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勘察范文
时间:2023-12-05 18:06: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利工程勘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水利工程 勘察选址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水利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近年来,虽然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选址勘测技术越来越成熟,提高了水利工程勘察选址的工作效率,但是从当前水利水电工程选址勘察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对工程选址的分析不够深入和具体,甚至还出现了选址错误等问题,不仅不利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还无法保障工程质量。因此,深入探讨水利工程勘察选址,与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 水利工程选址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1环境问题
一直以来,水利工程勘察选址都比较重视工程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巨大影响,并且在选址的过程中,就运用科学的手段对水利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弊端进行预测和分析,然后由于不同地区的地质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并且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所以,不同工程条件、不同水利工程以及不同地区都有明显区别。同时,由于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可能会改变周围的局部小气候,使该地区的水流量和气候发生改变,而且还会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所以环境问题是水利工程勘察选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2.2水文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会影响该地区的水文情况,一般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汛期时,水利工程往往会储存大量的水资源,并且在非汛期时,也会对河流的水进行截留,这就容易降低周围的地下水位,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一系列破坏;(2)由于减少了河流水流量,会减弱河流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明显恶化。
2.3质量问题
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勘察选址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利工程勘察选址过程中用到的计算方式、理论、想法以及数据往往会和实际情况产生出入,不能对理论公式进行灵活运用,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水利工程勘察选址报告的内容比较空泛,缺乏具体内容,不能将选址地点的诸多利弊准确的说出来,考察不全面,缺乏充分的论证;(3)部分选址报告没有对该地区的整体可行性进行分析,不能一次性通过审查,浪费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并且容易造成工程延误。
2.4技术问题
由于不同地区的地质环境、气候条件等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所以水利水电工程的勘察选址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还容易受到当地当地条件的影响,虽然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勘察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是依然不够先进,所以在水利工程勘察选址的过程中,不仅要将科学技术作为指导,还应该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运用各种方法,做到因地制宜,并对选址地点的环境、地质、人口以及水文等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尽量实现勘察选址报告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3 各种方法对水利工程勘察选址的影响
3.1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PS)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进一步发展,该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被得到广泛运用,并且也逐渐运用在各种水利工程勘察选址的分析中,该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跨越沟渠山涧、远距离建设水利工程等问题。此外,即使在人工勘察无法到达的地区,也可以运用天空优势,将现有的各种数据综合起来,对人口、水文、环境以及地质等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不仅可以使勘察选址时间缩短,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增强勘察选址的可行性和精确度。
3.2运用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技术,将遥感平台的高度作为基本依据,通常可以将遥感分为3大类,分别是地面遥感、航空遥感以及航天遥感。遥感技术具有立体成像感、视野辽阔、全景覆盖以及收集信息丰富和快等优点。并且操作比较简单,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有关相关环境以及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与调查中被得到广泛运用。一般来说,遥感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1)由于遥感图形拥有立体模式,可以提供地质构造的大量宏观信息,并且能够将该区域的地貌地形、水资源分布情况以及地质条件特征反应出来,有助于了解该地区地质构造的稳定性;(2)通过遥感图像,尤其是红外彩色影像,可以判断某一区域岩溶水文条件的好坏,与其它探测技术相比,遥感技术的优势比较明显,并且通过红外光的差异性,还能对该区域的植被分布情况、地下泉水以及地下水情况进行判断,有助于施工建设。比如黄河万家寨、高坝洲以及清江招来河等水利水电工程都是通过遥感技术的彩红外航片解译来对岩溶的渗漏问题进行研究,并且获得较好了勘察效果。
3.3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勘察选址技术。这一技术具有较多的优点,能够自动制作勘察过程中需要的柱状图、坡面图以及平面图等,此外,还可以对遥感技术拍摄的数据、影像、图片以及空间立体分析、数据管理等进行综合处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并且在水利工程勘察选址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勘察选址中,运用好地理信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水利水电勘察选址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
4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勘察具有时间长、工作复杂、难度大等特点,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保证。因此,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水利水电勘察选址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工程建设的利弊进行全面分析,并且运用好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现代勘测技术,尽量实现水利工程勘察选址的科学化、现代化和合理化,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肖正岐.有关水利工程勘察中地质问题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2(9):278.
篇2
【关键词】地质勘察;勘察设计;问题处理
引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项目作为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投入逐年加大,水利项目无论是数量、还是广度难度都日益增加,对项目的前期策划、论证和决策,从勘测、设计及施工运营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程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勘察设计工作,倘若勘察设计中出现问题,就难以保证整体项目的进度和工程质量。在水利工程实践过程中,由于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方案,增加投资,延误工期,严重时造成工程失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笔者在长期从事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发现并思考了几个常见问题,在此抛砖引玉地几点体会简述如下:
1 水利工程勘察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勘察设计单位资质应严格把关
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逐步发展过程中,很多工程放宽了勘察设计单位的资质范围,勘察设计单位正迈向开放型、竞争型、公平型的全新自主发展模式。近年来,水利工程勘察设计单位逐年增多,水利勘察设计市场也日趋活跃。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水利工程察设计单位实行准入制度,但部分地区相关职能部门专业人员相对缺乏,管理工作的相对滞后,最终导致我国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无证、越级承揽勘察设计业务、粗制滥造勘察设计文件等情况,近年来,水利工程勘察设计尤其是中小型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整体质量有所下降,有造成重大工程质量和人员伤亡等事故的隐患。
1.2 勘察设计工作缺乏完善的行业管理体制
水利工程勘察设计主要是服务于水利工程、枢纽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的结果将直接决定水利工程项目的规模、整体建筑形式以及工程项目资金总量等问题,在水利工程前期准备阶段和工程预算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判断勘察设计结果和方案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行性可能出现偏差,甚至在某些方面影响到水利工程设计图的绘画,最终制约工程项目整体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另外,很多勘察设计单位还没有完全建立企业化的管理体系,较大程度上存在着以收入和利润为单一考核衡量指标的现象,缺乏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导向,与行业发展相比在管理水平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1.3 勘察设计相关专业的理解问题
