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教育培训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师德教育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由培训中心的黄登军老师讲授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介绍和课标解读
2、 由培训中心的张君颖老师讲授的高中新课程校本开发
3、 由培训中心的杨四英老师讲授的高中新课程与选修课教学
4、 由培训中心的安静生老师讲授的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
5、 由培训中心的刘希平老师讲授的高中新课程和高考
6、 培训中心吴琳娜老师的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裴昌玲老师的多元智能理论讲座和袁青老师的心理问题研究讲座
7、 由计算机中心廖建筠、王晓民等老师讲授的英特尔 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此模块内容,让全体学员耳目一新。
8、 如何做一名成功的教师,上好每一节课
下面,我将本阶段的具体学习作以下简要小结:
一、认识的提高
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是教育长足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教育主管部门探索的永恒主题,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教师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是关系到教师教书育人质量的大事。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我们教师在思想和业务成长路上的加油站。我在参加教师继续教育中,特别重视自己师德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把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作为教师的核心素质来提高。在培训中,真正做到师德建设和业务培训两手抓、两手硬,通过培训,切实提高自己的师德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
在培训过程中,感触最深的部分是英特尔 未来教育项目的培训。第一个关键节点,框架问题修改是研修重点和关键,可以说不完成框架问题的修改,其他方面的修改,也会受到影响。为了不使框架问题修改影响其他,我在学习时对问题修改时间段做了特别处理.首先时间保证;其次,我采取“稳扎稳打”,让作品修改内容化整为零,为了加强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我共享了其他学员的作品,互相交流,一起研讨,使框架问题的修改在下一模块学习开始之前及时完成。
二、具体收获
1、参加培训,使我对教科研方面的认识有进一步提高,能自觉地参与课堂的教学研究,积极参加课改研究,及时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撰写教育论文。通过此次培训,使我意识到教学课程的改变我们必须跟上新的教育理念,所以我要在下工夫熟悉新教材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很快跟上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也要进一步提高自己课堂教育能力和教学质量。
2、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师德方面的修养,我坚持把师德建设当作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来抓,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学习和领会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所涵盖的内容,提高自己的事业认知、职业认同水平,增强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依法治教、廉洁从教成为自己自觉的行为,积极争取做一名“师德双馨”型的教师。
3、轰轰烈烈的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给教师继续教育带来了丰富的内容,重点通过《教师职业心理》、《英特尔未来教育》等专题培训和考试,使我们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当今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等都有进一步了解,也提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内容的培训,不但提高了我们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4、重视交流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过去,只知道埋头于书本知识,信息闭塞,不善于交流,使得一些好的经验未能融于自己的教学,而自己的一些体会又未能及时整理,因此使自己的发展缓慢前进。学习期间在进修学校各级领导和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有了长足的进步,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师修为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使我更加如饥似渴的追求新知的摄入,在这里我向你们表示感谢。今后我会努力并不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篇2
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本文分析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炼了师资培训方面好的做法,为建设优秀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提供参考。
关键词 :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问题对策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014年12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广西教育厅举办的广西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管理者清华大学高级研修班,受益匪浅。借此良机,笔者设计了《广西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情况调查问卷》,通过问卷了解广西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师资培训方面好的做法,以期更好地建设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该次培训班的学员为广西各地从事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管理者,共收回调查问卷36份。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如下:年龄方面,5.6%为30岁以下,41.7%为31—40岁,33.3%为41—50岁,19.4%为50岁以上;学历方面,58.3%为本科学历,41.7%为硕士及以上学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年限方面,52.7%不到5年,22.4%为5~10年,8.3%为10~20年,16.6%为20年以上;单位性质方面,19.4%为教育行政机构,22.3%为本科院校,27.8%为高职院校,16.6%为中职学校,13.9%为其他单位。
一、职业教育师资现状
为更好地了解职业教育师资现状,问卷第13题设计如下:您认为职业教育师资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多选)A.学历偏低,B.文化课教师比例过高,C.多为双证型而非双师型教师,D.优秀的技能型教师过少,E.名师匮乏,F.缺乏现代信息技术,G.成就感低导致职业倦怠,H.其他。
从调查问卷结果看,广西职业教育师资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次为:
1.缺少优秀的技能型教师
有31人选择了D项,占86.1%。在“H.其他”项中,被调查者专门补充了“企业经历过少,解决企业技术问题能力低下”等。尽管职教集团的成立打通了学校通向企业的通道,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项措施还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缺少行业(专业)一线工作经验,导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2.名师匮乏
有21人选择了E项,占58.3%。以南宁市2013年教坛明星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为例,教坛明星24人中,中职教师只占1人(4.2%);学科带头人180人中,中职教师只占3人(1.7%);教学骨干2432人中,中职教师占82人(3.4%)。按南宁市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学生数基本达到1:1的现状,中职学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明显滞后。
3.多为双证型而非双师型教师
有20人选择了C项,占55.6%。纯粹的双证型教师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与形象。教师个人没有注重技能的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整体素质大打折扣。
其余选项,文化课教师比例过高占36.1%,成就感低导致职业倦怠占36.1%,缺乏现代信息技术占30.5%,学历偏低占5.5%。
二、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
关于“目前的培训能否很好地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72.2%的人认为一般;关于“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72.2%的人认为一般。和师资薄弱相对应的是教师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学习的意愿不足。那么,目前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呢?
