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辐射防护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05 18:06: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放射性辐射防护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目的:探讨迟发性放射性脊髓病预防性护理、心理护理及系统的康复训练方法和技巧。方法:对我科2002年2月~2007年2月收治16例RDM患者治疗全过程的回顾:治疗全程预防性护理干预;肺部、泌尿系统感染以及褥疮、便秘的预防,同时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并对其进行定期的随访。结果:多数患者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回归家庭、重返社会。结论:对于迟发性放射性脊髓病患者,在其最困难、最失落的阶段,实施全方位的治疗和护理,重视肢体康复及心理疏导,人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是患者最终战胜疾病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迟发性放射性脊髓病;护理;康复
The 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of delayed radiation myelopathy.Wang Qiuyin,Zhang Aishu,Gao Lingmin.(Anyang district hospital,Henan 45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preventive nursing,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systematic rehabilitation method or skill of delayed radiation myelopathy.Methods:Clinical data of 16 delayed radiation myelopathy patients that my section received and cured from 2002 to 2007 including preventive nursing measures such as prevention of pulmonary infection,urinary system infection,bedsore and constipation,systematic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as recollected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Our experience was summarized.Results:Majority of patients return to home and soceity having a good state of mind.Conclusion:Implementing comprehensive and humanized treatment and nursing,paying attention to extremity rehabilitation and psychological guidance is the key for patients with delayed radiation myelopathy to overcome the disease during their most hard and loss time.
【Key Words】Delayed radiation myelopathy;Nursing;Rehabilitation
迟发性放射性脊髓病(Delayed Radiation Myelopathy,DRM)是肺癌、食道癌和鼻咽癌等肿瘤疾病放疗后一种迟发的严重并发症[1~2]。在放疗终止后一段时间内(多在放疗1年后),相应部位脊髓出现受损症状和体征[1],致使患者生活上、心理上再次受到打击。我科从2002年2月~2007年2月收治DRM患者16例。由于采取及时有效治疗和预见性护理及康复措施,使DRM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较好地回归家庭重返社会。现将笔者所采取的预防性护理与康复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11例,女5例,年龄40~70岁。从放疗结束到脊髓受损症状出现最短7个月,最长12年,2年后发病者最多。全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截瘫,其中伴大小便障碍者5例。
2 预防性护理措施
2.1 肺部感染和褥疮预防: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合适的温度;紫外线消毒每日1次,每次1h,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碎屑,定时给患者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间隔时间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但最长不超过2h,鼓励病人多食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糖尿病人除外)、高维生素食物,增强抵抗力。
2.2 泌尿系感染和便秘的预防:对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应用接尿器,保持会清洁,对尿潴留患者,一般先用按压下腹部的方法,训练膀胱的排尿功能,避免因留置导尿时间过长出现泌尿系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每日用0.5%的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2次。对必须留置尿管者,一定按要求定时更换导尿管及引流袋,鼓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每日不少于2000ml),保持排尿通畅,严密观察尿液量及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根据病情尽量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大便后及时清洗肛周,床单被褥有污染要及时更换,以保持清洁干燥。鼓励病人多吃水果蔬菜。下腹部经常揉按预防便秘的发生。
2.3 系统的心理治疗:本组有14例存在不同程度情绪低落、悲观,尤其康复锻炼不能积极配合,其中有2例患者拒绝康复教育,治疗信心差,厌食。致使抵抗力差,消化系统机能失调,泌尿系感染,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笔者对他(她)们不同的心理状况,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支持疏导疗法、情绪疗法和社会支持疗法[3~4]。使他(她)们早日从痛苦中解脱,早日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经过社会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使病人逐渐接受现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康复计划。如例1:原发性肺癌,经直线加速器放疗后1年,肺部病灶无复发,但出现放射性脊髓病,先后经成都、南京、北京等地医院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排尿费力,双下肢肌力1级,情绪极度悲观,对治疗失去信心,来院时持续坐3h即感胸闷。笔者对他制定了个体化心理疏导护理康复措施,给他介绍有成就残疾人的事迹,每天抽半小时以上时间给他谈心或听音乐或打扑克等以帮助他树立生活信心。同时按医嘱进行药物治疗,甲强龙冲击后给以纳络酮针静脉泵入4~8mg/d,静滴依达拉奉针及神经妥乐平针等,2个月后患者从不能独立坐位到能利用矫形支具在双杆保持下可站立,且能在轮椅上自由转动,利用电脑指导企业工作,获得较满意的效果。例2:患者因食道癌手术放疗后1年,患DRM,在我科治愈出院,3年后再次出现脊髓症状;双下肢无力,左下肢跛行,胸部有束带感。笔者先后采用靶点药物:应用依达拉奉、法舒地尔、神经妥乐平等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疏导、社会支持并和他一起制定了康复计划,患者一边加强功能锻炼,按时用药,一边将视线落在了自己的工作和策划上,情绪稳定2个月出院后,笔者还定期给他们信函、通电话和他们进行交流,提醒他们要定期复查疾病。患者出院后2个月已能骑自行车,恢复工作岗位,他和家人、同志之间关系非常融洽,也是笔者的好朋友。
2.4 系统的康复训练:脊髓病变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肌张力增高。不同程度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挛缩及垂足发生,为防止关节变形给患者下肢康复活动造成困难,一定要给患者处于功能位置,在双侧窝及髋关节两侧各放一枕头,防止双下肢出现外旋,膝关节强直。在患者病情不再进展,自我感觉稳定时,根据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对患者实行关节被动活动和肢体肌力增强训练。肢体肌力增强训练程序通常由卧床―坐位训练―坐位平衡―下肢的辅助主动训练―下肢的辅助训练―协调性训练等。注意在活动中切勿用暴力快速牵拉,以免关节损伤和肌肉拉伤,避免过度劳累加重病情。注意鼓励病人增强锻炼及康复训练的信心。
3 体会
放射性脊髓病预防性护理与康复措施是防止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的关键,心理疏导系统的康复锻炼则是重中之重。文献报道[5]73%左右的肿瘤病人不是死于治疗期,而是死于心理折磨。原发肿瘤放疗治疗后在1年或几年后出现脊髓症状,当患者认识到可能后半生会给自己带来生活不便,家庭事业出现大的变故时,更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抑郁、焦虑、精神错乱、厌食、绝望等,精神世界经受到严重创伤。所以,放射性脊髓病的预见性护理和系统的心理治疗必须加强,才能促进患者按计划康复。使每一例放射性脊髓病患者做到有残障而对社会是有贡献的强者,争取早日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
[1] 郭韬,郭非.放射性脊髓病研究进展[J].中华放射医学防护,2002,22(50):380~381.
[2] 李文健,裴海涛.放射性脊髓病临床研究进展[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4,40(4):371~372.
[3] 李小金,方海云,王楚怀.脊髓损伤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8):17~19.
[4] 王宁中.医学心理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43~144.
