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措施和办法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6: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节能措施和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节能措施和办法

篇1

一、立法的基本情况

(一)山东省立法基本情况

山东省是工业大省,能源消耗总量偏大、增长过快,全省节能工作面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比较突出,节能降耗形势非常严峻,亟需通过立法加以解决。1997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了《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为推进全省节约能源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原有的《节能条例》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及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和节能工作要求。根据国家新修订的节能法和节能工作实际,2009年省人大组织对《节能条例》进行了修订,并于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新条例进一步突出节能工作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扩大了法律调整范围,健全了管理制度,完善了激励机制,明确了节能管理和监督主体,强化了各部门和行业的法律责任,增强了法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节能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节能条例》的修订实施,对山东省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二)湖北省立法基本情况

湖北省能源资源匮乏,是一个缺煤、少油、乏气的省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需求持续较快增长,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抓好节约能源工作,是事关该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修订实施办法,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在国家施行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后,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及时将修订实施办法列入2008—2010年度立法计划,并将其确定为2010年度的立法审议项目。该实施办法修订工作2008年8月启动,已于2011年6月正式颁布实施。新节能办法以制度创新、政策引导、宣传教育和行政监管为保障,调动市场主体和公众参与节能的积极性,强化政府、部门和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理顺节能管理体制,强化节能法律责任和规范鼓励节能的政策措施,为促进湖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全社会节能提供必要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二、立法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扩大了节能领域调整范围

山东在进一步规范工业节能的基础上,将建筑、交通运输、农业与农村、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的节能纳入了调整范围,并与国家相关领域配套行政规章作了必要衔接。湖北在进一步规范工业节能的基础上,将节能宣传和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的节能纳入了调整范围。

(二)进一步完善节能基本制度

山东省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节能基本管理制度,以工业、农业、建筑、交通运输和公共机构等主要领域为重点,以高耗能行业为关键,进一步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政府向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报告节能工作制度、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预警调控和加价收费制度、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重点用能单位报告能源利用状况制度等。

(三)形成完善的节能政策体系和管理体制

湖北省自“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湖北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湖北省节能降耗统计监测及考核体系》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湖北省实施办法》、《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形成了完善的节能减排管理机制和政策体系。同时,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规定节能管理体制是主管与分管相结合的模式,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机关事务管理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同级发展改革部门的指导”,以确保法律规定的节能制度和节能措施的落实有人抓,违法用能行为有人查。

(四)健全了节能标准体系和监管制度

山东进一步明确生产单位要执行用能产品和设备能源效率标准、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建筑节能标准、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的燃料消耗限值标准,并在这些标准的基础上规定了更加严格的节能管理办法。同时不断加强节能执法,用法律手段推进节能工作。2005年9月,省政府出台了《山东省节能监察办法》;2007年5月,又成立了山东省节能监察总队。全省17个设区的市也先后成立了节能执法机构。为了适应工作需要,并借鉴上海、河北等地的节能立法经验,进一步明确了节能监察机构的职责。新条例对实施节能监督检查可采取的措施、实施监督检查的行为作了明确规定。

(五)完善了促进节能的政策措施

山东省加大了政策激励力度,明确了一些促进节能的财政、税收、价格、信贷和政府采购政策,如设立节能专项资金、实行峰谷电价和差别电价政策等。为了体现政府推动和引导节能工作的力度,湖北省省级财政安排节能专项资金,支持节能技术研究开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节能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等,用于节能工作。这些政策措施成为推进节能的重要动力,并通过立法的方式保持下去。新条例对节能专项资金、政府鼓励的节能活动范围、节能信贷支持、有利于节能的价格政策等作了明确规定。另外,还对支持节能技术进步的政策措施作了原则性规定。

篇2

第一条 为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增长,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6号令)、《省节约能源条例》和《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办法》,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管理的在我市境内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评估,是指根据节能法规、标准、规范和政策,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评估,并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节能评估报告表(以下统称节能评估文件)或填写节能登记表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节能审查,是指根据节能法规、标准、规范和政策,对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进行审查并形成审查意见,或对节能登记表进行登记备案的行为。

第四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及其审查意见、节能登记表及其登记备案意见,作为项目审批、核准的前置性条件,备案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在开工建设前,必须完成节能评估和审查,作为项目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未获通过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项目审批、核准机关不得审批、核准,属于备案的项目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同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监督管理和节能审查工作。

第二章节能评估

第六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按照项目建成投产后年能源消费量实行分类管理。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量2800吨标准煤以上(含2800吨标准煤,电力折算系数按当量值,下同),或年电力消费量450万千瓦时以上,或年石油消费量800吨以上,或年天然气消费量80万立方米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由甲级工程咨询资质机构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

(二)年综合能源消费量800至2800吨标准煤(不含2800吨标准煤,下同),或年电力消费量200至450万千瓦时,或年石油消费量350至800吨,或年天然气消费量40至80万立方米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由乙级工程咨询资质机构编制节能评估报告表。

上述条款以外的项目,应填写节能登记表。

第七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评估依据;

(二)项目概况;

(三)能源供应情况评估,包括项目所在地能源资源条件以及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的影响评估;

(四)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包括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用能工艺和用能设备等方面的节能评估;

(五)项目能源消耗和能效水平评估,包括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分析评估;

(六)节能措施评估,包括节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评估,以及节能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减排等环境效益评估;

(七)存在问题及建议;

(八)结论。

节能评估文件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和参照国家节能中心制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的附件要求内容的深度和格式编制。节能登记表按照本办法附件要求的格式填写。

第八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应委托有相应工程咨询资质的节能评估机构编制节能评估文件。

项目建设单位可自行填写节能登记表或委托有能力的节能评估机构填写。

第九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的编制费用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及标准,列入项目概预算。

第三章节能审查

第十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

(一)由市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核报本级政府审批、核准的项目,由市级节能审查机关负责,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核报本级政府审批、核准的项目,由县市(区)节能审查机关负责审查,报市级节能审查机关审查复核。

(二)转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或核准的项目,当地节能审查机关不进行节能审查。

第十一条 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审批、核准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应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时,一同报送节能评估文件提请审查或报送节能登记表进行登记备案。

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备案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应在项目备案后,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并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前报送节能评估文件提请审查,或报送节能登记表提请审查登记备案。在项目开工建设前必须完成节能评估文件审查或节能登记表登记备案。

第十二条节能审查机关收到项目节能评估文件后,要组织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评审,并形成节能评审意见,专家组在节能审查机关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评审意见。在进行评审时,可以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就有关问题进行说明或补充材料。

对节能登记表不委托评审,节能审查机关直接予以登记备案。

第十三条节能审查机关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时可将对项目节能评估文件的评审与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的评审合并进行。

