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培训范文
时间:2023-12-05 18:0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辐射防护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对象
北京市某肿瘤专科医院护士110人。
1.2方法
1.2.1抽样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内科、外科、门诊、放射治疗与诊断相关科室(放疗科、介入科和影像科室)4个临床科室作为抽样单位,以当日上班的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入组标准为:从事护理工作满1年;自愿参加;充分知情。
1.2.2调查方法
采用根据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相关领域专家意见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①调查对象一般情况;②辐射基础和防护知识,共20道题,每部分10题,1题计5分,满分为100分。据既往评分标准,以80分及以上为良好,60~7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③辐射防护培训经历和培训意愿。
1.2.3质量控制
采取现场调查,当场回收的方式,避免了问卷填写过程中护士之间的沟通,同时对问卷中未填写项目及时询问调查对象并予以填补。数据的采用双人同步评分及录入的方式。
1.2.4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率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描述,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102份,均为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7%。调查对象的工作年限为1~33年,平均(1037±679)年;均为女性,其中内科26人(255%),外科22人(216%),放射治疗与诊断相关科室36人(353%),门诊18人(176%)。
2.2辐射防护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调查对象对辐射的危害性、放射性的认识,辐射防护的目的、意义以及对于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态度等问题的知晓率较高,但对具体的防护措施、原则等知晓程度较低(表2)。
2.3不同特征调查对象辐射防护知识合格情况
调查对象辐射防护相关知识的平均得分为(5691±1072)分,而分数在80分以上的仅6人(588%),60~79分的有39人(3824%),不及格人数57人(5588%)。及格45人,及格率为441%。经检验不同年龄、职务、职称、文化程度、科别和是否参加过培训,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4辐射防护培训现况与培训需求
调查对象参加过辐射防护培训的仅有19人,占1860%。接受培训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学习和院内培训。其余83人从未参与过任何形式的相关培训。而对于参加培训的需求,有超过9600%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相关学习,其中表示非常需要的有59人。
3.讨论
3.1肿瘤医院护士对于辐射防护相关知识的总体状况分析
本调查中,研究对象辐射知识的得分的平均分为(5691±1072)分,总体水平偏低。其他相关文献显示,无论是普通居民还是医务人员对于辐射防护的认知水平均较差,包括放射学诊断与治疗的相关科室[3-6]。这与本研究的调查结果一致。调查可见,护士群体对于电离辐射的危害和防护的意义,以及对于防护的态度等原则问题有较好的认知,但是对于具体操作和核心知识的掌握较差。原因可能为:①护士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接触放射性操作;②各阶段的护士教育中,缺乏针对性的培训,护士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太少。
3.2肿瘤医院护士辐射防护相关知识调查结果的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护士中有186%参加过相关培训,参与过培训的护士知晓程度要优于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护士。相关文献报道:针对性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辐射防护能力的有效途径[7]。不同科别之间的结果也存在差异。放射学诊断和治疗相关科室,及格率要优于内科和外科及门诊。这与研究对象在临床工作中是否接触过有放射性的操作有关。结论与张小萍等[8]报道结论基本一致。30~39年龄段,职称为主管护师及以上,文化程度在本科及以上的护士的及格率较高,可能与这部分护士多数是岗位中坚力量,经验丰富且学习机会较多有关。护士长的及格程度也优于护士。职称和学历越高,及格率越高。因此建议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
3.3辐射防护知识相关培训的需求与建议
篇2
【关键词】换料大修;辐射防护;管理经验
The Radiation Protection Management Experience for Refueling Outage of NPP 2,
CNNC Nuclear Power Operations Management Limited Company
NI Wei CHEN Gao-fei LIU Jie LANG Qi-liang
(CNNC Nuclear Power Operations Management Limited Company, Haiyan Zhejiang 314300, China)
【Abstract】Since commercial operation in 2002, the NPP 2 of CNNO has been safe in operation for twelve years,and finished RP control successfuly in the 22 refueling outages. During the twelve years’ operation, the RP management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nd developed constantly, it also made good achievements in RP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relevant RP 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refueling outages of CNNO Qinshan NPP 2, introduced the RP control actions for each stage of refueling outage, and discussed the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y of RP control in refueling outage.
【Key words】Refueling outage; Radiation protection; Management experience
0 概述
压水堆核电站机组的换料大修是电站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每次换料大修期间,除了要更换一部分核燃料以维持机组下一循环的运行外,还要对部分在日常运行期间无法检修的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纠正性维修、定期检查、试验及在役检查,并对部分系统或设备进行以提高机组安全和经济为目的的技术改造项目。
与机组日常运行相比,大修期间的核岛检修工作的密度和强度大大增加,参与人员多、检修项目多、交叉作业多,这些因素造成辐射安全管理的难度随之增加,同时,大修期间也是辐射事件或事故的高发期,根据中核运行二厂历年剂量数据统计,大修阶段的集体剂量约占到全年集体剂量的80%以上(表1)。因此,大修阶段的辐射控制是电站辐射防护管理的重点,也是检验电站辐射安全管理是否有效的主要一环。
中核运行二厂经历了22次大修辐射防护管理,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大修辐射防护管理体系,大修辐射防护体系的良好运作,不仅保证了大修各项工作有序的开展,也使得大修期间辐射安全指标得以有效控制,且在中核集团开展大修性能指标评价以来一直处于较好的水平(表2)。
表1 中核运行二厂历年大修剂量与年度剂量
(剂量单位:man.mSv)
注:2013-2012年大修剂量占年度剂量的平均百分比为85.5%.
1 辐射防护大修管理
1.1 辐射防护大修管理组织机构
大修期间辐射防护管理的范围涉及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何有效的组织开展各项监督任务,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组织机构体系,中核运行二厂辐射防护科采取“技术管理为主,行政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以辐射防护大修协调人为主,专项负责人和大修监督员相配合的大修管理机构(图1), 各机构成员职责如下:
大修协调人:大修期间辐射防护专业的主要负责人,为公司大修管理组织机构中的一员,全面负责大修期间辐射防护相关各项事务的协调管理,且参与大修相关的定期会议及对外接口。
辐射防护科科长:为大修工作和大修协调人提供必要的行政支持,包括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的各项支持。
专项负责人:大修协调人根据ALARA分级管理的要求,将现场检修作业分成独立的专项,指派辐射防护工程师作为这些专项的负责人,对于较高辐射风险的作业,专项负责人需要编制专项辐射防护方案,设置辐射防护控制点,大修结束后编制大修专项工作总结。大修期间对小组内的辐射防护方面的事项进行协调处理,并负责专项领域内的关键点作业进行辐射监督。此外专项负责人还承担辐射防护大修值班工程师的角色。
辐射防护值班工程师:由专项负责人轮流承担,大修期间每日在卫生出入口值班至21:00。根据大修辐射防护行动指南中的执行计划和大修协调人的安排,统筹安排大修监督人员和运行班组部分值班人员执行当天的现场工作,值班期间将每日现场工作任务、工作文件的分配给大修监督员,落实每日的大修监督任务后向大修协调人进行汇报,并负责大修现场辐射防护相关事务的协调和处理,以及中班期间辐射工作许可证的审批。
辐射防护大修监督员:协助辐射防护专项负责人和辐射防护值班工程师执行各项辐射防护测量和监督工作。
运行班组:负责日常机组辐射安全管理、辐射控制区的管理、辐射控制区出入口的管理、以及协助专项负责人和辐射防护大修值班工程师进行大修辐射防护监督等。
仪表班:负责电子剂量计、便携式仪表、KRT/KZC系统的故障检修和定期维护。
1.2 辐射防护分级管理
大修现场,检修项目很多,交叉作业多,而辐射防护人员的数量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是每一个核电厂在大修中都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合理利用现有的辐射防护管理资源,对辐射工作按风险大小进行分级管理(表3),对于那些辐射风险较高的工作则必须在管理上给予应有的关注,甚至逐项跟踪。
1.3 辐射防护大修管理的主要工作
辐射防护大修管理一般分三个阶段,即:大修准备阶段、大修实施阶段、总结反馈阶段。
图2 大修辐射防护管理流程图
1.3.1 大修准备阶段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大修准备阶段是大修辐射防护管理的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只有真正做到人员到位、物资充分、计划完善、文件齐备,在后续的实施阶段中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
一般大修前7个月,确定大修辐射防护协调人,并上报大修总经理部,处室授予大修协调人安排、协调大修有关辐射防护工作的权力。大修协调人在大修开始前5个月时启动各项准备工作,按照《辐射防护大修行动指南》准备阶段的工作清单分配任务并逐项进行落实,辐射防护大修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见表4。
