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灾害与防治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6: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岩土工程灾害与防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岩土工程灾害与防治

篇1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Technical Analysis

Li Tian-fen

(272 Geological Brigade of Jiangsu Nuclear Industry Nanjing Jiangsu 210000)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the intensity of human engineering activities in a variety of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generally increased and brought great pressure to our country in this very fragil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geological disasterthe frequency and size of a rising trend. To this end, the author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hazards of the connot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geological disasters,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the main construction of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engineering,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

【Key words】Geotechnical engineering;Geological disasters;Control measures

1. 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地质工程学。地质工程学,是研究与解决从规划到竣工乃至工程运行后效的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的科学。它把地质体乃至地质环境作为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来对待,这显然符合大系统工程学的思想,它包含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两个方面,但以后者对其特点的反映更为深刻。岩土工程是指工程建设中涉及岩土体的开挖与加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自然或人为作用产生的有害地质现象进行防范与防治。后者包含了更全面地对地质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管理的思想。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或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发生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

在我国,大多数地质灾害现象都是人为因素引发的,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的1/4至1/5,因此,减少或制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及时采取地质灾害预防和防治措施,是我国当前减少损失的首要途径。

2. 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

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发育。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属自然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称第二环境问题,属人为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常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加,据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全国5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行为,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地大量挖掘能源所造成的。

2.1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

(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滑坡发生的规律:

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1)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3)易滑(坡)岩、土分布区。(4)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

2.2 崩塌。

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移滑,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崩塌的诱因:

(1)采掘矿产资源;(2)道路工程开挖边坡;(3)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4)堆(弃)渣填土;(5)强烈振动。

2.3 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

泥石流的诱因:

篇2

关键词:岩土工程 地质灾害 预防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工程开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改变区域的地形地貌。受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工程建设大都只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地质灾害不仅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也给环境的整治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疏于管理的工程建设活动对整体发展环境稳定造成较为严重的消极影响。为了保障工程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平衡我们必须做好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要积极采取措施费各类地质灾害问题进行科学防治,从而实现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地质工程学。地质工程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关系,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地质环境条件,并分析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形式,进而研究认识、评价、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的一门科学。岩土工程是指工程建设中涉及岩土体的开挖与加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自然或人为作用产生的有害地质现象进行防范与防治。后者包含了更全面地对地质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管理的思想。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2地质灾害的分类

我国地质灾害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由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属于自然地质灾害;二,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属于人为灾害。

3我国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由于我国地质结构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承灾能力弱,所以形成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等。这些灾害还在显逐年增长的趋势。所以必须积极有效的做好地质灾害预防工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损失,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3.2泥石流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 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3.3地面塌陷

由于受到地震活动、降雨、地下采矿及大量抽排地下水等因素,土体和表岩在人为或者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向下方塌陷,并会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一种地质现象被称为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按形成原因大致可分为:一,自然塌陷,如暴雨塌陷、洪水塌陷、地震塌陷、重力塌陷等;二,人为塌陷,如坑道排水突水塌陷、采空区塌陷、抽汲岩溶地下水塌陷、水库蓄水或引水塌陷、振动或加载塌陷、地表水或污水下渗塌陷、多种成因复合塌陷等。

3.4崩塌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产生在土体中者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者称岩崩。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称山崩。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状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3.5地裂缝

“地裂缝” 地面裂缝的简称。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有时地裂缝活动同地震活动有关,或为地震前兆现象之一,或为地震在地面的残留变形。后者又称地震裂缝。地裂缝常常直接影响城乡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

3.6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有自然的地面沉降和人为的地面沉降。自然的地面沉降一种是在地表松散或半松散的沉积层在重力的作用;人为的地表沉降主要是大量抽取地下水,地基软弱夹层没有查清,软基处理不当或设计不合理所致。

4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4.1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常见的地质灾害的工程防治措施大致有:地下排水、刷方减重、支挡工程、滑带土质改良、遮挡、拦截、护墙护坡、削坡、畜引水工程、储淤工程、排导工程、清除填堵法、跨越法、强夯法、灌注法等。

4.2避让措施

(1)雨天避让措施。在暴雨天气采取临时避让措施。对于那些变形山坡比较多,容易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区,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下雨前做好搬迁准备,以便及时躲避,减少损失。

(2)搬迁避让措施。对一些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且相对治理防治费用超过搬迁费用或已经做出过防治措施仍多次受到损害或者再建房仍然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应采用搬迁避让措施,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地,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

4.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措施是指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及合理耕牧。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能促进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条件,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其效益。根据调查区地质灾害特点和自然经济条件,泥石流区,地面塌陷区及水土流失区应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经济损失。

4.4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规范人类各种生产开采活动。据统计,人类活动造成地质灾害的发生的影响远大于正常自然灾害的影响。人为原因导致的地质灾害具有速度快、危害大且危害面积广的特征。因此,需提高人们对地质灾害严重性的认识,使人们具有强烈的预防防治地质灾害的意识。不要胡乱开采矿藏、大量抽取地下水、对坡脚进行切割,坚决杜绝对森林资源进行滥砍滥伐。

参考文献:

[1] 王宁涛,彭轲,黎清华,赵信文,黎义勇,何军.基于RS和GIS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定量评价: 以湖北省五峰县为例[J]. 地学前缘.

[2] 易静,徐永进,杨世琦,刘灿.区县级滑坡灾害预测预报系统研究与应用[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3] 蔡军.灰色新陈代谢模型在滑坡动态监测中应用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 孟庆华,孙炜锋,王涛.陕西凤县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J].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3(02)

篇3

【关键字】岩土工程 地质灾害 防治技术 措施

当今时代,保护环境,维护公共资源,避免自然灾害已经逐渐成为全世界人们的共同梦想。但我国近些年来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且灾情严重,并且以地质灾害为主要灾害类型,严重导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以及我国百姓平安生活受到冲击。所以如何针对资源开发以及工程建设所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防治,也成为当今时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概念

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实际上均属于地质环境工程学的研究范畴。岩土工程是指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对岩土本身进行开挖与加固。而地质灾害则存在人为或者自然两种可能,无论是哪一种作用,最终都会出现有害于地质的现象。所以一般而言地质灾害的出现会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会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等,而这些灾害大多数都与人为因素有关。

对岩土的不合理开挖以及对岩土工程的保护欠佳都很容易导致地质遭到重创,进而接踵而至的就是各类自然灾害。只有本着预防的原则,并且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现象进行及时地预防和根治,才能尽可能减少我国每年面临的自然灾害现象。

