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交通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05 18:0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化交通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能化交通的概念

篇1

【关键词】绿色建筑;智能居住小区;绿色智能居住小区

1 绿色智能居住小区发展背景

1.1 发展趋向

我国在今后的20~30年内正处于加速"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化率可由30%增至60%,每年增长率可达1%,即使按人均15平方米计,也需每年新建居房两亿平方米左右。由此预计,21世纪上半叶,我国居民的住房需求将是居高不下的。认真研究我国住房建设,使其不仅满足方便、舒适,同时也满足生态、环境、节能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将是十分重要的。

1.2 “智能化”的背景

一方面,因为我国居住小区将还保存小区群居的特点,但同时,小区居住环境与条件又有“个性化”、“休闲化”、“办公室化”的要求,且要求较高的通信与物业服务、较高的娱乐和消费需要以及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倾向;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

1.3 “绿色文化”的要求

全球环境问题的突出和继之而来的绿色文化的兴起,则是绿色建筑概念提出的背景。随着人类对上个世纪工业革命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的反思,“绿色思潮”正在兴起。绿色建筑体系正是国际建筑界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采取的重大举措,也是建筑师们对国际上“绿色文化”潮流的积极回应。

2 绿色智能居住小区的理念

首先要阐明的是:“住宅小区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以智能化技术达到绿色建筑的理念,同时智能化技术本身也应是符合绿色理念要求,是绿色与智能化相结合的住宅小区”。

2.1 智能化小区

合格的居住小区条件一般是:

1)小区住宅建筑物的质量,即其建筑规划功能和机构情况;

2)小区内部交通和小区与城市和外界交通网连接的便捷性;

3)小区内部和周边环境情况,包括内外绿化布局和人文环境的情况。

对于智能居住小区,则首先应该是一个具备上述居住条件的合格的居住小区。然后,并能在智能化功能方面满足以下的技术条件:

1)小区住户具备家庭布线;

2)小区有网管中心,通过此中心,物业部门可以对小区内的居民各户进行网上服务,建立小区局域网构架;

3)小区居民可方便地实现与外界的通讯;

4)对小区设施能进行有效的控制。

智能居住小区的基本任务就是用建筑规划设计的原则,以最小的投入得到小区住宅最大的安全、舒适、方便三者的统一,并将居住小区的内环境和外环境通过智能化设计充分集成、利用和协调起来。

2.2 绿色建筑

它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两个重要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上贫困人群的基本需要应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目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应施加限制。

绿色建筑必须建立在充分认识、尊重和利用生态价值的基础上,应当成为绿色建筑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艺术原则。同时,绿色建筑应走节俭、节能、高效、低耗、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发展道路。

因此,评价绿色建筑应按以下几个标准进行:

1)绿色建筑应是一个有生命的开放式生态系统,在生理方面应有广泛的开敞性;

2)采用无害无污、可以自然降解的环保型建筑材料:此外,在建筑物超过使用年限以后,其建筑材料应该比较容易自然降解及转换;

3)绿色建筑应做无废无污或无废少污的生态工程设计;

4)合理的立体绿化,有益于保护、稳定周边地域的生态效益;

5)充分利用清洁能源,降低建筑物的运转耗和物耗,提高自养水平。

根据以上的标准,对绿色建筑的设计进行概括和总结,提出五项原则:

(1)节约能源,减少建筑耗能;

(2)设计结合气候,通过建筑形式和构件来改变室内外环境;

(3)能源、材料的循环;

(4)尊重用户,体现使用者的愿望;

(5)尊重基地环境,体现地方文化。

2.3 智能化小区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智能”与“绿化”是用科技手段实现的,它通过包括计算机、通信、自控、建筑、物理、生物、生化、生态等技术来实现上述“绿色文化”的目的。“绿色文化”和“智能化”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两者的统一形成绿色智能建筑的内涵。

由此可见,虽然目前的智能居住小区对“绿色建筑”已有所要求,但“绿色”与“智能”还只是各自独立的系统,而在这里,应强调的是:

1)无论是“绿色化”,还是“智能化”都应是面向功能的设计,即要做到功能的实现不应是设备的堆积;

2)应该做到“绿色”的智能化和“智能”的绿色化;

3)“绿色”和“智能”的理念应贯穿于设计、施工、使用全过程。

3 绿色智能居住小区的系统

3.1 当前的智能居住小区系统

纵观当前大多数已建成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可以看到,现有的智能小区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及IC卡技术基础上,采用系统集成方法,逐步建立一个沟通小区内部住户与住户。住户与小区综合服务中心,住户与外部社会的多媒体综合信息交互系统。

3.2 绿色智能住宅小区的系统

绿色智能居住小区的系统与一般的智能居住小区系统的不同点是:

1)强调了节省能耗问题;

2)强调了生态与环保问题;

3)强调建设和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智能居住小区的系统可全面地保留。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概念:所有的案例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理念中都过分强调了“智能化”,而对“绿色化”几乎很少涉及,即便提出,也只是浅层次的“绿色化”,如绿化面积,公共灯具的管理等。而许多富有“绿色”理念的技术被所有人所忽视,其中不乏那些简单、低成本却卓有成效的设备,以及可以很好的和"智能化"理念相结合,相辅相成的技术。这些在具体工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

1)智能化方向由设备集成商导向其直接后果是智能理解为设备的堆积;

2)规划设计者缺乏“绿色”理念、用户缺乏“绿色”要求。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设计师是设计的主体,如果小区的设计者还没有深层次的“绿色”的理念,仅仅把“绿色”理解为“绿化面积”和“小区景观”,那么“绿色”也只能停留在表面化的程度。

4 结论

篇2

关键词:城市;智能交通;大数据平台;无线通信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交通是否畅通是考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解决好公路交通智能化问题是保障交通安全、有序、快捷运行的重要环节。交通是一个城市的脉络,脉络通,则发展畅。然而交通拥堵作为城市脉络的一个瘀结,给人们的日常出行造成了诸多不便,已然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症结之一。智能交通系统(ITS)被认为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前途的方法,因此智能交通产业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

一、现代交通的智能化概述

智能交通系统, 英文全称为“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简称ITS), 指通过高科技开发,使交通系统实现智能化。在智能化的情况下,整个交通系统都显得“聪明”起来,车辆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调整到最佳状态。借助大系统的智能,驾驶员对交通状况了如指掌,管理人员则对车辆的行踪一清二楚。ITS 体现了 “人―车―路―环境”的密切结合,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交通的安全性、系统的工作效率、环境质量以及能源的利用率。

“城市智能交通”作为国际上公认的治堵方案,完全的照搬到国内并非是良策。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就已经开始了在交通运输和管理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2000 年后,我国开始跟踪国际上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并通过召开国际性研讨会、成立试验室和研究中心等方式,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不断提高ITS 技术研究水平,正式开启了现代交通的智能化之路。根据国家“十二五”交通规划,中国城市(道路)智能交通行业投资额预计将继续快速增长,2013 年总体市场规模达 459.5 亿元。

二、智能交通系统和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城市化与城市交通智能化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规模也会随之不断扩大,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出现了很多在世界上都享有声誉的特大城市,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城市作为一个国家的人口聚集中心部位,聚集了全国大部分的人口,这就给城市的居民的交通出行问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针对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也应当根据时代的变换做出相应改变,以便与满足城市交通正常运行的需要。

(二)、智能交通系统和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目前应用广泛的智能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是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和欧洲,智能交通系统的最著名的代表就是美国的智能车辆道路管理系统这一智能交通系统。所谓智能交通系统,实质上指的就是利用不断发展的高新科学技术来促进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使得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不断向新型智能化的模式靠近,最终实现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智能交通系统管理模式。

三、智能交通通信系统的架构

ITS 系统根据其总体管理和应用层次,主要包括感知延伸层、网络层、业务支撑层、应用层,分别负责采集道路上物体的状态和数据、广泛的互联和信息传输、业务管理和数据管理、ITS 的各类应用管理。本文基于ITS 的物理层次划分ITS 物理架构,物理架构分为四个子系统:中心子系统、出行者子系统、车载子系统及外场子系统(见图1)。

