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物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05 18:05: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食物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食物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 新生儿; 重症监护室; 抗生素; 交替使用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7-0027-03

doi:10.14033/ki.cfmr.2015.07.012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为相对密闭的环境,为致病菌快速繁殖、传播提供了相对适宜的环境;且入住NICU患儿普遍免疫力低下,极易感染致病菌引发临床症状。此外,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还包括,在我国抗生素滥用的情形普遍存在,导致菌株耐药性上升,临床用药收效大幅度降低,由此造成的耐药菌的院内感染往往加重原有病情或诱发并发症,给临床治疗造成很大困难,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NICU的常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多见,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导致的新生儿肺炎占革兰阴性菌感染病例的60%以上。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式,对交替使用抗生素降低克雷伯杆菌耐药性的临床试验做出了记述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并应用阿莫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治疗的患儿386例,其中男201例,女185例。所有患儿均证实对本次试验所使用药物无过敏反应。患儿收入NICU的日龄为35 min~6 d,平均(3.56±1.98)d;患儿出生时体重1.41~3.35 kg,平均(2.35±0.85)kg。患儿入NICU的诊断:新生儿肺炎215例,消化道感染60例,泌尿系统感染55例,脓毒血症56例。以上患儿中根据细菌培养结果,确诊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146例,其中男79例,女67例。患儿的一般情况详见表1。

1.2 方法

1.2.1 临床标本采集 采用患儿痰液、血液、尿液及粪便标本,在实验室中采取适合的培养方法进行细菌培养以鉴别菌株。当培养结果为革兰阴性菌菌落数>108/L时,实验结果为革兰阴性菌感染阳性(+)。之后对所培养菌落分别进行菌种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度测试,协助临床医师制定适合的、敏感的抗生素使用方案。对菌落鉴定结果为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的患儿标本样本进行标注,按临床试验阶段进行分组统计。

1.2.2 各阶段抗生素的使用 本次临床试验所选用的抗生素有三种:阿莫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临床试验第一阶段为期8个月(2011年6月-2012年2月),此阶段对临床医师用药不做要求,医师可根据患者病情、药敏结果任意选用上述三种药物中的一种进行抗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治疗;第二阶段为期4个月(2012年3月-2012年6月),医师根据试验要求,除特殊情况外,仅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第三阶段(2012年7月-

2012年10月)仅使用头孢他啶进行治疗;之后第四、第五阶段,分别参照第二、第三阶段的做法。以上所述即为抗生素的交替使用方法。

1.3 临床疗效评价及细菌学疗效评价

1.3.1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对于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性比例的测定主要通过患儿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是否好转、实验室炎症病原菌清除率、对治疗药物的敏感度进行的。其中,后两项指标为确定评价耐药性是否下降的主要标志。临床治疗效果主要根据我国卫生部最新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文件规定的项目进行评定,将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进步和无效4 级。治愈:临床症状消失,X线片中病灶全部吸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病情明显好转,痰培养转阴,以上4项检查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进步: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但不够明显;无效:用药72 h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1.3.2 细菌学疗效评价 所有患儿均进行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病原菌的清除情况按照清除、未清除、替换3级进行评定。清除:治疗结束后的第1天对取样本进行检测,无致病菌生长;未清除:疗程结束后对病原菌进行检测,原有致病菌仍存在;替换:经治疗后原有致病菌消失,但是在治疗后第1天又分离出1种新的致病菌,但患儿无感染的症状、体征,不需要治疗。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根据试验设计,在第二、三、四、五阶段,交替使用阿莫西林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即第二阶段阿莫西林4个月,第三阶段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个月,第四阶段阿莫西林4个月,第五阶段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个月。这四个阶段对绝大部分患儿停用头孢他啶。在停用阿莫西林的阶段,致病菌对阿莫西林的耐药性下降明显,重新开始使用后耐药性有所回升,但仍低于试验最初阶段;同样的趋势也存在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停药16个月后,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性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其耐药性仍高,为33.5%。各阶段用药情况及克雷伯杆菌耐药性统计,详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对象为存在严重疾病或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新生婴儿,患者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NICU内的操作及规章制度与其他临床科室有所不同。理论上来说,所有进入NICU的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以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同时,临床医师应严格把握抗生素使用的指征,避免因过度使用抗生素而导致的致病菌耐药性形成。但是实际情况是,婴儿患者本身抵抗力低下,入住NICU的患儿更是存在不同程度的自身免疫缺陷,且部分患者可能接受气管插管或呼吸机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感染几率;而且,在我国各大医疗机构,或多或少均存在抗生素过度使用甚至滥用的情况,尤其在NICU这种相对密闭的空间环境中,对耐药菌株的繁殖十分有利[3-5]。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致病菌的研究的报道很多,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有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感染常见,又以克雷伯杆菌感染为院内感染的首要致病菌。治疗常用药物有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等,长期单一使用会使菌株获得性耐药,降低抗生素应用效果。获得性耐药的形成时由于致病菌长期接触同一种抗生素后遗传信息发生改变,由此导致对药物的代谢途径改变,从而降低药物敏感度和疗效[6-7]。β-内酰胺类药物(阿莫西林、头孢他啶)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阴性菌的感染。其耐药性的形成机制,在克雷伯杆菌为药物有效成分被β-内酰胺酶分解和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在减少药物进入细菌体内的同时,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分解水平提高,从而降低药效。本文所提到的交替使用抗生素以降低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性,其理论依据为使用新的抗生素方案替换之前的治疗,使致病菌在短时间内无法及时适应每种抗生素的作用特点,不能及时形成新的药物代谢途径,从而降低其耐药性[8-9]。本文中的试验结果显示,在NICU按照一定时间间隔交替使用抗生素,确实可以降低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于头孢他啶的耐药性,并且在交替使用抗生素治疗阶段,菌株对阿莫西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也有所下降。证实了按照周期交替使用抗生素降低抗药菌的抗药性实际可行,用于临床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抗生素治疗的有效率[10-12]。但是菌株对头孢他啶的耐药性仍然偏高,为33.5%。在试验结束后,继续增加交替使用抗生素的周期,是否可以使其耐药性持续下降仍存在疑问,有待进一步证实。而且,本试验选择的间隔周期为4个月,延长或缩短周期、使用多种抗生素替换治疗,是否可以使菌株的耐药性下降更为明显也同样有待证实。