第十四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评审费用应由节能审查机关同级财政安排,标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节能审查机关主要依据以下条件对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进行审查:

(一)节能评估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政策等准确适用;

(二)节能评估文件的内容深度符合要求;

(三)项目用能分析客观准确,评估方法科学,评估结论正确;

(四)节能评估文件提出的措施建议合理可行。

第十六条节能审查机关应在收到完整的节能评估报告书后15个工作日内、收到节能评估表后10个工作日内、收到节能登记表后5个工作日内(以上均不含委托评审时间),提出节能审查意见或登记备案意见,节能审查时间应与投资主管部门项目审批或核准时间协调同步。

节能审查机关如认为申报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有关要求,应在收到节能评估文件后5个工作日内、收到节能登记表当日一次告知项目申报单位,要求项目申报单位澄清、补充相关情况和文件,或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

节能评估文件委托评审的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审查期限内,节能审查(包括委托评审)的时间不得超过项目审批或核准时限。

第十七条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审查意见,以“洛发改能评”编号,以《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意见表》(见附件2)形式印发。节能登记表备案意见使用“洛发改能评函”编号,直接在节能登记表中签署意见(见附件3)。

市、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审查意见或登记备案意见编号与印发由发展改革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八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通过后,项目地点、建设规模、用能结构、用能工艺等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年综合能源消费量超过节能审查意见规定的水平10%以上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编制节能评估报告,并重新申请节能审查。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通过后,2年内未开工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编制节能评估报告,并申请节能审查。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如申请重新审批、核准或申请核准文件延期,应一同重新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意见延期审核。

第四章 节能评估机构

第十九条 节能评估机构应具备与从事节能相关行业的工程咨询资质,熟悉国家、省及我市与节能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和政策,熟悉相关行业生产工艺、节能措施,能够独立开展节能评估工作和编写评估报告。

第二十条 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和竞争的原则,节能审查机关公开向社会征集,机构自愿申请,专家严格审核,最终确定节能评估机构,并定期进行调整。

第二十一条 节能审查机关对节能评估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对不符合相关规定或存在弄虚作假等行为的节能评估机构,项目建设单位不再委托其编制节能评估文件。

第二十二条 编制节能评估文件的机构,不得承担同一建设项目节能评审工作。

第五章监管和处罚

第二十三条 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设计、施工及投入使用过程中,节能审查机关负责对节能评估文件及其节能审查意见、节能登记表及其登记备案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以拆分项目、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通过节能审查的,由节能审查机关撤销对项目的节能审查意见或节能登记备案意见,由投资主管部门撤销对项目的审批或核准。

第二十五条 节能评估文件编制机构弄虚作假,导致节能评估文件内容失实的,由节能审查机关责令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六条 负责节能评审、审查、验收的工作人员、、,导致评审结论严重失实或违规通过节能审查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负责项目审批或核准的工作人员,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未获通过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审批或核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对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或节能审查未获通过的审批、核准或备案项目,擅自开工建设或擅自投入生产、使用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由节能审查机关委托节能监察机构进行执法检查,按有关规定责令停止建设或停止生产、使用,限期改造;不能改造或逾期不改造的生产性项目,由节能审查机关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责令关闭,并依法进行处罚直至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六章附则

篇3

第一条为推动公共机构节能,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中的表率作用,根据国务院《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和《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县行政区域内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以及对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办法所称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第三条县机关行政事务工作的机构(县机关行政事务管理机构)在县政府管理节能工作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县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负责机关事务工作的站所、科室监督管理本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并指导和监督下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教体、科技、文化、卫生等系统主管部门,在县机关行政事务管理机构指导下,开展本级系统内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第四条公共机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节能工作全面负责。

公共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节能管理规章制度,进行节能宣传教育和岗位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培养节能习惯,提高节能管理水平。

第五条县机关行政事务管理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普及节能科学知识,提高全员节能意识。

第二章节能规划

第六条县机关行政事务管理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全县公共机构节能规划,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

负责机关事务工作的站所、科室应当根据全县公共机构节能规划,制定本单位公共机构节能规划,并按年度将规划确定的节能目标和指标进行分解落实。

第七条公共机构应当结合本单位用能实际和上一年度用能状况,制订年度节能目标及措施,并于每年前报县机关行政事务管理机构备案。

第三章节能管理

第八条实行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公共机构的重点用能系统、设备的操作岗位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第九条公共机构应当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区分用能种类、用能系统,实行能源消耗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建立能源消耗监测制度,并配置必要的监测器具。

第十条公共机构应当会同本级统计部门,建立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统计管理制度,加强能耗数据分析,定期统计并公布能源消耗状况,并报县机关行政事务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一条县机关行政事务管理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全县公共机构能源消耗信息化管理监测体系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实时监测。

第十二条县机关行政事务管理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以用能人数和办公面积为基础,结合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特点,区分类型,综合考虑,确定和公布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并监督公共机构在能源消耗定额范围内使用能源。公共机构应当在能源消耗定额范围内使用能源。财政部门根据能源消耗定额制定能源消耗支出标准。

第十三条县机关行政事务管理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公共机构进行能源审计,超出能源消耗定额标准的应当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措施。

第十四条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维修改造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施工、调试、竣工验收等方面的规定和标准,安装用热计量装置、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优先选用节能效果显著的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安装和使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设计和建造超低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进行改建、装修、加固时,必须同时考虑节能改造的内容,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实施节能改造,应当进行能源审计和投资收益分析,明确节能指标,并在节能改造后采用计量方式对节能指标进行考核和综合评价。

第十五条公共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强制采购或者优先采购的规定,采购列入政府采购名录中的节能环保产品、设备,不得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

第四章节能措施

第十六条建立节能联络员工作制度,公共机构应当指定专人任节能联络员,建立能源消耗统计台帐,如实记录能源消耗原始数据,分析能源消耗情况,按时报送能源消耗统计资料和本单位、本系统节能工作信息。节能联络员应当接受节能业务培训。

第十七条公共机构可以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委托节能服务机构进行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和运行管理。

第十八条公共机构选择物业服务企业时,应当考虑其节能管理能力,并将其提出的具体节能管理措施作为重要的参考条件。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时,应当载明节能管理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并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物业服务公司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第十九条公共机构应当加强本单位用能系统和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巡视检查,推行节能措施:

(一)变配电等特种设备管理,应当建立年检和巡检登记制度,减少无功能耗,确保用电设备正常运行;

(二)日常办公应加强用电设备的管理,建立巡查制度,减少空调、计算机、复印机等用电设备的待机能耗;减少使用一次性水笔和茶杯;减少日常办公纸张用量,提倡双面打印,提高纸张利用率;

(三)除有特殊温度要求的区域外,空调系统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室内温度控制的标准。加强维护保养,每2年清洗一次;

