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05 18:0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交通建设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交通建设实施方案

篇1

 

一、制定背景

我市2019年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的数字枣庄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市大数据中心,印发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设了鲁南大数据中心、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云网等数字基础设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目前,滕州市列入省级四星级城市建设试点,其余区到达二星级标准。省工作会议后,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市大数据中心结合我市实际,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原则,通过调度梳理相关部门信息化建设情况,组织开展研讨,初步形成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在前期调研、收集资料、充分论证基础上,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代拟稿)》,并征求了市直相关部门和区(市)的意见建议。

二、决策依据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调度。9月份,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先后审议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会上刘家义书记特别强调,这项工作非常必要,要加快进度,保质量、重实效;李干杰省长要求各市各部门抓住机遇,扛牢责任,趟路子、破壁垒、解难题,争取形成一批成果。

三、出台目的

按照全省大数据创新应用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会议要求,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今后工作的总抓手,全面落实好我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加快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走在前列。

四、主要内容

篇2

2014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城乡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5年)》(以下简称《方案》)中,对于福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信息化投入及方向给予了进一步的解释,同时也对超亿元的投资项目做出了说明,这预示着福建下一步将以更加稳健的态度,将智慧福建建设延续下去。

基础奠定勇气

在《方案》中,福建将信息化投入划定为四个工程一个平台,这五项计划将牵动福建140个亿的资金投入,在各地谨慎面对智慧城市再投入的时候,福建的勇气不可小看。

按照福建省政府的规划,至2015年,福建将基本建成全省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全面实现城市数字化管理;初步建成智慧城市基础平台,重点领域核心环节初步实现智慧化应用,智慧化应用覆盖率达到20%。

其中,信息网络工程两年力争完成投资100亿元。2014年建成福建省应急通信保障平台,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加快实施数字福建・宽带工程,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建设,2015年建成海峡西岸国际通信关口局,完成全省三网融合工程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实现双向网络覆盖。

公共服务平台两年力争完成投资16亿元。2014年,建成闽台物联网应用示范服务中心,建成北斗位置信息服务平台,带动福建省终端制造等北斗卫星产业发展。2015年,全省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基本建成,市、县政务业务信息化率分别超过60%、50%;建成超算中心二期、大数据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数字福建产业园。

重点应用工程两年力争完成投资10亿元。推进民生领域和市县政务信息化集成建设,2015年完成基础数据空间化改造,推进文件证照、政法信息、决策信息共享工程,整合城管、综治、卫生和计划生育等网格资源,推进智慧城市应用工程,建设两岸经贸与口岸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和两岸电子商务厦门、平潭专区,2015年全面推广应用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消费服务工程两年力争完成投资10亿元。大力开发个性化、定制化信息服务,丰富信息产品。加强全省教育资源、公共就业、公交智能等民生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015年全面推广智能公交服务。促进两岸数字媒体、电子教育合作,2015年建成“数字出版平台”,共建“学生电子书包”项目。推进建筑智能化工程和数字家庭示范工程。

信息安全工程两年力争完成投资4亿元。2014年推动福建省成为国家安全可靠工业控制系统产业基地。推进一批安全监控平台、服务平台、应急处置平台和保护测试平台建设。2015年建成重要文件和数据加密存储系统,推广电子认证和签章技术。

从“数字福建”的提出至今,福建关于数字化、智慧化城市发展已经走过了最初的“开荒”时期,且已具备一定基础,因此《方案》中对于项目推进的描述(智慧化应用覆盖率达到20%)似乎略显保守,但从基础设施投入的角度来说,进一步提升城乡信息化投入,在今天也的确需要更为实际的预判。其实,《方案》中对于四个工程与一个平台的描述,在2011年出台的《福建省“十二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中就已经被全面覆盖了,这进一步印证了《方案》的目的在于扎实稳定的推进既定目标的事实,同时也将工程实施的时间表进一步细化至2年内,多处量化标准与目标的提出既细化了前段时间的工作,也更加明确了近期的重点与进度。

点和面的计划

在《方案》中,除了对于信息工程实施的进一步描述,还在其他领域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对照福建的整体建设过程来看,其中不乏点与面的结合与跟进。

其中,《方案》中所列出的3项重点应用工程中的智慧城市应用工程中提到,推进南平、福州、莆田、平潭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同时,在其他设区市推进城市公用设备设施智能化改造,加快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水务等智慧城市应用工程。按照福建省政府公布的信息来看,目前该项目属在建阶段,福州、南平、平潭已经列入国家智慧城市第一批试点。2014、2015年重点在交通、环境、资源、民生等领域实施智慧化改造应用。

在建设平潭“智慧岛”工程上,福建下了不少功夫。2013年12月,《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获得批复,福建省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批复,对于建设平潭智慧岛将是一次极好的发展机会。并表示会按照共建模式推进平潭岛新建道路的配套管道建设,大力推进通信管道和基站的共建共享,力争实现新建道路通信管道共建率达100%,将试验区建成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示范区。不断推进平潭便民服务项目建设,开发家政养老、社区医疗、商务支付、校园学习等应用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信息化服务。建立物流智能管控系统和货物信息可视化系统,实现平潭物流全面智能化。此次《方案》中对于平潭等智慧城市试点的再次强调,也表明了平潭试点对于建设智慧福建整体工作的关键。

篇3

为扎实做好迎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各项准备工作,根据《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的意见》(X府厅发〔2018〕XX号)、《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迎接“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工作实施方案》(X府办字〔2020〕XX号)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迎接“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为契机,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构建现代养护管理体系为引领,以专业化、市场化、绿色化养护和人本化、规范化、智能化管理服务为重点,推动公路养护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努力构建更加畅通、安全、智慧、绿色的公路交通网络,为公众营造畅通、安全、舒适、美观的公路出行环境,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出行信息服务。

总体任务:普通公路方面如期完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路面大中修、危桥改造、安保工程、灾害防治工程、服务设施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等工作,确保路面PQI(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数)达到80以上。

二、组织机构及责任分工

为加强迎“国评”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XX县迎接“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工作协调小组(组成人员名单详见附件),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公路局。

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落实协调小组的决策部署,提出相关工作建议,牵头落实迎“国评”各项具体工作。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路政、治超站点服务及规范化内业资料整理汇编、路域环境整治、非标清理等工作。

县交管大队负责迎“国评”项目施工期间及迎“国评”路况检测时的交通维护及非标清理工作。

县住建局负责国省道城区路段路况维护及修复。

县城市管理局负责国省道城区管理路段路域环境整治。

县公路局负责组织普通国省道公路养护、养护工程项目建设、服务设施建设、示范路建设、路域环境整治、规范化内业资料整理汇编等迎“国评”各项工作。

各乡(镇)政府负责本辖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沿线路域环境整治工作、落实公路服务建设项目及养护项目的征地拆迁、优化环境、组织建立“路长制”和迎“国评”以及治理超限超载、路域环境整治等工作。

三、工作安排

迎“国评”工作从2019年12月份开始到2020年年底结束,分为动员部署、组织实施、迎接省交通运输厅模拟“国评”、迎接交通运输部“国评”、总结五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2019年12月-2020年3月)

组建迎“国评”领导机构与办事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迎“国评”方案,召开全县迎“国评”工作动员会,部署迎“国评”各项工作,明确各级责任和工作目标任务。

(二)组织实施(2020年4月至2020年8月)

此次“国评”围绕综合质量效益、治理能力、公众满意度三个方面开展评价。综合质量效益评价,重点检测2020年公路路况,在检测平整度、破损率两项指标基础上,综合考虑养护资金使用效益以及区域发展特点;治理能力评价,重点评价公路网络规划实施和推进、公路行业涉及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公路养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投入、养护科学决策、桥隧专项养护、养护市场化、路网运行监测、路政管理及超限治理、行政许可及执法、应急保障、公路服务、地方政府对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检查与监督指导力度;公众满意度评价,采用发放问卷、网络问卷方式,开展公路出行服务满意度调查。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完善各项内业资料(2020年3月-2020年7月)

