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景观设计案例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6: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景观设计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市、县(区)环保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水平,结合建设地域环境和项目污染特征等因素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实行分类管理、分级审批。
第二条投资建设需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和备案管理的项目中,实行审批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演讲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手续;实行核准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提交项目申请演讲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手续;
第三条列入本方案附录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市环保部门审批。
第四条县(区)辖区内由县(区)政府或县(区)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管理的项目中除国家、省、市环保部门审批以外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县(区)环保部门审批。
第五条以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一律由省级以上环保部门审批:
㈠化学制浆造纸、废纸脱墨制浆造纸、染料、印染、电镀、农药(原药,不含复配)制革、有色金属采选冶、电石、铁合金、氧化铝、水泥(不含粉磨站)钢铁、焦炭、危险废物的处置处置等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建设项目;
㈡可能对周围环境发生电磁辐射污染或放射性污染的项目;
㈢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涉及世界遗产地,省级以上的自然维护区、生态功能维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点文物维护单位、历史文化维护地等需要特殊维护区域的建设项目。
第六条国家和省产业、技术和环保政策中,属于限制类的项目,上收一级管理。分级审批方案中属于市环保部门审批的项目上收省环保部门审批,属于县级环保部门审批的项目上收市环保部门审批。
第七条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应当协助有审批管理权的上级环保部门,对本辖区内的建设项目实施监督管理。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应切实加强对本辖区内建设项目的日常监督管理,认真履行监管责任,督促项目建设单位严格遵守国家环境维护法律法规和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行政许可文件要求,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后,主动、及时演讲上级环保部门,使环境监管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第八条市环保部门对县(区)环保部门违反国家有关方案作出的建设项目的不当行政许可和逾越法定职权、违反法定顺序作出的行政许可,应当予以撤销和责令改正,并按有关方案追究责任。
第九条对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发展的能耗物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市、县(区)环保部门一律不得受理和审批。
第十条市、县(区)环保部门应依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建立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备案制度的通知》环发〔〕18号)方案,及时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结果报上一级环保部门备案。
篇2
根据我市城市基础管理和社区居民的需要,在城近郊区各街道建立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开展以保洁、保安、社区车辆看管为主的社区就业服务项目,开拓新的就业岗位,解决我市下岗职工、城镇失业人员中就业特别困难人员(以下简称就业特困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切实有效地发挥社区安置就业的作用。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下岗职工、城镇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又可以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在为居民创造整洁、安全、方便、舒适生活环境的同时,建立起就业特困人员的就业托底机制。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是:政府出资扶植、社会筹集资金,以安置就业特困人员为主,其他社会劳动者为辅的公益性劳动组织。其主要任务是: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组织下,开展以环境保洁、社区保安、社区车辆看管等服务项目为主安置就业特困人员,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其它社区服务领域拓展。
二、就业特困人员是指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300元或本人、家庭成员因患病、肢体残疾未达到残疾标准,且就业愿望迫切,愿意从事本人力所能及的工作的男40岁以上、女35岁以上的下岗职工、城镇失业人员。