一方面,设计施工等相关专业对工程地质了解不够,另一方面,相关专业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沟通不够,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设计人员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勘察技术要求,有些工程设计人员直接布置地质勘探工作;有的设计人员对地质专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结合地质条件设计不当;也有的是不尊重自然地质规律,野蛮施工,严重破坏地质体的自然结构,造成重大工程事故。
1.4 技术标准管理和质量安全管理问题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是实现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技术标准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标准规范的编制政出多门、缺乏协调、难以统一;标准规范的修订滞后于新技术发展及国际水平,且新老标准衔接交替期过短;勘察设计标准规范的国际化水平不高,影响我国工程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
勘察设计工作作为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则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技术准绳。这几年,我国工程建设突飞猛进,新开工工程数量持续快速增长,但工程质量和安全仍然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如何健全法规标准体系、提高勘察设计的质量水准、进而从勘察设计的角度促进建设工程整体质量水平和安全水平的提升,仍然是需要持续探讨的命题。
1.5 勘测设计周期不合理的问题
从工程地质勘察到地质报告的提交需要一定的工作周期,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但有些项目业主没有基础性的前期投入,一旦要报项目,立即就要求提交地质报告;还有些工程是提交了可研报告,马上就要求提交初设报告。没有合理的勘测周期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地质条件不清楚,造成工程投资控制不住,设计方案修改,或由于地质问题造成承包商巨额索赔等。更严重的是留下了工程隐患,可能造成重大工程事故。
2 几点对策
2.1 加强水利水电勘察标准化作业
水利工程勘察工作标准化作业的加强,主要体现在勘察任务目标的明确、勘察材料的记录和整理、勘察结果的具体分析和验证等方面。在进行水利工程勘察工作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工程相关管理文件和条例的要求来展开工作。水利工程勘察中,可以适当地增加中间检查环节的次数,确保勘察资料的质量和完整性,坚决杜绝“敷衍了事”的现象。同时,水利工程勘察单位要做好勘察资料的验收和总结评价工作,对不足或不准确部分要及时补充或返工,确保资料可以有效服务于工程设计工作的整体需求。
2.2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标准化作业的加强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设计工作标准化作业的加强,主要表现在设计图纸的清晰、合理、可行程度、设计工作与实际施工情况的相符程度、设计中关于工程预算的审核等方面。水利工程地质勘察设计的标准化作业,要求设计工作要对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技术应用、建筑模式、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与综合策划、论证,以确保设计方案具备较为丰富的科技元素、现代元素。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应充分体现“因地制宜”的工程项目建设原则 在保证工程施工成本最低化的基础上,还应尽量保证设计中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并具备一定的先进性。水利工程设计方案应符合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保证工程的实际效果和满足使用功能方面的要求。
2.3加强室内、外测试新技术和施工检测、监测新技术的使用,通过其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经过分析、对比,建立它们之间的经验关系,并通过工程施工检测、监测所获取的实测资料反算得到的参数作为对比依据,确保所提供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的可靠性。并达到解决那些采用传统勘探手段难于获取可靠的岩土工程设计参等问题。
2.4 加强管理,提高勘察设计标准规范的水平
篇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取得很大程度上的进步,水利工程建设要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我国也逐渐走向发达国家行列。但是,很多建设单位在水利工程建设前没有制订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工程地质勘查方案,在后期的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况,以至于超出预算成本,不能按期竣工,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工程地质勘察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分析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是指对水利工程建设地区的地质条件或者场地水平所做的地质考察与勘察。通过对当地的实地调查与勘测,详细了解当地的地质条件,土壤情况以及水位高低等,以便为水利工程建设方案的制订做好充分的准备。工程地质勘察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需要采取不同的勘察方法。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综合影响,给工程地质勘察增加难度,这时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我国在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中采用较多的方法有工程地质检测、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试验、工程地质勘探等。不同的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科学合理地选择勘察方法,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工程地质勘测的成果,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有用的地质资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水利工程勘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选择合理的勘察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繁琐的工作,为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详细的资料,为水利工程的建设使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是指勘察和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地区的地质条件,编制成一定比例尺的工程地质图,为工程地质勘探,工程地质试验提供依据。工程地质测绘是工程地质勘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走在其他勘察工作前面的勘察工作。工程地质测绘可以对地面地质条件进行深入了解,同时对地下地质情况准确判断,掌握地质条件的详细资料,从而为其他的勘察工作奠定基础,减少勘察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可见,工程地质测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二) 工程地质勘探
工程地质勘探是指借助一定的机械工具深入地下对地下的地质条件进行勘探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地面露头较少、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质条件的勘察,通常在我国应用比较广泛的工程地质勘探方法是工程地球物理勘探、 钻探和坑探工程等。不同的勘探方法有自己的优缺点,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需要合理选择合适的地质勘探方法。
(三) 工程地质试验
工程地质试验是指各种地质条件、工程设计以及施工提供参数而进行的试验的总称,对岩石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强度结构进行有效的试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准确地了解认识地质条件以及岩石的性质,有利于我们进行工程布置、降低建筑成本、确定工程工期和工程方案的研究与规划。
二、 水利工程中工程地质勘察的作用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工程地质勘察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工程地质勘察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只有对水利工程周边的地质条件进行细致的勘察,才能制订详细、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减低建筑成本,顺利、高效地开展水利工程的施工工作。下面详细的介绍了水利工程中工程地质勘察的作用。
(一) 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水利工程在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而安全风险大部分是源于对周围地质环境的不熟悉,缺乏前期的地质勘察所造成的,由此可见,工程地质勘察可以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可以准确的获得建设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分析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以在后期的建设中避开恶劣的地质环境,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 提高建设方案的科学性
水利工程方案的制订是工程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建筑方案的规划需要详细掌握水利工程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水文情况以及结构的稳定性,而这些资料的获取正是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所获得的。只有科学、有效的进行地质勘察,才能合理的研究与制定科学的建设方案。所以,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在水利工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三) 降低建设成本