2020年3月开始,对各项内业资料进行一次全面梳理,收集整理反映我县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情况的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2020年4月开始,对各项内业资料进行整理和汇编,确保内业资料完整、齐全、规范。2020年6月开始,对照规范化管理内容和考核评价实施细则进行模拟自查,6月底全面完成各项内业资料的整理与完善工作。2020年7月开始,对各项内业资料进行集中审查和汇编成册,7月底完成迎“国评”书面汇报材料、评估材料和典型经验材料,并报XX市交通运输局及XX市公路管理局办公室统一汇总与提炼。

2.完成养护工程项目(2020年3月-2020年8月)

县公路局作为养护工程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要科学安排施工计划,有序有力推进养护工程实施,全面完成迎“国评”工程项目。2020年7月底前,完成公路安全防护工程、路面保通、危桥改造及维修加固。2020年8月底前,完成路面养护大修、中修、预防性养护、示范路创建及服务设施建设。

3.开展路域环境整治(2020年3月-2020年10月)

由各乡(镇)政府主导、路政执法部门协同配合,大力整治路域环境。从2020年4月开始,持续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治理违法搭建、违法采挖、违法堆放、违法占道经营等“四违”现象。2020年7-8月由属地乡(镇)、城管执法部门、交通执法、公路养护开展一次路域环境集中整治,实现路域环境“八无”目标(公路两侧交通标志前后500米无非法广告、无违章建筑和地面构筑物、无违法搭接道口和占用挖掘公路、无违法跨越和穿越公路的设施、无违法非公路标志、路基路肩边坡无非法种植物、无摆摊设点和打谷晒场、公路用地范围内无堆积物)。2020年9-10月,待“国评”检测路段确定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次路域环境专项联合整治行动,确保达到迎“国

评”要求。

4.强化路政治超工作(2020年3月-2020年8月)

建立“路长制”长效机制,制定出台“路长制”实施意见,形成“政府主导、行业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养护管理工作格局。加大路产路权保护力度,积极推进我县依法依规划定本行政区域内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并公告。大力实施科技治超,加快推进不停车检测点建设应用,对已建成并通过检定的检测点开展非现场执法。继续坚持“四个一律”,严格落实“一超四罚”,保持治超高压态势,确保我县普通国省道超限超载率控制在1%以内。

5.提升公路服务品质(2020年3月-2020年8月)

完善国省干线路网运行实时监测体系,加密普通国省道路网运行监测设施建设,积极推广桥梁健康监测技术,在特大桥、大桥、公跨铁立交桥等重点桥梁安装“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实现对桥梁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大力推进公路信息化,加强公路数据库建设,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探索“互联网+”、无人机等新技术应用,实现应用系统和数据库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公众出行提供智能化信息服务。

6.打造亮点特色工程(2020年3月-2020年8月)

积极打造旅游示范公路和智慧绿色公路示范工程,推动公路与旅游融合发展,创建部级示范路,2020年8月底前完成S214马都线15.794公里旅游公路作为亮点品质提升工程打造。加快推进普通国省道机械化养护进程,按标准统一配备养护机械设备。提升公路应急保障水平,加快服务区和公路道班建设,如期完成XX道班公路驿站建设,逐步完善集养护管理、公共服务和应急抢险“三位一体”的基层场站布局。

7.开展公众满意度调查(2020年3月-2020年8月)

采用与新华网智库合作、12328服务监督电话,编制公路出行服务舆情报告;采用发放问卷、网络问卷方式,开展公路出行服务满意度调查。评价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公路使用者基本信息及出行特征。包括公路使用者基本信息、个人出行特征、最近出行基本情况、行业总体满意度。二是公路设施。包括公路路网通畅水平、沿线交通工程和附属设施完善性、公路服务设施合理性、公路与自然景观协调性。三是公路服务。包括出行信息服务、服务区服务、应急救援服务、公路投诉及咨询等方面的满意度。四是行业管理。包括公路养护质量、涉路施工组织管理规范性、公路法规建设、行政许可审批、行政执法、超限治理规范化等。

(三)迎接省交通运输厅模拟“国评”(2020年7月-8月,以省交通运输厅正式通知时间为准)

根据交通运输部评价内容和评定方法,2020年8月,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局组织对普通国省道总体路况、路容路貌和路域环境,超限超载检测站、养护中心(道班)、服务驿站的规范管理情况,示范路创建、桥隧管养、路网服务、交通综合执法等情况进行模拟评价,重点检查养护工程完成情况,查找内业资料的遗漏环节。对模拟评价查找出来的问题,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相关单位下达整改通知单,2020年9月,按照要求限期整改到位。

(四)迎接交通运输部“国评”(2020年9月-10月,以交通运输部正式通知时间为准)

按照全县统一安排,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全力以赴配合交通运输部评估组开展评估工作,积极做好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人。全县以优良的公路路况,优美的路域环境,优质的服务水平和一流的行业管理,迎接“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

(五)总结

对全县普通国省道公路迎“国评”工作进行总结,将视迎“国评”情况进行表彰。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乡(镇)政府及交通公路部门要高度重视迎“国评”工作,深刻认识到当前我县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与迎“国评”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差距,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牢固树立全县统一的思想,扎实做好到迎“国评”各项准备工作。

(二)精心组织,落实责任

各乡(镇)政府及交通公路部门要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围绕既定的目标任务,成立迎“国评”协调小组及制定相应的迎“国评”倒计时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排出各项工作重点及完成的时间节点,层层分解并落实相应的工作职责、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做到早动员、早部署、早行动,保证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有人抓。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完善措施,精心组织,尽一切可能凝神聚力,勇克时艰,打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攻坚战,全力以赴做好迎“国评”各项准备工作。

篇4

信息消费:经济增长新引擎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GDP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更加便利,但不可持续的生产和增长模式、公共服务不均等、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与成本提升等问题也让中国经济面临转型的思考,需要扩内需、促消费。”卢朝霞在论坛上高屋建瓴地指出。

“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信息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是扩内需稳增长的直接动力。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人均信息消费支出的数字来看,中国只有190美元,而日本是2400美元,美国是3400美元,我国信息消费发展空间巨大。另外,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数据统计,从2011年到2015年,我国国内信息消费规模总体将呈现23%的复合增长率。

去年,我国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来拉动内需,促进信息消费,包括国务院《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我国实施11项信息惠民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了国家信息消费试点示范市(区、县)创建工作、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住建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等。

东软是中国软件企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是全球软件百强企业,是国家特一级系统集成厂商。在走过23年后,东软也在探索并实践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将新技术与变化的商业模式及社会需求相结合,利用新一代ICT为信息消费提供技术支撑,以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信息消费发展。

东软集团的创新思考与实践

东软的思路是要通过持续的开放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寻找到新的发展机会,向全球优秀的创新型软件企业转变:从以人员规模为基础的增长模式,向以知识资产来驱动增长的模式转变;从以技术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向以客户价值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从以中国为中心的成长模式,向以全球市场机会为中心的模式转变。

东软从智慧健康、智慧养老、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社区五个方面展开建设智慧城市、促进信息消费的实践。

卢朝霞以智慧健康为重点展开介绍,东软熙康就是要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和O2O商业模式为个人、社区、农村、企业提供健康管理和服务。“我国慢性病患病人数已经超过2.5亿人,该怎样有效地进行监测、评估、干预、教育和管理呢?熙康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建立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熙康云平台,结合大型医院和行业协会,通过互联网可穿戴设备采集健康数据,通过线上体验实现健康管理。这是熙康的智慧健康蓝图。”卢朝霞介绍。

