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生产智能化范文

时间:2023-12-05 18:05: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生产智能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业生产智能化

篇1

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生产管理服务平台主要内容包括3大块:生产管理服务平台、过程检测服务平台、过程控制服务平台。生产管理服务平台研究的共性技术包括分布式智能管理、均衡化混流生产技术和MES/ERP管理技术,利用检测到工件的特征信息和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对生产设备进行自适应调配。过程检测服务平台研究包括三维信息在线识别与位姿检测技术、数字化物流跟踪技术,通过对加工过程中的工件的特征、位置和姿态进行检测和跟踪,得到工件的信息参数。过程控制服务平台研究包括加工参数优化技术,对生产管理服务平台和过程检测服务平台的工件加工的过程进行参数优化控制。通过以上3个平台的相互协同,直接应用到装备制造业典型生产工艺如零部件搬运、工件上下料、喷涂、抛磨加工等过程,最终实现加工的自适应性和智能化。同时通过对技术的模块化包装,通过组态的形式实现技术外包,应用到其他行业如食品分拣、包装物流、焊接等领域。

1.1生产管理服务平台

在分布式智能管理技术、均衡化混流生产技术和MES/ERP管理等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形成更广泛的行业应用的生产管理相关技术的研究服务平台,能够将相关技术快速应用于其他行业的类似应用。

(1)分布式智能管理技术

智能化生产线一般选用分布式控制方案,分布模式不像集中式那样对主数控装置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其结构模块相对比较独立,具有分段实时性,而且系统各模块之间界面分明,可并行开发,方面维护。如图2所示为机器人柔性生产线控制方案,这种控制结构可分为3层:控制管理层、单元控制层和设备控制层。控制管理层即柔性生产线的主数控装置,按照作业计划,分解作业计划和工艺规划,生成命令,下载到单元机,并接受单元机的反馈信息,协调整个系统的运行。单元管理层对一个根据工艺要求组建的生产单元进行控制,每个单元可能包括机床、机器人等设备。单元数控装置常采用PLC设备,PLC通讯通常采用实时性、稳定性较好的总线方式。设备控制层对单个设备的控制,包括机床数控装置CNC、机器人数控装置、输送带位置数控装置、传感器(图象识别器、代码识别器)等。

(2)均衡化混流生产关键技术

一般制造业企业都存在库存量和在制品储备量高,企业库存积压严重、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3],均衡化混流生产要求将工艺流程、生产作业方法基本相同的若干个产品品种,在一条流水线上科学地均衡地编排投产顺序,实行有节奏、按比例地混合连续流水生产,并以品种、产量、工时、设备负荷全面均衡为前提的生产模式。基于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和均衡化混流生产的理念相结合,既可满足市场大批量的需要,又能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但如何布置生产设备,快速调换工、模、夹具,组织多品种均衡化混流生产,依然是企业安排生产的难点。

(3)MES/ERP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制造信息化的进程不断深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作为一种先进的计算机辅助管理思想和工具,逐步成为提高车间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4]。MES系统是在MRP所产生的加工制造订单的基础上,按照交货期的前后和生产优先级原则,以及车间的生产资源情况(如设备、人员、物料的可用性及加工能力的大小等),将零部件的生产计划以订单形式的下达给车间,在车间内部,根据零部件的工艺路线等信息制定车间的日计划、组织日常的生产。同时,在订单的生产过程中,实时地采集车间生产的动态信息,了解生产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2过程控制服务平台

过程控制服务平台主要对生产管理服务平台和过程检测服务平台的工件加工的加工过程进行参数优化控制。加工参数优化技术主要解决数控加工中切削参数的选择对加工效率、加工质量和生产成本的影响问题。应主要从建立合适的加工数学模型、制定变量约束规则、构思参数优化方法、设计合适的试验方法,建立优化的工艺参数库等几方面考虑。

1.3过程检测服务平台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少不了过程检测,通过对三维信息在线识别与位姿检测技术、数字化物流跟踪技术的研究,通过对加工过程中的工件的特征、位置和姿态进行检测和跟踪,得到工件的信息参数。

(1)基于三维信息的在线工件识别与位姿检测

对在线工件的三维信息检测及匹配技术进行研究,实现三维形貌的检测,并通过标准工件和实际检测数据的三维匹配,实现对工件的识别并获取其位置和姿态信息。应从工件三维信息检测系统研究、工件信息的三维匹配技术研究、工件的轨迹规划等几方面考虑。

(2)数字化物流跟踪技术

基于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能获取相关数据,且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的识别技术[5],是数字化物流的基础。应剖析当前物流跟踪管理的主要识别技术的特点和优缺点,研究和分析制造业物流管理框架体系,对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传统的标签设别技术的对比和分析,找出适合企业物流管理的数字化物流跟踪应用体系。

2结束语

篇2

[关键词]:机械制造 智能化技术 计算机 机械设备 机床

智能化技术是集成了现代信息技术、精美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综合技术媒介的统称,在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日益展现出独特的价值。在工业化生产中大幅度、全方位的运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很好的提升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降低人员的损耗与劳动强度。机械制造是新时期工业生产的重要形态,也集中表现了智能化技术运用的价值,可以视为智能化技术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典范。尤其在新时期机械制造产业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分析了智能化技术的高度应用,无疑更具现实指导价值。