(四)在公共区域推广应用智能调控装置,严格控制夜间泛光照明以及装饰用照明;

(五)集中供热的建筑应当分步骤实行供热分户计量、收费;

(六)高层建筑电梯应当实行智能化控制,合理设置电梯开启数量和时间;

(七)网络机房、食堂、开水间、锅炉房等部位的用能情况应当重点监控,科学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耗;

第二十条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管理:

(一)按照规定的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优先选用低能耗、低污染、使用清洁能源的车辆,严格执行车辆报废制度;

(二)加强公务车辆的使用管理,全面实行IC卡定点加油、招投标车辆保险、定点维修等制度;

(三)建立公务用车油耗台账制度,定期统计并公布单车行驶里程和耗油量状况,推行单车能耗核算制度;

(四)积极推进公务用车服务社会化,鼓励工作人员利用公共交通工具、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

第二十一条公共机构应当按照节约型机关建设的要求,加强网络信息化,推行无纸化办公,采取减少会议数量、缩小会议规模、缩短会议时间、健全完善电视电话会议、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第五章保障和监督

第二十二条县机关行政事务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公共机构节能考核办法,建立公共机构节能考核奖惩机制。

对在公共机构节能管理、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中做出显著成绩,以及检举严重浪费能源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表彰。

第二十三条财政部门应当将公共机构节能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用于节能监督管理体系建设,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节能改造、信息服务、宣传培训、保障奖励等。

第二十四条县机关行政事务管理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公共机构节能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一)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制定、落实情况;

(二)能源消费计量、监测、统计和报告情况;

(三)执行能源消耗定额标准和能源审计情况;

(四)节能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情况;

(五)能源管理岗位设置以及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

(六)用能系统、设备节能运行情况;

(七)实施公共机构建设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情况;

(八)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和油耗情况;

(九)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节能监督检查事项。

第二十五条对于节能规章制度不健全、严重超额使用能源消耗定额标准的公共机构,应当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并设立节能举报电话,对举报情况及时调查处理。

第二十六条县机关行政事务管理机构应当履行国务院《公共机构节能条例》赋予的职能,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对公共机构节能的监督管理,对违反《公共机构节能条例》规定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通报并由有关部门对公共机构负责人依法予以处分。

第二十七条公共机构违反规定超标准、超编制购置公务用车,或者拒不报废高耗能、高污染车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查处,并按照有关规定,对车辆采取收回、拍卖、责令退还等方式处理。

第二十八条公共机构使用能源超过能源消耗定额不能充分说明理由的,由县机关行政事务管理机构予以通报,并会同有关部门下达节能整改意见书。

第二十九条负责公共机构节能的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在公共机构节能监督管理中、、,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4

为积极响应市建委下达的节能降耗文件精神,更好的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我公司以“培养意识,严格管理”为首要原则,围绕我公司节能降耗总体目标,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年度节能降耗

1、定期对公司内用水、用电、用油、办公耗材、技术改造等方面的节能降耗工作进行考核总结。继续推进有效的节能措施,对不完善的地方要进行改进,对疏忽的地方要强化管理,为以后节能工作更好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2、为了更好的落实各类节能降耗措施、满足能源管理方针,成立节能降耗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检查节能降耗工作开展情况,并进行指导监督,以全面完善、推进节能降耗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3、修订节能管理制度。为了使节能降耗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根据我公司的生产经营现状,进一步修订各类节能管理办法,对其进行梳理,使节能措施更符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确保节能措施执行到位。

4、制作节能降耗宣传标语、横幅,在公司内张贴、悬挂,为节能降耗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在公司宣传栏,开辟节能降耗专题栏,做好舆论宣传的节能降耗导向工作。

5、抓好节能监察和监控。通过限制消耗定额,对水、电、油、车、办公耗材等方面严格执行管理办法和节约措施。加强可用资源重复的利用。

6、根据公司部要求,利用空余时间,组织员工进行学习、讨论,不断强化员工的节能意识。

7、加强班组学习,并鼓励广大职工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我公司节能降耗工作献计献策活动,结合本公司特点,对节能降耗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8、开展节能降耗讲座、培训,让在节能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员工或生产专业技术人员,组织相关的节能技术、节能优秀事迹讲座,并组织交流。

9、建立节能目标和评价考核制度,将节能降耗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班、组、个人,重点能耗岗位,签订责任书,严格进行考核。

10、积极挖掘身边节能降耗的典型员工、典型事例。对平时在节能降耗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员工、项目、以及节能降耗工作较突出的事迹,进行发掘,在公司内进行宣传。

11、制定鼓励政策,严格奖惩。制定节能降耗、建设奖惩办法和措施,评选节约型部门、节约型个人等先进典型,给予表彰奖励。

12、搞好节能降耗宣传和教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国家关于节能的法律政策,宣传节约能源的好经验、好做法,普及节能知识,推广节能技术,带动全公司职工加入到创建节约型企业的活动中来,努力营造浓厚的节约能源的社会氛围。

总之,我们将密切配合市建委等上级领导,进一步抓好节能,全面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努力提高我公司经济效益。

能降耗年度工作计划的延伸阅读:如何写好你的工作计划

篇5

按照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到位,奖惩分明,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要求,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强化政府和企业责任,发挥节能政策指挥棒作用,确保实现“*”节能目标。

二、考核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考核对象。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和100户重点用能企业。

(二)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落实节能措施情况。

(三)考核方法。采用量化办法,相应设置节能目标完成指标和节能措施落实指标,满分为100分。

节能目标完成指标为定量考核指标,以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和100户重点用能企业签订的节能目标责任书确定的年度节能目标为基准,依据市统计局核定的各县(市)区、高新区能耗等指标和企业节能量指标,计算目标完成率进行评分,满分为40分。其中,万元GDP能耗指标和企业节能量指标超额完成的适当加分。

节能措施落实指标为定性考核指标,是对各县(市)区、高新区和100户重点用能企业落实节能措施情况进行评分,满分为60分。

(四)考核结果。分为超额完成(95分以上)、完成(80分以上95分以下)、基本完成(60分以上80分以下)、未完成(60分以下)四个等级。未完成万元GDP能耗目标的县(市)区、高新区和未完成节能量目标的企业,均为未完成等级。具体考核计分方法见附件,市直有关部门节能目标责任的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三、考核程序

(一)每年1月底前,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对上年度本地区节能工作进展情况和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查,写出自查报告报市政府,同时抄报市节能办。市节能办会同市经委、教育局、科技局、监察局、财政局、人事局、国土资源局、建委、水利局、统计局、国资委、市政公用局、质监局等部门组成评价考核工作组,对各县(市)区、高新区节能工作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和监督核查,形成综合评价考核报告报市政府。

