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治理范文
时间:2023-12-05 18:06: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交通治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智能交通领域的先行者,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控股)有限公司一直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助力政府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管理城市,从而实现城市级别的智慧管理。
早在智慧城市概念提出之前,我们就开始了智能交通领域的尝试。在2002年前后,我们与广州市政府成立了类似于PPP模式的合作体,由合资公司进行投融资,建设运营整个广州的智能交通系统。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接口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我们已经搭建了一个城市级的智能交通信息平台,与智慧城市需要的大数据平台非常类似,如果再搭载其他领域的信息,它就能够成为整个城市的运行平台。这个平台上可以将所有与交通有关的,包括居民出行、政府交通管理的数据都放入进去。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向政府提供交通管理服务,向出行者提供完整的交通出行服务。基于这个平台,我们与广州的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和电信,分别做了手机APP产品,目前已有400万的注册用户,日活跃用户有50多万,这是城市级的应用中比较少见的成功案例。接下来,我们将这项产品推广到了西安、南京、哈尔滨和西宁等城市,陆续取得了成功。
除了上文提到的智能交通运输方面,在智能交通管理方面,我们也有非常成功的尝试。在2008年前后,我们为天津交管局做了交通管理集成管控平台,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交通管理方案,包括非现场执法涉及的电子警察,交通治安卡口,交通信号控制系统,120和110的接出警,警员定位、警车定位和交通态势流量的分析等交通管理的子系统。在集成管理控制平台,我们能够将所有的业务系统连在一起,实现业务联动和应急指挥。经验丰富的老交警可以通过上述系统,将经验很快地传给年轻交警。
目前就交通领域而言,各部门、各业务系统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孤岛”效应,不同建设时间、不同技术、不同建设商建造的系统之间,难以进行互联互通,从而无法实现真正的大数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积极进行创新与探索,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研究交通大数据,致力于提供更多的增值信息、增值应用和增值服务,完成公司的整体转型。
(本刊记者陈晶采写)
篇2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框架;关键技术;应用
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将现有管理系统作为基础,根据系统的未来发展走向,由空中运行管理工作涉及的不同环节入手,以可靠连接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与空中交通管理基础设施为新系统的特色,同时注重人和系统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从而使现代空中交通管理踏上新台阶。
1 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框架
(1)感知层。感知层相当于系统神经末梢,同时也是确保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感知层由三部分构成,分别为机场场面、航路传感器与管制中心。其中,航路传感器主要包括一次雷达、二次雷达和自动监视系统等。一次雷达的主要作用在于监视机场附近及航路上的飞行情况;二次雷达的主要作用在于监视高密度空域及终端区上的飞行情况;自动监视系统主要作用在于监视山区、丛林、沙漠及大洋空域上的飞行情况。考虑到细微故障容易造成连锁反应,使管理服务受到影响而直接威胁到飞行安全,所以感知层还要包含可对系统导航监视设备实施动态监视的传感器[1]。
(2)网络层。网络层是对复杂空管信息进行融合的重要基础,通常采用空中交通管理局域网、Internet网与航空固定通信网等相关网络技术。正是对此类网络技术的充分应用,可为全新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提供良好的互联互通支撑。
(3)平台层。平台层还可称作系统应用平台层,是指对监视数据进行应用,建立直接面向管理的应用型平台,根据不同的应用服务类型,可分为交通服务、计划管理、流量管理和空域管理等若干种。由于已经有部分平台可以在空中交通管理中应用,所以智慧管理系统能在现有平台上通过合理的改造直接实现,无需对平台进行重新开发。
(4)专业应用及决策支持层。该层的主要作用为向交通管理活动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为流量管理、告警、设备监视与空域管理等新服务的实现提供基础条件,是使空中交通管理真正走上协同一体化道路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升空域资源实际利用率。
2 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1)RFID技术。RFID即射频识别,具有非接触与自动识别等特点,利用射频信号对目标对象进行自动识别,同时获取信息和参数,整个识别过程可彻底摆脱人工干预。技术原理为:磁场中有标签进入以后,对射频信号进行接收,依靠感应电流所获能量对储存于芯片当中的信息实施发送,由解读器对信息进行读取与解码之后,传输至系统开始分析处理[2]。
(2)无线传感器网络。该技术是对嵌入式计算机、分布式信息处理、传感器及无线通信等技术进行集成而得到的具有信息获取能力与分析处理能力的新技术。在系统不同环节布置传感器,实现对空域单元实际运行情况的动态监测,明确设备所处状态,并对获得的信息实施处理之后采取无线方法予以传输,以此确保管理部门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设备状态及空情数据。
3 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支撑平台
(1)交通服务平台。该平台作用在于对航空器的起降与航行进行管理,以确保系统安全及飞行秩序为目标。其承担以下任务:避免飞机相撞;避免飞机滑行和其他物体、飞机与车辆等相撞;提升空域资源实际利用率。基于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该平台致力于将以EUROCAT为基础,深入探究基于物联网的多源异构数据整合,旨在管制席位对交通态势施以实时显示,从而实现交通服务全覆盖。
