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2-05 18:06: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交通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热烈庆祝教师的节日。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参加这次大会的同志,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全体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向关心支持我区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科教兴区、人才强区”的发展思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原则,把教育事业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区委、区政府千方百计为教师提高了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实施了公开选聘优秀校长制度和“名师名校名校长”的工程,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内容,注入了新活力;同时加大了教育投入,投资5000万元,对九中、五中进行了改造,改建了四中、六中,进一步整合了师资力量,提高了师资水平,使我区的教育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我区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过去几年我区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这与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密不可分的。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教育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区的教育事业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创新思路,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加快教育创新为主题,以优化教育改革为动力,全面提高各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努力实现教育事业的新跨越。为此,我提出三点希望和要求:
一是要切实加快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承担着教书育人、培育未来的重任,教育教学的质量最终决定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各级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肩负的重任,切实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在坚持“三个面向”。大力发展现代教育上下功夫;在加强学校管理,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在培育名师、名校上下功夫,加快全区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是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技能,才能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各学校要发挥特级教师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通过他们来培养青年教师,建立一支骨干教师队伍,使我区教育的人才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切实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抓教育的全局意识,长远意识,树立大教育观,把教育作为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社会进步的重要措施和根本保证,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社会风尚。区政府将更加认真地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继续把教育发展摆在优先位置,努力创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推动我区教育事业不断提高,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的超常发展、跨越前进。
篇2
国金证券财富管理中心分析师张杨表示,智慧城市属于新型城镇化概念中的细分板块之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包括智能交通、安防、医疗信息化、智能建筑、教育信息化等等。这不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相关公司已经在业绩方面有所体现。
智慧城市带来什么变化?
所谓“智慧城市”,就是借助新一代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将人、商业、运输、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整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城市运营,并优化有限资源使用情况的城市。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表示,“智慧城市”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新产物,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形形的网络平台集成与现实社会相结合的代名词。“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结果,构建了一个开放创新、绿色生态、文明科学的现代新城市发展模式。
国泰君安的研究报告称,智慧城市是城市全面数字化基础上建立的可视化和可测量的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营,包括城市的信息、数据基础设施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化的城市信息管理平台与综合决策支撑平台。从应用领域来看,智慧城市包括智慧的交通、医疗、公共安全、教育、城市发展和能源等领域。
从已披露的数据来看,“十二五”期间,320多个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上的直接投资合计超过3000亿元。业内人士估算,“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可能高达5000亿元。随着更多城市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十二五”期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
智能交通更被看好
据了解,智慧城市的涉及范围很广,包含了医疗信息化、社保信息化、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教育信息化等多个领域。而其中,智能交通是分析人士较为关注的。
华宝证券TMT分析师吴炳华表示,目前来看,前景较确定、有望率先发展的细分领域主要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城管和智能医疗等领域。此外,涉及教育、社保等公共民生领域的智能化建设也有望渐次推进。因为目前来看交通过于拥挤等问题较为明显,而智能交通则可以较好地改善这一领域。
事实上,智能交通行业是目前智慧城市建设投入中投资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细分领域。交通运输部近日的《交通运输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年)》中也提出,到2020年总产值规模超过千亿元。
国泰君安表示,城市交通供需矛盾逐渐加大,在基础道路设施供给有限增加的情况下,智能交通成为缓解矛盾的首选手段。随着智能交通系统集成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智能交通单个项目投入规模有望逐渐加大。随着城市智能交通千万级等项目增多,实力型大公司有望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由于相关项目对公司的资金实力、技术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相关龙头公司有可能凭借资金和规模实力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业绩加快增长。
警惕相关软件板块解禁压力
事实上,对于智慧城市所带来的机会,上市公司已有所布局。如中国联通之前就已经了"智慧城市"战略,而中兴通讯近期则了“ZTEI-City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篇3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所谓智能交通是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共同产物,其融入了大量高端科技,如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将这些技术进行科学的整合,运用于城市交通系统。智能化的交通体系优势明显,实现了全方位、精准、有效、即时的管理。不但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意识,尽量避免了交通事故和道路拥堵现象的发生,便捷了出行,间接减少了尾气排放和能源消耗,保护了环境的同时也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国内智慧城市发展内在需求与动力
智慧城市概念首先由IBM公司提出,引入中国之后引起广泛关注和响应。目前,住建部已经推出两批试点城市,已经有上百个地区提出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一些省、市将其作为“十二五”时期加快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转型的战略导向和重要抓手。
1、提高城镇化质量,治疗“城市病”
我国目前还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过去我国城镇化所走的是高资源消耗、高环境冲击的发展道路,与之而来的是结构性资源匮乏和环境破坏。快速城镇化客观上加剧了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使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日益严重。对于我国而言,如何通过智慧传感和城市智能决策平台来妥善解决交通、节能、环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已成当务之急。
2、 聚集新兴产业,转变发展方式
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能推动产业发展,特别是软件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因而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浪潮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很多城市都将智慧城市作为城市下一步发展的新名片和提升城市品牌的重要手段,北京、上海、广东、南京、武汉等多个省市已相继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3、 均化公共服务改善民生保障