水利工程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从工程的提出到最终的建设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作支持,同时也需要各种繁琐,复杂的工作才能完成。然而,通过地质勘察工作,可以对工程建设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环境、水文情况、地质结构有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从而组织建设工作合理、有序的进行,保证工程按期完成,降低了水利工程的工程造价。由此可见,做好准确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可以有效的降低建设成本。
三、 水利工程中工程地质勘察的意义
工程地质勘察是水利工程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工程质量的决定因素,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做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促进水利工程建设有序、高效的完成,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推动经济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中国古代有句谚语是“靠天吃饭”是指我国广大的农民大多依靠雨水来灌溉,农业的发展受到气候环境的制约。时至今日,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靠天吃饭”的现状已逐渐被打破,利用水利工程对农田进行灌溉,有利于农作物更好的生长。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勘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可以准确掌握水利工程建设地区的地质条件、水文情况和地质结构的资料,有利于科学、合理的规划工程建设方案,保证工程建设工作有序、高效的开展。综上所述,工程地质勘察对水利工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篇4
在党提出“三农”政策以后,农村的建设速度加快,以农田水利为代表的新农村建设正在普及和推广,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建设精品农田水利工程成为社会和农村的共同要求。勘察工程是农田水利建设的前期工作和初始环节,要把握勘察工程的技术核心,在充分认知勘察工程价值的基础上,从勘察工程的过程和要点出发,构筑具有系统性、科学的勘察工程工作的体系,为提高勘察工程质量打下基础,做到对农田水利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更为有效地保障与支持。
2勘察工程的重要价值
2.1掌握农田水利的地质信息
农作物种植必须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物对地质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不同地区都有其事宜的农作物。通过前期勘察可以熟悉地区的生态地质情况,弄清农田区适合种植哪些品种的作物,帮助农民选择最佳物种以创造预期的收益。水利工程勘察掌握地质条件之后,向施工单位反映农田区存在的地质问题,拟定水利建造方案时可避免地质造成的危害,特别是地质灾害引起的水利病害。
2.2辅助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勘察工程是农田水利建设的组成部分和前期工作,其不仅是对原种植区实施系统性地勘探,更是为了指导水利项目作业,帮助施工人员控制好农田水利的施工质量,保证水工建筑物输水、排水等功能的正常发挥。例如,勘探工程收集了大量与农田建设相关的数据,提供给施工单位后编制出与农田区相配套的建造方案。经勘查数据分析,综合地指导了农田灌溉区设施的改造,有助于农田水利工程组成为整体,更好地发挥综合性的功能。
2.3协调农田水利建设资源
水资源是农田种植的必备条件,持续供应水资源有助于提高种植区作物的产量、质量,协调了周边农业用水地高效分配。勘察工程利用现代勘测科技,对农田各方面条件实施详细地勘察评估,以效益优先为原则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案。例如,渠道是灌溉区输送水资源的关键设施,勘测工程对水利渠道的分布、线路、位置等都进行了详细地规划,正式运行后提高了水资源调度的效率,协调了农业用水的科学分配。
3做好农田水利勘察工程的措施
3.1做好勘察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勘察工程中应该结合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等现代科学仪器,做到对农田水利工程相关信息与数据的准确收集与科学整理。要利用GPS、RTK等硬件设备,正确使用MAPGIS、AOTUCAD等软件系统形成综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能力,确保勘察工程信息的精确度和系统性,形成支撑勘察工程和农田水利施工的信息系统,在提升勘察工程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同时,使其更好地为农田水利建设服务。
3.2做好勘察信息的筛选和分类
当前勘察工程中存在大量的数据加工和图像信息处理,这需要以勘察工程信息的筛选和分类作为基础,这样才能使数据和图像相互统一,更加适用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勘察工程需要。要建立勘察工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平台,对勘察工程取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检和筛选,通过挖掘内容之间相互的联系构成对勘察工程更为准确的描述。同时,要建设信息和数据处理平台的兼容性,使历史数据、其他行业信息得以在平台上进行科学分类和有效筛选,以备勘察工程的应用,这样不但可以扩大勘察工程的范围,更可以加深勘察工程的内涵,通过流程化、过程化的操作,建立起勘察工程的信息与数据基础。
3.3做好勘察信息的自动处理
勘察工程中过程复杂、仪器众多、设备多样,如果单纯依靠手工记录和计算将会大大增加工程时间,并会增加工程成本。新时期,应该在网络和计算机平台上建立勘察工程信息自动处理系统,整合工程行业、勘探行业、设计行业的软硬件体系,实现对勘察工程信息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处理,制作出清晰、准确的勘察工程信息报表和图纸。在自动处理勘察工程信息时应该建立相关的数字模型,通过对农田水利施工的合理预期做到对勘察工程的有效覆盖,真正提升信息自动化处理的水平,在降低勘察工程分析、处理工作失误的前提下,创建勘察工程信息处理的新方法。
3.4做好勘察信息存储
勘察工程得到的信息在设计环节、施工环节和验收环节有着广泛地应用,因此,必须做好勘察工程信息的存储工作,以此来避免勘察工程信息的流失和信息错误,使勘察工程信息更好地指导农田水利施工与建设工作。要建立勘察工程各仪器设备互联互通的体系,做到对勘察工程信息的顺利交换与交叉互用,同时,要建立勘察工程中心数据库,方便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立单位对勘察工程信息更好地使用,通过及时调用和分析勘察工程信息做到对设计、施工、验收工作的有效支持,达到提升农田水利整体施工质量的目标。
4结语
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方法;问题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233
1水利工程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述
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其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大自然起到了一定的改造作用。因此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必须对大自然进行深入的了解,这样建设工作才能顺利地展开。水利工程主要涉及两种地质条件,即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这两种地质条件具有相对综合的性质和概念,同时也包含了非常广泛的内容。而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如果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两种条件存在不足,就会增大工程建设的难度,从而增加工程建设中地基处理的成本投入。另外,水利工程的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其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能够正常顺利的进行,就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工程地质以及水文地质进行勘察。
2水利工程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的方法
21地理信息系统
在水利工程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方法中,GIS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技术能够对数据进行剖析,并通过信息系统剖析制动工程图片,如制动平面图、柱状图,以及等值线图上的数据。
22全球定位系统
目前,国内已经广泛应用到了全球定位系统来勘察水利工程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且应用的时间也相对较久。并且在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全球定位系统是其最重要的保障,在测量以及定位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对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存在的无法正常传递信息等问题,全球定位系统都能有效解决,同时还能确保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从而有效地提升水利工程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勘察质量和水平。
23工程物探技术
目前在国内的工程物探技术中,主要应用的有地球层析物理成像技术以及彩色钻孔电视体系等。其中,彩色钻孔电视体系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仅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同时还具有功能稳定以及设计电路合理等特点。而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携带方便、清晰度高、工作时间长、能源消耗较低以及能够还原场景等,因此在工程物探中得到了极大的应用和推广。同时在水利工程勘察地质的方法中,电磁勘探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包括了电波勘探天然场源在内的多种方法。例如,多场源、天然与人工场源、音频大的可控源电磁法以及二维、三维等成像电阻等。在勘察水利工程地质条件的过程中,这种勘察技术能够用于推测长隧洞下深埋的介质围岩的破碎带、结构特征、反常区,以及隐伏断层等可能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产生影响的各种要素,从而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24遥感技术
(1)区域结构稳定程度。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区域结构的稳定程度对其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为了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就要利用遥感技术探测和分析区域的结构和地质情况,这样才能将区域内的水利工程的地貌、地质结构以及特征情况等精准地反映出来,以便于施工人员针对实际情况对施工的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