图1 智能交通系统的物理架构

ITS 中心子系统的特点是具有空间上的独立性,即在空间位置的选择上,不受交通基础设施的制约。这类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通过公共有线/ 无线通信系统进行通信。ITS 出行者子系统是以出行者或旅行服务业经营者为服务对象。通过出行者子系统,出行者和车辆驾乘人员可以实时了解交通网络的运行状况,决定他们的出行方式和对应行进线路。其用户可以通过公共有线/ 无线通信网通信。ITS 车载子系统通常安装在车辆上,通过专用短程通信系统和外场子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中心子系统、出行者子系统或者外场子系统进行通信,同时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支持车载系统间的车与车的通信。

ITS 外场子系统包括定位设置传感器、信号灯、可程控信息板等设施,主要提供和车辆间的通信接口。外场子系统一般与一个或多个中心子系统通过公共有线/ 无线通信网连接,同时支持通过专用短程通信系统与其他部署路段的车辆进行信息交互。在ITS 四个主要子系统中,其核心的信息交互通过公共有线/ 无线通信传输,表1 给出了现有技术中主要使用的通信技术。

表1 各种通信方式所使用的通信技术

四、我国城市智能交通战略规划

(一)、设置发展目标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指的就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把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以及相应的电子信息管理技术融入到现有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当中去,实现在智能系统的管理之下实现行人和车辆以及道路的相互和谐统一,最终实现在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之中的智能管理系统全方位的对城市的交通信息进行实时性的的准确安全管理防护。

(二)、找出正确的发展方式

在我国传统的城市交通运输的管理系统地管理之下,我国的城市交通运行是在一种粗放的管理模式之下运行的,这种城市交通运行的管理模式是依托于我国对于交通运输行业所投入的巨额管理资金为依靠屏障的,这样的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做不到对城市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的正确反映,也难以对城市交通运行之中行人和车辆的基本信息进行快速有效的统计处理,其主要的发展模式只能依靠政府机构的投资来完成。这就依靠在城市交通的战略规划之中采用先进的UITS 智能管理模式,通过这样的智能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对城市交通各种交通信息的集约化智能管理,通过对城市交通运输各种车辆和行人信息的登入实现有效的管理发展。

五、城市交通智能化中大数据平台的应用

(一)、优化资源的集中管理调度

目前,涉足智能交通领域的企业众多,产品鱼龙混杂。虽然很多产品价格便宜,但普遍存在性能不稳定、后期运维费用居高不下等缺陷。而且很多前端产品与后端平台难以兼容,专业化生产程度低,这些都让智能交通的集成管理调度成为了难题,也影响了智能交通进一步的发展。

(二)、基于这些考虑,科达通过技术研

发推动智能交通向“高清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端到端的智能交通整体解决方案。方案不仅涵盖了丰富的前端产品,如免维护卡口、微光电警、四合一电警、道路监控云台摄像机等,还有着丰富的后端产品,很好的解决了智能交通中难以集中管理调度的难题。不过,对于有些城市的前端产品和后台平台并不属于同一厂家的情况,其兼容性的要求就更为凸显了。而凭借着新一代平台的高兼容性,科达新一代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还与其他友商产品实现很好的融合。

(三)、快速实现可视指挥调度

可以快速实现基于拼音首字母的检索,输入即可检索相关资源和切换,实现交通资源的一键调度,提供丰富的交通资源调度快捷方式。如要了解一条道路上的所有的卡口、电警等监控资源,不需要经过繁琐的逐个选定操作,只需要选取该道路,即可查看该条路上的所有视频资源,非常方便快捷。

(四)、最为全面的交通管理

该平台不仅可以提供实时分析道路的拥堵状况,有效保障交通秩序,还可提供交通拥堵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将海量的交通信息进行有效的提取、保存,作为交通组织措施的评估、反馈以及后期的交通信息研判分析,形成交警交通管理知识库,对于后期的交通管理来说都是非常重要。

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城市交通的日益拥堵,如何实现我国城市交通的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了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本文之中,笔者通过对城市智能管理模式的解读,简要的说明了目前我国的城市智能交通战略规划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岷竹. 大连城市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

篇3

关键词:智能航道;科技;工作思路

中图分类号:U61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12-0037-03

长江航运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较于民航、公路、铁路等其它运输方式,长江航运的信息化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尚不能满足现代化长江航运服务的需求,制约着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推进,在内河航道扩能和安全保障服务能力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党和国家政府高度重视长江航运的发展,在大力发展长江等内河航运的基础上,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提升至国家战略,长江航运的发展迎来了历史性机遇。

十二五以来,长江数字航道建设正式启动,长江航道科技及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数字航道的建设将会显著提升长江航道维护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航标、水位、工作船舶等航道要素动态监测和及时维护,航道维护资源的科学配置和联网调度,主要航道要素信息的可靠,对长江干线航道安全畅通及信息服务水平提升起到明显作用。航道数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是智能化,未来内河航道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智能航道,交通运输部已将智能航道技术列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数字航道的建设成果为智能航道建设奠定了基础,智能航道将在数字航道的基础上,利用传感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智能感知航道要素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及挖掘等技术,实现航道规划科学化、管理现代化,为长江航运提供准确、实时、便捷的航道服务。

长江智能航道的发展方向也对航道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工作在长江航道发展中起到支撑和引领的作用,智能航道的建设离不开航道科技工作,而航道科技工作也会推动智能航道的建设。为此,本文分析了长江智能航道的概念和特点,针对智能航道的关键技术提出了航道科技工作的思路。

1 智能航道

1.1 智能航道概念

目前智能航道在l展方向、基本概念等方面都取得了初步的突破,但是整体研究还处于起步的阶段。智能航道是以数字航道建设为基础的,智能感知航道要素数据,利用航道要素数据建立广泛互联、深度融合、智能应用、机制完善的智能航道运行服务体系,实现航道资源的物联化、航道信息的互联化和航道管理服务的智能化。

数字航道的建设解决了航标、水位、船舶等航道要素信息的自动获取,智能航道在此基础上,扩大航道要素感知种类数量,进一步提升各类航道要素数据的智能感知能力,形成全河段、全天候航道要素感知能力,为航道维护管理决策和社会公共服务提供实时的、全面的航道数据。同时智能航道利用数据分析及挖掘等技术,将海量的航道数据实现从数据到到洞察力的过程,达到典型航道要素的短期预测预报,提升航道维护管理研判及决策能力,为社会公共大众提供个性化、可定制的航道信息服务,从而真正体现出智能航道的智能化。

1.2 智能航道的特点

(1)系统全面感知航道要素。通过各类智能感知方式,形成固定式与移动式、接触式与遥感式、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感知系统,从水上、水下等全方位实现航道要素信息全河段、全天候获取,对航标、水位、水流、洲滩岸线、河床地形、雾情、能见度、典型河段监控、航道整治建筑物、控制河段交通流等航道要素实现自动获取。

(2)便捷友好交互航道信息。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外场终端、控制终端、服务系统等各类设备连入长江航道广域网,基于智能航道的平台,实现全面的互联互通以及航道信息的便捷友好交互。

(3)实时提供航道信息服务。航道信息服务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实时性,具有实时性的航道信息服务才是有价值的。利用数据挖掘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的航道资源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挖掘数据的应用价值,实现航道信息定制化服务。

(4)低碳环保养护航道。智能航道利用遥测遥控与现代传感技术,实现各类航道要素的自动获取,达到航道远程监管,改变了传统维护管理模式,减低了资源消耗。同时利用航道要素信息为长江航道的维护管理提供决策分析,更加低碳经济地开展航道维护管理工作。