(2)流量管理平台。该平台作用在于当空中的实际交通流量和管制服务最大能力相接近时,对流量进行适当调整,确保以最佳的流量状态顺利通过空域,达到提升空域及机场等资源实际利用率的目的。该平台构建需要应用协同决策机制,通过对物联网的合理开发、运用,采取多源数据接入等方法有效提高数据交互水平,同时依靠相关决策模型,实现更高的自动管理水平,从而对空情进行智能化预测评估,良好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需要[3]。
(3)空域管理平台。该平台综合各用户需求,对时间及空间进行合理化划分,以此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目标。为了有效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能,保证资源利用具有更好的灵活性与安全性,同时增进用户之间的合作与协同能力,系统深入探究了怎样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实现广泛感知,利用新兴数据技术对空域实际使用状况进行动态监视,使各个部门都能认识到空域管理具有的重要作用;探究怎样从战术角度入手对不同用户提出的空域需求进行管理,平衡不同区域、国家的空域需求。
4 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应用
(1)场面运行管理。在航空运输系统中,机场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场面管理的效能会对整个系统管理水平带来直接的影响。场面运行管理指的是借助现阶段新型科技对各类资源实施协同决策及动态监控,将确保运行效率与安全作为根本目标,同时尽可能降低人员工作强度。在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可将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应用于系统的场面监视,以此对目标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再应用配套平成冲突控制及滑行调度,最终为场面活动的全体参与人员提供合理化的建议、指导。
(2)空域运行管理。如今,空域运行所具有的复杂性日益增加,为适应这一需要,空中管理对于空域管理专业必须将动态化的运行管理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在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可对不同类型的监视方式进行融合,以此完成协同和动态化的空域运行监视,同时配以专业应用平台,根据环境及使用要求,为管制员提供相应的管理决策。
(3)协同流量管理。协同流量管理指的是以各方协同的方式对流量实施管理的模式,即对由使用者与管理者提供的各类信息实施整合,再过协同处理提出有效管理措施。在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可将传感单元设置于不同部分之间,借助物联网提供的强大支持,共享空中交通态势信息,同时配以专业应用平台,开展协同流量管理活动[4]。
(4)跑道运行安全管理。在飞行区的运行管理中,跑道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资源,其运行安全涉及以下内容:避免跑道遭受侵入、防止飞机冲出或偏离跑道、跑道上异物检测。在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可充分利用传感器技术动态监视跑道实际使用状况,确保管制部门可在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提升机场跑道对于不安全因素的预控能力。
(5)设备状态管理。我国的空中交通管理设备正不断向网络化、精密化与系统化的方向发展。空中交通管理设备得以正常运行必须得到保障技术大力支持。如前所述,任何一个细微故障都有演变为连锁反应的可能,如果故障处理不及时,还会威胁到飞行安全。在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为了实现设备状态管理,可将传感器设置于各种空中管理设备中,同时借助物联网传输信息,以便及时开展保养和维修。
5 结束语
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作为现阶段空中交通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以RFID与无线传感器网络为系统关键技术,以交通服务平台、流量管理平台和空域管理平台为支撑平台,可在场面运行管理、空域运行管理、协同流量管理等方面实现良好应用。
参考文献
[1]石文先,朱新平.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及其应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51-55.
[2]白季冬.智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及其应用[J].科技资讯,2014(20):22-23.
[3]张嘉懿.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体系及其信息系统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9):79-80.
篇3
【关键词】劳力性心绞痛;中西医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26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24-02劳力性心绞痛是由于心肌耗氧量的增加而引起的心绞痛,劳累、情绪激动、饱餐等增加心肌耗氧量而诱发此病。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共收治136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通过中西医综合疗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36例,其中男84例,女52例,年龄42岁-78岁,平均53.4岁。其中初发劳力性心绞痛32例,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96例,恶化型劳力性心绞痛8例。合并高血压者112例,其中轻度高血压(收缩压
1.2方法
1.2.1临床表现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饱餐后突然发作的胸骨后疼痛,多伴有闷胀感,持续时间一般为1-5分钟,少数持续时间长者可达到15分钟左右,疼痛常放射至肩、左上肢,硝酸甘油舌下含服以后疼痛迅速缓解。
1.2.2诊断标准劳力型心绞痛诊断标准按1979年WHO所通过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患者以往未有心绞痛发作史,最近一个月劳累后出现心绞痛,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实验中出现典型的心绞痛。心电图改变主要以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J点后60-80ms)持续2分钟为运动试验阳性标准[1]。
