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05 18:0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交通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能交通建设方案

篇1

【关键词】交通;智能化;信息化

1.智能交通概述

智能交通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智能交通是未来交通的一种发展趋势。电子站牌、公交调度系统等都是数字时代的新产品,是智能交通的重要组成。智能交通系统是指把信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等高科技技术有效合理的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管理体系。智能交通系统需凸显信息化与智能化,是交通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智能交通在我国出现的比较晚,所以智能交通方面的专业人才比较稀缺,不能满足智能交通的实施和维护工作,所以需要尽快培养一支庞大系统的智能交通技术的人才队伍。

2.交通智能化现状分析

现在各级公路管理部门在通信网络、电子政务、交通管理和运营管理等方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此同时,还是存在以下问题[2]。

(1)缺乏总体规划

在应用系统建设时,往往缺乏长远考虑和科学的规划,而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原有系统就会凸显出来局限和不足。这会给交通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障碍。

(2)信息化发展状况和水平不一致

由于各地方的经济水平、信息化基础条件等的不一致,导致各地交通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别比较大,经济发达地区的交通信息化水平比较高,而经济落后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也相对较低。

(3)信息没有充分共享,信息资源利用不足

目前的公路管理部门的应用系统都是相互独立的,没有充分的关联,导致系统之间数据共享的不足,同时对现有的信息资源的利用程度也不足。

(4)现有系统功能不完善

很多现有的应用系统的功能不全面,从而削弱了交通信息化的作用。

(5)交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

交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交通信息化的必备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情况决定了交通信息化发展情况的好坏,所以,想要发展交通智能化,必须先要保证交通信息化的基础设备的建设。

3.加快智能交通体系建设

加快智能交通体系建设需将重点放在推进四个方面的工作上。

一是完善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多个分中心,汇集数据,采集城市交通信息,构建智能交通数据中心、运行中心和可视中心。二是全力建设智能交通平台,以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为载体,加快只能设施、智能物流等的建设。整合交通、交警、海陆空铁等方面的信息,形成资源共享。建立交通管理、交通监控、交通检测等信息系统。三是打造可视监管体系。整合视频资源,对热点区域的设施进行完善,对视频资源进行深度分析,加快建设交通可视化监管体系。四是提升公众交通信息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模式,拓宽交通信息服务方式,营造一个智能化的交通出行环境。

4.交通信息化与智能化规划方案

(1)交通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总体规划框架

交通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总体规划目标是:构建一个系统的、高效的、科学的交通信息化与智能化体系,实现规划、建设、维修养护和管理的一体化与智能化,改善与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为建立智能交通系统做好准备工作[3]。

另外,交通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服务领域分为交通管理、收费管理、信息共享与信息服务等。交通管理分为信息采集、交通控制、应急救援管理等。信息采集是利用各种方式诸如视频、电话等采集交通信息、气象和环境信息等。交通控制是根据交通状况,采取相应的交通控制方案。应急救援管理是确定应急预案,对紧急事件进行确认和处理等。收费管理包括通行费征收等,是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完成通行费的征收。信息共享与信息服务包括信息共享及数据管理、信息服务,是通过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各系统和部门的信息共享,方便数据的管理,并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全面的交通信息。

(2)高等级公路交通信息化与智能化规划系统的功能

交通管理系统:包括交通信息采集子系统、交通控制子系统和应急救援子系统。通过检测器对交通信息、气象信息等进行采集并进行加工处理,生成交通数据,判断并得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收费管理系统:利用电子收费技术,实现不停车收费和联网收费。

交通信息系统:包括交通信息品台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各部门和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并向社会大众提供完整的、准确的交通实时信息。

5.智能交通建设规划方案的实施

智能交通建设时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的建设项目比较多,同时受人力、物力和技术条件等的制约。项目实施应该注意以下事项[4]:

(1)充分考虑各个部门和系统之间的关系,注重系统的后续发展。

(2)做好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加以完善。

(3)从实际出发,同时考虑未来的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系统,稳步发展和完善。

(4)集中资源建设重点项目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宋淳.智能交通对于构建智能城市的影响[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3(05)

[2]郭玮,晋艳艳.智能交通在各国现状以及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趋势[J].科技传播,2009(05)

篇2

关键词:智能交通;物流;公共安全;基础设施

西门子是中国交通及物流行业长期可靠的合作伙伴。西门子交通与物流集团整合了西门子在交通、运输和物流管理方面的优势,可以为客户优化其客运及货运服务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其业务范围涵盖了从铁路自动化到基础设施物流,从智能交通系统到电动交通技术等多个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多年间,西门子交通与物流集团成功地为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和现代化作出了贡献。在轨道交通方面,集团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重庆、苏州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信号系统,还为多条主要干线铁路提供了先进的信号控制系统;在基础物流方面,包括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提供了世界一流的行李处理系统,以及为北京综合邮件处理中心提供先进的信函分拣机;在道路交通方面,为武汉提供了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交钥匙项目;在电动交通方面,成功在上海建立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西门子交通与物流集团在中国的总部设于北京,并在西安成立了合资企业,为中国和海外市场生产信号控制系统。

2012年5月23日,借陕西省公安厅科技处和陕西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公室举办《2012中国(西安)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暨警察反恐技术装备博览会》的机会,《物联网技术》杂志记者对西门子交通与物流集团进行了采访。

《物联网技术》:在西门子眼中,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智能交通发展的现状怎样?而中国智能交通又有怎样的特点?

西门子:世界各地的城市都面临一个相同的难题:如何让扩建潜力越来越小的路网满足日益增加的交通流量的需求,同时还要满足城市的流动性要求和环保要求。众所周知,中国的智能交通在经历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发展后,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基本构建了中国智能交通科技的基础。西门子在中国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已有十多年,我们也见证了中国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一些先进技术逐渐在中国部分大城市交通部门得到应用。以区域发展情况看,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的智能交通建设已经初具规模,而中西部地区主要还集中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城市内部的智能交通系统有待继续建设和完善。

《物联网技术》:显而易见,西门子在传统交通行业领域能够提供几乎涵盖所有环节的产品,而在智能交通时代,西门子将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西门子将以哪个角度作为切入点?

