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6: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

篇1

关键词:食品;饮料;加工行业;市场;绿色科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绿色、环保、健康的食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人类生存和生产中追逐的亮点,也是人类消费观念的主要指导形式。但是就我国的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它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可谓是有好有坏。尤其是在近些年来,随着媒体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食品问题不断的曝光,给人们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新兴起的食品饮料加工行业也提出新的看法和认识。

一、食品饮料加工现状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当前我国的食品加工企业多大45万家之众,食品饮料加工企业也比比皆是。但是就这些食品饮料加工企业的工作进行分析,其在工作的过程中机械化设备落后,技术滞后,管理制度不善,严重的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与生存。现阶段,我国不少食品饮料加工企业都是以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机械化设备为主的,在工作中都是以国外成功经验为参考进行的。但是在引进国外先进工作理念和工作经验中只是一个按部就班的工作模式,而未曾考虑到我国社会现状和国情问题,这就使得整个工作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和缺陷,严重的影响着该企业的发展。

二、我国食品饮料加工企业的市场特点

自从全球经济危机过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呈现出迅速的回升态势,且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在经济快速、稳步增长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的社会形态也出现独有的特征,这也为食品饮料加工企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市场基础。在当前的食品饮料加工行业发展中,其主要的市场特征如下:

1.稳固的市场经济基础

目前,我国的经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国家,并且仍然有着稳步发展态势,大有朝着第一国迈进的趋势。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尽管国民经济还不是很发达,但是人均生活水平却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使得人们在生活中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生存消费观,追求舒适、安全、健康、环保的消费新理念,这就为食品饮料加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经济基础。

2、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才的供给可谓是极为充足,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就业,且城市化发展不断的加快的今天,大学生就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实的基础,也为当今市场经济的繁荣打下了基础理念。

3、资源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落实,人们逐渐意识到全球气候恶化带来的生活与生产影响,逐渐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理念。这一理念的落实为我国的食品饮料加工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其发展提出了新方向。

三、我国食品饮料加工行业的市场发展趋势

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和社会局势的发展与变化,我国的食品饮料加工行业也迎来了相应的改变与发展。截至今日,食品饮料加工行业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系统、综合的市场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受到消费者生活观念的转变要求,我国的食品饮料加工行业在发展中也对产品的质量、安全以及健康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去进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位食品饮料加工行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安全的食品提出新要求的同时,对于食品的便捷也越来越重视。饮料作为便捷食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的生产可谓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3、对于食品安全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消费者愿意为更加健康安全的产品付更高的价格(通常>5%);淡水资源的匮乏以及分配不均导致供不应求,企业对节水节能、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技术革新日益突出,科技应用和创新将兼顾GDPI曾长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四、绿色科技的应用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食品饮料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绿色消费逐渐成为时尚消费潮流消费的亮点和热点。但是, 纵观我国绿色食品饮料市场目前的发展现状, 给人们带来的印象是既有欢迎又有忧愁。21世纪是绿色消费、绿色市场、绿色产业迅速发展的时代,近10年来中外绿色食品饮料市场的快速发展,表明绿色市场在促进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绿色食品饮料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和收入消费增长,与消费意识和观念的转变,与增强企业竞争力有直接的关系。

1、应用原则

绿色食品饮料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饮料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饮料,在中国是对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又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饮料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绿色食品饮料标志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AA级绿色食品饮料标志与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A级绿色食品饮料标志与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

2、应用要点

我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之一,绿色食品饮料资源丰富,绿色产业开发潜力巨大, 绿色市场销售前景看好。但不容乐观的是,我国现有的绿色食品饮料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主要表现在为生产设备陈旧、环境污染严重、检测手段落后、品牌保护意识谈薄等,比如,工业“三废”正严重影响蔬菜的质量;食品中农药残留超标使粮油出口受阻;有许多质量较高的食品,因不能及时申报领取“绿色商标”许可证而被别人抢注。 当然,中国绿色食品饮料市场的发展还有很多的优势。

五、结束语

伴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善,对卫生及健康的认知度也不断趋于成熟。与此同时,工业的快速发展与能源、水等资源的相对紧缺所产生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食品安全、污水排放、污水排放限制、能源消耗、可持续性发展、低碳环保、资源利用、符合法规等多个方面。为此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食品饮料加工行业市场趋势与绿色科技的重要发展进行探索,为食品饮料加工行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机械加工;智能化;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机械加工的智能化,即是借助相应的计算机系统与软件来实现对企业生产环节、加工环节以及销售环节的自动控制与自动集成,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促进生产的不断发展。现代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推动各领域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中,现代信息技术与机械加工领域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被广泛应用到机械加工的各个环节中,可以说,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进步了。因此,在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下,要实现机械加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智能化,这样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

一、机械加工行业实现智能化的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机械加工智能化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智能化程度也会不断提升。因此在机械加工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始终坚持创新与变革,使信息技术与机械加工行业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推动机械加工行业的智能化进程。

2.科技发展规律。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商品的使用价值与投入是呈正比的,投入越大、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越高,而其产生的价值也就越高。因此,要使加工的商品能卖出较高的价格,就需要加强科技投入,使机械加工出来的商品使用价值有所提升。这样才能进一步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扩大商品市场,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3.人才优先原则。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加工智能化的实现已经是必然趋势。机械加工应当抓住这一机遇,顺应发展趋势,利用科技的投入来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集约化的生产模式。而要实现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其中最大影响因素就是拥有高技术的人才。因此在机械加工行业,要积极引进与培养现代化的技术人才,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开拓智能化的路径。