就业特困人员的认定程序是:本人向企业或街道申请,由街道核实,区劳动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汇总,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确认(《北京市就业特困人员确认表》附后)。
三、建立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的程序是:由街道向区劳动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确认,核发《北京市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证书》,并实行年检制度。
四、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安置就业特困人员数量,由街道提出,区劳动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汇总,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向企业主管部门下达,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组织向街道输送,就业特困人员也可直接到街道报名。
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应与安置的就业特困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工资分配机制。
五、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中的环境保洁、社区保安项目使用就业特困人员,可享受每人每年1.4万元的补助经费,主要用于这些人员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其中安置的就业特困人员的工资原则按每人每年8400元标准补助)。补助经费由区财政预算、失业保险金补助、按规定收取辖区内单位、居民的卫生保洁费用“三家抬”的办法筹集。
社区车辆看管项目使用就业特困人员,其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费用采取收支相抵略有盈余的运行机制,其盈余部分用于补充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
街道收取的辖区内单位、居民的卫生保洁费用标准由区物价局、财政局研究确定。
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还应积极安置其他下岗职工和城镇失业人员,并可按《北京市促进就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京劳就发〔1998〕70号)的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六、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的发展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今年7月底前各城近郊区要选择1-2个街道进行试点;年底前要发展到5个以上的街道;2000年底前,要在60%以上的街道建立起为就业特困人员提供就业岗位的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并逐步扩展到所有街道。
篇3
关键词:生态关怀意识 煤矿矿区 景观改造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9-0126-02
一 煤矿矿区环境景观改造设计研究的背景及现状
1.1研究背景
煤炭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但是在给人类带来一系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严重危害。无止境的采煤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露天煤矿让土地无法再使用,漫天飞舞的粉尘污染空气,洗煤后的酸性矿山排水会渗入河流中,造成水污染,产生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煤矿业城市的发展明显不同于一般的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对煤矿矿区进行相关的生态治理以及景观重建,很容易产生矿业城市的衰退。
1.2国内外城市煤矿矿区景观设计研究现状
我国煤矿矿区围绕着环境治理与生态的角度,大多建成湿地公园或者是森林公园。典型案例就是唐山南湖公园。改造前是130多年开采导致的塌陷,形成了占地32.54公顷的大水面。改造以生态修复为主,形成了集游憩观赏和水上活动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生态公园。它在景观设计上采用了生态湿地的方法,让采煤造成的塌陷地变成了旅游胜地。
国外我们所熟知的典型案例是德国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改造前是一个集采煤、炼焦、钢铁于一身的大型工业基地,改造后是以工业背景为主的大型工业旅游主题公园。园内保留了很多原有的工业设备并进行改造,将创意的景观改造方法引入到矿区景观设计实践中,保留了矿区城市的文化特色,促进了社会和谐与文明的发展。
二 煤矿矿区环境景观改造设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研究目的
通过对所研究的煤矿矿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和总结,基于生态关怀的角度,对煤矿矿区的景观改造设计提出自己的见解,来解决煤矿矿区工作和生活区域的改善和修复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2研究意义
煤矿矿区的环境景观设计研究具有社会意义。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大量煤矿矿区的存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引起了很多社会问题,比如城市发展问题、安全问题等。通过景观改造和设计,可以改善社会问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避免矛盾激化。
