程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当水利工程完工后,应对各个阶段形成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归档,在归档过程中应结合归档的实际要求进行归档,同时应满足档案案卷的相关要求。

在水利工程中,竣工图的形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同时竣工图也是形成工程归档的重要元素,所以,对于竣工图的归档应做到清晰、准确、完整且相关手续齐全。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资料的整理和管理是整个建设项目的最为基础的工作,同样也是最为关键的工作之一,对于一家施工单位来讲,工程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其本身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衡量整个企业对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3

1.1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缺乏环保意识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态水利工程关于环境意识的引入时间还较短,这就导致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的沟通和交流较少。此外,国内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只考虑经济性与安全性,却未深入考虑生态环境的问题。关于生态水利工程方面,我国环境评价体系还不够全面,经验与成果较少,这也导致生态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可用的资源与材料较少,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发与设计工作相对滞后。

1.2生态水利工程与水利工程之间的协调工作不充分

生态水利工程的构建必须要考虑到当地生态系统的运转,同时生态水利工程的构建也需要建立在水利防洪、高效供电的基础之上。生态水利工程与传统水利工程最为显著的差异就在于其功能与服务目标之间的差异,在现阶段下,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生态水利工程和水利工程的整合。

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与规划应该遵循的原则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也受到了一定的重视。在设计工作中,不仅要解决水体与水利的实际工作问题,也需要将生态环境维护好,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需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2.1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需要满足经济性、安全性与实践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与一般的工程施工相比,有着综合性的特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工作的难度,它不仅需要满足实际水利工程的承建需求,还需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就必须进行统一的布局与安排,满足经济性、安全性与实践性的原则。

2.2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需要满足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需求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与建设工作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水文条件进行。举例来说,不同地区的水文条件与地质习性不同,那么就会形成不同的河槽断面。因此,在进行设计工作前,需要对具体的形态与特征进行部署,也只有全面地了解流域的环境、形态以及周围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才能够设计出适宜当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水利工程。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仅仅考虑河流的自然特征,而生态水利工程则追求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设计人员在开展工作之前,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规律,并将其与人文科技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3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应该遵循整体性原则

在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规划时,需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就是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根据生态系统之中不同的生态因素提出综合性的设计方案。此外,生态系统是一个有着水文文化、降雨的动态系统,也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因此就必须要考虑到生态系统的大环境,这样才可以在根本上解决水利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生态问题。

2.4明确生态敏感目标,对工程进行科学设计

在设计生态水利工程时,还需要充分地考虑到生态敏感目标,充分考虑到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可能发生的各种危害,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尽可能减少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此外,做好交接工作,让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明确生态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求,并严格落实到施工过程中,减少施工对于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生态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篇4

关键词:农田水利;前期规划;投资;管理机制

一、农田水利工程的特征及重要性

1、农田水利工程的特征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保证农业安全生产建设的利民工程,主要服务于农田灌溉与除涝,促使农田向旱涝稳产田转变,保证了绝大多数粮食的安全生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以及水资源的合理管控与运用。农田水利工程里面一般包含了浇灌渠道、排水沟道、泵站、涵洞、水闸、农田桥、机电井、灌排设施等,一般都表现出占地广、工程资金投入大、总工程耗时、施工条件比较差、公益性色彩强的特征。

2、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是农业经济,水利又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中之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行小康奋斗目标的新时代新背景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建设和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迫在眉睫。

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水利建设资金的管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国家的财政补贴,但是国家对资金的落实情况缺乏监管,难免出现一些地方行政单位将水利建设费用挪用的情况。除此之外,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是一种偏公益性行为,资金回收耗时长,很少会有社会性资金主动注入,导致资金来源较为单一。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很多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不能按期进行,哪怕一些已开工的水利工程项目,一些时候也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出现不断延后的现象,大大延缓了水利工程的进度。

2、建设前期规划缺乏合理性在规模方面,农田水利工程往往不会很大,但是涉及的角度大、范围广,与农田本身的高低程度、自身原本的水利规划等因素密切相关。很多规划设计人员对水利建设工程区域的地貌缺少充分的了解,导致最终的设计存在一些或大或小的瑕疵。在施工现场也存在较多的不定因素,影响了后期的建设管理。作为后期进行工程管理的依据,如果设计图纸就存在问题,后期施工进度就必然受到影响,也不利于控制项目成本。如果规划中占用了政府没有提前与农民沟通好的农田,会让项目进展减慢。水利工程的设计要尽量减少农田的占用,减少不必要的冲突[1]。3、施工人员管理不当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员应该招聘一些高素质并且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做好上岗前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一些工龄较长的技术人员也要加强基本教育,切实提高技术应用的水平,防止出现技术经验与新技术不匹配的情况[2]。