西门子:时展的大趋势对我们的交通出行造成的压力不断增加。城市化、全球化和人口变化对现在和未来的交通出行带来了巨大挑战。越来越多的人员和货物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安全地运送到其目的地。这个艰巨的任务只能采用一流的解决方案来完成——同时这些方案必须经济环保。这正是西门子凭借作为跨国企业可获得的各种资源,每天致力于完成的目标。西门子致力于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兼顾安全、高效和环保各个方面,无论该解决方案的应用对象是大城市、小村庄还是高速公路系统。

《物联网技术》:在西门子眼中,智能交通的“智能化”体现在哪里?而西门子在这方面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西门子:首先,西门子拥有市场领导者的丰富交通经验。在交通管理的发展历史中,西门子书写了重要的篇章,我们在全球已经设计和搭建了1 000多个交通管理中心,这是其他公司所无法比拟的。凭借我们多年来在交通领域的丰富经验进行产品开发,我们的专业优势和经验必然会为每个新客户和新项目带来大力帮助。

其次,西门子提供综合、绿色的智能交通管理解决方案。我们的模块化交通管理中心平台,将目前普遍存在的孤岛式交通管理、交通控制和停车诱导等应用进行深入的整合,以解决不同城市所面临的交通问题,避免拥堵,提高交通畅通性,减少交通引起的总体环境压力,而在从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同时,西门子拥有客户友好的创新管理。多年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发展,一般情况下各种新老设备都在同时使用。有鉴于此,我们特别注意我们的新技术必须具备与现有系统兼容的特性。在实现和实施我们的每一项创新技术时,我们都充分考虑了将新的交通管理和交通控制中心与现有设备和系统有机衔接、共同工作,以保证项目实施能够节约相应的市政预算。

此外,西门子还有一项优势,即从产品设计之初就专注于打造可持续性的系统。早在开发过程中,就考虑到产品的整个使用周期。西门子使用可再生材料,为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的环境管理认真地履行着自己应尽的责任。

《物联网技术》:西门子在华与本土企业有多种合作体系,在智能交通领域,西门子的合作平台是怎样的?合作如何开展?对于合作伙伴,西门子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以及对他们的要求是怎样的?

西门子:西门子致力于成为中国“综合绿色交通”建设的忠实合作伙伴。我们愿为中国城市交通提供咨询,借鉴先进的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城市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提供建议和咨询服务。

西门子同时期待与中国城市建立定期的联络沟通机制,如高层互访、研讨会等,加深合作。西门子财务服务集团在中国通过一流的解决方案来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世界各地要求更好更安全的交通运输解决方案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迫切需要进行改造的项目却常常受到有限的公共资金的影响。与西门子财务服务一起合作,我们可以向公共部门提供一系列个性化的融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已经成功地在世界各地执行和实施了最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

西门子愿与本地交通与物流行业专业人才进行交流。

《物联网技术》:如何面对跨国企业在技术上的竞争及本土企业在产品上的追赶?如何应对成本方面的局限性?

西门子:西门子公司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创新技术交通基础设施的供应商之一。全球范围的人们都在使用我们的先进技术和解决方案。

创新是西门子的生命之源,西门子在全球30多个国家拥有160个研发基地,在中国拥有16个研发中心,全球研发人员约为27 800人,2011财政年度研发投资达39.25亿欧元,占营业收入的5.3%。我们认为,持续的创新能够使我们取得卓越的成果。我们不断地扩大自身的技术领先地位以及质量和可靠性,从而使我们能够随时为客户提供最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物联网技术》:在演讲中,西门子提到了陕西太白县的智能交通系统,在中国西部,最能够被接受的产品和业务有哪些?这些技术、产品、平台在普及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西门子:在西门子基础设施与城市业务领域中,汇集了交通、运输和物流管理方面所需的所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国际和本地专业知识的结合,可确保项目运作始终安全顺利。

为了减少道路上四处驾驶寻找停车位的车辆,西门子提供先进的停车诱导系统和车位管理系统,通过优化的停车方案及停车位的使用率改善城市的交通,真正体现智能的交通应用。

交通量的不断增加导致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和快速公路出现交通拥堵,尤其在高峰时段,这种拥堵对旅行时间、交通安全和与交通有关的污染排放均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西门子提供实时交通管理和先进的控制系统,帮助提高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缩短旅行时间,减少高速公路上的交通拥堵。

通常城市交通主干道极易出现交通中断和行车速度减缓的情况。西门子提供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解决方案,我们称其“绿波”,它能够使整条车龙连续顺畅地通过各个交叉路口。此外,西门子还拥有其他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包括旅行信息解决方案,从相关数据的采集一直到路边交通信息显示或通过互联网及移动设备获得综合交通信息等,从而使出行者综合使用各种交通方式,提高出行效率。

篇3

1、前言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简称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与传统的交通管理和交通工程相比,强调的是信息的交互性、技术集成的系统性以及服务的广泛性,在改善交通的同时形成了产业,对于推动交通运输业发展,带动汽车、机电、通信、微电子、计算机及软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被认为是21 世纪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的产业之一。

美国运输部制定并公布了“国家智能运输系统项目规划”,其重要意义在于第一次提出了ITS系统包含的七大基本系统和29个用户服务功能,目前ITS在美国的应用已达80%以上,而且相关的产品也较先进。目前日本已经成功开发了不停车自动收费系统和电子车辆导航系统并已推广应用。然而,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技术还比较落后,相对成熟的部分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还非常有限,产业化程度也还很低,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和企业竞争力都相对落后。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发展,并束缚了其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推动作用。

2、产业同盟化发展现状

智能交通产业同盟化是指在统一的技术规程指导下,按照共同的制定标准,提供标准化的智能交通产品,并形成一个连续的、可循环的开发、生产、应用和维护的产业链条,以满足整个社会对智能交通产品的需求。ITS产业具有较强的交叉性,其发展不仅涉及多个行业,而且会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化程度较低,尚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在利用现有信息资源进行高层次交通信息服务的开发方面还比较落后,没有形成包括供应商、运营商、政府和消费者间的完善的智能交通产业链。因此在产业内部,智能交通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系统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者与产品的使用者之间、以及系统服务提供者与顾客之间,相互独立、信息不共享,在系统衔接方面各自为政,这样不仅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浪费,而且使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创造效率低下,没有形成产业的竞争力。而且智能交通产品的设计缺乏统一的标准条件,道路交通信息分属于公安、交通、规划等各个部门,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协调力度也不够。因此智能交通产业同盟化是发展智能交通产业的重要途径。

3、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模式

3.1 产业集成化管理

智能交通产业链的构成包括智能交通技术研究中心、智能交通信息采集设备制造商、智能交通信息服务集成商、智能交通信息服务提供商、智能交通信息通信网络运营商、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和管理终端设备制造商以及软件系统开发商、交通工具生产商和政府管理部门等。集成化管理要求将上述环节有效的连接,服务提供商通过与顾客的信息共享,可以得到顾客对智能交通产品的反馈,并将反馈信息传递给产业链的其他成员,从而使智能交通产品的开发和研究更加满足各户需求。

集成化的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改变各个运营商各自经营的局面,从而生产出更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智能交通产品。

3.2 政府协调支持

我国智能交通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大部分地方政府对智能交通并不了解,更不重视,没有明确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部门,更没有当地的综合协调系统,导致虽然技术人员积极研发,但我国的智能交通的建设与运营与效率仍不能和发达国家相比。因此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对不同项目进行划分,制定明确的投资方案和政策,并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扶植力度,对ITS企业的建设及企业联盟化持鼓励和保护态度。

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将发展智能交通作为解决交通问题、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项目,主导构建智能交通产业联盟或产业协会,支持产业联盟的发展,并制定相关政策。

