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报告范文

时间:2023-12-05 18:06: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交通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交通报告

篇1

2018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指导下,能按时按质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压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

年初,根据局班子成员分工调整情况,并结合行业部门监管实际,调整了局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建立了四个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小组,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三个必须”的要求(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把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道路运输安全、项目建设施工安全、水上安全以及农村公路管理安全四个方面,做到交通运输的安全生产责任到部门、到岗位,真正做到安全责任上肩。

二、突出监管重点,完成低温冰雪恶劣天气的安全管控工作

今年来低温恶劣天气屡屡发生,局党组很重视辖区安全交通畅通工作。采取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辖区交通运营客车和客渡都采取早6晚7带班制度,根据当天天气状况随时采取停班、停渡,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3点前向上级部门报送当天的交通管控信息。全体干职工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分周六周日上路扫雪除雪保畅通,确保了辖区无交通运输事故发生。

一是针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全面开展宣传动员,及时采购并发放除雪消冻工业盐35吨,及时组织4台专用除雪车辆除冰保畅,区、乡、村上路交通劝导4560人次,大力加强道路运输、在建交通项目工地的安全管控,确保道路运输安全畅通。

二是针对运输企业和在建交通项目工地的安全生产,开展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确保春节期间的春运安全稳定。农路部门针对临水临崖、陡坡急弯等道路安全隐患路段,加强“生命防护工程”建设,2017年10月份便启动了2018年137公里的安防建设任务招标工作,目前基本完成全年任务;运管部门加大对“两客一危”营运车辆的上路检查,同时借助4G动态监控平台,加大驾驶员违法或危险驾驶行为的监管力度,对运输企业驾驶员3起事故问题严肃处理,对客运车辆安装4G进行了督办,投资近10万元建成了运输源头监控平台。

三是及时组织辖区运输企业、驾驶员、在建工地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监理等相关人员开展春季安全培训工作,参训人员达到110人次。

四是组织开展行业应急演练,提升交通系统应急处置能力。半年来,我局积极参加区级组织的2次大型应急演练活动,并自行组织2次道路运输安全应急演练活动,极大地锻炼了应急抢险队伍,有效地检验了应急工作机制,切实提升了行业系统的应急处置能力与水平。

三、完成春节前后公路安防应急工作,确保春运安全无事故

春节前后家通运输局采取24小时值班制度,全体职工分组分片区,对辖区所有农村公路危险路段、事多发路段、邻水临崖处采取堆凸包、安防警示桩、拉放警示线等多种应急措施确保春运安全。运管部门上路执法,对春运车辆严把关,严检查,确保了春运无事故。

四、细化专项活动,切实落实安全生产工作任务

半年来开展了12个活动,任务重。虽然各类活动报送材料多,报送材料密度大,报送资料周期上,收集资料不是很全面,导致向上报送信息不是很全面,但是都按照上级要求报送到位。我局按照上级统一安排部署,及时制定了《全区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点军区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活动方案》以及《点军区交通运输局“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等系列专项活动方案,细化活动措施,定期督办工作进度,确保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落地落实。按照上级要求完成各类安全生产活动任务。

篇2

作为护航世纪工程建设的现场监管“主力军”,大桥海事处始终坚持“为港珠澳大桥建设提供优质安全服务”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建设进度的新形势,及时转变监管思路,转移监管重点,运用“互联网+”思维,依托智慧海事动态监管系统,积极从单一“维护施工建设区安全保障”扩展到“维护桥梁区安全保障”。大桥海事处根据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保障实际,实施一条桥轴线、两条施工水域边界线、两条监管水域边界线和两条预警边界线七线;划定“施工水域、桥梁监管水域、预警水域”三域。针对隧道沉管浮运与安装、承台和大型钢箱梁运输及吊装以及航道航路调整转换等重点工作,将辖区划分为54个监管单元网格,其中一级红色风险网格6个,二级黄色风险网格15个,三级白色风险网格33个,为实现监管力量的精准投放和合理分配,力争以有限的监管力量发挥最大的监管效能,打造服务大桥建设海事监管升级版,为全力做好港珠澳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保障工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临近春节,春运工作已经拉开大幕,港珠澳大桥也在有条不紊的施工建设当中,智慧海事动态监管也在无时无处不发挥其“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智慧海事动态监管应用实施工作是广东局、广州局今年布置的重点工作,代表了海事监管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是实现海事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大桥海事处围绕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新形势,将推进智慧海事动态监管应用实施工作作为推进“五精海事处”建设的重要抓手。大桥海事处根据广州局关于做好辖区春运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方案的要求,同时依托智慧海事动态监管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严密组织。大桥海事处高度重视水路春运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将保障安全作为水路春运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本辖区实际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统一部署2016年春运期间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组织成立了以处长为组长的智慧海事监管领导小组,制定推进计划,明确责任人。海事处领导深入一线,亲自带队,加强春运工作的督查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筹备并着手开展智慧海事监管劳动大竞赛,结合在“海趸1550”的“夜校讲堂”加强内部的学习研讨和广州局对大桥海事处执法人员智慧海事动态监管工作督查与考核,有效促进了全处现场海事执法人员对广东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和广州综合监管系统的熟悉使用。

二是科学布局,营造严管氛围。推进智慧海事动态监管应用实施工作是营造严管氛围的重要手段。大桥处辖区是珠江口的咽喉要道,是粤港澳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每天船舶流量超过4000艘次,航经船舶种类多,航线纵横交错,高速客船航线密集,安全监管的任务十分艰巨。通过动态监管系统,“标绘”虚拟大桥,划定“警戒区”,大力推进落实船舶进出大桥施工水域报告制度。以“双线预警”的电子巡航监管模式为船舶安全通行伶仃临时航道、青洲航道、龙鼓西临时航道以及高速客船临时航路提供服务,有效规范了船舶流,做好大桥建设施工的水上交通安全保障工作。同时通过推进落实监管专室24小时运转,使用动态监管系统轨迹查询等模块功能,加大对超航区、不按规定开启AIS等违章船舶的查处力度,以全天候监管践行“全面履职”的要求,着力营造现场严管氛围。

三是优化配置分工,提高监管效能。一方面结合海事处“三定”工作,将大桥处通航管理科、海巡执法大队、船舶监督科和政务受理科四个部门在“海趸1550”合署办公,分设2个工作组负责港珠澳大桥建设现场的日常海事监管服务工作,即:以现场巡航执法为主要职能的现场巡查组,以VTS专室值班和智慧海事监管为主要职能的电子巡航组,为智慧海事监管的推进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深化“远程监控有专台、近程监管有专室、现场监管有专船、责任落实有专人”的监管模式。

四是提高研判能力,加强协作。春运开始前,大桥海事处集中力量对辖区施工船舶开展安全大检查。春运期间,加强与大桥管理局、大桥管理办、渔政及沙角处等兄弟单位的沟通协作,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等多个专项行动,共同打击各类水上交通违章违法行为,共同营造良好的水上交通安全环境。

五是多渠道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安全的宣传工作是春运工作的重要环节,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全面、及时、客观报道水上春运工作中难点问题,通过制印派发安全宣传单页、企信通、VHF等手段,引导施工人员积极参与到水上旅客安全运输工作中,自觉抵制乘坐不合格交通船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六是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增强内部安全意识。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合理安排人员值班。做好VTS、CCTV、VHF、AIS和船艇的维护保养工作,保障监管、信息化等系统正常运行;及时做好现场人员的调配工作,为春运安全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加强“海趸1550”、“海巡09076”、“海巡09097”、“海巡09086”的消防安全管理,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消防救生演习,切实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七是强化对高速客船的动态监管。对高速客船临时航道来往的高速船舶提高提醒频率,对不按规定航路、超速等违章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对重大安全隐患及时督促船舶经营人,落实安全主体责任,限期整改,并安排专人跟踪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篇3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安监局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授予“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成为2016年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近年来,吴兴区安监局坚持“围绕中心大局转,跟着全区发展走”,坚守安全红线,深化隐患治理,加强监管监察,促进责任落实,为吴兴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干事创业 队伍为基

“江表大郡,吴兴为首”。吴兴区是湖州市中心城区所在地,全区下辖12个乡镇街道和1个高新区,总面积871.9 km2,户籍人口60.2万。

成立于2004年11月的吴兴区安监局,现有人员33名,主要承担矿山、危化(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监管,其他工矿商贸企业的综合监管,指导、协调、督促全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承担区安委办的日常工作等。

吴兴区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士忠作为这支队伍的“火车头”,深刻体会到“工作要靠人来做,安全要靠人来抓”,他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头等大事来抓。该局经常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各类培训和讲座,鼓励全体人员深入一线调研走访。

