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的定义范文
时间:2023-12-05 18:05: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交通的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益气养阴活血法;稳定性心绞痛;辨证施护
稳定性心绞痛为临床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的心脏病。本病属中医“心悸”、“胸痹”范畴,气阴两虚、血瘀阻络是其主要病机,故治疗应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研究显示[1],在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给予积极治疗的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效果突出。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给予中医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辨证施护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成2组,各60例。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0~68岁,平均(51.21±3.52)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2.31±0.43)年;伴有高血压21例,糖尿病10例,血脂异常19例,其他疾病9例。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43~74岁,平均(54.22±3.12)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3.23±0.53)年;伴有高血压22例,糖尿病11例,血脂异常7例,其他疾病8例。两组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拟方:黄芪30 g、党参30 g、麦冬20 g、川芎15 g、羌活15 g、当归20 g、红花10 g、怀牛膝20 g、全蝎6 g、水蛭15 g、五灵脂15 g、桃仁9 g、炙甘草6 g,随症加减。上诸药水煎400 ml,1剂/d,早晚分服。
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加强病房管理、健康宣教、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则给予中医辨证施护,具体如下:①心血瘀阻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致心胸疼痛,入夜尤甚,日久不愈,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以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为施护原则,早晚用温水泡脚[3],在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可选择性食用大蒜、羊肉、韭菜等温性食物,加快血液循环,减轻血瘀症状。同时保持病房温度适宜,加强心理护理。②气滞心胸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致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宇胀闷,得嗳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为施护原则。加强心理疏导,避免七情过激和外界的不良刺激,主动关心患者,必要时给予止痛措施。③痰浊闭阻证: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可致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以通阳泄浊,豁痰宣痹为施护原则,忌生冷、油腻食物及甜食,饮食不宜过饱,减少脾胃负担。取穴位贴贴于涌泉穴,可通大便,促进血液循环[4]。④寒凝心脉证: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可致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伴形寒,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以辛温散寒、宣通心阳为施护原则,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饮食忌生冷寒凉食物,可给予温针法或艾条灸。⑤气阴两虚证: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致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动则益甚,伴倦怠乏力,声息低微,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保证充足睡眠,可给与按摩及针灸加强睡眠效果,在饮食上可用山药、桂圆、黄精熬粥,加强益气养阴效果。⑥心肾阴虚证:水不济火,虚热内灼,心失所养,血脉不畅致心痛憋屈,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以滋阴清火、养心和络为辨证施护原则,保持室内凉爽湿润,保持安静,加强心理指导,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宜卧床休息,饮食宜清淡养阴,可选择银耳、红枣、莲子等食物。⑦心肾阳虚证: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可致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更甚,自汗,神倦怯寒,四肢欠温,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以温补阳气,振奋心阳为施护原则,注意保暖,病房通气换风时要注意增加衣被。汤药宜温热服,忌生冷寒凉食物,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可适当服用干姜、川椒、桂圆、人参、木耳甲鱼等温中助阳,还可选用关元穴等穴位艾灸,以温肾阳、健脾胃。
1.3疗效评定 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改善,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程度明显减轻,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心电图ST段压低在治疗后回升0.05 MV以上,或T波变浅,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症状、心电图无改善或加重。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最长持续时间、再住院率及死亡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取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与对照组的75.00%相比有明显上升(P
2.2护理成效 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最长持续时间、再住院率、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益气养阴活血法对于稳定性心绞痛具有显著的治疗成效,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及药物过敏情况,该治疗方案安全可靠。对心绞痛患者运用中医理论采用辨证施护的护理措施,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因人制宜的施以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排解不良情绪,保持身心放松,正确认识疾病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知识,防治疾病的复发,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同时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有效提高了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受到患者的极大认可[5]。在临床上将药物治疗与辨证施护紧密结合,灵活多变,可达到未病防病、既病防传的理想效果,是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一种理想方案,适于在临床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郑容梅.优质护理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辅助干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4-7.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3]陈禧,唐青,陶剑芳.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冠心病心绞痛6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5):138-139.
篇2
京津冀ICT智慧交通智慧城市
1引言
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指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第一次进入国家级战略规划。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文《关于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多次强调要完善智慧城市2.0时代的顶层设计方案。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建设,在智慧城市建设的高热潮的冲击下,智慧交通的完善与优化也刻不容缓。
道路的交通需求在快速增长,但道路所能提供的交通通行能力却没有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的私家车数的增长速度和同期的道路建设里程数分别为77%和2%,在城市交通的高峰期,54%的车都处于拥堵状态,导致人们每天消耗在上下班的时间比平时多1.5个小时。2015年3月5日,总理特别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新一代ICT支撑、创业创新环境下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
以互联网广泛应用为标志的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通信技术(CT)和信息技术(IT)正日益深刻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ICT在交通方面的应用尤为突出,不管是交通体系的理论、内容、方式、方法还是组织形式。
2交通现状
交通犹如人体的“血管”,城市的发展需要“血管”向城市运输新的养料,良好的交通管理体系有助于加快城市的建设进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自驾成了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私家车不断增加,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也给道路通行等交通因数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使得城市的“血管”堵塞,导致交通拥挤、交通噪声、交通事故频繁、道路堵塞、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交通问题。
