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05 18:06: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交通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U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107-3
0 引言
交通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城市交通的发展程度也是一座城市现代化程度体现。城市交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城市生活、工作效率。
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持续繁荣,使得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这对原有的城市交通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当前全国大、中、小城市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交通安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日益严峻的生态和生存环境不断考验着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如何缓解并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成为关注热点。
1998年原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从而引发了将其概念应用到“数字城市”的社会信息化运动,2008年,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引发了世界上国家和地区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热潮。
1 智慧交通的特点
智慧交通是在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为代表的智能传感技术、通信传输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等有效集成,并运用到交通系统中,以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效率、提升人们的出行体验为目的,以更精确的信息在更广的时空范围内构建的智能化、人性化、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1.1 高效省时
智慧交通通过实时跨网络交通数据分析和预测,避免不必要的时间、能源等浪费,提高车辆的运输效率,使交通流量最大化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1.2 安全便捷
智慧交通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向各交通行驶主体及相关部门提供实时、有效的交通信息,使其避免产生交通事故,防患于未然,力图做到安全出行。通过移动通信提供最佳路线信息和车辆实时运行信息,以及一次性支付各种交通费用,为旅客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增强旅客体验。
1.3 以人为本
智慧交通面世以来即秉承着以人为本、服务民生、需求引导、开放创新的理念,“智慧”落脚于人们的出行需求得到高水平满足。
1.4 节能环保
新能源汽车等智能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减少能源消耗和各种污染物的排放,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2 智慧交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1 国外智慧交通发展现状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里程来看,各国交通发展均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大力增加公路通车/通航里程;提高公路/航道等级;综合运用各种运输方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优化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信息化、智能交通/智慧交通。由于智慧交通是近年来才兴起的概念,是智能交通在新时期的趋势和最终目标,因此本文主要以智能交通的发展为主要论述对象。
1995年,日本的通产省、运输省、邮政省、建设省和警察厅五部门制定道路、交通、车辆的信息化方针,拉开了ITS系统研究开发和实施的序幕。日本心交通系统是实现智能交通的关键之一,在“日本ITS框架体系”的指导下,该系统有一个具有高性能的核心性综合交通控制中心和10子系统组成。这些系统包括:公交优先系统、交通信息提供系统、综合智能图像系统、安全驾车辅助系统、行人信息通信系统、紧急车辆优先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动态车辆导航系统、车辆行驶管理系统等。
英国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其拥有世界最多用户的SCOOT系统一直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另外英国交通信息高速公路(Travel Information Highway,TIH)和视频信息高速公路(Video Information Highway ,VIH)是世界领先的交通信息网络平台系统。
2.2 国内智慧交通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在交通运输和管理中应用电子信息及自动控制技术,并在全国主要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使用单点定周期交通信号控制器和线协调交通信号控制系统。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陆续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如英国的SCOOT系统、澳大利亚的SCATS系统等。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趋于饱和,合理配置交通资源,加大城市智能化交通系统建设,成为各地智力交通问题的首要任务。特别是结合了2008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举办需求,实施了国家综合智慧交通技术应用示范等重大项目,并且围绕国家高速公路网不停车收费和服务系统、北京奥运智能交通集成系统、上海世博智能交通技术综合集成系统、广州亚运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系统、远洋船舶与战略物资运送在线智能检测系统五个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科技引领是我国智慧交通的一个重要特点,从“十一五”开始,“863计划”将现代交通技术列为一个单独的领域来开展研究;2011年4月,交通运输部颁布的《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在“十二五”期间要重点研发包括智能车载终端设备、公共交通信息采集监测于服务、运营监管和应急保障等城市智能交通关键技术。2012年国家《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将智能交通提高国家战略地位,成为我国第一部以政府文件形式的智能交通战略。另据“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研究报告”统计,2008年至2013年期间,城市智能交通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0.2%,而受益于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十二五”规划》、《道路交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多项政策,预计未来10年内智能交通的资金投入将超过1700亿元。
从整体上而言,我国智慧交通未来的发展呈现三大态势:一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给智慧交通产业创造巨大空间;二是世界智慧交通系统将进入一个创造新一代移动社会的崭新阶段;三是智能交通技术应用方面,利用智慧交通技术来减少交通污染,发展低碳和绿色交通,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方向。
3 智慧交通总体构架
传统智能交通系统包括交通管理系统、交通信息系统、公交信息系统、车辆管理系统、泊车系统、车辆控制系统六大子系统,其核心在于控制,即将控制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融入交通领域,形成完整的控制体系。
智慧交通是在智能交通的基础上,融入人的智慧,实施及时、便捷、安全、高效的交通控制。智慧交通的核心在“智慧”,即给交通安装大脑,使之能够及时看到、听到信息,并及时作出反应,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资源浪费、安全事故频发、难以实时控制事态等难题,使城市交通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智慧交通系统是将电子、信息、通信、控制、车辆以及机械等技术融于一体,应用于交通领域,并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提出解决方案,以改善交通状况,使交通发挥最大效能的系统。
智慧交通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型系统,由许多关系密切的不同领域、不同功能的子系统综合集成。其中,人、车、路和环境是交通的四大基本要素;管理者、行人与驾驶员构成交通中人的要素;公交车、地铁、出租车、自行车、商用车、特种车辆等构成交通工具要素;普通公路、高速公路、轨道、航线、公交站、停车场、综合交通枢纽等构成交通基础设施要素;自然灾害、天气状况等构成交通中的环境要素。这几者之间依靠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互联构成以车联网为中心的交通信息广泛采集、即时传输的网络,将交通流信息和气象信息等输送到城市交通云中心,利用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手段对交通信息进行储存处理,并进一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对交通数据进行深度处理,将结果输出给公众,向管理者、出行者提供随需而变的服务。最终形成集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智能高效于一体的智慧交通体系,涵盖交通管理系统、出行者信息服务系统、车辆运营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智能车辆、自动公路、综合运输、紧急事件与安全以及车联网等系统。
4 智慧交通建设内容
智慧交通将先进的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和交通工程集成,形成各项建设内容,加强人、车、路之间的互联互通,将各种设施单元(车载设备、路侧单元、控制中心)、交通管理部门和出行者集成到一起,为提高运输系统的总体运输效率和安全水平提供基础和手段。
4.1 交通规划与管理
智慧交通在交通管理与规划领域的建设包括三方面,分别为: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控系统、交通运输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其中,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是重点,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控是基础,交通运输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则属于长期宏观类型的应用。
4.2 出行者信息服务
出行者信息服务领域包含的内容及分类方法较多,从系统建设独立性的角度分析,智慧交通在该领域的建设内容包括三方面:智能车流诱导系统、智能车载导航系统和多渠道信息服务系统。
4.3 车辆运营管理
智慧交通在车辆运营管理领域的建设内容包括:智能公交系统、快速公交运营管理系统、轨道交通运营调度系统、出租车调度管理系统、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智能商用车辆管理系统以及特种车辆运输智能监控系统等。
4.4 电子收费
智能交通在电子收费领域的建设主要体现为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和智能停车系统。其中,不停车收费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中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的建设内容。随着传感器技术和短程物物通信技术的进步,还将衍生出多种其他基于便携终端的自动收费系统。
4.5 智能车辆
智慧交通在智能车辆的建设内容包括智能防撞系统和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通过先进的车载电子系统、车载传感系统以及车程无线短程通信系统,实现全方位的车辆避撞功能,包括:纵向防撞、横向防撞、交叉路口防撞以及碰撞前的车辆乘员保护等。
4.6 紧急事件与安全
智慧交通在该领域的建设内容包括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和紧急救援系统。其中,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包括事件的预防、事件的检测与确认、事件的鉴别、事件的响应、事后管理、事件的记录等功能。紧急救援系统的主要服务对象包括机动车驾驶员、行人、摩托车驾驶员以及非机动车驾驶员等。
4.7 综合运输
智慧交通在综合运输领域的建设内容主要体现为智能客货综合联运系统。该系统利用部署在货物、车辆上的各种传感与识别技术以及旅客的便携智能终端的能力,结合运输路径所在范围内的实时路况信息,实现客货运信息资源的交换,大幅提升旅客联运服务和货物联运服务中的效率和质量问题。
4.8 自动公路
自动公路系统是智慧交通中最先进的应用领域之一,通过在公路系统上铺设路面磁钉车道,控制中心可直接对每辆智能汽车发出指令,调整其行驶工况。该系统通过与智能车辆系统进行信息交换来检测周围行驶环境的变化情况,达到行车安全和增强道路通行能力的目的。
4.9 汽车移动物联网
汽车移动物联网,简称车联网,是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具体应用。在物联网的技术背景下,交通系统中的人、车、路灯组成要素的感知能力将逐渐实现。相当于提供了覆盖率极高的海量信息采集终端和信息终端。在物联网的环境中,以汽车移动计算平台为核心,利用泛在感知能力可以对现有的几乎所有智能交通系统进行升级强化,建设基于物联网的路网车辆状态监控系统、基于物联网的交通控制系统以及基于物联网的信息服务系统等。
5 结语
在信息化浪潮与数据科学崛起的共同推动下,智慧城市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下一代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及基础支撑。智慧交通的实现依赖于技术与理念的进步,技术的进步是交通朝纵深、智能的方向发展;技术和理念的提升给交通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延伸拓展空间,不但连通了各种交通方式和交通参与主体,使交通更加高效,而且将交通系统的末端渗透到智慧城市的其他领域,通过便捷的交通吸引大量客流、物流、资金流,给城市医疗、旅游、教育、安防、商业等领域带来巨大活力,极大地开拓城市的发展潜力,而城市的发展也会带来交通领域更大的繁荣,激发出交通领域更多更新的商业模式。
参 考 文 献
[1] 曹小曙,杨文越,黄晓燕.基于智慧交通的可达性与交通出行碳排放――理论与实证[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4):418-429.