综上所述,在相对密闭的环境内,定期更换抗生素以预防抗药菌株的形成和降低已抗药菌株的耐药性效果较理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怡,马树英,齐红梅,等.新生儿感染病原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3):371-372.

[2]马聪,郝秀红,韩善桥.革兰阴性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牛素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71-73.

[3]张辉,姜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感染病原菌监测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9):4081-4086.

[4]张传玲,刘雯,王若静.131例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8):2549-2550.

[5]夏建新,胡娟娟.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 2014,11(19):86-88.

[6]魏广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主要致病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安徽医学,2010, 31(4):386-388.

[7]张晓红,高洪涛,袁俊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抗菌药物循环用药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1):64-66.

[8]韩丽.抗菌药物序贯疗法治疗儿童CAP 221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7,47(23):97-98.

[9]黄婉群,欧定宏,周凌志,等.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药物利用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5):103-104.

[10]王晓蕾.新生儿感染病原菌与抗菌药物耐药现状[J].儿科药学杂志,2007,13(3):9-12.

[11]袁祥萍,侯涛,程振田,等.抗菌药物临床治疗的常用治疗策略[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6):61-63.

篇2

关键词:膳食;健康;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膳食与人们健康的关系日益密切,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素质教育选修课作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一环,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拓视野和完善知识结构。“现代膳食与人体健康”选修课的开设,能使更多大学生对膳食与健康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并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改善营养状况、提高体质,促进健康发展。

一、“现代膳食与人体健康”选修课的重要性

大学时期是树立健康意识、形成健康行为和增强体质的关键时期,膳食与营养对大学生的健康也至关重要[1]。一方面,大学生担负着繁重的学习任务,有部分大学生还经常参与一些科研活动和社会活动,合理的膳食摄入可满足大学生对营养的需求。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大都为90后的独生子女,在离家住校后,缺少父母的督促和提醒,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约束与管理能力较差,经常凭口味喜欢选择饮食,导致饮食没有规律、形成不良饮食习惯。有研究显示,大学生不吃早餐、偏食、挑食习惯较为普遍,营养不良和肥胖率均较高[2][3]。目前高校中设立的营养学相关课程,主要是针对医学生(如预防医学、护理学和临床医学),而大多数非医学专业学生缺乏膳食与健康方面的知识,尤其不了解营养素的食物来源、不良饮食习惯对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影响[4]。因此,在高校普及膳食与营养教学、增加学生的营养知识、改善学生的饮食行为是改善学生体质的关键。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

“现代膳食与人体健康”为全校范围的公共选修课,共32学时,面向的对象基本为新进校的大学一年级学生。我们教学准备时,考虑到大学生的特点,将营养知识与其生活密切结合来制订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主要包括:①基本的膳食营养,介绍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基本功能,以故事的方式引导出各种营养素对健康的重要性;②根据大学生的营养特点,介绍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的营养需求,并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常见的饮食误区;③平衡膳食,介绍食物的分类及其营养特点,并以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引导,介绍如何做到平衡膳食,并初步学习食物搭配与食谱编制的基本原理。

三、“现代膳食与人体健康”选修课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以现实态度认识膳食与健康的关系。虽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目前我国膳食结构仍存在不合理,面临重要的挑战。一方面,在偏远的农村与山区,由于经济水平与农畜牧业的受限,食物资源匮乏,营养不良的问题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在大多数城市中,饮食结构已逐渐发生改变,动物性食品摄入比例增高,热能、蛋白质的过多摄入与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上升密切相关。本课程以大学生常见的饮食误区和我国目前的主要营养问题为切入点,通过与学生的讨论互动,来揭示营养相关疾病产生的原因,培养了学生关于膳食营养的基本素养,提高了学生对膳食与健康的认知,并能在将来为促进人类健康问题做出努力。

