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6: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府谷森林资源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坚持的原则
1. 坚持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协调发展
森林资源的保护对于府谷地区来说极为重要,不仅如此,国家也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作为重点,因而,应该充分的把握森林资源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林业资源发展的角度上来看,眼前发展是为长远发展做铺垫,如果过度的重视眼前发展的话,那么会影响到森林资源的长远发展;另外,如果过度的重视长期的发展,那么,也会对眼前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是一项长远的工程,不仅要坚持眼前的发展利益,同时要做好长远利益的发展目标,并且对其进行协调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长远利益的发展目标非常关键,必须要保证长远目标制定的合理性。
2. 确保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同步进行
对于森林资源保护来说,主要是通过一些保护措施来增加森林资源的储备量、提高森林资源的覆盖面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经济发展需求。然而,在实践中却存在重开发利用、轻保护的现象,如果忽略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就会使得森林资源不断的受到破坏,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长期以往势必会造成森林资源、以及周边环境受到破坏。对此,要在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制定合理的计划,既要保证森林资源有着很好的恢复效果,还要保证经济效益的效率化,要一边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一边利用森林资源来创造利益,尤其是要合理控制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度,避免出现先破坏、后治理的现象,这样不但会影响到环境,同时对经济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3. 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基本原则
针对森林资源保护国家也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而有些地区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度的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再加上法律法规执行力较弱的情况下更助长了这些人们破坏森林资源的气焰。对此,应提高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在森林资源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要严格的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全面提高府谷森林资源保护的力度。
二、府谷森林资源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
1.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体系
对于森林资源来说,具有再生能力和自主更新的能力,然而,在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之下,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在逐年的提高,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也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在这种开发高于保护的情况之下,森林资源的再生能力和自主更新能力也在逐渐减弱,不利于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发展,因此,应建立全面有效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传统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缺乏全面性,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森林资源发展的要求,因此,要根据当今森林资源利用和开发的现状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保护体系,建立健全的、科学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促进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快速发展。
2.充分发展林业经济
林业的发展与森林资源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一方面涉及到采伐来增加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对此,应做好林业的合理发展,对森林资源和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详细的分析,因为森林资源的具体发展情况要根据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森林资源面积来决定,通过合理的分析并找到林业企业发展的最佳比例,不但能够有效的提高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同时对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将林业资源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最大化。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
企业是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直接施加者。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就是对企业加强控制和管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就是以法律为准绳,加强监管力度,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就是要使企业主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纳入到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去。由于各种产业对生态资源的利用与影响都有所不同,所以在监管中要根据产业、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拟定出合适的环保标准,合理开采资源。同时,还要加强社会的舆论监督能力,使破坏森林资源、污染生态环境的现象曝光,使企业主失去社会诚信。
4. 发挥中央及地方政府作用
森林资源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这样才能满足森林资源稳定、和谐的发展,通过地方政府的力量来加强对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控制和采取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首先,应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投入的资金,同时大力开辟森林资源保护投入资金的新渠道,合理的分担森林资源保护的资金,在稳定资金的支持下来促进森林资源保护措施的实施。其次,要加强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工作,提高人们对森林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使人们在潜意识中认识到森林保护对经济发展以及环境的重要性,才能确保人们积极的投入到森林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要将一些媒体资源、传播渠道、信息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培养人们对森林保护的正确观念,促进森林资源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篇2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7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2-0141-02
1引言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结构最为复杂的一种,具备较多功能,是人与其他生物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森林资源拥有着其他资源无可替代的生态与经济价值,特别是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森林资源遭受巨大的损失,并造成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全球气候问题越来越严重。在此情况下,人们逐渐认识到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的重要性,而如何实现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现阶段社会公众所研究的重点。
2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对各种能源、资源的消耗,而因大量资源消耗引发的一些列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因此,在当前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存在较大的现实意义。在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中,如何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实现管理中的平衡系统能力转换及循环,通过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来保护森林内生物的多样性,并让森林资源能有效发挥其最大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在当前形势下,社会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越来越全面,对其理念实质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许多人都逐渐意识到相较于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其生态效益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显得更为重要,直接影响到人类社会今后的发展。因此,在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中,需要将管理重点放在资源保护上,不仅要加强对森林生态结构的维护,还要严格控制与管理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确保其开发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不会对森林的整体结构及生态平衡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在森林资源管理中,还要做到统筹兼顾,结合多方面效益制定较为科学、完善的资源保护管理方案,以真正实现森林资源管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3当前我国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幅员广阔,地势复杂,所拥有的森林资源也非常丰富,包括热带雨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等。我国森林资源的覆盖面积达到19 4.22万hm2,在全球排名11,而人工林面积则为全球第一。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目标,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对森林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如何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森林资源管理所研究的重点。通过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在森林资源保护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资源利用率低、资源增长速度远远低于消耗速度、原始森林资源比重较低、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等等。此外,社会公众森林保护意识淡薄、森林资源肆意开采行为普遍等,都造成森林资源遭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各项措施的开展,带来了更多难题。为此,本文结合我国森林资源管理现状,从以下方面具体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森林资源开采人员为了短期利益或谋取更多的私利,在实际开采过程中,罔顾国家法律法规,违法进行森林资源的肆意开采,使得森林生态系统丧失平衡,尤其是在过度砍伐树木之后,其周边的大面积植被也随之被破坏,造成森林的生态效益急剧下降,严重影响到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并且,由于大量还处在生长期的森林树木被砍伐,造成森林资源的自我恢复能力变弱,并在采伐者的长期肆意采伐中逐渐丧失。
(2)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用途的建筑物越来越多,对土地的需求量不断上涨。一些工厂企业或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获得获取更大的利益,将目光纷纷转向森林占地资源。同时,也因相关土地部门缺乏对这些厂商的有效监管,而没有严格制止厂商的这种行为,或为发展本地经济,而直接将大面积的森林土地强制转变为建设用地及采矿,致使森林资源遭受极为严重的破坏。
(3)当前,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虽然颁发了许多的法律政策及规章制度,但由于各省市地区的发展状况不同,在实际森林资源的管理上,所采取的措施也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为了促进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违背国家森林保护法规政策,不可理地开发森林资源,以牺牲森林资源来推动经济发展。同时,还有部分地区的森林保护部门及单位未能认识到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责任意识淡薄,没有认真落实各项森林保护措施,也未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森林保护间的相互关系。
(4)未能制定针对性、可行性较强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制度,使得相关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有效的依据。同时,一些地方森林资源保护部门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未能明确各岗位员工的具体职责,使得各岗位员工职责范围模糊、管理混乱,极易在实际管理中出现相互推脱职责的状况,最终使得各项森林保护及管理措施无法落到实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4可持续发展要求下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有效策略
4.1强化可持续发展管理意识,借鉴外国成功管理经验
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在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人们既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发展对其资源的利用需求,也不能忽视下一代生存与发展对森林资源的存在的需求,要在实际开采利用过程中做到统筹兼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森林资源的需求量势必会不断上涨。在此期间,要确保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首先必须转变相关人员的管理理念,强化其可持续发展意识,通过采取多种措施,让相关领导及管理人员深刻认识到森林资源管理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作用,并且实际管理工作中,借鉴国外一些较为成功的管理经验及管理模式,结合本地区森林管理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思想森林资源管理模式的本地化,进而发挥出森林资源的最大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4.2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的相关法律管理体系,加强法律规章制度的执行监管力度
对于现阶段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上,存在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问题,应结合我国当前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健全法律管理体系,并增强相关规章制度的实用性,明确森林资源保护相关部门领导及管理人员具体职责,严格对其人员各项管理行为的监管,一旦发挥任何违法违章行为,立即采取相关处置措施,以起到警示作用,确保各项资源管理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在森林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制度的落实上,可灵活采取多元化措施,如通过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投资资源保护的相关环保型产业,并均衡各方面利益;利用税收杠杆,实现对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市场的宏观调控,以更好地引导人们进行森林资源保护。此外,森林管理部门还需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用于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工作的监管,以确保其各项工作的开展符合法规规定。
4.3结合森林资源管理现状,制定合理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
结合国内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可建立科学的有偿使用体制,明确指出森林资源的产权使用所有者,并通过法律规章制度,来不断规范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各项行为,包括使用权的转让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做好森林资源的各项评估工作,并在森林资源的流转上,制定详细的规章要求,确保其资源流转按照相关规定方法进行,也为其管理存在必要的法律法规依据。在森林资源的使用权上,要求相关企业及组织必须获得由专业部门颁发的林业产权证后,才可进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通过这种方法,既有利于维护相关企业的合法使用权益,也能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森林资源产权的拥有企业在其资源开发利用中,不仅享有一定的权力,也需要履行相关职责,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4加强教育宣传,调动更广泛人群参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当前,我国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方面,主要通过人工造林来增加森林面积,但由于大部分林木功能单一,难以真正推动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实现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单纯依靠人工造林是无法实现的,必须从根本上维持原有森林的生态平衡。这就需要对社会公众的林业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通过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活动,让公众认识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生存及子孙后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对新一代人群的宣传教育,普及森林资源保护的基本知识,调动更广泛人群参与到森林资源的保护元管理中去,尽可能发挥出社会公众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的最大功效。其中,还可利用各类媒体,扩大森林保护的宣传范围,并利用植树节组织一些有意义的宣传活动,以深化公众的树木植被保护意识,进而促进我国森林资源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悦衡.旅游相关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探究[J].中国商贸,2012(8).
