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精心设计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前置性作业,引导自主学习
有位教育家说得好:“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好习惯对于每个人尤其是小学生至关重要。学生不仅应该“乐学”,而且应该“会学”,也就是要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为主动。
在教学中,重视加强语文预习方法的指导,做到以下几点。就是读课文前的“导读”、“预习提示”,读“课文”、读“注释”、读文后的“生字”、读单元后的“回顾、拓展”、读“读读背背”,等等。划:就是在读的过程中,用铅笔把生字、新词、难句、重要内容、疑惑的问题划出来,这样可以引起注意并加深思索,提高预习的功效。查:就是借用工具书(如词典、字典)、资料书或上网等,查明弄生了的形、音、义,新词或难句的含义,疑惑的问题以及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等等。为此,特别设立以学生为组长的网络组,负责搜集打印语文资料,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思:就是细读课文后,对提示、课文内容、练习题进行初步思考,了解课文思路。主题思想,弄清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分析用词造句的特点和文章的优点,初步了解课后缘习的内容。联:就是在预习中把所阅读的这篇课文与学过的同类课文联系起来,或同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异同点。摘:就是把在预习或学习中发现的精彩语句,警句摘录抄写下来,进行知识的积累,写在随堂本上。除此之外,每天阅读课之前,背诵摘抄一首古诗并记在积累本上。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二、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自读自悟
教师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点拨提升,特别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指导学生沿着教师教学思路,积极参与。听课不仅11斤教师讲,还要听学生对问题的各种建议、看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让学生真正进入教学过程,参与学习,提高阅读技能。
1.从课题处质疑。例如在教学课文《爬山虎的脚》,我提问:“同学们,当你们读到‘脚’字时脑子里会产生什么疑问?”一时间教室里议论纷纷,学生争相举手。有的说:“我想知道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有的问:“老师,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有的提出:“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等等。能抓住要点和关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前提,也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有利于促进他们在再次阅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针对疑问深入思考,并运用合作的方式,与同学共同探究学习。
2.从文章的重点句处质疑。教学时,引导学生从这些重点句子入手,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既能帮助他们提纲挈领,理清文章思路,还能让他们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如《搭石》一文,学生抓住“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接着故乡的小路,也联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一句提问,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在短时间内提取最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3.从课文插图入手质疑。插图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结合捅图提问,也是一种阅读课文的好方法。如学习《卡罗纳》一课后,让学生在插图旁写上自己的感受:“我”会对卡罗纳说些什么?学生们顿时埋头书写。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卡罗纳,今天到我家去吧,今后我的妈妈就是你的妈妈,好吗?也有的同学写道:卡罗纳,不要太悲伤了,我是你的朋友,我们大家都是你的朋友,我们的妈妈就是你的妈妈!这种方法,不是简单的加强记忆,而是促进思考,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的学习过程。
篇2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根据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以年段划分,分别进行拼读、认读、朗读和初步的阅读训练。下面我就谈谈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读懂一些简易的读物,难度不大,但作为起始阶段,方法的掌握、习惯的形成却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
首先,培养拼读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尤其是中低段学生对掌握单词的拼读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在实际教学中我就采用了江苏溧阳实验小学推行的“直接拼音法”。
其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应在实际教学中尽量使用标准的录音,让学生模仿,以培养学生形成标准地道的语音、语调。
然后教师可以再辅以朗读技巧的讲解,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流中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重音、意群与节奏。
再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题目、图示、上下文以及构词法等,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抓关键词的能力,如在阅读时,注意事物(what)、地点(where)、人物(who)、时间(when)、怎样(how)、原因(why)等关键词。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
目前小学阶段“读”的要求一般相当于基础教学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一、二级的要求。根据课标和日常教学,我认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分阶段实施。(1)小学低段的阅读应以听、说为主线,在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阅读内容,从听到说,循序渐进。(2)小学中段的阅读应首先听录音看范文,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再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在进一步理解文章后,完成课后练习并能复述或表演所学内容。(3)小学高段的阅读应首先通读短文,对短文有一个初步总的印象。在通读文章之后,能根据图片或上下文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为语言的输出作准备。在解决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回到课文对整篇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再让学生提笔续写或改写短文,作为语言的输出。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结合听、说、写,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1)针对中低段学生所采取的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No 的问题或简单的选择题,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
(2)针对中高段学生采取主动参与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因为现今的阅读教材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极有利于将知识化难为易。但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应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接着再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最后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学生对篇章的结构、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和运用,引导学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交际活动。如改写、续写,角色扮演,或运用所学重点词、重点句型设置场景进行说话、写话,或结合短文话题及提供的图片开展说写等活动,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四、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渠道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教学目标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还要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创新精神,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使学生形成健康正确的人生观。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适应各类语言的阅读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协助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喜欢学习,对学习充满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整合的方法