大修文件准备是大修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准备工作越充分,实施阶段的工作才更有保障。大修协调人需要对大修总体计划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以往大修的经验反馈,编制大修辐射防护的监督方案,同时组织专项负责人对各个高风险的检修作业编制专项实施方案,并对作业中的关键步骤设置控制点,所有用于大修监督的执行文件,只有经批准并加盖大修文件章方可现场实施。此外,在编制辐射防护大修实施方案时还需对下列情况给予高度重视:以往没有开展过或较少开展的放射性工作;以往发生辐射事件较多的作业;连续工作时间较长的作业;环境位置较差的作业等。
大修准备阶段还需做好实操培训,特别关注的是那些新员工,这类人群的特点是:缺乏经验、技能不足,容易发生辐射安全事件,根据历次大修经验事件来看,很多人员污染事件是由于附加防护用品使用不规范造成,因此加强新员工的实操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对于高辐射风险的工作还需加强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熟练度,以减少作业时间和个人受照剂量,如蒸汽发生器一次侧装拆堵板作业,此项工作需要在蒸汽发生器一次侧水室内部进行,存在极高的外照射和污染风险,大修前安排作业人员在模拟现场实际工作环境的蒸汽发生器模拟体上反复演练,直至合格为止。
1.3.2 大修实施阶段
《辐射防护大修行动指南》中准备阶段的内容全部落实,标志着辐射防护大修准备的各项工作已全部完成,从而进入大修实施阶段的进程。在大修实施阶段,辐射防护各专项小组将全面运作,根据大修进度,按照预定方案执行各项辐射防护监督任务。
大修实施阶段辐射防护主要工作包括:
辐射工作许可证的审批,每日审批未来3天计划开工的主线工作和核岛工作的辐射工作许可证。
参加各类大修相关的会议,包括:大修早会、大修计划会、周安全协调会、处室早会、以及其他各项专题会议。
启动大修辐射防护日报的编制。
机组停堆后不同工况的核岛辐射水平测量,执行热停堆、氧化运行后、低低水位工况反应堆厂房辐射水平测量(在热停堆工况下首次辐射水平测量后,需对反应堆厂房红区进行降级),进行测量结果比较和评价,并对测量图的信息公布。
放射性热点屏蔽。
根据规程要求,增加污染检查的频度和范围。
根据大修进度和辐射防护实施方案,开展各项专项检修作业的辐射防护监督和控制点的释放。
辐射防护巡检及专项检查,包括:定期常规巡检,组织专项检查,参与辐射安全相关的联合检查等,对于发现的问题编制报告,并进行上报及协调整改。
对于发生的辐射事件、异常的调查与跟踪。
计划外新增工作的辐射防护控制。
KRT系统(辐射监测系统)的状态调整及通道大修。
部分管理厂房或区域的状态恢复,如ET出入口停运,设冷水区域重新划分为辐射控制区,龙门架临时污染区的解除等。
在大修实施阶段,管理的重点是如何将辐射防护的各项管理措施应用到各项检修工作中去,这里不仅需要将辐射防护实施计划与大修计划保持一致,还需要辐射防护大修协调人、辐射防护值班工程师和大修监督人员的密切配合。大修协调人每日参加大修早会和计划会后,针对最新大修进度将工作任务分配给当日的辐射防护值班工程师,辐射防护值班工程师根据大修行动指南和实施方案中的文件,安排大修监督员逐项完成当日的工作,并将完成情况和发现的问题汇报至大修协调人,通过逐层的责任管理,保证每日的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和落实。
大修实施阶段放射性检修作业全面开展,作业集中且参与人员众多,容易发生辐射安全事件或事故,如人员污染、区域污染、意外照射事件等,一旦发生辐射安全相关的事件或事故,需要及时开展调查工作,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开展纠正行动,并形成事件报告。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处理的及时性,及时采取行动不仅能限制事件或事故造成的后果和范围,而且能够更为准确的分析出根本原因。
大修实施阶段,除了关注常规高辐射风险的作业外,还需特别注意计划外新增的放射性工作,一般提前列入大修计划内的工作,准备相对充分,而临时增加的放射性工作往往因准备时间不足,风险分析不到位容易造成辐射安全事件,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完善的管理流程,使得计划外的工作,能提前被获知,并做好充分评价和必要的文件准备。
1.3.3 总结反馈阶段
大修现场工作完成并不表示大修已结束,只有在完成总结反馈工作后,才真正意味着大修辐射防护管理的结束,在此阶段需要对辐射防护监督计划的实施情况、大修中的经验数据、发现的问题和良好实践都需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价,这些内容将被汇总并印制成册,最后通过大修总结会和经验反馈会对这些内容进行学习和讨论。
通过总结和经验反馈,使得大修中重要的经验数据得以保留,以便后续的应用,同时总结了大修中良好实践,并对存在的不足开展纠正行动,这些良好实践和纠正行动将会落实到下次大修的辐射防护准备工作中,使得辐射防护的大修计划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这里从下面三个方面阐述总结反馈阶段在大修辐射防护管理中的作用:
1)积累经验,实现螺旋化提升
中核运行二厂辐射防护科从首次大修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大修总结和经验反馈工作,每次大修结束后,要求各专项负责人编制专项工作总结,大修协调人编制辐射防护专业的大修总结,重点分析大修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良好实践(见表5),针对不足之处开展纠正行动,将这些纠正行动和良好实践应用到以后大修管理中,从而实现大修辐射防护管理螺旋化提升。最终,这些总结和重要测量数据将被汇总并印制成册,使得这些宝贵经验得以延续。
表5 辐射防护大修管理部分良好实践
2)改进缺陷,保证大修现场的辐射安全
对于机组存在的一些缺陷,通过技术上的改造,来提高现场的辐射安全性。例如,1、2号机组建造期间没有对反应堆厂房内燃料传输通道采取任何屏蔽措施,装卸料期间,燃料传输管附近区域的辐射水平非常高,工作人员进入该些区域,非常容易导致超剂量照射事故。2003年101大修卸料期间,两位运行处现场操作员途径燃料传输通道的正下方,适逢乏燃料组件从通道中穿过,两位现场操纵员每人接受意外照射约100μSv,造成小剂量意外照射事件。针对此缺陷,辐射防护科通过现场隔离、技术改造方式,消除了此缺陷的造成辐射影响,并将此项实践经验应用到后续投运的3、4号机组。
3)在实践中吸取教训,在管理上加以改进
大修期间辐射防护管理经验,可以说是在实践和经验累积中不断完善的,电站投运初期无论是辐射防护专业还是检修单位可能都存在经验缺乏、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外部学习和同行经验交流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还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完善,从而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的管理体系。中核运行二厂也是在历次的大修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和改进,从而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大修辐射防护管理体系,例如:
(1)2007年203大修期间,4名检修人员在换料水池进行装卸机套筒检修时造成面部沾污,分析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作业前辐射风险分析不足,导致作业期间采取的防护措施不完善,工作人员在没有配戴任何面部防护用品的情况下进行检修作业。在没有去污的套筒上存在严重的表面污染和大量放射性的浮灰,对设备的操作和接触会造成放射性的颗粒从设备上掉落转移到工作人员身上,在没有任何防护的面部很容易造成体表污染,严重的话还可能形成内照射。针对此情况,在后续的实施方案中要求此项作业调整至水池去污后进行,并在水池去污的工作中增加装卸料机套筒去污的工作;其次,工作人员作业时必须佩戴面部防护用品,需要直接接触设备的作业人员佩戴气面罩等防护器材,此后该项工作没有再发生类似原因造成的人员体表污染事件。
(2)301大修前辐射防护大修现场监督一直实行专项负责制度,各项工作有辐射防护专人负责,但随着运行机组的增加,需要分出人员进行其他机组的大修准备,造成每个专项负责人需要承担多个专项的工作,对于大修现场的监督工作往往应接不暇,因此在借鉴国内同行电站大修辐射防护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大修监督管理模式,设置了辐射防护大修值班工程师岗位,提高了现场异常情况的及时响应能力,也实现了大修期间辐射防护人员配置的优化。
2 大修管理中的需要重视的问题
大修辐射防护管理除了做好准备、实施和经验反馈三个阶段的工作外,对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1)大修管理是多部门、多专业共同协作的综合性的工作,辐射防护监督不能孤立于其他部门之外。不仅需要大胆管理,发挥监督与管理的职能,还需要与其他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沟通渠道,积极听取检修部门的良好经验,只有融入电厂正常的生产管理渠道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加强年轻的辐射防护人员的培养与锻炼。大修期间各项辐射防护措施的有效实施,需要一批经验丰富,技能熟练的技术队伍,年轻同志是这个队伍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年轻辐射防护人员的培养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需要给予其机会不断的去磨练,但也需要注意避免“拔苗助长”式的培养,让其独立承担超过其技术能力和经验水平的高风险工作。大修期间检修项目众多,是年轻辐射防护人员学习的最好课堂,在“传帮带”的基础上要给予其不断实践的机会,使其从被动跟学到自主思考,最终成为能够独挡一面的技术骨干。
3)辐射防护实施方案的编制需要结合作业现场的实际状况,不能“闭门造车”,仅从辐射防护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否则辐射控制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例如,在某些区域狭小、通风不不佳的情况下环境温度会比较高,如果仅从辐射防护角度考虑,需要通过穿戴附加防护用品进行严密的个人防护,而工作人员在闷热的环境下,往往很难严格遵守辐射防护的规定,如何平衡两者的矛盾,需要在技术上和管理上充分考虑,例如,将该类作业的检修窗口与风机的检修窗口错开,或在防护用品配置上加以改进。
4)保持大修辐射防护实施方案的严谨性和严肃性。执行文件的各项内容要简练、准确,避免存在歧义,否则容易引起误解造成辐射安全事件;其次,生效的辐射防护监督计划,需要严格落实各项要求,不得随意的降低了预定的管理要求,确实需要调整的监督计划和防护措施,必须重新进行辐射风险评价,再批准实施。
5)大修辐射防护管理中,对两类人群应多加关注,一类是“新员工”,另一类是“老员工”,“新员工”因经验不足容易出现失误,而“老员工”经验丰富也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对于大修期间的辐射防护人员也是同样要求,特别是具有多年大修辐射防护监督经验的“老员工”,不能因为以往的成绩而降低了辐射安全控制的质量,只有在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做好全面分析,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3 结束语
辐射安全监督需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吸取外部的经验与教训,不断挖掘内部的管理方面的潜力。中核运行二厂是一个运行了十多年的电厂,具有二十多次的大修管理经验,通过积极借鉴外部的良好实践,以内外部的教训为鉴,保守决策,不断总结,强化管理,勤于实践,目前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辐射防护管理体系。在已进行的数次大修中,职业照射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集体剂量和个人剂量都控制在较低的水平,1&2号机组2003-2011年度单机组的集体剂量都优于当年的 WANO中值,2003、2008、2010年度单机组的集体剂量优于当年的 WANO先进值。
【参考文献】
[1]中核运行二厂辐射防护科.大修辐射防护总结报告[R].2003-2013.
[2]中核运行二厂保健物理处.2012年保健物理年报[R].2012.
篇3
核电站、变电站、铀矿、射线探伤……随着工业的发展,辐射的运用范围日益广泛,人们对工业辐射安全与防护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刻板印象影响,很多人对辐射往往是“谈虎色变”。
对此,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森林就提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今的辐射防护技术已经得到快速发展,完全有能力把辐射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我们需要运用研究成果回应社会的关切,指导行业辐射防护工作,更好地保护从业人员与公众健康、保护辐射环境安全,促进核电、核技术应用与铀矿冶炼健康顺利发展。”在近期举行的广东省第二届工业辐射安全与防护学术交流会上,广东省辐射防护协会会长戎明海在致辞中就表示,应该加强技术的交流与推广,更好地保护公众健康、提高公众对辐射的认识,促进核技术的健康发展。