四、教学形式多样化

在教学上,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如通过故事引入营养素的功能与重要性;通过图片展示食物的分类及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通过动画与影片来讨论生活中的常见饮食误区等。

“现代膳食与人体健康”这一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通过帮助大学生学习正确的膳食理念、掌握合理的膳食选择及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这一门课程不仅仅与医学相关,同时还涉及农学、理学、法学和管理学多个学科,课程的学习可让学生清楚了解我国居民的膳食与健康现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能帮助学生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蔡杰铮,张晨铭,杨 猛,刘起硕.北京市大学生营养膳食与饮食行为现状调查[J].科技信息,2013(7):218―219.

[2]张雪莹,秦立强.大学生营养状况及营养教育现状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3):49―51.

[3]罗立娜.广东省某高校大学生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7).

篇3

【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对孕期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对孕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全部资料,通过有效可行的资料内容对孕期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对9例孕期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均收到良好的效果。结论:通过实践证明,实施对孕期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对孕期母婴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其重大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孕期;糖尿病;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084-01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育年龄增大、妊娠糖尿病患者也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出现一系列母婴合并症,然而必须通过健康教育,使孕期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范围内,才能保证母婴安全。所以对孕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事在必行。下面将我们对9例孕期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介绍如下,供同道们参考。1.一般资料

本组9例孕期糖尿病患者,均为较大龄的孕期者,年龄均在29-33岁之间。其中29岁的1例、30岁的2例、31岁的2例、32岁的2例、33岁的2例。2.健康教育内容

2.1加强与孕期糖尿病患者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对孕妇进行孕前咨询和孕期管理。向孕妇及其家人说明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说明降糖治疗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说明孕期血糖控制稳定的重要性。

2.2饮食方面的指导,妊娠期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能量,完全由孕妇母亲提供,为满足母婴正常的生理需要,通过高纤维和钙等,低糖、低脂和增加运动量的方法,使体质量和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范围内。根据理想体质量、体力活动程度来确定每日的总热量,控制营养。理想的饮食是既要避免血糖过高致胎儿胰岛素分泌增加,又要注意满足母婴生理需要,同时又不引起饥饿性酮症酸中毒。要摄入足够的纤维蛋白质,因食物纤维有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以及改善葡萄糖耐量的作用。中午吃粗纤维食物及丰富的维生素食物,要摄入足够的钙,因孕中晚期钙需要增加。要保持体重正常增长,提倡少食多餐,每天要分5-6次进餐,饮食要执行清淡法则,不要用过多的调味品。以粗粮和豆类为主,适当吃点瘦肉,淀粉类食物要少吃,水果要吃食糖量低的,尽量少吃为宜,要保持营养均衡。早餐不宜吃过多,晚上睡前可用一点便餐,防止夜间发生低血糖。干预不仅有利于控制孕妇的体质量、改善高血糖状态而且能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与胰岛素的结合[1]。

2.3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安排饮食,要经常测量体重,生活要有规律性。性格要开朗乐观,欢欢乐乐无忧无虑的生活。

2.4要进行适当的运动,但运动量不要过大,要适量为宜。在运动中要有人陪护,要小心、要保证安全。嘱患者不要空腹运动,以防造成低血糖。要在饭后一小时内进行适当散步,运动量要以自己适宜为佳,防止过度劳累,但可适当做一些家务[2]。

2.5孕妇要养成自我监护习惯,学会自己测血糖,掌握牢记血糖正常值,学会自己数胎动。

2.6要指导患者自己懂得胰岛素的作用、用法及用量,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及部位、注射时间、注射剂量以及胰岛素的存放方法等等。自己要有识别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症状的能力,一旦出现低血糖,应立即进食或喝糖水。

2.7产后教育。要对产后患者讲述母乳喂养孩子的好处,要求患者产后也要进行饮食的运动疗法,讲述产后期间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同时还要继续进行血糖监测,把血糖调到稳定正常水平。3.讨论

3.1实践证明,对孕期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要把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整个孕期,对血糖异常者的健康教育,可使血糖得到控制,使母婴身体得到健康和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2通过孕期健康教育,能使患者进一步明确孕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3.3通过孕期健康教育,使患者进一步掌握了控制血糖升高和低血糖发生的基本方法和知识。