2.1道路建设不足导致交通拥堵
随着私家车的不断增多和道路面积严重,过盛的交通量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在建设城市道路的过程中,一般仅限于建设机动车道,而非机动车动车道,却往往因道路的改良就被取消。在机动化飞速发展的进程中,因保证道路供给和交通需求之间的平衡,道路交通量日益增加,导致很多城市出现了严重阻塞、占用车道、违法停车等动态和静态交通问题,加剧了道路交通阻塞。在2010年北京市交通部门统计的数据中显示:北京市早晚高峰路网平均运行速度仅为20km/h,次干道及之路平均运行速度不足16km/h。
2.2环境问题
交通运输是主要的空气污染源,汽车的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车出行发出的噪声和尾气同样是世界最大的污染源之一,据调查数据表明:大气污染总量的50%来自于车辆出行排放;同时80%的噪音污染来自车辆。
2.3交通安全问题
空气污染造成路面的能见度降低,在现有的交通体系中,城市给行人和非机动车辆使用的道路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这些人在路上往往处于危险的交通环境。此外,机动车驾驶员的驾驶素养也成为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诱因。
2.4现行交通系统混乱。
随着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机动化出行进程加快,小汽车出行方式已成为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我国现有城市交通的路网结构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求。
2.5公共交通建设衰退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建设出现下滑的现象,不管是经营管理,是服务水平,都趋于衰退。公共汽车交通的衰退,加速了非机动车的成长,使拥堵的交通更是雪上加霜。而且我国公共交通形式还比较单一,只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建有地铁线路,尚未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运输客运体系。
2.6交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对于我国现在的交通管理系统,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城市交通管制等交通管理系统中几乎没有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信息采集和信息提供技术,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国内交通管理系统中基本上还是空白,对于一些发达城市如上海引进了一些国外先进的交通信号管理系统由于交通管理设施不足、管理水平低下,应用也十分生硬。
2.7交通发展战略缺乏科学统筹
导致城市交通问题的原因中,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在现有的道路交通架构建设中立交桥、高架道路和城市环路,只能缓和暂时交通问题,因规划不当,不但不能解决拥挤问题,甚至造成交通量增加,给道路增加负担,诱发交通建设的结构性的“负效应”。
3ICT2.0的技术特征
早期时候,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属于两个独立技术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两个独立的技术体系逐渐出现技术上的碰撞,进入ICT1. 0时代,随着云计算、虚拟化、智能化等一系列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和“互联网+”的提出,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逐渐融合发展并进入ICT2.0时代。ICT2.0技术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云计算和网络架构趋于一体化
云计算技术和网络架构的发展促就了ICT技术的另一个创新,即云网一体。软件定义网络 SDN和软件定义存储SDS,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流量调度、计算存储融合是云网一体的三个方向发展,其中Fit Cloud云网一体化战略是目前云网一体化技术的主要成就, Fi-t OS云操作系统、Fit Data大数据平台、SDx技术分别是云计算、大数据时代、IT架构对云网一体演进的深入思考,使云数据中心成为数据的主要来源地。
3.2协同共享
在传统交通管理体系建设管理模式中,各个模块独立运作,并且都有独立的业务系统。ICT2.0时代,智慧交通管理将建立交通数据交换共享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打通各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通道。数据共享将消除原来交通系统数据来源的单一性。
4搭建ICT智慧交通管理系统的智慧系统
ICT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建设一批基于ICT技术的智慧交通业务应用系统,解决道路拥堵、交通监管水平低、交通管理体系不全面等一系列交通问题。通过海量数据信息汇集、处理、分析、管理的综合处理,构建广泛互联的交通要素感知网络,实现更加丰富、更加准确、更加人性化的公众信息服务,形成一个智慧和谐的交通出行环境。从智慧交通系统的生命周期看智慧交通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由各自的主要特征:
第一阶段:重点突破,示范引领。
第二阶段:转型升级,全面发展。
第三阶段:三网融合,车路协同。
第四阶段:自驾系统,移动互联。
在科技发展的催化和交通迫切需求的推动下,国内各地的智慧交通也在不断的发展。但是由于没有给智慧交通统一的定义和发展方向,各地的智慧交通发展形态不一。智慧交通系统框架应包括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三张网络、一个云平台、八项应用、四个保障五个部分。发展ICT智慧交通管理体系应该加快推进交通系统信息化建设,落实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公共交通智能化工程建设;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监控和紧急交通事故处理系统;建立基于移动设备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共享交通信息和实现交通信息的透明性,建立特殊交通出行方案,为京津冀提供智慧出行方案。京津冀ICT智慧交通建设体系架构总结如图1.
在建设基于ICT技术的智慧交通管理系统时,京津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ICT智慧交通。
4.1优化硬件设施
(1)增加服务器数量并提高服务器等相关设备,优化网络配置,改善内存运行速度,改善交通信息化环境。
(2)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易拥堵路段增加无线覆盖的面积和加强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
(3)提高监控器及导航系统硬件的质量和精确度,优化网络环境。
4.2挖掘多种数学模型和算法并应用于智慧交通
随着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兴起和新信息技术计算时代的到来,为建设更好的智慧交通系统,需要探索智慧交通系统相关的关键技术研究,其中包括大数据分析、最短路径算法、轨迹数据挖掘、交通网络演化分析、交通网络决策分析、社会计算和开源技术等。
4.3完善和深化道路交通信息系统,形成道路交通管控。
发展ICT智慧交通时,道路交通信息化、道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应同时进行。开发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行公共交通信号优先控,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处理并共享新城区的交通数据,实现与京津冀的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推进诱导信息联动、加快路网诱导系统建设,推动京津冀地区道路交通信息交换与共享。完善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实现自助缴费、交通卡支付、移动支付、自动折扣等功能,建设京津冀基于ICT智慧交通的高速公路停车监管和服务系统。
4.4建设“三网融合”,推进车路协同系统产业化发展。
(1)“三网”指交通运输信息网、车联网、位置服务信息网,三网融合的技术突破和集成应用,引领智慧交通可持续发展,推进车路协同系统产业化发展。
(2)建设“京津冀车路协同系统工程”,重点建设智能路侧系统、集成应用平台和电子车牌技术的应用等项目。打造京津冀地区可持续的绿色低碳ICT智慧交通示范。
(3)推进高精度卫星导航和定位产品和服务在交通运输领域规模化应用,优化智能导航和定位系统算法。
4.5加强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实现交通出行综合信息服务。
(1)整合各类交通数据,加强源头数据采集质量管控,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及时性,形成交通大数据产业化发展格局。
(2)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扩大信息的来源和信息的服务范围,促进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实现资源的交换和共享;深入开展交通信息、道路信息和车辆信息的数据挖掘分析,建设交通综合运行监测平台。
(3)加强ICT智慧交通发展政策研究和标准化工作,规范和引领京津冀ICT智慧交通建设。
5结论
建立ICT智慧交通管理体系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必然选择。城市将紧扣建设“ICT智慧交通”这一主线,立足应用驱动,深入开展ICT2.0背景下智慧交通的研究与创新实践,加速信息技术与交通管理系y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究基于ICT的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建设,加快京津冀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朱昊.上海智慧交通发展对策[J].上海信息化,2016(01).
[2]叶鹏松,学军.基于ICT智慧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以信息化促进学校现代化内涵建设的新思维[J].江苏: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出版社,2015(12).
[3]蔡翠.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建[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06).
[4]王少华,卢浩,黄骞,曹嘉.智慧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36).
