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3-12-05 18:06: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交通的核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交通的核心

篇1

[中图分类号] R24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121-01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之一,《灵枢・厥论》有“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旦发夕死”的描述。受西医理论和中西医结合理念的影响,当代中医多从血瘀论治本病。但是,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本病的发病基础多属于心阳不振,治疗当以扶阳为主;针药并用可以提高临床效果。以下是笔者运用针灸配合扶阳方药治疗本病的体会。

1 临床资料 10例心绞痛病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69岁;病史最短3年,最长10余年。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胸前区疼痛,胸闷憋气;痛牵后背,伴或不伴放散至左臂;活动后加重;均有手脚冰凉之症。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缺血性改变。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针刺配合汤药内服的方法治疗。针刺取俯卧位,以间使、三阴交为主穴。间使穴刺入0.8-1.2寸,得气后施捻转补泻法;针感有向心传导者为佳。配穴:心俞、厥阴俞、膈俞,并加艾灸。中药汤药:以桂甘龙牡汤为主加减。其中,辨证属于胸阳不运、气滞血瘀。

2.1 辨证属气滞血瘀 合用血府逐瘀汤,处方:桂枝15g,甘草15g,生龙牡25g,当归15g,生地15g,桃仁15g,红花10g,赤芍15g,枳壳15g,川芎15g,柴胡15g,牛膝15g,肉桂25g,炙附片(先下)25g,砂仁(后下)15g。

2.2 辨证属于胸阳不运,脾湿痰阻者 合用桂附理中汤加减。处方:桂枝15g,甘草15g,龙牡25g,肉桂25g,附片25g,党参25g,干姜25g,炒白术25g,陈皮15g,砂仁15g,石菖蒲15g。

针灸每日施术1次,中药每日1剂分2次服用。针药共用10天为一个疗程。

3 结果 10例患者中,症状显著改善6例,有效2例;心电图检查,5例患者的心脏缺血有明显改善,另外3例有效,未改变2例。

典型病例:章某 男67岁 2009年11月确诊冠心病,病史7年,平时扩冠药消心痛,降压倍他乐克,拜阿等药,近日劳力时频发心前区疼痛,伴胸闷背痛。放射至左上臂,面色略暗,唇稍乌、舌淡紫有瘀斑,苔薄津多、有深裂、脉弦无力。心电图:1)窦性心律;2)P-R0.12;3)频发室上性早搏;4)Ⅱ、Ⅲ、aVF、S-T段下0.05mv。5)T波倒置。

辨证分析:患者老年,舌诊、脉诊提示心肾阳不足、气血瘀阻于上中二焦,元阳不能归坎(肾)位,发为胸痰。治疗以抚心肾之阳,温通气血。针灸泻:间使、三阴交、以活血化瘀,宽胸利气、补心俞、厥阴俞、隔俞、肾俞加艾灸、温补心肾,以振心阻、日针一次。

方药:桂枝25g,甘草25g,生龙牡35g,当归15g,生地15g,桃仁15g,红花10g,赤芍15g,枳壳15g,川穹15g,柴胡15g,牛膝15g,肉桂25g,附片25g,砂仁15g,经针药配合针刺10次1疗程。中药日服一剂共服14剂,复查心电图:心肌缺血较前改善示:Ⅱ、Ⅲ、AvF1V1至V6导联S-T段上移0.05MV。T波改善。

4 体会 《类证治裁?胸痹》: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其症胸喘息,短气不利,痛引心背、胸痹之脉、阳微阴弦,阳微知在上焦。阴弦则为心痛,以金匮,千金均为通阳主治也。由此可见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责其“阳微阴弦”即主要是心阳衰,弱导致功能障碍。血行不利。因此温通心阳,活血行气,通痹为治疗冠心病的大法。

篇2

创新型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信息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创新型社会时代的全新概念,尤其是经济振兴复苏的中华民族,在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理念的引领下,创新型经济的全面推进与发展必将深入影响企业统计的各个领域,要求人们要以全新的时念,重新诠释企业统计,深刻领悟创新型经济给企业统计带来的挑战。统计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为目标,在创新型经济时代统计信息与企业更是紧密相联的。统计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为各项职能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为防范和化解风险,发挥其预警作用,创新型经济时代统计信息是影响企业管理层决策成败的关键。创新型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中前所未有而作为市场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体系,是一个从国际到国内、从市场到企业、从科技到产品、从管理到营销等全方位的整体新概念。为此,创新型经济就对统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创新市场经济相适应,统计的成功将取决于统计的发展与改革,要求企业统计确立新的思路,提出新的对策。企业统计发展与改革又主要体现为:一是统计观念的改革,着重体现统计对象、统计内容、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的改革。二是统计制度和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谐社会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机制应摆脱本文由收集整理政府统计部门的行政管理,建立独立的企业综合信息型统计系统,以企业为核心,以市场为依托,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需求为目标,推进企业统计信息化的高效运行。三是统计理论的深化,统计理论的深化是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与国际主流经济统计理论的融合和接轨,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相结合,使统计理论更为科学。为此,中职统计专业教学务必要着力使学生重点从多方面去掌握统计信息。

统计专业教育的实践创新。创新的基础在于教育,没有统计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统计实践的创新。准确把握统计学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新形势,培养适应和谐社会时代创新型科技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统计教育工作者探究的课题,这是加速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不断进行统计信息创新,是创新型经济时展的迫切需要。

首先是要学会掌握统计信息技术的创新。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集中代表和最主要的技术领域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各种电子技术的总和,包括信息获取技术,例如感测技术、统计信息标准化技术等;信息处理技术,又如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信息传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卫星技术等;信息应用技术,再如控制技术、数字压缩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统计信息在创新型和谐社会时展经济的条件下,要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其次是统计信息人才的创新培养。创新型经济社会时代是一个重视发挥科技信息人才作用的时代,尤其是人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统计信息能否适应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关键是统计信息科技人才的整体素质。