3.4对孕期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非常之重要,事在必行。参考文献

篇4

日常生活中,普通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往往会将注意力放在检查食品保质期或营养标签等一些外在标识上,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食品包装的重要性。其实,不安全的食品包装材料会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性,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常见的食品包装材料主要有塑料、纸、金属、橡胶以及一些复合包装材料等。这些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残留有一些化学添加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随着与食品的接触,这些物质会缓慢地释放到食物中,威胁人体健康。尤其是一些非法地下加工厂常采用工业级色素对儿童塑料餐具进行着色,以鲜亮的颜色吸引儿童注意。这些着色剂中存在着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释放到食物中。从而进入儿童体内,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还有,很多消费者喜欢吃麻辣烫、烧烤等油炸食品,在包装携带时往往直接使用小摊上提供的塑料袋,这些非食品级塑料袋中存在大量增塑剂、有机溶剂、染料等有害化学物质。

随着夏季来临,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各种致病微生物繁殖,食物极易腐败变质。关于如何确保普通消费者使用安全的食品包装,您不妨看看如下建议。

首先,应尽量避免不良使用习惯。诸如,用报纸或其它非食品用纸来包装食物,反复使用矿泉水瓶来盛装饮用水,在饭盒中长时间加热食物。直接用开水煮沸袋装牛奶等,这些习惯都可能造成食品包装中的聚合物分解,释放出有害物质,并被人体所吸收。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集本辖区内自愿参加研究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其中男47例,女51例,年龄在45-75岁间,大专以上文化11例,中学文化58例,小学文化29例,文盲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42)和对照组(n=56)。符合WHO1999 年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认知功能正常。对于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不列为本次干预对象。

1.2 方法:由全科医生对干预组配发《糖尿病饮食指南手册》供阅读,并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干预内容:参照患者的标准体重、体型及活动强度确定每日所需的总热量,然后根据患者的生活条件、习俗、饮食喜好等制定出个体化的饮食方案,要求记录每日进食的食物量,同时进行血糖监测。通过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健康讲座,并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和健康教育处方,定期家庭随访督促检查饮食治疗落实情况,接受各种咨询并进行指导,帮助患者重视饮食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食物品种的选择以及食物量的控制。

1.3 统计学处理:以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数据处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饮食方面和血糖比较

2 结果

两组干预前、后糖尿病饮食知识掌握以及坚持饮食治疗的情况和血糖的比较(见表1),与干预前比较,干预组干预后糖尿病饮食知识掌握和坚持饮食治疗均明显提高(P

3 讨论

糖尿病已作为全国重点防治的慢性疾病之一,社区健康教育对防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社区医务人员的干预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依从性。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坚持定时定量进餐,是糖尿病患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是控制血糖和减轻症状的重要途径。通过社区干预,尤其是进行强化饮食干预,让患者充分认识到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树立持之以恒的信心,并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随时修改饮食方案,督促患者按要求执行。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后,患者对糖尿病饮食知识的掌握更好,懂得了糖尿病治疗中饮食控制和自我监测的重要性,更好的控制血糖。血糖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除饮食治疗以外,还应当给予系统的常规治疗和全方位、连续性的管理,使糖尿病治疗从单一方式走向医疗、保健、康复、预防、健康教育为一体综合模式,符合糖尿病患者的需要,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篇6

教育得从娃娃抓起。能够坚持一生的合理膳食习惯,也是如此。从幼年起,父母、家人、教师乃至全社会,如果能对孩子的饮食行为给予正确的指导即食育教育,使其避免营养不良和发胖,能够有和自己年龄段相匹配的生长发育,减少成年后罹患慢性疾病的风险,并在孕育自己子女的时候同样重视食物对于新生命的意义。那么受益的,则是孩子的一生,也是祖国的未来。本期,编辑部策划“加油,学子餐”专题内容,为您带来我国的“食育教育”,中高考考生的营养餐方案,以及如何快速制作健康早餐等实用推荐,期待您的关注。

饭,是要日日食,顿顿吃的。

如今,有一个流行的说法,你吃的食物决定了你是谁。婴儿从6个月起开始添加辅食,这一生要吃上万顿的饭。每一餐所含的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矿物质的含量,食材搭配产生的营养功效――这些细分开来微不足道,组合起来却颇具影响力的因素,都关乎孩子长大成人后的身高、体重、智力发育以及健康状况。与其人到中年开始关注养生知识,不如真的赢在“起跑线”上。

食育教育是指:为建立儿童健康的饮食模式,面向儿童和其抚养者、教育者所开展的饮食教育干A工作。目的是逐渐改善孩子的身体状况,尽可能地避免因不健康饮食、不科学饮食而带来的身体亚健康和疾病状况,努力提高新一代国民的健康素质。试想,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体魄,孩子们长大成人以后又怎能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呢?

食育活动的直接对象是孩子,而重点对象却是普罗大众,是那些对孩子们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成年人。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其一言一行对孩子认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知识、完善自我的乐园。老师们教书育人,为孩子起到榜样的作用。如果去学校组织一场食育活动,相关领导不能认同、老师们不支持、家长们不了解,那这个活动开展的意义又何在呢?