2011年以来,吴兴区安监局党组成员几乎每年都有变动,全局始终把维护团结作为干事创业的第一要求,班子成员严格自律,工作中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同志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补台,真正做到用心谋事、团结共事、合力成事。

面对“基础薄弱、基层乏力”现状,吴兴区安监局持续加强基层安监站规范化建设。在安监站,办公电脑、照相机、安全帽、防护眼镜、防尘口罩等都是安监员的标配。按照乡镇不低于8人、街道不低于5人的标准,吴兴区配齐一线监管队伍,并率先探索了安全生产执法权限委托。2016年,该局又将3万元以下处罚权委托给乡镇安监中心,夯实了安全生产监察基础。

目前,吴兴区安监队伍编制人数114人,其中高新区、各乡镇街道安监中心核定编制93人;全区165个行政村、69个社区(居委会)均配备一名安全网格员,实现安全监管全覆盖。安全生产在乡镇、街道有了落脚点,干起工作自然事半功倍。

近5年,吴兴区在湖州市政府安全生产考核中连续位列第一,吴兴区安监局连续5年在湖州市安监系统考核中评为优秀,先后获得了安全生产月省级先进单位、浙江省“安康杯”竞赛先进集体,该区有3人被评为“平安湖州”建设先进个人,2人被评为全国安全生产监察工作先进个人,1人获评全国“百姓生命保护神”荣誉称号。

围绕中心转 跟着发展走

近年来,吴兴区安监局“围绕中心大局转,跟着全区发展走”,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建言献策,当好安全生产参谋。2011年以来,先后提请党委政府出台了11份关于全区安全生产工作的文件,提请区委常委会每年不少于2次、区政府常务会每年不少于4次,专题研究安全生产工作。且在春节、国庆等重要节庆之际,区4套班子领导都会带队深入基层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工作不是“单打独斗”。吴兴区安监局更是充分发挥区安委办统筹、协调职能,抓好全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该局针对吴兴区产业特点和安全生产现状,率先提请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吴兴区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推动区委书记及区长与区政府分管平安的副书记、区政府各位副区长、高新区及各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区级部门党委(组)负责人签订“一岗双责”责任书。

推动乡镇(街道)党委发挥总揽安全生产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高新区、各乡镇(街道)建立以书记、镇长(主任)为主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落实了“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责任。

把“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从制度上固定下来,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按照“五覆盖”要求,吴兴区安委办每年不少于2次向区委组织部、区纪委(监察局)通报安全生产情况,为领导干部的政绩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为促进吴兴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吴兴区安监局从2013年开始,每年制定出台《年度安全生产(消防)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量化考核细则,对13个乡镇街道和区安委会成员单位实行个性化考核,严格落实《吴兴区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实行年度目标奖励制。

按照全员定责、监管定位、排查定级、培训定岗、信息定时、奖惩定格的“六定原则”,坚持开展乡镇(街道)安监站工作季度排名考核;出台《安全生产(消防)责任片区负责人季度考核办法》,对全区63名一线片区负责人进行考核,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和工作措施的全面落实。

创新开展“智慧安监”平台建设

2012年以来,吴兴区安监局先后承办省级安全生产工作现场会2次,领办市级以上试点6项,安全生产创新工作一直走在浙江省前列。

针对中心城区历史遗留患突出特点,吴兴区探索难点安全隐患“拔钉式”的“一季一重点”综合整治模式,举全区之力解决短板问题。童装行业、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出租房屋等“硬骨头”被成功啃下,吴兴区实现了安全生产“三项指标”连续下降,5年来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为有效解决基层管理中监管力量少、任务重的难题,吴兴区安监局在2014年创新开展“智慧安监”平台建设,为全区61名一线安监干部配备了手持终端机,依托“智慧安监”平台,推行安全监督管理行为的信息化监管、智能化监测,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年来,吴兴区安监局在“科技兴安”工作中成果颇丰。2012年,全区矿山企业实现了“可视化管理”,走在了浙江省前列。2013年,全区危化生产企业和9家储存场所全部实现可燃气体浓度实时监测预警。2014年,开发“智慧安全(消防)”移动终端。2015年,开展“智慧用电”系统试点,目前已在童装、危险化学品、木业和人员密集场所4个行业(领域)落实安装1 100余套。

篇4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体系;信息系统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航运事业不断发展,航线和航班都呈现不断扩张和增多的趋势,这就给空中交通管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机场设施不断完善,但因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不规范而引起飞行事故仍然屡见不鲜,由此可见,空中交通管制的规范和发展任重道远。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逐渐应用到各个领域,对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至关重要。

1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体系

1.1安全管理政策和策略

空管安全管理政策主要包括安全目标和安全标准两个方面:(1)安全目标:指的是空中交通管理体制各个部门要实现的具体方针和相关条文,航空事业必然伴随着风险,因此对于空中交通管制而言,并没有绝对的安全,空管安全目标就是要尽可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1];(2)安全标准:第一,空中交通管制相关机构的管理者和员工要明确的职责,建立安全管理相关的条例要求。第二,要求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培训和实习,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最后,要对航班运行的危险性进行系统评估,及时洞察航班运行中的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安全风险。安全管理策略主要包括安全评估策略、安全审查策略以及安全改进策略:(1)安全评估策略:第一,根据相关信息报告、飞行历史数据等对航班运行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第二,对可能产生的危险后果的严重性进行评估。第三,对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2)风险评价:对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价,确定哪些安全风险是不可接受的,哪些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是较高的。(3)降低风险:如果所预测的风险是不可接受的,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则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例如增加应急处理、调整员工配置等。

1.2安全管理机构设置

安全管理机构部门的设置是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安全管理部门、安全主管、安全专家等:(1)安全管理部门设置:主要承担空中交通管理中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例如落实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工作人员安全培训教育等;(2)安全主管:主要职责是领导整个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例如组织指导培训、监督管理工作、汇报管理成果等;(3)安全专家:指的是具有专业能力的安全管理人员,主要职责是对安全风险的评估和分析,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以及为员工提供专业化的安全技能培训等,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1.3安全文化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空中交通管制员的不规范操作和管理是引起航空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从本质上来讲,这与管制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等息息相关,而要想树立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安全意识,培养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安全态度,则应当注重发挥安全文化的重要教育作用,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来形成一种安全的风气,将安全意识潜移默化地深入到每一个管制员的心中,只有这样,管制员才能够从心底树立安全意识,积极学习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才能够从根本上做好安全管理工作[2]。

2空中交通管制信息系统

空中交通管制信息系统以信息技术、IT技术为支撑,实现了空中交通管制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这对于提升空中交通管制的效率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2.1系统模块划分

(1)登录模块:登录模块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系统的访问权限,只有具备登录密码的人员才可以登录到系统中;(2)提交报告模块:报告模块指的是管制人员对感知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安全管理风险进行评价,并将评价报告提交;(3)信息模块:信息模块指的是系统通过提交的报告来相关安全管理信息,例如安全公告信息、管理通知文件信息、运行通报信息等;(4)信息查看模块:信息查看模块实现了信息的共享管制员、安全专家、安全主管都可以查看、检索相关信息。

2.2系统框架

2.2.1感知层。

顾名思义,感知层相当于整个空中交通管制信息系统的“感知器官”,感知层以传感单元为基础,实现对机场环境、飞行航路环境等的感知和监控,对于安全管理来说,感知层能够通过监视系统来实现对飞机飞行状态、飞行环境、起飞环境、落地环境等信息的监测,一旦发现相关数据信息异常,则会自动进行异常数据的分析处理,并得出异常原因以及可能产生的风险,为安全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总的来说,感知层能够对飞机运行、飞行环境、空管设备等与空中交通管制相关的设备和环境进行监测。

2.2.2网络层。

网络层主要指的是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中的各个网络,例如空中交通管制的局域网、互联网、通信网等等,实现空中交通管制信息的有效流通,是整个系统信息流通的基础。

2.2.3服务平台层。

服务平台层能够对感知层感知到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应用,从而构建空中交通管制相关的服务平台,提供相关服务。例如气象服务平台、空域管理平台等,以安全管理为例,感知层能够获得天气状况相关的数据信息,而服务平台层能够接收到这些天气数据,得出天气的具体状况,建立的气象服务平台层能够提供气象预报等相关服务,能够根据气象预报信息得出影响航空安全的相关气象因素,这对于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2.2.4应用层。

应用层的主要功能是为管制人员的管制决策制定提供依据信息,例如告警服务信息、设备状态信息、空域管理信息等,这些信息汇集到一起为管制员的安全管理决策制定提供依据,从而实现空中交通管制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2.3关键技术

空中交通管制信息系统中涉及到许多科学技术,例如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无线传感技术等,其中射频识别技术和无线传感网络是最为关键:(1)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能够通过视频信号来实现对目标对象的自动化识别,射频标签在磁场中会接受射频信号,以感应电流获取的能量为基础发出相关信息至解读器,在解码后传送至信息系统进行处理,从而完成信息识别,对于空中交通管制信息系统来说,可以在系统的监视设备上贴上射频标签,这样就能够自动识别监视设备上的监视数据了[3];(2)无线传感网络:无线传感网络集成了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其能够实现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以空管安全管理为例,可以在机场航道、雷达站等安装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来获取机场航道信息、飞机运行状态信息等,在获取信息之后无线传感网络能够以嵌入式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处理,之后以无线通信技术为基础传送到空管部门中,从而为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从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管理政策、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策略以及安全文化等四个方面研究了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管理体系,从模块划分、系统框架、关键技术等三个方面研究了空中交通管制信息系统,旨在不断完善空中交通管制,确保航运安全,促进航运的交通管制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平.ISO体系下的空中交通管制安全评估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2]袁泉.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研究[J].科技风,2011,5:276.

