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的防护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05 18:05: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辐射的防护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辐射的防护措施

篇1

关键词:电磁辐射防护技术措施

电磁辐射又称电子烟雾,是一种复合的电磁波,以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随时间的变化而传递能量。人体生命活动包含一系列的生物电活动,这些生物电对环境的电磁波非常敏感,因此,电磁辐射可以对人体造成影响和损害,如头晕、失眠、健忘等,严重者甚至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等,同时,还会影响通讯信号、破坏建筑物和电器设备以及植物的生存等,必须采取措施进行防护。

电磁辐射防护的出发点就是要减低电磁辐射对人们的正常生活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要减少其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

一、电磁辐射的防护技术

屏蔽防护技术

屏蔽防护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电磁辐射的作用和影响限制在指定的空间之内,屏蔽防护技术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电磁辐射防护技术。

电磁辐射的屏蔽防护技术须采用合适的屏蔽材料,一般认为,铜、铝等金属材料宜用作屏蔽体以隔离磁场和屏蔽电场。专家的研究表明,铝箔纸及铝箔纸加太空棉对高频电磁场的电场分量和磁场分量之屏蔽效果十分显著。

吸收防护技术

吸收防护技术是将根据匹配原理与谐振原理制造的吸收材料,置于电磁场中,用以吸收电磁波的能量并转化为热能或者其他能量,从而达到防护目的的技术。采用吸收材料对高频段的电磁辐射,特别是微波辐射与泄露抑制,效果良好。

接地防护技术

接地防护技术的作用就是将在屏蔽体内由于应生成的射频电流迅速导入大地,使屏蔽体本身不致再成为射频的二次辐射源,从而保证屏蔽作用的高效率。射频防护接地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防护效果。射频接地的技术要求有:①射频接地电阻要最小;②接地极一般埋设在接地井内;③接地线与接地极以用铜材为好;④接地极的环境条件要适当。

距离防护技术

从电磁辐射的原理可知,感应电磁场强度与辐射源到被照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辐射电磁场强度与辐射源到被照体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因此,适当地加大辐射源与被照体之间的距离可较大幅度地衰减电磁幅射强度。

二、电磁辐射防护措施

(一)注意饮食习惯

减轻电磁辐射影响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每天喝2至3杯绿茶。因为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 A。维生素A不但能合成视紫红质,还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东西更清楚。

使用专业的电磁辐射防护产品

电磁辐射防护服装

一般来讲,金属化织物具有防电磁辐射的功能,其原理主要是采用高科技纺织技术将金属纤维网融合在纺织物中。目前,市场上大多数防辐射服也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而成,实现防护电磁辐射效果。

穿用注意事项

穿用防辐射服时,纽扣要完全扣好,同时应避免接触酸、碱、油脂或其他腐蚀性的化学品。用后挂起来,尽量不要折叠,以免破坏屏蔽层;

采用中性或弱碱性洗涤剂洗涤,防辐射服切忌揉搓绞扭,最后用清水冲后放在通风阴凉处晾干,不能暴晒。可脱卸式的,只洗外罩,不洗屏蔽层。

电磁辐射防护卡

电磁辐射防护卡是由多种高能材料组成,利用电磁能量转换热能的原理,吸收并消除辐射,形成一个以卡为中心的电磁波减弱平面区,从而起到防护电磁辐射的作用。性能类似于隐形飞机涂层,是一种能够吸收并消除电磁辐射污染的高科技产品。产品能阻隔消除电器产生的低频、中频、高频等7个频段的电磁辐射。适用于家庭和工作环境。

电磁辐射防护玻璃

电磁辐射防护玻璃是由玻璃或树脂和经特殊工艺制成的屏蔽丝网在高温、高压下合成;不仅能提供有效的电磁屏蔽,还可以提供有效的透光。已被广泛应用于通信、IT行业、科研实验室、电力、医疗等电磁辐射过量的工作场所。主要用于建筑物重点部位的观察窗,例如采光屏蔽窗、屏蔽室可视窗、可视隔断屏风等;还有电子设备的显示窗口。

电磁辐射防护屏

电磁辐射防护屏采用隐行飞机吸波技术,能有效吸收电脑显示器发出的对人体有害的电磁辐射和静电,尤其是电磁辐射对面部皮肤的伤害,并且使电脑光线更加柔和,防止眼睛疲劳,同时保证非常高的透光率,完全不影响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常用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防护

电脑的电磁辐射防护

经常接触和操作电脑的人员配备专业电磁辐射防护装备,如服装、防护卡、防护屏等措施,以减少或杜绝电磁辐射的伤害;

调整好屏幕的亮度,一般来说,屏幕亮度越大,电磁辐射越强,反之越小。如果使用的是CRT显示屏,建议在显示屏上加装电磁辐射防护屏。

操作电脑时定时用清水洗脸,并且经常擦拭屏幕,减轻所受电磁辐射。

使用完电脑之后,将机箱、显示器、音箱等电源全部关闭,杜绝电磁辐射。

手机的电磁辐射防护

尽量不要在信号很弱的地方使用手机。信号差会使手机的功率自动加大,从而造成其辐射的强度增大。

不要把手机挂在脖子上或腰间。手机的辐射范围是一个以手机为中心的环状带,而手机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决定了人体受到辐射的程度。

接电话时避免频繁移动。频繁地移动位置会造成手机信号的强弱起伏,从而会加大手机的辐射量。

篇2

[关键词]化工机械设备;腐蚀;特性;产生机理;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Q05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040-01

前言

化工机械设备多处于高温、高压、交流电场、低温、粉尘、酸、碱、盐、腐蚀性气体等环境中,在与周围介质接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一些物理的、化学的或电化学反应,因此受到腐蚀而损坏,出现跑、冒、滴、露现象,给化工生产造成严重安全隐患,甚至酿成严重事故,造成设备报废、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然而,化工机械设备所处的环境,以及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磨损等原因,腐蚀会不断发生。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和减小腐蚀的发生,维护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这对化工生产行业来说,具有深远意义。

1 化工机械设备腐蚀的特性

化工机械设备腐蚀的发生具有自发性、非线性和持续性的特点[1]。1)自发性:化工机械设备处于特定的环境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腐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腐蚀会自发地进行;2)非线性:腐蚀的发生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干燥、无氧环境下,腐蚀进行地慢一些,在潮湿、导电、酸碱等环境下,腐蚀的发生要快一些;3)持续性:金属腐蚀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是一个持续、累积的过程。有些物质腐蚀过程比较缓慢,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能肉眼看到,有些物质腐蚀发生的非常快,数分钟就能看到明显变化。