三、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具体措施

1、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离不开资金支持,成立农田水利工程专项津贴有利于工程的推进,要不断想方法扩大专项资金的投入规模。政府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各级政府加大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必不可少,要扩充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并且建立严格的管控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合理征收地方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可以提取一部分土地出让的获利资金投入到新的农田水利建设中。想方设法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社会企业投资的主动与积极性,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往良性市场方向发展。

2、前期设计规划工作要落实到位在前期设计时,负责设计的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合理规划,比如水资源的调度尽量多的保留原有的路线,减少或者避免占用农田的情况。要对原有灌溉路线进行优化,多考虑当地农户的需求。在水利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农田灌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还要多考虑水的排放问题。

3、遵循人本原则将农民用水方面的利益追求放在首位,把提升农村水利工程抗灾性能和管理工作水平作为首要目的,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加大节约用水的管理力度,确保农民经济效益的增加,使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等都能得到稳步发展,使农业经济持续进步。

4、重抓工程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在农田水利工程中,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是政府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力度要加强,要提升专业性。更重要的是需要向农民宣传农田水利工程的有利意义与好处,以保证绝大部分的农民能够切实了解与体会到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的意义,使广大农民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农田水利工程建造过程当中。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工程监管体系,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行“标准化与统一化”的管理模式。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任务分散到每一个负责人身上,方便工程投入运行后对产生的问题能有效追踪。地方政府和管理机构要与有关工程建设施工单位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协作模式,彼此之间相互监管,共同合作进步。

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水利管理部门;水利工程;水土资源;水利产业;水利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237-1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整个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须的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特别重要和不可代替的意义。中国是一个水利大国,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也更是任重道远,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也无不是把兴水利、治水害作为自己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水利工程管理因其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可以说几乎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之间均有关系,同时,水利工程管理又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必须依靠基层的广大干部职工,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指令,为此,水利部门的工作者就一定要充分了解本单位和本部门的主要任务和特点。

1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主要任务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任务是由它的性质、工程规划设计要求以及它在社会分工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作为从事防洪、供水等生产活动的水管单位,其一切活动要以生产为中心来组织进行,其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1 为整个社会和人类提供防洪安全保障和生产、生活用水以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

根据社会分工,水管单位的首要任务就是安全运用水利工程,调节天然径流,为社会提供安全防洪保障,并满足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

1.2 充分利用水土资源

水管单位要发挥水利工程防洪、供水的作用,必然占用一定数量国家交付支配使用的水资源、水域和土地资源。这些水资源由水管单位管理后,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随意利用。因此,水管单位必须在管好、用好水利工程,发挥防洪和供水效益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充分利用水资源,开展多种经营,不仅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且能够增加水管单位的收入,这对于改善职工生活,稳定管理队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 提高经济效益和经营效果,自我维持简单再生产

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兴建水利工程,为了发挥防洪和供水效益,保证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对于水管单位,并不都要求有盈利。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水利投入增加,建成的水利工程会越来越多,而维持这些工程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年费用也不宜完全由国家来负担。水管单位必须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实行有偿供水、有偿服务,进行经济核算,在充分发挥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讲究自身的经营效益。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任务是:安全运用水利工程,合理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防洪、供水、发电、航运、养鱼等综合效益;充分利用所占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水域和土地资源,开展多种经营,为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服务。并在发挥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讲究自身的经营效益,实现自我维持简单再生产。

2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主要特点

水利工程单位是通过调节天然径流进行防洪和供水的,由于天然径流的随机性等因素,其生产活动的组织具有与其生产活动不同的复杂性。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一些特征:

2.1 生产活动的不稳定性

天然径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是个随机的过程,事先虽然可以预测,但在目前科技发展水平下,预测精度远远不能满足计划生产的实用需要。为此水利工程的防洪、供水都必须考虑各种可能性,而不能以某一确定量为唯一依据。即对于一个水利工程设计既定的供水对象来说,并不能保证每年都能满足用水需求。如果当年天然径流来量丰富,超过了用水设计的供水需求,水管单位不需要做太大的努力,就可以满足用水需要,还会形成弃水。而当遭遇枯水年分,则难以实现预定的供水目标。因此,水利工程的防洪、供水生产活动具有不稳定性。这是水利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的一个显著特征。

2.2 产品流通范围的局限性

从理论上讲,水利工程的供水也像其他商品一样可以流通到任何地方。但在实践中,供水受到地理环境的约束,其流通范围有一定的限制。缺水地区跨流域引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成本高于本流域引水几十倍,甚至于几百倍。因此,除在水资源特别紧张地区,经过经济论证,必须跨流域引水外,一般地区水利工程的供水只在本流域内流通。超过设计保证率的多余水量很难充分利用,供水生产也很难扩大。供水生产的这个特征对于水利经营管理具有很大的影响。

2.3 生产资料的高度安全性要求

水利工程设施是防洪、供水最主要的生产资料。水利工程设施是否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还将对下游地区产生严重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蓄水工程来说显得尤其突出,工程万一失事,水利变成水害,给下游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无论是防洪工程还是兴利工程,都有遭遇洪水的可能性,因此,保证水利工程本身的安全,对于水利产业的运行管理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水利生产的高度安全性是有别于其他生产活动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必须予以充分的认识和重视。

2.4 生产活动具有稳定性的联系

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渗技术;灌浆技术

我国江河密布,再加上地形地貌等特点,使得我国水利资源十分丰富,水利工程就是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重要设施。它们不仅能够进行发电、灌溉,还起着防洪减灾的作用,同时为农业、工业、日常生活提供用水。然而有许多水利工程由于运行多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渗漏。渗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功能的发挥,甚至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等。基于此原因,要采取相应措施对水利工程的渗漏情况进行除险加固。

一、防渗墙的种类及特征

防渗墙是比较常见的防渗方法,一般对于墙的厚度、渗透系数、柔性等要求较高。当前,防渗墙的处理技术多种多样,防渗墙的种类常见的有:锯槽法、链斗法、多头深层搅拌水泥土、薄型抓斗、射水法等。在实际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从而达到理想的防渗效果。

(一)锯槽法防渗墙工艺技术

锯槽机刀杆进入先导孔中,锯槽机刀杆在一定倾角的基础上,一边进行往复切割,一边以每小时0.8~1.5米的速度(根据地层状况)向前进行开槽;切割下来的土,可采用正循环或反循环排渣系统进行排除,并用泥浆保护槽壁。浇筑塑性混凝土,使其形成0.2-0.3米宽的防渗墙体。同不同规格的刀杆组合,开槽宽度可达0.2-0.5米不等,深度可达40米。锯槽法的特征是能够连续成槽、墙体连续、施工效率高、质量好,成墙深,锯槽法可适用于粒径小于lOO毫米的砂砾石地层,如砂土、粘土和卵石:要形成不同抗渗指标和强度的防渗墙,可以采用自凝灰浆、同化灰浆的方法。

(二)链斗法防渗墙工艺技术

链斗式开槽机的排桩上,具有旋转链斗装置,一边用该装置取土,一边将斜放设置的排桩下放,并且与成墙深度持平,开槽机向前开挖沟槽,并用泥浆保护槽壁,此方法浇筑混凝土方法与锯槽法相同。采用链斗式开槽机开槽,宽度可达16-50米不等,深度可达10-15米不等。链斗法的特征是适用于粒径小于槽厚、含量小于百分之三十的砂砾石底层,如粘土、砂土。

(三)多头深层搅拌水泥土防渗墙工艺技术

多头深层搅拌桩机具有多个钻头的设置,一次能够多个钻头同时进行工作,将水泥浆喷入土层,在注入土层的同时还要进行搅拌,使之混合、固结,形成水泥土桩,从而形成防渗墙。采用多头深层搅拌水泥土技术,防渗墙最深可达22米。该技术的特征是施工步骤较为简单,对环境的污染较小,防渗效果最佳;该技术适用于粘土、砂土、淤泥和砂砾层。当前,根据实践结果证明,该方法是最具发展前景的防渗墙工艺。