篇5

未来十年,将是实现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黄金增长期,也就是湖北发展机遇最多、发展优势最强、发展条件最优、发展绩效最好的时期。2013年开年之计,本刊约访权威人士共话湖北未来“黄金十年”。

共鸣乐章

《支点》:未来十年是湖北发展的“黄金十年”,这一共识已深入人心。纵观湖北发展,哪些方面的成就促成了“黄金十年”这一共鸣乐章呢?

秦尊文(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提出这一命题是“三个基于”。第一个是基于良好的现状。这就是我们已经为未来十年打了很好的基础。去年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全面回顾了过去五年湖北省各方面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一是战略支点功能稳步提升;二是区域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在全国的排序由12位上升至第10位,跨入全国第一方阵;三是发展动力活力持续提升;四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第二个是基于面临的多重叠加的重大机遇。一是湖北将成为拓展内需市场的前沿阵地,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国内外经济格局深刻调整,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由外需拉动为主向内需拉动为主转变,为我们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承接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提供了十分难得的重大机遇。二是我国进入科学发展时代,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为充分发挥湖北省在区位、交通、科教、产业、生态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实现后发跨越、弯道超越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三是湖北省拥有优越的政策条件,既享有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政策优惠,部分地区还享受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政策优惠,还有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一系列政策优惠,这些都将为湖北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四是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有望形成我国新的重要增长极,将为湖北的发展开辟新的领域、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五是湖北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近年来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成长,将为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第三个是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十”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湖北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被批准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全国生态文明试验田。2009年12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决定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全面推行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制定并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加大对生态补偿的财政投入,探索转移支付、对口支援、专项补贴、生态移民、异地开发等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方式,逐步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和流域水环境保护领域实行生态补偿。这使湖北生态文明建设占据先机,领先全国,打下“黄金十年”的核心竞争力。

范恒山(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未来十年,将是湖北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近年来,国家加速对中部地区实施政策倾斜,各种优惠政策密集出台,多重利好政策接踵而至,包括湖北在内的中部地区已成为政策机遇叠加的高地。

目前湖北的发展水平,与日本1960年、新加坡1970年、韩国1980年“黄金十年”经济初始增长时的水平非常类似。恰逢千载难逢的中部崛起、沿海产业转移、国家拉动内需战略等驱动,这将为湖北“黄金十年”的发展带来新驱动力。

就工业发展情况看,未来十年,湖北省将进入工业发展的黄金期。2012年11月,湖北省经信委通报湖北省过去五年工业发展情况称:目前,湖北省已进入工业发展的中期阶段,一旦抓住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湖北省将通过工业倍增计划快速地由工业大省转型为工业强省。面对未来“黄金十年”的重要机遇,湖北以加快转变方式为主线,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黄金作为

《支点》:“黄金十年”不是自然掉落的馅饼,而是必须奋力进取、奋发有为才能争到的发展机遇期。未来10年,也是中部崛起的“黄金十年”,湖北要率先抢抓机遇,争取在哪些方面展开“黄金作为”?

向东( 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副司长):如今的湖北,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中,支点作用十分突出,这得益于湖北经济区域定位的明确,发展思路的清晰,与中部崛起战略相辅相成,体现了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精神,这对于加快实现富民强省大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主两副”、“两圈一带”、“一红一绿”以及荆州的壮腰工程,荆门中国农谷的建设等等,这些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对湖北的区域发展规划有了非常明晰的思路,这对于加快实现湖北富民强省的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不管是未来五年还是未来十年,湖北的发展一定会上一个比较大的台阶。

范恒山:从国际、国内形势看,湖北正面临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及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等多重叠加的重大机遇。同时,湖北自身既享有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政策优惠,部分地区还享受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政策优惠,还有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一系列政策优惠,这些都将为全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但同时,中部地区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农业基础仍然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公共服务水平偏低、体制机制障碍较多等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

内需再造

《支点》:在扩大内需时代,湖北则以坐拥国内市场而成为扩大内需的前沿、国内市场的中心和枢纽。置于全球范围来看,中部内需市场比欧美市场还要大,且被企业界看好。

范恒山:中部地区在人文科技资源、内需潜力、产业提升等方面都有优势。同时,新时期,中部地区还是全国推进新一轮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优先区域,也是极具内需增长潜力的区域,在新时期全国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更为艰巨的挑战。

数据显示,中部消费需求增长开启的是一个4亿人的大市场,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欧美大市场,欧美也就是5亿至6亿人。

张臻:未来十年是湖北发展的黄金十年,这是将湖北发展置于全球、全国发展格局中作出的重要判断。IBM不仅是全球领先的软硬件服务供应商,也是政府发展规划的最佳合作伙伴。IBM于2008年提出“智慧城市”理念,旨在帮助城市管理者建立一个能够平衡城市各个方面需求、优化配置城市各类资源的高效生态系统,以解决城市管理者面对的许多难题。我们一直关注湖北的发展,并将华中区总部设在武汉,统领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业务。目前,我们已将服务覆盖到湖北全省,并与当地优秀伙伴合作,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

IBM在武汉一直是管理信息化领域中最可信赖的战略合作伙伴,为各行业客户提供了世界一流的软硬件产品、全面的信息化服务、以及企业管理与IT咨询等业务。未来,IBM将依据武汉市以及湖北其他地市州政府提出的目标方向,紧密配合企业的科技创新需求,结合自身建设“智慧城市”的丰富经验,助力当地政府产业创新与战略升级。

向东:2011年湖北城乡人口比例首次出现逆转,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83%,比全国高0.56个百分点。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将会成为拉动投资、促进消费强劲持久的动力,为湖北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支撑。

按照目标规划,到2015年,湖北城镇化率达到56%以上,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意味着1500万农民进城,逾4个百分点,进城农民工总数大于6000万。这是一个巨大的内需潜力,这个潜力释放得好,对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湖北经济再上一个台阶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迈向“国家心”

《支点》: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不是自封的,也不是谁命名的,而是要通过武汉人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武汉应怎样迈向“国家心”?

张臻:湖北的发展态势让人振奋,尤其是武汉的巨变。武汉正在大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交通枢纽功能,带动功能,要素聚集功能,服务、管理和创新中心功能。这与“智慧城市”理念十分契合。事实上,自1996年IBM在武汉成立分公司以来,IBM就与武汉市政府、企业展开了良好的合作,深入政府、高校、医疗、金融、电信、钢铁、汽车、媒体、流通、零售等领域。比如,我们为神龙汽车公司的核心信息系统提供专业服务,为神龙汽车的快速发展立下汗马功劳。2011年7月,武钢工程技术集团与IBM(中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IBM—WISCO创新中心暨武汉钢信软件有限公司,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信息化咨询、解决方案和外包服务,打造世界一流的冶金信息化专业公司,成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经典。

篇6

1、力推“机器换人”。1-10月,“机器换人”项目共计1376项,完成投资341.4亿元。一是强服务抓指导。切实发挥__市“机器换人”推广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作用,全市建立15个行业专家指导组,组建了67个“机器换人”专家库,成立了交大浙江“机器换人”研究院,上门指导已超过500家企业。二是重激励抓推进。各级财政专项发展资金支持“机器换人”重大项目实施、平台建设、培训宣传、示范企业等,设备投资奖励在投资额的4-20个点不等,设备投资补助起点从原先的500万元降到50万元。三是推项目抓示范。着力推进157项、总投资200亿元的“机器换人”重点专项,组织实施总投资8.5亿元的140项“机器换人”示范项目。这些示范项目完成后可减少用工12500人,生产效率提高65%。