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对城市的公共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民生为导向,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着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其重要意义之一在于以技术革新倒推政府职能转变。而智慧城市时代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已成为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新思路。
二、智能交通在应对智慧城市发展需求中的作用
1、智能交通的发展目标与智慧城市的内在需求高度契合
交通拥堵、交通污染无疑是城市病里面最突出的表象之一。智能交通正是起源于缓解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迫切要求。我国数十年的智能交通发展历程,也正是交通治理与再拥堵的历程。而今,智能交通日益成为化解城市交通治理难题的突破口。
由于智能交通突出的现实压力和需求,各地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已经自发的将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运用于城市交通管理中来。而以这两大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石所在,从这个意义来说,智能交通早已成为智慧城市的先行系统,智能交通对新一代移动互联等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在智慧城市框架之外早已显现。
2、智能交通系统已经作为智慧城市先行者出现
近几年来,智能交通的建设思路逐步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政府相关部门利用先前大规模投资所建的基础设施获取的大量数据,整合成对市民出行有用的一系列数据,为出行者提供信息、智能诱导等服务。智能交通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如智能公交、智能停车、慢行信息服务等领域,是改善民生保障的重要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讲,智能交通不仅对构建智慧城市具有重大的作用,更是已经以先行者的身份在整个智慧城市框架体系中出现。
三、智慧城市视角下智能交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的智能交通系统在不断摸索和实践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智慧城市这个更高的视角来看,智能交通建设和应用还存在明显的问题,主要凸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先期投入使用和后期投入使用的城市,其系统功能差异不大,少有创新型的应用成果展现,一般后期建设的城市大都是照搬先期投入使用的系统功能和做法,很少有针对本城市特点的应用或有更有效的功能扩展,因而很难真正做到智能交通本地化。
(2)总体来看,智能交通系统集成化应用程度较低,应用相对单一,系统之间缺乏应有的关联。智能交通涉及面很广,单就信息采集而言,既有通过线圈的信息采集,也有通过视频等技术手段的信息采集,更有通过手机、浮动车、GPS等获取的信息。从各地建设并投入使用的情况看,一般都是按条线投入资金分开建设。
(3)数据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目前大量获取的文字、图片和图像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在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融合分析方面还存在非常大的欠缺。智能交通所采集到的数据与相应的数据应用研究都还集中在结构化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方面,而对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获取和分析,乃至结构化数据与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融合挖掘分析,还缺乏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更少见应用成果。有了充足的基础数据,还需要有先进的大数据应用,只有这样,智能交通才能真正实现“智慧化”。
(4)受现有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的限制,在深度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难以发挥出智能交通的全部功效。城市规划、道路规划和交通规划,运输管理和交通管理,静态交通管理和动态交通管理等归属多个部门,各部门均按自己的需求和标准建设信息系统,信息共享和系统关联远非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科学与和谐。
(5)交通信息服务的形式和内容还缺乏多样化,尤其在如何应用位置信息提供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方面比较有限,在实现多样化的同时较少考虑实用、好用和方便。
(6)智能交通技术在公共交通方面的应用还很不够,公共交通并没有达到舒适、便捷的要求,而这个要求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开始被人们认知和谈论,并一直期待,却至今未能够得到解决。而公共交通领域正是均化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保障的重要方面,智能交通理应在这方面更有突破。
四、城市智能交通发展关注重点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这些概念的兴起,城市智能交通作为这些概念的落地者,未来仍会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速。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目前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应用,这个方面将是后续市场的热点。以下从4个方面对城市智能交通发展进行展望。
1、轨道交通的发展将持续火热
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当下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一线城市在继续加大轨道交通的建设外,二三线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上线的轨道线路越来越多。相信随着轨道系统的发展,系统包括的综合监控、综合安防、乘客资讯、自动售票、通信及信号等系统产品,都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2、公共交通的发展迫在眉睫
智能公交概念的提出,让民众对公共交通又多了几份期待。公交智能化系统除了要解决公交数量、公交到站时间可查询等日常要求外,公交的数据采集和、智能调度、行业监管与服务都是隐藏在后面的深层次需求,如何利用现有的产品和技术,将数据采集和、智能调度、服务做成一个三位一体的完整体系,是值得企业去尝试的地方。
3、更有效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是可期待的热点
理想的智能交通系统,有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信息采集设备收集实时路面场景,一旦有异常事件发生,系统会立即反馈,协助管理员排查问题,将异常事件的监测与发现由“事后”转为“实时”。数据采集是智能交通应用大数据的第一步。我国智能交通发展较稚嫩,面对炙手可热的大数据,路走得并不顺畅:震惊全国的长春市两岁婴儿被盗事件,案件发生26小时之后,直到发现被遗弃的车辆,警方也未能明确车辆行驶动向线索。无论是何种原因,未能及时查到车辆轨迹,显然说明了我们对视频监控系统采集来的原始视频数据未能及时分析利用。当然,大数据的意义还远不止如此。城市智能交通除了关注居民的安全感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去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比如利用大数据的分析,给居民提示出安全风险比较高的路段或区域,甚至可以根据路况分析帮助居民调整出行的时间段或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等。随着通信技术、GIS技术、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三种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信息的采集经历了从人工采集到单一的磁性检测器交通信息采集再到多源的多种采集方式组合的交通信息采集的历史发展过程,目前我国在信息的质量控制技术、多源交通信息融合技术、信息集成技术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4、针对行业市场,开发简单、实用的功能
城市智能交通领域技术因素还是占据较多份量,客户很关心智能化的前端和中心平台会不会给使用、维护带来麻烦。确实如此,城市智能交通领域前端的使用,目前基本上只能交给厂家的技术人员或经过专门培训的技术人员来操作,原因就是很多的功能在使用方面还是不易于理解和操作。有鉴于此如果针对行业市场能开发出更加简单、实用的功能,相信会受到客户的欢迎。
结束语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不仅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也带来理念和模式的变革。交通运输部提出要发展“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交通运输高安全、高效能、高品质服务的挑战,使得交通系统智能化、综合化、协同化成为发展的必由之路,智能交通成为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斌.解析智能交通对于构建智能城市的影响[M].北京出版社,2013.
[2]徐天琪.基于数据融合的城市道路交通事件自动检测[M].北京出版社,2013.
篇4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智慧城市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与分析,对智慧城市的不同概念进行了系统阐述及区别分析,探索了智慧城市构成要素并构建了智慧城市的研究框架。
城市演进与智慧城市概念辨析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必然的产物,并且随时间以及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演化,其演化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4]。
(一)城市的发展进程
严格来讲,真正的城市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蒸汽机改变了生产方式与劳动关系,人类进入了工业社会,工业化城市随之出现。在工业化以前,城市以及城市理论的发展受历史以及科技限制一直比较单一。工业革命后,城市的发展呈现多样性,不同城市发展理论悄然盛行,这其中包括全球城市(世界城市1991)理论、柔性城市(后福特城市1997)理论、信息城市(数字城市1998)理论、智能社区(智能城,21世纪初)理论,以及包括最近几年盛行的智慧城市理论。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信息城市理论也就是数字城市理论,此理论的提出者将城市视为信息经济的集聚地。海量信息的传输与处理离不开计算机与互联网。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发展的下一阶段,强调无处不在的互联互通、全面的感知和更深入的智能,建立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主要技术代表的感知社会。
(二)智慧城市的不同定义
