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6: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肺炎的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童肺炎的护理措施

篇1

关键词:以家庭为中心;儿童肺炎;防治;应用

笔者将364例肺炎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鉴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于肺炎儿童的防治具有显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肺炎儿童364例,男女比例为201:163。年龄5个月~7岁,平均年龄(4±0.15)岁。

将364例肺炎儿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82例,两组儿童的年龄、性别、病程和诊断分布等一般资料中比较均无明显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肺炎儿童行常规的护理,并予以实验组肺炎儿童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策如下。①对症护理。当儿童出现高热、气促及咳嗽等症状时,不能自行给予儿童服药,应采取相关的物理降温措施。而在肺炎儿童患病期间,还需减少外出的次数,并保持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1]。②饮食护理。针对肺炎儿童,应补给足够营养物质,应给予肺炎儿童多进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并多喝水[2]。③卫生护理。肺炎儿童所穿衣物应及时换洗,洗澡时的水温也应保持适宜的温度,防止肺炎儿童在洗澡时因受凉而加重病情。同时,为了防止儿童的呼吸道出现感染,家长不能在封闭的室内吸烟,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性。④家庭护理宣教。由专业护理人员对肺炎儿童家长进行宣传指导,教予正确的药物使用方法与拍背方式,促使肺炎儿童能够顺利排痰。出院后,家长还应实时关注儿童的精神状态,如果发现高热等症状,应及时送医进行专业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肺炎儿童体温恢复、高热消退以及肺部的湿罗音等病情改善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P

2结果

实验组肺炎儿童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儿童肺炎已成为各医疗机构中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是发生于儿童呼吸道的疾病,通常是由于病毒及细菌而引起,儿童肺炎发病率非常高,其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气促、肺部音、咳嗽以及呼吸困难、发热等[3]。儿童肺炎必须进行有效的防范和及时的治疗,若被拖延,可能就会引起病症反复的发作,甚至引起诸如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当前,各医疗机构在儿童肺炎防治中都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即将医院护理工作人员以及儿童家庭之间的护理职责区分开来,通过家庭与医院之间的相互尊重及合作,实现对儿童肺炎的有效防治。

本院将364例肺炎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实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实验组儿童的体温恢复、高热消退以及肺部的湿罗音等病情的改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通过一系列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有效实施,改善肺炎儿童的生命体征与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童肺炎中的应用,对于防范和治疗肺炎儿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各大医疗机构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金凤.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童肺炎防治中的应用[J].健康大视野,2013,21(10):359.

篇2

关键词:护理;小儿肺炎;针对性;高质量;效果观察

小儿肺炎属于小儿疾病中的多发病,尤其在春冬季节,小儿肺炎的发病率极高,且病情都较为严重,会带来大量的并发症。一旦出现肺炎,孩子身体里的多个器官都会受到影响,严重的情况会导致死亡。有关文献表明,针对小儿肺炎采取有效的护理工作能够加快疾病的康复。本文分析了针对性护理措施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80例肺炎儿童患者。经过患者允许,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各40例。在实验组中,男儿童患者22例,女儿童患者18例,年龄在1~4岁,平均年龄在3岁左右,病程在2~4d,平均病程为3d左右。

在对照中,男儿童患者20例,女儿童患者20例,年龄在1~4岁,平均年龄在3岁左右,病程在1~5d,平均病程为3d左右。两组肺炎患儿都经过专业的医生诊断,确诊为小儿肺炎患者。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儿童肺炎患者采取常规护理,采取病情观察、饮食指导、病房卫生保持等一般护理手段。

实验组儿童肺炎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方法:①体温护理:小儿肺炎的患者年龄较小,体温中枢还未达到成熟的阶段,对温度的感知较敏感,护理人员要尽可能地注意病房里的温度变化,让病房里的温度保持在21~23℃之间。②躁动护理:患肺炎的儿童经常会出现缺氧的情况,这样会让患儿躁动不安,严重者会出现惊厥的现象,所以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为患儿制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保证环境的安静,避免因病房过于嘈杂而影响到患儿的睡眠。③呼吸道护理:通常患儿的肺炎护理中,对呼吸道的保护是最为重要的。患儿在睡觉时要定期地帮助患儿改变睡觉,平均每2~4h去轻轻拍打患儿背部,避免患儿出现肺部萎缩等情况,帮助患儿去排痰。对患儿采取通气功能的改善处理,增加肺泡的通气量,及时纠正二氧化碳的存留,帮助患儿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鼓励患儿去咳嗽。如果呼吸道分泌物出现排出不畅等情况,可以采取雾化、翻身、引流等方式,帮助其内部的畅通。④并发症护理:患有肺炎的患儿会出现持续高热的情况,并且大便容易干结,腹胀等情况时有发生,患儿如果在这个时间持续哭闹,会增加其腹胀程度,同时耗氧量也会增加。出现这种情况时,护理人员要利用松节油和中药来对患儿实施热敷工作,消除患儿腹胀的情况,帮助患儿缓解病情。⑤饮食护理:对患儿的护理更要注重饮食的引导,患儿在接受治疗期间要注意吸取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饮食,少食多餐,先采用流质食物,逐渐向半流质食物过度。患儿要多喝水,如果患儿的体温增高,饮水量应逐步加大。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肺炎患儿的恢复情况,记录体温、各项基本指标以及住院时长,并对最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分为痊愈、好转和无效三个等级。

2结果

两组肺炎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病情都有所好转。在实验组,患儿的正常体温恢复在2d左右,住院时间在5~2d。护理效果为28例痊愈、11例好转、1例无效,有效率为97.5%。

在对照组,患儿的正常体温恢复在4d左右,住院时间在7~3d。护理效果为24例痊愈、8例好转、8例无效,有效率为80%。经对比分析,实验组的患儿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的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3讨论