[2] 孙怀义,王东强,刘斌.智慧交通的体系架构与发展思考[J].自动化博览,2011,10:61-62.
[3] 蔡翠.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6:224-227.
[4] 张新,杨建国.智慧交通发展趋势,目标及框架构建[J].中国行政管理,2015,4:150-152.
[5] 苑宇坤,张宇,魏坦勇,等.智慧交通关键技术及应用综述[J].电子技术应用,2015,41(8):9-12.
[6] 尹方平.智慧交通建设与发展思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1):171-173.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 智慧城市 发展
智慧城市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为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是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是物联网行业应用的综合性集成,并通过感知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海量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形成面向城市管理、控制与服务的应用模式。
它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交汇点,也是一个亮点,它代表了信息技术发展和综合利用的方向。近几年来,信息技术除了处理技术、传输技术高速发展之外,还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特别是传感技术、显示技术、内容处理技术、软件和复杂系统技术的结合,使得信息技术形成了一个更加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需要有新的应用来体现,这就是智慧城市。
更是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城市形态,通过将各种感知技术、下一代网络技术、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和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进而产生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方式。物联网感知和控制终端是智慧城市的神经末梢,宽带通信基础网络构成周围神经系统,而云计算数据中心作为城市智慧的大脑,三者共同构成智慧城市信息系统,以协调城市这个庞大的生物体各系统的运转,以及城市和自然环境的平衡。城市将愈发依赖于这种高度互联、高度协同的智慧的信息系统。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加快两化融合、提高信息化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信息技术跨越式发展、信息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的必然要求。目前,全球各大城市都在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是试点推进,下一步必将实现全国大中型城市的智慧共享,如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历程,以顶层设计的模式和框架,逐步完善智慧功能的逐步实现。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城市的面貌,智慧城市的发展不是信息化应用系统的简单叠加,是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阶跃和爆发,必将极大地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水平和智慧气质,信息基础资源的标准化组织将是智慧城市建设成败的核心。
智慧城市蕴含巨大商机,之所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智慧城市建设所带来的民生效益。这表现在政府希望通过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一直以来,政府希望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实现目标:就是通过智慧城市系统对潜在气候和地质等风险进行预警,如水灾、火灾、山体滑坡等,并将警报发送到相关人员或紧急服务部门,减少灾害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其次是推动提高城市建设的科技水平。
新技术整合信息推出的“智慧城市概念”,基本能够体现智能城市建设的理念。根据公开的信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考虑四个方面:一是侧重环境问题和能源节约,鼓励使用过渡能源和清洁能源;二是强调政府、企业和城市居住者之间网络沟通;三是邀请城市居住者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四是充分整合、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机器人技术和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等新技术,促进多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和运行。新技术的整合和使用,是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特色。城市建设专家认为,成功建设智慧城市面临的最重要挑战,是如何精确收集所需数据,然后协同管理分析数据,并且通过分析的结果来进行决策,实现降低城市管理成本或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那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呢?
1、构建信息技术平台
通过打造信息技术开放平台,可以整合共享、统一管理数据,进一步打破数据壁垒、跨越协同鸿沟。以北京市城市管理为例,依托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城管物联网平台建设,北京在推进基于创新2.0的公共服务模式、感知数据驱动的高峰勤务模式和“巡查即监察、巡查即录入”的工作模式,强化服务能力建设,强化与市民的互动、与社会的协同,提升快速回应群众诉求的能力和应急管理的能力,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社会化水平,实现从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跨越。
2、推进智慧政府建设
“智慧政府”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如今电子政府到“智慧政府”转变。信息技术能够正真跨越政府内部协同的鸿沟,提高办事效率,从而降低运行成本。同时也促进政务资源的整合和信息孤岛的消减,盘活数据资产,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政务信息技术全面应用,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等自身建设;还可以促进政府和公众互动,让政务透明,帮助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和解决社会难题,建立公众与政府间的沟通渠道,推进政府信息资源进一步开放共享,开发利用效率倍增,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3、推进智慧交通建设
当前的大城市普遍存在着交通拥堵、交通管理系统落后等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交通的有效管理。第一,开发更智能导航系统。先进的导航系统通过完善的传感器网络,建立交通管理的数据,能够实时获得交通信息,包括前往目的地途中的交通事故、施工、拥堵情况,还要能提供最新的天气情况和停车位信息。第二、建立更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以公交车辆定位系统为基础,实现车辆的实时调度、自动报站、视频跟踪查询、车辆紧急救援等功能,优化改善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能力。第三、建立更智能交通服务系统。如电子不停车缴费系统,通过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并通过与电子支付系统的整合,实现高速公路的不停车缴费。第四,开发智慧交通软件,支持手机、电脑、平板等终端下载使用。通过该软件就可以了解当前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交通情况,以及最佳选择路径等。
4、推进智慧医疗建设
智慧医疗是医疗信息化的升级发展,通过与信息技术、云计算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医疗云数据中心为载体,为各方提供医疗信息技术服务。
篇3
[关键词] 智慧城市;理论模式;实践模式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智慧城市的模式是指城市信息化、协同化、智能化的理念指引下,城市各要素自由而又科学组合的架构和图式,主要表现为城市的顶层设计和实践路径,构建合理、优化的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实现目标―制度―组织―个人的有效运筹和协调一致。文章就智慧城市的理论模式和实践模式相关问题进行扼要的探讨。
一、理论模式
城市智慧化的发展是历史、政治、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智慧城市的推进模式主要受到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博弈的制约。从政府与市场的不同组合方式上看,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分为三种模式: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市场导向型发展模式和混合型发展模式。
1政府主导型模式。城市政府规定明确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制定和颁布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国际、国内的相关资料要素向城市集中,支持和鼓励政府、企业、市民等主体之间形成互动和网络关系,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引导全社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力量,在哪些金融部发达,风险投资不足的城市可以采用此模式。
2、市场导向型模式。市场导向型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前提下,通过营造城市发展的环境来间接引导智慧人文要素和智慧产业要素向城市集中,建设主体在各自的利益需求和市场竞争压力下,不断寻求技术上的突破和科技创新,自发地在城市地区形成智慧产业集群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这种市场导向型发展模式主要来自自下而上的力量,发达工业化国家一般采用此模式。
3、混合式模式。混合型发展模式就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同时吸收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不仅需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建设要素向城市聚集与流动,还需要利用政府的推动力促进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善,特别是增大对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科技、知识竞争力的基础投入。城市作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统一体,城市的智慧城市发展需要市场与政府、自发性与目标性等综合力量的推进。从历史实践看,西方发达市场经济越来越重视有目的的城市规划的制定,以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说明政府导向的城市发展因素在增加;同时,政府导向比较强的发展中国家则越来越重视市场导向的因素,以克服政府主导的弊端。因此,长远意义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将逐渐趋向混合型发展模式,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
二、实践模式
当前,伴随智慧城市理论探讨的不断深入,智慧城市的实践发展和推进模式也如火如荼,如IMB模式、南京模式、宁波模式、北京模式、上海模式、无锡模式、扬州模式、常州模式等,这里就典型版本作一扼要介绍。
1、新加坡“智慧岛模式”。2002年,新加坡被世界传讯协会授予“智慧城市”的殊荣,见证了新加坡30多年来在城市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巨大进步。新加坡“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经营和特点有:一是远见,在信息化发展战略上一种有持续的、清晰的愿景和战略眼光;二是执著,政府始终统筹规划,努力克服各种阻力;三是带头,政府身体力行,引导信息化在各个领域内的运用和推广;四是整合,做好城市级层面的信息资源集聚,推动政府、社会、企业、国民共同参与、协同作战。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制定统一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强化值城市的顶层规划与设计,主要政府内部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1 李林.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与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23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常州‘智慧城市’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3SJD630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司开林(1979-),男,安徽安庆人,硕士,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研究方向:智慧城市
]1
2、智慧迪比克模式。2009年11月,IBM在迪比克组建了信息技术服务部门,并雇佣了1000多名专业人才,致力于充分利用互联网、计算机、传感器、软件等智能系统和通讯技术,把所有资源连接起来(水、电、气、油、交通、金融、社区、公共服务等),为城市提供数字化的测量、探测以及协助,用以指导政府、企业、市民的生产和生活,以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损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3、智慧东京模式。其经验和特点主要有:智能交通系统(ITS),包括交通控制中心交通控制中心(路面信息)和车辆信息沟通系统VICS(Vehicl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中心(车内信息提供),并且建立了“道路-交通-车辆”一体化的智能化推进协会(VERTIS);节能环保建设,推行“白炽灯替换活动”,引入能量利用效率标志系统,把路灯全部换成节能灯,建立地区性冷热水系统,其能源于垃圾焚烧、废水热能以及其他形式的能量。
4、智慧首尔模式。首尔U-City建设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智慧、态合化的服务,主要包括社会福利(U-Care)、文化(U-Fun)、环境(U-Green)、交通(U-Transport)、产业(U-Business)与行政管理(U-Governance)六大领域,并依靠技术成熟度、应用容易度、策略重要性,分析其执行的优先顺序,以实现U-Seoul的愿景目标。