辐射“神通广大”
一提到辐射,人们首先映入脑海的恐怕就是核电站了。核电站是人类电力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快速发展、人们消费方式愈趋多样化,随之而来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电力供应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这个缺口将如何填补?
随着传统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新能源的概念层出不穷,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能源发电逐渐发展,并逐步填补了电力需求的缺口。而具有环保性高、资源消耗少、储存运输方便等优点的核能发电,也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核电站利用原子核的链式反应,产生大量热能,并最终将其转化为电能,不仅高效而且环保。中广核辐射监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彤提到,中广核2015年清洁能源上网电量相当于少消耗标准煤约346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511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82万吨,减排氮氧化物约54万吨。
除了核电站,辐射在工业中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工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设备进行探伤处理,例如我们要对飞机、桥梁、船舶等金属部件进行探测,查看这些金属部件中是否存在气泡、针孔、裂痕等问题,以便及时进行更换和维修。但是这种探测不能对这些部件带来损害,此时,核辐射就能大显身手了!
辐射中的x射线和γ射线有强大的穿透能力,当射线束穿透物体时,如果物体存在缺陷或结构差异,该部位透射的射线强度就不同于周围区域。采用检测器检测透射射线的强度,根据强度变化情况就可以判断物体内部的缺陷和物质分布。射线探伤大大减少了机械故障发生的概率,这对于航空、航天工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除了在工业中大展拳脚之外,辐射还在其他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辐射虽然听起来很可怕,但也并不是魔鬼,人类完全可以控制并利用好辐射。
工业辐射没那么可怕
“低剂量的放射性并不可怕,人类自古以来就生活在辐射环境中。”广东省核工业矿冶局原副局长、研究员级高工叶维荣提到,人类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一定的辐射,但是剂量都很少,通常不会带来危害。而在工业领域,都会设置严格的防护标准,并且设立严密的工作体系,放射性物质从产生到废弃,都处于严密的监管之中。
“放射性物质的管理可以说是层层把关,一点都不能含糊。”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陈瑞邦提到,放射源运输时必须使用专门的危险品运输车辆,运输司机及押运人员必须通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的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并持有有效的《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合格证》,佩戴个人剂量章及电子个人剂量计,携带环境辐射仪随时监测车内辐射剂量水平。运输车辆放置闪光灯、张贴电离辐射标志,运输途中不得随意停车逗留,直至将放射源运送到放射源库。
在开展辐射探伤工作时,存放放射源要实行“三人四锁”的管理模式,即依次对隔间门、源库大门、铁网门、放射源存储箱进行上锁。放射源存放的时候,就需要经过三个人的配合,先经业主保安人员开锁打开铁网门、业主安全管理人员开锁打开源库大门,放射源所属单位人员才能打开相应隔间门锁,将放射源存放在《放射源准进(存)证》上登记的存储箱内,并对存储箱上锁。放射源存放于放射源库内,由业主保安人员24小时看守管理。
在这样的层层防护下,工业辐射就如同被“困在囚笼的猛虎”,对环境的影响处于可控的安全范围。大亚湾电站,是国内知名的核电站,为了探测核电站辐射对环境的影响,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于2015年至2016年期间,对大亚湾周围环境中的放射性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大亚湾核电站周围介质中3H和14C(占国家批准排放限值最高的两种核素)的水平与核电站的距离明显相关,当距核电站3千米以上时,3H和14C与一般环境相当。据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主任黄乃明介绍,历史监测数据也表明,大亚湾核电站周边环境介质中3H和14C没有呈现出累积增加的变化趋势,“尽管3H和14C为核电运行后在周围环境介质中可以检测到明显高于环境本底的几种核素中的两种,且是对公众剂量奉献的主要核素,但核电所有排放核素的剂量总奉献小于限值的1/10。”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很多时候是无效应。”刘森林提到,人体细胞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人体受到辐射之后,细胞会做出反应对损伤的部分进行修复。当然,有没有效应,取决于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国际安全标准规定,人体每年在正常环境本底辐射之外,所受的辐射剂量上限是1mSv。
刘森林也提到,目前辐射防护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智能机械工具、智能可视工具、智能防护器具等的研发,可有效减少人与辐射源的接触,把人解脱出来。加上在线实时监测技术、精细屏蔽计算、剂量分布预报、防护措施建议等技术的开发,源头废物减量技术的发展等,这些技术上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对辐射安全防护工作的一次提升。
辐射防护意识很重要
在某一次使用γ射线进行射线探伤作业的过程中,射线探伤人员在回收放射源时,没有成功将放射源收回到γ射线探伤内。由于下一项的射线检测工作需要搬动γ射线探伤,当工作人员逐步靠近γ射线探伤时,个人剂量监测仪声响与灯光闪烁的频率越来越快,与平常的情况完全不同。但他对个人剂量监测仪的声响与灯光闪烁的异常情况并不在意,继续走向γ射线探伤。同事发现这一情况时,才把他给喊回来。但在这短短的不足半分钟的时间内,他就额外吸收了不必要的剂量,受到未知的射线辐射伤害。
在另外一次野外射线探伤作业中,有一位保安人员在没有注意辐射标志及监督区隔离带的情况下,经过X射线探伤场所设置的监督区域边界外侧附近,当他看到辐射标志及监督区隔离带时,认为自己受到了射线辐射,感觉全身都不舒服。尽管此后的测试测量都表明,该名保安没有受到辐射伤害,但是由于对辐射怀有强烈的恐惧心理,令他惶恐不安,乃至觉得自己身体都出了问题。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容耀文在学术交流会上介绍了辐射防护安全教育和培训的重要作用,从他介绍的实际案例可以看出,当前无论是射线探伤工作人员还是非射线探伤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偏差。
篇4
【关键词】 医用诊断X线机;防护情况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放射设备的不断更新,业务量大,使用率高,由于X线本身所具有的损伤特性.在使用中若不注意对它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将对工作人员和被检者造成潜在的损害,X线辐射的危害性尤为突出,已经引起高度的重视做好放射防护是当前重要工作内容之一[1]。为了全面了解医用诊断X线机防护情况,加强放射卫生防护工作。贯彻执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及《河南省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管理办法》等放射防护法规、规章、办法。我们对我区39台X射线机的放射卫生防护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汇报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对我区29家医疗机构的进行医用诊断X线机进行调查。
1.2 仪器 美国产451P巡测仪,国产RD98剂量仪。均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检定合格。
1.3 调查标准 用《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l8871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l302002)[2,3]对医用诊断X射线机监测数据进行评价,按照《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对场所现场进行监督。
1.4 调查内容 医疗机构X射线机房防护设施:机房位置、机房面积、工作状态指示灯、电离辐射警示标识、人防护用品;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检测:机房周围、操作位置、观察窗、防护门、四周墙外、检查室窗外。
2 结果
2.1 医疗机构基本情况29家医疗卫生单位共有可以工作使用的39台诊断X射线机,装机容量500 mA 30台、200 mA 9台,所有医疗机构医用诊断透视和摄影均为隔室操作。
2.2 39台医用诊断X射线机X射线机房防护设施调查情况,见表1。
2.3 39台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周围环境辐射水平调查情况,见表2。
3 讨论
随着放射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X线检查在医学领域中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但X线对机体有毒害作用,机体受到射线照射后,吸收了射线的能量,其分子或原子很快发生电离和激发。继而引起生物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变化,由分子水平的损伤进一步造成细胞水平、器官水平和整体水平的损伤,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生物效应[4]。由于我们的放射工作人员长期、固定的在有放射污染的环境内工作,应积极加强放射防护。
通过本次39台医用诊断X射线机放射卫生防护情况进行了调查,机房防护设施存在这机房位置、机房面积、工作状态指示灯方面的不合格情况。最为突出的是机房面积不合格率达25.64%。个人防护有品准备齐全但是没有个人应用,是由于医用诊断透视和摄影均为隔室操作造成。X射线机房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检测合格率91.46%,超标率8.54%,防护门超标率25.64%,检查室窗外超标率20.51%,观察窗超标率5.12%;以上超标主要问题在这些门窗的边隙封闭不严造成。
放射科医师及技术人员必须掌握防护知识,放射防护安全教育培训,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认真遵守操作规则[5]。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定期检查放射诊疗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等制度的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卫生监督管理,保证医用诊断X线机防护措施和方法到位,避免和防止发生防护不利造成危害。
参 考 文 献
[1] 范深根.我国放射事故概况与原因分析.辐射防护,2002,22(5):15.
[2] GBl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3] GBZl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S].
篇5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是一所专门从事辐射防护、辐射监测、辐射效应和核医学研究的省级专业科研机构。现有在职正式职工 44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3人。客座研究员和副研究员68人,其中,院士1人。