篇3
关键词:森林资源;强化管理;促进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155
1 保护林地林权、加强森林限额采伐管理
为防止林地资源被非法占用的现象出现,必须加强对林地资源的保护。按照与破坏林地的量刑准则有关《刑法》修正案保护林地,做到有法必依,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严格控制大项目占用林地。对森林资源的产权进行明确,做好林权的登记发证工作,特别是退耕还林山块林权发证的工作。
对森林资源开发要实行分区、分类管理。严格按照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进行采伐管理,对森林的采伐量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降低一些需要特别进行生态保护的区位和森林资源消耗超过限定额的林区的林木采伐力度,便于森林资源再生;对人工培育的商品林可以无限的进行采伐,在对原始森林进行保护的同时使林农的经济利益得到保证。
2 陆生野生动物保护
陆生野生动物也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非法猎捕,致使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中断生物链,直接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因此必须要加强对陆生野生动物的保护,保全生物链完整,从而保证森林资源的生态环境不会遭到破坏,维护生态平衡。
3 森林防火、重视森林与土地的逆转
森林出现火灾不仅会烧死鸟兽和森林,还会使森林面积减少,造成森林生态环境和森林结构失去平衡,导致生物量下降。防火期内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提高全民防火意识,加强县、乡和村3级森林消防联防制度,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应急机制和强有力的指挥系统,加强对扑火队伍的训练,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先进的设备及时将火扑灭,最大程度地减小火灾对森林造成的损失。
在中国不少地区的人民会选择私自砍伐树木,破坏森林,耕种农作物,这就严重破坏了大自然各方面的和谐发展,不利于综合资源的发展。国家发行的政策没有落实到位,使人们找到纰漏,破坏资源,重视农业带来的短期利益而忽视林业所带来的长期利益。
4 加强天然林保护,合理采伐人工林
作为林业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工作,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抚育过程中,对间伐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有选择性、及时的将劣质、细小树木以及影响森林健康的病死木清除,降低林分郁闭度和提高保留木的营养吸收率,从而在保证森林营养不被流失的同时,促进树木快速生长。
5 森林病虫害防治
要想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对森林资源进行防护。其中,病虫害的威胁会严重影响到森林的生长和质量。要建立森林资源病虫害的防护体系,建立森林资源的防护站,加强病虫害的检验和检疫工作,用专业的科技水平预防和治理病虫害的侵袭。浙江以针叶纯林为主,林相结构单一,抗逆性较差,特别是松材线虫病的发生,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
6 强化依法治林,加强综合监测体系建设
在我国法制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对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林业依法行政,是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最直接最有效的的手段。使盗伐、滥伐、非法占用林地、非法猎捕等森林案件得到遏制,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林业相关部门要将有关的法律法规落实到对森林保护的实际工作中,并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不断强化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综合系统检测体系是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来加强对森林植物生长与生态环境检测的体系。引进先进技术,建立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全国林地一张图,理清与国土部门林地管理属性,做到无缝对接,摸清森林资源家底,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7 结束语
强化森林资源的管理有助于森林资源的健康发展。必须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从各个方面来保证森林资源的有效发展,从而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需求,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篇4
关键词:森林;生态效益分析;措施
1 我国森林生长和分布现状
1.1 我国森林生长现状 据第七次森林资源调查,我国森林面积有19545.22万hm2,森林覆盖率为20.36%。其中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49.13亿m3,森林蓄积量为137.21亿m3。另外,在我国大陆范围内,仅林地面积为30378.19万hm2,森林面积19333万hm2,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45.54亿m3,森林蓄积量为133.63亿m3。就天然林和人工林两个方面来说,天然林面积为11969.25万hm2,天然林蓄积量为114.02亿m3,人工林方面在近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保存面积达到了6168.84万hm2,人工林蓄积量19.61亿m3,在全球范围内,我国人工林面积已居世界首位[1]。
1.2 我国森林分布简述 我国幅员辽阔,但是森林资源少,森林覆盖率低,地区差异很大。全国绝大部分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南等边远山区和台湾山地及东南丘陵,我国广大的西北地区则森林资源贫乏。据统计,现今全国平均森林覆盖率为12.0%,其中以台湾省为最高,达70%。森林覆盖率超过30%的有福建(62.9%)、江西(60.5%)、浙江(60.5%)、黑龙江、湖南、吉林等6省,超过20%的有广东、辽宁、云南、广西、陕西、湖北等6省区,超过10%的有贵州、安徽、四川、内蒙古等4省区,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多在10%以下,而新疆、青海不足1%。
针对我国森林资源缺乏的现状,我们要准确掌握森林资源所能实现的各种生态效益,以便充分地加以利用。
2 森林生态的特征
2.1 森林地理和气候特征 我国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东北所处寒温带和温带,主要的树种为针叶林和阔叶林;西南地区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的高山峡谷地区,该地区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影响,呈现出海洋湿润气团,森林类型和树种繁多且复杂;南方地区森林资源分布比较均匀,主要集中在武夷山和南陵山地区,南方为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树种主要为常绿落叶林和雨林;东部和西北、华北地区为我国的少林地带,这些地区大部分处于温带,天然林资源非常少,主要是人工绿化带和人工种植林,树种多为落叶林和针叶林。
2.2 森林生物学特征 森林类型不同所涵养的生物种类也不尽相同,包括各类植物、野生动物、地下和地上微生物、菌类等等。但总体来说,森林中所包含的生物量非常巨大,品种和种类繁多,值得人类世代研究。
3 森林生态效益多种功能分析
3.1 森林净化环境效益 森林在净化环境功能方面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由于树叶、树枝的特有结构,表面粗糙不平,多绒毛、能分泌黏性油脂和汁液等,这些特性能帮助树体吸附、粘着一部分空气中的粉尘,可降低大气中的含尘量;二是森林还可以依靠自身整个生态系统具有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吸收、过滤、阻隔、分解空气的废弃物,使之得到降解和净化,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从而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三是许多树木和植物都能分泌杀菌素,能够很好地杀死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有害生物;四是森林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减轻噪声污染和磁波辐射[2]。
3.2 森林涵养水源效益 森林还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截留降水、涵蓄土壤水分、补充地下水、调节河川流量、抑制蒸发、改善水质、缓和地表径流和调节水温变化等方面。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最大涵养水源的能力,洪水季节森林可以蓄水防涝,干旱季节可以供水抗旱,所以被誉为“绿色水库”。据有关资料显示,森林土壤根系空间达1m深时,1hm2森林可贮存水量为200~2000m3,平均比无林地多蓄水达300m3。据日本相关研究,3333 hm2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100万m3的水库。美国环保署统计资料显示,森林拦截了国2/3的降水。据有关调查,25年的天然林,每小时可吸收降雨量150mm,草地及地每小时仅为10mm及5mm。据不完全统计,林地涵养水源能力为地的7倍[3]。