篇2
关键词:核电站辐射防护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TM623文献标识码: A
某核电站经过二十年来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相继确立了以“全员培训、全员参加、和全过程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高效辐射防护和最优化的(ALARA)管理系统,不断的完善了该体系的运作平台。本文主要对该核电站的防辐 措施和优化管理内容以及优化管理特点、实施的效果等进行了论述,深入解析了最优化(ALARA)管理体系二十年的实践和经验发展。
一、优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该核电站在这二十年的发展中非常重视并努力研究核电站的辐射防护措施和优化的管理,不断的借鉴国外的领先技术和管理经验,尤其是在学习国际辐射防护的新成果新经验方面,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该核电站通过结合本国的发展国情和核电站自身特点,逐步建立了一系列完善的措施,确立了以全员培训为主导的、以全体职工参与为基础的、以及对控制高风险操作的管理制度。在二十年来不断的总结优化完善下,基本形成了一套该电站辐射防护标准化管理。
(一)全员培训的主要内容
根据该核电站的培训和授权的相关规定,要进入核电站控制区域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接受电站统一安排的辐射防护的有关培训;并在培训过后经考试合格后才能得到相应的授权,才能进入电站控制区域工作。进行辐射防护以及培训的一般时间规定在3~5天,主要培训的内容包括:个人的安全防护、核电站防护安全的有关规定、辐射防护的基础操作知识、辐射的检测仪表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工作负责人要进行辐射防护二级培训及其授权,培训的时间为4天,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负责人的安全责任、进行现场防护的基本要求和集体人员防护的基本方法。如果没有进行一级的培训和授权,任何人都不能擅自进入电站的控制区域进行操作和观看;如果没有经过二级的辐射防护培训,就不能担任工作负责人资格。
(二)全员参与的主要内容
全体参与源自核电站的基本安全规范,并且依赖于电站有效的管理机制。电站自建成运行以来就有规定:相关人员在进行人身安全防护时,不能使他人的安全受到影响;在电站进行集体的现场安全防护时,工作负责人要负责安全防护的全部内容;辐射防护的专业人员要掌握核电站的专业防护知识,并要支持与指导工作组的防护工作。在核电站的相关领导的领导下由电站的安全监督负责人对电站安全进行管理;专业的辐射防护人员以及涉及的相关职业性的工作人员要提供技术支持和操作监督,主要工作职责包括:规范辐射防护的安全管理;进行辐射防护的培训以及再培训;对职业照射活动的工作策划和实施总结方面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对有辐射的水源进行检查,不断对电站辐射防护的水平趋势进行分析评估。
(三)全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全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强调策划以及周到的管理准备,强调严格的执行手段和团队的重要作用,加强防护人员和操作管理人员的有效沟通。核电站在全员的管理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辐射管理制度。在策划时期,管理的关键是做好项目的评估工作,要对辐射现场的人员和物品进行评估管理,对辐射现场的水源污染程度进行检验评估,对潜在的辐射风险进行发现分析,最后要选择合适的工作人员并确定进行策划实施的时间。在准备过程中,要落实好防护的方案,对有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的落实,做好工作人员的工作培训,有时间还可以加强现场演练;做好工作文件和防护器具的准备,并对相关的设施进行检查,确保没有问题才能进行工作。
(四)对于控制区内的标识的管理
控制区的标识就是指在控制区内摆放的各种放射性的物品上面的标签,标签的填写人是电站的工作人员,标签的主要颜色有蓝色、红色和黄色,每种颜色的说明都不相同。蓝色标签的说明:具有蓝色标签的物品大多是可以重复使用的物品,但是这类物品的表面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因此要充分的清洗过后才能使用,比如,控制区内放射性设备的某部件(如阀芯)就是带有蓝色说明的物品,表面有放射性热点,去除污染后才可以使用。为了有效的区别物品是否去污,在蓝色标签上有三个白色的方框,会说明去污情况。此外,工作人员要在蓝色标签上填写物品说明,接触剂量率和表面污染水平,并签字。
红色标签的说明:具有红色标签的物品大多是高放废物。就是指表面接触剂量率大于2mSv/h的废物。标签工作人员人应填写接触剂量率和距表面1米处的剂量值,还要填上废物说明,比如制作的材料等,最后工作人员签字。值得注意的是,高放废物不能长期在工作现场摆放,工作人员要及时将其转移到指定地点。
黄色标签主要用于中、低放废物,是指其表面接触剂量率小于2mSv/h的废物。工作人员要在标签上填写接触剂量率和废物说明,最后要签字。中、低放的废物要由工作人员送到指定废物收集点存储。
二、控制区内人员的防护要求
(一)穿戴防护用品要求
控制区内存在很大的辐射风险和一般工业安全风险,因此只要进入控制区的人员都必须穿戴基本防护衣具。要根据现场条件,取得防护工作人员同意,在基本服装外加穿特殊防护用品。基本的着装是:在进入控制区热更衣间后,要穿戴的基本防护衣具有汗衫、连体工作服、工作袜、安全鞋、、安全帽以及白纱手套等衣物。一般规定如下:辐射工作人员穿蓝色连体服戴兰色安全帽;现场人员穿黄色连体服戴黄色安全帽;其他工作人员穿白色连体服戴白色安全帽。
三、固体放射性废物管理要求
(一)关于固体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放射性的废物排放对环境会产生污染,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费用非常高。此外,世界各国核电站都在采取各种措施,以降低放射性废物产量。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已成为衡量核电站运行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1)固体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处置方法:放射性物质的衰变特性会受理化状态和外界条件改变,放射性固体废物不能按照工业废物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放射性固体废物的一般处理和处置方法是:减容(压缩) 密封暂存处置场永久存放
(2)固体放射性废物的分类标准:固体放射性废物在处理和处置分为可压缩与不可压缩。国家标准规定放射性废物桶表面接触剂量率要小于2mSv/h,接触剂量率大于2mSv/h的废物用水泥桶固化处理;接触剂量率小于2mSv/h的废物用金属桶封装处理。
综上所述,该核电站的高效辐射防护和最优化的(ALARA)管理体系的实践方法主要是:管理优化、、全员参与、控制区标识的管理、控制区着装要求和放射性废物处理。通过这些有效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实践后,使核电站近二十年来未发生辐射防护方面的安全事故。
结语:
本文对该电站的最优化的(ALARA)管理系统的实践经验 进行了论述,对核电站的各种实践方法进行了分析。相信电站在以后的发展中会乘风破浪,找到更健全的管理方法,为我国的核电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核医学科;安全防护;辐射;管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核医学的发展较快,在医疗卫生保健领域中,同位素被逐渐广泛地应用,广泛应用在医院的核医学科工作中[1]。核医学科是医院及医疗机构设置的重要科室之一,能够为广大患者提供有效的诊治依据[2]。但是,电离辐射也会随着同位素的应用而产生,目前,一些医院的核医学科尚存在对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中的不足[3]。本文笔者针对某医院核医学科目前对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管理对策进行探讨,对医院核医学科的辐射安全进行管理,保障核医学科工作人员以及患者的健康,为医院核医学科的临床工作提供帮助,现作如下分析。
1某医院的核医学科辐射检测情况
1.1对辐射进行检测的仪器及检测方法
本次对某医院的核医学科进行全方位检测,以了解掌握该医院核医学科辐射情况。辐射检测仪选用型号为BH3103X-γ的便携式巡测仪,对核医学科的工作场面进行射线测量;选用PCM-100(α、β、γ)对核医学科进行表面污染的检测;选用FJ-377热释光剂量计对个人计量进行检测。
1.2该医院核医学科辐射检测结果分析
本次检测结果显示,该医院核医学科中,辐射源主要包括非密封源和密封源,非密封源为99mTc源、131I源、125I源,密封源为137Cs源、241Am源、90Sr源。本次测量结果具体如下:
(1)空气比释动能率:分装室、放射源库、给药室、分装室操作位置、骨密度室、治疗室、放免室分别为0.08-0.13μGy/h、0.13-0.24μGy/h、0.09-0.23μGy/h、3.20-4.01μGy/h、0.11-0.20μGy/h、0.11-0.14μGy/h、0.10-0.13μGy/h。
(2)核医学病房内表面污染的活度浓度测量结果:分装室、放射源库、治疗室、给药室、操作者手、放免室的活度浓度分别为0.17-0.25Bq/cm2,0.35-0.41Bq/cm2,0.13-0.21Bq/cm2,0.14-0.25Bq/cm2,0.22-0.24Bq/cm2和0.15-0.18cm2。
(3)本次参与个人剂量调查的有12名工作人员,调查结果显示每人每年有效剂量为0.07-2.18mSv,采用2000h/a的最长工作时间计算可得,在操作99mTc源的工作人员中,其工作量最大为8.06mSv,高于5mSv的年个人剂量约束值,因此,在尚未投入通风橱的运行前,应进行流作业的工作模式,并尽快购买通风橱进行安全防护。
(4)在本次研究中,在100厘米敷贴器贮源箱表面位置处,测量出空气比释动能率的平均值为0.27μGy/h,与国家标准值相比明显较低,但个人剂量约束值明显较高,因此,该医院核医学科应该尽快投入有机玻璃防护眼镜及防护屏的使用,尚未运行使用时,采用流作业的工作模式进行。
2医院核医学科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对策
2.1合理进行医院核医学科的布局
在医院核医学科的工作区域布局中,应严格按照GB18871的规定对非密封工作场所进行分区、分级布局[4]。在辐射防护与管理中,应将工作场所分为监督区及控制区,即二区管理。监督区分别为显像室、标记实验室、放射性废物、诊断病床区以及放射性核素贮存区,控制区分别为给药室、操作室、病人进行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床位区。在对控制区以及监督区进行分区时,应该合理布局并安排区域的分布情况。例如,在进行检查室以及给药室的布局时,应将其分开,并诊断用的候诊室、给药室等进行合理布局,并设置专门用于受检者使用的卫生间。当在检查室实施给药操作时,必须采用放射防护设备进行防护。
2.2加强管理放射性核素废弃物的处理
在医院核医学科的管理过程中,加强管理工作人员对存在放射性的核素废弃物的处理,是减少辐射的重要措施[5]。对于在医院核医学科工作现场残留的污染物废水,在处理过程中,应将废水置于衰变池进行储存衰变处理,使废水的放射性核素浓度比相关标准值低后,再在排放管道中将废水排出;对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废弃,在排放前应采用活性炭进行相关过滤处理,降低废气的放射性核素活度后再进行排放处理;对于高浓度废水以及使用过但仍剩余的原液,应将其进行集中收集,再统一进行处理,活性浓度降低至合格值后,再将其排放。
2.3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的重视
医院核医学科的辐射来源以接触放射污染源为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知识的了解、提高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知识的重视意识,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放射性物质照射。大多数工作人员并未对辐射防护知识具有全面了解,因而并不重视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加之辐射存在于无形之中,导致工作人员并未养成良好的习惯,大量存在未换鞋便随意出入标记室、未佩戴防护手套即对放射源进行分类处理等,导致放射性污染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医院应加强对核医学科工作人员的防护知识的宣教,提高防护意识。
2.4完善医院内部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措施
在单位内部中,规章制度能够保证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因此,医院应加强对核医学科辐射防护与安全的管理力度,完善相关制度,定期对核医学科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要求核医学科的工作人员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熟悉与掌握,定期培训在职的辐射工作人员,对于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入职前应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加强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安全及管理的认识。根据核医学科的科室特点,针对突发放射事件制定具有针对性、全面性的应急预案,并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当放射事件无可避免的发生时,可根据应急预案对事件进行及时处理与控制,防止事件进一步恶化。
3讨论
核医学科是医院及医疗领域中的重要科室,对广大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具有重要影响,核医学科的辐射防护与管理水平,与该科室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具有明显联系,因此,加强医院核医学科的合理布局、加强管理放射性核素废弃物的处理、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的重视并积极完善医院内部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措施,是保证核医学科工作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宏芳,娄云,万玲,等.核医学科操作人员及相关场所辐射水平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4):601-602.