研究所主要开展放射卫生防护管理、辐射防护监测与评价、放射防护标准的研制、环境放射性水平监测与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放射病防治、核辐射医学救治基地的建设、山东省济南地区环境放射性本底常规监测以及核医学基础与临床研究、放射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等工作。承办“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国辐射卫生》,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2003年7月,研究所通过了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2012年6月通过了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实验室资质认定。2008年8月获得卫生部甲级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2011年8月通过了国家安监总局的甲级资质换证,2012年8月分别通过了卫生部和国家安监总局的甲级资质延续;2011年8月获得了山东省卫生厅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乙级资质、通过了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资质的续展。
研究所对职业卫生工作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实验室,购置超低本底液体闪烁计数系统、α谱仪、γ能谱仪、低本底αβ测量仪、6150A/D环境剂量仪、防护剂量仪、中子剂量仪等辐射检测设备。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先后派出2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培训班,均取得了个人评价资质证书。
研究所发挥科研优势,近几年承担了各级科研课题30余项,取得各项成果奖10余项。受卫生部放射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委托为国家制修订《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等10余项国家标准,为规范核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放射防护评价与检测
科学研究
研究所主要承担辐射防护检测与评价及环境辐射监测方面的研究和相关标准的制订,重点关注放射工作人员及受检者或患者的辐射防护及相关措施,及环境放射性对公众的辐射监测及防护研究。
在放射防护评价与环境放射性监测方面,研究所每年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攻关计划、省卫生厅重点科研项目等科研水平较高的项目,以及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研究所制订的《油(汽)密封放射源测井放射防护标准》《油(汽)田非密封放射源测井放射防护标准》《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等国家标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0余项,对规范核和辐射技术应用单位的放射防护技术与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技术服务
放射防护监测评价科室目前配备超低本底液闪、高纯锗γ能谱仪、低本底α、β测量仪、中子剂量率仪、热释光测量仪、环境X-γ剂量率仪等大中型监测仪器。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检测与评价。科室每年检测工业探伤设备20余台,密封放射源200枚左右,总体看来,由于《职业病防治法》修订的原因,造成卫生与安监部门对工业企业的放射卫生监管出现了衔接真空,因为缺少监管力度检测的覆盖率比较低。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是技术服务的主要工作,评价范围涵盖了工业加速器、辐照中心、工业用放射性仪表等。
目前,研究所已经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合作完成了荣成石岛核电的放射防护评价工作,完成了包括齐鲁石化等大型企业放射源的检测工作,多个辐照中心以及工业加速器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工作。
个人剂量监测。配合国家法律法规对放射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要求,积极开展个人剂量监测。每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人数逐年增加,2011年度监测人数达6000余人,其中大部分为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工业企业放射工作人员开展个人剂量监测的在逐年增加。
环境放射性监测。每年监测济南地区大气沉降物中90Sr、137Cs沉降量、济南地区生物样品中90Sr、137Cs活度浓度和济南地区露天水源水中90Sr、137Cs活度浓度。每年对送检矿泉水、地热水、稀土等样品进行放射性检测、分析。
核事故应急监测。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后,卫生部召开日本核事故对我国食品及饮用水放射性污染应急监测会议,由研究所负责山东省食品和饮用水样品的应急监测工作,向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员会上报检测数据,完成了应急监测任务。
山东海阳核电站运行前放射性本底调查工作。山东省海阳核电站1、2号机组将于2014年并网发电,目前研究所承担着山东海阳核电站运行前连续2年的放射性本底调查工作,负责核电站周围20km2范围内全部水样(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海水)和底部沉积物的放射性调查工作。
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诊断工作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研究所于2004年获得了职业健康检查资质。作为省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承担了山东省省直和多个地市的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研究所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开展科技服务与技术咨询,加强与各地市卫生防疫、医疗部门合作,不断扩大服务范围。获得资质以来,每年职业健康检查人数5000余人次,职业健康检查项目覆盖了卫生部55号令《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所涉及的各种项目。研究所不断的完善实验室,查体项目日趋完善,仪器先进,染色体全自动分析仪能进行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细胞率分析;自动生化分析仪可进行肝功、血脂血糖等全套血生化分析,同时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测定也处于领先水平。实验室建立了自己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的剂量效应曲线。自2007年参加全国辐射生物剂量估算比对,比对结果均合格。
在健康检查过程中,研究所坚持客观、准确的原则,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部分不适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与用人单位协商调离了工作。研究所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已逐步发展成为学科齐全、优势突出、科研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综合科研能力较强的医学科研机构。
研究所科研计划项目来源逐步扩大,计划项目数逐步增加,项目级别和经费额均有明显的提高。课题“济南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分析与防护对策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该课题根据我国有关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针对济南市放射防护的实际情况,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对济南市有X线机进行防护调查测试与改造;拟制《X射线的防护》录像科教片,编写材料,对济南市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与环境监测,研究相应的防护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制成了济南市放射防护6项管理办法与制度,对济南市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全面的健康查体,对其健康状况作了深入的分析,对发现的可疑病例均做了相应处理,尤其是提出的染色体畸变与微核率,其放射损伤诊断价值具有独见性。该项研究是一项剂量监测、卫生防护和健康调查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工作,具有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职业健康监护过程中,研究所主检医师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每一位进行健康查体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问诊,了解放射线接触史,建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填写《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表》,对每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表》,由主检医师审核后填写检查结论和处理意见并签名。处理意见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提出对受检者从事放射工作的适任性评价意见;检查结果如有异常,需要复查的,明确给出复查的内容和事件,发现疑似放射损伤的,提示受检者提交职业病诊断机构,进一步明确诊断,并通知放射工作人员所在的放射工作单位。在工作中,研究所的主检医师随时可以向各类放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咨询和医学建议,并接受放射工作人员对健康检查结果的质疑或咨询,如实向放射工作人员解释检查结果和提出的问题,保障了山东省各类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
放射性损伤诊断工作
研究所2005年获得职业病诊断机构资质,近5年来在放射职业病的诊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作为放射病诊断组成员,承担了4名超剂量受照人员长达30余年医学观察和临床处置工作,积累了辐射损伤救治和医学随访、观察的宝贵经验。取得诊断资质以来,先后诊断慢性放射病、放射性白内障等放射性损伤26例,并按照职业病病例报告的相关规定,报送本地卫生行政部门。
加强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随着《职业病防治法》的修订,工业企业职业健康监管的主体由卫生部门转变为安监部门,前期存在的工业企业放射卫生的监管薄弱必将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而得到改善。
建议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加强对核和辐射技术用单位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对承包经营企业或私营企业的监督监测力度,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成立专门的放射防护组织,确立放射防护负责人,将安全保管责任落实到责任人。
