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05 18:05: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利工程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开始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我国虽然已经开始实施生态水利工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没有形成完善建设系统,缺乏有效设计措施。因此,在对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选址、布局、施工等进行全面分析,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层层分析及深入控制,实行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工程设计与实施。
1 生态水利工程的主要特点
在当前的生态建设过程中,生态水利工程可以有效降低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地质活动改变等,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该工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对环境及地质两方面影响内容的转变上。
1.1 生态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水利工程可以明显提升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确保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和谐的生态环境系统。生态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对各项生态资源进行重视,加强资源开发及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尤其是在水资源方面,生态水利工程可以提升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组织建设及设计效果,降低工程对水资源及水资源周围生物活动的影响,从根本上提升了生态和谐发展的速度,降低了人类行为对生态文明的损伤。除上述资源外,生态水利工程还可以降低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加强区域环境的稳定性,减少可能出现的暴雨、雷电等自然灾害,提升大自然的自我恢复能力,建设和谐生态环境。
1.2 生态水利工程对地质活动的影响
在传统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并没有对施工内容进行合理控制,没有对施工操作进行合理选取,造成地质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例如在堤坝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未对周围水环境进行详细分析,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水面压力上升,导致地壳压力骤然上升,加大了地震、岩崩的风险。生态水利工程将地质活动趋势作为建设基础,对地质环境进行全方位分析,秉承地质保护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地质活动的制约。常见的生态水利工程保护理念主要包括河流自我修复功能理念、因地制宜理念等。在上述施工的过程中,生态水利工程将建设操作对地质的影响与经济价值放在同等的水平,从本质上降低了人类活动的地质活动的破坏。
2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2.1 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设计原则
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加强对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功能的保护与控制,提升系统的整体可持续建设和发展。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功能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物种自我选择,能够对自身系统环境、系统组成进行合理调节,达到自我恢复的效果。这种效果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设计人员要依照生态系统自我恢复指标,依照生态系统发展方向进行设计,最大限度减少生态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物种组成和资源配比的影响。要依照生态系统本身结构因地制宜,在环境中寻求最佳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2 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设计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对自身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全面分析,依照生态学原理及工程学原理,对工程安全质量及工程经济性进行控制,保证两者兼得。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河流状况进行分析,对河流特征、河流环境差异、河流周围地质进行数据收集,要依照河流地貌对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横断面进行明确,降低河流动态变化对生态水利工程的影响。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河流的性质进行保护,以河流稳定性为前提,降低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该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投入最小经济效益最大原则,对各个方案进行对比,建立合理生态监测、评估系统,降低生态对工程造成的损害。
2.3 保持和恢复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之间空间存在明显的关系。相关资料表明:一个地区的生境空间异质性越高,意味着创造了多样的小生境,能够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操作,其工程环境规模较大,非常容易造成生态系统不同程度变化。在上述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生态环境及生态群落的多样性恢复内容进行全面控制,要严格依照河流地貌、生物成分、资源构成等对河流空间异质性进行保持和恢复,提升主体设计质量。
3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操作
3.1 加强水文过程分析及计算
在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依托生态水文学及工程水文学,对上述两方面内容进行全方位分析和把握,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完善设计控制基础。设计人员要依据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状况及环境空间资源状况、规律等对生态目标进行建设,形成以资源控制及优化为目标的水文分析体系。此外,在水文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还要对生态水文学中的湖水资源、空隙时间、湿地状况、补水操作等水文指标进行分析,对灌溉期与非灌溉期、灌溉空隙时间与非灌溉空隙时间等进行控制,提升水文指标强化质量,减少可能出现的生态水利工程安全问题。
3.2 识别工程设计与敏感提升
识别工程可以有效改善生态水利工程中生态指标的分析准确性,确保生态水利工程与生态建设和谐一致。在识别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依照工程直接与间接影响目标,对生态环境中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划分,形成完善生态控制指标。设计人员要依照生态敏感点与生态工程建设之间的影响状况及关系,对识别价值进行合理设置,依照工程安全性及经济性原则要求,对识别进行的等级划分,完成识别评价。
3.3 反馈系统监督、控制系统设计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系统设计主要是依照河流生态系统进行的反馈建设。在该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成熟河流生态系统进行全方位分析,依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及生态系统动态转变,建设动态反馈调节主线。要依照河流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效果、结构动态变化量对生态水利工程内容对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实现设计、执行、监测、评估、调整,循环往复,不断提升反馈调节质量和效果,确保深入加强可持续发展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3.4 要与环境工程设计有机结合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注意将环境工程与生态工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建设体系。设计人员要充分吸收环境发展理论及技术与工程发展理论与技术,对操作设计中的水量、水质进行科学配置,提升水利工程安全性和生态效果。设计人员要对生态水利工程环保指标进行全方位提升,对生态水利工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因素、污染操作及时进行监督和控制,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尤其是在水污染控制方面,设计人员要对生态水利工程可能出现的水污染控制进行预防,建立完善预防控制体系,进行日常监督,确保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提升生态水利工程生态效益。
4 总结
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并不乐观,主体生态环境污染现象较为严重,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已经刻不容缓。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实施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依照生态环境要求及生态环境需求,对生态水利工程中的资源配置、资源控制、污染控制等进行提升,已经成为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主要方向,对我国生态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浩亮. 探讨生态化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0,3(15):89-90.