问卷第14题设计如下:您认为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多选)A.培训经费不足,B.教师不重视培训,C.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D.培训方式未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E.教师紧缺、培训时间少,F.师德培训不足,G.其他。
从调查问卷结果看,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依次为:
1.培训方式未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
有33人选择了此项,占91.7%。从问卷来看,目前采用最多的培训形式为专家讲座,其次是学校跟岗研修和实地考察。
2.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有28人选择了此项,占77.8%。从问卷来看,大部分人认为培训方案应加强专业技能、企业培训。
3.教师紧缺,培训时间少
有20人选择了此项,占55.6%。根据南宁市教育局的《2014—2015学年度南宁市中小学校基本数据》,中职学校有34所,在校生9.21万人,专任教师1997人;兼任教师没有具体数字,但从了解情况看,约占专任教师的四分之一,师资严重短缺。而且教师寒暑假忙于招生工作,根本没时间参加培训,即使有培训的机会,也没有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效果不甚理想。
其余选项,教师不重视培训占47.2%,师德培训不足占41.7%,培训经费不足占36.1%。
三、理想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模式及活动
针对如何有效提高师资培训的效果,问卷第10题设计如下:您认为理想的培训模式是什么?(多选)A.学校独立培养,B.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C.企业实践培养,D.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培养,E.在线培训,F.其他。
从调查问卷结果看,理想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模式依次如下。
1.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
有33人选择了此项,占91.7%。理想的校企互动共享模式中,由企业力所能及地提供实习基地,并参与学校教学方案的制定,派专业人员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学校发挥师资优势,积极参与企业员工的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和技术服务工作,通过合作实现双赢,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2.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培养
有26人选择了此项,占72.2%。从调查中了解到,国家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配备了强大的师资培训团队,既有知名专家学者,也有行业企业的优秀企业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理论素养、专业技能、科研能力以及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3.企业实践培养
有24人选择了此项,占66.7%。但目前教师企业实践的收效不大,由于受市场机制的影响,企业在政策层面上没有帮助中职学校培养教师的义务,更不可能打乱生产经营秩序让教师到企业短期顶岗或实践,教师到企业实践有些流于形式。
其余选项,在线培训占30.5%,学校独立培养占5.5%。
为了从被调查者的切身体会中提炼出师资培训的好的做法,问卷第15题设计如下:举例说明您参加过的或了解到的效果很好的职业教师培训活动。从调查问卷结果看,依次归纳如下。
一是企业与学校共同进行顶层设计的师资培训活动。此项活动得到被调查者的高度赞赏。到企业顶岗(跟班)学习培训、下企业锻炼、引企入校、全程参与企业技术项目都是被调查者认可的好活动,但也提到企业为了不影响效益,很难配合学校,政府需加强政策引导。
二是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广西名师培养工程2014年度示范教学辐射活动,在南宁、柳州、桂林、梧州、钦州、玉林、崇左的11所中等职业学校组织了11场专家现场指导的示范教学研讨课。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小高地建设,努力搭建一流平台、创造一流条件、营造一流环境,吸引、聚集和培养一批中等职业教育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以“头羊效应”带动师资队伍的整体提升。
三是以职业教师专业技能大赛、各类评选推动高层次人才的成长。例如,为推动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学质量,2013年起,广西每年举办中职学校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参赛教师普遍认为专业技能有较大的提升。
四是以科研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南宁市高级技工学校机械系承担了人社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任务,模具专业已开发了《机械零件的测绘》《制作单工序冷冲模》《制作塑料注射模》等工学结合一体化校本教材。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开发水平明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素质得到了同步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针对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难题,教育部近5年出台了指导性较强的政策,例如,《关于“十二五”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1]17号)、《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11]17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3]12号),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系统培养与培训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通过这些年职教攻坚、内涵提升等系列活动,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相对薄弱、师资队伍培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作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管理者,我们要敢于正视目前仍不乐观的师资现状,勇挑改革创新重担,创新师资培训模式,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打造成专业技术强、师德高尚,既有专业理论,又有科研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娄自强,马小云,张慧.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5(4).
[2]李体仁,赫芬芬,刘正安.职教师资现状的调研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对策[J].开源期刊,2014(6).
篇3
关键词:党校干部培训,研究式教学;思考
目前,随着党的干部队伍实现整体性新老交替,数以万计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批领导干部的文化层次和知识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过去以讲授为主的“单向灌输”已经不适应学员的需要。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尽快实现教学观念的科学整合,党校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教学工作必须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加大实践锻炼力度,让学员通过动脑(思考分析问题)、动手(做笔记、写作)、动口(研讨、发言)、动腿(走出去考察)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此,急需创新教学形式,大胆尝试研究式教学。
研究式教学,就是教师与学员双方以平等参与者的身份,以集体讨论去发现新知为主要形式的探讨、研究、切磋的教学。其最根本的特征在于“教”和“学”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研究性。它包括研究式地“教”和研究式地“学”两个方面。所谓研究式地“教”就是要加强课堂讲授的研究性,讲课要有科研含量,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能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力求从理论上做出回答。所谓研究式地“学”,就是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读书,边读书、边思考、边研究,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目的。
搞好研究式教学,要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抓好课前调研,增强针对性。在研究式教学中,专题选择是否准确,对研究式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确定选题前,一定要做好调查研究,熟悉党在现阶段的中心工作及方针政策,了解学员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增强选题的针对性。我们主要采取了两种形式。一是在主体班开班前,由校领导带队,组织有关教师,到市内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教学需求调查,了解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需求和个人需求,了解市情尤其是与主体班教学内容相关的工作情况和遇到的问题。二是要求主体班学员入学时每人带来一个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目前,这两种形式的教学调研已经形成制度,对于确定研究式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产生了良好作用。
