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20 19:11: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教育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而在实际教育中,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认为只要练好专业技能就能胜任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而文化课程的好坏对其影响并不十分重要。尤其是科学类课程,学生普遍在初中的基础就不好,更谈不上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普遍存在应付心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扎实。现在幼师院校的学生既是将来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老师,又是家庭科学教育的实施者。所以,随着各种科学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人们开始关注小学、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以及幼师院校科学师资的培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关注和反思。一方面很多学生没有基础,另一方面对这门学科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学生最初不能很好的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向教务科老师请教,得到了他们的悉心指点,使我茅塞顿开,职业教育有别于普教的应试模式,在每一学科的教学中,都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包括文化课程,同样要从技能教育入手,结合幼儿园实际,在提升学生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使他们的所学能有效运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比如冰雪融化,钢铁生锈,为什么吃鸡蛋有营养等等这样的生活常识,都是幼儿园小朋友经常向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需要用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去解释,既不能太抽象难懂又得让小朋友弄明白。所以我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尽量避开生涩的方程式及元素符号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而多以实验,实例为主,激发学生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才能使他们更容易于接受和掌握,使其能够学以致用,用科学知识给小朋友们解答疑问,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某幼儿园园长在谈到对新毕业幼师的印象时给我感触颇深,她认为现在的毕业生有两大优势:一是工作热情高,二是专业技能好。但欠缺的一点就是文化底蕴不够深。文化底蕴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包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单单从文学修养一个角度来判断,而是对于一个人全方面的衡量:习惯养成,知识广博,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各方面。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无论是成人还是幼儿,无时无刻都与自然打交道,观察,体验生活。尤其是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见到的一切都要问一个为什么,他们身边需要一个“百宝箱”,打开来应有尽有,能够帮他们解答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家长和老师们常常为孩子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感到苦恼。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会对诸多事物产生好奇心。能否正确引导幼儿的好奇心,用科学的知识加以解释,将对幼儿一生的成长带来重大的影响。所以幼儿教师要能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给小朋友们解答疑难问题。如幼儿在玩耍和游戏中,常会提出一些令人难以解答的问题,如在一次语言教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幼儿问:“小蝌蚪为什么和青蛙妈妈长的不一样?”“青蛙在春天时产卵,卵又会长成小蝌蚪,小蝌蚪长大后又变成了小青蛙了吗?”所以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幼儿教师是必备的。同时幼师要用最新的科学知识武装幼儿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家长和老师常常给幼儿讲一些寓言故事,如:兔子的眼睛为什么是红的?月亮里为什么有兔子和仙女?等等,看起来,可以启发幼儿的想象力,但有时却对幼儿智力发展产生负作用,以寓言故事为例:很早以前,有一位又饿又可怜的乞丐倒在路边,兔子什么也拿不出来就对乞丐说:“请你把我烧一烧吃了吧!”说罢,就自己跳到了火堆里去了。那位乞丐在“啊”的一刹那间,就变成了神仙,他抱起兔子跑到月亮上去了,从那以后月亮上就有了兔子。在登月活动已经实现的今天,还继续给幼儿讲这种故事显然是不科学的。要给幼儿讲清楚这是寓言故事,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如月亮是围绕地球转的球体,上面有丰富的矿藏,科学家正在努力把月球变成人类生活的空间站,最后可以启发幼儿:等你学到本领后,也可以到月球上去看看是什么样,这样就可以引导幼儿产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篇2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引导;人才培养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简称智能专业)是教育部于2004年新增的目录外试点专业,国内现有17所院校开设了该专业(2010年统计数据)。我校依托学科优势与教学资源,2006年获教育部批准开办工学门类中电子信息类的智能专业,并于2007年正式招生。2009年招生数为3个班(90人)。
几年来,围绕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创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定位,努力进行了以“课程体系为基础,实验室建设为重点,科学研究为龙头,师资条件为保证”的可健康发展的有特色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1-2]。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实施了实验室全面开放,探索并进行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创新实践体系构建工作[3]。在这些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到同学们个人主观能动性问题,着手进行专业引导教育4年不断线,并试行了学生专业导师制的探索。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大一”阶段将为学生在以后几年的学习、生活、工作上取得成功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我们特别重视学生在“大一”阶段的成长。本文主要介绍我们在新生专业引导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1专业引导教育的必要性
“引”指带领向某个目标行动。“导”指传导、引导,另还有教育、启发的含义。专业引导是对本专业学生行将学习的专业进行铺垫式引导、概览介绍,在使之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产生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大一”阶段是大学生活的第一页,“大一怎么过”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后三年的学习、生活状态,影响到受教育的效果,影响到成长与成才,也影响到高等教育最终目标的实现[4]。为此,我们不仅加强了新生的入学教育,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从中学环境到大学环境的过渡;同时也特别重视新生阶段的日常专业引导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1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概况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新生对自己的专业并不了解或者了解不够全面,通过专业引导,可让新生知道自己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就业方向和就业现状以及学好本专业的方法与技巧等,可减少学生专业学习的盲目性,培养其专业意识,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学习观,为学好本专业打下良好基础。
1.2帮助学生培养专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查显示,高考填报的志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兴趣,但更多的却是“从众”的结果。学生在中学期间学习压力过大、心理成熟度不高,对于自己的兴趣与志向既无时间去思考,也无能力去把握。通过专业引导,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培养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1.3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与制订学习计划
就业市场的导向与认识的局限性使一部分学生对自身的专业前途缺乏信心,另一方面也确有一部分学生因高招录取与现实热爱的矛盾,从而产生专业厌学情绪。目前相当多的高校在大二、大三阶段给学生提供了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即使同学从小立志从事本专业,但从事专业也有专业方向之分。通过专业引导,可让新生尽早了解专业发展最新动态及成果,树立榜样,有的放矢,制定学习计划并尽早进行职业规划工作。
1.4新专业的特殊性
新生面临许多新问题,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专业”问题:专业究竟怎样?前景如何?如何学好?特别是对于“智能科学与技术”这门尚具一定特殊性、刚刚起步的新专业更显重要。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门综合交叉性学科,旨在培养具有脑与认知科学、智能科学、信息科学、现代科学方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智能系统、信息网络、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素质、能力、知识协调统一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应用需求,但社会普遍缺乏了解。因此,通过专业引导教育使新生逐步了解其所学新专业概括及其特殊性很有必要。