篇3
【关键词】 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中央管理平台 智慧酒店 智慧景区
一、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人均居民收入的增长,再加上近几年来旅游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根据最新由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与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合作,在我国大陆地区开展的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国内旅游总人数为21.0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总收入为12579.77亿元,增长23.5%;国内游客人均花费598.2元/人次,增长11.7%。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促进经济进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使游客的利益受到侵害,给国内许多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根据港中旅旗下各旅行社和芒果网的联合调查发现,近九成网友在旅游过程中发生过不顺心的事情,而其中造成投诉最多的有:参观、餐饮场所过于拥挤,排队时间过长;住宿餐饮质量明显低于预期;强制购物与隐性消费;导游或接待人员不尽责,服务态度差;线路设置不合理等。如何解决以上困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及竞争力,成为旅游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智慧旅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二、定义
2008年,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主要思想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即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每个角落的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全球“智慧”状态,最终形成“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随着“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全球掀起建设“智慧城市”的。智慧旅游就是在此基础上,将旅游业与最新的科学信息化技术的结合。目前,关于智慧旅游在学术方面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按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智慧旅游”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它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的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它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
三、智慧旅游规划与构想
目前,国内外,关于智慧旅游的建设规划与构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打造智慧旅游中央管理平台
根据国内外城市推进智慧旅游建设的实践经验,智慧旅游中央管理平台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各旅游企业支持建造的一个统一的权威的网络信息数据库。该平台包括以下几方面信息:一是电子政务系统,主要是政府或权威的旅游组织一些最新的公告、政策、关于各旅游企业的一些整合管理、发生意外情况处理进度的更新等。二是营销信息系统,由各旅游企业及时更新一些最新的优惠措施,及旅游目的地的景区、酒店、购物中心、餐饮、城市面貌等相关信息的图片、视频展示,也可以采用目前比较热门的三维立体模式,预先给游客一种视觉体验,引起潜在需求客户的购买动机。三是最佳线路设计,面对众多的旅游信息,有些客人可能会觉得茫然,不知该何去何从,此时最佳线路设计系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只要客人将想要去的景点、预算支出、时间等关键词输入,系统会自主设计出一条最佳出游线路,当然,如果游客不满意,也可以对部分信息如入住酒店、交通方式等进行修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系统不仅包括旅游目的地的最佳线路设计,还包括从旅游出发地开始如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方式的选择。四是信用评价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对目的地相关旅游企业的品质与诚信做出评价,其目的是督促旅游企业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避免以往的坑蒙拐骗现象。主要由通过该平台预订,并已经历过的游客进行打分,或写一些评论。目前比较热门的淘宝网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淘友可以根据这些信用评价,选择诚信比较高的旅游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五是预订支付系统,这需要与企业之间的互相合作,主要采用支付宝、网银、移动或联通等方式对已定好的服务进行预订支付。六是投诉建议系统,这主要针对旅游过程中,游客所遭遇的一些诈骗、黑导、强制购物等不公平待遇进行投诉,并由政府、旅游组织等相关部门,督促企业作出处理,对于违法行为,移交公安局处理。七是人工服务,帮助游客解决一些以上系统不能解决的意外情况,或需要人工才能解决的旅游方面的问题。八是数据交换中心,这主要是针对企业间之间相互合作,信息交换,资金流向等数据信息处理。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该平台能够帮助游客高效率、低成本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优质信息及服务,避免陷入各种各样、五花八门、良莠不齐的信息陷阱,致使无法做出正确而有效的决定。在旅游过程中,只要游客利用互联网终端直接登陆该系统,就可以随时改变自己的行程。从旅游企业的角度来讲,企业可以节约投资在网站建设、广告营销等方面的费用,而用于提高服务质量、降低产品价格。因为只有质量做好了,游客的评分高了,自然就成为了平台上的明星企业,从而招揽更多的客人。当地政府或旅游组织也可以集中精力,做好本省的旅游形象宣传工作。
篇4
G-BOS代表了我国客车车联网技术的主要方向
《物联网在中国》系列丛书集合了国家多部委和企事业单位物联网方面的著名专家力量,通俗易懂地介绍了中国物联网的发展背景、体系架构、技术标准体系、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和典型应用系统,为各级政府部门、广大用户及信息业界提供参考与工作指南,助推物联网在中国健康有序发展。
其中,《物联网与智能交通》由交通运输部组织专家编写,深入分析了物联网与智能交通的关系、智能交通发展物联网的需求、物联网在现代交通运输领域发展的因素,以及智能交通应用和物联网关键技术,简要介绍了物联网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愿意及“十二五”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和重大示范工程。
苏州金龙G-BOS智慧运营系统作为智能交通在道路运输领域的重要实践,被列入第2章“物联网与智能交通的关系”中2.4小节——“物联网应用基础”,并被定义为“车联网雏形——G-BOS智慧运营系统”。书中自59页至69页,用了11页的篇幅,详细介绍了G-BOS智慧运营系统的七大功能、工作原理、安全驾驶管理应用案例、油耗管理应用案例、应用规模等。
G-BOS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理论”的二次飞跃
一项成熟的先进技术,总有其成长的一般规律。海格G-BOS发端于车联网技术的兴起。2010年7月,海格客车创新探索“车联网”应用技术并首倡研发,集成智能化、电子化、信息化等尖端科技,为我国各级交运部门、客车运营企业量身定制了整合“人”“车”“线”三大要素的新一代智能运营管理工具。其强大的安全驾驶管理、油耗管理、车线匹配管理、远程故障报警管理、3G视频管理、GPS定位管理和维保管理功能,可为道路运营商带来管理智能、安全运行、节能高效和持久耐用的四大客户利益。经过全国包括上海交运、深圳运发、苏汽客运、杭州长运、北京巴士、上海锦江商旅等超过1500多家道路运输企业的实践验证,运行良好,增效明显。苏州金龙G-BOS智慧运营系统的推出,带动了中国客车行业正式进入智慧时代,2010年因此也被行业专家和媒体认为是中国客车行业的车联网元年。
2011年,为了进一步发挥科技对道路客运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加快推进行业发展方式转变,交通运输部开展2011年全国道路客运“海格智慧”科技助力行动。在行动中,“道路客运安全节能技术知识大讲堂”全国巡讲活动完成了19个省(区、市)的巡讲活动,参与单位和人员共计1800余家,5000多人;以“并肩·致远”为主题的“全国道路客运企业高新技术应用论坛”,为政府和企业加快高新技术应用,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评优活动参与广泛,共有27个省(区、市)的96家企业、1288辆营运客车、734名驾驶员参加。据统计,参加科技助力行动的企业,运营车辆平均油耗降幅达到5%,实现了安全和节能的“双丰收”。这其中,海格G-BOS智慧运营系统作为活动的科技载体和工具,得到了交通运输部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篇5