本次研究中,采取了两种护理方式,一组作为实验,一组作为对照,其中的具有针对性护理的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作为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实验组肺炎患儿护理的有效率高达97.5%,而对照组的肺炎患儿护理有效率为80%,综合以上的病情分析和治疗观察,对患儿采取针对性护理,能够产生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效果明显的优势,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护理方式,值得推广。

通常情况下,患儿发病的时间在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出现,从概率的角度来说,患儿的肺炎疾病大多在春季和冬季,这个季节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都远远高于其他季节。通常来说,小儿肺炎大多是因为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等疾病的进一步蔓延而产生的疾病,对小儿肺炎进行临床研究,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对小儿肺炎疾病提出了针对性护理的方法措施,以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为依据,以患儿的家属需求为中心,从护理的本质出发,制定符合小儿身体特性的护理方案,全面有效地提升了小儿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强小儿肺炎护理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护理。

3.1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的年龄都较小,所以都比较害怕打针,尤其是对陌生的环境难以适应,小儿群体在自我控制上交叉,所以极容易出现哭闹和抵触等不良反应。所以,护理人员要充分地对患儿的年龄、性格特征进行掌握,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护理。采用亲切友好的交流方式与患儿进行沟通,可以为患儿讲故事,引导患儿的注意力分散,从而减轻患儿对环境的陌生感,并减少治疗对患儿的刺激,获取患儿的信任,提升患儿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

3.2健康教育 家长通常对患儿的疾病都极为担心,容易产生焦虑和紧张等情绪。如果一次扎针不成功更容易引起家长的抵触情绪,所以护理人员要加强对家长的健康知识宣传,为家长讲解患儿在小儿肺炎疾病的影响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由此来获取家长更多的配合,从而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同时也要为家长讲解如何对孩子进行健康护理,提升家长对孩子病情的认识,从心理和行为上做好双重的准备,消除家长的焦虑。指导家长在小儿患病时积极给予患儿一定的鼓励和安抚,利用沟通交流等方式来提升患儿的舒适度和依从性,帮助患儿更好地接受治疗,避免产生过多的医疗纠纷。

4结论

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以患者利益为先,密切地关注着患者的医疗需求,由此提升对患儿的服务水平,提升患儿的舒适度和家长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肺炎儿童;加强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0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02-01

肺炎指的是肺部有病原体所引发的炎症,正处于发育期的儿童,拥有抵抗力薄弱的机体,和成人比起来气管比较窄尽管血管丰富但是黏液不充足,肺部血管虽然丰富但是含气量比较少,肺脏是比较大的但由于胸腔比较小,导致呼吸肌发育差,这样一个体弱的时段,肺部很容易被病原体所感染并且引发炎症。在儿童各种疾病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就属肺炎了,所以关于我国儿童的重点防治疾病就包括肺炎。肺炎发病的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发热,精神不振,咳嗽,气促甚至呼吸都困难了,若不及时将肺部感染的分泌物排出,会影响生命的。加强健康教育一方面为了更好的传播一部分保健的知识甚至保健的技能,让大家做好预防措施,使儿童肺炎患病率减少,或者使其所患病症不那么严重;另一方面,是为了帮助肺炎儿童患者减轻痛苦,挽救患者的生命,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康复。为了验证加强健康健康教育的这个干预措施对于肺炎发热儿童患者的实际作用效果,我院进行了一次临床试验,该试验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0年9月到2012年1月的100例肺炎儿童患者,将其随意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具体的我们选用了50例男孩儿童肺炎患者50例女孩儿童肺炎患者,保证了男女性别在俩组内是相等的,对于肺炎儿童患者的年龄,我们所选取的都是在出生5个月到6岁以内的,两组内同龄儿童几乎一样多并且同样进行两周加强健康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即两组儿童患者年龄与性别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 患者是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如吸入羊水、油类或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而且其炎症的变现症状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性中、细湿啰音等现象,而且是年幼的,这样的都是儿童肺炎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让儿童肺炎患者服用常规的抗病毒药物或者注射抗生素,进行对症下药,而且要保证对其进行最常规的护理,治疗四周。

1.3.2 治疗组:在药物治疗方面与对照组无差别,常规的护理,但是要对其肺炎的患者进行加强健康健康教育,要保证每天都进行教育,同样进行四周。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肺炎儿童患者病症已经康复,正常出院甚至提前出院的。进步:儿童肺炎患者病情有好转基本上在试验结束就可以出院的状态。无效:儿童患者病情没有好转的迹象甚至有可能继续恶化的

1.5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当P

2 结果

临床疗效,详细结果,见表1、2。

经过对表格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治疗组中具有效率的达到92%,这些肺炎儿童患者在治疗结束都可以出院,甚至有72%是提前出院的,在治疗进行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就已经完全好转了,这样既节省了儿童肺炎患者父母的时间也为它们节省了金钱;而在对照组中我们可以发现具有效率的明显比治疗组少,提前出院的只有30%的儿童肺炎患者,在此临床实验结束时,治疗进行了俩周,也只是78%的病患可以出院,无效的竟然已经达到22%,这意味着这22%的病患最大的可能性是治愈不了走向死亡。由此可见,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