[2]高芳,高向东,刘继平,等.某医院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分析与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2014,23(2):140-143.
[3]郜风丽,刘淑娟.由辐射安全与防护探讨核医学科健康管理模式[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2):216-218.
[4]陈宇导,张峰,吴春兴,等.核医学科核素治疗病房的辐射防护及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574-576.
篇4
【关键词】方家山;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
0 前言
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是核电站辐射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保障工作人员和广大公众安全的重要方面。方家山核电机组属于百万级压水堆双堆机组,辐射控制区包括反应堆厂房、核辅助厂房、燃料厂房、检修热车间及各类放射性废物贮存厂房和实验室等,存在各种人工放射性物质。辐射控制区边界的确定,主要考虑预计的正常照射水平、潜在照射的可能性和大小,以及所需要的防护手段与安全措施的性质和范围。
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的任务主要在于两方面,一、避免放射性物质向外界转移和扩散,确保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的安全;二、限制进入控制区的人员和物项,保障控制区内的作业安全,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产生。
1 辐射控制区边界构成
辐射控制区边界是指辐射控制区所有进出通道与保护区的分界区域。辐射控制区边界不仅是指各类实体边界门,还包括辐射控制区边界开口到保护区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区域。辐射控制区边界一般由设备出入边界、人员出入边界和边界过渡间三部分构成。
1.1 辐射控制区设备出入边界
辐射控制区设备出入边界主要是由实体隔离门控制,实体隔离门的种类有很多,包括R厂房20m圆形设备闸门、K厂房0m平拉门、N厂房0m设备移门,以及AC厂房西侧含过渡间的内外设备闸门等,辐射控制区边界的实体隔离门在管理上采用钥匙控制。
1.2 辐射控制区人员出入边界
辐射控制区人员出入边界没有实体隔离门控制,主要依靠KZC系统各类设备仪表进行检查控制。考虑到辐射控制区出入边界同时涉及到人员和物项的出入,必须保证工作人员离开辐射控制区前接受体表污染检查,所携带物项接受放射性污染检查,所以保证各类设备仪表在可用、可靠的状态是首要因素。
1.3 辐射控制区边界过渡间
控制区边界过渡间是指控制区与非控制区之间指定的区域,作为控制区与非控制区之间的缓冲区域。运输车辆或工具可以从控制区外直接进入过渡间,司机可以在不更衣及不下车的情况下进入过渡间,在控制区内工作的人员可以穿控制区工作服进入过渡间工作。为了防止放射性污染扩散,过渡间应始终保持无污染。辐射防护科应定期对过渡间地面进行污染检查,以确保过渡间无松散污染。为了防止空气污染外溢,过渡间对非控制区开放后,过渡间气压应不大于非控制区的气压,且过渡间与非控制区之间的大门和过渡间与控制区之间的大门应避免同时打开。
2 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方法
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就是运用行政管理制度(如进入控制区的工作许可制度)和实体屏障(包括门锁和连锁装置)限制进出控制区。
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从内容上主要分为人员出入管理和物项出入管理两部分,从电站机组状况上主要分为正常运行期间和机组检修期间。但是人员的出入和物项的出入无法严格区分,物项的出入必定涉及到人员出入的管理。
2.1 物项带入
带入辐射控制区的物项的类别一般可以分为防护用品和设备工具。对于进入控制区必须使用的一次性防护用品,严格执行使用多少,带入多少的原则,避免浪费和增加放射性废物,放射性废物的处置费用相当昂贵,这也是节约增效的一个措施。
带入辐射控制区的物品尽量去除外包装物,以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产生。比如在役检查、水池冲洗等工作使用的设备工具需要重复使用,存在固定污染,本身带有放射性污染,这些物项必须经过便携式仪表进行测量、登记后方可带入控制区。
2.2 物项带出
所有带出控制区的物品必须经过污染检查,如污染水平超过控制标准,则去污至合格;不能去除,有固定污染则需按要求严格包装,保证包装外污染水平低于控制标准,否则不得带出辐射控制区。带出物品表面污染(包装外)控制值:α≤0.04Bq/cm2,β≤0.4Bq/cm2。带出辐射控制区的物品经表面污染检查合格后,必须由测量检查人员填写《辐射控制区物项带出登记表》方可带出辐射控制区。
3 方家山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实践
从调试生产准备至今存在以下问题:
3.1 调试期间边界管理难点
方家山属于双堆机组,1#和2#机组有多个公用系统,并且在厂房布置上存在公共部分:N厂房(核辅助厂房)和L厂房(电气厂房),对于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的难点发生在1#机组临界商运而2#机组依然处于调试的这段时间。这个时间段内,人员构成复杂,运行、维修、调试各工种交叉作业,辐射控制区边界极易遭到破坏。
方家山机组在调试生产准备期间主要采取临时隔离,实行强制管理、加强巡检等措施,以保证辐射控制区边界的动态完整性。
3.2 大修期间R厂房20m设备闸门管理
大修期间R厂房20m设备闸门何时开启由主线计划确定,R厂房设备闸门如果不按规定开启,将破坏第三道屏障。
机组在RCS模式(换料停堆)下,在进行必要的设备运输时,应严格限制设备闸门的开启时间。只有机组到达RCD模式(反应堆完全卸料),才对闸门开启没有限制,而此时,往往是人员物项进出最频繁,边界管理工作任务最繁重的时期。物项进出包括各类设备、工器具和材料。
方家山机组目前采取的管理办法是将设备闸门外作为临时控制区管理,并安排专门的辐射防护人员进行监督和污染测量解控工作,并搭设污染隔离区,此举虽然增加了部分废物量的产生,但对于降低污染扩散风险有着显著效果。
3.3 BOP厂房边界管理
厂房辐射控制区卫生出入口是人员进出辐射控制区的唯一通道,但在转运例如主泵、假盖或者螺栓拉伸机等大型设备时,由于配合工种多、大型专用设备使用等因素,会有控制区外人员短时间通过设备闸门进入控制区情况的发生。特殊情况下人员必须从控制区设备边界通道进入,事先必须征得辐射防护科同意,由辐射防护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4 管理经验与改进
方家山机组的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一方面有中核运行秦二厂的成熟管理制度可以借鉴;另一方面,从事管理的辐射防护人员已经在秦一厂30万机组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同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辐射防护人员要求工作人员带入辐射控制区的所有物项必须尽量去除外包装,但是在放射性废物收集中,仍然发现有部分纸箱等包装物带入了控制区,增加了放射性废物的同时也增加了核电站的运行成本。
要在庞大、繁杂的大修中做好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首先在日常工作中就要严格执行管理规定,减少“特殊情况”的发生,不以时间紧、人员不足等为借口简化程序,甚至违反制度。只有把制度转变为习惯,才能真正的杜绝人因失误,使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万无一失。
此外,增加报警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可以提高边界管理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例如在主要的辐射控制区边界外增设固定式辐射监测设备并纳入KRT系统的报警管理,并在各辐射控制区边界加装摄像头,实施全程记录跟踪。相信上述改进会对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GB 18871-2002.北京:中国国家质检总局,2003.