2 金属腐蚀的分类及产生机理

按照金属腐蚀产生的机理和发生原因及表象进行分类,金属腐蚀可以分为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和其他腐蚀三种类型。按照腐蚀的产生机理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2.1 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是金属表面与金属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生产一种新的物质――金属氧化物,从而使金属遭到破坏的过程。化学腐蚀主要发生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下,金属材料与腐蚀介质直接发生反应。

2.2 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的产生条件是金属材料与电解质溶液接触,通过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主要发生在潮湿的环境中。

电化学腐蚀的产生机理:在潮湿的环境中,不纯的金属与周围介质(电解质溶液)接触,发生原电池反应。任何电化学腐蚀都至少包含一个阳极反应和一个阴极反应[2]。金属中较活跃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充当原电池负极,金属中较不活跃的金属或非金属绝缘体杂质充当原电池正极。在阳极金属失去大量电子,放出电子流,同时金属阳离子从金属中转移到介质中,并与介质中的离子流结合。在阴极相对发生的是还原反应,阴极附近介质中的氧化剂成分中阳离子吸收来自阳极的电子发生还原的过程。由于电化学腐蚀的电流是在腐蚀电池内的阴极发生自损耗反应,伴随环境中原电池反应发生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不断进行,这样无疑加快金属被腐蚀的速度。

在一些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空气中含有大量的CO2、SO2、硫化物、氢氧化物和盐等挥发物,还包含一些工业粉尘[2],这些物质都是一些腐蚀性介质。在潮湿条件下,酸性气体与水结合形成无机酸,这些无机酸是腐蚀介质的来源,对金属有极强的腐蚀作用。在工业大气环境下,金属腐蚀是电化学腐蚀和直接化学腐蚀的综合作用。从本质来看,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本质都是金属被氧化失去电子的过程,差别是发生的条件有不同,化学腐蚀在是高温干燥环境下,金属与周围介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物质的过程;而电化学腐蚀是在潮湿环境下发生的原电池反应。

2.3 其他腐蚀

按照腐蚀产生原因及表现分类,腐蚀分为高温氧化腐蚀、剥层腐蚀、点状腐蚀、缝隙腐蚀、疲劳腐蚀、振动磨损腐蚀、焊接应力腐蚀、电化学腐蚀、工业大气腐蚀、海洋大气腐蚀等。对于化工行业来说,机械设备的腐蚀以电化学腐蚀、焊接应力腐蚀、缝隙腐蚀和疲劳腐蚀为主,尤其是电化学腐蚀最多,是多种腐蚀综合作用导致的[2]。

3 化工机械设备防腐措施

3.1 抗腐蚀材料的选用

化工机械设备材料大多采用碳素钢,因碳素钢价格低廉,易于加工。在一般的环境下使用,碳素钢的抗腐蚀性能较强,危害不大。但在化工行业生产环境下,与高浓度的酸气、盐雾等腐蚀性介质接触,抗腐蚀性差的缺点暴露出来,很容易被腐蚀。虽然企业会定期对设备进行涂漆防腐维护,但设备生产中因碰撞、磨损等原因,不可避免会出现局部掉漆、划痕的情况,这时就会发生电化学腐蚀,并不断扩展,最终导致设备损坏。因此,化工企业通常选用耐腐蚀的普通低合金钢,如16MnCu、09MnCuPTi等作为设备材料,虽然价格贵一些,但总体效益能保证。据统计,低合金钢的寿命是碳素钢的2~3倍,性价比要高很多[3]。

3.2 结构和工艺防腐设计

化工设备的结构和工艺设计直接影响着本身的防腐性能。因此,在结构设计和工艺方面要注意如下几点:1)在结构设计上外形尽可能简单。2)尽可能地减少缝隙。为防止缝隙腐蚀,在构件连接处,应选择合理的连接方式。对于搭接连接,应使用焊接方式,且焊接时采用双面连续角焊;对于对接接头,应采用双面连续对接焊,从而避免腐蚀。焊接时,要避免焊瘤、咬边、喷溅及未焊透等缺陷。3)选择合适的结构,在外表涂层和衬里时,应选择优质的防腐材料。

3.2.1 外表涂层。1)涂漆[1]。在化工设备的外表图上一层抗氧化性涂料,从而隔离金属与外界介质的直接接触,增强设备抗腐蚀性能。如选用抗酸碱涂料、耐高温涂料、氟树脂涂料等,都可以在设备外表漆刷一层涂料保护膜,进而隔绝腐蚀性介质的侵蚀。2)金属覆盖层[2]。一种是选用耐腐蚀性好的金属材料作覆盖材料,要求覆盖层防腐性能优且厚,但对加工工艺要求非常严格苛刻;一种是选用电位低于设备本身的金属覆盖面,以其作为牺牲阳极,进而达到防腐效果。这种防腐因其加工效率低,防腐寿命短等缺点,在化工设备中不大使用。

3.2.2 衬里[2]。1)有机衬里。由于有机衬里作为化工设备防腐材料,性能好且经济实惠,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常用的有机衬里有热塑性树脂,如聚氯乙烯树脂(PVC)、聚四氟乙烯,热固性树脂,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酯、乙烯树脂等,还有不透性石墨。2)无机衬里。目前所有的无机衬里防腐材料,主要是化工陶瓷、化工搪瓷、玻璃、砖、砂等。选择时,要充分考虑每种材料的性能要求。

3.3 增设电化学保护装置

根据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在金属设备上采取措施,通常在被保护设备上增设阴极保护装置,该装置主要是在设备上接入阴极电流,使被保护设备金属材料电位变负[1],作为阴极,从而防止或减轻金属腐蚀的发生。这种保护方法一般用于形体简单的设备上。

3.4 在化工设备介质中添加缓蚀剂

为了防止设备腐蚀,采取改变介质环境的方法。在化工设备介质中增添缓蚀剂是一种常用的防腐措施。比如在循环水中添加腐蚀阻垢剂[1],一方面减小换热设备的结垢程度,另一方面减小了管道和换热设备的腐蚀,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结语

总之,化工机械设备在生产中,因物理的、化学的、电化学的方面原因,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不可避免要被腐蚀,进而影响化工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规避和减缓腐蚀的发生,从而保证化工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吴晓栋.浅析化工机械设备的腐蚀与防护[J].中国化工贸易,2014(1).