5、智慧阿姆斯特丹模式。其智慧城市建设主要由四大主题构成:可持续性生活(West Orange项目和Geuzenveld项目);可持续性工作(智能大厦项目);可持续通(Energy Dock项目);可持续性公共空间(气候街道,The Climate Street)。
6、智慧北京模式。北京本着“构建精细智能的城市管理”,打造一流的信息化城市:累计建立了G基站1.8万个,具备20M宽带接入能力的用户超过176万,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用户已达130万户;网民规模约121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及69.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生产总值达到1242.2亿元;企业上网率达58.3%,尝试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数量超过30%;启动了无线物联数据专网建设;建成国内最好的“三网融合”信息网络;云计算、物联网规模化运行;宽带进一步升级,3G手机网络覆盖无碍;积极推动移动视频传输的无线宽带专网建设,无线城市初具规模。
7、智慧上海模式。上海作为国际性的大都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杆,“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3G宏基站4300个;集约化信息管线累计铺设5821公里;国际互联网出口贷宽达300Gbps;WLAN天线热点7400个;宽带接入用户达499.2万户;IPIV用户达130万户;移动电话普及化;CMM/CMMI3级国际认证企业117家;信息服务业上市公司27家,收入超亿元软件企业15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4095.1亿元,等等。十二五规划期间,上海提出“建设国际化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提升信息产业信息化水平”来全面推进上海的智能化。
8、智慧内波模式。宁波是第一个政府层面推进智慧城市的地级市,紧密结合自身的地理优势,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其概括为“十六三”体系:十大智慧应用体系,即智慧物流、智慧制造、智慧贸易、智慧能源、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健康保障、智慧安居和智慧文化服务;六大智慧产业基地,即网络数据、软件研发推广、装备和产品研发制造、服务业示范推广、农业示范推广和智慧企业总部;三项基础设施,即泛在化的信息网络、三网融合和信息安全。
总之,智慧城市的崛起是全球城市构造和升级的理想愿景,其理论预设和顶层设计还在深入探讨中。在智慧城市“有规划的社会变迁”中,本文仅涉猎智慧城市的理论模式和实践模式,而这些理论模式和实践模式还在变奏之中,并没有一个终极的“定型”,该原理和特点要根据民族国家、地理资源、发展方位、城市精神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在城市“信息化、协同化、智慧化”运动突飞猛进的当下,中国城市的推陈出新应充分彰显科技能动和时代个性的的正能量,保留城市历史精华和底蕴,探寻传统与现代契合的资源优势,才能在全球性的智慧城市竞赛中拔得头筹、创造未来。
篇4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城市;建设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借助传感设备、射频识别技术、GPS定位系统等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互联互通的新型现代技术,因此物联网具有极强的互联网特性、识别特征以及智能化特点,是实现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智慧城市是高阶版的信息化城市,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生活,而且需要各种先进技术的支持,物联网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一、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基础应用技术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主要是借助感知设备和互联网,进而实现的人、物、机以及环境之间的连接,完成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共享以及对于物的操作控制,并由此在城市中建立智能化服务管理系统,构建智慧城市。物联网应用主要包括四个关键性技术,分别是RFID、传感网、M2M以及量化融合。物联网四大支撑技术与业务群关系如图1所示。
二、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优势
智慧城市就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手段等实现对于城市运行过程中各信息的感知、收集、整合和分析,进而结合城市民生、交通、环保以及各种公共服务等实际需求进行智能响应的现代化城市建设理念。智慧城市是新时期背景下信息化与城市化的深度融合,不仅是物与物的相连,更是人与物、人与环境、物与环境的连接,智慧城市如图2所示。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进一步实现城市物物相连,扩大城市人、机、物以及环境之间连接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第二,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全新信息技术体系,而物联网技术能够为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收集数据信息,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确保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技术作用的有效发挥。第三,城市是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而物联网技术能够及时、准确的提供城市运行过程中相关动态数据,例如物流运输方面、危险化学品管理方面,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为城市顺利、安全的运行提供有效保障。第四,随着当前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物理网技术逐渐向着微型、便捷方向发展,在人们身体健康以及生产生活当中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第五,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物联网技术在工业生产、制造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极大的促进了传统行业发展。
三、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难点
(一)功耗
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物联网技术与各个终端进行连接,进而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应用,才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实现智能化建设。在实际构建智慧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在很多场景安装终端设备进行信息的采集和接入,但是由于实际环境的限制和影响,无法在其中接入外电,这就导致在使用终端设备的过程中无法连接电源,只能够借助外用电池进行供能,这就使得终端的应用存在功耗问题,如果设备功耗较大,那么就需要经常更换电池,严重影响了物联网功能的有效发挥,而且还增加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例如,车检器的应用就必须考虑终端设备的功耗情况,若出现电能供给问题,则可能会影响到设备功能的正常发挥。
(二)容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已然离不开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在此情况之下,人们对于互联网以及通信服务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在智慧城市构建的过程中,各种信息采集、终端以及生产生活当中应用的智能设备数量不断增加,对城市网络的容量和通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保障智慧城市的建设效果,在实际应用物联网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网络容量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在逐步推广和应用的5G网络,正是为构建智慧城市而做出的重要准备。5G网络和4G网络的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三)连接数
在实际应用物联网技术的过程中,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需求,对于物联网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物联网技术想要得到良好的应用就必须能够同时支持大量终端设备的运作和数据传输等,而且随着城市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终端设备的密集程度将不断提升。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就必须考虑基站可承载的运行数量上线,以此保障设备终端能够正常运行。
(四)覆盖范围
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物联网技术尽可能覆盖更大的范围,才能够确保数据、信息的收集更加全面,使得城市中的数据资源能够得到能充分的利用,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城市智能化水平,进而为城市中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扩大物联网技术的覆盖范围,但就目前我国各方面的技术水平来看,在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过程中仍然会受到限制。例如,地下停车场等区域通讯信号的质量相对较差等,因此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也成为物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难点之一。
(五)统筹规划
智慧城市的建设并不是单纯的将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等结合在一起,而是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城市化建设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优势,提高城市的智能化水平,以此进一步提升城市资源的利用率,为城市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在实际构建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必须将物联网技术合理的融入到城市建设当中,充分考虑当前城市的实际情况,智能化水平以及后续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等,科学合理的对于智慧城市建设进行统筹规划。但是就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而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并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严重制约了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物联网技术的优势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四、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主要应用方向
(一)智慧交通
交通运输是城市建设和稳定运行的重要部分,因此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传统交通运输体系和系统当中,科学合理的应用物理网技术,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对于城市交通领域的全面监控,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于交通环境的感知、信息的传输以及远程监控等,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精确性、实时性,进一步缓解城市交通运输压力,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为城市人们提供更好的交通运输环境。智慧交通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二)智慧物流
在当前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之下,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异军突起,物流产业也随之得到了蓬勃发展,而且人们对于物流行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智慧物流也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当中的重要内容。借助物联网技术,不仅能够进一步优化物流运输过程,还能够有效降低物流行业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城市物流服务水平。例如,激光检测、条码识别、机器分拣、卫星定位等技术的科学应用能够进一步优化物流服务水平。
(三)智慧医疗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之下,人们对于医疗服务方面有了更多的需求,智慧医疗的建设能够进一步解决人们看病难的问题,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不断完善现代化医疗系统。例如,构建家庭医疗系统、(四)智慧社区社区是城市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单位,将物联网技术与社区管理建设融合在一起是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智慧社区,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有助于强化社区管理,而且在物联网技术的帮助之下,能够使得社区居民生活更加便利,有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智慧社区系统结构如图5所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应用物联网技术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为确保智慧城市稳定可靠地运行,不得不面对功耗、容量、连接数量、覆盖范围以及统筹规划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发挥物联网技术的优势,确保智慧城市稳定运行,未来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城市交通、物流、医疗以及社区等方面都会朝着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相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谢晓芩.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03):189-190.