3.3 统一行业标准

智能交通系统集成了通信、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强调信息的交互性,因此产品的开发需遵循同一标准,避免多个产品不能协调工作,完成智能化交通的系统功能,令多个地区的智能交通同一体系。统一标准,完善执行机制,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要大力提升标准水平和质量,增强标准公信力,建立完善的标准执行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前提保证。

4、智能交通产业联盟化整合策略

目前,在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智能交通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真正影响智能交通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是智能交通部件间的匹配,用户对智能交通产品费用的可接受性,智能交通产品操作难易程度等。因此应重点关注产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关注怎样提高响应顾客需求的服务,从而更好的满足各户的要求。

智能交通企业联盟化应着重开展信息共享策略和知识联盟策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实时的传递,消除信息的错误传递和延误的几率,建立标准,提高智能交通产品或部件间的匹配程度。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智能交通产业链的整合可以通过拥有知识优势的强势企业,进行知识联盟式整合,同时可以运用大系统结构方案中的分散控制模式,即通过产业链的局部控制器进行局部控制,来完成大系统的运营服务。

篇4

关键词:智能交通;市场导向;沟通机制;市场营销;对接机制;应变能力;营销模式

1建立市场导向为平台的智能交通营销网络

传统的交通市场“以产品为主导的被动市场推销”作为主体,没能突出“以用户为主导的主动市场营销”的功能和作用,这导致传统交通市场缺乏激发能力、活力不足、市场生态恶化等问题。新时期的智能交通企业和市场营销工作必须采取新型的营销模式,采取“先人一步”的市场营销策略,建立起智能交通市场营销的平台和网络,尽快进入智能交通市场,占据智能交通市场的先机,扩大智能交通市场的面积。例如:可以采取战略合作的方式实现营销的扩大,采用合资建厂等方式实现对局部智能交通市场的占有。在实际的智能交通市场营销过程中行动必须具体化、重点化,确保在客户提出当前需求和长远规划时,能够迅速应对,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铁路客车市场方面,紧跟市场,快速响应,以“不放掉任何一个市场信息,不失掉任何一个市场机会”为指导思想,充分运用企业内外部资源,以积极的营销态度和创新的营销模式,走入客户价值链,了解客户价值核心,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优质的服务,稳固既有市场、开拓新市场和新客户。

2建立智能交通市场的高效沟通机制

有效的沟通是智能交通获得市场认可的基础,高效的沟通是智能交通取得社会认同的前提。在智能交通市场营销的过程中,要明确社会与公众的交通需求,整合需求的共性与差异性,科学地提出客户智能交通的解决方案,通过不断地沟通获取智能交通的市场发展空间。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市场营销也需要采取多元化合作的策略,要以智能交通的实际为基础,扩展合作的模式和范围,延长和扩大智能交通的产业链条,解决和处理多元化市场与客户的要求,做到智能交通合理化和科学化发展目标的支持。在市场营销的实际工作中,要重视资源的整合,以智能交通作为平台,争取社会资源、产业资源对智能交通的倾斜,为开阔智能交通市场提供发展空间与资源潜力的支持。在沟通过程中智能交通应该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将社会团体和目标客户引入到体验现场,通过对智能交通的现场体验,使客户、乘客和社会认识到智能交通的优势,提高社会整体认知智能交通的水平,做到对智能交通市场营销的扩大,实现智能交通与公众的有效沟通。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是建设的主导和主体,智能交通必须取得与政府的良性沟通和全面互动,使地方政府看到智能交通对地方经济、城市建设的重要价值,获取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倾斜,为进一步提升市场营销水平,确保智能交通发展提供政府、政策方面的帮助。

3提高智能交通市场对接机制的有效性

在城市智能交通不断扩大和创新的今天,要对传统的经验理念和传统管理方式进行变革,要看到智能交通形式多样,变化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在智能交通车组编成,智能交通管控方式上进行创新,将目光放到智能交通发展的长期目标,通过技术与理念的变革适应市场,实现智能交通对市场机制的有效对接,依靠科技力量扩展智能交通的市场基础,引领智能交通市场发展的道路,进而将创新融入到智能交通的体系中,弥补智能交通存在的缺憾和漏洞,将智能交通产品扩大,形成系列,更好地适应市场要求。在智能交通对接市场和企业的同时,应该在智能交通核心领域,特别是智能交通技术上必须取得重要突破,获得技术创新的主动权和自主产权,为智能交通市场的扩展提供支撑,以自我产品和核心技术的把握,做到先市场一步,以丰富的智能交通产品,宽广的智能交通市场适应性,实现对智能交通整个领域的覆盖和扩张。智能交通营销中要把握无人驾驶智能交通市场、高科技智能交通列车组、快速智能交通技术的突破,为对接智能交通市场提供技术、框架和资源的前提,响应智能交通市场的基本要求,以技术创新获得市场扩张,以市场营销扩大资源基础,为智能交通的发展,解决智能交通的难题,提供技术平台和市场前提,尽快赶上智能交通发展的部分,适应智能交通市场的动态,满足智能交通的需求,在良性营销、市场对接的前提下,推进智能交通的模块化、高效化,提升智能交通的系统竞争力和科技含量,为城市和社会提供更为广泛而安全的智能交通服务产品。

4重点发挥智能交通的市场应变能力

智能交通具有根据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和交通要求进行重构与创新的能力,而市场营销就是将市场和公众的需要整合在智能交通的实施和细节之中。智能交通可以告别传统检修方式,通过引入计算机、智能和网络技术实现交通检修的高效率和高质量,这样不但可以缩短智能交通的检修与维修的时间,而且可以提高智能交通的实际运行效率,进而提升智能交通应对社会要求、交通压力的能力,能够有效应对市场和交通变化的实际,为智能交通开阔市场提供了技术、体系和设备上的可能,不但提高了智能交通的市场适应性,而且也会大大延长智能交通的寿命,社会可以在智能交通开拓出覆盖更广、影响更大的价值链条,进而做到对市场营销的进一步支持。在智能交通营销的过程中要突出对新技术市场的开发与挖掘,特别在智能交通编组,智能交通定制方面,应该与市场需求共舞,通过灵活编组、扩展交通运量、个性制定、制式调整的形式,适应市场需求,应对市场变化,以品质高、品种齐、功能多的智能交通形式顺应市场的变化和特点。智能交通要结合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市场开发为导向,积极采取调整和创新策略,以主动的方式驱动智能交通的市场化,将新技术和新产品迅速转化为智能交通的市场产品,做到对智能交通市场开发的支持,将研发、扩展、创新的过程融合在市场变化的适应过程之中,为智能交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市场基础。

5创新智能交通的市场营销模式

当前智能交通面临着高速发展的机遇,同时市场对智能交通也提出了安全、质量、效益等深层次目标。智能交通的市场营销必须将市场占有、运行安全、运行成本作为核心问题,搭建智能交通的新框架,推出智能交通营销的新模式,在确保智能交通安全的同时,丰富智能交通的产品,控制智能交通的成品,迎接智能交通市场的挑战。在市场经济中智能交通的投资主体正在增多,市场营销的任务之一是将智能交通更好地呈现在社会和公众面前,这样才能引入民间资本和先进技术,扩大智能交通的规模,提高智能交通的质量。在智能交通市场营销中,企业应该转变传统思维方式,通过智能交通的市场展现,使社会明确智能交通的发展潜力,同时构建智能交通的营销平台,积极和有意与智能交通投资的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民营业者、社会大众取得良好沟通,通过Bot、Tod、EPC等现代化融资与筹措方式,扩大智能交通与社会和经济的合作,加速智能交通的发展,实现智能交通与社会、智能交通与地方政府、智能交通与其他单位共赢的发展目标。

6结语

智能交通在城市化进程中,在交通装备业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其趋势已经逐渐明显,智能交通领域要看到竞争激烈带来的压力,也要看到智能交通发展带来的机遇,只要智能交通能够遵循交通发展规律,尊重市场发展导向,制定出科学的营销策略,就能够在赢得智能交通客户的同时,获得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和动力。

参考文献:

[1]郭奕清.关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理性思考[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232-233.