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表现与特点

(一)滑坡

针对我国普遍存在的地质灾害来看,其分类与表现首先则体现在滑坡上。所谓滑坡。就是沿着斜坡的土体或者岩体,因为受到了河流的冲刷以及地下水活动或者是地质变化,如地震的影响,使得其本身会沿着相对较软的面滑落,而这也会导致整体顺着坡度的方向向下自然滑动,这个过程也就称之为滑坡。诱发滑坡的原因有许多,而这大多数因素都与岩土工程的建设密切相关。比如经常开挖坡脚就容易导致坡体整体下滑,同时还因为劈山的过程中放炮或者乱砍乱伐,必然会导致整个山体因为长期震动而出现松动。所以岩土工程施工很容易导致滑坡这类地质灾害的出现,并且其经常出现在岸坡地带。

(二)泥石流

泥石流也是地质灾害的重要表现,其主要是因为长期的降水,比如降雪、暴雨、积雪等原因,产生了一种携带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固体洪流,从而形成了一种固液混合的状态,从山坡的上方逐渐流下来。而造成泥石流的主要原因包括不合理的开挖以及不合理的弃土,均会造成泥石流这类灾害的出现。如果因为岩土工程施工而过分开挖山体,必然会导致山体松动,加之乱砍乱伐,泥石流出现的可能性就逐渐加大。

(三)崩塌

崩塌出现的原因包括采矿挖掘资源的过程中对山体以及地表造成了影响,或者道路开挖的过程中,影响到了边坡。再或者就是堆砌了较多的废石渣,从而导致山体以及坡体出现了强烈震动,进而造成崩塌现象。崩塌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岩土体的根部是空的,故而其本身的稳定性较差。一旦脱离母体出现瞎话,则会导致坡地的地表出现崩塌现象。这相比其他两点,其成因更靠近人为因素。也正是人们对岩土工程施工过程的不合理开挖,从而导致崩塌现象的产生。

(四)地面变形

除了上述提到的三种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之外,地面变形也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岩土层地质灾害。其主要体现为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以及地面裂缝。而其定义主要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之下,长时间的人为因素导致岩土体出现了压缩或者相对位移现象,这就很容易导致地面出现一系列的变形。一旦在这样的地面上进行工程建设,那么将会对该地区的工程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同时该地区人民的生命安全财产也将受到挑战。

造成地面变形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矿产资源的过度挖掘导致相关人员大量无休止开采地下矿产,从而使得地质呈现一种中空的状态,进而不利于其稳定性建立。

其二,地表的岩溶活动过于强烈,也会引起地表塌陷,这主要归结为自然因素造成的。

其三,人们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得地面同样呈现中空状态,地下水数量减少就必然会引起地面的沉降。

三、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对策

(一)技术要求

针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来看,其并不是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只要针对其技术进行严格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必然会对当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现象进行有效解决。

首先从技术层面分析,其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其一,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相关岩土工程施工工作。比如常见的技术规范章程为《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相关人员通过对这类章程的解读,从内心对该类型施工要求有所明晰,必然会在未来的施工作业过程中,有一定的科学性指引。

其二,对工用、民用以及相关市政工程建设中,地基的建设、处理以及高坡修建方式,均需要参考相关技术规范要求,避免出现错误施工的现象,更不可以违背岩土层的特点,贸然开工。

其三,开展水利水电工程或者相关工程的过程中,土石方建设、地基建设、沿途建设等也需要参照相关要求和参数,避免施工无科学性可言。

(二)对策要求

1、工程防治措施

面对当前我国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特点,也可以分别从工程、生物以及避让的角度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将所有地质灾害扼杀在摇篮里。首先工程防治也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方法,其适用条件比较广泛,比如一些房屋后面的切坡造成的小型土坡,就可以选择滑坡后的地表排水法。而对于一些中型滑坡,则可以依据该地区岩土工程调查与勘测之后获得的相关数据客观分析,从而选择最为恰当的工程防治办法。

2、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方法也可以解决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现象,一般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植树造林、合理开垦、合理放牧、合理耕种以及爱护草坡。生物防治的方法相对而言需要较长的时间投入,但是其本身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最为主要的是可以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平衡,最终达成改善自然条件的目的。

3、避让措施

避让措施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雨天避让措施,第二类为搬迁避让措施。雨天灾害隐患点大多出现在斜坡上,而采取避让措施则可以避免在这样的天气遭遇到泥石流这类受降水影响较大的地质灾害影响。而搬迁避让措施则是面对危险性较大的地质灾害时,通过转移群众,可以使得群众避免遭遇危险,进而实现了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

结束语: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本身是相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其不仅仅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更需要将新的技术与思路引入到现代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这样才能确保地质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降到最低,同时也能够利用科学的方法减少人为地质灾害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李峰,娄方旭.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今日科苑,2010,12:33-34.

[2]韩广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中华建设,2013,12:150-151.

[3]徐丹,曲海英.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8:223.

[4]陈迎辉.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技术探析[J].硅谷,2015,03:145-146.

作者简介:

王贺(1994―),男,江苏徐州人,地质工程专业。

篇4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规范

前言

工程灾害的防治和控制任重而道远,我国需要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重视环保项目的建设,坚持科学发展的路线,求真务实的把工程灾害的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对矿产资源工程的管理,在制度和政策上控制资源开采行为,防止出现新的灾害隐患。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容易发生工程灾害地段的修复和维护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一、岩土工程灾害的内容与类型分析研究

首先,从学科的角度来说,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它是涉及岩石、土壤与土层以及地下土层和岩层等工程的统一说法。岩土工程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以及隧道工程、甚至一些水利工程也会涉及岩土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明确岩土工程灾害发生范围,从而认识各种不同的灾害类型,从而做出有效的治理与防治。岩土工程的主要建设基础是岩质体和土质体。岩体的发展和演变甚至是化学变化经历了很多复杂的地质作用,同时,土体的存在状况也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先期的地质变迁,同时又受到气候的影响,风力和水的侵蚀很容易使土质体及力学、化学性能发生变化。比如其酸碱度,粘度和有机质含量等,这些都会在不同阶段影响到岩土工程的建设。而在实际的建设当中,岩土灾害并不是从单纯的岩体和土体角度来考虑,同时还要考虑到当地的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情况、气候以及降水状况和地壳变动以及人为等因素。所以,从总体的宏观的角度定义岩土工程灾害就是指,由于具有冲击力和破坏力的自然因素或者是不规范的人为因素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事故。岩土工程灾害一般是自然和人为等综合因素导致的。由于我国的地理环境比较复杂,人口较多,并且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以,岩土灾害的发生会给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当地社会造成很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岩土工程如果在先期对地质的勘探和测量以及评估不准确,会在工程施工阶段对工程本身以及给当地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埋下隐患。但很多时候,即使做到了施工前对地质和地段的科学和谨慎勘测和规划,但一些突发性地质灾害也是无法避免的。一般,地质灾害的种类大致可分为两种:人为导致的地质灾害与自然导致的地质灾害。