二、机械加工行业实现智能化所面临的现状

机械加工行业为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提供机械设备与零件,具有十分重要的行业地位。随着航空、军事等领域的发展,对机械加工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有效利用数控系统,实现智能化与高效化。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机械加工智能化尽管发展较快,但由于起步较晚,智能化程度依然不高,智能化的实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生产模式落后。尽管机械加工领域相对于其他传统生产行业科技含量较高,但仍然摆脱不了生产模式落后粗放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当前传统机械加工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在生产过程中对劳动力的依赖要高于对科技的依赖,因此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方式粗放,生产效率低下。

2.科技投入较少。对于传统机械加工企业来说,与科技投入的巨额资金相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因此为了节约成本,许多企业都没有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而是更多的选择廉价劳动力参与生产活动,在科技方面投入较少。再加上现有技术人员素质不高,这就导致了传统加工技术难以革新,严重阻碍了机械加工智能化的实现。

3.经营观念落后。企业在生产管理中依然沿用老旧的管理模式,企业管理缺乏民主性与科学性。再加上企业管理者的思想较为陈旧固化,没有意识到科技投入对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重要影响,也没有对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前景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使得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上,忽视了科技的作用,不利于机械加工智能化的发展。

三、机械加工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

1.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实力与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为机械加工领域的改革创造必要的外在条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机械加工行业所要面临的不仅仅是国内的竞争压力,同样的,还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因此只有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加强改革创新,实现智能化加工,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竞争优势,以拓展商品市场。其次,当前众多生产领域都已经意识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也都致力于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生产中,从而满足现代化市场建设的需要。而机械加工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为各大生产领域提供基础元件与设备的,其智能化程度对其他生产领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推动机械加工行业智能化发展,能够为其他生产领域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最后,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善,人们在物质方面的追求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化,对于各类商品更多的是要求智能化、现代化、信息化,因此智能化的商品具有十分巨大的市场潜力。而根据价值规律的特点,商品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影响,正是由于社会对智能化机械加工要求广泛,因此利用科技投入来提升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网络化、科技化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在信息时代,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已经成为了企业提高自身竞争优势的必要途径,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机械加工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且随着科技的进一步革新,其应用范围还会再次拓展,从而促进机械加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科技化已经成为了机械加工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另一方面,互联网是信息时代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崛起与发展,众多企业在销售领域对电子商务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于机械加工行业来说也是同样的,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线上交易能够突破传统商品交易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大大提高商品销售的效率,并能够利用互联网上庞大的网络资源对企业的发展作出进一步的推广,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机械加工行业未来的发展中,势必会借助到网络的力量,推动其网络化的发展。

3.人才化的发展方向。人才是技术的载体,是行业实现科技创新与变革的重要基础力量。信息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当前各大生产领域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对高新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提高,由此可以看出,培养与引进具备创新精神、专业技能的现代化人才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机械加工行业来说,人才是促使智能化发展的主体,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主导行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在机械加工行业,要推动智能化的进程,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与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具备创造性才能的技术人才,加强对现有核心技术的革新力度,突出人才优势与科技优势。以此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使机械加工行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着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四、结语

要推动机械加工领域的现代化进程,就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企业的人才优势与技术优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促进行业智能化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针对机械加工领域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克服传统机械加工的技术难点。坚持走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科技化、人才化的路子,实现机械加工的高度集成与高度自动,从而进一步扩大企业优势,增强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机械加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赵弦 单位:西京学院万钧书院

参考文献:

[1]周淦娟.关于机械加工智能化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质量探索,2016,03:86-87.

[2]线澎湃.机械加工智能化发展趋势[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09:54-55.

篇3

关键词:信息化 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 发展对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覆盖到各行各业,建筑施工行业自然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是指在信息化潮流的影响下,建筑施工的主体部门以及建筑施工各环节的与时俱进的发展,这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良性发展。只有科学面对,并采取合理有效的对策,才能在信息化时代中,通过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工作机制等各种途径,让建筑施工行业得以迅速提升,并越走越远。

一、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

任何一个行业都无法阻止时展的步伐,相反,只能以“适者生存”的态度去接受时代的任何变化,或者潜移默化地被其影响。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是时代进步的一种显现,面对这样一种发展的趋势,各行业应该积极改头换面,不被时代的进步潮流所淘汰。这种趋势早已在建筑施工行业内部各个方面明显地呈现出来,并快速影响和推动了建筑施工行业的大发展。

(一)建筑施工过程的整体数字化倾向

从建筑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设置到资源配置、人员分配以及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各种内部规定和日常生活的具体安排,可以说,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建筑施工行业的角角落落。在当今的建筑施工行业中,如果抽离掉数字化技术,那么整个行业很可能会陷入一片混乱,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瘫痪状态。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当今建筑施工行业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各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发展趋势,并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为企业的发展谋福利,才是选择了一条明智的发展道路。可以说,21世纪的竞争,是信息技术的竞争,各建筑施工谁最先认识到这一点,谁就占领了先机,谁就能掌握主动权,谁就可能引导整个行业的发展,并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从而收获到更大的利益。

(二)建筑施工发展方式呈信息化、高效化趋势

任何一个企业的良好运转,都离不开合理科学的管理。信息化时代对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已不再单纯地“就事论事”,仅简单地去研究本企业的发展状况,而是借助于强大的信息潮流,敏锐地感受到整个行业内部的变动和发展趋势,及时关注到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动态,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与同行业的对比,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取长补短,不断发展自己。只有通过对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深入研究,来增强企业自身在同行业内部的竞争力,才能以更长远的眼光不断促进企业的发展。当然,在这种无可比拟的信息潮流面前,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还应扩大自己的视野,能在发展本企业,关注本行业的同时,也能留意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或者通过了解整个时代的经济发展趋势,来为企业制定出更顺应时展趋势的计划,避免企业发展道路的偏狭。