[2]郭谨一,刘剑,何宇强,等.高速客运专线建设条件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01):122-123.

篇5

国内外广泛经验表明,单纯依靠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不能解决日趋严重的交通问题,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加强交通需求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依托高新技术手段,积极开展智能交通建设,对最大限度发挥已有交通设施的能力、缓解现实压力、改善交通出行安全,以及提高运行效率具有直接作用,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必然趋势与重要举措。

交通大数据中心 势不可挡

智能交通(ITS)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有效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以及市民出行,加强车辆、道路、使用三者之间的联系,将为提升城市交通安全、提高运行效率、改善出行环境、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智能交通涉及到城市行业管理的众多方面。

要实现城市智能交通的真正发展,切实发挥智能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核心应该是交通数据。没有数据,一切无从谈起,交通大数据中心作为载体、基础和必备要件十分重要。应用交通大数据是为了发现从单一数据中无法获取的信息,通过数据融合,分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中出行规律和拥堵成因,进而实现交通和生活的和谐,提高城市的宜居性,为政府精准规划管理提供基于数据证据的综合决策。

纵观各大城市,虽然各职能部门,如交管、交委、规划、地铁、公交等行业管理部门均已建立了各自的信息系统平台,并且在交通管理、行业分析等方面均发挥一定的作用,但这些交通数据以及相应系统分属于不同交通管理部门,互不交换与共享资源,形成了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

普遍存在缺乏市级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信息体系建设分散,偏重于行业管理、交通综合信息分析能力有待提高、信息服务方式和内容单一等诸多问题。

为此,迫切需要在顶层建设一个综合交通信息的综合平台,能统一、整合、交换、共享来自不同交通信息系统资源,通过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以进一步提高行业管理的能力。

应用云计算、无线移动、物联网、车联网等各种新技术,建设新一代智慧交通体系是国际以及国内特大城市应对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

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均开始通过协调交通行业相关部门,实现对交通信息的全方位汇聚、管理、融合分析。

交通大数据中心 初见成效

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现已重视交通大数据的作用,均建有交通信息中心用来实现数据汇集,利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政府决策与管理,获取交通状况、研究交通规律、制定交通措施、评估建设方案,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科学指导城市建设,效果良好。

例如,广州市交通运行指挥中心,目前汇入全市3万多条路的监控视频。除交通行业建设的视频外,还通过广州市视频骨干网共享接入了公安、城管等视频信号。

视频监控覆盖公路主枢纽、火车站周边地区、客运站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13万多个GPS卫星定位智能终端包括出租、公交、公路客运、危险品运输、散体物料等各类运输行业车;日超150G的信息数据包括下属的60多个应用系统。

主要服务包括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全市交通行业管理和服务;通过利用视频监控、GPS卫星定位及信息系统数据等信息资源对交通行业进行24小时不间断信息化监管;利用中心数据,对占道施工项目交通预评估仿真试验工作,并从交通组织、信号控制、公共交通和停车管理等方面,对完善占道施工期间交通疏解方案提出措施建议;通过门户网站和手机APP提供交通信息服务。

城市交通大数据中心的建设框架,以“数据中心+服务”支撑的模式进行构建,充分考虑了大数据效益的发挥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交通数据汇集中心作为全市交通信息资源枢纽、分类交通信息的仓库,负责信息融合、处理、共享,更是整个大数据中心平台的硬环境支撑。数据汇集中心在各行业部门之间设置了双向的数据交换平台,满足提供数据单位完全的数据共享;同时考虑视频数据量大、实时的特点,单独设置了视频共享平台,与常规数据形成并行通道。

四大应用支撑服务平台是实现智慧交通大脑、定量分析城市交通症结的工具,广泛面向政府决策、行业管理、交通研究、公众服务,负责交通监测、分析、评价、,是中心平台的软环境支撑。

把基础研究平台置于数据汇集中心上。三大平台下,是充分考虑发挥大数据中心的市级平台的作用。在对所有交通数据融合分析基础上,将初步结果输入决策支持、行业管理、社会公众三大平台,让数据的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交通大数据中心 未来已来

构建城市级交通大数据中心,能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要做好中心的建设,技术已不存在问题,在实施保障方面需要成立相关组织协调机制,加强项目领导与协调。

由于该项目需要融合规划、建设、管理等众多部门的交通行业数据,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协调部门多,为保证行业之间的信息共建共享,需要成立相关领导班子,才能确保交通大数据中心建设的顺利推进。

在项目建设前期,需要保障充足的建设资金。根据世界各国智能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在发展初期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是关键,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也是交通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需要政府部门进行超前性投资以及交通信息资源建设,创造交通信息产业化条件。

篇6

关键词:智能交通;城市拥堵;发展方向;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9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智能交通的定义及受关注程度

什么是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环境污染和交通负荷、提高运输效率、保证交通安全,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2为什么智能交通如此受关注

智能交通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出行时周围的环境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经济发展了,不少老百姓也开上了小汽车,汽车就相当普遍的进入了千家万户,随即“堵车”日渐成为普遍现象,给我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之处。智能交通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并且利用现有交通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能耗,同时提高交通便捷水平和安全性。当然,只有智能交通建立在城市现有交通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之上,才能有效发挥出它的作用。

以大型活动的交通智能管理为例,“十一五”期间,我国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和亚运会等大型活动,北京、上海、广州都围绕大型国际活动的交通管理和服务,开发和集成应用了各种为交通管理和出行服务的智能化技术,建成了大规模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例如,奥运会期间北京市的公安交通管理系统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获得了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智能交通系统在这些大型活动中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保证了活动期间的交通通畅,也为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和出行服务的升级提供了支撑。

同时,以交通信息服务为重点的智能交通也已逐步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让人们在日常的出行中更加便捷、安全。基于数字地图和GPS的静态车载导航已走入千家万户,基于动态交通信息的动态车载导航也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取得了初步应用,今后人们出行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时间和方式,减少交通出行的时间。