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水利管理部门;水利工程;水土资源;水利产业;水利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237-1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整个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须的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特别重要和不可代替的意义。中国是一个水利大国,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也更是任重道远,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也无不是把兴水利、治水害作为自己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水利工程管理因其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可以说几乎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之间均有关系,同时,水利工程管理又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必须依靠基层的广大干部职工,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指令,为此,水利部门的工作者就一定要充分了解本单位和本部门的主要任务和特点。
1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主要任务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任务是由它的性质、工程规划设计要求以及它在社会分工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作为从事防洪、供水等生产活动的水管单位,其一切活动要以生产为中心来组织进行,其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1 为整个社会和人类提供防洪安全保障和生产、生活用水以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
根据社会分工,水管单位的首要任务就是安全运用水利工程,调节天然径流,为社会提供安全防洪保障,并满足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
1.2 充分利用水土资源
水管单位要发挥水利工程防洪、供水的作用,必然占用一定数量国家交付支配使用的水资源、水域和土地资源。这些水资源由水管单位管理后,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随意利用。因此,水管单位必须在管好、用好水利工程,发挥防洪和供水效益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充分利用水资源,开展多种经营,不仅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且能够增加水管单位的收入,这对于改善职工生活,稳定管理队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 提高经济效益和经营效果,自我维持简单再生产
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兴建水利工程,为了发挥防洪和供水效益,保证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对于水管单位,并不都要求有盈利。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水利投入增加,建成的水利工程会越来越多,而维持这些工程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年费用也不宜完全由国家来负担。水管单位必须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实行有偿供水、有偿服务,进行经济核算,在充分发挥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讲究自身的经营效益。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任务是:安全运用水利工程,合理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防洪、供水、发电、航运、养鱼等综合效益;充分利用所占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水域和土地资源,开展多种经营,为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服务。并在发挥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讲究自身的经营效益,实现自我维持简单再生产。
2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主要特点
水利工程单位是通过调节天然径流进行防洪和供水的,由于天然径流的随机性等因素,其生产活动的组织具有与其生产活动不同的复杂性。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一些特征:
2.1 生产活动的不稳定性
天然径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是个随机的过程,事先虽然可以预测,但在目前科技发展水平下,预测精度远远不能满足计划生产的实用需要。为此水利工程的防洪、供水都必须考虑各种可能性,而不能以某一确定量为唯一依据。即对于一个水利工程设计既定的供水对象来说,并不能保证每年都能满足用水需求。如果当年天然径流来量丰富,超过了用水设计的供水需求,水管单位不需要做太大的努力,就可以满足用水需要,还会形成弃水。而当遭遇枯水年分,则难以实现预定的供水目标。因此,水利工程的防洪、供水生产活动具有不稳定性。这是水利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的一个显著特征。
2.2 产品流通范围的局限性
从理论上讲,水利工程的供水也像其他商品一样可以流通到任何地方。但在实践中,供水受到地理环境的约束,其流通范围有一定的限制。缺水地区跨流域引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成本高于本流域引水几十倍,甚至于几百倍。因此,除在水资源特别紧张地区,经过经济论证,必须跨流域引水外,一般地区水利工程的供水只在本流域内流通。超过设计保证率的多余水量很难充分利用,供水生产也很难扩大。供水生产的这个特征对于水利经营管理具有很大的影响。
2.3 生产资料的高度安全性要求
水利工程设施是防洪、供水最主要的生产资料。水利工程设施是否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还将对下游地区产生严重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蓄水工程来说显得尤其突出,工程万一失事,水利变成水害,给下游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无论是防洪工程还是兴利工程,都有遭遇洪水的可能性,因此,保证水利工程本身的安全,对于水利产业的运行管理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水利生产的高度安全性是有别于其他生产活动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必须予以充分的认识和重视。
2.4 生产活动具有稳定性的联系
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特点;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包括水利工程在内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也较为迅速。因此,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水利工程不仅是我国的基础产业设施,更关乎国民经济的命脉,不仅能够抵御洪水风险,而且能够保证水资源质量的提升、改善环境,更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保障。水利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合理保护和开发水资源,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关键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保证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质量。但作为水利工程的缔造者,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对水利工程实施施工管理难度很大、极其复杂,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太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施工质量控制。为此,我们必须从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出发,做出科学正确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谋划,积极落实工作计划和时间节点,才能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1.水利工程概述
水利工程的目的是控制及调配水资源,使其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同时对洪涝灾害进行未雨绸缪地防治,达到除害兴利的目标。水利工程包括农田水利、电力水利、环境水利、供排水水利及防涝水利等多种,甚至还有的水利工程多功能合一,即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水利工程作为当地的重要工程,可能会有整体搬迁、征用土地等对群众切身利益影响较大的情况,因此,必须从大局出发,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实现造福社会和人民的目的。
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
如前所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门复杂学科,其有着多元化复杂化的影响因素,因此,要主动把握住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实践中做出科学的工作规划,落实质量控制措施,顺利完成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具体分析起来,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水利工程施工涉及领域较广。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周围环境、地势条件、气候状况、环境保护、交通城建等方方面面的因素。一项水利工程,并非如同盖楼那么简单,要充分考虑工程与当地的契合情况,才能真正使水利工程利于民生,成为百年工程。
(2)水利工程施工涉及学科较多。如前所述,水利工程施工的关键性不言而喻,其涉及领域广必然决定了其涉及的学科也较多。作为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者,必须在熟知各项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有地质气象、园林经济、管理环保等各方面的知识。
(3)水利工程施工涉及的法律法规较多。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涉及《合同法》及《水利法》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涉及水利交通、土地环保、城建气象等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
(4)水利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熟悉工程施工的人都知道,对工程施工管理产生影响的因素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类,而其中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和不可抗力因素,如地震、泥石流等。社会动乱等社会危机、尤其是很多水利工程地处偏远地区,工程量大且施工建设周期长,投资资金大且工程技术复杂,总体施工难度较大。
(5)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缺乏可量化的统一标准。如前所述,目前我国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尚未纳入体系,给工程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当前我国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的现状
纵观我国国内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情况,可以看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现状存在弱点,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人员对质量提升缺乏必要性认识。部分施工企业为了增加自己的综合效益,为了避免因赶不上工期而赔偿,不重视工程质量,不但没有把安全和质量工作放在心上,而且更没有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
(2)部分水利工程项目没有按照程序进行。部分水利工程在招投标环节中,违反正规程序,未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制;还有部分水利工程甚至有当地地方势力的参与与干涉,罔顾国家法律法规,违反建设程序,给施工质量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3)不同于房地产等建筑施工,水利工程整体缺乏规范的监理市场,缺乏对施工质量的有效监管。即便是有监理人员,缺乏相应的资质与素质,缺乏责任心,更无法发挥工程监理人员的真正作用。
(4)水利工程的技术力量不够强大。目前,设计院人员技术水平低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设计人员队伍素质达不到要求,其涉及方案也必然无法满足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标准的需要。尤其是每当遇到棘手问题,现有技术水平无法快速有效解决,必须研发新技术,而且技术人员的水平在突发质量问题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
4.我国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对水利工程施工进行质量控制,其措施有很多方面,总的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将金融贷款中常用的信用体系建设引入水利工程施工中,可以对质量提升起到一定作用。①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入手,认真贯彻执行水利工程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强化施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将按照法律规定开展施工行动内化于心,并逐渐成为自觉行为。②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者的培训教育,并使其成为常态化机制,这其中不仅要包括业务技能和水平提升方面的培训,而且要包括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使建设者更加把“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理念放在首位。③要积极建立完善的监理制度,以监督等外部力量推动水利工程的质量提升,还可以通过群众参与监督的方式来监督水利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结合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有效监督系统,营造良好的水利工程施工环境。④实行施工单位信用评价体系,将与施工企业的合作情况写入数据库,针对信誉好的施工企业继续予以合作,有信誉不良记录的企业不予合作。
(2)将监理制度引入水利工程施工中、监理人员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但可以控制施工企业偷工减料,而且可以对质量工期及投资进行有效控制,必须高度重视其作用、因此,必须要对监理人员开展必要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培训,全面提升监理人员队伍素质,进一步引入监理人员评价机制,以解决极个别监理人员素质较差的现状,使其的质量控制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同时,规范水利工程监理制度,要求无论是监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要持证上岗。在具体工作中,要通过有效监理手段,保证水利工程按照设计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和开展,所有与质量有关的工作和项目都要经过总工程师或总监理师签字批准,最大程度地避免工程质量低下等现象的发生。
(3)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实施总体过程控制,全面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各个工序相互影响和相互关联,每个工序的施工质量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均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从工序产生的施工现场出发,严把工程的基础现场质量,按照合同的规定,落实好每一个工序和每一项工作。尤其是针对工程中的较为隐蔽的关键部位,更要进行严谨的质量控制,在保证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同时,加强质量控制。在施工现场,还要由管理者组织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会议,定期开展质量工作汇报工作,并实施专门管理人员管理工程质量的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人。在对施工现场的施工进行质量控制的同时,要及时记录施工中所出现的质量问题,并给予及时解决。同时,严格执行招投标流程,杜绝招投标过程中的恶性和不良竞争。唯有多措并举,才能有效控制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
结束语
总之,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进行质量控制,是一项艰苦卓绝而又工程浩大的项目,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参与工程建设的施工人员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仔细研究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姚茂然.浅析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特点及质量控制的措施[J].低碳世界,2013,22:109-110.