车里程已达3500公里,形成了“两纵两横十八连三绕三通道”的四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日均车流量达到84万车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然而,高速公路协同管理问题和智慧服务问题也逐渐显现,道路交通不堪重负、交通事故多发、遇到重特大交通事故时缺少省级统一指挥平台、恶劣天气下通行安全保障缺少科学预测和决策支持、危化品运输管控难、ETC没有形成规模、全省高速公路服务电话号码不统一、信息不共享等问题突出,建设“智慧高速”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智慧高速”是我省今年启动的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首批13个项目之一。目前,省政府与国家相关部委形成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3+X的指导推进模式,通信网络、监控设施、信息技术等均有了一定的基础,国内外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做法为我省提供了借鉴。“智慧高速”将遵循顶层设计、分步实施,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统一标准、业务协同,需求导向、注重实效四项基本原则,按照“8141”总体思路,建设成为现代交通信息技术及系统集成的应用示范工程,以应用促发展、促创新,带动相关产业集聚发展。
“8141”总体思路
“8”指的是:一套信息采集系统、一套网络传输系统、一个数据处理中心、一个运行服务体系平台、一张协同服务网络、一套技术与业务标准体系、一套责任追溯查证体系、一个公司运行维护。
“1”指的是:形成省高速公路运行服务指挥中心,实现高速公路各相关单位联合办公、协同管理、资源共享和“一个口子对外”的管理服务模式。
“4”指的是:“一令通”、“一号通”、“一卡通”、“一键通”。
“1”指的是:力求“一揽子”解决高速公路管理和服务问题。
通过3-5年的努力,将“智慧高速”试点项目打造成为全国高速公路管理和服务的示范工程,在全国打响浙江“智慧高速”运行管理、出行服务的品牌,形成一整套“智慧高速”标准体系,推动“智慧高速”相关产业集聚发展。
“智慧高速”总体架构主要由数据采集、关联信息、数据处理中心和运行服务体系平台、协同管理、智慧服务、网络传输、责任追溯查证、技术与业务标准、开放共享等九部分组成。
数据采集主要指从高速公路智能终端设施或系统直接采集的与“智慧高速”直接相关的图像、交通流、交通环境、交通事件、交通运行管控和车辆收费六类动态数据。
关联信息主要指高速公路业主拥有的高速公路现状信息和从其它部门信息系统接入与“智慧高速”间接相关数据信息,由拥有单位开放数据公共接口、实时共享相关数据和图像,主要包括:高速公路业主的现有道路设施、安全设施、机电设施、报警设施、清障设施信息等;公安部门的驾驶人及车辆信息、车辆违规信息、人口基础数据等信息;交通部门的路政及养护信息、货运物流的相关信息、客运联网相关信息、周边道路交通信息;其它危化品运输车辆、医疗机构、车联网、应急救援装备及人员等信息。
数据处理中心和运行服务体系平台是利用云计算技术建设的统一的高速公路数据智慧化处理和服务平台,是将高速公路智能终端直接采集的实时数据和关联信息进行汇聚、处理和交互的平台,为高速交警部门、公路管理部门、高速公路业主、其他有关单位、司乘人员、增值服务商等用户提供协同管理和智慧服务。
协同管理是指高速交警部门、公路管理部门、高速公路业主及相关单位依托运行服务体系平台,统筹各方力量和资源,实现信息、资源、业务和管理决策的协同,提高管理效能,包括运行监控指挥系统、运输安全监管系统、联网收费管理系统、ETC运行管理系统。
智慧服务主要是指依托高速公路运行服务体系平台面向各方提供出行服务、增值服务、辅助决策分析和基础信息管理等智慧服务。可根据需要新增开发新的应用系统,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
网络传输主要通过有线网与无线网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有线网是“智慧高速”运行的基本通讯保障网,包括高速公路骨干通信专网、政府部门的专网、租用网络传输商的专线、网络传输商的有线公众网。无线网主要是指3G和4G手机通信网、WLAN、无线集群通信专网、无线传感网、GPS和北斗卫星、广播电台。
责任追溯查证主要通过制度和技术两个手段来保障数据运行的安全可靠,明确各业务流程的安全责任,确保指令传达通畅、反应快捷、数据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可控、责任可追溯查证,进而构建起智慧高速从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运行维护和数据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技术与业务标准是由技术与业务高度融合的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组成的标准体系,包括智慧高速基础标准、智慧高速定义标准、其他相关标准、数据采集标准、关联信息标准、数据处理标准、协同管理标准、智慧服务标准、网络传输标准和责任追溯查证标准等。
开放共享指“智慧高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智慧浙江”运行服务平台、长三角区域合作信息平台、省级相关部门业务平台、地市级相关业务平台可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并可通过省级相关部门业务平台与国家业务主管部门的业务平台实现连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
建设内容
我省“智慧高速”建设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九大部分:
组建浙江智慧高速服务公司。由省交通集团控股、各高速公路业主参股,并吸收网络运营商、软件开发商、设备制造商等企业加入,按照一定比例出资,组建股份制的浙江智慧高速服务公司,承担开发建设、系统集成、运营维护、完善提升一体化职能,提供专业化网络服务和内容服务。
建设浙江高速公路运行服务指挥中心。基于运行服务平台,由公路管理、高速交警、高速公路业主组成省高速公路运行服务指挥中心(可虚拟化运作),实行“一路三方”联合办公、协同管理、资源共享、统一服务指挥,实现“一令通”。
篇6
当今世界城市发展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是城市化和信息化。信息及网络已经渗透到城市的方方面面,从居住、交通,到工作和休息,对城市的功能和结构均产生了巨大影响。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导致产生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路径成为必然。一个理想的城市,对管理者而言,要易于管理,也就是要便于监控、便于修改、便于实施同时便于升级。而对城市的使用者居民而言,城市需要生活方便、设施完善、服务齐全而且价格合理。这正是智慧城市的一个图景。
智慧城市可以定义为将技术融入到可持续发展、公民福利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它是一系列的智慧计算技术在各种关键基础设施和服务上的应用,比如城市管理、教育、医疗保健、公共安全、房地产、交通和公用事业等。通过采用提高城市系统的使用效率和有效性的智慧技术,生活在这些城市的人的生活可以得到改善,而这种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会减少。
派克研究预测,2010到2020年间对智慧城市技术基础设施的投资总额将超过1000亿美元。智慧城市技术市场将从2012年的每年61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每年202亿美元。智慧城市市场涉及的主要行业包括智慧建筑、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安防、智慧工业自动化等。
目前智慧城市模型还处在起步阶段,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地方,智慧城市将会有多种不同的形式。正在进行中的试点项目可以为亚洲、中东的新城市中心设计提供模板,也可以为欧洲和北美的古老城市提供覆盖基础设施的框架,让它们变得更智慧。从数字城市(digital city),到智能城市(intelligent city),再到智慧城市(smart city),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发展意义和侧重点
就全球来说,城市消耗了75%的能源,60%的水资源,排放了80%的温室气体。随着城市的扩张,现代城市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发达国家,比如欧洲,其城市和区域政策中已经确定将未来数年的三个主要的城市和区域目标作为第一要务(欧洲委员会,2008):第一,竞争力将继续成为欧洲区域政策的核心,由研究、创新和技能提升来维持的竞争力要全力走向知识经济;第二,维持就业、减少贫困风险的积极的劳动力市场也同样具有优先级,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失业的后果是贫困;第三个目标是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包括节能的需要、使用替代能源、确保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减少城市和建筑的碳足迹以及维持有活力的生态系统。
智慧城市将有助于应对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并且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维持发达国家的知识经济,为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城市化进程提供解决方案。
各国发展智慧城市的侧重点不同。比如美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以IBM、Cisco等大的信息企业集团为主导。政府用财政资金推进重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而企业作为主体,在上述基础上进行业务和产业模式等的创新。以IBM为例,它在2008年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其后于2009年公布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并先后推出多项软件解决方案,包括智慧医疗、智慧电网、智慧企业等。目前,IBM的智慧交通系统已经在斯德哥尔摩、布里斯班、新加坡等地应用,而智慧安防系统也在纽约、圣巴巴拉等地应用。