2,抓好课堂研讨,体现互动性。搞好研究式教学,必须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和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这是研究式教学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问题。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教与学的两方面的积极性,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是尊重教师选择。研究主题由教师讨论确定,学习材料由教师自己收集和选择,使学习、研究基于教师的工作实践,贴近教师的生活经验,以利于激发广大教师对问题研究的兴趣。二是教学关口前移。要求教师在学习研讨前,提前为学员布置研讨课题,提前预习有关知识,收集与研讨有关的资料。三是教与学研讨相结合。首先由主持研讨式教学的教师对整个教学和研讨活动进行总体说明,并向学员讲清有关研讨课题的理论依据、政策法规依据、实践依据,进行有关研讨方法的辅导,然后围绕研讨课题,组织小组和全班研讨。课堂研讨结束后,教师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为学员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3,抓好教学方法,探索多样性。研究式教学,其本质就是要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研究、探讨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员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通过研讨,从而达到发现新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方式方法并不是单一的,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教师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如,有的尝试了“三个三分之一”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授、开展活动、自学与交流各占教学时间1/3;有的实践了现场式教学,充分利用培训调研基地,把课堂搬到了校外,从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出发,让学员自己发现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和出路,教师仅就现场教学的选题、教学点的选择、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启发、教学的组织和点评等方面进行引导;有的设计了“模拟法庭辩论”,使学员置身于特定情境的实战演练,锻炼和提高了学员的思辨能力;有的采用集体式,由主讲教师精选有关研究文章,引导学员阅读,介绍有关理论观点,然后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再由本学科全体教师集体登台,回答学员的提问,学员也可以相互提问和争论。这种做法,允许学员保留不同观点和意见,不强调作出统一的结论,以便于引发学员更深入的思考。同时,要利用兼职教师队伍,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本地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第一线的领导同志、先进模范人物到校授课,弥补校内师资不足,为党校教学增添新活力。
4,抓好社会考察,注重实效性。社会考察是研究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规范考察,强化调研,对于提高研究式教学的效果,培养、提高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明确考察目的。通过制定周密方案,严格组织管理,形成调研报告,并进行成果交流。二是严格具体要求。参加社会考察的每个学员按小组形成集体考察报告,每个学员要写出个人调研材料,并充分利用校刊,编辑出版学员专集,进行交流。三是重视成果运用。对学员形成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要上报给有关的决策部门,并将优秀的成果负责推荐给有关报刊发表。这样,使学员的研究成果能够指导现实工作,从而弘扬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在推进研究式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
1,发挥主体作用,转变教学理念,是搞好研究式教学的前提。研究式教学,教师是主体。只有把研究式教学这一新理念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从知识的讲授型向研究型转变、由单向型教学向双向型转变、由单一型教学方法向运用多种教法转变,才能真正把教学过程转变成为教师和学员一起深入学习、研究问题的双向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铸师魄、修师德、树师表、练师能,要爱岗敬业,同时,要有较好的学术素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和灵活的教学方法。
2,选择恰当主题,注重实践结合,是搞好研究式教学的关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开展教学研究,目的是为了认识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是为了引领教师和学员进入研究的状态,通过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能力。因此,恰当的研究主题,首先是有价值的问题,必须是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真实的、具体的问题,这样才有必要进行专题研究。并且必须是基于大多数教师有内在教研动力需要的问题,这样才有可能激发全体教师进行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其次研究主题必须是大小适中的问题。问题过大,涉及方面过多,就难以突出重点,难以研究深入,就会弱化解
决问题的可能性;问题过小,又会失去主题研究、合作研究的意义。应该从本地区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而这个问题又是能够带动和影响本地发展的问题。第三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选择研究主题。例如,县级干部进修班,要紧紧围绕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培养和提高学员的全局意识、战略思维、执政能力为重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进修班,要以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为重点;市直科长进修班,要以研讨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学员的知识结构,开阔学员的视野,拓宽思路为重点;县(区)直领导干部进修班,除要以研讨县(区)域经济发展为主外,还应重在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为重点等。
篇4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践
1高校教育技术能力存在的问题
1.1理论知识基础较差
一些高校教师对教育技术能力的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教学观念陈旧,照搬老套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仍以教材为中心,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对教育技术观念的认识还不够。在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很多人对教育技术理论感到乏味,有的学校甚至直接把教育技术理论学习取消,造成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缺失,不知道该如何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
1.2教育技术能力不够
教育技术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也可以把它当做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只有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但一些教师能力有限,缺乏系统的教育技术知识,无法灵活运用新媒体,无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虽然有些学校开展了教育技术培训,但由于参训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很难达到培训的预期目标。
2高校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策略
2.1明确负责部门
教育技术培训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牵涉许多部门,需要各部门的合作与分工。例如,可以由教务部门负责协调培训教师的工作,人事部门负责组织管理参加的培训教师,教育培训部门负责设计培训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具体内容如下:制订合理的培训方案、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确定培训教材。
2.2完善培训机制
培训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并非搞一次培训就能建成,需要有一整套完备的培训组织形式、管理制度、激励措施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据可依。要想搞好培训,必须“事有专人,人有专责”。教育培训部门作为组织培训和会务服务的主要部门,要安排专人负责教师培训,及时关注教育培训的前沿动态,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要有计划性地组织专题培训,积极探索新媒体的教学模式,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2.3建立监督反馈机制
很多教师参加培训时满腔热忱,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很少应用新教学方法,教育技术也停留在口号上,最终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培训应有的效果。首先,要着重加强教育技术理论和教学模式的培训,要从思想观念上转变,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其次,要加强沟通交流,要到教学中了解实际应用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使培训效果真正落到实处,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最后,发挥监督作用。可以对教师进行抽查,给教师以紧迫感,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3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实践应用