篇3

一、基本情况

医院,是一所于年9月建立的由个人筹资48万元合伙经营的综合性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位于城大道号,现有业务用房平方米,职工人,设置病床张。

放射科设置于医院综合业务楼二楼右侧,从事放射工作用房三间,共计70平方米,分别设有照射诊断室(40平方米)、工作人员操作室和值班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人,其中:医师1人,主管技师1,技士2人;主要设备和设施有:北京万东frk302-1·200ma·光诊断机1台(属于ⅲ类射线装置),cr1台,阅片灯箱1个,微机1台、打印机1台。

二、防护设施

(一)环境安全防护:照射室墙壁屏蔽厚度为30厘米钡沙砖混墙。辐射监测点三个,分别是放射操作人员观察窗、病人出入门和操作人员出入门。放射操作人员操作观察窗为120080020的铅玻璃,病人出入门为50毫米不锈钢铅门,放射操作人员出入门为木铅门。

(二)辐射防护设备:大号铅衣1件、大号铅围脖1条、大号铅手套1双、中号铅眼镜1架。

(三)辐射监测设备:oslnlight个人胸章剂量计5个、辐射监测仪1台。

三、管理措施

(一)健全管理组织。医院高度重视辐射安全防护工作,成立了以医院法人代表同志为组长、分管放射安全工作的副院长同志为副组长、放射科主任和工作人员、同志为成员的“放射性安全防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医院内部放射性安全防护管理工作,组织对含射线装置设备、使用、贮存、应急处理、废弃物回收,培训教育放射工作人员,宣传放射防护知识,监督执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检查放射机器设备及其场所环境,及时排除放射故障和安全隐患。

(二)建立和完善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放射科线机操作规则》、《北京万东专用透视机操作规程及维护措施》、《放射科质量控制制度》、《辐射防护制度》、《辐射设备维护维修制度》、《放射科事件报告制度》、《放射科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放射科人员健康及个人剂量管理制度》、《放射科岗位责任制》、《放射科定期自查和监测制度》、《放射科应急控制和保障措施》等。

(三)应急处置。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放射事故,确保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事故和紧急情况造成的影响,避免事故蔓延和扩大,维护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制定了《发生放射线事故应急预案》,成立了以院长同志为组长、副院长同志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放射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明确了可能发生事故应急处理的职责、组织指挥、工作程序等。

四、日常管理。

1.为增强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加强放射工作人员从事放射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放射工作人员采取了多途径多种形式的培训,并承诺我院全部放射工作人员参加省、市环保部门举办的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培训。

2.定期监测辐射防护效果和检定监测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正常运行。2010年6月德阳市同佳环境检测有限公司进行了“医用光机周围环境-γ辐射课题率监测”,2010年7月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对“x、γ环境水平剂量率仪”进行检定合格,分别报告了监测结果和检定结果,出具了监测报告和检定证书。

3.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一是上岗前健康体检,上岗后定期体检。二是工作人员上岗必须佩戴个人胸章剂量计,并定期由蓝道尔个人剂量监测室进行检测。

4.环境监测,购置安装辐射监测仪,建立日常监测台帐。

篇4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电离辐射在医疗机构的广泛应用,x射线诊断、临床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等直接施用于人,引起公众对“辐射防护安全”的高度关注。目前,医疗照射在公众受到的人工辐射源照射中居于首位,医学辐射的安全防护已成为辐射防护领域影响面最广的重要课题。只有掌握有关射线对人体作用的知识和防护措施,才能趋利避害,化害为利。

1 医疗照射的概念

医疗照射是指在医学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被检者或病人受到电离辐射的内、外照射。施行这种诊断或治疗的医生应加强对受检者或病人的放射防护。医疗照射从所获得的利益来衡量必须具有正常理由,既达到诊断或治疗的目的,又要把照射限制到可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2 核医学辐射的特点

对病人主要是内辐射(即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产生的照射),对医务人员主要是外照射(即放射性核素从人体外发射的射线对人体的照射),但管理不当也可产生内照射,在防护中也存在重视外照射,而轻视内照射的问题。

由于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特殊分布,病人全身受照剂量小,个别器官、组织受照剂量高。

3 产生核医学辐射的危害的因素

3.1 医学辐射安全文化教育不足大多医生不会忽视与医学辐射暴露相关的危险,有些医生非常清楚放射安全的内容,在成像时考虑到了相关情况;但有些医生则不会这样,同时未接受过相关的辐射暴露训练,在为病人进行成像检查时并不常规考虑这些因素。如医生在给病人进行放射性检查或治疗时,未能满足病人“辐射有害”的知情权。放射科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薄弱,对检查部位之外的正常器官未作防护措施。

3.2 患者对辐射危害的认识不足大多数病人在成像检查时不知道辐射剂量和长期的危险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病人进行普通心脏成像检查其中有明显的辐射暴露时,他们对相应的危险性所知甚少。因此,医生对病人的辐射安全负有责任,需对病人进行辐射知识教育,使病人对自身的健康有更多的知晓。

3.3 核医学也存在一些辐射防护问题许多年来,已经有了关于公众或家庭成员照射的标准(限值或约束值)。接受放射性核素治疗患者在离开医院时,这是特别重要的。在许多国家,有关规定和提出的限值差异大得惊人。一些欧洲国家要求患者住几天院,但是在其他欧洲国家不要求患者住院。这就导致了有些人所称的“核治疗旅游”,患者到限制少的国家进行治疗。在美国,大多数不愿合作的患者根本不住院。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很明显,并不缺乏明确的标准,而是使用了极度保守的模式以及社会对辐射效应的误解,还不如使用实际测量表明与标准的一致。辐射肿瘤学也有同样的问题,尽管有足够多的标准,但是仍有辐射治疗事故继续发生,而导致患者死亡。

4 核医学辐射的防护

4.1 内照射的防护

4.1.1 病区环境的防护核素治疗由于剂量大,病人在医院停留时间长,明显增加了病房周围外照射剂量率,为了减少来自核素治疗后患者的照射,需在隔离病房留观48 h并在床边设置屏蔽,同时嘱病人多饮水多排尿,减少膀胱及其周围器官、性腺的吸收剂量;病人有专用候诊室,注射药物后禁止在高活性区逗留,造成不必要的辐射。

4.1.2 治疗中的安全防护治疗所给予的放射性剂量在满足医疗要求的同时减少到最低限度;在进行一系列检查时应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次序,检查时不过分强调低放射性活度而造成重复检查。