3.3 森林保持水土效益 森林保持水土的效能主要表现为减少土壤侵蚀、防沙治沙、保持土壤肥力、防灾减灾(例如山崩、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在森林中,茂密的树体凭借着自身庞大的树冠,其产生的深厚枯枝落叶层不但可以截留天然降水,还可有效地减弱雨滴对土壤的直接冲击;同时,林地下强壮庞大的根系在土壤中形成网络,与土壤牢固地盘结在一起,从而降低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及各种养分损失的固土保肥作用。在研究者张嘉宾的测定分析中,树木的根系包括微小的次生根,具有很强的固持土壤能力,平均直径只有0.8mm的细根,具有固持1.3kg土壤的能力[4]。森林一般可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冲刷的70%~80%,同时也大大减少了矿物水土流失、肥力下降、水利工程淤积等。
3.4 森林改善气候效益 森林改善气候方面主要表现在防风和固沙。森林是风的强大障碍,可以有效地减低风速和改变方向。当风经过森林时,由于树体自身的阻挡及加上气流本身的冲撞、摩擦,将一部分气流分成许多小涡流,小涡流彼此摩擦、消耗,使风力逐渐降弱,风速降低;另一部分被迫沿林缘上升,超过森林,消耗部分能量,使风速降低。据测算,一条疏透结构的防风林带,其防风范围在迎风面可达林带高度的3~5倍,背风面可达林带高度的25倍。在这段范围内,风速可降低约40%~45%[5]。
4 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各项措施
4.1 加强政府监督和立法 针对我国目前森林资源日益短缺的现状,政府应在监督和立法方面加大力度,可实行以下措施: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提倡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使用木材,鼓励开发、利用木材代用品;对毁林或以各种方式破坏森林的个人或组织要加大惩处力度;对从事森林资源保护的个人或组织要加大奖励力度。
4.2 依托民间组织大力宣传 针对森林保护工作,还需要依托民间组织进行大力宣传,通过电视、广播、纸媒,甚至是网络等多方面宣传,使森林保护的意义和方式深入每个人的心里,从而引起全民的重视,将森林保护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个细微之处。
4.3 加大对森林保护的人力和资金投入 我国的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森林保护资金的专项投入,并通过种种措施保证专款专用。这些资金除了应用在政府的一些大项目中,还应该用在大力提倡全面植树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不仅能够保证自然林保护的顺利进行,也能够促进人工林的大面积建成。
(收稿:2013-07-30)
参考文献
[1]邓成,梁志斌.国内外森林资源调查对比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2(5):12-17
[2]方何斌,蒋文伟.城市森林绿地空气负离子生态效益评价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0(3):37-38
[3]左贵文.简述森林的生态效益[J].林业勘查设计,2011(1):52-53
[4]曲红城,刘向东.浅议清原县森林生态效益[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2):13-15
篇5
【关键词】森林保护;专业改革;个人看法
1.森林保护学科与森林保护专业
我国森林保护法于1958年成立,其内容比较松散,保护框架借鉴国际森林保护法,因为我国解放前期长期受到日本侵略与战乱的影响,森林资源破坏比较严重,乱砍乱伐与地下资源的采集,导致了我国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森林火灾与战乱的影响,对我国森林资源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导致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影响。因此保护与恢复森林资源成为了未来发展森林资源保护学科的主要目的,强化森林资源的使用效率,帮助森林资源建立科学的维护体系,实现森林资源的有效发展,森林保护专业将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保护森林的主力军。森林保护专业的成立与发展是培养大批森林资源保护人才的基地与摇篮,可以帮助森林建立保护区与保护组织,森林保护专业培养的森林保护人员对森林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了森林的整体发展,带动了森林资源的恢复,通常人们利用学术新型发展动力,提高了森林资源的理论保护,从实际行动与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强化。
2.森林保护专业的困境何在
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根据当时的实际对全国高等院校专业进行了第三次调整,砍掉约 50% 的专业。在1998年正式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森林保护专业由于种种原因而被取消归入林学专业,停止招收本科生。对于从事森林保护教育工作几十年的我们而言,当时的心情是很不平静的,甚至认为国家教育委员会的决策是错误的。记得当时沈瑞祥教授曾以非常激动的语气向学生做“告别讲话”时说: “我和杨旺教授是建立和发展森林保护专业的见证人,我也是森林保护创始人和见证人中唯一在岗见证森林保护专业被取消的人,我深信虽然专业可以被合并而停止招收森林保护本科生,但森林保护学科依然存在,森林保护事业永远取消不了,这好比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会有医生一样”。
2001年,北京林业大学以骆有庆教授为代表的森林保护专业的教师们充分利用国家教委公布的调整后的专业目录,以“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名义,实际招收森林保护本科生。随后,西南林业大学等相关高校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招收森林保护本科生。当时我们也很兴奋,认为这是“起死回生”了。但事与愿违,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这种名不符实的招生使教学安排、课程设置、学生质量以及招生和分配等出现种种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矛盾越来越突出,困难也越来越大。现在看来这种权宜之计在当时确实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赢得了认真总结思考的时间,但是无法“死而复生”。痛定思痛,使我们更客观地进一步认识到“专业”是国家根据培养人才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而发生变化的真谛。应该充分认识到,1997年森林保护专业被合并到林学专业并不是否定过去建立森林保护专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不表明现在就不要“森林保护”或“保护森林”了,事实上只要有森林就必然要有森林保护或保护森林。只是随着人们对森林的认识和人们对森林的要求或依赖的不断提高,就必需有森林医学的理念和理论为指导,由单一的森林保护向森林保护与森林自卫相结合转变。
3.森林保护专业出路何在
1958年建立的森林保护专业是在不断充实和调整中发展的。1961年由于在招生、课程设置以及工作分配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感到森林保护所涉及的范围太广不利于学生学习和就业,因而决定申请改名为“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取消了防火、野生动物保护等课程。然而改革几年后又感到学生如果只懂得一些病虫害防治知识,在工作中不能适应林区基层生产实际需求而充分发挥作用。大约在1963年,又恢复为“森林保护专业”这个名称。这样改来改去始终没有能得到理想的认识和合理的处理,其结果导致1997年被并入林学专业,而且无奈之下又以“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名义招生。多少年的反复实践使人们一方面认为森林保护专业的必要,另一方面又对如何办好森林保护专业感到茫然。
因此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想法,一部分人认为,现在林业生产上病虫害问题仍然十分严重,而且防治形势特别严峻,现在可以利用国家教育委员会将对专业目录进行再次调整的机遇恢复森林保护专业; 但是又感到由于当前气候异变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等原因,由各种原因包括病虫害等有害生物引起的森林疾病的发生情况越来越复杂,如果沿用过去的森林保护专业培养学生的模式和标准,确实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何况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已经通过多次专家论证后正式将其合并到了林学专业也不无道理。所以想要恢复必需有非常充足的理由才有可能,难度必然很大,此路似乎难通,甚至不通。
所以,少部分人认为,可以继续用“改名换姓”或“改名不改姓”的“植物保护”或“保护生物学”的专业名称。也可以利用国家教委即将进行调整后公布的专业目录,将计就计寻找有“保护”字眼的、能与植物或森林有联系的专业名称来招收学生,但实际仍然是培养森林保护的学生。然而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其结果也必然还是理不直,心不安,效果差,路走弯,也难通。还有一部分人则认为,可以迎合“森林健康”的理念,把“森林保护专业”改为“森林保健专业”。然而,“保护”和“保健”都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保护、保持森林健康。但遗憾的是“保健”是有其特定含义的,因此也和“保护”一样,同样不能涵盖保证森林健康的全部内涵和手段,所以也会有和森林保护专业这个名称一样的结果。我们认为,森林保护专业的发展应该随国家对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人们对森林认识和对森林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与时俱进,以确保森林健康。这就不仅要求采用各种措施保护森林,而且还应该采用各种措施保持和提高森林的自卫和自我恢复能力。只有把“森林保护”和“森林自卫”系统完整地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保持森林健康,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美学景观等多种效益。 [科]
【参考文献】
[1]沈瑞祥,杨旺,周德群.森林保护与森林医学[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9,29(3):74-77.