煤矿矿区的环境景观设计研究具有生态意义。煤矿矿区的无节制开采,对环境以及工作和居住在此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的矸石山,漫天飞扬的煤灰,土壤质量的降低,植被的污染与破坏,煤灰在风力、降雨等的搬运下,对水环境、大气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被污染的水和土壤中也含有很多重金属,有些污染日积月累带来的伤害甚至是致命的。煤矿矿区的景观改造设计,能够对原来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得到改善。
煤矿矿区的环境景观设计研究具有经济意义,在矿区环境景观改造设计之后,会带动周边农业、旅游业的发展,并且根据所在区域的功能需要,对废弃场地和矿区设备用创新的方法改造,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 生态关怀意识与煤矿矿区环境景观设计的融合及相关研究
3.1生态关怀的概念
生态关怀指的是对构成大自然生态环境所有要素的一种关爱之情,在这次研究中我所认为的生态关怀,是通过生态景观的设计手段,来表达对陪我长大的煤矿矿区情感上的关爱,是一种故乡情感的寄托。
3.2生态关怀与煤矿矿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分析
3.2.1人的情感关怀与煤矿矿区环境景观设计
煤矿矿区的景观空间是以人为主体的,在这个空间中,人们有不同于其他空间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所以在煤矿矿区进行景观设计,要从习惯出发,充分考虑和体现出人们对这个区域的情感关怀。根据不同空间不同功能划分,人性的需求、差异、行为习惯等,营造相适应的设施环境,使使用者能够在空间中感受到满足和舒适,最后感到愉悦,让工作和生活环境更加舒心。对煤矿矿区这种特殊环境的空间,要结合人们的情感关怀来进行相对应的生态景观设计。
3.2.2煤矿矿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煤矿矿区环境景观设计须走生态路线
煤矿矿区特殊的工作性质,作业环境恶劣,环境污染很大。煤矿工人每天都需要在地下几百米甚至几千米的空间工作,并且三班倒的工作制度让他们不能有规律的饮食和作息,每天的下井工作从地面进入矿井之后,由于矿石表面氧化、木料腐烂、凿岩、爆破以及装运等作业产生的粉尘和有毒害的气体,导致矿井空气成分发生变化,不同于地面,井下空气的变化,造成矿井作业环境恶劣,空气质量和气候条件很差,严重有害矿井职工的安全与健康。地下工作环境通过矿井通风与防尘可以改善,地面裸漏的煤场,植被的破坏,二次扬尘等,就可以通过生态景观设计的手法来进行改善。
3.2.3煤矿矿区的背景环境需要煤矿矿区环境景观设计中有生态关怀
几乎每年都会有煤矿事故发生,每天在恶劣的煤矿矿区工作,即使是微小的矿尘,也会产生爆炸,造成国家财产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而且呼吸过多,会导致矽肺病,在矿区工作的工人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矽肺病。在煤矿矿区的环境景观改造设计中,要融入更多的生态关怀。
四 以河南省平顶山市四矿为例
4.1四矿简介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是典型的煤矿资源型城市。四矿,是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型骨干矿井之一,东与一、二矿相接,南与三矿为邻,西邻六、五矿。矿区东西长约2.5km,南北长约5.5km,矿区面积约12.7149km2。矿区北部以农业为主,零星分布有家庭养殖业。南部以生产区为主,占地面积约8×10000m2,生活区位于生产区的南北两侧,在四矿工作的人们几乎都住在南北两个生活区内。
4.2现状分析与问题
平顶山四矿经过了几十年的开采,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煤炭资源,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问题,对工作环境和身体健康的危害非常大,而且矿区生产区南北两侧都是生活区,矿工不仅工作环境没有保障,而且生活居住环境也受到了污染。
四矿矿区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地面水下沉、错动下沉、水水污染、煤矸石占地及风化污染、植被破坏、二次扬尘等。这些都是无节制的矿业活动带来的后果,可以通过景观改造设计来改善矿区恶劣的环境。
4.3设计主题
从生态关怀角度出发,打造一个交叉重叠的具有多层空间层面的煤矿矿区环境景观空间,具有煤矿矿区的特色的空间体验,遵循工作、时间和空间的序列,创造一个自由随性的煤矿矿区关系景观网。不是单纯的景观或是单纯的矿区,而是一种景观和矿区完全融合的结构。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同时又是生态、煤矿文化、娱乐、运动、放松休闲相结合的开放性的场所。
4.4设计分块模式
4.4.1以矿区采煤为主的工作区
以煤矿矿区人们工作时共有的习惯需求为出发点,比如工作顺序会产生相对应的空间,进行景观设计,由需求进行分析设计相关的空间,解决习惯需求问题的同时也可以改善矿区环境。
通过结合景观设计,废弃煤矿资源再利用,使其产生新的价值。比如对煤矸石可以景观绿化,能有效遏制煤矸石对环境的污染,还能为草本植物和菌类生物的成活创造较好的微生态环境。绿化后的煤矸石山再加以改造创建,为矿区工人改善工作环境的同时,也可以转化为优良的旅游资源。将废旧建筑产生新的建筑价值,铁轨,拉煤车,井架等废弃物件形成新的景观小品等。在四矿办公楼前广场,是职工等班车的区域,矿区环境恶劣,粉尘严重,再赶上刮风下雨的天气,露天的广场无处躲藏,设计轻盈透明的等车空间,加上废弃铁轨和拉煤小车作为景观小品的装饰,让等车的时间也可以心情舒畅。
废旧的建筑空间改造翻新,可以为工人设计更多的公共空间,在工作之余带来一丝惬意,也可以开力煤矿矿区博物馆,介绍四矿的历史发展路程,煤炭开采知识,展示煤炭开采过程中发生的灾害事故图片,进行安全教育等;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井下参观游,组织前来的游客身穿矿工服,背矿灯,感受矿区工人工作环境,也带来了旅游效益。
4.4.2以矿区周边的果园、有林地以及水浇地为主的农业区
整个矿区后面是擂鼓台山,不同的季节田野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在农业区强化这种自然的感觉,给黑灰色的矿区增加亮点,并且可以改善矿区环境。