1.2.3治疗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0.3-0.60mg或消心痛5-10mg,1-2分钟内即可缓解,也可将亚硝酸异戊酯0.2毫升安瓿压碎后吸入10余秒即奏效。心绞痛如发作频繁,可口服潘生丁25-50mg,每日三次。患者可口服中成药,如冠心苏合丸,轻度发作时服1丸,甚者每次1丸,发作时加服l丸,日服3次;心脉通,口服,每次10片,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复方丹参片,口服,每次3片,日服3次;活心丸或速效救心丸,口服,每次1丸,日服3次,发作时舌下含服1-2丸,能缓解疼痛。如上述措施仍不能使心绞痛发作减轻,则可外科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2.4预防患者要了解病情,消除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工作中要房子脑力过度紧张和重体力劳动,保证睡眠,避免不良精神刺激,避免在日常活动中过快或突然发力的动作。在任何情况下一旦心绞痛发作应立即停止活动,安静休息,初发或发作频繁加重者,应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休息和疗养。饮食方面限食动物脂肪与高胆固醇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限饮茶及咖啡等饮料以及戒烟限酒。要积极治疗可能增加心脏负担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贫血、高血脂、甲亢等。2结果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136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中复发12例,8例发展为冠心病,2例转外科手术,其余临床治愈,顺利出院。3讨论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突然发作,多见于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受寒或饱餐后。所谓的劳力性心绞痛是存在于狭窄固定冠状动脉的基础上心肌损耗量增加造成的一种疾病,劳力性心绞痛可分为初发型、稳定型和恶化型。初发型多数转变为稳定型,有些患者心绞痛可自动消失,有些患者可发展为恶化型甚至发生心肌梗死。稳定型最常见,心绞痛的发作有劳力或情绪的诱因,每次发作胸痛时间比较固定,疼痛程度相似,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症状迅速缓解。恶化型是在稳定型的基础上,近三个月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疼痛的程度进行性恶化,发作频繁,疼痛加剧,疼痛时间延长,硝酸甘油不能使疼痛立即或完全消失。
劳力性心绞痛的治疗主要以抗心绞痛和抗缺血及抗栓治疗为主。抗心绞痛和抗缺血主要用药有以下几种,硝酸酯类药物:降低心肌需氧量、增加心肌供氧量,扩张冠状动脉、扩张周围容量血管,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负荷;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拟交感胺类对心脏的作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低心肌收缩力和耗氧量;钙拮抗剂:本类药物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氧耗,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内膜下心肌的供血,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动脉压,减轻心脏负荷,还降低血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的微循环。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和TXA2,抑制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同时也通过抑制TXA2导致的血管痉挛;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通过ADP受体抑制血小板内Ca2+活性,并抑制血小板之间纤维蛋白原桥的形成。中成药冠心苏合丸具有改善循环、增加冠状窦血流量、提高耐缺氧能力、减慢心率等作用。本组病例治疗,心绞痛缓解以后要做系统检查,对症治疗,如控制血压、降血脂,控制原发疾病如冠状动脉狭窄等。
目前,我国劳力型心绞痛的复发率和住院率有上升趋势,防止该病的复发十分必要[2]。我院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劳力性心绞痛,效果理想,减轻了心绞痛发作时的疼痛感,降低了心绞痛的复发率及住院率。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劳力性心绞痛,临床效果满意。参考文献
篇4
一、认真开展自查,规范执法行为。
1、进一步规范了文明执法行为。检查了路政执法人员对《忌语》、《禁令》、《文明执法行为规范》的学习、宣传、和运用情况。在学习上;将其作为执法人员基本学习内容纳入培训范围,领导干部带头学,组织行政执法人员逐条学,逐条对照、逐条执行,基本做到了“应知应会应行”。还积极向社会宣传《忌语》、《禁令》和《文明执法行为规范》,并且达到了人手一册。路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时达到了着装整齐、配戴齐全,举止端庄、用语规范、风纪严明、文明服务、亮证执法、公正廉洁,做到了令行禁止。
2、、进一步规范了路政执法行为。认真落实执法“四制”,按照《湖北省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加强路政执法管理工作;全面推行;严格执行挂牌上岗、持证执法的规定,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此次检查着重检查了路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时的行为。在执法检查时能够先敬礼、先亮证、后说理、再按程序依法处理,未发现双向拦车和拦截数量超过3辆以上的行为。执法人员装备齐全,办案器材完备,按规定设置了警示牌等安全标志,齐全醒目,对自身安全和车辆行人安全都采取了防范措施并制定了《应急预案》,能够坚持处罚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严格履行检查行为。
3、进一步规范路了政处罚行为,在实施路政处罚时,做到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使用法律准确,正确使用自由裁量权,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程序合法到位,文书填制规范,建立完善了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在行政处罚中实行了法交分离原则。
4、进一步规范了路政执法文书的制作。通过学习、提高,路政执法文书的制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按规定使用省统一格式、统一纸型的制式文书,字迹工整、用语规范、内容齐全完整、表述准确清楚。案号编写规范正确、案由准确统一、法律条款正确、时间地点具体、场所特征明确、各种手续完整批示齐备、证据链完整有效,案卷结案后统一交由内勤整理归档。同时加强了内业管理工作。
二、认真查找问题,深刻剖析原因。