[2]赵羚志,谢辉,张国辉,王,杨舒.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中的难点与疑点[J].长江信息通信,2021,34(03):216-218.
篇5
【摘要】针对我国创新智慧城市规划建设速度不断更新,城市对电能的消耗量将日益增多,以传统能源供电的城市发展,大大加速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及恶化进程,不利于建设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的发展思维。结合我国“十三五”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本文提出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有效解决了智慧城市低碳经济、绿色环保等经济发展相关问题。
【关键字】光伏发电技术 智慧城市 低碳经济 绿色环保 协同发展
根据我国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要求,低碳经济、绿色环保的理念,是智慧城市建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加强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既能解决智慧城市能源供给问题,又能解决节能减排对智慧城市的污染题,从而达到智慧城市低碳,绿色环保的理念。
一、光伏发电在智慧城市中应用的优点:
随着全球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及利用,导致能源枯竭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低碳经济、绿色环保、供给安全的新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也随着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广泛应用与我们日常生活之中,逐渐取代了传统能源的利用。作为现代智慧城市的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能给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更多好处。
1、达到智慧城市低碳、绿色环保的要求:因为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转换,能源利用给智慧城市带来零污染,零排放,从而达到智慧城市建设中首选能源利用之一。
2、达到国家节能环保的战略: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自给自足很难达到,主要依赖于进口。在现代化智慧城市建设中,节能环保,绿色发展是我国“十三五”重要部署。加强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达到绿色发展,节能环保的智慧城市,能够有效地解决资源紧缺,发到节能环保的战略意义。
3、促进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我国是光伏产业生产大国,但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远远不及发达国家。从而大部分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国家,由于当前处于经济复苏乏力的环境,欧美国家进行贸易保护,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使之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受到重创,制约着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增长。根据国家“十三五”智慧城市经济建设的提出及规划发展,加强了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充分利用,从而促进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二、光伏发电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领域:
作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清洁能源的应用涉及广泛。太阳能光伏发电主要应用智慧城市之中的居民生活、交通、运输、物流、资源、公共服务等相关领域。
1、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智慧城市中,居民主要应用家庭生活用电。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根据小区居民生活用电需求,配套相应的光伏发电系统,满足于整个小区的生活用电。
2、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道路交通方面的应用。首先,城市交通规划建设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于城市路灯、智能公交站台、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及人工智能机器人警察等用电设施,大量减少了传统电网输电及城市用电高峰压力。其次,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灵活供电,就地取材,不需要太多的城市电网布线及清洁、绿色环保等优点,能促进其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发挥重要角色。
3、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物流及运输方面的应用。在智慧城市中,交通运输是整个城市活力的体现,正所谓有交通运输是整个城市血液运输的关键环节之说。作为低碳经济、绿色环保的智慧城市,电动汽车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是必然的。因为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零污染,低噪音,低耗能,能给智慧城市带来节能环保的功能,从而加强太阳能光伏发电充电桩为智慧城市电动私家汽车、出租车、公交车及其他公共服务用车等提供电能。太阳能光伏发电充电桩不仅满足于城市小区散户灵活充电的特点,而且还可以应用于大型集中式充电站为电动汽车充电。
4、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公共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学校、医院、公园、政府机构交通道路,娱乐场所等相关领域用电,在这些领域有效解决空气污染及噪声污染,使学习者,工作者,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进行学习,工作。
三、光伏发电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的前景
1、因为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加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能促进我国光伏相关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支柱,减轻我国就业压力,能源支配紧张,环境污染等相关问题,从而促使我国的环境与经济得到有效改善。
2、作为我国城市“十三五”规划建设,国家在“十三五”期间进行打造低碳、绿色环保的智慧城市。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城市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达到低碳经济、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目的。当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相当成熟,所以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我国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最佳选择。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很好的解决了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需求,在今后太阳能光伏发电占领能源市场势在必得。
3、太阳能光伏l电解决了智慧城市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的重大问题,也使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不断加强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彼此之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将是我国未来能源、经济及城市发展方向的指引。
四、结束语:
从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来看、我们认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现代城市中的应用领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智慧城市对太阳能光伏发电大量的应用,不仅可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而且为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能源枯竭等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还不断提高城市市民的生活品质及城市的整体品位。
篇6
关键词:贸易;义乌;智慧;交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2
作为以市场、贸易、商业、物流等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国际小商品城义乌,城市化率高达71.22%,如今面临着城市化进程中交通发展的瓶颈问题,交通问题对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城市建设、物流运输的行业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出行方式、节能环保等生态环境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根据义乌城市发展和交通运营的现状,针对城市交通的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进行分析,致力于探讨义乌智慧交通体系的建设,以有助于解决义乌城市发展中的交通问题。
一、义乌城市发展和交通概况
1.义乌城市区域和人口发展
义乌是一个典型的商贸城市,1982年义乌全面开放小商品市场,进而提出“兴商建市”发展战略,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义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2002年义乌建成区面积为38万平方公里,2012年达到96.4万平方公里,以每年约5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2011年底户籍人口75.3万人,暂住人口159.5万人,按照《义乌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到2020年义乌中心城区规划面积将达到429.3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估计达到市域常住人口185万人、城镇常住人口160万人的规模。
2.义乌城区道路和汽车的增长
随着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义乌市城区道路也在不断延伸,1995年城区道路长度只有7.63万米,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为1.13平方公里,至今城区道路长度已超过45万米,道路面积共计13.27平方公里。
2005年义乌的民用汽车拥有量为7.30万辆,到2011年底,已达22.49万辆;私人汽车拥有量则从6.20万辆增加到20.69万辆。城镇居民年末每百户的汽车拥有量从2003年的8辆增长到2011年48.4量,几乎每两个家庭就有一辆私人汽车,农户年末每百户的汽车拥有量从2003年的3辆增长到2011年的21辆,增长势头非常迅速。
除私人汽车以外,公交汽(电)车的数量也在稳步增长,近五年来每年增加5辆;出租车的数量进行了有效控制,近五年都维持在1300辆左右。