利用这些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结合着矿区和生活区对其进行规划,加以适合煤矿矿区的绿化植物,形成各类休闲区,为整个矿区融入田园风光结合的生态景观设计,并且改善了周围住户的生活环境。平顶山目前还没有与煤矿旅游相结合开发的景区,兼具矿业旅游资源和农业旅游资源的景区,不仅可以吸引对矿业旅游有兴趣的游客和周边居民,还为需要接近自然、放松休闲的人们提供场所。充分利用煤矿矿区内及其周边的果园、有林地和大片水浇地等农业资源,比如开办特色果园、菜园、花圃等,让游客享受田园乐趣,开设自然生态农场,亲身参与农业生产活动,在感受完矿区文化之后还能体验农耕生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4.4.3以矿区南北方向居民楼为主的生活区
矿区的生活区和工作区紧挨着,受到地下采煤影响,原本一排排的平房因为地下煤空缺产生裂纹,导致不能入住已经部分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五层高的楼房。大部分之前的平房住户早已经习惯热络的邻里情,几乎都是住了四五十年的老邻居,楼房分淡了感情,大家还是还念平房时的热络。想通过景观设计,来帮助生活区的住户找回住在平房时的热络。给整个煤矿矿区关系景观区增添浓浓的人情味儿。
采用和工作区生活区一致的相呼应的景观形式,利用一些废弃的拉煤小车、铁轨等矿区元素,根据不同程度的塌陷地形,在地表上营造促进邻里间交流的公共生态空间,让空间来促进邻里之间的交流,给煤矿生活区带来活力。在居民楼围合形成的空地设计一块休闲广场,利用废弃铁轨,加上带滑轮的可推拉的组合椅,在广场中间设置浅喷泉,还可以净化小范围空气,为矿区职工提供放松惬意的生活空间。
五 结语
篇4
关键词:五感;景观设计;声景观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71-01
一、五感的概念
五感,就是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现在,越来越多的环境景观设计师认识到,除了要创造符合视觉要求和使用功能方面的优质景观外,还应该考虑到人们置身于环境中的五感的感官感受,使人们与周围的环境能够“亲密接触”。
中国古代对环境中的五官感受就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古人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提倡顺其自然、天人和一。近一百年来,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进步,现代人尤其是在城市居住的人群,对自己身边环境的五官感受越来越淡漠,因此导致自身对周围生存环境的五感刺激功能的逐渐退化。
随着国内外对噪声环境问题的重视,不仅在发达国家出现了许多关注声景观的实践,而且声景观的概念已经超越了噪声污染的范围,引进了愉、安静感,以及活力,协调等。这就是和谐声环境。
二、声景观的概念及范畴
20世纪70年代初,加拿大作曲家Murray Schafer首次提出的,产生的“声景观(soundscape)”的字面意思是由“声音(sound)”和“景观(scape)”两个层面组成的复合词,是相对于“视觉的景观”(landscape)而言的“听觉的景观”(soundscape)。
在早期的声景观研究工作中,他主要关注的是人、耳、声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声音历史的发展趋势是从自然的静谧原始的和谐向人工的不和谐的“堕落”,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噪声污染”和“声音垃圾”破坏了“音响生态”。在后来的研究中又提出了新的观点,即我们不能只关注在音乐厅里面的高贵典雅音乐式的音乐鉴赏,而忽略了我们身边时刻在发生的错落有致的声音环境。
从声景观的角度看,声音不但具有物理特性,还具有社会性、历史性、人文性,比如喜、怒、哀、乐等的社会文化因素。对于某一个声音环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觉,有人会是相当的满意这种声音环境的感觉,也可以是完全讨厌这种声环境的感觉,也可能是对这种声环境没有感觉,人们往往是有选择性的去感知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声音。声景观不仅包括了实体的声音,还包括了非实体的声音,如记忆中的声音、联想的声音等,这些涉及到心理学的内容。
声景观概念的出现,使人们从控制噪声污染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那就是人不仅需要安静的声环境,还需要和谐、美妙、舒适的声环境,这就是发展形成的声景观研究。
三、声景观的存在对人类的意义
(一)人类生存环境需要声景观
在环境景观欣赏中,声音往往成为在景观欣赏中有举足轻重的元素。诸如自然界的树叶发出的声音、徐徐微风、鸟叫等自然声以及钟声、雾笛等人造声音。所以,在环境景观设计和研究中,应该引入通过五官全方位感受环境的设计理念,加强在声环境中被忽略的景观元素的设计和研究。
(二)人类文化需要声景观
声景观是在环境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属性是声景观的三大属性之一。人类的听觉,如同视觉一样,是被历史和社会所不断持续塑造的。研究发现,声景观,尤其是中国声景观,往往蕴含着深邃的人文意境。我国拥有悠久历史,人文审美中早已关注声景观,而且著名景点中常常积淀更多的人文背景。
四、声景观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声景观理论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案例,但在我国的声景观领域中,尚未形成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声景观理论体系。总体来说,声景观的设计理念已经引入我国景观设计领域,但处于探索阶段,研究起步较晚,并且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声景观,经过二、三十年的研究发展,直到近年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发展成为多学科渗透交叉的研究热点。
五、结语
尽管视觉感受在“读图时代”的现在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现代听觉感受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在“景观社会”、“拟像”里面只可以看得到“视觉文化”而忽略了听觉手段、技术和效果的文化意义,那么对当代人的“诗意栖居”问题的考察就只能是片面的聋子式的。展望未来,随着声景观的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声质量的概念将会产生观念上的改变。与此同时,景观设计师们将这一新的设计理念引入思考过程中,必将掀起以“视听”为首的五感设计思潮!