[2]辐射防护大纲(RP-QS-1)Rev3[S].浙江: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2014.
篇5
关键词:核设施维修 辐射防护 最优化方法
辐射防护最优化是科学的辐射防护决策的辅助手段。它的任务是确定最优化的辐射防护水平并选择达到最优化防护水平的最佳途径。最优化的防护水平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防护技术的提高、防护成本的降低、生产工艺的改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和防护投资的改变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这就要求不断改进辐射防护工作,提高辐射防护工作水平。
本文采用秦山三+万千瓦核电站堆内吊篮下部构件修复过程, 修复大体分四步进行。修复中降低照射剂量的主要措施包括换料水池水质净化、水下吸尘器除渣、换料水池提升水位增加水的屏蔽层、在吊篮和其翻转架七预先加装屏蔽板、使用长柄工具和水下电视监测系统、加强辐射剂量率分布监测、划定“低剂量等特区”等。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及合理利用,大大降低了作业区的辐射水平,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受照剂量。其中涉及5个防护方案,总的防护措施是大体相同,但每个防护方案侧重点不同。
方案1主要措施修复中降低照射剂量的主要措施换料水池水质净化、水下吸尘器除渣、换料水池提升水位;方案2主要措施是增加水的屏蔽层、水下吸尘器除渣、在吊篮和其翻转架七预先加装屏蔽板;方案3主要措施是使用长柄工具和水下电视监测系统、换料水池水质净化和在吊篮和其翻转架七预先加装屏加强辐射剂量率分布监测;方案4主要措施是水下吸尘器除渣、划定低剂量等待区和变更葫芦作业位置进开高反散射;方案5主要措施是换料水池水质净化,提升水池水位和加装钥板屏蔽,变更葫芦作业位置进开高反散射。
由于5个方案中根据所给数据,给出因素较多,较复杂,为了使得决策过程更科学,决策结果更合理,更正确进行决策,采取多属性分析法进行决策分析。
根据过程,建立属性树,认为主要有6个因素影响,分别为可避免最大剂量、可避免集体剂量、代价费用、物质条件影响、工作人员心理正面影响、工作人员心理负面影响。
首先根据属性效用函数 计算不同方案的属性效用。效用函数曲线的确定取决于表达式中的3个待定参数:A, r, 0。可以通过函数的特征点,即效用最大点(u=1),效用最小点(u=0)以及中位值点(u=0. 5),联立这3个方程,就可以求出唯一的效用函数。
即当x=0时,U=0。当x=1时,U=1。U=0.5时,X可根据具体情况得到不同值,其值有决策人所根据数据影响曲线所决定。最后根据维修中所给数据不同方案的影响值,得到效用值。具体效用函数如下表:
通过程序计算,方案5为最佳,即采取这三种主要防护措施:换料水池水质净化,提升水池水位和加装钥板屏蔽,变更葫芦作业位置进开高反散射,效果最好。
根据权重可以得出因素排序依次为物质条件影响,依次为可避免集体剂量,可避免最大个人剂量、工作人员心理正面影响、工作人员心理负面影响及代价费用。由于物质条件影响固定,所以提搞方案总效用值,主要由可避免集体剂量、可避免最大个人剂量两个因素所决定。根据数据,措施换料水池水质净化,提升水池水位和加装钥板屏蔽,变更葫芦作业位置进开高反散射其减少集体剂量和个人最大剂量最有效。所以方案5为最优方案,与程序计算结果吻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6249-86.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S].1986.
[2]罗上庚.放射性废物的最优化辐射防护[J].2000, (05).
篇6
近年来,放射性核素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核医学科已经不是单纯的检查科室,我院于2011年组建了核医学病房,包含核素一系列检查及核素治疗(甲亢碘治疗及131Ⅰ“清甲”治疗)的综合病房。[3-4]病房分区管理,包括核素检查区和131Ⅰ治疗区,患者与医务人员分别通道的U型病房。核医学防护病房是针对病人服用大剂量放射性药物而设立的隔离病房,这种病房能最大限度防止放射性药物对公众和环境的危害。另外,对病人及家属也是一个有效的保护.另外,新增护士7人、技师3人、住院医生5人。同时随着核医学病房不断扩大,收治病人的人数及种类逐渐增多,患者注入放射性药物后产生的放射性和对周围环境和人群-包括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所产生的辐射危害越来越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通过总结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对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自身防护原则、措施及实践经验,对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起到重要作用。当然主要是要考虑外照射,一般采用屏蔽和加大距离的方法。
1 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原则
要求医护人员做好时间防护-控制和缩短操作时间;屏蔽防护-用铅屏风、铅玻璃屏蔽放射源;距离防护-远距离操作。
1.1 由于放射性核素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要求每个核医学工作人员应具备放射卫生核防护知识[1]。每个新上岗的护士必须接受放射性防护的培训。在培训中应强调受检者与患者的防护及自身防护和放射性药物处理知识。
1.2 提高护理人员对放射安全性的认识。增强防护意识,缩短接触时间和减少放射源用量是减轻个人辐射剂量的有效方法。严格按照规定的辐射安全规则操作,放射性药物的淋洗分装标记都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在满足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与放射源的距离。操作使用放射药物前需要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应按要求穿戴含铅防护衣、眼镜、口罩、一次性手套、佩戴个人防护仪,以防止放射性物质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进入体内。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以免引起患者的恐慌,提醒患者如何配合检查。
1.3 在治疗过程中,人体受照射累积剂量的大小与时间成正比,接触射线时间越长其危害越严重。难以屏蔽时应注意控制操作时间,使照射剂量减少到最低程度。注射时最好使用注射器防护套,药物放在衬有吸水纸的方盘内进行。工作人员在操作前无放射源的情况下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做到技术熟练、准确迅速。尽量缩短接触放射线的时间,治疗护理集中进行。注射核素护士尽量安排技术操作水平较高的护士进行,如果操作时间长,应分段流操作,避免一人受大剂量射线照射[2]。操作后在离开放射源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整理工作,以减少不必要的辐射。
1.4 注射核素的患者基本类似于活动性放射源,所以必须重视来自于患者的辐射防护,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工作。注射核素患者统一管理:在指定专门等候室等待检查,嘱咐患者不要随意远离自己的座位,尽量减少患者走动,不要有陪护人员,避免放射源扩散污染对环境及辐射周围人员。工作人员需要与患者保持1米的安全距离。
1.5 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所以工作人员及进入工作场所,必须配备个人防护用品,保持清洁,经常清洗。工作场所经常通风、清扫。设备用具用后由专人随时清洗,严禁将污染的设备和个人用品带入放射性工作场所。严禁在放射性工作场所内吸烟、饮水、进食或取放食物。严禁随处摆放用过的棉签、手套,也不可随处乱扔,应放置在专用的放射性废物容器中,集中存放。按品种的不同物品分类摆放,放射性废物有专职护理人员负责收集、存放、处理,其过程记录备档。放射性废物容器表面在显著位置注明废物类型、核素种类、存放日期。当放射性废物活度
1.6 核医学工作人员需进行外照射剂量监测,个人年剂量当量不超过50msv。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放射性核素辐射特点和危害性。强化护理措施,了解减轻心理负担,不要谈核色变,也不要放松警惕,认真进行必要防护,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必须严格按照核医学病房的管理操作,同时平时加强营养,保持心情舒畅,增强自身免疫力。
2 患者防护的护理原则
患者服药剂量决定对自身照射剂量率的大小,剂量越大对患者自身的内照射越大。护理中要密切加强病人内照射防护的护理,以减少不良反应及不必要的损伤。以131Ⅰ“清甲”病人防护为例,总结如下:
2.1 患者服131Ⅰ后即成放射源进入单独隔离病房,必须适当限制活动范围,同时也受隔离,隔离期限为7天。要求患者不随意串病房,避免患者之间互相辐射及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病人及护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2.2 患者服药后经常口含维生素C,话梅等酸性物质,嚼口香糖以促进唾液腺分泌减少碘对口腔黏膜的损伤预防放射性涎腺炎。
2.3 131Ⅰ随尿液排出时对膀胱黏膜有放射性损伤,一般治疗后2-3天会出现尿频、尿急,嘱咐病人在服碘后多饮水,注意及时排尿,以减少射线对膀胱的照射。
2.4 服碘后患者会损伤消化道黏膜,患者会出现恶心等胃肠道反应,采用止吐药物预防放射性胃肠炎。
2.5 患者服碘后除病灶摄碘外,大量的131Ⅰ从尿液、汗液、唾液中排出。指导患者正确处理排泄物污染的衣裤被服。放置1周后等放射性衰变后方可单独清洗。患者不许随地吐痰,大小便排入专用厕所,便后多冲水,女性患者尽量避免月经期。隔离期间尽量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产生的生活垃圾及时打包放置种源室,衰变80天后方可弃去。
2.6 出院时患者体内滞留量小30mci,服碘后14天内尽可能远离人群,与人群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1个月内不接触婴儿及孕妇。
3 总 结
我院病房成立至今,共收治首次“清甲”病人120例,再次“清甲”病人80例,甲亢碘治疗385例,核素检查每年3千余例以上。通过以上措施,无1例出现放射性核素辐射所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各岗位护理人员所受照射剂量当量均小于50msv,健康检查未发现异常,且经环保和放射防射部门监测,未对环境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核医学诊断与治疗规范 北京出版社,1997:27.