2 智能航道下科技工作思路

2.1 加强数据库顶层设计研究

智能航道的核心在于“智能”二字,“智能”的表现在于将航道要素数据转化为一种预判和洞察力,从而为航道维护管理提供研判和决策,以及预测航道要素的未来发展趋势。要实现“智能”二字,需要海量的航道要素数据作为支撑,通过数据融合和挖掘等技术实现智能化。对于海量的航道要素数据,要做到有据可查、标准规范、集中管理、交换便捷等需求,必须做好数据库顶层设计。

一个良好的顶层设计有助于航道要素数据的存储、融合、提取、分析以及挖掘。数据库顶层设计关注的不仅仅是数据本身,是要建立一个数据管理系统。系统的基础是各类基础IT设施,平台将其虚拟化为设备资源服务,为航道要素数据分析和挖掘所需要的计算能力提供基础支撑。数据管理系统的核心是各类航道要素数据,将数据进行融合、整合形成符合预定数据规范的数据库。在设备资源和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各类专家数学模型,对所获得的航道要素等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实现航道演变趋势预测、航运通航状态预测等智能化功能,最终通过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将分析结果给用户,不同的用户根据各自不同的需求利用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判或者获取自己需要的数据,同时系统能够获取用户使用内容、使用习惯等,后续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2.2 加强航道要素智能感知研究

航道动态监测平台是数字航道建设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航道动态监测平台全面、实时掌握航道各类动静态信息监测与控制,是航道部门开展各类业务应用的基础,平台基于统一的电子航道图数据和GIS平台,辅助航道管理部门实现航标遥测遥控、水位遥测遥报、航道维护尺度监测等功能。航道动态监测平台包含航标动态监测、水位动态监测、工作船舶动态监测等功能。

航道动态监测平台解决了航标、水位、工作船舶等航道要素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展示,但是仅仅以上三种航道要素的智能感知远远不能满足智能航道的需求,智能航道需要建立包含多种航道要素数据的大数据平台,用于数据融合处理和数据挖掘,从而从数据中获得数据变化的规律。要建立航道要素数据的大数据,需要能够及时获取当前航道要素信息的瞬时值。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航道要素智能感知研究,在数字航道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扩大感知航道要素的范围,提高航道要素感知的实时性、准确性以及稳定性。智能航道需要的感知航道要素不仅仅是航标、水位、工作船舶等,还需要包含水流、洲滩岸线、河床地形、雾情、能见度、典型河段监控、航道整治建筑物、控制河段交通流等航道要素数据,实现航道要素的数字化采集以及预处理的能力,形成各类要素数据的统一管理。完成各类感知系统的整合,

航道要素的感知还要体现出智能化,各类航道要素数据包括用户行为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与航道相关的文档数据、图片数据、音视频数据等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都要录入航道要素数据库。数据的全面性非常重要,只有感知全部数据,才可能掌控航道状态,预测航道状态和发展趋势。

2.3 加强演变分析和预测预报能力研究

智能化是指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汇集而成的针对某一个方面的应用。智能化的主要特点有具有感知能力、具有记忆和思维能力、具有学习能力和自适应能力、具有行为决策能力,具备以上特点则称为智能化系统。智能航道是一个智能化系统,前文所述的航道要素智能感知指的是感知能力,如何让智能航道具备记忆和思维、学习、自适应、行为决策等能力,是现阶段航道科技工作的研究重点,同样也是难点。

记忆和思维、学习、自适应、行为决策等能力是智能化的核心,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比较、判断、联想、决策,是一种思维和智慧的结果。从智能航道的角度来说,就是对未来航道的一种洞察力,包含演变分析和预测预报的能力,通过基于大数据的融合和挖掘,逐步形成水位、水深、水流泥沙冲淤等要素信息的模拟分析、预测预报及综合利用能力,着重建立长江干线航道水位短期预测技术体系以及长江干线航道水位感知点布设方法;实现航道运行状态的模拟分析及航道条件的预测预报,支撑航道的精细化养护和航行安全的提前主动预警

2.4 加强航道综合信息服务能力研究

长江航道维护管理是一项公益事业,最直接的服务对象就是通航船舶,因此提高航道综合信息服务能力是建设智能航道的最终目的。加强航道综合信息服务能力的研究,要从服务的手段、服务的形式、服务的内容等方面着手。

目前电子航道图是长江航道非常重要的对外服务手段,在智能航道的条件下,当前电子航道图的功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增加电子航道图的航道变化模拟分析的功能,进一步提升电子航道图的智能性、功能性和实用性;同时加强长江航道测绘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一体化测绘和快速测绘,提高电子航道图的快速更新能力。此外充分借鉴当前信息化领域的现代科技手段,着力提升信息服务的多样性、移动性、实时性,实现以电子航道图为内容、移动智能终端、船舶终端、门户网站等多平台的智能个性化服务。

3 展望

智能航道技术将会推动我国内河水运的加速发展,O大地提升长江航道的信息化和科技水平,将长江航道的传统维护管理方式转变为智能服务模式。智能航道的建设离不开航道科技,航道科技为智能航道建设起到技术支撑和引领的作用,其为智能航道提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思路,也为智能航道关键技术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为此,本文阐述了智能航道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针对关键技术提出了智能航道下航道科技工作的思路,充分发挥科技的推动作用,为智能航道建设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怀汉,李学祥,杨品福,等.长江智能航道关键技术体系研[J].水运工程,2014(12) : 6-9.

[2]长江干线(大埠街至上巢湖段)数字航道初步设计,长江航道局,2014年3月.

[3]李学祥,李昕,徐秀梅. 物联网在长江干线航道的应用研究[J].航道科技,2014(7) : 13-16.

篇4

今年来,电子技术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随着智能化的推进,人们对于智能汽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现代化的电子技术开始在汽车上得到发展,如今的汽车正在真正的向着智能化的方向迈进,带给人们极大的便利。

【关键词】电子技术 汽车 应用

引言

随着汽车技术和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汽车上,汽车电子化程度在快速提高,将人们带入了汽车电子化的时代。

最近几年,是汽车电子化发展的高速时期,一大批电子技术和智能化设备被应用到了汽车工业当中,本文在此对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做出探讨。

1.电子技术在汽车上应用的巨大优势

1.1极大的增加汽车的安全性能

汽车是如今最贴近人们生活的交通工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汽车已经成为了大部分家庭所必需的工具。

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也伴随着人们对于其安全性能方面的问题的思考越来越重视,电子技术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能够极大的增加汽车的安全性能。

安全气囊的出现,是对汽车安全性能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是人们最能直观的发现的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安全气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的降低因为撞击而对驾驶者造成的创伤,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提升汽车安全性能的手段和技术。

另外,安全性能并不只针对于人,还针对于汽车本身,特别是价格昂贵的汽车,人们对于汽车的安全防盗意识也随之提高,在汽车上安装各种防盗报警装置和定位装置,能够极大的增加汽车的防盗性和追回可能性。

1.2提高汽车的智能化

如今智能化已经是一个深入人心的概念,人们对于智能化的追求也越来越多,从家电到物业再到汽车,这也促使电子技术在汽车工业上的发展。

人们已经不再单纯的满足于汽车的交通功能,在现代化的汽车上,人们可以观看电视、上网,甚至可以对家里的智能化设备进行远程操控,这些功能的实现,都是电子技术在汽车工业的应用。

2.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2.1在动力装置上的应用

汽车的动力系统主要是指发动机,在现代化的汽车中,针对发动机的电子技术相对成熟,主要表现在燃油供给系统、点火正时控制等方面。

在汽车的发动机相关位置安装各类传感器首先可以增加汽车的安全性,同时,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能够提高燃油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燃油的损耗,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功能。

2.2在传动系统上的应用

自动挡,是指汽车能够根据汽车当先行驶的速率、制动机的工作状况以及发动机的负荷情况等进行汽车档位自动调节的技术。

自动挡的出现,极大的简化了汽车的操作,给驾驶者带来了行驶上的便利,并且因为各种装置的精确控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和起步时的安全性也有了一些提升。