现在的孩子,大多不存在能不能“吃饱”的问题,主要是“吃太好”或“随便吃”。小卖部五彩缤纷的零食、快餐店的高温油炸食物、街边小摊贩的诱人小吃等等,都是孩子们不健康饮食的来源。甚至,有时家中的餐桌也存在隐患,营养缺乏、营养过剩、食物搭配不合理……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学校管理者都了解一些营养饮食的相关知识,用孩子能够接收的方式进行正确引导,烹饪出能够激发孩子们食欲的健康饮食,而不是一味地说教“这个不许吃,那个必须吃”。要知道,心情不好,可是会影响消化吸收的。

对孩子们来说,“食育”应该变成一件“好玩”“好吃”的事儿。家长或老师应尽一切可能把饮食教育变得有趣和生动,带着孩子们一起认识食物、了解食物、热爱食物、制作食物,令孩子们更加珍惜食物,热爱生活,感恩大自然,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我们也可以在饮食中培养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向儿童介绍各种食物的来源和制作方法时,便可结合这些食物的特点让孩子意识到劳动的概念。当然,让他们参与食物的制作,更能加深对“有劳动才有收获”的体会。

目前,我国少年儿童面临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的双重挑战,除了个别贫困地区存在食物不足现象外,对营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营养意识差、知识缺乏以及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引起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需要将饮食健康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饮食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目前,上海市已将食育课在一些中小学作为试点课程展开,进行食品安全教育、营养卫生教育等。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特点制定符合其年龄层的教案,力图通过活泼易懂的形式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加强对营养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营养工作者,在2014年了解到并参与了食育工作。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2016年12月31日,北京青少年食育实践基地面向陶然亭小学和复兴门小学两所学校举办的食育活动。近80名拥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志愿者老师参与其中,面向全校的数百名同学开展食育活动。我和其他老师们一道,利用幻灯片和现场制作美食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食物的基本属性、生长周期、营养特点以及做法吃法。给大家分发了围裙、制作工具、食材原料,由班主任协助维持秩序,在志愿者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做了一道营养菜。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十分高,理解了在家中默默做饭的“后勤部长”的不容易,也明白了食材合理搭配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明白不可能通过某一次的活动而让“食育”掀起多大的影响力。而且,个人的力量也是微乎其微的。食育的核心目的是改善大众不正确的营养认知和饮食结构,最终使大家养成健康、规律的饮食习惯和正确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素养,远离疾病困扰,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灵。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全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共同努力,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持续的、全面的、长久的计划。

食育的内容说简单无外乎是每天吃什么,说复杂则涵盖食物、营养、安全、健康、饮食、疾病预防等多学科知识。作为家长,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充实自己的相关知识,培养孩子建立科学合理的膳食行为习惯呢?

1.您可以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例如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发表的关于青少年饮食健康的文章。但同时也需要擦亮眼睛,不要被一些以营销为目的的所谓“专家”的“软文”所欺骗。可以多看看,多比较比较对于同一问题,不同专家的说法。

2.可以查阅权威书籍,如《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其中就有比较全面的针对学龄儿童饮食的建议。

篇7

【摘要】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饮食护理。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科学健康的饮食指导,病人了解均衡合理饮食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营养;护理;血液透析

营养不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比例很高,营养不良与高患病率和高病死率相关。尿毒症与透析引起的营养状态改变,使终末期肾病病人容易患多种营养综合征[1]。血液透析病人实行科学的营养护理,对于病人的病情稳定,保证良好的生命质量,显得尤其重要。

1 均衡饮食

在血液透析(hd)病人的饮食中,保证营养物质均衡是饮食疗法的最基本点。为保证均衡饮食必须做到以下5点:①血液透析病人应该一日三餐或多餐,规律进食,其热量早餐占2/5,午餐占2/5,晚餐占1/5,避免不节制饮食。②避免偏食,每日可以选择30余种食物,主副食搭配合理。③注意食品卫生,保证食品质量。④注意食物中蛋白质及水的含量。⑤注意4个平衡:即热能营养素平衡(糖类、脂肪、蛋白质)、氨基酸平衡、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及酸碱平衡。

2 优质蛋白质饮食

血液透析有促进蛋白质的异化作用。调查发现,hd病人进食蛋白质能量的摄入量均值远远低于推荐量。蛋白质摄取不足会影响机体蛋白质的合成,也会使机体蛋白质被消耗,加重肾脏负担,造成营养不良。hd在清除毒素的同时,亦有营养物质的丢失。每次透析通过透析膜可丢失氨基酸及与肽类结合的氨基酸10 g~30 g,并伴有各种水溶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丢失。透析过程中,蛋白质丢失严重,透析期间病人的蛋白质摄入应较保守治疗期升高1倍左右[2]。应根据每周透析次数决定病人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周透析3次的病人,蛋白质的供应量为1.5 g/(kg·d)。每周透析2次的病人,蛋白质的供应量为1.0 g/(kg·d)~1.2 g/(kg·d)。应食用优质高生物效价的动物蛋白质,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等。一般优质蛋白质应占摄入量的50%~70% ,但须禁食含嘌呤和核蛋白的植物,如动物肝、肾、鱼卵等,因为它们可能转变为尿酸,加重肾脏负担,但植物蛋白即粗蛋白的食物,如豆制品、玉米等尽量不吃。有的病人和一小部分医务人员认为透析病人就应该是低蛋白饮食,这样能延缓疾病的进展,这将给病人造成恶性循环。