(2)调查水库区的泥石流、崩塌以及滑坡等。在水利工程发展的过程中,水库区域的各种问题日益凸显,如泥石流、崩塌以及滑坡等。为了能有效地评估和调查各种事故,就需要应用遥感技术对水库区进行细致的勘察,从而确保水库区具有较高的安全水平。
3水利工程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31地质测绘
在水利工程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问题中,地质测绘问题对于工程建设具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地质测绘涉及很多的专业领域,因而必须结合水利工程所处地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同r测绘的比例也会由于不同的情况而得到不同的比例。在进行地质测绘的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分析,并严格按照有关的标准要求做好测绘工作,从而为水利工程的后期施工建设提供有效的基础依据。
32岩体坝基
在水利工程的工程地质中,如果岩体坝基出现问题,则会对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流程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还有可能引发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以及泄露问题。因此在勘察岩体坝基的过程中,对于其地质的实际情况一定要进行细致的、科学的分析,从而保证勘察工作能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33边坡工程
边坡工程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如果边坡工程出现问题,也会导致水利工程出现较大的问题。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要对边坡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严格考虑,并且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边坡工程出现损坏而对施工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在水利工程中,由于某些地质问题,会造成施工过程中存在边坡渗漏以及边坡不稳等,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勘察手段细致地、科学地分析边坡问题,从而避免边坡工程出现问题。一般情况下,边坡工程的破坏变形主要包括四种,即蠕动变形、滑坡变形、坍塌变形以及松懈张裂等。除此之外,还存在倾倒、过渡等过度的破坏类型,例如泥石流。而影响其稳定情况的因素主要有岩石性质和类型、岩体结构和地质结构、水文和风化的作用以及地震和人工发掘等。
34地下围岩洞室的稳定程度
地下围岩洞室的稳定程度对于建设水利工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地下围岩洞室必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即岩层必须坚硬完整,具有一定的厚度,同时不会影响到地下水,也不会破坏地形的情况,这样才能确保地下洞室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从而使得水利工程施工能够正常地进行。
35水库工程
在水利工程的组成中,地面以及地下水库等都是重要的组成。而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水库工程是保障其顺利展开的关键。要想降低水库工程对工程地质以及水文地质等的影响,就必须将其蓄水量严格控制在要求的水位以下,这样不仅能有效地避免出现渗漏问题,同时还能有效地防止出现崩塌、淤泥堆积以及大面积的渗漏等问题,从而确保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国内水利工程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为了对水利工程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有效、科学的勘察,提升其现代化的建设水平,就必须采用现代化的勘察方法和技术,并对各种地质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案对问题加以应对和解决,这样才能有效地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获得较高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能芬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探讨[J].甘肃科技,2011(12):34-35,91
[2]杨素平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工程地质参数问题[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10):21-23
[3]范骁宇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的水文地质勘察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3(24):238
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坝址;地质勘察;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水工建筑物不同于其他建筑物,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水工建筑物的建成,会使广大范围内的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引起水库岸坡再造、水库渗漏、水库淤积和坝下游河床冲刷等。因此,必须重视勘察、设计、施工全过程,否则,后果极其严重。在坝址选择时除了考虑主体建筑物拦水坝的地质条件外,还应研究包括溢洪、引水、电厂、航闸等建筑物的地质条件,为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2 坝址选取的工程地质勘察
在自然界中,地质条件完美的坝址很少,尤其是大型的水利枢纽,对地质条件的要求很高,更不能完全满足建筑物的要求。所谓“最优方案”是比较而言的,最优坝址在地质上也会存在缺陷。所以在坝址选择时,应当考虑不同方案,并采取改善不良地质条件的处理措施。因此,地质条件较差,预计处理困难,投资高昂的方案,应首先被否定。坝址选择时,工程地质论证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稳定性、地形地貌、岩土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物理地质作用以及建筑材料等,还要预计到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处理这些问题的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等,下面分别论述。
(一)区域稳定性
区域稳定性问题的研究在水利水电建设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围绕坝址或要开发的河段,对区域地壳稳定性和区域场地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是一项战略任务。特别是地震的影响直接关系着坝址和坝型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地震烈度由地震部门提供,但对于重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要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因此,对于大型水电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组织专门力量解决区域稳定性评价。
(二)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条件是确定坝型的主要依据之一,同时,它对工程布置和施工条件有制约作用。狭窄、完整的基岩“V”型谷适合修建拱坝,宽高比大于2的“U”型基岩河谷区宜修建混凝土重力坝或砌石坝。宽敞河谷地区岩石风化较深或有较厚的松散沉积层,一般适于修建土坝。不同地貌单元,其岩性、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河谷开阔地段,其阶地发育,二元结构和多元结构往往存在渗漏和渗透变形问题。古河道往往控制着渗漏途径和渗漏量等。因此,在坝址比选时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条件。
(三)岩土性质
岩土性质对建筑物的稳定来说十分重要,对坝址的比选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在坝址比选时,首先要考虑岩土性质。修建高坝,特别是混凝土坝,应选择坚硬、完整、新鲜均匀、透水性差而抗水性强的岩石作为坝址。我国已建和正在施工的7O余座高坝中,有半数建于强度较高的岩浆岩地基上,其余的绝大多数建于片麻岩、石英岩和砂岩上,而建于可溶性碳酸盐岩、强度低易变形的页岩、千枚岩上的极少。通过结合工程实践,根据不同成因类型岩土的建坝适宜性及其主要问题作简要概述。
1.侵入的块状结晶岩体,一般致密坚硬、均一、完整、强度大、抗水性强、渗透性弱,是修建高混凝土坝最理想的地基,其中尤以花岗岩类为最佳。这类岩石需注意它们与围岩以及不同侵入期的边缘接触面,平缓的原生节理,风化壳和风化夹层的分布,选坝时应避开这些不利因素。
2.喷出岩类强度较高、抗水性强,也是较理想的坝基。我国东南沿海、华北和东北有不少大坝坐落在这类岩石上。喷出岩的喷发间断面往往是弱面,存在风化夹层、夹泥层及松散的砂砾石层,还有凝灰岩的泥化和软化等,对坝基抗滑稳定性的影响不可忽视。此外,玄武岩中的柱状节理,透水性很强,在选坝时也须注意研究。
3.深变质的片麻岩、变粒岩、混合岩、石英岩等,强度高、抗水性强、渗透性差,也是较理想的坝基。但是在这类岩体中选坝址,必须注意片理面的各向异性及软弱夹层的存在,选坝时,应避开软弱矿物富集的片岩(如云母片岩、石墨片岩、绿泥石片岩、滑石片岩)。在浅变质岩的板岩、千枚岩区,应特别注意岩石的软化和泥化问题。
4.沉积岩中,以厚层的砂岩和碳酸盐岩为较好的坝基。这类岩石坝基较岩浆岩、变质岩的条件复杂。这是因为在厚层硬岩层中常夹有软弱岩层,这些夹层力学强度低,抗水能力差,易构成滑移控制面。碎屑岩类如砾岩、砂岩等,强度与胶结物类型有关,一些胶结物在水的作用下可能产生溶解、软化、崩解、膨胀等。在构造变动下往往发生层间错动,经过次生作用易于发生泥化。在坝址比选时必须十分注意这一问题。此外,碳酸盐岩的岩溶洞穴和裂隙的发育,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渗漏。
另外,在坝址比选中,河床松散覆盖层具有重要意义。修建高混凝土坝,坝体必须座落在基岩之上,若河床覆盖层过厚,就会增加坝基的开挖工程量,使施工条件复杂化。所以当其他条件大致相同时,应将坝址选择在覆盖层较薄的地段。有的河段因覆盖层过厚,只得采用土石坝型。比选松散土体坝基的坝址时,须研究渗漏、渗透变形和振动液化等问题,而且应避开如淤泥类土等软弱、易变形土层。
(四)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在坝址选择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对变形较为敏感的刚性坝来说更为重要。在地震强烈活动或活动性断裂发育的地区,选坝时应尽量避开或远离活断层。而位于区域稳定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块上。在选坝前的可行性研究时,应进行区域地质研究,查明区域构造格局,尤其要查明目前仍持续活动或可能活动断裂的分布、类型、规模和错动速率,并预测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及震级。国外有些水坝就因横跨活断层而坝体被错开或致垮坝。地质构造也经常控制坝基、坝肩岩体的稳定。在层状岩体分布地区,倾向上游或下游的缓倾岩层中存在层间错动带时,在后期次生作用下往往演化为泥化夹层,若有其他构造结构面切割的话,对坝基抗滑稳定极为不利,在选坝时应特别注意。因为缓倾岩层的构造变动一般较轻微,容易被忽视。陡倾甚至倒转岩层,由于构造形变强烈,岩石完整性受到强烈破坏,在选坝时更要特别注意查清坝基内缓倾角的压性断裂。总之,要尽可能选择岩体完整性较好的构造部位作坝址,避开断裂、裂隙强烈发育的地段。