[2]蔺江华,孙苹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北京农业,2013,33:258.
[3]程德强.浅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质量控制管理[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04:135-136.
篇4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在正式施工前,应具备以下工程资料:工程设计指标概况,场地的工程地质和必要的地下水位资料;桩基施工图纸会审纪要;建筑场地地下管线(管道)资料;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桩基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以及桩基钢筋混凝土所用建材(水泥、砂石、钢筋)的质检报告。
2.施工前要制定周详的质量管理措施。在施工平面图上应标明桩位、编号、施工顺序、水电线路和临时设施位置;指定施工工序检查程序;制定不良天气状况下的施工的技术措施。
3.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安全措施非常重要,施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应做到以下措施保障:孔内设应急爬梯供人员上下井;施工人员进入孔内必须戴安全帽;使用吊笼、电葫芦等应有安全可靠的自动卡紧保险装置;开挖深度超过10m时应配有通风设备;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1m范围内,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造成安全影响;要注意安全用电,井下照明应采用12V以下安全灯。
二、施工过程
1.开挖施工
(1)开始挖孔前,要平整好场地,清除地表松软土层和一切杂物,布置好控制网,根据监理复核过的桩基位置,订立每一孔桩的位置,并在桩位外设置定位龙门桩。
(2)根据设计桩径及护壁厚度在地面上放出开挖线,然后向下挖深1m,浇筑混凝土井圈第一节护壁。井圈应高出地面20cm,且应加厚10cm。而后将桩位纵横中心线测放到井圈上,并测出孔口控制高程,以利于下部掘进的高程控制,且要求第一井圈的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cm。井圈高出地面还有利于防止地表水在施工过程中进入井内。
(3)修筑钢筋混凝土井圈应保证护壁的配筋和混凝土浇筑强度。上下节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cm,每节护壁在当日施工完毕后宜养护24h后拆除;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时,应及时补强以防止造成事故。进行第二节井孔土方开挖时,先从井口用垂球吊线找出井孔中心点,并在井孔底部打一短木桩,将桩中心投影到木桩顶上,以此为据进行第二节护壁的土方开挖。在开挖过程中应该密切注意地质状况的变化。
(4)重复上述过程即可完成挖土护壁的工作,直至桩底设计高程。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以每一节护壁为验收步骤,合格后方可进行下节的开挖施工。挖至设计标高时,孔底不应有积水,终孔后应清理好护壁上和孔底的渣物,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混凝土的浇筑。
(5)如果是下部扩大头的施工,其上部施工同其他挖孔桩一样,但其下部开挖要特别注意开挖的进度和施工安全,因为扩大头部分孔壁成倒坡,且没有混凝土护壁。扩大头完成后,清渣、验收和浇筑混凝土要求工序紧凑,可减少土层坍塌的机率。在施工中还安排专职技术人员监督开挖土层的地质状况,并备有人员应急上爬梯,遇见异常情况可及时处理,确保施工安全。由于本工程前期地质勘探准确,设计开挖扩大断面合理,没有出现土方坍塌事件。
2.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应在成孔后及时施工。关于钢筋笼的加工、制作和安装,以及混凝土的浇筑、桩头处理,等同于其他常规灌注桩的施工,在此不再赘述。只是在混凝土浇筑时应使用串通,从桩的一侧下料,人工摊铺并振捣;在有地下水时可用导管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本工程混凝土浇筑的特点在于桩上部承台的浇筑,如果在上部承台上设置预埋件埋件,要求在混凝土浇筑时要再次校正各桩的相对位置以及埋件与桩中心的相对位置,避免不必要的返工。
3.成桩质量检验
在施工中我们要求做到每根成桩应该具有钢筋加工检验记录,混凝土拌和物质量记录,混凝土试块资料及桩身完整性检测资料。如果工程桩属于承载桩,要做承载力检验,如果工程桩属于抗拔桩,可以不作承载力检验。
三、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1.地下水问题
地下水对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影响最大。当地下水位不大时可进行单桩桩内抽水;当地下水位较大时可采用多桩同时抽水法来降低地下水;如果桩设计深度不大时可考虑在场地四周设置井点排水。
2.流沙层问题
人工挖孔桩在开挖时,如果遇到细砂、粉砂层地质时,再加上地下水的作用,极易形成流砂,严重时发生井漏,造成质量和安全事故。因此要采取有效可靠的措施。在流砂情况较轻时,可缩短挖孔层深,正常的1 m左右一段改为0.3-0.5 m,并随挖随检随护壁;在流砂情况较严重时,常用下钢护筒的方法,钢护筒同钢模板相似,以孔外径为直径,可分为4-6段圆弧。
3.淤泥质土层问题
在遇到淤泥质等软弱土层时,一般可用木板模板支档,同时缩短开挖深度,并及时验收浇筑混凝土护壁。
总之,人工挖孔桩施工时,一旦遇到不利的地质条件,除制定单桩的施工措施外,应该合理安排人工挖孔桩的施工顺序,对减少施工难度起到重要作用,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依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统筹安排,在可能的情况下,先施工较浅的桩,后施工深一些的桩,先施工(或迎水部位)的桩,后施工中部的桩。
篇5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特点;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一、水电工程水土流失
1.1 水电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
水电类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土壤侵蚀主要集中在施工期,是以人类生产建设活动为主要外营力形成的土壤侵蚀类型。不同地域条件下水电站项目土壤侵蚀差异性较大。具体概括有以下特点:(1)水电工程多位于山高、坡陡、河道比降大的河流上,土壤侵蚀类型多样,且各种类型相互作用、相互重叠,构成了更复杂的土壤侵蚀体系。(2)水电工程建设工期长,破坏地表植被范围大;取土、弃渣量大;施工便道、堆渣场多;弃渣堆置时间较长,土壤侵蚀周期也较长。(3)以诱发性土壤侵蚀为主;固体废弃物多堆置在流域内,废弃物的淋溶及地表径流的流失和渗漏,造成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破坏了水资源。(4)岩土扰动程度大,植被破坏严重;侵蚀搬运物质复杂,土壤侵蚀成倍增长;易引发重力侵蚀,影响行洪,危及正常的生产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特殊的工程侵蚀。(5)工程区地表冲刷严重,降雨产流产沙特征明显,土壤侵蚀危害大。
1.2 水电站水土流失的严重性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有其特殊性,也就决定了其危害性。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的水土流失危害进行研究,认为水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大面积的开挖及其弃渣的堆放,破坏了工程区原有的地表植被及坡面稳定,形成了新的流失源,严重影响了工程区环境及生态平衡。更为严重的是大量弃渣堆放在河滩、河岸及支沟内,雨量较大时将随径流流入或直接滑入河道,使河道淤积,河床抬高,影响河道的过流能力,对工程区及其下游地区的防洪和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及生存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水电工程的建设还会造成河道断面淤塞,影响防洪安全;减少工程和设备寿命,危及工程自身安全;影响景观和环境等。同时也会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灾害,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影响矿藏资源的开发,影响区内旅游业的发展。