由于现代统计在理论体系上、调查方式上、信息处理技术上的进一步发展,使统计信息具有来源广、扩散性强、需求量大、用途广等特点,对统计工作人员相应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统计部门建成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部门,重要的是培养一支知识结构优化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但我国目前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结构较为单一,在群体中大多数人只是熟悉统计知识业务的统计专业人员。人员的知识面较窄,专业过细问题尤为突出,既满足不了用户对统计信息资源的要求。也不利于统计工作向纵深发展,为此,必须加强各类专业人才的培育。要建立科学的培养机制。对原有的统计信息工作人员进行各种技能(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操作、软件开发、联机检索上网查询等)和各种素质(主要是知识素质、政治素质)的培训、培养。培训可采取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多途径成为经常化和制度化。

注重统计信息服务的创新。现代科技知识经济社会,信息就是产品,信息的开发、交流需要有信息市场才能实现,信息市场是信息商品经营和信息

转贴于

篇3

关键词:脑梗死;欣麦通胶囊;中医证候

中图分类号:R743.1 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4―0306―03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大疾病,死亡率于各种疾病中排列第二,致残率居于首位。据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统计,全世界每年心脑血管病死亡者为1530万,占总死亡人口的30%。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脑血管病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不断增加[1]。其中,脑梗死病人又远远大于脑出血病人,脑梗死造成病人丧失自理能力、降低生存质量的同时,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也给我国医疗卫生经济造成巨大压力,已成为当今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为观察欣麦通胶囊治疗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以已批准上市的同类功效药物为阳性对照,评价欣麦通胶囊治疗中医中风病中经络(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随机、双盲单模拟、平行对照、安全性、有效性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0例中医中风病中经络(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病人均为2005年1月―2005年5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本次Ⅲ期临床试验的试验药与对照药,按3:1的比例安排例数,因此试验组有28例完成了欣麦通胶囊4周的治疗疗程,10例(对照组)病人完成了对照药的4周治疗疗程。剔除病例2例:病例纳入后经实验室检查符合排除标准而剔除。试验组、对照组在年龄、性别、静息心率、脉率、体重、西医治疗、中医治疗、病种、发病情况、病程、血压等方面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诊疗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中风病中经络的诊断标准,中风病分期标准规定为2周至3个月。

1.2.3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脑梗死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腔隙性梗死(急性起病,有颈内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的诊断,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并具有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表现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分;②符合中医中风病中经络(恢复期)诊断标准;③符合中医风痰瘀阻辨证标准;④中风病恢复期病程2周至3个月者;⑤年龄在40岁以上,75岁以下者;⑥志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4 排除标准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②脑出血;③脑梗死后遗症期和急性期;④脑梗死重型病人(中脏腑);⑤经检查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卒中病人,因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合并房颤,引起脑栓塞者;⑥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及骨关节病、精神病者;⑦有出血倾向者;⑧重度高血压病病人[血压≥180/110 mrngg(1 mmHg=0.133 kPa)];⑨年龄在40岁以下或75岁以上者;⑩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⑩已知对本药物成分过敏及过敏体质者;⑥已经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

1.3 方法

1.3.1 临床分组本试验以已批准上市的同类功效药物为阳性对照,评价欣麦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单模拟、平行对照、安全性、有效性Ⅲ期临床试验中的一部分。

1.3.2 治疗方案欣麦通胶囊是长白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研制的中药5类新药制剂,主要由蒺藜果总皂苷组成,具有化痰活血、通经活络之功,适用于中风病中经络恢复期风痰瘀阻证。选择已批准上市的同类功效药物为阳性对照药物。该药物由蒺藜提取物组成,具有活血祛瘀,化痰,通经活络作用,经临床应用具有较好的疗效,其功能主治与受试药物相近。两组均连续用药28 d,14 d时安排一次随诊。

1.4 观测指标

1.4.1 检查项目①一般体格检查;②血、尿、大便常规化验:试验前及试验结束时分别检查血尿便常规、便潜血;③心、肝、肾功能检查:试验前及试验结束时分别检查心电图、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④不良反应所出现的症状体征的观察。

1.4.2 主要疗效指标①语言及肢体感觉运动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4]。用药前及用药后2周、4周各检查1次,共3次。②中医证候学观察(症状、舌、脉象等)。用药前及用药后2周、4周各检查1次,共3次。

1.4.3 次要疗效指标①血小板黏附、聚集检查,用药前后各1次。②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查,用药前后各1次。

1.5 疗效评价

1.5.1 综合疗效评定依据①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②病人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时的病残程度)。0级:能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1级:生活自理,独立生活,部分工作;2级:基本独立生活,小部分需人帮助;3级:部分生活活动可自理,大部分需人帮助;4级:可站立步行,但需人随时照料;5级:卧床,能坐,各项生活需人照料;6级:卧床,有部分意识活动,可喂食;7级:植物状态。

1.5.2 综合疗效判定采用尼莫地平法,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1.5.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证候疗效指数(n)=(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①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疗效指数≥95%;②显效:中医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疗效指数≥70%,

1.5.4 中医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①临床痊愈:症状消失;②显效:症状好转,由重度到轻度即(+,++)(+);③有效:

症状好转,由重度到中度即(+++)(++),或由中度到轻度即(++)(+);④无效:症状无改变。

1.6 统计学处理然后用SPSS 12.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计量资料主要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主要采用卡方检验,P≤0.05将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意义。

2 结 果

欣脉通胶囊治疗中医中风病中经络(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病人疗效结果,各组均未使用其他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药物及与本证候相关的治疗药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例完成28 d治疗疗程并完成2次安全性检查的病人对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均为1级(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安全性指标检查无异常)。

2.1 每次访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见表1)

3 讨 论

我国学者对中风病急性期及恢复早期的证候学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了大组病例系统观察研究,总结出证候类型及变化规律,为制订辨证治疗规范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中风病的基本病机是风、火痰、瘀、气、虚六端病机,并被纳入了《临床中医内科学》及全国普通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20世纪80年代全国中风病协作组研究制定了《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经过临床研究,中风病风痰瘀阻型在证候分类中居首。中风病内风为首,累及心、肝、脾、肾、脑、经络等,主要在于肝阳化风,气血并逆,多为内风挟痰,挟瘀,直冲犯脑,阻滞经络为病。阴虚风动是中风的重要原因[5]。治疗以祛风、活血、化痰为主。

欣麦通胶囊由蒺藜果总皂苷组成,从刺蒺藜中提取,味苦、辛、温,《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肾三经。”功用散风、明目、下气、行血。《本草在新》:“镇肝风,泻肝火,益气化痰,散湿破血,消痈疽,散疮毒。”《本经逢原》:“白蒺藜为治风明目要药,风入少阴,厥阴经者为响导。”刺蒺藜具有化痰活血、通经活络之功,尤以镇肝散风为主[6]。欣麦通胶囊以刺蒺藜果总皂苷为主要成分加工而成,通过临床的试验研究,适用于中风病中经络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疗效肯定。而且从统计学资料分析,其对脑梗死恢复期的偏身感觉障碍相比对照药物疗效更为显著,其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是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有效药物。

参考文献:

[1] 邢远翔,卢晓娣.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世界第二[N].健康报,2003―10―30.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4] 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诊断和分类诊断要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标准化[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5):326.