3 讨论

儿童肺炎是一种儿童最常见的病情,而且发病的高峰期实在冬天与春天,因为在这两种季节的时候,气温较为低下,气候偏寒,儿童本身就是那种呼吸道特异性与非特异均不强的群体,很容易感染疾病的,所以在这个时期的病原体(病原体指的是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格外活跃,均有可能导致儿童患有肺炎,其他情况下,比如放射线、化学、过敏因素等也肯引发肺炎这一病症。当儿童患有肺炎的时候,首先会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这一系列相应的变化将会作用给大脑,会让患者变得焦躁不安,也有可能引发心力衰竭,所以应积极防御,提前做好措施。通过本临床实验将治疗与对照组比对,显而易见的是加强健康教育可以大大提高治疗率,加快治疗速度是很多患者儿童早日康复回家。分析该试验表格,可以看得出治疗组的效果奇好,让更多肺炎儿童的生命安全有了保证。既然对于加强健康教育所带来的成效我们是认可的,我们就要大力宣传加强儿童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让广大人民群众都了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参与到其中去,让大家多做一些准备提前预防从根源上减少儿童引发肺炎这种症状的发病率,对于已患病的儿童住进医院里的,那么就需要护理人员多费心了。一定要做好护理以及加强健康教育方面的事宜,带着患者加强健康教育,这样儿童患者有机会早日康复,早日脱离痛苦然后摆脱肺炎,走向健康,走向正常的生活。要知道我们医院的宗旨是“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着想”,大力推广肺炎发热儿童患者的加强健康教育,就是为了保障更多儿童患者的生命安全,远离肺炎不是难题。[2]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婴儿;重症肺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084-01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也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居首位,占我国儿童死因的第一位,这与婴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密切相关。在小儿肺炎的护理过程中,从改善治疗环境、改善呼吸功能、 正确用药、病情观察、合理饮食、对症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给予精心护理,积极控制炎症,防止发生窒息,降低死亡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8例重症肺炎婴儿中,男7例,女19例,年龄10天-1岁。患儿除全身中毒症状及呼吸系统的症状加重外,还出现循环、神经、消化等系统的功能障碍。并发心力衰竭4例,嗜睡5例,喘憋、紫绀8例,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1例,体温37.5℃--40℃,脉搏120-250次/分,呼吸30-102次/分,肺部闻及湿音,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粗,片状阴影或斑点样改变。

1.2方法 对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8例症状肺炎婴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促进康复的最佳护理措施,通过改善治疗环境、正确用药、病情观察、改善呼吸功能、合理饮食、对症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给予精心护理。

1.3 17例重症肺炎婴儿痊愈,1例放弃治疗。

2护理措施

2.1改善治疗环境 病室经常通风,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光线柔和,温度控制在18-22℃,相对湿度为50%-60%,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各种处置应集中进行,尽量使患儿安静,以减少机体的耗氧量。

2.2吸氧护理 合理用氧,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保持给氧通畅,注意"四防"(防震、防油、防火、防热),告知家属注意事项,一般采用鼻前庭给氧,氧流量为0.5-1L/分,缺氧明显者用面罩给氧,氧流量为2L-4L /分,氧浓度不超过40% ,每20-30分钟检查鼻导管一次,防止堵塞。出现呼吸衰竭时,应使用人工呼吸器。

2.3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有利于气体的交换和分泌物的排泄,从而减轻喘憋、改善缺氧状况,遵医嘱给患儿雾化吸入及机械辅助排痰,必要时吸痰处理。

2.4 用药护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联合用药,进行痰培养及药敏实验,正确执行医嘱,药物剂量准确无误,保证抗生素、平喘、强心等药物以准确的剂量、准确的时间、准确的方法运用到患儿身上。注意各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要严格控制静脉点滴速度,最好使用输液泵,保持液体均匀滴入。观察用药的反应和效果,合并心衰应用强心剂,患儿烦躁不安时,应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2.5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面色、呼吸、体温及咳喘等体征的变化。若患儿有严重喘憋或突然呼吸困难加重、烦躁不安的话,常是呼吸道痰液梗阻的表现,需要立即吸痰、供氧。如果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气急、肝脏在短时间内明显增大是心力衰竭的表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减慢输液速度,准备强心利尿药物,以便及时应用。密切观察患儿神志情况瞳孔的变化和肌张力等,若出现嗜睡、惊厥等中毒性脑病表现时,应立即与医生共同抢救。观察有无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以便及时发现中毒性肠麻痹,并注意体温的变化。

2.6合理饮食 重症肺炎患儿多因高热、呕吐、腹泻等原因影响进食,在患儿能进食的情况下,适当补充水、电解质、维生素,并给以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应少量多餐。发热时,可鼓励患儿多喝水。肺炎患儿因消化功能减弱,有时进食时会因气急影响呼吸,加重呼吸困难,所以,对肺炎患儿不要勉强喂食。进食和服药时宜将婴儿头部抬高或抱起,以免呛入气道发生窒息。

2.7高热护理 首选物理降温,持续高热者可用冷毛巾敷头部,温水擦浴,温水浴的温度为35℃左右,或用30%--50%的酒精擦浴,必要时可用退热剂。给患儿多饮水,擦干汗液,及时更换汗湿衣服,30分钟后复查体温进行效果评价。

2.8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加强患儿的营养,多进行户外活动,及时接种各种疫苗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及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应积极治疗 ,增强抵抗力,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同时教会家长处理呼吸道感染的方法,使患儿在疾病早期能得到及时控制。

3 讨论

肺炎是婴儿的主要死因,虽然现在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使重症病例明显减少,但在较偏僻的山区,仍有些肺炎患儿由于种种原因延误治疗,入院时已经病情危重,出现多种并发症和心力衰竭、呼吸衰竭、麻痹性肠梗阻,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一定困难。除正确应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外,合理的病情观察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小儿;肺炎;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165-01