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对义乌交通的要求
1.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对交通的要求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调整和变化,对外贸易和市场发展中的矛盾不断突显,为了促进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2011年国务院批准施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该方案中,建设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义乌港”这两大任务,对义乌的交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之能够切实配合义乌物流平台的构建和“义乌港”的全方位建设。义乌是浙江省重要的内陆港,各类物流企业2311 家,其中国内物流企业1126家,国际货代仓储企业1051 家,快速物流企业134家,经营面积105.2万平方米,全社会货运量4331 万吨,物流从业人员157273 人,在义乌通行的道路货运车辆3万辆,其中,异地备案集装箱运输卡车5268辆。
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交通需求大幅上升,如何在义乌打造便捷高效的物流平台,建立现代物流产业链,对义乌交通运输的运输网络、运输时间、运输成本、运输效率、运输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2.城市居民生活对交通的要求
近20 年来义乌城市人口持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人口总量稳步上升,城市规模日益壮大。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外来人口的增加加大了交通出行的需求。2011年底,城市化率达71.22%,户籍人口70多万,常住人口达150万。
从2005年到2011年,义乌汽车拥有量的增幅明显数倍于道路面积的增长率,6年间,道路面积发展到原来的146%,年平均增长率为6.51%,而汽车拥有量一共增长了416%,平均年增长率为26.8%,是道路面积增长速度的3倍多。汽车上牌数量以每月近3000辆的速度在增长,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使得道路的交通负荷、停车需求大幅提高,交通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尤其在贸易改革试点正式推行后,城区主干道明显变得拥堵,堵车、噪音、污染等问题越来越多,反映了义乌现有城市基础设施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脱节”等深层次的问题,同时也对城市交通体管理提出了更为艰巨的任务。
对照上海的道路发展和汽车增长的数据,1990s以来,上海的道路面积142%,修建了地铁、高架路、跨江大桥、越江隧道等许多道路基础设施,中心城区现代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但同期的机动车总量却增长了470%以上。该数据同义乌近6年的增长数据有着惊人的相似度。城市化带来人口急剧增长和汽车保有量爆发式的增长势头(年均增长率超过20%),拥堵现象日趋严重,据建设部的信息反馈,我国城市公交车速已越来越低,平均车速只有10公里/小时,已低于自行车12公里/小时的速度。与10年前相比,公交出行时间平均延长10分钟,居民对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不满意率高达70%。义乌中心城区道路已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城中中路、稠州中路等主要城区道路高峰期流量超过2400辆/小时,一旦遇交通事故或周末交通流量大的时候,就会引起城区大面积的交通拥堵。
图1 2005-2011年义乌市汽车拥有量增幅和年末实有道路面积增幅
义乌城区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时段,主干道上堵车现象已成常态。因此,如何科学地规划和发展我市的城市交通,提高道路使用率,保障城市道路通行顺畅,是目前义乌城市化进程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出行便捷的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3.节能环保对交通的要求
《义乌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节能方面,突出抓好交通运输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污染防治方面,突出抓好交通运输和民用等重点领域的污染物减排工作;低碳技术方面,推广应用节能减碳和低碳技术,大力发展低碳交通。
2012年底,义乌登记在册的机动车有38.3万辆,全年机动车尾气排放量约30万吨,其中汽车尾气排放量近15万吨,特别是柴油车、公交车、外地车和大型货运车辆的尾气不达标。义乌自2012年10月开始检测PM2.5以来, 根据检测结果分析,机动车尾气是PM2.5的最大来源,目前汽车尾气已成为空气污染的最主要污染来源,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以及大气中PM2.5的重要原因。因此解决交通问题同时也是节能环保刻不容缓的要求。
三、解决对策:建设义乌智慧交通体系
2008年,IBM最先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即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每个角落的医院、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通过互联形成“物联网”,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全球“智慧”状态。在此理念上IBM又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而智慧交通则是智慧城市的具体应用体系之一,旨在用物联网实时采集交通数据,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传输技术等进行数据互联,运用计算机处理技术等高新技术将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将最新的交通数据实时传输给居民,以减少交通拥挤程度,实现城市畅通有序的智慧交通道路体系。
1.交通问题的解决对策举例
义乌城区面积仍在不断扩张中,加长道路里程、拓宽道路面积也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之一,但是义乌汽车拥有量的增长三倍于道路面积的增长,而且对于已建成的中心城区,拓宽道路面积的可行性不大,而且需要长期的施工和限制通行,加重其他道路的交通负荷。在新建城区则当切实做好道路规划,但是不可避免的是车辆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道路面积和里程的增长速度。
目前针对义乌交通拥堵问题,在行的整治措施主要是依靠提前设置警力和清障力量,在早晚高峰派出民警进行路面疏导分流和全天候的巡逻管理,加强警情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一旦发现拥堵苗头,马上指令路面民警前往处置,便于及时消除拥堵现象。该方法侧重于事后控制,且需要民警进行现场控制疏导,需要较多人力,无法从根本上有效解决主要问题,且只能在拥堵产生之后进行事后缓解,未能有效做到防患于未然。
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其他城市出台相关政策,如尾号限行、车牌拍卖、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等,拥堵得以一定程度的缓解,却未得到根本解决。义乌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较为合理,但是后期管理和施行过程中,却发现有许多问题,高峰时段,公交车专用车道上汽车、摩托车、三轮车、电动车、自行车等都共用一线,严重制约了道路的使用效率。如果限制汽车出行,又有可能会抑制义乌市场贸易经济和物流行业的发展。许多城市在考虑收取“交通拥堵费”,但是这仍然属于强制性的行政管理措施,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彻底解决交通问题。
2.智慧交通是根本解决之道
不仅要结合义乌市场特殊的发展需求――打造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同时要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方便居民出行、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要节能环保,以尽量减少交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综合上述多方需求进行考虑,在诸多缓解交通问题的对策中,建设智慧交通的应用体系是合适义乌目前城市发展的根本解决方案。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建设过程中,义乌物流行业面临着全新的转变和技术提升,物流和交通有着紧密结合的关系,建设智慧交通,在此基础上,打造义乌的物流平台,方便居民的生活和出行,并改善环境质量。
在物流平台建设方面,在关键交通节点安装物联网传感器,运用各种方式采集交通路况数据,同时运用GPS技术和RFID技术对车辆和货物进行实时跟踪,掌握车辆的实时信息,以此全程动态掌握货物的流通状况,真正实现现代物流产业链的快速便捷流通。
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上,在关键交通节点上的传感器,将路况信息进行采集,并传输到数据中心,之后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同时将结果传递给出行者,帮助居民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选取合适的出行方式和路线,避开拥堵路段和故障车辆。
在节能环保方面,据测算,智慧交通系统若运用得当,将会使交通运输效益显著提高,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交通拥堵,而且还能减少油料消耗和废气排放近30%。
3.建设义乌智慧交通的注意事项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具体应用,建设智慧交通需要前期较大的投入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特别是信息化水平,需要强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建立技术先进、不断升级改造的网络基础设施。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全盘规划,而智慧交通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应用体系,要求在“城市综合发展”的层面上进行综合考虑,与其他方面如商业、贸易、人口、能源等一起紧密结合,共同促进城市发展。
义乌的特殊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决定了义乌智慧城市建设中必须考虑和强调的重要元素,如市场、贸易、物流、人口流动等。浙江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希望:“义乌应围绕智慧国际贸易体系建设,打造与实体市场相结合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物流平台、支付平台和信用平台,促进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融合发展,并应积极运用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智慧商贸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商贸市场,探索发展适应义乌实际的新型电子商务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智慧交通的建设需要切实结合义乌城市当前和远期的发展情况,充分结合市场和物流的行业特点,共同打造新型商贸城市。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义乌市统计局.义乌市统计年鉴(2005-2012年)[M].义乌市统计局.
[2]数字化义乌――2010.义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R].义乌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011.
[3]杨红艳.“智慧城市”的建设策略:对全球优秀实践的分析和思考[J].电子政务,2012(1):81-88.