2、深化“退低进高”。1-11月,共腾退低效用地项目359个,腾退面积10060.1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6%。一是全面实施工业绩效综合评价。海宁市已全面实施差别化政策,南湖区、秀洲区、嘉善县、桐乡市、__经开等地已经将城镇土地使用税与绩效评价挂钩。二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百项、千企、万台”年度计划(即全年力争列入国家、省和市年度淘汰计划任务100项,开展淘汰低效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000家,全市淘汰低效落后产能设备10000台、套)。至9月底,超额完成了年度淘汰落后产能国家和省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提前一年完成了我市淘汰落后产能“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三是开展行业整治。清理水泥、平板玻璃和电解铝行业的违规项目,有效化解这3个行业的产能;全力推进化工、印染、造纸、制革四大行业整治。四是构建市场化用能机制。制定了《__市用能量交易指标指导意见》和《工业企业用能权核定指导意见》,利用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结果,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实施不同的用能指标价格。出台了《__市用能总量预算化管理暂行办法》,推动各地完善用能预算管理、确保实现区域用能总量动态平衡和用能量交易机制的推进,确保完成年度节能降耗目标。

3、实施“三名”工程。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三名”工程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3〔58号〕)精神,积极开展__市“三名”工程建设。一是出台实施意见和管理办法。制定《关于全面推进“三名”工程的实施意见》和《__市品牌培育工程管理办法》。二是组织申报省、市试点企业。向省推荐11家培育试点企业,晶科能源、巨石集团、海利控股等3家企业入围全省首批“三名”工程试点企业;研究制定了《__市“三名”培育试点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组织评价产生了16家全市首批“三名”工程试点企业。三是完善体制机制。建立了市“三名”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同时成立市知名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培育和知名企业家培育三个工作小组,建立健全了部门合作、协同推进的“三名”工程建设工作体系。

4、强化招商选资。一是注重招大引强。1-11月,完成实到内资总额258.5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3.41%。其中,工业类项目计划投资924.49亿元,同比增长20.46%。二是主动接轨上海。加快推进嘉善与上海自贸区、平湖与张江高新区、海宁与漕河泾开发区的产业项目合作进度。拟定了《__市工业领域全面接轨上海工作方案(2014年-2016年)》。1-11月,全市引进上海投资项目280项,计划总投资

398.9亿元,分别增长34.62%和74.43%。其中当年引进上海投资项目161项,计划总投资154.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97%和18.4%。三是突出产业招商。大力开展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推进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南湖)示范园区建设。1-11月,分别引进电子信息产业项目40项,装备制造业项目137项,新兴产业项目215项,增长11.4%;传统产业项目235项。

5、推进工业强镇建设。一是加强园区建设。开展市镇工业园区“二次创业转型发展”评价,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评选出__市机械装备产业园等9家__市特色产业园,引导镇(街道)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工业强镇培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密切与重点镇(街道)分管领导定期联系,加强镇(街道)与镇(街道)之间的交流。三是形成良好氛围。会同组织部挑选11名中青年优秀干部派往工业强镇任主管工业的副书记,强化工作氛围;编发《__市工业强镇培育发展报告(2014)》;对获得工业强镇(街道 )建设进步奖的16个镇(街道 )进行了表彰奖励;建立工业强镇季度评价通报机制,公布参与评价的55个镇(街道)的工业总产值、工业生产性投资和财政总收入三大指标的季度数据,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6、推进信息经济培育。

篇7

[关键词] 宁夏;智能旅游;信息系统;设计;VB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2.136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2-0184-04

国务院于2009年12月颁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升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地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旅游业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特色产业来培育,确立了以打造“西部独具特色旅游目的地”和“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的宏伟蓝图,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两沙一陵(沙坡头、沙湖、西夏陵)、两文一景(回族文化、西夏文化、塞上江南特色景观)为核心的A级以上景区31家,其中4A级及以上景区11家,在中国西北旅游圈发展格局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极好的业绩和经济效益,2010年接待国内游客就已经突破1000万人次,入境游客1.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7.8亿元,相当于全区GDP的4.12%。但宁夏传统的旅游管理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求和旅游资源的动态变化趋势,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里的应用范围窄、深度浅,成为旅游行业快速稳步发展的“瓶颈”,其中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迫切需要借助以空间信息处理为核心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撑,构建具有内容丰富,功能强大的空间信息管理系统、空间信息分析系统、空间信息查询系统及三维影像显示系统等功能的智能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因此,本文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多媒体制作技术引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旅游系统中来,开发具有编辑测量、精确定位、信息查询、资源动态管理和路径优化决策模块的宁夏智能化旅游信息系统,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关联的多媒体地图和全区旅游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管理,以此整合宁夏全省现有旅游资源,进一步缩小与其他省份之间的信息化水平差距,为实现宁夏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信息管理技术体系保障,同时为游客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全新的服务。

该旅游信息系统旨在实现以下几个具体目标:一是结合宁夏典型旅游景区及周边进行旅游资源的实地勘察与调研,构建宁夏智能旅游信息管理系统的理论基础和模型体系架构;二是旅游资源普查及数据库关联构建:在各县区旅游资源及旅游支撑系统普查的基础上,经宏观分析、计算、提炼、研究,完成空间数据库设计和属性数据库设计及关联关系创建;三是在统计分析宁夏旅游综合资源与旅游行业属性数据和景区及周边空间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系统总体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使用现今流行的GIS软件如MapX、Supermap等,程序设计语言使用主流的开发语言进行混合编程如、JAVA等,以及使用Authorware、Flash等多媒体制作软件作为动态交互部分的开发平台,开发出包含景区及周边旅游资源分析、景区及周边发展条件分析、游客源市场分析、景区及周边环境的空间分析和景区及周边经营管理中的静态与动态的空间分配和利用率分析等功能,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关联,以及多媒体图形化显示目标的宁夏智能化旅游信息系统。

1 国内外研究及技术现状

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需求更加趋向多样化,游客对获取旅游信息的要求更高,旅游资源管理面临复杂化变化趋势,对旅游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国外对旅游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1-6],国外旅游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有三种空间尺度的系统形式:第一种是以国家空间尺度信息系统,通过核心计算机数据库及其服务器的转换和连接,使各个终端进入系统数据库,以此整合、协调和运行全国范围内的旅游信息,如丹麦的国家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第二种是区域空间尺度的信息系统,该类系统主要面向区域性游客出行、酒店、门票预订和游线的信息和查询为目的,其数据库信息的更新快捷和针对性更加贴近游客,如奥地利罗尔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和瑞士阿彭策尔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该方式以用户电脑终端为基础,由景区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地理环境等方面的详细的信息数据库组成,单体用户终端通过专用软件与地区性信息系统实现联网;第三种是跨区协作旅游信息系统,该类系统主要是为了满足跨地区和国际之间的旅游信息沟通与共享,采用视频传输系统,通过视频传输技术连接信息系统数据库和用户,直接实现图像之间的传输,用户就可以获取旅游地景观图像,与旅游景区保持联系,这就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内容。以此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同时,提高了智能化管理旅游资源和提高旅游系统效率的途径,同时也是成为强化国际旅游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国内相关研究远远迟于欧美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开始进行的。通过引进、借鉴、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经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国:第一,理论研究方面,着眼于面向管理者和旅游者的旅游信息系统查询、资源管理、游前体验目的[7-9],在GIS软件组件式和模块构成的集成、整合和多空间尺度的旅游信息多媒体表达方面[10-13],形成和发表了一系列专著和论文。初步形成了以旅游信息科学为载体的学科体系[14];第二,旅游信息系统实践应用方面,在吸纳整合国内外组件式GIS软件公司MapX、SuperMap的技术性挂件的基础上,中科院遥感所、湖南地质遥感所、青海省由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与青海师范大学、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与环境灾害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及高校陆陆续续建立了面向管理层的由地理信息基础库[15-17]、旅游资源库、服务设施库、游客统计库、资料库组成的旅游资源信息系统[18-25],和面向游客的区域旅游信息系统(Tourist-oriented Regional Tourism Information System,TORTIS ),后期系统在模块构建方面做了进一步的优化提升,增加了数据输入模块、查询检索模块、路线选择模块、显示输出模块、系统界面模块等,提高了用户需求的满足和可操作性;第三,由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兴起,引发了对智慧旅游系统的关注和构建[26-31],在2011年1月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邵琪伟局长在报告中提出了开展“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建设。北京市、南京市、吉林省、四川省、大连市、苏州市、黄山市、温州市、武夷山、镇江等两省八市成为首批试点地区。2012年5月国家旅游局又公布了第二批“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名单,增加了无锡市、常州市、扬州市、南通市、武汉市、成都市、福州市、厦门市、烟台市、洛阳市等十个城市。九寨沟等景区作为智慧旅游系统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在众多院士和区域学者的引领下,做了积极有效的尝试和构建,取得了一定的效率提升和综合效益。