二、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的危害性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有其特殊性,也就决定了其危害性。水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大面积的开挖及其弃渣的堆放,破坏了工程区原有的地表植被及坡面稳定,形成了新的流失源,严重影响了工程区环境及生态平衡。更为严重的是大量弃渣堆放在河滩、河岸及支沟内,雨量较大时将随径流流入或直接滑入河道,使河道淤积,河床抬高,影响河道的过流能力,对工程区及其下游地区的防洪和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及生存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水电工程的建设还会造成河道断面淤塞,影响防洪安全; 减少工程和设备寿命,危及工程自身安全;影响景观和环境等 。同时也会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灾害,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影响矿藏资源的开发,影响区内旅游业的发展 。
三、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3.1 科学设计并落实施工期的防治措施
(1)水库枢纽区防治措施
开挖方在施工期应综合利用,如石渣可用于厂房区场地平整、进厂道路填方段填筑、临时挡墙堆砌等;如土方特别是表层土有机含量高,可用于项目区绿化覆土,覆土堆置期间做好拦挡、排水及表面铺盖塑料薄膜加以防护;在坝体与山体的连接处、发电厂房后侧开挖边坡等处,设置浆砌石截排水措施。开挖结束后,及时清除坡面松动碎石,并对面采取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护坡绿化。
(2)道路水土保持的措施
①路基路面排水
路基应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以排除路基、路面范围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保证路基和路面的稳定,防止路面积水影响行车安全。路基地表排水可以采用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及急流槽、拦水带、蒸发池等设施。
②路基防护
路基防护工程是保证路基稳定,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环境景观和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设施。边坡防护工程应在稳定的边坡上设置,在适宜于植物生长的土质边坡上,应优先采用种草、铺草皮、植树等植物防护措施;岩体风化严重、节理发育、软质岩石等的挖方边坡以及受水侵蚀、植物不生长的填方边坡可以采用护面墙、砌石(混凝土块)等工程防护措施;沿河路基,在受水浸淹和冲刷的路段,可以采用挡土墙、砌石护坡、石笼、抛石等直接防护措施; 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基边坡,应根据不同地质情况及边坡高度,分别采取植物、框格、护坡等防护;对石质挖方边坡可以采用护坡、护面墙及锚喷混凝土等防护形式。各种防护措施可以配合使用,并注意互相衔接。
③道路绿化工程
道路绿化工程主要是指道路防护林。道路防护林通过庞大的根系网络固持土壤,防止路基由于雨水的冲刷而被破坏,或因湿软而塌陷下沉,同时还可以防止路旁的边坡崩塌、落石、泻溜等破坏路面,影响交通;林带的茂密树冠可以为路面遮荫,避免温度的急剧变化,从而保护沥青路面,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时间; 林带的防风作用可以减少路面的积沙、积雪对交通的阻碍,维持交通畅通,减少护路费用,提升行车安全;道路防护林对道路及周围环境的调节,可以防止烈日暴晒,寒风袭击,提升人们旅行的舒适度; 同时道路防护林又是一项重要的林产品资源,可以获得木材、薪柴、饲料、肥料等。
(3)料场防治区防治措施
取料场应尽量选在库区内山体,减少占用施工地区以外区域; 或选在不会因取料产生不良地质灾害对下游造成影响的山凹内。料场施工期应设置砌石挡墙、临时排水措施,对边坡进行分台阶开挖,及时清除坡面松动岩体,确保施工安全。完工后措施,如位于水库淹没区内的,料场开采结束后只进行场地平整; 如位于淹没区外的,料场开采结束后应削缓危险边坡,并覆土栽植草本类和爬藤类等适合岩质边坡生长的植物措施。
(4)弃渣场防治区防治措施
弃土弃渣可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山凹地、大坝下游或水库回水区以外,堆置前可用砌石挡墙进行拦挡,并在堆置表面撒播草籽、种植小灌木等绿化措施,做到与周边环境相一致。
3.2 加强水土保持监测
为切实落实水土保持方案中提出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动态监控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情况,协调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准确掌握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及时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隐患,及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并优化水土保持措施,施工过程中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也是水土保持防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根据水电站工程特性及施工特点,围绕“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等6 项效益指标,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应重点对坝区开挖面、道路开挖填筑面、弃渣场、料场、临时堆土场等区域实施动态监测。监测方法以现场调查为主,辅以地面观测、资料分析等。
结束语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加之长期以来对水土资源的过度利用,当前我国水土流失仍然面积大、分布广、流失严重,防治任务艰巨。同时,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十分突出,新的水土流失不断产生,这给水土保持提出了严峻挑战。分析了水土流失在农业生产、水利工程、工矿交通设施安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危害,提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在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害,做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军.水利水保工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 中国水土保持. 2008(04)
篇6
关键词:净水厂改造 工程项目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 言: 周庄水厂始建于1994年,设计供水规模4万吨/日,原水为地表水Ⅱ类水质,原有处理工艺为格栅——一级泵房——管式混合器——回转式反应池—— 斜管沉淀池——虹吸滤池——清水池——加氯——二级泵房——管网。随着新的水质标准实施,及城市蓄水量增大,现有水厂处理效果及供水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水厂改扩建项目势在必行。净水厂改造项目涉及城市安全供水要求,要在保障原有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实施项目改造。改造前应深入调查原水水质,明确净水厂供水水质目标,通过对现有设施运行技术、经济相关资料分析,比选各类实用水处理工艺方案,最终确定与现有生产、营销系统对接方便,且满足水质要求又符合占地小、投资少的改造技术方案。
1 净水厂改造项目的原则及特点
1.1改造原则
①工艺流程先进、成熟、可靠,处理水效果稳定达标,工艺和配套设备性能优越,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②充分利用原有设备,合理调整运行方式,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在同行业同等条件下最低。 ③尽量根据现有构筑物进行设计,结合原有水处理系统的实际情况,尽量避免改动原有土建结构,不对原有构筑物结构造成伤害,使改造后的运行效能有较大提高。 ④改造与生产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改造与生产的关系,在保证改造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施工工期,最大限度的降低因工程施工对供水造成的影响。
1.2 净水厂改造特点
①项目涉及面广,受制约条件多,不可预见性问题多,协调工作任务量大。
一般净水厂的改造原因较多,可能是局部的改造,也可能是全面扩建;项目可能涉及处理工艺方面、加药消毒自动化方面或者变频柜控制方面等等。因此,项目内容繁杂,涉及各方协调的多项目管理复杂。本次周庄水厂改造,涉及备用地划拨、拆迁,周边村民关系协调,水利局源水输送方式调整以及设计方、施工方各专业内部协调,涉及面广,协调工作难度较大。
②改造与生产要统筹兼顾,施工组织难度大,施工技术复杂。
由于净水厂改造项目大多是在原有设施或构筑物基础上进行的改造,项目在施工改造的同时,原设施还需生产,因此不能象一般项目或新建项目有一套正常的施工管理程序。土建与工艺以及各工艺流程与施工工序之间的统筹配合繁琐复杂,使施工难度加大。项目管理设计阶段尽量按照改造原则,根据现有构筑物进行设计,并使改造后的运行效能有较大提高。
2净水厂改造方案