2.3导航系统

导航系统,是现在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人们购车除了满足日常的交通需要以外,方便旅游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失去了导航系统,驾车在外的司机经常会出现迷路或者走错路的情况,因此,汽车工业积极的将导航系统引进。

现代化的汽车中,已经搭配了先进的导航技术,不但能够准确的对汽车自身进行定位,及时汽车被盗,也能够被追回,同时,最主要的是能够完成导航的功能,给出门在外的司机提供极大的便利,导航系统也是汽车智能化的标志之一。

2.4电子技术在娱乐和舒适度方面的应用

高品质生活,是人们如今所追求的一个方向,自然而然的也扩大到了汽车的方面,特别是对于长途坐车的人们和驾车旅游娱乐的人们,汽车的舒适度和娱乐性是一个必要考虑的因素。

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台应该算是人们第一个享受到的成果,而如今,电子技术所带来的成果已经更多。

车载空调能够为乘坐的人们提供足够的舒适度,影视音像也早已在汽车工业中得到普及,如今,汽车中已经开始逐步加入智能化的设备,即使在长途旅行中,人们也能够利用汽车中的多媒体设备进行游戏、上网等娱乐,极大的提高了汽车带给人们的娱乐性。

3.电子技术在汽车的应用发展趋势

3.1更加人性化

汽车智能化,已经成为了当今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口号,随着越来越先进的电子技术的成熟,智能化汽车已经开始逐渐普及,在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时,智能化技术也在进一步的发展。

智能化的下一个阶段则是人性化,人工智能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这种技术已经在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已经被用于了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当中,在未来的发展中,这种技术一定会逐步的发展到汽车工业,届时,汽车当中也会加入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汽车的人性化,其带给驾驶者的体验将会更加真实和丰富,汽车人性化的实现对于警报等方面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也会对汽车行驶的安全带来质的飞跃。

3.2功能的多样化

当今世界,汽车的工业已经发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电力汽车已经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最为新奇的是,汽车已经实现了飞行的功能,在2013年已经有相关的公司宣布这种能够飞行的汽车已经完成了相关测试,正在向着规模化生产的方向前进,再过不久这种先进的汽车就能够面世。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不难预见,汽车的功能也将会更加多样,如今已经能够飞行,将来的汽车能够在水面驾驶也就不无可能,到时,汽车将会成为一种能够进行水、路、空三种方式的交通工具,不仅只针对于形式的方面,汽车其他的功能也会被逐步开发,真正的实现功能多样化。

3.3真正的无人驾驶技术

无人驾驶,对于当代的人们并不是一个太过陌生的概念,其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飞机上,但汽车工业方面还有着一定的距离。

无人驾驶技术能够带给汽车驾驶者极大的便利,及时是不会驾驶的人们甚至盲人也能够驾驶汽车,这种技术目前正在被大力发展,世界著名的汽车厂商奔驰已经联合了诺基亚导航部门进行积极的开发,而谷歌等一系列的国际科技巨头也对此展开了工作,再过不久,真正的无人驾驶汽车就能够到来。

4.结束语

电子技术对于汽车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这也是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电子技术与汽车工业的结合,能够给汽车提供更丰富更实用的功能,在保证驾驶者的安全的同时提升汽车本身的功能性和娱乐性,这也是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所必需的。

目前来看,电子技术与汽车工业的结合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效果和成绩,但随着人们的需求的提高,逐渐也会变得落后,因此,不断的改进技术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需要广大的汽车厂商在保证汽车质量的基础上不断地改革自己的技术,才能够不被未来所淘汰。

参考文献:

篇5

日前在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的无人驾驶汽车吸引了众多目光。而在此之前的12月10日,百度无人驾驶车在国内首次实现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最高时速达100公里;整个过程未发生任何危险,未留下违章记录,这条消息无疑让所有汽车关注者兴奋不已。不过,这一"解放人类"的技术真正走向市场究竟还有多远?

颠覆传统格局

听起来似乎十分科幻的无人驾驶技术,如果从技术上解析,其本身并不神秘。说到底,无人驾驶就是将汽车技术与 IT技术相结合,通过数量较多、敏感度较高的传感器和其他相关信息采集设备,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收集大量数据,并对数据加以分析判断并发出正确指令,引导车辆向前行进或停止。无人驾驶是人类的科技成就,是汽车工业的跨越和突破,又是一场“交通革命“,将影响未来城市格局。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显示,无人驾驶将是未来可能改变全球经济的一项颠覆性科技。

首先,无人驾驶汽车能极大减少交通事故率。司机失误是当前交通事故的主因,无人驾驶汽车解放了人的双手,汽车的安全性也大大提升;其次,无人驾驶汽车可减少交通堵塞,这是因为它的运行效率高、交通事故少;再次,无人驾驶汽车将改善土地资源的使用,既然人们不用亲自驾车,那么就能忍受住地与工作地的通勤距离变长。这一方面可能会使郊区和远郊兴起,改善城市中心用地紧张局面,另一方面可使多人共享,降低个人汽车保有率,节省停车空间;最后,无人驾驶汽车可以节能,仅在加速和减速上就可省油4%-10%;此外,因事故减少,汽车重量可造得更轻,这既省油,又鼓励电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应用。

不过,一批之前在驾车上被边缘化的人,比如残疾人、老人和小孩,都能使用无人驾驶汽车,这可能使全社会的汽车行驶里程增加。无人驾驶汽车还可能抢走公共交通的生意,并使经营"事故经济"的交通保险等行业遭受冲击。

不可否认的是,未来无人驾驶将成为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享受无人驾驶技术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福利。未来的交通系统将是基于车车、车路信息交互的智能系统,将是汽车智能和科技进步的终极形态,也将彻底解放人工劳力,其广阔前景已不容置疑。

研发方兴未艾

其实,无人驾驶汽车虽是汽车领域里颇具前瞻性的概念,但却并不是一项横空出世的新技术。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幻想汽车无需人驾驶,早在1939年,美国通用公司就已经向外界展出了旗下无人驾驶概念车――Futurama,而这也是无人驾驶汽车最早的雏形,但受困于当时的技术限制,使得汽车无法处理行驶中将要面临的复杂数据,所以这一“幻想”一直等到上个世纪70年代,计算机技术取得突破之后才算正式有了开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率先开展针对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

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1980到2003年的第一阶段,研究界对于如何实现无人驾驶汽车存在两个思路:一是针对路,通过自动化公路基础设施实现,二是针对车,通过汽车智能化实现;2003到2007年的第二阶段,美国国防部先进项目研究局(DARPA)举行了三次无人驾驶汽车挑战赛,促进业界与学界的合作,使研究取得质的飞跃,确定了汽车智能化的方向;2007年之后是第三阶段,更多的行业、企业开始介入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

如今,在这一领域逐鹿的主要有三路人马。一类是IT企业,在百度之前,谷歌和苹果就已经向世人展示无人驾驶汽车。谷歌在2010年10月研发出全球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并在2014年1月初宣布成立"开放汽车联盟",其目标是将安卓操作系统引入车载系统。苹果于2013年iOSintheCar计划,期望将iOS7系统全面整合至汽车车载平台。第二类是车企,面对IT企业的跨界"入侵",车企当然不愿放松对汽车的主导权,都制订了上市时间表,如尼桑和日产最近宣布将在2020年销售无人驾驶汽车。最后一类是电信运营企业,3G/4G移动网络是无人驾驶汽车重要的通信渠道之一,当然不愿放过分一杯羹的机会。

针对未来汽车产品这一趋势,国内车企研发纷纷提速,无人驾驶技术成为重要的研发目标。如今,上汽、一汽、广汽、吉利以及比亚迪等国内车企已进军该领域……无人驾驶研发方兴未艾。

普及尚待时日

国内汽车业界人士在谈及无人驾驶智能汽车现状时指出,在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上,国内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核心技术缺失;关键零部件,长期被国外大企业所垄断。同时,国内在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化方面的研发、投入,还相对较少,懂得智能汽车技术尖端人才极为匮乏,而且科研单位与整车企业之间对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化理解的差异也较大,产学研尚不能紧密地结合,我国的国民交通守法意识淡薄,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化产业的发展。另外,国内对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化发展路径,智能汽车标准,尚未达成共识,一直争议不断。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曾谈到,“中国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化发展,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每走一步都困难重重。”