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可引起机体多方面的异常变化,为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应加强有关法律、法规及放射防护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严格按有关规定加强放射防护设施的基础建设,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对他们的健康管理,减少受照剂量,减轻放射损伤,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篇6
申静:女,本科,主管护师
医护人员对125I粒子植入辐射防护现状调查与防护对策
申静 范超云
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对125I粒子植入和治疗时的辐射防护措施。方法:根据125I辐射危害和辐射防护的要求设计调查表,对病区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意识欠佳,防范措施不到位,出现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白细胞下降等不同症状。结论:掌握规范科学的防辐射知识,正确使用防护用具,按照规范化的流程和制度执行,确保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安全。
关键词 125I粒子;辐射危害;放射防护对策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1.052
Iodine 125 seed implantation radiation protection survey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SHEN Jing(Beijing Sun Palace Chaoyang Distric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Beijing100028)
FAN Chao-yun(The China Meitan General Hospital,Beijing100028)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odine 125 seed implantation and in the ward of iodine 125 seed implantation fo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adiation protection measures. Methods:According to the iodine 125 radiation and radiation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for the design of questionnaire, the ward staff and patients′families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Nurses self-protection awareness of medical staff was poor, prevention measures were not in place, headache, fatigue, memory loss, decrease of white blood cells with different symptoms. Conclusion:Master the scientific knowledge of radiation, the proper use of protective equip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process and the system implementation, to ensure that the medical staff 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occupation safety.
Key wordsIodine 125 particle;Radiation damage;Radiation protection measure
125I粒子植入治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近距离治疗肿瘤的组织间三维立体定向的放射治疗方法,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程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有微小损伤的一种治疗方法,从而控制肿瘤发展及消除肿瘤。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18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男2名,女16名。年龄22岁~39岁。平均年龄27岁。护士14名,医师4名。接触125I时间:>3年10名,2~3年3名,≤1年4名。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病区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共发调查问卷18份,回收18份,回收率为100%。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接触125I放射粒子时间、人员类别、身体情况等。
2结果
医护人员均有不同症状,11名医护人员出现乏力;11名医护人员出现头痛;13名医护人员出现记忆力减退;6名医护人员出现白细胞下降。出现白细胞下降的医护人员都是接触125I 3年以上的人员。医务人员为患者进行粒子植入,进行大剂量照射时穿着铅防护服、佩戴普通口罩、帽子。术后患者返回病房,病房护士操作时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3防护对策
3.1完善辐射防护规章制度、相关流程和补救措施125I粒子种植治疗的核素释放能量低、穿透力弱、临床操作易防护,但人体受到辐射的累计剂量,随着接触放射源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在应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同时,为防止医护人员与家属等个体发生辐射伤害,保障医务人员与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医院统一对所涉及的科室制定预防辐射的有效防护措施、流程、制度以及发生暴露后的上报和补救措施,必要时制定医务人员轮岗制度。咨询参与随访,及时分析原因,改进防护措施,将受到危害的医务人员暂时调离原工作岗位,以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
3.2掌握辐射防护有效方法
3.2.1屏蔽防护选取适当的屏蔽材料做成屏蔽体遮挡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对治疗过程医护人员手掌、胸部和眼睛等部位无屏蔽状态下年剂量当量最大值分别为(222.45±11.7)mSv/a,(12.75±1.2)mSv/a和(25.5±1.65)mSv/a,而在进行有效屏蔽时年剂量当量最大值则明显降低,分别为(30.26±2.55)mSv/a,(0.45±0.06)mSv/a和(0.84±0.09)mSv/a[1],远低于国家标准GB 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时源安全基本标准》中的年剂量当量限值[2]。因此需要配备铅防护颈围、铅防护围裙、铅防护眼镜、铅防护手套有效屏障进行辐射防护,以减少照射剂量。医务人员还应掌握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3]。
3.2.2距离防护距离放射源越远,接触的射线就越少,受到的伤害也越小。医务人员近距离进行粒子植入时必须实行全方位防护措施后方可进入操作。植入过程中注意清点粒子颗数,严防粒子丢失和泄露,避免引起核污染。患者植入后回到病房,选择有防护条件的房间,将进行125I粒子植入的患者集中在同室管理,不能做到单间管理,病室间床间距至少1 m[4],并在房间门口或床头悬挂特殊标志。儿童及未生育者应尽量避免探视或与患者密切接触更不能作为患者的陪护者。严禁患者外出到人群较多的地方,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医护人员在做临床护理和查房时尽量站在患者四肢附近,距离患者种植粒子处1 m以上。护士需要近距离护理操作和医师查体时,应穿铅衣或将铅防护中单铺到患者身上,遮盖患者粒子植入部位,然后为患者进行治疗和查体,治疗完毕将铅防护中单收回。必要时为患者留置PICC管或留置套管针行静脉输液。两周内注意分泌物痰中是否有粒子浮出,当发现粒子浮出时,千万不可徒手捡起,应在适当的屏障下操作,使用长镊子和汤匙夹起,放置于带盖的玻璃瓶内,与粒子源保持一定距离,并存放在少有人走动的地方,立即上报相关主管部门给与及时处理。出院时患者坐专梯与专车,不挤公交车,以免造成公共污染。
3.2.3时间防护在保证完成护理工作的前提下,提高操作水平和熟练程度,以减少与放射源的接触时间,各项操作尽可能集中进行。限制家属的探访时间。
3.3加强学习提高意识专业知识的拓展,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医院除内部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和专业讲座外,还应有计划地派医务人员外出参加业务培训。内容需广泛并涉及职业防护概念、措施、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知识,以便自觉及有效地在工作中做好自我防护。
3.4定期体检医护人员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有问题随时报告反馈,并给与及时治疗,同时注意加强营养,未婚与怀孕者尽量不参加此类工作[4]。
3.5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巧妙运用沟通技术,适当调整工作强度,放松心情,将心理性职业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
4讨论
辐射的危害与毒性,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可能的伤害程度,将放射源分为5类:Ⅰ类放射源属极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种到1 h就可致人死亡;Ⅱ类放射源属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以致人死亡;Ⅲ类放射源属中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上述三类放射源为危险放射源。Ⅳ类放射源属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Ⅴ类放射源属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125I粒子属第4,5类,但仍需要重视潜在照射的危险性。125I放射粒子只有γ及X射线且能量低。衰变方式是轨道电子俘获,其中7%产生35.5 Kev单能的次级伽马射线,93%产生27.5 Kev的X射线;它的半衰期为60 d,属于中等半衰期,活度不是很大,但也有一定的危害。1 mci的源在大约半米的距离内被照射20~30 min,等于放射性操作人员25 μS/d的剂量。它属于中毒性核素,破坏细胞组织,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125I主要损害为对甲状腺的损伤,对性功能的影响,使计数减少、对智力的影响,记忆力下降、眼睛晶体损害、遗传效应、白血病和恶性肿瘤发生率增加等。
125I粒子手术治疗的患者人数逐渐增加,手术和治疗的医务人员基本不变,医务人员长时间、常年甚至几十年接触放射源,受照的剂量当量累计增加,对医务人员是有一定的伤害。医护人员近距离为患者植入125I粒子且频繁进行各种治疗操作,家属在照顾125I粒子植入的患者时也很容易被辐射和化学毒害,因此医护人员、患者和患者家属应了解危害因素并加强辐射防护措施,避免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辐射属于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中其中的一项内容,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医务人员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袭或将其所受伤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刘守红.125I放射性粒子对家兔舌体组织放射性损伤的实验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3.
