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原理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6: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审计的原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审计的原理

篇1

摘要:审计原理是审计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由于教师和学生停留于“应试教育”习惯中,导致师生都感觉“难”,这种现状与培养应用型高质量的人才极不相符,审计学原理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对审计学原理教学的现状进行剖析,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师资力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审计学原理;教学方法;措施

审计学原理课程是审计专业的入门专业课,包括审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程序与方法等内容,是审计专业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启蒙课程,也是审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能否掌握它,是能否学好审计专业后续课程的关键所在。但因其涉及内容丰富,理论性强,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都感觉“难”,一方面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引不起学生的共鸣,学生评价普通偏低,极大地打击了年轻教师的工作热情,导致教师基本上都不愿意承担审计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学习兴趣提不上来,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理解不了,对自身专业感觉迷惘。笔者选取国内某高校审计专业198 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其中66.67%的学生选择“所学审计学原理的内容理论性强,感觉没用不认真学习”的选项,有11.61%的学生选择“为了本科文凭逼迫学习”的选项,只有21.72%学生选择“认真学习”的选项,这种抽样结果表明审计学原理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必须改变学生目前这种认知现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打好基础。

一、审计学原理目前教学的现状

1.教学理念落后,学生求知欲不强

审计学原理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应试教育”,教师和学生都是围绕“考试”进行的,教师习惯于按教材体系和内容一成不变的传授知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学生习惯于不动脑筋、死记硬背,不求对知识的理解,考试能及格就行。我们问卷调查中学生选择愿意采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引导式教学法只占7.58%,这个数据也说明我们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任重而道远,不仅教师教学理念要转变,学生求知的理念也要转变。

2.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高

目前审计学原理大多采用课堂讲授法,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师生互动环节走过场,因为教材内容多、理论强,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不愿听,再加上学生本身接受知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教师互动环节对学生进行提问时,学生普遍回答不上来,教师只好自问自答,久而久之教师就成了“满堂灌”的主角,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提高,教学效果自然就不高。

3.教学手段运用不到位

多媒体教学手段早已引入课堂教学中,但教师只是把教材内容的文字搬到了屏幕上,没有发挥多媒体教学在色、声、图多角度的直观性、动态性以及内容丰富性的优势,导致学生认为看课件与看教材没有区别,提不起学习兴趣。

4.成绩评定方法科学性不足

“一卷定高低”的成绩评定方式在高等教育中目前不是很常见,大多数都采用了综合评定成绩的方法,但在执行过程中容易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质性拉开学生成绩等级的作用,从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没有客观评价出每一个学生真实的成绩,究其主要原因还是成绩评定方法中难易程度没有区分开来,如果都是学生容易操作的,得到的结果当然差异不大,成绩等级就难以界定。

5.师资力量薄弱

截至2014 年7 月9 日,普通高等学校2246 所(包括民办普通高校444 所),开设审计专业的院校只有48所,学生从审计专业毕业走上教育岗位少之又之,因而承担审计教师岗位的教师大多数不是审计专业毕业的,而是相关专业毕业,教师本身在读书期间对审计方面的知识涉及不足,再加上没有实际审计操作经验,导致教师对教材上的知识理解也只是停留于理论上的理解,而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头到尾要利用审计职业判断,在实际工作中又有许多隐性的知识不是教材书、审计准则上可以用几句话、几个图表表示出来的,是需要审计人员自身去感知和体会,这也导致没有实际经验的年轻教师在课堂上对审计的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只是照本宣科,生硬的传授知识,难以声情并茂讲授实际审计工作中的体会与趣事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某高校教师调查还了解一个现象也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该校审计教研室教师离职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年轻教师就是因为在传授审计方面知识的过程中找不到成就感,感觉教书育人是一件痛苦的事而选择离职的。该现象也说明审计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对教师也是一件好事。

二、审计学原理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教学理念,增加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教师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措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反过来学生的求知欲望表现得越强,越能刺激教师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审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审计人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来越高,为了培养出社会所需求高质量的审计人才,教师的教学理念要转变,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根本出发点,脱离“应试教育”的枷锁,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首要目的,让学生认知社会,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引导学生走向“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中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价值观,培养学生审计职业判断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理念的实施是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下是对某高校审计学原理教学方式与方法所做的改革:

(1)对教学内容方面改革的措施

①增加培养职业兴趣的专题讲座。审计学原理是审计专业审计类课程的启蒙课程,在传授教材内容之前先开展一些现实中的审计案例的讲座,案例的选择包括国家审计的案例、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案例、内部审计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对审计职业有所认识,意识到审计职业对国家、对人民、对集体所起的作用,树立对这份职业的崇敬心和自豪感,增加学生对审计职业的兴趣。

②调整教材体系布局,把教材内容分四个部分讲解,整体感更强。教材共十四章整合成审计基本知识、审计法规、审计基本理论、几种审计模式介绍四部分,其中在审计法规和审计基本理论部分增加案例研讨。调整后教学内容的布局如表1。

(2)教学方法改革的措施

①讲授法与其它方法并用

审计学原理的教学内容整体是理论性的,一些重点概念、专业术语、重点方法和程序需要教师引导,进行重点难点的剖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动脑筋,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要注重学生互动环节,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将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融于其中;要注重对知识的归纳和对比总结,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②采用案例研讨式方法

案例研讨是指教师提供案例,要求学生分析案例,并组织学生讲解,主要目的是考核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材内容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都各设置一次案例研讨课,将学生分组,案例都是预先两周发给各小组准备,上课时每组指定一名代表上来讲解并回答其它组成员的提问,其它组成员按教师设定的项目对这组打分,作为平时研讨部分的成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把控课堂大局,对每小组讲解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点评,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补充说明。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扣动学生的心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好多媒体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提高现化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一方面应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科研经费制作水平较高的审计学原理多媒体课件供教师使用。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审计教学软件、电子资料、网络平台等手段,把电子教学内容交给学生,可以帮助学生课外吸收课堂上没有消化的知识。

4.改革成绩评定方法

对学生成绩采用综合评定法是一种趋势,但在项目细化和考核难易程度方面应该考虑得更充分一些,要有利于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客观评价学生的真实成绩。如对上述高校的成绩评定可以考虑做如下调整:

(1)细化平时成绩的的组成。平时成绩由考勤、作业、课堂表现三个部分变化为考勤、作业、课堂表现、课堂研讨、读书笔记、专业论文六个部分,其中课堂研讨和专业论文难度系数高一些,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涉及到学生团队意识、专业知识、语言组织能力、回答问题时应变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读书笔记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贵在长期坚持,增加这三个部分的考核后学生平时成绩的差距就容易拉开,学生学习的压力增加、动力也增加,整体上会形成学生认真学习的氛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考试题型发生变化,选题方面倾向于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案例分析的比重,减少选择、判断题的比重。

5.引进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审计实务性较强,要求教师的综合素质较高,既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要具备实际经验,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建立一支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教学团队,注重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一方面开展在校教师送出去,到审计工作单位接受实际锻炼,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积累经验;另一方面提高待遇,加强校外人才引进的力度,尽快完善师资队伍的结构。

三、结论

审计学原理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但只要教师本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的,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从调整教材体系、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完善成绩评定方法等方面着手,将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融于课堂教学中,大胆开展学生“案例研讨”式教学方法,一定会带领学生脱离“应试教育”的影响,提升学生对审计职业的认知度,激发学生对审计知识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

课题名称:

本文系广东培正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审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郑英莲.审计课程教学的若干建议[J].财会月刊,2014(7):127-128.

[2]张薇.职业能力导向审计课程教学研究[J].财会通讯,2014(5):47-48.

篇2

关键词:审计案例;案例教学;案例分析

审计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审计实践中常常需要审计人员运用专业判断,可以说,专业判断贯穿了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及至审计全过程。而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信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实践经验。这种职业特点使得审计教学比其他学科更加注重基于社会实践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指审计专业教师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提炼和采用审计实践中的一些典型例子,对原理、理论和道理进行解释,将审计理论知识描述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深入审计情境现场,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专门技术方法。

如何把案例教学理论行之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从而达到理论设想的目标,教学实践是检验的唯一方法。近年来,笔者一直从事审计学的教学工作,经历过“审计难教、审计难学”的阶段,对审计学的教学也一直在进行不断地探索与改进。教学实践证明,审计学进行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关于案例教学的实际应用,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案例教学方式的应用

案例教学要适应专业培养目标,有选择地采用不同的方式。目前,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比较认同的案例教学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一,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以理论讲述为主,再结合相关理论讲案例。第二,以案例讲述为主,将理论融于案例之中,通过对案例讲授、分析和讨论,总结归纳理论。第三,在审计理论课后,专门进行审计案例课程的讲解,通过大量案例的讨论,侧重解决审计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只采用某一种方式,而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或者几种方式结合起来应用。

因为不同的专业,课程的性质也不一样,对于会计专业,审计学是专业必修课,而对财务管理专业则是选修课,同时审计学课时也相对较少。就教学内容来说,笔者把审计学课程大致分为两块,一块是审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一块是审计实务。不同的专业教学重点也不同,会计专业更注重实务,财务管理专业则相对偏重于理论。同时理论与实务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应用如下:

1.在审计基本理论和方法这一块,笔者主要是以理论讲述为主,再结合案例,讲授在实际中如何运用相关理论,在何种情况下会用到何种审计方法,运用何种方法可发现哪些问题,从而使学生对理论和方法有直观、实际的理解。在这一块,会计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大致相同。这时应用案例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包括审计准则的内容、审计方法的应用,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融汇贯通,熟练运用,提高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2.审计实务部分,主要以案例分析、案例讨论为主。案例分析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过程。案例讨论旨在说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措施,学生要从自身角度来剖析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不同意见相互辩论,形成热烈的探讨问题的气氛,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把讲台让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思考、争辩和决策,引导学生探询案例中各种复杂的情形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可能性。案例分析中的讨论题、思考题,可以推动学生去阅读相关理论,查阅案例相关背景资料,不仅要从理论上理解案例,而且要在具体的情境下去把握。

对于会计专业来说,在这一部分,学生是主角,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来进行讲授。上课之前,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布置好任务:每一组负责讲解一个循环。教师先作示范性的讲解,由学生在课外时间按组进行讨论,进行组织,下次上课时每组选取一名代表上台对理论进行讲授,其他组同学进行提问。最后教师进行修正、补充。理论课后,再发放一些案例,进行分组讨论,教师也可以参与各组讨论,并进行适当地引导。讨论过后,每组选取一名代表上台对案例进行分析,其他组员进行补充。也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各组之间进行相互辩论。课后写出案例分析报告。第二次上课,再进行讲评。通过剖析审计案例,让学生以审计主体的身份参与案例,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自觉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案例涉及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增强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而对财务管理专业,则主要以案例分析为主,将理论融于案例之中,通过对案例讲授、分析,最后总结归纳理论。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恰当地进行案例讨论,让学生参与其中。

相对于传统的审计教学方法,审计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在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案例的选取

要实施案例教学,而且要行之有效,案例的选取很重要。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的桥梁。恰当的审计案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分析、讨论、解读案例过程中发现审计实践中存在的或者容易产生的问题,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审计实践工作的认识以及对审计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因此,对案例的选取,笔者非常慎重,教学中运用的案例都与教学的理论知识密切相关,主要是选取一些近年来实际的、当地的、最新发生的事件作为教学案例,避免了目前一些审计案例虽然典型,但是缺乏系统性、引导性,难以达到相应教学效果的现象。在前期审计理论与方法部分,案例的选取相对地注重其趣味性,因为那个阶段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入门,所以主要案例较为短小精悍,具有“身边性”、“新鲜性”。审计实务部分的案例则相对可以宽泛些,甚至有些案例可以由学生来选取,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

总之,审计案例是否真实、实用、合理是审计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当然,教师除了积极地搜集、整理、选取恰当的案例外,还应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审计案例教学实践中去,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审计案例教学的预期目的。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主要不是研讨理论本身,而是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践问题,它要求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体验的飞跃,在于它不仅使学生能够获得知识,而且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锻炼,它适合对学生审计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小林.审计案例教学基本范式探析[J].财会月刊(综合),2008,(10).