(四)薄型抓斗防渗墙工艺技术

采用薄型抓斗机上斗宽为0.3米的装置,进行开槽,并用泥浆保护槽壁,浇筑塑性混凝土,或者采用自凝灰浆,从而形成薄壁防渗墙,采用薄型抓斗技术,防渗墙最深可达40米。该技术的特征是适用于砂土、粘土和卵石等。

(五)射水法防渗墙工艺技术

该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采用专门的造孔机来操作,利用其喷嘴射出的高压水流对土层进行切割,将槽孔切割修整后,采用泥浆保护槽壁,可采用正循环或反循环排渣系统进行排渣。槽孔形成后,浇筑水下混凝土,或者浇筑塑性混凝土,从而形成薄壁防渗墙。采用射水法技术,防渗墙厚度宽度可达0.22-0.45米,深度可达30米。该技术的特征是适用于粒径小于100毫米的砂砾石地层,如砂土、粘土等。射水法工艺得到广泛运用是在1998年特大洪水过后,并创造了十分不错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灌浆的种类及特征

灌浆技术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防渗透程度,因此灌浆技术的处理非常重要。灌浆技术的实质就是利用气压、液压或者电化学等原理,将能够固化的浆液喷入裂缝或者洞孔。灌浆的种类也比较多样,每种都有自己的适用性,比较常见的有:土坝坝体劈裂灌浆、卵砾石层防渗帷幕灌浆、高压喷射灌浆、控制性灌浆等。

(一)土坝坝体劈裂灌浆的工艺技术

土坝坝体劈裂灌浆是充分运用坝体应力分布的规律,沿着大坝轴线的方向劈裂,与此同时灌注泥浆,从而形成连续的防渗墙,以此来改善坝体的防渗能力。通过此种方法,还可以使坝体自身应力重新分布,从而提高坝体的稳定性。土坝坝体劈裂灌浆的特征是能够有效地修整坝体的密实度,大大完善大坝的防渗功能,增强坝体的坚固程度,提高大坝的洪水抵御能力。

(二)卵砾石层防渗帷幕灌浆的工艺技术

与其他的灌浆技术不同,卵砾石层防渗帷幕灌浆大都使用粘土加少量水泥的混合浆液。卵砾石层灌浆不能进行独立钻孔,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使用套阀式灌浆的方法。该技术的特征是能够多个灌浆口同时进行,从而达到相关要求。但因该种方法受地质条件的限制较大,当前很少采用该方法。

(三)高压喷射灌浆的工艺技术

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的防渗过程中,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方法。该技术是利用高压,将浆液灌注到土层中,使土层中较为薄弱的地方破坏,用浆液将空隙填满,从而形成固状结体,起到防渗作用。高压喷射灌浆技术的特征是施工流程简单、施工效率高、成本低、原料广,但也有其局限性,即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机具,对作业环境要求也较高。

(四)控制性灌浆的工艺技术

控制性灌浆是随着水利工程防渗工艺今年来不断创新发展而提出的,该技术是在传统灌浆工艺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改进,从而达到对浆液压力和流量的控制,以此来提高对灌浆范围及程度的控制,提高效率,节省资源。

总结

综上所述,渗漏是影响水利工程正常使用的严重问题,做好水利工程的除险加固,可以通过防渗和灌浆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处理。不断提高改进处理病害的方法,提高施工工艺技术,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使用,这是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的。每种工艺技术都有自己的适用性,在进行选择时需要结合实际的工程问题及情况,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防渗效果,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继续发挥其功能。

参考文献:

[1]尹华刚.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施工技术应用的探讨[J].硅谷,2009,(17).

[4]兰中伟,穆淼.论述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施工技术应用[J].科技与企业. 2012(01)

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软土地基;特点;技术处理;问题;应用

一、软土地基的特征

(一)透水性较差

软土地基一个重要的特性便是透水性较差,所以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前,应该提前对于软土地基进行科学化的排水,增加软土地基的稳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排水处理的时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导致工期时间会较长。

(二)压缩性较高

由于软土地基自身松软的特性,所以压缩性较高,并且并不具备较高的强度。在进行水利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合适的处理,有可能会由于承载重量逐渐加大,从而出现塌陷的状况。

(三)沉降速度较快

软土地基具有强度小,密度低的特征,所以在工程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会出现下陷沉降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承载力越大的情况下,沉降速度也会越快。