篇4
关键词: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实施;学生
近些年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不断推陈出新,其中,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新兴教学方法之一。当前,一些大陆教育学者开始关注并实践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经过不断推广、传播与应用,群文阅读教学已在我国初中语文教育领域中初具规模。但是,群文阅读教学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这就需要我们理清思路,努力探索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高效实施路径,真正推动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与特性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
群文阅读主要指的是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把一组文本用某种特定方法组合起来,引导初中生进行阅读,促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与阅读能力。另外,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选取的文本,通常都是以多个议题或者一个议题为中心,并在阅读环节中紧紧围绕所选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进而达成一致意见。
(二)群文阅读的基本特性
选文多向性。从群文阅读的定义可以发现,群文阅读选文具有显著的多向性特征。即群文阅读中的文本选择,其议题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选题开放性。群文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其关键就在于所选议题的可讨论性与开放性;共识一致性。由于群文阅读选题具有突出的开放性特征,因而群文阅读所选议题并没有固定或唯一答案。从本质上看,群文阅读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共识的一致性。[2]
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实施的必要性
一是适应信息化阅读的要求。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的教育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信息分析以及信息整合能力。群文阅读即是透过各组文本挖掘出隐藏在文本中的各种信息,且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归纳与总结发现信息、整合信息的方法。与此同时,信息时代的最突出特征就是不规则化的信息与大数据化的信息,这与群文阅读教学以大容量阅读信息为根本的教学思想正好相吻合。所以,初中群文阅读教学是适应信息化时展要求的新兴教学策略。
二是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束缚。传统初中阅读教学模式以单篇阅读教学形式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存在过于重分析与重讲解的弊端,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初中学生的阅读自主性。[3]而群文阅读所表现出的阅读大容量与阅读大信息化的特征,弱化了初中阅读教学的讲解分析基础,使得阅读教学中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得以贯彻与落实,对确保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意义深远。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群文阅读有效打破了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束缚,提升了初中阅读教学的整体成效。
三、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施路径
一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由于群文阅读教学的始发点与最终归宿都是确保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因而在初中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在整个阅读环节中的主体性。具体而言,初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时,应该引导学生共同思考,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议题讨论,尽可能体现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民主性,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是调动阅读积极性。对于初中阶段学生而言,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施更具挑战性。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突破传统机械的、被动的阅读观念束缚,重视初中学生的阅读主动性与自觉性,不断丰富阅读内容、创新阅读形式等。[4]所以,有效激发初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最大程度调动其阅读动力,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实施的关键路径。
三是践行小组合作模式。初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策略时,要高度关注小组合作模式的应用。具体来讲,小组合作模式就是教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然后让各个小组自由讨论有关议题,并总结出本小组的观点与看法。小组合作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对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领域,群文阅读教学的诞生,不但创新了阅读教学观念、改变了传统单篇教学模式及单元教学框架,而且大大丰富了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内容。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新兴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并不是对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取缔,而是对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王朔.从“作者之死”谈“群文阅读”――“群文阅读”中的文本,学生及教师关系解读[J].重庆教育,2013(06).
[2]程春梅.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目标研究简论[J].中学语文,2007(01).
篇5
——基于阅读有效性的探究
摘要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新课标的要求,也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要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提升阅读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探究。文章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是阅读教学概述及阅读教学理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策略以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注意点。希望本文的探究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有效性
引言
阅读教学组成了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伴随着新课改的传入,在时展的今天,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然落后,无法达到《新课标》中要求的“培养学生感受阅读乐趣”、“使学生领会作者感情”等要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并对阅读教学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了三种阅读教学的方法以及注意点,参照阅读教学,给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案例。
一、阅读教学概述及阅读教学理论
(一)阅读教学的特点与内涵
依照“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做出解释,即阅读教学是一种让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遣词造句情况、架构情况以及能够解答文章习题的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笔者通过深入分析,认为阅读教学最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得意”、“得言”与“得法”。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理解文章含义,并能够明确文章的布局并获得“自我学习”的能力。