3 热量的补充

热量摄入充分可防止组织蛋白质分解,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对于经常坐着、活动量少、状态稳定、不胖的病人,建议摄入热量147 kj/(kg·d)左右。对于活动量大、处于高分解状态的病人,一般摄入量168 kj/(kg·d)~189 kj/(kg·d),消瘦营养不良者可给予168 kj/(kg·d)~189 kj/(kg·d),对于肥胖病人给予126 kj/(kg·d)~147 kj/(kg·d)。糖类与脂肪之比应为3∶1,脂肪的摄入量为40 g/d~60 g/d,烹饪油以植物油为主,多食禽肉,少食牛肉、猪肉。如热量不足,在病人无糖尿病的情况下,可增加各种糖类的摄入,如蔗糖、麦芽糖、葡萄糖等。

4 水和电解质的摄入

4.1 水的摄入量

包括饮水量、固体食物含水量及药物的水分。而额外丧失的水分如腹泻、出汗、呕吐等亦应补充。水的摄入量应按下面公式计算:水的摄入量(ml/d)=尿量(ml)+透析脱水量(ml)/透析间隔天数(d)+500 ml,两次透析期间体重增长不宜超过原体重的4%。同时治疗期间1 h 测1次血压,及时发现病人的血压变化及反应,并做相应的处理。当发热或出汗过多时可适当增加饮水量,体重的增长以两次透析间每日增长0.5 kg~1.0 kg为宜。应特别提醒病人:在透析后的 2 h内应严格限制进水量,以免引起急性脑水肿。有学者主张,每日的饮水时间应在晚睡前为宜,此时补充的水分可减轻因夜间长时间禁食使血浆中尿素氮、肌酐水平相对增高所致的晨起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

4.2 避免食用高钠食物

有人认为,水肿表现为体内na+过多,需限盐饮食,但食欲不振可影响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对改善低蛋白血症不利,且低蛋白血症可能是水肿的主要原因。所以,多数学者主张补充热量及蛋白质摄入比限盐更重要[3]。

4.3 钾的摄入

高钾血症可引起急性死亡,应特别注意食物中的钾,应根据尿量和透析前血清钾浓度,考虑钾的限制,对于每周透析2次的病人,钾摄入量应控制在1 300 mg/d以内;每周透析3次的病人控制在1 500 mg/d以内。尿量多和血清钾在正常范围内的病人,钾可以稍放宽,但仍要警惕高血钾的危险。对于少尿、无尿的病人应严格限制,同时应结合血钾水平对钾的摄入加以调整。含钾较丰富的食物主要是植物性的,如蔬菜、水果、豆类等。少尿、无尿及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的病人应忌食根茎类植物、干货、干果、橘子、香蕉、柠檬、山楂等含钾较高的食物。尿少和血清钾浓度偏高的应严格限制钾,钾的摄入量一般为2.5 g/d,蔬菜可用浸泡、煮等方法去钾,新鲜水果、蔬菜的旺季为满足病人进食要求,可以降低透析钾的浓度。

4.4 低磷、补钙

肾衰竭病人体内钙、磷代谢紊乱,高磷低钙。因为高磷血症是引起继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和代谢性骨病的重要因素,磷的摄入最好限制在600 mg~1 200 mg。因此,应少食含磷高的食物,如豆腐、花生米、瓜子、莲子、黑芝麻、蛋黄、河蟹、猪肝等。牛奶中的乳钙容易被机体吸收,故可作为首选食物,其次可选择鱼、虾,低钙还可给口服一些钙剂:如骨化三醇、迪巧、乐力等。

5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摄入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存在于天然食物中,人体不能合成,它们是人体进行正常生物化学过程所必需的化合物,并以辅酶的形式参与代谢,在防治贫血、保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促进胶原合成、参与氨基酸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饮食的限制,血液透析病人往往伴有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如维生素c、维生素b属维生素、铁、锌等的缺乏。因此,可以额外补充含有微量元素的复合维生素制剂,但应注意适量,以免加重酸中毒或引起中毒。

6 积极合理的饮食宣教

hd病人除了未能得到合理和有效的饮食指导外,厌食、消化能力减退、情绪抑郁、代谢性酸中毒以及其他分解代谢性疾病的同时存在也是导致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因而合理的饮食营养宣教是必要的。应对每个透析病人及其家属进行营养宣传,使病人了解饮食营养的重要性,教给病人科学的饮食方法,使其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增强病人的自我管理意识。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包括设立专职营养师开展营养知识讲座、细化食谱、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在洗肾中心病友休息室张贴宣传材料、逐个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治疗方案等[4]。合理的饮食指导与健康教育提高了病人透析后的舒适度,提高了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对战胜疾病更有信心,情绪也较前乐观,对医护人员更加信任[57]。

总之,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制定一个合理的、切实可行的饮食方案,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李幼姬,刘冠贤.临床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2.