[2] 邹照菊.关于审计案例教学的若干思考[J].会计之友,2008,(9).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 审计课程与教学 课堂教学

本论文为广东省教育厅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农村财会与审计才人培养模式教学改革》(项目编号GDJG20142564),2014年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创新强校工程”立项项目(项目编号HS2014CXQX16)阶段性成果。

F239.0-4

长期以来,以教师授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成为大学教学的主要方式,特别是在独立学院,囿于师资力量、学生自学能力和教学硬件投入的限制,这种教学方式更加普遍。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需要,而案例教学法是比较适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培养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课程中案例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法在使用过程中,应当从学习目标的设定到学习内容的选择,从学习资料的选择到学习评价的考虑等各方面进行精心设计,达到较好地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学习目标设计

案例教学法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教学中,教学目标应该体现在以下方面:

知识目标:了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了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农业企业审计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了解农村经济审计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技能目标:理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目标、思路和方法;理解农业企业审计的目标、思路和方法;掌握农村集体、农业企业资产盘点的主要思路和基本方法;培养基本的审计工作能力;道德价值目标:树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价值理念,养成诚信、独立性、客观和公正、良好的职业行为、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的职业道德,培养创新意识。

(二)案例教学法学习内容设计

根据掌握的农村审计的文献资料和抽样调查,参考农业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2007),在教学中选择了十个方面作为案例教学法的重点:1、资金、财产的验证和使用管理情况;2、财务收支和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3、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4、承包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情况;5、收益(利润)分配情况;6、承包费等集体专项资金的预算、提取和使用情况;7、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筹资筹劳情况;8、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任期目标和离任经济责任;9、侵占集体财产等损害合作经济组织利益的行为;10、乡经营管理站代管的集体资金管理情况。在这十个方面再结合集体组织和农业企业的情况选择12个左右案例进行探讨,让学生知道在具体审计中“怎么样”,还掌握“为什么”。

(三)案例教学法学习资料设计

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调查访谈、文献查阅、调阅档案记录等方法,围绕教学内容的十个方面搜集资料。同时,近三年披露的农业上市公司的审计事项也是我们案例组织的主要来源。

案例资源收集后,要尽可能多角度、多层次给学生进行呈现,通过视频资料、访谈录音和文字记录、文件资料等形式,最后形成“谁”、“哪里”、“怎样”的案例资料集,让学生体验到审计发生的环境中,通过分析这些资料,考虑这些现象后的“为什么”。比如,在学习“资金、财产的验证和使用管理情况”模块,通过播放视频表现采访村集体负责人、合作社养殖户、村民代表等的访谈资料,让学生感觉到现场访谈的结果,再通过播放养牛场、鱼塘的视频,将学生引入到生产的具体环境中,这就为讨论如何选择适合的审计程序进行牛、鱼等生物资产的真实性验证提供了环境条件。

(四)案例教学法学习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教学工作的宏观设计,包括教学准备、信息呈现、明确议题、分析评价、反思升华等过程。

教师准备主要在于五个步骤:围绕教学目标熟悉教学案例;规划设计,规划时间安排、信息呈现方式、讨论形式、过程如何引导、布置什么作业等;划分重难点,分析哪些结论是通过材料可以直接得出的,有什么样的结论是如果仔细甄别材料会得出可能相反的结论,分析哪些材料中的结论是学生可能会忽视掉的等;熟悉学生,尽可能熟悉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表达;把握角色,对于教师来说保持中立、自我反省是在案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信息呈现主要在于对功能各异的教学媒体进行选择。根据案例教学的需求不同,需要考虑是为了展示事实、提供示范、呈现过程还是为了创设情境,根据不同目的,结合教学媒体的特性和教学环境的具体条件进行不同选择。

明确议题是要在适当时机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案例教学讨论既怕学生思路跟不上,不能形成讨论,又怕学生思路过于宽泛而讨论漫无边际。这就需要教师使用专业判断和职业经验,根据学生讨论的发展不断抛出事先准备好的小议题,引导学生开拓思路,确定案例的主要议题,完成教学目标。

分析评价是在学生进行讨论时通过适时、适当方式介入对小组讨论的过程和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发挥积极性、控制讨论的氛围,达成学习目标。

反思升华是案例教学的最大意义所在,升华不是讲小数目的案例结论推广到全体的适用性上,而是根据讨论案例的特殊性,对已有理论进行扩展或者概括。在教学中尤其要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将案例讨论过程中得到的心得体验进行总结,成为日后进行职业判断的参考。

(五)案例教学法学习评价设计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在小组中的作用,学生的参与程度;在教学中还要进行组员之间的互评,将每个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优缺点和特点总结出来;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表现、案例分析的结论和未来的发展做出总结。总结性评价是对整个教学方案的评定,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案例教学的所有环节的评价,为今后的教学提供经验。

二、案例教学法使用中常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案例教学法虽然相比讲授法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但是在执行中确实也有一些共性的问题,现将问题及解决思路提出来以供参考:

(一)案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合适的案例选择困难

在案例教学中,合适的案例的选择实在是非常困难的。农村审计案例来源或者是教师自己积累或者是源于其他公开渠道披露。如果是自身积累,案例的信度和效度都是不小的挑战,案例证据取舍也是困难重重,选择证据是往往因为先入为主为了得到某个结论而取舍数据,缺乏严谨性;如果资料来源于其他公开报道,资料的正确性、完整性难以考究。

2.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要求都较高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教学是将审计原理还原在具体的经济环境中,既要体现工作中的审计思路和也要呈现蕴含的审计原理,既要懂得审计也要还要理解财务处理,既要熟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还要懂得农业企业适用的财务会计制度的核算,既要理解材料之间的关系还要设计思路巧妙地抖搂出来,这些都对教师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挑战。

对于学生而言,进行案例分析是个对呈现出的所有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的过程,既要掌握材料知识,还要对学过的已有全部知识进行综合运用,通过讨论形成结论,再回到材料中对结论的正确性进行求证,最后还要对结论进行由此及彼的迁移。这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也提出来较高挑稹

3.案例教学效率低

案例教学效率低主要体现在对于时间资源的耗费。在案例的整理阶段,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筛选、比较、甄别、整理,纵使如此,得到的效果也仅仅差强人意。在案例讨论的组织过程中,如果学生投入不足,有效讨论和及时反思不能及时结合也会造成效率降低;即使形成了良好地讨论氛围,在各抒己见的自由讨论中,形成最后决议也是个漫长的过程。因此,相对于直接灌输的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的效率在实践上是比较低的。

(二)问题解决建议

以上问题的解决,绝非一日之功。现就正在解决的办法进行整理以作参考:

1.建设案例数据库

通过教师们的实地参观、访谈、查阅资料将文献资料或调研资料整理储备,这种资料可以是表格材料、档案数据,也可以是教师在研究中收集的证据或者是在研究中发现的关系描述。大量的数据出现,可以为以后建立证据链、建立跨案例分析的基础。

2.搭建教师交流学习平台

优秀的案例分析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功底和精深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敏锐的思维、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这些都需要教师在互相交流沟通中产生。基于此种目标,应尽可能给教师创造机会进行交流学习,搭建教师间互相交流信息传递经验的工作平台。

3.案例教学与授课法等其他方法相结合

教学策略选择是教学设计中困难最大的地方也是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教学中,不要执着于一种方法而不言其他,案例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应在教学设计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反思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郭德红.案例教学历史、本质和发展趋势[J].高等理科教育,2008(01):22-24

[2]关秋、陈梅..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11(20):145-146

[3]蒋国明.案例教学在英语课程与教学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4]王华荣.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04):62-64

篇4

【关键词】人力资源会计;货币计量;神秘

一、引言

从人力资源会计被引入我国以来,其发展已有三十余年到的时间了。可是,我国的人力资源发展不像国外那么顺利。人力资源会计在国外不仅形成了其系统的会计框架,相应的法律框架也随着付诸实施,尤其美国。早在80年代,美国一些大型企业,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德克萨斯仪器公司、通用电器公司均采用了人力资源会计。一些大型的金融机构,如美国梅特罗银行,拥有职工18000人和150亿美元资金,已使用人力资源会计信息于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另外,加拿大格林菲尔德航空公司也应用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来评价临时解雇职员的成本和效益。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加快人力资源会计建设越具紧迫性。

二、人力资源与资产

资产指的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让我想起历史成本是过去的或当时的公允价值)。人力资源虽然抽象,但是真实存在的(“不像供给--需求曲线中需求量的概念,需求量是经济学家想象出来的,现实中并不存在”,我赞同张五常先生的说法)。没错,人力资源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而且确实是由企业控制的。关键的一点,人力资源能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

企业控制了人力资源之后,目标就是将人力资源结合实物资源转化成一种“新”的实物资源(可比照资金运动过程)。神奇的是,“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隐含前提就是必须有人力资源的存在。这点不会有错。因此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是不争的事实,无需再争辩矣。

三、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指的是企业持有的无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事实上,理论界关于无形资产的定义仍众说纷纭,尚难形成权威的定论,不过无关宏旨)。根据无形资产价值的计量特点,无形资产通常分为可以确指的无形资产和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可确指的无形资产中多数属于权利,这其中有一项为土地使用权。

我们不能因为人力资源是种权利归属问题,这种权利又是可以转让使用的,而将人力资源认定为无形资产。这是荒唐的。但我们可以来比较下人力资源与土地使用权。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这是我国的情况),而其使用权可以转让。人力资源在其现实性上也是种使用权,因为无论如何,“人”还是人自己的。这种使用权当然可以辨认,满足无形资产的定义,并且还满足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即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神奇的是,人力资源的取得要比土地使用权来得容易多了。

四、人力资源会计与货币计量

很多学者认为(包括国外的一些学者),人力资源会计与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之一――货币计量是冲突的。人力资源能不能进行货币计量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会计能否进入会计的大家庭。笔者认为,人力资源成本不仅能够可靠计量,而且其价格还是公允的(狭义上,合约的魅力,这是后话)。对于人力资源的价值,与人力资源成本相比较,企业所有者应更重视哪个,这是所有者关心的事。笔者想说的是,一个企业,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例,其年全球净利润为百亿美元左右,但其公司品牌价值却高的惊人。试问,品牌价值又是如何计量的(某种程度上,这好似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行业,为许多人提供了商机和就业机会)?可以看出,品牌价值对于企业的意义又是何等的重要的。我们要知道,这当中人力资源所发挥的巨大重要。所以,人力资源的价值可以比照品牌价值进行计算。神奇的是,人力资源本身具有无限增值性,对于任何企业来说,此乃幸事矣。

五、小结

本文仅是为人力资源会计发展提供些新思路,其真正的确立还需要相关配套措施的开展。对于某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比照国外的经验,毕竟国外有的企业已经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财务会计之中。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确立势在必行,不仅要求企业重视人才培养和开发,整个国家层面会更加重视教育问题和人才问题。再者,每个个体的人都奉献着这份资源,不断开发。可以想象,整个社会将更加欣欣向荣矣。

参考文献

[1]王俊敏.人力资源会计探讨[J].财会通讯,2011(2).

[2]陈慧,章道云.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0(5).

[3]贾丽涛.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与计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5).

篇5

一、和式太极拳的原理

和式太极拳又称为带理架。所谓带理架,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太极阴阳理论和人的身体技术有机的结合。二是以自然柔活的身体运动,练养体内浩然之气。即由表及里,从而达到练内的目的。

“太极”一词出于《周易》。太极拳是用《周易》的太极阴阳学说来指导拳术的练习方法。太极图是《周易》哲学思想的形象化表述。太极图外呈浑圆一气,内含阴阳合聚,体现了万物阴阳之间的运行消长与转化。和式太极拳以《周易》的理论贯穿于拳势之中。象其形(圆),取其义(阴阳、五行、八卦),用其理(阴阳变易,五行生克,天人合一)。《周易・系辞》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是指阴阳,用阴爻和阳爻来指代。阴爻和阳爻组成了八种基本图形,即八卦。八卦的不同组合进而产生了64卦象。这些卦象又产生了无数的变数。近取诸身,与身体相合:人体分左右两胁,进而有两肩、两胯四大节,两肘、两膝,两手、两脚八小节。与动作相合:即一圆即太极,上下分两仪,进退呈四象,开合是乾坤,出入综坎离,领落错震巽,迎抵推艮兑。圆为太极之象,运动时以走圆为基础,以身体相应部位的上下、进退、开合、出入、领落、迎抵等有阴阳关系动作的不同组合,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来达到周身圆转自然,身体各部位阴阳互变的技术。形成太极拳一动无不动,周身协调,连贯圆转的运动特色。以阴阳变化时产生的分、合等等劲力,形成太极拳千变万化的技击方法。圆、上下、进退为五行,开合、出入、领落、迎抵为八卦。合之为十三,故和式太极拳又将其称为十三式。

