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05 18:0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交通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交通发展现状

篇1

关键字:智慧交通系统;镇江市;发展现状;问题;建议

目前,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是全球城市道路交通面临的共同问题。近十年,我国汽车年均增加1100多万辆,增长量是2005年汽车数量的7.7倍,而城市道路每年仅增长3%~5%,车辆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基础设施建设速度,造成运输效率低下、能源消耗不断上升,又带来了中国城市大气质量持续恶化。在我国,交通的发展还无法适应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所以推进智慧交通系统的发展势在必行,这也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之一。

一、智慧交通系统概述

智慧交通系统的前身是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ITS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提出。2009年,IBM公司提出智慧交通的理念。智慧交通指将先进的智能监控技术、物联网、空间感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有效地集成应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综合应用交通科学、系统方法、人工智能、知识挖掘等理论工具,以全面感知、深度融合、主动服务、科学决策为目标建立起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

智慧交通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交通发展模式的转变有别于传统的交通理念。智慧交通的发展模式更加着重于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探知的信息优化资源配置,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式决策信息和高效精准的管理信息。智慧交通系统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无处不在的传感设备和智能终端是智慧交通信息获取和传递的基石,构建全方位的智慧交通系统对城市交通进行实时监控、分析,避免因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共享不充分而造成错误决策。智慧交通系统利用高科技技术分析大量的信息数据,提供各种综合通方案,提高交通设施利用率,改善交通状况,使得交通控制更及时、方便、高效和安全。

二、智慧交通的研究现状

中国智慧交通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研究围绕交通流理论、城市路口自动控制数学模型等工作展开;8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优化道路交通管理、交通信号采集、车辆动态识别等;到90年代,开始建设交通控制中心或交通指挥中心,并开展城市交通管理的诱导技术等方面研究。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原先的智能交通系统已不能满足目前的交通状况,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出现为智慧交通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再加上人们出行理念的变化,使得智慧交通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为进一步建设智慧交通,各方面专家学者积极致力于智慧交通与新兴科技结合的研究中。例如,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史其信认为,在“物联网”技术发展和推动下,智慧交通系统将会进入全新快速度发展时代,而新一代智慧交通系统是物联网和智能汽车两大领域的重要交集。车联网的构思可以进一步完善当前的智慧交通系统,通过行驶路线的优化,让交通更加畅捷。

三、镇江市智慧交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镇江市智慧交通发展现状

近几年,镇江市城市人口已达311万,私人汽车保有量接近34万,交通流量以每年9%的幅度逐年增长,城市交通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造成的交通拥堵、运输困难等交通问题亟待解决。

从表1可以看出镇江交通流量年年增长,为缓解交通压力,镇江市政府大力发展智能公交项目。智能公交顾名思义就是将智慧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工具相结合,通过公交车及公交车站的智能设备,将交通流量数据输到智能运行中心,再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实现车辆位置信息实时化、可视化,出行者也可根据公交车站的站牌信息,准确掌握公交车到站距离。截至目前,市区已完成1000多台公交车GPS设备和车内监控设施安装,完成100多条线路的地理信息采集和车辆、人员基础数据录入,完成200多座智能公交站台的改建任务,智能公交已覆盖主城区主要道路和公交线路。

由于镇江特殊的地理位置,镇江市智慧水运建设工作尤为重要。2013年开始投入使用水上ETL系统(不停航缴费系统)免去船员上岸来回奔波,减少废气排放,提高船舶过闸效率。另外水上应急系统通过智慧海事电子动态监管中心的实时监控,全面提升水上安全应急能力,减少水上交通事故。

虽然镇江智慧交通系统已经初具成效,但根据调查显示镇江市目前建设的智慧交通系统并没有彻底解决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必须对现有的智慧交通系统进行优化,增强交通管理智慧化,合理规划公路、铁路、水路建设。

(二)镇江市智慧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各部门相互独立,互联互通程度低。我市交通部门管理职能不明确、机构设置重叠,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独立,造成相关的交通信息传递不及时,降低了交通运行效率,阻碍了交通信息准确及时的。

2. 基础设施不完善,获取信息不全面。镇江市城市公交基础设施不足,公交专用道缺乏和站点设施未得到有效保护,使得快速增长的社会车辆随意停靠、挤占公交站点,扰乱了公交车的安全运行和有序停靠,造成交通控制中心获得的相关交通信息无法全面准确地反应实时的交通形态,交通网络各个节点的接收能力和质量参差不齐,增加信息分析处理的难度。

3. 技术水平较低,数据分析能力较弱。当前,由于镇江智慧交通系统引进时间限制,信息采集手段单一,数据累积量少,数据加工处理和应用分析能力较弱。镇江在应用物联网技术与信息采集的融合、云计算与信息处理、传感器技术等关键技术方面还有待突破。

4. 数据源质量不高,信息安全隐患严重。由于数据质量不高,导致交通诱导和信号控制等需要实时准确交通流量数据的系统不能发挥预期效果,从而影响了整体智慧交通系统的投资价值。智慧交通具有移动特性和无线通信两方面特点,但当前对于智慧交通的研究只偏重于其功能的实现,忽视了信息泄露、伪造、网络攻击、容忍性等安全问题。

四、对于镇江发展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议

(一)加强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

政府需要从上而下强化顶层设计和规范,成立专门的智慧交通管理部门,建立适应镇江城市发展、“一城两翼”市区空间布局的交通管理体制,对影响交通信息资源的各方面力量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各自的职责,实现智慧交通系统信息的集成和共享。

(二)大力开发智慧交通的关键技术

保障镇江交通协调发展,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交通科技进步,提高交通规划、设计、施工和交通管理的科技水平。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成为构建智慧交通的技术支撑推动城市交通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契机。比如通过云计算平台数据的融合、挖掘和分析,建立交通动态信息处理和管理控制平台,使海量数据得到高效及时的处理和,帮助交管部门更加宏观调控包括陆路、水路等系统在内的整个交通体系。

1. 公路建设。镇江冬季室外温度较低,高架桥路面易结冰,可以利用智能化自动除冰系统,当桥面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会自动启动加热系统,自动保温,避免结冰,造成交通事故。同时在国、省干线重点路段安装监控,与公路智慧交通指挥中心进行实时数据、语音、视频的互联互通。

2. 公交建设。4G网络的发展让智慧交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将集调度、视频监控、信息于一体的智能化设备安装在公交车内,及时记录车辆信息传回智慧交通指挥中心,同时便于公众出行信息及时变更。利用车内视频监控,可以实时抓拍、调用历史视频,为智能公交调度和公交车内纷争等案件提供有利的图像信息。