[2]李健敏.125I粒子植入术后密切接触者辐射剂量监测及防护[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3.
[3]杨玉志,邱春冬,王鹏.铅防护服的性能检测与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114-115.
[4]于华.TPS系统在G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及联合外放疗的指导作用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篇7
【关键词】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内容,是诊断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必备条件之一,加强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工作,对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做好放射防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掌握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接受外照射剂量水平,正确评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效果,发现事故隐患,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现将2009~2010年上海市某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辖区内从事放射诊疗、工矿企业接触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
1.2 仪器 仪器测读仪为北京防化研究院生产的RGD—3B热释光剂量仪。热释光探测器为LiF(Mg,Cu,P)玻管探测器。
1.3 方法 监测严格按照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执行。每年监测6次,佩戴周期为2个月,累积剂量为年辐射剂量。
1.4 数据处理 用SPSS 11.5软件包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个人剂量监测情况(见表1) 2009~2010年,共监测放射相关单位229家次,放射工作人员1412人次;2009年、2010年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381 mSv·a—1、0.553 mSv·a—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类别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监测结果(见表2) 2009~2010年,工业相关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高于医疗相关放射工作人员,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从2009—2010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来看,我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水平与国家个人剂量限值(20 mSv·a—1)[1]比较,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工作人员健康与安全能得到有效保障。这与我区放射防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大多数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得到不断提高,各单位充分重视,防护设备不断完善密不可分。2010年人均年有效剂量较2009年高0.17 mSv·a—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放射防护工作决不能松懈。
从不同类别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来看,医疗相关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水平较工业相关放射工作人员更好。分析原因,可能与我区医疗行业近几年快速发展,放射防护设施、设备投入随之增多,加上定期进行防护培训与考核,医疗人员防护意识都较强;而部分工业放射工作人员从思想上还没充分认识到个人剂量监测是对自身健康的一种有效监护,出现过故意曝光事件。因此,还需加强对工业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培训与对工矿企业的监管力度。
篇8
【关键词】辐射环境;类型;特点;保护措施;防护措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的广泛使用以及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的大量开发使用,在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辐射难题。以下就辐射环境保护与安全防护进行了探讨分析。
1辐射环境的概述
1.1辐射环境的类型
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辐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微波已经在雷达、通讯、广播、电视、电脑、医疗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如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但是其辐射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还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变得越来越频繁,一些装饰材料由于工艺要求需要添加放射性水平增高的物质,从而对人体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再次,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种类也越来越多,如X射线、CT、PET等等,尽管为患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是也给患者和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定的辐射伤害。可见,在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已经无法避免辐射污染的存在,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将辐射污染控制在人类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1.2辐射污染特点
首先,辐射污染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能量或射线污染,并且辐射污染是发生在使用过程中,因此辐射污染的控制不能够完全消除,只能够控制在可接受的尽量低的水平上。通常,电磁辐射污染源可以分为五大类,即广播电视系统发生设备,通讯、雷达及导航系统无线发射设备,工业、科学和医疗系统射频设备、高压电力系统设备以及交通系统电磁辐射设备。
2辐射环境的保护措施
2.1强化辐射环境安全事故的应急准备和演练
辐射安全事故主要是指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在生产、运输、销售、使用等活动中引发的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事故,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等辐射事故。对于辐射环境安全事故一定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要建立好辐射应急组织开展事故应急处置,如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等。同时还应该做好应急响应工作,当辐射事故发生时,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应建立完善的辐射事故应急预警机制,及时收集和分析辐射事故相关信息。
2.2加强辐射环境的监测
做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是控制辐射污染的前提条件。伴随着我国核工业发展的起步,我国的辐射环境监测工作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当前,在我国从事辐射环境监测科研工作人员的努力下,结合国际辐射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体系,并且编制了相关的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我国的辐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和进步。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仪器设备的配备等等。如果财力允许,实验室更新设备时还应该朝着自动化、数字化和谱仪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减少人为误差和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2.3做好辐射环境污染的医学防护
首先,要积极开展辐射危害研究,从而制定科学的卫生防护标准。其次要积极开展专业培训,广泛的进行科普宣传,让周围的群众广泛的了解放射性核素的性质,正确认识辐射的危害。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投入、严格执法,对一些为了追求利润不顾人们生命安全的不法分子要处以严厉的处分,对于核废料的处理要由国家政府直接监控,严格管理,独立执法,从而有效的避免核废料对人类安全造成的伤害。
2.4妥善管理辐射环境档案
辐射环境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体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辐射环境管理档案材料,为辐射环境监督管理,入场监测以及法律法规标准的贯彻实施提供了基础性资料和科学依据。要做好辐射环境的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能够科学系统的进行分类,从而为管理利用提供必备的条件。辐射环境档案可以根据行政区划分,也可以根据污染源或污染性质划分。其次,要系统的对档案进行排列和编号,以便迅速准确的查找和利用这些档案。
3辐射环境的安全防护措施
运用射线设备与放射源的单位,首先要根据辐射作业类型装备相应的辐射监测仪器,对辐射作业场所进行专项的监测,设定门机联锁体系,这样可以避免人员在射线设备或放射源运转时期进人辐射剂量水平较高的射线机室。
3.1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在辐射作业场所,门机联锁和作业状态指示灯呈现问题,门机易导致事故发生,因此安全联锁是确保安全的最好方法,警示象征不符合也会引起事端作业室大门忘关(没有门机联锁的射线设备),会导致作业、非作业人员进人射线机室,遭到不必要的辐射,给人员形成辐射损伤,无防辐射设备或设备不结实,也存在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有些单位不重视这项办法,以为这是糟蹋,没有必要进行辐射作业场所设置与辐射类型一样的报警仪,辐射作业人员没有佩带热释光剂量计,或者虽佩带,但并没有定时进行剂量检查,自己剂量档案不完善,为了削减不必要的辐射,需要强调工业人员自带防护用品,不能为一时方便给自己或者别人增加辐射剂量。(1)有些单位分管领导没有参加辐射防护和安全训练,缺乏辐射防护与安全知识,对辐射防护的注重力度不行;(3)有些单位没有建立辐射安全领导小组,没有指定专人负责辐射防护作业,或者虽建立了领导小组,但形同虚设;(3)对于有些现已验收过的单位,疏于平常管理理,没有定时对报警、监控等硬件设备进行维护和演练,致使应急呼应功能有所降低。因此为了加强辐射环境的安全必须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3.2健全辐射安全管理机构
凡是从事放射作业的单位应根据可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法令的规则,结合单位的具体状况,树立专门的安全和防护管理机构或专职、兼职安全和防护管理理人员,拟定健全的、可操作性的安全和防护管理规章制度,执行规则细则,实时监督落实。这样能够规范辐射管理,防止呈现管理混乱,使每人表现自我监督的效果,各司其职。优秀的组织机构能够非常好的便于环境保护部分的监督管理,增加辐射防护监测和管理力度,部分单位虽然有专门的安全和防护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但仅仅为了敷衍检查,机构和人员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与实际作业脱节。在健全的管理机构下,对辐射作业人员进行定时的工作健康体检和自己剂量检测,并进行考核和训练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定时对周边的环境进行监测和防护,将反常的现象报告给单位主管,及时向属地环境保护部门及相关部门报告突发的辐射事端状况,对辐射事端进行全部的调查。