一、 智能化技术可以提升机械制造的效率,确保工作的稳定性

机械制造几乎是最传统、最具代表性的工业生产工种了,在新时期机械现代化、工业生产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机械制造也正在经历一次巨大的变革和转型,其中以新技术、新科技的应用为主要代表。智能化技术从本质上来说集成了包括计算机技术、精美传感技术、GPS定位技术与网络技术等多种“高精尖技术”,是现代科技的重要成果,能够为机械制造的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同时确保现在和未来的机制制造产业真正走向智能化、自动化与现代化。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制造的变革与升级都是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产业的重要依托,也是其中最终的目标所在。从路径上分析,智能化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可以大幅度提升机械制造的效率、质量,缩短机械制造的时间,降低机械制造与生产的成本,同时解放劳动力。

更重要的是,智能化技术能够实现机械制造产业与工业的“智能化操作”,可以在极少人员参与的情况下实现自发、自主与自动的机械制造生产,同时还可以最大程度的确保机械制造的稳定性,这是智能化技术最核心的优势的展现。据此可以看出,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的价值首先是提升了机械制造与生产的效率、层次,另一方面则是确保机械制造处于稳定运行的区间范围,同时大幅度的缩减机械制造及生产的时间、成本,真正的实现了人性化与智能化的生产。所以,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推广智能化技术,提升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水平,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智能化技术提升了机械制造的高精度,增强了数控系统的灵活性

机械制造领域大面积的引入智能化技术并使之成为机械制造的“主力军”已经由来已久,在实际工作中也产生了不错的经济效益。据此,要把智能化技术更为细致的分解才能体现其应用价值,才能展现出机械制造生产对其的依赖。例如,现代化的数控技术其实就是智能化技术的一个分支,顾名思义就是以数据库控制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来指导工业生产,尤其在机床生产、机械制造中运用极为广泛。数控技术可以实现对机械制造的动态控制,即透过掌握机械制造的各项数据、信息来做出明确的制造、生产的指示,从何确保机械制造处于高精度、高效率与高度灵活的状态。这样一来,机械制造的整体质量能够得到保障,机械制造产业化的进程也就被大大提升了。

再如,现代机械制造过程中运用智能化技术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诊断、分析和排查机械制造的故障、问题与事故。显然,传统的机械制造借助机械设备与人力开展,一旦机械设备或生产流程出现故障,很难做到快速、准确的判断,而智能化技术尤其是数控系统可以快速分析机械故障和问题,从而做出准确的处置判断。所以,从故障规避和处置的反面也可以看出,智能化技术为机械制造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的支持,这是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总之,智能化技术不仅增强了机械制造与生产的精度、密度和灵活度,而且为机械制造的故障排查提供了依据,其应用价值十分巨大。

三、 智能化技术催生了机械制造的工艺创新,实现机械制造的实时智能化

很显然,智能化技术的运用早已是工艺生产领域的共识,这一点在机械制造与生产中被一再证实。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另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推动了机械制造的工艺创新,同时实现了实时的智能化操作。例如,以减少工序、辅助时间为主要目的的复合加工,正朝着多轴、多系列控制功能方向发展。数控机床的工艺复合化是指工件在一台机床上一次装夹后,通过自动换刀、旋转主轴头或转台等各种措施,完成多工序、多表面的复合加工。

此外,机械制造应用智能化技术也日渐成熟,现今实时系统和人工智能相互结合,人工智能正向着具有实时响应的、更现实的领域发展,而实时系统也朝着具有智能行为的、更加复杂的应用发展,由此产生了实时智能控制这一新的领域,其最终将促进机械制造的实时智能化,可能带动机械制造产业的大变革。

综上所述,新时期机械制造的技术变革以智能化技术的普遍应用为主要标志,也彰显出智能化技术的巨大优势,不仅可以推动机械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能够实现机械制造的现代化与实时智能化,真是“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 赵兰. 机械制造的智能化发展研究[J]. 河南科技. 2012(08)

[2] 贺广华. 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探索[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25)

[3] ,杨金勇. 浅谈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与机电一体化的结合发展及趋势[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2)

篇3

众所周知,工业产品的零部件在生产出来之后,我们要对它进行装配,而这些零部件的装配需要一定的专业人才来完成,对于一个工业企业来说,招聘和培养一个专业人才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和财力,而机械自动化技术在装配上的应用就大大地减少了这一方面的开支。机械自动化技术在装配上的应用不仅减少了公司的开支,而且提高了零部件装配的效率。

2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

2.1机械自动化技术会变得更环保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起来。而对于我们未来的工业发展,主要就是以自动化为主,在未来的自动化的工业生产中,我们要高度重视环保问题。因为未来的发展就是以“绿色发展”为主,我们只有在环保的前提下才能够去发展我们的自动化的工业,这不仅涉及到我们的居住环境,而且还影响我们的人类健康,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使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符合我们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2机械自动化技术会实现智能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社会将变成智能的社会,这从很多方面可以体现出来。虽然就目前来说我们的社会还不是一个智能化的社会,但是通过我们的科学家们的努力,这个梦想终会实现。而作为比较先进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它也会在这一社会潮流下变得越来越智能,这既是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目标,也是我们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发展要求,因为就目前而言,即便是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我们的工业生产还有很多缺点,比如说有一些危险的环节还需要我们的人工操作,而智能化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会改变这一现状,智能化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会实现工业操作的智能化,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人工操作的危险性。机械自动化技术实现智能化既是我们的一个未来目标,也是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的要求,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