这次检查,采取直接查找和自己查找的方式查摆出了九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执法还不够文明,有个别人使用语言不规范;二是存在只罚款(收)不卸载就放行的行为;三是行为不规范,有不使用标准手势,个别人不亮证执法;四是程序不到位;五是滥用自由裁量权,弹性空间大;六是人员素质底,学习不积极,考试不及格;七是巡查流于形式,对发现的问题管而不彻底,领导催办才勉强去办;八是习惯于用陈旧的经验来实施管理,无创新意思;九是缺乏服务意识,对基层和当事人的合理要求视而不见,感情上缺乏尊重,行为上不理睬。
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1、把部门利益凌驾于其他工作之上,做工作以部门利益为中心,办事情以自己为标准,整体意识、团队观念淡薄。
2、个别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业务不熟、不提高、不学习。
3、落实法律、法规、和规章力度不够,做事不积极、不坚决、打折扣。
4、意志衰退、精神萎缩,安于现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怕程序繁、流程长、
5、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意识淡薄,服务承诺不落、服务质量不高
6、行政执法意识不端正,宗旨意识弱化,认为执法就是管人、执法就是罚款、执法就是“创收”、执法就是“完成指标”等错误认识。
三、建立长效机制,规范执法行为
一是进一步规范各种审批行为。要加强对审批业务操作规程进行规范、修正和完善,严格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制度,对社会进行公开、公示,对涉及审批的业务,建立受理登记制度和限期答复办理制度。推行一般事项直接办、特殊事项承诺办、重大事项联合办、上报事项责任办,落实被管理者的知情权,解决审批事项和行业管理中存在的封闭运作、暗箱操作等问题,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创造最方便、最快捷的办事通道。
二是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认真落实执法“四制”,按照《湖北省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加强路政执法管理工作;全面推行先敬礼、先亮证、后说理、再按程序依法处理的执法理念;严格执行挂牌上岗、持证执法的规定,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同时禁止双向和超数量拦截检查车辆,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制和《交通行政执法忌语》、《交通行政执法禁令》。
三是推行承诺服务。抓住热点、难点问题,明确服务的内容、标准、程序、时限等实行办公承诺,体现“马上办、主动办、上门办、透明办”的精神,对当事人提供的证件、资料、依据不齐或者内部承办部门之间意见不同,不能及时办理或经审查不予办理的必须将情况记录在案,并及时告知当事人。认真落实“一个窗口对外”的办事原则。坚持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理制、节假日值班负责制,全面推行文明用语、杜绝服务忌语。
四是严肃工作纪律,严格考勤制度,实行定岗定责、因岗定人,因责定人,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路政队伍。
篇5
关键词:医院;交通;治理;体会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basic factors that influence hospital traffic and necessity of traffic management through the case of Shanghai First People's Hospital (North); introduces the specific practices at the hospital traffic management, and gives some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 Hospital; Traffic; Management; Experience
doi:10.3969/j.issn.1671-9174.2014.11.007
自“十五”规划末起,上海市启动了新一轮医疗卫生行业发展规划,加大了对医院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各大医院的硬件条件明显改善,规模及功能也得到了相应拓展,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依然存在,其中,大型医院的交通管理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就医探病的便利性。下面结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部)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一、影响医院交通的主要因素
(一)人流、车流、物流密集
通过多年的积淀和发展,上海大型医院以及专科特色医院大多辐射至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患者跨区域就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非医保就诊患者已近70%,而市区人口的医疗需求也不断加大,这就造成了医院每日人流量的大幅增长。2012年,医院南北两部急诊量超过300万人次,出院人数近9万人,加上包括外包公司人员在内的院内人员4000余人,初步估算每天在院人数约3万人;机动车日流量在3000辆左右,非机动车辆更是难以计量,加上学生、进修人员、物流配送车辆,院内道路始终处于基本饱和的状态。尤其是位于虹口区武进路的医院北部为老院区,场地狭小,人、车、物流线无法彻底区分,在未实施综合整治的时候,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杂,交通管理压力非常大,特别是在上午9点~11点的就诊高峰,机动车从院内道路一直延伸至城市主干道外上百米,平均一个车位的等候时间在30分钟以上,有时甚至影响急救和药品车辆的进出。此外,非机动车辆的乱停乱放,也加剧了混乱程度,医院的门急诊、住院及医技大楼周围均见缝插针地停满了自行车和电瓶车,不仅影响了交通秩序,且进一步恶化了医院的空间环境。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1.道路设施
北部院区临近北外滩,地处闹市区,占地面积仅55亩(其中10亩为待建工地),建筑密度较大,可用于停车、绿化的场地十分狭小,经多次改造后,院内道路系统基本满足消防环行的要求,但与交通流量相比,道路宽度及总面积仍显不足,交通标志缺乏系统性和导向针对性,多个部位没有划分人车流线。院区有3个出入口面对城市干道,但由于出口离道路交叉口较近,加上城市道路拥挤,“进不来、出不去”成为医院交通管理难以突破的瓶颈。
2.停车场地
为方便患者停车,医院往往无法考虑绿化等景观空间,虽充分挖潜,但仍无法满足所有的机动车停放。北部院区共220个车位,通过几个月跟踪调查,发现最高的日流量达到2000辆以上,这意味着有近10辆车使用1个车位,还不包括相当一部分转停他处的车辆。如此多的车辆盘亘、滞留,对空气质量影响甚大,不利于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三)其他原因
1.整体意识欠佳