(二)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遵从两个理论,即信息传播理论和阅读学理论。并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爱上阅读”。结合教学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学生“学会阅读”,获得阅读知识的过程就是存储变换输出这一系列过程,而且是相结合于“信息传播理论”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遵循这一理论对学生进行逐层教学,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知识。由于互动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所以,阅读教学理论强调阅读活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初中语文在教学中也应将“互动性”摆在至关重要的地位。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策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中,包括手机、电脑、Ipad等多样化的媒介的出现致使初中生阅读出现“表层化”、“随意化”以及“感性化”的特征。虽然阅读媒介愈加丰富,但基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学阅读是时候做出调整了,目的是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由于当前相当一部分教师仅局限于传统教学思维,不注重对学生实行单一的教学方法,不注重创新教学模式以及调整教学方法,而太过注重“考点”,导致学生对阅读无法产生兴趣,最终使阅读教学活动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另外,在教学中,部分教师未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致使学生兴趣降低,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也影响了教师自身教学的有效性。
(二)主题式教学
由于当前初中学生阅读“随意化”以及“零散化”,在笔者看来,主题式教学策略就成了一种比较适用的教学策略,学生通过对阅读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掌握,“化整为零”。详细来讲,除了让学生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解之外,还需要对文章的语句、结构等多方面进行理解,其教学内容可谓是非常丰富的。因此被称作为完整的阅读教学。因此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需要选定一个主题,并以该主题为中心进行“发散”从而丰富了阅读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阅读的理解。主题式教学的应用也需要教师对学生本身的水平有较多的了解,这样所提出的问题方能真正调动学生思考的兴趣,不能太难或者太过简单,否则起不到教学有效性的效果。
(三)课堂整合式提问
所谓课堂整合式提问的内涵即“提纲挈领”以及“整体化”,通过对阅读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的串联,使阅读教学整体化,从而使学生能够借助一个一个的“问题链”主动深究,最终把握文章的整体性。具体来讲,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依照上文所说的“信息传播”理论,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来进行探究,使学生“存储”文章知识,再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回答,自由发挥,反馈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以上方式,以期达到较优的教学效果。当然,课堂整合式的提问需要语文教师熟知所教学内容有整体,甚至整个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都要了解,这样方能更好的进行整合式提问。
(四)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策略实际上是“阅读理论”的表现形式,阅读理论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互动,与师生进行互动等,因而强调“互动性”。通过互动这种模式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在这一氛围中主动探寻知识,加深理解阅读文章。同时,互动还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教师的教学活动起到预期效果。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注意点
(一)注重整体阅读以及关键词句评析
对于初中的阅读教学需要注意的是整体阅读的把握以及关键字词句的评价赏析。通过整体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情感以及中心思想的表达有大体的了解与把握;而引导学生分析关键字词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思考的过程中感知文字的内涵、美感、使用艺术等,对提高他们对文字的运用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对字词句分析时需注意到不能只倾心于华丽的辞藻,最好是对语言进行合适的运用,那些贴合实际,朴实的语言,同样需要认真品析。
(二)重视读写结合以及拓展课外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读”与“写”相结合,培养学生自我思维能力,且能够在写作中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当然,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可以首先通过片段模仿这种简单的模式,训练学生作文表达能力进而培养其写作能力。另外,由于篇幅的限制、学生可接受的知识面窄,又考虑到教学规划,精选收入课本的课文虽然代表性很高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考虑到教学大纲、学生学习情况以及课文内容等因素,课外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的。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同时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结语
本文是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文章在论述了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后并提出了阅读教学的三个策略,指出了阅读教学中需要注意到的地方,目的是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能参与到其中一块探究,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嵇存琴.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高策略分析[J].
英语广场,2018(09):164-165.
[2]李家惠.
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路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8(05):130.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开放性阅读 教学
阅读教学氛围的开放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对学生阅读主体性的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开放性,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开放性的综合表现。倡导质疑、感悟性学习,探索个性化阅读及理解,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是中学语文开放性阅读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1]。
1.初中语文开放性阅读的实施原则
1.1阅读教学主体性的原则
开放性的语文阅读教学更要求在教学思想和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应当走出传统的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语文阅读教学要致力于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建立新型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开放的、广阔的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阅读文本和阅读方法。在努力实现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同时,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价值观和知识体系。
1.2阅读教学开放性的原则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开放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点。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应当遵循开放性的原则。开放性原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我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建构的过程。知识和经验体系的建构不是单向的从外界灌输到学生头脑中的,而是学生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构建和优化的。因此,构建开放的语文阅读教学,让问题由学生提出、疑点让他们辨析、结论在其中形成是语文课程开放性的要求,也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要求,更是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要求。因而,开放性原则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并体现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原则[2]。
1.3阅读教学多样性的原则