4.2 外照射的防护

篇5

随着油田油气开采难度的加大,主要含油气盆地地质勘查的深入推进和老油气区新领域的深度挖潜,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被大量投入使用。放射性物质作为一种新材料,应用范围不断拓宽,相应的工艺更趋完善,为油田企业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给油田员工的安全健康及防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对职工的劳动安全卫生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安全管理及工会部门精心周密安排,确保放射性辐射的防护工作万无一失。对此,笔者结合江汉油田放射性辐射劳动保护工作的实际,探讨和分析进一步加强油田施工过程中,放射性辐射的安全防护工作及有效监管措施。

放射性辐射的主要危害

放射性辐射是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状态下,原子核发生衰变过程中,向外辐射能量,发出射线的过程。放射性元素大多为原子质量很高的金属元素,其放射的射线肉眼无法看见和感知,只有用专门仪器才能探测到。

放射性辐射对人体和动物的损害程度与照射剂量的大小、强度的强弱、时间的长短、频次的多少,以及辐射承受者的健康状况、体能强弱等相关,具体辐射后的表征及状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受到剂量越大、强度越高的辐射伤害就越大,严重时还会致人短期死亡;受辐射轻微者,只要剂量达到一定程度也会发生损害作用,有的症状经过20年后才会表现出来,有的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一代甚至几代人受害。因此,凡涉及放射性物质的工作,必须严格进行防辐射保护,对辐射的强度、时间和频次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对身体和环境无危害的范围。

放射性辐射的应用

应用放射性物质开展检测工作,是油田工程施工中推进油田勘探开发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之一。工程施工所涉及的放射性辐射工艺环节主要集中在放射性测井和工件射线探伤。

放射性测井分为中子测井与自然伽马测井。中子测井是通过中子源向地层中发射连续的快中子流来计算地层的孔隙度,并辨别其中流体的性质;自然伽马测井是通过自然放射性发出的伽马射线,来判断岩石性质,特别是泥质和粘土岩。工件射线探伤是利用X射线或γ射线照射工件或设备焊口,从而直观地显示工件内部缺陷的大小和形状,判定缺陷的性质。

石油工程施工企业人员密集,队伍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放射性辐射的控制与管理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工作。任何的偏差和疏忽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环境污染和人身辐射伤害。只有严格施工环节的防辐射保护工作,确保员工接触辐射的剂量足够低,才能有效杜绝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发生。

预防放射性辐射伤害,需要从辐射的控制入手,以技术防护措施为根本,对放射性物质的贮存、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防护监控。一方面采取有效的屏蔽办法,控制和弱化射线;另一方面精心管理,避免措施失控,提升从业人员的防护警觉和自觉执行措施的危机意识。

加强防护设备设施建设

在放射源贮存方面,江汉油田根据放射性物质贮存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存放规模,建设辐射防护墙、门、窗、辐射防护迷路,并充分考虑直射、散射和屏蔽物材料与结构等因素,以确定防护厚度。江汉油田按标准建立了防护实体围墙的库区和专用贮存库,使辐射防护墙外5cm处剂量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在放射源的运输方面,江汉油田配备专用的放射源运输车、专用的屏蔽罐,屏蔽罐体还设有泄漏报警和开门报警装置,并随车配备专职的押运人员。按照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放射源运输时需随车配备辐射监测仪和防护服,供监测和应急处理使用。

在放射源的使用环节管理上,江汉油田为每个使用放射源的班组配备了设立警戒区的安全带、警告标牌,配齐操作用的长把工具、防护服、辐射监测仪、剂量牌,为防止放射源操作时落井,还配备了专用的井口封盖设施。

建立科学规范的专项管理制度

专项制度是促进放射性辐射防护管理工作有序化、规范化的有力保障,是实现科学管理基础和根本。江汉油田遵循“科学、有效、可行”的原则来完善放射性辐射管理制度,使管人和管物“双管齐下”,建立和形成重点突出、简便实用、针对性强、监督到位的制度体系,实现放射性辐射防护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是严格库区和专用贮存库的管理制度。江汉油田对放射源的出入库管理实施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登记管理制度。在放射源和放射源容器库区内设置双道门锁,配置警卫和警卫犬24h值班,实施红外线入侵报警和视频监控,并通过卫星电话直通全天值班调度和公安局。

二是建立运输全程管理制度。江汉油田充分考虑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无关人员搭乘、不法分子拦抢、车辆突发故障以及交通事故、拥堵等风险,对运载车辆罐体采取三道门锁控制,每台车配置GPS卫星定位系统、移动通信设备以及泄漏报警和开门报警装置,配备专职司机、押运员,使安全生产部门能够随时监控。此外,江汉油田还收集施工沿途、行驶各区域的派出所电话,以便运输司机、押运员等遇意外情况及时报警。

三是对放射性材料和设备的使用采取《放射源作业许可票》制度。使用放射源前,需对作业条件进行认定,经过生产安全部门及当地放射卫生监督部门批准后才能作业。作业时由施工负责人安排监督人员确认现场措施到位并签字后,方可实施操作,以有效避免操作风险。同时,江汉油田对废弃的放射源按规定回收处理,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归档保存。

四是严格持证上岗制度。江汉油田要求对涉及放射源及相关操作工序的员工,必须经培训合格,取得操作上岗证后,持证并穿戴专用的劳动防护服装、装备上岗。施工操作前进行必要的岗前安全教育,督促其落实安全制度、执行安全操作规范,杜绝事故发生。

落实技术和管理措施

油田工程施工单位具有流动性大、作业条件较差、接触人员较多等特点,管好放射源应本着“以人为本、预防为先、应急有效”的原则,从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关键入手,精益求精抓完善、促落实。

首先是在安全部门和当地放射卫生防护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现场操作技术管理措施,包括工作程序、组织机构、人员培训、应急计划演习、应急设施等。同时,还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制定适宜的应急计划并作好相应的应急准备,提前开展应急演练。

其次是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将工作场所划分出控制区和监督区,对施工场所进行清场,在其边界悬挂清晰可见的“禁止进入放射性工作场所”等警示标识,未经许可的人员不得进入该范围。也可采用绳索、链条及类似的方法,或安排监督人员实施人工管理。在进行野外焊口γ射线探伤施工过程中,现场还必须配备适当的应急防护设备,比如足够屏蔽厚度的防护掩体、隧道式屏蔽块、柄长不短于1.5m的夹钳、适当长度的金属线、水池、沙袋等。