3. 水运建设。镇江位于长江之滨,水路发展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应当加快构建船舶与航道运行环境的感知平台,在提高水运效率的同时,积极响应生态城市号召,减少环境污染。

(三)建立完善的政府服务平台

政府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建立公共信息平台的公众参与系统,作为公众参与交通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的平台,例如“实时路况”、“公交线路查询”、“出行导向”等信息。另一方面,“掌上公交”、“智慧镇江”等相关系统可以与QQ、微信等网络运营商合作,扩大适用范围,节约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四)加强信息安全建设

加强信息安全建设需要加强相关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和管理,包括数据安全技术、系统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其次需要加强系统的风险评估、及时感知整个系统的安全隐患和风险;最后要加强从业人员和群众的安全意识,加强信息的管理和使用。

五、结语

智慧交通系统的发展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之一,信息与交通的结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推进智慧交通系统进步,城市交通系统日趋完善的必要手段。镇江智慧交通系统的发展,也将促进与之相关的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镇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海航,柴琳.浙江省智慧交通建设与发展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13(11).

[2]王维民.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J].黑龙江科技,2010(07).

[3]涂晓晖.未来城市交通的智能中枢[DB/OL].义乌新闻网,2014-06-21.

[4]张叶.浅谈我国智能交通及问题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

[5]镇江市交通运输局.镇江市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DB/OL]. 镇江市交通运输局网站,2012-10-31.

[6]蔡翠.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交通工程,2013(06).

[7]王谦,代佳欣.成都市城市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的困境与对策――基于物联网管理模式[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篇2

【关键词】大数据;云计算;预测;私有云

一、概述

科技的不断进步必然会为社会的发展带来变革,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也由以往的工业时代步入信息时代。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简单的数据信息处理和基础的计算机应用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全球数据信息爆炸式的增长和复杂化多方位的需求与应用,亟需新的科学技术来促进互联网产业的深度优化与改革。目前,科技信息行业的中心已经发生转变,全球各大IT公司也都将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信息安全作为日后发展的主要目标。由此可见一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信息安全的发展成熟度与完善度,必然会影响整个国家的信息产业的发展,也是在如今瞬息万变的全球经济下夺得一席之位的有力手段。在我国,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的信息产业遍地开花,都已经得到相应的重视与发展,然而这些新型的信息产业如今的发展势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否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能否成为促进社会快速发展的利器,这都有待考究。所以对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学习与研究,对于了解我国新的科技信息产业的发展,制定相应的策略以促进社会经济大跨越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数据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是互联网通信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个人电脑、企业服务器以及各种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的数据量从2000年以来,就以爆炸式的形式快速增长。尤其是在我国,国民数量基数非常大,这都无形之中使得大数据成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基本需求。2012年,我国工信部陆续推动了一系列的大数据相关的项目运作,加上相应的法规、政策的支持,在2014年底,大数据已经在我国各地得到广泛应用。首先,大数据涵盖了社会产业的很多领域,例如在电信与互联网领域,食品安全、医疗卫生、智慧城市与交通、科技服务等多个领域中得到快速发展。其次,传统的IT信息产业也都借助大数据的东风,积极响应深化改革,出现了一大批以大数据技术为中心的信息产业转型的成功案例。最后,在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构建大数据中心,力图以大数据应用为支柱来加速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大数据的未来发展必定风云变化,主要发展方向大概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一)结构多样化

基于大数据的信息系统架构必然多样化,借助云计算的发展,实现分布式存储于管理的基本构架,对于图片、音频、视频等非格式化数据的存储与管理的计算框架以及对网络实时流分析与计算的基本框架将会并存。

(二)大数据预测

大数据的智能预测功能必然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阿里巴巴公司通过对淘宝网的用户购买行为的分析,发现包括欧美在内的大部分区域的买家询盘数急剧下降,也就提前预测了全球的经济走势,最终躲避金融危机的伤害。同样的,通过大数据预测未来的行为必然成为趋势,尤其是在经济金融、自然灾害等方面都会得到广泛的发展与应用。

(三)智慧城市的构建

智慧城市的发展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大数据技术成为智慧城市快速发展核心技术。智能交通、全民医疗、智能政府管理、企业发展等方面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相信大数据在智能城市构建上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云计算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云计算是目前互联网发展的新的一次改革,将会以新的商业模式带动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云计算推出的商业模式主要由三种,分别是基础架构即服务的IaaS、平台即服务的PaaS以及软件即服务的SaaS,通过三种运营模式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基本需求。目前,云计算的发展仍以IT巨头为代表,主要包括谷歌公司、亚马逊、IBM以及微软。其中谷歌公司主要通过其硬件基础、大数据应用以及良好的搜索引擎构建其专门的云平台,通过分布式的数据存储与管理、智能的云计算应用来实现其云平台构架。亚马逊、IBM、微软也都推出了自己相应的云平台,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解决方案,极大地帮助客户提升自己的企业运行效率,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在电信运营方面,云计算也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通过将以往的IP网络、光纤网络以及HSPA等构建基础的无线通信云,极大地方便各个企业和部门使用,同时我国三大运营商也都推动各自的云计算平台的发展,力图构建一个即软硬件、网络、应用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必然会为各个行业带来新的商机,以促进其快速发展,主要趋势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简化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轻便化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也是移动终端发展的必然方向。通过云计算构建的相应平台,将主要的应用转移到云平台上,这样就大大减轻了移动终端的压力,用户只需要通过高速的网络、轻便的终端即可访问云平台应用,从而使得移动终端的配置与成本大大降低。

(二)私有云的快速发展

随着公共云的快速发展和技术逐步成熟,私有云的发展及其产品也将必然成为趋势。通过构建私有云平台,实现私有的云存储、虚拟桌面等应用,以及对专门的系统通过云集成提供针对性的系统服务,这将大大提升部门的运作效率,降低成本投入。

(三)促进物联网快速发展

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延伸,是实现互联网与生活中实物联通的具体实现。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使得物联网发展的经济成本与技术成本大大降低,通过构建相应的云平台即可实现物联网基础设施、应用系统与服务的实现,从而加速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四、总结

大数据与云计算是目前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中心,也是IT产业改革新的机遇,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大数据与云计算都在蓬勃发展,如果把握机遇,顺应时代需求,这必然为为了的发展开启新的大门,趁着大数据与云计算的东风,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字:信息化;山东;旅游;智慧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2)12-0073-03

Research on Shangdong wisdom travel

JI Hui

(ZhongB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Nanjing 210012, China)

Abstract: Informatization is the spindle of National 12th Five-Year Plan, and becomes the trend of wisdom. The paper investigates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handong tourism industry, and proposes the ideas and key poi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wisdom tourism. Beginning with four major application groups (including 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 scenic spots, hotels and travel agents), the paper presents a solution of Shandong wisdom tourism.