2.3机械自动化技术会更加实用

在最近几年的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的工业企业利用机械自动化技术去提高企业生产的效率,而大部分企业在追求效率的时候忽视了很多实际性的问题,他们忽略了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实用性。他们只是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在追求经济利益的时候没有充分地把机械自动化技术与具体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我们的工业企业归根结底还是为人类服务,所以我们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就必须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

3结语

篇4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应用

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生产发展提供了相应便利。故此,促进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不仅能够提高机械产品设计和制造的质量和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工业生产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重视程度,探究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策略已经成为了相关企业生存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意义

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相比,运用自动化技术进行机械设计制造,能够有效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机械设计制造的资源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影响下,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工作长期处于粗放式生产模式,这就导致了在生产过程中,大量的生产资源都被浪费,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还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采用自动化技术进行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作,可以提高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精细化程度,这样能够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能源损耗,减少能源浪费现象发生的几率。此外,利用自动化技术进行,还可以对机械设计制造生产过程中的废料进行加工处理,促进生产废料的合理回收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的资源消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2.提高机械设计制造效率。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下,对企业生产中的机械设计制造质量和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增强自己的经济效益,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机械设计制造的质量和效率。故此可以将自动化技术更好的应用到机械设计制造中,从而促进机械设计制造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效率和质量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一对固有矛盾,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就必须要牺牲一定的产品质量,反之要想提高是产品质量,就需要牺牲一定的生产效率。但是运用自动化技术进行机械设计制造,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机统一,缓解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之间的矛盾,在保障企业的生产质量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促进企业机械设计制造的可持续发展。3.提高机械制造的精准性。在当今时代,社会生产发展日新月异,工业机械设备也逐渐朝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对于工业机械设备及其自身各个部件精度、质量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机械设备中重要部件的精度和质量达不到设备运行要求标准,就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导致设备的运行故障。运用自动化技术进行机械设计制造时,通过运行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强化机械设备及其部件的设计精准度,同时还可以对相应的生产环节进行有效控制,通过计算机软件或编程指令对数控机床进行有效控制,保障生产环节能够科学、有效进行,强化机械设备及其部件生产质量和精准性。

二、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

1.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化中的应用。随着我国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这种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到了我国的工业生产发展之中,为工业生产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鉴于智能化技术在工业生产发展中的应用,对工业生产机械设备人工智能系统的要求也更高,从而提高设备运行的思考、分析能力。故此就需要强化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智能化中的应用。在进行机械设计制造时,通过运用自动化技术,采用一些高端的设备和软件进行机械设备及其软件的设计和制造,能够有效提高机械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弥补当前我国在机械设备设计制造过程中的不足,进而提高智能化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使机械设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企业的智能化生产水平。2.自动化技术在虚拟化中的应用。虚拟化是机械设备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机械设备及其部件的生产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当机械设备的设计工作完成时候,可以在正式生产之前利用虚拟化技术进行生产模拟,模拟出虚拟的生产设备以及部件,通过对虚拟设备和部件的观察和探索,能够有效发现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对设计进行相应的改进。故此,虚拟化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还能够提升生产质量和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应将自动化技术更好的运用到虚拟化之中,促进企业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3.自动化技术在数控中的应用。数控是企业机械设计制造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具有重要影响。数控技术是指将相应的计算机硬件以及数字化技术、机械自动化技术、控制技术等合理、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机械设计制造的高效性和便捷性。在机械设计制造的未来发展过程中,数控技术的发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故此强化自动化技术在数控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对企业机械设计制造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发展时,应安排专业的人员对实际生产过程进行把控,从而保证生产生产过程不会出现偏差和失误。

三、结语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条件下,提高机械设计制造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现代工业生产的要求。故此,在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应加强对自动化技术的重视程度,更好的将自动化技术运用到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从而提高机械设计制造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机械设计制造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闯,韩磊,安龙哲.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南方农机,2017,48(7):117-117.

[2]戴雪芬.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03):28-28.

[3]吕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发展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6(19):59-59.

篇5

【关键词】工业仪表装置职能化网络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P634.3+6文献标识码: A

一、工业仪表的智能化与网络化

“智能化”是未来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需要人工智能的理论做支撑,包括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方法;其次,产品具有智能的功能和特性,例如,能够自我学习、自我纠错等。总之,智能化指凭借计算机的相关功能,代替一些诸如联想、学习、推理等人脑的功能,以此达到提高工业生产效率的目的。

“网络化”和智能化关系较为紧密,是未来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影响下,人们对网络化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并且很多企业已基本实现了网络化生产,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即通过网络技术能够对不同生产车间的仪表进行远程监控,进而保证工业设备正常、稳步的运转。

二、工业仪表与执行器

工业仪表和执行器是实现工业智能化生产的基础,如果其性能较差就会影响仪表读数的精确度,从而导致工作人员不能准确了解相关信息,失去对整个工业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实现智能化生产就会变得遥不可及。因此,工业仪表和执行器在工业生产发挥的作用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经过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下面对其进行详细的探讨。

1.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网络

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网络能够对工业生产进行在线、实时的温度检测,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在该网络中光纤扮演了双重角色,一方面负责数据信息的传输,另一方面还是传感媒体。该网络利用光纤背向喇曼散射强度的大小,通过光电检测器和波分复用器采集生产车间有关温度的信息,然后经过一定的去噪处理将温度信息提取并显示在相关设备上。

2.固态传感器和智能变送器

固态传感器和智能变送器发展以及其相关产品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得益于微电子技术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工业仪表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固态传感器和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优势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其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测量的数据的精确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有向微型化发展的趋势,这些改变预示着传感器和变送器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3.一体化差压流量计