在行人和非机动车方面表现为:乱穿道路、逆向行走,乱停乱放、侵占道路。据统计,在实行非机动车集中管理前,几乎每天都有非机动车的碰擦事故发生,有些甚至撞到行动不便的患者,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在机动车方面表现为:逆向行驶、停放不当、随意鸣号、摩擦频发。由于体积大、数量多,机动车成为造成交通混乱的主要因素,除了正常的交通维护疏导外,还涉及缴费争议、碰撞理赔等大量协调性事务。
在外部环境影响方面:主要为医院出入口周边的摆摊设点问题,由于发生于医院大门以外,难以根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人和车辆的通行。
2.管理措施缺失
除了大的交通事故外,医院内部的交通问题均由医院自行处理,面对来自各方的人群,医院内部制定的交通管理规定在很大程度上靠大家自觉遵守,一些特殊车辆或以有紧急事务要办为由,或干脆硬闯,强行进入院区,管理人员束手无策。
二、医院交通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如今,步入上海市大型医院,混乱拥挤的交通状况与高耸整齐的建筑、先进齐备的设备形成了强烈反差,对医院及周边实施多管齐下的综合治理已是势在必行。
(一)交通安全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免受损失的需要
医院是一个特殊场所,前来就诊的人往往是身体虚弱、自持较差的特殊人群,发生交通事故有时会引起一系列的矛盾,甚至引发和加剧医疗纠纷。
(二)交通安全有序是保证医院正常医疗活动的需要
院内交通秩序混乱,给员工上下班、患者就诊带来了很多麻烦,当交通拥挤不堪时,可能造成急救车辆、血液药品运送车辆无法进入,从而影响医疗行为。
(三)加强交通管理是营造良好就医环境的需要
医院是一个治病救人的场所,需要清净、优美的环境氛围,如果院区内每天都充斥着混乱停放的车辆排出的尾气,耳边弥漫着刺耳的鸣笛声,对医护和患者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医院交通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院内人群生命财产的安全,也极大地影响着医院正常运转。鉴于医院交通涉及面较广,必须依托政府及社会有关层面共同进行整治。
三、医院交通治理的几点做法
开展交通秩序整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整顿和持续改进。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部)结合医院建设与发展,实施了以强化机动车管理为主的整治规划,其效果逐步得以显现。
(一)制定规划,分步实施
通过分析认为解决院内交通问题的最有效手段是落实车辆的停放场地,在详细测算的基础上,医院制定并实施了三期规划:第一步,拆除院区原有的低矮建筑,通过挖潜将机动车停车位增加至220个;第二步,在2013年至2016年实施改扩建工程,设置地下3层停车库,再解决车位200个;第三步,对老院区进行改造,通过拆旧建新,新增地下停车位300个,所有机动车位进入地下,基本满足停车需求,地面空间全部让位于绿化和景观。
另外,加强对现有硬件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医院斥资对路面进行全面整修,通过研究,重新划定了车流方向,按双向、单向做好道路划线,在路面及竖向设交通标示,增加空间导向性,在人流较为密集的入口处实现人车分流;敦促停车管理单位规划好停车场的平面布局,以发挥最大的空间优势,并采取优化引导员布点,安装监控、夜间照明设施等措施,提高管理效率。
(二)立足当前,改善管理
在硬件条件不能一步到位的情况下,我们立足当前,通过改变传统管理方式,满足医院的日常运行与管理。
一是改变停车场管理模式。以往医院的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均为医院自行管理,由于管理理念不到位、责任心不强、人情关难过等原因,管理相当混乱,停车费用收取严重不足,且各种纠纷不断,医院疲于应付,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2012年医院南北两部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停车管理公司,引入社会化管理模式,通过一年多的运行,交通秩序和院内环境明显改善,交通流量也比同期有较大提高。
二是让车位于民。据统计,2012年仅医院北部职工用于上下班的机动车就达150多辆,由于当初允许职工车辆停放,导致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争车位现象的发生。针对这一情况,医院通过职代会做出了让车位于民的决议,除医院公务车辆外,从院领导到普通职工,所有私家车一律不得停放于院内,医院发放一定数目的停车补贴,并通过工会联系社区,帮助职工在附近场所落实停车问题。
三是限制非机动车停放。由于非机动车操作方便,易随意停放,我们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利用边角地架设非机动车停车棚,供内部职工有偿使用;另一方面,在同等收费标准下,引导外来车辆停放于医院门外的停车场地。在此基础上,禁止非机动车进入院区,这一举措短期即取得较好效果。
(三)联系各方,为我所用
医院周边的环境好坏、院内人群行为规范与否,对医院的交通秩序影响很大,但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医院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广泛协调好属地内的有关部门,借助外部资源,通过打“组合拳”达到整治的目的。在积极努力下,我们取得了各方的大力支持。建设交通管理部门帮助设立了醒目的停车位动态情况显示牌,交警在每日交通繁忙时段,会在医院附近引导疏散交通;城管部门定期帮助清理门前违规摊点;街道也热心地为医院职工联系院外停车地点;对于院内车辆的擦碰,110民警也在最短时间内到场解决。
四、相关建议
随着国家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也将迎来更大的变化和发展,加强医院的交通安全一方面要求医院自身要跟上步伐,制定远期规划,采取措施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医院的交通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必须在政府层面上加以统筹考虑。下面提出几点具体建议:
(一)政府部门的参与
在城市规划修编中,尽可能地对既有医院给予发展空间的安排,使中心城区的医院尽快摆脱为解决交通停车而一味牺牲绿地面积,进而影响就医环境的困境。虽然医院结合改扩建增设了停车位,但始终无法满足实际的停车需求,建议政府部门将市区的停车场地统一管理,尤其对医院等交通流量较大的场所周边的停车资源进行整合,通过信息引导,合理分流。
(二)科学设置城市公共交通的站点
加强对医院周边道路的交通管理,及时清除非正常拥堵因素,科学设置城市公共交通的站点,减少机动车来院数量。
(三)强化医警联合
鉴于医院的公益性质,其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建议强化医警联合,提高警力对医院内部交通秩序管理参与程度,减少医院的管理压力。
五、结束语