在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学者在不同环境背景下赋予了智慧城市不同的含义(见表1)。通过梳理发现,美国学者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大都侧重于技术在智慧城市的应用,例如在Harrison等人的研究中认为智慧城市依靠技术实现城市的感知化、互联化与智能化。感知化是通过使用传感器、电话、个人设备、码相机、智能手机、植入式设备、网络及其他类似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人体感应传感器来实现真实世界的数据采集和整合。互联化是指这些数据能够整合到统一的计算平台,并且此类信息能够在不同的城市服务中进行交流。智能化则包含复杂的分析、建模、优化及业务操作流程中的可视化,以便做出更好的决策。同样,Toppeta关于智慧城市理解是基于信息通讯技术和新一代互联网的应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宜居性的改善。Washburn认为智慧城市是智慧计算技术应用于关键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的集合。智慧计算指的是新一代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集成,智慧技术能够提供IT系统和现实世界的实时感知和先进的分析,这将优化业务流程、平衡企业资产、给人们提供实时的信息,帮助人们对选择和行动做出更聪明的决定。国内学者骆小平认为各种先进的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智慧城市概念的核心。而张永民和杜忠潮所理解的智慧城市的概念在强调智慧技术的同时也注重各种网络(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的作用。
Giffinger等人认为智慧城市表现为以前瞻性的方式去考虑城市问题、提出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其中前瞻性有诸多代表,例如自我认知、灵活性、可变性、协同作用、个性、和战略。Caragliu等人觉得智慧城市是人人参与的一个社会,通过对社会软件(人力资源、社会管理)和硬件(通信设施等)的投资,以实现经济的增长、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对自然资源实现智慧的管理。智慧城市可以被认为是一个连接多个子系统和部件的大型有机系统。Dirks和Keeling[14]把智慧城市看做一个有机集成系统。城市核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得系统变得更加智慧,系统之间协作运行。秦洪花等认为智慧城市是城市各个方面的系统整合,以此让城市中各个功能彼此协调运作,以达到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空间,为市民提供更高品质生活的目的。
智慧城市要素研究
(一)智慧城市的核心构成
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水、电、交通、环境、经济、政府等等。唐建荣、邓贤峰等人[15]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应当包含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光网、智慧工业、智慧医疗、智慧政府服务、智慧电网、智慧青奥、智慧城市市民卡、智慧生态、智慧社区十大示范工程,分属于经济、市民与政府三大领域。吴余龙和艾浩军[16]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应当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以及产业发展四大方面。其中基础设施是城市各个领域智慧化的基础。智慧城市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城市运行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其功能范围覆盖了城市的产业、生活、公共三大领域[17]。综合分析可得出,智慧城市主要由三大核心构成,分别是智慧产业、智慧市民和智慧政府,可有效覆盖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
(二)智慧城市的构成要素
1.城市基础建设。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必须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为基础。基础建设的范围包括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Washburn等人认为城市智慧化的程度取决于七个关键的城市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城市管理、教育、医疗卫生、公共安全、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18]。国内学者杨红艳通过案例验证了城市基础建设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必要。她以首尔市、新加坡市、纽约市、台湾桃园县四个全球智慧城市优秀实践城市作为研究案例,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要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包括良好的信息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9]。
2.技术。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技术的推动,必须依靠多种有力的技术,包括建筑技术、能源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以及信息和通信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是智慧城市的主要驱动力,其集成与开发可以改变一个城市的外观,提高城市的管理和运作,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增强现实、数据融合、数据清洗、空间信息格、泛在网、无标签识别在内的八种核心技术。除此之外,智慧城市的建设还依赖于智慧计算技术在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中的应用。
3.经济。经济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推动力。拥有较高的经济竞争力被认为是智慧城市的属性之一。衡量一个地区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之一,也包括城市作为经济引擎能力的大小[20]。Giffinger认为,智慧城市的框架包括六个主要部分(智慧经济、智慧居民、智能管理、智慧的流动、智慧环境、智慧生活)。其中智慧经济包括各地的经济竞争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商标数量、生产效率和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还包括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整合能力。由IBM商业价值研究院的一系列研究,确定了商业经济作为智慧城市的核心系统之一,包括城市交通、供水、能源、金融等服务体系。智慧经济的关键是创建良好的经济产业发展环境,因为它可增加就业机会,发展人力资源和改进生产力。
4.政策环境。从一个普通的(非智慧)的城市,到一个智慧城市的转型需要技术因素、政治因素以及体制因素的交互作用。来自于政府内部(如政策议程和政治纲领)和外部(社会因素的变化)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智慧城市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保障智慧城市项目的顺利实施,制度上的准备比如消除法律和监管上的障碍是很重要的。政策环境是城市的非技术问题,但是好的政策能创造条件让城市发展。
5.城市居民。智慧城市的建设主题与服务对象都是人,而人又是智慧城市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性能不仅仅取决于城市的基础设施(有形资本),而且越来越取决于可利用的、高质量的知识交流和人力资本(人和社会资本)。Jesse的研究表明,受大学教育居民比例的增加可显著提升城市的生产力与城市的整体竞争力[21]。“物”充其量只有智能,“人”才是智慧的关键。智慧城市项目能够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同时能够培养明智的、具有创新性与参与性的公民。此外,智慧城市的项目能够让市民参与到城市的治理和管理中,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智慧城市的成败。
6.自然环境。智慧城市在环境方面具有前瞻性,其概念的核心之一就是利用技术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的实现,一方面,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设又可促进自然环境的改善。以智能化为特征的技术在城市节能环保领域的深入应用能够促进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智慧城市能够保护自然环境和相关的设施设备,如对下水道和排污监控系统的感知预检。这些因素都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宜居性,在建设和考核智慧城市项目时,这些因素应当考虑进去。
篇5
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的南京,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经历了6000年的漫长发展,这座历史名城现今也步入了现代化的建设,搭上了智慧城市的时髦快车。 平安城市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模块之一,云计算作为智慧城市的大脑,是平安城市建设的核心关键词。南京市公安局利用中兴云计算技术,成功地建设了一套适应海量数据处理的高性能道路图像监控数据存储和计算平台。该平台从现有的6个数据分中心获取和汇聚道路监控数据,以便提供集中式的道路监控数据管理功能,为开展各种车辆监控数据应用提供海量数据存储管理和计算服务能力。
智慧环保——华盛顿、无锡
华盛顿税务局面临着大量的水资源和下水道基础设施老化的问题,其中包括数百项资产,从配水管和阀门到公共消防栓和水表。通过部署IBM智慧的水管理解决方案,华盛顿水务局机构现在能够在地图上查看每个资产的详细位置和状况,从而生成员工工作日程表,提高员工生产力和缩短路途时间。预测性分析功能帮助减少高成本的服务中断,使华盛顿水务局能够集中资源,基于服务需求构建新费率模型。通过预测性维护和自动化仪表读数,华盛顿水务局成功地将客户电话维修请求减少了36%,同时加快人员处理紧急情况的速度。此外,员工优化功能帮助减少华盛顿水务局对合同工的需求,每年为华盛顿水务局节省大约180万美元,同时减少20%的燃油成本。
2007年,太湖蓝藻危机爆发,不仅让烟波浩渺的太湖蒙上了阴影,更让无锡乃至上海、苏州、杭州等地区的饮用水源面临严重危机。
一场“智能干预,环保太湖”的行动就此展开,国家设立重大专项太湖蓝藻监测项目,要求对太湖富营养化水体各种指标进行监管和控制,对蓝藻分布动态实时智能化监测,防止水危机发生。
太湖蓝藻环境监测系统以物联网为平台,基于GIS实现对水污染源24小时不间断进行数据和视频监测。监测数据在地图上实时显示,并实时传送和导入监控平台。通过智能化自动监测,相关人员及时掌握各污染源分布和污染物排放 ,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干预处理。同时,监控数据自动导入,防篡改,确保环保部门数据的真实性。
智慧交通——新加坡交管局、芬兰交通局、昆士兰州高速公路公司
利用来自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的i-Transport系统的历史交通数据及实时交通信息,IBM的“交通预测工具”在预先设定的时段内(10分钟、15分钟、30分钟、45分钟和60分钟)对交通流量进行了预测,总体预测结果远远高于85%的目标准确率。采用这些预测结果,陆路交通管理局的交通控制人员能够更好地通过预判管理交通流,有效防止交通堵塞。
芬兰交通局希望通过统一视图,获取道路状况、事故及交通的全面信息,通过分析和优化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主动管理和控制交通拥堵,提供帮助司机和通勤人员选择绕行路线的能力。通过建设交通预测系统,前瞻性的管理和优化城市总体交通流量,同时通过向公众城市交通状况预报,使公众能更好地安排日常出行,通过对仿真场景分析,了解基于对交通流量和状况的预测,实际通行能力可能的变化情况。芬兰交通局将7.8万公里的道路交通数据转换成关键信息,帮助提高道路管理效率、增强道路安全和运营效率