(二)100户重点用能企业每年1月10日前对上年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自查,写出自查报告报市节能办。1月底前,由市节能办、统计局、质监局和有关专家组成考核评价组,对各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和监督核查,形成综合评价考核报告报市政府。由市政府对9户国家级重点用能企业和39户省级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提出审核意见,报省政府和省节能办。

各县(市)区、高新区和100户重点用能企业(国家千家企业除外)节能目标考核结果,由市政府予以通报。

四、奖惩措施

(一)对各县(市)区、高新区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经市政府审定后,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健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意见(试行)》的要求,作为对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二)对考核等级为超额完成和完成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对考核等级为未完成的县(市)区政府或高新区管委会,其主要负责人不予提拔重用,不得参加年度评奖等。

(三)考核等级为未完成的县(市)区政府或高新区管委会,应在评价考核结果公告后一个月内,向市政府写出书面报告,提出限期整改工作措施,并抄送市节能办。整改不到位的,由监察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追究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四)对超额完成和完成等级的企业,市政府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等级的企业,予以通报批评,一律不得参加年度评奖,不给予国家免检等扶优措施,对其新建高耗能投资项目和新增工业用地暂停核准和审批,并按照济发〔20*〕4号文件要求,其主要负责人不能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企业,应在评价考核结果公告后一个月内提出整改措施。国家级重点用能企业的整改报告报省政府和省节能办,其他重点用能企业的整改报告报市政府并抄报市节能办,限期整改。对100户企业中的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的考核评价结果,由同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作为对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且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其领导班子不能享受年终考核奖励。

(五)对在节能考核工作中瞒报、谎报情况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和企业,予以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五、其他规定

(一)能源和水的消耗指标以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考核时应合理扣除不可比因素。

篇6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节能评估,是指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用能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级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省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经委)是本省节能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节能工作的监督管理,并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申请报告中的节能分析篇(章)。

第五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单位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申请报告中应当编制独立的节能篇(章)。节能篇(章)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

(二)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

(三)项目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及能源使用分布情况;

(四)能耗指标;

(五)项目节能措施及效果分析。

第六条凡属于核准、实行行业准入政策或年综合能耗2000吨标准煤以上实行审批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项目单位应当在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前报省经委进行项目节能审查;不属于核准、未实行行业准入政策或年综合能耗2000吨标准煤以下实行审批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项目单位应当在开工前报州、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项目节能审查。

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按照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省经委在受理项目节能审查申请后,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查,可以指定有资质的咨询机构对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评估费用从工程项目的前期费用中列支。

第八条节能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是否符合《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的要求;

(二)项目的能源消耗总量及种类是否合理;

(三)项目的设计是否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是否达到同行业国内能耗先进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其建筑、设备、工艺和产品单耗是否达到国家和我省规定的标准;

(四)是否严格执行国家推广或淘汰的设备、产品目录;

(五)项目能耗指标、采用的节能技术措施和预期达到的节能效果分析;

(六)其他依法应当具备的内容。

第九条项目建设单位申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申请书;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项目基本情况表;

(四)项目节能措施综述;

(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申请报告;

(六)相关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

(七)申请单位主管部门意见;

(八)其他依法应当提供的材料。

第十条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在受理申请之日起5日内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节能审查,并通知申请单位。如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对提交审查的项目,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15日内出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决定书》,如需进行现场调查的,可延长20日。

第十一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篇(章)及其节能审查意见是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的依据,投资主管部门对未按规定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不予审批、核准或者备案。

第十二条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建设规模、建设内容、节能技术方案等发生重大变化的,项目单位应当及时书面报告原审查部门。原审查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审查并出具书面确认意见或者要求其重新办理审查手续。

第十三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报告有效期为两年。有效期内未开工建设的,项目单位应在审查期限届满前30日内向原项目审查机关申请延期,原项目审查机关应在审查文件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期的决定。

第十四条有关部门应当将节能审查确定的内容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竣工验收范围。凡达不到节能标准的,不予通过工程竣工验收。

第十五条各级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措施和能耗指标等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项目单位以拆分项目、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项目节能审查文件的,项目节能审查机关应当依法撤消对该项目的节能审查决定,投资主管部门依法取消其项目的审批、核准或者备案。

第十七条节能评估咨询机构在节能评估工作中弄虚作假的,省经委可以将有关情况通报相关资质管理机构或者依法取消其承担节能评估工作的资格。

第十八条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在项目审查、审批、核准或者备案过程中、、的,由行政监察机关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7

浙江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建筑节能管理,降低建筑物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民用建筑新建、改建、扩建,既有民用建筑(以下简称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建筑物用能系统运行等活动以及对建筑节能活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建筑节能,是指建筑物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建筑节能标准,采用相应的建筑结构、技术、工艺、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规范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减少建筑物及其用能系统的能耗,合理、有效利用能源的活动。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领导,组织编制建筑节能中长期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鼓励和支持建筑节能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促进建筑节能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并将建筑节能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对建筑节能职责部门的考核内容。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建筑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贸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节能法律、法规、规章,负责建筑物用能系统运行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科技、财政、税务、价格、工商、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建筑节能相关工作。

各级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机构应当做好建筑节能相关工作。

第五条支持企业、个人、社会组织在建筑节能中的科研创新和应用活动,对取得较大节能效益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建筑节能规范

第六条规划编制单位在编制城市详细规划时,应当将建筑节能篇(章)纳入其中;确定建筑物布局、形状和朝向时,应当考虑建筑节能的要求。

第七条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的节能设计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程,应当尽可能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其中,新建12层以下的建筑,应当将太阳能利用与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

第八条政府投资的建筑工程项目,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当有建筑节能篇(章);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建筑工程项目,其项目申请报告中应当有建筑节能篇(章);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建筑工程项目,其备案报告中应当有建筑节能相关内容。

第九条建设单位在编制设计任务书和招标文件时,应当依据现行建筑节能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以下统称建筑节能标准),单独编制建筑节能篇(章)。

有关招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在依照《浙江省招标投标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对建设单位报送的招标文件进行备案审查时,应当审查建筑节能相关内容。

第十条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单位在投标时,投标文件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具有建筑节能专项内容。

第十一条设计单位应当依据建筑节能标准和设计合同的要求进行设计,保证建筑节能设计质量,并在设计文件中单列建筑节能设计篇(章)。

建设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设计单位降低建筑节能标准进行设计。

第十二条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当审查建筑节能设计相关内容,并在审查报告中单列建筑节能审查篇(章)。对达不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予以审查合格。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组织施工和安装,并加强施工、安装过程中的能源、资源节约。

墙体、屋面等节能工程在隐蔽前,施工单位应当通知监理单位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理单位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依法实施监理和质量监督。