(三)网络和电子商务的普及趋势

网络的发展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一个有力工具。网络在处理数据信息上的强大优势,已被建筑施工单位及时运用,这对建筑施工行业来说,可谓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复杂的信息数据的快速准确处理,以及利用其存储途径进行的对知识的便利储备,让建筑施工行业避免了很多麻烦。同时,由于网络所具有检索和信息交换能力,也为此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电子商务的盛行,也使得建筑施工行业不用行寸步,即可达成商务经营约定,便于建筑施工的及时展开,也便于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对策

既然信息化发展趋势为企业带来了无法计量的好处,那么企业理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为自身的发展服务。

(一)成立专门的信息技术研究队伍,以保障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和及时更新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真正将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并能与时俱进地提高自己与时代接轨的能力,那么必须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致力于信息技术的队伍,通过这支队伍的引导和带动,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方向。建立这样一支队伍,首先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吸引到有能力有技术的一些信息技术维护和发展人才,同时,在本企业内部挖掘一批具有学习潜力和能力的人才,加入到信息技术人才队伍中,壮大企业信息技术人才力量,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立足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从企业实际出发,逐步推进企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任何事物的发展既需要“解放思想”,进行大胆开拓创新,同时,也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稳步前进。信息化发展方向是符合时展的大趋势,建筑施工行业应该积极面向这一发展方向进行企业内部的革新,但也不能急于求成,一种发展模式的转化,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通过对企业自身的状况进行认真务实的分析后,形成科学的发展转变方案,并在这个方案的指导下,逐步展开工作,使得企业能在稳中求进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实现信息化发展。由于建筑施工行业各企业之间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发展相对缓慢的企业,切不可看到别的企业的大发展就乱了手脚,应记住急功近利的发展方式从来不是一种科学的发展方式,也不是一种长远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建筑施工行业的所有企业还应适时关注当前国内和国际大环境,切不可闭门造车,“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只有把自己放到适合时展方向的背景下,才能走出一条真正信息化的发展之路。

(三)建立起一套系统的数据库,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做好基础

要想实现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建立一套科学的数据库系统,是最基本的。数据库是处理一切信息资料的基础。只有通过数据库来存储和分析大量的建筑施工行业的数据,并进行精确的核实,才能使企业逐步向信息化方向靠拢。就建筑施工行业而言,信息材料主要包括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环境的相关信息情况、拟建造的建筑物的信息资料分析、建筑施工环节所采用的技术和具体的施工环节分派的信息,以及企业内部员工的基本资料信息等方面。如何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能在需要时方便进行提取,那就需要数据库的合理建造。在建造过程中,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的缜密和认真,需要对所有的信息进行准确无误的输入,并进行系统化整理。因为,一旦出现疏忽,哪怕只是一个小的细节,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得整个系统在运作中出现很大漏洞。信息技术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锻炼,以保证数据库的精确运转。数据库建好了,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各项信息的整合和分析,并能进行最高效的处置,以使整个建筑施工在最优化的资源配置下,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完成一件建筑工程的建造,并能保证建筑工程的高质量以及较强的美观性。

结语:总之,建筑施工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是符合时展潮流的,各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认清这种形式,积极推进信息化发展,切不可逆时代潮流。另外,实现信息化发展方式,并非一朝一夕即可达到的,必须从国内外发展大环境出发,立足建筑施工行业和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稳中求进,实现良性过渡。

参考文献:

[1] 李坚.浅谈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07(10)

[2] 白书兴,王咏梅.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

[3] 王江,赵树宽,吕朋.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情报科学,2009(04)

[4] 王丽传.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中的标准体系框架研究[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0(10)

篇4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1机械制造技术特点

1.1系统性

在机械制造当中,信息、传感、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等科技都得到了全面体现,而且现代化系统管理技术也得到了全面体现,其中有设计、制造、生产、组织管理以及销售等。在机械制造行业发展中,需要将先进科学技术与旧技术进行持续衔接,以此实现对机械制造整个生产中的能量、物质以及信息流进行系统化控制。

1.2统一性

从原有模式进行分析,根据市场本质,其竞争核心内容便是为了提高生产率。但在国际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下,机械制造想要有效的占领市场,其手段已发生了改变,原有的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已转向生产投资、时间管理以及产品质量等。而先进机械制造技术应有效协调以上三者并使其变得完整统一。

1.3综合性

机械制造技术不应局限于产品制造,而应全方面进行,其中涉及市场调查、新品研发、产品设计、前期准备、生产加工以及销售服务等,而且要让这些环节成为高度协调和适应的整体,从而全面提高机械制造行业综合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2机械制造技术现状

我国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逐步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再加上借鉴国外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行业逐渐正向现代化快速发展。但对于核心领域以及新型科技方面的运用,和国外相比依旧非常落后。我国机械制造技术也不平衡,重工业基地已达到了现代化机械制造,而比较落后的地区仍使用传统生产模式[1]。

3未来发展趋势

3.1自动化

自动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产品生产过程当中,大量的降低了人力方面的劳动,将需要人工进行的工作交给机器,利用计算机技术高度集中的进行制造操作,在整个过程中都是机器自动化操作。在当今社会甚至是未来,自动化技术都属于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高度自动化生产产品有利于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帮助机械制造行业实现了自动化操作全新转机,使设备重量以及体积得以缩小,并且操作起来更容易进行控制。

3.2全球化

社会正在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每一个企业都会使用到计算机、软件、虚拟和网络通信等信息化技术,不同企业在技术方面的研究也会不一样,最后都会根据自身优势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逐渐出现了企业联合合作模式,通过学习其优势实现共赢的效果,这种模式的合作是以竞争为基础,使企业在同行之间的竞争优势得到提升,展现出了制造领域的优势[2]。