[5]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08―210.

[6]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词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274―1276.

篇4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规划;实践创新;实例分析

目前,全球都努力打造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已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指导方向和重要依据,应将智慧城市概念融入具体的规划策略当中,指引下一阶段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开展。本文以某智慧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探索智慧城市规划中相关要点。

1 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是指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这实际上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城市智慧式的管理和运营。

2 智慧城市规划的实践创新

2.1 智慧发展理念融入城市规划体系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主要包括战略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等方面, 可以将智慧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不同层面的规划,构建智慧城市的规划体系。在城市战略规划中,在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智慧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建设重点以及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层面,确立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与规模、落 实智慧生产、智慧生活、智慧生态等空间布局,按照"宜居城市"、"生态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等要求,进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智慧产业等专项规划,并且与城市总体空间布局、社会文化、自然生态等相协调,最大限度满足居民的实际社会生活需要;按照 因地制宜、技术适用的原则进行智慧城市的近期建设规划。

2.2 智慧城市协同规划设计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数据与信息平台、资源环境、社会文化、设施布局、空间结构、城市管理等众多内容,以及政府、企业、市民等不同主体,因此需要进行协同规划与设计,实现基础平台共享、不同主体协作规划、多元功能复合、空间融合建设和一体化规划建设管 理。构建城市基础数据和信息平台,满足不同主体的平等使用和信息共享要求。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同参与者,包括政府、社会、市场间的沟通和协同努力,不同层级、类型的规划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以及区域内部不同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协同互动,将有助于解决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城市的重要节点、有线和无线的流动要素,以及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复合和融合建设,将大大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

2.3 智慧城市规划的创新

智慧城市规划的创新,可以从规划公众参与、基础数据调查与获取手段、城市空间模拟和空间结构优化等方面进行。可以利用社交网络平台(如微博)、电子政务等信息时代的互动平台和智慧城市数据中心,满足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要求,进行规划的反馈和评价,增加城市规划的社会透明度。利用大数据应用等技术手段,获取居民活动、交通流量、生态环境等时空间数据,为城市规划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基础数据。同时,通过位置服务LBS、GPS等技术方法对城市系统的时空动态规律进行分析, 尤其是对居民行为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 由物质空间规划转向强调社会生活的综合性空间规划;利用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城市空间布局、空间演变趋势进行模拟与可视化。

3 智慧城市规划实例分析

3.1 城市概况

广东某智慧新城,位于城市中部生态廊道上。规划主将智慧城打造成为智慧产业示范区、智慧城市先行区,实现园区向新城、普通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的目标。结合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从智慧产业、智慧生态、智慧交通和智慧设施四个方面诠释智慧城市在城市规划中的探索实践。

3.2 打造新一代信息产业城市

该智慧新城已初步形成了以南方基地为核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但产业发展动力有待增强,发展方向也有待进一步明确。因此,应发挥软件园的产业基础作用,增强周边高校的科研能力,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打造全国最高端、以高端软件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智慧产业集聚园区,见图1。规划以资本、技术为核心,以创新为主导,"升级存量、引入增量";积极融入地区间的竞争,吸引国内外主要"大数据"企业入驻,推动信息产业全面发展,拓展物联网、新一代互联网、移动通信和电子商务等产业。

图1 产城融合整体规划图

3.3 构建复合型产城融合城市模式

规划以组团为单元,构建功能复合的产城融合城市模式,实现职住平衡、配套完善。根据智慧城现状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选型,结合现状企业布局,规划将其划分为五个园区,每个园区都是由一个核心主导产业、居住社区、商服中心和湖区构成,人口约为2万~3万。商服中心结合公交站点和湖区布置,满足人们的日常购物、休闲等生活需求。居住社区结合规划区内的城中村改造进行布置,利用城中村富余的居住面积出租给园区企业职工,少量商品住宅可用于出售,这样既能满足科技园居住配套的需求,又能为村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3.4 打造生态型城市

规划将自然引入城市,让自然环境为城市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基础,实现生态对城市的哺育和城市对生态的反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廊道和湿地形成雨洪调蓄系统网络,逐级拦蓄、净化雨水,从建筑到建设地块、从地块到水系构建微观生态雨洪管理体系;2)维护和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贯穿水系,沿河形成绿道,串联起具有滞洪调蓄功能的农田和湿地;3)建立山体之间的生态廊道,建设桥式通道,预留野生动物通道;4)结合生态廊道、游憩线路和开放社区的街道,规划慢行线路,使其成为休闲、通勤的绿色廊道;5)保留良种场现状试验农田和苗圃,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3.5 建立智能、低碳的交通网络

(1)建立公交优先的低碳交通网络。规划倡导公交优先的原则,打造以城市地铁和新型有轨电车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基础,以公共自行车为辅助的低碳公交网络体系。规划加密新型交通网络,加强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提升中大运量公交服务能力;高标准配套公交换乘系统,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推广公共自行车系统,结合生态廊道串联各景观节点和交通枢纽,建立自行车网,实现30分钟内自行车可到达各组团内部任一点。

(2)发展智能交通示范区。该城市智能交通指挥中心位于规划区范围内,是根据国际流行的"数据中心"模型设计建成的,已拥有较高水平的智能交通管理和信息共享平台。规划利用指挥中心将智慧新城打造成为智能交通示范区,大力加强城市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交通行为、缓解交通拥堵为出发点,建成城市交通信息共享交换平台,重点建设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能化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时道路交通信息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和智能化公交信息服务系统五大系统。同时,以交通的信息化、智能化为核心和基础,加快交通行业信息技术的改造步伐,积极培育和发展智能交通相关产业。