多样性原则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学手法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都应实施多样性的原则。多样性原则是语文课程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的要求。多样性原则体现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特点的基础上,将开放性阅读教学的理念运用到上述三个维度中去。开放性的语文阅读教学,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知识的融合以及学科之间的融合,因此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其多样性的特点。所以,在开放性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多角度、多层面、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本身的特征也是阅读教学多样性的需要。
2.开放性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1鼓励自主阅读的民主性策略
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交给学生具体的知识,更是为学生提供资源、创造环境而让学生决定自己如何学习,即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知识传授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和目标。而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分析文本并向学生加以传授知识的过程。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多的感受到阅读教学乏味和僵化,而还课堂给学生并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则成为人们在困境中总结出来的积极成果。《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
因此,我们认为自主阅读策略是在开放性阅读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教学情境和教学目标,合理处理好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并促成学生的自主、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2开放阅读过程的探究性策略
开放阅读过程与提倡个性化阅读是相辅相成的。开放阅读过程,是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构建、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的构成等内容中充分考虑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并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开放、民主、和谐的氛围。提倡个性化阅读,是针对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往往追求共性多而重视个性少、强调统一多而重视差异少的现象提出来的。个性化阅读,打破原有的封闭性、单一性的阅读教学,凸显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不忽视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作用。尊重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彼此分享思考和体验的方法与结果,并在教学相长中促成阅读目标的实现,从而真正实现阅读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2.3培养能力和价值观的个性化策略
开放性阅读,是动态、多元的,它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价值观为重要目标的阅读教学模式。上述有关建构主义的阅读理论已经表明,阅读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因此,开放性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阅读过程的探究性都决定了开放性阅读的个性化特点。所以,在阅读教学策略上,个性化是开放性阅读的明显特点,但是这一策略的主要目标是在于培养能力和价值观上。语文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培养能力和价值观本身是语文实践性的表现和目标。开放性阅读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主体实践,使学生在开放的、平等的、民主的氛围中实现自我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个性化要求开放性的阅读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不再是一元的、单向的传输过程,而是一个互动的、多元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理解,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来参与到开放性阅读教学中。让开放性阅读的实施和进行充满个性化,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充满人文关怀的表现。
3.结论
总之,放性阅读教学,打破了传统阅读教学的一元化和封闭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并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方式的互动性,内容和过程的开放性,评价标准的多元性等。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中国分类号:G633.3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加快和深化,人们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理念、模式、技能及方法有了全新的认识,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还没有领悟到新课标改革的精神涵义,高中语文教学阅读课程的低效性仍然较为普遍,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造成了影响。因此,加深对新课改的领悟,全面深入的认识阅读教学的本质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一、 有效阅读概念的阐释
提升阅读能力就需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阅读是对文本的解读,教学是师生和文本的对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定义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就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阅读者,更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因此,在有效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需求,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有效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一个评价课程的标准,是针对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阅读教学”,我认为一是有效率;一是有效果。对一个班级而言,应该是让90%以上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阅读教学全过程,主动质疑,主动思考,这是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让90%以上的学生都能在老师指导下,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这是评价阅读教学对学生影响的标准;90%以上的学生能将阅读感受用笔记的方式准确记录,并且参与读书讨论,这是评价学生阅读水平和能力的标准。
二、 新课改中对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探索尝试
2003 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促使语文教育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于是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教学终于冲破原来的僵化与死板,教学手段日益丰富,课堂上有了声形并茂的展示;教师角色意识逐渐转变,师生之间有了双边互动的探讨学习;教学视野不断扩展,课堂内外有了生趣盎然的活动……但热闹的背后,学生收获了什么呢?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阅读教学目标模糊化、过分强调课堂“生成化”、忽视语文“工具性”……新的批评随即而来:语文课失去了“语”。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最直接的动力,阅读兴趣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最为活跃的因素。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读、愿读、并乐在阅读中。学生只有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积极持久地投入到阅读当中,也才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那么阅读便成了学生一种内在的需求,由“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当阅读教学达到这样一种境界时,阅读教学有效性自然而然的便提高了。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文本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的采取符合学生兴趣和口味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授之以渔”的方式