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dong; tourism; wisdom travel

0 引 言

近年来,“信息化”、“智慧化”、“物联网”、“云计算”已成为热门词汇, “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等概念席卷全球,并辐射到我国各个城市。这些概念引领我们从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向智慧化进军,目前,这些概念已经得到社会的极大重视,并渐渐落地。

智慧地球要求城市的智慧化,城市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智慧旅游作为智慧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融进了此次浪潮,成为旅游业的第[1],同时也是智慧地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7月12日,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全国旅游局长研讨班期间说,我国将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使旅游企业经营活动全面信息化,基本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高信息含量、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在我们这个新兴的世界旅游大国初步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2011年4月13日,作为全国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南京市启动了“智慧旅游”的建设,预计三年后建成。2011年11月28日,在玄武饭店,南京智慧旅游一期建设成果会如期举行。

“智慧旅游”是一个新兴的命题,它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新兴技术手段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2]。“智慧旅游”以融合的通信与通信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可以说是旅游信息化的最高境界。

智慧旅游让旅游进入“触摸时代”,数字服务实现服务无盲点。随着智慧旅游的向前迈进,其营销手段也层出不穷,如 “好客山东”、“大黄河之旅”、“焦作现象”、李连杰壹基金全力打造的“公益邯郸”、“中国荣耀——国窖1573”、“中国太阳城——德州”、“经典上海”、“国际沙漠休闲城市——鄯善”、“成语之都——邯郸”、“中国旅游第一博” ……

1 山东旅游行业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山东省旅游业发展比较迅速。表1 所列是2005—2010年山东省旅游收入统计表。从表1可见,2005—2010年,山东省旅游业逐年增长,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都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

表1 2005—2010年山东省旅游收入统计表

年份 总收入

亿元 入境游客

万人 国内游客

亿人 入境旅游收入

亿美元 国内旅游收入

亿元

2005 1 039.0 155.1 1.4 7.8 974.6

2006 1 295.6 193.1 1.7 10.1 1 214.8

2007 1 653.6 249.6 2.0 13.5 1 550.8

2008 2 005.2 253.7 2.4 13.9 1 908.5

2009 2 452.2 310.0 2.9 17.7 2 331.7

2010 3 058.8 366.8 3.5 21.6 2 915.8

资料来源:根据2005—201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

山东旅游业迅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应当说得益于2008年奥运会,得益于2009年旅游品牌“好客山东”,得益于2010年全运会。从表1可以看出,2008年以后旅游人数及收入增长较快。

山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旅游业的发展潜力,认识到旅游业发展对山东省其他产业发展的带动,因而努力发展交通运输业,促进旅游业发展。

山东省积极争取,2008年青岛市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唯一伙伴城市,其浮山湾成为帆船决赛的分会场。奥运会在给中国北京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予山东省及青岛市以很大惠泽。

2009年,“好客山东”正式启动,“好客山东”提供了一个友好的平台,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全面了解山东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人来山东旅游,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

全运会是全国体育比赛的一大盛事。2010年,山东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的目光,大量人口进入山东;全运会的召开,也对济南的市容市貌起到了促进整顿的作用,同时对济南的声望起到了宣传作用。

根据调查,山东已经开始了智慧旅游进程,“好客山东”便是智慧旅游的营销策略。其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山东旅游局已经拥有旅游政务网,资讯网已处在试运行期;

(2) 泰安市商正在建设旅游网,相当于旅游集散中心,可以调度旅游大巴车,查看本地导游与组团信息;

(3) 枣庄进行旅游营销活动,并运用了“一卡通”系统,一卡包含两个人的门票和酒店,并且景点运用了全球眼;

(4) 德州旅游局固话、宽带为电信业务,旅行社移动业务也为电信业务,各地市与旅游局都有一定的关系基础,但电信业务并没有突出;

(5) 各地市都在向旅行社推“导游助手”。

2 山东智慧旅游发展思路与重点

当前,以物联网技术、3G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得泛在化、网络化、互联化、移动化和智能化成为大趋势,并将使所有的产业格局、经营方式、发展模式产生根本性变化。国家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已经明确在传统“四化”中增加了“信息化”,充分体现了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智慧旅游是旅游和信息化这两种历史性潮流的结合,必将会带来旅游业的第。如果说过去互联网与旅游业的结合是旅游业的第一次革命,那么现在的新技术、新变化将会带来第。传统旅游信息化的点菜模式,正在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的带动转变为一种贴身服务、位置服务。主动发现旅游者的需求,根据旅游者的所在位置和据旅游者的个性需求,通过便利的手段实现更加优质的服务,就是智慧旅游的应用前景。

智慧旅游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是全面物联。智能传感设备可将旅游景点、文物古迹、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对旅游产业链上下游运行的核心系统实时感测。

第二是充分整合。实现全市景区、景点、酒店、交通等设施的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旅游资源核心数据库,提供智慧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

第三是协同运作。基于智慧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可实现旅游产业链上下游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地协作,达成城市旅游系统运行的最佳状态。

第四是激励创新。鼓励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在智慧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业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所谓智慧旅游,就是通过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络平台的支持和多种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由传统政府向电子政府过渡;同时,为旅游企业提供及时的旅游信息,为企业的市场营销、线路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山东的智慧旅游建设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专业化阶段。在这个阶段,所有的景区和旅游主管部门都在建网站、建数据库,以实现统一管理的基础数据和专题数据,从单一的功能转变到专题的综合应用。

第二阶段是建设数字旅游和数字景区阶段。该阶段主要实现一些分布式的数据集成管理功能,并建立一定的数据共享和服务机制,构建城市和区域性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实现数据和业务的共通和共享。

第三个阶段是智慧旅游阶段,是智能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旅游信息化建设应该以更加面向应用、面向用户和面向整个旅游产业升级为目标,通过将新一代的IT技术充分运用到旅游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把感应的芯片装备到旅游资源中,通过云计算和超级计算机,把物联网、互联网和通信网络整合在一起,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的通信,从而达到更加精细、动态管理景区和旅游资源的目的,实现旅游全过程的智慧状态。这是智慧旅游的最后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3 山东智慧旅游解决方案

山东旅游行业应用群体主要包括旅游管理部门、景区、酒店和旅行社等。旅游信息化是对各应用群体分别进行信息化,智慧化是将各应用群体的数据进行交互联动,同时数据的来源更为广泛。山东智慧旅游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山东智慧旅游架构