4 结语

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与应用。如何将理想中快捷、方便、低碳、科技的城市科学有效地落实到空间上是一项长期的研究任务。本文阐述了智慧城市规划的实践创新,并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智慧城市规划要点,旨在为新形势下城市规划人员提供参考与指导。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智慧景区;智慧服务;智慧化建设

一、引言

智慧旅游在“智慧地球”及“智慧城市”基础上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的旅游发展理念,智慧旅游作为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重要途径,已经被公认为是把旅游业培育成现代服务业的关键。[1-3]智慧景区建设是智慧旅游发展的一个核心环节,是景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最新方向,是景区发展的一次革命性飞跃。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许多利益,同时也伴随着很多的挑战。这些挑战表现在市场需求更加复杂及多面化、信息传播新的模式不断产生、景区的危机管理更加迫切等方面,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必须加强智慧景区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4-5]2015年9月,国家旅游局了《“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明确到2018年,将推动全国所有5A级景区建设成为“智慧旅游景区”;到2020年,推动全国所有4A级景区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顺应国家政策的号召,许多景区加入智慧景区建设的潮流,本文从智慧服务角度进行思考,以期为智慧景区的建设提供支持。

二、智慧服务建设

景区服务是指景区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向旅游者提供的各种接待条件和相关服务的总和。[6]景区的旅游服务是旅游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智慧景区的建设中,必须重视智慧服务相关方面的建设。一般来讲景区服务的内容包括:接待、游览、解说、交通、餐饮、娱乐、购物等方面,智慧景区的服务进行智慧化建设应从这七个方面进行。

(一)智慧接待服务

景区的接待服务主要是对游客购票、检票、咨询、投诉等方面的服务。

购票环节的智慧服务是指景区要积极地融入移动互联网大潮中,线上和线下订票环节的服务做好互通服务,相互配合,线上订票要在网站订票、APP订票、微信订票、支付宝订票等。[7]

检票环节,景区要逐步实现电子门票的智能化检票,如扫二维码检票、机器检票等。

咨询环节,景区要实现线上公示信息的完善,线上人工智能回答和线下咨询服务实现一体化,为景区游客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咨询服务。

投诉环节,在当今网络时代景区尤其要处理好游客在线上的投诉问题,及时的消除问题,处理好与游客的矛盾关系,在合作的旅游电商平台,安排好在线客服。

(二)智慧游览服务

景区的游览服务是游客整个行程的体验质量的核心影响环节,智慧游览服务即是把智能化导览融入智慧游览服务中,如通过扫景区二维码可以在手机上看到整个景区的地图,游客依靠手机就能实现整个景区的游览。此外,景区可以在游览服务中融入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等,实现智能游览服务的更加智能化。

(三)智慧解说服务

目前国内景区的解说服务主要由导游进行讲解,一些先行的景区已经初步实现智能化语音讲解,如龙门石窟景区,通过扫景区二维码,可以免费获取景区内的语音讲解服务,这是未来景区发展的一大趋势。此外,景区的解说服务还可以融入虚拟旅游技术(VR),实现VR+直播解说,游客可以自由的在景区内选择享受观赏点和视频解说服务。

(四)智慧交通服务

景区内的交通服务,是提升游客游览质量的重要服务内容。景区内常见的交通方式有游览电瓶车、三轮车、自行车、缆车等,使景区交通服务智能化,近期景区要做的措施主要是在面积较大的景区内实现自行车自助服务系统,主要由电脑进行控制和管理自行车的日常运行。

(五)智慧餐饮服务

游客进入景区内进行游览,会期望品尝到干净、安全、特色的当地饮食。目前,景区内的餐饮服务,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与整个社会环境相关。同时,也与景区内部的内对餐饮服务重视程度有关。如今,游客对餐饮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景区内的餐饮服务质量应不断地提升、不断地提高服务水平。从餐饮服务智慧化方面来看,景区内可以采取的举措有:自上而下一体化餐饮管理、自助点餐、自助订餐品、智慧化推送餐饮信息等。另外,在景区的餐厅要融入客人自主点餐系统、服务呼叫系统、后厨互动系统、前台收银系统、预定排号系统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等。

(六)智慧娱乐服务

景区娱乐服务的智能化主要是从增加游客的互动体验角度着手,增强活动中与游客的互动,增强活动中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使活动更加具有特色,更具吸引力。具体来说,景区可以开发娱乐服务板块的智能娱乐管家APP,游客可以输入自身的兴趣爱好信息,智能娱乐管家APP可以在几分钟内为游客推选出几条适合游客的私人定制娱乐路线,使游客能够更享受娱乐活动。

(七)智慧购物服务

在日常生活中,自助贩卖机,已经较为常见。景区提供智慧化购物服务,未来可以往自助方向发展。从近期的发展来看,景区可以将小件的旅游商品放入自助贩卖机,游客可以在景区内实现自助购买。从远期的发展来看,景区可以只设置一处实品展示店,同时将推出的旅游商品在各自的APP上进行售卖,游客可以在APP上进行下单,自由的选择旅游商品品种和发货时间。

三、结论

智慧景区的建设价值对于景区开发者、管理者、游客意义重大,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人要重视并不断地将智慧景区的建设事业推向新的台阶。智慧服务建设只是智慧景区建设的一部分,要推动智慧景区的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还要重视智慧管理、智慧营销等方面的建设。(作者单位:1.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2.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3.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常态下智慧旅游驱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研究”(2015BJY130);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旅游管理”学科资助;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重大项目“互联网+时代信息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与协同创新研究”(2016-YYZD-03);河南大学硕士优秀学位论文培育计划(理科)(Y1516023)

参考文献:

[1] 邓贤峰.“智慧景区”评价标准体系研究[J]. 电子政务, 2012(09):100-105.

[2] 章小平,邓贵平. “智慧景区”建设浅探[N]. 中国旅游报,2010-01-25(007).

[3] 左齐等.基于模式识别的智慧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安全防范系统[J].中国园林,2011:33-35.

[4] 李继峰.旅游景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解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2):110-113.

[5] 聂晓民. 专家学者研讨景区智慧化建设[N]. 中国旅游报,2014-12-05(003).