一体化差压流量计融合了智能差压、流量显示以及智能差压变送器技术,尤其对节流定值的进行了阐述,揭开了差压流量计发展的新篇章。

一体化差压流量计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其将喷嘴作为节流器件不但具有较小的压损,而且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并且损坏后更换非常方便,能够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其次,该流量计将差压变送器与节流装置融合在一起,减少了安装过程中附加误差的出现,不但提高了安装效率和安装的精准度,而且减少了引压管线的使用量,进一步提升了其动态特性;再次,流量计中安装了大量程显示装置和差压变送器,因此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扩展节流装置的历程范围;最后,一体化差压流量计能够实时计算流束膨胀系数和流量系数,通过查阅表中的数据,减少不确定的判断,因此幅度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度。

4.内藏式双文丘里管流量测量装置

大管径、流速较低气体流量的精确测量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我国科研人员以大型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结合风洞试验终于研制出了整体式管道流量测量装置-内藏式双文丘里管。

内藏式双文丘里管主要有核心一次传感元件和位于外部整流装置两部分组成,其中在后者的作用下使核心一次传感元件形成大差压,而且还决定着系统的差压值和差压值的量级。研究表明,气体在该装置的流速的稳定与否会给测量的数据造成影响,不过内藏式双文丘里管则将喉管设计成平直结构,保持了装置内部流速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从管喉位置将内藏式双文丘里管的负压测点引出,并在统一截面上的取压方式设置为多点取压,从而将压差信号经由管道传输给差压变送器。

5.通用智能流量演算器

通用智能流量演算器最先被上海宝科自动化仪表研究所研制而成,该演算器以微处理器为基本组件,功能强大,配合各种流量变送器可将测量精度提升为0.2级。

为了提高流量测量的精确度,对流量测量问题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分析,并将修正技术融入其中设计成多种专用软件。对仪表性能进行改善主要集中在差压孔板测量以及减少测量漩涡流量中涉及的气体压缩系数、流束膨胀系数等参数的影响,同时对脉动流量和测量过程中静压变化器零位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采使用了一些方法对其进行补偿,从而使测量的精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最终使仪表不但能够对蒸汽、液体、气体等通过联机进行准确的计算,而且还能满足贸易的要求进行结算。

6.新型超声流量计

超声流量计是一种能能够准确测量非导电液体,且不存在机械阻碍的流量测量仪表,在当今信号处理和超声传感技术发展影响下,使期测量数据更加精准,目前已出现了插入式超声流量计、不满管超声流量计等多款产品。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气体超声流量计广泛应用于天然气等工业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性进展。据了解由于多声道气体超声流量计具备测量精度高、维修费用低等优点,被工业生产企业当做气体测量重要的用具,已得到多个国家的批准将其认定为法定的计量器具,而且西方一些国家的天然气控制、调和、气体分配等诸多方面均使用气体超声流量计。除此之外,气体超声流量计还具备受测量介质影响小,不需标定流量等优点,而且未来发展越来越注重实用化。

使用超声流量计有效解决了炼油厂等企业对特殊介质流量测量时存在的问题,例如实现了对高温状态下的渣油进行测量等,由此可见超声流量计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有较为广阔的市场。

三、总结

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在工业生产中一些工业仪表和装置逐渐实现了智能化网络化,不但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而且使人们对工业生产流程的控制更加精准,减少了大量人力资源的投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劳动成本,为企业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正是基于工业仪表和装置智能化网络飞速发展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探讨从而为促进我国的工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兆勇. 工业仪表故障分析处理[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10)

[2] 周春梅. 智能仪器[J]. 科技经济市场. 2006(02)

篇6

1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概述

(1)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中,主要有闭环控制、开环控制以及复合控制三种,其中,闭环控制控制过程是根据给定值和反馈量偏差来完成的,能够预防震荡,确保控制装置正常工作。开环控制的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是顺向作用,优点在于控制过程、系统结构简单,不足之处是控制精度差、抗干扰能力低,主要适用于对控制性能要求相对偏低的场合。复合控制是一种反馈控制方式,只有在被控量变化后,控制系统才会进行调节与控制,控制过程、被控量不会受复合控制的影响。

(2)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方式。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可以分为集中式、分布式以及信息集成化三种,具体是指:首先,集中式控制系统。此种控制系统只有一个处理器,承担着系统的所有功能的处理任务,其优点是系统结构简单、设计与操作简便、维护成本较低,其缺点有在监控对象增加时,处理器工作效率会降低,处理工作过程会受任务多少影响,主机使用空间减少,在功能增加时,只能通过增加电线方式解决,会增加成本,影响系统可靠性[1]。其次,分布式控制系统。此种控制系统有多个控制回路,每个控制回路分别承担一部分系统功能,可以有效解决集中式控制系统的不足,同时实现对数据的集中获取、管理与控制。但是,分布式控制系统也存在一定不足,主要是受仪表类型复杂、标准不一影响,会增大维修工作难度。第三,信息集成化控制系统。信息化集成控制系统是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控制系统,是指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施与机械设备之间以信息技术作为连接,比如微电子处理技术等,提高信息获取效率,提升控制系统自动化水平。