山东的智慧旅游解决方案主要可以从管理部门、景区、酒店和旅行社四个应用群体探讨,图2所示是该方案中的旅游部门管辖范围示意图。其中,景区通常指的是大景区,大景区概念就是一个旅游的产业链的最终承载者,一般包含旅游的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大景区涵盖很多的小景点和景区内的相关服务机构。

图2 旅游部门管辖范围

3.1 旅游管理部门的电子政务

旅游管理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主要是综合查询网站内的各种信息,提供管理入口登记,并在后台提供功能强大的来源分析系统和网站访问统计系统,以便其有利于分析网站宣传效果。

旅游管理部门的电子政务包括资讯、查询、回馈、产业链链接、交流、旅游线路,以及假日预报系统、旅游招商引资系统、旅游网络游戏系统、政务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通信与通讯网络等。

3.2 景区管理信息系统

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景区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实现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简称“四导”)四个基本功能,以及手机信息推送即导游助手、3D景区(触摸式多媒体)、全球眼等功能。这里的“四导”可以通过一卡通或者智能手机来实现。

从景区本身出发,为了确保给旅客提供一个便捷、安全的环境,主要对景区进行实时智能监控和文物的数字化管理。

3.3 酒店管理与电子商务系统

酒店管理系统可实现客户、管理者、操作者三赢,全方位记录客户信息,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个,同时可以充分挖掘经营潜力,为酒店创造价值,是一种以人为本、真正让操作员喜欢的功能应用。酒店的管理分为酒店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分别称为酒店管理系统和酒店电子商务。它们在同一平台,但用途不同。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酒店管理者、操作者对酒店内部信息与事务的管理,主要有房务管理、客史管理、人员管理、餐饮管理、会员卡管理、信息查询、通讯与通信管理等;而酒店电子商务系统主要用于客户与酒店操作者之间的联系,主要包括预定、退房、点餐、信息查询、投诉等。这里也可以使用一卡通或者直接使用手机来实现开房、餐饮等服务。

3.4 旅行社管理与电子商务系统

旅行社(travel agency 或 travel bureau)是指有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世界旅游组织对旅行社的定义为:零售机构向公众提供关于可能的旅行、居住和相关服务,包括服务酬金和条件的信息。旅行组织者或批发商在旅游需求提出前,以组织交通运输,预订不同的住宿和提出所有其他服务为旅行和旅居做准备的行业机构。我国《旅行社管理条例》中指出:旅行社是指有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旅行社的管理需要内部管理系统以及与游客的电子商务。

旅行社的主要业务流程包括:组接团、旅游线路设计和包装、订房订票、派车派陪的后台保障、团队核算、财务结算、部门效益考核、应收应付往来、内部银行等。

旅行社的内部管理对象包括旅行社和垂直部门。

旅行社垂直分工体系(又称“批-零体系”)通常分为旅游批发商和旅游零售商。依照行业垂直分工体系,旅行社行业主要细分为批发、和零售三层结构,可以进一步分为旅游经营者、旅游批发商、旅游零售商。

垂直分工体系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实现规模经济的有效手段,旅行社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导游管理、旅行社内部管理、旅行社内部事务管理、旅客信息管理、垂直部门管理等。

旅行社电子商务主要实现旅行社与供应链、客户之间的业务往来,具体包括旅行社营销信息、旅行预约、旅行社服务回馈、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集散中心管理(主要针对批零经销商)等。

具体供应链涉及交通部门、住宿部门、餐饮部门、参观游览部门、购物商店、娱乐部门、保险公司等资源。

客户关系管理(CRM)通过客户信息的统一处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客户消费行为习惯和市场趋势,实现缩减销售周期和销售成本、增加收入、寻找扩展业务所需的新市场和渠道以及提高客户的价值、满意度、赢利性和忠实度等目标。

4 结 语

本文根据山东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山东省智慧旅游发展的思路与重点,并在发展思路与重点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智慧旅游解决方案,并分别从管理部门、景区、酒店和旅行社等四个应用群体对方案进行了探讨。

参 考 文 献

[1] 叶铁伟.智慧旅游:旅游业的第(上)[J].中国旅游报,2011(11):1-2.

[2] 刘小航.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若干问题探讨[J].社会科学家,2004(6):105-107.

[3] 钟安石,安翠.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12):20-23.

篇4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农业Zigbee传感器

农业种植中,为了防治病虫害和追求产量,过量使用、滥用农药和化肥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随着全球变暖,各种极端气象条件频发,使脆弱的农业更加雪上加霜。中国农业需要变革,变革要从源头抓起。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农业中,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是智慧农业和精细化生产、管理、决策的技术支撑,是发展“智慧农业”的核心。

一、中国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0%和25%,且现有耕地中2/3是中低产田,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发达国家已达50%~70%)。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投入水平高且利用率低,并导致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土壤沙化、碱化、盐渍化严重,耕地单位面积产量与世界粮食高产国家相比甚至要低一半以上,21世纪我国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减少的矛盾不可逆转。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有一定基础,但与目前应用需求差距很大,在生产过程科学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溯源、农业远程技术服务,农民远程培训等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养殖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迅速发展,用于优质生产和标准化养殖的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刚开始起步;面向农村快捷的网络接入服务和低成本智能化信息接入终端问题仍未取得重要突破。

二、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

物联网技术涵盖范围极广,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智能电网、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条形码标签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相关技术在中国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物流、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安防、家居、旅游、军事等二十多个领域,在未来3年内中国物联网产业将在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慧医疗、车用传感器等领域率先普及,预计将实现三万亿的总产值。

三、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

在大棚控制系统中,物联网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光传感器、离子传感器、生物传感器、CO2传感器等设备,监测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CO2浓度等物理量参数,并通过基于Zigbee网络协议的无线设备将参数传送到标准网关设备,标准网关通过GSM、CDMA或者以太网将数据发送到服务器中进行分析控制,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远程控制的实现使技术人员在办公室就能对多个大棚的环境进行检测控制。采用无线网络传递测量得到的农作物的各种参数,可以为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产、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下一步的目标是一方面加入更多不同种类的传感器采集数据并加大采集频率,另一方面在云平台侧建立更多的数学模型,摸清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农作物的最佳养殖规律,达到最优化品质、最优化质量的产品,并建立突然预案应对突发天气情况和其他一些突然情况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四、小结

与传统农业不能适应农业持续发展的需要相比,智慧农业可以实现高效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和改善环境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不但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农业生产力,而且是实现优质、高产、低耗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黄桂田.《物联网蓝皮书: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2012~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篇5