篇6

【关键词】介入放射;X射线机;辐射防护性能

介入放射在临床医学中指通过影像作指导并实施治疗的介入操作,主要经皮肤途径,且在大多情况下为局部麻醉或镇静麻醉[1]。随着临床医疗设备及医疗技术逐渐完善进步和临床经验不断积累,介入放射治疗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范围大大增加[2]。接受心脏介入治疗的相关操作人员,其手臂表层剂量高达035mGy/h,而其剂量在未使用任何防护装置的工作人员中可达769mGy/h。如何对辐射进行防护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选取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临床中应用的部分介入放射X射线机,对其辐射防护性能进行探究。

1设备与方法

1.1设备受检设备:包括普通X射线机和C型臂X射线机,其中普通X射线机包括Telediagnost(Philips)和国产NAX-500RF、Axgpsm80,C型臂X射线机包括V30000(Philips)、Coroskop(Siemens)、Powermobile(Siemens)。依次将Telediagnost、NAX-500RF、Axgpsm80、Powermobile、Coroskop、V30000标记为1、2、3、4、5、6号机。检测设备:选用国产25cm×25cm×15cm水模体、451B型低能Xγ剂量率仪和BaracudaX射线质量控制检测仪。1.2方法使所有受检设备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将其参数调至与其相对应的最大束流和最高电压值;于有用线束中放置水模体,固定野调至25cm×20cm,每一测量点均重复测量3次,并计算空气比稀动能率平均值。1.3观察指标对比各设备X射线源组件泄漏辐射水平、空气比稀动能率及防护区空气比稀动能率检测结果。1.4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定量资料以(珋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台设备X射线源组件泄漏辐射水平及空气比稀动能率X射线源组件泄漏辐射水平平均值为(3446±452)μGy/h,其中2号机与3号机X射线源组件泄漏辐射平均值略高于其他设备,可能与设备使用年限具有一定相关性。2.2各台设备防护区空气比稀动能率检测结果所有受检设备防护区空气比稀动能率平均值为168×102μGy/h,其中C型臂X射线机防护区空气比稀动能率平均值为129×102μGy/h,未采取防护措施状态下空气比稀动能率为04×103μGy/h~16×103μGy/h,采用铅屏风进行防护后空气比稀动能率为03×102μGy/h~35×102μGy/h,各组数据与普通X射线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和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介入放射学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逐渐得到重视,并在临床诊疗中普遍应用。20世纪80年代左右介入放射学技术首次被引入我国临床医学中,并用于心血管、神经等诊断和治疗。但相关设备操作医务人员及患者与辐射接触时间较长,受泄漏辐射危害较大[3]。本研究选取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台X射线机,对其空气比稀动能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C型臂X射线机(脉冲透视模式)防护区空气比稀动能率平均值为129×102μGy/h,采用铅屏风防护措施后空气比稀动能率等水平低于普通X射线机(普通透视模式),表明脉冲透视可有效降低防护区空气比稀动能率、减少有用线束输出量。研究指出,患者接受介入放射治疗时,由于工作人员操作水平、防护意识、防护措施等存在差异性,因此空气比稀动能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上述因素均可直接影响辐射剂量,以此对工作人员及患者所受照射剂量产生影响[4]。临床采取如下防护措施:①从实际操作角度减少患者及工作人员所受辐射剂量,尽量采取防护服、铅围裙、铅围脖等防护措施;②实际操作时尽量站于距检查床最远位置(距离为30cm时可降低散射线水平约2倍),严格控制照射野;③应建立完善的工作人员操作规章制度、制定介入放射操作辐射防护具体监测标准。综上所述,与普通透视模式相比,脉冲透视模式中空气比稀动能率和有用线束输出量水平较低,且X射线源组件泄漏辐射水平与设备使用年限具有一定相关性。

参考文献

[1]李印亮,李伟凯,刘红光.新生儿床边腹部立位摄影装置的研制和应用[J].当代医学,2015,24(24):150-151.

[2]王云霞,朱国英,陈春晖,等.医用移动式X射线机床旁操作辐射水平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2016,25(1):44-47.

[3]罗晋甘,王小强,林涌钦,等.深圳市民营与公立医院医用X射线机放射防护状况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3,40(5):483-485.

篇7

【关键词】辐射环境;类型;特点;保护措施;防护措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的广泛使用以及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的大量开发使用,在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辐射难题。以下就辐射环境保护与安全防护进行了探讨分析。

1辐射环境的概述

1.1辐射环境的类型

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辐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微波已经在雷达、通讯、广播、电视、电脑、医疗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如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但是其辐射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还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变得越来越频繁,一些装饰材料由于工艺要求需要添加放射性水平增高的物质,从而对人体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再次,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种类也越来越多,如X射线、CT、PET等等,尽管为患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是也给患者和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定的辐射伤害。可见,在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已经无法避免辐射污染的存在,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将辐射污染控制在人类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1.2辐射污染特点

首先,辐射污染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能量或射线污染,并且辐射污染是发生在使用过程中,因此辐射污染的控制不能够完全消除,只能够控制在可接受的尽量低的水平上。通常,电磁辐射污染源可以分为五大类,即广播电视系统发生设备,通讯、雷达及导航系统无线发射设备,工业、科学和医疗系统射频设备、高压电力系统设备以及交通系统电磁辐射设备。

2辐射环境的保护措施

2.1强化辐射环境安全事故的应急准备和演练

辐射安全事故主要是指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在生产、运输、销售、使用等活动中引发的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事故,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等辐射事故。对于辐射环境安全事故一定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要建立好辐射应急组织开展事故应急处置,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等。同时还应该做好应急响应工作,当辐射事故发生时,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应建立完善的辐射事故应急预警机制,及时收集和分析辐射事故相关信息。

2.2加强辐射环境的监测

做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是控制辐射污染的前提条件。伴随着我国核工业发展的起步,我国的辐射环境监测工作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当前,在我国从事辐射环境监测科研工作人员的努力下,结合国际辐射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体系,并且编制了相关的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我国的辐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和进步。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仪器设备的配备等等。如果财力允许,实验室更新设备时还应该朝着自动化、数字化和谱仪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减少人为误差和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2.3做好辐射环境污染的医学防护

首先,要积极开展辐射危害研究,从而制定科学的卫生防护标准。其次要积极开展专业培训,广泛的进行科普宣传,让周围的群众广泛的了解放射性核素的性质,正确认识辐射的危害。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投入、严格执法,对一些为了追求利润不顾人们生命安全的不法分子要处以严厉的处分,对于核废料的处理要由国家政府直接监控,严格管理,独立执法,从而有效的避免核废料对人类安全造成的伤害。