布里斯班是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也是昆士兰的州府。该城市发展迅速,这导致了交通拥堵迅速升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经营布里斯班主要的收费公路及桥梁的澳大利亚和昆士兰政府需要有效地管理日益增长的高速公路车流量,减少驾车者在高速路上花费的时间,减少车辆的污染物排放,实时查看城市和高速公路的交通状况,提高对交通事故的响应能力,对城市交通网络和交通服务能力进行可视化展现。
昆士兰州高速公路公司通过集成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实现对城市交通状况如交通流量、拥堵情况、道路施工及封闭以及交通事故的综合可视化展现,借助先进的IBM智能运营中心的集成,实现跨部门的协作和事故管理处理,同时为驾驶员推荐最快的线路以避免拥堵,增加道路通行量,减少拥堵和污染物排放。驾驶员不需要再停车缴费,从而大大减轻了拥堵的几率,增加了高速公路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智慧应急系统——深圳、拉美
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经济特区之一,深圳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成为人口密度逼近香港的大城市。
以“智慧”的城市运营方式,保障城市的安全稳定运行,是深圳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在仔细考察了国内、国际的各个应急指挥系统后,深圳政府最终选择了中兴通讯的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借此提升城市级报警运营的智能化水平。
在项目实施之前,深圳已先后建立了110(公安)、 119(消防)、122(交警)等专业指挥中心。为最大限度地兼容原有系统,保护用户投资,应急指挥系统采用应急指挥中心集中统一接警,根据不同的警情类别分类、分级处警的业务模式。由专业指挥中心处理日常报警事件,一旦出现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时,则由联动中心进行统一调度指挥。通过这一应急指挥系统,深圳实现接处警系统的实时、准确、高效,保证报警受理在任何情况下的不间断服务。
篇6
【关键词】杭州 智慧旅游 对策
近几年,随着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新的移动设备层出不穷,这些数字化技术带来了全球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革。作为信息密集型的旅游业,与数字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而智慧旅游就是将旅游业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的产物,这种新型产物将全面改变旅游业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模式。
一、杭州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
杭州于2012年首先“乐游游・手机导游”这款手机导游软件,是业内首款取代真人导游的手机导游软件,真正做到了移步换景、人到声起,杭州从此正式掀开智慧旅游的浪潮。随后构建了一系列的公共智慧服务体系,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由IBM公司支持改造的黄龙智慧酒店,它建立了全方位的酒店管理系统和RFID等智能体系,堪称中国首家顶级智慧酒店,这无疑是对杭州智慧旅游的发展具有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还有于2013年推出的“西湖游览网”,为游客预定门票和住宿、餐饮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将杭州智慧旅游推上一个新台阶。
除此之外,杭州的智慧旅游还得到了一批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撑。像萧山“物流e通”,通过配货平台和智能手机对物流货源信息进行整合,实现了物流司机、中介以及货源企业的三方智能化应用;而“基于无线数字电视的智能交通导航系统”,无疑是游客们的出行宝;另外还将公共自行车亭升级为公交智能便民服务亭,不仅能查询自行车租还记录,而且还可以24小时售卖食品和饮料,并支持银行转账、信用卡还款、话费充值、机票预订等多项功能。据杭州市政府的规划,未来两三年内,会进一步将智能便民服务亭扩充到3000个左右,让“智能公交点”遍布杭州。
二、杭州智慧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杭州的智慧旅游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总体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缺乏与杭州旅游特色相匹配的智慧旅游服务系统,黄龙酒店也只是停留在较为传统的酒店管理模式上,酒店内部没有全面实现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以及智慧旅游的评价体系缺失等等。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杭州的智慧旅游建设存在概念理解上的片面性,没有从本地旅游资源的特色出发,智慧旅游科技研发和实施技术力量方面十分薄弱,由此导致智慧旅游的建设不符合建设标准,盲目跟风、概念炒作,将智慧旅游建设和旅游信息化建设混为一谈。
三、杭州智慧旅游的对策探讨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杭州的智慧旅游建设还只是处于最初的萌芽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根据杭州的旅游资源特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规划具有杭州特色的智慧旅游之路:
(一)依托资源特色,创新智慧景区服务系统
杭州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杭州西湖,因此,杭州可以把西湖当做示范区,推广智慧景区服务系统。智慧景区服务着重于建立创新型信息服务方式,打造新的智慧旅游手段,力争为游客提供安全及时、多方位、人性化的服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智慧导览:可以在景区设置广告栏或者多媒体服务终端机,用来旅游资讯,方便旅客自行选择所需信息;还应配套建设多媒体展示系统,运用高科技手段,利用声光电来展示景区的自然和人文等景观,给旅游以立体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智慧导购:支持在线预订购买门票,并采用电子门票的形式,配备手持移动终端设备或立式电子门禁,实现对门票的自动识别检票。此外,景区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应也能实现网上预订和网上交易。
(3)智慧管理:视频监控全面覆盖景区,监视界面图像在各种显示设备上显示,并能进行各类操作,如具备闯入告警功能;实现入口人流技术统计管理、出口人流技术管理、游客总量实时统计、游客滞留热点地区统计与监控、流量超限自动报警等人流监控功能。
(二)强化技术应用,发展智慧旅行社
杭州旅游局应加强与信息产业部和建设部等的沟通协调,取得他们的技术支持,积极引入高新技术,加大力度发展智慧旅行社。智慧旅行社应具备信息收集、资源采购和产品销售以及游客服务等功能,通过收集整合各种旅游资源,包括景区介绍、饭店和交通工具以及保险等信息;然后对这些旅游产品进行在线宣传和展示,提供在线预订和交易的功能,实现多渠道销售,最好可以提供电子咨询单和预订单,实现电子合同管理;最后还应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呼叫中心服务,接受游客的咨询和意见反馈,为游客提供人文关怀。
智慧旅游的根本在于以现代化的方式满足旅游者多元化的需求和用户体验,其中,用户体验是当今信息化应用盛行下较为重要的因素。作为新兴的旅游发展概念,杭州智慧旅游可以立足于游客们的体验和评价,并且以之为根本,致力于打造出紧贴时代需求的旅游方式。因而,杭州智慧旅游建设可以把游客作为建设工作的重心,不断对旅游服务的相关技术型应用进行创新,把游客的旅游行程和消费习惯及过程作为改进的线索,开发出更新的智慧旅游终端,提供游客无线上网条件、现代化的支付平台及导航定位服务等。
虚拟旅游服务系统也是杭州智慧旅游可以考虑开发创新的项目之一。杭州智慧旅游在考虑技术应用方面还可以联合当地其它与旅游产业密切相关的企业和部门,将旅游交通、景区规划设计、旅游观赏、旅游休闲和旅游购物等连接成紧密的产业链,和文化、医疗、交通灯紧密配合,建立现代化的旅游信息库和资源平台,为四面八方的来访游客提供便捷、人性化的现代贴心服务。例如,现代游客习惯于应用手机APP,实现网上支付、交流、信息查询、交通等,杭州智慧旅游可以把游客的用户体验作为建设中心,以技术为硬件,实现游客体验软环境的改观和创新。加以现代人的无线网泛在学习习惯,可以以此为输入点,向游客们推荐杭州当地的文化及特色,以旅游推动文化的发展,最终促进当地经济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共同繁荣。
(三)立足商务度假市场,实现酒店智能化升级
杭州智慧旅游的发展还应关注于配套建设,其中商务度假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重要,因而,杭州智慧旅游的发展还应立足商务度假市场,实现酒店智能化升级。
一方面,在促进酒店智能化升级的时候,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如今,我国的酒店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我国的一、二线城市景区,酒店业的发展景况良好。无论是服务还是质量,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例如,众多连锁酒店考虑到游客们的行为习惯,提供百度糯米、美团等信息搜索、支付及用户体验反馈等功能。这便是酒店业信息智能化的体现之一所在,方便了游客们的游行,是智慧旅游的印证之一。
另一方面,杭州智慧旅游应当在夯实基础之上,立足于商务度假市场,进一步统筹发展。例如,杭州的黄龙酒店在智能化服务方面较为突出。杭州的智慧酒店仍应以黄龙酒店为指导范本,结合杭州旅游的实际情况,可以制定“杭州智慧酒店建设的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杭州智慧酒店的发展方向,为杭州智慧旅游提供硬件设施的有力支持。为了进一步促进杭州智慧旅游领域里的智慧酒店模块的发展,而对类似于黄龙酒店的初级智慧酒店,应进一步实现智能系统升级,比如可以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以及信息智能终端等技术,使游客在酒店内可以自动感知各类旅游信息,实现酒店内的“食宿游购行”的电子化、信息化和高度智能化。同时,酒店商家应当及时捕捉市场信息、研究现代游客的行为习惯,升级酒店的各项服务,让智慧酒店更加“智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和我国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智慧旅游必将带来整个旅游产业的全面革新与提升。致力于建设杭州的智慧旅游,必将带动杭州旅游经济的全新发展,实现社会发展的智能化转型。杭州智慧旅游的发展虽然进步较大、发展较快,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为了促进杭州智慧旅游的发展,更多的研究学者需要加入到对智慧旅游开发应用的研究队伍之中。本文笔者从景区智慧服务系统、智慧旅行社和智能商务度假市场三个方面对杭州智慧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发展思路,希望可以为进一步推动杭州智慧旅游发展提供更多的研究资料。
参考文献:
[1]张凌云,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
[2]蒲涛.试析智慧旅游的应用与改进[J].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2014,(2).
[3]冯珍,王程.智慧旅游服务供应链中竞争企业的进化博弈[J].贵州社会科学,2014,(3).