3.1改变教学培训模式
可采取“混合式教学+培训”的模式,即“面对面教学培训+网络”在线互动,这样可以将传统的培训方式与网络学习的优势进行互补,能更好地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参与培训的兴趣,大幅提高教学效率。
3.2丰富培训内容
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内容,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信息化专业素养,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与时俱进,融入前沿的教改实践理念。
3.3完善组织与管理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培训工作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分层次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应灵活运用培训方式,可采取“长短班结合”和“面对面+线下授课”的培训方式,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与专业素养。
3.4搭建在线交流平台
利用平台的交互功能构建协作学习模式,组织受训教师协作学习,并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进行在线答疑,摆脱传统培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最大限度提升培训的实用性。搭建在线交流平台能促进教师间的沟通和互动,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定制学习。
3.5改进评价方法
必须重视对参训教师的评价。在培训的评价反馈上,可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应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结果需要综合受训教师的日常表现、学习情况等因素,并通过教师自评、小组互评、专家点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篇5
陈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最大的区别,那就是没有自信。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入事业的门槛”。可见培养孩子的自信是多么的重要。农村孩子不爱说话,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培养孩子自信的时候,鼓励他们大胆说话,多给予他们肯定。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运用鼓励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好每一步。
为积极推行新课改,贯彻新课标,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课堂生命状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构建课堂新景观,展现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因为教学过程的优化是获得优异教学效果的基础。
二、最让我感到兴奋和值得回味的就是苏老师做的报告,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从写字、阅读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苏老师直观地详细介绍了写字应该注意的姿势,如何写横、点、撇、捺等,使我对写字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写字方面: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写字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之一。但一直以来,如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困扰学校写字教学的难题。
1、抓写字姿势。这往往是教师所忽视的方面,一年级时,由于受年龄和能力所限有些老师强调书写漂亮,学生就忽视了写字姿势,写字姿势往往是教师所容易忽视的方面,学生的身心健康很重要,所以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要求学生做到:姿势不对不写字。随时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同时注意使学生养成认真写、纸面干净、爱惜和保管写字用具的好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写字一定要在课堂上进行,最好是每节课都写,这样既可以分散难点,也有利于纠正学生不良的书写姿势。一年级的学生重要的是按照课本上的字进行描红,教师也不要一个劲儿讲这个字怎么记、那个字怎样写好看,剥夺了学生书写的时间.试想学生没有足够的练习写字的时间,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书写姿势怎能养成?
2、突出重点。在教学时,要注意突出重点,避免平均用力。避免按顺序一字一字教。笔画多、难写的字要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笔笔教好,重视范写,容易出错的地方,用彩笔标出,特别强调。笔画简单好写的可让学生观察后自己写。如果每个字都平均使用力气,都讲两分钟,写两分钟,并且统一规定写的遍数,则一堂课完不成一课的生字,而且还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降低学习兴趣,使学生一股脑地只图快快抄完了事。因此,写字课堂上,要“因‘字’施教”,只对重点、难点作指导,其余放手让学生自学,自写。
篇6
英语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在近两个月的远程继续教育培训中,我认真地观看了各位教育专家和知名教师的讲座及精彩的案例评课后,我受益匪浅,深有体会,对我以后的教学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下面就本次学习说一下我的心得体会和收获。
首先,通过观看讲座,觉得自己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对课标理念没有理解透彻,在贯彻中难免会有不当的地方。比如新课标提出英语教学要从技能(听说读写)、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英语。但是我在教学中,重视技能、知识和学习策略的指导,但是忽视了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的渗透,不能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东西方文化的同。通过学习,使我能够把握新修订的《标准》的核心精神和核心内容,为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新修订的《标准》奠定一个好的基础。深刻认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的意义、思路和原则。了解修订的重点和主要内容,总结自己在过去的课程改革中的观念和行为方面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分析,找到与新课程理念和要求的差距,分析原因和条件,决定以后重视学生情感态度雪球,适当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为学生更好的学英语用英语提供语言环境;为顺利实施英语教学活动和顺应学生发展找到方向和依据。
其次,通过观看特级教师赵书梅的初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讲座中学习到如何在教学中采取符合教学规律的听、说教学策略和有效途径,努力提高听、说教学的效果,使它们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重视听力训练,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场景素材,激发学生听的兴趣,要求学生抓关键信息。另外,听力任务的设计要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听力填空的设计突出目的,且空要设计的合理。由英语特级教师胡明所讲的《初中英语语境中词汇、语法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这一讲座对我触动很大。不管是听说技能的提高还是语法词汇的学习运用,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很重要。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是英语学习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英语是一门语言,因此要重视实践,给学生提供环境,让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运用语言。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努力体现《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在情景中体现语法和功能,在情景中练习和运用语言,以任务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一切活动都是为完成任务服务,学生在特定情景中,在任务而非教师驱动中学习语言,在模拟的情景中运用语言,在用中学习,体现了为用而学的理念,最终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完成交际任务,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依据,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搭建台阶,学生在教师引领和帮助下,主动尝试、积极实践、逐步构建知识结构,最终在一个模拟情景中,运用语言完成交际任务。整个课堂在活跃而又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展开,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同时通过他人的肯定来感受学习英语的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最后,看了各位老师精彩讲课,他们的从从教经历对我触动很大。教师应该时时刻刻以学生为本,不断地研究知识,涉猎教育领域的不同方向,充实自己。要想自己的课堂让学生有激情,愿意学,乐学,教师就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内外兼修。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让学生敬佩和爱慕,亲切大方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同样也少不了。