2专业引导教育的指导思想
开展新生专业引导教育过程中,注意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通过介绍智能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知识体系以及学校的学术特色,努力使学生对“智能科学技术”由完全陌生的状态逐步建立一个初步、宏观的科学认识[5]。
2) 通过剖析智能科学技术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了智能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控制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具有各自独立的研究领域,同时又互相交叉、互相促进。
3) 通过阐明智能科学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解析专业课程结构框架,使学生了解专业方向、各门课程(特别是大一阶段的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的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引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来开展本专业的课程学习,从而有利于本人及早进行职业规划与制订学习计划的工作。
4) 通过同学们普遍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例如机器人足球、人形机器人舞蹈等,因势利导,将同学们课外兴趣从网络游戏吸引到开放实验室参与学科竞赛与开放项目上来。
3专业引导教育的具体措施
基于上述分析,开展了相对集中的入学教育,经常性的贯穿整个“大一”阶段的课程教学与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引导教育。为让学生能够及早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特别在第一学期安排了独立实践环节“智能科学技术导论――专业认识与实践”[1,3]。
3.1入学教育
按照学校的总体安排,我们在新生入学教育第1周及时进行全面的入学教育。其主要内容涉及到校情与校风、学风与学籍、培养计划与专业学习、学习与生活、安全与卫生等诸多个方面。而专业引导教育是入学教育的重要方面,我们采取的具体举措包括参观实验室、专题讲座、师生座谈、学长交流等多种形式。
3.2专业引导课
目前,我们开设本课程是以专题讲座与学生参观体验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多种形式,贯穿整个第1学期来开展。其目的是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系统、科学地解答学生各种各样的专业问题,为本专业的新生提供适时和恰当的“专业引导”,使他们尽快明确方向,融入环境,积极主动地学习。专题讲座由全系教师参与,根据各自专业特长完成。
诸多讲座专题中,同学们普遍对机器人足球、人形机器人等比较感兴趣。针对此,教师也因势利导,强调专业课程,特别是强调大一阶段的C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数学、电路分析等课程的重要地位与学习方法,力争使新生别在高考后松懈,别在“大一”阶段掉队,鞭策他们赢在起跑线上。
3.3创新实践活动
目前高校中专业课课内学时本来普遍紧张,本专业更是如此。其前沿性课程较多,理论性较强,受学制限制,不得已对计算机软硬件、控制系统基础等课程学时加以一定压缩。课时如此紧张怎么办?为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我们决定课外开放智能系实验室,建立课外科技创新实践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来强化同学的“软硬件能力”,从而加强智能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例如,我们在实践中以同学们普遍感兴趣的机器人这个创新实践平台,提出了一个基于机器人制作、分层次的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方案[3]。针对大一阶段的具体情况,我们主要从培养兴趣、打牢基础的角度考虑,让同学们了解并进入到实验室,同时也举办一系列适宜大一学生参与的相关学科竞赛。
3.3.1实验室开放项目
大一的同学进入开放的实验室,可进行一些简易机器人的设计制作,也可参与到大二、大三学长为主体的实验室开放课题研究小组、学科竞赛小组中,做一些辅工作。我们给大一阶段设定的目标是锻炼简单机械设计与加工、基本电子电路设计、基本程序设计能力。同学们在大一阶段就因此接触到 “大学生电子竞赛”、“智能汽车竞赛”、“机器人大赛”这一系列学科竞赛。虽然他们只能做一些辅工作,但这些辅工作无疑是非常有益的。既使他们培养了兴趣,树立了目标,同时也建立了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学生团队。实践中,我们又把学科竞赛的培训工作与实验室开放项目进行有机的结合,使之成为由浅入深、成系统多层次的系列活动。
3.3.2智能系统平台构建方案竞赛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智能系统平台构建方案设计比赛不要求做出具体产品,而重点在于方案设计与展示。我们开展这一比赛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学科竞赛的层次性,激发学习兴趣并引导新生的专业学习与创新实践方向。2009年11月我们搞了该学科竞赛,它作为后续相关竞赛的引导与补充,取得不错的效果。实践表明,智能系统平台构建方案设计比赛引起同学们极大关注。同学们大胆想象,深入调研,广泛查阅资料,精心进行方案设计并制作了演示文稿。教师与研究生组成的评委进行现场提问与点评,引导同学应该如何通过学习来实现这个方案。这既强化了他们对本专业的认识,又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创新实践的兴趣。
3.3.3机器人舞蹈竞赛
机器人舞蹈竞赛是全校性机器人大赛中的一个比赛项目。该项目主要考验机器人动作的复杂性与艺术性以及每种情感动作与音乐伴奏的配合能力。参赛者需要自由设计机器人并配合一定音乐,根据舞蹈创意和音乐的协调进行程序设计完成舞步编排和整体的舞蹈表演。由于趣味性较强,同学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这有力促进了同学们对程序设计的学习。
3.3.4C语言程序设计竞赛
C语言程序设计是本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但由于受到学时、学分的限制,课内学时相对不足,要达到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值得认真研究与探讨的课题。课内的教学改革是必需的,细节不在这里讨论。我们在专业引导教育特别注意到了大一新生的C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问题,它是智能科学技术导论课程中一个重要专题,此外我们还想到了通过课外竞赛来促进该课程的学习。我们不仅利用机器人舞蹈比赛这个平台,我们还组织、培训同学参加学校程序设计大赛来促进程序设计的学习。对于其中高水平的学生则进一步鼓励引导其参加ACM程序设计活动。
3.4发挥专业教师作用
由专业教师担任学生班主任工作,是我校自动化学院的成功经验。学生辅导员重在指导学生的思想与生活,班主任则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才教育、学生选课指导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对此,学生反映普遍良好。在新生的专业引导教育,特别是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引导中,班主任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智能系还试行了“专业导师制”以便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促进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专业导师制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推动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专业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通过双向选择,智能系教师每人担任一定数量学生的专业导师,并以此为契机形成高年级-低年级“梯队”。同学们组建“兴趣小组”,以实验室为平台,有的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有的自主申请“学生课外科技基金项目”,当然学生参加更多的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是“实验室开放项目”。
3.5发挥优秀学长作用
在专业引导教育过程中,我们还充分发挥研究生、高年级优秀学长的作用。定期开展学长交流系列活动,讲座内容包括本科课程学习、专业学习方法、实验室开放项目、学科竞赛等等。在介绍专业知识的同时,学长向本科新生传授自己的学习经验,引导他们的专业学习与创新实践。
4结语
为建设好智能科学与技术新专业,采用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开设相关导引课程以及开放实验室等多种措施并把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辅导培养工作提前到“大一阶段”,在新生专业引导教育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实践中新生专业引导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学们普遍表现了强烈的兴趣:不再沉溺于以前所钟爱的网络游戏,进入课外开放实验室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加入到学生科技竞赛的团队。在2010年6月举办的“三星杯”国际仿人机器人比赛、2010年7月举办的全国机器人大赛中,不少智能专业09级新生获得了相关奖项。
笔者认为,着力针对新生进行专业引导教育是必要的,应该充分重视这项工作。通过相对集中的入学教育与贯穿于整个“大一”阶段的经常性课内、课外专业引导教育,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有助于他们及早进行个人职业规划与大学四年的学习计划的制订。其中,及早的创新实践活动,特别有利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激发,有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擎,陈雯柏,李邓化,等.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09(11):34-37.
[2] 李擎,苏中,李邓化.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规划与思考[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增刊1):21-25.
[3] 陈雯柏,李擎,彭书华,等.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实践体系构建的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10(15):114-118.
[4] 杨菁,邵建防.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130-131.
[5] 周延泉,张博.“智能科学技术导论”课程教学模式新思考[J]. 计算机教育, 2009(11):78-80.