[2] 严颖.分化型甲状腺癌首次清除残留甲状腺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0,5:25.
[3] 王光琳,马黎明,李江城.放射性核素病房的护理体会 西南军医,2007,9(03): 124-124.
篇7
关键词:核电厂 大修 集体剂量
中图分类号:R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a)-0014-03
核电厂大修期间是辐射防护工作最集中、辐射风险高、管理难度最大的阶段,从国内同行电厂的大修集体剂量统计情况来看,此期间集体剂量通常占机组全年总集体剂量的85%~90%。WANO(Word Association of Nuclear Operators)将集体辐射照射剂量作为一项重要的衡量核电厂安全业绩的性能指标。福清核电厂1号机组首次大修,人员、经验都存在欠缺,通过对大修集体剂量的统计跟踪,分析现场管理和剂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电厂辐射防护业绩指标不断得到改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合理可行。
1 101大修集体剂量情况和分布
福清核电1号机组于2015年10月1日开始进行首次大修,12月28日并网结束,共完成检修约8 890余项,最终集体剂量为765.821 man・mSv。
1.1 大修集体剂量按检修阶段分布
101大修从解列到并网设置了一系列重要的里程碑节点(如解列、卸料、低低水位、临界、并网等)。大修集体剂量按相关的节点分阶段统计后发现,低低水位阶段和压力容器在役检查阶段集体剂量分别为306.356 man・mSv,134.965 man・mSv,占大修集体剂量比重较高,分别达到了40%和17.6%。大量的主回路开口作业、阀门检修作业、主回路重大设备近距离的检查维修在此期间开展,这也是高辐射风险、高污染作业较为集中的两个阶段。
1.2 大修集体剂量按专项、专业分布
为对重要专项、专业作业的集体剂量有所了解,核电厂也采取分专项、专业的剂量统计方式。从统计数据来看,压力容器、阀门检修、在役检查、蒸汽发生器、核清洁、保温作业的集体剂量占大修集体剂量的比重较大。
同时我们通常认为各类现场检修工作是集体剂量贡献的主要因素,但实际上保温拆装、脚手架搭拆、核清洁作业这类现场配合的工种所占的集体剂量比重不亚于那些主要的检修项目。这些作业过程简单,技术含量不高,但工作量大,是大部分检修工作的前提。在现场辐射水平无法降低的情况,提高工作人员熟练程度,减少保温拆装、脚手架搭拆、核清洁作业的作业时间,是有效降低这些工作人员剂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2 集体剂量与同行电厂的对比
在只考虑工期、辐射控制区人员进出数量影响的条件下,福清1号机组的集体剂量比同行电厂(同类型机组的首次大修)要高。福清1号机组大修集体剂量为765.821 man・mSv,方家山1号机组大修集体剂量为630.537 man・mSv,红沿河1号机组大修集体剂量为723.2 man・mSv,这也反映出福清核电厂在辐射防护集体剂量控制方面还存在改善空间。
3 影集体剂量的主要因素
根据实践经验,在核电厂,影响大修集体剂量的主要因素见图1。
4 101大修集体剂量偏高原因分析
根据101大修实际过程情况,对大修集体剂量偏高的原因分析如下。
4.1 源项控制及机组、系统整体辐射水平
大修期间,源项的控制措施不足,机组、系统的辐射水平是影响现场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主要原因。
以福清核电与方家山核电101大修期间一回路放化参数对比为例,氧化运行期间产生了较多腐蚀产物,其中Co-58总活度和γ总活度均高于方家山电厂。
机组总体辐射水平偏高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存在燃料元件破损;另一方面,在机组下行时的运行控制方面与电厂大修运行规程规定存在偏差:一回路冷却剂从170 ℃降到80 ℃用时过长,同类型机组参考电站通常用时4~5 h,在运行规程中明确说明:“当一回路冷却剂温度
此外,根据实际测量,发现福清核电101大修RCV系统指数明显高于同类型机组首次大修辐射指数(使用便携式辐射仪表测量采集主要放射性系统具有代表性的点位辐射水平,并取算术平均值,反映的是系统整体的辐射水平。
福清1号机组RCV系统辐射指数较高的原因主要如下:在氧化运行后的净化环节,由于腐蚀产物不断剥落,频繁堵塞RCV001FI,需要更换过滤器,在此期间,旁路了1RCV001DE,使得净化无法顺利实施;另外,在氧化运行后期为了加大净化流量,加快净化时间,将过滤器的尺寸由0.45 μm更换至5 μm,使得部分粒径在0.45~5 μm的腐蚀产物无法被有效过滤并在燃料组件、相关管道进行了沉积。
4.2 检修和技改项目的影响
高辐射风险检修项目是影响大修集体剂量的直接原因之一。101大修检修项目较多,期间开展了重要的技改工作,与方家山电厂首次大修相比主要增加的技改项目包括除盐床改造、核一级手动截止阀物项改造、主泵相关工作、高强螺栓更换等。以核一级手动截止阀物项改造(共28台)为例,大部分位置在主泵间测温旁路侧,环境剂量率水平大约在200~400 μSv/h,福清101大修期间,总共进行了28台核一级手动截止阀的改造工作(其工序包括切割、打磨、焊接、探伤),单此项工作集体剂量贡献约为46 man・mSv。
4.3 设计不合理导致检修工作集体剂量增加及区域辐射水平升高
电厂系统、设备的设计不合理,给现场检修、运行控制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往往是造成集体剂量增加的一个因素,比如:101大修卸料后反应堆水池排水期间池底残水排水较慢,主要原因是PTR601VB和PTR602VB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排水不畅;为加快排水,使用了1PTR005PO排除残水,导致池底残水进入W213房间PTR管道和阀门,W213房间最大热点管道剂量率达到19.1 mSv/h,W213是人员经常通行的走道,造成过往人员受到额外照射。
由于PTR601VB和PTR602VB结构设计不合理,池底残水排水后PTR602VB沉积热粒子,最大接触剂量率为282 mSv/h,拆除PTR602VB集体剂量3.583 man・mSv。
4.4 工序安排不合理,重复工作导致剂量增加
现场检修工作量的增多有时候也会因为工序安排不合理或事先没有计划协商好造成。福清核电101大修核清洁专业集体110.858 man・mSv,重要的一方面原因是由于与其他部门的工序安排事先没有做好规划,铅屏蔽搭设未考虑保温的拆装或者役检的需求,不得不多次拆装。
4.5 高放射性废物存放与高放射性废物转运应对不足
此外,大修期间会产生大量的高剂量废物,其转运、现场的临时贮存是集体剂量贡献的重要因素。举例如下。
101大修期间,原计划在R20m设置400 L带屏蔽容器金属桶,用于存放高放射性废物,由于担心屏蔽容器重量过重对R20m地面造成承重影响,改为2个200 L金属桶,表面用铅皮包裹,废物转运只能采用人工转运,无法采用吊装方式。101大修产生的大量高剂量废物(多来自堆芯水池去污产生)转运工作同时缺乏专用转运容器,增加了核清洁人员集体剂量。
101大修实施28台核一级手动截止阀物项改造,切割下的阀门最大接触剂量率达4 mSv/h,且阀门较重不便于运输,由于转运、存储方案不完善,导致运输人员受到较高剂量照射。
4.6 大修期间检修工作质量的控制
良好的工作质量的保证和控制,高效地完成检修工作,是减少工作时间,降低人员受照剂量的重要因素。101大修期间,由于质量控制不到位,检修人员不按规程开展工作,造成部分工作重复开展或进行返工复查,使得工作人员现场工时增加。比如在大修期间,发现核一级阀门物项改造过程中,存在水溶纸在焊接过程中碳化,未及时清除,进而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形成异物堵塞管道的情况,为此进行了大量的返工排查工作,对整个大修的集体剂量贡献也不容忽视。
4.7 工作人员个人辐射防护意识不足
对于工作人员本身来说,其防护技能和意识也是影响其受照剂量的因素。在101大修期间,部分工作人员还存在个人防护意识不足、不遵守辐射防护要求规定的情况,如工作人员进入辐射区域不进行辐射水平测量,对现场辐射防护措施不按要求执行;不注意高剂量区域快速通过指示牌,不按要求快速通过;工作人员不执行低剂量待命要求,在高辐射区域讨论工作;工作产生的高剂量部件不按要求进行转运,遗留在工作现场,给其他靠近现场的工作人员造成额外剂量等。这些细小的行为偏差,短期或单项工作来看可能给个人贡献的剂量不大,但考虑到整个大修时间跨度长(101大修88.3天)、辐射控制区工作进出人次频繁(101大修高峰期约每日1 500人次)来看,最终给大修总的集体剂量的贡献也不容小视。
5 集体剂量控制改进措施建议
从福清核电101大修的过程和结果来看,从以下方面制订相应的措施,对今后降低机组大修集体剂量指标有重要意义。
5.1 优化放射性控制,降低机组整体辐射水平
大修期间对机组下行期间提前制订好放化指标控制优化方案,包括运行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定进行操作,尽量缩短机组降温的时间。氧化运行开始前关注RCV001FI压差和KRT010MA剂量数据,评估是否在氧化运行开始前更换RCV001FI;提前做好RCV001FI更换准备,减少更换次数和时间;尽量使用0.45 μm滤芯,合理评估是否使用5 μm滤芯替代0.45 μm滤芯来加快净化时间以实现主线工期。
5.2 设计改进和相关现场控制