[2]梅汝鸿,王琦,李燕,等.陈延熙教授为植物病理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纪念先师仙逝二十周年[R].2010.20-24.
篇6
关键词:森林保护;森林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S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08702
1引言
目前我国乡镇森林资源主要为公有制,其中公有制又包括了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两种形式,国家所有是国家对于森林资源在形式上的拥有,直接由乡镇内的相关部门统一管辖。一般来说,对森林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私有化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对森林的资源的破坏性开发,促使私人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能够使森林的资源产生短期的利用和进行长期的维护的关系。
2森林资源保护及开发现状
最近几年,国内多数乡镇区域内的林业经营管理出现非常混乱的现象,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下,而导致的问题是企业对于森林的经营无法长久,而且在企业的内部问题不能够及时的得到处理,对于森林的经营往往是以采伐更多的树木作为经营的目标,从而使森林被过度的消耗,森林的生态环境也出现了明显的恶化。采用怎样的方式来进行采伐,如何采伐,是十分的关键的问题,如果采伐的方式运用的合理那就能够使森林的资源得到很好的生长,相反则不然。需要充分结合乡镇森林的具体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判断该区域是否真正适合采伐作业,对于不能进行采伐的乡镇地区应该取消采伐的计划,并且根据当地的土壤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栽种。对树林的林种进行调整,从而使树木的生长环境得到改善,做到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也能够保护森林中的动植物,同时还可以将采伐的周期缩短,使森林的资源得到发展[1]。
3森林保护的措施与森林开发的对策
3.1充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1) 提升森林资源利用率。对设计的方案进行完善,在采伐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作业的坡度进行降低设计,尽可能的较少天然林区的采伐面积,减少对人工林的工艺成熟的采伐数量,对整个的林区做好调查和分类工作,对于可以采伐的森林资源进行统计,对于那些有缺陷的树木的出材率进行抽查。在将设计的报告由镇级提交给市级的资源部门进行审核后将数据输入进计算机当中来进行分析,对森林进行采伐之前需要根据森林的状况和森林树木的生长规律,根据采伐去生产操作并进行合理的规定,降低对生态造成的破坏,使自然发挥其自身最大的治愈能力。
同时需要遵守森林采伐数量不能超过森林树木生长量的原则,以此制定出相应的木材生产计划,适当的对森林进行采伐,对森林的资源的消耗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的木材需求量非常大,对于森林资源的消耗量不断的增加[2]。当前的这种森林资源的小范围消耗模式早晚导致国内的森林资源消耗殆尽,而需要对没有达到采伐要求的森林资源进行采伐,使林地的质量下降,需要对森林的资源加强相关的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产业化的管理,建立新的森林资源有偿转让机制。
(2)利用资源的可再生性。多数乡镇森林资源不仅经历过没有节制的采伐过程,也经历过简单的为了开发利用森林的木材资源到对森林中各种资源的利用。直到现在,人们才开始慢慢的意识到可以利用森林资源的可以再生的特点,采用植树造林的方法来使森林的植被得到恢复。将森林的树木和森林的其他作物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森林资源的潜在用途,实现森林资源的利用价值最大化。现代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更为科学,主要为使森林资源能够持续的发展,使森林资源能够不断的被人类使用。对森林的资源进行开发的程度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以及经济实力,还有就是国家对于森林开发的政策。科学的经营方法能够使森林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将最大程度的对森林资源的多样性进行开发,对于缺少森林资源的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实施林业管理体制改革
在自然的资源对经济和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的同时,同这些利益有关联的也发生了一些矛盾,主要的矛盾是针对乡镇森林资源的保护、开发以及乡镇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机制之间,还有林业的保护和林区的管理人员之间等[3]。但通过对主要的原因进行分析来看,对于林区的保护是其主要的矛盾所在,林区的绝对保护观念是爆发冲突的根本,相关管理部门对于森林资源进行强制的变迁,直接损害了乡镇内相关人员的切身利益,因此这也是冲突发生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对于乡镇林区的管理机制得不到更新以及林区的开发权不明确有着一定的原因。林业的管理体制是指林业在进行经济活动中的决策和组织的整个体系,是林业进行经济活动的管理机制,同样也是管理和保证的机构。
3.3强化森林保护及利用
使用合理的方法对森林进行采伐无疑能够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目前乡镇范围内所能引进的科技技术水平还非常有限,而且林业的作业水平也不高,导致森林的利用率低下以及对资源浪费的情况,而且如今对于森林资源的需求量也非常的大,如果在不保护的情况下对乡镇森林资源进行利用那最终将会导致森林资源急剧减少的情况,可以从以下的两个方面来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利用。
一是将经营森林作为基础和采伐培育相结合,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森林资源开发的方针。森林不仅仅是出产木材的地方,而且是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绿色资源,拥有非常多的利用价值。在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进行树木的采伐。二是规划乡镇保护区域,大力引进相关人才,由此对于生态的环境进行保护,防止生态环境继续恶化。
4结语
对乡镇森林的资源保护和利用,主要是对乡镇森林进行有效合理的采伐来实现,对森林进行采伐是林业的生产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不管是要使用哪种森林保护的方法,都要对森林的多重效益进行考虑,使其能够发挥出它更多的作用,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减少森林资源被过度消耗的情况,从而向生态型采伐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起阳.森林旅游开发与森林资源保护关系的探讨:以福建省泰宁县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2(4):20~23.
[2]杨承栋.论合理保护开发利用中国森林土壤资源[J].世界林业研究,2011(1):19~27.