第十四条监理单位应当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对建筑节能工程实施监理。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责令整改。

第十五条建设单位在组织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对建筑节能的内容进行验收。

建设单位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应当有建筑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内容。

第十六条建筑物围护结构中的节能设施的最低保修期限为5年。建筑工程的其他保修项目和保修期限,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建筑节能工程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保修义务,并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七条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应当积极应用国家或者省建筑节能技术推广公告中推荐的技术、工艺、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所选用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应当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的节能要求,并具有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说明书。

禁止在工程建设中使用列入国家或者省淘汰目录的高耗能技术、工艺、材料、构配件和设备。

第十八条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将所售商品房的节能措施、围护结构保温节能指标、用能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相应保护要求等基本信息在住宅使用说明书中予以明示。

第十九条建筑物所有权人或者使用人不得擅自改变建筑物围护结构;确需改变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不得降低建筑节能标准。

采暖、空调、照明等用能系统运行管理单位应当定期对建筑物用能系统进行维护、检修、监测、保养及更新置换,及时清除系统故障,保证用能系统有效运行。

第三章监督与保障

第二十条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质量技术监督、发展改革、经贸等有关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建筑节能技术推广公告以及淘汰建筑工程中使用的高耗能技术、工艺、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目录。

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建筑节能地方标准。

第二十一条发展改革、经贸等有关部门对项目前期文件中没有建筑节能篇章或者有关内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政府投资和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建筑工程项目,不得予以批准或者核准。

第二十二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没有提交包含建筑节能专项内容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证明的建筑工程项目,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

第二十三条依法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建筑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未按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的建筑节能工程,应当责令限期整改。

第二十四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发现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过程中没有对建筑节能内容同时进行验收的,应当责令限期整改,并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第二十五条对公共建筑、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实行建筑节能能效标识制度。依据建筑物的节能水平,建筑节能能效标识分为若干等级。具体办法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经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浙江省能源利用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对建筑物用能和节能情况的监测,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提供有效依据。

第二十六条从事建筑节能活动的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应当开展经常性的建筑节能知识、技能教育和培训。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指导。

第二十七条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建筑节能产品的生产、销售实施严格的质量监督,按照各自职责依法查处生产、销售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建筑节能产品和国家或省明令淘汰的产品、设备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安排专项资金和提供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以及建筑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扶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研究与开发等。

各级人民政府用于扶持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各项资金,应当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前款所列的事项。

第二十九条对开发、生产、使用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企业,可以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十条鼓励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投资人可以按照协议规定取得收益。

鼓励从事建筑节能中介服务的单位和个人,为建筑节能工作提供相关服务。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关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未包含建筑节能专项内容的政府投资和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建筑工程项目予以批准或者核准的;

(二)对未提交包含建筑节能专项内容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证明的建筑工程,核发施工许可证的;

(三)发现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过程中没有对建筑节能内容同时进行验收,未及时责令限期整改并重新组织竣工验收的;

(四)对建筑节能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未予处罚或者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撤销对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的认定。

第三十四条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终止与其的委托监督关系。

第三十五条建筑物所有权人或者使用人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修复,并可处500元以上20xx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所称的民用建筑,是指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本办法所称的公共建筑,是指供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建筑物,包括用于办公、商业、旅游、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邮政通信、交通运输(机场、港口、车站)、展览等活动的建筑。

本办法所称的用能系统,是指与建筑物同步设计、施工(安装)的用能设备和设施。

第三十七条农村个人自建(含改建、扩建)住宅的,不适用本办法,但鼓励应用列入国家或者省建筑节能技术推广公告的技术、工艺、材料、构配件和设备。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自20xx年10月1日起施行。

建筑节能的意义建筑节能是关系到我国建设低碳经济、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要想做好建筑节能工作、完成各项指标,我们需要认真规划、强力推进,踏踏实实地从细节抓起。

建筑节能工作复杂而艰巨,它涉及政府、企业和普通市民,涉及许多行业和企业,涉及新建筑和老建筑,实施起来难度非常大。在建筑节能的初期推进过程中,我们定要付出精力、成本和代价。从这几年的实践效果看,仅靠出台一些简单的要求、措施和办法,完成建筑节能任务和指标很有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再思考,进行比较充分、细致、深层次的研究,找出其症结所在。

对于新建建筑要严格管理,必须达到建筑节能标准,这一点不能含糊;对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要力度大、办法多,多推广试点经验,采取先易后难、先公后私的原则。在房屋建造过程中,建筑节能要重点解决好外墙保温、窗门隔温等问题,很多建筑漏气都出现在这方面。另外,能利用太阳能的建筑应最大限度地使用这一资源,并在设计过程中实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增加建筑的和谐度和美观度;全面推行中水利用和雨水收集系统,大力推进废旧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使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对于新建建筑,只要法制健全、标准配套、支持政策对路,基本上能够达到50%的节能标准。但是,要推广65%或75%的节能标准,许多城市还存在难度,需要在建筑保温材料管理和技术标准的要求方面加大措施;对既有建筑改造和供暖设施的分户改造难度更大,需要统筹考虑、分步实施,并且由财税政策支持,给予一定补贴,使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推进速度加快。要实现新建建筑全面达到节能标准,不能留有缝隙;既有建筑实现逐步改造,要按照先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后住宅的顺序进行,也就是首先改造相对容易的建筑,然后逐步解决比较复杂的住宅节能问题。

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全面推进的过程中,要制定出相关配套政策法规,该强制执行的要加大执行力度;要有相配套的标准,包括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管理标准等,便于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督检查;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等,要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总而言之,做好建筑节能工作,只要相关部门、各级政府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我国的节能目标就能达到。

篇8

论文摘要:新公布实施的 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 和首批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范围,标志着政府节能采购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它旨在通过推广节能产品使用、节约资源、改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地方政府采购,如何贯彻落实好节能环保政策,推行节能环保产品,为缓解资源能源紧张、保护环境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对此,本文作者结合当前我国开展节能采购的现实情况,谈了自已的看法。

党的十七大报告针对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发展的现状、要求,充分考虑到节能和环保在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重点提出了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地推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论断。为此,最近,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京联合召开 “落实节能产品强采政策,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座谈会,公布了新的 ((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和首批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范围。这次座谈会借十七大的东风,认真研讨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是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导向作用的新起点、新标志,必将通过实施强制性节能政府采购活动促进全社会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新局面。