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四季均易发生,3岁以内的婴幼儿在冬、春季节患肺炎较多。如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引起多种重症并发症,影响孩子发育。小儿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细湿罗音,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肺炎最为多见。肺炎是小儿时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由于患儿年龄小,一般在3岁以内为主要发病人群,病情恶化较快,容易并发危及患儿生命的一些严重并发症。如常见的缺氧性脑病,急性心力衰竭、中毒性休克、呼吸衰竭等[2]。因此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中,应通过加强环境护理,呼吸道护理,药物治疗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综合护理,密切观察,及时掌握患者病情,控制炎症和并发症发生,提高肺炎患儿的治愈率,减少死亡率。本文就我院接收住院的136例肺炎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观察护理的136例肺炎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8月-2011年9月接收入院,并且被确诊为小儿肺炎。其中男性患儿有80例,女性患儿56例,年龄均为30d-3岁。 主要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嘴唇、指甲轻微发绀,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食欲不振,腹泻等全身症状。

1.2 方法

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中,我们通过加强环境护理,呼吸道护理,药物治疗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综合护理,密切观察,及时掌握患者病情,控制炎症和并发症发生,提高肺炎患儿的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2 结果

通过医护人员的科学治疗和护理,本次观察和护理的136例肺炎患儿均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出现。其中120例患儿住院护理7d后,治愈出院,其余16例患儿护理12d后均全部治愈出院。

3 讨论

3.1 病情观察

3.1.1 体征观察 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出现面色苍白,气息不顺畅,嘴唇发绀,烦躁不安,当患儿出现以上症状时,考虑可能是中毒性脑病,医护人员必须要及时抢救,通常抢救的办法有镇静,吸氧等。当心率每分钟超过180 次,呼吸每分钟超过60 次时,说明由于肺炎引起缺氧造成肺动脉高压加重心脏负担及细菌、病毒毒素使心肌细胞受损,有心力衰竭的可能,立即采取措施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必要时应给予纠正心力衰竭的强心剂[3]。

3.1.2 呼吸观察 随时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若出现呼吸衰竭现象,如呼吸不畅、困难,呼吸不规律,抽泣样呼吸,及昏迷等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减轻脏器压迫横膈,增加肺容量,减少回心血量。

3.1.3 腹胀观察 仔细观察,患儿是否有腹胀表现,因为腹胀也是肺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若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现象,尤其出现便血、呕血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禁食,并使用一些能改善胃肠道血流的药物等,防止由于胃肠功能衰竭,腹胀进一步加重。

3.2 护理措施

3.2.1环境护理 保持病房空气新鲜,经常开窗换气,做好呼吸道隔离措施,但要注意对流风的影响患儿着凉,还要注意患儿的保暖,室内温度应尽量控制在18-22℃之间,相对湿度为55%-60%左右。多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勤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使患儿感觉舒适。对患儿的各种检查处理应集中进行,尽量使患儿保持安静,避免体力消耗。

3.2.2呼吸道护理 为了患儿能保持呼吸道畅通,减轻喘憋、改善缺氧状况,呼吸道护理在小儿肺炎中非常重要,呼吸道湿化及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首要措施。雾化吸入是呼吸道湿化的一种,它能有效地排除支气管痉挛,并能消炎、止咳、稀释痰液,痰液粘稠时应配合应用[2]。雾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将呼吸道内分泌物清除干净;(2)暂停吸氧;(3)雾化的速度不宜过快,温度不宜过低,一般不低于25℃;(4)雾化后,应进行叩背,咳出痰液。无力咳出痰液的患者应给予吸痰。吸痰时应选择粗细适当的吸痰管,吸痰管插入咽喉时应中断负压,到位后边旋转边吸边提抽。吸痰时负压不宜过大,避免粘液回流到咽后部吸入气道。可反复清理,但操作必须轻柔,控制适宜的压力,时间不应超过10 s[3]。

3.2.3药物治疗护理 患儿选择药物的原则可以按不同病原体进行选择,不同的病原菌选择不同的抗菌药,如氨苄青霉素可用来抗大肠杆菌,苯唑青霉素用来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联合用药。通常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注射或滴注,患儿通常会出现发热症状,抗生素使用时间应持续至体温正常一周左右,病情严重的情况下,为了缓解全身中毒症状, 激素类药物可短期使用。密切观察

患儿呼吸,面色,体温等体征的变化,能尽早发现并发症的早期征象,能尽早进行并发症的控制。常见的并发症有心理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高热和腹胀等。

3.2.4饮食护理 肺炎患儿都会出现高热、腹胀、呕吐、腹泻等症状,从而影响患儿的进食,所以患儿的饮食很关键,一般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但同时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另外,由于高热和腹泻等原因,患儿失水较多,应随时补充液体,可以少量多次饮水或喝乳制品等。年龄较大的患儿,可以多喝水,吃一些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等。

3.2.5心理护理 因患儿病情严重,可能表现出各种不适应,恐惧,烦躁不安,家属易激动,焦虑心慌等。作为护理人员要体谅家属和患儿的这种表现,时刻安慰家属,耐心的开导家属,并向家属对该类疾病的护理和相关知识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家长能够充分解除顾虑,家属的情绪就会感染到儿童,使患儿在温馨的气氛下,自愿接受各种治疗。

总之,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密切观察,可提高肺炎患儿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减少死亡率。对肺炎患儿病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严红冉,张磊,张淑凤.小儿肺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疗,2011,30(29):143.