自20世界90年代起,欧洲的一些城市就开始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如阿姆斯特丹、斯德哥尔摩等。它们关注的重点是绿色、低碳。目前欧盟的政策也对智慧城市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主要的关注是源于欧盟的未来互联网计划:智慧城市是未来互联网计划的催化剂,因为密集的社会生态系统严重依赖于对社会互动的回报有深刻影响的互联网技术。在多个欧盟计划中,思路和策略正在形成中,包括“生活实验室”。
各国智慧城市案例
“智慧城市”最初是指在田野上或者沙漠里建立一个闪亮的新的大城市的雄心勃勃的项目。最著名的是要在阿布扎比的马斯达尔的一个巨型的台子上建立一个最终成为4万人的家园的城市。另一个同样雄心勃勃的项目是韩国首尔附近的松岛市(Songdo City),它曾被称为一个奇幻的房地产项目。虽然现在说这些项目失败还为时过早,但他们确实都遇到了问题。比如完成马斯达尔的时间已被至少推迟到2025年,这不仅是因为受金融危机影响,更是很少有企业和个人愿意搬到那里。
虽然这些所谓的全面性的试点项目效果不尽如人意,但却有很多已有的城市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建立的智慧交通系统可以根据拥堵级别对车辆收费。该系统由IBM实施,于2007年1月开始运行,至当年7月短短半年的时间,斯德哥尔摩的总车辆使用降低了22%。由于系统的实施,人们的出行模式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公交用户增加了4万,碳排放量减少了12%,并且对环境保护和减少污染产生了出乎意料的影响。斯德哥尔摩的人均碳排放量已经降低到了4吨/年,是欧洲的领先者。欧洲平均每人每年是6吨,美国是20吨。经过公民投票,瑞典政府决定从2007年8月起,该城市正式永久性地运行这个城市拥堵收费系统。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是一个阿姆斯特丹居民、企业和政府之间独特的合作,旨在说明在现在和未来如何节省能源。阿姆斯特丹的“智慧城市平台”是帮助企业和公民开发和测试绿色项目的机构和基础设施的组合。在项目的倡议网站列出了30个项目,从安装智能电表到船舶电网连接,从而在城市的港口停泊时不再需要使用柴油发电机。其他想法包括一些所谓的“气候街道”,其目的是减少整个的购物街的能源使用。据统计,在直辖市中,40%的能源开支是路灯。智慧公共照明网络可以将路灯的能源消耗减低40%,并且将整体系统成本降低30%。通过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项目,该市期望到202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40%,能源使用比1990年减少20%。
哈德森河(Hudson River)从北向南贯穿纽约的曼哈顿。这条520多公里长的河流沿岸有超过1200万人居住,是美国东部最富庶的区域。但是在过去20年里,河水污染日益严重。为保护和重建哈德森河的生态系统,纽约市政府推出了在河上全面安装传感器的新一代水资源管理项目。传感器将监测到的实时的、不同水位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数据传回计算机中心,科学家、教育工作者和政府决策者可以通过这些数据了解生态系统、观察沉积物和污染物,从而深入了解人类生活对水质和鱼类迁移的影响,最终修订区域发展政策和发展模式。
2011年8月,美国的帕塔鲁马市(Petaluma)的水资源和保护部(WRC)开始推广“智慧后院项目”,旨在实现帕塔鲁马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项目将为房主提供高效用水的技术,可以让房主很容易地优化景观健康,同时减少户外用水。水资源和保护部的目标是在未来5年,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节约超过4500万加仑的水。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智慧的城市很可能是新加坡。地理环境的限制迫使它较早地朝着这个方向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城市中央区变得太拥挤,新加坡随之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手动城市道路收费系统。1998年它成为第一个自动化系统。在新加坡,人们像听天气预报一样可以随时知道交通拥堵预报。通过地下传感器和交通信号灯上的摄像头,司机不仅可以知道哪儿有交通堵塞,而且可以提前10到20分钟就知道哪儿有交通堵塞,从而选择一条更顺畅的路线。现在它正在规划打造更高级的版本,将使用卫星来确定车辆的位置。从2006年开始,新加坡启动并实施《智慧国2015计划》,以期提升新加坡的创新能力,并利用无处不在的ICT将新加坡打造成一个智慧的国家,一个全球化的城市。
发展障碍
智慧城市将创新的方案汇集在一起,为解决现代城市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远景,但是,仍然有许多挑战需要解决。如果智慧城市要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蓝图,将会有大量的技术、财务和政治上的障碍需要破除。
发展智慧城市的一个主要障碍是资金缺乏。尽管发展人力越来越被证明大大有利于经济增长,但不幸的是,许多投资者和机构都不愿意为发展人力投入大量资本。其次,大量的政府问题也需要加以解决。今天的税收、监管和组织结构已经远远过时,迫切需要改革。
另外,缺乏标准化阻碍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进程。尽管全球有100多个城市在测试智能基础设施,但对于到底是什么构成一个智慧城市仍然没有全球的共识。智慧城市的定义被那些在智慧城市的概念下营销其产品和服务的公司进一步模糊化。目前,许多企业只是将智慧城市的发展当成销售其产品的一种手段。最后,是智慧城市的使用者——居民——对智慧城市的认识不足,他们对解决方案的有效性没有信心,因此不采取行动。毕竟,智慧城市归根结底是为了人。
发展方法及发展趋势
人们一直很困惑智慧城市到底由什么构成,因为大家大多数都是关注不同的结果。比如,知识型城市更关注教育,终生学习,个人成长,创新和知识资产的发展。而数字城市更多的是由大的ICT提供商驱动,比如Cisco、IBM和Siemens等,旨在让每个人、每件物品都可以通过高速网络、服务器和仓库的复杂排列而相互联系起来。生态城市更关注的是通过大量的使用可再生能源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真正的智慧城市需要三个方面有机地、系统地结合起来。任何适当的智慧城市的模型都必须是多维度的,涵盖不同方面的智慧,并强调跨多个领域的融合和互动的重要性。城市是一个系统的系统,任何试图界定其动态特征的模型必须能够代表这些元素的多样性。
建设智慧城市,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一是无处不在的信息通信技术(ICT)基础设施,包括有线和无线的高速互联网接入以及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和执行部署。二是ICT服务支持套件,包括智能媒体服务引擎和城市范围内的对传感信息的开放式访问。要实现这些,必须要推动整个ICT基础设施的水平化,同时需要创建跨产业的交汇点。实行标准化的时候,必须考虑多个行业和应用领域,可能需要交叉标准化组织甚至是产业联盟。另外,需要推动涉及不同的配套产业的范例、试点和实地试验的展示,从而创造合作并推动“想要如何”的水平化案例。
智慧城市必须在经济上可行,这意味着要在全球知识经济中竞争。达到和保持世界一流的水平需要一个根深蒂固的创新、学习、合作的文化,以及吸引和留住不同的知识工作者和创业者的氛围。
最终,智慧城市项目的成功在于社会参与。如果公民不准备使用它,最先进的智慧基础设施将一无是处。专家们认同,发展的道路上的第一步应该是让人们认识到智慧城市的优点。完成了这一步,公民、企业和政府官员将会在智慧城市的愿景下团结在一起。
达到智慧城市要注意三点:一是改善经济和政治效率,促进社会文化和城市发展中网络基础设施的利用水平;二是通过多角色、多领域和多层次的城市发展,创建有竞争力的城市的愿景和战略;三是重视城市进步的社会资本,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包容性的城市的方法。
智慧城市理念对城市的空间结构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城市空间有集聚化趋势。为满足多功能、高质量的协同合作的需求,城市会出现各种功能在中心区进一步集聚的趋势,这会促进城市中心区进一步繁荣,功能更为强大和多样。另一方面,城市空间也将有扩散化趋势。智慧城市的完善的信息化会导致经济运行对空间的依赖度降低,从而加大城市空间向外的能力。这一趋势会导致城市人口和产业向城市疏散,城市职能外移,在地域分布上延伸城市范围。
篇7
据悉,标准体系框架包含智慧城市建设设计的5大类别标准:基础设施、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安全与运维。该标准体系框架分4个层次表示,涵盖16个技术领域,包含101个分支的专业标准,总体涉及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共3255个,是目前国家层面关于智慧城市标准方面最新、最具权威性的文件。
该研究成果的出台,结合了国务院、住建部、质检总局等部门的相应指导原则与我国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为我国智慧城市的战略性发展提供科学的标准框架和理论指导,是我国未来新型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风向标,具有指导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和道路的意义。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
与传统的城市化不同,现代的城市化概念,强调人口转移、职业转移和产业集中的同时,突出生活方式和都市文明的扩散。我们认为,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而城市化是人类为追求舒适的人居环境而不断探索的过程。
城市化在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城市人口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城市病,并且已经成为影响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障碍。而智慧城市的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高级发展阶段。
智慧城市是信息系统的大综合、大集成和大协同,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
智慧城市是城镇化的重要发展模式,是信息系统的大综合、大集成和大协同,是实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举措。