一、 基本情况

从有统计的年份以来,我国的政府采购规模每年平均增长约77%。政府采购规模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其他部门经济增长的速度,成为带动经济、促进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2004年,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要求,出台了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 实施意见》),制定了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着手建立节能产品政府优先采购制度,启动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工作。三年来,《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产品范围从第一批9类(7类节能产品、2类节水产品)发展到33类(26类节能产品,7类节水产品),极大地拓宽了政府节能采购的范围。同时,达到节能要求的产品也从86家企业的 1526个型号产品,发展到 525家企业的 15087个型号产品。

200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 Ⅸ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2007151号),明确指出,各级政府机构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政府采购活动时,在技术、服务等指标满足采购需求的前提下,要优先采购节能产品,对部分节能效果、性能等达到要求的产品,实行强制采购。同年 12月 12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京联合召开座谈会,公布了新的 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和首批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范围,标志着政府节能采购进入实质胜实施阶段。这是继财政部和发展改革委于2004年 12月 17日印发 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 后,政府采购促进节能工作的又一重要政策。对节能产品的采购从优先采购到强制采购,充分表明了政府对节能产品的优惠措施和扶持态度,意义重大。

二、存在的问题

1.节能采购意识不强。由于政府机构使用的是财政资金,采购为公众服务所需的产品,大多数政府机构的消费属于“公款消费”,一些采购人花国家的钱不心疼,存在着盲目消费,在相互 “攀比”心理的影响下。在实际采购工作中,一些采购人,在向采购机构申报或委托采购项目时,只提出要买什么东西,而不提具体要求,在采购工作中,只是一味地迎合采购人的意图,审查采购项目时,只注意采购方案的可行陛,而不注意所涉及物品的实用性和节能性。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机构的节能意识淡漠,因此对国家推行的节能政策视而不见。

2.配套政策措施不全。2004年,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就出台了《实施意见》,公布并调整了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并于今年200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 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 【2O07】51号),从当前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和政府采购现状看,这些文件出台似乎稍稍晚了 些。同时,在日常采购工作中,有些单位和个人,不知道国家已经出台了 ((实施意见》,更有甚者认为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所出台的毕竟是实施意见,没有强制性,不愿意变更采购方案,不愿意调整项目采购清单。因为这主要是法规制度不健全,在推行节能采购中,没有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来保障。

3.法规制度执行不力。按照 实施意见 的要求,采购机构在为采购人实施的一些采购项目中,当对其采购方案进行审查时,建议采购人选择节能产品清单中的产品,采购人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予以拒绝,拒不接受采购节能产品的建议。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是享有一定权利的,政府采购机构特别是集中采购机构是受采购人委托实施采购活动 ,对其要采购什么或者不采购什么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定权,在项目采购清单的确定上,只能提出建议,而不能强迫 ,采购人是否能落实《实施意见》而采购节能产品,这还要看采购人自己的意思,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采购人自己。

4.部门协调配合不紧。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部门和单位普遍存在着节能意识淡漠、政策观念不强的问题,由于职能部门配合不够,监督检查不力,《实施意见》是根本没有办法落实的,节能产品采购也是没有办法推行的。在一些采购项 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监督检查的缺位,再加上各职能部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措施不力,一些部门、单位尽管未执行 实施意见 、未按节能产品清单采购所需物品,也能轻松 “过关”,致使节能采购政策的执行大打 “折扣”。

5.监督检查力度不严。 实施意见 指出,采购人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应当优先采购节能产品,逐步淘汰低能效产品。但采购人在采购时,如果不落实 《实施意见》、不优先采购节能产品时,谁来监督、谁来检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机构、采购人、采购机构在落实实施意见 、推行节能采购中都有什么职责、负什么责任?等等 ,《实施意见》中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三、注意几个方面

1.“强制性”是政府采购节能产品的本质要求。政府节能采购政策不仅能够通过市场利益机制直接作用于供应商,还可以通过节能清单等方式表示政府和社会对节能产品的认可和鼓励,从而强化社会其他采购主体的节能采购理念,既有利于社会性节能消费,又能在更大程度上推动供应商节能产品的开发和供应。

2.强制节能采购的依据必须客观、公正、科学。实施强制节能采购的重要前提,就是制订科学的、客观公正的节能产品采购依据。对此,至少有3个基本要求:一是有科学的节能环保评价标准和体系,形成真正能反映节能的标准或清 二是形成一套科学的评价监督管理机制,保障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三是建立立体的、动态的节能依据(清单)体系。

3.节能采购政策实施需要综合运用与配合协调。按照政府采购的本质特点和法律要求,政府采购应该贯彻诸如采购国货、激励自主创新、扶持中小企业等多种政策要求。促进政府节能采购是多种政策之一,因此在设计和使用节能采购政策时,也不能只考虑节能一个方面,还需要考虑多种政策之间的综合运用与协调。

4.强制执行是实施节能采购政策的最根本保障。强制性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要求是强制的。即政府在涉及节能产品时,必须有明确的采购节能产品要求;二是要严格地按照政策执行,不能规避政府节能采购的规定和要求;三是加强节能产品采购的监督与处罚。只有具备强制前提 ,节能采购才会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5.强制执行节能采购要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现状。政府采购的公共性质决定政府采购必须一切公共利益出发,在保障满足政府对于工程、货物、服务功能需求的同时,必须有利于实现包括节能环保在内的公共利益目标,并通过强制手段实现这种 目标,这是其他社会利益主体的采购不能替代的。

四.几点措施

针对上述几方面问题 ,笔者认为,要推行节能产品采购政策,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得力措施,深入、持久地推进政府节能采购政策的IliON实施。

1.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作用。政府采购管理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政府采购支持节能环保建设、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是发挥政府采购需求导向作用,面向广大采购人做好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产品的宣传工作,增强采购人采购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产品的自觉性,鼓励和推动政府采购供应商积极生产和经营 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产品。

二是认真贯彻执行财政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制定的 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 、 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和 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 ,对纳入其中的产品及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技术服务等指标满足采购需求的前提下,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要给予优先采购、首购和订购,尤其是对部分节能效果、性能等达到要求的产品,要实行强制采购。

三是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强制采购节能产品的相关规定,从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实施计划和政府采购具体工作环节入手,科学、合理编报采购需求,重点抓好招标和评审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对于“节能政府采购清单 中列明的产品,必须强制采购,加大检查力度,狠抓落实。对于 节能政府采购清单))之外的产品,在投标、评标中也要考虑投标产品的节能因素,酚隋科学合理地确定权重分值。

2.健全制度,不断强化政府采购法规强制执行。要建立健全实施节能采购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配套政策,以促进节能采购政策能依法贯彻落实。

一是要加强法规建设,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 ,解决在节能产品采购上无法可依和法律不完善的问题。建议根据已经出台的 实施意见》和 已经公布的节能清单的执行情况,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国家要适时制定或修订并颁布有关节能采购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节能采购法规体系。