(五)水文地质条件
在以渗漏问题为主的岩溶区和深厚河床覆盖层上选坝时,水文地质条件应作为主要考虑的因素。从防渗角度出发,岩溶区的坝址应尽量选在有隔水层的横谷、且陡倾岩层倾向上游的河段上。同时还要考虑水库有否严重的渗漏问题,库区最好是强透水层底部有隔水岩层的纵谷,且两岸的地下分水岭较高。当岩溶区无隔水层可以利用的情况下,坝址应尽可能选在弱岩溶化地段。这就要求仔细分析研究岩层结构、地质构造和地貌条件。
(六)物理地质作用
影响地址选择的物理地质作用较多,诸如岩石风化、岩溶、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但从一些水库失事实例来看,滑坡对选择坝址的影响较大。在河谷狭窄的河段上建坝可节省工程量和投资,所以选择坝址时总希望找最窄的峡谷段。但是,峡谷地段往往存在岸坡稳定问题,一定要慎重研究。如法国罗曼什河上游一坝址,地形上系狭窄河段,河谷左岸由花岗岩和三叠纪砂岩及石灰岩构成。右岸是里亚斯页岩,表面上看来岩体较完整,后经钻探发现页岩下面为古河床相的砂砾石层,表明了页岩是古滑坡体物质,滑坡作用将河槽向左岸推移了70m。因而只得放弃该坝址而另选新址。
(七)天然建筑材料
天然建筑材料也是坝址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坝体施工常常需要当地材料,坝址附近是否有质量合乎要求,储量满足建坝需要的建材,如砂石、黏土等,是坝址选择应考虑的。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开采条件及运输条件对工程的质量、投资影响很大,在选择坝址时应进行勘察。
3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3.1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在工程勘察中要注意调查了解地下水位条件及其升降变化。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位一般是季节性变化雨季水位水位上升旱季水位下降。地下水位的天然变化是区域性。渐变的。而且变幅较小但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局部性地下水为升降变化的幅度往往大于天然变化所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更为严重。(1)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由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如下影响;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斜坡、河岸等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3.2地下水位对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严重若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低层或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或变化幅度大时。不仅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加大。因此,在膨胀性岩土地区进行工程勘察时应特别注意对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 特别地下水往往升降变化中高度和变化规律这对地基基础深度的选择(宜选在第下水位以上或地下水位以下,不宜选在地下水位变动带内)有主要的参考价值。
在建筑工程的地基内,当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以下压缩层范围内发生变化时,就能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若水位在压缩层范围内上升时,软化地基土,使其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建筑物可能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若水位在压缩层范围下降时,岩土的自重应力增加,可能引起地基基础的附加沉降,如果土质不均匀或地下水位的突然下降也可能使建筑物发生变形破坏
在地下水位以上、地下水位变动带和地下水位以下,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土体从上到下,有天然含水量、孔隙比由小大一小,压缩模盆、承载力由大一小一大的变化规律。这是由于地下水位以上部位,经长期淋滤作用 铁铝富集,并对土颗粒起胶结和充填作用,增大了土拉间连接力,往往形成“硬壳层”.因而含水、孔隙比小而压缩模和承载力增高而位于地下水位变动带的土层,由于地下水积极交替,土中的铁铝成分流失,土质变松,因而含水量、 L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由于地下水交替缓慢,氧化、水解作用减弱,加之上覆土层的自重压力作用。土质比较密实。因而含水贫、孔隙比减小,压缩模、承载力增岩土特别是各类软质岩石、风化残积土、不同成因的粘性土等,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 与地下水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研究岩土物理力学的变化规律时。应充分重视地下水位这一重要影响因素。
3.3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但是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一定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
4水文地质试验和地下水监测
水文地质试验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水文地质试验,求取岩土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可以判定岩土层的透水性,评价工程的渗透稳定性。
水文地质试验包括抽水试验、压水试验、注水试验、渗水试验以及水位阪复试验等等。不同的地层条件下,选用适宜的试验项目和计算公式。一般地,砂砾(卵)石层和河边地层中适宜做抽水试验和提水后的水位恢复试验,基岩做压水试验,填土、含泥砂土和粘性土层适宜做注水、渗水试验。文献对每一种水文地质试验的操作规程都有明确而详细的规定。必须按规程的规定连接设备和进行操作,使用合格的水表、秒表、水位仪、压力表等,观测足够长的时间,确保每— 个试验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减少误差。一般晴况下,应查明地下水位的初见水位、稳定水位、地下水的水质、地下水的补给条件等,对地下水实行动态监测。为此,钻探时不要使用泥浆,保证水位和水质测量真实;监测各孔的日期要尽量统一,以便于比对;要在不同深度取水样做水质分析,评价地下水的腐蚀性;要收集当地水文、气象资料,分析地下水与地表水体的补排关系;要论述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不良现象、危害程度,提出防治措施。
篇7
【论文摘要】通过结合工程实践表明,工程地质勘察人员不仅要了解地质也要了解设计,同时应当对工程地质的相关问题提出分析,并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而选取合适的坝址。
1.引言
水工建筑物不同于其他建筑物,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水工建筑物的建成,而使广大范围内的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可能引起水库岸坡再造、水库渗漏、水库淤积和坝下游河床冲刷等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勘察、设计、施工全过程,否则,后果极其严重。在坝址选择时除了考虑主体建筑物拦水坝的地质条件外,还应研究包括溢洪、引水、电厂、航闸等建筑物的地质条件,为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2.坝址选取的工程地质勘察
在自然界中,地质条件完美的坝址很少,尤其是大型的水利枢纽,对地质条件的要求很高,更不能完全满足建筑物的要求。所谓“最优方案”是比较而言的,最优坝址在地质上也会存在缺陷。所以在坝址选择时,应当考虑不同方案,并采取改善不良地质条件的处理措施。因此,地质条件较差,预计处理困难,投资高昂的方案,应首先被否定。坝址选择时,工程地质论证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稳定性、地形地貌、岩土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物理地质作用以及建筑材料等,还要预计到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处理这些问题的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等,下面分别论述。
2.1 区域稳定性
区域稳定性问题的研究在水利水电建设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围绕坝址或要开发的河段,对区域地壳稳定性和区域场地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是一项战略任务。特别是地震的影响直接关系着坝址和坝型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地震烈度由地震部门提供,但对于重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要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因此,对于大型水电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组织专门力量解决区域稳定性评价。
2.2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条件是确定坝型的主要依据之一,同时,它对工程布置和施工条件有制约作用。狭窄、完整的基岩“V”型谷适合修建拱坝,宽高比大于2的“U”型基岩河谷区宜修建混凝土重力坝或砌石坝。宽敞河谷地区岩石风化较深或有较厚的松散沉积层,一般适于修建土坝。不同地貌单元,其岩性、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河谷开阔地段,其阶地发育,二元结构和多元结构往往存在渗漏和渗透变形问题。古河道往往控制着渗漏途径和渗漏量等。因此,在坝址比选时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条件。
2.3 岩土性质
岩土性质对建筑物的稳定来说十分重要,对坝址的比选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在坝址比选时,首先要考虑岩土性质。修建高坝,特别是混凝土坝,应选择坚硬、完整、新鲜均匀、透水性差而抗水性强的岩石作为坝址。我国已建和正在施工的70余座高坝中,有半数建于强度较高的岩浆岩地基上,其余的绝大多数建于片麻岩、石英岩和砂岩上,而建于可溶性碳酸盐岩、强度低易变形的页岩、千枚岩上的极少。通过结合工程实践,根据不同成因类型岩土的建坝适宜性及其主要问题作简要概述。
(1)侵入的块状结晶岩体,一般致密坚硬、均一、完整、强度大、抗水性强、渗透性弱,是修建高混凝土坝最理想的地基,其中尤以花岗岩类为最佳。这类岩石需注意它们与围岩以及不同侵入期的边缘接触面,平缓的原生节理,风化壳和风化夹层的分布,选坝时避开这些不利因素。
(2)喷出岩类强度较高、抗水性强,也是较理想的坝基。我国东南沿海、华北和东北有不少大坝坐落在这类岩石上。喷出岩的喷发间断面往往是弱面,存在风化夹层、夹泥层及松散的砂砾石层,还有凝灰岩的泥化和软化等,对坝基抗滑稳定性的影响不可忽视。此外,玄武岩中的柱状节理,透水性很强,在选坝时也须注意研究。例如:桑干河干流上的山西省册田水库大坝坝基为新生代的玄武岩,柱状节理极发育,坝基及绕坝渗漏严重,影响着水库效益。
(3)深变质的片麻岩、变粒岩、混合岩、石英岩等,强度高、抗水性强、渗透性差,也是较理想的坝基。但是在这类岩体中选坝址,必须注意片理面的各向异性及软弱夹层的存在,选坝时,应避开软弱矿物富集的片岩(如云母片岩、石墨片岩、绿泥石片岩、滑石片岩)。在浅变质岩的板岩、千枚岩区,应特别注意岩石的软化和泥化问题。