篇7
智慧城市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当前智慧城市主要是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借助视频监控、GPS、移动终端等感知设备,通过交换共享、数据挖掘、主动推送、智能分析等信息系统功能,实现民生服务均等便捷、企业发展创新有力、城市管理敏捷高效、政府决策及时准确的目标。
赛迪设计认为,智慧城市不是单纯的城市信息化建设,而是通过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城市运行和管理模式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三者之间的支撑和引领,打造基于历史分析、现状改善及未来规划的良性发展机制,以完备的基础设施、高效的业务运作模式以及敏捷响应的信息化环境,为公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为企业提供创新发展驱动力,同时支持敏捷高效的城市管理和及时准确的政府决策目标的实现。
当前对智慧城市理解的误区
智慧城市建设“操之过急”。当前各省市急于完成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同时学术界和咨询行业也急于争取合作项目,导致智慧城市的深层次研究分析比较薄弱,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目的、分期目标、建设路径等内容,大多停留在宏观理论层面,没有和中国的发展形势、城市发展定位等现状充分融合,缺乏可操作、论证充分的指导方法。
智慧城市建设重信息化,轻业务。当前各地出台的智慧城市规划中,尚没有脱离传统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仍然以信息化重点工程为依托,阐述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城市基础设施支撑业务运作,业务运作支撑信息化运行,而智慧城市不仅是信息化建设,而是将城市各构成要素进行充分融合和调动,以一个充满创新活力和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动态有机体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智慧城市该如何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首先应回答四个问题:智慧城市是什么?有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谁来指导、谁来主导、阶段计划)?赛迪设计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立体的、有机的、动态的、持续改善的统一体。在既定规划期限内,从建设时间、建设阶段和建设主体三个维度考虑,可逐层细化到具体的建设方案和建设内容,最终可拆分出若干建设任务。
明确统筹协调部门,引领智慧城市建设理念。面向上级领导、中层干部、实施和技术人员及相关接口部门进行定期培训,以加强对国内外智慧城市形势、解决方案、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等内容的了解。同时借助外脑,通过专业第三方咨询机构提供的专业指导、分析评估、技术交流、技术支撑等服务,在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等方面达成统一思想,保证后续机制改善、业务梳理、项目建设及运营顺畅执行。
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流程。一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运营和管理机制,包括组织机构(决策层、管理层、实施层、应用层)、监督管理机制(工作流程、点检制度、考核机制等);二是资金政策,完善适应实际情况的智慧城市资金投入和管理办法,实现集中统一、高效、低成本的管理制度;三是建立既符合国家要求、又符合实际的智慧城市标准规范体系。
协调智慧城市建设任务。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归口部门,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各方积极参与,首先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目的、框架和路径,由此在组织协调后续规划和建设工作中,能以清晰的思路对第三方咨询公司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对各层领导、各个部门清晰灌输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和各项建设要求,充分发挥智慧城市中枢神经的作用。
清晰划分建设阶段。基于信息化和业务的融合层次不同,将智慧城市建设分为如下三个阶段,在每一阶段可根据不同领域发展特点,拆分出多项建设内容。
一是信息化支撑业务运作,取代手工。比如支撑公文办理、会议活动(视频会议)、督查考核、档案管理、信息公开、在线办事等业务的协同办公平台。
二是信息化促进业务优化。比如物理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以智慧交通为例,包括基于信息化指导的停车场、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业务运行优化和管理机制创新等基础环境建设。通过基础设施规划、运行和管理模式优化、信息化建设三者之间的支撑引领和深度融合,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
三是信息化引领业务创新。比如以电子商务为纽带连接产业链各环节以及企业与市场,建立形成高效快速的市场开拓模式,提高行业物流信息化和供应链协同水平,促进以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的新型生产业发展壮大。合理安排建设主体。基于智慧城市建设范围不同,分为如下四类建设模式,并可分解出不同的建设主体:
统筹建设:针对光纤、宽带、地下管网等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基础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建设、信息资源整合,以及协同办公平台等面向大多数部门的信息化项目,都由信息化主管部门牵头建设。
多部门联合建设:针对城市应急、城市运行管理、政府智能决策、市民服务等涵盖多部门业务的领域,需由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项目启动、业务梳理、需求分析、项目执行等整个建设过程。
行业内独立牵头建设:若某一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其他部门在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提供支持,则这类项目由该部门独立牵头建设,比如针对为公众提供出行信息、驾车诱导等服务的出行管理系统,需要交通部门在各方配合下牵头建设完成。
单部门独立建设:某一部门为支撑自身独立业务运作或提升管理,进行单个信息系统建设,比如林业局的森林远程防火预警、统计局针对各种数据的统计分析软件、交通部门的交通仿真与决策系统等。
篇8
事件:
公司拟联合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乐卡汽车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及关联方北京中交兴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出资设立社会团体单位北京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产业联合创新中心。联合创新中心注册资本3,000万元;其中公司作为发起人代表占合资子公司注册资本的20%,中交兴路占合资子公司注册资本的5%。
公司拟联合国开思远(北京)投资基金有限公司、重庆运泽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及关联方北京千方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重庆市千方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千方小贷”),其中重庆运泽为千方小贷管理层及核心员工出资设立的法人主体公司。千方小贷注册资本30,000万元,其中公司占合资子公司注册资本的29%,千方集团占合资子公司注册资本的40%。
主要观点:
1.联合互联网巨头实现车路互联标准再造,公路生态是重中之重
从技术和场景的角度来看移动通信、智能交通和智能驾驶未来均是相互融合的,即以智能化互联网汽车为核心、以智慧交通应用为目的新型交通系统是当前汽车工业、交通产业和宽带移动通信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公司开展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智慧交通应用示范项目建设,目标是将示范基地打造为面向全国的新产品新技术实验验证、检测评估与认证中心。项目的总体架构包括绿色用车、智能驾驶、智慧路网、便携停车、生活服务、智慧管理六大模块。
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牵头,联合乐视(乐卡是乐视汽车板块负责车联网的独立子公司,定位是零部件企业+服务运营企业)、百度、北汽、大唐电信、长城汽车等15家相关产业代表公司成立的产业联合创新中心注册资本3000万,完成示范应用项目。其中公司与乐卡、百度的股权比例分别为20%、20%和15%。从三者的角色划分来看,百度的高精度地图(智能汽车入口)以及O2O商业化应用或是其优势;乐视具备互联网化的制造产业整合协同能力,也十分关注智能停车、分时租赁等互联网化的商业化应用前景。公司则在车路协同、后台信息管理两大基础板块有先发优势。
两者与公司相得益彰,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示范应用项目六大模块互联网化、运营化潜质凸显:在车路互联硬件传感器等升级再造和智慧交通后台管理控制系统升级的基础上,实现一定数量的社会车辆智能驾驶、无人驾驶完成固定线路的通勤等示范或是三者共同的初衷启航。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关键技术研发与验证、高度自动驾驶关键技术研发与验证、智能驾驶标准即规范体系建设是三大核心。
创新中心在产品和技术上重点解决智能车载平台、V2X通讯及协同控制、安全辅助驾驶、全自主价值等技术推动形成行业及国家标准;在产业链生态构造上,成立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产业联合创新中心,布局创新示范内容,同时成立产业联盟,达到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开放、联动、协同。
商用车是公司的重点,在车载娱乐等服务方面十分落后,未来空间巨大。物流企业如何通过车载信息平台解决,主要是安全和效率两个方。车路协同从盈利的角度,主要还是来源于软硬件的投入(前期主要是传感器更替)以及管理平台的升级。实施对象以高速公路商用车为主,实施的效果主要是通过分段限速、合流预警、车况路况预警等优化路况。
2.C端转型与小贷公司相得益彰全面打通车联网各主体数据闭环
继去年公司与航联保险、东航金控共同成立合资公司首度涉足金融业务之后,公司设立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目标客户将以物流产业及车联网产业中信息充分覆盖的人群和企业如车主、司机、物流消费者和服务者为主。一方面依托物流产业资金密集、主体分散的特点,提供实现资金流与实物流、信息流相结合的产业信贷服务;另一方面结合中交兴路——研发和运营的全国道路货运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数据资源,提供端到端的大交通服务优势产品,最终达到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基准营销,实现产品、服务、金融全方位闭环的C端商业化。
在风险控制方面,千方集团通过自身积累沉淀的海量车联网实时动态大数据资源,有助于其建立信息有效、全面的贷前评估和贷中监控体系,另外国开思远(北京)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的强势股东背景也为公司金融衍生业务的纵横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金融业务已经成为公司C端转型和交通大数据战略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结合传统的车旺平台C端用户和新开发的航空联盟C端用户基础,公司互联网金融布局、传媒平台整合(轨交、出租车、公交电子站牌、民航等)全面打开估值弹性。
3.大数据、大交通战略大势已至