古语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与其给予他人鱼肉,不如教人捕鱼技巧。中国有句古语还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讲求阅读效率,好的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阅读得法,学生才能畅游在语言的世界里,汲取丰富文化营养,取得阅读的最佳效果。 阅读教学中方法的教学不是一种枯燥的讲解,而应该让学生在语言的学习、情感的体验中掌握,同时又把这种方法自然而然的应用到进一步的学习中,习惯成自然,每每阅读,不管是什么样的文章,都能得心应手,学生才能在阅读的世界里“游刃有余”。
教师正确地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授之以渔”,使学生做到阅读能有所得并通过反复地操练, 使学生对阅读技能的掌握由不熟练到熟练, 逐步将技能内化为能力。据研究发现,人们还普遍认为高层次的学习策略如元认知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方法的策略、合作学习的策略等相对于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所以教师还应该向学生传授一些阅读学习的策略,比如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方法的策略、合作学习策略、科学利用时间策略、元认知策略等,将方法技能上升为策略,自觉的管理自己的阅读学习行为。通过传授学生方法,让学生自己会阅读,自己能阅读,才能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在阅读的世界里游刃有余。
三、 总结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理论综合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进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阅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自主阅读 教学策略
一、引言
阅读具有十分广泛的功能,如获取信息,丰富知识,积累语言,增长才智,陶冶情操,塑造品格,发展个性,等等。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它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伴随着新教材的推广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界探索阅读教学新模式的声音此起彼伏,各种阅读指导方法层出不穷,难免出现良莠不齐的境况。如何减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迷茫和困惑,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对新课程标准下阅读理念和策略的研究。
二、阅读教学中的误区分析
阅读的本质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否则阅读效果就无从谈起。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课堂的教学效率对照新课改前有了很大提高,我们看到,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机会多了,向课外、向生活中学习拓展机会也多了……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始终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瓶颈,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受传统阅读理念的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未得到高度重视。“阅读作为一种能力,它的养成不是教师教出来的,须经学生多读的实践逐步形成(李灵萍,2002)。”有很多教师将阅读课当作自己的“一言堂”,只是对语言知识进行详解、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机会很少,学生很少能进行独立思考,也没有机会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这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造成一大障碍。
2.阅读指导的内容只注重如何获取文本知识,片面地追求语文学科知识的完备,而缺少指导学生如何更新自身的认知结构、不断调整自身的阅读状况以形成语文能力。阅读教学中,总是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总是强调中心、结构、写法、语言。我们早己习惯于把这些看作阅读文章的当然方法,看作读懂文章的标准,看作阅读教学的任务,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大误区。
3.过于强调阅读技能的训练,教师课堂上反复分解阅读技能,而学生最终难以将所学技能用于新的阅读情景。
三、对于阅读课教学法的探索
通过对阅读教学课的误区分析,我们认为在阅读教学领域,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首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兴趣,把阅读的时间、过程,阅读的支配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地读课文,尽量依靠学生自己来感悟理解,鼓励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其次,教师要把阅读策略的教与学放到重要位置,采取灵活、科学系统的自主阅读教学策略。阅读策略就是读者用来理解各种文章的有意识的可灵活调整的认识活动计划。基于此认识,我们对新理念下的自主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一番探索:
1.培养多种阅读方法,增强阅读技巧。精读、略读和浏览是三种重要的阅读技能和阅读方法,这三种阅读方法的训练要贯穿在整个小学阶段。精读是精心细致地、逐字逐句逐段地钻研体味,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式;略读是粗略的、不做深究的阅读,是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中习得的方法,通过较快的阅读来粗知课文大意;浏览则是指一目十行地看,甚至要跳读,浏览除了用于平时的消遣娱乐阅读,还有一个功能是用最快的速度捕捉到自己所需信息。
2.选择性注意和推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筛选能力,以提高阅读效率。学习者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与学习有关的信息或重要信息上,并能根据所获信息对所读材料进行概括。信息推理,指读者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自己的原有知识以及文章提供的信息生成新的信息。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常通过推理去补足文章省略和隐含的内容,以此来深入理解文章。
3.采用开放的阅读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解读。自主阅读教学注重学生在阅读行为层面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因而要求教师开放教学过程,和学生分享对阅读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的决策权。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应避免盲目强调学生行为自主的个别化教学模式,而应谋求在班级和小组学习的框架内,给予学生个体在阅读内容和方式上最大程度的自主决策权。
4.培养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能力。叶老认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能力。”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课本学习的内容、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出每学期、每单元课外阅读的具体目的。有了明确的具体的阅读目的,才能使学生有意识地选择读本以获取自己所需知识。同时,面对众多鱼龙混杂的阅读材料,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选择内容进步、思想健康、艺术性高且能促进他们德育、智育、美育的协调发展文质兼美的文章。
5.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分层制定阅读目标。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要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施以合理的教育,制定不同的阅读目标。对于认知水平较低,识字较少的低年级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习适合认知水平的课外读物,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短文的能力,养成背诵自己喜爱的文章的良好习惯,培养初步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而对认知水平与社会性心理水平相对较高的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文学作品以及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和较有品味的科幻作品。在阅读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对文章的鉴赏、分析能力,并主动从中汲取营养,能背诵较多的
名家名篇或片段。
四、结束语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小学阅读作为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有利条件下,积极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探索,进行自主阅读策略研究,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和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朱永新.阅读经典与教育家对话[N].文汇报,2004-9.