2.4妥善管理辐射环境档案

辐射环境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体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辐射环境管理档案材料,为辐射环境监督管理,入场监测以及法律法规标准的贯彻实施提供了基础性资料和科学依据。要做好辐射环境的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能够科学系统的进行分类,从而为管理利用提供必备的条件。辐射环境档案可以根据行政区划分,也可以根据污染源或污染性质划分。其次,要系统的对档案进行排列和编号,以便迅速准确的查找和利用这些档案。

3辐射环境的安全防护措施

运用射线设备与放射源的单位,首先要根据辐射作业类型装备相应的辐射监测仪器,对辐射作业场所进行专项的监测,设定门机联锁体系,这样可以避免人员在射线设备或放射源运转时期进人辐射剂量水平较高的射线机室。

3.1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在辐射作业场所,门机联锁和作业状态指示灯呈现问题,门机易导致事故发生,因此安全联锁是确保安全的最好方法,警示象征不符合也会引起事端作业室大门忘关(没有门机联锁的射线设备),会导致作业、非作业人员进人射线机室,遭到不必要的辐射,给人员形成辐射损伤,无防辐射设备或设备不结实,也存在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有些单位不重视这项办法,以为这是糟蹋,没有必要进行辐射作业场所设置与辐射类型一样的报警仪,辐射作业人员没有佩带热释光剂量计,或者虽佩带,但并没有定时进行剂量检查,自己剂量档案不完善,为了削减不必要的辐射,需要强调工业人员自带防护用品,不能为一时方便给自己或者别人增加辐射剂量。(1)有些单位分管领导没有参加辐射防护和安全训练,缺乏辐射防护与安全知识,对辐射防护的注重力度不行;(3)有些单位没有建立辐射安全领导小组,没有指定专人负责辐射防护作业,或者虽建立了领导小组,但形同虚设;(3)对于有些现已验收过的单位,疏于平常管理理,没有定时对报警、监控等硬件设备进行维护和演练,致使应急呼应功能有所降低。因此为了加强辐射环境的安全必须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3.2健全辐射安全管理机构

凡是从事放射作业的单位应根据可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法令的规则,结合单位的具体状况,树立专门的安全和防护管理机构或专职、兼职安全和防护管理理人员,拟定健全的、可操作性的安全和防护管理规章制度,执行规则细则,实时监督落实。这样能够规范辐射管理,防止呈现管理混乱,使每人表现自我监督的效果,各司其职。优秀的组织机构能够非常好的便于环境保护部分的监督管理,增加辐射防护监测和管理力度,部分单位虽然有专门的安全和防护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但仅仅为了敷衍检查,机构和人员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与实际作业脱节。在健全的管理机构下,对辐射作业人员进行定时的工作健康体检和自己剂量检测,并进行考核和训练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定时对周边的环境进行监测和防护,将反常的现象报告给单位主管,及时向属地环境保护部门及相关部门报告突发的辐射事端状况,对辐射事端进行全部的调查。

结束语:

当前辐射环境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重大威胁。因此提高环境监测技术的水平,做好辐射环境安全事故应急准备工作和演练工作,完善辐射污染档案管理制度,做好辐射污染的医学防护工作是控制辐射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将辐射伤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张华英等. 电磁辐射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J].硅谷,2008(16)

篇8

【关键词】甲状腺癌;131I;医务人员;辐射防护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74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96-02目前,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采用“手术+I+甲状腺激素抑制”三步方案治疗是最好的综合治疗措施,可以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1]。放射性核素近几年来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增多。在进行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同时,还应考虑患者的用药安全、医务人员的辐射防护以及对周围环境和公众的影响[2]。本人结合了本科室近几年来服用大剂量I患者的治疗期间的辐射防护经验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选取我科从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共148例住院首次口服大剂量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共148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13例,年龄10-75岁,平均年龄41岁,未转移131例,转移17例,口服131I80-200mci,住院10-14天,平均12天。

1.2碘源的管理方法我科所用的核素131I,均由成都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供应,并且运送和管理由专人负责,由于我科制定相对固定时间集中安排患者服用131I,这样可预先对所需131I的用量进行估算、订购,同时对131I原液入库及其出厂日期、放射性浓度、使用记录等均有专门的记录本进行记录、核对,严格交接班,并将源罐集中存放于源库房里,因此对于碘源的使用和保管是十分安全可靠的。2护理

2.1服药前准备及常规检查患者停用甲状腺素片(或T4)4-6周,忌碘4周,以提高残留甲状腺组织对131I的摄取[3]。测定甲状腺吸碘率,以了解甲状腺吸收131I的情况来以判定甲状腺的功能、了解手术切除情况、作为患者口服131I药量的依据。还应测定血清T3、T4、FT3、FT4、TSH、Tg、TgAb、TmAb,进行甲状腺显像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X光胸片和心电图等常规检查。

2.2健康教育患者服用大剂量的131I后成为了一个移动的放射源,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辐射污染,因此有必要以发放宣传手册、护患交流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内容如下:

2.2.1饮食指导嘱患者服药后立即口含话梅或嚼口香糖等刺激唾液分泌,不可吐口水,2个小时后才能进食,3天后大量饮水,勤排尿。禁止食用含碘食物:紫菜、海带、海鱼等海产品,严禁使用含碘药物:碘酒、卢戈氏液、外用碘伏等。禁止饮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可乐、浓茶等,以提高手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对131I的摄取,可增强治疗效果。同时还应给予含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

2.2.2相关疾病知识宣教每批患者在服131I前进行幻灯片讲座一次,以及给予阅读治疗手册,宣传板报等,让其了解甲状腺疾病的病因及型类、治疗方法、不良反应、疾病的愈后等,以提高患者对有关疾病知识的认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极大信心,能积极配合治疗。

2.3心理护理131I治疗甲状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据报道分化型甲状腺癌行131I治疗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正常人群。患者因患癌症后担心治疗效果,贫困者觉得治疗费用高,经济困难,易产生悲观情绪,部分患者会觉得隔离带来寂寞、孤独感。此时医务人员可通过治疗手册、幻灯片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131I的治疗原理和有关注意事项,介绍治愈率、存活年限等。病房还应配备报纸、杂志及电视机等,并要求家属多打电话问候、关心患者,以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恐惧心理,以及缓解其隔离期间的寂寞、孤独感。3辐射防护