结合工程投资,运行费用和管理技术条件,经过方案比选,拟改造并扩建虹吸滤池为气水反冲洗滤池,加长沉淀池斜管,增加工艺配套自动化系统,扩建清水池和二级泵房。技术改造重点是在保证出厂水质的前提下来提高滤池的产水量。改造后水厂设计供水能力达10万吨/日。
2.1水处理工艺改造
滤池工艺是整个水厂净水工艺中的关键点,滤池运行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出厂水水质的好坏,所以滤池的工艺选择非常重要。具体做法如下: ①滤池进水保留原进水渠,取消原来复杂笨重的进水虹吸管,采用总进水渠分配后再通过气动蝶阀进入到水封格,然后通过溢流堰进入到滤池。
②取消原排水虹吸管,利用气动翻板阀门排水;拆除原洗砂排水槽,新做V型进水槽和矩形洗砂排水槽;拆除滤池原配水系统,更换成气水反冲的滤头滤板。
③将滤层原级配滤料改为均质滤料,使得过滤的水头损失小,截污量大,产水量高,水质好,滤水周期长。 ④在滤池旁新建鼓风机房,安装鼓风机和、空压机,配置气冲管道及气冲阀门,进行压力气冲,利用原有的水反冲洗设施,配空压机3台,两用一备。
⑤原设计滤池8组,本次改造在滤池北预留地处增建8组 ,仍呈对称分布。
2.2自动化系统及水质监测改造
根据净水厂各车间地域分布集中的特点,在底层采用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技术,上层选用优秀的监控组态软件,将自来水厂控制系统分为管理级、控制级、现场级三级控制方式,以实现投药、过滤、消毒等工艺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同时,对水处理各工艺环节配备相应的在线水质检测仪表,实时监视水处理过程中水质的变化,根据各在线仪表的检测,以保证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该部分包括自动投药系统、二氧化氯投加系统、滤池自动控制、二级泵房自动控制系统、低压配电系统及在线仪表监测。
2.3变频系统改造
送水泵房配备10kv机泵四台,分别为1872m3/h两台(1#、2#),2020m3/h(3#)一台,1260m3/h(4#)一台。高压机泵出水流量大,每次启动和停运都会对管网和高压配电造成冲击,公司多次重大管网和配电事故都发生在调泵时间段。本次改造增加在原有常规变配电设施基础上增加HARSVERT-A10/035-450kw/10kv型高压大功率变频器包括450kw变频器及上位机控制系统。
2.4其它土建工程
新建7000立方清水池一座与原有5000立方清水池联通,二级泵房吸水井及二级泵房扩建。
3. 净水厂改造项目管理
3.1项目的组织建设
针对净水厂改造项目项目的自身特点,我们对项目的技术类型、复杂程度、实施期限、规模、资源、内外部关系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识别,根据项目实际工作特点及自来水厂建设经验,抽调专业副总为项目总负责人,形成由自来水公司各业务部门参与的智能式组织结构形式,更好地发挥项目组织的协调控制功能,保障项目高效经济运行。
3.2目标的系统管理
首先确定工程项目总目标——水质达标、投资小、工期最短,采用工作分解结构方法将总目标层层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和可执行目标,将它们落实到项目建设周期的各个阶段和各个责任人,并建立由上而下,由整体到局部的目标控制系统。其次,要做好整个系统中各类目标(如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和费用目标)的协调平衡和各分项目标的衔接和协作工作,使整个系统步调一致、有序进行,从而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3.3项目实施的过程控制
通过工作流,或作业流对实现目标的过程,相关资源及投入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具体抓好以下关键控制点:
①审核各专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协调好生产与施工的关系,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处理好土建与工艺以及各工艺流程与施工工序之间的统筹配合等问题。同时,根据工程的阶段特性,合理、有序地安排各专业进入作业面施工,以保证在兼顾生产的同时,项目能够高效、顺利的实施。
② 根据项目的特点及施工内容,将项目分解成土建工程、自动化系统及水质监测改造、水处理工艺管道埋设、电力部分四项内容。在工程开始施工前及各工程部位开始安装前,进行严格的图纸会审,特别是净水厂主要构筑物滤池的施工方案,新滤池扩建及工艺系统安装部分,尤为重要。新建部分投运后才能改造原有滤池,环环相扣,保证不间断供水。对于土建与工艺改造、土建与自控改造等交叉密集区域,绘制综合施工图(布置图),以确定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杜绝由于专业安装位置上的冲突而造成的延误工期,甚至影响生产。
③充分了解和掌握各专业的总体及阶段特性,在施工作业面内各专业施工难以同步展开时,根据工程的阶段特性,合理、有序地安排各专业进入作业面施工。如土建施工、工艺改造及自动化系统及水质监测改造的交叉进场,做到专业特性与工程的阶段特性相结合、局部作业面的施工特性与整体施工特性相结合。
结语:净水厂改造旨在全面提高净水厂设施技术水平,达到行业技术进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其项目管理不仅需要运用工程项目管理的知识、技能、手段和方法,还应结合项目的自身特点来进行组织和管理,这样才能使净水厂改造项目优质高效完成,实现项目目标和企业目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危险源 水利水电工程 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A)-0062-01
1 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分类有两种分类理论为:两类危险源和三类危险源。
两类危险源分类理论的研究者认为,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将危险源分为两大类:把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意外能量释放的物质(能源或能量载体)、有毒的物质等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限制能量的释放或者控制危险物质的方法来防止第一类危险源的产生。但是有些情况下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防治措施会失效,而导致这些措施失效的因素称为第二类危险源。普遍认为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三方面。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其在生产、生活中为利用能量,而让能量按照人们的意愿在系统中有序流动,转换和释放能量。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类危险源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1]。
三类危险源分类理论认为,除了上述两种危险源之外,把由于安全管理决策、组织失策等人类活动的不安全行为、失误造成的系统失稳、失衡的情况称之为第三类危险源[2]。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的来源
重大事故的发生往往皆是有因可查的,绝非偶然、独立的。事故的发生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指那些能直接引起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造成周围环境的破坏的能量(如电能、化学能等等),能量的载体和有毒物质,即第一类危险源;事故的间接原因是是指围绕第一类危险源发生的事故,即第二类危险源,同时还包括上述的第三类危险源的作用,一起事故的发生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固有危险源、诱发因素、组织因素。
对大量水利水电施工事故的统计研究发现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危险源主要为以下7类:高处作业、工程地质条件、生产环境因素、生产设备因素、生产材料因素、人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其它因素等[2]。这些因素分别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储存和运输能量的装置、设施、设备和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主要分布在以下的施工场所:汽油储量在10以上,柴油储量在20以上的油库;一次性装药量在1以上或者施工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爆破工程;储存炸药在10以上的炸药库;额定蒸发量在1的锅炉设备;制冷、制冰设备;大量液态氨储存地质;易燃、易爆、有毒物质运输过程;大型运输设备的运输过程。
(2)在施工过程中使施工人员或者工具等具有较高势能的设备、装置以及场所等。这些危险源主要分布与:载人装置高度超过10,载人人数超过3人的情况;作为承重用的排架,平台所在的高度超过10,面积超过20的情况;高空作业的高度超过10,人数超过20人的情况;大型的吊机等起重设备以及起重设备的附属设备。