[2]李灵萍.提高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篇9
关键词: 阅读教学 现状 策略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目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优化阅读教学也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综观近几年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不难发现:“学术观点陈杂、实践方式多样,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不断的补充、修正或否定中曲折地前行。”[1]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脱节,很多理论最终难以付诸实践和接受实践的检验,理论建构成为空中楼阁,缺乏实际应用价值;有些实践研究因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而最终只能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面上。故笔者拟针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策略。
一、语文阅读教学基本内容概述
语文阅读教学基本内容包括基本内涵、基本要素、基本原则三点,分而阐之:
第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基本内涵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教学”的内涵,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是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和学当然各有自己独立的活动,不能互相代替。其次是“阅读教学”的内涵,指学习的主体(教师、学生)在一定的方法的指导下,与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即个体以语言为中介,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塑造情感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第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素。概括而言,从横向关系来看,阅读教学的要素分为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要素之外以及文本和环境的客观要素,四者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1.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承当以下几个角色:首先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者;其次是教学活动中经验的选择者和组织者;再次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领导者;最后是学生心智的研究者和自我发展的探索者。2.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发挥主体性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表现为学习意向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又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接受、探索、训练、创新等具体行为。3.文本。阅读教学中的文本通常指狭义的教材文本,包括课文系统和提示系统两大块。然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的选择并非只能拘囿于静态的教材文本,只要以教材为主线,跳出以本为本的狭隘观念,教材之外的动态生活文本也可信手拈来。4.环境。阅读主体所处的社会制度、文化氛围及阅读行为所具有的物质条件、客观基础都属于阅读环境,除此之外还包括阅读主题介入这种活动时的知识能力、心理状态等。
第三,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为:1.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原则;2.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相统一原则。以“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原则”为例,阅读教学的首要原则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原则。首先,从语文阅读课程的目标看,三维目标既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维度的工具性目标,又包含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人文性目标。其次,语言文字都是存在于文本之中,依赖于一定的语境。所以,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犹如一页纸的正反面、一个人的左右手,是紧密相连、无法分割的,它们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辨证统一的关系。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笔者采取问卷调查和课堂听课两种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汇总统计,并详细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阐述如下:
第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本次调查选择了乡、县、市三所不同等级的学校,共发教师问卷78份,收取有效问卷75份,学生问卷300份,收取有效问卷293份(每个学校100份,分别从学校的三个年级的不同班级随机选的学生)。调查结果统计如下:从教师卷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教师的年读书量不高,第1题答案A占73%,答案D只有2%;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偏低,第4题答案A还占有23%,第5题答案A占有56%,可见科研的目的比较功利。从教师卷的6至10题与学生卷一的11至20题的答案对比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疏于指导,只是停留在考试层面。从教师卷的12至21题与学生卷二的4至12题的答案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比较陈旧。而且在两处对比中,我们发现教师与学生的回答在很多发面还有出入。从学生卷一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的初中学生阅读量偏少、阅读来源偏窄、阅读兴趣不高、没有很好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上还有很多障碍。由此可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偏差,既有对新课改理念的误读,又有实践操作的误差。
第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分析。为了增加研究的可靠性,笔者以上述数据为基础,结合了听取的随堂课、公开课、部分教师备课笔记的情况,以及自己本身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总结,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分析。1.学生阅读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唯书本,使学生阅读兴趣的锐减;唯分数,使学生阅读目的变得功利化;想读,没有时间读;想读,没有条件读;想读,没有能力读。2.阅读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忽视学生认知规律及认知需求,强调知识技能训练;忽视学生主体参与的真实、有效性,教学中出现了“泛自由”现象;文本单一,教案牵引,使阅读课堂教学处于封闭状态;评价手段过于单一,难以体现成长性。
三、目标引领: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层次性策略
层次性策略以语文课程的最终目标为旨归,以各个层次的阶段性目标为导向,以各个层次的内在联系为纽带,从而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决定教学过程的层次操作。下面将详细阐述层次性策略实施的理论依据、策略的具体实施,并以优秀的教学案例来例证这策略实施的可行性。