具体来讲,东软通过健康城市建设,把健康一体机设备放到村卫生室、社区、家庭,通过一体机和智能传感设备把相关的数据及时地传送到健康档案,使这个健康档案变成活档,构造服务乡村、社区的感知物联协同医疗模式。东软与多个城市签署了健康城市战略合作协议,实施区域健康管理,覆盖城市20多座,覆盖基层医疗机构4000多个,覆盖人群超过2000万人,在线活跃用户数20万。

现在,健康可穿戴设备变成了一种时尚。信息消费无处不在,很多的传感设备已经成为信息消费的智能终端,智能终端上运行着各种各样APPs(应用程序)。东软熙康的APPs就包括亲情快递、熙康饮食、熙康走跑族和减肥应用――熙康瘦瘦等。“仅熙康瘦瘦这个应用的下载量已经超过2000万人,激活量有1200万人。”

在智慧养老方面,东软建立了基于云+端的医养服务内容,通过医养结合,结合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构造医养融合的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并且已经在沈阳棋盘山养老院、九如城养老综合体、乐成养老等地展开实践。

在智慧教育方面,东软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搭建面向政府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文化机构和广大市民的智慧教育平台,并实现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工程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的多层次全方位资源共享与模式创新,并在沈阳市东陵区展开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实践。

在智慧交通方面,东软立足“以人为本”的理念,统筹考虑“人、车、路、环境”四类因素,构建一整套涵盖城市交通管理、高速公路、轨交、车联网、航空等领域的大交通解决方案,为绿色、便捷、快速、高效的交通出行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

东软提出了基于NGTP2.0行业标准的车联网通用解决方案,采用统一的车联网系统和标准架构,对整个车联网产业链开放接口,指导整个车联网产业链在统一的标准下来有序地共同发展,从而促进中国车联网产业进行科学化的快速发展。目前东软集团已经为奔驰、宝马、奥迪、克莱斯勒、大众、本田和通用等国际汽车制造商提供汽车电子产品和服务。

篇5

[关键词]城市交通;智慧交通;创新;特色

智慧交通依靠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及移动互联技术支持,实现对城市交通、居民出行和物流运输的智能化管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达成提供更高效的出行效率、降低交通成本、创建更绿色环保的城市空间和更舒适的出行体验。交通部2019年9月24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体现了当下交通管理的复杂性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性出发,成为我国政府管理部门对于智慧交通布局的前瞻性规划。从已有文献的研究来看,智能交通建设领域的研究从顶层规划、技术探讨开始向更为多元化的方向向发展,涉及理论、技术、实践等多个方面内容,对智慧交通建设的规划发展、核心技术、技术应用多有研究。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以人为本,对民众生活的环境质量、食品药品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实时监测十分重要。[1]西方国家和一些城市业已确立了智慧交通发展路径,从这些国家和城市今年来在智慧交通发展规划、智慧路灯和车辆信息系统方面的创新进行对比,为国内城市智慧交通建设提供了借鉴。

1国外智慧交通建设的规划转向

西方国家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涉足智能交通的研究,将交通运输的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方向。国外城市从政策规划到基础设施建设上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城市现状相结合,展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西方国家在建设智慧交通过程中结合先进技术来进行交通拥堵治理,收集大数据平台所需的海量数据信息,提供人性化的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政府部门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美国2015年ITS战略计划,计划在2019年完成网联化与智能化的双重升级。在无人驾驶汽车发展上,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法规鼓励和约束自动驾驶汽车发展,2016年《自动驾驶汽车政策指南》时起从法律层面上肯定自动驾驶的合法性并将其纳入联邦法律框架,战略方案从1.0到3.0的引导与展望鼓励各州重新评估现有交通法律法规,为自动驾驶技术在全美的测试和部署清除法律障碍,落实推动该项技术与地面交通系统运输模式的融合。欧盟第一个协调部署智慧交通的法律性基础文件是2010年欧盟委员会制定的《ITS发展行动计划》,这是欧盟范图内第一个协调部署ITS的法律基础性文件,确立欧盟2020智能交通系统(ITS)三大目标为交通可持续、竞争力和节能减排。之后,欧盟主要在电动汽车、道路安全、智能交通系统、市场准入以及CO2排放等领域提出了战略实施方案,计划加强各国交通科研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欧盟目前对于车辆信息互联的技术标准还未最终确定,围绕WIFI技术和5G技术两大技术系统的企业目前处于争执不下阶段。日本政府高度重视自动驾驶汽车、车联网和智能交通领域发展。早在2013年,日本内阁便了日本复兴计划《世界领先IT国家创造宣言》,其中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核心之一。以此为蓝本,日本内阁制定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SIP战略性创新创造项目计划》,将自动驾驶系统的技术研发升级为国家战略高度,并提出自动驾驶商用化时间表以及《ITS2014-2030技术发展路线图》,计划在2020年建成世界最安全道路,在2030年建成世界最安全和最畅通道路。日本非常关注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规划,不仅在《2017官民ITS构想及路线图》确立这一领域技术的推进时间表,还通过《自动驾驶相关制度整备大纲》明确自动驾驶汽车的责任划分和事故赔偿原则,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条件进行了明确规定。目前,在亚洲地区初步形成了以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协同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体系。从西方国家对于智慧交通整体规划来看,美国、欧盟、日本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在智慧交通发展战略上着力点都有区别,但在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上都非常重视。美国智慧交通发展规划基于国家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基础,由国家进行统一规划,在充足的人力和财力投入下发展迅速。日本由于地小人多,在已有VICS系统和ETC技术使用下开始注重自动驾驶汽车。欧盟强调各国合作和标准化、强调综合运输系统智能化、重视通信和车载设备等。