3.3虚拟化

虚拟化发展趋势则针对的是不同产品,机械制造产品在生产整个过程中采取模拟演示来加强产品控制,其目的便是保证生产最优化,并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更直观了解,使生产周期得到了缩短,将生产效率提高了[3]。虚拟化可以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应用。模拟演示系统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利用计算机软件将生产产品依次按照大小型号先后顺序来进行排列组合,确保可以进行正常的操作,从而实现质量性能方面的提高,不要在生产中发生误差,以至于损坏产品。

3.4网络化

在21世纪最流行的便是网络化,十年以前还没有几个领域应用到网络化,发展中国家的机械制造行业更没有人们知道网络化应用,近些年来人们已发现了网络化应用的绝对性好处,因此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人们也越来越多,如今网络化课程已融入每个行业。

3.5绿色化

绿色化属于全球共同探讨的话题,国家进行绿色化生产能够保障其长期可持续发展,机械制造绿色化为设计、材料、设备、生产、产品、包装、回收以及技术等方面的绿色化。机械制造绿色化是为了减少负面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从材料和能源方面提高其利用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机械制造技术正面临着巨大的转折,我国制造业在技术和发展上都有极大的晋升空间,而对于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则要有计划地进行稳步实施,以最短的时间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加大机械制造业投入力度,培养机械制造人才,使我国机械制造技术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飞.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技术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6(20):130.

[2]赵旭.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南方农机,2016,47(6):90-91.

篇5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 F407.63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现如今,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实力的重要标准。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电子信息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很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才能向着未来的发展趋势不断迈进。

二、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特点

当前计算机发展的主要特征是表现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而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三个特点,分别是高效化、快捷化;智能化、集约化;网络化、数字化。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高效化、快捷化特点,是指在科学的基础上的进行的计算机智能研究。当今计算机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向着智能化迈进,网络技术科技水平主要表现出能够对人类的感觉以及思维进行模仿。还能够像人脑一般进行信息的综合处理,并实现集约化的分析形式。伴随着计算机的深入,使得网络成为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产物。而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互动交流,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数字处理以及网络化技术来实现的。数字化、网络化的特点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作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具有高效化、快捷化的特点,主要是体现在对信息的存储以及对多种信息进行整合处理。这是信息技术充分反应出来的快捷化、高效率的科技特点。

三、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

1、居民生活信息化。目前,网络已经是生活“必需品”了。鉴于此种需求,房产开发商已经提出了智能小区建设的规划,为小区住户提供高质量的宽带交互式多媒体信息服务,向用户提供一个实用的网络平台。在智能小区中,居民可以利用此平台实现网上购物、视频在线、远程通讯、远程医疗、视频会议、电子商务、居家办公、异地间的资源共享等,真正地将居民日常生活所关心的工作学习、家庭保健、家庭娱乐等问题廉价、快速地信息化解决。

2、教育信息化。当今,互联网和教育这两种力量的融合促成了教育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也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其出现具有着极强的时代必然性。互联网起源与教育,当年美国西南部四所大学四台计算机的数据交换引发了如今的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由此可见,电子信息技术与教育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如今,学校对学生“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新的计算机和网络教学模式的推行,全社会广泛开展的信息教育,加上计算机和网络的高度普及应用势必助推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3、日常设备信息化。随着人们对生活信息化的渴求,越来越多的日常设备都或多或少的应用了信息技术。如冰箱的恒温控制系统、彩电的数字网络功能等等。而日渐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汽车更是将信息技术在日常设备中应用发挥到了极点。

四、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

1、技术人力严重缺乏

目前,对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出现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技术人才严重欠缺。不可否认,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的确不少,而且还在不断的增加中,从事的种类也比较齐全。但是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单一型的人才,所从事的领域也仅仅只是自己擅长的一部分。复合型的人才在我国并不多见,这就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在这些技术人才中,高端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的严重欠缺,同样制约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

2、发展环境资源紧缺

发展环境资源的紧缺也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电子信息产品的假冒伪劣、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盗版产品的走私贩卖以及企业间不良竞争几个方面。这些现象在我国电子信息市场屡见不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潜力。

只有为电子信息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才会使电子技术人才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才能推动我国电子信息市场的进步,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竞争能力和整体经济水平。

3、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不合理,从而导致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中所研发的产品无法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提并论,虽然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总的发展趋势很理想,但是由于电子信息产业机构的不合理,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升级,如果想使电子信息技术的产品能够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媲美,那么就要打破传统的产业机构,根据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现状,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

五、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技术以其自身易于传播的特点成为一种全球共享性的技术,正是因为这种全球化的特征使得国际经济危机对其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在这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中国刚刚起步的电子信息技术同样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作为一种典型的高新技术,该产业在发展中具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大、负面影响弱的特点而备受各国青睐,是在当前资源匮乏的经济发展环境中注定有着长远的发展前景。相对于其他的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具有巨大的优势,在该领域投入大量的资源、财力、物力无疑将会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将会快速发展,并且将会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层次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因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工艺优化、成品采购及销售等都对于全球化的分工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先进企业凭借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以及雄厚的企业实力进行信息技术产业的行业优化,将科技含量高的研发和设计工作留在综合能力较强的西方,对于劳动密集型的低科技含量工作则是转移到拉美及一些亚洲国家,通用产业的调整实现了整个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在我国这种形势同样存在,具体的表现则是有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向西部进行优化型产业转移。由此可以推断,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正呈现出层次化、国际化的趋势。