综上所述,国内外旅游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依然存在针对游客实际需求和期望信息采集、处理和分析技术系统研究的缺失和不足,主要表现为比较重视硬件投资而忽视了针对具体区域的软件信息技术的独立研发和整合应用,由此限制了旅游资源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吸引力。迅速膨胀的技术经济和知识经济已经将宁夏等边远省份远远抛在后面,主要在信息系统的空间信息的表达和分析功能非常缺乏,信息系统中的信息相当贫乏等,这对于对接国线旅游市场和满足日新月异的旅游者需求方面已经存在较大短板,显然不能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旅游业发展要求和智慧旅游的发展潮流。因此,有必要以宁夏典型旅游景区为依托展开理论和实践研究。

2 系统设计内容及技术构架

2.1 系统设计内容

2.1.1 理论基础对比研究与技术可行性分析

结合宁夏典型旅游景区及资源的实地调查,宁夏智能化旅游信息管理平台(以下简称旅游平台)的构建是对传统的旅游行业的管理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分析了存在的行业短板,提出了行业解决方案,对旅游平台所采用的方法、技术进行探索与可行性论证。

2.1.2 基础旅游资源普查、分类与评价模型构建

对宁夏各县市典型景区旅游资源及周边旅游支撑系统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景观评估模型的综合评价法和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三次指数平滑法建立旅游信息系统的评价及预测模型。经宏观分析、计算、提炼、研究,完成空间数据库设计和属性数据库设计及关联关系创建,并进行数据的优化分析和统计,实现对景区的评价和预测,将结果以图形、图表等直观可视化形式表现出来。

2.1.3 空间数据库及属性数据库的设计与关联构建

空间数据主要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专题地理信息数据组成,各空间数据按其特征以图层的方式分层存储。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划分为一些最基本的地图图层,如省界、市界、区界、道路、水系等,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则由景区、景点、周边娱乐、购物、交通等组成。按照数据分类编码体系规范化分类编码,采用分层存储,并且赋予各层地理数据属性,每个图层包括整个地图的一个方面,图上所有要素均按点、线、面要素分层。

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由旅游资源数据库和旅游服务设施数据库组成。主要包括景区、景点、娱乐、购物、宾馆、饭店、医院等的配套服务及设施的分布数据。本系统利用电子地图工具里的分层技术,将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中涉及到的景区景点及相关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分别组织到不同的图层,每一个属性图层里的内容都使用特定的图符表示并对应不同的数据源,即每一个图层都是空间地图与属性地图的相互配合的分层数据。

属性数据库的数据通过两种图形对照法和预先建立属性表格法输入宁夏典型景区旅游资源、旅游设施等方面的主要属性,然后根据标示关键词和图形之间的链接,建立数据库与关系数据库的关联。

2.2 系统构架

通过对宁夏旅游业现状的分析该平台以分单元的形式(即:管理系统单元、全景虚拟体验系统单元、客流统计系统单元和电子导游系统单元等四个单元)(见图1),将各单元功能有效的组合,通过管理系统单元统一各单元的数据标准和接口,以实现有效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建设目标。

第一单元:管理系统单元主要分为内网和外网部分,内网以数据统计分析及各项报表功能为主,外网以信息、景点展示、旅游产品、纪念品等电子商务的功能为主,旨在智能便捷的为游客提服务,在使用GIS技术的同时,引入了景观评估模型。使得原本抽象的模型变得更加直观,方便了管理部门决策;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出行参考。

第二单元:全景虚拟体验系统单元主要是景点展示、说明、虚拟体验为主与管理系统单元的外网部分相结合,利用现今流行的全景拍摄技术与Web技术相结合,对景区的景点实现街景地图的效果,使用户如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并能更多的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景区景点。

第三单元:客流统计系统单元主要以客流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为主,通过客流统计与预警系统,可以做到人流预警,解决人员密集时段的预知,并为场所经营者提供准确的客流信息,及时发现重大的客流安全隐患,帮助场所管理人员在客流高峰时期采取适当的措施,正确引导客流,避免事故的发生。该单元与管理系统单元的内网系统相结合。

第四单元:电子导游系统单元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开发适用于手机操作系统和专用数据终端的应用软件,即能自动通过语音导览终端机进行讲解;同时,同步显示讲解点图片信息,实现走到哪,对应讲解到哪。该单元与管理系统单元的内网相结合。

3 系统设计与开发

3.1 系统设计程序

根据宁夏旅游行业需求分析和实际应用分析,宁夏智能化旅游信息平台(以下简称旅游平台)通过四个单元的内容组成结构,基于B/S架构以Web GIS技术为支撑,借助Ajax异步交互及GIS空间分析功能等技术,使用JAVA、、C#.net、等开发语言和SQL Server数据库进行混合编程,分为以下几个子系统。

3.1.1 景区评估规划

建立评估模型,通过专家评测,游客评价,对景区的合理规划提供技术参考和建议意见,保证景区的最佳景观效果和管理模式,通过旅游区热度统计,区域吸引力评价,规划热门景区线路和主题线路。

3.1.2 旅游门户网站

以电子地图、三维模拟和实景体验等形式,基于手机、PAD、浏览器多个终端,为游客提供信息浏览、查询、导航等人性化的服务,并对景区所在地的各项基础地理信息、旅游资源及周边设施进行统一管理。

如以吃为主的饭馆、酒店、特色农家乐等,以住为主的宾馆、旅馆等,以行为主的旅游社团等,以及涉外机关、交通、邮电、银行、医疗等配套服务设施的相关信息、天气实时信息的查询等相关旅游服务的管理。

3.1.3 客流统计分析

采用视频式客流统计,对客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挖掘,通过采集到的流量数据,用跟踪层的方式,动态的显示在地图上,可做到每天24小时的流量动态显示,这种基于模型的机器视觉技术,能准确地统计通道口出入人数和提供人群流动方向等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1.4 移动智能导览

基于手机终端APP,在景区内建立布局合理的wifi热点,游客可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手机导览系统,为游客提供景区导游和位置服务;同时,可接入景区的人流统计疏导系统,为游客提供导游、查询和实时客流疏导提醒等服务。

3.2 关键技术突破

3.2.1 景区评估和游客评价模型的建立

通过引入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景观评估模型和基于景区地图应用服务的游客评价系统,实现景区管理部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应用和保护,更具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3.2.2 客流采集分析

采用基于模型的机器视觉技术,将统计的人数和人群流动方向等信息,与电子地图的跟踪层方式相结合,实现动态实时的流量数据。

3.2.3 无线定位算法

基于WiFi射频信号强度的权重值选择的定位算法。该算法是基于WiFi射频指纹的空间定位法,移动终端通过获得WiFi有效范围内的射频指纹特征,为每个扫描到的WiFi射频指纹设定了选择区间,指纹库中落在此区间的所有位置点设平均权值,最后选取权重值最大的WiFi射频信号为待定位点,如有相同权重值的WiFi射频信号,则比较信号强度距离取最小值,通过这种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WiFi射频指纹信号随机抖动对定位的影响,提高了定位的稳定性和精度。定位算法运行于服务端,客户端为配备WiFi模块的Android手机。借助该定位系统,解决了当卫星信号受到各种障碍物遮挡或干扰时,无法定位或误差较大的问题。

3.3 主要模块与特色功能

3.3.1 主要模块

地图操作:平移、拉框放大、拉框缩小、全副显示、距离量算、面积量算、清除高亮、鹰眼图、比例尺、指北针等辅助操作工具。

空间查询:提供中心点查询、多边形查询、拉框查询等空间查询操作。

属性查询:用户以感兴趣的分类别(历史景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其他)景点为中心,可进行属性查询和简单空间查询。

路径分析:通过一个站点列表,将在地图上拾取的若干路径站点包含进来,对他们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增删、调序之后,进行路径分析。

景观评估:相关专家通过登录景观评估平台,根据评估模型进行判断评分。平台通过统计分析算法将评分结果自动生成图表和地图。管理员可以登录平台进行评分模型的权重进行增加、删除或修改。

地图自助服务:游客可以在景区地图上自助标注、发表意见、并查看,管理员通过后台管理系统可回复和删除游客自助的标签和发表的意见。

游客评价:游客在前台根据管理员设置的评价说明选项进行评价。管理员后台登录编辑评价选项。

流量变化查看:打开流量查看,出现流量图例页面,选择时间,通过点击控制轴上两边的箭头来丝24小时内的流量变化情况,并且在控制轴的右侧会显示当前丝吹氖奔涞恪

出租计价:选择起始点和终止点下拉列表框中的选择项,进行简单的出租线路总长度和费用的计算。

移动导览:将手机APP应用安装在手机终端上,根据景点位置信息找到地图上的景点,并标记出来,当靠近该景点或点击景点,便可以转到景点的介绍界面,可看到景点的图片、文字说明,同时还有语音讲解。在游览的同时,还可见自己的见闻分享到微信中,并有方便的景区周边资源的查找功能和语言设置。