(四)结构不够均匀

软土地基的结构不够均匀主要是由于其土壤的强度以及密度都较小的原因。所以当工程量不断加强时,地基便有可能会出现破损的情况,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塌陷的状况。

二、当前影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因素

(一)水利工程的质量要求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大多数都是软土地基,所以对于软土地基应该采用相应的处理技术,达到水利工程的只要要求标准。当前水利工程具有多样的用途,相应也会有不同的建设要求所以在进行水历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按照实际的情况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而不是按照普遍性的要求对于软土地基进行处理。要综合的全方面的因素对于软土地基进行处理,避免影响水利工程的质量[1]。

(二)水利工程的工期要求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水利工程的要求落实,而作为施工进度的重要标准,建设工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施工之前,要做好施工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工期计划,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按照工期计划来进行施工,尽可能减少由于工期的延误,影响到水利工程的质量[2]。所以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在进行软土地基的处理时,需要根据实际的工程进度进行处理,所以没有固定的时间进行处理,从而使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具有不稳定以及局限性。

三、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

(一)排水砂垫层技术

由于软土地基的透水性较差,所以要使用一定的处理方式对于软土地基进行排水处理。而排水砂垫层技术便是软土地基在进行排水处理中,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一种方法[3]。排水砂垫层技术主要是在软土地基的底部铺设一层拍水砂垫层,例如通过使用砂砾,石头等进行软土地基的排水,达到水利工程的要求。

(二)换填垫层处理技术

换填垫层处理技术也是软土地基在进行处理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技术。通过使用换填垫层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保障软土地基的稳定。其实换填垫层处理技术就是利用设备挖掘软土地基表面的土层,然后将碎石块以及矿渣进行填充,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使用的石块以及矿渣需要具备稳定性以及高强度,从而保障地基稳定固定性。绝大多数情况下,在低洼或者有淤泥的地方,常用换填垫层处理技术,加强软土地基的稳定,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4]。

(三)化学固结处理技术

所谓的化学固结处理技术,主要是选择使用一系列的化学手段来转化土壤的特征,来改善软土低级的硬度以及强度[5]。在使用化学固结处理技术中,会选择灌浆法,高压注浆法以及水泥土搅拌法三种方式。(1)灌浆法。通过把水泥关注到软土地基的土壤裂缝里,可以加强软土的强度,从而减少软土地基出现塌陷的概率,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2)水泥土搅拌法。如果软土地基处于含水量较高的情况,便需要使用水泥土搅拌法,将水泥加入到软土土层中,实现水泥土的搅拌,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从而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减少出现事故的概率,推动我国水利工程我的发展。

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主要特征和内容

1.1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主要特征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同其他工程管理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征:涉及面广、领域多,主要涉及环保、城建、道路、电力、工业、矿山等诸多领域;地区差异大,不同工程或同一工程的不同区段,地质条件、施工环境都相差很大,从而导致不同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缺少统一的量化标准,施工管理表现形式多样;不确定性强,水利工程施工受自然环境、人为因素等影响较大,由于这些因素的发生具有明显的不可预见性,从而导致水利工程施工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涉及学科多,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涉及法律、园林、气象、经济、地质、管理等学科。

1.2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包括施工过程管理措施和竣工验收管理,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它主要是指依据合同控制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工期和投资,协调好施工方案编制、施工过程中的各方关系,形成以承包方、业主、监理三方相互制约,以监理为核心的合同管理模式。施工过程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管理人员协助项目法人把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做好;确定设计图纸,设计部门、工程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对施工图纸进行综合会审;进行资质审核,确定承包与分包商;对施工进度、质量进行监察,对施工安全防护设备进行检测;制定施工工期计划,进行工程物资准备工作;严格按照工程施工单位的规章制度、国家有关行业标准进行施工。工程完工后,接受相关主管部门检查,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竣工验收工作。

二、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2.1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素质较低,项目法人行为的规范性不强。

由于历史管理体制的限制,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素质普遍较低,缺少具有丰富专业技术经验和较高管理能力的管理人员。项目法人行为不规范现象大量存在:招投标工作不规范,虚假招标、违规操作现象仍然存在;资金到位较差,拖欠工程款现象严重,这会影响施工进度,有时会造成盲目压缩质量成本,降低工程建设质量的风险;质量意识淡薄,项目法人责任制没能很好的落实。