[4]杜鹏,杨蕾.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体系与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
篇7
毫无疑问,近几个月以来,伴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空气污染、大城市交通拥挤等一系列弊端开始显现。受此影响,今年参加京交会中国国际城市智能化技术与服务大会的媒体、参展商比去年多了许多,媒体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智能手段监测和解决目前国内城市面临的严重问题。对于参展商来说,这或许是一个推动与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有利平台。对于至今已经有114年历史的NEC来说,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了智能城市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在日本有许多成功案例。
NEC(中国)有限公司战略事业发展部总经理唐力称,“NEC侧重于智慧城市四个领域的解决方案的研究,分别是安心安全、医疗养老、节能环保、交通物流。而这些都基于公司内云计算、物联网M2M平台的发展。”
近日,NEC承接了日本独立行政法人科技研究所的“日本海沟海底地震海啸观测网”的观测系统铺建工程,并于2013年7月9日开始千叶县房总洋面的铺设工作。
智慧城市概念图
1978年开始,中国进入了高速城镇化阶段,进而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但高速的城镇化进程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比如安防、医疗、养老、交通、环境等。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国内至少47个副省级以上城市都有智慧城市的规划。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顶层设计影响未来的发展。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合伙人黄波认为顶层设计应分三个层面:一是总规,定义这个区域总体发展思路;二是控规,确定每块区域的容积率、限高、红线;三是详细规划,是对建筑物的结构、功能进行详细设计。同时他也强调:“顶层设计需要集中到规划的层面。”
目前,针对智慧城市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的的企业很多,但目标是一样的,就是智能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健康、便捷。为此,NEC规划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图,以云计算和物联网为基础,首先构建社会基础设施层面的平台软件,包括交通流、物流、信息流、人员流等,然后再以社会基础设施层面的平台为基础,构建智慧城市的各类应用。
NEC希望通过先进技术的导入能够解决由于高速城镇化带来的问题,并提高社会运营效率。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发展起来的城市很多,但各个城市IT技术差别很大,智慧城市建设很难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和方法来完成,而且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唐力称,“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不能以满足一时的某一个用途为目标,而是要能够弹性地应对未来不断变化的平台架构,分期分批实现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
唐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分享了NEC在日本的实践经验。NEC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在日本的应用已经很成熟,这套系统利用了目前的物联网技术,通过RFID、智能电表、智能水表等各类传感器搜集城市运营的基础设施信息,然后通过M2M平台或者大数据系统以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社会未来要发生的事件进行预测和预警。以NEC防灾信息系统架构图为例,在日本,防灾信息系统分为三级,国家级的系统、省市级系统和区县级系统。在这三个系统中,国家级系统NEC参与了建设,省市级的NEC占到了73%的市场份额,区县级的NEC占到了38%的市场份额。目前这一系统对于日本的防灾、控灾非常有效。
防灾应急系统,平时不会经常使用,但是怎么能保证在使用的时候不会出现问题是防灾的关键,为此,NEC针对实际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了自动点检系统。NEC针对河川的雨量水位监视管理系统,对水坝、水库水位进行监控,通过无线通讯把相关数据传递到指挥中心,然后控制系统通过对水坝的调节进行水灾的防御。另外,唐力强调:“通过远红外摄像机和高感度摄像机进行森林防火、矿山防火的解决方案,并已经在内蒙古落地。”
因地制宜 方为上策
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安心舒适的居民生活,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存共生,以及整个社会安全、高效、可持续的发展。另外,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必须因地制宜和因时而变,因为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演化过程,通常会经历“初期的都市化、成熟期的效外化、衰退期的反都市化、再生期的再城市化”的变化,这要求智慧城市规划不是“在某一时间段设计最佳的城市”,而是要“提供能弹性应对未来变化的结构”。为应对不同时期的城市变化,首先要实现对城市中“人、交通物流、信息、能源”四个层面的网络互联,以把握现况和预测变化;其次,通过建立集中的城市运营中心来管理变化,实现城市整体状况的集中监视、城市状态的可视化、紧急情况的预警和通知、未来趋势的预测等。
对于国内的许多大城市来说,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交通拥堵。近些年,政府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在许多城市建设了CBD地区,从经济效益来讲,的确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不利的因素随之显现,每到上下班高峰期,车辆的拥堵情况都令人担忧,只要一下班,车辆都往一个方向行驶,致使上班族将时间过多地浪费在路上。而在发达国家这种情况就会好很多。据唐力介绍:日本东京某一个地区建设楼房,政府首先要对周围的医疗、交通等配套设施进行调研,只有在配套设施符合标准的情况下,才会批准楼房的建设,这个过程需要几年。而在中国,由于过多地强调效率,这一过程几个月就规划完成,尽管在短期内会提高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会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日本的智能城市发展比较早,尤其是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对城市的各条道路安装地钉、监控摄像头和车载系统对道路的人流量进行全方位的统计,然后系统自动计算出目前的道路车流量数据。如果政府需要在某一地区建设一条道路,这些数据就是一个很好的科学依据,根据这一地区的车流量对新建道路进行合理规划。
唐力称:“各个地区面临的问题不同,解决方法自然有所区别。我们有一些人工智能算法,可以评估出当前以及预测出未来交通流量的信息,通过多媒体系统进行信息。通过视频监控捕捉交通违规,当你是逆光、强光、弱光或色相角度倾斜比较大的情况下,都能相对较精准地识别出车牌号码。目前,这些方法已在国内某个城市投入使用。”
NEC在参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坚持“统筹规划、绿色环保、协同开发”这个大的指导思想。首先,考虑到各个城市的现状,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步是因地制宜地进行总体架构的规划设计,然后再分步实施。架构规划设计中要考虑到总体规划,综合考虑人文社会体系和经济产业规划,包括新兴智慧产业的选择培育和传统产业的智慧改造,提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管理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人文体系相互融合和相互支撑的建设方案。在大框架的指导下,分步实施这些构想。
其次,NEC已经从一个单纯的ICT公司,拓展到涉足锂电池、充电器、废水处理等业务的全方位公司。在NEC提供的诸多解决方案里,都强调了节能环保的思想。以使用ICT技术进行楼宇智能化建设为例,NEC的楼宇能量管理系统通过云计算来实现对楼宇能量使用的监控管理,实现了能量使用可视化,以及通过RFID感应,在会议室无人并忘记关空调、电灯的情况下,自动关掉,节省能耗。这些都体现了“围绕节能减排和优化环境进行谋划建设”的追求,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归于“可持续发展”。
第三,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实现社会管理各要素间的整合转型。以信息集群为基础,实现跨系统应用集成、跨部门信息共享、跨网络融合互通,体现城市反应的即时性和适时性,避免一个个的信息孤岛,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的灵敏度和运营效率。
篇8
自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之后,国内已经在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相对于国外在智慧城市方面的保守,中国相关城市建设的步伐正在加快、加大。基于这一大趋势,IBM将在中国继续进行智慧城市领域的洞察和建设,并通过“慧典先锋计划”为未来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智慧城市奠定基础。该计划旨在通过整合全球可复用的最佳实践模型,以及适用于不同行业和信息化水平的IBM解决方案,为市民和企业提供最佳的智慧城市软件和服务支持,从而全面促进全国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智慧城市,真正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运营效率。IBM大中华区方案软件集团总经理夏然表示,IBM不仅将为加入计划的城市进行水利、交通,电力等单个领域进行规划,还将思考城市未来五年、十年之后的整体发展,将各个单独的领域连接成网,真正建成“智慧的城市”。
对于IBM来说,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技术、区域、解决方案等几个方面:一是云计算,二是BAO(业务分析洞察),三是智慧地球(包括智慧城市),四是新兴市场。其中,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是IBM在中国区重点投入的一大领域。
IBM于2009年正式推出“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并始终致力于通过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如今,IBM软件集团已积累了深入的研发洞察和丰富的最佳实践,并凭借整体规划设计、关键技术和实施保证这三大优势,源源不断的将领先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推广至世界各地,引领全球城市与合作伙伴抓住经济发展的新机遇,迈入智慧城市发展的新阶段。
开放的、公共的整合性平台
智慧城市不是机房的拼凑,也不是简单的传感叠加,而是代表了城市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强大的团队帮助政府做好城市的发展蓝图,为城市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开放的、可持续性的平台是基础。