[6] 方小燕.景区服务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篇6

然而,与发展共生的“城市病”也困扰着不断涌现的新城市和新市民。城市快速膨胀造成的交通、环境、住房、就业等问题不断挑战着传统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思路,城市发展模式方面也出现了“单中心”与“多中心”的争论。随着网络信息技术(NIT)在过去二十年的爆发式增长,智慧城市理念已成为多数城市谋划中长期发展时不可回避的选项。

智慧城市发展的理论原点

从国际文献来看,智慧城市(Smart City)概念由新加坡学者Mahizhnan于1999年首次提出,并将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作为其发展目标;而钱学森先生也在上世纪90年代指出,面对现代城市这一复杂系统,需要以强调“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人为主”的“大成智慧学”理论作为城市建设实践的基础理论。无论中外,以市民为核心的人本理念可以被视为智慧城市发展的理论原点。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IBM公司于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计划开启了当前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实践探索的大门。在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热潮中,超过200个城市成为国家不同部委主导的“智慧城市试点”。然而,全国方兴未艾的智慧城市实践探索多聚焦于信息化助力部分城市功能提升,缺乏对智慧城市内涵的深刻思考及对城市整体发展战略布局的总体把握,有“盲人摸象”之感。

随着更多学者开始使用“Smarter City”来表征智慧城市,我们可能需要超出具体技术架构的束缚,首先承认智慧城市是一个在信息时代使城市生活日益美好的理念,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创新逻辑来思考智慧城市的发展,来用智慧城市的理念思考城市的发展策略,而不是在圈定发展目标后,只把智慧城市简单理解为利用技术的目标实现。

智慧城市发展需要多中心结构

以人为本的观念与城市发展真正的结合点在哪里呢?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理解支撑智慧城市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不仅提升了沟通的便利性,也催生了属于网络时代的全新文化生态。如果说智慧城市就是“互联网+城市”,那需要叠加的显然不仅仅是互联网技术,更是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价值是开放、共享、兼容、平等,其代表了一种新的资源供给与分配模式。从社交网络、维基百科到众包、众创、分享经济,无数Web2.0时代的互联网成功案例都不同程度诠释着这一核心价值。我们也不难发现,符合这一价值理念的网络结构本身是多中心的,甚至是无中心的。去中心化正是Web1.0向Web2.0跃迁的一个重要标志,将这一理念推演到城市维度,基于网络信息技术构建的智慧城市显然不应是“单中心”的。

智慧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多中心”包含两个层面:首先,在空间层面,共享和平等的理念不支持资源的过度集中,资源的分散即意味着多中心,单中心辐射的资源配给方式显然与互联网思维南辕北辙;其次,在功能层面,开放、兼容的理念可能会将城市中心的概念碎片化,实际上这样的城市形态已初见端倪,不同年龄段的亲友造访你的城市时,你可能会带他们去不同的地方,因为他们的需求是有功能差异的。差异和特色的形成是资源流动与共享的前提,这种理念下每个城市单元可能都是中心,又可能都不是中心。

归根结底,智慧城市中的“智慧”既指技术使城市能够贴心地为市民思考,也指更多市民的智慧可为城市思考,这种思考一定像云计算一样,是多中心和资源动态分配的。而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则是当前城市步入智慧城市道路上的重要中间形态。

城市副中心发展需要智慧要素

城市副中心应该如何建设和发展?这是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大城市正在面临的实际问题。笔者在过去一年里参与了北京市通州区副中心建设的多次论证。通州区从北京整体发展目标嬗变和自身区位优势的结合点考虑,将自己定位为城市副中心;北京市政府东迁的计划又赋予了通州行政副中心的定位。二者之间的发展目标和功能需求存在差异,关于通州未来发展路径的争论也是见仁见智。将视线放远,全国多个城市均有城市副中心或类副中心建设的规划,有些初具形态的副中心也暴露出了发展同质、定位不清等问题。

面对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遵循智慧城市理念,关注城市发展智慧要素是重要的前提条件。此前的实证研究表明,智慧城市的关键要素包括网络基础设施、政务信息化、监测智能化、软环境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能源、人力资本发展和信息产业发展九个方面。基于对这些要素的重要性差异的判断,笔者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考虑到副中心通常的地理位置和建设成本,一次性超前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可能是副中心最大的后发优势,这是后续基于网络通信技术的众多城市功能延伸的基础,也将是副中心未来的重要吸引力来源;

第二,基于大数据分析规划核心资源分配。智慧城市不仅是一个目标形态,也是一个求索过程。面对副中心交通、医疗、教育等核心资源配置的复杂问题,现在就应立即引入大数据分析辅助决策机制,并通过制度建设为将来基于数据动态调整配置方案提供可能,将智慧要素融入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过程;

第三,基于智能监测布局居住环境保障。居住环境是目前超大城市原有中心面临的困扰,也是副中心形成差异化定位的重要方面。传感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空气、水质、食品安全等居住品质的实时监测提供了可能。智能监测既是重要的管理手段,也是区域数据积累并实现后续智能分析的有效路径;

第四,提升人口素质与区域软实力。忽略人口素质提升及区域文化软实力构建的副中心建设必然难说“智慧”,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大众创新的创新2.0理念也需要践行在知识社会背景下,这都对副中心的教育和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斌栋、潘鑫:《城市空间结构对交通出行影响研究的进展:单中心与多中心的争论》,《城市问题》,2008。

2.宋刚、张楠、朱慧:《城市管理的复杂性与基于大数据的应对策略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14。

3.刘洁、高敏、苏杨:《城市副中心的概念、选址及发展模式:以北京为例》,《人口与经济》,2015。

篇7

作为中国第三大城市,广州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区位优势、商贸优势,以及人文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迅猛,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为此,广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构建智慧城市“树型”框架要求,建设智慧广州新设施、推进智慧广州新应用、发展智慧广州新产业、发展智慧广州新技术、创造智慧广州新生活“五个新”的工作任务。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吴奇泽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CEI)记者专访时表示:“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上升至引领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

CEI: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广州有哪些优势和基础?