(3)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在工业生产中,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能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通过自动化系统,可以对电气工程相关设备状态进行自动检测,检验元件参数指标以及可靠性,确保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设备都可以良好运行,并对其进行相应改进与完善,确保电气工程的可靠性。其次,可以增强系统的适用性,在生产过程中,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统能够自动记录所有的运行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自动分析、对比,根据实际需求来对工作进行自动控制与调节,从而有效增强系统的适用性。第三,可以提高生产的先进性,在工业生产中,自动化控制水平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衡量指标,通过应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自动完成对生产过程与产品的测试工作,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生产先进性的提升[2]。

2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实践

(1)在智能化方面的实践。在电力系统当中,其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等与智能化水平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将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于系统的智能化当中,可以提高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解决电气工程早期自动化控制存在的不足,促进电气工程的进步,有效提升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整体水平。对于智能化控制器而言,其优点主要是可以同时完成诸多不同数据的处理,也可以承担一些其他控制器难以完成的工作,比如难度较高、危险性较大的工作。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智能化方面实践,不仅体现在提高智能化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方面,还体现在增加电气工程的稳定性上。在未来工业发展趋势中,智能化方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将会越来越加广泛,分布在智能化的各个领域,对智能化的发展与进步起着重要促进作用。因此,应当加强对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统在智能化方面实践的研究,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提高智能化中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避免事故发生[3]。

(2)在变电站配电的实践。在变电站配电中应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会对变电站运行设备故障与事故进行自动记录,利用监控、操作的图像化与智能化特点,不仅可以提高变电站运行效率,也能够有效提高变电站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管理水平,对变电站配电进步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发展。

(3)在电厂分散测控系统的实践。在电厂运行中,分散测控系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可以对电厂锅炉、发电机等运行状态进行动态、实时测控,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与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电厂运行的安全可靠。在电厂分散测控系统中,采取的通常是分层分布结构,将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统运用与电厂分散系统中,可以提高分散测控系统的监测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实现自动化控制,起到保护分散监控系统的作用,提升系统稳定性。

3结语

篇7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工业领域;应用;应用拓展

中图分类号:T9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14日

计算机多元化的应用功能使其在工业生产方面大显身手,通过计算机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对工业生产技术进行革新等,逐步实现工业生产的智能自动化。以低廉的成本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地提高了我国工业生产水平。

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非常的迅速,从上世纪四十年代产生至今,短短的七八十年内计算机已经经历了四代更新,正在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的道路上行进。其应用早已深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且关键的作用。

(一)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第一代计算机出现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这代计算机体积庞大、造价高、功能少,一般的工业生产根本没有条件应用。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和军事方面;第二代计算机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经历了大约十年的发展。这代计算的应用依然不是很广泛,但在原有的应用范围以外有所发展,开始应用于信息处理方面;第三代计算机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这代计算机体积、功能等方面得到了很大优化。相对于上两代计算机,这代计算机体积明显缩小、计算机制造成本大大降低,应用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期,第四代计算机的出现迎来了计算机应用的革命。这代计算机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台式计算机,也被称为微型计算机,它的体积明显减小,使用功能强大,广泛的应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是实现办公自动、工业生产自动化等的核心技术。第五代计算机正在发展中,以更加智能化方向为研发趋势,实现功能的更加强大、用途的更加深入。例如,利用职能计算机的思维功能进行科研开发、设备维修等。这代计算机将具有人一样的思考能力,能够进行推理、联想、学习等思维活动,使用效率也会更加强大。

(二)计算机应用的优势。随着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它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相应的拓展,当前,计算机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应用实现了办公的自动化和工业生产的半自动化、自动化,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降低了人力资源消耗及生产成本,为企业赢得了更大的利益空间;2、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存储功能、控制功能等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确保了工业生产的精确度和效率,为工业生产赢得了更广泛的效益;3、计算机具有的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功能,能够记录、整理、分析工业生产中系统的运行状态,有利于相关科学研究的开展和进行,对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有积极意义;4、计算机工作不带有感性色彩,完全由计算机的程序控制。同时,相对于人工环境,计算机的计算准确率高、工作失误少,大大提高了相关工作的准确性及效率,是社会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援。

(三)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应用非常广泛,针对不同的用途,计算机的各项功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管理方面的应用:办公自动化、图书馆管理、电子商务等。如轻工业方面的应用:饮品的生产加工(如牛奶、啤酒等)、食品的生产加工(如面粉、食用油等)、纺织业(如织布、制衣等)。如重工业方面的应用:石油采矿、汽车制造业、发电等方面。总之,当前计算机的使用非常广泛。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区域还会不断地扩展。

二、计算机技术工业领域的应用与拓展

计算机的使用带来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工业革命。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展,计算机已成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可以说,离开计算机,我国有80%以上的工业生产将面临瘫痪。可见计算机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的重要性。