Exploration on Professional Guide Education in Intellig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ty
CHEN Wenbai, WU Xibao, LI Qing, LI Denghua, SU Zhong
(School of Automation, 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2, China)
篇3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
1916年,朱庆澜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提出,刚出生的孩子像雪白的丝一样,要经历家庭、学校、社会三道染缸。家庭教育要为孩子一生发展打底色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历来都被大家所认可。张文质老师在《父母改变孩子改变》中写道:“中国的教育遇到了新的问题。中国的孩子从来没有像今天的孩子这样生活在种种诱惑和痛苦之中,中国的父母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生活在惶惶不安和焦虑之中。”我们的家长缺少专业的指导,我们的家长有很多不懂得如何科学地养育孩子,只是按照经验来培育孩子,家庭教育亟须科学的指导和交流。家庭教育要得到家长的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指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指导有责任与家长携手共铸每个孩子幸福成长的明天。
一、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
我们的家庭教育是零散的,给家长们专业的指导却意义重大,而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价值不仅仅是满足家长育子的需求,更是建立了良好家庭教育的通道纽带。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岗、家长会、家访活动、家校联系卡等途径对家长进行指导和培训,在切磋和交流中给家L专业的引导,为他们排忧解难,最终的作用力发生在孩子身上。
(一)家长眼中的孩子
孩子与父母交流越来越少,甚至几乎为零;自我封闭,不与老师、同学说话,内心极度脆弱;物质优越,孩子为什么还有跳楼、出走、犯罪的现象发生;孩子行为习惯差;根本不服家长管教的孩子;被家长溺爱骄纵、自私无情义的孩子如何融进班级?学生在学校与在家里反差巨大;孩子认错很快,屡教难改;逆反 、自由散漫、 网络依赖、 撒谎、很难抗诱惑、动辄要轻生的孩子、 单亲家庭的孩子早恋……
(二)老师眼中的家长
家长对班主任的反馈置若罔闻,如何沟通;家长素质不高;如何让家长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说教、唠叨、埋怨;“信得过老师”,表示自己没方法,推给老师;家长依赖学校,干涉教师。学校的管理难度加大;兴趣培养与学习成绩如何取舍;孩子出了事情就抱怨;对孩子存在的问题束手无策……
(三)孩子眼中的父母
父母总是干涉我的自由;管得太多,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父母总是担心我这个担心我那个,我认为我已经长大了;父母不理解我,我想走出父母精心设计的牢笼;他们太唠叨,听得我心烦;他们管得太多,好像我什么对不行;我知道他们都是为我好,但他们不尊重我的想法……
不可否认,所有的家长都会竭尽全力地给孩子所能给的一切,但往往是好心办坏事,家长给予孩子的未必是孩子所需要的,这正是家长和孩子矛盾的根源所在,也是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每位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孩子最终的发展走向主要取决于我们家长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未来在家长的手心上,家长做好家庭教育才能成就孩子的幸福成长。
二、家庭教育指导势在必行
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教育是世界上最奇妙,也是最千变万化的事情,家庭教育要与时俱进,很多父母通过经验来教育孩子,而忽略了孩子是变化的,社会是变化的,仅靠经验已经不能够解决自己和孩子之间的问题,对家庭教育进行专业的指导势在必行。
(一)家庭教育和每个人都有关系
赵忠心老师在《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一文中指出:“家庭教育不仅与教育工作者有关系,而且与每个人都有关系。对任何一个人来讲,小时候在家庭中接受家庭教,是受教育者;长大成人后结婚生子以后,就成了家庭中的教育者。所以说,家庭教育与每个人都有关系。”正因如此,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家庭还是学校,每个程序上都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教育孩子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培育一个孩子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而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更是要为孩子一生的成长打好底色。
当今的中国,把孩子的教育放在家庭最主要的位置,是绝大多数家长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国社会能够进步的重要标志。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社会的未来,家庭的未来,国家的未来,家庭教育和所有人都息息相关,在孩子成长的重要初始阶段,通过教育所获得的素质和素养如何,直接影响着孩子走向未来社会所能达到的水平,所以家庭教育的直接责任人――父母,需要有科学的认识,需要有正确的实践。而教育又是一个系统的责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需要每个人有机结合,协调中形成合力,才能够在教育这个系统的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在教育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孩子接触最早且持续终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不能替代的,不仅父母要引起重视,也需要科学的方法,更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
(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现在社会由于生存等种种压力的共同作用,父母们有的为了工作而繁忙,将孩子的教育交给了爷爷奶奶,有的因为缺少专业知识的指导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教育孩子,却得不到孩子的认可。父母不会教育孩子,自然会在孩子成长的世界里种下很多委屈,进而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孩子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开始反抗,这个时候面对这个“不听话”的孩子父母就会束手无策。可以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并非会一帆风顺,父母毕竟不是专业的老师,而老师也无法替代父母的角色,孩子成长遇到问题是成长的必然,这个时候需要的不是一个暴躁的父母,焦虑的爸爸妈妈,而是需要第三双手的支持,那就是家庭教育指导,可以是老师,可以是社区志愿者等。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除了学校和家庭的社会上,家长要学会“转介”,更要有意识地根据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寻求帮助,这样才能够合理地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障碍,科学地陪伴孩子走过成长中的沟壑,进而和顺地走过成长的每个分界岭和关键时期。
社会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重视家庭教育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我们需要这种指导变得温暖而温馨,确切讲要让家长乐于接受,将家庭教育变成一种支持和服眨这样我们的家长就会关注和参与。孩子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成长的经历不一样,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孩子积极向上的成长需求。学校与家庭、社会一起合作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帮助孩子解决成长的烦恼,正是家庭教育的责任所在。
(三)家庭教育指导更需要专业的引领
家庭教育指导需要专业态度,给家长专业的指导,只有这样的指导才会是有效的,才会是走进人心的,才能够被家长认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才会贴近孩子的情感,孩子乐于接受。
尊重家长,尊重人的成长规律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是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础,需要关注孩子更需要关注家长的需求,在共情环境中才能够和家长实现有的放矢的教育,最后需要家庭教育指导师结合教育实际,给家长专业的引领,才能最科学,最有效地知道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家庭指导的重要媒介家庭指导师需要具备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客观而科学地引导家长做家庭教育。只有专业才能更科学,更走入人心,只有走心才会被认可和接受,才能够解决家庭教育――这个被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影响最大,也最深远,而家长这个群体是教育团体中最特殊的成员,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参差不齐,接受的水平也不一样,所以家庭指导师在传递教育正能量的同时更需要针对不同的家长有不一样的方法,更要根据不同的家长,不同的孩子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将抚育下一代的潜在力量更好地挖掘出来并充分发挥,让家庭教育的功能从缺失走向重视,从不良走向有效,这样才会为创造和谐的社会贡献每个个体的价值。
三、提高家庭教育指导专业性的途径和措施
在学校与家庭教育之间寻求切合点,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交流,在共同教育方面形成共识和默契,互相补合,力求增强家校共育的整体合力效应。对此,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家长的实际情况,采取多项措施,比如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学校家长志愿岗、行之有效的家长会、心理咨询等,开拓心育局面,建立心育品牌,在专业的家庭教育的指导下以促进学生独立健全人格发展为目标,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逐步提升学生心理素养。
很多时候做了父母的人并不知道父母的真正职责和使命,我们的家长希望给孩子们最好的一切,但却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多家长并不会做家长。张文质的一句话说得很好:为人父母就是怀揣梦想和责任,把孩子的生命带到远方的人。当父母自己认为对孩子倾其所有却不被孩子所理解的时候,家长的内心也处于极度痛苦的状态,我们的家长很多时候面对孩子深度的焦虑,他们更需要专业的指导。
(一)“家庭教育课程化”――提升家庭教育专业指导的有效途径
就苏州而言,从苏州的实际情况看家庭教育课程化的现实意义:苏州既是历史名城又是新兴移民城市,必须要有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适应新常态的城市社会生活。我们的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但是他们缺少专业的指导;我们的孩子需要在一个更为和谐,更为科学的环境成长,家庭教育课程化给了家长必要的指引,可以引导我们的家长科学地育子。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生命积极健康的成长,从而从根本上带来城市文明和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教育课程化的举措无疑具有时代的前瞻性,可以务实地推进家庭教育的良性开展。
只有科学地养育孩子才会有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有用专业的育子方式来指导孩子,他们才会更好的发展。
家庭教育课程化,使新家庭教育文化走进千家万户,给家长最专业的指导,以塑造新一代父母与新一代儿童。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家庭教育课程化将正确地指引我们的父母更科学地教育孩子,让学校与家庭教育携手共进,让科学的指导能够让父母与孩子可以相互润泽,这样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一定会有爱、有梦、有未来。
(二)家庭教育指导师的素质是家庭教育效果的保障
拥有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创新意识浓、育人观念新的师资队伍来充实家庭教育指导师的队伍是做好家庭教育指导的关键。同峙他们要乐于研究孩子的成长,乐于与家长沟通,勤于学习和反思,这样的团队是做好家校工作的最核心力量。家庭教育指导师是直接和家长沟通的人,首先要有对家庭教育有着坚定的信心和坚持把创造温馨、健康、文明的家庭氛围当作家庭教育工作的壮志,把树立一批典型家庭、成功家长作为创造良好家庭教育作为目标。
家庭教育指导师对学科知识和家庭教育工作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就要求参与者有一定的学习力,并与时俱进。首先家庭教育指导师在上要博学,在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知识四种知识上做到精业。扎实的本体性知识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保证。对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全面发展。家庭指导师要将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通过合适的方式传播给家长,实践性知识的积累需要教师具有反思型思维和教学能力。此外,家庭指导师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是不够的,教师要注意研究和更新教师知识的性质、范式、组织和内容。只有具备了专业的、丰厚的知识,家庭教育指导者才能够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进而用自己的专业实现对家庭教育最针对性的指导。
要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实现三用即有用、够用、好用。“有用”,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有助于提高效率;“够用”,建构起完善、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好用”,知识体系内在逻辑的一致性。