吴奇泽:广州拥有毗邻中国港澳的独特地缘区位优势,更有“千年商都”形成的商贸优势,以及敢为人先、海纳百川的人文优势。目前,广州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和城市化成熟阶段,经济发展将从依靠要素投入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基于数据和知识的信息经济将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此外,信息化基础设施国内领先。广州市是中国国家电信网、互联网三大枢纽之一,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占全国58%,互联网普及率72.9%,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此外,广州信息化应用水平高。广州信息化综合发展指数达到0.946,跨入全球中高水平城市行列。

CEI:广州是如何规划“智慧广州”的?有哪些亮点?

吴奇泽:广州智慧城市建设将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先行示范市为目标,以建设智慧广州新设施、推进智慧广州新应用、发展智慧广州新产业、发展智慧广州新技术、创造智慧广州新生活为主要任务,形成设智慧城市“树型”框架和运行体系。广州智慧城市建设的突出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将信息基础设施放在优先地位,以光千到户、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和三网融合为重点,着力打造国际化、枢纽型的现代信息基础设施,为智慧广州提供支撑;二是突出以产业转型为重点,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前瞻性发展创新驱动的智慧型经济;三是突出以人为本、以应用为本,通过试点示范为牵引,探索智慧城市服务民众、服务城市转型的有效模式,推动城市管理转型;四是突出智慧城市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智慧城市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建立一套适应智慧城市发展的体制机制。

CEI:目前广州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已开展了哪些工程,进展如何?

吴奇泽:目前,推进的智慧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智能交通方面,城市轨道列车在途监测与安全预警关键技术列入科技部863计划;手机“行讯通”为市民提供路况信息、实时公交、停车服务、的士查询、出行规划等信息服务;在全国大城市公安机关中首创推出手机“警民通”,提供全市路况地图、交通信息、交通违法查询、出入境办理等智能化服务。

电子政务方面,2012年12月,广州市网上办事大厅正式开通, 571项政务实现网上办理,行政许可网上办理率达90%。目前广州基本实现政府网上办公,建成了覆盖市、区、街、社区的电子政务网络。

城市综合管理方面,已建成全市统一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业务专网以及26.8万个视频监控点,投资近1亿元自主研发全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管理平台。

智慧医疗方面,统一全市医疗机构诊疗卡,推进建立全市医疗机构的集约式预约诊疗服务等应用,全市共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超过1000万份。

智慧社区方面,初步建成华新智慧社区等试点,越秀社区管理网格化系统、番禺智慧社区电子巡更等投入试运行。市民网页方面,至2012年12月底累计开户量236万,可提供交通违章、社会保险、公积金、水费、电费、燃气费、移动话费、电信话费等8大类民生信息订阅服务,提供571项网上办事事项。

社会保障市民卡方面,广州市获批为国家金融IC卡多应用试点,2012年新增市民卡申领人数341万,累计达550万,开通社保、民政、交通、金融等10个领域应用。

CEI:在实现“智慧广州”目标过程中,广州遇到了哪些难题,如何解决?

吴奇泽:针对移动通信基站选址难问题,我们将把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制定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规范,推进移动通信基站共建共享。针对目前信息化主管部门统筹协调职能不足、政府信息化顶层规划设计协同难度大的现状,我们将探索推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建立双重管理或集中派驻的政府首席信息官的运作机制,以提高信息资源整合和协同能力。针对信息化应用未能充分利用本地的自主创新成果和技术,应用与产业联动不足问题,我们将采取试点首购和产业链联动,通过智慧城市示范应用带动我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城市核心技术产业化。针对智慧城市的资金保障问题,一方面我们将通过市财政投资信息化经费、科技经费、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等多种途径对智慧城市的重点项目给予支持;另一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健全科技金融体系,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如:制订广州科技风司改革方案,推动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完善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实施科技型企业上市路线图,推进科技金融体系与科技计划联动、与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对接。

CEI:广州如何达到“智慧广州”的要求,有个什么样的蓝图?人们的生活将发生哪些变化?

吴奇泽:“智慧广州”建设注重以人为本,立足便民高效,能让市民实时感受触手可及的便捷、实时协调的高效、和谐健康的绿色和可感可视的安全。

首先,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市民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高速便捷、低价优质的网络服务。至2015年,广州互联网普及率达到80%以上,企业平均接入带宽达到100Mb/s,家庭平均接入带宽达到30Mb/s,无线局域网接入点突破30万个,90%以上的市民将通过网络享受工作、生活、学习等服务,市民信息素质明显提高。

其次,市民可以足不出户参与和办理公共事务。市民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网络问政平台、社会保障卡、市民网页等载体,以及电话热线、自助终端、移动终端和数字电视终端等渠道参与公共事务。

篇8

关键词:智慧停车;城市交通;建设要点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受城市建设初期布局影响,车位配建指标不到位、车库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导致现有停车设施无法满足停车需求,停车资源未被有效利用,停车矛盾日益凸显。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自动化、5G、区块链等新技术发展及应用,智慧停车技术日益成熟,已成为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的有效措施。

1建设背景

(1)车位配建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受车位配建不足和土地利用性质影响,城市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区域主要分布于老旧小区、核心商圈、医院以及学校等,应合理配建刚需泊位,合理抑制非必要的停车需求。(2)余位信息闭塞,泊位利用不均。受限于停车诱导信息延误,用户无法实时准确获取余位信息,寻泊时间长、效率低、分布不均的泊位资源未能得到高效利用,如部分路段及停车场因缺乏有效管理,导致“僵尸车”长期占用稀缺泊位资源。(3)停车多头管理,管理效率较低。城市各类停车场的权属、运营模式、设备品牌等涉及的部门呈现多元化特点。停车收费方式多为人工,人力成本投入较大,收费信息不透明,造成管理混乱。(4)停车不够便捷,出入周转不畅。国内大多数停车场普遍存在设计缺乏科学和人性化等现象,如半自动机械车库对驾驶人员的倒库要求严苛,必须配备专业操作人员,易造成人车损伤。较多停车场不支持自助缴费或未有效推广电子支付方式,高峰期出口收费拥堵。(5)公共意识淡薄,出行只图己便。停车资源作为一种稀缺的公共资源,应有效管理和适当抑制,公众普遍缺乏对停车收费和绿色出行的认知。