篇7
淮海工学院于2004年通过江苏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专家组的考察调研,设立了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点,开展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我校开展教育技术培训的目标是旨在通过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实际训练和优秀教学案例的示范研讨,促进我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增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主要任务是以培训点为基地,根据江苏省高等学校现代教育培训大纲,全面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程。力争在两年间,完成对全校教师的初级培训,使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取得显著进展,使我校应用教育技术的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同时,逐步建立完善的教育技术培训体系和制度,以适应教育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不断满足教师进修提高的要求。
一、培训模式
采用了基于学校实际的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培训能够充分利用本校的特色和优势,发挥本校的教育技术资源,结合本校的教育技术现状和教师的实际情况,以求获得最佳培训效益。校本培训是以本校为培训基地,在上级培训机构的指导下,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培训内容适用于本校实际,直接服务于本校,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的培训活动。
以前,教师们没有认识到教育技术对自己教学和教研的促进作用,认为懂不懂教育技术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太大影响,因此学习的兴致不是很高。近几年学校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建设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学校也要求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授课。很多教师此时意识到了教育技术的重要性,要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水平。此时开展的教育技术培训符合了教师们的需求。学校将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考核纳入学校的职称评审体系;还给予了专项资金用于教育技术培训;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很多的实惠:教师参加培训班是免费的,每位教师还可以免费获得培训教材,通过考查合格的教师还将获得由江苏省高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颁发的“教育技术培训证书”。而承担本次培训任务的现教中心对于这项工作更是十分重视。严格挑选培训教师,保证我校参加培训工作的教师都是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的的人员,并且将这些教师分批送至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接受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方面的培训,同时也参观、借鉴了其他院校的培训情况,制订了符合我校实际的培训模式,保证了培训工作正常顺利的开展。
二、培训内容
通过对学校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室情况的了解,我们发现很多老师上课时不再使用传统的黑板和粉笔,而改用电子幻灯片进行授课。也有不少教师使用购买的教学软件进行上课。很多教师认为自己这样就是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自己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我们学校很多老师对于Windows的基本操作、Word和PPT等常用软件基本掌握。但他们不会用教育技术的理论来设计自己的课件,只是将黑板上的授课内容电子化;也不太会使用其它的多媒体制作软件来开发适合自己教学的课件。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第一轮基础班培训中开设了①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力求让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和教学设计理论,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将信息技术和课程有效的整合。② 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及常见故障的排除;使教师通过学习后,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室设备,遇见一些小的常见故障后,自己能动手解决,从而保证了上课时间不被耽搁,也降低了多媒体设备的报修率。③photoshop、Authorware开发软件的使用;教会老师做课件,使教师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符合自己授课要求的课件,达到教学的最优化。等基础班的培训结束以后,全校教师对于教育技术有了基本的了解,能自己制作简单的课件后,我们还要开设提高班、专业班,相应的也会更新培训内容。
三、授课方式
由于培训对象是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为了能将培训课程上好,接受培训任务的教师很早就着手进行备课,并在开课前一个星期由现教中心组织了一次集体备课,让培训教师试讲,现教中心的其他教师认真听课,并对培训教师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从而使每位授课教师的准备工作做得认真、扎实,编写了符合学员实际的教案,准备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并制作了非常适用的教学课件。
为了获得良好的授课效果,我们在培训机房内进行小班授课,讲练结合。每位学员1台计算机,授课教师讲解了一部分内容后,让学员自己动手操练一遍,及时帮助学员解决问题。考虑到学员的个体差异,授课时的语速尽量放慢,将每个关键点都讲解到。我们还将每个周日定为机房开放日,最大限度地为学员提供上机实践、动手练习的机会,并且由授课教师负责指导,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在校园网上开设了“教育技术培训专题”,将教师的上课过程拍摄下来,制作成视频挂在网上;还将教师上课时制作的示例放到网上,以方便教师在其它时间学习。
教育技术培训是教师在职期间开展的培训工作,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短期培训,平行班授课方式,既保证培训效果而又不占用教师过多的时间。
四、考核方式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实行严格的签到、考评制度,现教中心专门派一位教师负责登记学员的考勤。对出勤率不足75%的学员将不准其参加最终的结业考核。我们的考试分笔试、课件设计制作与实际操作三部分。笔试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和软件常识组成,采用闭卷形式。实际操作是让教师自己操作多媒体教室内设备,并设置一些小故障让其解决。课件制作由学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从事的专业设计一个结构较为完整的课件。结业考核组成了由教务、人事、纪委和现教中心相关人员组成的考核小组,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小组五位成员对学员自制课件和多媒体设备连线进行综合评分,五位成员评分的平均数就为学员的实际操作成绩。学员的最终成绩由平时考评成绩(占30%)、理论考试成绩(占30%)和实际操作成绩(占40%)的加权平均求得。
五、培训工作评价
培训班结束后我们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主要是想了解学员对授课教师的意见以及对于开展教育技术培训的看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对于开展教育技术培训的态度是积极的,对于我们的培训工作是肯定的,欢迎的。教师们通过“反思”自己培训前后信息技术能力的变化,普遍认为通过培训了解了相关理论知识,对现代教育技术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培训中初步掌握了多媒体制作软件,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自己的课件提供了保障;另外,在培训中对于多媒体教室相关设备及其使用的讲解,也为实际教学过程中正确、有效地使用和维护多媒体设备提供了技术保障。通过培训后我们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的故障报修率明显降低,同时教师使用自己制作的课件上课的人数也明显增多。但是我们也发现培训工作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受训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不同等等,这些我们事先没有考虑周全的地方也给我们的培训工作带来了一些小小的麻烦。而有些教师在培训中只是一味模仿培训老师提供的教学技巧,没有自己的主动创造,使自己制作的课件没有新意,没有很好地融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这种现象也让我们认识到在以后的培训工作中应多采用经验分享、案例教学、合作探究等突出参与性、操作性和体验性的方法进行培训。
参考文献:
[1]曾兰芳,张建伟,黄荣怀.从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看我国的教师培训.中国电化教育,2001,(8).