2国外智慧交通应用领域的创新

2.1智慧路灯的升级打造。智慧交通的实施目的是为了能够为城市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公共服务,让行人、车辆和城市道路之间能够找到一个相对协调的平衡点进行良性地系统运作。以往在交通管理上主要侧重对机动车和各类车辆的控制和管理,因为设备的局限性难以为行人提供个性化的需求和体验,智慧交通能在规范行人的交通行为同时保障行人安全、满足公共服务诉求,当城市路灯在城市中的使用与先进传感器结合以后,智能路灯成为了目前国外城市首要尝试的设备。新加坡近年来在原有交通管理系统基础上大力发展以“智慧国家2025”为主导的智慧交通方案,新加坡陆路交通部提出对公共照明进行“智能化+LED”升级改造的方案,预备将全国现有的路灯改造成含智能控制系统的智能路灯,其中60万个路灯将会在装备传感设备的情况下完成城市公共服务的同时进行数据的收集。美国城市洛杉矶、芝加哥、纽约、西雅图、圣地亚哥等城市都已开始安装智能路灯。洛杉矶在该市大范围内安装智能路灯设施,将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结合路灯配备的传感器,从而收集交通数据、分析信息并进行共享。芝加哥通过“路灯杆装上传感器”,进行城市数据挖掘。在人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的传感器被应用在了芝加哥市的街边灯柱上。通过“灯柱传感器”,可以收集城市路面信息,检测环境数据,特别是空气质量和噪音,但不会侵犯个人隐私。西雅图路灯可以改变色温,根据周围环境改变路灯亮度,与环境能有机和谐成为一体。圣地亚哥与通用电气和ATT公司合作,在路灯上安装了摄像头、麦克风和传感器,具有找停车位和监测社区枪击声音等功能,集智能安防、微基站、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等使用功能于一身。英国MiltonKeynes、德国林、法国里昂、荷兰海牙都对当地路灯进行升级改造。英国MiltonKeynes在当地的MK体育场安装的路灯同样具有监控摄像、WIFI以及电动汽车充电功能,体育场内的售票处和商店门口路灯还安装了闭路电视、公共广播,必要时可作远程连接。德国柏林电线杆成为了电动汽车的充电桩,约占德国一半数量的电线杆都能提供这项服务。斯图加特市在对本市路灯进行LED路灯升级,配合智能控制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控制。海牙在当地一个海滩上安装智能灯柱,装有摄像头、传感仪和数据传输网络,能够调节灯光的亮度、检测空气和噪音、控制交通,并帮助游客寻找空余的停车位。2.2车载终端的广泛采用。在车载终端使用领域日本和新加坡属于最为典型的国家,地少人多,有限的空间局限性催生了更为高效的城市车辆信息系统构建,均已建立了完善的车载终端设备开发。日本独特的VICS系统(Vehicle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SystemCenter)由日本道路交通情报中心建设和管理,通过汽车上安装的车载设备接收VICS中心提供的实时交通信息,信息内容遍及全国交通信息播报。数量庞大的车载终端意味着高额的运行经费,这些经费主要由政府拨款和车载设备销售,生产企业每台需向VICS中心交纳2000日元的费用,因此VICS中心每年获得16亿元收益,最终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在日本,紧急车辆和公交车辆在道路通行中享有优先权,城市交通管理控制系统中心通过车上的车载优先系统调节路口信号灯,以缩短紧急车辆和公交车辆的通行时间。东京市是日本率先采用全自动智慧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133台计算机对全市多个路口红路灯进行智能控制;静冈市智慧交通控制系统通过1台主机和16台分机控制全市大部分信号灯。新加坡的车辆同样装有车载设备,通过城市交通管理系统ERP(电子收费系统)在划定的控制区域进行监测,当车辆经过电子收费站时通过在车辆上安装的车载设备实行自动扣费。2.3违法行为的识别技术。违法行为识别以往只能监测汽车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在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撑下,车辆识别技术得以对车辆和行人进行信息的识别、分类和统计,提升了违法识别效率,在治理城市拥堵、缓解交通压力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交通出行方面,拥堵时段收费是国外较为常见的使用方式,如新加坡、伦敦和斯德哥尔摩都采取了拥堵收费的方式。新加坡实行交通拥堵收费的历史由来已久,在城市道路的十字路口、交通要塞、高速公路和公共区域都装备了电子眼,不仅对车辆闯红灯和超速能够准确记录,对行人的违法行为也一视同仁。伦敦从2003年采用车辆自动识别技术对车辆的出行路线进行判别,在市区核心范围进行拥堵收费,如果在伦敦中心区域的道路上看到一个红色的“C”,代表车辆已经进入到收费区域。伦敦在拥堵区域征收每天11.50镑的拥堵费,时间是周一到周五早上7点到晚18点,周末、法定节假日不收费。收费对象主要是私家车和货车,本区域居民公交车、出租车、消防车等紧急救援车辆及残障人士等特殊驾驶群体车辆不征收费用。斯德哥尔摩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设置了18个路边监视器,利用射频识别、激光扫描和自动拍照等技术,实现了对一切车辆的自动识别,缩短了违法行为识别的处理时间。

3结语

智能交通的创新和探索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思路,我国目前将智慧交通建设更多纳入智慧城市的打造过程,从成本来看智慧路灯的落地实施可能性较大,智慧路灯在支持智慧交通建设基础上也能不断发挥城市管理、能源环保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车载终端因运营成本的问题,在5G技术发展情况下更容易被手机手段所取代。拥堵收费制度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上的效果明显,但在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往往较大。美国纽约市议会2008年表决通过了曼哈顿区征收交通拥堵费的提案,因反对者众多而不得不搁置。北京市2016年曾讨论过拥堵收费政策,最终未能实施。交通拥堵收费政策要收到良好的效果非常依赖于完善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从征收拥堵费缓解拥堵的有效性角度看,交通拥堵费对缓解交通拥堵起作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改变市民的出行结构。[2]国内城市智慧交通建设仍需根据自身城市特点进行建设。

【参考文献】

篇6

柳州的独特魅力,不仅来自于它厚达千年的文化积淀和融汇古今的山水灵气,也来自于其海纳百川的开阔胸襟及持之以恒的创新思维。

从全国现代城市之林看柳州一一这座西南工业重镇从工业城市向智慧城市蜕变的过程,不但备受瞩目,更令人振奋。而推动这一蜕变的内在动力,亦耐人寻味。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正有效推进,柳州在国际国内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但尽管如此,柳州的城市建设与管理也面临着和全国大多数城市同样的问题和挑战:城市如何转型,如何高效管理,如何保障平安,又如何缓解日益拥堵的交通,等等。这些都真实地摆在了柳州市城市管理者的而前。

为此,柳州市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城市建设,为柳州城市发展“保驾护航”,进而保障整座城市的高效运行。2013年8月,柳州市成功入选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随后更是大刀阔斧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诸多的智慧应用项目逐渐落地并正式投入使用,不但得到了柳州市民的积极拥护,也给整个城市带来了生机。

“爱城市”为智慧柳州“开局”

随着当地智慧城市建设有序推进,“智慧柳州”雏形初现。2013年6月底,广西“智慧城市”掌上门户柳州“爱城市”率先启用,市民通过手机登录网站下载客户端一一“爱城市”,即可享受智慧应用带来的信息化便捷服务。作为广西第一个丌通使用这一信息化应用的城市,柳州成功实现了智慧城市建设走入寻常百姓生活的重要转折。

据悉,“智慧城市”掌上门户是中国电信广西公司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区各市的‘智慧城市’掌上门户均以‘爱城市’为统一服务品牌,在柳州称为‘爱城市・智慧柳州’”,中国电信广西公司政企部总经理刘健称。

根据介绍,“爱城市”提供了涉及政务、产业、民生三大领域的78个栏目应用服务(不同城市略有差异),涵盖了政务、新闻、交通、民生、娱乐、便民、生活、旅游、就业等众多领域。而柳州的“爱城市”掌上门户已经完成八个大类66个栏目的信源接入,市民只要登录“爱城市”,即可查看交通,票务,酒店、餐馆预订,电费、公积金查询,掌上营业厅等信息。今后,该系统还将进一步完善拓展,实现包括交通违章查询与罚款缴纳、加油等在内的六大民生应用。

此外,让人倍感亲切的是,柳州的“爱城市”平台还积极与当前广西大力推行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开设“清洁乡村”等栏目,将智慧城市门户作为活动“信息专栏、管理监督、民众参与”的应用工具。现阶段,“爱城市”已经开发提供了“村风村貌公开、村务公开、随手拍”等信息应用。

“可以说,今后市民只要在手机上装上软件,就可以掌握整个城市。”刘健告诉记者。这将意味着,今后柳州的市民只要带手机出门,可以不怕堵,可以随意挑选餐厅,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查询医院、挂号和缴纳水电、煤气费,精彩生活随“触”可享。

应该承认,“爱城市”掌上门户建设的核心是信息源的统一规划和整合。当前,柳州市政府大力支持并推进该门户的建设,主导信息源整合工作,破除各部门、各行业间的信息壁垒和篱笆,打通信息孤岛,使其门户建设成为全区“智慧城市”掌上门户的应用标杆。据统计,目前柳州在用“爱城市”的用户已达2万多户,俨然为“智慧柳州”建设开创了良好局面。

“数字城管”成智慧柳州“大管家”

“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城市管理”,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表示。

在柳州,每年义多了一个节日,叫作“城市管理日”,时间定在每年的3月19日。原来,自从柳州市“数字城管”系统运行以来,犹如给城市增添了一对耳朵、一双眼睛、一个大脑中枢,把辖区内的大小“城事”尽收眼底,并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响应。