[2] 江卫仙,张雯,王璞,等.综合性营养评估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22(9b):23772378.

[3] 李丽,奚燕萍,张敏.饮食指导对血液透析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9(12):1516.

[4] 张军.血液透析病人饮食营养及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4):155156.

[5] 李庆春,苏春燕,唐雯,等.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康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9,23(11a):28642866.

篇8

关键词 妊娠 甲状腺功能亢进 护理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以育龄女性多见,妊娠合并甲亢患病率为0.1%~0.2%[1]。甲亢和妊娠之间通过对机体代谢及免疫等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给患者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因此,为降低母儿风险,孕期密切监控、合理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通过对31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6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妊娠合并甲亢患者31例,年龄21~43岁,初产妇22例,经产妇9例;孕前已确诊甲亢患者27例,病程6个月~10年不等,孕前经过治疗25例;孕期确诊妊娠合并甲亢4例。

方法:均给予丙基硫氧嘧啶(PTU)25~300mg/日,治疗期间定期产前检查并复查TT3、TT4、TSH以及血常规、肝功能等,根据临床症状及甲状腺水平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诊断标准:有高代谢症候群,血清总甲状腺素(TT4)≥180.6mmol/L,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3.54mmol/L[2]。

护 理

基础护理:甲亢孕妇怕热、多汗、心悸、失眠,宜安置于安静凉爽的环境,及时更换衣裤,注意保暖,嘱孕妇休息时左侧卧位。

饮食护理:甲亢患者的高代谢需消耗体内大量营养物质,加之胎儿生长发育所需大量营养物质,因此,妊娠合并甲亢患者更要注意营养物质的摄入。指导患者摄入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满足机体代谢需要。根据饮食习惯,可选用各种含淀粉食物,如米饭、面条、馒头等,多食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动物肝、蛋黄及奶制品,胡萝卜、豆类食品;避免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海白菜、虾、蟹、贝类等。

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甲亢本身易致患者性情急躁,妊娠合并甲亢患者担心自身及胎儿的安危,孕妇及家属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心理负担较重,因此要建立有效的护患支持,强化健康教育,注重患者的学习、咨询,介绍甲亢知识,解释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有效性及治疗期间监测甲状腺功能、白细胞、肝功能的重要性,从而解除患者顾虑,取得家庭支持,主动配合治疗,同时鼓励家属多关心患者,鼓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乐观平静的心态。

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用药,解释服药的重要性,告知患者用药知识,嘱患者按时服药,尽早将药物调整至最小有效量,不能擅自停药、漏服或超量服药;说明药物代谢规律,取得患者积极配合;强调服药期间定期检查血常规的重要性。

讨 论

轻症甲亢或经过治疗的甲亢对妊娠影响不大,甲亢重者易发生早产、畸形、甲状腺危象,严重甲亢患者可伴甲亢性心脏病,甚至发生急性肺水肿威胁母婴安全,抗甲亢药物剂量大小也影响胎儿甲状腺的发育与功能[3]。妊娠合并甲亢属高危妊娠管理。

已婚甲亢妇女,在甲亢未得到基本治愈前不宜妊娠,以免因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药物治疗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

提高对妊娠合并甲亢的认识,给予及时恰当的诊治、护理,有效地控制甲亢,可以明显改善妊娠结果。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自理和自我监测的能力,避免感染激动等诱因,控制原发病,防止并发症发生。因此,健康教育应始终贯穿在患者的护理工作中[4]。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8-170.

2 段丽琴.妊娠甲亢与甲低的诊断和处理[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1998,9(1):31-33.

篇9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饮食护理至关重要,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止血,促进康复;反之,饮食不当,加重出血。饮食不当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诱因,而再次出血与饮食因素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饮食不当常常是因为患者对本病并发症的严重性认识和重视不够以及缺乏饮食方面的知识造成的。一些病程较长或症状不是很明显的患者不能坚持饮食禁忌,私下里食用一些他们喜好但属禁忌的食物,如油炸食品、酒等。因此,对住院患者的饮食健康教育指导,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再次出血率的重要环节。要反复强调饮食的重要性,可以举一些因饮食不当而导致再次出血的病例,使其从根本上充分认识注意饮食的重要性和并发症的严重性,从而自觉遵守饮食原则,并向患者耐心讲解与疾病有关的常识性的饮食知识,指导家属为患者提供高热量、适量蛋白质(防止诱发肝性脑病)、适量脂肪并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易消化的食物。出血期间应严格遵医嘱禁食水,使出血的创面免受食物直接刺激,减轻出血,一般禁食1~3天,根据情况也可延长。出血停止后给予温凉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过渡到半流食、软食,少量多餐,防止食物过热、食用过量,以免诱发再出血。忌辣椒、大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饮酒;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禁食;避免食用粗糙、质硬不易嚼烂的食物,如油炸肉干、坚硬的干果等;进食时要细嚼慢咽;对大片药物应研碎后服用。当然家属的配合也是相当重要的,尤其对于那些自控能力较差、对疾病认识不足的患者,要做好患者的饮食监管工作。