IBM软件集团大中华区智慧城市行业产品总经理孙崇腾表示,IBM提供的智慧城市运营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公共的平台,除IBM本身的软件和应用能够搭建外,相关合作伙伴同样可以加入该平台,共同打造智慧城市生态环境。可以看出,IBM强调的是整合性和可持续性,对于每一个项目,都会预留出更高框架和向外扩展的接口。“不同于为某一城市或某一原因而进行的智慧城市建设,IBM能够在IOC的基础平台上,除了建造智慧交通、智慧水、应急管理、运营中心等外,通过整体的平台把所有的信息进行交叉整合,搭建真正的智慧城市。”IBM软件集团大中华区软件解决方案技术总经理刘咏梅这样说。
同时,IBM的软件和架构具有统一的开发模型、统一的KPI关键指标考核和相应的统一事件管理等,基于这样的前提和标准,开发智慧城市应用的速度将具有高速、高质量的保障。
以智慧交通中的停车为例,IBM一方面会根据整个城市的传感器,将城市交通的流量、状况进行统一的整合分析,而后对交通模型进行准确预测。如根据过去城市的不同地带、道路状况、公司分布、车流量情况进行建模,之后准确预测到目前和和未来几小时之内的交通堵塞情况。其中,首先IBM会根据居民的分布状况和出行数据对公交出行进行建模,对国内外公交公司的路线规划、调度安排做出优化;其次,通过这些信息的,让城市市民能够更好地选择出行路线;第三,对于一些针对堵塞情况进行收费的城市,通过的数据调整收费程度并进行出行指导。
整合、预测与协调
在美国的一些城市,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一些贩卖人口、绑架儿童的案件能够实现7分钟内警察到场,47分钟之内实现案件侦破,而这一数字的背后正是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在起作用。
在IBM,智慧城市的建设程序为:首先,整合数据,其次,进行预测,第三协调所有资源,这里的每一步都包含相应的核心技术。IBM软件集团解决方案部全球开发总经理沈丽琴告诉记者,其中大规模数据的整合,是IBM积累已久的关键优势;分析和预测的能力需要IBM能够根据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协调各个资源实际上就是基于一个技术平台,不断进行资源的整合和知识的积累。
从模型的角度,一方面,纯粹的数学建模是IBM的关键优势另一方面,针对于某一个专业行业的领域建模,IBM得益于全球的标准化组织,但更多的得益于IBM在多领域的多年积累。多年来,IBM在进行人才储备的同时,吸引了大量行业专家,其对于行业的理解能够帮助IBM更好地处理好行业性的解决方案。第三,从验证的角度来讲,对于一些非常复杂的数学建模问题,IBM会连同愿意创新和尝试新技术的城市和公司共同合作,在数据和模型的交互中不断完善建模方案,最终变成解决方案的一部分。结合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就形成了IBM进行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方案。
安全、可控的实施保证
安全可靠、自主可控,这大概是很多城市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时最大的疑问之一。从技术的角度来看,IBM在下层的技术和中间件方面已经拥有相当成熟的技术,并推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包括对于信息传输的安全,用户的管理、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接口管理等。“实际上就是在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当中,应用已有的技术进行用户和信息安全方面的配置和管理。”沈丽琴解释说。对IBM来说,IBM本身并不接触和运营这些数据,而是通过本地合作伙伴或本地政府部门进行实施和运营,以帮助其获得安全资质的认证。
这其中也反映出在打造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如在某应急指挥系统、运营中心等的建设中,IBM的用户更关心的是不同级别的人需求并得到何种信息,这是安全问题的首位:而相应的,IBM就要针对这一点,不仅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架构,还要建立管理规范,以保证用户对于决策信息分层等安全问题的需求。
智慧动力推动智慧城市升级
基于本次全新推出的IBM智慧城市“慧典先锋计划”,结合以上三大优势,IBM软件集团将针对当下与即将实施的智慧城市发展工程,注入以下五大智慧源动力,全面推动城市智慧化发展进入崭新阶段。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IBM在全球的影响力。帮助当地政府招商引资,在电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下,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改善产业结构:凭借前沿的技术,帮助当地企业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信息产业浪潮中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节能减排。
改善民生、提高就业率:通过对城市的数字网络化管理,为城市提供创新型服务模式,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提高执政效率、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透明、高效,廉政的政府。
篇9
为贯彻落实《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span=““>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精神,抢抓5G通信发展机遇,发挥5G对X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作用,结合X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应用带动为突破口、以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具有X特色的5G产业生态体系,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5G网络的柔性化、个性化与云化部署,实现全市域覆盖,提供随时即取的大容量、高带宽、低时延网络支撑能力,实现各行业间深度应用、融合赋能。
2020年,计划投资X亿元,建设5G基站X个,实现X市中心城区建成区信号连续覆盖、县城区重点区域信号覆盖。启动建设X高新区应用示范区,重点推进智慧园区、智慧媒体、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4项5G示范应用。
2021年,计划投资X亿元,建设5G基站X个,实现县城区建成区信号连续覆盖、重点乡镇信号覆盖。加快推进智慧机场、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公安、智慧养老、智慧应急管理、智慧城市等一批5G示范应用。
2022年,计划投资X亿元,建设5G基站X个,实现重点乡镇信号连续覆盖、所有普通乡镇信号覆盖。形成10项重点示范应用;积极培育一批5G应用领域创新型企业。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5G网络建设
1.统筹5G建设规划。加快X市通信基站专项规划(5G规划)的修改完善及审批工作步伐,明确铁塔、基站、机房、管线等设施的规模、布局、用地安排及相关控制要求。将5G基站站址、机房及管线、电力等配套设施纳入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将交通干线与重要交通枢纽场所基站纳入建设规划。国网X供电公司在电力建设规划中要统筹考虑5G基站建设规划,做好与5G基站建设规划的有效衔接。各级规划委员会要将中国铁塔X市分公司及其各区域办事处纳入成员单位,参与编制各类法定空间规划中的铁塔及相关站址配套设施规划。〔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通管办、市住建局(市人防办)、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国网X供电公司、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中国铁塔X市分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排名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各通信运营企业及铁塔公司等5G相关单位应加强横向联系,谋求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按照“园区优先、工矿区优先、城市优先”原则,充分利用现有配套通信设施,加快5G网络建设。在基站及铁塔建设方面,由中国铁塔X市分公司统筹集约利用社会资源,采取宏基站覆盖和“微基站+智慧杆塔”相结合的方式快速部署5G网络;在机房及管线建设方面,由各通信运营企业按照资源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快汇聚机房、传输管线建设进程。在5G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贯彻落实省直有关部门制定的多功能杆塔规范标准和“多杆合一”智能杆塔指导意见,统筹多功能智能杆塔规划建设和合理布局布点。〔责任单位:中国铁塔X市分公司、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市住建局(市人防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加大公共资源开放力度。按照“铁塔统筹、政府支持、开放共享、服务社会”原则,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所属建筑物(含人防工程与人防疏散场所)和公共区域应免费为5G提供建设场地。各级政府要协调相关单位,免费开放公共场所、学校、展览馆、旅游景点、人防工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化体育场等所属构筑物和机场、公路、铁路、桥梁、隧道、地铁、铁路车站、公路客运站、公路服务区、医院、公共绿地、人防疏散场所、公共地下空间等公共区域,以及城市照明杆、交通标识杆、公安监控杆、非指挥工程的人防报警站(塔)等各类杆塔与地下通信管道、综合管廊资源;积极推动居民小区、商务楼宇为5G网络站址建设提供场地支持。对没有政策依据的收费项目,要加强清理;对有政策依据的收费项目,参照最低标准收取,切实减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单位在资源占用、施工管理、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费用支出。各类资源资产拥有方应配合做好站址建设工作,积极向中国铁塔X市分公司提供各类基础性资料。〔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市人防办)、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旅广体局、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国网X供电公司、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中国铁塔X市分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推进5G示范应用
加快行业应用带动,推动5G与垂直行业融合发展,依托X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着力打造新型产业集群应用场景,实施5G+智能化可复制可推广应用项目在重点领域产业转型升级。争取5G应用领域步入全省先进行列。