此外,其他形式的交通信息服务也都在积极探索和应用,例如交通运输部建立了服务于全国的公路信息服务和公路气象服务体系,北京、上海建立了基于路侧可变信息板的动态交通引导系统,广州市建立了集成各种交通信息源的、具备多种媒体服务方式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这些都为缓解交通拥堵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中的作用

目前智能交通可以堪称为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热点与前沿,它依托于现有的交通运载工具及基础设施,通过对现代信息、通信、控制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把构建安全、高效、便捷、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作为目标,充分为公众出行和货物运输多样化服务,是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标志。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汽车的数量持续猛增,现有路网通行能力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导致交通拥挤现象日趋严重,摆在世界各国眼前的问题也就产生了,交通事故、能源消耗、交通污染等问题所造成的损失成为面临和必须解决的。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变革了传统交通系统,提升交通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从而保障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融合,进而提高交通系统的使用效率、机动性、安全性、可达性、经济性,降低能耗并且保护了生态环境。解决这些问题,智能化的交通系统被国际上认为是根本途径,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政府、专家、学者等的重视和广泛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3方面:

(1)为城市安全及交通管理服务。比如交通监控、电子警察、卡口、交通信号控制、智能公共交通等。

(2)为广大出行者服务,比如采集和诱导交通信息,智能公共交通、停车诱导等。

(3)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敏感地区的拥堵问题。

(4)为规划、管理等提供决策支持,如交通数据采集、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等。

三、智能交通缓解城市拥堵问题的方法措施

1.要不断发展城市智能公共交通技术。从世界范围来看,解决城市拥堵的重要手段就是加强公共交通发展,我们要把建设“公交都市”作为发展目标,以公交引导城市土地开发和布局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尽量要求实施公交投资优先、公交专道建设、公交财政补贴、合理限制小汽车、发展快速公交系统(BRT)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同时,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公交运营智能化调度与安全保障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保障技术、城市公共交通多源客流数据采集、融合分析以及线网优化的关键技术、IC卡数据分析技术等智能公共交通技术,推动公共交通的智能发展。

2.要着重落实城市综合枢纽信息化。随着城市交通多元化的发展,客运枢纽环节在交通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因此,要为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以综合客运枢纽为依托的枢纽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系统,为广大群众在使用不同交通方式时在枢纽的换乘和购票方面提供便利服务,包括枢纽运行信息采集、智能化换乘组织调度、换乘信息服务系统等。

3.要加大对城市路网控制引导与出行服务系统及城市交通拥堵自动收费技术的研究。随着国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机动车的数辆也日益增多,人们合理出行要通过行政和市场双重手段来引导。要研究城市交通拥堵自动收费技术,分析评价该项技术在现实应用中的可操作性,用此方法有效控制交通流量。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区域间的协调控制技术、快速路交通控制等的研究,可以通过对旅行时间预测以及出行相关信息的来引导城市居民出行和泊车,以此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四、智能交通的发展方向

目前,智能交通主要应用于我国三大领域:

1、公路交通信息化,包括高速公路建设、省级国道公路建设

公路交通领域项目中主要集中满足在公路收费领域,其中又以软件为主。公路收费项目分为两部分,计重收费系统和联网收费软件。联网不停车收费(IETC)将会成为未来高速公路收费的主要形式。

2、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

如何兼容和整合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是当前主要问题,因此,综合性的信息平台应用也就成为这一领域的热点。除了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也存在一些纵向的比较有前景的应用系统。

3、城市公交信息化

当前我国的公交系统信息化应用依旧落后,智能公交的调度系统在国内来说基本处于空白阶段,但这也是方案商可以重点发展的领域。然而在地域分布上,国内一些城市特别是南方沿海地区很重视智能交通的发展。

从国家未来的发展规划上来看,会加大力度发展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方面。首先将在50个左右的大城市推广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交通信息查询、交通诱导等服务;在200个以上的城市发展城市智能控制信号系统,形成智能化的交通指挥系统;在100以上的大城市推进大城市公共交通区域调度和相应的系统的建设,加大电子化票务的建设与应用。随着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发展,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全球定位与车载导航系统、城市公共交通车辆以及出租车的车辆指挥与调度系统、城市综合应急系统都将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

总而言之,未来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将表现为综合化、多部门驱动型的发展模式。由于将来城市智能交通体系的发展会越来越多的涉及到相关的市民、公安交通管理、交通部门车辆管理、通信、城市建设等相关部门工作,这也注定了未来城市智能交通的发展过程趋势必然将是一个涉及以交通与公安为主的多部门驱动的发展过程。

五、结束语

智能交通管理,既关系到城市整体规划建设,也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正常生活,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智能交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出行将更加便捷、更加愉悦,智能交通将让城市的生活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关于进一步推进缓解首都交通拥堵工作意见》

《中国智能交通》

《电讯技术》2012.04期

篇7

智能交通新战略将出台

今年6月5日,2012年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在北京举办。根据中国RFID产业联盟和工信部电子一所共同研究和统计,2011年中国自主RFID产业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79.7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47.9%。2011年中国RFID产业链各环节如射频芯片、标签封装产品与设备、天线、软件/中间件、系统集成等都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势头。研究显示,2012年中国RFID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比2011年同比增长45-50%左右,我国自主RFID产业市场规模约为270亿元。中国物联网RFID发展将进入良性循环,步入发展的黄金期。

在物联网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物联网在智慧交通与物流中的应用论坛、中日韩RFID行业组织圆桌会议等专题活动吸引了近200家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企业齐聚北京,从感知、传输,到智能应用;从技术、产品,到行业与地方的智能化建设及典型应用,博览会多层面地展示了当今物联网最新的技术、产品和应用方案。

从会上记者了解到,由交通部科技司组织编写的《2012-2020年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将于近期提交部长办公会。按照工作计划,该发展战略将不晚于今年8月印发,这将是国内第一部通过政府文件形式出台的智能交通发展战略。

该发展战略提出,建成能够基本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需求的智能交通体系、关键技术体系、标准体系以及产业,实现跨区域、大规模的智能交通集成应用和协同运行,让智能交通成为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的主要手段。细化战略目标主要包括技术、集成应用、产业化和标准化四个重点。其中,产业化是业界关注的焦点,而营造产业发展环境和推动重点领域突破是关键。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笑京介绍,目前物联网在国内外智能交通领域已有雏形,例如“车一路”信息系统一直是智能交通发展的重点领域。在国际上,美国的IVHS、日本的VICS等系统通过车辆和道路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通信,实现智能交通的管理和信息服务。然而要在交通领域做到无处不在的感知网络,还需要一段时间。

RFID具有车辆通信、自动识别、定位和远距离监控等功能,是物联网的基本感知和识别技术之一,在移动车辆的识别和管理系统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智能交通当中大量利用了RFID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接近于实用化。日本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V2V、V2I标准。从2009年开始到2011年欧美日三方建立了战略三角关系,他们不仅在通信领域分别签订了协议,解决了日本卖车到欧洲和欧洲卖车到日本问题,同时也已经建立起了车路合作的联盟。