(一)计算机技术应用概述。计算机在办公、管理、轻工业、重工业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这与计算机强大的存储功能、计算功能、分析功能等等是分不开的。结合社会生产中计算机的应用,其技术及应用可归纳为四点。第一,计算机计算功能的应用。计算机强大的存储功能和运算功能,确保了数据计算的速度和效率,又快又准的计算使复杂的、繁琐的、冗长的、枯燥的计算变得简单、方便,节省了人力、计算时间等,同时确保了计算的准确性。这一功能常用于会计核算、工程计算等方面;第二,计算机数据处理功能的应用。首先,计算机能够将数据进行收集、存储,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然后对存储的所有数据按要求分类、整理,方便了人的调用和查询。再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加工及共享处理等,提高了数据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这一功能常被用于图书馆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第三,计算机过程检测与控制的应用。这一功能的应用将工业生产推向了更高水平。一方面计算机过程检测的应用使人们对于工业生产过程有了更清晰的掌握,对需要的一些信号的检测、收集、存储,提高了人们对于工业系统某些方面的研究成绩,有利于人们对工业生产系统中问题的掌握、了解和解决;另一方面计算机检测与控制功能促进了仪器仪表的智能化发展,提高了仪器仪表的检测控制精准度,有助于工业生产产品质量的提高;第四,计算机辅助功能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功能表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CAD,在装修设计、印刷设计、飞机设计、机械设计等多个领域都有应用)、计算机辅助制造(简称CAM,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管,提高生产的效益,如饮品杀菌控制系统、发电机电力输送智能化系统等)、计算机教学辅助功能、计算机自动控制功能等等。此外,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开发,人工智能型计算机的应用也在不断的拓展,利用这些技术可以完成一些人类所不能为的事情。计算机网络也在不断的发展,资源共享、文件传输等将会更加方便、快捷、广泛。总之,计算机的应用只有人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梦想会一一的实现。

(二)计算机技术工业领域应用的拓展。计算机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的拓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智能型计算机的应用会更加广泛,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更方便、更可靠的生产平台,在智能化参与下,工业生产有望实现完全的自动化。如智能工业机器人的产生可完全代替人的思考、分析等行为;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应用将更为完善,文件传输、资源共享等将享受到网络的无缝连接,用户将享受高效率的网络,不分时间、地点的畅快交流信息。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提高了人对工业生产的控制能力,优化了人的工作环境,使社会发展更加稳定、繁荣。如无线遥控工业生产,无线遥控解决工业生产中的问题等。此外,随着第五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现,计算机在环保领域、工业生产模拟领域、人工智能化研究领域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用途,将为我国的工业生产提供更科学、更稳定的保护。因此,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的发展阶段,计算机技术也将不断革新,从而与工业的生产车间与硬件设施相结合,为工业的整体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对于工业的拓展应用而言,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出发,不仅仅要考虑计算机技术的革新,更应该考虑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性,工业的发展才能稳步。

三、结语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成本越来越低,性能越来越优,为其更广泛的使用奠定了基础。结合目前工业生产现状,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发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开发计算机应用的更广泛途径,是维持工业持续、迅速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建设的需要。且随着计算机软硬件功能不断完善,计算机的应用效果将得到更显著的提升,其应用在工业领域的拓展会更加顺利,对提高我国工业生产的现代化程度有积极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奕炜.浅谈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0.

[2]查文刚.计算机网络传输技术在工业电视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0.

篇8

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应用非常广泛,针对不同的用途,计算机的各项功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管理方面的应用:办公自动化、图书馆管理、电子商务等。如轻工业方面的应用:饮品的生产加工(如牛奶、啤酒等)、食品的生产加工(如面粉、食用油等)、纺织业(如织布、制衣等)。如重工业方面的应用:石油采矿、汽车制造业、发电等方面。总之,当前计算机的使用非常广泛。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区域还会不断地扩展。

二、计算机技术工业领域的应用与拓展

计算机的使用带来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工业革命。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展,计算机已成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可以说,离开计算机,我国有80%以上的工业生产将面临瘫痪。可见计算机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的重要性。

(一)计算机技术应用概述。

计算机在办公、管理、轻工业、重工业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这与计算机强大的存储功能、计算功能、分析功能等等是分不开的。结合社会生产中计算机的应用,其技术及应用可归纳为四点。第一,计算机计算功能的应用。计算机强大的存储功能和运算功能,确保了数据计算的速度和效率,又快又准的计算使复杂的、繁琐的、冗长的、枯燥的计算变得简单、方便,节省了人力、计算时间等,同时确保了计算的准确性。这一功能常用于会计核算、工程计算等方面;第二,计算机数据处理功能的应用。首先,计算机能够将数据进行收集、存储,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然后对存储的所有数据按要求分类、整理,方便了人的调用和查询。再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加工及共享处理等,提高了数据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这一功能常被用于图书馆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第三,计算机过程检测与控制的应用。这一功能的应用将工业生产推向了更高水平。一方面计算机过程检测的应用使人们对于工业生产过程有了更清晰的掌握,对需要的一些信号的检测、收集、存储,提高了人们对于工业系统某些方面的研究成绩,有利于人们对工业生产系统中问题的掌握、了解和解决;另一方面计算机检测与控制功能促进了仪器仪表的智能化发展,提高了仪器仪表的检测控制精准度,有助于工业生产产品质量的提高;第四,计算机辅助功能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功能表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CAD,在装修设计、印刷设计、飞机设计、机械设计等多个领域都有应用)、计算机辅助制造(简称CAM,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管,提高生产的效益,如饮品杀菌控制系统、发电机电力输送智能化系统等)、计算机教学辅助功能、计算机自动控制功能等等。此外,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开发,人工智能型计算机的应用也在不断的拓展,利用这些技术可以完成一些人类所不能为的事情。计算机网络也在不断的发展,资源共享、文件传输等将会更加方便、快捷、广泛。总之,计算机的应用只有人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梦想会一一的实现。