篇7
关键词:森林资源;有效对策;森林;资源;问题
虽说我们国家的林业总量比较大,不过因为人口数量也众多,因此人均量非常小。同时由于不合理的使用资源,随意的砍伐使得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除了人为破坏之外,一些自然灾害也在无形中对其产生负面影响,比如火灾的发生。对于当前的这种状况,人们开始意识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总的来讲,当前林业资源已经无法和社会的发展步调保持一致,生态问题始终存在,绿色环保产品还是当前社会最为稀缺的产品,生态方面的差别依旧还是我们和西方国家的关键差别。
1 当前资源保护过程中面对的不利现象分析
1.1 总量不是很大
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位。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量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
1.2 质量不是很好
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85.8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平均胸径仅13.3厘米,人工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仅49.01立方米。
1.3 面对巨大的管理压力
通过当前的数据我们得知,目前我国的林地保护工作虽然获取了一定的成就,不过在一些区域还有随意砍伐、破坏林地的现象,给我们的工作增加很大的压力。
1.4 造林工作难以开展
我们国家当前的宜林地中优质的只有13%,劣质的有52%;而且布局不均,大部分都存在于我国的西北区域。森林覆盖率要想提升一个点,其付出的代价是非常大的。
1.5 资源增速太慢
众所周知,林业资源的获取不仅仅靠的是营林,更为重要的是管理。然而在很多区域管控工作开展的不是很到位,个别区域只重视一味的造林,根本没有将管理放在一定的层面上来考虑。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我国的林业资源无法稳定的增长。虽然总的造林面积扩大了,但是因为管理不当,获取的效益却非常低。利用不当是导致资源质量变差的关键原因,在平时的采伐中过分的重视利润,忽略了品质的提升。
2 应对方法简述
2.1 要切实的意识到资源保护的意义
要想做好生态建设工作就务必保护好林业资源。纵观大的形势得知,当前我们国家的林业保护工作开展的比较好,不过在一些极个别的地区还是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负责机构和主管人的法制思想太落后。具体的来讲,要想做好该项保护管理工作就要切实的做好如下的内容。比如在开展革新工作之前的时候要认真分析强化管控力度的方法。在分配工作的时候,要分析资源是不是被合理的维护以及利用。心中要时刻具有法制思想,要切实的按照法规条例开展管控工作,禁止以改革之名,开展破坏之事。不能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取利益而忽略了长久的发展。只有切实的按照条例开展工作,才可以保证林业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2.2 严厉打击不合理的流转现象
在征用林地的时候必须要认真的按照相关的法规条例来进行,同时还要做好管控监督工作。要强化占用征用林地的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缴库和使用管理,凡多收、减收、免收、缓收或者隐瞒、截留、挪用、坐收坐支的,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责令其改正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要进一步抓好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特别是退耕还林地确权登记和发放林权证工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要加强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四荒拍卖、租赁、承包等流转必须依法进行。同时还应该处理好产权纠纷问题,在处理问题以前,所有的机构和人员都不进入到要处理的区域开展任何活动,对于那些不按照规定来开展工作的,要对其惩治。
2.3 确保资源消耗有序
做好采伐许可资料的发放工作。对于那些提交申请的机构或是个体要认真的审查他们的证明材料。一旦发现没有按照条例办法证明的工作人员,要认真惩处,绝不姑息。如果牵扯到有关负责人,要一并处理。要切实的落实好带证上山制度,要保证采伐人员持证工作。明确采伐的措施以及强度等,严禁发生过度砍伐现象。同时林业执法单位还要做好运输管控等工作,不断的优化运输以及加工活动,堵住非法采伐木材流入市场的渠道。重点检查各经营加工单位的原料来源情况,对违法收购没有采伐许可证或者其它合法证明的木材的经营加工单位要依法进行处罚,并要坚决取缔和关闭非法经营加工单位。林业主管部门要抓紧对本地区林木采伐、运输和经营加工方面法规、规章的修订工作,清理本地区已经制定的规章制度,对与《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相违背的规定,必须立即纠正、废止。
2.4 做好执法工作
要想做好该项工作,除了上面讲到的内容之外还要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组织队伍。真正的改善工作者的活动氛围,切实提升他们的活动水平。同时还应该完善应急处理系统,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在问题发生的第一时间将事态控制住,进而避免不利现象发生。我们国家的林业主管机构要做好本职工作,严格执行违反规定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责任追究制度和重大行政案件报告制度。对于那些资源管理无序的区域,要展开定时的以及不定时的整治工作。对于那些破坏资源的案件,不论是牵扯到哪个机构或是哪个个人,都要认真处理,绝不姑息,对于那些触犯法律的要移交相关机构认真惩治。要认真的做宣传工作,处理结果,在报纸、电视和广播等新闻媒体上进行曝光,以震慑犯罪分子,教育和警示广大干部群众。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法律意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兴林富民为宗旨,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全面推进森林经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要严格按照批准的木材运输总量核发木材运输证,并做好运输证与采伐证的衔接。要加大对无证运输的监管力度,依法打击违法运输木材行为。着力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功能,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何晓红.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对策[J].现代园艺,2013(5):75.
[2]崔文琦.试论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8):63.
篇8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理;林地保护;林业发展;可持续发展
1.现阶段森林资源管理状况及存在的安全隐患
现阶段我国森林面积2,08亿hm2,森林蓄积151.37亿m3。人工林面积0.69亿hm2,蓄积24.83亿m3,我国的森林资源呈现着不断增长的良好趋势,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8.6%发展到现阶段的21.63%(截至2013年),森林覆盖率得到了成倍的增长,与我国状况截然不同的是全球森林资源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说明我国现阶段的林业资源发展良好。我国地域辽阔,森林资源分布呈现南多北少的趋势,森林资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局部地区森林资源破坏严重,毁林开荒和滥砍滥伐等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危害生态环境。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森林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过于看重眼前发展利益,不考虑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制定森林资源的长远发展目标,生态环境意识不足。目前,我国大多数林区经营森林资源都是以盈利为首要目的,往往只关注短期的眼前利益,没有森林资源防护意识,盲目而肆意地滥砍滥伐,严重引发水土流失问题,容易导致洪涝灾害频发,森林资源对生态环境的调节力度严重下降,林业资源的其它经济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由于我国现阶段对森林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制度都不够健全。相关条例规定不够严明,目前还处在“人治”阶段,森林资源管理法规的不完善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有法不依的现象时有发生。
(3)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目前仍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森林资源管理技术体系能够应用到具体实际管理中,目前亟需一套集调查、统计、规划、监测、设计、管理以及采伐一体化的森林资源管理技术体系。只有建立全面的管理信息资源库,才能实现对林区快速准确的调查、统计,全面的规划、设计,高效的管理以及有效的监测。
(4)缺乏行之有效的森林经营方案。由于各种因素,目前我国很多林场缺乏行之有效的森林经营方案,导致了林业采伐限额制定标准不够准确,林业资源没有物尽其用。缺乏优秀的主导产业,品牌影响力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取得不败之地。
2.强化森林资源管理的措施
2.1强化林地林权保护管理
加强对林地的保护管理,严防林地被非法占用。森林资源的根本就是林地,森林管理人员需要谨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必须把林地的保护放在首要位置。依靠《刑法》修正案有关破坏林地的量刑标准,做到有法可依,充分明确森林资源产权,健全森林资源权属管理制度,做好林权登记发证尤其是退耕还林地地权发证工作。
2.2加强和改进森林资源采伐限额管理
对森林资源采伐实行分区、分类管理策略。森林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需要切实做到合理采伐。要严格依据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规定进行采伐,从源头上控制采伐量。对一些需要特别进行生态保护的区位和森林资源消耗超过限定额的林区,要降低该区域的木材采伐,以便于森林资源的再生;对于人工培育的商品林,可以按量采伐,以便于使林场获得更多的盈利。
2.3加强综合监测体系建设