2、产业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

在经济建设中,具有相关性的产业在一定的组合下进行集聚可以产生规模效益。对于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来说,只有这种产业在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之后才能以此为跳板实现更为长远的发展。在我国,信息技术产业起步较晚,整个产业处在快速的发展中,在这个过程中,产业化和集成化的发展将会使得行业生存能力增强,在抵抗外部风险中能够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形成产业化之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可以依托信息的内部沟通、内部流程的优化来促进产业的发展,而集成化则是产业化形成的重要基础。目前,全球化的产业竞争愈演愈烈,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只有在形成产业化、集中化之后才能增强自身在经济领域的竞争能力。由此可见,电子信息技术目前以呈现产业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

3、区域性、整体性的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托该技术形成的产业也在迅速的发展着。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区域性的行业组织逐渐的建立。区域性的行业组织的主要作用是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促进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良性发展,并且致力于整个行业力量的整合优化,使得该产业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在区域性产业形成的过程中,区域性的集结使得该地区产业呈现出一定的整体性,而在全球化不断地推进中,分割的区域又在信息的流通中形成一个大的整体,使其呈现出全球性的整体性。区域性和整体性也是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六、结语

综上所述,由上文可以看出,随着人类的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电子信息技术也随之产生。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使得电子信息技术因其活跃的和极强渗透力的特征应用于各个行业。在科技迅猛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各类信息技术已步入普通百姓之家,互联网和数字电视已经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构成成分。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也将更广阔。

参考文献:

[1] 崔磊:《浅谈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出的几点建议》,《知识经济》,2011年11期

[2] 高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广东科技》,2008年16期

篇6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直到现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整个发展历程已经有六十多年,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满足各行业的发展需求,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

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其发展现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1普遍性与迅速深入发展

在各种高新技术推广和更新的情况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同样,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科技生产提供了新的动力,从而促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多个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变得越来越普遍,并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情况下,迅速向着更深层次发展,给人们的生活、科技生产等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1.2综合化和专业化发展

在计算机越来越普遍使用的过程中,计算机科学变得越来越综合化和专业化,与各行业的发展趋势有着紧密联系。例如:家用电器的智能化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才能更加方便和实用,从而满足更多家庭、人群的需求。同时,人们对专业化、综合化方面提出的要求,大大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综合化、专业化发展,是人们提出各种要求的必然趋势。

1.3不断突破和更广发展

由于各个领域的技术要求变得越来越专业,因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提供的功能也变得更加固定,从而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不断突破,最终向着更广的范围发展。例如:电子管、晶体管和半导体管的相继运用,给计算机技术的集成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不仅推动计算机科学不断突破,更为计算机技术创新提供更光阔的资源,从而推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人们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大环境下,各行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给予了高度重视,从而促进社会、经济更快发展。总的来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不断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可以通过独特的设计结构、平行技术等,实现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各种数据、指令的合理性分析,从而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智能化发展。由于计算机有很多个处理器,可以同时处理一个问题,因此,计算机的运行速度非常快速,在处理难度较高的问题上有着一定优势。所以,智能化的高级计算机在设置有高科技元件的基础上,可以用于处理复杂性较强的任务,特别是一些难度很高的作业中,需要利用智能化计算机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节约任务完成的时间,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有着重要影响。由此可见,根据计算机的实际应用可知,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研究人员根据人脑的情况进行智能化计算机的设计,可以使其更加人性化,从而促进计算机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2.2高性能方向发展

目前,较多计算机都是通过采用合适的芯片来完成相关操作的,因此,对芯片技术有着极大依赖性,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重要动力。随着高科技人才的不断增多、高新技术的不断推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发工作变得更加有效,对于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向着高性能方向发展有着极大作用。例如:纳米技术、量子技术等的与芯片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促进计算机内部结构、硬件更加完善,从而提升计算机开发的整体水平。根据量子计算机的运行情况来看,通过充分利用最新型的量子物理力学原理,计算机内部的各种数据的计算与储存可以实现物理设置,从而在利用激光脉冲物理特征的基础上,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率和相关信息的准确性。与此同时,由于光的速度非常快,目前还没有任何物质的速度可以超过光速,因此,光子计算是通过利用光子来进行各种数据的计算与储存的,不但可以取代传统互联网的运行程序,还能大大提高各种数据的精确性,最终降低复杂信息的处理难度,对于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有着极大作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践过程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需要更多优秀人才的不懈努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时代,人们对高新技术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上述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需要与各领域的发展相适应,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鹤.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跨越式发展[J].科技风,2015,07:210-211.

[2]马维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05:218.

篇7

关键词:连铸机;电气自动化控制;现状;发展趋势;合理建议

0 概述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连铸技术作为主导技术在钢铁生产中不断改进并日趋完善,连铸机的操作也从传统的人工操作控制模式逐步走向电气自动化控制。与传统的人工操作控制相比,连铸机电气自动化控制不仅简化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金属的得收率、节约能量消耗,同时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工作负担和劳动强度,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产品质量。可以说,连铸机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平决定了铸钢的产品质量。

1 连铸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下

1.1 连铸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现状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钢铁连铸技术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连铸机电气自动化操作系统随着连铸技术的进步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并赶超了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但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并不占优势,可以说是比下有余,比上不足。

第二、连铸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弥补了我国在钢铁连铸方面的技术空缺,为我国的钢铁行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后盾,使得铸钢产品质量大大提高,直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增加了我国连铸技术在国际上的行业竞争力,扩大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提升了国际地位。

第三、连铸机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基本包括了生产管理级计算机、过程控制级计算机、设备控制计算机、各种自动检测仪表和液压装置等。其中过程控制计算机和设备控制计算机是系统中最重要的,虽然有关连铸机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目前连铸机实际生产的过程中,控制技术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存在着不可测或可测扰动和未建模动态问题;过程自身与执行机构之间存在的滞后性;连铸过程各环节的协调控制和调度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铸坯的质量控制的精确性。