人为导致的地质灾害有以下几种:(1)工程建设前期的地质规划不合理所引发的地质灾害。一般这样的事故是因为没有做具体的工程环境的风险评估,评估人员专业素质和责任感不强,导致工程决策失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导致地质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原本就脆弱的地质层发生异动,而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造成重大的工程地质灾害。(2)地下水被不合理的开采和利用导致的地面凹陷并出现断带层,甚至地面整体下沉。地下水对地质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地下水动力对于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但由于采取地下水的方式不合理,从而导致水土失衡,而这些情况在施工时未得到及时和准确的预测,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工程事故。(3)不科学的矿产资源开采,造成地质环境和岩土构造性能恶化,可能在诱发事故的同时也会使当地的地质情况更加的不稳定,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影响。

由于海水倒灌和其他气候变化甚至是地质结构本身的原因也可能导致岩土工程施工中出现严重事故。一般自然导致的地质灾害有以下几种:(1)由于地质本身的缺陷,比如龙门断裂带或接近震源的地带都是岩土层比较脆弱的地段,这个地方比较脆弱,在遇到地壳变动时,这些地带的就会很容易发生地质灾害。断裂带和背斜处的地质结构比较脆弱,遇到挤压很容易发生异常。(2)由于当地植被覆盖率以及大气降水等自然因素造成的岩土层大量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其岩土地质结构的稳定性被打破,从而变得异常脆弱。(3)特殊地质如火山岩,熔岩等地带,情况比一般的地质结构要复杂很多。一般靠近火山的地带可能会受到火山喷发的影响,当然在施工前要做好预测。同时水蚀地貌也可能因为地下水的变化而产生意想不到的灾害。(4)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会导致地质灾害。滑坡是比较常见的导致地质灾害的诱因,降水强度和总量以及当地植被覆盖率的综合影响会引发山体滑坡,同时在一些特殊地带比如靠近水域等地方也极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现象。崩塌多发生在滑坡地段,那里的岩土层不稳定,所以很容易造成地质层面的空洞,从而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地质灾害。泥石流,一般是在特殊的峡谷等地带,山体形式复杂,而且那里的岩土规模比较庞大,所以一旦那里的在外力的破坏下发生异常,极容易导致灾难性的泥石流,使地质情况更加复杂,并给施工带来了隐患。一般来说,人为导致岩土工程灾害的过程十分缓慢,这和工程先期和施工过程中的人为具体操作有直接的关系。总体来说,先期人们不注意地理环境的保护和环境建设,大量的乱砍乱伐,不合理的开采等这些都是一个十分缓慢的破坏过程,表面上对当地的地质影响不大,但是一旦开工,这些问题将会凸显出来,并且如果不能保证施工过程的规范操作,可能会成为工程灾害的导火索。所以,前期的地质灾害的防范与监控是十分必要的。

二、岩土工程灾害风险规避与监控问题分析研究

岩土工程灾害的防治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能够降低工程造价,能够提高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我国地质复杂,人口比较多,地方环境建设进程不平衡的情况,所以在我国,对于岩土工程的灾害防治依然是把重点放在防护阶段。①针对建设人员要提高对于岩土工程灾害的重视,加强当地对于环境的建设力度,围绕退耕还林,保林、育林等方面进行环境保护。同时,加强地下水采取的管理,规范单位施工行为,同时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从管理的角度降低地质构造被破坏的几率。②做好地质勘探,对工程地段的岩土具体情况作出分析,对一些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路段要采取人工避让或改造的方式,注意地表的排水工作和斜坡地段的改造工作。规范勘探行业的工作标准与衡量标准,实现科学化和合理化。同时,工程建设期间应当注意灾害监测以及预测工作,做好对工程周边环境的分析和地质灾害的预测。建立有效的工程应急机制,在灾害发生时候,能够有效的降低灾害造成的经济和社会损失。总体来说,岩土工程灾害监控体系还不够完善,人员的技术素养和责任意识比较落后,同时国家在环境建设和灾难防护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制度上的缺陷,所以,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管理部门应该将工程灾害的防御放在重要的位置,予以充足的资金、人员、和技术支持,减少工程灾害带给人民的损失。

三、结语

在具体的岩土工程施工当中如何规避工程灾害的风险,如何加强岩土工程环境的监控与防治,是提升工程安全系数和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环境建设的重要部分。我国工程灾害诱因有很多种,所以,要根据具体的地质环境和地质构造作出具体的工程规划和防治策略。

篇5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economic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has been a breakthrough in the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China in the field of construction, resources development has also made a compelling fruitful results, but also increased to some extent, the deterioration of China's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undermine the already fragile geological conditions. Today, man-made cause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caused huge losses to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of our people. Therefore, preven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s urgently needed.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the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and hazards, and targeted prevention measures.

Key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disasters;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407.1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在我国,地质工程学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这门学科包含着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两个范畴,以研究与解决工程整个过程与地质有关的问题为主要内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把地质体以及地质环境作为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

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分析

一)岩土工程

严格说来,岩土工程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大体上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与工程地质学密切结合,以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以及岩石力学与工程为基础;

第二:研究内容主要为土和岩石的利用、整治以及改造等;

第三:是主体工程的组成部分,服务于主体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的全过程。

概括起来就是:岩土工程是与工程地质学密切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以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以及岩石力学与工程为基础,以土和岩石的利用、整治、改造等为研究主要内容,它服务于主体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的全过程,是主体工程的组成部分。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引发的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山体崩塌、泥石流、滑坡、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