篇6

【关键词】 婴幼儿肺炎;护理干预;患者满意度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9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41-02

婴幼儿肺炎是由不同致病原或者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肺部炎症,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症状。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疾病,重症肺炎的死亡率极高,以被卫生部列为婴幼儿重点防治四病之一(肺炎、腹泻、贫血、佝偻病)[1]。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症状和全身症状加重以外,还会出现循环、神经和消化系统受累的表现,病情危重,如不及时处理和救治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笔者现将婴幼儿肺炎67例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67例婴幼儿肺炎的患儿进行分析讨论,男33例,女34例,年龄34天-5岁,病程4天-24天,其中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2例,脑水肿的1例,腹泻的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33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34例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儿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气促为主要症状,起初为干咳,随之可有痰。患儿全身症状较明显可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点头呼吸、口唇甲床紫绀的临床体征。出现重症合并心力衰竭。合并心功能不全、心衰的临床表现[2]:①心率突然增快,幼儿>180次/min,婴儿>160次/min,此症状不能用体温升高及呼吸困难解释;②呼吸困难突然加重,呼吸明显增快,频率>60次/min,此症状不能以呼吸系统疾病解释;③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口唇甲床重度紫绀、烦躁不安的症状,经吸氧治疗不能缓解;④心脏出现奔马律或心音低钝,彩超提升心脏增大;⑤尿少、颜面四肢浮肿、肺部罗音加重,少数出现颈静脉努张。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3.1 基础护理干预 观察组的患儿要保持病室环境的整洁舒适,定时空气流通,适合患儿休息保持室内温度在18-22℃,室内湿度应保持55%-60%,减少环境的细菌菌群,每日空气消毒一次,物品表面每日进行消毒液擦拭两次。避免交叉感染,将急性期与恢复期的患儿进行分开病室,进行呼吸道隔离,减少探视人员,尽量减少患儿活动,使患儿保持安静,以减少机体耗氧量。

1.3.2 呼吸功能护理干预 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当患儿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口唇甲床严重发绀时以及周身出现紫绀、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症状时立即给予吸氧,一般氧流量在0.5-1L/min,氧浓度不能超过40%,可以给予35%-50%的乙醇进行湿化[3],适当的增加给氧浓度,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用氧装置:如鼻导管、头罩或面罩进行氧疗,当患儿出现喘憋严重、躁动不安时,可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治疗。以减少患者活动量,降低机体的耗氧量,减少回心血量,控制心衰的严重发展。

1.3.3 药物护理干预 在为患儿使用洋地黄药物治疗心衰时应严格按医嘱进行给药,剂量要准确,用药前要测量脉搏,如婴幼儿低于100次/min,儿童低于60次/min时应通知医生停止用药[4]:①遵医嘱正确使用强心药物,用药同时监测心率以及心律,如患儿出现心率失常、心率过慢以及呕吐等反应时,应停药,洋地黄药物使用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防止发生洋地黄中毒,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②使用速尿后应密切观察并记录患儿的24小时尿量,同时注意预防低血钾并发症的发生;③出现脑水肿现象,应用甘露醇,因甘露醇是高渗性脱水剂,对皮肤刺激性较强,在静点时应避免渗漏,用药后随时观察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缓解情况。

2 结 果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在实施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后患儿的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 讨 论

婴幼儿肺炎属于临床中难治性肺炎,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生全身的炎症反应,肺部常会累积肺炎以及肺不张严重时出现胸腔积液。婴幼儿发病常伴有多器官以及系统的损害比较严重。护理人员必须提高对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的掌握,并进行有效的防治和控制疾病发展的正确处理。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患儿的病情得到改善和调整,提高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儿的康复速度。

参考文献

[1] 许东梅,王勇.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22):275.

[2] 曾玉璞.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10(7):629.

篇7

【关键词】 婴幼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36-01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其中年长儿童为高发人群。患儿发病后,典型表现主要包括肺不张、持续高热、胸腔积液等,对患儿生长发育及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支原体肺炎发病率的不断增加,重症支原体肺炎造成的危害也是非常严重,不仅对患儿器官功能造成损害,严重时对患儿生命造成威胁。为此,我院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对44例重症支原体肺炎婴幼儿进行了治疗,通过有效护理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2个月-3岁,平均年龄1.5岁。呼吸系统表现:患儿刺激性咳嗽及发热程度有所不同,体温为38.5℃-41.0℃,伴有呼吸急促,其中呼吸困难、肺部有中小水泡音的患儿达22例,一侧呼吸音减弱者8例。并发症:心肌损害者24例,肝功能损害者15例。实验室检查:全部患儿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正常者29例,有7例升高、8例降低;38例患儿血小板正常,减少者为6例;另有17例患儿血沉增快。

2 结果

44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在有效护理的配合下,经抗感染得以有效治疗,且无死亡病例发生,治愈后均顺利出院。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为患儿营造一个整洁、安静的环境,同时保证患儿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护理过程中禁止探视,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此外,做好有关方面的保暖工作,准备舒适的衣被。通风换气每天定时进行,室内温度与相对湿度保持在18℃-22℃和55%-60%之间。

3.2 病情观察 对患儿面色、精神、体温、呼吸及咳喘等体征变化进行观察;烦躁不安、发生呼吸困难加重且喘憋现象时,多是呼吸道痰液梗阻的主要表现,必须进行吸痰、供氧以促使症状有效缓解;患儿气急、心率加快、短时间内肝明显增大且烦躁不安,多是心力衰竭的表现,必须告知医生对其进行处理,同时减慢输液速度,利用强心利尿药物对其进行处理。对患儿瞳孔、肌张力、神志变化等情况进行观察,出现惊厥、嗜睡等中毒性脑病表现时,需要立即实施抢救。观察患儿是否有肠鸣音减弱、腹胀等现象的发生,提示出现中毒性肠麻痹,同时注意患儿体温的变化,针对相应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3.3 稳定呼吸功能 促使患儿的呼吸道畅通,对分泌物的排出及气体的交换非常有利,可改善缺氧状况、减轻喘憋程度。遵医嘱给予吸氧,定时进行雾化吸入、翻身、拍背、吸痰等操作,在吸痰过程中应将患儿头偏向一侧,插入吸痰管时将负压中断,到位后边旋转、边上提、边吸引,切忌上下抽吸,吸痰时要根据患儿情况及痰液粘稠度调节负压,(