2.2 目标管理缺乏科学性,监理市场不规范,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监管制度不完善,法规、法律不健全、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质量管理部门责任不明、职能交叉,责任追究力度不够。监理工作缺乏切实有效的方法与手段,监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监理人员的责任心较差。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有时会执法不严,没能做到严格依法监管,这会影响到监督管理工作效果。

2.3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体制不健全,项目管理责任制有待完善。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作为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做好该项工作的重要体制保障。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责任制还不成熟,激励机制缺乏,员工参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由于缺少一套科学的、正规的、成熟的评价体系,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计划评价主观性很强,考核体系不完善,会很难针对考核体系作出切实有效的激励决策,这严重影响了员工参与施工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还存在着责任分工不明确、奖罚制度不合理等问题,这都会影响到员工参与并配合施工管理的热情。

三、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对策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是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它是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为了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 强化管理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责任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相关管理责任,增强管理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牵涉多个部门和较多专业的复杂性工作,较强的责任意识是做好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健全的责任管理制度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制度保障。依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指定各责任人的管理责任,把管理责任落到实处,从而形成有序高效的责任管理网络。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问题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制度,从而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3.2 建立健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制度,完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体制,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及政策引导。水利施工企业应制定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定期对其考核,从而使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逐步科学化和规范化。充足的资金支持是正常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重要的基础。在施工过程中,水利施工企业要积极引进并应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此外,还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树立进度、质量和成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观念。严格材料进场制度,检查不合格的材料严禁进场和使用。完善水利工程施工监理制度,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减少对监理的行政干预。实施严格的工程监理对承包企业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3 完善招投标管理办法,从而减少施工单位间的恶性价格竞争,避免地方垄断,使中标价回归理性。建立对勘察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的评级制度,完善对各单位的工作监督及考核办法。完善对工程施工管理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参与施工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完善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壮大执法队伍,强化执法力度,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确保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工程技术人员不能照搬照抄已有的技术方案和质量控制方案,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施工方案,这就需要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从而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杰.刍议水利工程项目混凝土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06)

[2]潘持强.关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1,(22)

[3]吴湛华.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其施工管理[J].建材发展导向,2010,8(11)

[4]聂军洲,潘峰.浅析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及管理创新[J].知识经济,2009,(4)

[5]王平平.浅议水利工程施工管理[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7(1).

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 规划设计 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TV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161-01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水利事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而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于农村水利,还是城市水利,其不仅会影响到地区的安全,防止灾害发生,而且也能够为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足够的帮助。鉴于水利事业的重要性,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就必须严格按照科学的理念开展,从而确保各项水利工程能够带来必要的作用。对于科学理念的遵循就是要求在设计当中严格按照相应的原则,从而很好的完成相应的树立工程。总的来说,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着如下几个部分。

1 确保水利工程规划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就水利工程自身而言,其所包含的要素众多,是一项较为复杂与庞大的工程,不仅包括着防止洪涝灾害、便于农田灌溉、支持公民的饮用水等要素,也包括着保障电力供应、物资运输等方面的要素,因此对于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应该从总体层面入手。在科学的指引下,水利工程规划除了要发挥出其做大的效应,也需要将水利科学及工程科学的安全性要求融入到规划当中,从而保障所修建的水利工程项目具有足够的安全性保障,在抗击洪涝灾害、干旱、风沙等方面都具有较为可靠的效果。对于河流水利工程而言,由于涉及到河流侵蚀、泥沙堆积等方面的问题,水利工程就更需进行必要的安全性措施。除了安全性的要求之外,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也要考虑到建设成本的问题,这就要求水利工程构建组织对于成本管理、风险控制、安全管理等都具有十分清晰的了解,从而将这些要素进行整合,得到一个较为完善的经济成本控制方法,使得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能够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杜绝浪费资金的状况出现。

2 保护河流水利工程的空间异质的原则

河流水利工程的建设也需要将河流的生物群体进行考虑,而对于生物群体的保护也就构成了河流水利工程规划的空间异质原则。所谓的生物群体也就是指在水利工程所涉及到的河流空间范围内所具有的各类生物,其彼此之间的互相影响,并在同外在环境形成默契的情况下进行生活,最终构成了较为稳定的生物群体。河流作为外在的环境,实际上其存在也必须与内在的生物群体的存在相融合,具有系统性的体现,只有维护好这一系统,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才能够达到其有效性。作为一种人类的主观性的活动,水利工程建设将不可避免的会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河流出现非连续性,最终可能带来不必要的破坏。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规划的时候,有必要对空间异质加以关注。尽管多数水利工程建设并非聚焦于生态目标,而是为了催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在建设当中同样要注意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确保所构建的水利工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然,这种对于异质空间保护的思考,有必要对河流的特征及地理面貌等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从而确保所指定的具体水利工程规划能够切实满足当地的需要。