3.3.2 特色功能

第一,使用目前流行的JAVA与.NET混合编程的技术,界面设计新颖独特,集视频、动画、交互和街景于一体,操作使用便捷,接口灵活,具有多平台兼容等优势。

第二,系统借鉴经典三层架构结合WCF进行开发,代码结构合理,易于维护。

第三,路径分析更具人性化,用户既可点选地图任意点进行多点路径分析,又可将地物查询果加入分析列表进行分析,同时可对列表中的站点进行位置调整、删除等操作。

第四,基于模型的机器视觉技术,对行人进行精确定位、跟踪,统计准确率达95% 以上。

第五,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是对GPS 的有力补充。在移动智能导览系统中,集成了基于权值选择的无线信号强度获取目标位置信息的位置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GPS信号由于干扰或漂移引起的定位误差,提高了游客位置信息的精确度。

4 讨论与不足

本文立足解决限制宁夏旅游业进一步稳定快速发展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瓶颈”问题,借助以空间信息处理为核心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撑,构建具有强大的空间信息管理、空间信息分析、空间信息查询及三维影像显示等功能的智能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引入了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景观评估模型和基于地图服务的互动平台以及游客评价系统,采用基于模型的机器视觉技术和基于WiFi射频信号强度的权重值选择的定位算法。整合管理系统单元、全景虚拟体验系统单元、客流统计系统单元和电子导游系统单元四个单元于一体,强化游客体验和管理者智能动态化管理的动态导向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缩小宁夏与其他省区在智能化旅游管理技术上的差距。

但随着智慧旅游一词的问世,建设智慧旅游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蔚然成风,顺应智慧旅游趋势该系统还有进一步优化和扩展的空间。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引入将推动智慧旅游向更广更深的领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趋向是面向游客深度体验和虚拟体验的关注,在借助智慧旅游最大程度地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和提供定制化服务,通过社交媒体和手机定位技术发展如现场救援、需求挖掘,需求响应等相关的新兴旅游服务将是智能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未来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P Sheldon . Tourism Information Technology[M]//International Handbook on the Economics of Tourism. Cheltenham,UK: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td,2006.

[2]G Inkpen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ravel and Tourism[M].Harlow,UK: Pears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1994.

[3]H Werthner,S Kle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ourism:A Challenging Relationship[M]. New York,NY:Springer, 2005.

[4]D Buhalis.Tourism: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Strategic Tourism Management[M].Upper Saddle River,NJ:Prentice Hall, 2003.

[5]P O’Connor . Electronic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in Tourism and Hospitality[M]. Wallingford,UK: CAB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04.

[6]D Buhalis .Tourism Distribution Channels: Practices,Issues and Transformations[M].London ,UK: Continuum Publishing, 2001.

[7]罗平,黄耀丽,何素方.基于GIS和多媒体集成的旅游信息系统开发与实践[J].测绘通报,2001(12):25-27.

[8]向华,许晓宏,段刚,等.基于ActiveX技术开发数字化旅游信息系统[J].地理空间信息,2004 ,2 (1):29-31.

[9]李晓黎.张巍.Visual Basic+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与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10]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SuperMap Deskpro用户手册[Z].2001.

[11]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理解Supermap GIS[Z].2003.

[12]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理解Supermap IS .NET[Z].2004.

[13]董宏超,周庆龙,唐勤学.一种分布式GIS体系结构的设计与实现[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4(1):30-32.

[14]李君轶,马耀峰.基于GIS的区域旅游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30 (2) :116-121.

[15]曾思育,傅国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其在环境工程领域中的应用[J].遥感信息,1997 (4) :7-10.

[16]陈蔷.基于GIS的福建省旅游信息系统研究[J].经济地理,2002(1):120-123.

[17]沈忠环.基于GIS技术的城市旅游地理信息系统[J].信息技术,2005 (2):18-19.

[18]陈正江,汤国安,任晓东.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

[19]黄怡然.基于INTERNET的旅游信息系统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0(1):114-117.

[20]刘琴,沙润.旅游规划信息系统的研建[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8 (3): 30-33.

[21]胡云.我国旅游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J].城市问题,2004(2):51-52.

[22]刘颂,许世远.GIS在旅游管理和开发中的应用[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0,26(2):91-93.

[23]郑祖金.基于MapX开发灌区管理信息系统[D].武汉:武汉大学,2005.

[24]张剑平,任福继,叶荣华,等.地理信息系统与MapInfo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5]刘丹,郑坤.组件技术在GIS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J].地球科学,2002(3):263-266.

[26]宋扬,李见为.基于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J].重庆大学学报,2000(6):121-123.

[27]唐俊雅,伍世代.旅游管理信息化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 (3) :12-15.

[28]丁伯阳,陶海冰.基于VB+MapInfo下GIS软件的开发[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1):178-181.

[29]齐超,何新华,蔡红柳,等.利用MapX控件构建地图应用[J].电脑与信息技术,2005 (5) : 21-24.

篇8

市在全市深入开展了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从开始。并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通过开展这一活动,进一步领悟到作风问题,关乎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事业成败。

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作风建设对于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重大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能力。党员干部的作风连着党风,作风建设是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直接来源。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党风不正,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的执政地位就会动摇,执政意图就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二是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导干部如果不能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不能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不能得到维护和实现。三是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威信。党的形象体现在每个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身上。作风方面出问题,不仅会败坏党的形象,败坏社会风气,更会影响到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风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依据我国基本国情。推行理性、文明、人文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必然选择。但同时也要看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实现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价值观念到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这就必然受到来自传统发展思想的阻碍与制约,因此需要拿出极大的政治勇气与智慧去迎接挑战。同时,科学发展是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只能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大胆地去试、去闯,要拿出“摸着石头过河”实践与献身精神去积极投身实践,才能有所作为—这要有过硬的作风。

提升“软实力”改善“软环境”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加强作风建设。随着地区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宏观政策日益趋同,地区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以领导干部素质、政府职能和政府效能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竞争上。这种大背景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就来说,随着京津冀交通网的建设,生产要素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区位优势、环境优势正在逐渐弱化;随着环渤海地区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基础薄弱的不足日益显现出来;全球性金融危机,也给带来了很大冲击,延缓了招商引资的步伐。要危中求机,走出困境,就必须大力推进干部作风建设,以作风优势为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提供坚实强保障。

需要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教育引导是基础。转变作风首先是转变思想作风,为此我要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执政观念和价值取向。一是自觉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和做法。二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三是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

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严格监督。为此,群众参与是保障。转变干部作风。市引导各级干部大力弘扬“从群众中来,群众中去”优良传统,主动搭起干部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征集、解企业、群众所盼所想的基础上,从企业群众最急迫的问题入手,逐一加以解决。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载体,积极打造群众参与新平台,保障了群众参与的广泛性和有效性。

最终还要靠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通过科学管理和严格约束,强化管理是关键。干部作风能否转变。使好的作风得以保持和弘扬,不好的作风得到制约和惩罚。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积极探索有利于转变干部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的机制制度和保障措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加强干部日常行为管理以及健全完善各级领导班子议事规则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要看是否解决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否为市场主体的发展解决了实际困难,否真正解决了影响本地本单位实现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市在以下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篇9

关键词:警务活动民警伤亡原因分析防治对策

近几年来,在对敌斗争,打击犯罪,维护治安,处置突发事件和抢险救灾等工作中,公安民警“时时有流血,天天有牺牲”,因公伤亡的人数呈逐年增多的趋势。2003年4月11日,福建省公安厅下发了《转发公安部<关于今年以来一些地方相继发生公安民警在执法执勤时遭到犯罪嫌疑人袭击造成伤亡的情况通报>的通知》。通知指出,在新形势下,公安民警如何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笔者就此拟对民警因公伤亡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提出探讨。

一、民警因公伤亡的原因分析:

造成民警因公伤亡数字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层次的、复杂的,具有客观方面的,也有自身方面。

(一)客观方面:

一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利益群体多元化,贫富差距拉大,社会治安形势愈趋复杂,刑事犯罪的暴力化倾向日趋突出,涉枪、涉爆、绑架劫持人质等严重暴力犯罪、带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日益突出。而且犯罪分子多成帮结伙,携带枪支、匕首等凶器,暴力拒捕、袭击甚至报复公安民警的情况也十分突出。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持枪、持械、持爆作案,不仅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使执勤民警遭到暴力袭击伤亡的情况不断发生,给一线民警执勤活动和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一些犯罪分子穷凶极恶或抗拒民警执行公务或以抢劫枪支、以报复公安机关为目的,暴力袭警。据公安部指挥中心对2000年1月1日至5月20日接报暴力袭警的52起案件的统计分析,民警在执行公务过程中遭暴力抗拒案件32起,占总数的62%;罪犯以抢劫为目的的袭警案件9起,占总数的17%;罪犯以报复公安机关或民警为目的的袭警案件7起,占总数的13%;民警在追捕暴力时遭袭击的案件4起,占总数的8%。