二是完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制度。要从技术标准建立、评价方式选择、实施机构筛选、产品目录确定、清单产品抽查、调整更新机制公开透明等七个方面应加强监管和公开监督,以保证认证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客观公正地开展认证工作。

三是结合节能采购的实际,尽快完善节能采购的制度体系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在制度体系建设中要注意政府采购的各类办法之间和节能采购之间的衔接。同时,要明确节能采购的法律地位,尽快建立标准化指标体系,对认证制度、节能产品的参考标准、评审程序和考核指标等进行规范和明确。

四是国家应将推行节能采购政策列入部门规章制定规划,要尽快出台有关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管理办法,作为 《政府采购法 的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在推行节能采购政策中的职责、权限,还要规定政府采购管理机构、采购人、采购机构、供应商在节能采购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对违纪、违法的处罚办法。 作考评体系,加大法律监督检查力度。

3.强化监督,着重加大政府节能采购惩治力度。

一是推进各预算单位节能环保政府采购工作。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强化各预算单位节能环保公共消费意识,加大节能环保产品采购的执行力度,对各单位采购资金、采购项 目进行认真清理,强制其采购节能环保产品,从源头上优先选择采购节能环保产品。

二是加强对节能采购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在工作中,对采购人在编制采购预算、制定采购计划、确定采购清单过程中是否落实了节能采购政策、拟采购的物品是否属于节能清单中的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对采购人、采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采购活动中,是否具有节能意识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三是加强对节能清单中所涉及的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按照国家的节能政策规定,检查企业是否能执行国家的节能采购政策,是否能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组织生产,降低消耗,能够实现最大节能效果的产品。

四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严厉打击各种变相拒绝优先采购节能环保产品的舞弊行为。对不能严格遵守和落实这项政策功能的采购人或采购机构,要严格按照 《采购法》和 《实施意见》等规定,依法取消采购结果和拒绝支付采购资金。

4.加强配合,提高政府节能采购综合协调能力。

一是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协会、组织要抓紧制定和完善节能采购的规范和标准,对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新建项目,要从能源、水资源消耗以及土地、环保方面提出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加快制定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

二是各级政府采购管理机构要从采购目录的制定、采购限额标准的规定以及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批准上,充分考虑推行节能采购政策的需要,全面落实节能产品采购政策。要从采购文件的制作、项目采购清单的确定以及采购活动的组织实施,包括所制定的采购评价标准、评标办法以及所签订的采购合同,要实行备案制度,把是否具有节能意识、能否执行节能采购政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三是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发挥强有力地强制节能采购合力。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节能型产业发展,要跟踪、总结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实施后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 研究提出对策,为实施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制度提供保证。

四是要完善激励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财税政策体系,加快制定鼓励生产、使用节能产品和节能建筑以及低油耗、低排量车辆的财政税收政策,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调整高耗能产品进出口政策。

5.扩大宣传,拓宽社会对政府节能采购认识面。推行节能采购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各类媒体多种有效宣传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宣传,提高全社会对采购节能产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认识。

一是要对政府机构实施培训和宣传教育。要让政府机构能认识到推行节能采购的重要意义和应承担的职责义务,增强采购节能产品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在宣传和培训中,要让采购人对节能产品的采购政策有一个认知感,使他们能够提高执行 实施意见的主动性以及遵守和执行 《实施意见 的自觉性。

二是对所有的专家评委和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实施必要的培训和宣传教育。要让专家评委和采购监督管理充分认识采购节能产品的重要意义,以承担起严格执行 实施意见》的重要义务和责任,使他们在具体的评审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 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和增强对 实施意见》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能力,从而使采购节能产品的政策规定能够真正地落实到位。

三是还要对所有的供应商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活动,以进一步激励他们改进技术,提高科技含量,促进我国节能和环保事业的快速发展。激励供应商加大技术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达到规定的节能或环保要求,使企业增强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竞争能力,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6.严把关口,加强对政府采购程序的重点控制。

一是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按照节能产品目录的范围编制节能产品政府采购预算,并在预算编报中说明。

二是各级财政部门在部门预算审批过程中,在采购项目支出已确定的情况下,应当优先安排采购 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产品的预算。

三是在招标文件制定环节,对自主创新产品、节能环保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可在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在注册资金、生产业绩等方面适当降低资质要求,放宽这些企业进入政府采购市场的标准和条件。对拟采购产品属于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规定必须强制采购的,应当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载明,并在评审标准中予以充分体现。

四是要改进采购评审方法和规范评审环节,简化节能环保产品的采购准入程序,在价格扣除和评分加分方面对节能产品实行政策倾斜。对经属经国家或市相关部门认定的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产品,几采用综合评分法评审的采购项目在价格评标项中,分别给予价格评标和技术评标总分值5%-10%幅度不等的加分;凡采用性价比法评审的采购项目,可增加自主创新、节能环保评分因素和给予5%一10%幅度不等的价格扣除和予以减免标书费用和招标服务费用等措施。五是在合同签订及履约环节 ,对属经国家或市相关部门认定的 自主创新和节能环保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可采取适当提高预付款比例、减免履约保证金及缩短付款尾款扣押期限等措施予以支持和保护。

7.落实政策,全方位提高政府节能采购执行质量。

一是科学选择政府强制采购的节能产品。在调整清单上,要把握好技术先进性和经济性的有机结合,根据采购需要、节能性能、技术水平和市场成熟程度等因素,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

二是积极探索清单外产品节能采购。在执行节能产品强制采购政策时,政府对非节能清单中的货物和服务采购,也要制定节能产品给予加分的优惠政策,积极倡导企业重视节能工作。

篇9

第一条为促进公路、水路交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结合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路、水路交通能源利用及节约能源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节约能源(以下简称节能),是指加强公路、水路交通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在公路、水路交通使用能源的各个环节,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四条交通运输部负责全国公路、水路交通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的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同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的指导。

第二章加强节能管理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公路、水路交通节能管理体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部署、协调、监督、检查、推动节能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指导、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和有效衔接,引导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建设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行业节能的宣传教育,增强交通运输行业节能意识。

第八条交通运输部将公路、水路节能纳入交通发展规划,并根据交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和实施公路、水路交通节能规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实际情况,在前款规定的公路、水路交通节能规划的范围内,制定本行政区域交通运输行业节能规划。

第九条交通运输部建立公路、水路交通能源消耗报告、统计、分析制度,配合国务院统计部门加强对统计指标体系的科学研究,改进和规范能源消耗统计方法,做好公路、水路交通能源利用状况的统计和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公路、水路交通能源消耗报告、统计、分析制度。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严格执行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标准,组织建立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燃料消耗检测体系并加强对检测的监督管理,确保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符合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标准。

前款规定的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标准,由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在该标准出台前,交通运输部先行制定并实施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燃料消耗量限值的行业标准。