近日,市民王女士真正体会到了“数宁城管”带来的便捷。她通过12319热线向数字城管办反映,西江路与静兰路东一巷交汇处的车行道上有井盖破损塌陷,存在危险。5分钟后,数字城管市容巡查员到达现场采集信息,随后便有相关工作人员前往现场查看,并在破损井盖附近设置了警示锥筒。如此迅速及高效地处理问题,让王女士不得不对市容巡查员伸出大拇指。

“所谓市民无小事。既然有市民反映了问题,这就意味着已经影响到了市民的日常生活,我们肯定要及时处理。”12319的负责人表示,热线开通一年多以来,很多责任单位的传统观念也开始得到转变,不但认可“数字城管”带来的方便与快捷,还积极参与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数字城管”这个“大管家”将柳州的城市建设管理得井井有条。

据了解,柳州市数字城管办充分发挥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门户网站、微信平台的作用,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倾听市民呼声,耐心细致解答市民疑惑,及时反馈案件处理结果。

2013年全年,柳州市数字城管共受理案件信息达239万件,其中市容巡查上报19万件,“12319”数字城管热线受理投诉2万多件,视频监控抓拍1.5万件,网站投诉169件,结案率达到99.5%。该系统三年多以来总共受理案件信息60余万件,立案57.5万件,结案55万件;现场督查、督办解决无主危险窨井、雨水箅子、电杆垂线、管道堵塞等疑难和存在安全隐患的案件5万多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5月,“柳州是我家”城管公共微信平台正式开通,成为全区首个撇信政务服务平台,并与数字城管系统无缝对接,市民可通过微信平台,反映市政公共设施、市容环境卫生、城市交通秩序、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城市建设管理问题。该微信平台运行9个多月以来,应答咨询投诉类信息近4万条,有效拓宽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同时降低了城市管理成本。截至目前,该平台吸引了2057位微友关注,应答市民咨询投诉类信息每月超过4000条。

不仅如此,“数字城管”通过运用“天网”视频和城管监控摄像头,设立视频抓拍坐席员,实时对全市主次干道、重点区域进行视频“巡查”,一旦发现城市管理问题立即抓拍立案,每天抓拍立案数由原来的20多件,增加到目前的50件左右。

“如今柳州‘数字城管’系统和公安局的天网资源共享,可对摄像头覆盖区域的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和城市秩序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消除了管理盲区,基奉做到了当天问题当天发现当天解决。”柳州市城市管理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当问胚反映到责任单位后,对方是否到现场进行处理,两个小时后,信息中心就可调取天眼的情况进行监督。对于未及时解决的问题,指挥中心将截取现场画而予以挂网督办,限时整改。而针对那些比较拖拉的单位,他们一般采取多次督办的方式,直到对方最终办结。

该负责人还向记者透露,柳州市还将在2014年全力打造“帮帮您”平台,大大彰显“数宁城管”的服务优势,让市民更多地了解城市管理,更加积极地参与城市管理。

眼下,柳州“数字城管”网络还将再次扩大覆盖而,柳东新区二级平台已建成验收,进入试运行阶段;地理信息建库已获得柳州市发改委通过,建成后即可正式投入运行。据悉扩容后,柳州“数字城管”的覆盖范围将从原来的124平方公里扩展到170多平方公里。

“智能交通”为智慧柳州“护航”

多年来,柳州市形成了良好的交通环境,这要归功于当地实施的“畅通工程”。柳州市交警部门利用信息化建设与交通管理相结台来破解交通难题,已成为该市在改善交通环境方而的又一亮点。

近年来,柳州市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投入近5000万元。初步建成了区域远程信号灯控制系统、“高空高清”视频监控系统、高清电了警察自动抓拍系统、治安卡口监控系统等四大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具备区域道路交通信号灯远程协调控制、全天候无缝隙道路交通监控指挥等七项智能交通管理功能。

当下,柳州市智能交通建设集成了全市3000多个天网监控探头、115个“高空高清”视频监控探头、39处“电子警察”,成功实现了对市区主要路口、交通干道的实时监控;还建成了34个闯红灯抓拍“电了警察”路口,实现87个交通信号灯远程区域控制;并初步形成与柳州交通广播FM99.10电台直播联线和以交通信息诱导屏为主的交通信息及交通诱导系统。

此外,柳州市在借助科技力量加强交通管理实施“畅通工程”的同时,也不忘积极提倡绿色出行。2013年10月,柳州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正式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市区道路交通压力,减轻了市区交通道路拥堵情况。此前经过初步统计,柳州市共有租赁自行车1000辆,租赁点47个,平均分布市区。而随着该系统越来越受到市民青睐,现今市区租赁点已扩展到100个,今后公共自行车租赁将遍布柳州的大街小巷。

而今在柳州,一个个创新举措的陆续出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柳州模式”交通管理,打造了鲜明特色的“畅通柳州”。“智慧柳州”时代正步步走近

近日,记者从广西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了解到,未来5年,柳州将投资70亿元建设16项重点项目,涉及民生、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和城市建设等方而。

作为2014年柳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惠民项目,“城市一卡通”今年将完成第一阶段发卡任务。该卡既可以用于乘坐公交、出租车,还可以用于购物消费,甚至可以就医养老……对龙城的百姓来说,一卡在手就能享受涵盖衣、食、住、行智能化生活的梦想也即将实现。

据该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一卡通”建成后将在兼容原有各系统IC卡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各种卡资源进行全而整合。它是一种用于办理市民个人相关社会事务、享受政府公共服务和实现交易支付的多功能复合智能IC卡,具有电子凭证、小额支付、信息查询和存储功能,将被广泛地应用于政府公共服务、公用事业服务、商业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届时,凭借在城市之内实现互联互通的‘城市一卡通’项H,柳州也将正式步入‘智慧城市’时代。”

除了市民一卡通项目外,柳州市今年还将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编制“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组建电予信息系统专业评审机构等方式做好技术支撑服务,并重点做好有限资金的分配,优先做好两个基础平台建设,即城市公交信息平台(“智慧柳州”云平台)和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大数据资源数据库)、网络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

早在2011年,柳州市政府就与中国电信广西公司签订了“智慧城市”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十二五”期间,中国电信在柳州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服务上投入9亿元,构建全业务综合信息服务网络架构,通过3年时间实现城市光纤化,全市城区、乡镇兀线覆盖率达到lOO%,建成有线无线一体化的高速宽带网:同时争取5年时间,在政务、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广泛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城市样板工程,并建成一批成熟的智慧应用项日,进一步推动柳州市山传统工业城向二三产业共同主导型城市转型。

事实上,柳州被确定为试点城市后,该市政府就迅速成立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对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资金筹措、技术服务、监督考核和对外联络等工作进行全而领导,并制定了工作方案和联络员制度。同时制定的《柳州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和《柳州市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实施方案》,为实现“智慧柳州”的“智慧梦想”勾勒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蓝图。

篇7

出席当日研讨会的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郑和平表示,当前航海类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为航运业复苏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增添了信心,对航海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淑敏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下,加快中国航海教育立法已迫在眉睫,只有通过立法活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航海教育资金核设施不敷的问题,为加快建设航运强国的步伐提供人才的支撑。

除进行理论基础研究讨论外,与会学者还对中国高等航教育发展问题提出了建议。

武汉理工大学航海学院教授王当利表示,国内航海教育质量保障中国国际型船员的发展,国内航海类高校应继续研究IMO(国际海事组织)示范课程,使中国的航海教育与国际接轨。

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教授王志明表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船员队伍培养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中国应全面提升船员队伍的总体素质和专业综合技能,培养和保持专业优质的船员资源,为全面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杨毅)

“钱景”虽诱人 海员仍难招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海事人才需求量增加。近日举行的江苏海院2016届毕业生双选会上,发现,尽管收入不菲,但海事人才存在较大缺口。

南京德运船务公司当天带来水上岗位25个,但进场一个小时,一份简历都没有收到。负责招聘的魏老师说,受“一带一路”的影响,该公司新开了西非的部分沿海线路,但海员人才短缺严重,迫切需要补充新鲜血液。