二是一些地方的公安机关经费困难,装备和训练经费没有落实。目前相当多的派出所、巡警队、刑警队等基层实战单位,装备严重不足,有的基层科所队执勤民警达不到每人一根警棍,防弹背心、防刺服等装备基本没有。民警缺乏必要的警械、武器和防护装备。2003年1月份,仅辽宁省就发生民警未携带武器、器械遭暴力袭警的事件97次。交通工具落后,车况不好,“带病”车、拼装车、报废车仍在使用。因交通事故伤亡的民警比例大,1999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533人,仅在执行公务中因交通事故牺牲的就有236人,占牺牲民警总数的44.3%。

三是现有警力配置不尽合理,城市警力仍按常住人口配备。警力不足导致民警长时期超负荷工作,致使民警得不到及时的休息和调整,长年劳累,积劳成疾,也是导致民警伤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1999年至2002年,全国公安机关每年因病殉职的民警都超过了牺牲民警总数的三分之一。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与警察的平均比率是万分之三十五,而我国是万分之五。一线民警平均每天工作11至15小时。每年一个民警工作量超过3016个时,平均3周才能休息一天,也就是说一个一线民警一年干其他公务员两年半的工作量。大多数民警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导致机体功能紊乱、营养结构失衡等。

(二)自身方面:

一是部分领导和基层民警敌情观念不强,警惕性不高,缺乏必要的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在战术上轻敌,缺少最起码的安全知识。在一些情况下,民警已经明显意识到被盘查、检查的对象有犯罪嫌疑,甚至已经获取犯罪证据,但没有按规定认真进行搜身、检查,并采取必要的约束或强制措施,对其控制不严或对其同伙未加防范。从而受到携带枪支、刀具的犯罪分子的伤害。

二是对基层民警缺乏战术能力的培训。有的从警多年没有开过一枪,不会擒拿格斗的技能,不了解在围堵、盘查中有关自我保护和技能。有的虽有培训,但培训教育与实战结合得不够,缺乏实战演练。一些民警执法、执勤战术动作不规范,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时,方法简单,方式单一,实战中造成许多不应有的伤亡。转三是在处置严重暴力案件或突发事件时,决策、组织、指挥失误。处突预案形同虚设,方案考虑不周,或信息不灵,对敌情不明,仓促应战,以无备之已,对付有备之彼;或是协调不力,相互间配合不好,策应不及时,造成民警不必要的伤亡。

四是在实践中,对警察职能认识上此重彼轻,过多地强调了警察是刺向敌人的利剑的“制敌”功能,忽略了“盾牌”自身的安全,没有进行正确的“勇敢观”的教育。对发生了民警与歹徒搏斗伤亡的事件后,整理其正面典型事迹多,总结反思问题少,一俊遮百丑,一好百好。许多民警临战时没有携带警械、武器,也不懂得及时找个合适的器具作为武器,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鲁莽行事,赤手空拳地对付穷凶极恶的持有刀枪的歹徒,在“制敌”过程中敌我之间力量或器械悬殊太大,民警往往处于劣势,致使民警前赴后继,盲目冒险,无谓牺牲。柌

二、民警因公伤亡的预防对策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强民警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减少民警伤亡是最高的从优待警。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民警伤亡不断上升的问题,从根本上保障从优待警,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从关心爱护民警,提高公安机关战斗力和公安队伍的长远建设出发,把防止和减少民警因公伤亡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要克服麻痹思想,对本地发生民警因公伤亡的事件原因进行分析。认真吸取外地区发生民警因公伤亡事件的教训,举一反三。借鉴国外警训可资借鉴的他山之石,在教育、训练、装备、怃恤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民警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民警因公伤亡的发生。要建立和落实警务行动的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民警因公伤亡情况实行责任倒查制。对由于领导和管理上的原因,导致民警在执行任务时伤亡的,要严格按照《公安机关追究领导责任暂行规定》的要求,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要落实从优待警,关心爱惜民警,禁止安排民警参加非警务活动,合理安排警力,为一线民警提高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建立民警体检制度和在编民警健康档案,设立民警心理咨询中心,缓解民警的心理压力,科学组织实施民警年休假制度,保证民警公休日、节假日能得到休息。

(二)、强化管理,依法勤务,严格执行法律规定的警务工作规范。

要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公务用枪配备办法》、《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警务活动,充分依靠和运用法律武器严厉打击犯罪分子,切实维护民警合法权益。公安部2003年2月1日起实施的“五条禁令”中有四条与民警伤亡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要以贯彻执行“五条禁令”为契机,强化枪支、车辆等警械装备的管理,杜绝因枪支丢失、被盗、被抢造成民警伤亡。要进一步规范民警在执行抓捕、巡逻、盘查任务时必须携带武器、警械等装备,着力加强对民警日常训练和警用装备使用情况的检查。要加强对民警交通安全教育,严防因无证驾驶、酒后驾车、开“霸王车”、“带病车”发生交通事故。要防止和克服在贯彻“五条禁令”中,那种因怕枪支出问题,干脆“刀枪入库”的倾向,在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和武器条例》、《公安民警违反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行政处分若干规定》,严格警械、武器管理的同时,切实保证执法执勤民警必要时能及时地依法使用枪支、警械,避免无谓的伤亡。

(三)、加强教育,严格训练,努力提高民警的战术素养和实战能力。

实战训练是警察的生命工程。要坚持“练为战”的指导思想,进一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民警教育训练的长效机制,制定和建立民警必需的职业技能培训的目标和规划,切实增强教育训练工作的针对性、实战性,不断提高民警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要始终将基本功和应变能力的训练摆在重要位置。对从事刑侦、经侦、缉毒、治安、防暴、巡警、派出所等部门的民警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突出实战特点的战术训练、技能训练以及必要的心理训练、身体训练,使一线民警都能真正掌握到搜查、盘查、堵截、缉捕、押解等战术和警务驾驶、限时射击、警体技能。在招收新民警时,要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对基层公安机关领导和基层刑侦、经侦、缉毒、治安、防暴、巡警等部门的领导,也要进行处置涉枪、涉爆、绑架劫持人质案件和处置突发事件现场指挥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战术素养和决策智慧水平。要注意培养具有丰富社会经验、精通犯罪心理、熟悉公安业务、反应机敏的谈判人才,在处置涉枪、涉爆、绑架劫持人质案件时,力争通过谈判缓解犯罪嫌疑人紧张和对抗的心理,为妥善处置争取时间,创造有利战机,减少民警不必要的伤亡。要严格按照《公安民警体育锻炼标准》组织民警开展“全警体育锻炼达标”活动,不断增强民警的身体素质。四)、更新观念,珍爱生命,增强敌情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自我防范是警务安全之本。要更新观念,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勇敢观”。在强调警察制敌功能的同时,重视对“盾牌”自身安全性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增强敌情观念,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在执行搜查、盘查、讯问、堵截、缉捕、押解等警务和处置突发性事件前,必须认真制定行动方案或按照处突预案,精心组织指挥,妥善布置警力。在处置涉枪、涉爆、绑架劫持人质等严重暴力案件、缉捕重要案犯和处置突发性事件时,要充分发挥特警队、武警专业队伍的突击队和尖刀作用。并尽可能地要求“120”急救中心派救护车随警作战。参战民警要严格执行战术规范和要求。在执行盘查、搜查时,要明确分工、合理站位,注意观察、加强控制。在突袭缉捕目标时,要隐蔽接近,出其不意,方法得当,快速制伏。要把握好勇往直前与提高警惕的关系,既要发扬勇往直前的精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克敌制胜,又要假设几个意外情况下的对策,未雨绸缪,合理冒险;要把握好完成任务与保护自已的关系,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健康,讲究防危技术和保护自己。保护自己是完成任务的先决条件,在执行具体警务时,特别是在与一些亡命之徒斗争的过程中,为了最终制伏对方,必须有效地保护自己;要把握好明确分工与密切配合的关系。按照事前明确分工、协调配合,相互策应,形成合力。在明确分工与密切配合时,既要遵守纪律,履行职责,又要善于根据事态发展的变化,审时度势,把握时机,机智灵敏,随机应变,保障能发挥最佳状态的整体威力。民警个人发现逃犯或现场犯罪时,不要莽撞行事。要冷静观察,及时报告,请求增援,伺机行动。既或是非立即制止不可的现场犯罪,也应临时找个合适的器具作为武器,而且出招要准,力求一招制敌。