二、和式太极拳的健身机理

和式太极拳要求的理法自然与中医治病健身理法相一致。中医理论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把人看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理病理变化时,不能仅仅孤立地着眼于人的身体本身,而应看到人与自然存在着的有机联系。和式太极拳的拳架功理,圆活紧凑,进退开合都求阴阳相济。一气运行阴阳,即是太板。一气为腹中中和之气,亦为人之元气,它漾溢于四体之中,侵润于百骸之内,流行不息。拳架功法全借后天之形不用后天之力,动静开合纯任自然。舒展筋骨,调和气血,以收劳而不极,摇而谷气消,血脉通畅,祛除疾病,益寿延年之功效。和式太极拳练功时辰顺应天时,合乎自然规律。拳理日:“寅时面南,松身凝神,吐纳自然,撮抵桥通,阴阳和合,攒簇五行,子午卯酉,朔望漾应,慎而密之,久行功成。”行功顺应天时,使自然阴阳与人体阴阳,先天阴阳与后天阴阳互补,天人一体,收行功最佳效果。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正常的生命现象和生理功能,是阴阳两方面保持平衡的结果,人体阴平阳秘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了偏盛偏衰即发生疾病。正如中医理论认为:“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张景岳《医易义》),身体的气血、脏腑,经络失衡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式太极拳之理正是导源于《周易》。在拳架着势中处处无过不及,不贪不欠,阴阳无偏,由外形的阴阳动态平衡,带动内在气血、脏腑、经络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健身、疗病、养生之目的。

中医用五行相互生克乘侮规律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认为内脏的生理、病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以此制定了培土生金,益火生土,培土制水,抑木扶土等治疗原则和防治措施。和式太极拳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拳架练法由外带内,周身顺遂浑圆,由内达外,阴阳变易莫测。拳架着势圆转自然,紧凑柔活,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并用五行生克之理指导拳架的步法、技法,使身体灵活而稳健。

三、和式太极拳的基本技法

太极拳所包含哲理的宗旨,在于通过“无为无不为”的修练方法,达到以柔克刚,借力打人,四两拔千斤的技击效果和健身养生的目的。要达到这一效果,首先,要有身体技术来完成。只有周身圆转灵活,触自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力。才能接入彼劲后沾随不脱,急应缓随,随势旋化,方能引净落空,四两拔千斤。不难理解,周身圆转灵活是太板拳要具备的技术要求。圆的运动是灵活的基础,也是武术技法中化、打合一的最有效的运动方式。和式太极拳行拳走势,以圆为宗,身体各部在松柔状态下,做圆或弧形的公转和自转。一圆之中八门劲力俱全,包含了接、引、化、发的技击含义,处处走圆形成练劲圆转,用劲自然。挨到何处何处走,周身无处不太极。临敌因势应变,圆切线引劲落空,身旋气转离心抛掷,内劲浑圆松活弹发。在做圆运动的同时身体的四大节、八小节等身体相应的部位,似有无形绳线牵拉,(和式太极拳称为练架有绳,俗称挂线)。形成周身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的阴阳互变运动。使拳架动作遵循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换的变化规律。处处分清阴阳,追求“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的动态平衡。表现出滑如鱼、粘如胶、软如棉花、硬如钢的太极拳技击特色。

和式太极拳套路和招势的编排简洁流畅,体用一致。符合人体自然生理和武术运动的规律。拳架怎样练,推手就怎样用。推手又可检验拳架是否正确实用,也是走向散手的过渡阶段,盘架子功夫的积累是提高推手、散手技法的本源。故有人把和式太极拳拳架、推手、散手三合为一的编排,称为三合一太极拳。在行功走架时,做到三直:头直、身直、小腿直。五顺:顺身、顺腿、顺手、顺脚、顺意。明三节,人身可分为三节,每节又分为三节。知六合,即外三合的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的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以及不撇不停等规则和要领。

和式太极拳不尚用固定的招法去练习技击,在身体阴阳变化时形成的拥、捋、挤、按、探、捌、肘、靠。也称上八法。纵、横、高、低、进、退、反、侧。(也称中八法或身八法)踢、蹬、套、勾、缠、扫、插、膝。(也称下八法或腿八法)等各种技法,在轻松自然中,寻找有利于自,己的机势,三盘其手,综合运用,克敌制胜。以上二十四法能完全贯穿融合于和式太极拳的套路招法中,充分显示出和式太极拳三合一的特点。

篇6

一、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与协同理论的契合性

协同理论作为一门横断学科,关键研究从自然界到社会领域的共同本质规律。协同理论亦称“协同学”或“协和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多学科研究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其主要理论分为3个方面,即协同效应、自组织原理和伺服原理。其中协同效应是指由协同作用而产生的结果。

根据协同效应,评价系统内部的各项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协调,通过耦合的方式完成各项活动的有机整合,发挥出大于各自功效的能力,实现系统和组织的整体性功能,使之大于各项活动效用的简单相加。协同学理论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理论虽分属于不同领域,但二者可以紧密地联系起来,协同学的协同效应为评价体系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切入口,可以将协同学理论引入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中,二者具有很强的契合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协同创新体系框架。

二、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现状

许多学者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对其评价模式以及实际审计试点案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杨斌(2014)指出,建立科学、完善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并非无任何经验可借鉴,国家审计机关可以比照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将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利用结果显示在报告中,为日后领导干部的升迁提供依据。张宏亮(2014)等人认为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最能体现领导干部的受托管理责任,然而由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并未完全向社会披露自然资源资产信息,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因此建立了耕地占补平衡完成比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等16个评价指标。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由于各地区各部门的自然资源禀赋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的不同,在设置评价体系时,各地区基本上都采取结合自身实际的方式,可借鉴性不强,不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规范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工作。因此,如何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受托责任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找出评价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机理,构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协同创新体系,对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

结合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工作流程,评价要素主要包括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结果等。各个评价要素相互关联,同时又相互制约,为了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协调必不可少,这就需要对它们之间的协同性进行考量。

(1)从评价方法上来看,现运用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方法多为静态评价方法,无法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测,且无法有效解决由于自然资源的空间性、流动性、时效性等问题而导致的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公正的问题。动态的评价应当在时间维度上形成动态的监测,在空间维度上实现差异化评价。然而,运用现行的评价方法对领导干部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受托责任进行评价时,显然静态的评价方法与动态的评价结果之间无法协同。