综合检测体系,是指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实现对林区生态环境以及林区植物生长水平的全方位监测。除了要对林区森林资源进行监测外,还需要监测其它内容,通过对森林、环境、气候、动物等一系列森林资源的检测来构建完善全国范围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这样能够实现对我国整个区域范围的各个林场的评估。要切实做到对林业资源的监控,全面构建林业资源管理体系,实现一个基础流环境,大力提升林业资源监测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2.4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2.4.1实用技术推广普及。不断展开对林业工作者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从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两个方面提升林业工作者的水平。定期举办多类型的专业知识讲座以及技能培训,尽可能使每一个林区工作者都能成为现代化的高科技林业人才。另一方面,组建一支科技创新队伍,引进高端科研人员,不断推广新技术、新工艺。
2.4.2林产加工技术改造。以某项具体的林业项目为改造原材料,实施林产深加工方面的技术改造,林场管理者要大力提倡林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方面的革新,向林产精加工与林产品系列化方向发展。
篇9
摘要:
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对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至关重要。资源的有效管理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尤其是那些生活在森林资源相对丰富却地处偏远山区的社区村民的参与。但目前社区在资源管理中的参与层次和程度仍然很低,需要政府激励社区主动参与,搭建交流平台,建立对话机制,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中的社区参与机制。
关键词:
村民参与;森林资源;政府激励;资源管理
在过去的十余年间,中国发生了重要的转变,政府从单纯地重视经济增长转向了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从《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生态建设及保护,到“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内容涉及节约资源、生态保护修复、绿色产业发展等,各级政府加大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有的地方政府将注意力投向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中。以云南为例,要将云南建成中国西南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显得极其重要。我国的资源管理,虽然是政府主导、社区参与,但一直以来社区的参与程度较低,社区尚停留在被动参与及信息接受者的角度定位上。而另一方面,强制的管控措施无法有效抑制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管理的成效较弱,这主要是因为存在事实上的资源的归属性及使用性的分离,以及作为决策制定者的政府和作为基层管理实践者的社区村民在很多层面上的分歧,从而导致资源管理效率不高,或不可持续性等问题。除了出台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以控制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外,政府当然也意识到以往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存在调整的必然。“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权力的实施完全依靠法律和行政的力量,其他社会力量被排除在权力机制之外,在保护区内生存了千百年的社区居民甚至被当作资源保护的威胁因素而成为权力的实施客体。”[1]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似乎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直控和封闭式管理来实现,森林资源的损耗和紧缺与每一个资源的利用者都息息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讲,资源的有效管理就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尤其是那些生活在森林资源相对丰富却地处偏远山区并将自然资源视作第一生存需要的社区村民的参与。
一、森林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现状
(一)资源管理中社区与政府角色的定位
云南省是较早将社区参与及社区共管模式引入森林资源管理的省份,因为森林资源的保护不仅是环境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是一种公共资源,森林资源对居住在周边社区的村民来说还是一种主要的生计来源,林业发展也同时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就不能仅从公共资源与仅从社区生计维护的角度来谈。因为根据森林资源的不同属性实行分类管理应该是最有效的:即,对具生态保护价值和生物多样性宝库自然保护区采取封闭性的管理;对有旅游价值可为村民创收的森林资源采取设立森林公园的形式采取半开发的管理;对具有商业利用价值的集体林地则通过林权制度的改革,赋予社区更多的自和管理权。这正是政府认为对森林资源管理最有效的管理模式。但事实上,以云南为例,没有社区,没有村民居住的自然保护区很少见。因此,完全的封闭管理是行不通的。其一,因为无法将社区排除在自然保护区外。其二,因为长期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社区其实在生计发展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知识,而这样的认识却时时被管理部门所低估甚至忽视。其三,社区对森林资源可能存在过度利用,但这是因为外来因素的介入造成社区的不稳定和不安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及山区社区的村民对各自的角色定位及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一方面从管理部门的角度来看,政府是当然的管理者,资源保护的维护者和投入者,而社区则是当然的资源消耗者,资源保护及管理的概念就被异化为减少资源的不必要人为消耗;而另一方面从社区的角度来看,社区对长期使用和保护的资源没有归属权,随时都有被征用或禁用的危机。这样的认知偏差并不利于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
(二)相关政策及管理森林资源的认知
森林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政府对公共资源管理具有责无旁贷的职责,因此从有效抑制资源过度损耗、保护资源的生态功能的最大效用角度考虑,政府制定一系列的法律、规章和制度对森林资源进行管控,在这些措施中最常见于各种规划以及各种政令中管制型的政策工具的运用。所谓“管制型”政策工具主要是指通过配额制度、许可证、强制技术标准和法律行政强制手段对社区村民的行为进行干预,对村民的资源利用行为进行直接控制,管制型工具通常是通过出台“违法必究”、目标设定以及增加森林覆盖率的考核来进行。而对于那些偏远山区的贫困社区来说,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影响效应较小,社区中的村民对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认知程度也非常低,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实际效应与预期结果相比相距甚远,因为单纯的管理型政策工具的运用将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完全地划成了相互对立的两个阵营,将管理者和社区也划成对立的群体。事实上林业也是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森林资源是社区发展的重要生计来源,但长期以来其经济价值因为公共产品的属性而被忽视。在实行管制效果不明时,便应该采取一些激励性的经济措施,利用资源税、森林碳税等手段,让村民能认识到资源存量和使用价值的关联性。激励措施还包括赋予社区资源使用的权力和管理职责,但这些激励型政策工具的运用是缺乏的。
(三)森林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理解
资源的过度利用多因其权属不清或者说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绝对分离而导致。自然资源的归属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完全意义上的国有,另一种即集体所有。个人不具备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但可以以无偿或有偿的方式使用资源。按照常理,只要得到了法律的认可,个人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就不能被随意变更。当某种资源因过度消耗需要保护时,此种资源的权属就应重新定义。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通常会伴随着一系列的土地纠纷,这或者是因为设立的保护区界线不明确,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土地权属不清;也或者是因为被划入保护区域的土地权属没有作重新定义,原有的集体林地权属依然没有任何形式上的变更。尽管设立保护区使周边社区的资源利用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然而从法律意义上或者是从生活习惯上,资源的拥有和使用并没有改变,这就导致了社区和资源保护部门对资源所用权和使用权认识上的差异。
(四)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以及生态价值的认识