与此同时,无人驾驶汽车普及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让消费者相信产品是足够安全的,虽然从理论上而言,利用计算机和传感器来处理路况的无人驾驶汽车反应速度可以成倍领先于人类驾驶者;但在实现自动驾驶的道路上,最难捉摸的是种种人为原因造成的复杂情形防不胜防,甚至远远超乎想象;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人的行为太难以捉摸。因此在没有实现智能交通以前,无人驾驶汽车只能是一个华而不实的高科技玩具。大多数业内专家表示,“零事故”是无人驾驶汽车实现量产的首要指标,这需汽车企业继续在研发方面努力;此外,外部环境以及道路交通法规的修改和磨合,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篇6

家里电表、燃气表余额不足时就能收到短信提醒;燃气泄漏,户主用手机遥控关闭阀门;网购后能‘追踪’快递员的具置,这不是科幻电影情节,目前物联网智能燃气表已在怀柔、密云部分新建小区试用。”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惠在微博上这样描述着智慧城市的生活。

究竟什么是智慧城市呢?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副教授郝建军告诉记者,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充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全面感知、互联、计算和融合应用,从而满足公众服务、社会管理、产业运作等各种行为活动的需求,构建出的全新的信息化城市形态。

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季铸教授说,其实,智慧城市还是一个刚刚兴起的概念。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的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2009年,美国爱荷华州迪比克市与IBM合作,建立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他们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一个有6万居民的社区里将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各种城市公用资源连接起来,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以做出智能化的响应,更好地服务市民,开始成为智慧城市的一个样板。

自此以后,智慧城市的建设热潮在几年的时间内开始风靡全球,我国也毫不例外。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首席工程师单志广透露,截止到2012年2月底,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总数量已经达到了154个,计划投资规模超过1.1万亿元。

智慧城市必须是智能的

季铸说,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智能经济时代。在智慧城市系统中,智能家庭、智能企业等构成智能社会的不同层面,而且智能环保、智能建筑等,构成智能经济的不同领域。

以北京市为例,如果北京智能城市管理系统完成,通过北京智能城市管理系统可以全面系统掌握北京城市运行情况,包括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安全等给出最佳运行方案。其他智能系统则可以按照智能政府标准进行后续建设。

“建设智能城市的核心在于头脑的智能化,而对一个城市而言,负有管理责任的政府率先实现智能化是最为首要的问题,只有政府智能化了,整个城市的智能化建设才能顺利推进。”季铸表示,在智能城市的模型中,拥有管辖权的政府就是实施智能管理的神经中枢,如果神经中枢没有实现智能化,由于管理的变动,下面的一些智能化工程随时会瘫痪。目前在国内,由于对智慧城市认识方面的一些误解,很多人将智慧城市的建设全部集中到互联网、物联网的建设方面,以为在这个方面予以完善就可以建设成智慧城市。然而实际上,这些只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

云计算提供技术支持

要建设智慧城市,必须要有一个“大脑”,也就是城市的信息化集中处理平台,而这就得依赖于云计算。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院士表示,在一般情况下,终端的计算和存储能力都十分有限,而云计算平台可以成为智慧城市的“大脑”,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与计算。

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一个城市可以以云计算数据中心为核心,打造各类不同的云。例如,通过教育云模块,好的教学课就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时共享给其他学校的教师,并且能进行实时的互动、交流,这样就可以较快提升整个城市的教师水平。

云计算中心的建设,能够有效整合计算资源和数据,支撑更大规模的应用,处理更大规模的数据。此外,云计算也能帮助我们降低管理维护成本,降低了数据在个人手中遗失或者泄露的风险。同时,云计算中心采用的多种安全手段和容灾备份手段,保证数据不会丢失,也不会被非法篡改。

“智慧”让城市运转更为顺畅

目前在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中型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教授史其信认为,发展智能交通可以缓解甚至是解决城市拥挤的交通状况。而在智慧城市模式下,通过城市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市民们可以十分方便地通过电脑或者是手机进行医疗挂号,并且可以根据各个医院的接诊信息为自己选择合适的医院。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城市的建设越来越现代化,管理水平也日益提高,但是尽管这样,城市依旧免除不了遭受地震、台风、暴雨、暴雪等一些极端自然灾害的袭击,而建设智慧型的减灾防灾体系则可以在灾害来临之时大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博士表示,就地震灾害而言,在地震多发地带的城市中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就是一个重要方面。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利用地震横波和纵波以及电讯号的传递速度差异,可以成功实施预警,由于地震的纵波比横波传递快,预警系统可以在接收到纵波信号以后及时预警,另外由于电讯号的速度几乎和光速差不多,因此利用电讯号在地震中心向外传递信息就要比地震的纵波和横波都要快得多,这样地震中心周边的一些区域就能够赢得宝贵的避灾时间。在地震高发区域的城市中,如果有着这样的预警系统,地震发生时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在台风、暴雨、暴雪等其他自然灾害方面,如果建立有及时的预警系统,其灾害来临之时也可以大幅降低损失。

但是有关专家表示,这些年我国的一些城市一旦遭受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就常常陷入困境,这充分表明智能化管理明显不足,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这些都是必须要弥补起来的短板。

全国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有一个国家平台

郝建军表示,虽然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城市的具体行动,但是从总体而言,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也是我国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在整体上建设一个能够汇聚智慧城市建设各种信息的国家平台。同时,各个城市,也要有一个统一的平台。在具体实践中,各种有用的信息提供到这些统一的平台,而这些平台也能够将信息提供给各个具体的行业。

篇7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城市工程建设社会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字城市、云计算、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在不断成熟,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前沿话题,然而我国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相交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依旧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这些不足极大的阻碍了我国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应用及推广,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并加快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应用必须引起相关工作者足够重视。

一、物联网技术与智慧城市的特征

1.1互联网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是互联网,其主要是通过各类有线及无线设备与互联网相融合,将事物信息及时准确的反映出去,物联网上的传感设备可将信息定时传输,由于所要传输的信息量极大,出现了海量信息,因此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具备正确性与及时性,物联网需要适应各种类型的网络及协议。

1.2智能化

与其他一些系统相比,物联网不但具备信息收集的功能,其还具备极强的信息处理功能,可对物体进行有效的智能管理,物联网通过一些设备与传感器相连接,利用云计算、智能识别等各种先进反馈自动化技术可大范围的实现对事物的智能化管控。

1.3通信及识别

一般来说,在物联网上需要安装海量的各类型传感器,单个的传感器均是一个信息源,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所接受到的信息在格式及内容上是不同的,因此物联网必须具备极强的识别功能,另外物联网作为一个集信息收集、处理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其必定需要一个完善的通信系统。

1.4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

(1)系统感知;更加全面更加系统的感知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其基本特性,使得城市中需求感知的人和物可实现相互感知,且可随时获得所需求的各种信息机数据。(2)传递可靠;在实现全面的连接之后,以形成可靠的传递也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特征之一,并且使得各种信息的采集及控制做到可靠传递。(3)高度智能;更具深度及更具职能的信息管控能力是智慧城市的又一基础特征,对收集系统收集到的各类信息进行快速、准确、有效的处理,并做出智能控制管理。(4)人性化管理和服务;智慧本身是对人类灵性的描述,目前转变到城市建设当中,其作用是为了完成城市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及人性化等,即使得城市可像人一样也具备灵性及智慧。

二、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从以上所述的物联网特征及智慧城市的特征,可清晰的看出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应用关系到市政管理智能化、农业园林智能化、医疗智能化、楼宇智能化、交通智能化、旅游智能化及其他应用智能化等方面,以下对其应用做详细的阐述:

2.1市政管理智能化

对于市政管理智能化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建构城市物联网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具备开放式、共享式的政府电子物联网体系,建设可完成多行业、多角度的数据协同、共享,为个人、企业及政府提供详细的城市运作及商业服务的物联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2)建构物联网公共设施监控;首先对城市的公共重要设施进行系统标示,以达到对城市公共设施的精确监控及全程跟踪,确保城市公共安全,最终完成政府的数字化管理。(3)物联网食品跟踪;对一些重要食品物资进行标示,就可实现对食品物资的全程溯源及追踪。(4)另外市政管理还包括城市应急体系、城市地图导航及城市环境管控等。

2.2农田园林智能化

(1)提高精细农业发展;将对应的传感器安装在农田、园林及目标地点,各节点单位就可实施准确收集到大量关于农田、园林内温度、湿度、采光及气体浓度等信息,以精确把握土壤湿度、压实程度、PH值及各类肥料种植情况等信息,这样将使得农业生产数字化、标准化、网络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2)园林信息管理;利用成本低、功耗低的无线传感网络对造林营林、林地征集、林木采集、城市绿化等方面的动态管控,以达到园林资源优化管理,以促进园林绿化的现代化及信息化,最终增强园林绿化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

2.3医疗智能化

(1)电子巡检。在病人身体病患部位通过一定的手段植入传感器,并构建好医院的传感器网络,医生就可对病人病患动态实现实时监控。(2)建立医院资源共享体系;为了充分对医院及病人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利用及处理好医院各种纠纷问题。(3)药品溯源;在药品生产时,对药品进行准确标示,完成管理透明化,增强药品安全,为防伪打假提供有效的依据。

2.4楼宇智能化

(1)在楼宇的建设过程中要安装智能化的楼宇管理技术,在物联网的配合下,将使居民能够方便的实现对远程物品的管理和控制。(2)大型公共监控系统的建立。在城市中各种公共建筑物较多并且拥有较多的设备和设施,所以必须建立紧急的监控系统,能够在突发事情发生时在物联网的协助下快速的解决该问题。(3)采用智能化的水、煤及电表。在各种设施的表内建立RFID芯片,可以通过表将这些数据采集到数据处理器中,再经过3G网络将信息传送到后台系统,实现自动抄表的功能。(4)异常设备的处理。在该问题的处理过程中使用无线的传感器和局域网技术,对空调、灯等实现远程监控。

2.5交通智能化

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使城市交通和轨道交通等各种重要设备智能化,保证实现城市交通工作的全程追踪和管理。这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即一方面政府要将数字化调度管理与城市的资源配置结合在一起,实现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作为交通管理部门要全面提高各种事故的预防和检测能力,使调度监控和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全面提升,促使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2.6旅游智能化

所谓旅游智能化指的是在物联网、通信技术、云计算以及各种高性能的数字处理技术在旅游开发、管理和体验方面的应用。在旅游方面运用将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资源和信息方面的智能化,同时将该服务以全新的姿态应用到未来的旅游发展,以全面实现该行业的智能化,为旅游产业的创新和结构升级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2.7其他应用智能化

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的物流和供应管理、产品的制造和管理以及各种交通行业中行李和包裹的处理、图书馆中各种文档的管理和追踪、门禁系统的标识等方面得具备广泛的发展前景。

三、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市的对策

(1)建立合理的法律和政策保障体系,使环境得到优化发展。(2)示范和规范应用促进物联网的发展。(3)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应用。(4)物联网人才的培养。

四、结语

物联网的发展不但是信息技术的一大变革,对未来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及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当前我国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作用并不是很突出,这就需要相关工作者不断学习、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科学、系统的加强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中应用,我们可以相信,随着我国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成熟,其必能更好的改善我们的生活条件。

参考文献

[1]王世伟.城市特色,建绿色、泛在和协同的智慧城市[N].文报,2011(12)

[2]马文刚.物联网,建设智慧城市的DNA[J].上海信息化,2011(03)

篇8

[关键词]智慧城市;信息化;基本思路

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326-01

1 智慧城市是城市的科学发展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和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尽管智慧城市概念至今仍然有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并引发了无数的争论。但不能忽视的是,智慧城市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接受,从搜索引擎带来的数据上看,智慧城市不仅被热议,甚至成为城市间较量的焦点。今天研究智慧城市的目的是为了找到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方法。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城市发展遇到了很多问题,光靠硬资产是解决不了的,所以就有了软资产的概念。软资产是指信息交流质量、使用水平、便捷性程度和生产机制。城市软实力和硬实力要协调发展,这样才能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的正常进行。所以,智慧城市发展自身不是技术驱动而是城市建设驱动,我们不能将任何技术要素或指标来形容智慧城市,要从效益和实际情况来考虑,越想接近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就要越契合城市需求,智慧城市建设最本质要求就是充分利用科学技术,通过信息化技术和工具来推动城市向文明科学的方向发展。因此,建立智慧城市并非将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技术简单堆叠,这里的指挥包括很多方面,从个体角度来看,与每个人先天后天的教育、经验和经历等都息息相关;而对于组织或机构来说,影响因素会更多。所以,信息技术不是决定是否指挥的唯一要素。但不能否认的是在当今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对建设智慧城市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以信息化视角来分析,智慧是会受到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对信息知识和数据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信息、知识和数据的决策能力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为了推动城市向科学化、智慧的方向发展,就必须依靠创新和信息化技术、理念和方法,这也是信息时代背景下城市发展的目标。

2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向高端的发展

回顾过去六十几年信息化的发展,可以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数字化的阶段,第二个是网络化的阶段,第三个是智能化的阶段。这三个智能的阶段跟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是完全对应的:数字化的时候,提倡的是建立数字城市;到网络化的时候要建立的是城域网、无线城市;到智能化的阶段,大家就提出来建设智慧城市。因此城市信息化发展脚步从未停止,而且在不断向前发展。这个发展过程不能太快或是跳跃性太强,需要循序渐进稳定的发展。智慧城市的发展是从数字化、网络化到智能化发展的过程。在我国不同城市中,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所以智慧城市发展的方式和手段也有所差异。城市要结合自身地域特点和实际发展情况选择发展方式,尽量处理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这也是智慧发展的基本原则。建设智慧城市包含丰富多彩的内容,随着目前信息社会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文明脚步也在不断加快,智慧城市内涵已经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水平。要从智慧的移动、民众、环境、经济、治理和生活这个六个方面来考虑。而这六个方面也正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六个维度,从这六个维度进行考虑,城市智能化发展所包含的内容就更加丰富多彩了,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也成为不断发展、持续性的过程。

3 建设智慧城市的基本思路

搞清楚智慧城市发展的驱动因素和所处阶段,就需要思考建设的思路。在建设智慧城市的时候不妨从二维的框架来考虑,从技术维度可以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移动的角度考虑环境、民众、生活、治理等等,按这个维度来思考城市里最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书记和市长关心的问题是什么?这才是今天研究智慧城市所要考虑的问题。从项目角度上来看,智慧城市具有4个比较明显的特点:第一,科技含量高,特别是利用商务智能软件解决各种业务和问题,这是目前大部分城市都无法实现的;第二,项目投资广泛且金额较大,智慧城市建设要包含方方面面,所以广泛的领域、业务和部门才能构成智能化城市,因此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投资都比较大;第三,项目成功率或成熟性偏低。项目在完成建设后正式开始应用,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其智能化水平,这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第四,建设周期很长且具有较强试探性。我国城市交通工程在快速发展,我们就以智能交通为研究对象,虽然有些城市交通建设的很好,但在有限条件下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难题,如果要实现智能交通的建设还相差甚远,将所有影响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在以后城市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更加谨慎全面的思考。总之,对于所有城市来说,建设智慧城市都要重视三点:第一目标要远大,第二起步要稳健、第三要快速发展。目标要远大是指城市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发展与智慧城市发展是有差距的,要将这种差距的原因寻找出来,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最后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为建设智慧城市制定远大目标,并将远大目标分割为阶段性目标逐一实现,同时还要进行智慧城市发展整体规划,也就是智慧城市建设蓝图。智慧城市整体规划的目标和内容是明确具体的,不是概念化或模糊性的;而且要以深远的眼光进行规划;要有充分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起步要稳健主要是指刚起步时要先逐渐实现比较容易或小的目标,保证智慧城市建设起步阶段的顺利。城市网络化和数字化发展已经基本成熟,从这两个角度来开始智慧城市建设,能够尽可能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并且要高度重视智能化项目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要以需求最大的项目为主,对一些锦上添花的项目严格审核、评估和控制。如果智能化工程规模大且即将开始施行,应该尽量将大工程分解为多个小工程,这样分阶段实施会更有秩序。而且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教训,从最基本的开始实施,能够提升工程建设成功率,更容易获取民众与社会支持和信任。快速发展是在已经有丰富经验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快发展速度,尽量在最短时间内实现项目的所有效益。这样,不仅能让民众更快的享受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便利和利益;也能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影响的扩大,来获取政府更大的支撑。负责建设智慧城市的技术人员、领导阶层和管理人员都要明确认识,不能将建设智慧城市当做一项消耗战或是拉锯战,虽然智慧城市建设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在实际的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寻找到突破口来提升效率和质量,稳定的获取阶段性胜利,然后实现最终目标。智慧城市建设应该以短期获取小成果,年度获取大进展为建设准则。