目前我国交通部门已经建立了可实现全国感知及云存储和云计算的路网。不仅开展了交通领域物联网标准化的研究,同时特别重视跟其他行业的合作,在物联网总体组统一领导下,在国家标准委、发改委统一安排下进行工作,促使各个行业走到一起,共同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提供很好开发应用环境。

物联网应用城市交通

通过物联网的RFID技术、传感器网络、移运通信等支撑技术,可以建设城市地面交通智能管理平台,包括中心城区流量实时监测与动态诱导系统、机动车定点测速系统、闯禁车辆智能抓拍系统和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等子系统。同时也可建设停车场智能诱导和管理系统,实现信息查询、车位预约和自动收费等功能。在无锡、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的最新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中,都把智能交通作为重点示范工程来建设。郑州、深圳其他大中城市也在近年的“两会”提案应抓住机遇将物联网技术率先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中。

例如,为了更好地保障世博期间的车辆安全,上海电信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世博的交通监控上,该物联网系统通过视频与传感器技术结合的方式,通过对烟雾、振动和加速度等元素的控制,可以实现对车辆的车速、开关门、急刹车、碰撞、侧翻、超速、越界(偏离运营路线)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还可以对危险品进行监测,此套物联网系统已经在世博正式开幕之前投入运营应用。物联网不再是一个离人们遥远的技术名词,它将实实在在走进人们的生活。此套物联网系统由中兴通讯为上海电信建设。另外,在上海世博会上,瑞典馆斯德格尔摩城市也展示了最新的物联网智能城市交通。

而在北京的快速路、主干路网中,有上万个检测线圈,它们埋在接近路口的地面下,通过电子感应传递到检测器,就像城市的神经末梢,24小时自动采集路面交通流量、流速、占有率等运行数据。此外,超声波、微波、视频等科技设备也随时检测着交通信息,它们通过系统后台的整合、分析、处理,除了以图形的方式在地图上显示出实时动态路况信息外,还可以准确发现道路上的异常情况。

据北京交通信息中心的负责人介绍,这套交通流量检测系统还能自动与前四周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如果车流量、拥堵情况超过了历史平均的常量,系统便自动发出警告提示,交管部门便可以据此部署警力。

近年来城市的交通秩序管理,都在向科技发力,希望通过新技术手段解决交通的治和管的问题。作为城市大交通,智能交通与智能公交能否打破部门与区域壁垒实现资源共享,成为未来中心城区交通管理的一大考题。

篇8

1月,连续几次雾霾天气,北京PM2.5一直维持在200以上,有专家认为,机动车排放和道路扬尘在PM2.5排放源中所占比例为50%。

在中国科学院的报告中,北京以52分钟成为上班路途花费时间最多的城市。

2012年12月,救护车被堵致使伤者死亡事件,把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推上风口浪尖。

所有矛头都指向交通问题。

专家纷纷献计献策,智能交通成为治理良方之一。

交通问题饱受诟病

今年1月,北京两会召开,由人大代表、律师刘红宇提出的001号议案剑指交通拥堵问题,她同时还提出了 8项缓堵方案。

此前,1月10日至13日,北京PM2.5一直维持在200以上,多个监测点空气质量指数(AQI)一度超过900微克。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跃思称,PM2.5每立方米超过了900微克,这是中国有PM2.5检测数据以来最高的一次。重度污染严重到“爆表”,也引爆了公众的焦虑和质疑。王跃思认为,机动车排放和道路扬尘在PM2.5排放源中所占比例为50%。另据相关机构研究显示,车速从20公里/小时提高到30公里/小时,一氧化碳碳氢排放量会减少30%以上,二氧化氮也会减少10%。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的《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显示,上班花费时间最多的城市是北京,中国15个城市,因交通拥堵和管理每天损失10亿元人民币。

其实,无论是大气污染还是上班时间过长,都仿佛是一把“钝刀子”,在慢慢折磨着人们的精神,损害着百姓的健康。而发生在去年12月的救护车被堵致使伤者死亡事件,却是一把“利刃”插在人们的心头,无论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普通百姓都打了一个激灵。“从现场到医院不到3公里的路,足足走了40分钟!”去年12月,北京120急救中心医生王雨竹的一则微博引发了一场社会性大讨论,车祸致伤者抢救不及身亡的残酷事实,拷问着每个有良知的人。一时间,道德问题、法律问题、合理避让知识普及问题……林林总总的关键词如洪水般涌进人们的视线。几轮拷问之后,在相关部门、媒体以及社会有识之士下定决心,将在重建法律威严、重树社会风气等等方面有所建树之后,更加冷静的声音出现了,一些交通专家提出,中国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交通管理能力的薄弱,是造成诸多因交通引发的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交通问题成为北京人心里说不出的痛。出路到底在哪里呢?2012年12月,在崇礼城市发展论坛上,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表示,要从技术层面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一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二是智能交通的发展。

智能交通能干什么

姚宏伟博士1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世界智能交通发展研究,并从事中国智能交通建设实践。他认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要用“智慧”。

姚博士介绍说,“智能交通”主要包括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和交通电子收费系统。仅仅这一次令人扼腕叹息的事件,就能够反映出北京的智能交通状况存在很多不足,这种不足不仅体现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管理系统的不完善,同时也反映出现有智能交通服务的普及程度并不高。

近几年,我国的智能交通行业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智能交通实际上已经渗透到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到底什么是智能交通呢?姚博士按照智能交通的管理模式,对笔者生活中遇到的、听到的让人“抓狂”的交通遭遇作了一一解读,不仅让笔者懂得了什么是智能交通,更让笔者对“智能交通”带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期待。原来,城市生活可以这样过。

困扰一:该走哪条路

解决办法:交通信息服务

笔者家住北京西四环,工作单位在城北的北苑附近,开车上班。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可选择多了也烦,因为拿不准哪条路似龟爬,哪条路如兔跑,每天都会为这个选择性问题而烦恼,生怕一个错误劳民伤财呀!