地质灾害防治是指通过采取有效地质工程手段,改变有害地质现象的发生过程,以减少或防止灾害的发生。对这一工程的研究体现着对地质生态环境进行合理开发与管理的思想。

地质灾害特点以及危害分析

我国是农业大国,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较落后,总体承灾能力弱。这些国情决定了我国地质灾害类型多、分布范围广、发生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特点。近年来,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时有发生。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滑坡、泥石流、崩塌的分布范围占据国土总面积的一半左右,以西南、西北地区灾害最为严重。

目前,我们将地质灾害分两大类:

第一环境问题,主要是由自然因素本身引起的,属自然地质灾害。

第二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属于人为地质灾害。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为地质灾害不断增加。这类地质灾害通常具有诱发速度快、灾害涉及面广、造成损失巨大的特点,它所带来的危害性大大超过正常状态下产生的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据科学分析表明,我国有一半以上的地质灾害是人为原因造成,其中最主要的诱因就是能源开采不合理。

无论是自然地质灾害还是人为地质灾害,都给对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义重大。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分析

上文中已经提到,我国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下文主要针对每一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措施分析。

滑坡

1、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河流冲刷、地震、地下水活动、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一定的软弱面(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这类地质灾害多发生在江、河、湖等的岸坡地带,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暴雨多发区等。滑坡会给人民生命财产以及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2、防治措施:

我国滑坡防治工程主要由有以下几点措施:

第一:排水工程。通过平孔、支撑盲沟、渗水盲沟等工程来进行地下排水,以大大降低孔隙水压力,增强有效正应力提升抗滑力,加固效果极佳。

第二:改变边坡的几何形态。也就是通过增加阻止滑坡产生区的物质、削减推动滑坡产生区的物质来减缓边坡坡度。这种方法广泛适用于坡面深埋的滑坡,把握好削减和堆填的位置往往可以产生极好的防治效果。

第三:支挡结构物,进行斜坡内部加固。对于体积不大的滑坡以及空间不足不能通过改变边坡几何形态进行有效防治的滑坡,可以通过采用挡墙、被动桩、沉井等支挡物或者是在斜坡内部进行锚固、加筋土等加固措施来控制岩体运动,有效进行防治滑坡。

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多发的一种地质灾害,是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原因在沟谷、坡地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这种地质灾害往往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施工、滥伐乱垦等原因引发的,而且通常是突然爆发、历时短暂且破坏性极强。

通常,在泥石流多发区应采取绕避措施,无法绕避的也应根据其运动规律选择最佳位置安置建筑物。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拦挡工程:

在泥石流经常流经的沟道上,可以充分利用窄口、峡谷等特殊地形修建拦砂坝,拦截泥石流中所携带的大颗粒物体等固体物质,以减少对下游农田房屋等危害。

排导工程

在泥石流流经的下游冲积扇上修建排导沟、急流槽、排洪道等来阻止泥石流漫流改道,减少对周围居民建筑的冲刷损害。

蓄引水工程

这一工程主要是在泥石流流经地区修建小型的水坑、水库等来蓄积地表径流,以减少沟道的洪水流量。蓄积水用于周围农田水利灌溉等。

储淤工程

在泥石流下游冲积扇地区设立停淤场来调节泥石流的流量,尽量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地区房屋建筑等设施的冲击。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经常对停淤场进行清理来保证其库容。

崩塌

陡坡上的某些巨大岩土体受直立裂缝分割而失去稳定突然向下崩落,在顺山坡翻滚撞击破碎之后,堆积在坡脚(沟谷)的地质现象称之为崩塌。崩塌以大块岩土体为主,往往规模很大并突然发生,但究其原因是由于长期不平衡因素积累所造成的。

崩塌的防治措施与泥石流相似,主要有拦截、遮挡、支挡、护墙护坡、排水等。除此之外,近年来SNS柔性拦石网在我国矿山、水电站等施工现场的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落石能量高且坡度较陡的情况下效果较好。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造成塌陷坑洞引发灾害损失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总的来说,地面塌陷主要是因为人类不合理的开矿以及大量抽排地下水等行为造成的。防治地面塌陷通常采取以下措施:

清除填堵法

对于塌坑较浅的土洞,在清除其中的松土之后,填入块石、碎石做成防滤层,最后覆盖粘土加以夯实。

跨越法

这个方法主要针对于塌坑较浅的土洞,一般都是采用梁板跨越,两端用坚实的岩土体加以支撑,通常两边的支撑长度为1.0~1.5m之间。

强夯法

强夯法主要是通过夯锤对土壤强烈的冲击力来提高土壤的强度,是一种处理与预防相结合的措施:既可以夯用来实塌陷后松软的回填土,还可以用于消除隐伏土洞和软弱带,提高土壤强度。

灌注法

灌注法抓要是通过把水泥、碎料、速凝剂等灌注材料通过钻孔或岩溶洞孔进行注浆,以达到强化土层、充填岩溶洞隙、加固建筑物基础等目标。

地裂缝

地裂缝是指在自然和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的影响下,地表发生开裂并形成具有一定长、宽度的裂缝的地表破坏现象。目前针对这一地质灾害,岩土工程措施主要是进行针对裂缝进行回填和夯实,此外还有改变地裂地区土壤的性质、提高建筑物抗裂性能等。

地面沉降

地表沉降是指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地表高程垂直下降的现象,通常放生的幅度、速率较大。主要发生在沿海工业发达城市、大型沉积盆地以及油气田开采区等。防治这类地质灾害主要是控制地下水的开采,还要加强土的基本性质和土层分布的研究。

总之,进行地质灾害防治除了要采取避让措施之外,还应通过采取岩土工程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采取生物措施进行预防,即在地质情况较为脆弱的地区,进行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种草护坡及合理耕牧,能促进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条件。生物措施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而且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其效益。

综上所述,我国地质灾害频发,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究其原因,地质灾害主要是人类不合理地进行资源开采所造成的。因此,要想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必须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地质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徐丹;曲海英;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2]黄金荣;浅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科技与企业》;2012年第7期

篇6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也大量增加。于此同时这些大量的工程建设给地质环境带来的巨大的压力,是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在岩土工程中必须要对地质灾害的防治给予高度的重视。

一、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崩塌

1、崩塌是指从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2、崩塌的诱因

(1)地震,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从而诱发坡体崩塌,一般烈度大于7度以上的地震都会诱发大量崩塌。

(2)融雪、降雨特别是大暴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

(3)地表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边脚,也能诱发崩塌。

(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崩塌活动。

(二)滑坡

1、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2、造成滑坡的诱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3、滑坡的活动规律