4 结语

建设智慧城市最基本的任务就是信息化系统建设,保证城市的“智慧”,还要重视城市副产品的发展,也就是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推动新兴产业、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这是加快城市发展的必要任务,同时也为城市新兴产业和信息产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这个“副产品”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变成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之一,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 徐琴.城市价值观和人类社会发展观的对应演进――兼论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战略[J].未来与发展.2013(06).

[2] 赵大鹏,张锐昕.基于战略管理理论的智慧城市建设过程管理模式研究[J].电子政务.2012(11).

[3] 尚进.从“社会-科技”角度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质与创新[J].中国信息界.2012(09).

篇9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节能

保证驾乘人员在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依靠投用在高速公路路段上的智能机电设备,同时在使用科技的智能化机电设备的同时,高速公路管理应该不断整合资源,真正做到“节能减排”。

1对高速公路传统机电系统的解析

(1)高速公路传统的监控设备主要的的作用是信息的采集、处理、提供和反应决策,该设备通过在高速公路沿线设置的外场设备,迅速地向各个监控基地传送数据,及时汇报高速公路的各种运行状态。就当前我国高速公路的现状,各级监控中心多数是独立的机构,一般情况下包括监视设备、网络设备、投影仪、以及一些相关的服务器。这些机电设备通过外场设备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的、信息互通的网络。由于各级监控中心保持相互的独立性,所以在特殊情况发生时,一般要通过各级监控中心向救援、路政等相关部门进行通报,之后再由这些部门进行事故的相关处理,工作效率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制约。

(2)高速公路的通信设备的智能化和节能化是高速公路实现现代化的有力保障,通信设备承担着记录监控设备和收费系统相关数据的重任,这些数据包括图像、语音、信息传输等。是其他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此外,高速公路通信设备,负责在发生意外状况的时候,与相关救援部门取得联系,包括设备维护、设备故障、事故救援等。最后通信设备系统还对高速公路管理通讯中心、联系业务和管理部门等具有重要作用。

2加强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智能管理以及机电设备的总体构架

根据分析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势在必行,总体构架分为管理、监督、服务、检测等。

其中,管理是机电设备实现智能化的核心和主体,高速公路的运行管理部门是此功能针对的服务对象,主要的工作人员应当充分利用管理功能搜集的采集数据并加以分析,通过一些技术手段,真正实现对高速公路重要路段的日常维护和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对能力,从而实现对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资产的协调,切实有效地做好相关工作。

服务是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是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核心内容,服务针对的对象主要为大众,应通过一些高科技的技术手段,为高速公路道路使用者提供相关服务,除大众之外的服务对象还包括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等,高速公路智能化,这些技术可以及时地为他们提供时效性强的信息。

检测功能是对上述功能成果的总结,是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的检验,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保证高速公路营运畅通。这对于高速公路智能化改革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机电设备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提供了技术保障。

以上机电设备的功能充分体现了机电设备智能化为保证高速公路的优质服务做出的贡献,以上三种功能相互依存、联系紧密,这些功能充分体现了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的优势。

3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检验评估

(1)针对路网设施,其状态的相关数据需要及时地处理和高效地传输,对终端显示设备的作用、可靠性、安全性应当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得出权威的结论。

(2)对于交通状况、交通事件、交通环境等高速公路条件的监测设备,对于以上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权威性、可靠性应当频繁地做出评定和分析。

(3)针对各级监控中心智能化全段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以及设备的视频系统、传输系统、显示系统,应当对以上机电设备的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利用得出的数据加以分析评估。

(4)对于智能化软件平台应保持高度的一致和可操作性,针对智能化软件平台的一致性的优化应当以满足大众需求为前提,提出操作性强的优化设计方案。

4对于优化高速公路配电系统的建议

要实现代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全面智能,改造优化机电设备首先应当结合当前高速公路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现状,重新分布高速公路外场设备,逐步实现高速公路监控网络,实现对高速公路的全面监控。

其次,数字视频对传输对于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可视化管理具有积极意义,数字传输在保证画面质量、增强传输画面的稳定性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再次,更新一些陈旧的高速公路机电设备,选用智能化机电设备并及时更新原始数据,并且对现有的设备分布上整合优化,提高设备利用效率。

最后,建立完整的高速公路网络体系,对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进行升级、更新整合服务平台。

5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节能化的现状

交通运输在我国是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国务院要求加快建设运输行业的低碳排放,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在高速公路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所以,高速公路的节能化进程,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合理调整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负荷分配、提高机电设备的功率因数、合理安排机电设备的供电方式都是高速公路设备节能的主要手段,通过对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改造,可以真正提高节能减排的效果,节省开支、杜绝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

6高速公路节能减排的基本含义

从广义上讲,高速公路的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有害物质的产生,从狭义上说,高速公路的节能减排是指在运营过程当中,在确保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转以及车辆的安全通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并降低经济成本,实现高速公路收益的最大化。

高速公路的节能减排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它是一种对社会责任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实现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节能化,有可能会降低运营所带来的收益,这就使我国机电设备节能化的发展出现了瓶颈,因为部分机电设备的节能化导致了经济效益的下滑,这个弊端严重制约了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节能化的发展。

7规范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节能化体系

节能减排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尚显稚嫩,这就会让高速公路相关管理部门对节能减排的概念上的认识含糊不清,无法把握节能减排的标准,造成节能效果不能最大限度发挥,规范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节能化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相关部门面临的一大难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制定节能减排方案、推进高速公路节能化进程、深入开展节能减排的相关工作。此外,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状况和民族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在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节能化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因素、文化差异等等。

8总结

通过对高速公路传统机电设备的现状分析,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建立一套完善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智能化和节能化体系对于节省开支、环境保护、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节能减排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为高速公路能够优质地为群众、政府等相关部门服务提供了重要保障。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实现智能化和节能化是高速公路的运营体系向数字信息化方向迈出的坚实一步。

参考文献:

[1]王笑京,李爱民,盛刚,等.高速公路监控技术要求[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篇10