面对普遍存在的交通管理困境,各大医院的领导及管理部门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些办法,有效地缓解了眼前的困难,保证了医疗活动的正常进行。但仅仅做了以上的一些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心,通过思考、呼吁、行动,不断推进此项工作,为广大人民营造一个交通便捷、环境宜人的就医空间,以彰显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编辑 吕志新)
参考文献
篇6
一、考核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全面衡量,实行考核环节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2、统一实施、划块分类考核,实行交叉分散与集中审核相结合的原则。
3、尊重事实、量化目标分值,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4、突出重点、体现职能特色,实行年终考核与职能部门年度工作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5、客观公正、列出奖惩对象,实行交通局综治办集中讨论与交通局综治委会议审定相结合的原则。
二、考核方法
1、由局综治委牵头组织,抽调综治办成员及局股、室、站人员分组深入交通系统各单位考核,对照考核标准进行打分。
2、局综治办对定量与定性分进行审核汇总分,将考核情况提交局综治委全体会议讨论,先进单位的名额按1:1.2推荐给局综治委进行票决拟定,对不达标单位进行举手表决。表彰名额,取排位在前的先进单位。
三、奖惩办法
1、考核结果分为四个档次。
⑴先进单位:分值在90分以上(含90分),具体分值取被评为“先进单位”的最低分值。
⑵达标单位:分值在先进分值以下,75分以上(含75分)。
⑶基本达标单位:分值在75分以下,60分以上(含60分)。
⑷不达标单位:分值在60分以下。
2、对考核为“基本达标”的下达“限期整改责任通知书”、“不达标”的给予“黄牌警告”直至“一票否决”,并查究相应的领导责任。
3、凡2012年度发生严重治安问题在县以上造成重大影响的给予“黄牌警告”直至“一票否决”,并查究相应的领导责任。
4、表彰先进
㈠设“综治先进单位”3个。
㈡根据考核情况设若干个单项奖。
㈢设“综治先进工作者”3名。
㈣根据考评结果表彰一批平安单位。
四、考核内容
县直(驻县)单位综治目标管理考核评分标准(100分)。
五、组织领导
成立交通局综治目标管理考核工作领导小组。
为提高目标管理考核的准确性和严肃性,要求:
1、局各股、室、站平时涉及数字报表和本年度主要活动进情况应抄送局综治办,各项统计数据从2012年11月21日起至2012年11月20日止。
篇7
一、会议时间
2010年8月11日-12日
二、会议地点
北京(具体地点将于2010年7月本杂志刊登,并于心理健康网省略。)
三、会议主题
积极・和谐・发展
四、会议内容
1.总结汇报理事会前期工作。
2.通报理事会课题进展情况――“理事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研”的分析研究报告。该课题是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于2008年12月委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教基司函[2008]91号)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课题研究规划(2008A 02)的子课题(2008A0217)。
3.表彰理事单位先进个人和集体。
4.讨论确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章程”。
5.讨论理事会十二五工作规划。
五、注意事项
1.登录省略首页下方“理事会快讯”,下载“理事会年会(2010)通知”及“理事会年会(2010)参会回执”,并将参会回执发至。
2.此次理事会年会,将确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章程”(登录省略首页下方“理事会快讯”下载电子版),请广大理事单位对此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并发至。
3.理事年会会务免费,餐宿自理。
4.经教育部批准,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主办,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协办的“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下简称:国际研讨会)将于2010年8月13~15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旨在为推动积极心理教育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促进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应用与普及。届时将邀请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印度、马来西亚、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嘉宾出席会议并演讲。来自中国教育部和北京师范大学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大陆地区的专家、学者、行政领导、校长、教师将出席本次会议。
广大理事单位人员出席本次理事会年会,同时参加国际研讨会,国际研讨会注册费可享受八折优惠。
5.出席本次理事会年会的理事单位,本刊将给予彩色页免费宣传一次。
6.省略
投诉电话:13911131061
投诉电邮:chen.rainbow.省略
篇8
作为全新概念的智慧教室,视频方面必须实现每台摄像机能以4M或更高视频码率,传送回高清/全高清的视频信号,以满足录播/转播需求。在多媒体教室日常管理和维护方面,还要考虑到计算机主机之间的网络数据同传。互动性是智慧教室的关键所在,师生之间的互动功能皆建立在强大的网络基础上。这些使得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个独立的智慧教室专用局域网络。
1.1 多媒体教室网络架构
远程集中式管理是现代各高校普遍采用的多媒体教室管理方式。此种方式以少数管理人员为主,通过网络远程控制分布在不同教学楼里的多媒体教室系统。可见,实现这种模式必须具备以下2点:(1)具备相应的网络环境;(2)具有网络功能的集中式控制主机。对于建设高校多媒体教室专用网络,并且要保证高码率高清视音频等信号的实时流畅传输,最佳方案是建设以光缆为主干的网络,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做到光纤直通教室到达桌面。专网的建设大大便利于多媒体教室大规模、集中式维护,如数据同传、操纵系统网络安装等需依赖网络的大数据动作可得到实现。作为多媒体教室专网,我们进一步可把计算机的互联网访问网络,与管理需求的视音频多媒体信号划分到不同的网络链路中,做到专项专用,防止网络堵塞。我们在早先的多媒体教室管理中,因网络条件不够,把计算机网络与中控控制网络、IP电话网络等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中,导致传输大容量文件时造成网络拥堵,从而影响了中控指令无法发送。
1.2 IP地址合理划分