(1)同时性,有些滑坡受诱发因素的作用后,立即活动。如强烈地震、暴雨、海啸、风暴潮等发生时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爆破等,都会有大量的滑坡出现。

(2)滞后性,有些滑坡发生时间稍晚于诱发作用因素的时间。如降雨、融雪、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之后。这种滞后性规律在降雨诱发型滑坡中表现最为明显,该类滑坡多发生在暴雨、大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之后,滞后时间的长短与滑坡体的岩性、结构及降雨量的大小有关。一般讲,滑坡体越松散、裂隙越发育、降雨量越大,则滞后时间越短。此外,人工开挖坡脚之后,堆载及水库蓄、泄水之后发生的滑坡也属于这类。由人为活动因素诱发的滑坡的滞后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活动的强度大小及滑坡的原先稳定程度有关。人类活动强度越大、滑坡体的稳定程度越低,则滞后时间越短。

(三)泥石流。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 不合理开挖,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弃石,滥伐乱垦等是引起地质泥石流的诱因。

(四)地面变形。地面变形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与地裂缝。目前中国发生地面沉降活动的城镇有70多个,明显成灾的有30余个,最大沉降量已将近3m。这些城市有的孤立存在,有的密集成群相连形成广阔的地面沉降带(区)。不合理地大量开采地下矿产资源引起的塌陷、表面岩溶活动引起的塌陷、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等是造成我国城镇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

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一)防治崩塌的技术

1、镶补沟缝。对坡体中的裂隙、缝、空洞,可用片石填补空洞,水泥沙浆沟缝等以防止裂隙、缝、洞的进一步发展。

2、刷坡、削坡。在危石孤石突出的山嘴以及坡体风化破碎的地段,采用刷坡技术放缓边坡。

3、护墙、护坡。在易风化剥落的边坡地段,修建护墙,对缓坡进行水泥护坡等。一般边坡均可采用。

4、拦截。对于仅在雨后才有坠石、剥落和小型崩塌的地段,可在坡脚或半坡上设置拦截构筑物。如设置落石平台和落石槽以停积崩塌物质,修建挡石墙以拦坠石;利用废钢轨、钢钎及纲丝等编制钢轨或钢钎棚栏来栏截这些措施,也常用于铁路工程。

5、遮挡。即遮挡斜坡上部的崩塌物。这种措施常用于中、小型崩塌或人工边坡崩塌的防治中,通常采用修建明硐、棚硐等工程进行,在铁路工程中较为常用。6、支挡。在岩石突出或不稳定的大孤石下面修建支柱、支挡墙或用废钢轨支撑。

(二)防治滑坡的技术

1、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

(1)防止河水、库水对滑坡体坡脚的冲刷,主要工程措施有:在滑坡体上游严重冲刷地段修筑促使主流偏向对岸的"丁坝";在滑坡体前缘抛石、铺设石笼、修筑钢筋混凝土块排管,以使坡脚的土体免受河水冲刷。

(2)排除地表水,排除地表水是整治滑坡不可缺少的辅助措施,而且应是首先采取并长期运用的措施。

(3)排除地下水,对于地下水,可疏而不可堵,其主要工程措施有:截水盲沟用于拦截和旁引滑坡区的地下水;支撑盲沟兼具排水和支撑作用;仰斜孔群用近于水平的钻孔把地下水引出。此外、还有盲洞、渗管、垂直钻孔等排除滑坡体内地下水的工程措施。

2、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

(1)修筑支挡工程,因失去支撑而滑动的滑坡或滑坡床陡,滑动可能较快的滑坡,采用修筑支挡工程的办法,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使滑体迅速恢复稳定。支挡建筑物种类有:抗滑片石垛、抗滑桩、抗滑挡墙等。

(2)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一般采用焙烧法、爆破灌浆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对滑坡进行整治。

(3)削坡减重,常用于治理处于“头重脚轻”状态而在前方又没有可靠的抗滑地段的滑体,使滑体外形改善、重心降低,从而提高滑体稳定性。

(三)防治泥石流的技术

1、穿过工程。指修隧道、明硐或渡槽,从泥石流的下方通过,而让泥石流从其上方排泄。这也是铁路和公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主要工程形式。

2、跨越工程。是指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沟的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这是铁道和公路交通部门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常用的措施。

3、拦挡工程。其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拦挡措施有:栏渣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

4、排导工程。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排导工程,包括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

5、防护工程。指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或其它主要工程措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防护工程主要有: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

(四)其它的措施

除了对地质灾害展开专项施工治理措施外,还宜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灾害地质学的研究与学科的建立,为提高地质灾害的预报与防治水平提供理论基础。

2、设立地质灾害专项研究与防治经费。主要解决进行区域性、地区性与重点攻关项目的研究或者防治经费。与工程建设项目或者城市建设直接有关的或者因工程建设而诱发的地质灾害,其经费则根据属地管理及“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由相关单位承担。

三、结束语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为此我们必须要做好长久的打算,综合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并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制定防治方案,合理的选择防治技术,从而保证岩土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贾志宏.试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防措施[J].科技风,2013,(13).

篇7

关键词:岩土工程 地质灾害 危害 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TN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134-02

在我国社会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人类对于工程施工建设活动以及各种资源开发等工程活动力度不断扩大,为我国的地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同时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地质灾害的频率不断的上升,对此,该文就针对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的特征、地质危害以及地质灾害的防治工程的预防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说明。

1 地质灾害的相应预防措施

1.1 地质灾害工程的实践措施

(1)避让的措施,其一是搬迁避让的措施,对一些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以及防治的费用超过搬迁费用,或者建房仍然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应该采用搬迁避让的措施;其二是雨天的避让措施,针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变形斜坡,应该采取的措施是雨天临时避让措施,各镇在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编制安全转移预案,雨天对受威胁户要作出转移地点安排。应根据就近原则,把受灾害的者转移到安全地带。

(2)工程防范的措施,地质灾害工程预防措施是预防地质灾害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在地质灾害工程预防的措施应该适应方式和条件,绝大部分工程切坡导致的小型土质发生滑坡的现象,应该选用削方减载护坡、前缘支挡或者后缘的地表排水等工程的措施,是相对适应的,针对中型的滑坡,应对地质灾害区进行仔细的勘察和监测。