3 水利工程规划要注重自然力量的自我调节原则

就传统意义上的树立工程而言,对于自然在水里工程中的作用力的关注是极大的,很多项目的开展得益于自然力量,而并非人力。伴随着现代化机械设备的使用,不少水利项目的建设都寄希望于使用先进的机器设备来对整个工程进行控制,但效果往往并非很好。因此,在具体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必须将自然的力量结合到具体的工程规划当中,从而在最大限度的维护原有地理、生态面貌的基础上,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当然,对于自然力量的运用也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不仅需要对当地的生态面貌等状况进行较为彻底的研究,而且也要在建设过程中竭力维护好当地的生态情况,并且防止外来物种对原有生态进行入侵。事实上,大自然都有自我恢复功能,而水利工程作为一项人为的工程项目,其对于当地的地理面貌进行的改善也必然会通过大自然的力量进行维护,这就要求所建设的水利工程必须将自身的一系列特质与自然进化要求相融合,从而在长期的自然演化过程中,将自身也逐步融合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有利于水利项目可以长期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4 对地域景观进行必要的维护与建设

地域景观的维护与建设也是水利工程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也要求所进行的设计必须从长期性角度入手,将水利工程的实用性与美观性加以结合。事实上,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原有景观进行一定的破坏,这在注意破坏的度的同时,也需要将水利工程的后期完善策略相结合,也即在工程建设后期或使用和过程中,对原有的景观进行必要的恢复。当然,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应该以尽可能的不破坏原有景观的基础之上进行开展,但不可避免的破坏也要将其写入建设规划当中。另外,水利工程建设本身就要可能具有较好的美观性,而这也能够为地域景观提供一定的补充。总的来说,对于经管的维护应该尽可能从较小的角度入手,这样既能保障所建设的水利工程具备详尽性的特征,而且也可以确保每一项小的工程获得很好的完工。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水利工程所涉及到的景观维护与补充问题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价,从而确保所提供的景观不会对原有的生态、地理面貌发生破坏,而这种评估工作也需要涵盖着整个水利工程范围,并有必要向外进行拓展,确保评价的完备性。

5 水利工程规划应遵循一定的反馈原则

水利工程设计主要是模仿成熟的河流水利工程系统的结构,力求最终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河流水利系统。在河流水利工程项目执行以后,就开始了一个自然生态演替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并不一定按照设计预期的目标发展,可能出现多种可能性。针对具体一项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以后,一种理想的可能是监测到的各变量是现有科学水平可能达到的最优值,表示水利工程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使用与演进效果;另一种差的情况是,监测到的各生态变量是人们可接受的最低值。在这两种极端状态之间,形成了一个包络图。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市场经济条件;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

水利工程运管机制是在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中所采取的组织管理形式、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运转方式。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具有目标多元性、干扰因素复杂性、管理效果模糊性的特点。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应适当引入市场机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改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一、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的概念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指在一定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下,适应水利工程性质的要求,为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综合效益,在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中所采取的组织管理形式、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运转方式。具体而言,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主要包括:

1.运行机制。保证工程正常运行的基本制度和主要措施,包括机构设置、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协调机制等,以实现工程有效运行和内部的高效管理。

2.经营机制。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基本制度和主要措施,以保证企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经营效益的实现。相对于一般企业而言,由于水利工程公益性的特征,公益性的水利工程本身基本上没有经营方面的活动。

3.奖惩机制建立在权责利明晰的基础之上,通过奖励与惩罚,使机构或个人的权利、责任与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励机构或员工的积极性搞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因此,奖惩机制是按劳分配原则的具体体现,是企业高效管理和有效经营的一个重要方面。

4.应急机制。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使之面临的水情状况总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一旦发生超出设计边界的水情变化或出现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可能会对工程本身和工程效益的实现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应设置预警系统和应急措施,以保证非正常情况下工程的运行。