关键词:“互联网+”;交通运输;经济发展

引言

对于交通运输经济而言,其在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市场对交通运输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交通部门在加快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完善的“互联网+”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平台,这样才能为交通运输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日常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

1“互联网+”背景下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

1.1服务个性化不足

互联网时代具有个性化,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在交通运输服务中这种互联网的运用则更加明显。在“互联网+”时代中,普通的运输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需求,甚至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而“互联网+”时代的出现,让人们有了更加多样的选择,不仅仅是乘坐交通工具,在配送过程中也开始利用各种各样的交通方式进行速度的提升,提高工作效率。交通运输行业是时展的产物,遵循时代的特点应运而生。此外,在交通运输事业中人员需要配备较高的素质,若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不能满通运输的发展,则在工作中会造成服务质量低下,甚至是运输过程造成混乱,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服务效果会影响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

1.2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优先发展部分产业,再由先发展起来的产业带动其他經济产业,即“先富带后富”仍然是我国促进区域发展的一种主要模式。一个地方的交通运输发达水平可以直接决定这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交流程度。交通运输是进行运输配送的渠道,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促进运输行业规范是当前急需的事情。

1.3交通运输经济资金投入缺乏

交通运输压力日益增大,这就要求兴建更多的道路,然而资金成为交通发展的一大难题。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相关政策出现倾斜现象,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处于紧张状态。目前我国公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价格随之提升,导致建设成本明显提高。而银行借贷和地方融资政策也发生了变化,企业向银行借贷存在困难。交通运输经营规模不完善,固定资金使用快,流动资金缺乏,使得企业资金链加长,减少了资金的利用率。政府为此做了许多努力,但是大多事倍功半,交通运输经济的资金投入问题不容忽视。

2“互联网+”与交通运输经济融合发展的模式

2.1搭建交通综合信息平台

在我国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为了构建更加完善的运输信息平台,需要进行信息化的建成。首先,要对监控系统、智慧系统、信号系统、违法系统等进行监管。信息具有流动性,在每个过程中需要进行信息共享与信息转换,通过交换机制将信息进一步地提供给各大服务平台,然而交通信息平台的搭建需要借助云计算技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合理化的计算。其次,进行详细的整合,对交通综合数据进行评估。从而集中处理,“互联网+”技术与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通过各种数据的调控对大数据进行优化,能够发挥出交通运输经济最大潜力。同时“互联网+”与交通运输行业具有实时性,每时每刻都需要为用户提供合理化的出行方案以及路况等信息。

2.2基于“互联网+”智能交通建设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

在构建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过程当中,其主要的构建思路是有效融合互联网和交通系统。在构建过程当中,构建的基础是利用互联网技术,科学分析海量的交通数据信息,然后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这样就能提高交通管理过程的主动性、及时性与协调性。此外,相关部门在建设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过程当中,要将有价值的交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科学完善的信息共享与交换机制,提高交通综合数据信息的融合处理以及管理水平,创建完善的交通智慧系统,这样才能促进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的健康稳定发展,为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3改善出行方式,实现智能出行

以互联网为载体,随时随处可以查询到客运、水运、城市公交、地铁等出行信息,例如,交通路况、航班信息、最优路径规划等;通过互联网实现跨地域购票,广泛使用二维码扫描,实现手机终端购票,自助购票机购票,缓解了传统购票地点,如车站、地铁口的拥挤。通过提供网上约车服务,实现了传统出租车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足不出户便可以预约,出门便可以上车,更大程度地较少乘客候车时间;短途拼车价格低廉;实现最优路线搭乘;给予了消费者多种选择服务,包括车型,乘坐模式,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通过建立乘客对出租车司机的评价系统,促进出租车行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公交车上安装GPS系统,乘客观测到电子公交站牌,实时交通信息,从而更加科学地规划出行时间出行路线,缓解交通,实现智能化出行。

2.4重视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应用

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促进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例如,重视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应用,构建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健全并应用交通运输管理控制与智慧系统,违法抓拍自动记录系统、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等。并加强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利用计算机开展信息的处理与分析,集中管理和分析交通综合数据信息。建立健全的交通智慧系统,推动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发展,助力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还要结合移动互联网思维与多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Uber与滴滴打车、快车等便捷出行方式,推动交通运输资源共享,促进资源共享和多元化服务,让交通运输行业实现高效、有序、可持续发展,为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篇6

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河西走廊》的热播,还有兰新高铁的开通等消息接踵而至的机遇面前,享有“丝绸之路精华段落”的河西走廊再一次被推向旅游时展的前沿。旅游业的发展推动着河西走廊昔日辉煌的重现,智慧景区的建设,智慧旅游的发展恰恰弥补了传统旅游的片面引导,让旅游者更近一步感受丝路文化,更形象生动的重塑河西走廊昔日的风貌。

一、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一)智慧旅游国外研究综述

“智慧旅游”是在“智慧地球”的背景下产生的,2008年IBM公司总裁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基于“智慧地球”的研究发展,国外学者对“智慧旅游”进行了浅层次的尝试,大多数都是集中于各种进行“智慧旅游”的技术在旅游业中的一些应用,偏实践型的成果比较多。比如:2005年美国科罗拉多州Steamboat滑雪场特意为旅游者配备的装有RFID定位装置的手腕带反馈系统装置,叫做Mountain Watch,实时监测游客位置、消费情况,提供滑雪路线等;2012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推出了“标识都市”项目,利用二维码采集城市相关信息,是一个基于智能手机应用的微电子旅游大全等。但是对于“智慧旅游”的概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二)智慧旅游国内研究综述

2010年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镇江提出要用十年的时间实现我国旅游产业智慧化发展的目标,建设“智慧旅游”,这是国内第一次正式提出“智慧旅游”。根据CNKI搜索查阅的文献来看,我国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是从2011年开始,但至今现有文献中对于“智慧旅游”的概念仍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2011年05月黄超,李云鹏在《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中提到“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上网终端,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等方面的信息,达到及时、及时了解、安排和调整工作与计划,从而实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和利用;2015年11月刘叶飙在《智慧旅游:概念界定与实践发展》中提到“智慧旅游”是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移动互联网为技术依托,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与旅游要素的深度融合,为旅游管理部门、游客、旅游企业及目的地居民提供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智慧旅游管理等内容的一种新理念。

通过国内学者对于“智慧旅游”研究,不难看出我国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主要是从智慧旅游的概念、系统开发以及服务平台建设进行的,偏理论型的成果较多。