第一,层次性策略实施的理论依据。具体两点:1.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层次说;2.阅读心理学理论。以第2点为例,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由感知、思考、推理、评价、判断、想象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心智活动构成的,其中诸如“阅读想象”,指阅读中对语言符号所唤起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进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阅读活动中,根据文字材料的描述而进行再造想象,是阅读理解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创造性想象则是主动阅读、活化信息、形成新见解的必要条件。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在再造想象中形成的新形象,都是别人想象过的事物,通过自己的想象活动“再造”出来的。
第二,层次性策略的具体实施。有以下几点:1.以兴趣阅读到达学生的认知层次,实现初级目标;2.审美阅读到达学生的鉴赏层次,实现中级目标;3.以反思阅读达到学生的研究层次,实现终极目标。综上,以目标为引领的层次性策略不仅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师生阅读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符合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也符合文本由形式到内容的本质属性,更有利于凸现新课程整体感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语文阅读教学环节。
四、身心参与: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体验性策略
身心参与的体验性策略就是学生身心真正地参与课堂中,以自身的主体经验为主,以教师的引导为辅,在理解课文、习得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获得关于人生、世界的各种意义、建构完满的个体精神世界。下文将在阐述策略实施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阐述策略的具体实施,并用优秀的教学案例来辅证策略实施的可行性。
第一,体验性策略实施的理论依据。有生命哲学理论和主体性教育理论两点。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例,主体性教育思想的产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要求的具体体现。主体性教育的实质是充分尊重、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阅读活动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去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能摆脱被动境地,自觉地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第二,体验性策略的具体实施。具体有以下几个步骤:1.品读文本,唤醒体验;2.融入情境,还原体验;3.观照自我,升华体验。以第2点为例,由于文本中语言文字的隐晦性,有些内容学生难以理解,难以唤醒学生原有的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创设一个高效的、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十分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可借助音乐渲染、多媒体还原、表演体验等多种手段精心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中从而实现体验的还原。具体如下:首先是直观情境,即教师通过一定方式把教学内容变为具体、可感的东西,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提高教学效率。如教《中国石拱桥》一文,教师用两张硬纸板做成一个平面,一个拱形,用这两个来代替平面桥和拱形桥作对比,即体现了“直观情境”中的“物象直观”。其次是想象情境,指人们在已有的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思维的活动。从创设想象情境来看,主要是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围绕大纲要求,找到引起学生想象的“触发点”,从而驱遣学生的想象。其主要做法是:依环境、情节、人物引导学生再造想象。如教《阿里山纪行》一文中,某教师为了符合文本中山野情趣,特选择了一段竹笛独奏《苗岭的早晨》。丝竹悠悠,意味无穷。听着清新舒缓、明丽欢快的笛声,有的学生悄然动容,有的学生寂然遐思,仿佛已经走进了幽深,宁静,清凉,神奇的阿里山。
五、时空拓展: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性策略
本文中阐述的开放性策略是立于教学时空的拓展上,建立宽松、平等的阅读环境;不应只就课文而论课文,让生活与课堂链接;教学形式上提倡“散文化”教学,形散而神不散,重视学习过程的丰富性和教学细节的灵活性。
第一,开放性策略的理论依据。开放性策略是以接受美学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两点理论为依据而实施的,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文本的价值体现在读者自足的开放性、独创性的阅读过程中。因此它倡导读者是阅读的主体,作者退居幕后,在教学中,教师也要退居幕后。最后它还鲜明地指出:课堂阅读的主人毫无疑问只能是学生。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建构新知识的主体。
第二,开放性策略的具体实施。具体有以下几个步骤:1.突破学科壁垒,回归真实生活;2.创新预设形态,留足生成空间;3.开放教学形式,建立互动课堂;4.开发课程资源,拓宽文本范围。以第4点为例,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拘泥于课堂的文本教学,而是要以教材为凭借和载体,开发和拓展各种课程资源,丰富课程体系。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初中学生的特点,课程资源的开发有以下几种:首先是经典名著课程,其次是民俗文化课程;最后是综合实践课程。
六、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实施的保障
在实际教学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的原因对新课程的理念不能完全理解,评价体系制度建立不够全面,整体阅读环境的不够优越,使得策略不能够完全实施。所以,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得以实行,必须有以下几个方面作为保障:
第一,实现教师的自主专业成长。教师是阅读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其成长过程对于教学成败至关重要。要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文化自觉,指的是教师要有自主专业成长的意识,要加强知识储备,如阅读内容需广泛,阅读思想需厚重,阅读方式需多样。2.互助合作,指在学校中进一步强调教师专业成长的互助和合作,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助合作,诸如语文教研组集体教研活动要落到实处;同其他学科间的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优势互补;师徒合作,教学相长等具体活动。3.反思实践。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反思途径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记课后记,随时记录下自己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收集学生评教信息,加强教与学的相互交流,促使教师不断充实、完善,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价自己;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竞赛活动,在教学实践的展示与竞争中锻炼、检验自己,以此促进反思;他山之石,为我功玉。只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在不断反思中教学,每个语文教师都可以成为研究者,逐步成为学者型教师。
第二,建构多维的师生评价体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学评价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才能为策略的实施提供保障,有多元评价主体、交互评价标准、过程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内容。以“多元评价主体”为例,首先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其次是学生的互评,互评是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做出的互相评价;最后对教师的评价主体也不应该只是学校的领导。学生、家长也应该参与其中体现多元化。