5.监督约束机制。由于水利工程的公益性特征和外部性特征,水利工程尤其是公益性的水利工程的效益评价往往不像一般企业主要通过企业效益来反映,而是通过社会评价来反映。因此,通过政府监管、社会监督、民众意愿是实现水利工程高效运行的重要内容。

二、确立水利运行管理机制的基本原则

我国水利工程运管机制的改革应遵循如下原则:

1.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区别管理。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其编制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实行管养分离后的维修养护人员、准公益性水管单位中从事经营性资产运营和其它经营活动的人员不核定编制。企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做到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2.严格分离业务范围。纯公益性水管单位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准公益性水管单位要在科学划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资产的基础上,对内部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职能部门和承担供水、发电及多种经营职能部门进行严格划分,做到事企分开、财务独立核算。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在核定的财政资金到位情况下,不得兴办与水利工程无关的多种经营项目。企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和经营性水管单位的投资经营活动,原则上应围绕与水利工程相关的项目进行。

3.严格资产管理。加强国有水利资产管理,明确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积极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企业集团,负责水利经营性项目的投资和运营,承担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

三、建立新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

1.运行机制建设

(1)加强合同管理,明确奖惩机制。根据委托的业务内容、目标和责任,加强合同管理,尤其对专业养护与维修工作,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对养护维修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并制订奖惩办法,充分调动各参管单位的积极性,做好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

(2)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和养护队伍的选择中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发挥管理和养护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实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良好发展。

(3)加强工作监督,规范运行管理工作。为确保运行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建立全方位绩效评价体系,开展不定期监督和定期考核工作,通过巡回监督、驻地监督和运行管理工作的考核,确保各项运行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2.积极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把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业务推向市场,由专业化的、具独立法人地位的养护企业来负责工程的养护维修,对工程实行专业化、合同化管理。管养分离的模式是指在工程运行管理中将养护业务的机构、人员、经费相分离,组建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保证水利工程安全高效运行。实行管养分离的运行机制,应在政府管理机构的监督和协调下,当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组建运行管理队伍;根据水利工程技术的需求,组建工程日常养护队伍,实行社会专业化维修。

(1)运行管理队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构和人员主要负责水利工程的运行调度、工程的检查、日常养护与维修工作的检查与评价、专业维修工作的组织与评价和经费管理等工作,需要制定相关工程养护的考核办法,确保工程养护工作符合规范,提高工程养护的水平。

(2)日常养护与维修队伍。小型水利工程出现技术问题的情况较少发生,如果聘用的工程技术人员数量较多,管理成本便相应增加;另外,位置偏远、管理难度较大,容易出现管理不到位的“疏漏”与“死角”现象。为此,建立以专职养护人员为骨干、群众养护人员为补充的工程养护队伍。专职养护人员可以由当地水利部门的相关职工兼职,或者从社会招聘有相关专业经验的退休人员,负责责任区段水利工程技术维修养护的工作,群众养护人员可从工程附近的乡村招聘责任心较强的群众,负责普通的维修与养护工作。这样,通过专职人员和群众的日常养护与维修,保证小型水利工程的养护效果。另外,日常养护与维修队伍应具备一定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以满足应对汛期抗洪抢险的需要。

(3)专业养护与维修队伍。对于泵站、电站等水利工程,电气设备、水泵机组尤其是高压设备的维护与检修等一些技术性较高的工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利用精良的仪器设备来完成。因此,泵站和电站等水利工程的专业养护和维修工作应通过委托、招标的方式选择专业化单位负责,以降低运行管理的风险,确保泵站工程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走科学发展道路、建设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的施工不同于其他工程类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导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导流的方法一般有两类:一是采用分段围堰;二是坝身底孔导流。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危直接影响到国家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工程建设完成后,工程人员如果不进行及时的看管,不仅会影响水利工程发挥的积极效应,严重地还会带来灾难因此,每个水利工程都应该设有专门的运营管理机构。有效的发挥工程的积极作用,充分、合理、安全的利用水资源。

水利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水利工程的实际,按照社会市场化运作,深入实施管养分离的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合同管理、竞争机制、监督机制的作用,加强人员技能培训、经费投入、科研等方面的工作,逐步改革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机制,这样才能确保水利工程效益的有效发挥,不断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庆元.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改革研究[J].人民长江.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