公司今年提出“大交通、大数据”的战略,一是基于公司核心的动态交通数据资源——大数据池;二是基于公司出行领域用户遍布于全国30多个省市,具备稳固的用户基础和丰富的项目经验——数据分析、变现能力基础。公司致力于成为综合交通出行平台:传统业务立足于标准化再造、升级机遇;新兴业务“各路天将”全面助力大数据、大交通C端转型战略落地。公司16年高管层面引入了三大精兵强将:从东航挖来高管负责航联千方的平台,以及与民航总局大网建设的对接;前航天信息的高管,负责包括停车和公交电子站牌的业务;乐视高管则围绕车联网的前端设备负责以及后期的运营。
民航、停车属于大交通互联网化C端入口级别明星业务,在携程平台化弊端暴露、去哪儿机票危机的背景下,公司民航信息化产业布局行业契机绝佳;而公交电子站牌和轨道交通则是以传媒广告收入的现金流级别业务,也是公司传媒整合的两大重要平台;传统智慧交通业务车联网路线的标准再造和对无人驾驶的志在四方超出我们预期。
车联网作为盈利模式尚未清晰的大数据应用领域,未来终极的无人驾驶应用仍具备较大前景。车联网的变现模式来看,虽然乘用车具备较高的标准化基础,但变现商业模式还存在用户付费意愿缺失、粘性差、数据来源有限等问题,商用车的标准相对较难统一,但以B2B为代表的汽车后、UBI等变现途径较易实现。
篇9
关键词:智慧旅游 信息系统 南京
在信息、网络、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开始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智慧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与功能
智慧旅游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的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如图1所示)。智慧旅游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其核心是游客为本、网络支撑、感知互动和高效服务。
智慧旅游系统作为信息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对于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旅游者来说,智慧旅游系统可以让他们在旅游前全面了解目的地旅游信息,预订产品和进行结算;旅游过程中能够动态了解旅游信息并获得帮助;旅游结束后通过该系统进行有效的信息反馈。游客在旅游信息获取、旅游计划决策、旅游产品预订支付、享受旅游和回顾评价旅游的整个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智慧旅游带来的全新服务体验。
智慧旅游体系的建成,将改变游客的行为模式、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行政部门的管理模式,引领旅游进入“触摸时代”、“定制时代”和“互动时代”,从而逐步改变整个产业的运营模式,提高旅游业的现代服务水平。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2005 年,美国科罗拉多州 Steamboat 滑雪场推出为游客配置的 RFID定位装置反馈系统 Mountain Watch,能够实时监测游客的位置、推荐滑雪路线、反馈游客消费情况,为游客提供安全便捷的科技化服务,该装置的推出成为智慧旅游的发端。英国伦敦基于3G通信系统,推出了伦敦智能导游系统,使自助游客能够轻松地游玩娱乐。韩国针对自助游客推出了“I Tour Seoul”智慧旅游系统,为游客提供低价手机租赁服务,游客可以通过固定网络或手机网站来进行旅游咨询服务,查询观光信息、网上预约和网上淘宝服务,还可以通过“trip planner”订制私人旅游线路,合理安排个人旅游日程。
在我国,为顺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不少省份和城市也在积极研发和构建智慧旅游系统。江苏省镇江市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创造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设立全国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南京市于2011年4月启动智慧旅游建设,将重点突出为来宁游客提供更便捷、智能化的旅游体验;为政府管理提供更高效、智能化的信息平台;促进旅游资源活化为旅游产品、放大资源效益这三大核心目标,采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运作模式,联合社会各方优势资源共同推进智慧旅游建设。
三、智慧旅游的发展目标
(一)全面物联
智能传感设备将旅游景点、文物古迹、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对旅游产业链上下游运行的核心系统实时感测。以云计算、物联网、高速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使旅游业的信息化水平超前于服务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与工业信息化水平同步发展。
(二)充分整合
智慧旅游战略不仅包括智慧旅游景区的建设,还包括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酒店、智慧餐饮等。智慧旅游的目标在于实现城市景区、景点、酒店、交通等设施的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旅游资源核心数据库,提供智慧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更高阶的信息服务,从而提升旅游互动体验质量。智慧旅游用网络、信息通讯等技术把涉及旅游的各个要素联系起来,有利于有效地整合区内资源,加强城市间旅游合作。
(三)协同运作
基于智慧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能够实现旅游产业链上下游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地协作,达到城市旅游系统运行的最佳状态。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实现行业监管的动态化、适时化;通过与公安、工商、卫生、质检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作,实现对旅游投诉以及旅游质量问题的有效处理,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依托信息技术,全面了解游客的需求变化、意见建议以及旅游企业的相关信息,实现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
(四)引领发展
鼓励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在智慧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业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应用,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动力。国家旅游局提出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 在我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的战略目标,这必将使我国在世界旅游竞争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成为引领世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南京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规划起点高,行业涵盖面宽
南京智慧旅游建设在各级部门的政策支持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依据《智慧旅游总体设计方案》的要求,建设范围除涵盖政府部门、景区、旅行社、酒店等相关旅游产业环节,还将交通、安全等城市配备保障体系有机整合,行业涵盖面宽,建设应用面广,为搭建整体、完善的智慧旅游应用体系,全面实施项目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整合资源模式,调动各方积极参与
南京市预计每年将从旅游发展经费中安排不低于4%的专项经费用于智慧旅游建设,同时通过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共同建设智慧旅游体系。2011年4月,南京市成立了由相关机关、团体、企业等组成的南京智慧旅游联盟,首批南京智慧旅游联盟包含信息化规划设计单位、三大通讯运营商、市民卡公司、旅游专业网站、旅游企业等近30家成员单位,为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篇10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城市化进程十分迅猛,城市人口从1978年的1.72亿(约占总人口的19%)发展到2009年的6.22亿(约占总人口的47%)。根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有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2050年将有75%人口居住在城市。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一方面给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城市在各个领域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活质量、人口问题、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进一步制约了经济增长。
随着经济发展要求的提高,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点,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中更是明确提出了,城镇化建设是国家发展战略,要实现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的转变,实现由乡到城市转变,提升城市水平、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智慧城市建设既是一种为解决城市制约、又能够提供经济转型的新的发展模式。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技术、云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提升城市管理者提供城市方方面面信息的感知能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从而搭建起一套高效运转的智慧城市综合运行平台(见图2),进一步为城市提供有针对性的新服务和新应用,提高城市的公共安全管理能力,提升应急响应速度,为城市中的居民提供更好的民生服务。
1
“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架构
在现有城市中,已经运行了很多的系统,譬如治安、卡口监控、交通监控、GIS地图、110/120/119接处警、水文监测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在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合理决策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依然发现,在经过系统扩容,升级改造等向科技要生产力的过程中,还是很难单方面解决城市面临的复杂问题。譬如,交通问题,通过大规模增加道路里程和增加电子警察抓拍系统后,拥堵问题依然是城市交通的头等大事,而且任重道远。
智慧城市系统,就是需要整合城市已有的各个系统,进行横向和纵向整合,同单位进行上下级级联,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数据共享和调用。把相关系统收集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模型算法进行智能分析和分布式数据存储,形成城市共享数据中心,并且以服务的方式提供数据的查询、搜索等标准接口。
智慧城市系统,需要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对传感物联的投入,形成种类多样的数据收集渠道,全面感知城市各方面相关信息。智慧城市系统展现给城市管理者的是,城市的方方面面信息,以GIS作为信息的载体,展现城市管理沙盘,为城市的治安管理、应急指挥,科学调度服务。
图3是系统架构图,逻辑上分为感知层、资源云、接口层和应用业务共4层。
2
“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
2.1信息感知技术