3.1隔离措施告知患者131I属于放射性核素,其释放的β射线治疗甲状腺癌及转移病灶的同时,释放出的γ射线穿透力较强,会对周围人群造成辐射危害。由于患者在隔离期间医护人员不能与其接触,所以在服药前就应教会患者测量体温、脉搏和心率的方法,若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经过估算(131I的物理半衰期为8.04d),病人体内的131I滞留量≤1.11GB(30mCi)时才能出院。患者所用过的衣物、被服放置一个月后送洗衣房单独洗涤;被患者体液污染的垃圾要作特殊处理。

3.2医务人员的防护医务人员应遵循时间、距离及物质屏蔽防护三原则。医护人员须按电离辐射的防护标准来进行分装操作,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尽量集中进行各种护理和治疗工作,以缩短接触放射线的时间。医务人员在给药操作时,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远离放射源,并且除了要正确使用铅屏等防护设施外,还应携带个人剂量计,穿含铅衣服、戴铅帽、铅围脖、铅眼镜和手套等防护用品。操作结束后马上更换工作服,清洗双手,减少放射性物质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内的可能性。4结论

甲状腺癌患者服用了大剂量131I期间,尤其是服后72h内对周围人群和环境辐射危害很大,医务人员和患者都严格执行了有关的防护措施,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辐射危害,未出现因辐射而导致的不良反应和严重并发症。并且,经过追踪检测,发现周围人群和医务人员所受到的131I年受照剂量均在50msv的限值范围以内,且经过有关放射防护和环保部门监测,未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职工每次健康体检均未发现异常。参考文献

[1]李少林,王荣福,主编.核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3-267.

篇9

在判断床边X线摄影正当化后对被检者和同病房患者实施辐射防护最优化,同样是放射技师的重要责任。随着数字化X线摄影的发展,CR、DR在临床广泛应用。被检者的X线接受剂量和重复照射大大减少,由于CR摄影条件的宽容度较大,这使X线摄影成功率提高,还可以一幅图像多种用途,例如胸部外伤的患者拍胸片的同时,包含了胸椎、肋骨,那么在胸片图像上利用CR的后处理功能可以清晰地显示胸椎图像、肋骨图像,可以省去二次曝光,从而减少患者的X线辐射剂量[6]。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学术导向口号是:接受适度噪声。噪声是影响数字影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主要影响其密度分辨率[7]。在高对比部位,适度的噪声水平对空间分辨率影响不明显,这样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在提高影像质量的时候增加辐射剂量,会增加被检者的风险;减低条件,通过计算机后处理来得到高质量的图像都是不可取的[8]。

2床边X线摄影的安全性

2.1被检者床边X线摄影的防护措施当患者需要进行床边X线摄影时应做到房间只有被检者一人,其他患者及陪同家属应及时离开房间,减少其他人接受辐射的机会。如被检者病情严重需要家属照顾,或房间内其他病重患者无法离开,则需对其进行防护。对被检者不需要投照的部位也需要做好防护[9]。随着CR的更新换代,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使床边X线摄影的剂量越来越低。如在ICU中因有血透机、心电监护、呼吸机及吸引器等设备放置,致使同一病房内,患者与患者之间的间距加大,因此CR床边摄影被检者与其最邻近患者之间X线吸收剂量无相关性。所以,同一病房远离被检者的其他患者X射线吸收剂量接近本底。2.2新生儿床边X线摄影的防护措施在新生儿床边X线摄影时更应注重对患者的辐射防护[10]。新生儿对X射线照射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更大的潜在危险,电离辐射能够诱发白血病,新生儿受照射后其发生概率会更高[11]。对于辐射高敏感组织的淋巴组织、胸腺、甲状腺、骨髓、胃肠上皮、性腺以及胚胎组织的危险更大,在防护上应引起高度注意。新生儿的预期生命比成人长,因此辐射的有害效应在儿童中表现出更大的潜在危险[12]。X射线具有累积效应,造成组织细胞不可逆的损害,增加未来诱发血液疾病、不孕不育及癌症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在新生儿床边X线摄影过程中要根据检查适应证,尽量避免非临床诊断范围的X射线照射,在床边X光机中应备有铅围脖,及时给新生儿的性腺等射线敏感部位进行防护。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的患儿均在保温箱内,且有上呼吸机的患儿,因此对同病房其他新生儿的防护需用3个铅屏风将床边机机头的3个方向进行遮挡,进而减少X射线对其他新生儿的电离辐射[13]。2.3减少曝光时间在胸片摄影时为了达到临床诊断要求应适当增加电压,当电流不变时减少曝光时间则不会影响影像质量,同时可避免呼吸影响而产生模糊影像。对呼吸困难者应先了解清楚其类型,即呼气性困难、吸气性困难及混合性困难。呼气性困难表现为呼气费力,慢而长,如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较小支气管阻塞,对该患者应在吸气末用超短时间曝光;吸气性困难表现为吸气显著性费力,锁骨上窝凹陷,呼吸肌明显梗阻,可在胸廓扩张、吸气终了时曝光。掌握好呼吸规律,选择瞬间曝光[14]。

3床边X线摄影的质量控制

(1)所有医务工作人员应正确地认识到床边X线摄影是一种防护性较差的诊断程序,对被检者及同房间患者存在一定辐射危险。必须对每位患者进行正当性判断,以减少10%~20%的床边检查数量,从而遏制对床边X线摄影的过度应用[15]。(2)相关从事床边X线摄影的医学技术人员应接受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培训,使之了解如何在满足医学诊断前提下使患者的辐射剂量达到最低水平。(3)在床边X线摄影中影响患者辐射剂量的因素有很多,必须针对每位患者个体特征精心研究和分析,在保证影像质量条件下正确使用缩光器、变化相应参数以降低辐射剂量[16]。(4)医学影像相关学术团体应积极倡导“辐射安全文明化”概念,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辐射防护与安全的职业意识与责任感,切实遵守国家法规、标准及规范中相关条文规定,在发挥床边影像检查优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4结语

篇10

关键词:源项调查;剂量控制;调查;分析

1 背景

核电站大修期间,现场部分管道表面的剂量率较高,对检修人员的职业照射贡献较大[1]。为了解管道内表面沉积的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及其对剂量率的贡献,分析放射性核素的来源,研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进一步降低现场职业人员的受照辐射剂量,福清核电从101大修(1号机组首次大修)开始进行辐射源项的调查工作。包括两方面:(1)辐射源项测量,使用就地γ源项测量系统,对确定的测量点进行了现场就地γ谱的测量。(2)数据分析,完成现场就地γ谱的谱分析工作,最终确定管道内壁沉积的主要核素的种类、活度及各核素对管道表面剂量率的贡献。