(3)生物防范措施,生物防范具有的特点是投资小、应用范围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自然生态平衡,措施主要指的是种植护坡、植树造林以及合理的耕牧。按照调查地区地质灾害中存在的特点以及自然经济条件,地面塌陷区、泥石流区及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等预防地质灾害的措施,进一步降低地质灾害的产生和造成经济损失的影响。改进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已经长时间可以实行防治作用等一系列特点,并需要一定长期才可以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1.2 充分的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程设计

地质灾害防范措施设计,一定要按照滑坡、崩塌以及不稳定性的斜坡的运动模式、成因机制以及防范措施的目标制定。

(1)要按照地质灾害的发生程度和预防措施明确预防措施的工程量和强度;

(2)要按照导致地质灾害原因确定主要的预防措施的方法。

1.3 地质灾害预防主要的预防措施

按照地质灾害防范工程中相关的规范资料研究分析,我国预防地质灾害工程主要的种类有:支挡工程、排水截水工程、护坡工程、加固工程、压脚工程以及减载工程等,针对地质灾害防范工程采取的措施如表1。

2 地质灾害和岩土工程的内涵

地质灾害主要指的是由于人为的生产活动和自然灾害造成人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破坏,并且是人类发展和生存资源和环境发生重大破坏的地质灾害现象。相关条例中规定,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山体崩塌、地面塌陷以及地面沉降等灾害。人类起源于自然,但是又高于自然,人类在产生到现在就一直改造和利用自然环境。从原始社会中人类利用天然洞穴不断的学会挖土建筑房屋,直到今日,人类已经可以将建筑高楼大厦、巨塔以及高坝等。在这样过程当中,因为地质地基处理的需求,不断的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技术是岩土工程。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是基于工程安全、工程地基改良发展而形成的,但是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缺乏降低地质灾害的思想观念、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但是总而言之可以说是缺乏一定的地质灾害保护的概念。

从岩土工程施工观点为根本出发点,从中会出现大量尚未牢固的工程边坡和工程地基,从而造成了岩土层更大的灾害。例如:水电站,矿山等当面的灾害。

3 地质灾害特征以及危害

地质灾害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主要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地质灾害,被称之为第二类环境问题,并属于人为的地质环境灾害;(2)由自然环境因素造成地质环境问题,还可以称之为第一环境问题,属于自然地质环境问题;而这些灾害不以人的历史所所转移。在这些灾害中,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不善待,造成了如今很多的灾害,特别是人类不合理的挖掘能源造成的。地质灾害的发生造成公路、铁路、水坝、航运、通信以及堤坝等工程受到破坏,并导致水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以及生态资源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由于我国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地球生态环境变化多样,地质构造相对复杂,加上人口资源众多的农业生产大国,但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承载能力弱、经济条件落后等问题。

这一系列的问题最后形成了地质灾害分布广、强度大、种类多、频率高、经济损失严重以及影响面宽等格局。根据相关资料研究表明,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泥石流、地裂缝等灾害种类。其中滑坡、泥石流和崩塌在我国国土的一半,西北和西南地区最严重。

3.1 地面的塌陷

(1)地面变形主要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与地裂缝。造成中国城镇地面塌陷原因有:①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②表面岩溶活动引起的塌陷;③不合理地大量开采地下矿产资源引起的塌陷。

(2)地面塌陷发生的规律:①是沿可溶岩中的断裂带或主要裂隙交汇破碎带,岩层剧烈转折、破碎的地带;②是岩溶强烈发育的纯可溶岩分布地带或沿其与非可溶岩的接触地带。

3.2 滑坡

造成滑坡的原因是:地震、融雪、降雨、地表水浸泡、冲刷、蓄水排水、乱砍乱伐以及大量堆填造成的。滑坡主要是指斜坡上的岩体和土体受到地下水活动、河流冲刷、人工切坡以及地震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带或者是软弱面,分散式或者是整体式的顺坡向下滑动的一种自然现象。滑坡发生的规律:在岩土工程地质构造地带中,例如地震带和断裂带;地带一般情况是多发地区和易发地区,江河湖泊等地带、地形高并且差的峡谷地带,山区公路、铁路、工程施工建筑物边坡等;土层分布区、易滑坡地区以及暴雨多发地带等异常的强降雨的地区等。

3.3 泥石流

造成泥石流产生的原因是:不合理的弃渣、弃土、弃石;不合理的乱砍乱伐。泥石流主要是一种高浓度液体和固体的混合沙砾。并且降水产生在上坡或者是沟谷中的形成的大量的砂石、泥沙等固体物质的一种特殊性质的洪荒流。

3.4 崩塌

造成崩塌主要产生的原因是:挖掘矿产中的资源、工程道路施工进行边坡挖掘、渠道渗漏以及水库蓄水、强烈的振动以及废弃土堆积。陡坡上被直立的岩土体,由于跟部是空的,局部移动滑落和折断压碎,失去一定的稳定性,脱离母体向下的翻滚、倾倒、堆积在沟谷或者是坡脚的地质中产生的现象被称之为崩塌。

4 结语

根据以上的论述,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和形成在不断增加。我们有必要进行探讨和研究对其有效的防范措施和技术,从而确保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以及岩土工程的顺利开展。在岩土工程中的地质灾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力求将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使其不断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峰,娄方旭.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今日科苑,2010(12).

[2] 王克峰,胡旭峰.浅述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5).

[3] 成绪光.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和实践分析[J].江西建材,2012(3).

篇8

【关键词】岩土工程;灾害;措施

经过多年的考察,岩土工作者发现岩土灾害主要受到岩土结构、岩土性质、地下水动力条件、大气降水、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受到不同原因的影响岩土灾害出现的规律和类型有较大的区分,本文将对岩土灾害的类型以及规律防治方法做出探讨。

一、岩土灾害的形成的自然原因以及主要类型

(一)水土流失 由于受到大气降水、地里环境、植被覆盖率、岩石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导致水土流失的内在原因是岩石性质。岩土所受到的侵蚀强度与植被通过雨水冲刷的面积有重要的因素。外貌地形是直接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在坡地上的水流速度被坡度所控制,当坡度越大时,水流速度就会越大,使得水土流失就会越严重。大气降水也对水土的流失有一定的影响,除了降水质量外,降水的强度也会影响水土流失。当降水量增加是时候降水的强度必然会上升,导致水土流失也是很严重,现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人类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每年水土流失的数量都在不断的增加。