篇8
校本培训是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的常态
中国政府对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工作非常重视。国家设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和职称评审制度,规定所有在职的中小学教师每五年为一周期进行全员培训,各级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经费被列入各级政府的教育经费预算之中。与此相适应,中国也建立了非常完备的教师培训体系,国家、省、县都设有专门机构。如国家层面,设有专门的师范大学(包括一些综合性大学),主要承担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省和县分别设有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负责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同时省和县还设有教学教研室,负责组织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
除了上述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外,中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还是依赖于校本培训。所谓“校本培训”,是一种基于教师的现状和发展目标,由学校自己设计组织,全校教师参与,在校内进行的一种教师培训形式。它一般由学校教科室或教学处负责制订方案,由教研组(校内同一专业教师组成)和备课组(年级内同一专业教师组成)负责实施,活动时间为每两周或每周一次。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王建军曾对上海和北京的350所小学教导主任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的243份有效问卷显示,两地所有的小学都在开展校本培训活动(――王建军,我国城市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效果的调查研究,上海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2010年11月7日,笔者用王建军老师问卷中的同样问题,又对来自全国17个省份的38所普通高中校长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随机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8份。结果发现,除2所学校外,其余36所高中也都设有校本培训制度。由此可见,校本培训是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一种常态。
校本培训的组织体系,根据学校规模的大小,分为四级(分管校长教导处或教科室教研组或年级组备课组)或三级(教导处或教科室教研组或年级组备课组)。在中小学中,除了许多传统的校内教师培训方式,如师傅带徒弟,以教研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等以外,最近二十年,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的大量年轻化、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大学和中学合作行动研究的展开等,校本培训的形式日趋多元。下面两张表是笔者对有关普通高中校本培训采取的主要形式和有效性的统计结果。校本培训之所以被中小学普遍采用,是因为它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随时可以交流的环境和直接借鉴模仿的条件,培训内容与教师的工作关系密切,有很强的针对性,符合中小学教9币的职业特点和发展需求。同时,相比到专门的培训机构或大学学习,校本培训还具有学习时间灵活,便于缓解工学矛盾;学校花费少,比较经济;有利于形成学校共同文化等优点。
新课程改革对校本培训的挑战
2000年中国启动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教学改革,2004年普通高中课程教学改革也随之展开。在科学教育方面,新课改特别强调对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在高中科学教育中,除了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强调探究性教学以外,还特别增加了“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等新课程。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9年10月,在高中新课改方案推行5年以后,笔者曾对部分来自全国23个省市46所示范性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学校层面:10.9%的学校至今尚未开设通用技术课程;43.4%的学校不能保证每周开设通用技术课程;34.8%的学校尚未建立通用技术实验室。在教师方面:64.4%的教师在最近3年内刚刚接触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仅有17.4%的教师是通用技术课程的专职教师,超过八成的教师都同时兼任其他科目的教学;34.8%的教师没有接受过任何级别的通用技术课程培训。教师的问卷调查反映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们需要认识通用技术课程的本质和内容特点,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与劳技课的区别;希望学到相关的技术和技能,知道如何开设这门课程,如何建设通用技术工作实验室;掌握该课程的评价方法。笔者之前的调查同样也发现,“研究性学习”从2004年到2008年,全国相当部分学校并没有开设此课程,或是没有完全按照国家规定的学时要求开设。
新课改的实施暴露了我国中小学科学教师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对科学和科学教育的理解比较肤浅,将科学教育简单地等同于科学知识(教材)的传承;教师动手设计和操作实验能力较差;教师研究科学问题的能力较弱等。这些发生在教师中的共性问题,已非教师通过自己的群体努力可以解决。同时,校本教研亦使一所学校的教师产生“同质化”倾向。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教师培训如果继续依赖原来的校本培训模式,显然已经难以解决中小学科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科教合作”弥补校本培训I的不足
2002年起,配合普通高中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共同启动“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意在打破科技界和教育界的行业隔阂,组织科技专家参与中学科学教师培训,帮助中学教师提高科学素养和专业能力,支持和推动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和科技创新活动。目前“科教合作”教师培训活动主要有“项目孵化”和“通用技术”两类。
“项目孵化”,旨在为普通高中培养能够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的教师。培训内容分成五个模块:本学科前沿动态;如何确定研究问题;如何制订研究方案;如何指导学生撰写科技论文;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表达和介绍研究成果。培训周期为两年三轮:第一年教师集中面授;第二年教师培训结束回学校后,一面带领学生做课题研究,一面通过网络在网上随时和专家沟通交流,获得专家的及时指点;第三轮是在一年实践以后再进行面对面的集中培训。目前“项目孵化”已经实施了8年。学员参加培训后,普遍感到开阔了眼界,拓宽了学术视野,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内心产生出强烈的模仿和学习冲动。他们不仅开始自觉地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科学教育教学理念,而且能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比较规范的科技项目研究。不少学员回到学校以后,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使学校的科技创新活动生机勃勃地开展起来,并在国内外科技创新比赛中摘金夺银,帮助所在省市在国内外各种科技赛事上实现一等奖的零的突破。近三年中,学员中先后有一百多人次获得国家和省级“优秀科技教师”、“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
“通用技术”培训仅举办了一期,旨在帮助教师理解和学会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培训内容含四个模块:认识通用技术课程的本质和内容;产品设计的流程和原则;课程的评价与考核实验室建设和课程开发。培训根据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采用先做后学、边做边学的方式,让接受培训的教师在自己动手操作和合作参与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是一门形在技术、意在教育、核心在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课程,并对需要怎样教授这门课程有了大致的思路。“通用技术”培训同样深受好评。如一位来自南京的学员,2007年入校工作,参加培训前从未接触过通用技术课程。培训中他说:“课程一开始时制作小车的活动让我对通用技术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在做的过程中,我也在探索小车本身,为了获得动力、结构上的最佳状态,自己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了。车子做完了,跑起来了,然后猛然发现自己原来不是在做小车,而是在体验一种教学手段。通用技术的教学其实有更为宽阔的思路值得我们去探索,载体应该是多种多样。”回校后,他不仅在省教学研讨课上得到好评,还代表南京市参加了全国通用技术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以及教育部精品课程实施研究会。在他的带动下,学科组教师已有3篇,多项学生科技创新作品获得省市大奖,学科组建立的机器人社团也在全国乃至国际竞赛中获得了许多奖项。