篇8
Abstract: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is conducive to improve urbanization’ quality and promot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s the trend of city development. Smart city infrastructure is the cornerstone of smart city and its construction level will determine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smart city, so government needs to greatly enhance the intelligen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bility. This article research the concept of wisdom smart city and infrastructure, analysis the smart cit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mode status, and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mode.
关键词:智慧城市 基础设施 建设模式
Keywords: Smart city, Instruction, Construction mode
一、引言
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人口膨胀、资源短缺、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已逐渐成为我国各个城市发展面对的重大挑战。智慧城市的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从而为城市中的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成长,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是支撑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石,其建设水平也会决定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因此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大力提升智慧基础设施建设能力。
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目前智慧城市有很多种的定义,比较权威的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对“智慧城市”概念的描述是:“智慧城市是目前全球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民生核心需求这些发展要素,将先进信息技术与先进的城市经营服务经验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对城市的地理、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系统进行数字网络化的管理,对城市基础设施、基础环境、生产生活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多方位数字化、信息化的实时处理与利用,为城市治理与运营提供更简洁、高效、灵活的决策支持与行动工具,为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创新运营与服务模式。”国脉互联将智慧城市分为智慧基础设施、智慧人群、智慧产业、智慧管理、智慧民生、智慧环境等6个部分,其中智慧基础设施也就是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它是智慧城市的DNA,也是智慧城市健康运转的生命线。在整个智慧城市理论体系中,国脉互联认为智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第一,信息网络设施,包括有线宽带、无线宽带、城市物联网及三网融合等,这是智慧城市的信息传输系统;第二,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包括云计算平台、信息安全服务平台及测试中心等,这是智慧城市的公共数据存储、信息交换及运营支撑平台;第三,经过智能化改造的传统基础设施,主要是对包括水、电、气、热管网,以及道路、桥梁、车站、机场等设施的感知化与智能化建设,从而形成高度一体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有准公共产品性,网络经济性和智能化等特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不同于传统的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基础,可以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能够顺畅、稳定、协同运作的硬件设施。智慧基础设施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拥有对外界的感知功能,实现物质世界和信息世界的实时数据连接,搜集并获取有用数据。此外智慧基础设施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衡量指标。
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智慧城市的迅速发展使得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管网、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领域成为投资热点。据统计,在智慧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方面,在2012年总数量已经达到510530个,市场总规模达到119.3亿美元,预计到达2020年,中国数据中心保有量将超过8万个,总面积将超过3000万平米;智慧基础设施智能电网方面,在十二五期间总投资预计为15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总投资将达4万亿元;智慧基础设施智能交通方面,2013年的市场规模达到近4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全行业的市场规模将接近2000亿元;智慧基础设施智慧管网方面,2013年全国建设总投资约41亿,预计到2015年市场需求将达到60亿。由此可以看出,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每年都在快速增加,将成为未来几年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
我国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当前我国各地在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感知终端能力不足,覆盖范围不广;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程度不够,运营管理效率较低;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盲目超前、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现象;投资主体分散,政府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对民间资本开放不够。因此,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在建设时必须进行统一规划,选择合适的建设模式,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价值和效益。
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模式
通过分析国内外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型,基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量大、政府财政支出有限的现状,国家正在鼓励和推广引进社会资本到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社会资本进入的背景下,应当依据城市发展的程度及建设规模选择合适的投融资模式。
一是针对非经营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采取不同的投融资运作模式,如非经营性项目可开展BT模式,准经营性项目可以开展PPP模式,纯经营性项目可开展招投标拍卖、BOT模式、TOT模式等。二是按照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分类选择建设模式:信息网络设施,如有/无线宽带、物联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可采用国有独资企业建设运营、BOT模式等;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如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基地和信息安全服务平台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可开展PPP模式、BOO模式等;智能化改造的传统基础设施包括智能电网/智能管网,可开展BT模式、ABS模式等。三是建设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三位一体”,一些风险可控和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可由政府或政府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包揽建设;部分项目投资建设后可实行O&M(委托运营)模式。
五、结束语