(三)家庭教育指导的方式多样――让家庭教育更有效
家庭教育指导需要社会各个方卖弄同力协作、整合教育资源,广泛宣传,实现学校、家庭、社区正三角形的和谐教育现实和网路化的家庭教育环境。
1.以理论研讨为引领,营造“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氛围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需要有目标、有计划进行,坚持固定的教研时间,把“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特色创建纳入研究范畴。以校刊、校报、家长月刊等为平台,开展相关理论学习、宣传活动。以读一本教育理论图书为主题,引导家长关注有效家庭教育、科学育儿的问题。
定期开设家庭教育讲座,开展相关家庭教育理论研讨活动。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走进家庭一对一指导,走进社会一多多指导都会取得积极的指导效果。
2.以问题研究为契机,提高“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成效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教育跟踪调查,提高“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有效性。每学期开展至少一次学校办学质量电话回访活动,探讨教育问题,提高办学质量。 以“家校共育课程化促进学生成长背后的故事”为主题,开展家庭教育个案研究活动。就家长、教师、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教师、家长、学生面对面”对话。
3.以活动为载体,搭建“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平台
通过学校门户网站、教师博客、邮箱等媒介,为教师、学生、家长构建立体沟通模式,进一步拓宽交流空间。学校搭建各种平台,积极引导家长参与活动。如趣味运动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座谈会、联欢会、亲子活动、论文评比、家教经验交流等活动,拓宽家校联系的面,加深家校联系的点,创新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逐步实现“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特色。_展家庭、学校、学生三方学习成长目标制定与实施计划,以新生入学为契机,在家长中开展“我与孩子共成长”亲子教育日记撰写活动。以“美丽的学校我的家”等为主题,开展教育走进家庭、家长走进学校相关活动,构建“家校共育、共建、共识”平台。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成功案例征集、交流及研讨活动。
4.以教材为媒介,展望“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硕果
学校可以组织编写健康成长家长读本,针对不同地域的生源特点更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为家长量身定做教材,更具有针对性的编写,更会去的积极的效果,只要我们用心做,家庭教育丰硕的果实已经在孩子们成长的心灵里开花、结果了。
(四)让家庭教育指导不仅形成氛围,更演变成一种教育文化
只有教育制度化、序列化才能够取得实效,就家庭教育指导而言需要达到更高的境界,形成一种全社会共识的文化。家庭物质文化――满足需求功能,可以通过人们的衣食住行及家庭的文化设施等体现一个家庭的精神追求、审美情趣、生活风格和文化素养。家庭制度文化――规范行为功能,可以有效调控和抑制家庭成员的个人欲望,使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家庭精神文化――价值导向功能,是家庭文化结构的核心和灵魂。它不仅制约和影响着家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而且顽强地表现着一个家庭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具有明显的价值导向功能。
只有家庭教育赋予文化的内涵,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家庭休闲方式,才会发挥家庭教育正面的功能,传递教育的正能量,践行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让每个孩子在温情与爱中健康成长,幸福成才。
著名作家、画家黄永玉先生的表达让我们感同身受:“孩子是我们的甜美,也是我们的忧伤,是我们的骨肉,我们的心。”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教是人生的基础,家风是民风的基础。基于学校教育的视角,我们用一份责任和智慧在做家庭教育,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支撑家庭教育指导的发展研究,引领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导健康高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以形成家校合力,一同促进学生的茁壮成长。让我们在责任探索家庭教育,让我们在使命中走进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走过的足迹都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引领。希望我们在发挥学校的纽带作用,让我们的家长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孩子们的成长。
当我们再次读到纪伯伦的《关于孩子》中的这段:“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经你而生,却不是为你而来,虽然他们与你同在,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们爱,而不是思想。因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思想。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心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便更深几分,家庭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坚强,更需要坚定,为了每个孩子的和顺成长,家庭教育指导将与每个孩子的成长同行,从现在做起,从此时做起,与孩子的生命一起成长,静听岁月的风铃,等待花开 ……
【参考文献】
[1]任彦霞.家长学校建设理论与实践[M].学苑出版社,2013.
[2]关颖.家庭教育与社会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篇4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推进工程专业教育产学研结合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产学研结合教育逐渐成为了实现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研究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教育策略,不仅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需求,降低企业岗前教育成本,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教育策略;产学研结合教育
一、前言
良好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教育能够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合作共赢。通过产学研结合教学,综合利用企业、学校的不同优势资源,合理利用学校、行业、研究机构、企业等不同教育环境与教育背景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在不同教育环境与背景下得到不同层面的巩固和传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创造了有利的学习环境。基于此,研究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教育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解决产学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提升给排水科学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产学研结合教育实施具有显著的优势,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首先,企业、学生、教师对产学研合作教育内涵不够了解、认识不全面等问题,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教育中的“产”“学”“研”作为三个独立主体开展教育教学,忽视其内在联系,从而无法充分调动三方积极性。其次,学校专业、层次不同,产学研合作教育内容、层次与氛围、形式等也存在不同,因而开展产学研教育合作的内容与范围较为狭窄,合作层次较低,合作形式单一。再次,缺乏法律法规的制约,目前,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可操作的政策法规、运行机制与数学体系也有待完善,学生、学校与企业三方没有恰当的利益分享机制,无法明确法律地位,无法合理的安排时间。同时学校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设置与企业人才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无法在企业实习中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也造成了企业的负担。
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教育策略
(一)建立教育法规,明确管理体系
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教育策略实施过程中,建立教育法规,明确管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建立教育法规,明确管理体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需要从政府层面着手,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教育法规政策。鼓励企业、学校各方进行合作,规范各方的行为,建立合作共赢纽带。利用利益杠杆,建立利益分配保障机制,营造有利的教育政策环境,建立教育法规,明确管理体系。第二,需要从学校着手,学校是合作教育的推动者,建立教育法规,明确管理体系,需要从学校的管理体制、培养目标、办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着手,进行全面的改革,建立健全的动力机制、评价机制与保障机制,走合作教育之路,坚持互惠互利原则,实现企业与学校的长期合作。第三,从企业着手,作为企业,不能只考虑企业的自身利益,需要勇于担当。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贡献,不仅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还需要建立健全体系、法规,根据学校、国家的支持进行工作,提高企业的重视程度。
(二)提升教师教育执行力,帮助学生认识产学研教育
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在学生的知识传授、科学研究和生产能力锻炼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在学生方面,需要根据学生知识掌握与能力锻炼情况的反馈,制定新的教学策略,合理安排课程教学与实践能力锻炼的教学时间与内容安排,引导学生学习思考。比如,针对建筑给排水安装可以结合建筑环境以及设备工程相关专业知识,开展现场教学,感性认识结合理论教学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第二,教师方面,需要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执行力,教师应深入企业,做好宣传工作,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确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实践紧密结合。同时根据产学研结合教育的重点,扩宽渠道加强合作,提高教师教育执行力,避免教育的表面化与形式化。例如,在开展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教育过程中,加大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锻炼力度,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用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执行力。
(三)改变实习方式,拓宽实习渠道
目前,学生对学校实习的重视度不高,主要以走马观花式实习方式为主,实习过于表面化、形式化。因此必须进行深入实习,转变实习方式,拓宽实习渠道,发挥实习的重要作用。改变实习方式,拓宽实习渠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校企合作,延长实习时间,通过延长实习时间,了解、熟悉、掌握生产工艺、设备运行管理等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确保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与工作,达到锻炼学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第二,需要明确实习内容,安排学生参与到生产环节之中,使学生了解核心内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发挥实习的重要作用。例如,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个月以上的实习,可以安排学生完成相关任务等。
四、结语
研究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教育策略,通过建立教育法规、明确管理体系、拓宽实习渠道、改变实习方式等途径,跟踪反馈教育教学成果并进行深入的研究,促进产学研结合教育的顺利实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达到培养高素质综合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杭俊.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判据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23):149-151.
[2]卢清华,李先祥,叶树林等.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3):39-42.
[3]何亚飞,刘平,蔡池兰.卓越工程师培养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6-60.