(二)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有岩溶地面塌陷和非岩溶地面塌陷二大类。构成岩溶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地质结构、厚度、岩溶发育程度、第四岩系以及地下水动力条件。从一般的情况来看,岩石破碎,岩溶发育的越好,地下水补给的条件就越好,水的含量就更加的丰富,更容易使得地面坍塌。当在第四岩系的含砂亮更高或者厚度薄时,在抽水、放水、排水的时候,地面坍塌也更容易形成。再于后者来说主要还是对采矿时形成地下空洞和人防质量的不重视所造成的。

(三)泥石流 泥石流发生必须具备有方便集水的地形、丰富是松散物质、短时间内大量的降水和开阔的陡坡,以上条件都具备才可能发生泥石流,以上条件缺一不可。泥石流长长发生在较为宽敞的坡度较大的地区。在岩石受到雨水的大量冲击岩石容易风化并且堆积了比较脆弱的基层,在经过暴风雨后就容易造成泥石流。泥石流是在特定的地质结构条件下所发生的岩土灾害。

(四)滑坡 受到地质结构、地貌地形、岩石类型、大气降水、人类开采等原因导致滑坡灾害的发生。其中地质结构对滑坡灾害发生的原因是最为重要。其主要的表现为常发生在活动性较为频繁的断裂带内,滑坡发生的构造面与滑动的方向大致相同,这就证明断层或岩层面向边坡内倾斜,由此可以推断边坡的稳定性越好,而当出现情况相反时说明稳定性就越差。在新构造活动剧烈的区域也时常发生滑坡现象。

(五)崩塌 发生崩塌的主要因素离不开大气降水、地貌地形、地质结构和人类活动。地质结构与发生崩塌现象的表现为;深且大断裂带内易发生崩塌现象,构造面的倾斜方向与大多数崩塌体的方向大致相同,新的构造活动区域与地貌地形是导致发生崩塌现象的主要原因。

(六)地面变形 在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地下的岩土会发生压缩、位移等活动。从而引起地面下沉、开裂、塌落等现象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施工设施造成影响。地面变形有地面裂缝、地面坍塌和地面沉降等现象。在我国的城镇中导致地面变形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居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使得地面的支撑力逐渐的变小,对地下矿产资源进行大规模和无节制的开采,地面形成一个空壳,没有实际的物体支撑,使得地面在外界的环境影响下塌陷。

二、人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析

因为人类活动导致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会不断的加剧。这是不容忽视的一种地质灾害,人类地质灾害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自然地质灾害的损失,由人为原因导致的地质灾害主要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第一、诱发速度快。假设在自然状态下,没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岩体的稳定状态要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如果有人为因素的加入,就大大的简短了岩体从稳定状态变为不稳定状态了,进而加速灾害的发生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第二、诱发灾害面广。在自然的状态下的地质灾害,除那些已经形成的大型的地质灾害外其他的地质灾害影响面积是很小的。当人类因素加入到自然的时候地质灾害的面积就会不断的变大。比如,人类对森林资源的滥砍滥伐、对矿土资源的大规模的开采,由小变大,从一开始的区域性的影响地质到逐渐的影响全球的地质。

第三、诱发地质灾害的损失。除地震自然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影响较大外,再次就是人为因素对地质诱发的地质灾害了,每年因为人类对资质灾害的破坏就能达到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

三、岩土工程灾害的预报与防治

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复杂,再加上科学技术和财力的限制,现在还不能全面的对各种地质灾害做具体的灾害预报。为减少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需使用现代化的各种手段对灾害做出检测并且对灾害提前预报和分析。

(一)灾害形成的主要规律

第一,灾害形成的主要地域性规律。我国地质条件比较的复杂,不同区域的地质环境基本是不相同的,在岩土工程方面的灾害类型就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第二,岩土工程的诱发性规律的形成。由于人们在进行地质活动的时候,不合理的开采施工,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岩土的负担,导致灾害情况频繁的发生。第三,岩土地质灾害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岩土地质灾害的相关性主要值的是:崩坍方面、滑坡方面、泥石流方面以及岩溶方面都和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非常的紧密,并且岩土工程灾害的类型也和岩土的发育程度、地貌特点以及岩土的类型紧密的相关。第四,岩土灾害的规律还具有多发性以及群发性的规律。一般情况下,外生岩土灾害的分布比较的分散,基本上不会形成热别大的灾害,很容易被人们忽略掉。另外,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岩土的地质灾害种类,灾害的程度之间会产生不同的相互作用,一旦出现连发性的灾害,就会形成大面积的灾害。

(二)灾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岩土工程防治的主要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通过这种方式积极的开展岩层性质的调查以及预警能力,针对人以及岩土地质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不断的促进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其主要的防治措施表现为下面几点。

第一,要确保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开发共同进行,积极的落实谁开发谁治理的相关原则。第二,不断的扩大种植的面积,从整体上提高植被的覆盖面积,积极的开展植被种植工作,通过涵固水土的方式,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第三,相关部门要对农业区域进行合理的规划,对开荒地段进行有效的保护。第四,在进行采矿、修路以及植被种植等工作的时候,要选择比较稳定的地质类型,确保各项工作的安全进行。第五,及时的做好事前的监督工作,做到提前预防。

结语

因为人们对岩土的类型、性质等方面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并且不同岩土类型存在的病害程度也是不同的,这些病害不仅会阻碍社会的快速发展,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严重时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相关人员在进行岩土开采之前要充分的了解岩土工程可能存在的灾害问题,了解灾害发生的规律,及时的做好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澄.浅析岩土工程灾害与防治措施[J].科技与生活,2011(7)

篇9

【关键词】岩土工程;注意方面;工程分析

岩土工程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技术,近年来,我国在工程建设中的地基处理、岩土工程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工程地质勘察专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实现了向岩土工程勘察方向的大发展,技术人员的知识更加丰富,从勘探手段、测试设备、试验仪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当前岩土工程勘察在经济建设工作中的作用被逐步重视,岩土工程勘察是建设工程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选址和设计的重要依据,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岩土工程勘察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建设项目具有极大的影响。

1 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规范规程

工程建设前,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查明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岩士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提前采取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岩土工程勘察涉及的理论包括工程地质理论、工程力学理论、土力理论等许多方面,这些理论不仅有科学性更有实践性,因此在解决岩土工程的问题时更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常会犯只重经验轻理论的错误,这是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要避免的。要精通理论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配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模型,扎实的理论基础同丰富的经验同等重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也要进行理论的升华,所以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要注意理论同实践的结合。