篇5
1.1医院室内环境景观分析
目前儿童医院的住院部景观设置极度缺乏。室内的景观设计应营造出适合小患者居住、舒适宜人的效果。生硬的水磨石地面,规则的玻璃窗,基本的儿童扶手均没设置。目前儿童医院的景观环境设计都只局限于把医院当作疾病医治的场所,很少考虑患者的身心特征,即使一些装饰也只是肤浅的设计,没有关注到身心特点的贴心设计。
1.2医院户外景观分析
(1)软、硬铺地比例不合理。医院的硬质铺地面积远远大于软质地面,其中绿地禁止入内,直接导致儿童在人车混杂的道路危险玩耍,患者更无处活动。作者建议不仅要有绿地,还应该配置一定的软质铺地。(2)绿化景观没有体现儿童医院的特征。绿色景观是体现儿童医院服务性质的重要手段。绿化景观设计应满足儿童患者的需求,应修剪或组合成多种喜欢的图案,选择色彩鲜艳的植物,来吸引儿童注意力。
1.3目前儿童医院公共空间景观缺憾的原因
(1)公共活动景观设施方面。注重景观设施的形式,不重视实际效果。停留在二维空间上,为虚拟效果而忽视大环境,不适应患者具体情况,忽略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本质;重视景观设施功能,忽视患者的精神需求;建设重点不只放在功能和硬件设施,也应对患者的需求关注全面;毫无性格的设计,忽视医院特殊性,盲目抄袭和照搬设计案例,导致儿童医院大同小异,失去应具有的特点。
2建筑内部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策略
儿童年龄小,对所患疾病了解较浅。在感兴趣的环境下,注意力容易被转移。在好奇心方面,减少恐惧和不安;在装饰方面,使用卡通图,鲜艳色彩,符合儿童好动特点;氛围感观上,亲近温馨,易使患者配合治疗。室内色彩上,心理、生理是视觉对色彩的冲击,景观设计是产生视觉的第一反应药剂。视觉反映传输至大脑影响到情绪和行为,带来生理的不同反映。色彩的生理效应上,在设计中对色彩的搭配运用恰当,对病情起到相辅相成的功效。儿童病房主色调应选择淡雅的颜色,搭配灰颜色的家具、装饰物等,点缀一些绿色景观,避免大面积的单色给患者带来乏味之感。在候诊大厅和门诊大厅应大面积应用高明度、低彩度的调和色,使这个人流量最大、最集中、最嘈杂的地方获得协调基调,营造心平气和的氛围;狭长的公共导向空间,多考虑空间中的天花板、墙面和地面之间的颜色关系。大面积绿化植物景观本色的色调适宜室外,点缀景观可选择鲜艳的色彩,从而活跃空间感。灯光的设置,为了凸显柔和安静氛围,运用均匀的暖色灯光,加以部分射灯以及灯箱的小范围运用来点缀重要区域,形成对比增加空间的灵动性。LED装饰墙可以采用局部位置的装饰上,装饰墙面上给儿童提供追踪灯光的游戏,增加趣味空间,减轻压力。内部建筑材质,触觉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儿童活动的公共区域中的、活动设施、家具和装饰品的材料使用上要慎重。最终目的是要使作品安全、美观并达到其功能性。色彩和形式变化要丰富,勿在家具上设计锐利的边角,地胶、木地板等,有利于儿童的安全。标识景观可以美化景观环境,对空间有引导作用。儿童医院的室内功能分区比较复杂,导致流动路线复杂,对医院环境陌生的患者摸不到头脑。最根本办法就是完善标识指示景观系统,设置在合理的位置上。小品景观是空间使用人群的关注点。在儿童医院这样特殊的空间里艺术一定要符合医院的特性和患儿的审美、使用倾向。公共座椅是公共环境景观设计中重要的元素。儿童医院的座椅特殊,要考虑到多种人群的使用,便于成人看护。选择坚固、耐用、不宜变形的材料,增强安全感。背景音乐景观的选择,可以缓解患者的病痛消除陪护人的焦躁。在儿童医院,音乐要舒缓,乐曲要柔和。采用轻音乐和钢琴曲,禁止节奏强烈的摇滚和流行音乐。音量不宜过大,可采用由弱渐强的播放形式,播放时间不宜过长。
3室外景观设计策略
3.1丰富绿色景观
在紧张的环境中可以多采用立体模式的绿化景观。例如在室内外可以多采用悬挂式的绿化景观,可以多利用屋顶、天井、室内等,形成屋顶花园、天井花园、室内花园等。景观品种的选择上,宜选择有一定观赏和实用价值花草树木,如:桉树、柏树、桂花、杜鹃等。
3.2趣味性的户外景观
篇6
[关键词]:观光农业园;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景观规划
[引言]: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和逆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逐渐在经济转型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大的步伐,人们对于农村和农业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知识,农业观光园也就随之诞生了。
1、杨凌创新园景观节点及现状分析
杨凌区位于八百里秦川关中平原的腹地,宝鸡与西安的中心位置。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经国家批准的向亚太经合组织开放的十大科技工业园区之一, 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五大高新区之一,号称中国农业的“硅谷”,因此杨凌农业园是中国观光农业发展的缩影,是了解中国乃至亚洲观光农业的钥匙。创新园是杨凌观光农业园之一,也是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园区。
现在创新园是杨凌各类观光农业园的集中体现,其中包含了农业科技展示,休闲住宿、农业采摘和农产品养培育研发等因素内容。创新园包括不同功能区,主要为四大区,观光温室、后勤服务区、创意艺术集装箱酒店和大棚采摘区。其中观光温室依据不同的功能,分成八个不同的场馆。依次为:梦幻花卉馆、工厂化育苗馆、梦幻花卉馆、无土栽培馆、盆景馆、南方果树馆、现代农业创意馆,西部特色展示馆、超级菜园。
2、杨凌农业园景观优劣分析
2.1观光农业园景观设计的弊端
每地区因多种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都有其独一无二地方自然风貌。但是创新园内的创建缺忽视甚至破坏了这“独一无二”,这个问题是观光农业发展的普遍病症。除温室景观外,园区缺少景观必备的园林建筑、小品景观和基础设施,如供游人休憩用的桌、椅、凳等设施在园区很少存在,即使存在,在园区内的摆放也过于集中,设备大多都达不到使用的要求,质量低劣,处于闲置状态道路方面,园区道路的设置没有主次道路之分,特别是在温室景观中,园区并没有利用道路的大小、材质等因素去引到游人,从而导致浏览线路混乱。
2.2园区景观设计的优势
创新园的温室每一间温室都是一片不同的“天地”,根据功能和主题的不同,景观设计也相对具有其特色。每一处温室都能全方位的满足人对自然的体验、对自然的渴望。而且馆内每一处景观都是利用不同植物的不同特性所组合搭建,植物配置上既考虑到了植物的观赏性,还考虑了生态学特征,切通过立体种植,平面种植和人造景观种植等方式加以地方的民俗、民风和农耕文化和历史典故等元素元素通过并置,冲突,融合等方式增加了管内观光内涵并给游人造成都市景观所不可能拥有的视觉感受。