1.2 连铸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连铸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越来越成为铸钢行业中必不可少的生产平台,其必须适应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创新性。各大铸钢企业必须不断致力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追求连铸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这样,才能在优胜劣汰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2)一体化。实行连铸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一体化能给连铸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变化。它可以实现连铸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实时性能管理,优化控制技术;(3)标准化。连铸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接口的标准化,能够确保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更为方便,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保证在有效竞争的前提下趋利避害;(4)安全化。连铸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朝着安全规范的趋势发展,可逐步降低生产中的危险性,保证产品质量;(5)专业化。连铸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能使其更加容易适应新科技的发展,也更有利其专心研究新技术,开创新局面;(6)数字化。目前,各个系统工程要想得到长足发展,都与数字化相联系。所以,数字化是今后各大工程系统发展的趋势。连铸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数字化可以使信息整体作为目标,将信息整体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这样,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很方便地查到信息数据。

2 连铸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连铸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现代铸钢工业发展的关键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连铸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更显得迫不及待。通过以上分析,现提出以下几项有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

2.1 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我们要充分借鉴学习其他国家的连铸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和设备,既要向发达国家学习,也要向中小发展国家学习,学习中做到委屈求全,不耻下问。

2.2 加强各企业之间的协作

企业之间应多进行学术交流和技术研讨。这种交流与研讨并不局限于铸钢行业,而是纵横各行各业。要知道,连铸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集钢铁连铸技术、电气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于一身,横跨了钢化行业,电气行业、计算机行业等众多行业。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也不仅仅应用于铸钢行业,而是应用于整个冶金行业并逐渐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果各行各业都来参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创新研讨,必定会碰撞出思想的奇妙火花。连铸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就可以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创造出新领域。

2.3 培养专业人才

国家和企业应加大力度,不惜成本,培养出一批适应新科技新操作的专业人才,持续培训加强在岗人员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使连铸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跟得上科技发展的脚步。

3 结语

总体上讲,我国的连铸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处于世界的中上水平的,但是相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发达国家的连铸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正朝着智能化、全自动化,无人浇铸的方向发展。在当今连铸技术、电气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铸钢行业要想开创全新的格局,就必须牢牢掌握与现代化技术息息相关的科学知识与实践能力,多方面多途径了解和学习连铸机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这样才可以为国家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郭戈,于伟,柴天佑.连铸过程建模与控制[J].控制与决策,1997(12)(增刊):01-06.

[2]郑沛然.连续铸钢工艺及设备[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206-227.

[3]张军.李楠.浅谈电气控制系统(RCS)的应用和发展[D].自动化博览,2004.

篇8

关键词:建筑业;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发展成就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建筑业也迎来发展,在推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至今制约着其前进的步伐。

一、建筑业现状

1、行业发展过多依赖外部投入

建筑业的增长方式是典型的外延型增长,即行业发展主要依靠外部经济要素投入的拉动,其别依赖资本投入的拉动。客观地说,三十年中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效应,而非通过行业和企业的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形成,亦不是通过企业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实现的,因而这种增长和成长缺乏与之相对称的价值内涵和可复制性。

2、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1)技术人员比例低

在我国建筑业854万正式职工中仅有178万技术人员,其比例仅为20%,是排名第一的教育业的四分之一。另外,由于大量农民工的加入,目前建筑业就业人员达到了3893万,这使得建筑业的技术人员比率仅为4.6%。

建筑业较低的收入水平,也从侧面反映出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征。2010年职工年收入为27529元,是年收入最高行业的39%(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

(2)平均技术含量低

我国国民经济仍处于经济恢复发展时期,由于长期供给不足以及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造成了通用基础设施、普通工业及民用建筑供应的巨大的缺口。因此,建筑业至今面临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以满足社会对此类建筑的巨大需求为主。形成产值的建筑产品中,主要为技术含量较低的普通建筑,因此对从事建筑施工的劳动力技术要求较低。

(3)低收益高负担

建筑业的效益和收益状况,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劳动密集型特点。低效是针对建筑业运行效率和社会贡献的评判,对建筑业内部企业来说,行业的基本经济状况则更多地表现为效益低下和负担沉重。

长期以来,建筑业产值利润率维持在2%~3%,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低利行业,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在低利润的同时,负债率却高居不下,以2005年数据为例,建筑施工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65%。

(4)竞争激烈

建筑业企业面临和感受最为深刻的状况,是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筑行业竞争的特点是,市场整体处于过度竞争状态,而局部市场则表现出竞争不足。

在工程数量大、竞争最为激烈的普通房屋工程领域,直观的竞争现象就是建筑企业数量的激增,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业内规模相当、业务相类似企业的同类同质竞争,竞争手段主要以价格竞争为表现形式,并伴有为项目业主方垫付部分工程款项的融资条件竞争。

二、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全球化和地域化

建筑是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必须进行的物质生产和艺术创作活动。由于全球信息网的建立和使用,由于世界交通的高速与便捷,由于世界经济科技的一体化,往日庞大的地球变成今日的“地球村”,各国的建筑文化、科技、艺术的交流、合作、渗透、融合、影响、趋同,从而出现全球化的趋势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这种全球化趋势一方面使我们了解和学到发达国家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提高我们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对我们民族传统文化和本土建筑有极大冲击,使一些地方的建筑失掉民族和地域特色。由于建筑具有历史性、连续性、民族性、地域性特征,全球化的浪潮是不可能使它们完全消失的。特别是中国本土建筑有许多具有很高科技和艺术价值的东西,既不可能被全球化浪潮淹没,我们自己也不能随便抛弃。建筑既有全球化趋势,又有地域化或本土化趋势,二者同时存在。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两种发展趋势,我们就容易迷失方向。主张在最初的挪用套用之后,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创造性输出,要坚持“引进”和“输出”相结合,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创造出既有民族形式、地方特色,又有世界先进水平、时代特征的新建筑来。