现场用人单位的普遍感受是,高级船员短缺,人才流失严重已经成为海事发展的拦路虎。专家预计,江苏每年集装箱总吞吐量不断突破,而国际海员仅有4万多人,到2016年人口缺口将达到近10万人。不仅是航海人才,海事相关的技术人才也存在缺口。南京港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招聘的朱老师说,尽管该公司招聘人数有所下降,但关键岗位的技术人才却呈现空心化。“比如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年薪8~9万元,但由于南京房价较高,很多技术骨干做两年就回老家去了。”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卫兵说,2016届毕业生共有3420人,从7月份开始就由企业入驻抢滩,今天的招聘会有270个企业现场提供近6800个就业岗位,供需比接近1∶2。该院最受欢迎的航海类毕业生此前均已落实岗位。王卫兵介绍,远洋船员类目前的待遇水平,三副每月的基本工资为2000美元,二副为3500美元,大副为6000美元,船长则是近万美元。“钱景”虽好,却难以吸引新人。去年该院计划招收航海相关专业1100人,可最终只招到950人。(杨频萍)

IMO使用中国版 航海英语

日前,国际海事组织(IMO)正式出版了由上海海事大学负责修订的《航海英语》示范课程,充分体现了中国海事教育的国际话语权,使中国成为主导IMO航海英语教学标准的首个非英语母语的发展中国家。

航海教育是最具国际化的教育。负责制定和修订IMO的示范课程,成为各国在国际航海教育中拥有话语权和主导权的重要体现。至今,IMO已经出版了72本示范课程,其中与航海教育有关的有49本。

2013年10月,上海海事大学依靠本校专家和学者提交了“关于《航海英语》示范课程修订”的提案;之后,该校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原示范课程进行大量修订,增加了能够符合非英语母语国家航海英语教学实际情况的内容。在IMO伦敦总部召开的人的因素、培训和值班分委员会第2次会议上,以上海海事大学教师为主力的代表团在经过与美国、英国等为首的发达国家代表团多轮激烈辩论之后,由114个成员国和国际组织代表召开的大会终于一致通过该示范课程文本。

据悉,上海海事大学目前正在负责修订IMO《教员培训》示范课程,并参与修订《船员考试评估与发证》示范课程,计划于2017年向IMO提交文本。(华政)

持证≠适任:船东倡导建立船员适任评估机制

就在不久前,船东俱乐部了多个事件的案例分析,目的是探寻有关船员适任的问题。

这些案例突出了不少事故的诱因,尤其是在以下方面存在的失误和不足:驾驶台团队管理、值班计划和安排、《海上避碰规则》第五条要求的正规t望以及航线设计、执行和监控等等。

船员适任问题广受业界关切。众所皆知,判明船员是否能有效履行其职务的适任能力要比查核他是否具备船旗国要求的适任证书难得多。其实,持证并不绝对等同于适任。很显然,适任船员肯定是更高效的,因而工作起来停工和受伤的概率较小,风险自然也就下降了。

为了提振这种胜任之风,船上可以考虑施行适任制度或框架。这些机制不仅使运营者能够测评所雇佣的船员的技能、经验和知识,同时,船员也可以据此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国际海事承包商协会(IMCA)已经在上述问题上提供了一个样板,船东俱乐部当中许多从事近海作业的成员也是该组织的成员。借助他们的指导和建议,船东们可在以下方面订立规章制度:

明确最低的适任标准,如果可行,还可以规定最少资历,以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履行他们在关键安全和其它有关方面的责任以及其职务上的份内工作。

明确一个保证适任的框架,用以说明如何形成、演示、接纳和保持相关的能力水平。

当评估各个岗位尤其是关键安全职位的任职人员时,它能作为参考文件,里头写明所要采用的程序、标准和记录制度等。

现在看来,适任评估机制的建立和发展是进一步提高船员适任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它有助于我们的会员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操作水平,从而提升公司的经营声誉。(杨毅)

航海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大连海事大学召开

11月24日,航海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大连海事大学举行,旨在凝聚社会各界同人的智慧,分享航海教育界专家的真知灼见,探求航海教育改革与发展思路。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交通运输部人事教育司、交通运输部直属海事局、航运企业、大连海事大学等相关领导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篇8

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把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列入工作重点,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在九大重点领域开展应用示范工程,探索应用模式,积累推广经验,为物联网在全社会应用做准备。去年9月,浙江省政府和工信部、国家标准化委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浙江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年10月浙江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浙江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夏宝龙指出,推进“智慧浙江”的建设是浙江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决胜未来的重大战略举措。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强调,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必须依赖于商业、商务或服务模式创新及体制机制创新、领导与监管模式的创新。

面对信息化建设发展进程中又一次的机遇和挑战,“敢为人先”的浙江人早已磨刀霍霍。2012年,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在浙江将以何种脉络前行?近日,本刊“智慧城市”专栏报道组专程走访了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吴君青。

《信息化建设》:请问吴主任,今年浙江智慧城市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吴君青:根据浙江2012年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计划的总体要求,浙江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一揽子”解决问题为宗旨,以一个公司主体推进一个试点项目为路径,以一套标准规范一项试点业务为准绳,以一套“技术与制度”作为保障,以一个全覆盖、高水平的网络支撑为基础,以一切按照利益共建共享为原则,紧抓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集聚要素资源,充分发挥部省“3+x”试点指导模式优势,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管用的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循序渐进、上下联动,有效推进我省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为浙江省高水平全面开展“智慧浙江”建设开好头、铺好路。

《信息化建设》:首批建设试点项目是否已经确定?

吴君青:是的。2012年浙江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任务中的第一项就是启动首批建设试点项目。经各市政府和省级有关部门申报,通过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审议,确定启动实施杭州智慧城管、杭州智慧安监、宁波智慧物流、宁波智慧健康、嘉兴智慧电网、嘉兴智慧交通、绍兴智慧安居、台州智慧水务、丽水智慧政务、千岛湖智慧港航、智慧高速、智慧能源监测、电动汽车动力服务网络建设等13个项目。

《信息化建设》:在这些试点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将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推动措施?与其他省市相比,浙江智慧城市建设有哪些侧重点和创新点?

吴君青:为保障首批建设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们将重点在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加强试点项目指导、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标准研究建设、构建试点考核体系、创新试点合作模式、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做好工作。

目前,我们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框架内,成立省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协调小组,协调推进试点项目的组织实施,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日常工作由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试点城市成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研究解决试点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各试点项目还要成立项目组,由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长,负责试点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并成立专家组,负责试点项目的咨询和指导。要统筹各方力量,充分调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和潜力,积极发挥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通信基础网络平台等的支撑作用。

为加强对试点项目的指导工作,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将成立由专家、学者及各试点项目的有关专家组成的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专家委员会,负责政策、技术、业务和标准建设等方面的咨询,承担试点项目的方案论证、技术指导、成果评价等工作。对各试点项目,由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成立指导组,承担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咨询和指导,负责督促检查、绩效评估和总结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对试点项目的支持,加强跨部门试点项目所涉及的部门间协调工作。

在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方面,我们将运用科技发展、信息技术应用、现代服务业、软件产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等扶持政策,加大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支持;从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中切块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支持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各试点城市负责其投资建设补助资金和服务外包的政策资金,各试点项目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牵头部门)等负责落实试点补助资金,并研究制定相应的招商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积极打造“光网城市”和“无线城市”。首批6个试点城市要率先完成3G、4G、WIFI、卫星等多种制式综合服务的无线通信体系建设,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积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杭州、宁波“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统筹协调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光纤和无线信号的覆盖率和质量。