二、河西走廊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河西走廊旅游业发展现状

根据2015年甘肃省以及河西部分地级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酒泉市、张掖市、武威市、嘉峪关市四个地级市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了4594.26万人次,占到了全省总人数的29%,全年旅游收入占到了全省总旅游收入的31.2%。显然,近几年河西走廊旅游业的发展处于一个上升的阶段。

(二)河西走廊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1.以敦煌为首,发展智慧旅游。2014年起,甘肃省的智慧旅游建设正式启动,并将敦煌确定为甘肃省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为智慧旅游试点景区,敦煌成为甘肃智慧旅游的先驱者。

2.线上线下合作发展智慧旅游(以敦煌为例)。根据敦煌智慧旅游大数据的分析,截止2015年中旬敦煌旅游微博平台粉丝量达到20.3万人,敦煌旅游官网浏览量达32万次,天猫旗舰店浏览量达29.5万次。目前各平台的浏览量依旧处于大幅度的增长趋势。

3. 在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敦煌智慧旅游的带领之下,河西走廊的智慧旅游在逐步发展,准确的说现在河西走廊的智慧旅游处于一个起始阶段,因此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大量的企业借助智慧旅游来吸引游客,但部分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技术条件,各地之间的交通条件、各地区的科技技术与旅游的结合并不是很完善,再加上技术人员的缺乏、专业旅游从业人员的缺乏以及服务质量不高,无法满足部分游客的需求。

(三)河西走廊智慧旅游问题分析

1.智慧旅游发展标准,管理制度不完善。近几年,游客与导游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在进行智慧旅游活动中,没有明确的管理规范,很难约束游客行为,不利于智慧旅游的建设和发展。

2.经济基础落后,信息技术的利用水平不高。智慧旅游的发展是则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相比于“镇江”发展的智慧旅游,河西走廊地处西北,在经济、思想、网络技术上还是落后于其他省份的,所以多媒体技术水平的高低影响了河西走廊智慧旅游的发展。

3.智慧旅游发展不均衡。比如,兰新高铁的全线开通带动了张掖、嘉峪关、敦煌(酒泉)的旅游发展,目前张掖、敦煌的旅游业以及智慧旅游发展趋势一片大好,金昌、武威的旅游业也在一步步发展,但是在敦煌、张掖两地旅游业发展之下来看,还是处于相对落后的处境。这种不均衡的发展不利于河西走廊整体智慧旅游的发展。

4.景区内外智慧化程度不一致,重管理轻服务。也可以说是宣传力度不够,智慧形象不突出。部分景区内部的智能化设施建设全面,但是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大,不能做到景区内部设施、管理智能化与外部宣传、服务智能化相结合,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智慧化,但是与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化还是有距离的,要在细节上服务游客,注重细节的智能化。

5.智慧旅游产品和服务缺乏创新。随着智慧旅游产品种类的增加以及智慧旅游的普及,旅游产品逐渐出现了同一化、单一化的特点,模仿的产品越来越多,服务方式也趋于一致,随着旅游的发展,如果智慧化程度停滞不前就会导致以前满意的游客带来视觉以及感觉上的疲劳,造成满意度下降,失去部分游客。

三、河西走廊智慧旅游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明确智慧景区建设的标准,完善规章制度

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出台关于智慧景区建设标准、智慧旅游发展规范准则等法律文件,从多个方面对智慧旅游发展以及智慧景区建设提出要求,做出规范化、标准化的指导,为智慧旅游发展以及智慧景区建设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同时建立智慧旅游评价体系,来推进智慧旅游发展的进程。

(二)夯实智慧旅游基础,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

(三)联动发展智慧旅游,减少不平衡现象的出现

联动发展实现互补互促、合理竞争,减少不平衡发展,张掖、敦煌、嘉峪关的旅游带动金昌、武威的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发展。

(四)提升服务质量,注重游客体验

注重游客体验是智慧旅游发展以及智慧景区建设的核心,站在游客的角度为游客提供满足其需求个性化服务,做到游客在游前、游中、游后都满意的效果。

(五)创新智慧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

丰富旅游产品,创新旅游服务是智慧景区建设的重中之重,不仅可以提高游客满意度、忠诚度还能发掘、吸引潜在的游客。

四、河西走廊智慧旅游发展前景分析

如今,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是非常脆弱的,想凭借着工业和农业来发展、崛起已经是无法实现的,智慧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概念,是当下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之一,所以智慧旅游今后在河西走廊上的发展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快速普及而逐步走向发展阶段。要充分了解智慧旅游的发展目标、最终想要得到的结果才能确保智慧旅游在整个旅游市场起到积极应引导作用。

五、结论

篇7

主论坛上,NEC全球总裁远藤信博发表了题为“为实现对人与地球友爱的信息社会――大数据创造新价值”的主题演讲。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健、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分别做了演讲,来自政府、机构、企业等各界嘉宾近300人出席了主论坛。

NEC是较早倡导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之一,拥有下到海底光缆、海底地震仪,上到宇宙卫星开发的全方位业务经验,特别是在防灾、消防、交通、物流、水资源管理、能源管理、养老、医疗等领域,通过ICT技术支撑着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远藤信博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安心舒适的居民生活,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存、共生,以及整个社会安全、高效、可持续的发展。NEC选定中国作为智慧城市业务的战略重点区域后,将不断投入优势资源,依托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方面的技术实力和多年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一定能够为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NEC在参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一直坚持“统筹规划、绿色环保、协同开发”的建设理念。首先,考虑到各个城市发展现状不一,NEC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步应该是因地制宜地进行总体架构的规划设计,综合考虑人文社会体系和经济产业规划,包括新兴智慧产业的选择培育和传统产业的智慧改造,提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管理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人文体系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建设方案,然后再分步实施。

NEC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开放性与协同性,认为要实现社会管理各要素间的整合转型,应以信息集群为基础,实现跨系统应用集成、跨部门信息共享、跨网络融合互通,体现城市反应的即时性和适时性,消除信息孤岛以及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的灵活性和运营效率。

在2013NEC创新解决方案展现场,“城市管理”、“企业运营”、“民生服务”三大智慧城市展区以及“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的下一代C&C技术”展区吸引了不少观众。

主要亮点产品有:

1.智慧教育“睿课堂”

“睿课堂”是一款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云平台的智慧教育产品,老师和学生人手一个平板电脑,通过无线热点连接,提前制作好的课件可以显示在每个学生的屏幕上,课程进度由老师主导,老师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能看到每一个学生是否在线。“睿课堂”的智能作业系统还会自动批改学生作业,并对正确率进行统计,也可以对课堂的表现情况进行分析。目前“睿课堂”已在北京、深圳、南通、广州等地的一些中小学落地,老师、学生反响良好,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新颖有趣。北京市大兴区一所学校的老师还表示,使用“睿课堂”半年时间,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2.下一代网络技术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OpenFlow

篇8

>> 国外城镇化模式选择和启示 国外城镇化建设启示 浅析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 国外城镇化经验借鉴及中国城镇化道路选择 浅谈国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浅谈国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省外城镇化进程对贵州的启示 国外城镇化发展战略成败及启示 新加坡城市建设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启示 国外城市交通规划对中国交通发展的的启示 借鉴国外城镇化经验,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精明增长理论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启示 新型城镇化与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人文转型 可借鉴的国外城镇化典型模式 国外城镇化立法特点 借鉴国外城镇化经验 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 日本城镇化发展模式对海南就地城镇化建设的启示 新型城镇化治理模式选择 中国的城镇化不能简单抄袭国外主流城市模式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创新模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9]孙波,白永秀,马晓强.日本城市化的演进及启示[J].经济纵横,2012(12):8487.