4.智慧医疗。依托X市第一人民医院等重点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基于5G技术的创新业务试点,实现专网专线、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服务。基于5G网络开展医院医疗业务、人员管理、资产追踪等管理创新模式,将优势医疗资源辐射到县市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利用5G网络实现的远程业务支撑医联体等医疗协同和资源下沉,助力X贫困乡镇等扶贫业务的优质医疗资源下乡。同时,积极与省内和外省医疗单位开展远程医疗等互动业务,建立基于5G+云计算的以病患为中心的新型医疗健康数据中心,形成省内5G智慧医疗创新业务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5.智慧机场。探索5G技术在X机场建设和运营中的创新应用,利用5G网络提升机场无线网络质量,实现机场内智能网络随时随地接入,供给旅客手机终端和工作人员移动设备最高性能的无线网络服务,部署5G终端展区、VR游戏体验、机械手臂互动、当地景区4K/8K直播等休闲娱乐区域,提升机场乃至整个X市的品牌效应,通过5G网络实现人流智能检测、信息实时推送、超清视频通话等能力,实现旅客在机场内全流程无纸化、人脸注册/购票、刷脸值机/托运、智慧航显、贵宾迎送、机舱复检、摆渡车提示和远机位复核等能力,通过智能监控摄像环境部署、无人物流车控制和智能芯片行李管控,实现行李全流程可视化监控、货物自动配送和快速减客分舱,极大提升机场物流管控和运营效率。(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中国电信X分公司,X区人民政府)
6.智慧园区。利用5G网络辅助X重点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5G速率、时延、连接能力在工业制造单位研发生产、物流运输、人物管理、销售服务等方面的适配应用。在X高新区内的台湾工业园建设5G基站120个,实现园区内区域全覆盖。通过5G网络承载现有业务系统,在重点安防区域、车间库房等安全重地布放高清摄像头980个,实时保证园区安全;在厂线连续布放高清摄像头、球镜200个,借助5G网络,实现园区数据可管可控、人与物灵活调度、生产制造降本提效,将5G与现代工业智造紧密结合完成商务模式应用落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X高新区管委会、X经开区管委会、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7.智慧交通。积极拓展5G与X市交通系统相结合的应用场景,聚焦交通安全、道路建设、信息传递和指挥控制等方面的业务实现。构建路面交通5G智能监控网络,实现移动网络灵活布控,协助交通部门运维管理,实现交通安全高效实时监控预警,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将智慧路灯改造形成智慧路灯、无人机充电桩、信息中转站等多能力处理站点,将停车场改造成无人泊车、信息集散点等多功能智慧停车场,利用路面交通备件辅助智慧城市信息能力建设。在交通指挥中心建立“5G智慧综合指挥中心”,利用5G网络将所有监控、应用、智慧功能接入进行统一控制,整体提升X市内交通环境和流通能力。(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交通运输局、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
8.智慧媒体。发挥广电优势,开展4K/8K超清直播、360°互动直播、VR/AR直播等创新应用场景的高新视频服务。借助5G实现媒体业务移动展开,实现移动超清直播、远程超清直播、多机位超清直播等服务,针对矿博会等大型文体活动以及热点事件进行5G直播,提升城市品牌效应。提供融合新媒体云播控业务、向用户提供新媒体业务,为内容生产者提供交易、所需的基础设施服务,为管理部门进行内容管控和技术管理提供支撑。(责任单位:市文旅广体局、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9.智慧教育。建设校园5G无线网络,为教学和安防服务。在X推选创新教育示范点,进行5G与教育行业的业务创新试点。通过5G技术实现4K高清直播和全息远程教学的方式达到远程高清课堂直播、跨校联动,提升互动性和教学效果。通过5G技术加强校园安防力量,平安校园人脸识别与5G相结合,AR眼镜连接云端数据库,对采集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实现人脸识别及告警,监控中心实时依据异常情况联动安保人员及时采取行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0.智慧旅游。5G智慧旅游平台应用为游客提供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服务,在A级景区形成5G网络能力,实现5G数字化定制旅游。通过对用户业务数据的分析,接入5G实现景区导览服务,为每个游客提供游览服务,推荐景点信息及配套交通食宿等。接入5G实现AR辅助讲解,为不同类型的游客推送不同的讲解材料,实现旅游信息定制化推送。随着基于5G的泛连接数据链的建立,为游客提供游前、游中、游后的专属定制服务。(责任单位:市文旅广体局、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1.智慧公安。实行5G警务智能安防,将警务通、执法记录仪、对讲机等装备集成到警用智能头盔中,运用5G+AR人脸识别技术,在人脸、车牌认证比对中实时获取被查人身份特征,大幅提高执法效率。推广便于单兵携带或车载的5G单兵布控安防系统,用于临时通道卡口检查安防、重要场所安全检查、突发事件现场人像采集记录和比对等。(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2.智慧养老。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与智能化,搭建具备老年信息管理、养老服务订单监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监管、养老服务机构信息管理、养老服务网点管理、分级分区运营管理、养老服务呼叫、养老服务智能健康管理等综合功能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采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精准匹配和精准对接供需两端智慧化养老服务,整合养老政策、服务、产品、设施等信息,推广智能养老产品和技术应用,以信息化平台和各类实体服务网点的线上线下结合运营方式,实现全市养老信息和资源互联互通,线上线下有效互动。(责任单位:市民政局、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3.智慧应急管理。在整合改造气象、自然资源、水利、地震、农牧、林草等领域已建监测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地质、水旱、地震、气象、森林火灾、农业、城市主要基础设施等自然灾害重点区域分批次进行监测站点建设,通过后端云计算实现对灾害处置现场视频、语音、文本、图片、身份、定位等数据高效处理,大幅提升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分析研判、指挥调度、评估分析、信息能力。(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市林业局、市地震局、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4.智慧城市。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智慧城市应用演进升级。在城市建设管理中,借助5G网络打造城市大脑,融合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电力、智慧社区等城市功能单元,增强城市运营和治理能力。充分发挥5G高性能无线网络能力,将智慧城市建设与5G网络相结合,促进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效益快速增长。〔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人防办)、市民政局、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旅广体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三)积极发展5G产业
15.培育引进5G企业。支持本地软件开发、传感器、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基础较好的企业,尽早布局5G产品研发等工作,培育本地5G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大力引进技术先进、产品竞争力强的5G领军企业落户我市。积极推动5G骨干企业与我市重点工业企业对接合作。(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6.支持产业平台建设。鼓励围绕5G相关产业发展专业化众创空间、产品认证、应用测试、产业监测分析等各类培育载体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各级财政相关专项资金要重点支持5G产业研发创新、示范应用等公共平台建设,对首次通过国家、省级、市级认定的研发平台、企业孵化器和5G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由受益财政采取后补助方式给予资金支持。(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7.加快产业链条培育。鼓励发展光交换、基带、中高射频、图像处理等5G高端芯片、元器件及砷化镓、氮化镓等化合物半导体,发展基于5G技术高超清视频终端、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全息影像等终端产品。将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列入年度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对影响大、带动强的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鼓励企业间开展协作配套,支持本地企业举办或参加国内外5G产品展销活动。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引导作用,对符合首台套采购政策规定的5G产品,可由采购人采取竞争性谈判、询价、竞争性磋商或单一来源等非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首次采购。(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中国铁塔X市分公司)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由市工信局牵头,市直及中省驻市有关单位参与的部门协调机制,负责统筹推进全市5G建设和应用相关工作,协调解决5G建设中的跨部门重大问题。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成立工作专班,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对5G网络建设、示范应用和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各县市区要定期向中国铁塔X市分公司公布免费开放站址资源清单,向市工信局报送半年和年度工作推进情况。中国铁塔X市分公司要及时收集5G基站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交部门协调机制研究解决。
(二)加强要素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5G站址用地支持力度,将站址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严格落实。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要积极指导涉地县级政府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和用地报批资料的组织,切实做好用地服务。林业主管部门要及时指导建设方做好设计占用林地的手续办理工作。各供电企业要在用电申请、电力增容和转供电改造上为5G网络建设提供最大便利。电网扩容时要依据5G基站建设主体提出的用电负荷水平和安装位置明细预留5G基站用电需求。大力推进5G基站转供电改直供电,鼓励参加市场化交易,简化申请报装程序;尚无法改直供电的5G基站应严格执行转供电最高限价。市市场监管局要加大巡查力度,及时纠正转供电环节中发生的乱加价行为,对拒不纠正的坚决予以查处。市工信局要加强对频率资源的管理,规范公用干扰器使用,加大频率干扰查处力度,确保5G网络可靠运行。5G基站设置与使用单位应主动协调解决合法无线电台(站)使用单位的干扰问题,无线电台(站)使用单位应积极配合。
(三)强化安全保障。