3.4 营养支持 患儿住院期间体重减轻,其高热增加消耗,且进食减少使患儿体重下降。除高热时段外,鼓励患儿下床进行活动,并提供易消化食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产生的胃肠道反应是患儿减少进食的另一原因,同时患儿心理因素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可使患儿含服话梅或转移其注意力,能够改善药物产生的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严重的患儿,应对输液速度进行控制,前30分钟服用思密达,确定患儿可耐受后进行输液。如果患儿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患儿进食不足容易影响体重的增长,体液不足对肺不张的恢复造成的影响也较为严重。必须定时进行进食量的评估,不足者通过静脉补充进行处理。

4 讨论

重症支原体肺炎即难治性肺炎,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刺激性干咳剧烈,且病情进展非常迅速,常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肺部病变较为严重,主要为单侧或双侧肺部浸润影,可见胸腔积液、肺炎、肺不张并存。患儿发病后伴有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其中心肌损害最为常见。为此,必须提高对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认识,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对其病情进行处理。当重症支原体肺炎得以确诊后,应及时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单一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疗效欠佳者,可联合其他类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通过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促使患儿病情的改善和调整。护理过程中,正确进行吸入治疗,调整患儿的卧位,配合呼吸道护理及营养支持对其进行护理,并保持患儿住院环境的舒适和安静,从而确保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的有效好转和康复。

总之,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产生对患儿的影响较大,必须通过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对患儿的病情进行治疗,以促使患儿生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支原体脑炎; 临床护理; 儿童

支原体感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疾病,通常较少累及脑膜,且临床上对支原体脑炎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报道也较为少见。支原体脑炎在各个年龄段都有一定的发病几率,其中,青少年和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率最高,也是导致儿童发生多器官受损的主要原因。支原体脑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头晕、头痛等,因而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本院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的50例支原体脑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了研究,现对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以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50例支原体脑炎患者为实验对象,男28例,女22例,年龄3~35岁,平均(20.5±1.2)岁。其中,重度患者临床表现为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含量显著增加,脑地形图、脑电图异常,抽搐,意识不清,频繁呕吐和高热头痛等;中度临床症状包括脑脊液显著异常,脑地形图和脑电图异常,精神萎靡等;轻度临床症状包括脑地形图和脑电图轻度异常,精神不振,呕吐恶心,头晕头痛等。所有患者均接受抗支原体感染治疗,降颅内压治疗,并使用脑细胞激活剂等实施对症治疗。

1.2 护理措施

1.2.1 一般护理 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整洁、安静的治疗和护理环境,在护理过程中做轻关门、轻操作、轻走路、轻说话,保证治疗和护理过程集中进行,同时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和通风处理,避免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

1.2.2 对症护理 第一,呕吐、头晕、头痛护理。由于本次临床实验所选病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述情况,且均为颅内压力过程所导致的,因此,应采取必要的对症处理措施,将患者头肩部提高约20°,改善患者血液回流情况,保证少动、安静的医疗环境,并嘱患者卧床休息。若患者发生呕吐,则需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促进呕吐物的及时排除,并用漱口液漱口,每天实施2次口腔护理,以降低口腔感染的发生率。同时使用脱水剂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力,严密观察患者的呕吐和头痛情况,及神智、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防止患者发生脑疝。第二,抽搐。若患者发生抽搐症状,则需及时将患者的衣物松解开,以侧卧位清除患者咽、鼻、口部的分泌物,以保证呼吸系统的畅通,并立即吸氧,按医嘱给予脱水剂和抗惊厥药物,护理过程中需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第三,咳嗽。支原体脑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症状,且多数是刺激性咳嗽,痰白而粘稠,并不易咳出,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除基本的药物治疗外,还应与雾化吸入治疗相结合,并用手拍击患者背部,从而达到止咳的目的,并有利于痰液的咳出。第四,高热。对于发生高热的患者,应实施定时的呼吸、脉搏和体温检测,通常每4 h测试一次。若患者体温发生剧烈的升高,则除实施常规的药物降温治疗外,还应实施适当的物理降温治疗,例如儿童患者可对室温进行调节,或使用温水擦拭身体;成人患者可使用酒精擦拭身体。由于高热患者会随着体温的升高而出现蛋白质分解现象,进而消耗大量的维生素,身体处于缺水状态,因此,应予易消化、高维生素和高蛋白的食物,并嘱患者大量饮水。

1.2.3 心理护理 由于支原体脑炎具有症状严重、病程较长的特点,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里和经济负担,并害怕造成后遗症,进而影响以后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患者沟通工作,从而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缓解心里压力,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过程。对于学龄期的患儿,护理过程中要恢复其学习过程,但时间不能过长,通常每天2 h左右,且每次20 min以内,避免过大的学习压力影响患者的康复过程。

1.2.4 药物不良反应护理 阿奇霉素、白霉素和红霉素等抗支原体类药物都会造成程度不同的肝脏损伤和胃肠道反应,因此,需要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患者用药前1 h左右要适量进食,并口服思密达,以保护患者的胃黏膜功能。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将滴速控制在患者可承受范围内,成人患者每分钟60滴以内,儿童患者每分钟30滴以内。本次临床实验中,共有12例患者发生了胃肠道反应的,经上述措施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显著缓解。同时,为避免红霉素静脉滴注过程中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或局部疼痛,应将成人患者的静滴药物浓度控制在1.5 mg/ml以下,儿童患者药物浓度控制在1 mg/ml以下,并且经常更换注射的位置,每条血管不超过3次。

1.3 疗效标准 治愈:神志清醒,发热、抽搐等症状完全消失,肢体功能活动及肌力恢复正常。生活能自理,无后遗症出现。好转:神志清醒,发热、抽搐等症状完全消失,肢体功能活动及肌力明显改善,但未达正常,生活能自理。死亡:治疗无效。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护理与治疗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满意度的计算方法为0~10分进行评价并计算总分,治疗与护理的总分分别为100分,以80分为满意进行满意度计算。