3、观光农业园景观改造建议
3.1人文景观的改造
文化是园林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部分,在园林景观中它是无影无形的存在,但是我们可以在景色中感受到它的存在,文化是一个地方的铭牌,是这片地区在时间长河中的积淀,没有文化的园林则是毫无特色,失去地域灵魂的园区。只有充分的发掘和研究关中地域的民俗和人文历史的传统,经济发展的情况,满足当地自然景观,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的基础条件下保留园区内的应该存在的农业特色,在园区主要景观和景观节点的设计上继承当地的农耕传统文化,在结合现在造园技术的前提下再现传统民俗,农业园的发展才会长久。
3.2自然景观改造
观光农业园自然景观改造应当遵守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园区的景观空间的设计上一定要遵守杨凌当地的自然生态、地理环境。保留、还原杨凌的平原地貌特色和植物景观特色。在植物的选择上应选择当地常见、且有地方特点的景观树种或者农作物,把农作物的观赏价值通过组团等园林种植常用的手法表现出来。
3.3完善全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的高低,是园区景观设计细节的体现,细节的完整与否又决定着这一园区旅游观光品质,以及人性化程度。增加基础设施在园区内的布局是当前园区建设或改造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具有农业特色的观光园区,设施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在基础设施的完善上可以在基础设施的设计上更加本土化,包括外形设计的本土化和材料使用上的本土化,可以使用乡土的自然材料,如乡土植物、当地出产的石头、木材等,既满足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又不需要二次加工而直接用于园林基础设施营造。
[参考文献]:
[1] 张天柱・现代农业观光温室景观设计与案例分析 [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年
[2] 刘凤妮・重庆农业观光园区景观设计的现状研究 [D]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3] 尚丽娟・森林度假酒店环境景观设计分析―以龙泉森林度假酒店环境景观设计为例 [D] 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4] 杜洁・观光农业园景观设计―以北戴河集发农业观光园中民俗作坊园为例 [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
[5] 杜洁 耿美云・浅析856农场现代农业园景观设计 [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 第26卷 第2期
[6] 段渊古 赵菲・农耕文化主题公园设计理论与方法―以杨凌后稷教稼园设计为例 [J] 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
[7] 冷畅俭 陈友富 罗广宇 谢浩波 邓志辉・大学博览园景观设计[N]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 第22卷 第4期
篇7
引导学生协调创意与技法训练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技法练习与创新意识并不矛盾,二者不可顾此失彼。在技法训练中要多临摹多绘制;在创新能力训练中要勇于打破常规。将二者对立起来是不可取的,也对设计的发展不利,将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设计市场中的运用越多越广泛,有很多设计师担心手绘要被电脑取代,后继无人。事实上,随着中国设计市场逐步健全,设计手绘再次得到设计行业的重视。单纯的创意表达可以通过手绘快速展现出来,面对客户或者现场指导施工都具有很好的作用。电脑图像的制作则需要更多的时间。这样看来手绘在设计中有着快速沟通的作用,并且只需要纸、笔就够了。设计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手绘设计与电脑设计的关系,从而使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整体提高。案例1:在《室内外效果图技法表现》课堂授课中,引导学生手绘技法与创新思维的辩证关系。本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高考前都是美术科班出身,在他们的认识里,往往觉得手绘作品的绘画技巧大过于设计的创新。手绘设计中表现技法固然重要,但设计上的创新也同样重要,不可顾此失彼。在训练手绘技法的同时,把创新设计作为评比标准之一。换言之,在学生设计作业中,作品形式一味地照搬照抄,即使技法运用再熟练,也不能成为最好的作品。另外,某些作品手绘表现技法中规中矩,设计语言却非常有创意,并且有很好的设计理念做支撑,也不失为一件好的设计作品。
二、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艺术设计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基础课到专业选修课再到专业方向课,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在课程环节设计的时候融入些许创新的能力培养环节。同时引导学生把专业知识分解充足,形成新的知识。将体块或图形进行分解、叠加或者重组,从而得到新的体块或图形,再或者将物体、形体抽象、变形,衍生出新的物体。从已知的设计转化成全新的成果。反复的创新训练对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有了新的提升。案例2:《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这两门课的课堂教学中,开设了一些激发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环节,以模型制作及画图的形式提交作业,从纸面上的图形设计转换出立体的模型,并且阐述转换依据,由此更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在课程设计的内容上丰富多彩,给学生带来设计创新的兴奋点,让学生的学习行动从被动转为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从点、线、面到三维立体空间的认识全部提到了新的高度。案例3:《人体工程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启发学生采用多方位的思考模式,特别加强发散思维、立体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从多角度分析设计元素和设计理念,并在课堂上以手稿绘制形式把某一种设计元素无限展开、扩大,甚至把它抽象、变形,从而得到新的视觉元素。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的创新力得到不断提升。以往学生思维比较懒散,在做设计作业时经常“以不变应万变”去应付了事,但是在加强创新能力和思维培养之后,学生在方案设计中经常采用特别新颖的设计语言与新奇的设计手段,设计创新效果显著。