森林资源具有价值,这不仅是因为它自身的客体特征,还因为它的有效性、稀缺性和所有权的垄断性。然而对资源价值的认识,各个利益群体却有不同的理解。从宏观层面上说,政府首要关注的是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尤其是当某种物种的种群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政府对资源的生态保护功能的重视程度就愈发明显,首先是资源的保护级别的划分,再接着出台相应的保护条例。尽管许多被保护的物种均分布在保护区,然而,还有很多列入保护级别的或虽未被列入保护级别仍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物种分布在保护区或国家森林公园的区域,对这些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似乎不是单纯地设立生态功能区就能实现的。另一方面,在社区层面上,村民更为关注的是资源的使用价值,如使用薪柴以获取生活必需的燃料,采伐木材用以建房,采集非林材林产品以用于维持生计,此外还有很多可作药用的动植物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居住在山区的社区将森林资源视为其主要的生计来源,为其提供基本的需求,如食物、材料、就业、社区文化以及安全等,他们更依赖森林,对森林的影响也更大。村民关注资源首先是因为资源的利用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许过度使用或低价值地损耗资源,并非都是由于村民的知识或实践的限制而造成,更多的是由于资源的宏观和微观方面的意义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和统一,政府只关注宏观,而村民则只能在微观层面上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是目前规模最大、涉及面积最广的旨在保护日益紧缺的天然森林资源、促进自然资源的恢复与再生的生态建设项目。然而从长远来看,项目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却都不确定,禁伐是否就能起到保护和管理的效果?退耕是否能还林,还林后是否能成林,是否还会存在复垦的现象?政府希望职能部门和参与管护的人员能尽职尽责,而另一方面,项目区内的社区村民希望政府能一如继往地提供护林、造林的补助。政府关注的是全民是否积极投入生态建设中,并承担起自然资源管理的义务和责任,而社区更多关心的则是他们的长远利益能否得到保证,他们为此而付出的短期经济利益是否能以生态效益补偿的形式得到弥补。政府担心社区会因经济原因而出现管护责任不能落实或退耕又复垦的现象,而社区则担心政策的多变和不稳定,使其预期的长远利益最终落空。
二、社区参与的森林资源管理存在的障碍
(一)相关理论概述
参与式理念是伴随着一系列的国际组织资助以农村发展或扶贫为目标的项目实施而引入中国的。“参与式”是基于对项目目标群体的主观能动性的认识,以及对政府职能部门在其中人力和财力投入不足的限制的认识而提出的,是改变至上而下的计划手段并鼓励项目目标群体回应项目实施方的一种尝试。基于此,“参与”一词所要体现的是项目各方的配合与主动性,它所希望实现的目标是信息和经验的分享与交流、决策的共同制定以及风险的共担。在云南,从20世纪90年代初福特基金会资助云南的综合扶贫试验示范项目开始至今,参与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它已经从单纯的农村调研和评估方法提升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理念,并体现在国际组织资助的各种与农村发展相关的项目或活动中。参与式体现在基建项目中,工程设计则要有利于解决当地村民提出的问题;体现在贷款项目中,贷款的用途与创收活动的选择由贷款获得者决定;而在林业项目中,造林树种的选择和土地利用规划要融合当地村民的意见。政府逐渐接受了参与式的发展理念和一些做法,并在扶贫项目和村级规划制定中开始进行尝试。最早引入云南的参与式是作为一系列的农村调查和访谈工具的组合,被运用到外资项目的评估监测体系中的。参与式评估以第三种视角,即由项目实施方和出资方以外的第三方组成评估组,通过参与式工具的运用收集和了解项目目标群体对项目设计和实施的想法,为项目设计和组织方提供项目活动调整和改进的建议和意见,以确保项目顺利有效地实施。与传统的调查方法和项目评审所不同的是,这种冠以参与一词的评估方法所强调的是项目受益群体在整个评估过程中的介入,它通过将受益群体的预期值与项目的实际收效的对照来验证项目的成效性,在基于对受益群体的访谈和对他们的期望的了解上,对项目活动进行适时的调整,以缩小项目预期和实际实施间的差距。其实“参与”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方式或工具,它更应该是一种工作方式或管理理念,参与不是一个简单的定性或定量的概念,而是一个从接受观念、提供信息、咨询、达成共识、决策制定、风险共担、合作机制的建立到自我管理的动态过程。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项目在云南的实践,“参与”一词已广泛为社会各界所认同,尤其是政府,各方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日前,在云南省经济发展与计划委员会负责协调和编制的云南省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的8个专项研究中,“提高公众参与”和“建立公众参与的监督体系和机制”已被纳入议事日程。
(二)森林资源管理中的障碍
从科学发展观及“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参与式理念的推进与推广有了更为明确的理论支持与发展空间。森林资源参与式社区共管是社区群众、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在非行政或法律手段强迫下主动参与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和保护的行动。[2]然而要实现参与式思想的主流化以及参与式管理的普及化,让政府作为参与式森林资源管理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广者,目前还存在很多障碍。
1.理论运用上的障碍
目前国家扶贫办借鉴很多的国际项目或国际合作项目的管理经验,将参与式纳入村级扶贫规划及评估中,并将项目管理理念融于项目实施。实际上,充分的社区参与是项目实施成效体现的重要支撑,尤其是与森林资源管理相关的项目。如福特基金会资助的云南社会林业项目、荷兰政府援助的中荷合作的云南省森林保护和社区发展项目、英国海外发展援助的中英合作环境与扶贫项目等。但在我国,如果不从迎合国际资助者的项目要求出发,要将参与式方法在纯政府项目中作这样广度和深度的推广,也许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主要是因为参与式方法的运用在前期的时间和人力资源投入成本太高,而政府项目希望在短期内要实现大规模大范围内的实施会有一定的困难。例如造林项目中,如果完全按照参与式的方式来进行工程设计,就会出现树种过于多样化的问题。虽然从满足受益者的需求来说,它的激励性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树种多样化也有一定好处,但它同时也给苗木供应带来一定难度,也和政府的规模化种植与统一性管理的项目目标有一定冲突。
2.项目管理中的障碍
政府职能较多,角度也多,其不仅是规划者、出资者,也是组织者、实施者,更是管理者和监督者。要实现政府职能和角色的转变,让相关利益群体在政府的协调和协助下融入政府项目中,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事,而是一个渐进的观念转变和行为方式改变的过程。
3.对参与式理解的局限性
从云南省近二十年的参与式实践来看,参与式方法被运用得最为广泛还是在项目设计初期目标群体的需求评估和中后期的评估阶段。由于运用参与式方法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从受益方获得第一手关于项目需求和对项目实施的看法等方面的资料,以便让设计方和管理方能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和管理项目。尽管后来“参与”本身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从调查工具,到工作方式,到管理模式,再上升为一种理念,但除了参与性理念的实践者以外的更多人却仍只是片面地将“参与”看成一个由一组调查工具组成的时髦名词。尽管中荷合作的森林资源保护和社区发展项目中成功倡导和运用了融入参与性理念的社区共管模式,但这种模式却很少在项目区以外的其它自然保护区和森林资源丰富的流域区推广,相关利益群体对“参与”的理解和行动意识仍是这种机制的可持续性的重要保障因素。
三、建立激励社区参与的机制
(一)倡导森林资源的管理变革
事实上,居住在森林周边的社区村民是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资源的最忠实的守护者。他们年复一年,祖祖辈辈在林间生活。同时在采集药材与采摘植物的过程中,当地村民在识别物种、利用资源及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乡土知识,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因此,森林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利用需要有当地村民和主要资源利用者的参与和支持,这不仅是基于对其资源依赖型社区生计的考虑,同样也是出于提高其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意识需要。在森林资源管理中,政府是不可能代替所有群体在所有的活动中行使政府职能的,基于此,政府有必要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其项目中实施管理变革。所谓管理变革,是管理方式的渐进式转变,管理者通过倡导与各个利益相关群体建立合作伙伴的关系,与他们一起商讨各自的责任分工与角色,改变以往控制型或命令式的管理方式,为实现利益相关群体完成意义上的主动参与创造条件。在管理方式的变化过程中,管理者的职能也在发生变化,他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组织者,而更多的时候更是一个倡导者、合作者和协助者。在云南,社区林业和社区共管都是管理变革的新尝试,这种尝试在逐渐改变着单一群体式的管理模式,即政府在森林资源管理中唱独角戏的局面,在变革的过程中,各个利益群体的参与意识在逐渐增加,管理的格局也在不断地变化,参与式的森林管理机制的建立正是始于这种管理的变革。
(二)搭建交流平台、建立对话机制
成功的管理变革一定是建立在有效畅通的沟通基础上的。以往在森林资源项目管理中所存在的只能是单项式的信息传递,而不能称为沟通。沟通是建立在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双向交流或对话。以往一些关于森林资源管理的项目或政策的失效正是疏于有效的沟通。很多官员和林业项目的组织者将宣传等同于沟通,宣传活动正像一条信息传送带,它能将信息传递出去,却不能将更多的信息反馈收回来。原因在于:一是宣传的目的忽略了反馈和回应;二是因为宣传的对象太广泛,而且没有针对性。为了实现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就需要搭建政府主管部门与相关利益群体间的交流平台,这些利益群体与森林资源利用与管理有直接的利益关系,这一交流平台可促进双边甚至多边对话、有效沟通,以达成共识。有效的沟通是从了解社区对森林资源的传统权益和知识、社区组织以及地方政府在其中的管理权限及管理方式开始的,这样的相互了解对建立信任和开展合作是十分必要的。有效的沟通绝不是间歇的,它应从最初的调查阶段开始一直延续下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个利益群体对森林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的重大事件的知情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始终参与到与此有关的设计活动,并参与执行所有的重大决策。有效的沟通一定是通过一个相对固定的渠道来进行的,这个渠道可以通过利益群体联络会来建立,这个联络会将由各利益群体的代表组成。有效的沟通将有助于增强社区的协商能力以及对森林资源的有效控制力,同时也有助于明确社区在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方面应承担的长期责任。
(三)运用恰当的冲突管理策略