2、高强化和优质化

材料是建设的基础。新材料的品种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上世纪末我国建材发展很快,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很落后。不少地方还在使用实心粘土砖,这不仅破坏农田、影响生态环境,而且也增加建筑自重。由于实现下一步战略目标的需要,我国建设仍将大规模地进行,建筑材料也将会因此继续得到发展。发展的趋势将是结构材料高强化,功能材料优质化,新材料的广泛使用。

3、生态化和节能化

随着传统工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资源的消耗,城市的扩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衡。此外,城市污水、垃圾、噪声污染也很严重。由于乡镇企业布局分散、技术落后、量大面广更使我国污染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城乡同时受到污染。于是“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生态建筑”或“绿色建筑”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这就是生态化趋势出现的大背景。它们也是中国建筑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绿色化的要求越来越明确、越来越严格。中央提出建设节能省地型建筑,原来是节能省地型住宅,节能省地型公共建筑,现在统称为节能省地型建筑。这关系到建筑业转变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模式,涉及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由建筑业来影响到整个国家,就是说绿色建筑甚至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全局性的问题,是每一个企业、行业不可回避的大问题,是工作的重点。公认的绿色建筑的基本含义有三个组成部分,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整个建筑的活动,乃至建筑物存在的整个周期都要尽量好的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果,资源包括能源。最好的提高资源利用率,第二个重要概念就是整个建筑活动,以及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内尽量减少环境的负担,尽量少的污染环境,这是第二个组成部分。第三个组成部分,建筑物不是回到草房子的时代,草房子是绿色的,它也不污染,而我们要的建筑物是要人性化的,能够为人提供更好地生存、生活空间的这么一个建筑物,最后要实现建筑与大自然的共融。我国资源的利用效率、能源的利用效率是很低的,和国际上发达国家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要不改变增长方式是走不通的。所以,推进绿色建筑是中国必须要做的。

三、结语

经过三十年特别是近十年来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未来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建筑行业发展的基本态势将是使这一格局固定化。这一过程中,各类所有制和不同规模企业的经营模式的差异性将表现得更为明显,各自业务范围的边界轮廓将逐步明显,尤其在东部建筑业发达地区,各类企业的市场分工将逐步明确,企业间等级区分分明。这一格局一旦形成,各类企业的市场地位也将随之确定,等级间相互难以跨越。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张纯红.新世纪我国建筑的发展趋势[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2(3)

[3]国内科技报道.2009年12月25日

[4]桂立平.建筑市场发展趋势与挑战[J].施工企业管理,2002,4

[5]高洪亮.中国建筑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J].房地产业,2007,8

篇9

【关键词】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趋势

新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发展不断加快,智能化越来越被人们提上了日程。很多领域都开始了智能化的进程,机械工程领域也不例外。当前,讨论机械的智能化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已经成为了当代国内外学者的主要问题,还影响着中国人民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对其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当前国内机械工程智能化的现状介绍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同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加深,在这个过程中,域外诸多先进的管理模式与工艺流程相继传入我国,使国内各个相关领域实现了显著进步,尤其是我国在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发展过程中,各类工业制造技术的传入使我国工业生产大步前行。现今,随着国内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相关理论日渐成熟,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与催生之下,智能化技术在我国机械制造业领域中得到了普遍的关注与推广。智能化技术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实现了对以往机械制造领域过于依赖人工操作作业模式的有效替代,进而推动了国内机械制造行业实现了高效发展。智能化在机械工程的发展中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的众多企业已经开始研发智能化应用于机械工程的可能性,尽管企业的运作方式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企业在管理模式、生产制造等方面有所变革,更多的公司越来越重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仍存在诸多的困难:科技水平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世界顶级水平还存在差距;智能化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果,但创新能力不够;信息管理系统虽然建立,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发展较为迅速,但是智能化的程度不高等。虽然存在困难,但这些困难都只是暂时,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方向是大势所趋,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深度发展,将为机械工程智能化提供更强大的支撑。

2机械工程智能化的意义

我国的机械工程领域发展相对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而言,在起点上是比较低的,但是在发展速度上却是可比肩的。尤其是在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之后,不仅能够节能减排,还具有一些智能高效功能,因此其意义是无法忽视的。

2.1节能减排功能

在世界各国相继进入工业时代的背景之下,能源危机问题与环境污染问题益发凸显出来,成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受此影响,现今世界各国对于能源问题以及工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如何依托技术创新与工艺革新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是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化进程相对较晚,同时机械制造领域中出现的能耗问题以及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借助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将实现对机械制造生产流程的效度化资源整合,进而在实现高效生产的同时,有利地整饬以往存在的工业污染问题,同时依托智能化技术的精准控制,亦能够使机械制造类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对能耗的有效降低。

2.2智能高效功能

通过在机械制造行业引入智能化技术,将有效地提升工业生产效率,改进产品质量,使机械制造类企业无需如同先前那般担负较重的人力成本,同时,智能化技术能够带来机械制造领域的工业革新与生产流程优化,从而使机械制造类企业的生产绩效得到显著提升,这样一来,将推动机械制造类产业由以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向高新产业的过渡与转型,从而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外部竞争力。当然,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远远并非仅仅具有以上两点意义,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是不容小觑的。