这里的感知是更为广泛的一个概念。具体来说,它是指更为广泛的感知、测量、采集和传递信息的设备或系统。通过使用这些设备,从室内温度、湿度、烟雾到是路面车辆信息、城市交通状况等任何信息都可以被快速获取并进行分析,便于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和进行长期规划。
目前常见的信息可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典型的如RFID为典型的结构化数据,而视频作为一种最为直观的感知方式实质上是非结构化的数据,需要进行信息再处理,结构化以后才能为智慧城市所用。目前,视频在城市中大量应用,如平安城市中的高清视频监控、高清卡口,电子警察、人脸抓拍系统等。
2.2数据云存储
智慧城市应用的数据存在着数据量大、数据修改操作不频繁、数据类型多样化的特点,特别是视频图像信息库的建设,视频、图片、音频、文本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大量存在,用传统的关系型结构化数据库已经很难适应当前和以后的建设和快速查询。
大华云存储平台,借鉴当前互联网应用技术,特别是如facebook、google等的NOSQL相关技术,通过云存储平台的整合运算,系统提供存储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使用。
云存储平台提供统一调用接口,以存储池的方式展现给系统外部和第三方程序。支持负载均衡算法,平台存储中的单点和多点故障不会影响系统的整体运行和安全,平台扩容简单。
2.3智能集群分析和云计算
城市规模数据增长到一定程度后,通过人为方式进行处理,已经是杯水车薪了,只有通过集成智能算法和模式匹配等计算,才能更好的发挥数据的效果。譬如,视频监控,按普通人观看16路画面,20~30分钟后,人就会疲劳,效果就会直线下降。
智能算法处理,消耗的计算时间和资源一般都比较大,像视频图像浓缩、摘要等技术,目前业界单台计算机也只能处理4路左右,而城市一般的监控点都在几千乃至上万路以上,需要大量的服务器进行计算。云计算平台对系统计算能力做整体规划和管理,形成计算池,以弹性方式提交运算能力。智能算法在云计算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对视频图像场景、语义特征等进行建模和模式匹配,分任务完成计算业务提交。智能计算在后成,当业务不忙时,可以腾出计算能力分配给其他任务,满足资源共享。
云计算平台采用MAPREDUCE分布式架构,集成负载均衡算法,提供计算能力和弹性任务提交。单点故障不影响平台整体稳定。
大华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中,结合了云计算平台能力,特别是视频图像信息库建设,通过浓缩、摘要等智能算法,从海量原始视频中分析出有价值线索,按照特征、标记等进行分类和归档。
2.4统一分派、调度接口
资源云以统一分派、调用接口提供服务和能力,外部应用通过接口获取相关能力集,如搜索可疑特征库,搜索特征案件,请求视频流等等。接口以SDK或者webservice等方式提供,可以按需提供业务能力集,以适应商业化操作和购买。
2.5服务应用和业务扩展
智慧城市应用展现了城市的各个概况,包括治安、道路交通、水文信息、气象信息、危险品管理等等。智慧城市的建设,就是在大数据、大计算能力的前提下,把城市感知的信息通过合理、科学的模型展现出来,以城市沙盘的方式展现给城市管理者,方便决策。
各种应用开展,需要数据的整合和标准的统一,这是进行云计算的前提。譬如,视频方面,需要规范视频的标准码流格式,需要进行同构异构平台的对接,在这方面,需要不同的行业做出相应的努力。目前,视频方便的标准化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国标GB/T 28181的出台。
2.6信息处理技术
“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是智慧城市另外一个基本特征与要求。这里的互联互通是指将遍布整个城市的各类“感知”设备收集和储存的分散的信息及数据连接起来,进行交互和多方共享。从而更好地对环境和业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形势并实时解决问题,使得工作和任务可以通过多方协作来得以远程完成,从而彻底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运作方式。
要实现“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意味着大量的运算资源将以一种小型化、分布式的方式嵌入各类设备中去,从而形成各类具备采集、运算、传输等能力的移动、互联终端设备,这些设备再通过传输网络,把现场采集到数据传输到后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运用嵌入式技术开发的嵌入式设备,能够很好的满足设备的小型化、多功能化、低功耗等技术要求。采用嵌入式NVR、DVR、车载DVR、PVR等设备作为整个系统的底层接入网关,完成对现场模拟高清视频、网络高清视频、SDI高清视频各类视频信号和温度数据、烟雾、报警等各类传感器采集信息的汇聚、分析、上传,以此实现“智慧城市”感知层数据的互联互通。
2.7视频数据结构化技术
为了从“看的见”升级至“看的懂”,对视频数据的结构化是非常必要的。对视频数据的智能化处理是智慧城市另外一个特征与要求。为达到视频智能化就需要有大量的视频原型素材进行建模、算法的自主学习,需要对提取算法进行不断的优化,排除干扰,这就要求使用最新的技术来处理复杂的数据分析、汇总和计算,以便获得最佳的处理结果。
视频智能技术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几个阶段,大华的智能技术主要应用在视频行为分析、车牌识别、视频诊断、智能检索、人数统计、图像复原、人脸识别等几个领域。视频与图像的数据量非常大,它包含有大量的趋势性、经验性、模糊性的信息,目前大华股份已经通过积累的海量视频素材对识别算法进行了几轮的升级,目前在相关项目应用中的分析结果得到了业主的认可。
3 面向“智慧城市”的可视化解决方案构建
智慧城市安防的管理目标已经可明确为对人、车、物的管理,管理的层级和方向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城市级视频监控报警平台的建立,其核心是安全保障。第二层级是城市应急通信指挥体系的建设,其核心是预防和响应,第三层级是物联的城市、数字的城市、智慧的城市,其核心是为人服务。大华智慧城市可视化解决方案(见图4)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车辆、道路、重要场所、能源、执法等。
大华股份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参与了大量的平安城市建设项目,并逐步根据公安业务需求,开发出多种应用解决方案,满足城市管理日益复杂化要求,其中“平安宁波”正是大规模模数结合方案的典型。
宁波平安城市项目六区五县市共计20000个监控点和11个二级分平台,采用典型的模数结合方式,建立了从派出所、分局到市局的三级监控模式。在派出所建立分控中心,前端模拟图像采用光端机传输至各派出所分控中心进行汇聚,图像经视频分配器一分为二后分别送入硬盘录像机和视频矩阵,实现图像的上墙显示和实时存储。在分局建立监控中心,建设管理平台。分局和派出所之间采用矩阵级联,上级单位通过矩阵级联调用切换下辖各派出所监控点的实时图像。分局也可以通过网络调用下辖各派出所的图像。在分局建立管理平台与市局级联,市局可通过级联平台,调看各派出所、分局的监控点录像。
3.1城市车辆管理
城市车辆管理系统(见图5)重点包括城市内公交车辆、出租车辆、长途运输车辆,监测其运行状态、位置实时信息,通过信息数据收集分析,来实现调度、应急指挥等功能。车辆管理可以实现对车辆运行状态的数据采集和位置信息的采集,及车辆运行时车内、外的环境情况数据记录。数据上传至综合管理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可以通过这些数据进行城市道路情况分析、城市公共交通调度、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等应用。
3.2城市重要场所管理
在城市重要场所监测(见图6)中视频图像提供了重要建筑和城市核心设备的直观状态情况和环境信息,是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手段和监控手段;通过对重要建筑和城市核心设备相关视频的智能分析,可产生的趋势预警,比如对各类的入侵检测告警,建筑物周围可疑人员的徘徊检测以及人员聚集检测等;在视频智能分析结果超过警戒值时,即可触发相关的报警信息到监控中心,提醒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同时可以上报到相关的部门通知预警。
通过使用综合感知设备,可以对建筑物的传感器感应信息进行汇集,如振动感应,温度感应,烟雾感应等,在各类感应信息触发后,即可汇集,综合相关的信息统一上报到监控中心,比如将告警点周围的视频图像调出,通知出入口管理系统,上报上级管理系统封锁建筑物周围交通路口等等:通过对人员值班监测信息的记录,保证重点防护设备和建筑物随时有人员进行监管,避免出现管理和监控漏洞。
3.3城市能源管理
针对城市能源中储油储气站监测、加油加气站监测、危险品车的管理(见图7),可实现出入口的智能控制,比如通过车牌识别结果联动,RFID车辆出入管理等:在紧急情况时,对出入口进行告警联动下的紧急控制,强制关闭或开放某些出入口,进入紧急情况处置程序;视频智能分析产生的趋势预警,比如入侵检测:传感器感应信息,如温度信息,压力信息,静电报警信息。
3.4城市道路管理
车辆在城市中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城市生活离不开车辆,它是承载人们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城市管理角度、公共服务角度还是从公共安全角度来说,都非常有必要对城市车辆进行数据采集,然后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与应用。“智慧城市”对车辆信息的采集与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图8所示,路面控制站用摄像、微波和各种传感器技术,通过高清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可以实现人流、车流、车型的统计,同时采集各种道路综合信息,各种控制信号:按照不同时段不同费率收费、获知实时交通流量、获知车辆违章信息。
利用智能交通各种模型及算法,可以为交通管理部门和人员及时、准确地提供交通信息,从而使交通管理控制系统有效地适应各种交通状况,在相对宏观的高度合理疏导或调配运力。可以为管理者和出行者随时提供各种交通信息,帮助道路使用者合理选择行车路线,避开交通拥挤,减少交通事故,从而极大增强了路网系统的有效使用潜力和通行能力,提高了整个交通系统的机动性、便利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随之增加。同时降低了交通系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5城市移动执法管理
传统的固定点位的布控,往往仅局限于局部的物理位置,而城市人、车、物是不断运动的,公共安全的需求也更加复杂,仅有固定点位的布控往往无法做到全方位的覆盖,因此就需要通过移动点位更加灵活的布控方式来满足城市多样化的公共安全的需求。如图9所示,移动车载执法系统与单兵执法系统,是对固定点位有效的补充,另外通过这类便携式移动设备,还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城市的警力部署情况,为接出警策略、突发事件处理策略等上层应用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撑。
4 “智慧”在城市治安中的应用
4.1“大海捞针”
视频监控系统,包括传统视频和卡口,已经作为公安机关事后录像、图片取证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更进一步发挥视频图像监控系统的作用,能够短时间找到有价值线索,目前业界普遍认同视频图像信息库的建设。通过信息库的建设,大范围建立可疑库和特征文字描述,方便图片搜索以及以图搜图等功能。
4.2警务巡逻
在执行重要安保工作时,按照执勤线路把相关视频、卡口等监控资源和安保信息、警务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形成执勤预案。当巡逻车经过视频监控点时,指挥中心可以实时收看到画面和地图上的位置,可以进行移动监控和双向对讲,当发生意外时,可以进行预案处理和挂图指挥等。
4.3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在传统的电警违法抓拍的基础上,实现非现场处罚与六合一平台对接,实现道路拥堵状态查询和交通诱导,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红绿灯进行应急交通指挥。未来,智能交通将在城市交通建模的基础上,实现交通信息的透明和科学引导,大大减少城市拥堵和事故。
5 运维管理
智能运维系统作为智慧城市系统的运维解决方案,能够及时有效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为客户提供运营监控、故障定位、扩容建议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