篇9
一、农广校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主力军
农广校是全国唯一一个专门从事农民教育培训的完整体系。农广校与“三农”有着天然的联系,具有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以及费省效宏的显著优势,是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实用人才、致富带头人以及农民工的骨干力量,在农民教育培训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以四川省农广校为例,该校建校以来,累计培养各类农村人才75万人,开展绿证培训3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50万人,实用技术培训2 000余万人次。据统计,从农广校毕业的学员中,约有1/3的学员担任村社干部;1/3的学员成为农技推广体系的骨干;1/3的学员成为乡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种植(养殖)能手。
二、教育培训是重要的生产力
当今时代,知识的生产、积聚、创新、进步都直接依赖于教育的发展。教育培训使科学知识与人结合起来,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教育培训不仅是知识生产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与知识要素一样,具有直接的生产力意义。可以说,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教育培训则是先进生产力的孕育基地和前导机制。对于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且处于边远地区的农民来说,教育培训更可以说是现实的生产力和直接的经济效益。如:四川省江安县农广校围绕当地竹业产业开展培训,在蟠龙乡通过讲解分析和现场技能培训,把竹片再加工为黄折后,使当地竹农每人每天收入从10多元增加到30多元,提高竹农收入3倍多。看到效益后,该乡60%的农户自发购买打竹机,编织黄折提高竹加工效益,并带动附近乡镇竹编产业的发展。农广校的技术培训得到了转化,变成了生产力。
三、培训教师是实现科学技术转化的关键
技术的转化需要对劳动者进行培训,而劳动者需要通过培训将科学技术进行吸收和消化。培训教师水平的高低,劳动者对技术是否能够理解、消化和吸收,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发挥和经济效率,因此,培训教师是技术转化的关键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培训教师须具备综合的知识修养和较强的专业技能。
四、农民技术培训要建立规范的培训纲要
目前,各地开展的农民技术培训,除少数项目培训有统一的大纲和教材外,基本上使用的是当地自行编印的教材。各省、市、县在编印和使用自编教材的情况下,没有统一的、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的培训大纲,先进的生产技术、教学方法、产业发展趋势和导向等都无法建立在一个较高的层次和合理的范畴,因而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制定统一、规范、权威的培训大纲势在必行。制定农民技术培训大纲,既是推进农民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培训大纲应成为农民技术培训体系的指导性文件和农技推广部门、农民培训机构、农村专合组织以及培训教师开展科技培训的工作手册。
五、构建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的设想
目前,涉农教育培训有农业院校、农技推广、农业科研及民办教育四大体系。但这四个体系基本上是各自开展工作,各自发挥作用,没有形成合力。客观上形成了农民教育培训在发展上的不平衡,资源利用上的不合理,教育功能上的不协调,技术转化上的不到位等局面。因此,构建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整合农民教育培训资源,推动其健康发展十分必要和迫切。
1.建立农民教育研发基地集中研究和开发农民教育培训的发展规划、资源利用、技术转化、政策扶持、资金投向以及效果评估、功能开发、对象需求、项目立项等方面的课题。
2.建立农民综合教育培训基地整合农广校、农技校、农技推广中心、农村成教校等教育培训资源,合理规划,统一协调,形成有效的教育培训体系。可以农业部门牵头,教育、财政、扶贫、就业等部门配合,统筹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县、乡两级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共同开展农民教育培训。
3.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平台通过建立互联网、专家热线、咨询机构、技术讲师团等平台,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科技知识、技术指导以及市场、就业信息等服务。
4.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基金通过各级政府安排农民教育培训经费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培训示范机构建设、农民创业以及组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和师资培训等。
篇10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日益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各种新型信息媒体被大量引入教学之中,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纸张印刷媒体。以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为基础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成为一种基本的教学形式。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其能否真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就显得至关重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已逐渐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提高教师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措施,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迅速有效地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是当前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许多学校都把建设一支具有强烈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的教师队伍作为重要任务。
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内涵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内涵也不相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在1994年出版的由西尔斯barbara a.seels)与里奇(rita c. richey)合著的《教育技术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给出了“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传统教育推行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被置于次要的位置,只是帮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媒体工具,没有充分发挥出提供良好教学环境和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作用。教师对于教育技术素质的理解停留在技术的使用上,其教育观念和教学设计能力比较低下。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目前的教育仍然以学校教育为主,任何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的落脚点都在教师身上。教育观念和教育技术手段贯穿于教学始终,能真正体现出教师职业的独特性。我认为教师的教育技术素质可以概括为三点:娴熟的信息技术使用、开发能力;深厚的现代教育理论;驾驭教学设计的能力。所以,一个合格的现代教师应具有四项基本特质,即人格、学问、现代化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技术。
在高职院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实践
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是天津市唯一一所经贸外语类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学院开设有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等17个专业,专业类型基本涵盖外经、外贸的主要领域,属于应用文科类院校。任课教师的学科背景、学缘结构相对单一,文科院校毕业或者文科专业背景的教师占教师队伍的主体,不同学科的教师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上参差不齐。自2009年3月以来,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认真分析全院教职工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将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和计算机实用教学技能操作培训列为教职工专项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从2009年5月开始,组织实施了两期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全院各部门二百余人次参加了培训,对提高广大教职工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好评。