(3)某些失控的设备、仪器、场所如果失控就有可能产生巨大的能量释放,导致重大事故的情况,这包括:高度大于20,坡度大于60°的边坡(容易引发滑坡、塌方、石块掉落)的作业人员超过10人的情况;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深度、宽度均大于1,作业人员超过10人的情况;在滑坡体附近施工,施工工期超过3个月、作业人员超过10人的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出施工的竖井、斜井和隧洞等施工项目;易发泥石流区域的施工期雨季工期大于1个月的,作业人员超过10人的情况。
(4)危险场所、大型的群众集会以及突发事件分布于:重大的集会等人活动较为集中的场所;员工、居民的生活区、娱乐场所、办公楼等;大型聚会还有可能导致集体的食物中毒,流行病的感染与传播;突发的不可避免的天气、地质等自然灾害。
(5)自然灾害及危害,包括:高原地区使人产生的高原反应、野外无人区的火灾、雷区的雷电伤害、地震多发区的地震,泥石流多发区的泥石流灾害、沿海地区的台风灾害等。
3 水电施工伤亡事故的特点
(1)高概率、高危害、高损失事故较集中。容易形成群体伤亡的事故,主要集中在:坍塌、放炮、提升车辆伤害、冒顶片帮等四类。四类事故的平均事故死亡严重度为1.54人/次,比统计平均事故死亡严重度高30.5%。其中放炮和冒顶片帮事故居低概率事故。
易形成物毁人亡、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事故类别有;坍塌、火灾、起重伤害、提升及车辆伤害。这四类事故的平均经济损失严重度为5.4万元/次,比统计平均经济损失严重度高1.47倍。其中火灾事故属于低概率事故。
(2)违章事故多。统计资料表明,大多数事故都涉及到人和物两个方面的原因、从人的方面来看.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如安全意识差、忽视安全操作规程、技术水平低、临危应变能力差等。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因的伤亡事故占事故统计总数的86.9%,其中违章作业导致的伤亡事故占事故统计数的63.1%、而习惯性违章则占41.8%。
(3)特种作业人员事故率高。特种作业是指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在水电施工生产过程中的特种作业主要有:电工作业、起重机械作业、爆破作业、金属焊接(气割)作业、机动车辆驾驶。建筑登高架设作业、压力容器操作等。
(4)重大伤亡事故发生于年轻工人中的居多,文化程度低者中居多。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当代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科学严谨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对于施工单位而言,科学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不但是企业能力的体现也是保证其健康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高质量地完成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包括的内容很多,要在保证工程进度及降低造价的基础之上保证工程质量。具体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包括:工程的合同管理、如何按照合同规定控制工程的质量和建设工期、协调多方关系以及工程方案制定和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等。尤其是工程施工过程当中,还会受到很多不可抗拒的因素影响,这些都要合理的考虑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当中,才能保证工程的正常开展和顺利完成。工程完成之后还要接受相关部门的竣工验收,验收通过后才算完工。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十分复杂,要想进一步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就要善于把握水利工程管理施工的特点,总结水利施工管理过程当中的注意事项,防患于未然,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与建设,保证我国水利工程健康发展。
1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特征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总结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方案,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笔者总结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特点如下:一是涉及面广;二是涉及的法律法规多;三是客观因素影响;四是有一定的地区差异性。
1.1涉及面广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涉及的学科比较多,在实际开展水利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要涉及到气象、环保、城建、园林、水利、施工、电力、交通等一系列学科和领域,并且都要考虑周全,在保证水利工程建设正常施工的情况下,不能影响其他领域的正常运行和开展。
1.2涉及的法律、法规多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要在合理的法律规定范围内开展,以法律为准绳,不能触碰法律红线。同时也要考虑到可能涉及到其他领域的法律法规。
1.3客观因素影响
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还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都要提前考虑。笔者总结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人为因素,二是自然因素。对于水利工程施工来讲,人为因素是相对比较好控制的因素之一,主要是做好人员管理工作,开展培训,提高大家的工作态度和安全意识。而自然因素是不可控的,但可以根据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护措施。
1.4地区差异性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要因地制宜。由于各地发展水平、地形地貌和对水利工程的需求不同,所以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当中要因地制宜,把握各地特点再开工。
2新时期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措施
总结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的注意事项,有利于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和进行,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工程建设水平。
2.1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现代化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建设好权责明确的制度,将详细的职能分布和职责要求进行规定,确保水利工程相关管理部门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同时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规范的对水利工程运行机制进行设定,重视水利工程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重视企业内容的管理体制改革,对于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进行修正,使其全面的适应实际水利工程的运行发展模式。
2.2水利工程管理手段现代化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呈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并且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水利工程实现信息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因此,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手段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积极主动探索管理手段的创新管理,提升管理设施的能力,对于新技术和新设备积极地进行应用,推动水利工程管理技术手段的发展。现代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解决问题的方案要采用信息技术与水利工程中的相关设备参数进行联系,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管理运行模式,通过先进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对于水利工程相关具体情况的控制工作,实时对当地水情、旱情等信息进行监测,将真实、准确的数据及时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做好防汛信息检测工作,正确做好相关预案的准备。