[20]国外“智慧城市”建设及其启示[EB/OL].(20130104)[20140601].http:///experts/201301/04/content_27576590.htm.

[21]范炜.日本智慧交通建设的借鉴[J].浙江经济,2012(21):4749.

[22]周晓萃,王岳.日本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经验及启示[J].城乡规划研究,2013(5):4750.

[23]阎海防.日本:智能城市建设让市民受益[N].经济日报,20110822(10).

[24]陈玉兴,李晓东.德国、美国、澳大利亚与日本小城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世界农业,2012(8):8084.

[25]万博,张兴国.和谐之城:德国小城镇建设经验与启示[J].小城镇建设,2010(11):8995.

[26]BUSCHMANN S.德国小城镇是中国城镇化未来[J].中国房地产业,2013(6):6671.

[27]叶齐茂.可持续发展的德国城镇化[J].城乡建设,2010(2):7375.

[28]黄发红.在德国看城市化[N].人民日报,20130506(23).

[29]武锋.德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趋势[J].信息化研究,2013(7):210.

[30]舒尔茨.美国的兴旺之城:小城镇成功的8个秘诀[M].谢永琴,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8895.

[31]奥姆斯特德.美国城市的文明化[M].王思思,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6769.

[32]王宝刚.国外小城镇建设经验探讨[J].规划师,2003(11):9699.

[33]王海燕.美国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和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13(36):510.

[34]何凡,罗洎,陈一君.高新技术开发区与区域创新系统互动发展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4045.

[35]CENSUS B. 2010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Population and Housing Unit Counts[M]. Washington D.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2:4143.

[36]张鸿雁.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优先战略选择――“零失误城镇化战略”的理想类型与模式[J].山东社会科学,2013(1):4955.

[37]张占仓, 蔡建霞.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亮点研究[J].经济地理,2013(7):5358.

Inspiration from Foreign Selections of Urban Development

Pattern for the New Urbanization of China

HUANG Jun1,2,JIA Yu1,GUI Mei1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2.Agricultu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篇9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发展趋势 展望

引言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时展的产物,是指利用通信或信息技术对城市的核心运行系统的关键因素进行检测、分析,从而对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许多发达国家早在2004年便推出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全世界智慧城市排行靠前的曾是分别为维也纳、多伦多、巴黎、纽约、伦敦等,韩国的泛在网络、瑞典的智慧交通和美国的智能服务亦是世界上各具特色且发展相对成熟的国家。

一、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一)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扩展

自国内提出智慧城市发展战略计划,各城市逐渐开始筹划智慧城市建设的项目,国内掀起一阵智慧城市建设热潮。2011年,国内一级城市都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详细规划,绝大部分的二级城市也响应智慧城市建设计划,截至2012年,全国47个副省级以上地方的规划文件中,有22个城市就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其占比46.8%。截止2013年,国内320个城市投入了3000亿元,来建设智慧城市,估计“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总投资可能会达到5000亿元。

(二)智慧城市发展方向不同

智慧城市发展规划虽在国内形成一股发展热潮,但每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和发展内容不一样,其拥有的电子信息技术水平也不同,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也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方向,目前主要分为四类:社会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例如,北京在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提出要加快向世界智慧城市迈进,宁波提出要讲智慧城市发展计划作为该市科学发展计划的战略选择方向。各大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对社会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要明显高于对产业发展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考虑,占比分别为72.7%和27.3%。

(三)设备快速升级

电子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通过不断竞争优化,实现了国内3G网络的普及,目前4G网络也开始覆盖部分城市,未来覆盖全国是必然趋势,实现用户上网迅速,信息沟通流畅。2014年,国内电信用户不断增加,电话用户数已达14.5亿户,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普及,不仅宽带普及和升级,移动电话用户更是逐年递增,2014年已超过12亿户。宽带的普及和升级为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良好的设施基础。

(四)信息收集、整合与运用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信息进行收集,对于过去一些有用的信息进行存储,以便对未来某些技术进行监控或提供依据。信息整合主要是将数据信息进行标准化、云计算,提炼有效信息,来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信息运用主要是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比如某一建筑设计的标准,各方面选择的指标或数值进行存储,将各条数据全部整合于某一系统,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输送到控制系统,对城市未来发展规划进行监控、实施,而这一代表技术就是大数据挖掘技术,通过信息的收集、整合和运用,最终实现有效信息的提取。

(五)城市一体化发展

中国政府很重视智慧城市的发展,国内智慧城市的发展主要是资源的整合,利用智能技术将城市的各方面发展结合起来,提升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和人们的幸福指数。智慧城市是为实现一体化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提升城市运作效率,最终实现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一体化的逻辑结构、一体化的设计蓝图、一体化的顶层设计等都是为了解决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中的信息孤岛问题,城市一体化的理念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原则,一体化不仅实现城市行业内信息共享,提升业内沟通效率,更能通过信息存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整个国家的运转效率。

(六)节能环保理念

智慧城市的发展是为了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物联化、互联化和创新,而实现这一智慧运用的前提是以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为前提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是为了提升城市发展水平,而自古以来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保护之间的平衡是发展重点,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绝不能建立在资源的过度消耗或环境破坏之基础上,况且智慧城市发展建设中资源是连接政府、个人和企业三主体之间的基础要素,没有了资源,智慧城市也就成为了空中楼阁。因此,在当前智慧城市发展趋势中,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的重视程度是未来一发展趋势。