结束语:
当前辐射环境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重大威胁。因此提高环境监测技术的水平,做好辐射环境安全事故应急准备工作和演练工作,完善辐射污染档案管理制度,做好辐射污染的医学防护工作是控制辐射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将辐射伤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张华英等. 电磁辐射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J].硅谷,2008(16)
篇9
【关键词】 放射损伤;放射防护;健康体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健康体检已逐渐被人群普遍认知。在个人或团体例行体检、儿童及青少年的入学检查、学生升学检查、参军入伍、从业检查、餐饮服务业人员体检、出入境人员健康体检项目中,没有一项能离开胸部放射性检查,它已成为健康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是每年体检的保留项目,是筛查肺结核、肺肿瘤等肺部疾病的重要手段。普通大众化体检一般包括胸透或胸部CR或DR。高档套餐体检还包括CT、PET-CT等。放射科医师和技师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体检者的防护。
1X射线的物理特性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X射线是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Conrad R ntgen)1895年发现的,它具有波长短、穿透力强、荧光作用、摄影作用及生物效应等特性,由此开创了医学放射学的先河。在医学领域,X射线被广泛应用于透视检查、拍片检查及放射治疗等。1971年,英国工程师Housfield发明计算机体层摄影(CT),较高的密度分辨率使得X射线可以更精细观察人体正常和病变组织,引起放射学的一场革命。此后,随之产生了DSA、PET-CT等高精尖影像检查设备。起初,人类把X射线用于医学时也不知道它还会对人体有害,直到在实践中发现接受照射射线过多的人出现脱发、腹泻、皮肤溃疡甚至皮肤癌、白血病等,才逐渐认识到X射线也是“双刃剑”,如果超剂量使用,对人体的伤害是很大的。这是因为X射线还通过热效应、电磁效应、累积效应等机制对人体造成辐射损害。损害的程度随吸收剂量多少和人体对X射线敏感程度而定。一般来说,过小剂量对人身无损害,随着剂量的增大,会造成部分机体细胞受损,大剂量可导致组织细胞破坏及血液循环系统方面的病变,在免疫力低下或促癌因素存在时,可能诱发癌症。另外,放射线还可能诱发基因突变、遗传性疾病、婴幼儿智力下降等疾病。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最新的研究结果估算,以1 00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为例,每年大约会有350人可能因照射X射线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可见X射线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1-2]。
2国际组织和中国政府关于放射性防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X射线检查是用于健康查体的常规方法之一,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早期治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辐射的危害和防护已引起国内外的密切关注。鉴于放射性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为用好这把“双刃剑”,国际组织和中国政府对正确使用X射线作了一系列严格规定。1997年ICRP(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第26号出版物提出了实践的正当性、防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之辐射三原则。
中国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医用X射线诊断机的使用与防护作了相关的规定,其中有些对受检者的防护作了明确的规定。国家卫生部公布了《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自2006-03-01起施行,以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规定》要求,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核素显像检查或X射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8~15周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应当尽量以胸部X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
《规定》指出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医疗机构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应当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诊断技术。《X线诊断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48-1996)中规定:“必须根据投照方向恰当选择受检者,尽量避免非检查部位受到有用线束的照射。必须注意对受检者的非投照部位进行屏蔽防护,特别应注意保护性腺、活性骨髓、女性乳腺、胎儿及儿童骨骺等辐射敏感器官”[1-3]。
3特殊群体中儿童健康体检的放射防护
对儿童明显滥用X射线检查的例子比比皆是:儿童的入学检查、学生升学检查、结核普查,没有一项能离开X射线胸透或摄片。为了节约体检费用,大多都采用胸透这种最廉价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而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颁布的《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规定:“X射线诊断的筛选普查应避免使用透视方法”。中国和国际的儿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也明确规定,“不能把肺部的常规检查作为幼儿和青少年的常规检查项目,如每年的体检”。这是因为儿童感染结核的几率很小。从放射生物学理论分析,一种组织对放射的敏感性与细胞的分裂活动成正比,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细胞分裂活跃,较之成年人对射线敏感性强,且年龄越小越敏感(胚胎组织对射线更敏感),在其放射检查后的未来几十年里,远期效应就可能被诱发。笔者认为对密切接触结核患者或有疑似结核症状的儿童,建议行胸部X射线摄片,最好行DR检查。因为行DR检查受检者受到的电离辐射危害更小。
人体各部位细胞对X射线的反应程度不一,其中以性腺最为敏感。很多国家进行放射检查时,都要求必须对非检查部位尤其是性腺、甲状腺进行屏蔽保护,以使放射损害降至最低[4-7]。
4特殊女性群体健康体检的放射防护
23~35岁年龄组女性正处于生育高峰期,辐射对生殖细胞的危害早有定论,该组妇女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后代甚至民族的未来整体素质。所以在该年龄组把X射线检查作为常规查体方法,不符合“实践给个人或社会带来的利益大于代价”,即实践正当性的原则。
X射线照射给人体带来的危害被低估了。女性在停经前那段时间,对放射线特别敏感。40岁以上的女性对放射线非常敏感,因此在接受乳腺X射线检查之前最好权衡利弊。而对年轻女性来讲,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更快,对放射线的照射更加敏感,也要避免不必要的辐射[3,8-9]。
5X射线胸透的危害
在多种X射线检查方式中,胸透是患者受照剂量较大的一种检查项目。一次胸透的放射线量就相当于20次胸部X射线摄片。目前法国、美国、日本等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已淘汰胸透检查,在为数不多的使用国家中,英国的使用频率也仅为0.2%,俄罗斯为11.1%,而中国则高达61.8%。X射线胸透体检成本效益低,应该将胸透从体检项目中剔除。提倡放射实践正当化,目的是预防和减少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2,5,6-8,10]。
6中国健康体检受检者辐射防护的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系列放射卫生法规、标准相继实施,放射工作场所的防护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大大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受照剂量,有效保护了医务人员的健康与安全。但是,对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防护,是从近几年才开始重视,目前做得还远远不够。随着医学科普知识的普及,人们对X射线危害性的进一步了解,健康体检者的自我防护逐渐增强,但中国辐射防护的现状令人堪忧。如有时在实施给药或X射线照射时,医务人员没有禁止非受检者进入操作现场,是因为患者病情需其他人员陪检时,不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在日常体检过程中,很多受检者对此毫不知情。知道放照射防护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非常少,能主动提出穿戴防护用品的更是寥寥无几。多数受检者不知防护衣,患者做X射线检查时,没有对性腺、甲状腺、乳腺、头部等部位进行保护。集体受检时无辜被辐射者浑然不觉,有时胸透或摄片时,十几人一组同时进入检查室,一人检查,其余多人被动受辐射。对于这些问题,很多的医生和病人都比较淡漠,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X射线受检者防护意识相对较强,受检时基本都会穿戴铅防护用品[11-13]。
7加强健康体检受检者的放射防护措施
健康体检分两大类,法定专项健康体检和保健健康体检。法定专项健康体检项目中的“X射线检查”是必检项目,受检者无权选择。做保健健康体检时,受检者则应认真考察其正当性、合法性,要拒绝接受非正当和非法X射线检查。
医院或体检中心开展放射诊疗服务,须事先向受检者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同时,少儿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应排除胸透。
对孕妇、23~35岁生育高峰女性和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照射,医生更应慎重。要权衡利弊,非做不可的情况下,一定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从科学和道德的角度来讲,医生绝不能滥用X射线,这关系到职业道德的操守问题。滥用X射线可能短时期内不会使人体致病,但长期累积,发病几率可能增加[14-15]。
检查时应挑选检查剂量小、影像质量好、技术成熟的检查方法,要求承检医、技师遵守“尽可能合理达到低(辐射)水平”原则并给邻近检查部位的敏感器官使用防护用品。拒绝接受非正当和非法X射线检查。
对患者照射必须有家属搀扶或陪护时,应该对家属做好防护。X射线对人体有害,应避免经常照射,医生也应该告知病人X射线的危害。杜绝滥检、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空话。做好对X射线检查中受检者的防护。一是要做好X射线检查工作人员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二是确保医用诊断X射线机符合防护性能的技术要求;三是为受检者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防护帽、防护裙、铅橡皮等;四是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尽量减少曝光时间,注意业务水平提高,提高检查技能,注意胶片处理技术,避免重复摄片[1]。
由于电离辐射的二重性,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如不注意防护,滥用X射线也会给我们造成严重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谈辐射色变”。科学引导,正确宣传,让病人既要了解X射线的危害,做好必要的防护,同时不能因噎废食,拒绝必要的X射线检查。只有正确地认识电离辐射的利与弊,合理规范地使用射线装置,才能趋利避害,使其更好地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焦东江.健康体检者勿忘放射性检查的防护[J].中国检验检疫,2008(7):64.