2.3现代化管理水平培养
国家对于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比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水利工程是影响这个地区发展和安全的重要工程,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能够更好地对水利工程进行全面的组织运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积极推行创新管理工作,对于管理新技术和新方法,结合自身水利工程实际进行选择性使用,如果能够提升自身水利工程运行效率可以继续使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应当及时地进行整改,避免由于管理失误造成的水利工程运行出现问题。
2.4水利工程管理理念的现代化
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对于人们思想观念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在进行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应当采用正确的管理理念来进行管理,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来提升自身水利工程的优质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在管理过程中落实公平、公正的管理准则,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维持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的稳定正常开展。提升自身环境保护意识,将自身具备的社会化责任进行全面提升,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对于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关注生态效益的影响,防止其对于周围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2.5努力实现现代化的管理目标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应当紧紧围绕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开展,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保证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全面深入的对水利工程传统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对其中不适应目前发展的模式进行放弃或者改造,对于优秀的管理经验和方法进行发扬和传承,逐步的实现高质量的综合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目标。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目标应当与实际水利工程中的设备情况相协调,高质量开展相关维修和养护工作,尽可能地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时间,使水利工程能够全面发挥自身的作用,实现利益最大化。在管理中要重视对于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工作,组织相应的技术研发团队,对水利工程的技术进行创新,同时建设相应的管理改革部门,对自身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讨论出合理的处理方法。在开展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提升水利工程企业内部的管理质量,同时也要加强对于外部社会管理质量的提升,将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进行宣传,使社会大众能够更多了解水利工程,提高群众的社会责任感,避免出现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问题。
3结语
努力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对于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把握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当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注意事项,把握好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大方向,为我国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崔东哲.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6).
篇9
关键词:乡村水利 工程 特点
本文所述之乡村水利工程系指主要由政府出资( 或资助)于农村、服务于农业、受益于农民,单项工程资金额大致在几十万到几百万元左右的乡( 镇) 级、村级小型公益性水利基础设施。一般地,作为具体、单项且数量占绝大多数的乡村水利工程,多属小型工程, 投资额小, 尚达不到水利部规定的政府出3000万元以上的公益事业型水利工程建设必须实行监理制的要求。但从全局看, 区域性、时段性的乡村水利工程数量多,一次性总投资大(如全省范围的冬修水利工程, 一个县的海堤围垦工程等等) ,总量上又达到实行监理的要求, 因而内在地要求监理制必须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单项工程上。另一方面,作为单个、具体的乡村水利工程, 尽管政府的出资额不大,但资金来源于公共财政, 对其使用的效果要有个交代。相应的, 其工程建设就不能游离于质量监督视野之外。因此许多地方规定,凡资金来源于政府且在一定数额上的乡村水利工程也实行工程监理制(以福建为例, 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 , 以示对政府出资的负责。
一、乡村水利工程的特征
1乡村水利工程是农村公共的产品,不属于任何私人
农业是靠天吃饭的产业。农业用水的普遍性是粮食安全的基本保证。水利设施是有效配置水资源时空不均的物品, 其受益者是当地全体农户而不能排除任何一个受益者, 水利设施因而成为一种农村公共产品。乡村水利工程设施符合公共经济学关于公共产品应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 (1)非排除性。即对水利设施的消费(如灌溉用水) 是集体进行、 共同消费的, 其效用在不同消费者(农户) 之间不能分割。(2)非竞争性。每一个消费者(农户) 对水利设施的消费( 如灌溉用水) 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利益。按照公共经济学理论, 作为公共产品, 应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市场机制在公共产品的供应上会产生失灵。现实正是如此。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属于弱势产业的特性,决定了农民或私人不可能自费投入巨资兴建水利设施。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市场机制来提供乡村水利工程设施,会提高使用成本,而使农民用不上设施。因而作为农村的公共产品——乡村小型水利工程必须由政府出资或资助来建造,为农业发展、粮食生产安全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公共基础设施。
2 分散、偏远、规模小的特点
中国幅员广大,乡村星罗棋布,数量多且分散、偏远。地理环境不同,资源条件迥异。乡村水利设施只能因地制宜, 就近兴建,受益当地, 为一乡或一村服务。资源不同, 空间限制和经济成本制约,天然地决定了乡村水利设施的分散、偏远和小规模的特点。
3 地方公共产品资金来源
乡村水利设施是受益于一村一乡的公共产品, 受益者有明显的地理空间限制。因此,这一受益范围有限的公共产品就成为地方公共产品。地方公共产品与全国性的公共产品( 如国防、 外交) 受益于全国公民不同, 仅受益于一定的地理空间, 其他地方无从受益。因此,根据地方公共产品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依照受益范围的区别, 由各级地方政府负责提供。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资金来源于税收。在现有中国政府层次架构下,地方政府有省、地、县、乡4个层级, 行使税收权最低层级是县级政府。自然,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应由县级政府来承担。但由于经济发展原因, 一般情况下, 县级政府的税收尚不能完全与提供地方公共产品的支出相抵, 还要通过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多方筹集资金来解决。进而, 地方公共产品的投资涉及到多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通过借贷、分摊费用的问题。在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下, 本应由政府承担全资的地方公共产品,在实际中, 作为受益的乡、村两级都要求负担一定比例的资金,因而形成乡村公共产品非地方政府全资建造的特点。