2建设要点与发展前景

2.1建设要点

城市级的智慧停车平台建设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中心,五系统”:以城市停车运营管理中心为中心,兼顾道路停车管理系统、路外停车管理系统、城市停车诱导系统、停车大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城市停车管理服务软件五大系统。根据各城市的停车现状和管理需求,开展智慧停车顶层设计,制定智慧停车平台建设的技术方案和标准规范,同步研究和出台配套政策及管理办法。建设智慧停车示范工程,定制开发核心业务软件,统一数据标准,接入典型停车场信息数据,实现智慧停车平台核心功能并示范应用。新建、改造、升级全市停车设施或设备,逐步接入全市停车信息,与其他第三方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实现停车资源统筹调配,挖掘停车大数据的社会经济价值。城市智慧停车顶层设计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1)道路停车管理系统。道路停车资源整合较易,但难以高效管理,道路停车管理技术手段主要包括PDA、地磁、高位视频、低位视频、移动巡检、ETC、北斗定位等,应结合各个城市的现状特点及管理需求,从成本、逃费率、便捷性、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对技术手段进行综合评估、组合应用。系统如图3所示。(2)路外停车管理系统。路外停车主要以封闭式管理为主,涉及车牌识别、车位引导、反向寻车、车位预约、电子支付以及智能机械车库等技术。其中,人工智能新技术在停车管理场景的应用以及“ETC进城”发展前景良好。(3)城市停车诱导系统。城市级的停车诱导系统通常采用三级停车诱导方案,即一级城区诱导、二级区域诱导、三级场库诱导。停车诱导系统的建设要点在于诱导屏的规划选址和研究评估,故必须充分做好前期踏勘考证工作,统筹考虑诱导屏信息覆盖区域、取电方案及周边绿化、标识标牌的遮挡等问题。项目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复用既有智能交通诱导屏,实现路况信息和停车场信息统一,节约建设成本,实现资源复用。(4)停车大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停车大数据的采集、管理、展示是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建设的核心内容,城市各停车场管理主体分散,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需要结合不同停车场智能化程度进行针对性技术方案分析。通过云平台对接、数据库采集或更换出入口管理设备等方式,逐步实现全市所有停车场(库)数据资源的整合接入。海量的城市级动态停车数据需要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进行存储和处理,才能发掘更多数据价值。建立静态交通大数据中心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复用当地政务云进行资源弹性分配,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数据的互联共享,如图4所示。(5)城市智慧停车管理服务软件开发。停车大数据的应用和展示是面向多用户的软件体系,需要根据具体服务对象,开发满足不同功能需求的软件系统。主要依托城市智慧停车管理与服务软件,面向公众,开发具有停车导航、停车查询、泊位预约、电子支付、车位共享等功能的App或公众号;面向运营管理企业,开发具有停车运营收费管理、设备维护管理、报表统计分析等功能的后台管理或手持终端软件;面向政府主管部门,开发具有停车指数分析、公众满意度评价等功能的分析决策软件。城市级智慧停车管理服务软件应根据城市不同的停车现状、管理需求、技术手段、政策法规等内容进行定制开发和迭代升级。(6)城市静态交通指挥中心。城市智慧停车运营管理中心是用于支撑城市停车运营管理的静态交通指挥中心,中心应集大屏展示、视频监控、语音会议、综合布线等系统于一体,实现城市智慧停车的运营指挥、管理调度及决策展示等功能。静态交通指挥中心的建设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取与智慧城市或智慧交通指挥中心建设相结合的模式,实现联动管理和资源复用。注重智慧停车建设、运营一体化,平台的运营管理人员在项目前期建设时提前参与介入,实现平稳过渡,避免前后脱节。

2.2发展前景

(1)设计施工精细化。通过对停车场建筑风格、结构、交通组织、智能系统等方面进行精细化设计与实施,体现不同类型停车场的特色亮点,提升停车场的建设品质,注重建设效果,推广设计采购实施一体化的建设模式。(2)运营管理规范化。制定停车行业标准,通过专业的停车运营管理企业实现停车场统一、规范运营,提升停车场管理效率和服务品质。(3)停车服务便捷化。通过研发更人性化、智能化的停车服务软件,为公众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使公众出行停车体验更便捷。(4)分析决策科学化。通过挖掘停车大数据的社会经济价值,为相关部门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停车设施规划、停车收费标准、停车管理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城市停车建设管理高质量发展。

3结语

城市静态交通治理作为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重视智慧停车顶层设计工作,立足各城市的停车管理现状,因地制宜选取技术手段并配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与保障体系,结合新兴技术实现停车资源高效整合与利用,以发挥停车大数据的社会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阳卫文.城市智慧停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10):114-115.

[2]刘玲,王同德,崔银秋.城市智慧停车云平台设计与实践[J].中国公路,2020(1):100-101.

[3]李峻宇.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J].物联网技术,2020,10(1):83-87.

[4]叶柄杨.浅析智慧停车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发展现状与瓶颈[J].中国安防,2019(10):50-54.

篇9

银川市副市长郭柏春在2016 TMF全球智慧城市峰会上指出:“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有利于解决城市发展中所带来的城市病,实现便民、利民、惠民,也有利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并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中一个可以启动的、无过剩之忧的新经济增长点,不仅可作为一国经济走出低迷之战略,也可成为区域发展战略。”

TM Forum首席执行官兼总裁Peter Sany认为,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更为智能的城市,因此基于共同塑造未来,受益大众的生态合作至关重要。

中兴通讯首席战略官兼信息官陈杰表示,中兴通讯适时推出以大数据采集、存储、挖掘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城市3.0。

银川市2013年进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经过两年多的智慧城市建设,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10大重点领域13个模块建设上独显特色,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城市“银川模式”。

化解城市病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智慧银川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病。

据了解,银川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把解决城市病问题作为重要导向之一,智慧交通将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与即时交通大数据结合,进行流量预判和交通仿真,通过红绿灯实时调控、潮汐车道、绿波带和动态交通诱导等技术,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智慧环保通过定点与动态采集来获得居住环境和疑似源头环境数据,利用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找出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针对性地给出环境治理综合解决方案,解决环境生态问题。

而对这一切进行实时跟踪调查的职能机构就是刚刚投入运行的智慧银川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在指挥中心大厅里,一面巨大的液晶显示墙实时显示银川道路、街区、环境情况,通过实时图像、数据统计、大气观测等多条数据信息,监控银川的城市运行情况。