篇10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情报信息中心,担负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是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全面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第二课堂”。阅览室作为读者获取信息最直接、最迅速的场所,是高校图书馆中读者最为集中的地方。因此,创新图书馆阅览室的读者服务,提高读者满意度成为了各高校图书馆倍加关注的重要工作。“以人为本”理念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迫切要求,也是阅览室做好服务工作的关键。对于阅览室来说,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积极关注读者的需求和感受,创新读者服务工作,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让阅览室成为读者阅读和交流最方便、最舒心、最满意的场所,从而更好地完成传播知识、交流信息、读者教育的服务功能。具体而言,高校图书馆阅览室的读者服务创新体现在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智慧服务等方面。

1盘活图书资源,提供精准信息服务

对馆藏文献资源充分的开发、传播和利用是图书馆阅览室读者服务工作的核心内容,信息资源共享是图书馆人努力追求的目标。这就要求阅览室工作人员盘活图书资源,及时、主动地向读者通报文献信息,以平等、开放的服务理念满足广大读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首先,要加强文献信息资源的宣传服务。阅览室可以将馆藏的文献信息,经过加工、整理、综合后,通过制作海报、幻灯片以及开设图书馆课程等各种方式宣传、展示、传播给广大读者,激发他们使用的欲望。对于新进图书文献要及时新书通报,制作新书书单和简介,让入馆读者充分认知、熟悉,从而有针对性地找到自己所需文献。

其次,要开展多样化、内容丰富的导读服务。导读可以是集中导读也可以是个别导读,读者通过和馆员的交流,了解阅览室的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等基本情况,正确合理地利用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1];阅览室还可以邀请专家举办专业讲座,带领读者较为深入地学习有关阅读的知识、方法,引发广大师生的阅读兴趣。同时,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大量繁杂的网络信息也让很多读者不知所措,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网络信息资源导航系统,有针对性地对网络资源进行收集、过滤、组织和排序,形成一个集成化、专业化的信息检索界面,为读者提供一种高水平的网络导航服务。

最后,开展读者荐购,满足读者需求。读者荐购服务就是让读者向图书馆推荐所需要的图书[2]。高校阅览室工作人员要对本室图书利用情况进行调查、追踪,积极诚恳地与读者互动,根据学校科研、考试等情况,对于读者无法获取的某些资源,要及时和采访人员沟通,开展现场和网络荐购服务,让读者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阅览室的开发和管理,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图书馆近年来大力开展“你选书,我买单”的图书荐购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图书馆每年邀请科学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数十家国内知名出版社推出了上万种图书来校展出,学校师生亲临现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需求,认真挑选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所选图书经图书馆审核登记后,全部由图书馆买单。这项活动,拉近了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彰显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阅读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门学问,高校?览室一定要培养读者获取信息的技能,引导和促进读者正确、快速获取及利用文献信息多读书、读好书。

2掌握读者需求,不断优化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是用户目标驱动的服务,是面向知识经济内容的服务,是面向用户决策解决方案的服务,它是以用户满意为目标,通过显著提高用户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效率来实现价值的面向增值的服务。随着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已经变得简单,但要从海量的信息中分辨、选取自己有用的信息却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时间,高校阅览室也应该从一般的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化。

首先,应该树立知识服务的观念。图书馆担负着服务高校师生和学科建设的任务,图书馆阅览室的服务直接影响学校的知识创新和学科创新。因此,阅览室工作人员要积极转变观念,不能仅仅满足于读者是否获得了信息,而应该专注于是否为读者解决了问题。

其次,要建立团队化管理服务模式。知识服务依赖于多样化的、动态的网络资源,而高校教师的科研和学生的考试、论文等也迫切需要大量、专业、全面、深入的知识服务来满足师生专业化、学科化的需求。高校阅览室一方面可以在内部成立专门的知识服务小组,共同分析问题,制定服务策略,利用其掌握的专业知识、网络服务技能,针对读者的需求进行搜寻、组织、分析、重组,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知识导航服务。另一方面,加强和校内各院系资料室的合作。高校各院系资料室有大量的专业知识文献,并且各院系资料员对本专业信息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专业知识服务能力。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图书馆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地创新服务理念,组织各部门开展了“走近读者,提升服务”读书宣传系列活动,不仅到各学院进行新生入馆教育,还制作数据库宣传展板、数据库检索技巧讲座、数据库资源利用座谈会、图书馆电子资源在线知识竞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并聘请专家分别重点介绍了“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起点考试网”等电子资源的应用功能、服务内容和系统优势,为全校师生提供系统化的知识导航服务。同时,图书馆还根据学校特色,在水利学院、电力学院的配合下,专门成立了水利水电特色阅览室,为师生教学科研提供便利。

最后,构建一站式知识管理服务模式。随着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中收藏载体多类型和读者多种阅读方式一体化的需求,阅览室就要重新规划和配置空间、资源和服务,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合作式学习环境和一站式服务模式[3],让读者在阅览室里能以最短的时间、最简便的手续和最大的收获,完成他利用信息的各种活动。让读者充分享受到阅览室服务的便利和共享信息的乐趣,这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图书馆理念的充分体现,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选择。

3开展“以人为书”,强化智慧分享服务

“以人为书”的核心理念就是将人视为一本可借鉴的图书,和读者在面对面的交流对话中实现阅读[4]。作为一种信息传播与信息交流的创新模式,“以人为书”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弘扬,更具有亲和力和人性化。“以人为书”就是真人图书馆,它通过把不同人生经历的人邀请到一起以一种面对面沟通的形式来完成“图书”的阅读。它的优势在于提供的真人书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真人图书馆最早起源于丹麦哥本哈根5位年轻人创立的“停止暴力”组织;“真人图书馆”已在中国一些城市建立,如2009年3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首次尝试“真人图书馆”;2012年3月17日成都首家“真人图书馆”正式开放,6本“真人书”被阅读;2012年9月15日南京师范大学“真人图书馆”开馆[5]。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知识体系,读者可以不受拘束地根据自己的想法索取需要的阅读内容,而人这本“图书”用自己独特的故事、真实的生活阅历和读者面对面平等地交流,分享人生经验、讲授相关知识、答疑解惑,让读者充分地获取学习信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通过和人这本“书”的交流,信息得以即时互动沟通,实现阅读效率的最大化,同时开发读者知识资源,弥补学科馆员专业知识的不足,有利于校园文化的传承、分享与创新。

“以人为书”是高校阅览室独具特色的文化服务创新,高校阅览室不仅拥有良好的交流环境和空间,更有校内各相关领域的学术领头人及其各院系优秀的学生,其得天独厚的丰富资源可以很好地满足高校师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需求。作为一项创新的服务模式,高校阅览室在进行“以人为书”活动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健全服务制度体系。图书馆阅览室在对读者需求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要对“人”这本书进行有效地筛选,选择出高素质的“书籍”,在充分尊重人这本“活体图书”意愿的前提下进行编目登记,以保证读者能及时、准确的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6]。在“借阅”时,阅览室管理人员要对交流过程和内容全程记录,并整理、汇总交流内容,对于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征得借阅双方同意后向所有读者开放汇总资料,达到分享效果的最大化[4]。其次,加强合作,突出主题特色。高校阅览室可以和学校学生会、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合作,选择当前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与每个学生密切相关的考研、实习、留学等方面问题,明确主题内容,组织“书目”有针对性地与读者交流。高校阅览室还要与院系合作,将“以人为书”这项活动延伸到院系的学科服务中,推荐优秀、专业的“真人图书”,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从而提升阅览室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最后,扩大宣传,保证活动的持续性。“以人为书”是将人和“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不仅扩大了图书馆阅览室的资源范畴,也创新了阅览室的服务方式[7]。作为一项新生的事物,“以人为书”要保持其持续旺盛的生命力,需要扩大其影响。一方面阅览室可以通过图书馆主页、校内广播、微信、微博等媒体多渠道宣传报道;另一方面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主题宣传及推广活动,让更多人对该活动有所理解,同时向学校争取必要的政策、资金支持,为“以人为书”活动持续开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4增强自身素质,持续提升服务能力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的需求作为阅览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随着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建?O趋向信息化,对阅览室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要求也日益提高,阅览室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还要创新服务方法和服务手段,能够在读者遇到问题时快速而准确地为他们答疑解惑。因此,阅览室管理人员必须要努力增强自身素质,持续提升服务读者的能力。

1)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在工作中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礼貌、热心、积极主动地回应读者的各种服务需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重视和读者的交流和沟通,以良好的心绪、和善的笑容,积极营造一个清新、舒适、有现代生活气息的阅读空间。2)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库,熟练掌握图书、期刊、电子资源的分类及检索途径,具备辅导读者使用公共检索系统的能力。3)要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加强与其他高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学习与交流,及时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准确、全面地为读者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