第三,建立一体化的阅读大环境。阅读的环境从大范围上来讲,主要包括有社会、家庭、学校三个部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教学环境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社会中的大众文化及传媒、家庭中的家长、学校中的教师。阅读环境的一体化是指这三者要联手为学生们的阅读创设一个适宜于创造发展宽松环境,形成教育合力,达到5加2大于7的效果。具体如下:1.健康的社会阅读环境;2.温馨的家庭阅读环境;3.人文的学校阅读环境。以“温馨的家庭阅读环境”而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首先家长和孩子之间要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其次家长要做读书的爱好者;最后有经济条件的家长要为孩子多买书。
综上所述,本文立足于前人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阐述了教学及阅读教学的概念、分析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针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策略:目标引领的层次性策略、身心参与的体验性策略、时空拓展的开放性策略。并明确提出了以上三个策略实施的保障:实现教师的自主专业成长、建构多维的评价体系及建立一体化的阅读环境,力求通过教和学方式的一些转变,实现师生更好地发展。
篇10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策略
一、引言
语言教学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原理层、原则层和具体行为层。策略属于原则层的一部分,用于指广义上的有意识行为,即教学的不同类型。“技巧”用于指具体的行为、程序和活动,由于其所描述的属具体的课堂操作,归属于外语教学法结构中表层结构。在教学领域中,教学策略用来指教学活动的顺序安排和学生间连续的实质流,指为实现预期效果所采取的一系列有用的教学行为。因而,这里所讨论的外语教师课堂策略的调查不是单纯对教学法的调查分析,其着眼点是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课堂互动,旨在了解教师的哪些课堂行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从而成为值得提倡的教师课堂策略,并成为外语教学评估的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人于2010年9~11月对乐昌市第三中学49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访谈了3名英语教师,并对其中两位进行了听课观察。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本人本次对学生采用了开放式问卷调查,这样便于学生说出心里话,以增强调查的效度。学生问卷中主要涉及以下三个问题:你所在班级阅读课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是怎样的;期待阅读课上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哪些问题;对阅读教学有何建议。
2.访谈。为了让访谈对象能够就所讨论的问题畅所欲言,访谈没有进行录音,本人采用了个人访谈并做详细记录的方式。为了便于比较教师课堂教学策略和学生期待的阅读课堂形式的异同,本次进行访谈的问题和学生问卷涉及的问题基本一致,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谈谈你上学期间阅读课教师的教学过程;作为教师,你认为阅读课应帮助学生解决什么问题;谈谈你对阅读教学的建议。
(三)结果与讨论
1.对课堂教学策略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84.5%的学生和71.4%的教师认为阅读教师所采用的教学过程基本一致,即课堂限时阅读;了解文章主旨,学生回答课后问题;分析文章结构;重点难句讲解、翻译;布置作业。这说明多数阅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显性教学策略,从教学过程中很难看出课堂上的互动效应。阅读教师显然忽略了隐性教学策略的重要性。所谓显性策略,是指“有意识的(conscious)”教学方式。语言学习过程本身就是显性与隐性的结合,过分的强调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使学习者真正掌握外语。因此,作为教师,应吸收先进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显性与隐性结合的学习机会,同时还要尊重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
2.对课堂教学待解决的问题的分析。(1)根据对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期待阅读教学课堂应解决如下问题:阅读技巧(40%);阅读速度(35%);词汇(31%);文化背景知识(24%);阅读能力(24%);长难句理解(20%);阅读质量(11%);阅读选材多样化(9.1%);理解文章主题(7.3%);文章结构分析(5.5%);培养阅读兴趣(5.5%);文章深层含义理解(3.6%);定时英文原著阅读、赏析(3.6%);解除阅读障碍(1.8%);文章点评(1.8%);英语思维(1.8%);翻译能力(1.8%);解决问题的能力(1.8%)。这表明,学生认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阅读技巧,其次是阅读速度、词汇、文化背景知识等。而词汇包括扩大词汇量、生词记忆、解决生词影响阅读的能力等,这一项应归于阅读技巧中。这样,需要解决阅读技巧的比例就更大了。(2)通过对教师的访谈了解到,教师也认为阅读技巧的训练很重要。但在本人对参与访谈中两位教师听课观察时发现,实际操作中两位教师没有对提高阅读技巧进行训练,而是过多地强调了结构分析、长难句的理解。
3.对阅读教学建议的分析。(1)根据对学生调查问卷的分析,将学生给出的对阅读教学的建议罗列如下:选用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题材应广泛(35%);课堂形式应多样化(28%);注重背景知识介绍(26%);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13%);加强阅读技巧的训练(11%);增加学生课堂学习参与机会(11%);培养阅读兴趣(9%);加强解题技巧的训练(4%);培养语言赏析能力(4%);增加比较阅读、赏析的比重(4%);加大泛阅量(2%);提高阅读速度(2%);加深对文章的理解(2%)。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将建议归纳成两方面的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问卷调查反映出学生对教师拘泥于教材表示不满,希望教师摆脱纯粹讲课本的枯燥模式,可选用一些和学生学习生活、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在课堂上进行阅读练习;也可选一些优美散文、名著节选等作为阅读材料,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形式方面,28%的学生希望教师能丰富课堂形式,希望教师能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对教师访谈的记录中,有60%的教师也谈到了阅读材料和课堂形式的问题,这说明以上两方面对于阅读课堂教学效果确实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从选材、课堂形式等方面来调整课堂教学策略,丰富课堂形式,设计好每一节课,提高教学效果。
三、小结
高中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策略性。阅读教学的策略性表现在采用模式的正确性、阅读过程处理的合理性、阅读评估的规律性和技巧使用的科学性。本调查表明,目前我校多数阅读课教师仍采用较单一的自下而上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认为构成阅读困难主要是词汇问题,但太注重词汇的训练则会抹杀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所以,阅读教学所采取的模式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阅读材料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此外,本调查还表明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未体现互动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而,根据师生对阅读教学的建议,教师应在教学策略方面多下工夫,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本次调查中对于师生达到共识的方面,为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未采用,仍值得我们深思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