关键词:住宅智能化;特点;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TP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这个信息化、自动化程度高速发展的时代,现随着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住宅的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经济性要求逐渐提高,现代住宅的智能化要求日趋迫切,各类智能化技术在住宅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如何合理应用智能化技术,是当今建筑智能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1 住宅智能化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随着 21 世纪信息时代的来临,智能化将会成为住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建设部不久前制定并颁布了《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将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分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三个等级。一星级示范小区应具有安全防范子系统,包括出入口管理及周界防越报警、闭路电视监控、对讲与防盗门控、住户报警、巡更管理;信息管理子系统,包括对安全防范系统实行监、远程抄收与管理和卡、车辆出入与停车管理,供电、供水、电梯等主要设备监控管理,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信息网络子系统,包括为实现上述功能科学合理布线、每户不少于两对电话线和两个有线电视插座,建立有线电视网等。二星级示范小区除具备一星级的全部子功能外,同时在安全防范子系统和信息管理子系统的建设方面,其功能及技术水平应有较大提升;信息传输通道应采用高速宽带数据网作为主干网;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应配置局域网,并可供住户联网使用。三星级示范小区智能化建设系统在有可能条件下,应实施现代集成建造系统技术,实施住宅小区开发全生命周期的现代信息集成系统,达到提高质量、有效管理、改善环境的目标。住宅原本是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栖息地,是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场所,是人们辛勤劳作之后温馨的归宿,现在她由于“SOHO”,即在家办公的出现,更是工作、竞争的战场。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不再仅仅是遮风避雨,不再仅仅是宽敞明亮、功能分配合理以及解决通风、采光、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等实用方面的单纯追求,原有的标准、模式、理念已经发生了改变,住宅本身也应该有生命和生命的感知能力。 要让静态的、冰冷的硬件变成温馨、变成趣味、变成小区生命的节拍和韵律,让人们对于各方面资讯有快速、准确的反映,将生活的人性化、未来化、舒适化、休闲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让家与家庭、办公室、谈判桌、交易所、娱乐场成为统一体。住宅智能化不等于自动化,仅仅安装若干具有自动化性质的设施设备远不能称之为智能化,住宅智能化也不等于写字楼的 SA。住宅智能化应具备以下功能:a.网络高速接入功能。b.家居办公功能,符合人们在家办公的需求。c.家居安全监控功能,如火警燃气泄漏、红外探测防盗系统等。d.家居管理功能,如物业管理、小区电子公告牌、水电气、卡抄表补充等。家居商务功能,如网上购物、网上商务等。e.家居娱乐,如远程教学、交通式电子游戏等。

2 住宅智能化的基本技术要求

(1)先进性

住宅是一个使用寿命较长的大件商品。在为住宅选择智能化系统技术与设备时,要充分考虑一定的超前性,避免住宅被过早地淘汰。

(2)成熟性和可靠性

在考虑先进性的同时,要注意技术的成熟性和可靠性,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和可靠。

(3)开放性和兼容性

无论是住宅小区智能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还是操作软件,都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避免因硬件种类多而采用多种网络操作系统,给系统集成和应用带来困难。

(4)可升级性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住宅小区智能系统的规模、功能与技术水平将会不断提高,用户的需求也会不断变化 ;因此住宅小区智能系统的建设应充分考虑未来拓展的可能性及服务水平升级发展的需要。

3 住宅智能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住宅最重要的功能是提供舒适方便的居住环境,小区建设应当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而不能将住宅小区建设成高度自动化和现代化的办公室的延伸。因此,小区智能化应以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的智能化为重点,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此外,有些智能小区过分强调安防,安装了太多的摄像机,使小区居民感觉个人隐私得不到必要的保护和尊重。这也是智能小区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 住宅智能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智能化住宅的发展离不开楼宇自控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即BAS指的是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变配电、照明、空调、供热、给排水、等众多分散的运行、安全状况、能源使用状况及节能管理实施集中监控、管理和分散控制的建筑物管理和控制系统。目前,住宅中比较广泛应用的智能化技术有: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小区监控系统、巡更系统、智能化停车系统、智能化照明系统、恒温空调系统等,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集中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能化设备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比如在有的新建小区中,开发商按消防要求在高层住宅中安装了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其区域报警器安装在一层电梯厅内,交房验收时通过了消防验收使用正常,但当小区居民逐渐入住后发现电梯厅的区域报警器24小时在报警,液晶显示屏上不是这家有故障就是那家有火灾,警报声吵得每天必须从此经过的居民不胜其烦,物业公司对此束手无策,最后不得不关闭了整个报警系统,使得整个系统形同虚设。原因何在,经过调查,发现问题有很多,其一是居民在装修的过程中,拆除原先已安装好的燃气报警探测器等终端设备,待装修结束再重新安装上去,但由于装修工人对相关知识了解的缺乏,在接线及安装过程乱接乱装,导致整个系统混乱;其二:物业公司缺少懂得相关知识的日常维修保养专业人员,在系统出现问题之后,只会给原安装单位打电话报修,但有大部分情况是系统本身并无故障,安装单位在多次往返之后也不胜其烦,以非其质量原因为由置之不理;其三:大部分业主不知道系统的作用且不懂得如何正确使用,使得设备有所损坏。

(2)智能化产品维修成本高及技术更新换代导致投资浪费。作为小区住宅智能化系统,它的使用其相当长,因为从住宅交付到基本全部入住一般都有3~5年的时间,而众所周知智能化设备的技术更新周期一般为2年左右,现行规定的电气设备安装的保修期也为2年,这就带来了问题,往往有的业主刚刚入住原设备保修期就已过,在更坏相关智能化设备时,被告知原产品已经不生产或已被新产品取代,要更换设备就需出高价,或者出现局部损坏就需重新安装整个系统,因为新旧产品不配套。由于有的开发商不切实际地盲目追求住宅的高度智能化,在建造过程中为了增加房产在同行间的竞争力,上了一系列智能化设备,据说采用了很多新技术,可是在销售过程中并没有引起购买者的兴趣,原因是有些功能大部分用户并不十分需要,而且由于成本的提高,销售价格比周边的楼盘要高出一截,结果销售情况反而不理想。

(3)存在各智能化设备系统之间不兼容。虽然目前的大多数智能化设备均具有数字通信功能,但是由于没有经过统一的一致性及互操作性测试,协议不统一,通信兼容性差,给整个住宅智能化系统的集成带来问题,也给操作及使用者带来麻烦。例如,在智能化住宅中一般存在自动火灾报警系统、防盗系统、智能智能化照明系统等,各系统设备及线路均为单独安装,且各系统设备品牌不一,技术标准也不尽相同,导致线路繁多,设备复杂,占用空间大。

5 加强智能化技术合理应用的措施

(1)加强智能化技术的普及。现居民小区智能化设备的维修与保养者一般为物业公司,可以采取由设备厂商或安装单位专业人员对物业公司维修人员的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并编制日常维修及使用指南,把系统的简单原理及组成、一些常规的操作使用及问题处理列入指南,在房屋交付时发至每一用户手中;在房屋装修过程中,尽量请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施工队或请物业公司专业人员进行一些智能化设备的移位,拆装及调试;在社区宣讲栏和社区活动中加强对智能化设备知识的宣传,物业公司专业人员应按相关规范和系统及产品要求定期对设备及系统进行检查与维修保养。

(2)从合同的角度加强对智能化设备使用及更新成本的控制。在安装单位或建设单位采购智能化设备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产品的性能及技术水平状况,选择稳定性好技术先进的产品,并且将产品维修更换的价格在合同中逐项列明,制定合同产品在使用期的供货的长久性及确保产品升级的兼容性,用合同形式确保使用、维修、产品更新换代的可持续性和经济合理性。其次,在选用产品时,不能盲目追求产品功能的多样性,应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对于一些可有可无甚至是多余的功能坚决不要,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为最基本的目标。同时,要考虑到采用系统的经济性及受众的接受能力,比如在青年公寓与老年公寓的智能化系统及设备的选用侧重点就应有所区别。

(3)尽量选择同系列的产品,呼吁相关主管部门制定相关兼容标准。在智能化设备产品的选择工程中,尽量采用同一品牌或厂家的产品,采用集成化程度高的系列产品,对不同品牌或厂家的产品用于整个智能化系统内的,在选定前充分了解拟采用的不同品牌或厂家产品之间的兼容性,或者将拟采用的产品的方案交给相关生产厂家要求其对产品作适当的调整以求达到整个系统所需的兼容性。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住宅建设中要经济合理地应用智能化技术,让智能化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们,让人们充分享受现代化技术发展带给我们的舒适、便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