市委网信办要加强5G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安全的整体布局、顶层设计和综合防控能力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和督导,实现基础信息网络与安全防护设施同步规划、建设和运行。5G网络建设单位要严格依法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等网络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提升5G应用安全防护能力,终端、网络、平台、应用层要按照“谁提供服务,谁保障安全”的原则,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
(四)优化审批流程。
严格执行光纤到户国省标准,将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光纤设施纳入市政公用服务报装、竣工并联验收范畴。严格按标准预留5G网络配套机房、电源、管道和屋面站址等,实现与工程主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对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要合理规划5G等通信基础设施所需站址及配套资源,并在设计、施工环节同步实施。对其他既有工程,要加强5G等通信基础设施站址、配套资源的供给,积极落实5G规模部署所需的必要条件。各级各部门要推动5G网络建设“最多跑一次”服务,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满足5G网络快速规模组网需求。
(五)维护建设秩序。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内阻挠施工或维护、非法逼迁、非法破坏、非法占用(或挪用)通信资源等一切妨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安全保护的行为,组织相关部门积极协调解决群众投诉集中的通信覆盖难点问题。市住建局负责督促物业服务企业支持配合住宅小区光纤、管道、基站、各类通信机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工作,严禁开发商或物业服务企业收取进场费、接入费、协调费、分摊费等任何不合理费用。市公安局负责联合通信管理、住建等部门依法查处破坏信息基础设施、阻挠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妨碍应急通信保障及通信设施抢修救险、违规干扰等违法行为。各级各部门对因征地拆迁、城乡建设(市政公用设施除外)等造成的信息基础设施迁移或损毁的,严格按照通信设施拆迁补偿标准予以补偿;对迁移或损毁的通信基站按照同等数量提供替代站址并保证传输便利,遵循“先建后拆”的原则,确保5G网络通信质量不受影响。
篇10
关键词:旅游产业;智能化;智慧旅游;信息化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技术在旅游行业得到了创新运用,智能手机、个人掌上电脑的普及,促使人们对信息化旅游和个性化旅游的渴求程度在不断提高,作为现代服务行业的大头旅游业也在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加快自身发展。在2008年11月美国IBM公司首先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此后,我国学者在对“智慧”二字进行充分理解后,提出了“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的概念。“智慧地球”是对“智慧城市”的引导,“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从理念到实际落地中国的举措。“智慧旅游”是对“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发展,是二者在旅游产业与旅游活动的具体运用。
2011年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提出用10年时间实现我国旅游产业智慧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提出了方向,智慧旅游被正式提上发展日程。2012年5月,国家旅游局确定了北京、南京、镇江、无锡、武汉、苏州等18个城市作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截止到2013年12月,我国已有62个省市提出智慧旅游发展计划,其中16个省市出台了相关规划。[1]2014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业发展主题定为“智慧旅游”,要求各地旅游局以智慧旅游为主题,引导智慧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建设,以信息化技术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我国不少省市正在如火如荼地构建自身的智慧旅游系统,发展旅游产业。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关于智慧旅游的概念国内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定义,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种定义:一是“新旅游形态论”,;二是“技术应用论”;三是“管理变革论”。笔者认为智慧旅游是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借助智能设备,实现旅游信息的广泛采集、挖掘分析、实时传输和自动感应,培养旅游者从旅游信息搜集、旅游决策、旅游购买、前往旅游地、在旅游目的地消费全过程的主动性、自主性、智能性和交互性,最终实现旅游体验的个性化、旅游服务的智能化与旅游管理的数字化。“智慧旅游”不能等同于“智能旅游”,“智慧旅游”是对“智能旅游”的升级。
二、发展智慧旅游的意义
(一)智慧旅游将开阔我国旅游市场空间,不断满足我国庞大的旅游需求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三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和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2013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32.6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1.29亿人次,共计33.89亿人次,这庞大的人数规模带来了2.9万亿元的收入。根据艾瑞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2204.6亿元,同比增长29.0%;中国在线旅游OTA市场营收规模117.6亿元,同比增长26.2%。[2]这些数据说明了智慧旅游在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的同时将会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智慧旅游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对旅游业的“”
智慧旅游是新技术浪潮下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的应时之举,被称为中国旅游业的“二次创业”,是旅游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重要手段,也是旅游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化。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服务产业,可以说,旅游的发展就是服务的发展。而智慧旅游将通过政府集中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深入挖掘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旅游资源,满足不同对象的个性化需求,以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旅游服务为宗旨。
(三)智慧旅游是旅游城市发展的适合路径,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
未来十年,中国旅游城市的直接目的,是进一步优化城市旅游环境,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提升城市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智慧旅游是旅游业与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的集中体现。借助发展智慧旅游,可以使城市的旅游条件和环境系统地提升与完善,可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条件的完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等,还可以促进城市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不断改善。
三、城市发展智慧旅游的建议
(一)提高对智慧旅游的认知度
从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看,我国旅游产业已进入战略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黄金机遇期,发展以高度信息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势在必行。所以要高度重视智慧旅游的发展趋势,确立“智慧旅游”发展新理念,将其贯穿于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之中。同时,注意避免对智慧旅游认知向过度智能化甚至机器化偏移,明确智慧旅游建设并不是忽视人工服务的环节,相反,对人工服务的需求在量和质上都要求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二)制定城市智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分布实施,逐步推进
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上兵伐谋,规划先行”。制定科学合理的智慧旅游发展规划,才能有条不紊地指导实践,促进智慧旅游的发展。“以游客为中心,满足游客在游前、游中、游后的各种需求”要作为智慧旅游总体规划的核心,智慧旅游建设范围除涵盖政府部门、景区、旅行社、酒店等相关旅游产业环节,还应将公安、交通、工商、卫生、质检安全等城市配套保障体系有机整合。
(三)整合资源,融合发展,加强各部门协作和协调
智慧旅游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部门,还需要统一各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和行动。“智慧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须在整体范围内有效整合和协调规划、建设、旅游、公安、工商等政府部门资源,以及网络、电信、数据处理、电子商务、金融、交通等要素资源和食、住、行、游、购、娱等必备条件,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方式,政府统一规划、监督和指导,由企业进行项目建设,举全体之力共同实现“智慧旅游”建设目标。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智慧旅游的实现受制于城市各地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城市要完成智慧旅游建设,必须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城市、景区、景点的软件和硬件条件,深化旅游信息化的程度,建立全市统一的智慧旅游中央管理平台和旅游资源数据库,将整个旅游目的地景区、景点、酒店、交通灯设施的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对景区地理事物、自然灾害、游客行为、社区居民、旅游工作人员行迹和相关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进行全面、透彻、及时的感知,将旅游数据中心建成为旅游资源公共云服务平台,通过数据整合和利用各种智能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提供旅游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