三、非结构化学习与自主学习
非结构化学习与自主学习是艺术设计学习的特色,反映在实践教学中,学校与教师适当减少固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和结构化学习的安排,并且适当增加了一些课外时间,倡导学生采用自主性、实践性、体验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以兴趣为导师,规避掉一些繁文缛节,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案例4:《环境景观设计》课堂教学中,课余时间把学生分成4~5组,每组5人,分别考察长春市内不同景观景点,例如雕塑公园、锦程公园、净月潭公园、南湖公园等。要求每组成员在游览观看的同时,总结当前景观设计中的优点与不足,包括景观整体功能区规划是否合理、行人道路规划如何、植被之间的体量关系与色彩穿插、水体设计手法以及公共设施设计是否安全合理等等,并拍照,最终以PPT报告形式分别进行台上演讲。同时多观看并分析优秀环境景观的作品,对大师的作品进行分析,加深对环境景观设计的认知与了解。结课作品分别以展板形式上台讲解。从现场勘测到资料搜集,从开始方案构思再到具体方案设计,每个步骤都要求展示出学生对待此次景观设计的投入态度。教师与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感受各抒己见,予以作品纠错与修正,从而也可以考验团队协作设计能力。这样的自主学习方式有效刺激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使他们在做设计时完全由被动变为主动。
四、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要加强实践环节
艺术设计人才最终进入市场,以实际方案项目检测设计人员合格与否。据日本《设计艺术新闻》的调查,当今市场需要设计师的素质能力中设计开发的策划能力占30%,设计的造型能力占25%,综合的思考能力占20%,组织与协调能力占12%,国际感觉占8%,CDA操作能力及其他占5%。设计类人才知识结构的转变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即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贯彻实际项目方案的制作能力。案例5:《建筑装饰施工》课程中,把《长春市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研究》课题带入到课堂教学中,我们以校区旁边的铁轧厂为案例加以分析,这其中包括地形地貌分析、气候条件分析、周边经济状况分析以及可行性改造项目分析等等。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场地尺寸测量、周边环境测量,确保尺度尺寸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设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跟随并完成整个课题项目。这样一来,学生在教师的课题中得到了发展与锻炼,让学生在实践演习中不断获得专业知识。
五、结束语
篇8
关键词:景观设计;设计材料;文化传承;生态;创新思考
一、前言
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材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国古代园林的建设及发展以来,对材料也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在我国早期的资料文献当中有所记载。而如今,在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我国在景观设计方面极大的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影响,景观设计材料方面越来越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我国景观设计中价值的定位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正在不断消失,这给我国当前的景观设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我国景观设计材料的发展现状
所谓经管材料也就是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与创造的过程中,用来表达自己设计的一种物质载体。在整个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形态、质感、肌理、环保等,并将其进行分类。通常情况下,根据材料的特性,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类材料,其一是自然材料,其二是人工材料。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科技水平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各种新型材料也不断增多,这给景观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1中国古典园林建设中材料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价值