篇5
关键词:学前教育:科学素养:探析
现代社会中,国家之间的科技竞争日益激烈,而科技的竞争,最终归结为科技人才和科学教育的竞争。提高国民素质,尤其是国民的科学素养成为了各国的共识。而科学素养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学前教育在提高国民科学素养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幼儿科学教育的实施,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的水平,影响着幼儿的科学素养状况。那么,作为“准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科学素养现状究竟如何?本文在对500名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现状以及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如何提升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一、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及分析
笔者以淄师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面向各年级共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3,6%,其中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好于学生的科学能力和科学态度。总的来说,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较低,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的整体低下呢?
1,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可能在朝夕问解决。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多年,但以升学为导向的教育体制很难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小学、初中阶段学生们为了分数而学,老师们为了分数而教,科学课作为主要功课的补充,被挤到了无人问津的角落。高中阶段的科学主要渗透在理、化、生的学习中,多以公式、定理的形式出现,大部分同学敬而远之。文理分科后,所谓“术业有专攻”,文科生更是堂而皇之的远离了本就枯燥乏味的理科,从而远离了科学。在高考后专业的选择上,学前教育专业从历史上就归属文科,因此数十年来学前教育专业只招收文科生。应试教育的历史,文科的出身,使得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科学是“想说爱你口难开”。
2,大学课程设置过于强调专业化。大学实行文理的分科,造成了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之间的界限明显。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归属文科,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偏重对于技能课的学习,学生的声乐、钢琴、舞蹈、美术等幼儿教师必备的技能课成为课程设置的重点。同时处于功利的目的,围绕学生的就业,学生在毕业应聘时,面试环节必然会有技能的展示,因此技能课成为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而作为文科专业,理科科目到大学阶段已经都不开设,唯一与科学有交集的就是学生在二年级时开设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为一门教法课,科学知识本应不是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的科学基础薄弱,基本的科学知识也难以掌握。
3,女生自身的原因。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截止到2011年7月共有在校约1100人,其中男生仅20人左右,女生占据绝对优势。据国内外的相关调查,学生在学科成绩的表现上,男生理科成绩优秀的人数远远高于女生,而女生文科成绩达到优秀的人数的百分比又高于男生。由于女生擅长于机械记忆、短时记忆和形象记忆,其思维偏向于形象思维,所以女性一般较喜欢语文、外语、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女生在科学学习方面有着先天的弱势。
4,科技实践活动的缺乏。虽然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大学生“挑战杯”比赛、数学建模大赛等科技活动,但是由于把国家级、省级的比赛名次看得过重,没有把学生的参与和学生的过程体验放在首位,真正参加的学生却不多,而参加的学生中更是很少看到文科学生的身影,而真正面向文科学生,以培养兴趣、体验科学为主的活动则是几乎没有。同时,由于目前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是围绕学生的专业展开,以训练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为目的,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更为显性的需要如美术、钢琴等就被强化,而相对隐形的科学则无从组织。
二、提升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对策
1,课程体系改革。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设立专门的科学教育课程,培养具有高科学素养的幼教师资,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一些高师开始尝试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科学教育方向,这样的尝试为培养科学教育师资、培养教师的科学素养具有开拓性的意义。目前主要的培养学前教师科学素养的方式是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比如设置“文理渗透”的选修课,改革教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等。
2,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幼儿园科学教育把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放到了首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能够引导孩子们爱科学。因此,在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科学课堂上,我们也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做中学”,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及其动手能力。
篇6
物理活动设计整合一、引言
随着2010年国家颁布《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及《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及幼儿园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应主动参与到这场改革中来,培养更加优秀幼儿园教师。
学前专业《物理教学大纲》指出:物理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服务,使学生自觉地学习必要的物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在幼教工作中处理与物理学相关问题的能力。幼师物理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特别是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幼儿教育实际。学前科学教育是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之一,是所有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在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双重重要地位,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其未来的教学实践能力。
笔者在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无论是物理教学还是学前科学教育活动教学都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本文将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具体分析,以期能够对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以及未来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提供借鉴。
二、物理和科学教育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五年制的物理教学是安排在中专阶段,一般一学年完成;学前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则是安排在大专阶段,一般半学年完成。而三年制大专则没有开设物理课程。物理课程一般是由物理专业的老师教授,而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则由教育学、心理学的老师担任。
1.课程和教材编排的不合理导致物理教学困难重重
在中专阶段物理课程学习中,由于学生的基本素质局限,教材和教学中的知识相对过难,而实用性不强。学生便产生了厌学情绪,同时认为以后在幼儿园工作这些知识根本就用不上,自然对知识的学习就没有兴趣。
在幼师物理课的教育过程中,部分老师没有摆脱高中物理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很多时候忽略了教学的对象。同时物理教材(幼儿师范学校教科书〈试用本〉)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和高中课程几乎区别不大,并没有突出学前专业的特色和实用性。这样的课程设置、这样教材,最终的结果就是老师无法教,学生工作后发现知识储备严重不足。
2.基础及专业知识的薄弱导致科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学前科学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评价:首先,课程本身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专业知识运用情况:科学活动设计;第三,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的情况。笔者认为要有一个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学生需要有良好的通识课程基础;其次,需要有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素养;最后,把这前两者充分的结合起来,运用到实际的幼儿园教学活动当中。
而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学生没有把中专阶段的文化基础课程掌握好。在学习学前科学教育课程时,薄弱的文化基础便影响了其学习效果。比如,幼师学生在设计《让小灯泡亮起来》科学活动中,部分学生没有完全好握好物理课中“电”这部分的知识和规律,导致活动设计一开始便夭折。
由于幼师学生对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不够,加之多缺乏与儿童交往、观察儿童的经历,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过程中,往往对儿童认识停留在感性,而缺乏足够的对幼儿的理性认识。导致他们在大多数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比如,有学生在设计活动《简易直流电动机模型》中,设计了由幼儿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制作简易电动机模型。笔者在课程教学中,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自己动手来做简易电动机模型,结果班级四十几位同学没有一个同学能完成。在这一活动中,要求幼儿采取自主探究法制作电动机模型,而老师自己都不知道怎样制作,很明显该活动设计并未建立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对于此活动设计教师应采取讲授传和引导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递,这样的方法更加有助于幼儿的积极参与及经验的建构。同时此现象也反映出幼师学生文化基础和动手能力的不足。
三、课程整合对学前专业科学教育的重大意义
物理教学的本身是为了提高幼师学生科学文化素养,使其具有在幼教工作中处理与物理学相关问题的能力。物理课程以及其他基础课程的学习作为学前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课程的文化基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中怎样把握它们之间关系,让物理等基础课程不在“难学”,让学前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不在受到基础知识匮乏的局限。
1.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创设各种环境,结合幼儿园的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的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在幼师的物理教学中切记不能按照高中的物理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解物理的基础知识和规律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解决常见的简单的物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教材中涉及到的物理学知识作为切入点,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后有“用武之地”。如春夏秋冬、雨雪雾霜和热学知识结合起来;天狗吃月亮、会变化的影子、神奇的颜色和光学知识结合起来等,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理和规律,为以后幼儿科学教学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在教学实际中,经常听到学生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见我们的物理课堂除了教授物理知识以外,还得帮助学生提高“教学”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自己的课堂基本功的体现,以此来为学生做示范。同时在学生进行见、实习活动时,要求学生观摩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教学过程,回学校后通过模拟幼儿园课堂,让学生以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把课内所学知识用通俗、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2.在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活动设计教学和学生需要掌握物理等基础文化知识相结合