发展智慧城市,是我国促进城市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重大举措和综合性措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是发展智慧城市的基础和前提。选择合适的投融资模式对可提高智慧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减少成本增加效益。上文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提出一些意见,其中还有一些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依据实际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李林.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与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1-2
篇9
关键词:旅游体验;智慧旅游;旅游体验提升
一、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对旅游体验的需求也逐渐从追求单一的感官体验向追求精神、情感、智慧等深层次的综合体验转变。以体验、分享经济、旅游+互联网以及智慧旅游为主导的体验式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新常态。智慧旅游是一种旅游服务手段,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使旅游者获得更全方位优质化的旅游体验。2014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智慧旅游年”后,各地政府积极响应,掀起了国内智慧旅游项目建设热潮。毫无疑问,智慧旅游将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而基于智慧旅游的旅游体验研究,对提高旅游经营者管理服务的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提升游客旅游体验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概念
(一)旅游体验与智慧旅游
我国对旅游体验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谢彦君的《基础旅游学》一书认为旅游体验是指旅游者在与旅游过程中的情境亲密融合时,身心得到的畅爽感受。此外,张建华(2008)、伍海琳(2006)、龙江智(2009)等人也分别从旅游需求、游客心理、旅游主客体相互作用、旅游体验的层次角度对旅游体验进行了定义。本文认为,旅游体验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对旅游客体及所经历的旅游六要素的综合性体验感受。
目前,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智慧旅游是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智慧技术在旅游行业全方位的应用。本文认为借助这些技术能有效助推旅游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为游客提供更智能、更便捷的旅游服务,从而有效规避影响旅游体验的负面因素,提升旅游体验。
(二) 旅游体验的影响因素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会受到众多要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旅游者对旅游体验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评价。Chris Ryan(1997)将影响旅游体验的因素划分为先导因素(旅游期望)、干涉因素(旅游经验、行程安排、舒适和便利程度、目的地的可进入性、住宿质量等)、个人行为(旅游类型、活动类型、旅游偏好等)和实际结果(旅游者的体验感受)四大因素。Richard(1998)认为旅游者若在出发前对目的地信息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便会有助于提升旅游体验。此外,耶奥约斯等(2003)、Atila Yuksel(2004)、刘扬(2012)、陈伟(2015)等人也从不同角度对旅游体验进行了研究,他们分别认为信息与通讯技术、旅游购物体验、旅游设施和服务、环境因素和个人能力等内外部因素是影响旅游体验的主要因素。
结合前人对旅游体验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认为影响旅游体验的因素可概括为四个方面:(1)旅游者因素:个人性格、旅游动机、先前的旅游经历、对旅游目的地的了解程度、旅游期望;(2)旅游目的地因素:旅游资源品味、旅游服务质量水平、基础设施状况、旅游解说、购物、信息通讯状况、交通通达性、旅游环境氛围;(3)旅游利益相关者因素:旅游地居民的态度和行为、与旅游同伴的相处、旅游企业服务人员的态度和行为。在这些影响旅游体验的因素中,少部分因素如旅游者个人性格、旅游动机、先前的旅游经历等很难通过外界手段进行干预,但其他大多数影响旅游体验的因素,均可通过智慧旅游的建设来促使其正面作用的发挥,以提升旅游体验。
三、智慧旅游助推旅游体验提升的相关策略
(一)借助智慧旅游信息服务功能帮助游客智慧决策
准确便捷的信息服务功能能弥补旅游者有关知识或先前旅游经历不足的遗憾,帮助游客在出发之前就对旅游目的地产生较为符合实际情况的认识(如目的地的旅游景区状况、餐饮和住宿质量、旅游行程等方面),形成较为合理的旅游期望,达到缩小旅游期望和实际旅游体验之间差距的目的,从而有效提升旅游满意度。因此,加快智慧旅游信息服务功能的建设十分必要。第一,要由政府牵头建立统一的智慧旅游云计算和数据库平台,加快数据资源整合的步伐,推动数据的开放共享,实现旅游业与相关行业的互联互通。第二,旅游企业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出符合游客实际需求的信息。可通过对游客日常浏览内容尤其是对旅游网站的点击率来分析掌握游客的兴奋点。同时,要对用户数据进行拟合度分析,匹配出对旅游者有实际价值的旅游信息,从而实现广告的精准智能推送,帮助旅游者做出理性决策。第三,旅游目的地要建立以服务游客为核心的智慧化旅游信息管理平台。这样,游客只要轻点鼠标就可在一站式旅游信息管理平台上获得完整的旅游信息包括交通线路、住宿餐饮推荐、景区介绍等,还可以在线购买旅游产品以及在线求助、投诉,进而消除旅游供需信息不对称、不完整的现象,使游客免于海量互联网旅游信息的困扰,从而降低游客的信息搜索成本,提高决策效率,使旅游更加便利、顺畅。
(二)借助智慧景区建设提升游览体验
通过智慧景区的建设可实现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两大功能。第一,在智慧管理方面,旅游景区要采用先进的RFID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智能手段开发出景区管理的app,实现景区的智慧响应。首先,要使景区的一线工作人员可借助手机app随时进入业务系统进行工作,如统计人数、查询景区实况和实时上报复杂问题等。其次,管理者要能从调度台或手机app看到景区实时街景。这样,在某条游览线上游客增多出现拥堵时,负责人便可根据景区承载力和客流量快速作出合理的紧急预案,从而有效避免"庐山堵"、"华山闹"、"敦煌骆驼累死"、"鼓浪屿成垃圾岛"等现象。最后,游客在手机验票或通过手机、PDA及智能手环等终端设备使用信息查询功能后,游客位置服务系统便会自动地记录游客踪迹,实现景区对游客安全的实时管理。第二,在智慧服务方面,要确保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体会到高科技的设施设备给他们带来的便利和超值体验。物联网技术应在整个智慧景区建设中扮演终端体验的角色。例如,在进入景区之前,游客可通过景区虚拟旅游技术对景区的全景和景点实况进行感官体验,为即将到来的旅游活动进行预热。在进入景区时,游客可通过由射频识别技术支撑的智能门禁系统快速进入景区,并在景区内实现“一票通”,解决重复购票和排队等问题。在景区内游览时,游客可通过智能导览系统获得便捷、详细的景区游览信息,包括游览路线的智能导航、景点的智能讲解、针对游客位置信息进行的个性化主动推送服务等贴心的实时服务。在游览结束后,游客还可通过景区app实时记录的游览路线、景区图片、实时心情等相关信息回顾和评价游览过程,方便游客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真实完整的旅游体验。
(三)借助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改善旅游六要素水平
智慧旅游公用服务体系以游客的满意度为中心,围绕游客旅游的全过程、全要素展开,力争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
1. 食体验。一方面要由政府主导,运用RFID和视频监控技术将旅游餐饮服务体系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效对接,建立信息化监管平台,对食材生产、运输、烹饪的全过程进行监控溯源,营造一个安全卫生的餐饮环境。另一方面,要鼓励旅游餐饮企业使用电子菜谱系统、在线点餐系统、智能排号叫号系统及在线支付系统,来降低餐厅的人、财、物的损耗,同时增强游客的点餐乐趣。
2. 住体验。要加快智慧酒店的建设,使酒店的查询、预订、入住、消费和退房各环节均实现智能化。如在办理入住时,只要扫描身份证就可快速办理;在住店过程中,实现无障碍的"一卡通"消费和智能管家服务;在退房时,只要按下房间的退房键,便会有服务员进行快速查房,最新账单也会自动地到前台,在客人到达前台时退房手续已处理完毕,无需客人再等待。
3. 行体验。交通通达性对旅游目的地至关重要,智慧交通服务系统建设是智慧旅游乃至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该系统应包括对车流量、停车场、游客容量等动态信息进行实时的信息子系统;对交通拥堵、交通事故、游客拥挤等进行快速处理的应急处理子系统;以及由游客位置服务、导航服务和智能推荐路线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在线服务子系统。
4. 游体验。随着上述智慧景区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游客的游览过程定会更加高效和舒适。
5. 购体验。游客的购物需求主要体现在对商品的地方性、独特性以及便利性的要求。智慧化旅游商店的微信、支付宝及applepay在线支付服务、旅游商品在店邮寄到家服务、游客扫商品二维码在电商平台购买等服务都能帮助旅游者既快速便捷地买到称心如意的旅游商品,又不用担心旅途携带不便或丢失的风险。
6. 娱体验。新奇的智能设施设备的运用可以帮助旅游者获得新鲜的体验。如可运用数字虚拟技术建立虚拟旅游平台,向游客展现该地不同季节的美景和沿线其他景区的景观,以弥补游客因各种原因产生的旅游遗憾,提高重游率。