为进一步了解教师目前的运用教育技术能力状况,及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培训效果调查分析,对培训组织与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培训内容不能完全满足各类人员的需求在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对“课程的结构设置”选项中有23%的被调查者选择“满意”,有64%选择“基本满意”,有8%选择“无所谓”,有5%选择“不满意”。由于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年龄、知识结构、专业发展、计算机水平等方面有诸多的差距,难以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出现有些教师“吃不饱”,而有些教师却“吃不下”的情况,培训效果不佳。说明培训课程的设置和结构的合理性还有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调研,根据员工的实际需求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没有形成统一的培训效果评价机制大多数教职工有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最初报名的人数很多,但随着培训的展开上座率逐渐下降,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由于教师培训工作处于摸索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培训制度和考评机制,使广大教师缺乏统一的思想认识,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培训形式单一,组织欠合理目前开展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仍然是以面授和辅导为主。由于教学人员和行政人员的工作性质各异,难以完全保证培训时间的集中统一,部分教师在报名参加培训后没有完全保证出勤,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可尝试采取灵活分散的授课方式,将面授、讲座和网络授课三种形式相结合,由参训人员灵活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激发广大教师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培训效果。
对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几点思考
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开展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在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方面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认可与肯定,也在培训组织与实施中反映出问题与不足,得出以下启示和体会。
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是巩固培训效果的有效措施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广大教职工愿意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也有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一般的情况是刚开始时报名参加培训的教师很多,但随着培训的展开,上座率逐渐下降,大量教师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按时出勤,直接影响了培训效果。除由于工学矛盾致使教师不能按时出勤等客观原因外,影响培训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没有建立统一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措施,未形成最有效的考核方式,没有使广大教职工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对参训人员缺乏政策约束和激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展培训的深度和广度。合理的考核评价将有助于参训教师积极性的发挥,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培训成功的保证。对参训人员进行必要的跟踪调查,对反馈进行分析,是巩固培训效果、改进工作的有效措施。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员工教育培训制度,明确对教职工参加教育培训的要求,与各类人员考核相挂钩,以保证培训工作有效顺利地开展。同时要积极营造培训大环境,通过组织举办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比赛、多媒体教学比赛、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评比、精品课程评选等活动,促使教师积极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个性化、多样化的培训内容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的起点水平、学习风格通常与其从事的专业有很大相关性,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其信息化应用环境也不尽相同,对培训的需求各异,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个体培训目标是由教师个体针对自身教学需求而确立的。鉴于此,高职院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目标可分层次,如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两个层次。通过基础班的培训,使教师接受现代教育理念,会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基本满足教学现代化的需要;提高班的培训目标则是在实现基础班目标的基础上,使教师具有现代意识,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之成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现代教师。培训内容可采用积木式课程设置模式,把学习内容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单元模块,如可分为数码摄影基础及图片处理、办公软件实用技术、无线网络与网络安全防护、音视频处理技术、计算机实用操作技术等五个模块。根据需要还可将其中的某些模块细分为必修和选修内容,学完一个模块后让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再选择学习其他模块,从底层到高层,将学习的知识进行积木式的堆砌。这样,既能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差异,使培训的内容与教师的本职工作相接近或吻合,又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样化的培训内容还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使教师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得到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达到以付出较小代价取得较大效益的效果。
合理的组织安排是确保培训效果的重要保障教学人员除承担常规教学任务外,还肩负着一定的教学改革、教育科研、精品课建设等相关工作任务,工作压力较大;而大多数行政人员日常事务性工作及临时性任务繁杂,他们都难以保证正常出勤,培训时间往往成为影响教职工培训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和弹性学分制度是增强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培训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到各类人员的特点,除集中面授外,可以尝试采取网上直播、培训资料网上共享等多种培训方式,也可以利用网络开设“专家热线”栏目,提供后续支持服务。对于教职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课件制作、图像处理、课程整合、网页制作等方面的问题,应进行在线答疑。只有真正达到利用教育技术、网络资源支持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目的,培训才能真正起作用。应在每年初(或学期初)制定出本年度(或本学期)培训工作整体安排,公布本年度(或本学期)拟开设的培训课程、时间安排、授课教师简介;组织教职工进行预报名,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课程、选择主讲教师,根据报名情况分批次安排参加培训。对于培训出勤情况采取弹性学分制管理,在员工培训制度中明确规定教职工每学期参加培训的总课时要求,与各类人员年终考核挂钩。由于每个部门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不同,有时难以保证全体参训人员集中受训,在培训安排上可以尝试分部门进行集中轮训的方式,这样可以尽量避免涉及人员部门众多,难以保证出勤。另外,课程的安排要确保实用、有针对性,切忌走过场。
- 上一篇: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措施
- 下一篇:审计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