每一间多媒体教室都会有很多设备需要单独的网络地址,如教学电脑、网络型中控、数字式摄像机、IP电话等。一般高校的教学用机都带有还原保护卡与配套管理软件,要能从网络上对教学电脑进行管理,这就要求在设置静态IP地址给每台教学电脑。网络型中控主机其通信方式也是基于TCP/IP机制,管理人员之所以能在中控室进行远程控制指定教室,也是因其IP地址固定不变。同理,数字式摄像机、IP电话等设备也需固定IP地址,以保证其地理位置的准确性。如此多的设备都需连接到网络,而随着教室数量的不断扩大,把这些设备放到同一网络明显是不合理、不科学的。不管是从管理方面,还是系统稳定方面都会成为一大隐患。那么如何避免此问题呢?在这,我简单介绍下我校的做法。考虑到更为高效、便捷的管理以及各设备系统之间的互不干扰,并为将来的扩容需求预留足够的IP地址,我们有必要对教室专网IP地址进行VLAN划分以满足不同的设备系统运作需求。对于服务器类设备,如中控服务器,其IP地址可设置在一个VLAN网段,例如172.18.50.*网段;对于IP电话系统,可单独设置一个VLAN网段,例如172.18.70.*网段;数字摄像机可划分到172.18.90.*网段;其他系统如需接入网络可以此类推。如此一来,从软件方面加以管理,以做到不同系统之间不可相互影响,不仅便于多媒体系统中各设备的管理、维护,也为以后的多媒体教室扩容预留了足够的IP地址备用。当然这么做只是在交换机上进行了设置,如条件允许完全可以从硬件方面建设多个相互独立的网络以实现物流意义上的分离。
2 智慧教室的主要功能定位及系统设备构成
数字信息化在高校的不断应用拓展,使得各类流媒体数字化信息资源实时交互,这已成为智能化多媒体教室建设的重点。以实现信息实时交互为基础的可视化远程管理与控制、精品课程智能录播、在线教育考核、网络化远程听课与点名、远程互动网络教学为主要功能的智慧教室,正逐渐成为智能化多媒体教室建设的方向和趋势。
2.1 智能化多媒体教室内设备构成
智能化多媒体教室通过计算机、投影机、视频展台、无线话筒、功放、音箱等设备来实现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教师的授课方式与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利用投影和实物展台可以让以往只能写在黑板上的板书放大到任意尺寸,通过投影机投射到150寸幕布上,足以保证最后一排的学生都能看得清。教师在讲课时可以随时插入图片、文字、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还可以实时通过网络寻找想要的任意素材与之搭配,大大提高了内容的多样性、丰富性,使课堂不再是单一的“你听我讲”的模式。
2.2 集中式控制是整个智能化多媒体教室构建的核心,网络型中控机则是必要设备
如我校采用的是北京WISE公司提供的中控主机及相应管理软件,此中控主机能长期带电运行,稳定性较强;其控制面较广,具有多种控制接口,可通过程序编码实现对计算机、投影机、幕布、功放等设备的远程管理和控制。任课老师可以通过操作面板对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进行操作,如电脑主机、投影机、功放等设备皆可一键开启。关闭时可以通过中控程序的编码设置,对一些需要保护的设备进行延时断电保护,避免设备突然断电造成的损害。为了方便任课老师的操作,我们通过中控程序编码实现了一键式开关;即把开启电脑、投影机、幕布等所有上课用到的设备集成在控制面板的上课键上,任课老师只需按“上课”键,所有设备就会自动按序开启,不用再一个个单独操作;下课时只要按“下课”键就能一键式关闭,所有设备就能按照事先设置好的顺序逐一关闭,无需多余的操作。如此,即提高了老师的上课效率,也降低了多媒体系统的使用门槛,甚至不需要对老师特意培训如何操作多媒体设备,简单易操作。
(1)视频监控系统:通过摄像头、视音频矩阵等设备配合,实现监控多画面分割以及矩阵切换,可以集中在某点观看所有教室的教学情况,当有需要时,也可单独放大查看某一教室时的监控画面,并可通过拾音器进行现场监听。如此实现了远程听课,使在线评估也得以实现。(2)远程控制系统:通过集中控制软件对所有多媒体教室设备进行控制、管理,甚至于远程操作及协助;也对同时选定多间教室进行批量处理操作。通过远程接管多媒体教室内的计算机,协助解决任课老师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使得管理人员不必跑到现在解决问题,缩短了响应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可以对所有多媒体教室的任意设备进行远程控制,比如打开或者关闭投影机,视频信号切换等等操作。(3)IP电话系统:当任课老师遇到问题时,只需拿起电话拨单位数字号就能打到中控室,与管理人员实现实时对话。中控室中的视频系统会自动把该教室的视频画面切换到主显示屏上,方便管理员实时掌握现场的情况,快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及时排除故障,提高工作效率。(4)实时转播系统:实现实时网络视频直播,主讲教室的讲课内容、视频图像、电脑上的PPT内容、实物展台图像等信息通过中控系统中的转播功能实时传输到其他教室。管理人员还可以自动、手动或者定时远程录制主讲教室,自动生成视频文件,为后期课件制作提供素材。(5)资源存储与点播共享:通过架设服务器,上传多媒体资源,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师生等用户可以网络登录教学资源库,在线点播视频课或其他多媒体资源。(6)智能高清录播:装备有智能高清录播系统的多媒体教室可以把教师画面、学生提问画面、PPT、板书以及现场画面同步采集、录制并存储,并自动生成多媒体课件。可自动对焦捕捉任课老师半身画面,走动时也实现动态捕捉;当学生站起回答问题时高清摄像机可捕捉学生画面。系统还可以自动录制PPT内容,当任课老师翻页PPT时,可自动将画面切换到PPT上;写板书时也可以自动将画面调整到板书内容上。智能化多媒体教室并可实现网络实时直播、远程互动教学;做到不出国门就能和国外一流大学的专家教授实时交流互动,甚至可以和国外的学生一起上课,也可以实时提问。这在对外交流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大大节约了学术交流的成本。(7)网络排课系统与网络门禁控制系统:通过WISE中控服务器的课表系统与校园网数据库的对接,就能实时同步更新课表数据,实现与学校排课系统的同步;还可以对接任课老师的个人数据信息,便于管理与后续跟踪服务。通过WISE中控软件的课表功能,还能和门禁系统连接起来,通过授权任课老师的IC卡来授予操作权限。如可按照课表来授权打开教室讲台电控锁,如这一时间段课表上有课的话,那么该任课老师的IC卡就可以刷开那间教室的电控锁;反之就无权限刷开电控锁;当然也可以授予管理员权限,权限的设置也可以细分,如对特定教室授予永久权限。
篇9
关键词:法医病理;交通事故死亡;挥鞭样损伤
【中图分类号】R5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166-01
1 简要案情
2012年11月12日16时许,杨某驾驶号牌号码为苏BXXXXX号小型轿车,在机场高架由南向北行驶至金城高架匝道口时碰撞水泥隔离墩,造成车辆损坏,杨某受伤经送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
2 尸体检验情况
女性尸体一具,身长162cm,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全身肤色正常。尸斑呈暗红色,位于腰背部及四肢背侧未受压处,指压尸斑不褪色,尸僵存在。头发黑色,发长25cm,双眼睑、球结膜苍白,角膜轻度混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4.0mm,鼻骨未触及骨折,双侧鼻腔未见异常分泌物,双侧耳廓无损伤,耳道干燥通畅,唇黏膜无破损,口腔内牙齿排列完好,无折断、脱落。头部未及皮下血肿及头皮挫伤,下颏有4厘米×3厘米擦伤,颈椎活动度大,胸前有12厘米×4.5厘米范围散在皮下出血,左膝前侧有1.5cm×2cm皮下出血,右膝外侧有4cm×3.5cm皮下出血,四肢长骨未触及骨擦感。及外生殖器未见异常。