(2)从评价指标来看,目前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评价指标体系大多从环境政策执行、各类自然资源的管理效果、财务稳健性等方面出发构建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一类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审计形式,首先与区域的社会发展情况和经济发展情况脱不开关系,需要将这两类因素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之中,以衡量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协同程度。其次,政府与其他相关方之间对于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相关的信息共享程度、与相关的专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协调程度等方面,也需要用指标进行衡量。然而目前评价指标大多运用国家规划中或是环境相关标准中的硬性指标,类似对上述评价对象进行评价的协同创新性指标很少出现。显然,稍显硬性的评价指标与相对灵活的评价对象之间协同性不足。

(3)从评价主体来看,目前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开展主要采取国家审计的模式,在进行评价时,由国家审计机关对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履责情况进行评价。然而,单一的评价主体,受知识能力和信息接收渠道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充分揭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领导干部绿色政绩观的树立,不利于促进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显然,单一的评价主体与多元的评价目标之间协同性不足,不利于政府和社会公众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环境的建设与发展。

(4)从评价标准来看,目前一般采用的方法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根据现有理论,通过专家判断的方式对标准进行设立;第二种,根据国家标准或是国际标准。这两种方法,第一种受专家主观判断的影响,客观性不足,用这种方法设定评价标准,得出的评价结果难免不符合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第二种使用硬性标准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难免会显得过于刚性而缺乏弹性变化。显然,固化的评价标准无法满足评价结果客观灵活的要求。

三、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协同创新体系框架构建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协同创新体系是指以政府部门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管理为主体,包括政府部门、第三方专业机构、社会公众等相关方,各方通过自组织活动,把评价体系中无规则和无秩序的要素,通过评价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协同,组成相互协同的、具有新的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自组织状态,形成协同创新的评价系统,以期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并对领导干部进行相关责任认定。

在协同创新体系中,不仅评价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协同关系,评价体系外部大环境系统中各要素同样要与评价体系进行协同。具体如图所示。

四、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的建议

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渗水;原因;防渗技术

一、前言

水利工程对于社会的生产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其关乎工业用水以及农业用水用电,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做好水利工程的防渗工作室极其重要的。

二、水利工程出现渗水的原因

1、地基周边的基坑未按规范操作,基坑集水过多

水利工程发生渗水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对地基周边的基坑进行施工时未按规范操作,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管理不严,如基坑开挖后,未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造成基坑集水,使得地基表面的排水功能受阻,倘若遭遇强降水天气,则会导致基坑内的水无法排出,从而造成大面积的渗水现象。

2、水利工程出现变形缝隙

施工中模板牢固系数欠佳,或因水利工程使用周期过长而生成变形缝隙,产生渗漏现象。变形缝隙的普通应对方法为将缝隙以水泥封闭。但在处理过程中未注意到缝隙中央需要黏隔离层,从而使得基面与防水层间未形成良好的隔离状态,无法帮助分散封锁所需承担的应用力。

3、导致水利工程出现大面积渗水的具体原因

从水里工程渗水的具体原因来看,出现大面积渗水主要是水利工程底板部位的渗水而造成的,而基面周围基坑不具备较强的降水能力,使得基坑无法满足正常的排水标准,最终出现了排水困难的局面,这就是出现渗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一旦遇到机械故障或者是停电雨水天气,基坑水位迅速上涨,将垫层淹没掉,为了追赶施工进度,进而忽略了混凝土的实际条件,不管不顾的强行施工。最后,在灌注混凝土的时候,由于搅拌不均匀或者是混凝土振捣不严实,也会导致混凝土中间出现较大的孔隙,进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最终出现底板大面积渗水。

4、导致水利工程出现施工裂缝的具体原因

导致工程施工裂缝的主要原因在于,水利工程施工任务任大而量重,一些施工环节需要一步到位,但有短时间内很难达到要求完工,因此导致一些需要连续作业的工程中间出现中断,在中断过程中就很可能导致工程施工裂缝的出现,影响工程的整体性,进而导致工程施工裂缝产生。此外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场地清理不到位,地面有杂物,也是造成施工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水利工程施工当中混凝土工程的支撑模板不牢固,或是不够严密,会造成混凝土结构表面呈现出蜂窝麻面,引起施工裂缝渗水问题出现。

5、水利工程改建处理不当造成水利结构的渗漏

一些水利工程在进行建设完工以后,会经过很多次的改建与扩建工作,尤其是就水利工程的方身体结构来说,如果在改建的阶段水利工程没有适当的处理其新旧的防渗结构,尤其是对防渗提进行价高以后,在水力梯度的影响之下,其衔接的位置很有可能会有渗水或者是渗水隐患的出现。

6、水利工程浸润线的抬升造成的水利工程渗漏

就一般情况而言,对水利工程浸润线的设计需要高于实际的浸润线,然而在水利工程的蓄水水位抬高的时候,就会导致水利工程浸润线的相应抬高。因为水利工程的坝体大部分都是依据分层碾压施工形成的,所以浸润线的升高就极有可能会导致坝体的水平渗透系数大于其竖向渗透的系数,进而导致坝体渗漏现象的出现。

7、结构渗水

一般可把结构渗漏分成两种,一是大面积渗水、一是点渗水。其中前者一般是出现在结构底板处,而渗水的主要原因为:第一,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振捣不当亦或者是未均匀拌合,继而致使混凝土的强度无法达到相应的标准,从而引发大面积渗水现象;第二,一般,基面四周的降水基坑是安排在垫层一下的,无法满足降水的要求,难以将积水及时排出,而在赶施工进度的情况之下,就不得不在带水的状态之下展开施工工作。

另外,点渗水通常是因结构局部的孔洞所致,相对而言,其危害性并不是很大,处理也不是很困难。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若未对管线止水环予以严密的焊接,亦或者是混凝土振捣不实,那么就极易在混凝土表面出现孔洞、蜂窝麻面,进而出现渗水现象。

8、施工管理方面

大多建筑在工程竞标成功之后,将任务直接分包出去,没有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建筑企业仅仅只是派遣管理人员对其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忽视了专业性指导在施工中的重要性。施工队伍按照施工进度和任务操作,没有选择合适的防渗技术,仅凭主观臆断进行建设,没有实地考察,是水利工程质量不能达到相关要求的重要原因。

三、防渗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

防渗墙防渗处理技术是目前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技术当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 水利工程防渗墙技术主要包括链斗法、射水法、多头深层搅拌法、薄型抓斗法和高压喷射型灌浆法。在这些方法的施工中,要特别注意施工中的细节和相关问题。