[2]崔燕海,黄美萍,赵振军,等.胸部X线摄片在健康体检中的合理应用――附8 567例结果分析[J].放射学实
践,2009,24(1):33-35.
[3]崔淑贞,赵树桂,张连武.女性健康查体X线应用正当性研究[J].职业与健康,2003,19(8):114-115.
[4]寻长洲.某校年度查体胸透阳性率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7,27(5):437.
[5]姜秀英.学生健康体检常规X线胸透的合理性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9):183.
[6]黄永杰,安方静.对儿童X线体检中减少照射剂量的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8):857-858.
[7]杜桂英,窦玉梅,满静,等.聊城市学生健康查体使用X射线胸透情况的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2006,
15(3):322.
[8]张明玉,于建华,丛庆美.健康体检中X射线检查正当化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04,13(3):204.
[9]赵树桂,崔淑贞,张云兰,等.X射线胸透在女职工健康查体中应用正当性的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03,
12(1):31.
[10]周承来.高校招生体检胸透放射实践的正当性探讨 [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4):382.
[11]郑颉,欧阳习.重视并做好放射受检者的辐射卫生防护[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4):112-113.
[12]路小平.大学生体检X线透视的防护[J].中国校医,,20(3):227.
[13]王善平.预防性查体中X射线胸透阳性率的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3,10(2):250-251.
篇10
[关键词]数据 个人剂量 管理
[中图分类号] P41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271-1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核技术应用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对促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享受到核技术给我们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从事核与辐射的工作人员个人职业防护就显得尤其重要。为了防止从事核与辐射工作的人员受到过量照射,保障工作人员与公众的健康和安全,通过定期监测核与辐射工作人员佩戴的个人剂量计的是了解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情况的重要手段。
2监测方法、仪器及质量控制
2.1监测方法 个人剂量监测方法执行《个人和环境监测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GB/T10264-1988)和《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8-2002)。个人剂量计由我单位提供,负责个人剂量计的编号和监测并告知注意事项,个人剂量计的领取、佩带及送回由被监测单位自行安排,要求被监测单位每年监测4个周期,每个监测周期为3个月。
2.2仪器设备 监测仪器为中国防化研究院生产的RGB-3B型热释光剂量仪及FH-P型热释光精密退火炉,仪器每年定期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计量检定,均合格。
2.3质量控制 个人剂量计使用中国原子能院提供的LiF(Mg、Cu、P)圆片,每个剂量计装填3片,每批LiF(Mg、Cu、P)片使用前均经过一定剂量照射后按照≤±5%误差进行了筛选[1];监测单位定期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监测比对,比对成绩合格;每年度按照计量认证的要求定期进行期间核查等检查。
3评价标准
对于核与辐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剂量限值执行《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的有关规定,职业照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为20mSv,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为50mSv[2]。
4案例及处置情况
4.1案例
2012年7月我单位收到某医院送交的个人剂量计一个,经监测个人剂量为42.2mSv,剂量计发放起止时间为2012年3~7月共117天,换算为年个人平均有效剂量为132mSv,远远超评价标准。
4.2处置情况
发现异常数据后,监测人员按照质控要求认真查找了实验室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排除了实验室监测过程中的问题后,迅速通知了其辖区内的辐射管理部门,并会同管理部门现场进行检查。
通过检查发现,该被监测单位使用的透视机属已淘汰设备,人员操作与透视未能做到隔离。操作人员进行透视工作时,距离透视设备仅有20cm,且中间无任何防护装置,经现场监测透视时操作人员工作的位置上X-γ辐射剂量率达到了300μGy/h。
针对这种情况,管理部门现场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限期该单位淘汰落后设备,在新设备未安装使用前,停止进行透视工作;要求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近期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4.3发现的问题
(1)被监测单位管理不严,使已淘汰设备长期使用,同时对此项工作不重视,认为剂量水平不高,监测没有意义,未建立相关制度。
(2)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意识不强,觉得测不测无所谓,个人剂量计未按照规定时间及时送检。
(3)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在监督检查过程中未能发现设备陈旧老化问题;在项目审批材料中发现该项目未按照项目审批手续进行验收监测。
5管理对策
5.1加强个人剂量计的管理
要求被监测单位淘汰落后设备,制定个人剂量计管理制度,严格进行管理,明确每个剂量计固定使用人员,不同编号的剂量计不能混用;建立并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个人剂量计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内送交具备资质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监测。
5.2提高核与辐射工作人员素质
要求工作人员按照规定进行操作,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提高个人防护水平,工作人员进入辐射工作场所后,个人剂量计要正确佩戴,操作结束离开工作场所后,对个人剂量计进行检查,不要遗漏在工作场所内受到多余照射。
5.3个人剂量计监测单位与管理部门、被监测单位建立联动机制,加强监测的质量控制
监测单位每次监测后出具监测报告,若发现超过、达到或即将超过限值的异常数据,及时反馈给管理部门进行调查,每年监测结束后进行统计分析;应将剂量计回收、剂量计使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被监测单位,鼓励被监测单位及时反映情况,尽力指导解决使用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3]。
同时监测单位要做好监测的质量控制工作,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通过定期参加能力验证、比对等活动提高自身的监测能力。
5.4管理部门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管理
核与辐射监督执法部门要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管理力度,各相关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把关,定期查看个人剂量监测报告或记录,工作场所定期监测,消除事故隐患,杜绝放射事故的发生。
5.5严格核与辐射项目的环评审批及“三同时”制度
从源头抓起,对核与辐射项目的建设严格进行审批和要求,执行“三同时”与环评制度,要求核与辐射项目工作场所的防护水平达到职业人员及公众人员的限值要求;核与辐射项目后,严格进行验收,加强验收监测。
5.6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目前,社会上对辐射污染环境及防护的宣传力度不够,广大人民群众对辐射的基础知识了解不多,因此,各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定期联合对相关人员进行法律、法规、防护知识的培训,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核与辐射知识,充分解读国家法律法规所赋予各自的放射源监督管理的职责,使广大人民群众及核与辐射单位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参考文献
[1]庄丽. 热释光探测器在个人剂量监测中的误差分析及质量控制.《中国辐射卫生》,2007. (16).1.
- 上一篇:智能交通的前景
- 下一篇: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