总体来讲,该指挥中心集智慧银川的运行维护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城市管理副中心的三大功能于一体,归集了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旅游、平安城市等大数据提高政府应急管理水平,依靠大数据分析为城市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缓解看病难、办事难

智慧银川建设以把“便民、利民、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为目标,让更多市民百姓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利好,尤其是缓解看病难、办事难等很多地方的民生通病。

截至目前,银川已部署智能快递柜、智能垃圾桶、免费WiFi、人脸识别门禁、大气与噪音监测系统、直饮水改造、智慧医疗系统等11项智能化设备配套的小区数量达到20个,预期到今年年底数量将增加到100个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智慧医疗打造的五级诊疗体系,居民在家中利用健康体检仪即可实时监测27项生命体征指数,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家庭签约医生可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提供及时的诊疗服务,必要时借助网络医院的辅助诊疗功能对接本地三甲医院,针对疑难杂症对接北上广深域外医院,真正做到了依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和区域内医疗资源配置进行分级,来缓解看病难。

目前,银川的未来城小区就是智慧小区的样板。小区内设置了智能快递柜、智能垃圾桶、智慧医疗系统等一系列改善居民生活的服务设施。其中智能快递柜的设置目的不仅仅是存放包裹邮件,而且还是一站式购物柜。小区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一键下单订购所需商品,快递人员很快便会将产品发送到快递柜中,方便用户购物。而小区内社区医院利用智能医疗系统帮助社区居民自助监测心率、血压、体重、体温等,了解自身基础健康信息。

智慧银川在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分析现有审批体制弊端后,银川市提出了改革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以一站式审批为主的简政放权阶段,将26个委办局的审批权剥离,放到新成立的审批服务局,并将局内审批节点缩为两个,以窗口审批为主,审批效率提高了78%;第二步是以网上审批、备案制、精准监管为主的放管结合阶段,原有的505项审批(许可)已有227项实现了网上审批,103项审批(许可)已改为备案制,建立了审管互动平台,对备案制的企业加大了抽检频次,同时建立了大数据跟踪制度,对新注册企业进行了跟踪数据采集,分析出企业违规的行业特点和法人群体特征,为监管部门提供精准指向;第三步是以需求为导向的优化服务阶段,企业在审批放开后最为需要的是中介服务,注册成立之前的咨询服务,成立之后的专项服务,智慧银川的审批大厅不单有各个审批窗口,一些为企业服务的中介也开始进驻,如担保公司和云服务公司。中兴通讯的“企业云”入驻市民大厅后,通过提供各项专业服务,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还获得了企业多维数据,以此建立了中小企业征信评级体系,并延伸了企业的上下游,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的动能。

打造智慧城市生态圈

产业的发展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能便民、利民、惠民,为市民分享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还能为城市衍生出新的产业、催生出新的业态和改造传统产业。

篇10

1月7日,IBM宣布了中国在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情况下,通过采用IBM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高生活质量的骄人成果。遍布全国各地的城市正在通过部署IBM智能运营中心(Intelligent Operations Center,简称IOC),帮助城市管理交通、应急响应等至关重要的城市运营工作,从而提高效率,并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鉴于中国对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需求的日益增加,IBM宣布了以下成功的城市应用项目:

北京市的交通部门计划通过IBM智能运营中心解决方案为北京市建立一套交通运输专用基础架构,以提高应急响应能力。该系统将收集并分析覆盖了北京五环主干道和整个地下交通网络传感器发回的信息。

北京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相关部门负责监督煤矿、其它金属和非金属矿、有害化学物质和工业企业安全。该机构将通过使用IBM智能运营中心整合在10个区县内50多家企业的监测数据。数据分析、路线视图和建模等功能将有助城市预测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区,并利用跨机构资源进行协调应对和资源配置。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CTC)是一家由政府批准的建筑行业权威检验机构。该机构将通过使用IBM智能运营中心,收集并分析来自北京总部和18个省级检验分支机构的数据,从而了解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并行业趋势指标以提升其在行业的领先地位。

乐从是世界著名的家具商贸中心,该地区正在通过使用IBM智能运营中心及新型信息技术为促进地区的传统产业转型、区域经济结构化调整提供创新动力,进而提升乐从家具商贸的核心竞争力。

长城金点是一家无线网络供应商,该公司将与IBM一起通力合作,为新型智慧城市项目,如有害气体管控、公共自行车管理、燃气供暖节能系统管理以及其他城市服务等,开发一个以IBM智能运营中心为基础的跨平台应用。

中国经济正在从出口型转变为内需为主导,城市化将是取得刺激投资、鼓励消费及拉动内需战略的关键因素。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报告显示,到2020年中国内地的城市人口将超过8亿,在未来10年内将有1亿多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

与这种经济结构和人口分布变化相对应的是,自从2011年初实施“十二五”规划以来,过去12个月中国公共和私营部门对智慧城市的需求快速增长。随着人口城市化大潮的不断推进,无数挑战也相伴而生,中国各级政府的决策者都在设法应对这些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的难题。许多政府机关纷纷采用了IBM智能运营中心解决方案来支持智慧城市项目,以解决人口增长对城市基础设施造成的影响,并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优越的生活质量。IBM智能运营中心解决方案集成了先进的分析软件,能够收集和分析来自城市内庞大资源库中的数据,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从而帮助领导者采取更明智的决策,并主动预测和解决问题,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进行更有效的协调应对。

乐从镇领导指出:“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表示将着重加大新兴信息科技的投入,以促进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我们非常欢迎像IBM这样兼具国际领先战略前瞻和超强技术实力的跨国公司与华南本地的物联网科技明星企业强强联手,实现新兴技术的行业和产业落地,振兴乐从经济,造福乐从民生,以乐从‘智慧家具商贸’为起点,进而打造全方位可持续发展的‘智慧乐从’。”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表示:“在中国,城市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人们已经越发深刻地认识到建设更好的城市与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等国家核心目标之间的密切联系。城市是一个整体,其中的各个要素彼此互联互通、相互影响和促进。借助IBM智能运营中心带来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地方政府就能以先进的手段管理城市,促进城市发展。”

自今年年初镇江市了IBM智能运营中心部署计划以来,该项目一直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旨在帮助该市在整体城市规划框架下实时、全面地了解市区交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