2 结果

经过对症治疗和临床护理,患者的脑水肿、意识障碍、抽搐、呕吐等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其中治愈39例,好转10例,死亡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患者对本次临床治疗的满意度为96%(48/50),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为98%(49/50)。

3 讨论

支原体脑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多肌炎、神经性病变、颅神经损伤、脑干和小脑损伤、多发性神经根炎和无菌性脑膜炎等[1]。对于支原体脑炎首次发作的患者,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诊断困难,因此,需接受MP-IgM检查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2]。目前,临床上对于支原体脑炎发病机制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神经毒素作用;第二,自身免疫反应[3];第三,病原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支原体脑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脑膜刺激征阳性、失语、共济失调、幻视、行为和人格改变、惊厥发作、意识改变和发热、头痛等[4]。

现阶段,临床上尚无统一的支原体脑炎临床诊断标准,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病毒性脑炎以外的其他CNS感染;第二,病程中有明显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并伴有其他脏器损伤;第三,脑脊液和血清中MP-DNA呈阳性或MP-IgM为阳性[5];第四,脑电图结果显示局限性或弥漫性慢波异常;第五,病毒性脑炎状脑脊液病变;第六,神经系统损伤。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免疫抑制治疗和MP清除治疗[6]。

综上所述,支原体脑炎是支原体肺外感染的主要类型,其主要诊断标准为血清特异性病原抗体检查结果。支原体脑炎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症状,巩固临床治疗效果,提高康复速度,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纯.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89例临床分析[J].新医学,2012,33(10):593-595.

[2] 徐红贞.支原体感染患儿以脑炎首发合并多系统损害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9):783-785.

[3] 左艳红.小儿肺炎病症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体会[J].求医问药,2012,10(1):6-7.

[4] 万书.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临床护理[J].小儿急救医学,2010,7(3):162-163.

[5] 李公利.肺炎支原体脑炎36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1(19):1328-1329.

篇9

关键词:超声雾化;小儿肺炎;氨溴索;护理

小儿肺炎是儿童常见病之一,尤其多见于婴幼儿。就全球而言,肺炎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1/3~1/4,小儿肺炎是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1]。由于呼吸道吸收药物浓度远大于静脉给药,因此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小儿肺炎起着重要作用。本科病房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小儿肺炎150例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氨溴索混悬液治疗治疗小儿肺炎取得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科诊疗的300例肺炎患儿资料,患者均符合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对照组中男77例,女73例,年龄6~70个月,平均(8.03±0.69)个月,发病时间(1.89±0.39)d,农村患儿60例,城市患儿90例,观察组中男76例,女74例,年龄6~70个月,平均(8.37±0.66)个月,发病时间(1.87±0.37)d,农村患儿,55例,城市患儿,9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家庭经济条件等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雾化吸入治疗,常规应用病毒唑100mg,a-糜蛋白酶5mg混于0.9%氯化钠20~30ml中,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入氨溴索(勃林格殷格翰药业)15mg超声雾化吸入。两组在雾化吸入的同时给予抗炎抗病毒,补液,维持酸碱平衡,止咳平喘,维持呼吸道通畅,并根据病情给予吸氧及对症处理等综合措施,并且均采用国产的超声雾化机和电动的空气压缩器,面罩加压雾化吸入,每次吸完所有药液,3次/d,吸入10~15min/次,每疗程为6~7d。治疗期间,每天观察并记录咳嗽、咳痰、喘憋、发热、肺部音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症状好转后复查血常规。

1.3护理对策

1.3.1 协助排痰 对于痰液粘稠不易吸出者可以先对其行变换,抬高臀部25°~30°,雾化后给予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补充水分,宜食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1.3.2提高患儿认知力 可让家属自带玩具或其他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减少患儿的恐惧感,使其安静配合治疗。

1.3.3预防感染 护士操作前后应洗手;雾化吸入完毕后注意漱口,防止药液在口中潴留而引起口腔感染,并做好面部皮肤清洁护理。

1.3.4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患儿取端坐位,饭前或者饭后2h进行操作,药物应现配现用,保证药物疗效。在操作过程中责任护士应密切观察,若发现错误动作应及时纠正,若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

1.3.5做好健康教育 责任护士应对家属集中讲解雾化吸入的配合要点及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家属能协助患儿积极参与治疗。

1.4评价方法 显效:体温降至正常,无咳嗽咳痰,肺部音消失,复查血常规恢复正常;有效: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咳痰缓解,肺部音减轻,复查血常规较前好转;无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器械检查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 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主要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析 治疗组患儿的咳嗽咳痰、发热、喘憋、肺部音、实验室及器械检查等临床表现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2.2疗效情况分析 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1.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2.3副反应情况分析 两组患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静脉刺激反应,胃肠道反应及皮疹等副反应,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一般为病毒感染,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其次为腺病毒及副流感病毒。这些病原体导致呼吸道管壁肿胀,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痰液阻塞呼吸道,引发婴幼儿咳嗽,喘鸣及呼吸困难等症状[2],且受刺激后极易引起下呼吸道的痉挛,从而引起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缺氧和CO?潴留,出现咽红、口干、喉部不适、干燥、咳嗽、痰液粘稠、支气管痉挛等一系列临床表现[3,4]。

超声雾化吸入法是在超声物理作用下将药物或水分分散成雾状或微粒,然后通过鼻腔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该种方法作用直接,全身副反应小,可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并且可以保护粘膜等[5~7]。

盐酸氨溴索为溴已新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作用于气道分泌细胞,改变分泌物的浆液(黏液)比值,降低痰液的黏度及黏液对气道壁的黏附,激活纤毛运动功能[8]。并通过抑制糖蛋白的合成和促进痰中的多粘纤维断裂而降低痰粘度,减少黏液的滞留。有利于痰液的排出[9]。

动物实验证明其毒性指数非常低,既可注射又可雾化吸入。并有研究显示,盐酸氨溴索具有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组胺、白三烯等炎性因子释放、抑制白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作用。

本组患儿通过超声雾化吸入氨溴索混悬液配合常规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干预小儿肺炎,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的咳嗽、咳痰、发热、喘憋、肺部音等临床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实验室及器械检查较对照组明显好转,且两组患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静脉刺激反应、胃肠道反应及皮疹等副反应,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因此超声雾化吸入氨溴索混悬液治疗小儿肺炎可以较快改善症状和体征,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彭军琴,向艳琳.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5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24(5):140.