4政府资助为主, 乡村筹资为辅的特点
依笔者经历的几个乡村水利工程来看, 各级政府、 乡村所出资金比例大致在 6B 2 B 2 之间, 即市级以上专项资金 60%,县级配套资金 20%,乡村自筹 20%。这后 40%资金,对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来说支付不成问题。而内陆地区或欠发达地区不少县乡财政多为吃饭财政,能够用于农村公共产品的财政有限。而乡村级更多的是“空壳”财政, 几乎无钱用于乡村级所应承担的水利工程份额, 资金只能用其他办法来筹集。因此,落实到具体的乡村,自筹这一块资金往往捉襟见肘,拆东补西,寅吃卯粮。实际工程中, 常常出现水利工程竣工, 而乡村级所应支付的资金拿不出的窘境。政府投入的资金仅能完成工程成本或部分工程(缩减工程规模) ,承包商利润经常被拖欠。长此以往,拖欠工程款成为一种常态, 使承包商“应环境”,,最终影响到工程进度和质量,为水利工程质量留下“资金断裂链”的隐患。
5人文环境特点
乡村公共产品平时政府投入少。当乡村有公共工程时, 对受益乡村来说则是难逢的“大工程”。在乡村地界管辖范围内,难免会有直接利益的磕绊, 乡情的关照, 无端生出一些干扰。比如,无法预测、突发性的额外赔偿; 建材必须指定乡人供应;某些项目应由村人承建等等,都限制了承包商按市场机制采购建材、大型机械化进场作业, 进而影响到工程进度。这种情况在欠发达乡村愈发表现明显。
结束语
根据我国现阶段农村水利工程的现状,分析农村水利工程的特点,通过对其特点的论述,更加客观深入的表达笔者对于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的看法,希望此文可以为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研究方面的内容做一点补充,促进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樊勇明, 杜莉. 公共经济学[ M ] .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篇10
关键词:水利工程;供水不足;改革;水资源
中图分类号: F4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0-0178-1
1 水利工程供水问题分析
在全国范围来看,由于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不均,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降水量不同,整体来说,供水不足问题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是一味的修建水利工程,越缺水就越修,这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使修好了水库、打了井、开了渠遇到干旱天或在没有没有水源的地方,那也只是形同虚设。这时的修建的水利工程不起任何作用,只是资源的又一次浪费。这时,我们应该转向水资源,充分认识到研究水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以不破坏自然环境为前提的,通过合理的调配和使用来满足人类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的。
2 在新形势下,水利工程供水谋发展的具体办法
2.1 重新认识水利工程的供水途径及其方式
水利工程供水,是通过现有的水利工程设施工程,以蓄、引、提等方式将水送给用水户。水利工程供的水凝结着水利工程的建设成本和供水单位的劳动成本,所以,水利工程供的水从本质上来说是商品,这一点逐步为大家所接受。这一商品是通过何种途径和以何种方式到达用户的呢?这就要取决于各行各业的用水特点。
2.1.1 从农业用水特点来说 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用水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在我国,农业用水一方面依赖天然降水,即看老天的脸色,期待风调雨顺;另一方面依赖我国大、中型水利工程,如新建的三峡工程和惠泽天府之国千年的都江堰。农民依靠这些水利工程将水引入田间,灌溉农作物。
2.1.2 从工业用水特点来说 由于我国工业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工业用水的用水量与日俱增。除了一些现有的水利工程为工业发展提供水资源之外,工业节水和污水的再利用也是工业用水的重要途径。在目前形势下,在提倡两型社会的的大政策方向下,工业节水和污水的再利用更加的显得尤为重要,排污系统是个工业企业的基础设施。
2.1.3 从生活用水的特点来说 水库供水给自来水厂,然后由自来水厂经过加工处理后,再售给居民,给居民提供生活用水。由于生活用水对水质量要求很高,所以水的加工工序和清洁过程都需要严格把关。另外,市面上的各种纯净水、矿物质水和各种饮品也是居民用水的一个途径。
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不断增加,逐渐超出当前水利工程供水的极限,供水不足的问题解决刻不容缓。
2.2 提出新对策,应对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缓解供水不足问题
2.2.1 出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为水利工程建设的合理选址提供依据。在水利工程兴建前,对当地的气候环境、水质、水源人口等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并对对环境的影响作出预测。从整体上评价拟定出最优方案。
2.2.2 把生态环境保护与水利工程建设捆绑在一起 我们要将环保的理念融入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工程的设计和实施阶段,及时进行环境跟踪评价,一旦发现对环境有不良影响,就要马上作出反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2.2.3 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水利工程对当地原始环境的破坏,以当地自身的能力很难使生态恢复平衡,这时候就需要用到补偿机制,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中,应事先预留一部分,作为当地生态环境的补偿,利用这笔资金使得当地生态环境得到平衡。
2.3 适应新形势,水利改革谋出路
近年来,国家对水利改革十分重视,在这方面投入力度加大。在党的十五届三中会议上,决议对水的管理体制提出了具体要求:“改革水利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调动全社会节水和防治污染的积极性。”只有改革才能解决目前遇到的供水不足问题,水利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2.3.1 加大科研力度,掌握水的循环规律 据调查,世界上与水有关的所有问题,都是由于破换了水的循环规律,充分掌握水的循环规律,做到了解水,利用水,使水和人类发展融为一体,用科学的态度用水,我们才不会缺水。
2.3.2 研究新能源,减小水利工程的供水负担 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减轻水利工程的发电负担,发电负担的减轻意味着可以加大水利工程供水系统的投入,从而缓解供水不足的问题。将它们应用到水利工程的实施中,及节能又环保,为水利工程的供水系统节约能源。
2.3.3 不断完善制度设施,提高供水服务质量 只有齐全的设施做基础,服务中心才能保证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只有完善的制度做标杆,各种纠纷和突况才能得到有效处理,才能得到公平公正的解决方案。
3 结语
五千年来,我们中国一直以地大物博自居,山河秀美,资源丰富。但近年来,随着工业发展的蔓延和深入,自然环境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水资源的问题尤为严重。工业发展消耗了大量的淡水资源,使得可有效利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污水、废水四处流窜,节约用水成为我们共同的义务。水利工程是一个国家供水用水的的保障,水利工程改革是为了使这个保障永远屹立不倒。新形势下,要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只有改革才是出路。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改革水利是进步的必经之路,用在我们的水利事业上同样合适。推动水利改革,来解决当前水利工程供水不足的问题,是不二之选!
参考文献
[1] 刘金凤.论水利工程在农业综合开发治理中的作用[J].水利科技,1998,02.
[2] 王晓东.对水利工程生态影响的看法[J].水利发展研究, 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