在标准研究建设方面,将由省质监局牵头成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总体负责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的推进工作;各试点项目设立标准化研究组,结合试点内容和目标,制定试点项目的标准框架和研究计划,分步实施,确保试点项目的进度需要。对部分成熟项目率先申报国家或行业标准。

在构建试点考核体系方面,将探索建立科学的试点评价体系,出台具体考核办法。由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试点项目的商业和服务模式创新、推进质量、标准建设、项目实施绩效、产业带动等方面进行年度评估考核。考核结果在内部公开通报,对考核优秀的试点项目进行表彰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试点项目,进行督促整改,直至取消其试点资格。

同时,我们还将在试点合作模式上积极创新。利用长三角区域信息化合作轮值机会,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合作交流。积极引进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参与我省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产业发展,为各地牵好线、搭好桥。鼓励航天科工、中电科技、国家电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数集团、华为、IBM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我省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项目,作为合作主体参与智慧城市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推进相关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商务模式创新、运营服务、人才培训等基地的“落地”。

当然,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我们将重点加强对试点项目中的关键系统、保密系统的信息安全保障,加大安全检测、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应急预案、数字认证等工作力度,及时发现和修补安全漏洞;建立试点项目安全管理的责任制度,落实投资建设、运营的企业主体责任和当地政府的监管责任,规范项目参与人员和服务外包机构的保密与安全保障管理制度,构筑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责任保障体系。

篇9

尊敬的xxx:

下面我代表xxx,就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有关工作和xxx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做一个发言。

一、全省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工作开展情况

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去年底,xxx提出在开展城市与功能品质提升三年行动,xxx上下深入学习贯彻xxx大会精神,迅速行动,积极作为,全面掀起了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热潮。

(一)市县层面务实干,行动开局出成效。一是行动积极迅速。xxx市县(区)均成立了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召开了动员会并出台了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提升行动,xxx的动员大会直接开到了乡镇一级;二是项目推进迅速。据统计,全省xxx年计划实施城市与功能品质提升有关项目xxx个,其中设区市中心城区xxx个,项目全面覆盖“行动”。截至目前,各市县(区)累计开工项目xxx个,占xxx年项目总数的xxx,已完工项目xxx个,占xxx年项目总数的xxx。

(二)省级层面强力推,完善方案出举措。围绕城市与功能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领导小组办公室拟定了xxx年工作要求和考核体系。提出xxx年要以建设“美丽宜居、整洁文明”的人民满意城市为目标,以生态修复、城市功能修补为依托,以管理创新、文明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治脏、治乱、治堵、功能修补、生态修复、特色彰显、美化亮化、治理创新”等行动,努力实现城市功能与品质“一年有提升”的目标,重点抓好“治脏、治乱、治堵”三大行动。

第一是要突出重点治顽疾。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整治脏、乱、堵等城市顽疾,扎实开展市容市貌、占道经营、交通秩序、广告店招、防盗窗、架空线“蜘蛛网”、黑臭水体等专项治理,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使群众最关心、最不满意的城市脏、乱、堵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干净、整洁、美丽、文明城市形象基本树立。

第二是要完善设施补短板。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项目建设,围绕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做好项目规划,加快实施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设施项目,逐步完善城市路网、公共停车等基础设施和文教体卫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稳步推进污水管网、垃圾环卫设施、海绵城市等建设,实现城市功能与品质有效提升。

第三是要夯实基础提品质。挖掘城市资源禀赋和人文底蕴,创新城市建设管理方法,推动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美丽城市、文明城市建设,因城施策,塑造特色,为城市功能与品质跻身全国一流打下坚实基础。

二、对xxx市做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和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2015年,在全市上下1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下,xxx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些年的创建,xxx市在城市建设管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城市环境更加美丽、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群众生活更加舒适。同时也要看到,从今年中央文明办公布的全国文明城市2018年度测评结果中反映出,当前xxx市在创建工作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对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测评体系,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行动”中的33项工作内容,有27项都和测评指标有直接关系,开展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工作,是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有效抓手,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又能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下面就xxx市进一步做好这两项工作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切实落实"治脏"行动。城市干净整洁卫生,是行动的首要任务,也是文明城市考核最基础的要素。一是要加大街面的保洁力度,实现城区道路见本色、临街建筑见底色、背街小巷干净整洁,无垃圾死角;二是要全面落实施工工地"六个百分百";三是要抓好住宅小区的环境整治,特别是无物业管理小区、城中村、城郊结合部、老旧社区、农贸市场及周边区域的整治,实现城区范围保洁无死角;四是要推进垃圾分类管理。按照垃圾分类试点要求,加强生活垃圾分类配套设施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垃圾焚烧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垃圾分类处理处置能力。加快垃圾分类工作的立法建设步伐,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的力度,推进垃圾分类知识进学校、进课堂,提高群众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

(二)大力开展"治乱"行动。一是治理建筑风貌"乱",通过建筑风貌管控,增强建筑风貌的协调性,体现地域特征、山水特色、文化元素。通过开展架空线、户外广告、违法张贴、防盗窗等整治,2019年底前基本解决"蜘蛛网"、"牛皮癣"、小广告等城市"乱披乱挂、乱贴乱画"现象;二是治理市容秩序乱。加大对临时经营摊点、夜市市场等规范管理,开展占道经营、占道亭棚、丧失功能亭棚整治。提升农贸市场管理水平,推进老旧农贸市场改造,推广净菜超市,推进净菜入城;三是加大违建临建整治力度。完成城市建成区90%的违法建设整治,对新增违法建设"零容忍",依法依规拆除围墙、到期临建设施;四是治理施工管理乱。落实施工工地"六个百分百",规范道路开挖、修复等施工活动,加强夜间施工监督检查和施工噪声管控。五是治理背街小巷乱,xxx年要完成xxx的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实现装灯率xxx,亮灯率xxx以上。

篇10

摘要:文章介绍了图书馆涉及的新技术,从图书馆的智慧资源建设、智能阅读推广技术、智慧馆员和智慧读者培训四个方面介绍了智慧图书馆的关键技术与阅读推广的结合。

中图分类号:G2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1-0013-03

1高校阅读推广现状

笔者对“985”高校图书馆网站进行调研,调研数据截至2016年6月。调研内容为微信公众号(包括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图书馆APP(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微电影比赛、真人图书馆、移动图书馆、MOOCs等新手段在阅读推广中的运用。

2智慧图书馆的关键技术与阅读推广的结合

智慧图书馆应该表现为互连、高效、便利的图书馆。笔者认为智慧图书馆主要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3D技术、可视化技术等将图书馆实体虚拟化,读者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iPad、手机或可穿戴设备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定位与获取,并与图书馆进行互动交流的新型图书馆模式。

2.1物联网和RFID技术

要想对物联网全程中的物品进行定位和感知,无线射频技术(RFID)是关键,是图书馆智能化的基础。RFID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①实现图书资源的精准定位。图书馆最基本的任务就是组织资源并快速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传统的图书馆信息组织方式是分类法,馆员也只能按照大类进行排序和检索,无法精准到每一本书。图书馆开架流通所造成的乱架率一直居高不下,RFID技术就是将图书信息植入标签粘贴在图书上,在图书系统中键入书名就可以准确快速地对图书进行定位,可以有效解决乱架问题,节省人力和物力,同时也能防止图书失窃。②阅览座位定位与管理。将RFID标签植入座椅,通过馆内覆盖的无线网络将座椅是否空闲的信息发送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会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在馆内显示屏上,读者可以使用手机等无线设备进行查阅和预约具体的书架与时间段,逾期将取消预约并对违规读者实行一定的惩罚措施,如减少借阅数量、限制预约等,这种做法可以有效解决图书馆的占位问题,提高阅览座位的利用率。③RFID技术可以促进实现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有效距离为10cm),可以便捷地实现短距离的资源分享。④RFID技术还可以运用于图书馆的照明、通风、防火和安全认证,全面提升图书馆的智能化与可视化程度。