2 避免腹压升高

腹压升高可以使门静脉压迅速升高,进一步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因此,应及时发现并积极消除一切容易导致腹压升高的因素。如咳嗽、用力排便、饱餐、呕吐、频繁呃逆、某些药物刺激、起床过猛、过度弯腰等均可导致腹压增大,迅速升高门静脉压力。有呕吐的病人要给予止吐剂,及时就医;咳嗽的病人要寻找病因,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或遵医嘱使用镇咳药或抗生素;频繁呃逆的病人教会病人按压合谷、内关穴位或做深呼吸。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切忌大便时用力过度和屏气。便秘者嘱其多食香蕉等新鲜蔬菜水果,喝蜂蜜水,必要时用缓泻剂或灌肠(忌用肥皂水灌肠),保持大便通畅。控制输液速度和量,防止因血容量过高引起门脉压力过高而导致出血。 转贴于

3 消除不良情绪,加强心理护理

慢性肝病病程长、易复发,因患者对预后的担心、家庭支持不到位等,患者难免出现多种心理问题,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甚至加重病情,诱发出血。临床发现,因情绪激动而诱发出血者,均有出血史。因此对于反复出血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更不可忽视。针对这些心理障碍,应耐心、细致地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正确疏导病人,教会患者要会自我心理调整,保持乐观情绪,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告之不良的情绪同样可诱发出血。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不要歧视、厌烦病人,应关心、爱护、照料他们。

4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劳累能导致疾病或病情加重,休息是保健和治疗的方法之一。所以,做好肝硬化患者生活起居指导是预防出血的又一重要环节。要指导患者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证有充分的卧床休息。平卧可减少病人体能消耗,减少肝脏的负荷和增加肝脏血流量,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尤其是那些家庭负担重或工作责任心强的患者,奉劝其先暂时放弃家庭责任或社会责任,安心养病。

篇10

别再横着刷牙了

调查显示,超过90%的中国人采用横向刷牙的形式,这对牙釉质是一种物理磨损。时间长了就容易形成“楔形磨损”,容易使牙齿酸痛、敏感。不少人到了冬天用冷水刷牙时牙齿容易疼痛,就因楔形磨损引起。我们建议大家坚持“竖刷法”,就是将牙刷毛束尖端放在牙龈和牙冠交界处,顺着牙齿的方向稍加压,刷上牙时向下刷,刷下牙时向上刷,牙的内外面和咬合面都要刷到,“面面俱到”,可以有效消除菌斑及软垢。

选择适合自己的牙刷、牙膏

牙齿健康的保证除了正确的刷牙方法以外,还有赖于选择适合自己的牙刷和牙膏。

牙刷 一般尽量选择软毛牙刷,不仅可以保持口腔卫生还可以按摩牙龈,促进血液循环。牙刷应定期更换,即使刷毛没有变形。大多数人都习惯在卫生间较潮湿的环境刷牙,牙刷放置过久容易滋生细菌,故最长不应超过3个月。

牙膏 牙膏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口味,如水果、薄荷等大多数人青睐的味道,以免不能接受其味而快速刷牙,不能达到口腔清洁的目的。

刷牙水 刷牙的水应该选择常温的水或冷水,许多人都喜欢用温水刷牙,殊不知,这样很容易掩盖潜在的龋齿及牙周炎、牙体缺损所产生的酸痛症状,从而延误治疗。在冷水刺激下,如牙有龋坏或损伤,容易产生冷酸痛觉,从而会引起患者的重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早餐后刷牙更合理

据调查,大多数人都是一天两次刷牙,早餐前刷牙及晚上临睡前刷牙。如果晚间的刷牙方式是正确有效的,也即口腔内没有食物残渣情况下,一晚上的口腔环境都处于清洁状态,完全可以吃完早餐再清理口腔卫生。如果刷牙后吃早餐,加上午饭,整个白天口腔内将均有食物残留,这些都为细菌提供了温床,在牙颈部即形成大量白色的污垢(菌斑),久而久之,牙龈炎、牙周炎、龋齿即会相继而来。

刷牙时间3分钟

研究表明,科学刷牙时间为3分钟,过短尚不能清除牙齿上的牙菌斑,过长也可能损害牙齿的保护膜,给牙齿带来损伤。对于成人只要能正确认识到刷牙的重要性,就能很好地掌握刷牙的时间,而对于儿童,未必能让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坚持3分钟的有效刷牙。在门诊,儿童龋齿率逐年升高。为了能让孩子更有兴趣刷牙,可以在旁放置一沙漏或钟表,定好时间,这样孩子容易坚持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