二、智慧城市的研究展望

(一)智慧城市的实际应用

智慧城市的本意是希望通过智能化技术,将城市信息化、城镇化,提升城市的经济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而现实中,人们对智慧城市的发展期望言大于行,全国各地均支持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并积极响应提出战略规划。然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却形成了一种"千城一面,缺乏特色","重项目、轻规划","重建设、轻应用","重模仿、轻研发"的局面,变得很被动,资源整合难度加大,失去了智慧城市发展的初衷。因此,未来对智慧城市的研究中,不应局限于对当前现状或内容的探讨,应该结合当前国内发展政策,从技术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考虑,研究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与对策,提升智慧城市的智能水平。

(二)智慧城市的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智慧城市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种长期的战略性的发展趋势,其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规划、咨询、实施、运维,一些先驱者成功者很好地掌握了智慧城市发展周期的项目实施方式,也具有一定的经验,然而很多后继者更多的只是盲目响应,缺乏长远的对策与综合优势,有的只是具有规划和咨询能力,有的则实施和运维能力突出,这些因素使得其在智慧城市发展中不是启动困难就是难以持之以恒,解决这一瓶颈,要求业内企业之间建立合作联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不足之处,形成智慧城市发展的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未来研究如何在企业之间建立合作联盟,资源分配、技术共享等问题的探讨则是很有意义的。

(三)智慧城市建设效果

智慧城市的建设绝非一句空谈,不是某个城市提出一个建设规划就能完成的,也不是某一城市大张旗鼓对市内通信技术进行改进就能解决的,其最终的评估标准是产生的效果,而非计划。倘若国内连完善的评估标准都没有,就不用提及效果了,因此,未来增加对智慧城市发展的评估标准和实施效果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国内对智慧城市的评估标准还不完善。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在国内已实施好几年,然而,在纽约智库智慧社区论坛公布的全球最有智慧城市决选名单中,中国内陆地区竟无一入选,这一事实是值得中国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企业深思的,为何发展如此热潮却效果不佳,这也是未来研究中的重点。

三、结语

智慧城市的发展是国内的战略发展目标,对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整体较好,主要体现在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扩展,智慧城市发展方向不同,设备快速升级,信息收集、整合与运用,城市一体化发展,节能环保理念等方面;

第二,智慧城市在国内虽发展迅速,但效果不佳,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所在正是未来研究方向,主要体现在智慧城市的实际应用,智慧城市的生命周期服务能力,智慧城市建设效果等方面,未来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佳艳. 智慧城市研究进展与展望[J]. 科技管理研究, 2014 (17):104-106.

篇10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ITS) 对策研究 交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一、什么是智能交通系统(ITS)

智能交通系统(ITS)的英文全称是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在比较成熟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上,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合成运用而建立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最初由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并得到迅速发展,也是我国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智能交通系统(ITS)可以提高现行交通系统的有效性和可控性,能有效减少事故、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建立一个高效、便捷、环保的综合智能交通体系。

二、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重视并逐步开展智能交通系统(ITS)的研究,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的快速发展,我国加快了对智能交通关键技术的研究步伐。科技部从96年开始组织了一系列智能交通技术国际交流和合作,从而促进国内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目前,中国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智能交通的规划上面应优先实施投资少,收益高的项目,比如:城市绿色交通通道、公共汽车有线通道(BRT)、地铁和公共汽车的智慧卡收费和收费数据库互联、城市交通监控与管理等。

三、目前我国智能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产业链、技术创新、研发严重脱轨

以前我国智能交通研发没有形成产业链,由国家资助研究的智能交通领域项目没有产业化,更不要谈应用了。而西方发达国家却早已形成了智能交通系统相关产业链,并规模化生产。目前,我国智能交通企业群体虽然数量众多,多达2000多家,但只是局限于系统集成,而且技术含量不高。在技术创新、规模、品牌和未来主导方向等方面的企业相对缺乏。这是“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扶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智能车路协同技术和智能车载系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目前国内智能车载系统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主要从国外引进应用系统。智能车路协同技术的研究也是刚刚开始,对环境的感知技术,尤其是在高速状态下对远距离环境的感知和传感器在网络化条件下对环境信息的感知尚缺乏有效手段。我国在基于多传感器集成复杂驾驶环境感知技术、以安全和舒适度为目标的具有增强“感官”性能的辅助安全驾驶技术、综合性车载信息服务平台技术、以及基于网络的三维全景导航技术等方面与国外同行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智能化交通控制技术基本上依赖进口

目前国内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产品几乎完全从国外进口,典型产品包括SCOOT、SCATS以及RHODES系统。经过实际应用这些系统并不适合中国特有的交通模式。特别是我国大城市交通网络极为复杂、车多人多,需要符合本地实际需要的智能化交通控制技术体系。只有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智能化交通体系,才能真正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交通环境。

四、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一)、大力培养和引进智能交通技术人员

目前,我国智能交通技术人才缺编严重,亟需大量相关技术人才。能否建立起相关人才体系,是保证我国智能交通建设发展壮大的关键。因此,我们要以相关高校及科研单位为依托,及时向国外同行开展技术交流活动,通过开展相关重点科目的研究,为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培养高质量的智能交通专业人才。

(二)、积极推动智能交通技术产业化

要想更好的发展一项技术,重要的途径就是将其产业化,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也不外乎如此。我国要逐步建立相关新技术推广转化机制和专利保护机制,建立便于智能交通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使其能够尽快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要尽快把目前已经成熟的、具有强大市场潜力的智能交通新技术加快推广应用,化技术为成果得以实际应用。

(三)、针对智能交通成立相关技术管理机构,建立健全行业标准规范,有效整合行业资源

目前,我国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开发还没有全国统一的领导机构,而国外却早已成立。如日本的VERTISITS、美国的 America及欧洲的ERTICO组织,负责统一制定本国智能交通的发展战略及行业技术标准。通过相关机构,加强智能交通发展上的宏观调控,整合优势资源,减少局部冲突和资金浪费。我国综合运输体制建设已逐见成效,但相关政府管理智能还各自为政,各种运输方式、各地政府管理智能还不够明确,在某些方面还存在土政策、图标准。这些因素非常不利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因此我国要尽快建立国家级智能交通系统管理机构,领导推进全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路网结构日趋强大完善。智能交通技术的实施给我国日益严重的交通压力带来了希望。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增强道路安全、提高运行效率同时降低交通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智能交通技术的蓬勃发展也将促进相关行业进行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国家产业布局,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 琪,智能交通;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杨兆升教授访谈录[J].综合运输,2010(7):85-89.

[2] 严新平,吴超仲,中国智能运输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J].交通企业管理,2001(11):57-59.

[3] 陈超,吕植勇,付珊珊,彭琪.国内外车路协同发展现状综述[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1,1(29);102-105.

[4] 李清泉,熊伟,李宇光.智能道路系统的体系框架及关键技术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8,(1):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