2 测量方法

无损就地辐射源项测量方法是核设施在役期间职业照射源项调查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现场测量可以获取两类数据:(1)γ谱,即特定测量条件下获得被测管道的γ测量谱;(2)管道表面剂量率。在获得被测管道的几何条件、材质、探测器有关参数等测量条件后,通过γ谱分析、效率刻度、活度计算等过程,可从γ测量谱中分析出管道内表面沉积的核素种类及其累积水平(内表面活度)。

在此基础上,可计算出管道内表面沉积的放射性核素在管道外表面产生的剂量率,从而了解不同放射性核素对工作场所剂量率的贡献。

本次调查分别使用了两套就地γ辐射源项测量系统。一是高纯锗(HPGe)就地γ辐射源项测量系统。二是碲锌镉(CZT)就地γ辐射源项测量系统。

根据被测对象周围空间大小、辐射水平高低选择相应的测量系统。高纯锗就地γ辐射源项测量系统能量分辨率好,探测效率高;碲锌镉就地γ辐射源项测量系统体积小巧,探测效率相对较低,适合高剂量场所。

考虑到现场其他辐射源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故在探测器部分加上准直器/屏蔽体来降低上述影响。对某一具体被测管道,设定探测器相对被测管道的几何位置(距离、高度、测量角度)后,在管道外进行就地辐射测量,获得就地γ测量谱。

3 测量结果及分析

核电厂大修期间,检修人员受照剂量较大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主冷却水、余热排出、化容控制等系统相关区域和设备。福清核电101 大修期间源项调查以这些系统设备为对象确定了21个测量点,分别进行了就地γ辐射源项测量及管道外接触剂量率的测量。

3.1 沉积源项及剂量率贡献

测量结果表明(以下表格内数据仅列相关系统的代表点位),福清101 大修期间,各管道中的Co-58和Cr-51的表面沉积活度较大;从核素剂量率贡献来看,Co-58是剂量率贡献的主要核素(见表1),贡献了大约80%左右。

通过表2可以看出在压水堆核电厂运行初期,Co-58在管道内表面的沉积活度远大于Co-60的沉积活度,剂量率贡献也主要来源于Co-58。

在主冷却剂系统中,Co-58为主要的沉e核素,其他次要核素有Co-60、Mn-54、Fe-59、Cr-51、Zr-95、Nb-95、Zn-65等核素。主系统其他管道内壁沉积的Co-58表面活度在105~106Bq/cm2量级范围,Co-60和Mn-54的沉积量基本上在103~104Bq/cm2量级。

余排系统中沉积的主要核素有Co-58、Zr-95、Nb-95、Mn-54、Fe-59和Co-60等。该系统中,Co-58沉积的表面活度在104Bq/cm2左右,比主系统沉积活度小一个量级。Co-58在余排连接管中沉积最多、余排泵上游管道中最少;Co-60则正好相反。

化容控制系统管道内壁沉积的主要核素是Co-58。在树脂床后管道、容控箱下游管道和上充泵出口管道中,Fe-59的含量也较多,其他次要核素有Co-60、Cr-51、Zr-95、Nb-95、Mn-54、Zn-65等。此外在树脂床后管道中测到了微量的Sb-124,在床后过滤器下游管道中发现了微量的Ag-110m。化容系统各管道沉积Co-58的表面活度比Co-60要大2个量级左右。

3.2 管道表面接触剂量率计算值与测量值的比较

基于沉积核素表面活度的测量值,可计算出管道中各沉积核素在管道外表面产生的剂量率计算值;在沉积源项现场测量过程中,也获取了管道表面剂量率。对比计算值与测量值,可为辐射源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次101大修源项调查各个测量管道表面接触剂量率计算值与测量值间的相对偏差见图1。从中可看出:除三环路热端(177.06%)、余排泵上游集管(-71.40%)、化容下泄管(-49.17%)、9TEP前贮槽泵上游(64.07%)四个管道的表面剂量率计算值与测量值偏差较大外,其他管道的偏差都在±40%以内。

4 剂量控制建议

核电厂工作人员职业照射的主要来自于大修期间,其中辐射源项(尤其是沉积在管道、设备内的活化腐蚀产物)是形成辐射场的来源。根据核电厂的运行经验,降低剂量的途径主要是:一是降低源项;二是有效的防护最优化措施。降低源项是剂量控制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办法,但技术难点较大。防护最优化措施是通过现场辐射的测量、作业方案优化、剂量预评估、作业现场远程实时监控等手段,降低作业剂量。

(1)可参考美国EPRI的《标准辐射监测程序》建立适合各个核电厂的辐射指数测量方案,开展辐射指数测量工作。

(2)辐射源项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核电系统运行状况、水化学控制、去污等措施的效果,持续开展辐射源项调查与分析,为了能够为下一步的源项减少工作提供足够的基础数据。

(3)对现有的个人和场所剂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的剂量贡献作业种类(如搭建脚手架)和作业场所。并对关键作业进行跟踪调查,在此基础上可采取进一步的辐射防护管理措施。

(4)基于当前的3D模拟、虚拟现实等技术,建立核辐射作业场所的3D剂量模拟平台,具备作业现场条件、作业状态、作业路径的模拟,及作业剂量的快速计算的功能。实现作业培训、作业方案优化设计和剂量的预评估。

(5)建议建立一套核电作业现场辐射防护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将现场作业的视频、声音、剂量率等数据实时传输到辐射防护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可实时掌握作业现场的状态和剂量数据,并根据现场情况适当的调整作业计划,以达到降低集体剂量的目的。

(6)在源项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源项控制与减少的工作。为核电厂现场辐射防护,初步提供一套技术先进、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支持系统,提高现场最优化水平、降低集体剂量。

5 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福清101大修期间各被测管道沉积源项,与同类型压水堆核电厂的沉积源项和沉积规律类似。Co-58是全系统中的主要沉积核素,对剂量率的贡献也最大。

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国际上主要的沉积源项管理项目现状,建议如下:

(1)重视并加强系统管道沉积源项数据的积累,为今后的源项降低与剂量控制等辐射防护措施的实施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2)结合核电厂的设备材料参数、水化学数据、剂量率巡测数据、个人剂量数据等,综合分析、评价沉积源项的来源、沉积影响因素以及对职业照射剂量的影响。

(3)建议在停堆氧化运行前后开展沉积源项的测量,可进一步评价氧化运行措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茂春,陈德淦.大亚湾核电站大修中职业照射控制的实践与经验[J].辐射防护,2004,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