(4)沉积岩中,以厚层的砂岩和碳酸盐岩为较好的坝基。这类岩石坝基较岩浆岩、变质岩的条件复杂。这是因为在厚层硬岩层中常夹有软弱岩层,这些夹层力学强度低,抗水能力差,易构成滑移控制面。碎屑岩类如砾岩、砂岩等,强度与胶结物类型有关,一些胶结物在水的作用下可能产生溶解、软化、崩解、膨胀等。在构造变动下往往发生层间错动,经过次生作用易于发生泥化。在坝址比选时必须十分注意这一问题。此外,碳酸盐岩的岩溶洞穴和裂隙的发育,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渗漏。
另外,在坝址比选中,河床松散覆盖层具有重要意义。修建高混凝土坝,坝体必须座落在基岩之上,若河床覆盖层过厚,就会增加坝基的开挖工程量,使施工条件复杂化。所以当其他条件大致相同时,应将坝址选择在覆盖层较薄的地段。有的河段因覆盖层过厚,只得采用土石坝型。比选松散土体坝基的坝址时,须研究渗漏、渗透变形和振动液化等问题,而且应避开如淤泥类土等软弱、易变形土层。
2.4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在坝址选择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对变形较为敏感的刚性坝来说更为重要。在地震强烈活动或活动性断裂发育的地区,选坝时应尽量避开或远离活断层,而位于区域稳定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块上。在选坝前的可行性研究时,应进行区域地质研究,查明区域构造格局,尤其要查明目前仍持续活动或可能活动断裂的分布、类型、规模和错动速率,并预测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及震级。国外有些水坝就因横跨活断层而坝体被错开或致垮坝。地质构造也经常控制坝基、坝肩岩体的稳定。在层状岩体分布地区,倾向上游或下游的缓倾岩层中存在层间错动带时,在后期次生作用下往往演化为泥化夹层,若有其他构造结构面切割的话,对坝基抗滑稳定极为不利,在选坝时应特别注意。因为缓倾岩层的构造变动一般较轻微,容易被忽视。陡倾甚至倒转岩层,由于构造形变强烈,岩石完整性受到强烈破坏,在选坝时更要特别注意查清坝基内缓倾角的压性断裂。总之,要尽可能选择岩体完整性较好的构造部位作坝址,避开断裂、裂隙强烈发育的地段。
2.5 水文地质条件
在以渗漏问题为主的岩溶区和深厚河床覆盖层上选坝时,水文地质条件应作为主要考虑的因素。从防渗角度出发,岩溶区的坝址应尽量选在有隔水层的横谷、且陡倾岩层倾向上游的河段上。同时还要考虑水库有否严重的渗漏问题,库区最好是强透水层底部有隔水岩层的纵谷,且两岸的地下分水岭较高。当岩溶区无隔水层可以利用的情况下,坝址应尽可能选在弱岩溶化地段。这就要求仔细分析研究岩层结构、地质构造和地貌条件。
2.6 物理地质作用
影响地址选择的物理地质作用较多,诸如岩石风化、岩溶、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但从一些水库失事实例来看,滑坡对选择坝址的影响较大。在河谷狭窄的河段上建坝可节省工程量和投资,所以选择坝址时总希望找最窄的峡谷段。但是,峡谷地段往往存在岸坡稳定问题,一定要慎重研究。如法国罗曼什河上游一坝址,地形上系狭窄河段,河谷左岸由花岗岩和三叠纪砂岩及石灰岩构成。右岸是里亚斯页岩,表面上看来岩体较完整,后经钻探发现页岩下面为古河床相的砂砾石层,表明了页岩是古滑坡体物质,滑坡作用将河槽向左岸推移了70m。因而只得放弃该坝址而另选新址。
2.7 天然建筑材料
天然建筑材料也是坝址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坝体施工常常需要当地材料,坝址附近是否有质量合乎要求,储量满足建坝需要的建材,如砂石、黏土等,是坝址选择应考虑的。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开采条件及运输条件对工程的质量、投资影响很大,在选择坝址时应进行勘察。
3.结语
从实践表明,选择坝址是水利水电建设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工程地质条件在选坝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选择一个地质条件优良的坝址,并据此合理配置水利枢纽的各个建筑物,以便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因素、避开或改造不利的地质因素。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勘察技术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作为水电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对工程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各项工程建设快速发展。近年来,由于地质问题引起的水利水电工程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在日新月异的高科技的带动下,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勘测技术虽然日益成熟,使得我们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勘测效率都有极大的提高。然而,近年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有下滑趋势,工程地质分析不够深入,有时甚至出现工程地质评价结论性错误这样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少都跟勘察技术有关。因此,总结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水利水电工程常见地质问题有坝基岩体的工程地质问题、边坡的工程地质问题、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问题、水库工程地质问题以及软土基坑工程地质问题。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不外乎环境问题、水文问题和质量问题。
由于地质环境的区域性及水库工程条件的差异性,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水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各具特色。一般情况下,区域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和水体分布所控制。与环境有关的水利水电工程问题也时有发生。
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文的影响不容忽视。具体体现在:大坝水库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而且还截流了非汛期的基流,往往会引起周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入海口因河水流量减少引起河口淤积,造成海水倒灌。
水利水电工程勘查是一项长远的任务,是水利水电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之一。保护和改善工程勘查质量是现代化大生产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客观要求,是保证工程永久利益的必须条件。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应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技术和施工设计四个勘察阶段。各勘察阶段工作应与相应阶段设计工作深度相适应。勘察技术的应用也应与相应阶段相一致,以为水利水电工程勘察的每一步提供好物质的奠定。
水利水电工程勘察常用测量仪器有水准仪、经纬仪、电磁波测距仪、全站仪、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水准尺等。国产水准仪按精度分为:DS05、 DS1 、 DS3 、 DS10。D表示:大地测量;S表示:水准仪。数字表示仪器精度。经纬仪按精度不同可分为DJ07、DJ1、DJ2、DJ6和DJl0等,D、J分别为“大地测量”和“经纬仪”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数字07、1、2、6、10表示该仪器精度。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10000~1∶2000。精密水准测量尺面每隔lcm涂有黑白或红白相间的分格,每分米有数字注记。为倒像望远镜观测方便,注字常倒写。这些仪器的使用规范为:水准仪:安置仪器、粗略整平、调焦和照准、精确整平、读数。经纬仪:对中、整平、照准、读数。
通常情况下,先进技术的推广是保证地质工程勘察高效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先进技术在施工和设计等方面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如GPS、遥感技术以及地球信息系统、工程物探技术等。
GPS在高程控制方面能较好地解决跨河、跨沟水准难以传递的问题,以及在勘察区控制点较少,或在山区、林区等通视条件较差、观测条件受限的区域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运用GPS可大大减少作业时间,提高测量精度。
遥感技术由于视域广阔、信息丰富、具立体感、卫星影像成周期性重现以及获取资料快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有关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及相关的环境等问题的调查与研究。按照遥感平台的高度不同, 遥感技术一般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共三大类。
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水库区塌、滑坡、泥石流调查以及岩溶调查、中小比例尺地质测绘填图、岩土工程开挖面地质编录和水土保持、防洪与移民安置容量研究。
由于遥感图像能提供大量宏观的线性构造信息,较好地反映区域地质特征、水系分布特征和地貌形态,所以对研究区域构造格架,确定断裂体系及活动性以及评价工程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稳定性有重大作用。
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库区岸坡的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某些松散堆积体的调查中,有一些工程应用遥感技术利用航卫片或彩红外片进行地质解译,结合野外现场观察、复查和检查查明了许多久拖不决的影响库岸稳定性评价的大型或较大型、塌滑体的数量,分布及其稳定状态。
利用遥感影像,特别是彩红外影像进行岩溶及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有其特殊的优势,像片解译不仅能很好地判读各种岩溶地貌现象,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和其它介质红外光谱的差异,判断地下水的分布和泉水分布等。
为适应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进行反馈设计、安全预报和存档备查的需在人工开挖高边坡、大型地下建筑物和大坝基坑的开挖中采用地面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编录,并为有关的稳定分析和现场预报提供翔实的地质资料和数据是很必要的。利用遥感技术采用数码像机摄影、微机现场采集及预处理、自主开发的软件处理可随时提供岩质高边坡的连续彩色影像图和地质所需的将边坡开挖面置于任意方位的线划图。遥感技术提供的航卫片,尤其是彩红外航片经移民安置容量研究,以其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可判读性和现实性,为移民安置容量分析确定提供了新手段。
地理信息系统即GIS技术。GIS技术可自动制作平面图、柱状图、剖面图和等值线图等工程地质图件,还能处理图形、图像、空间数据及相应的属性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等问题,将GIS技术应用于工程地质信息管理和制图输出是近几年工程地质勘察行业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可能发生渗漏或浸没的地段应利用已有钻孔和水井进行地下水位观测。