[2]Zhang, L.; Mendoza-Sassi, R. A.; Wainwright, C.; Klassen, T. P.,Nebulized hypertonic saline solution for acute bronchiolitis in infant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8, (4), CD006458

[3]王建荣,张黎明,韩忠福,等.不同雾化吸入方案对肺切除患者术后痰液黏弹性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00-503.

[4]张雪雁,张晓丽,韩瑞敏,等,盐酸氨溴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90例临床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7):103

[5]金雁平.间歇超声雾化吸入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7,21(5):1272-1273

[6]王 蕊,杨小娟.影响小儿雾化吸入效果的有关因素[J].当代医学,2010,16(21):115

[7] 陈 佳.自制简易鼻腔雾化吸入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19(4):311.

篇10

【关键词】水痘;护理;儿童

【中途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56―02

1 综述

水痘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在儿童多引起水痘,成人多见带状疱疹。水痘的临床特征是全身症状轻微和分批出现的皮肤粘膜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并存。重症水痘可发生水痘肺炎、水痘脑炎、水痘肝炎、间质性心肌炎及肾炎等[1]。我院于2012年1月-12月共收治水痘患儿60例,经应用抗病毒治疗及精心护理,效果良好。

2 病理

水痘带状疮疹病毒属疤疹病毒亚科,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在外界抵抗力弱,不耐热、不耐酸、对乙醚敏感,在痂皮中不能存活。水痘病毒经上呼吸道侵入机体,在呼吸道粘膜细胞中复制,而后进入血流,到达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再次增殖后释放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而发病。水痘常发生于婴幼儿时期,小儿一般无前驱期症状,皮疹和全身症状多同时出现,发热1~2日后即进人发疹期。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皮疹分布以躯干为多,面部及四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开始为粉红色帽针头大的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变为疱疹,多数疱疹数日后结痂。有的痂疹愈合后,在正常皮肤上又有新的皮疹出现,故在病程中可见各期皮疹同时存在。

3 临床资料

3.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共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在1-10岁,平均住院15 天;患者多以畏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在38.5-40℃,继而出现皮疹,初为红色斑疹,迅速变成丘疹-疱疹。疱液初清亮后稍混浊,数日后成为痂疹。25例伴肺炎,23例合并心肌炎,3例合并肝炎。58例患儿均给予对症支持,抗病毒、抗感染治疗及精心护理,患儿均痊愈出院。

3.2 典型临床表现

典型水痘临床表现可分几期

3.2.1前驱期

婴幼儿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年长儿可有低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1-3天。

3.2.2出疹期

发病当天就可发疹,皮疹的性状按红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结痂的演变。疱疹形态呈椭圆形,3-5mm大小,周围有红晕,无脐眼,经24小时,水痘由清亮变为混浊,泡壁薄易破,瘙痒,疱疹3~4天左右从中心开始干缩,迅速结痂,愈后多不留瘢痕[2]。

4护理措施

4.1心理护理

因水痘有可能影响患者的容颜,同时伴有全身瘙痒的症状,患儿及家属一般情况下都会产生恐惧和焦虑的心态。患儿由于疾病本身带来的疼痛,家属忧虑治疗效果和费用,会产生急躁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与心理疏导,与患者沟通,耐心解释病理,使其对水痘有所了解,减轻其心理负担,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4.2 消毒隔离

消毒隔离水痘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且传染性强,接触后的易感者约有80%发病[3]。本院58例患儿安置在隔离室内接受治疗,隔离室室温保持在22-24℃,并通过紫外光照射进行消毒处理,患者家属尽力避免与患儿接触,患儿一般隔离到全部结痂为止。

4.3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意识、面色、体温、脉搏、呼吸、精神状态及伴随症状, 有无呕吐,如有口腔疱疹或溃疡影响进食,应给予补液。随时掌握病毒血症的持续时间及病情的变化发展。观察是否有继发感染,应注意观察,及早发现,并予以相应的治疗及护理

4.4 皮肤护理

应特别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衣服,58例患儿均穿宽松柔软的患儿衣服,被褥床单质地松软,皮肤瘙痒难耐时,可局部使用皮肤止痒剂,或服用少量镇静剂、息斯敏,以保证患儿能休息好。特别是要护理好患儿,保证患儿不要抓破疱疹,特别是面部的皮肤,而引起继发感染,留下疤痕。

4.5 饮食指导

根据患儿的年龄和身体情况,指导患儿家属给患儿提供丰富的饮食,对于母乳婴儿,叮嘱母亲摄入营养要均衡;对于哺乳婴儿,应选择营养丰富的全脂奶粉;能独立进食的婴儿,应给予含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饮食,患儿要多吃水果、蔬菜,注意补充维生素[4]。

5 讨论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14天左右基本可以痊愈,但由于儿童患者自身免疫差别较大,自身免疫系统差的婴儿可能会诱发水痘肺炎、间质性心肌炎、肝炎、肾炎等,所有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及时发现患儿病情波动情况,配合医生采取必要的救护措施,提供水痘和抢救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石红,石雪松,江智霞. 传染病护理学[M].2版.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75.

[2] 李胜利. 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