还要注意规范、规程的学习,充分了解要求。防止在工程勘察过程中出现工作量布置不足、测量数据不足等问题,了解需要才能更好完成。

2 详细了解设计理念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种综合性的工程地质调查工作。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运用各种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建筑场地进行调查研究,对修建各种建筑物的地质条件和建设对自然地质环境的影响作出分析判断,分析并提出地基的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设计、施工以及必要时进行地基加固所需要的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资料。所以为了更好地 完成工作,就要认真研究设计图样,收集详细的设计材料,包括建筑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等,注意与设计的沟通,充分了解设计的意图,弄清楚拟建物的工程特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交满意的勘察成果。

如果对此认识不足就会妨碍工程勘察的进行,很可能造成项目返工,延误工期。因此详细了解设计理念就尤为重要,要注意不能忽视。

3 注意考虑经济性

岩土工程勘察所占工程投资比例甚低,通过勘察可以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避免或改造不利条件,减少工程后期处理费用,提高工程质量。因此,工程建设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注意经济性考虑也十分重要。

岩土工程勘察,应该在满足规范规程的前提下,在充分尊重设计理念同时,用最经济的勘察手段和工作量实现勘察目的和任务,所用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节约的,这也体现了技术水平的高低。细致的勘察总结材料,能节省的地方就可以被发现,这样就能节约工作量,达到经济效果,还可以从土工实验项目的选取中发现经济勘察的途径,从而达到节约的目的,这也是考验工程勘察的重要方面。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地质勘察成果及各项岩土工程参数,是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应用岩土工程的观点、技术和方法,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 按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勘察成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工程安全和工程造价。一份高质量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满足相应规范的基础上,不仅要真实客观地反映勘察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地下水、岩土性质和不良地质现象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应该进行正确合理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提供合理可信的岩土工程参数和建议。在土木工程中遇到诸多岩土工程技术问题,不断探索岩土工程勘察新途径,对确保工程安全,防范和减少地质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祥明浅谈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 ,跨世纪 2009年第5期

篇10

[关键词]工程勘察 水文地质 岩土 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P34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112-2

1前言

水文地质研究在工程勘察工作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在建筑物持力层选择、基础设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因此,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也受到更多的关注,做好水文地质的研究工作,对提高工程勘察技术的水平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在工程勘察中,为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质量,应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加强对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工程可能产生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旅的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危害。一般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评价:

(1)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2)工程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3)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①建筑物的基础工程处于地下水以下时,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筋的腐蚀性。②建筑物的持力层如果以岩土体如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做为基础时,应考虑地下水对岩土层作用所产生的影响。对潜蚀、流砂、管涌的产生可能性要做好相关的预测,同时避免引起这种可能性的松散、饱和的粉细砂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出现。③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④部分基坑如果在地下水位以下进行开挖,则应做渗透和富水试验,从而对影响建筑物稳定性的土体沉降和边坡失稳的可能性进行评价。

3岩土水理性质

对于岩土工程的勘察来讲,进行岩土的水理性质分析时十分必要的,因为岩土的水理性质直接影响到岩土的强度和变形,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建筑物和稳定性。通常在工程的勘察当中,岩土的水理性质和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是相辅相成的离开哪一方面都会对工程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1)地下水在岩土中以三种方式赋存,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2)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测试办法:①软化性,这是岩土的普遍特性,当被水浸后,其岩土体的强度会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同时岩石层中普遍存在着软弱夹层,这部分夹层具有一定的软化性,力学强度较低。②透水性,水可能通过自身的重力作用透过岩土,同时其岩土的强度及颗粒不同,其透水陛也有所区别,对于岩土透水性的表示一般可用渗透系数来表示。③崩解性,是指岩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敞、解体的特性。④给水性,当岩土的含水量达到饱和时,会从其岩土体的孔隙及裂缝处流出一定量的水来,这是在水文地质研究时判断含水层的重要参数。⑤胀缩性,当岩土吸水后,其自身的体积将会增加,当其失水后,其体积又会减小,胀缩性对于建筑物地基的变形和土坡表层的稳定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

4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在地质灾害中因地下水所引起的灾害占很大一部分,同时其所造成的灾害具有较复杂性,因此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对地下水所引起的危害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加大对地下水所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的预防和防治。

(1)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的水位在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影响下,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将会对岩土工程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危害其工程的安全眭。

(2)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①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②斜坡、河岸等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③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④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⑤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

(3)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造成地下水水位上升的因素较多,但对于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幅度过大。通常情况下会导致地面干裂、沉降、塌陷等地质灾害,同时会造成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不仅对岩土层和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威胁,同时对于人类居住的环境和生存发展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4)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l生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渗透,会将土层中的铁、铝成分淋失,土层失去胶结物将造成土质变松、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5)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

5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问题分析及对策

(1)传统地下水测量方法的一些问题。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的测量与计算沿用的传统方法为:①钻孔:②提取岩芯后0.5h测量孔内水位:③有条件时,测量终孔后24h水位,作为稳定地下水位。对于只有含水层贯通的地层,这种方法是合理的,但对于含水层不贯通的地层和局部(或大部)不透层水的地,这种方法会带来一些问题。

(2)探讨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问题解决方法为测取岩体中的真实地下水位,进而找出透水带。可采取如下方法在钻孔中进行水位测量。为操作方便,可以采取分段钻进方法,设计好每天的钻进工作量,开钻后可以先以一天的钻进量为一段,每天钻进结束后,将孔中水抽干,第二天开钻前测量水位,即可查明该段是否含水。若上部地层均不含水,则可一直这样进行下去。若上部己有含水层(如第四系含水层),则需将测量段密封起来,抽干其中的水,第二天测量该段是否有水及水压大小以确定其含水性及水位情况。岩体完整段一般不含水,节理、裂隙密集段可能有水,也可能无水,总体来说,由于岩体中渗透的裂隙性,钻孔中肯定只有小部分区段有水(一般在断层、密集节理带产出部位)。这样,通过测量可以把地层分为含水段与不含水段。再结合地球物理勘探测量,确定出地层的含水部位(裂隙带)与不含水部位(与水文地质中的找水勘探类似)。以此资料作为岩体稳定性分析的依据,要准确可靠。

6结语

通过以上说明了在工程勘察过程中,工程的质量跟水文地质勘察研究是密不可分的,进行岩土的水理性质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从而对提高工程勘察技术的水平和建筑物工程质量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保障作用,推动我国工程勘察工作的发展,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大纯.张大权,史毅虹等,水文地质学基础[H],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2]陈虎.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田.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