我国工程物探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方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物探仪器大大地提高了数据采集精度和野外工作效率。 其中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技术(CT)是利用已有的平洞或钻孔,通过对采用一定发射和一定接收方式产生的透射波的采集与处理,反演孔洞间岩体的波速值,并对区间岩体进行判断、评价的一种技术方法。当前CT技术不失为是一个查明孔洞间岩体总体完整性程度的好方法。做得好,不仅能节约一定的勘探工作量而且还会对岩体物理力学性的整评价质量的提高有所促进。此外,钻孔彩色电视系统为适应水利水电工程勘察的大多数钻孔都是a56mm的金刚石钻孔而设计制造50mm的钻孔彩色电视,它的特点是电路设计合理,集成度高,性能稳定,与传统的摄像管探头相比,具有彩色图像重现性好、几何失真小、寿命长、耐冲击、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特点,是一个更新换代产品。使用仪器开展物探应符合下列规定:物探方法应根据坝址区的地形、地质条件等确定;物探剖面线应结合勘探剖面线布置,并应充分利用勘探钻孔进行综合测井;这些仪器的使用和推广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勘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总之,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作为水电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对工程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勘察技术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作用。水利水电工程勘察常用测量仪器有水准仪、经纬仪、电磁波测距仪、全站仪、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水准尺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如GPS、遥感技术以及地球信息系统、工程物探技术等。这些仪器的使用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勘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段曹斌 黄婧.谈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费计算过程中常见问题.中国科技信息.2007.24期
篇9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利工程;坝址选取
1. 引言
水工建筑物不同于其他建筑物,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水工建筑物的建成,而使广大范围内的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可能引起水库岸坡再造、水库渗漏、水库淤积和坝下游河床冲刷等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勘察、设计、施工全过程,否则,后果极其严重。在坝址选择时除了考虑主体建筑物拦水坝的地质条件外,还应研究包括溢洪、引水、电厂、航闸等建筑物的地质条件,为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2. 坝址选取的工程地质勘察
在自然界中,地质条件完美的坝址很少,尤其是大型的水利枢纽,对地质条件的要求很高,更不能完全满足建筑物的要求。所谓“最优方案”是比较而言的,最优坝址在地质上也会存在缺陷。所以在坝址选择时,应当考虑不同方案,并采取改善不良地质条件的处理措施。因此,地质条件较差,预计处理困难,投资高昂的方案,应首先被否定。坝址选择时,工程地质论证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稳定性、地形地貌、岩土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物理地质作用以及建筑材料等,还要预计到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处理这些问题的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等,下面分别论述。
2.1区域稳定性。
区域稳定性问题的研究在水利水电建设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围绕坝址或要开发的河段,对区域地壳稳定性和区域场地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是一项战略任务。特别是地震的影响直接关系着坝址和坝型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地震烈度由地震部门提供,但对于重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要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因此,对于大型水电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组织专门力量解决区域稳定性评价。
2.2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条件是确定坝型的主要依据之一,同时,它对工程布置和施工条件有制约作用。狭窄、完整的基岩“V”型谷适合修建拱坝,宽高比大于2的“U”型基岩河谷区宜修建混凝土重力坝或砌石坝。宽敞河谷地区岩石风化较深或有较厚的松散沉积层,一般适于修建土坝。不同地貌单元,其岩性、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河谷开阔地段,其阶地发育,二元结构和多元结构往往存在渗漏和渗透变形问题。古河道往往控制着渗漏途径和渗漏量等。因此,在坝址比选时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条件。
2.3岩土性质。
岩土性质对建筑物的稳定来说十分重要,对坝址的比选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在坝址比选时,首先要考虑岩土性质。修建高坝,特别是混凝土坝,应选择坚硬、完整、新鲜均匀、透水性差而抗水性强的岩石作为坝址。我国已建和正在施工的70余座高坝中,有半数建于强度较高的岩浆岩地基上,其余的绝大多数建于片麻岩、石英岩和砂岩上,而建于可溶性碳酸盐岩、强度低易变形的页岩、千枚岩上的极少。通过结合工程实践,根据不同成因类型岩土的建坝适宜性及其主要问题作简要概述。
(1)侵入的块状结晶岩体,一般致密坚硬、均一、完整、强度大、抗水性强、渗透性弱,是修建高混凝土坝最理想的地基,其中尤以花岗岩类为最佳。这类岩石需注意它们与围岩以及不同侵入期的边缘接触面,平缓的原生节理,风化壳和风化夹层的分布,选坝时避开这些不利因素。
(2)喷出岩类强度较高、抗水性强,也是较理想的坝基。我国东南沿海、华北和东北有不少大坝坐落在这类岩石上。喷出岩的喷发间断面往往是弱面,存在风化夹层、夹泥层及松散的砂砾石层,还有凝灰岩的泥化和软化等,对坝基抗滑稳定性的影响不可忽视。此外,玄武岩中的柱状节理,透水性很强,在选坝时也须注意研究。例如:桑干河干流上的山西省册田水库大坝坝基为新生代的玄武岩,柱状节理极发育,坝基及绕坝渗漏严重,影响着水库效益。
(3)深变质的片麻岩、变粒岩、混合岩、石英岩等,强度高、抗水性强、渗透性差,也是较理想的坝基。但是在这类岩体中选坝址,必须注意片理面的各向异性及软弱夹层的存在,选坝时,应避开软弱矿物富集的片岩(如云母片岩、石墨片岩、绿泥石片岩、滑石片岩)。在浅变质岩的板岩、千枚岩区,应特别注意岩石的软化和泥化问题。
(4)沉积岩中,以厚层的砂岩和碳酸盐岩为较好的坝基。这类岩石坝基较岩浆岩、变质岩的条件复杂。这是因为在厚层硬岩层中常夹有软弱岩层,这些夹层力学强度低,抗水能力差,易构成滑移控制面。碎屑岩类如砾岩、砂岩等,强度与胶结物类型有关,一些胶结物在水的作用下可能产生溶解、软化、崩解、膨胀等。在构造变动下往往发生层间错动,经过次生作用易于发生泥化。在坝址比选时必须十分注意这一问题。此外,碳酸盐岩的岩溶洞穴和裂隙的发育,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渗漏。
另外,在坝址比选中,河床松散覆盖层具有重要意义。修建高混凝土坝,坝体必须座落在基岩之上,若河床覆盖层过厚,就会增加坝基的开挖工程量,使施工条件复杂化。所以当其他条件大致相同时,应将坝址选择在覆盖层较薄的地段。有的河段因覆盖层过厚,只得采用土石坝型。比选松散土体坝基的坝址时,须研究渗漏、渗透变形和振动液化等问题,而且应避开如淤泥类土等软弱、易变形土层。
2.4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在坝址选择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对变形较为敏感的刚性坝来说更为重要。在地震强烈活动或活动性断裂发育的地区,选坝时应尽量避开或远离活断层,而位于区域稳定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块上。在选坝前的可行性研究时,应进行区域地质研究,查明区域构造格局,尤其要查明目前仍持续活动或可能活动断裂的分布、类型、规模和错动速率,并预测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及震级。国外有些水坝就因横跨活断层而坝体被错开或致垮坝。地质构造也经常控制坝基、坝肩岩体的稳定。在层状岩体分布地区,倾向上游或下游的缓倾岩层中存在层间错动带时,在后期次生作用下往往演化为泥化夹层,若有其他构造结构面切割的话,对坝基抗滑稳定极为不利,在选坝时应特别注意。因为缓倾岩层的构造变动一般较轻微,容易被忽视。陡倾甚至倒转岩层,由于构造形变强烈,岩石完整性受到强烈破坏,在选坝时更要特别注意查清坝基内缓倾角的压性断裂。总之,要尽可能选择岩体完整性较好的构造部位作坝址,避开断裂、裂隙强烈发育的地段。
2.5水文地质条件。
在以渗漏问题为主的岩溶区和深厚河床覆盖层上选坝时,水文地质条件应作为主要考虑的因素。从防渗角度出发,岩溶区的坝址应尽量选在有隔水层的横谷、且陡倾岩层倾向上游的河段上。同时还要考虑水库有否严重的渗漏问题,库区最好是强透水层底部有隔水岩层的纵谷,且两岸的地下分水岭较高。当岩溶区无隔水层可以利用的情况下,坝址应尽可能选在弱岩溶化地段。这就要求仔细分析研究岩层结构、地质构造和地貌条件。
2.6物理地质作用。
影响地址选择的物理地质作用较多,诸如岩石风化、岩溶、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但从一些水库失事实例来看,滑坡对选择坝址的影响较大。在河谷狭窄的河段上建坝可节省工程量和投资,所以选择坝址时总希望找最窄的峡谷段。但是,峡谷地段往往存在岸坡稳定问题,一定要慎重研究。如法国罗曼什河上游一坝址,地形上系狭窄河段,河谷左岸由花岗岩和三叠纪砂岩及石灰岩构成。右岸是里亚斯页岩,表面上看来岩体较完整,后经钻探发现页岩下面为古河床相的砂砾石层,表明了页岩是古滑坡体物质,滑坡作用将河槽向左岸推移了70m。因而只得放弃该坝址而另选新址。
2.7天然建筑材料。
天然建筑材料也是坝址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坝体施工常常需要当地材料,坝址附近是否有质量合乎要求,储量满足建坝需要的建材,如砂石、黏土等,是坝址选择应考虑的。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开采条件及运输条件对工程的质量、投资影响很大,在选择坝址时应进行勘察。
3. 结语
从实践表明,选择坝址是水利水电建设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工程地质条件在选坝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选择一个地质条件优良的坝址,并据此合理配置水利枢纽的各个建筑物,以便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因素、避开或改造不利的地质因素。
参考文献
[1]卢元静.水利工程中的地质勘察[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28(10):118~119.