(二)计算机技术工业领域应用的拓展。

计算机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的拓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智能型计算机的应用会更加广泛,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更方便、更可靠的生产平台,在智能化参与下,工业生产有望实现完全的自动化。如智能工业机器人的产生可完全代替人的思考、分析等行为;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应用将更为完善,文件传输、资源共享等将享受到网络的无缝连接,用户将享受高效率的网络,不分时间、地点的畅快交流信息。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提高了人对工业生产的控制能力,优化了人的工作环境,使社会发展更加稳定、繁荣。如无线遥控工业生产,无线遥控解决工业生产中的问题等。此外,随着第五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现,计算机在环保领域、工业生产模拟领域、人工智能化研究领域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用途,将为我国的工业生产提供更科学、更稳定的保护。因此,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的发展阶段,计算机技术也将不断革新,从而与工业的生产车间与硬件设施相结合,为工业的整体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对于工业的拓展应用而言,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出发,不仅仅要考虑计算机技术的革新,更应该考虑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性,工业的发展才能稳步。

三、结语

篇9

机械加工的准确性,是机械加工的一个重要指标参考。机械加工的准确性主要是指机械加工处理过程后零部件的外形几何参数和理论状态下的零部件外形几何参数的吻合度。在实际机械加工过程中,零部件的外形几何参数与理论状态下零部件的外形几何参数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误差。造成这种不同程度的误差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由于机械加工过程中,选择了近似的机械加工运动轨迹或者加工理论的刀具轮廓,进而导致机械加工出来的零部件与标准产生差距;(2)由于机械加工过程中,存在加工机床的主轴回转问题、导轨或传动链的精度误差问题,也直接导致了机械加工的零部件精度有偏差;(3)由于机械加工过程中,被加工零部件在切削过程中的受力大小和受力位置的变化,导致机械加工的零部件精度有偏差;(4)由于机械加工过程中,加工刀具的尺寸和外形在长时间使用情况下容易产生磨损现象,也会导致机械加工的零部件精度有偏差;(5)由于机加工程中外环境温度时刻在发生变化,所以加工设备容易发生热胀冷缩,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这样也会导致机械加工零部件精度有偏差。基于上述五点原因,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加工零部件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技术及工艺上的措施来控制加工零部件的误差,使其在一定允许的范围内。措施一,就是要保障机械加工中机床的强度和精度,控制机械加工过程中所受力的变化,并控制外界环境温度。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加工后的零部件的精准度,减少其误差;措施二,采用误差补偿的方法对零部件的误差进行矫正,减少误差;措施三,可以通过改变引导零部件的误差性质,使零部件误差从敏感性误差变为非敏感性误差,这样可以减少误差;措施四,可以将零部件的误差层层分解,把误差转移分散,这样可以减少误差。

2机械加工的优质性特点

机械加工的优质性特点是机械加工的质量保障。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也带动了高端设备仪表的研发水平。研发水平的提高对机械加工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机械加工质量好坏主要体现在零部件加工过程后零部件表面质量。零部件经过机械加工后,会在零部件表面形成不同的粗糙度,也就是零部件加工表面的微观不平度。机械加工零部件的性能都是由零部件表面粗糙度来控制的。例如零部件的抗腐蚀性,抗耐磨性和抗疲劳性等,都是通过零部件的粗糙度来控制的。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影响加工零部件的质量因素很多,下面列举几点:(1)机械加工中使用的刀具形状,刀具刃磨损状况;(2)机械加工参考的加工工艺和外部环境;(3)进行机械加工时刀具刀刃的残留面积大小;(4)机械加工过程中零部件的残留应力;(5)被加工的零部件自身材质等。通过了解上述五点影响零部件的质量因素,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措施来改进零部件表面的质量。措施一,在选择机加刀具时,要注意选择与要求几何参数一致的刀具,同时应选择刀尖的圆弧半径尺寸较大,但副偏角角度很小的刀具;措施二,通过技术部门,改进零部件的机械加工工艺,优先选用精密的机械加工设备,并采用先进的机械加工工艺;措施三,在零部件的机械加工过程中,控制好零部件加工的切削速度和切削深度;措施四,要尽量提高机械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机床的稳定性,减少零部件的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晃动;措施五,要根据不同零部件材质选择不同的零部件加工工艺。

3机械加工的高效性特点

机械加工不仅是指工业生产中的加工需要,同时机械加工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产品,由于日常生活中的市场需求复杂,决定了机械加工在此领域的生产难度非常大。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机械加工的技术先进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械加工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也会越来越短。所以机械加工业应该在保障机械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机械加工生产的节奏,提高机械加工的生产效率,为企业在效益上做贡献。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的效率,第一点,要在机械加工的技术上下功夫。创新,先进的机械加工技术,是提高机械加工生产效率,缩短单件产品机械加工生产时间的关键所在;第二点,要从机械加工生产管理入手,运用信息化的机械加工生产管理模式,缩短生产管理时间,日益完善机械加工生产管理的数据库,要求每个相关管理部门都要进行及时沟通,资源共享的任务方针,这样也减少了机械加工时间,提高了机械加工的效率;第三点,自动化的机械加工是一个未来机械加工的方向,它会针对机械加工任务及工艺,循环性自动化的生产机械加工产品,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更能够提高机械加工的生产效率。

4机械加工的智能化特点

在当下社会中,机械加工行业不能脱离时代背景而独自发展。在此背景下,要求机械加工行业,适应现在市场的需求变化,走科学的发展道路。智能机械化机械加工理论,由此产生。在智能化机械加工过程中,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所有的智能化发展都是以人为本的,在机械加工智能化生产中人的作用应该占主导地位。不要在机械加工的智能化发展道路上忽略或者弱化人的作用,智能化发展的越快速,人的作用就越明显,毕竟是人类的智慧主导了机械加工的智能化发展,决定了机械加工的智能化发展方向,如果忽视和弱化人在其中的影响,智能化发展的道路只会越走越窄,直至停止;二是机械加工的智能化投入应遵循科技发展的速度及市场的实际需求。要求企业不要盲目的进行大规模的智能化设备,人力,财力投入,这样违背市场规律,会使企业的失败风险大幅度增加。有可能得不偿失,造成企业自身无法控制的局面。