1、链斗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链斗式的开槽机排桩进行旋转链斗的开挖沟渠,然后把排桩倾斜放置,并用泥浆加固。在采用链斗法进行施工时,一定要注意,这种方法在砂土,粘土以及颗粒含量小于30%的地质构造中比较合适,而在其他地质结构中,不宜采用这样方法。

2、射水法

射水法主要是使用造孔机成型器喷射出高速高压的水流,将土层进行切割和修整,同时进行循环往复的出渣作业。在射水法的具体施工中,防渗墙的厚度要控制在0.22-0.45m之间,严格按照1/300的垂直精度和30m的深度标准进行操作。此外,这种方法在砂土、粘土或粒径在100mm以内的砂砾石地质构造中比较合适,而在其他地质结构中,不宜采用这样方法。

3、多头深层搅拌法

多头深层搅拌法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进行多头钻进式施工,然后将泥浆和泥土混合并搅拌均匀,将多个水泥浆与泥土形成的混合桩进行合并连接,最终形成防渗墙。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要对相关的系数严格把关,水泥浆和泥土的混合后要进行充分持久的搅拌,直到混合泥浆的渗透系数低于10cm/s,抗压力达到0.3MPa,而且深度要达到22m,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成功。

4、薄型抓斗法

薄型抓斗法是用薄型抓斗开挖土槽,然后使用自凝灰浆或塑性混凝土进行护壁浇筑进行加固,最终形成薄壁式防渗墙。在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施工时,要将防渗墙的深度控制在40m之内,同时,薄型抓斗法适合运用与砂土、粘土以及卵石砂土层的地质构造当中,而在其他地质结构中,不宜采用这样方法。

5、高压喷射型灌浆法

高压喷射型的灌浆方法是利用高压泥浆喷射来破坏被灌注部分的地层,使水泥浆液能够和土壤颗粒融合,形成坚硬的固体结构。高压喷射具体可以分为定喷,摆喷,和旋喷等方式,根据被灌注地区的土层构造以及设计要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高压喷射方式。这种高压喷射型的灌注方式的设备比较简单,而且建筑效率比较高,工程造价也比较低,但是对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的要求也比较高,在施工过程中不易控制。

四、结束语

总之,在上文中笔者对水利工程出现的渗水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根据实际的情况对防渗施工技术展开了研究,进而强化水利工程的安全性,使其为社会所服务。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网络经济;计算机技术;信息化;医院审计;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4-0000-02

一、网络经济对医院审计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加快医院审计信息化建设

随着医院内部管理信息化、业务运行网络化、会计信息电子化的广泛建立,不仅使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会计处理工作均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和软件自动完成,还使医院的经营管理步入了信息化、网络化的轨道。在这样的网络经济环境下,医院审计工作的范围、对象、内容、方法等审计要素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传统的审计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为了满足医院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医院必须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以改进传统审计工作的不足,提高医院整体信息化的建设水平。

(二)有利于实现医院审计目标

医院审计工作的目标在于紧紧围绕本院工作重心,以强化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监督为主要任务,实现维护国家财经纪律、促进医院健康发展的目标。所以,医院必须采取先进、科学的技术方法,借助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所获取的审计凭证和信息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作为审计结果的评估、判断依据,以此为医院领导提供可靠的决策信息,从而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

(三)有利于提升医院内部审计质量

网络经济环境下,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被应用于医院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也不例外。审计工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仅可以极大地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量,确保审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还可以促进审计工作规范化、流程化,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管理成本,从而提升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

二、网络经济对医院审计的管理策略

(一)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

1.对医院日常会计信息的审计。当前的医院审计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应对会计信息给予更多的分析,并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来完成具体工作。首先,应多开发一些适用于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软件,这样便于审计人员借助这些审计软件来对会计信息进行相应的检查、测试、比较分析、统计、汇总等审计工作。如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借助相应的审计软件对医院财务部门各个时期的指标进行比较,并从中找出异常状况,以便于进一步加以调查和分析;其次,也可以借助会计电算化自带的一些功能来完成审计工作。如审计人员可以利用会计电算化中的查询过滤功能,将某些明细账反映的医疗服务金额在指定数额以上的全部记录显示出来,借此来进行分析性复核;再次,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来辅助审计工作。如可借助EXCEL表格对材料成本差异核算进行复核。

2.计算机辅助审计信息管理与传递。在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需要掌握大量的有关信息,如法律法规、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上一年度的审计底稿以及审计报告等等。在以往应用手工方式时,这些信息都是由人工进行整理和提供,既费时又费力,致使审计效率偏低。而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则可将这些信息全部存储到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的快速查找功能,便可以迅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信息。因此,为方便审计人员开展工作,应建立审计法律法规库、被审单位信息集料库以及审计档案库等,同时还应提供相应的更新、维护以及查询功能。

3.计算机辅助审计统计抽样。在网络经济环境下,现代审计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抽样技术。而将抽样技术合理地应用于审计工作当中,是审计理论与实践的一大重要突破,特别是统计抽样比非统计抽样更具科学性,其能够准确地将抽样误差控制在指定的范围以内。正因如此,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作用也随之得以展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其一,审计抽样随机数的选取。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则可通过程序编码并借助计算机自身的功能来选取随机数,既方便又快捷;其二,样本选取。使用恰当合理的统计抽样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抽取无代表性样本的风险,从而达到迅速、公正、客观的目的;其三,简化计算。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能够利用计算机的语言编辑功能,建立一些应用程序,并以此来计算有关的统计指标,如样本量、总体估算值等等,只要运行这些程序便能够快速地获得结果。

(二)使用高效的医院审计软件

在信息化的前提条件下,审计人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具体功能进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处理的完整性、正确性以及合法性。而当一个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以后,对其的改进要比设计研发更加困难,并且费用也会更好。为此,除应对已经投入使用的医院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外,还应加强事前和事中审计。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应参与到医院信息系统的设计研发过程当中,这样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改进。此外,专业的审计软件也能够帮助审计人员完成审计工作。但是由于各个医院的信息系统都存在一定差别,统一性和标准性较差。针对这一问题,当前急需制定一个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或转换标准。同时也应对审计软件进行模块化和程序化,从而方便审计人员在现场制定审计方案,这样有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建立医院内部审计信息系统