在学前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教育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这门课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而忽略了在教育过程中要用的文化基础知识。而担任这门课教学的教师一般都是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背景,在教学中,默认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好。而实际上很多学生在完成活动设计时,往往缺乏的就是某些文化知识。
担任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教师应不仅自己要注重掌握教育中需要用到文化知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提醒学生,在做活动设计之前,一定要通过复习、查阅等手段掌握好需要用到的相关文化知识。
3.改变原有的课程设置,整合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使之相辅相成
要彻底解决现有文化基础教学以及科学活动设计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就必须优化现有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以此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整体科学素养和科学活动设计的教育能力。使学前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幼儿园科学教学中,根据实际设计出合理的科学活动来帮助幼儿园的孩子认识科学、学习科学、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比如,幼儿的孩子会告诉老师“老师,我牙疼”,这时老师就应该告诉小朋友“牙疼是因为有龋齿了,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护我们的牙齿”,孩子又会问“老师我们怎么会有龋齿呢?”这个时候有经验的幼儿园老师就会利用白醋、鸡蛋做“蛋变软了”的实验引导幼儿寻找答案。
我们的课程设置应该综合考虑怎样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有机整合。使学生通过专业课程(学前教育学、心理学等)了解儿童的身心发育;通实践课程(见习、实习等)了解儿童实际生活和学习环境;通过基础课程掌握好必备的基础知识。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大多数学校现行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经开始整合这些教学资源,各种学科教学各自“独树一帜”的现象已经开始在改善,但是这仅仅是个开始,课程设置的改善还有赖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主导、学前教育专家以及我们学前教育专业的一线教师的进一步努力。
四、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改革以及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依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本文初略的见解是笔者近年在幼儿师范教学和教研中的一些经验和心得。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综合性教育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245-02
1.师范类院校的教育现状
现如今的师范类教育大多以理论为基础,以课本为主导,传授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从广义的教学角度来说,那么从狭义的教师技能来说,来时也教导学生的导入技能、讲解技能以及板书的运用和多媒体的结合等等。但是尽管很多高校都看是注重师范生的技能教育,但从当今的市场需要来看还不全面,现如今的小学教育都趋于综合性,而我们师范类的教学还停留在单一理论的基础课程上。这就导致了高校学科设置的不科学,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教育市场的需求。除此之外,对学生实践教育的不重视同样引起学生单一的强项,却不能培养综合性的教育人才。尤其是在理科这样看似单一科目,实则每段知识都有一定的联系,所以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我们师范类教学应该侧重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2.师范类课程研究的意义
研究科学课程的内容统整需要两个核心思路:一为当前课程内容统整的研究现状,尤其是科学课程内容统整的研究现状;二为科学课程内容统整设计的现实状态研究。而且从科学课程实施的角度出发,对科学教师课程实施中内容统整的认识和使用都是教学革新的重点,我们也能够通过课程的研究来考察科学教师内容统整的水平。
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的科学课程大多是指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学科以及与之相关的实践、技能训练教学等理科性教程,那么从古至今的理科教育都是分类明确,单一培养,这样的教学形式可能会造就一些在单一专业上的优势人才,例如生物或是物理。但我们都知道,理科一家亲,谁也离不开谁,在生物学科的深入研究中一定会用到化学,在物理的深入学习中也一定能应用到其他学科的知识,所以现如今的初等教育开始注重理科的综合性培养。对课程研究的一大重要意义就是能够解决标准内容统整的预设不够具体,不适应教材内容的统整方式以及对内容统整教学技能的缺失导致了课堂教学中内容统整频率不高等问题。
3.实行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科学课程项目化教学
3.1项目化教学法
课程项目化,是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使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所谓项目教学法,则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属于“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教学课程开发应注意的问题项目管理是一种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使项目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尽可能将所需专业知识融入到项目之中。在师范类教学的课程项目化中,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意识与教学技能的综合培养;课程教学内容是与专业密切联系的科目;教学方法则是强调学生自主性、师生互动性与成果应用性紧密结合。实行项目化教学是造就职教师资队伍的需要。教师只有通过课程项目研究开发、项目教学与成果转化才能做到了解行业详情,与驾驭行业需求接轨。项目教学法的实行,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授水平,也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素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2探索师范院校项目化教学形式
探索师范院校项目化教学形式,首先要根据专业定位分析来确定人才培养知识宽度以及能力素质结构目标方案;其次要根据侧重于专业知识的深入和相关能力结构的全面提高,从而形成“一科精,全面通”的能力;再次,要广泛了解小学教育行业的改革、需求及建议,结合学校、社会与企业的师资与资源情况,确定具体课程的职业技能培养与核心技能目标;第四,要根据人才培养与总体教学目标的要求,确定课程项目教学质量的多科目综合教学以及相应考核方法;最后,根据课程项目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施教学质量评价,并将其推广、应用。项目化实践教学的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综合性以及开放性都是当今教育形式所欠缺的,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一资源,为我们师范类教学开启一个师范类教学榜样的先锋。
3.3突出项目化教学的重点,培养综合理科人才
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生物科学教育 新课程体系构建 教学目标形成 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182-03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
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惠特曼《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
梁启超曾说:“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教育素来被称为“向下扎根的教育”,这十分生动地描绘了幼儿教育在人的终生发展以及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
是的,孩子看见的“最初的东西”就是幼儿教师,就是幼儿教师的思想、情感、态度、智慧、技能和方法,幼儿教师就是“向下扎根的教育”的策划和导演。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时代,只有爱科学、学科学、遵循科学规律的人,才能适应这个社会,成为时代的主人。所以,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极为重要的教育范畴,是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之一,对婴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及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也关系到全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未来。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科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而生命科学教育又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中“生物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及教学目标的研究与探讨,就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一 学前教育专业生物科学教育课程构建的探索
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一种方案,课程是一个系统,课程是一种手段,课程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从这一理论来看,生命科学教育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课,确切地说,应该是一个课程体系。生命科学教育课程应该是学前教育专业为学生将来在幼儿园能够顺利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所具备的态度、情感、知识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与体验。如今幼儿师范学校所用的教材《生物学》是学前教育专业进行生命科学教育的唯一教材,字数达43万字,内容庞杂,生物学专业性太强,理论内容比重过大,一年级开设,每周只有2个课时,无论是专业内容设置、知识量还是课程框架,都已无法适应现代学前教育专业的要求,必须进行变革创新。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关科学教育的目标与指导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生物科学教育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生物学技能及实践操作、幼儿园“生物”见习和实训。淡化概念和理论,突出技能和实践,特别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对生命科学的主动探研能力。与时俱进,把最新的现代生命科学成果,如生态环保、遗传工程应用、现代新型农业、野生生物保护等前沿成果及新理念引入教学课程体系。它不仅包括理论课程,也包括实践课程;不但包括学校课程,还包括社会课程。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本人把生命科学教育课程框架设置为如下四大模块,每个模块由若干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课程包”组成,每个课程包经精心设计,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灵活性。
1.识别模块
主体内容是南方地区最常见植物、动物、真菌种类的识别,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对比分类,简易识别。这是培养学生观察技能、分类技能的基础。
2.实验室模块
该模块包括:(1)传统实验和制作。包括简易的小实验和小制作,如植物标本、叶脉书签制作、显微镜操作等。(2)课本延伸式或创新式实验和制作。如种子萌发实验、制作豆芽、蜗牛走刀刃小实验、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鸡蛋壳模型、橡皮泥生物模型、废弃物立体模型等。
3.实训基地模块
该模块包括:(1)传统型实训。包含植物小种植,花木营养繁殖和有性繁殖,蚯蚓、蟋蟀、鱼类、鸟类、家兔等的养殖。(2)课本延伸或创新型实训。如无土栽培、真菌栽培、叶面施肥、植物盆景制作、校园的绿化和美化实践等。(3)幼儿园实训。主体是幼儿园生态环境建设,班级“自然角”建设。
4.“生命特质和规律”模块
包括生物结构、生物现象、生命起源和发展、生态等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
上述四大模块是以原幼儿师范学校所用的教材《生物学》为底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关科学教育目标与指导要求为指引,以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为目标,经多年在科学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思考研究而总结形成的,这一课程体系完全突破了原有教材的传统模式和僵化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取舍增删、重新编排整合,弱化理论、强调操作、突出技能,与幼儿园科学教育“零距离”接轨,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 学前教育专业生物科学教育新课程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1.整合性原则