5机械加工的生态化特点

篇10

关键词:自动化仪表;智能控制;工业应用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市场对于工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工业生产效率,降低人员工作量,将计算机技术并入工业操作中,利用计算机实现对工业仪器的机械智能化控制,缩短了企业批量生产时间。

1 自动化仪表工作原理

自动化仪表与所控制设备连接,通过计算机对设备表面温度、输出流量、所受压力等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对超出限值的数据实行自动判断并进行实时控制。在机械自动化控制中,自动化仪表是显示指标数据的重要元件,利用该元件显示机械运行过程中的指标变化,将变化值自动记录于控制系统中,便于人工检查使用。设备主控制系统将各自动化仪表数据统一汇总分析处理,对各设备的数据观测和计算分析,一旦设备出现异常现象,自动化仪表能够快速做出反应,计算机只需分析异常数据即可快速找出问题所在。

2 工业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技术研究

2.1 智能化

纵观目前我国工业自动化仪表的发展态势,不难看出工业自动化仪表的核心是智能化。这种智能化主要反映在下面几大新功能。从工控的角度上来说,以前控制的算法知识由DCS或者调节器来完成计算,而现在只需一台已将PID模块植入的智能化的执行器或变送器即可,就能同相关的现场仪表一起实现自主调节的目标,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2.2 高精度化

因目前我国国家政策与法令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与日提升,工业生产对于成品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故提高测量仪表与控制系统的精度已成大势所趋。举个例子,有贸易交换计量用途的科氏质量流量计,其精度高达0.05%,一些气体超声波流量计的准确度高达0.5%,而新一代的DCS也把这个当成一项重要指标。如今部分项目在招标过程中,针对相关产品的精度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2.3 无线化

作为一种有广泛的发展前景的技术,现场总线应得到飞快的发展与推广利用。然而因过多的国际标准的制约,给其推广应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举个例子,第一代总线型的现场总线的国际标准多达10余种,再加上第二代的实时工业以太网,它也许具备20余种国际标准,而第三代总线的通信方案也在慢慢确立,各大跨国公司及相关组织均在确立各自的标准,仅在当下和利时、艾默生、西门子等一些大公司都制定了各自的标准。

2.4 开放性

当前我国愈来愈多的测控仪器采用以高性能微处理器为硬件系统核心、VxWork、Linux等嵌入式操作系统为系统软件核心的嵌入式系统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时期计算机与仪器仪表的联系会日益密切起来。Agilent公司认为,在仪器仪表设备上应包含计算机的全部接口,从而让人感觉这种仪器的使用与操作电脑的方法差不多。依靠网络产生特定功能的测控系统,可有助于多样化智能化现场测控设备的开放式互联系统的实现。

2.5 网络化

现场总线技术具备促进智能仪表的作用的充分发挥的作用,它是一种通过运用计算机数字化通信技术让自动控制系统同现场设备一起进入工厂信息网络,从而转成企业信息网络底层。相信在工业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很快就会产生以网络结构体系为主要特性的新型自动化仪表。

3 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

3.1 设备总线控制技术

工业自动化仪表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通过将现场设备和控制仪器相连接,使得分析仪表、生产设备、控制器、执行器等整合为一个覆盖范围广的控制系统,实现对生产企业内部多套设备的集中管理,避免了传统生产中由于设备分布广泛且复杂多变,造成管理上的困难。现代化企业生产过程中,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也不仅仅依靠集中控制技术对设备进行操控,而是将现场设备通过总线连入计算机网络中,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操控,并且能够借助网络数据库实现对数据的快速分析计算等功能。

3.2 网络技术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运用

在当前发展阶段,网络技术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已得到了运用,它是以数字化通信技术的形式存在着的,在系统的网络层中起到了关键的通信传输作用。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运用与智能仪表有关技术的发展,自动化仪表将一步步依靠嵌入式的形式与通信网络相融,如此不仅能提升网络的透明化,还能促进工业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的完美结合。

3.3 分布式控制系统

目前,分布式控制系统在一步步引领设备智能化测控的控制手段的发展,基于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发展,全面统筹兼顾了现代控制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图形显示技术以及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等,全面实现了对设备参数的分级管理与灵活配置,把其优越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3.4 网络控制系统

在测控仪器当中,微处理核心硬件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核心软件的运用比较广泛,其可促使计算机和仪器仪表间的数据传输和控制变得愈加紧密,仪表设备上的打印机接口、局域网络接口、USB接口等愈能强化测控仪器的通用性。依靠和计算机相连,设备在操作过程愈加便捷,其操作流程与方法同计算机差不多,这更能让智能化设备和控制设备的操作更具实用性和开放性。

3.5 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运用

自动控制技术在现代化企业生产当中已变成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操作误差的重要方式,在企业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目前,自动化控制技术主要应用于过程自动化、机械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三个领域。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主要依靠过程自动化和机械自动化实现对生产流线上设备操作的精准控制,实现对各个加工环节运行情况的直观管理,在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中广泛应用管理自动化,应用计算机对众多设备的批量管理手段,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4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