对于设计上存在的缺陷可能导致剂量增加的情况,应通过设计变更或采取其他技术手段、加强现场管理来补救,比如:为解决换料水池池底残水排水不畅问题,对PTR601VB和PTR602VB施技改,变更阀门结构。
5.3 合理选择技改时机
对于新建电核电厂来说,从外部经验反馈或调试实践中发现的一些有必要开展的系统设备部件的技术改造工作应尽量选择在机组尚未带核运行期间开展,此时现场尚未有辐射水平,从剂量控制角度来说,是最理想的变更时机。
5.4 优化工序安排
大修期间各项工作安排次序的先后优化有利于降低检修人员受照剂量。结合101大修实践,可优化并合理安排保温、役检、屏蔽搭设的时间窗口,确认热停堆期间首先实施保温拆卸,然后由役检人员对需要检查的设备进行标记,核清洁人员确认不遮挡标记区域的前提下实施铅屏蔽,避免重复实施铅屏蔽。
5.5 提前制订好高放废物临时贮存、转运方案,定制专用屏蔽容器
对大修期间放射性废物存放点进行优化,避免在人流比较集中的区域设置存放点,对过往的人员造成额外的剂量,同时提前设置铅屏蔽,减少存放点设置人员的剂量;另外采购和定制一些专用高剂量废物存放容器;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制订好高剂量废物转运方案(包括运输包装容器、路线等)严格把控高剂量废物运输工作。
5.6 提高工作人员技能以及安全防护意识
工作的质量和人员技能是现场工作时效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一方面通过技能培训提高人员技能,另一方面要通过质量控制管理保证工作质量。
在大修期间,可将同行电厂大修辐射防护案例增加到辐射防护基本授权课程中,同时针对运行巡检、隔离等作业开展专项辐射防护培训,提高运行人员识别辐射风险的能力和个人防护的意识。另外可编制一些辐射防护违章违规示例手册,发给大修人员学习。在大修现场,可张贴一些违规违章安全示例,创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5.7 完善辐射防护控制及监督措施
作为核电厂大修集体剂量控制管理的直接部门,辐射防护管理部门还可以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在大修期间编制剂量日报并分析其变化趋势,及时发现个人剂量异常并进行调查和改进。
优化EPD累积剂量报警值和环境剂量率报警值,根据工种和机组状态的不同重新调整设置了不同的日累积剂量报警值和环境剂量率报警值,使得人员单日剂量控制更合理。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设低剂量待命点并在厂房图纸中标记张贴至现场,便于工作人员寻找就近的低剂量待命区域待命,降低待命人员的受照剂量风险。
考虑有一定数量的“新人”首次参与大修,对辐射风险的认识和个人防护能力存在欠缺,要求“新人”选择贴有特定标识的安全帽,便于辐射防护人员对“新人”进行重点关注,对其不恰当的辐射防护行为进行现场监督指导。
电厂辐射防护监督部门制订大修期间巡视和观察指导制度,对检修现场工作进行监督和观察,及时发现有可能导致剂量增加的人员行为偏差,对相关偏差采取通报、整改跟踪,形成闭环管理。
6 结语
集体剂量的控制须关注每一个人在每一项工作当中承担的辐射风险,应严格把控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集体剂量的控制涉及运行、化学、检修、计划、辐射防护等各个部门、专业,需要电厂各个部门共同努力,不断总结实践,完善管理措施,优化技术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茂春,陈德淦.大亚湾核电站大修中职业照射控制的实践与经验[J].辐射防护,2004,24(3):144-154.
篇8
关键词:废物处理辅助厂房;低放射性;直流式空调
中图分类号:TB657 文献标识码: A
废物处理辅助厂房,简称QS厂房,是核电厂中重要的带放射性的技术性厂房之一,主要针对核电厂机组运行产生的放射性杂项干废物和表面剂量率≤2mSv/h的水过滤器芯进行剪切、干燥和分拣、初级压实、超级压实和水泥固定,形成符合标准要求的400L钢桶装废物包;并为NX厂房内的水泥固化装置提供空的金属桶和水泥固化或固定所需的干混料,同时可为QS厂房内的分拣、压实、打包装置提供空的金属桶和水泥固定所需的干水泥。QS厂房内主要工艺设备为间歇运行,其中干燥间内干燥器的发热量较大、需要全年制冷。
本文以福清一期核电厂的废物处理辅助厂房为例进行讨论分析。
1. 废物处理辅助厂房及通风系统简介
废物处理辅助厂房(建筑图见附图1)为低放废物处理厂房,建筑面积约为2200m2,按照放射性分区原则,该厂房被划分为黄区、绿区和白区,辐射防护分区简图见附图2。
附图1 废物处理辅助厂房建筑图
附图2 废物处理辅助厂房辐射防护分区简图
黄区房间的设备发热量为20kW,集中分布在初压、超压设备间及干燥器间内,其中,一半的发热量在干燥器间内产生,该房间单位面积的发热量较高,需全年制冷;绿区中控制间的设备发热量为6kW;白区中液压站的设备热量约为12kW。
黄区房间内的初压、超压设备打包机、干燥器等设备均为间歇运行,此时厂房内设备发热量大、运行操作人员多;其他时段,厂房内仅留有值班人员且无设备发热。因此,打包工作期间,工艺要求黄区房间温湿度为18~26℃、相对湿度
2.工艺特性对通风设计的影响
2.1系统划分
带放厂房划分通风空调系统时,常规的做法是按辐射防护分区进行划分,即黄区房间合设一套送排风系统、绿区房间合设一套送排风系统。因为QS厂房的干燥器间为内房间,且单位面积的发热量较高(480W/m2),冬季也需制冷,而其他黄区房间冬季均为制热需求,故无法合设为一套送风系统。考虑到绿区中控制室的房间温湿度由恒温恒湿机保证,而绿区中其他主工艺房间均为小面积的内房间,不但空调送风量小,且这些房间的冬季计算热负荷也较低,因此可考虑在绿区设置一个全年送冷风的空调送风系统,末端可设风管电加热器,这样一来,可同时满足干燥器间冬季的制冷要求、分拣区及冷热更衣室等主工艺房间冬季的制热要求。
基于上述分析,现对QS厂房通风系统作如下划分:黄区房间合设一套排风系统P-1,除干燥器间外,其他黄区房间设一套送风系统K-1;干燥器间同绿区房间合设一套送风系统K-2,干燥器间紧邻绿区,其送风装置位于送风系统K-2的末端,更有利于避免通过风管系统造成污染,此外还应在风管上设止回阀;绿区房间合设一套排风系统P-2,参见附图3。
附图3 废物处理辅助厂房通风空调系统划分简图
2.2系统风量的计算
因打包机工作期间及其他时段,主工艺对黄区房间温湿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同时兼顾辐射防护的要求,因此设计最终确定采用制冷系统及直流式空调送风系统共同为黄区房间服务:打包机工作期间,制冷系统工作,空调送风系统为各房间提供冷风,用以消除设备发热;其他时段,制冷系统停机,空调送风系统为各房间提供过滤后的室外新风,保证各房间的最低换气次数(工艺要求),以满足黄区房间的辐射防护要求。故在计算时,黄区送风量应按消除室内热负荷计算风量与主工艺要求的最低换气次数计算风量之中大者确定。黄区送/排风比为80~85%。绿区送风量的计算方法同上,绿区送/排风比为90%。
3 通风空调设计
通风空调系统功能如下:保证整个放射性废物处理辅助厂房的正常通风换气;排出工艺房间内产生的有害气体;保证黄区、绿区房间的负压及合理的气流组织;对白区及人员长期工作的区域或有特殊要求的工艺房间进行空调;排除房间内的余热。
3.1直流式空调系统
K-1系统――服务于除干燥器间外的其余黄区房间。夏季,空气处理机组中的冷却盘管将室外空气冷却除湿后送入房间;冬季,空气处理机组中的电加热器将室外空气加热后送入房间。K-1系统设计送风量为40000m3/h。
K-2系统――服务于干燥器间、冷更衣室及全部绿区房间。夏季,空气处理机组中的冷却盘管将室外空气冷却除湿后送入房间;冬季,空气处理机组中的电加热器将室外空气加热至15℃后送入房间,以满足干燥器间冬季仍需冷空气降温的要求,分拣区及冷、热更衣室室温分别由各自的风管电加热器保证。K-2系统设计送风量为8000m3/h。
3.2排风系统
P-1系统――服务于全部黄区房间。该系统排风须经两级高效过滤处理之后才可由风机排至室外。P-1系统设计排风量为50900m3/h。
P-2系统――服务于全部绿区房间。该系统排风可不经处理由风机直接排至室外。P-2系统设计排风量为3000m3/h。
3.3其他
QS厂房尚有送风系统S-1~3及排风系统P-3~10,这些系统分别服务于白区附属用房。篇幅所限,此处不再赘述。
4制冷系统
干燥器间内工艺设备也有使用冷冻水的需求,但冷冻水的供回水温度同空气处理机组所需冷冻水的供回水温度不一致,因此QS厂房特设两个制冷子系统,即向直流式空调系统提供冷源的厂房冷冻水系统、向干燥器间提供冷源的工艺冷冻水系统。
厂房冷冻水系统包括:水冷螺杆式单冷型冷水机组两台(型号LSF550,制冷量552kW,冷冻水流量95t/h,冷却水流量112.8 t/h);冷冻水水泵两台(型号BPW 100-200,流量105m3/h,扬程32mH2O,电量22kW);冷却水水泵两台(型号BPW 100-200,流量125m3/h,扬程32mH2O,电量22kW);冷却塔两台(型号HRN-175L,流量175m3/h7,电量5.5kW);方形膨胀水箱一台(有效容积1m3)。厂房冷冻水系统仅在打包机工作期间,且室外新风不经处理不能完全带走室内余热的情况下(即室外气温高于15℃时)运行。
工艺冷冻水系统包括:风冷冷水机组一台(型号MSRA080CEA-1.0,制冷量46kW,冷冻水流量7.92m3/h);冷冻水水泵一台(型号SLS 50-160A,流量8.7m3/h,扬程25mH2O,电量2.2kW);方形膨胀水箱一台(同厂房冷冻水系统共用一台)。
5 小结