医院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是以医院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结合内部审计理论、风险管理理论,通过对医院经济活动所产生的财务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完成对医院整体资源审计管理的综合信息系统。该系统由以下三个子系统构成:其一,审计专家信息系统。其主要技术功能包括审计抽样和分析、审计取证、审计数据采集和转换、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信息交互共享、审计报告、审计规则库定义和修订等;其二,审计监控系统。该系统直接嵌入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中,对财务数据资源进行实时监控;其三,数据库系统。该系统利用数据库技术实现内部审计数据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转换,并将医院内部审计数据与财务医务信息进行集中、整合,而后对整个医院数据实施共享。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数据库系统获取所有财务数据信息,加强了对医院日常经济活动的审计,同时也可以利用审计专家系统对财务数据实施回归分析、线性分析和统计分析,尤其能够发现数据记录中存在的疑点事件和违规行为,从而加强医院管理风险的控制。

(四)做好审计风险防范工作

现阶段,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其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这使得以往传统的管理、控制、检查以及审计等技术均面临着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国际会计公司、专业服务机构以及咨询公司等都将风险防范,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的运行风险防范作为日常管理的工作重点。目前,网络系统在医院的应用日益普及,各类重要信息的载体也由传统的纸张转变为磁性介质。虽然这种介质在使用上比较方便,但是对其的保存要求却相对较高,它很容易受到高温、震动以及磁性物质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保存风险。并且这种存储媒体的可变性较强,极易被非法访问和滥用。为了确保重要信息的安全性,必须加强风险防范。一方面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风险防范规章制度,如网络管理规定、安全保密规定以及会计核算软件安全运行管理细则等等;另一方面,还应不断强化医院内部控制,借此来保护自身的安全,进而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可维护性,以此来降低审计风险。

(五)提高审计人员计算机水平

目前,理论基础知识的缺乏以及计算机审计整体水平偏低等情况,已成为影响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院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必须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予以解决。首先,应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作为一名医院内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先进的审计方法和审计工具,如审计软件等,并且还要能够将这些软件有效地应用到实际审计工作当中,以此来提高计算机审计方面的专业水平。同时还应了解医院财务、会计专业方面的相关知识,从而成为既懂医院业务又熟悉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医院应通过不断引进具有较高审计水平及丰富计算机知识的人才,来提高医院内部审计队伍的整体水平;再次,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医院还可建立审计人员与计算机网络及电子商务等方面专家全面联合的机制,这种机制的建立也是当前解决医院审计人员计算机水平偏低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篇9

一、医院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医院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的内涵

医院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是医院的常规性工作。内部控制是为确保实现目标而实施的程序和政策,同时也是确保识别可能阻碍实现组织目标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的手段。[1]内部控制和审计是分不开的,我们可以用内部控制审计来表达这一意思。所谓内部控制审计,就是以审计的手段来完成内部控制,具体点说,就是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所作的审计,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的审查、分析测试等,确定其可信程度。[2]对于医院来说,也是一样的。为了确保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也需要进行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

(二)医院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

医院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从内部来看,有利于医院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防止乃至杜绝医院内部出现违规事件。医院本身的职责在于救死扶伤,而救死扶伤功能的发挥则是以其高水平的自我管理为前提的。再宽泛一点看,还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医院特别是县级的医院在新农合发展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而广大农村人口本身占有的医疗资源有限。因此,医院的内部的管理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促进医疗资源的相对均衡分布。

二、医院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的要点分析

(一)观念上重视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

医院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要点之一是观念上的改变,即要深刻认识到这一工作本身的重要性,这绝不是一句空话。县级医院实际上承担着大量农村人口的就医问题的责任,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医院的医生和管理人员都疲于应付。那么,就有可能出现忽视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的问题。事实上,二者不仅不矛盾,还可以形成良性互动。做好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消耗,提升医院效能。而医院效能的提升本身对审计及内部管理控制也是一种促进。有了这样一种认识,才可能投入人力物力来加强制度建设,弄清楚内控的重点所在,并积极做好该项工作的考核。

(二)加强审计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加强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离不开制度支撑,单一的人治很难将单位的各个方面很好地完成[3]。医院要与新农合政策发展同步,考虑医院发展的现实需要不断地完善其财务管理制度,这是制度建设的着力点之一。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是基础性工作之一,但仅有此制度是不够的。与此同时,医院还要有专门的内控制度建设,比如在人人都是内控人员这一大前提下,还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来承担起这一职责,做好相关工作的制度建设。

(三)抓住审计及内部控制重点

医院加强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还要抓住重点,有的放矢。这些重点内容包括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采购管理等,这些也要与会计制度改革、会计责任明确等同步进行。此外,还有一些也要重点关注,比如重大基建工程的建设、设备物资的采购、新农合的报销等。医院的管理任务是很繁杂的,这意味着在进行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时任务也很繁重,在人力有限的情?r下,抓住重点本身也是一种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手段。

(四)做好审计及内部控制考核

审计内部控制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个方面,那么,为了切实保证其开展是有成效的,也需要对其进行考核。现在几乎所有类型的组织都很重视考核工作,因为通过考核可以清晰地了解工作的投入和产出关系,以确定工作是否有成效。医院的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也是一样的,如果没有相应的考核机制,那么,人们就没有积极性,医院的管理制度就形同虚设,管理水平也会下降。从当前来看,无论是从医院自身生存的需要来看,还是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医院提出的要求来看,医院都需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全面的提升管理水平。为此,医院要构建健全的考核机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来确定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的成效。

篇10

激光喷码机的原理是,激光喷码对所承受物体没有热影响,不会引起变形,与机械冲击打标机相比,激光喷码对零件没有作用力、无机械接触。在计算机控制下可打出各种图形、文字和符号,更换序列号或改变日期都十分方便,包括自动打出当前的年、月、日、时、分、秒,在连续不断生产过程中,实时跟踪改变这些数据。在很多异形物体上激光喷码机也能从容应对,而且打标加工速度飞快,可以说瞬间即得,适合于在大量生产的产品上打标。

作为测量仪器的仪表刻度、卡尺、千分尺刻线都可以直接用激光打标。选取用二氧化碳激光器或固体YAG激光器,就可以在多种不同材料上打标。对于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铝合金、铸铁、铜合金、钛合金等金属,需要用声光调Q的固体YAG激光器作为打标光源。而对于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木材、有机玻璃、橡胶、皮革、纸制品、电子元器件等,一般用气体二氧化碳激光器作为打标光源。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