“劳民伤财当然不是小事,但是和生命相比金钱又算得了什么呢?”姚博士的神情突然严肃起来。他接着说,该走哪条路的问题其实并不难解决,那就是关注交通信息服务。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已经有了解决办法的“难题”却每天困扰着上班族,更使“救护车被堵事件”中的病人失去了生命。

说起“交通信息服务”,知道这个概念的人可能不多,但是,说起北京交通广播电台的“实时路况”节目,在北京开车的人大概没有不知道的。这个节目的功能实际上就是交通信息服务。

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从功能上包括出行前信息服务系统、出行中信息服务系统和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姚博士建议笔者,可以为智能手机下载一个“交通信息服务”软件,定制一个上下班套餐。每天上班离开家前和下班后离开公司前,都可以查阅相关道路的路况。选择性难题自然可以迎刃而解。

姚博士的解释笔者听懂了。比如说,笔者要从北苑去CBD,通过出行前信息服务系统发现,开车前往CBD道路拥堵不堪,最佳选择是贯通南北的快速公交转地铁。笔者可以从公交信息服务系统获知,通过毗邻最近车站的快速公交车将于某个时间到达,并将在某个时间到达地铁站附近。于是,笔者可以免去迟到的尴尬。使用城市停车诱导系统的好处就更大了,按照系统提示可以找到附近车位,再不用因为找不到车位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了,当然更可以避免因为乱停车被扣分罚款而造成的“肉疼”。要知道,今年1月,史上最严交规出台了,违章停车“后果很严重”。

姚博士说,对于“救护车被堵”,城市交通信息传播不畅的现状脱不了干系。如果救护车司机能够查询路况信息,有可能他们去稍微远一点但是道路通畅的医院都用不了那么多时间。这里面包含3层意思,救护车上缺少相关查询设备,没有当地的实时路况播报,车上人员根本没有查询路况信息的意识。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不健全和缺乏知识普及。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在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全国大部分城市都已经建立了面向公众的交通信息系统,相关机构通过互联网、手机、PDA等移动终端、交通广播、路侧广播、图文电视、车载终端、可变情报板、警示标志、车载滚动显示屏、分布在公共场所内的大屏幕、触摸屏等显示装置,为出行者提供较为完善的出行信息服务。据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的《2011-2012年中国智能交通发展研究分析》称,中国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开发应用主要集中在交通共用信息平台、出行信息服务、交通诱导服务等几个方面。2011年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市场规模为27.25亿元,增长率为25.25%。如此大手笔,交通信息畅通指日可待了。

困扰二:被堵救护车还能获得什么帮助

解决办法:智能交通管理

除了自己寻找出路,被堵救护车还有其他的脱身办法吗?“当然可以有!”姚博士的回答特别肯定,“通过先进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使救护车对交通控制系统进行优先控制,保证救护车优先通过。 ”

“有时候一路都会碰到绿灯,是不是也和智能交通管理有关系呢?”笔者问。“太对了。这就是平常说的‘绿波带’。为了提高城市道路,特别是主干路的通行能力,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根据道路车辆的车速和道路的拥挤程度,协调不同路口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使车辆行驶一路都是绿灯,达到快速通过的目的。

笔者也查阅了相关资料,其实,我国的智能交通研究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了,80年代后期,优化道路交通管理、交通信号采集、驾驶员考试系统、车辆动态识别等基础性开发工作启动,90年代开始建设交通控制中心或交通指挥中心,并开展了驾驶员信号系统、城市交通管理的诱导技术等方面研究。当然了,我国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还处在基础建设阶段,相信随着这一系统的日益完善,“救护车被堵事件”应该不会再发生了。

困扰三:总是等得望眼欲穿

解决办法:智能公交和电子收费

相信很多人都曾经有过望眼欲穿的经历,那份心焦,那份无奈,那份……我不说,你也懂的,谁没经历过在公交车站左等车不来,右等车不来,想着再不来就打车走了,可等了这么久又心有不甘。

把问题抛给姚博士,看他还有什么办法?

“这很简单呀,交给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姚博士说,建立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智能化调度、管理和运营,综合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按照计划、调度、监控、指挥、服务的整体要求,实现公交的车、场、站、道、中心设备的电子化、智能化,实现对公交车辆、客流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实现车辆定位和信息上传、自动报站以及对公交运营车辆的实时监控和可视化调度。也就是说,智能的公共交通系统可以对公共汽车进行自动定位和跟踪,纠正公共汽车的晚点和超时;可以对公共汽车在通过交叉路口时提供信号优先,使得绿灯提前或延长时间;可以通过安装在公共汽车上的摄像机进行闭路电视监控、无线通信和紧急处理等以增加乘客的安全感。

关于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描述之所以如此干枯,原因在于这一系统主要由公交管理部门实施,已经实现的部分普通市民看不到;而市民可以看到的部分建设得还不够完善。

那另外一个“望眼欲穿”呢?想必许多人都和笔者有过同样的经历——在高速路收费站,排队等待缴费通过。但是有的车却有“特权”,那就是ETC通道。姚博士说,交通电子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ETC)是利用微波技术、电子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设备和软件所组成的先进系统,实现车辆无需停车即可自动收取道路通行费用的收费方法。ETC技术在国外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收费系统已经联网并形成规划效益。ETC带来的效益可不只是提高效率,这种方式还能够消除车辆由于在收费站减速、怠速、加速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同时达到节省能源的效果。

篇9

方案介绍

该方案的子系统包含城市交通综合管控系统、道路监控系统、城市交通实时诱导系统、视频监控与存储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BRT(Bus Rapid Transit,快速公交系统)优先信号控制系统、电子警察系统等。

城市交通综合管控系统是以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地图为基础,综合运用计算机、控制、通信、模拟视频、数字视频存储和检测等现代技术来建立一个包含多源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信息管理、信息的系统。它将各个交通管理控制子系统无缝集成到同一操作平台上,能将系统资源高度集中管理控制,为现代交通管理提供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

道路监控系统用于安全防范、信息获取和指挥调度等方面,它有区段中心、分区中心和总控制中心,包括交通控制、交通监视、车流量管理、事故管理、进出道口控制等功能模块,有利于指挥中心引导路面交通流向,能帮助指挥中心实时、准确、全面地掌握交通运行状况,高效地进行调配处理,保证交通有序运行。

城市交通实时诱导系统借鉴了欧美、日本等地先进的智能交通诱导技术和上海、北京等国内各大城市交通诱导系统的优点,以GIS电子地图为基础导航平台,结合控制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优化方法、交通工程理论等先进理论和技术,实现前端多源交通流数据采集、信息融合,在中心管控平台、路网情报板、全文字情报板、电台广播、网站、车载导航设备等媒介进行诱导信息,为出行者提供了交通状况及行车线路选择的信息服务,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集中综合管理的平台。

方案特色

银江交通智能化解决方案是包含智能交通领域各大系统的综合性的整体解决方案。它以浙江银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技术积累为主,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成果为辅,采用标准化、模块化、并行化的设计模式研究开发。该方案的技术比较先进,创新性强,产品性能稳定,应用性强,市场前景广阔。

主要用户名单

其主要用户包括杭州市公安局、成都市公安局、义乌市公安局、杭州公交总公司、杭州市城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等。

应用实例介绍

BRT优先信号控制系统通过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方式对公交车进行识别、定位(实现方式有RFID和ZigBee),利用先进的嵌入式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结合交通仿真模型,充分挖掘交通信号系统的时间冗余,通过与信号机系统的联动控制,实现了在复杂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下,既保证BRT车辆时间优先,又保证路通秩序正常的目的。

位于交叉路口的嵌入式优先信号控制器在识别与定位BRT车辆后,结合信号优先系统信息,综合判断决定是否给予车辆优先信号,然后通过与路口的SCATS信号系统联动,控制路口信号灯做出相应的响应。最后,优先信号控制器将BRT车辆经过路口的信息发送出来并通过专用网络传送至交警支队指挥中心的管理平台。