第十一条交通运输部制定、修订装机功率超过300千瓦的港口机械等交通用能设备的单位产品能耗限值标准,并由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推广。

第十二条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确保项目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具体评估办法按照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开发先进节能技术,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公路、水路交通开发先进节能技术的重点和方向,建立和完善交通节能技术服务体系。

交通运输部适时公布“营运车船节能产品(技术)目录”,引导使用先进的节能产品、技术,促进节能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交通运输部和省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交通运输行业重大节能科研项目、节能示范项目、重点节能工程。

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公路、水路交通节能检测机构建立节能监测体系,通过节能检测机构提供的节能检测结果,获取节能监测数据。

节能检测机构应当及时提供公路、水路交通节能检测结果,并对所提供的数据负责。

第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申请将节能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用于支持节能监督管理体系建设、节能技术研究开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节能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等工作。

交通运输行业建立节能激励机制,逐步形成以国家和地方资金为引导、企业资金为主体的交通节能投入机制,设立各个层次的节能专项资金,用于鼓励、支持节能产品和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

第十六条节能技术服务机构、行业学会、协会等中介组织可以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节能知识宣传和节能技术培训,提供节能信息、节能示范和其他节能服务。

第三章交通用能单位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

第十七条交通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节能管理,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措施,建立和完善节能管理制度,根据生产过程中运量、运力、施工作业等多种因素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提高交通用能设备的使用效率。

第十八条交通用能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职工的节能教育,促进本单位职工树立节能意识,并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

交通用能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专项节能奖励机制,对节能工作取得成绩的集体、个人给予奖励。

第十九条交通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计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加强能源计量管理,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和校准的能源计量器具,对各类能源的消耗实行分类计量。

第二十条交通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能源消耗统计制度,建立健全能源计量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确保能源消耗统计数据真实、完整,并按照规定向有关部门报送有关统计数据和资料。

第二十一条交通用能单位应当制定并执行本单位产品能耗定额标准,并定期对用能设备进行技术评定,对技术落后的老旧及高耗能设备,提出报废、更新、改造计划。

第二十二条交通用能单位应当编制有利于节能的生产操作规程,并开展节能教育和节能培训;经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优先在能源管理岗位或者有关高耗能设备操作岗位上工作。

第二十三条禁止购置、使用国家公布淘汰的用能产品和设备,不得将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转让或者租借给他人使用。

第二十四条交通用能单位不得对能源消费实行包费制。

第二十五条交通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定期向交通运输部、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送上一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交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能源购入和消耗量;

(二)节能量;

(三)单位产品能耗或者产值能耗;

(四)用能效率和节能效益分析;

(五)节能措施;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本条第一款所称交通重点用能单位是指公路、水路交通年能耗超过5000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

第二十六条交通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在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实际经验以及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中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

能源管理负责人负责组织对本单位用能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并组织实施本单位节能工作的改进措施等。

鼓励交通重点用能单位以外的其他交通用能单位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加强本单位能源管理。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交通用能单位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在科研、设计、生产中违反有关强制性节能标准规定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职权范围内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通报批评或者给予责任者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交通用能单位有漏报、迟报、虚报、拒报或者其他不按照规定报送能源统计数据的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的,将淘汰的用能设备转让他人使用的,或者有其他节能违法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条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节能管理工作中存在、、等情况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篇10

局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有关节能降耗工作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节约型机关为目标,积极开展节能降耗活动,扎扎实实推进局机关节能降耗工作,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市节能降耗工作相关单位工作职责的通知》(瑞政办〔**〕5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制定节能降耗工作计划。

一、计划目标

通过制订节能降耗工作计划,使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珍惜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分钱,形成“人人节约、事事节约、处处节约、环环节约”的良好风尚,将我局建设成为节约型机关。

二、计划内容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节能降耗意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张贴宣传标语等,宣传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广大干部职工的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倡导节俭文明的生活方式,人人都是节能降耗的宣传员、落实者。注意搜集节能小窍门,及时宣传和推广。开展“资源节约知识竞赛”等活动。

(二)细化节能降耗主要措施,努力降低能耗和费用1、节水措施:⑴洗手后要及时关闭水龙头。⑵做好水暖管道的日常维护工作,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如发现已坏水暖管道及时通知物业进行维修。2、节电措施:⑴尽可能少开空调,确需开启空调时,办公区域的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不高于20摄氏度。⑵白天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尽量减少照明设备使用时间;离开办公室、下班时做到随手关灯。⑶尽量减少待机能耗,打印机等用电设备长时间不用应及时关闭。⑷下班时要关闭饮水机及所有设备电源。3、车辆节约措施:⑴所配车辆,按规定实行政府采购,并选择节能环保、价格低、安全性能好、性价比高的车型,同时严格控制所购车辆的排量;更新车辆,不超过原车排量标准。⑵根据用途、人数、地点及人员所在地等情况,合理调度车辆,外出办事尽量集中或顺道前往,减少车辆空驶里程,切实提高车辆使用率。⑶加强车辆日常维护,使车辆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减少故障发生。⑷根据不同车型,制定车辆燃油使用标号和油耗标准,核定车辆维修费用,通过减少车辆燃油和维修费用,降低车辆单位行驶里程费用。⑸科学合理使用车辆上的各种电器设备,长时间泊车时,采用停止使用车用空调和发动机熄火等方法,降低油耗。⑹严格遵守《交通安全法》及有关规定,做到文明行车,不违法驾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降低车辆保险费用。⑺制订维修保养计划,做到定期检测,在确保车辆技术状况的情况下,对车辆进行合理维修。4、办公用品节约措施:⑴大力推广使用再生纸,提倡双面用纸,修改文稿尽量在电脑上进行,减少纸张消耗。⑵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优势,内部文件尽量使用网络办文,减少用纸,向无纸化办公的方向努力。⑶提倡自带喝水杯,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纸杯。⑷完善办公用品的采购、发放制度,采购以节能、环保为先。5、管好用好国有资产:⑴严格执行机关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规定,不到报废年限的固定资产不得办理报废手续,同时要加大监管和审核力度。⑵通过使用有关管理软件,及时了解各处室资产分布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机关内调剂使用的办法,做好资产的再利用工作。

(三)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对资源使用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造成严重浪费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严格执行上述节约规定的,将在全局进行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不仅要自觉参加节能降耗活动,而且要主动监督资源浪费行为,人人争做节能降耗工作的模范带头人。

四、计划时间和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7月8日至8月15日)。1、结合我局实际,建立领导小组并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2、召开农林局节能降耗活动动员会,部署开展节能降耗活动,统一思想认识;3、利用内网、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节能降耗重要性,使节能意识深入人心,成为机关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