课程的整合性是重要原则。有效的整合可以建构理想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的深层次改革,以利于将学生培养成未来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要根据学前教育的特点、职业的需要,以应用性为宗旨,以提高学生未来就业适应能力为出发点,将生命科学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将其整合简化。以未来真实工作岗位为中心,将基础知识与职业技能有机整合,将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有机整合,使学生掌握从事婴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
2.动态性原则
课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因培养目标的发展而与时俱进,未来岗位能力要求的内涵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丰富的过程。学前教育课程必须顺应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变化,随时对原有的课程进行调整,才能有效地满足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需要。因此,生命科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实行动态管理。
3.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适应未来岗位的需求。针对学生将来从事的学前教育相关岗位设置课程,使学生学习的课程能够与将来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第二,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求以取得预期效果。
4.实践性原则
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不容忽视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它的成功与否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幼儿教师的关键。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保证学生在校内外实践基地有足量的实践教学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所以生命科学课程设置着重考虑实践课程,既要考虑理论课程的实践部分,更要根据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置一套可操作性强且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 学前教育专业生物科学教育目标的实施和要求
课程体系的建立是教育成功的基石,但教育目标的构建、实施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学前教育专业中,对于生命科学教育学科,其教育目标及价值构建只有一个,就是实现科学教育。
1.幼儿园科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幼儿园科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1)科学教育能够满足幼儿天生的好奇心。(2)科学教育有助于幼儿构建科学概念。(3)科学教育有助于提高幼儿学习科学探索的技能。(4)科学教育能够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5)科学教育有助于发掘幼儿的科学潜能。
2.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第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规定的科学学科领域的目标:(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3)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方式探索事物。(4)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5)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第二,学前教育专业生物科学教育目标的构建和实施。幼儿师范院校中,生物科学教育目标的构建和实施要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总目标“零距离”对接。
首先,科学态度和情感的养成。
一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学生天生的好奇心是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的基础,拥有好奇心,每个人都是“科学家”,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大自然丰富多彩、生机盎然,各种现象神秘莫测,这些事物和现象足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小课堂教育与社会大自然结合。在“植物形态和分类”课程包教学环节,我把学生带出教室,带往校园及野外,让他们看多姿多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这是什么植物?叶子为什么变黄?在进行“昆虫”的主题教学时,我带着学生一起进入昆虫世界。让每个学生都像侦探柯南一样去发现我们周围有哪些昆虫?这些昆虫叫什么名字?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喜欢吃什么?怎样采集昆虫和饲养昆虫等。生机盎然的教学环境、生动活泼的教育手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为“自主科学探索精神”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二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目标的意义:(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欣赏和热爱,尊重自然,关爱生命,保护野生动植物,节约能源,并形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现今,地球上野生动植物遭受严重的生存危机、世界环境日益恶化、自然资源日渐匮乏,这一目标的构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动植物分类”教学中,我们着重设问:看谁找得多,我国被列为一级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有哪些?在“生态环境”教学中,哪一年的“世界环境日”“地球日”主题最有特色?以此展开讨论,并开展“保护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组织学生收集废纸、易拉罐、玻璃瓶、果冻盒等废弃物品,把它们再生利用,做成各种新颖、有趣、立体、直观的教具,既可以节省材料,又可以减少污染,这些既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是环保的基本要求。(2)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素养是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教师必须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教师探究意识、创新精神以及科学态度,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影响很大。(3)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团结合作,学会面对困难与挫折去顽强拼搏,学会自我教育与创造。
其次,构建学生对科学知识获得、科学概念形成的新模式。
科学教育的知识目标应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过程自行获取科学经验,获得发展,而不能单纯由教师强制灌输科学概念,这是区别于传统科学教育的根本,是如今生命科学教育变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创新教育的难题。
最后,加强学生的科学实践,突出学生的科学技能训练。
生物科学教育中,科学探究实践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观察、分类、思考、操作、表达和交流等多个环节。
一是观察。通过野外活动、种植、饲养、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观察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观察技能的形成可以为其他技能的获得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是分类。分类是观察活动的延伸,是科学概念形成的途径。在学习“识别模块”教学活动中,我们把各种动物、植物、真菌的标本模型图片混放在一起,让学生自己按生物特征进行分类,并展开讨论,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科学结论。
三是操作、思考和概括。动手操作有两种类型:实验操作和技术操作。学生“动手操作”是生命科学教学活动最核
心、最重要的内容,是判断教育成功与否的主要标杆。学生对自己探索的原始记录进行加工整理、去粗取精、比较概括,帮助自己把感性的生物学知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上,形成认知能力,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做出推论和预测,再通过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和预测。
四是表达与交流。(1)用准确有效的语言表达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做法、想法和发现;(2)用适当的方式(如肢体语言、表情等)表达自己在科学活动中情感体验;(3)用各种手段(如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展示自己的科学结果。另外,到幼儿园见习回校后,要求各班级分别布置一个内容丰富的“自然角”,把小动物及植物等搬进教室里,让学生随时参与种养、养护、观察、记录;过一段时间后,各班同学之间相互参观、交流,说明各自的想法、做法、成果、体会,可以达到科学活动经验共享、成果最大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篇9
(二)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本方向涉及学前儿童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各种有利于学前儿童发展的培养策略的研究。 1.幼儿科学探索过程的技能(观察、分类、运用时空、确立关系、数量化、测量、实验、解释数据、下定义等)培养与学习方式的研究 2.幼儿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及其获得方式研究 3.幼儿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及其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4.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5.幼儿想象力发展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6.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实践研究 7.幼儿园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研究 8.幼儿自我概念获得方式的研究 9.不同依恋关系的幼儿入园适应教育方案研究 10.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研究 11.有特殊需要幼儿的教育干预方案研究 12.婴幼儿情感情绪表现及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 13.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 14.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与执行力研究 15.幼儿交往的发展特点与培养研究
(三)幼儿园健康与安全教育 1.幼儿园安全制度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2.幼儿园保育保健质量评估体系研究 3.幼儿健康行为与健康教育研究 4.0-3岁幼儿的健康教育研究 5.农村幼儿的健康现状与教育研究 6.幼儿户外体育锻炼研究 7.幼儿体育与幼儿安全研究 8.幼儿园保健老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9.幼儿安全教育问题的研究 10.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发展特点及其教育活动设计研究 11.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活动实践研究 12.以情境为导向的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四)幼儿园的课程 本方向涉及幼儿园课程的现状与问题,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方法策略,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等研究。 1.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审核与监管研究 2.幼儿园课程评价与监测体系建设研究 3.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调查研究 4.幼儿园与小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衔接状况与改进研究 5.西部地区农村学前一年混龄教育课程研究 6. 幼儿园课程资源创造性开发与利用研究 7.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适宜性与有效性研究 9.幼儿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研究 10.幼儿园课程管理研究 11.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研究 12.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3.运用动态评价指导幼儿学习的研究 14.整合观念下各领域教育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研究 15.各领域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