自左、右耳后冠状切开头皮,依次切开头皮下组织及肌肉,未见头皮下血肿,帽状腱膜无出血,颞肌未见出血。锯开颅骨,脑组织与硬脑膜无粘连,硬膜外、硬膜下及蛛网膜下腔无出血,脑水肿明显,大脑及小脑未见挫伤出血,颅盖骨、颅底骨无骨折。沿前正中线纵形切开颈、胸、腹部,逐层暴露颈部皮下及各浅、深肌群,各肌群可见广泛出血,舌骨、甲状软骨未见骨折,气管内未见异常,食管通畅、食道壁无损伤。椎前间隙及周围疏松结缔组织处有血凝块,大小为8cm×4cm×2cm,第5、6颈椎脱位。胸骨、双侧锁骨及肋骨未见骨折,肋间肌未见挫伤、出血,胸腔内纵隔居中,纵隔面未见异常,双侧胸腔内未见积液,双肺饱满,双肺与胸壁无粘连。打开心包,心包腔内未见积液,心外膜未见出血点。腹腔内大网膜位置正常,无积液,肝脏、胃、胰腺、脾脏、双肾、肠管均未检见破损。提取死者心血、胃及内容物、肝脏进行乙醇及常规毒物、药物检验,均未见异常。
3 分析说明
高速行驶的机动车突然刹车,追尾事件后车碰撞前车使前车突然加速造成司乘人员颈部剧烈摆动而形成挥鞭样损伤,黄韧带向椎管内皱折,脊椎骨折、脱位,压迫脊髓,造成挫伤、出血。本例死者在事故发生时乘坐于驾驶位,据调查,事发时并未系着安全带,车辆发生撞击时,头颈部剧烈的过度伸展和过度屈曲导致颈第5、6椎体脱位,椎前间隙及周围疏松结缔组织大量出血,形成血肿,压迫其周围的动静脉、神经,引起大脑缺血、脑水肿,故本例死者杨某系交通事故所致颈部挥鞭样损伤死亡。
后续:交通事故的发生伴随着道路上行驶车辆数目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在近几年中,事故发生率更是不断上升,颈部挥鞭样损伤的发生率与道路交通伤的发生率成正相关,在6个月后转变成继发型挥鞭样损伤综合征,另有的病人转成慢性征,严重者亦可造成脊椎骨折、脱位及脊髓损伤。在交通事故致死尸体的检验中常常因为死者头面部、胸腹部的损伤较为严重,从而忽略了挥鞭样损伤对死者死亡的影响,尸体解剖时需做项部检查,充分暴露项部肌肉、韧带、椎板,详细检查后,打开椎板,检查颈髓,否则可能会遗漏此损伤。
篇10
患者, 女, 60岁, “因车祸致意识不清1 h”入院, 查体:T35.5℃, P68次/min, R35次/min, BP测不到,神志不清, 面色苍白, 处于浅昏迷状态, 查体不合作, 上唇皮肤挫伤严重, 重度污染, 活动出血, 左侧胸廓轻度塌陷, 肋骨挤压试验阳性, 可触及骨擦感, 叩诊呈浊音, 肺呼吸音弱, 心界不扩大, 心音听不清。腹部隆起, 腹肌紧张, 叩诊有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弱, 胸腹腔均抽出不凝固血液, 左腕部及左小腿畸形, 可触及骨折端, 远端血运良好, 左手部分皮肤擦伤, 血常规:WBC 11.03×109/L, RBC 2.62×1012/L, B超显示:腹腔内积液。置中心静脉导管, 经快速补液、输血、应用代血浆、持续应用升压药物盐酸肾上腺素等为手术前做准备, 2 h后患者血压升至102/56 mm Hg(1 mm Hg=0.133 kPa), 经家属同意后行剖腹探查术, 在全身麻醉下行:“脾切除+胰尾修补+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 术中探查:腹腔积血、血凝块3000 ml清除积血及血凝块, 探查肝、胆无异常。胃饱满, 脾脏破裂, 左结肠旁沟充满积血, 分离结扎脾胃、脾结肠及脾肾韧带内血管, 双重结扎脾动静脉, 切除脾脏。打开网膜囊清除血凝块检查胃后壁, 未见明显出血点, 显露胰腺, 见胰尾处挫伤明显, 后腹膜有血肿, 结扎出血点, 挫伤处给予修补, 仔细止血探查胃肠及盆腔无异常;左侧膈肌下移, 左肺叩诊呈鼓音, 术中诊断性穿刺抽出积气, 考虑左侧气胸, 于左锁骨中线第2肋间处放置胸腔引流管一根, 连接胸瓶后立即有大量气泡溢出, 同时有血性液体流出, 查无活动性出血后, 于脾窝处放置引流管两根, 术中出血约4500 ml, 术中输入去白红细胞血4单位, 新鲜冰冻血浆600 ml, 术后诊断:①脾破裂。②胰尾部挫伤。③失血性休克。④左侧液气胸。⑤多发性骨折。因病情危重, 术后入住ICU病房继续抢救治疗。术后10 h经持续吸氧, 呼吸机维持呼吸, 补液, 术前术中和术后共输去白红细胞血8单位和新鲜冰冻血浆1200 ml, 但患者血氧饱和度维持在70%, 应用升压药物维持在70/40 mm Hg, 深静脉穿刺处渗血、肿胀、双侧瞳孔直径6 mm、对光反射消失, 考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将病情告知家属, 家属商议后决定放弃治疗。
因为是交通事故患者死后按法律程序进行了尸体解剖检验, 检验发现:气管腔内有血性液体附着, 患者左侧第4~7肋骨骨折, 左肺下叶有一1.5 cm×1 cm破裂口, 左侧胸腔内有血性液体1000 ml, 脾脏缺如, 腹腔积血性液体1000 ml, 肝脏未见异常, 双肾脏未见异常, 余未见异常。根据死者手术及死后尸检情况, 系严重创伤, 大量失血, 穿刺处渗血, 诱发DIC导致术后胸腔及腹腔内继续出血无法控制而死亡。
2 讨论
DIC是由凝血酶的生成而引起众多凝血蛋白继发性活化和消耗的一种病理综合征, 是某些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病理过程, 血液先处于高凝状态, 引起微血管内广泛的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血栓形成, 造成重要脏器的功能衰竭。随着凝血过程的进展,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 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 即继发纤溶亢进, 循环内抗凝物质增多, 产生消耗性低凝状态, 导致多部位出血及创面弥漫性渗血, 因此又称消耗性凝血障碍。这种情况在普外科中手术和创伤经常遇到, 并且非常棘手。
2. 1 原因 就普外科而言, 以肝胆胰脾手术和出于各种休克状态的手术、严重创伤和挤压综合征最为常见。特别是伴有肝功能不良或严重阻塞性黄疸的肝胆手术等导致组织损伤, 可致组织因子进入血流而启动凝血系统诱发DIC。
2. 2 发生机制 DIC的发生机制甚为复杂, 其主要的变化则是由于体内血循环中出现了过量的凝血酶及纤溶酶活性使之凝血、抗凝及纤溶之间丧失了平衡, 而导致了一系列止血、凝血和纤溶异常变化, 表现为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异常。①首先出现血管内凝血;②缺血性组织坏死;③消耗与纤维蛋白溶解。总之, DIC早期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微血管内广泛形成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血栓, 机体处于高凝状态, 导致出血。在DIC的演进过程中, 虽然有高凝期、消耗性低凝期及继发性纤溶期之分, 但在不同时期的分界不清、临床变化多端。实际上患者出血或血栓形成的严重程度将取决于凝血酶活性和纤维蛋白酶活性两大系统之间的平衡和相互影响。
2. 3 临床表现 ①出血, 出血是DIC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的大量渗血不止, 局部注射部位出现针孔持续渗血。严重的可发生口、鼻黏膜出血及各种内脏出血。如并发颅内出血可迅速致死。②微血管血栓形成及相应脏器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根据受累部位而不同, 最易出现肾、肺、肝、脑及皮肤, 导致功能损害甚至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