根据现场反馈,前文所述通风空调方案可满足工艺设备及操作人员对厂房室内环境的要求。
核电站中常有放射性废物处理辅助厂房这样具有放射性,需连续运行且通风量大的工艺厂房,如何对类似厂房的通风空调系统进行优化,以便做到节能减排,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空气调节设计手册》(第二版),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 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篇9
[关键词]核设施;退役;辐射监测
中图分类号:TN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329-01
所谓的核设施具体是指借助核反应堆的变化产生各种能力的设备,这些设施能够对核能量进行充分、合理地利用,具体包括核燃料生产、加工以及贮存中使用的设备;处理放射性废物的设备等等。核设施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危险性,通常情况下,核放射、核泄漏以及核污染的作用半径约为10km以内,核爆炸及核渗漏的作用半径则在50km以内。若是人体长期受到核辐射,轻则会产生出不适的症状,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身体主要器官和功能系统损坏,进而导致各种疾病,如白血病、肿瘤、生殖系统疾病等等。为此,在核设施退役的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辐射监测。
1 核设施退役的特点及辐射监测的重要性
1.1 核设施退役的特点
与一般的设施和设备相比,核设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在核设施服役期满后,即达到使用年限时,需对其进行退役处理,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使核设施原本的场址能够不受限制的开放和使用,降低核辐射对社会公众健康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大体上可将核设施退役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1核设施内部存在大量的放射性活度。以商业规模的反应堆为例,此类核设施在运行期间,其所包容的放射性活度约为~Bq,当反应堆停运并全部卸料之后,其内部的放射性活度仍然会留存~Bq。
1.1.2坚固性。从核辐射防护的方面考虑,核设施要比普通的设施或设备更加坚固,若是设施的坚固性不足,则会导致其在运行期间出现损坏等问题,由此可能会造成核泄漏。所以在核设施建设时,坚固性是必须具备的特点之一。核设施的这一特点给拆除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1.1.3复杂性。通过对大量的核设施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几乎所有核设施的结构都非常紧凑,系统方面也十分复杂。故此,在核设施退役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高精尖的技术,并耗费巨资。具体而言,就是核设施退役需要付出极其昂贵的代价。
1.2 辐射监测的重要性
从目前国内核设施的总体情况上看,绝大部分的运行寿命均在几十年之间,当核设施达到使用期限后,便要停产关闭。通常情况下,大多数非核设施在停产关闭后便不会再产生污染物,它对环境的影响会随着寿命的终结而终止。而核设施却不同,即便它们停产关闭,其原本所包容的放射性物质仍然存在进入环境的可能性,所以当核设施停产关闭后,必须经历一个安全的退役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辐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核设施整个退役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一般会贯穿于退役的全过程中。
2 核设施退役过程中的辐射监测要点
2.1 监测内容及要求
核设施退役过程中,辐射监测具体是对以下三个阶段的监测,即退役作业前、退役期间以及退役后。
2.1.1 作业前的监测。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①对与核设施相关的系统及各类部件的辐射水平、放射性污染水平以及放射性活度等进行调查,并对源项进行估算。
②对核设施内环境辐射水平、气溶胶水平以及放射性气体进行调查。
③对核材料的卸料区域和放射性废物暂存区的放射水平进行调查。
④对作业现场外水域和陆地等区域进行调查,所选的监测点应当能够充分反映出作业现场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
2.1.2 退役期间的监测。该阶段的辐射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核设施退役作业现场内的辐射剂量率和放射性气体监测。
②在拆除具有较强放射性零部件时,需要在排放口位置处设立放射性气溶胶固定监测点,对放射性进行连续监测。
③在某些特定的场所内,应当按照工艺要求随时进行取样,如有必要则应进行核素分析。
④对拆除下来的放射性物项必须进行监测,同时要将处理的总量记录下来,以备后续使用。
2.1.3 退役后的监测。该阶段的辐射监测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①对拆除后的核设施本体以及拆除设施中使用的各种工具需要进行释放监测,并对可能受到放射性污染的作业人员的皮肤、工作服等进行污染监测。对于场所和设备的污染监测可视现场情况设置监测点
②当退役作业完成以后,应当按照核设施退役前的辐射监测要求对作业现场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最终监测,并依据监测结果作出评价。
2.2 辐射监测要点
2.2.1流出物监测要点。对气载流出物进行辐射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确保又有通排风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以此来保证核设施退役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气载放射性污染物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因核设施退役时的操作方式与运行阶段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当原核设施的通风系统无法使污染物排放达到规定要求时,应在该通排风系统上加装相应的过滤设备,这样能够保证排放过程达到标准要求。通常情况下,液态流出物的排放应当执行原有的排放标准,并借助原设施的排放系统完成排放。由于部分核设施没有排放系统,故此无法对液态流出物进行排放。此时,则应当在排放前对废水进行辐射监测,并对日排放量进行严格控制。①对废水进行监测取样时,应当取清液置于塑料容器当中,并向容器内添加硝酸,使其pH值约等于2,然后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②对于废油则应当搅拌均匀后取适量滴在棉质纱布上,再将纱布封存于样品袋中,送往实验室进行源项核素含量检测。
2.2.2放射性废物监测。在核设施退役过程中,通常会有部分放射性废物需要暂时存放,应当在暂存期内对其进行辐射监测。①气溶胶。应对放射性气溶胶进行定期监测,具体频次为每月不少1次,最小的取样体积应当满足测量设备的性能要求,若是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则应当改为每日监测1次,直至处理至正常为止。②辐射场。应对剂量率进行定期监测或是按照相关作业要求进行不定期监测,具体频次每月应当不少于1次,如果发现异常,则应改为每日监测1次,直至处理至正常为止。
2.2.3终态监测。在对终态监测方案进行制定的过程中,除了要详细说明监测点位布置的合理性以及样品采集的代表性之外,还应说明核设施退役过程中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该环节的工作必须在土地平整之前进行。具体的监测技术要点如下:①可将验收场址以10O的面积进行分区,在对分区后的区域以1O的面积划分成网格,然后取0-20cm的表层土,各个网格内的取样点不得少于1个,取样重量约为100g,并对土壤样品中的α和β总量的活度进行测量。②对于存在渗漏污染但已经进行处理的区域,应当进行钻井取样,随后对总的α和总的β以及源项核素的活度进行测量。
3 结论
综上所述,当核设施服役期满后便需要停产关闭,为了避免退役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对人员及周边环境造成辐射污染,应当对其进行辐射监测。在这一过程中,监测人员除了应当了解相关的监测内容和要求之外,还应熟练掌握有关的监测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有助于降低核设施退役中对人员及环境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郭仕源.李阳.曾民生.大型辐照装置退役的辐射监测与防护评价[J].中国辐射卫生.2013(12).