篇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工程越来越多,且规模不断扩大,水利工程与国计民生有直接关系,要求其具备较高的质量。而通过地质勘察工作的开展,获取相应的资料,可以更加顺利的开展工程设计、施工及后期维护工作。我国有着较大的面积,存在着地理气候差异,也有不同的地质构造体系,那么容易出现多样化的工程地质问题。而不同的水利工程,也有着差异化的要求,因此,需要科学开展地质勘察工作,获得详细的资料,积极配合设计、施工人员,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
1.水利工程地质勘察的定义、方法以及内容阐述
1. 1定义
具体来讲,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指的是调查与研究水利工程建设场地和水利相关地区的地质情况,评估建设区域的地质条件,预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类工程地质问题,及时制定相应的处理预案,将相应的资料提供给设计和施工人员。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勘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及施工成本和安全。以三峡工程为例,在施工之前,水利工程详细勘察了当地的地质环境,获取到了丰富的地质参数资料,这样在施工过程中,将针对性的材料及施工技术运用过来,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三峡工程安全性也得到了提升。
1.2方法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质量会直接受到勘察方法的影响,因此在具体实践中,需要科学选择。现阶段出现了多样化的地质勘察方法和手段,包括工程地质试验、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监测等。要结合具体任务,将地质条件及各种勘察手段的优缺点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对勘察方法合理选择。在勘察工作布置中,将相应的次序规律贯彻下去,如从面到点、宏观到微观、地表到地下等,以便有序开展勘探工作,避免部分重要地质现象遭到遗漏,同时,也可以有效节约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1.3内容
地质勘察涵盖了较多方面的内容,如测试地下水、评价水质、调查建筑材料、研究建筑物地基稳定性和区域稳定性、调查渠道及水库的渗漏等;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如规模、地质条件、重要性等因素,可以将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划分为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术设施设计等四个阶段;对于小型工程,可以适当简略一些。
在规划阶段内,主要是对河流地质情况及地震发生概率等进行了解,对工程建设可能性进行研究,调查天然建筑材料储存情况;可行性研究则是研究本区域构造稳定性,初步评价水利工程地质问题;初步设计则是将本地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查明之后,对蓄水变化进行预测,评价工程地质条件等;最后一个阶段则是根据施工方案提供建议,对地质监测资料科学分析等。一般在山区建设水利工程,很难选择到理想的建筑环境,那么就需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对建筑物的设计适当改变,包括结构形式的改变、建筑物规模的减小等;将工程地质措施给运用过来,如土石性质的改良、地质问题的处理等,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措施,促使建筑物安全得到保证,工程需求得到满足。
2.地质勘察对水利工程的基础性作用
一般情况下,在比较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开展水利工程建设,会有一定的制约及联系关系存在于地质环境及水利工程建筑之间,其互相作用与影响。根据相关的研究数据发现,水利工程的地质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建筑物的安全与运行,而建筑地质环境也会直接决定到其工程造价成本,同时,水利工程建筑的建设,也可能会改变或者破坏到周围的地质环境。
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建筑周边的地质环境,将工程建设的类型、规模及建设方式等纳入考虑范围,对两者之间的作用及制约情况有机预测,将存在的规律及形式给找出来,以便更加科学地进行开发,有机保护周围地质环境。
水利工程建筑的设计、规划与施工与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地质勘察学科也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产生于人类社会早期,经过不断的发展,日趋成熟,且未来发展前景较为宽阔。而水利工程工程规划、设计及施工,都需要依据地质勘察来进行,如果水利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就无法有效了解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影响到后续的工程规划、设计及施工,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对地质勘察工作产生足够的重视;水利工程建筑开工前,需要科学勘察施工地区的地质环境,充分了解与熟悉区域地质条件规律,保证能够顺利开展水利工程。
如果勘察过程中忽视了一些工程地质细小问题,很可能会有严重工程事故发生,进而增加工程成本,延长工程工期;严重的话,水利工程的功能也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会损害到水利工程建筑,自然灾害也会随之而来,对上下游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制约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开展。因此,水利工程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为地质勘察,通过提升地质勘察工作质量,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工程规划设计,提升施工效率及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时间,水利工程建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也可以得到提升,将水利工程的功能给充分发挥出来。在具体实践中,需要从思想层面给予重视,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勘察方法,严格依据相应的程序和规定来进行勘察。
3.地质勘察工作的经验总结
经过长期的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实践,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可以为后来的工程施工提供指导意见。
首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原位测试需要多组开展,实时持续观测,总结规律,将地质体和工程建筑之间的互相作用关系给找出来;在地质勘察初期,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与手段,对地质构造格局和区域地质特点充分了解,结合勘察资料,来初步预测和判断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类工程地质问题;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紧密联系地质勘察结果,将经济性、技术性及其他影响因素充分纳入考虑范围,以便将工程建设地质情况最佳地选择出来;工程施工阶段内,地质勘察工作人员需要积极联系施工人员,通过双方的交流和沟通,对施工方法与施工方案合理确定。
长期的工作实践发现,水利工程地质条件会在较大程度上受到水利工程区域地质条件的决定性作用,水利工程地质条件从属于区域地质条件,其地貌形迹将历史地质构造运动给有机反映了出来,区域地质条件对其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相关的地质勘察工作人员需要对地面地质调查工作产生足够的重视,对于各项测绘任务,积极高效完成。
以某工程为例,当地有着较多的叠瓦式构造,且主要为扭压应力,因为层间错动较为明显地存在于底层之间,那么就会有诸多平缓断裂存在于基岩中,软弱地基容易形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局部和整体有相同的受力,那么借助于了解局部形迹,就可以将侵蚀掉的整体形状给预测出来,这样整体地质构造本来面貌也可以有机恢复。
4.总结
综上所述,相较于其他工程来讲,水利工程建设比较特殊和复杂,较大程度上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且涵盖了较为复杂的内容,有较为艰巨的任务,需要较长的工期和较大的投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比较重要,会对工程施工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产生足够的重视,结合水利工程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勘察方法和手段,合理制定勘察方案,详细地获取地质资料,从而顺利开展后续施工;对于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人员来讲,则需要从思想产生重视,增强个人责任感,将本职工作切实开展下去,积累实践经验,有效应对问题,提升地质勘察工作质量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