2.2SoLoMo技术及理念

社交化服务模型(SoLoMo)的三个关键词是Social(社交)、Local(本地)和Mobile(移动),是由美国专家John Doerr提出来的,为智慧图书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模式。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社交化。即将读者、数据商、图书馆、社交软件和移动服务商紧密联系在一起,抽取读者阅读的元数据,以相同的兴趣爱好建立虚拟社区,利用社交网络将图书馆嵌入读者生活。②本地化。借助位置服务,为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读者组建社区,方便读者交流、获取信息及开展相关兴趣活动,并使用WiFi、ZigBee等技术对读者进行定位和推送。③移动化。该理念主要是保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及时获取感兴趣的信息,将阅读习惯渗入日常生活,让读者能够随时随地使用图书馆。

2.33D技术

3D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画面的立体感和逼真度,嵌入3D人工智能能将图书馆变成可以与之互动的虚拟物。但是营造逼真的虚拟环境成本太高,图书馆前期应该搭建一个专门用于虚拟演示的空间,后期可持续建设。读者通过预约的方式对3D图书馆进行预约体验。目前,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将3D技术运用到图书馆虚拟导航与定位,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和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3D打印体验。

2.4SAAS系统

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SAAS),也叫软件运营,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模式。软件是图书馆开展业务的核心,图书馆软件开发的传统模式是自主开发或者直接购买,后期的维护和使用会持续增加成本,加大图书馆的负担。而SAAS系统相当于一个软件提供厂商,图书馆依据自身的需求向厂商订购软件服务,厂商将研发成功的软件与数据库统一部署在服务器上,用户只需要通过互联网连接到服务器便可使用该软件,软件由厂商负责维护。笔者认为,图书馆可以采用SAAS软件开发模式,尤其是以图书馆联盟的方式进行群租用,这样不仅降低了图书馆的租赁费用,还利用联盟共生的方式推进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馆新技术的共享,实现共同发展。

2.5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的产生源于大数据时代,其可以实现图书馆的智慧洞察。图书馆的数据资源类型丰富,有知识资源、读者信息、节约记录、业务工作信息、用户行为、检索方式、存储方式等数据信息,包含结构化、半结构化及非结构化的信息。数据挖掘对智慧图书馆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智慧信息推送。传统的信息推送是图书馆将新书目用电子邮件推送给用户,而智能信息推送应该包含“用户可定制信息的推送”及“相同偏好用户群的推送”两种推送模式。读者用自己的个人信息注册图书馆账号,学历、性别、年龄、检索历史、借阅情况等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都会被记录,图书馆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判断用户偏好,当有满足用户偏好的书目上新书或者被归还时,系统自动向用户推送这些消息,引起读者注意。对于有相同爱好的用户群体推荐,可以将“一人独占”变为“群体共享”,尤其是新注册的用户,可以根据其学历、性别、年龄、专业背景等信息进行预判,直接将相关的信息资源推荐给读者,为其学习提供思路。②可以提供“组合阅读”。在数据挖掘的环境下,可以计算出图书之间的语义联系,方便对图书进行组合排架,如将养生方面的书与保健方面的书进行搭配。③有利于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将结构化、半结构化及非结构化资源合并分析,促进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交流,在对知识发展趋势、用户群体变化、图书馆发展方向、用户行为变化等领域进行预测时具有显著优势。

2.6数据可视化技术

随着图书馆拥有的数据、需要处理的数据及分析生成的数据急剧增加,导致系统分析和响应的时间也在增加。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需要及时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通过可视化(包括图表、图像、动画等)可以形象而智能地显示数据的存贮、计算与关联,使用户能够更直观地获取数据之间的关联和趋势,从而节省用户时间(见图1)。

2.7可穿戴技术的运用

随着谷歌眼镜、苹果腕表等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出现,为图书馆提供智能服务创造了便利条件。①运用人机交互技术,根据可穿戴计算终端设备特殊的携带和交互方式,图书馆可实现与社会其他组织的合作,从事现场信息指导、情报提供、科学研究和学术探讨等工作,拓宽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服务方式。②运用人体传感技术突出对人的感知和智能的增强,借鉴可穿戴技术在医学上对人体身体状况和情绪的监测,图书馆可实现对读者信息的可视化,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③利用可穿戴技术中信息处理技术的信息反馈报警功能,以及人机交互功能和人体感知功能实现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和公平服务,如对老人、小孩和残疾人等特殊读者群体实施安全监控和实时报警。

2.8WSN定位技术

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即无线传感器网络,其主要由多个传感器(移动和静止)组成,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进行排列,确定一定地理区域内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进行搜集、传输和处理,最终传输到需要的用户手中。定位问题主要是传感器本身节点的定位,这套系统首先要确定节点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从而确定自身的位置,不知道传感器位置而感知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节点的定位是WSN定位技术的关键。定位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在室内使用,克服了GPS的无遮挡需求;缺点是定位需要固定的节点设施,成本较高。

3智慧阅读推广方案构建

资源、技术、馆员、读者和服务是图书馆五大核心元素,同样,智慧阅读推广也要从智慧资源建设、阅读推广技术手段、智慧馆员培养、智慧读者教育等方面构建实施方案。

3.1智慧资源建设方案

资源是图书馆的建设重点,图书馆资源的智慧化是实现智慧阅读推广的第一要务。智慧资源建设应该包含:①图书资源、设备资源、图书馆座位、图书馆书架、图书馆建筑等实物的标识,运用RFID技术进行标引和定位,方便读者检索、查询、预定与使用。②利用WiFi信号结合读者使用的移动智能设备对读者进行定位,推送其可能需要的各种资源,如图书、期刊、报纸、设备、座位等信息,真正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智能推荐。

3.2智能阅读推广技术手段方案

图书馆应该加强与读者的交互,将阅读借阅与活动方案通过多种途径,及时接收读者的反馈信息,及时解答读者的疑问,从而提升读者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积极性。传统的途径主要是图书馆网站与宣传海报,读者很难进行信息反馈与传播,而微博、微信与手机APP的出现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微信平台的“我要查询”(包括“馆藏查询和预约”“信息参考咨询”“精彩活动查询”)、“我要办理”(包括“个人书刊续借”“临时上网申请”等)、“省图宝典”(包括“微知乎”“微数据”“423微阅读”“微视界”“随便看看”等);上海图书馆微信平台的“我的图书”(包括“图书查询”“已借图书”“图书续借”“图书推荐”“微阅读”)、“活动”(包括“我的预定”“上图展览”“上图讲座”“读者培训”等)、“发现”(包括“附近的图书馆”“咨询&反馈”“阅读账单2015”“帮助”“二维码读者证”等)。

3.3智慧馆员的培养

智慧馆员的培养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①改革馆员招聘模式。图书馆应改变传统的专业对口、高学历等招聘要求,转换为采取资格认定的方式,考试内容应增加教育心理学、物联网、大数据、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知识。②对现有馆员的持续优化。将具有一定智慧图书馆知识的馆员安排在有智慧服务设备或系统的部门工作,同时要培养馆员终身学习的习惯。

3.4智慧读者培训方案

图书馆应该把提高读者信息意识作为用户培训的重点,提高用户的信息利用兴趣,将人与知识、知识与知识、人与人的网络数字联系起来。图书馆应运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对新用户的信息启蒙教育、急需用户的信息救助意识教育及资深用户的信息随行意识教育进行培训。

4结语

智慧图书馆建设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的过程中,要积极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突破传统的阅读推广模式,实现阅读推广的全面信息化、智能化和个性化。

参考文献:

[1]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1(12):1-5.

[2]储节旺,李安.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及其对技术和馆员的要求[J].图书情报工作,2015(15):27-34.

[3]潘杏仙.智慧图书馆用户培育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2):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