[2] 孙庆红.谷存礼.李洋.核设施退役产生的极低放废物就地填埋方法研究[J].核辐射管理.2012(3).
[3] 黄治俭.滕慧洁.宋海龙.某厂核设施退役工程的竣工验收辐射检测[J].辐射防护.2010(9).
篇10
【关键词】 个人剂量仪 半导体探测器 物联网
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种类很多,如X射线、γ射线、电子、中子、质子等,主要特点是波长短、频率高和能量高。与物质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得以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研究、核动力、核燃料、工农业生产、生物学、医疗卫生保健、军事国防、环境防护等各领域和部门;同时放射性核素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大气、土壤以及矿产中等。因此在利用电离辐射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危害,因为电离辐射有很强的穿透性和高能量,能引起细胞化学平衡的改变,某些改变会引起癌变,还会在人体组织内释放能量,导致细胞死亡或损伤。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9号)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6号)规定对放射诊疗的设备的放射性能质量保证、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必需进行定期检测评价,并结合《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5号)规定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以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所以要合理有效利用电离辐射,同时保障接触电离辐射人员安全,就需要对电离辐射进行测量,了解电离辐射的强度从而进行相应防护。
1 个人剂量仪
剂量仪是测量电离辐射剂量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存在电离辐射的环境中辐射剂量的测量,用来监测设备的状态、环境的辐射量以及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安全防护监测及放射性提示,在实际需求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医学射线诊断治疗过程中工作人员、病人所受剂量的实时检测,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将来必将成为必不可少的指标。
其中个人剂量仪是主要用来监测X射线和γ射线对人体照射的剂量当量率和剂量当量的电子仪器仪表。常用的个人防护剂量仪有热释光剂量计、报警仪及直读式剂量仪等,这其中热释光剂量计作为最基本的剂量测量器件而广泛使用,其体积小重量轻,可在身体多处佩戴,但是其无法实时了解剂量数据而是需要在专门的读出仪上读取累积剂量数据;报警仪只能在剂量达到额定阈值时进行报警;其他常用个人防护剂量仪一般称为智能电子个人剂量仪,大多可以实时读取剂量数据并设定阈值进行报警,作为一种小型而有效的辐射防护仪器,在实际使用极为重要。
2 个人剂量仪常用探测器
剂量测量原理:射线(高速带电粒子如α、β、质子,不带电粒子如X射线、γ射线、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会产生各种效应:如电离效应、荧光效应、感光效应、契伦柯夫效应等。射线探测器即按上述的探测原理中所产生的某一效应,将射线能量转换成可被记录的电信号,因此实质上它是一种能量转换器。
根据与物质相互作用效应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和仪器,我们常用的有气体电离探测器(电离室、盖革-弥勒计数管等)、闪烁计数器和半导体探测器等。表1是常用探测器的优缺点:
剂量仪的性能主要由所使用探测器的性能决定。鉴于上表所述半导体探测器的优点,PIN半导体探测器近年来在辐射监测仪表方面特别是个人剂量仪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5],随着其性能与工艺不断提高和完善,使得在个人剂量仪探测器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各厂家也正在不断实验新型的灵敏面积更大、性能价格比更高的PIN半导体探测器,相信会对个人剂量仪的物理性能会有很大的改善。
由于防护剂量仪一般所受剂量较小(产生信号强度较小),同时半导体探测器的能响较差,因此剂量仪的电路特别是探测器后积分电路设计也极为重要;同时由于个人剂量仪一般为佩戴式,需要在性能与体积重量间找到平衡。
3 个人剂量仪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因个人剂量仪应满足体积小、使用简单、可批量生产等要求,特别是满足灵敏度、能响以及信息化的要求,从而适合于辐射防护级测量,导致高性能产品较少。
3.1 国内产品应用、研制现状
由于工艺和技术的原因,国内对于高精度、便携式剂量仪的研制能力普遍比较弱,且多采用精度较低、能量响应线性较差、不稳定的GM(盖革-弥勒)计数管作为探测器。国内自主剂量仪研发能力及产品占有率较高的有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下属的核仪器研发中心,代表产品有FJ系列(探测器是经补偿型盖勒-穆勒计数管)、SDM2000(硅半导体探测器)、SPD100(光电二极管半导体探测器)等。
现在国内市场上的高端X射线剂量仪以国外品牌为主,代表性的剂量仪有芬兰的RAD-60(硅(晶体)二极管)、白俄罗斯的POLIMASTER的PM系列(旧款常用盖革-穆勒计数管,现用碘化铯(CsI)闪烁晶体探测器)、美国RAE的PRM系列(碘化铯(CsI)闪烁晶体及其他半导体探测器)以及日本ALOKA的PDM系列(硅半导体探测器)等,这些产品具有比较好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功能。
剂量仪主要用来监测X射线和γ射线,能量响应根据探测器不同也会不同,如使用GM计数管则能响一般在(0.05~1.5)MeV,半导体探测器则能响可以上升至3MeV甚至更高;但使用不同的高压以及特殊的信号处理电路,GM计数管也可以拓展能响范围,如白俄罗斯的PM1621能响范围10keV~20MeV。
3.2 个人剂量仪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人剂量仪也越来越多使用半导体探测器,并向着能量响应范围广、线性好;测量范围广、准确度高;可探测辐射种类多,包括X射线、γ射线、中子等;小型化并降低重量,便于长时间携带;能耗低,使用小型电池的同时增加使用时间;智能化(如可以进行数据传输、记录以经济剂量管理)等方向发展。
而其中剂量仪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如可进行数据传输等功能),是最近的研究热点。利用该技术可全方位监测工作人员所受的剂量情况,方便建立剂量档案。如任何人的实时、累计剂量,甚至在每个位置处所受的具体剂量等数据。从中可以得到每个位置处的剂量变化情况以及回溯人员何时何地受到大剂量的辐射,排查隐情,保障安全。
现有不少国外厂家都推出了类似的产品,例如POLIMASTER的PM1621等可使用红外线传输数据,RAE的PRM-1200可使用接触式、红外线、无线来传输数据,而其PRM-3040使用蓝牙传输数据。国内也有相应的产品[6],如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研制的蓝牙通讯个人剂量仪。该个人剂量报警仪使用卤素计数管,可监测X、γ辐射引起的累积个人剂量当量和个人剂量当量率。测量数据和工作时间等可存储在剂量仪内且掉电不丢失,并可由蓝牙通讯方式传输至读出器和中心计算机。剂量仪有两种工作方式,既可配合读出器和计算机联机工作, 也可单机独立运行。该类产品在大型辐射区域环境内特别适用,如医院、军队、核电站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从个人剂量仪的重要性、使用的普遍性可见未来智能式个人剂量仪的发展和应用空间会更加广阔。
虽然国内对于个人剂量仪有一定的研究,也开发了一系列优秀产品,但是目前国内的仪器由于工艺和技术的原因,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尤其是核电站主要依靠进口仪器;同时物联网的概念也刚刚起步,有相应功能的产品也屈指可数;国外类似的个人剂量监测系统发展时间较长、功能多,但存在价格昂贵、订货周期长、维护复杂等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丰富我们的个人剂量仪产品,让其保障我们生产、生活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正山,邓长明,张志勇,程昶.PIN半导体探测器在个人剂量仪中的应用研究.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5,25(6),661-663.
[2]赵士安,欧向明.RD-98半导体探测器的剂量学特性研究.中国辐射卫生,2004,13(1),71-72.
[3]刘正山,张志勇,程昶等.半导体探测器个人剂量计及其性能测试.辐射防护通讯,1999,19(1),3-6.
[4]罗平安,刘启礼,汪如桂,周春芝.DM91个人剂量仪半导体探测器性能研究.第十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