(四)借助大数据技术提供定制化的旅游服务
这里的定制化旅游服务是指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整合海量旅游信息得出游客需求的共性及规律后,针对细分的客群组合推出的“共同定制化”的产品及服务。为此,旅游企业要通过对旅游数据的聚类性分析,准确把握某一类旅游消费者消费趋势的变化,从而为群体性的“私人定制”打下基础。同时,要建立游客信息数据库,掌握各类细分客群的个性化信息,挖掘游客对旅游线路和目的地的实际感知评价,对不同细分市场的旅游偏好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进而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预先准备和及时调整自身的产品及服务,有针对的设计组合旅游产品,使旅游者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超乎平常的旅游体验。
四、结语
智慧旅游的意义在于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满足游客高标准、现代化的体验需求。只要政府和旅游企业牢固树立以服务游客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善于运用智慧化手段来提高旅游服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必将有效助推旅游业竞争力和创造力的提升,促进旅游“互联互通”作用的发挥,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管倩.智慧旅游提升旅游体验途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2]吴学安.“智慧旅游”让旅游进入“触摸时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06-09.
[3]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4] Ryan C, Crotts J. Carving and tourism:A maori perspective[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7(97).
[5]苏勤.旅游者类型及其体验质量研究――以周庄为例[J].地理科学,2004(04).
[6]刘扬.影视主题公园游客旅游体验质量评价研究――以横店影视城为例[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
篇10
1.智慧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1.1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智慧城市是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创新应用。智慧城市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1.2智慧城市的内涵
1.2.1 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
智慧城市基于无处不在的智能传感器,实现对城市物理空间的全面、综合的感知,动态的获取城市的各种信息,对城市核心系统进行实施感测,实现“无所不在的连接”。
1.2.2 更深入的整合,更协同的运作
通过城市“三网”融合,再加上物联网和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多元异构数据(多参考系、多语义、多尺度、多时相等)的整合,构建智慧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1.2.3 更多样的服务,更积极的创新
智慧城市所构建的服务,是一种新的提供服务的体系结构,对所感知到的海量数据能够进行不同深度的处理、挖掘与延伸,为人们提供不同种类、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智慧化服务。同时智慧城市给了政府、企业、个人更多的创新的机会,鼓励在智慧城市提体系内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明前进提供不息动力。
2.智慧城市实现的关键技术
2.1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的网络架构可以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如图1所示。感知层对物理世界感知、识别并控制。网络层实现信息的传递。应用层在对信息计算和处理的基础上实现在各行业的应用。
图1
2.2云计算
2.2.1云计算的定义
现今,广为接受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2.2.2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特点如下:(1) 超大规模(2) 虚拟化(3) 高可靠性(4) 通用性(5) 高可扩展性(6) 按需服务(7) 极其廉价2.3物联网与云计算的关系
目前物联网的发展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其在各个行业、各个小地域的应用互相隔离,不能形成城市范围的一体化协作平台。究其原因除,社会经济层次上的困难外,主要是标准化程度较低,缺乏统一的中间件接口,以及各部门、各行业应用融合所带来的海量信息存储和计算的压力,而云计算技术为后者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3.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体系
3.1智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加强就业、医疗、文化、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通过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共享,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高效运行,在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
3.2智慧城市综合体:采用视觉采集和识别、各类传感器、无线定位系统、RFID、条码识别、视觉标签等顶尖技术,构建智能视觉物联网,对城市综合体的要素进行智能感知、自动数据采集,涵盖城市综合体当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灯光照明、信息通信和显示等方方面面,将采集的数据可视化和规范化,让管理者能进行可视化城市综合体管理。国内公司也在“智慧地球”启示下提出架构体系,如“智慧城市4+1体系”(图2),已在城市综合体智能化天津智慧和平区等智能化项目中得到应用。
图2
3.3智慧政务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此类项目已有实际案例,天津市和平区的“智慧和平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包括指挥中心、计算机网络机房、智能监控系统、和平区街道图书馆和数字化公共服务网络系统四个部分内容,其中指挥中心系统囊括政府智慧大脑六大中枢系统,分别为公安应急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社会管理系统,城市管理系统,经济分析系统,舆情分析系统。
3.4智慧安居服务体系。开展智慧社区安居的调研试点工作,在部分居民小区为先行试点区域,充分考虑公共区、商务区、居住区的不同需求,融合应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各种信息技术,发展社区政务、智慧家居系统、智慧楼宇管理、智慧社区服务、社区远程监控、安全管理、智慧商务办公等智慧应用系统,使居民生活“智能化发展”。
3.5智慧教育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智慧教育文化体系建设。建设完善我市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工程,推动智慧教育事业发展,重点建设教育综合信息网、网络学校、数字化课件、教学资源库、虚拟图书馆、教学综合管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等资源共享数据库及共享应用平台系统。
3.6智慧服务应用。组织实施部分智慧服务业试点项目,通过示范带动,推进传统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向现代智慧服务产业转型。
智慧贸易:支持企业通过自建网站或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营销,网上支付等电子商务活动。积极推动商贸服务业、旅游会展业、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运用电子商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层次。
建设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积极通过信息化深入应用,改造传统服务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加快向智能化现代服务业转型。
4.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展望
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技术和金融的创新,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和完善的法规,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主导。但是发展智慧城市要防止一哄而起,急于求成,炒作概念。希望我们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我们相信我们通过城市的智慧的发展,我们一定会迎来一个幸福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和和谐城市的时代。
然而,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会改变城市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