由于不同的利益群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他们的兴趣和需求也会不同,同时他们又是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因而所拥有的权力也不对等。另外他们的文化背景不同,这就导致各个群体即使在考虑同一个问题时,他们的视角和理解不相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有了管理变革的尝试,即使有了交流的平台,在森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方面,冲突还是在所难免。找到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并运用恰当的冲突管理策略,是激励各利益群体参与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保障社区对资源利用的权力,明确社区组织(非正式的社区组织或协会)在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管理权限。在进行建设项目如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天然林保护工程规划之前,应充分考虑到社区可能因此而丧失的资源利用的权力,通过社区咨询和协商,在可能的情况下建立适当的能达成共识的补偿机制。在承认社区的权力的同时,应了解并尊重社区与森林有关的信仰制度、文化传统、场所和风俗。
(四)主要相关利益群体的能力建设
要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有效管理,主要利益相关群体的能力建设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建设主要是在三个方面。第一,确立环境与贫困具有关联性的认识,增强保护资源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识。在偏远农村,森林资源利用与社区生计的维持息息相关。一方面资源的保护不能建立在剥夺社区的资源使用权的基础上,也不能以牺牲社区的利益为代价。另一方面,社区生计要从有利于环保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角度出发,推广低成本的适应性强的替代能源和替代建材,尽量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无限量利用。第二,增加利益相关群体的协作和换位思考的能力。充分的参与是一种协作,是利益的共享,风险的共担,在此前提下,强调单个群体的利益是不可行的,提出多方合作,共同管理。应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多进行换位思考,明确自己以及其他群体的作用,才能相互配合,紧密协作。[3]有效的管理不是靠单个群体就可以做到的,而是建立在良好的协作机制的基础上。第三,提高各个利益相关群体的沟通能力。尽管有了交流的平台,但各个利益相关群体的沟通能力却参差不齐,这将影响沟通的效果,从而阻碍下一步的进展,因而沟通能力的增强就十分有必要了。选择沟通的主题,了解不同群体的兴趣点,采用开放的态度进行交流,选择适当的场合,在交流方发生冲突时,引入第三方进行协调都是提高沟通能力的关键。
参与文献:
[1]曹爱军,李少惠.森林资源参与式社区共管基本制度构建的维度[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2]方晓彤,曹爱军.森林资源参与式社区共管治理网络的发展[J].前沿,2008(11).
篇10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1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5.065
1 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森林资源被列为国家战略资源的一项,足以见得国家对森林资源的重视程度,因而保护森林资源刻不容缓。当然不同时代对于森林资源的破坏方式不相同,具体如表1所示。
表1不同时代对森林的破坏作用
2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实现以林富民
要想林业产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具体要实现五个目标:
一是要善于发现林地的生产价值所在,实现林业为第一产业的目的,加快发展培育用材林资源。使得用材林资源更雄厚,不仅是林业产业发展的目的,更是重要的任务之一。
二是要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先进的设备,全面发展林业第二产业即木材加工。以木材加工为主,是林业发达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及体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施工设备、工艺,大力发展木材加工要运用现代科技、装备和工艺,发挥出林业的带头作用,最终能够做到原料有保障、辐射范围广泛、规模大小适中。
三是要善于发现林业中的景观资源,大力发展林业的第三产业即生态旅游。如今旅游业中最有发展潜力的就是生态旅游,是当前旅游业的一个新趋势。
四是要善于利用退耕还林以及防沙治沙技术,来发展灌木林资源,或者将直接、间接砍伐获得的残留物加工成燃料,用来发电或者用作燃料直接燃烧。
五是要善于挖掘市场需求,切实将经济林产业发展起来,使其更上一层楼。发展经济林不仅维护了国家的粮食安全,还能够改善国民的膳食结构。
3 建设和完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3.1建立健全林业机构,加强林业法制宣传教育
有效保护森林资源,首先要完善森林法制,加强林区管理,建立完整的林业机构;其次是加强林业法制教育宣传,严禁乱砍乱伐,严格遵守采伐审批手续,并且注重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防治。大力完善执法队伍,突出其建设力量,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基本素养以及综合素质,力求做到依法行政,使得执法队伍的作风更硬,熟悉相关业务,真正实现廉洁执政,并能够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增强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
3.2.1做好限额管理工作 林业各个相关部门要贯彻落实国家保护森林资源的法律法规,最首要的就是要将限额采伐管理落实到位,将其放在首要位置来发展。特别要遵守相关审批文件的规定来采伐,与各相关林业管理部门合作好,做好限制采伐以及农民自用材的工作,最终实行有证采伐的目的。
3.2.2管理好林地 林业相关基层组织以及主管部门要将管理好林地的征占用工作,将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对于非法占用林地的要严格处理,及时上报上级管理部门,避免林荫地出现非法流失的现象以及林地逆转的现象。
3.2.3加强林权管理 基层林业主管部门要与上级林业管理部门一道,做好林权证的发放工作,及时清理登记。稳定好森林资源,对于其权属关系有个明确的认知,并能够与相关部门共同合作,以保证集体林区有序地进行生产生活。
3.2.4加强木材运输 对于木材的运输以及管理要不断加强,严格执行相关的运输制度。对于没有持证运输的或者不合法的行为,与有关部门共同合作,做好林边周围的保护工作,加强木材运输的管理。
3.3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首先,保护森林资源是我国最基本的一项国策,就是能够实施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最主要的体现就是生态环境是否良好,而在确保生态环境建设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其次,由于森林发生病虫害时对于森林资源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因而要将减轻病虫害这一观点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即能够对社会的经济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最后,要使得林业有个质的变化,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这也有助于加快绿化造林的脚步,从而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的改善,森林资源的质量相应也有了很大提高。
3.4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要想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首先全民对于森林的防火意识有个明确的认识,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做好宣传工作,多渠道、多方式地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那些偏远且信息落后的地方,宣传一定要到位,最好能够进入农村挨家挨户进行宣传。此外对于一些重点对象例如护林工、村官或者驻扎在村里的干部的宣传更要有针对性,一定要将精神有疾病的患者的监护工作落实到实处,严格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其次,要做好火源的管理工作,野外坚决杜绝吸烟,对于弄火行为也要制止,倘若必须要用到火,在得到防火指挥部的允许后才可以使用。如果没有经过同意就擅自用火,要对当事人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还要组织好生产的单位和人员,使其更统一步调,明确各自的职责所在,将防火工作落实到位。
4 实施科技兴林战略
为了贯彻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相关经济体制以及林业发展目标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善于利用科学技术发展并优化林业产业的市场,而且要不断创新技术,以此壮大护林队伍,提高护林队伍的质量。并且能够有相关方面的专家以及学者,使得林业的发展有很强大指导思想的支撑。基于此,林业一定能够有质的发展。与此同时,合理的利用科技能够培育出更适合当地天气、土壤的优质的新型的树种。
5 加大投入,建设好林区的基础设施
保护森林资源最重要的一个保障就是加大建设林区的基础设施,这就需要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服务于林业行业,对于在林区从事管理或者办公的人员的生活条件以及办公条件要及时的改善,提供更有利于林业工作开展的设备以及环境,以便林业工作更上一层楼,林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更进一步。
6结语
在实现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最为关键的部分。从前掠夺式的开采使得我国森林资源元气大伤,加大力度进行森林资源保护,建立良性循环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施万河.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北方生态环境[J].科技资讯,2013,(25):145-145.
[2]叶飞林,叶春根.浙江省森林资源保护的现状和措施[J].绿色科技,2014,(5):112-113.
- 上一篇: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
- 下一篇:儿童肺炎的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