(五)游戏与玩具研究 幼儿园游戏的现状与问题,幼儿园游戏的创新与发展,游戏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幼儿园教玩具的开发与利用等研究。 1.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教育的研究 2.幼儿园玩教具基本配置的研究 3.游戏资源及其开发的研究 4.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支持性游戏研究 5.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特点及教育策略的研究 6.游戏中的幼儿学习、发展评估与教育支持研究 7.不同年龄班角色游戏中模拟实物与替代物作用与效果的比较研究 8.不同结构游戏材料与幼儿游戏行为的关系研究 9.结构游戏材料的投放方式与游戏中的数学经验研究 10.沙水游戏的辅助材料投放与游戏中的科学经验研究 11. 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的适应性策略研究 12.幼儿文学作品鉴赏与表演游戏的开展研究 13.运动性游戏的挑战性与安全性研究 14.益智区材料的投放方式与幼儿行为的关系 15.幼儿合作游戏的年龄特点及其促进研究 16.农村大班额背景下游戏活动的开展研究 17.混龄幼儿共同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研究 18.幼儿自发游戏的观察、支持与引导研究
篇10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诚信教育,畜牧业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3-04-160-03
社会大环境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如功利主义、金钱至上思想普遍,导致不良风气盛行,学生的不守诚信现象越来越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诸多方面。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很重视学生诚信教育。根据中央16号文件的要求,教育部在所有高校均开设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基本课程,统一使用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程,作为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直接设置诚信教育内容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抓手[1]。将诚信看成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但现实中,诚信教育难以落到实处,诚信危机在学生群体中表现日益突出。在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政治教育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吸引力,授课方法简单,举例的负面教材居多,缺乏积极优秀的正面宣传材料。在学术、科研诚信方面,学生缺乏对学术规范、学术诚信的了解,思想上认识不足,不诚实利用他人成果、一稿多投、篡改和伪造实验统计数据等,没有独立的理论观点和创新意识[2]。在学生就业方面,某些学生由于就业理念有偏差,用逃避的心态保护自己;加上功利主义对学生价值观的冲击,使其产生逃避职业深层价值,一切向“钱”看,向“厚”赚的就业心理使学生在择业时只考虑目前的现实利益。诚信教育作为一种养成教育、一种细节教育、需要通过长期实践的积累才能有效养成。因此教育过程中采用“棍棒”、“恐吓”等“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应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积极教育,培养学生自觉向上,才能达到“南风效应”。
1 动物科学类人才的诚信教育将直接影响畜牧业行业的发展
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等畜产品安全事件,一度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畜产品安全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安全问题和社会问题。畜禽安全生产,特别是特色畜牧业安全养殖、畜产品药残、疫病等检测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在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加强诚信教育,务必引导学生构筑道德底线,提高畜牧业行业自律意识,做到诚信生产,为畜产品安全提供最基础最有力的保障。
动物科学学院应努力营造诚信育人的校园环境,加强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特别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将科学道德教育纳入学生阶段的必修课,帮助学生领悟科学道德与科学职业的伦理精神,从而掌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实践、科研学习过程中受到感染,将科研诚信、学术诚信付诸于平时的学习及课题研究中,保证实验态度端正,实验数据真实,学术论文正当引用。更重要的是,动物科学类学生将来直接参与畜牧业养殖生产中,学生的德育素养,特别是科研、学术诚信尤为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到科研成果的真实性,进而涉及到动物健康养殖、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
2 加强动物科学类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2.1 加强新生入学诚信教育,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重视新生入学诚信教育,并将诚信教育作为入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新生手册中增加学术诚信和科研诚信等条例,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不诚实行为做出详细的处罚规定。注重加强新生入学诚信思想教育,通过开展诚信教育宣讲活动、畜牧业企业精英专题讲座、观看诚信教育纪录片等多种活动在学生中大力宣扬诚信教育。南开大学在2013级研究生入学时,新生会领到一份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材料,新生阅读后,要签署一份学术诚信承诺书,针对不作假、不抄袭、遵守学术道德等多项道德规定做出承诺,这份承诺书将直接由学校永久保留。在新生入学时提出警示,学术诚信是严肃认真的事情,对学生将来参与企业发展、科学研究时起到鞭策作用。因此将诚信教育作为动物科学类新生入学教育的重点内容,不仅强调了学术道德方面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告诫学生要诚信生产,诚信做人。
从入学开始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引起学生对诚信品质的高度重视。将学生不讲诚信的行为,或是诚信楷模行为记录在档案里,进行相应的教育惩罚或表彰,鞭策并激励学生坚守诚信。同时,学生诚信档案直接作为学生评奖评优最直接的评价依据。学生诚信档案也能激励他们将诚信的优良品质从学校延伸到工作及生活中,让学生因诚信而受益终身。
2.2 思想政治、专业教育与诚信教育有机结合,多维度开展诚信教育 抓住现行大学生学习阶段的特殊性,开展适合学生学习、科研和生活实际的思想道德教育,明确科学道德的定义、范畴,向学生普及畜牧安全生产、知识产权教育,提醒学生在学习、科研中如何做到坚守科研道德,并告知学生哪些行为属于触犯科学诚信的行为。动物科学类专业学生诚信思想教育,把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并且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紧密联系现实社会生活、企业安全生产,联系学生对诚信的现实想法和生活实际,结合诚信履行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教学,力争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道理讲透,使学生理解[3]。除此之外,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专业课的渗透作用和启发效果开展学术诚信教育,使学术诚信教育与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相互交融,同时将诚信法制意识教育作为学生的选修科目,帮助学生建立诚信法律法规意识。
充分利用“两课”作为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内容。既要使教育内容不失我国传统诚信的优秀元素,还要代表时代特征,使诚信更加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在讲授过程中,避免单纯的知识灌输,以召开讲座、座谈会的形式,通过明德楷模、案例警示等多种方式,结合诚信理论教学向学生系统灌输诚信道德知识。重视学生诚信的引导,加大诚信宣传,发挥舆论导向,通过校内媒体如校内电台广播、饭堂电视视频宣传、校园网络、宣传栏等方式多维度渲染诚信的教育气氛,促使学生自觉做到诚实守信。
2.3 将诚信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考核标准 评奖评优是加强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事关学生的切身利益。它与学生年度综合素质测评紧密结合,既可以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为学校、家长、社会提供评价学生在校发展和综合素质发展现状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目前对学生的诚信考核缺乏规范化、程序化、可操作化的评价指标,评价往往会带有浓厚的主观意识。但也有部分高校尝试制定专门的学生诚信考核评价制度,不过具体操作性、针对性不强,实施起来比较麻烦[2]。
评奖评优要对学生德育进行评分,进一步完善学院评奖评优的细则,取消把学术论文作为最重要的硬性指标,避免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素养尤为重要。动物科学学院2014年制定了《动物科学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暂行办法》,针对诚实守信提出了要求,其中评选基本条件的第三条:诚实守信,品学兼优;并规定若经查实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隐瞒事实或有虚假内容的不予以申请。但是文件没有针对诚实守信列出详细的考核指标。是否将助学贷款信用记录、学费缴纳、奖惩情况、人际交往、日常生活、科研态度等方面直接纳入诚信考核指标,再设计具体的评分细则。评奖评优将科研论文的发表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优秀得奖等级最重要的是看论文点数。在评奖评优等优秀考核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有关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力度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严格详细的诚信奖惩机制,及时公开表扬、奖励遵守诚信规范等诚信表现良好的学生;同时通过取消申请助学贷款的资格、撤销干部职务、取消评奖评优资格等方式,公开公正批评、处罚违反诚信的学生,绝不姑息恶劣行为,督促学生坚守诚信。
2.4 充分发扬学生导师的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作用 目前来看,动物科学学院学生群体都是80后、90后独生子女,个人修养不成熟放松自身要求,一定程度上表现自我,个性化强,思想活跃。某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机取巧,不尊重科学,肆意妄为。部分学生在实验实习过程中,随意改动实验或调查数据,有学者调查显示学生在遇到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有差别时,大部分学生会选择重做实验或分析数据错误原因,并反复做实验。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由于懒惰不愿意费时费力进行重复实验或多次调查,会选择满足实验预期结果要求的数据,私自舍弃不符合要求的数据,甚至修改实验数据。更有个别学生不愿费时费力搞调查,做实验,为了能顺利毕业,又限于毕业时间、经费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只好选择篡改或编造数据。
动物科学类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采用“导师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导师要发挥育人功能,在学生指导过程中,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学术诚信道德教育。加强对导师学术道德的考核,建立学生问责制度,学生出现学术问题,导师负连带责任。在导师遴选环节中,加入严格的学术诚信考核标准,要求导师必须思想道德、科研学术诚信素质优良。对于口碑不好,存在诚信问题的人,经费再多也不能评聘为导师。导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承担育人的主体,导师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作为学生践行诚信的榜样。因此,建立学生导师问责制,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作为学生践行诚信的榜样。同时明确导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职责,可以通过建立导师诚信育人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学生导师带领学生进行认真诚实的科学研究的同时,开展多项实践活动,将德育特别是诚信教育得到具体的塑造。导师帮助学生养成诚实的科学研究素养,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保持健康积极的就业心理状态,有效地促进了优良教风和学风建设。除此之外,导师帮助学生养成诚实的科学研究素养,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保持健康积极的就业心理状态。有利于帮助研究生端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分析个人现实和职业现实,正确对待就业和择业的区别,才能坦然的面对就业困难。
3 结语
学生本身具有良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自我约束、管理的能力,学生的诚信教育可以把理念教育与学生自觉行动结合起来。通过明德楷模、案例警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让诚信立足于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实际活动中,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多亲身体验社会和企业的服务活动、提供学生深入企业调研实习的机会,在实践中树立起诚实守信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
参考文献
[1]夏道玉.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32(1):81-84.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