篇10

【关键词】智能交通技术;现状;运用

1.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现状

1.1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前景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我国涉及到智能交通的企业已经多达2000家,这些企业主要是提供道路监控、收费站收费设备的生产制造企业和从事卫星定位、地理信息采集的信息服务企业。近年来车载播放器、导航仪等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表明汽车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智能交通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不断地推进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涉及到不同类型的企业,这些企业中既有提供信息服务的电信服务商也有提供传感器、电子产品的硬件制造商,如今我国大力推动智能交通的发展,尤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也必将不断发展壮大,反过来这些企业的壮大也会推进智能交通的发展,进而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环境。

1.2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

(1)信息共享性差和“应用孤岛”现象抑制智能交通的发展。在我国智能交通的主要是由交通运输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联合推动的,然而由于各部门是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进行推进的,各自有各自的系统,这也就导致了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存在着多系统并存、信息共享性差以及重复建设等问题,这不仅使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缺乏一个统一的构建同时也抑制了智能交通的发展。此外“应用孤岛”也是制约我国智能交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的“应用孤岛”就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一些新的智能交通技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有很高的普及率,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却得不到有效的推广,这就导致了智能系统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联动机制。

(2)对于些重要的技术指标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加大了技术的推广,不利于智能交通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在缺乏标准的情况下,不同区域一般会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构建自己的智能交通系统,在这种条件下形成的智能交通系统存在兼容性差、信息共享性差等问题,系统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配合和衔接。比如我国公路收费系统,各省份或地区都有自己的系统,这就对以后公路收费联网造成了困难。

(3)智能交通技术创新能力差,核心技术只给能力差,对国外技术依赖较高。一些智能交通设备成本高、稳定性差,严重制约着智能交通烦人推广与应用。

(4)在智能交通设备市场中,国产品牌的占有率很低,主要的市场份额仍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并且有扩大的趋势,国内智能交通设备企业的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5)国内的智能交通研究水平低,研究体系不完善,研究机构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着智能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

2.基于车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技术分析

2.1系统工作原理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包括系统数据采集和移动互联网终端信号处理两部分,其中数据采集部分包括交通灯控制模块,GPS导航模块,无线测距模块,实现对相关信息的采集,然后通过信号无线传输模块将信息集成到移动互联网终端控制器作相应处理,最后将信息以交通灯显示警报模块,行车轨道记录引导模块和安全车距警报模块等具体形式展现给行车人员,以达到信息实时动态传输,高效率交通运行的目的。

2.2具体实施方案

(1)交通信号监控模块。现有的城市路通管理系统一般利用监控器实时监控各道路车流量,通过人工实时干预以实现对交通的的引导,但是在天气条件不理想情况下,得到的视频图像效果得不到保证,极大影响调控效果,而且这种实施方案使得车主处于被动干预的处境,不利于动态灵活处理。针对以上情况,本系统交通灯控制模块分为交通控制模块和交通信号无线传输模块,交通控制模块控制交通灯的显示转换并且将交通灯信号实时传输给交通信号无线传输模块,将交通信号实时发送给移动互联网终端控制器,当行驶车辆进入交通路口设定范围时,终端显示器将显示离前方交通灯距离,并且告知当前交通灯信号状态,当监测到车速过大或者行驶车辆处于闯红灯临界时段时,终端警报器被激活,提醒驾驶人员注意控制车速,以防触犯交通规则引起交通事故。

(2)行车导航模块。GPS系统利用24颗轨道卫星通过测量到达信号时间来计算用户端位置,同时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匹配将用户地理位置在地图上实时显示出来。该系统可实现对车辆的动态监测,轨迹记录,以及交通管理等功能,因此广泛应用于行车导航,物流管理,车辆防盗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GPS通过和车载GPRS系统进行信息的交互,包括ARM嵌入式系统,GPS卫星接收模块,GPRS无线通信模块以及其他扩展子卡。GPRS无线链路基于移动公司的GPRS移动通信公众网,包括MSC基站控制器,SGSN业务支撑节点,GGSN网关支撑节点。监控中心包括网关和信息服务器,车载卫星定位系统的数据流程,首先由车载系统设备上的GPS卫星接收模块采集GPS卫星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得到车辆的地理坐标信息,该信息通过车载系统的处理之后,由GPRS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到GPRS无线通信网上。GPRS网络根据相应的协议在车载系统和接互联网基站的监控中心之间建立一条支持TCP/IP的数据通道。监控中心把通过这条数据通道传送来的车辆位置数据通过数据库和WebGIS技术显示在电子地图上,最终达到导航的目的。

(3)车距测量模块。本系统所采用测距方式为非成像激光测距,激光测距仪是一种光子雷达系统,通过测量向目标发射激光的传播时间来确定与目标物体的距离。该系统运行原理是向目标车辆发射激光速,激光束传播时遇到目标车辆发生反射,激光束返回发射端,控制中心计算发射时到反射光回收到接收端的时间,测算出目标车辆距离。

3.智能交通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尽管我国智能交通起步比较晚,但是,它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在技术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了科学、有效地解决我国道路桥梁施工中的相关问题,需要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作支持,尽可能地将智能交通系统运用到道路桥梁施工中,不断完善智能交通中与道路桥梁施工相关的系统。

3.1监控系统

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人员管理问题、材料管理问题、安全管理问题等。因此,使用监控系统可以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监督施工人员的工作情况,从而督促他们的工作;监控施工材料,可以有效避免建筑材料丢失的情况,一旦发现有不好的情况发生,就可以快速与管理人员建立通讯联系,并制止不良情况出现;对于一些难于发现的或不经常关注的施工部分,可以从整体性监控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全面的掌控,从而避免一些突况发生,保障道路桥梁施工的安全性,维护施工的正常进行,改善施工的运行状态。

3.2道路桥梁管理信息系统

道路桥梁施工离不开信息的收集、管理和分析,而道路桥梁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服务于城市道路桥梁管养一体化的目标。它通过建设桥梁信息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收集建筑桥梁施工中的相关信息,并准确、客观地分析施工中收集到的数据,从而使道路桥梁设施管理更具科学性和专业性,为道路桥梁施工设计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意见。录入建筑桥梁施工信息,可以为道路桥梁的问题治理、安全管理作出突出的贡献。

3.3紧急救援系统

紧急救援系统是道路桥梁施工中不可缺少的系统之一,它是以救援机构和相关设施为基础,同时与监控系统相结合而形成的服务系统。在道路桥梁施工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突发事故,当一些事故发生或对人员造成损害时,可以通过紧急救援系统为使用者提供车辆故障现场紧急处置、现场救护、排除事故车辆等服务。它是通过电话通信、互联网通信、交通网络形成一个紧密的连接网,从而协助救援机构展开援助工作,为道路桥梁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结束语

虽然我国智能交通业起步晚,发展时间段,但是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创造了安全、高效、畅通、绿色的道路交通环境。所以,要不断加强智能交通技术的运用,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从而促进我国交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雨波,庞冰.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探究[J].科技风,2014,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