3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趋势分析

现今一个阶段,在智能化技术被逐步引入与应用到机械制造领域之后,国内机械制造行业走向了全球化发展趋势。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世界上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产品与服务的高速交换与流通。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时代的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原因在于,我国自上世纪建国后走过一段曲折的发展经历,直至上世纪改革开放后方才大力发展经济,因此,对于国内机械制造类企业而言,面对全球化时代对我国造成的不利影响,应当注重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以便在同域外企业进行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而为达成这一目标,机械制造类企业应当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积极进行自主技术研发与技术创新,从而推动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同时借助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我国机械制造企业赶超域外企业创造契机。此外,从环保角度来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改变以往机械制造类企业“低产出、高能耗”的生产现状,而是依托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实现生产流程的优化、生产工艺的创新,进而将自身打造成绿色节能企业,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

4结语

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型过渡过程中,机械制造工程的发展是决定性因素之一,借助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的普及应用,将推动国内机械制造类企业实现高效生产、绿色生产。期待着我国的机械制造工程智能化发展越来越顺利,越来越高效,这不仅对于机械制造行业而言是有利的,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都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李瑞婷,韩辉辉.基于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的研究[J].科技风,2014(04).

[2],杨金勇.浅谈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与机电一体化的结合发展及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

[3]赵晓东.机械工程智能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4(03).

篇10

关键词:化工自动化;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集能源、资金、技术于一体,是大型的密集型产业。近年来,我国的化工工业一直在发展,扩大了生产规模,并提高了技术水平。但是,我国的总体化工水平不高,能源和资金很容易造成大额的浪费,所以,企业需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化工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一、化工自动化控制概述

化工自动化控制指的是化工企业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采用先进的高科技信息化自动化控制技术,对化学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使控制理论和时间有机的协调起来,令企业的原料加工到成品生产的全部过程都采用自动化控制,并对生产环境中的温度、流量和大气压力等因素模拟控制。自动化控制不需要工作人员直接参与操作,只需通过自动化设备及相关装置进行控制。

化工自动化控制系统要设计的完整且高质量,具体要注意的是:选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设备,

二、化工自动化控制的关键技术

化工自动化技术结构可以分成三层:基础自动化层,将过程控制系统(PCS)作为代表,具体包括各种先进的控制软件、DCS、FCS等;生产过程运行优化层,将生产过程制造执行系统(MES)作为代表,具体包括先进建模及流程模拟技术、数据挖掘和校正技术、动态控制管理技术等;企业生产经营优化层,将企业资源管理(ERP)作为代表,具体包括ERP、SCM、CRM、PqDM等等

(一)数据库信息集成

化工产业自动化技术的主要载体是信息的集成,而信息集成想要实现则需管理好数据库。数据库系统功能要求更高的实用性,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的各项指标控制。在海量的信息处理需求下,系统控制需要实时对数据的产生和加工进行监督并进行控制

(二)决策支持

生产经营中,企业需要决策支持。经营决策指导着化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是重点执行内容中的一项。传统管理模式的决策支持缺少相关的经验,导致决策的质量不高、随意性幅度大。当今信息产业技术下的高科技信息系统的使用,让各项决策能够优化整合同行业的信息,从而科学合理的部署企业经营生产决策,提高自动化水平。此外,化工生产过程中还要对生产方案进行盈亏分析,及时调整经济指标,让企业决策更贴近化工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

(三)流程模拟运用技术

对化工自动化生产经营的过程进行模拟,并建立起能够反映出生产原貌的模型,就叫做流程模拟。化工生产过程一般来讲都是繁多复杂的,通过模拟流程可以充分理解各个生产环节的具体内容,提高结构优化能力,帮助故障诊断。

三、化工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趋势

(一)科技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化工自动化控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进入到化工企业后,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由单一的生产过程延伸到了企业的管理环节。今后,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全面扩展,将会渗透到各个生产环节,包括:数据采集、生产监控、经营决策和生产设备维护等等,甚至还会涉及到原材料的采集、进厂、检测、使用等等,另外还包含了人事的管理。例如MIS系统,就是当今化工企业主要开始推广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完全显现出了科学技术在化工产业领域的发展趋势。

(二)设施发展趋势

化工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施主要包括仪表和生产设备。仪表分为气动仪表、电动仪表和液动仪表,引入了微机处理技术后,仪表最终的发展目标是电动或液动的自动化仪表。而生产设备方面,我国引入了美国微软公司的Windows软件操作平台,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逐步将DCS和CIPS系统的无缝连接技术广泛应用,并对化工企业实施现金的控制技术,建立好技术自动化控制平台,最后实现实时信息数据共享,实现管理控制一体化。此外,硬件设施也要不断更新升级并整合资源,最终要实现化工产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全天候、全方位和全过程的使用。

(三)人员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的化工企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一直在摸索中发展,更多还是借鉴发达国家的高科技手段,从而我国的化工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操作人员普遍素质不高而且缺乏相关的专业性知识,所以,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也是将来需要着重关注的.

1、加强技术人员培训

技术人员的培训要将定期和不定期培训、企业自主培训和资助外出培训结合起来,让技术人员从技术观念上全面更新,拥有更开放先进的思维、更强的责任心。企业要精密部署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

2、建立科技院校

人才的培养主要还是要加强教育院校的发展,高技术人才更要依托于高科技院校。所以,化工企业发展应该将相关的院校建设也包括进来,广泛开始自动化控制专业,这样,高技术人才必然会不断涌现出来

3、加强技术人才之间的交流

人才交流有三种层次上的交流。第一,指一个化工企业中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间的交流,帮助工作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第二,指的是企业之间的交流,同类型化工企业之间多开展技术经验交流会,促进同行业发展和自动化控制水平的提升;最后,就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交流,我们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并引进先进的技术经验,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争取走上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结语

未来的时代,化工自动化控制技术一定会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不断进步,化工企业更应该在技术方面继续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使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资料

[1]晁元德.化工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趋势分析[J].化工管理,2014(05)

[2]王娜,陈刚.论化工自动化控制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