在我国古典园林建设过程中,建筑、山石、水、花木是最基本的要素。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园林设计师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各种手段而创造出自然与建设和谐统一的环境,其作为一种珍贵的遗产为后代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在我国的相关文献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园林在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山、石、树木、花草都是经过设计师的精心挑选与布局,在整个园林当中,即使是一个很小的物体的选择,都必须要根据整个园林的比例进行选择,还需要考虑到该物体的形状、肌理、颜色等,另外,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还需要选择合适的配景植物进行衬托,以此相互呼应,相互影响。山石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经管材料,它不仅具有造景的作用,还能够将大空间进行分割,与整体建筑相互呼应等。
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将景观材料的使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不仅要将其本质属性发挥出来,还要将其美观性以及造景功能全部发挥出来,从而达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2中国当代景观设计材料的现状
目前,环境问题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自然材料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景观设计的需要,因此我们在社会发展的基础市场不断生产人造新材料,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这些新材料具有拆卸简便、便于施工与维护等有限,在当前的景观设计当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但是在我国各个区域当中,由于设计没有创新,没有突出当地的特色以及传统的文化特色,导致各种景观相类似,并不能凸显出其特色。在景观设计当中,由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培育植物的能力越来越强,并将这些植物运往更远的地区,更大的范围。例如在一些温带城市,都能够见到亚寒带或者热带的植物。在这样的驱使之下,越来越多的地区的景观都呈现出单一的特点。
三、中国现代化景观设计材料的使用情况
我国的景观设计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其发展速度非常快,这与和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密切是有很大关系的,各种新鲜的思想相互碰撞也为我国园林景观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可能,但是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只是单一的使用西方国家研制的材料会使得我国传统景观设计中的精髓逐渐被人遗忘。
此外,科技的影响也是非常关键的,我国也逐渐开发出了很多具有良好环保性能的材料,同时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植物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在这样的情势下,人们也逐渐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对景观设计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四、优秀案例分析
优秀的景观案例都具有某些共性:因地制宜,生态环保,主体明确,具有地域特征,对传统材料的创新利用,节约成本等。
中国设计环境对新创意有强大的包容力,但因此而抛弃了千年文化沉淀,问题就出现了。在材料选择上舍近求远,舍廉求贵,舍节俭求堆砌。导致很多城市的景观支离破碎,缺乏个性,文化异化危机日益严重。
1.优秀古典园林设计――狮子林(一材多用):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狮子林,以其宏伟壮观的人造山石群为经典,假山和水是狮子林的两大核心材料。太湖石堆砌成自然起伏的山体,其中有小道数条,可自如穿行,享受山水之乐。这些石块还用作建筑基座装饰,嵌于台阶上过渡庭院与建筑空间;搭配疏密有致的植物,倒影于碧绿的湖水中,形成独具特色的空间。
2.现代优秀创新景观――沈阳建筑学院(东材西用):沈阳建筑学院的稻田景观用农作物作为表现主体。创新地将广泛存在于农村的稻谷搬进校园,形成了独特的风景。超乎想象的搭配,其实某种存在的必然。一是实用性,在不要人进入的空间草坪与稻谷不影响功能;二是观赏性,稻田给校园注入新鲜感,学生在麦浪中看书能获得不同的体验;三从文化特征来看,稻田景观的蕴含中华民族千年农耕文化的艺术语言,呈现地块原有风貌,充分展示独特的地域性。这样的景观材料创新是一箭N雕。
3.国外经典案例――日本枯山水(它材我用):日本景观继承自中国而独成一体,枯山水很少有多余的装饰,沙石的造景效果被扩大,将它们虚拟成高山大海。它的精致,小巧、静谧、深邃充分展现出日本的民族文化。
五、对于中国景观设计材料发展方向的创新思考
1.本土性
景观材料是反映城市形象的媒介。大自然将不同地区塑造成不同风貌,本土材料本身就象征了地域文化。就地取材不仅强化地域特征,又能节约成本,尤其减少植物的跨地区转移,避免不必要的死亡,减少维护及运输浪费,又能呈现独特景观效果。
2.生态性
生态不仅是指材料本身无污染,再生性好等属性,还包括产生材料的过程耗能少,污染少,耐久,低维护,满足环保标准。这样的材料值得大量使用。
3.合理性
对新材料的使用要有所控制,通过高新技术来改善景观,创造一个适宜居住的人工环境是发展趋势。但是人是崇尚自然的,需要一种温暖舒适的生存环境。在选择新材料的时候,不可避之唯恐不及,也不可尽信其好,需周全考虑,慎之又慎。
4.在设计中,应该对材料的特性和潜力深度的挖掘,多重利用,实现材料的最大价值。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当代景观设计当中,设计师需要将其个人丰富的创造力与文化底蕴充分运用起来,将景观材料的使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以此达到更美的景观。在实际工作中,设计是需要考虑到生态环境、文化传承、地域差异等各方面的影响,以此选用合适的景观设计材料,这也是每个景观设计师必须要做到的。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多方互动、地域特征、生态美、新理念、新材料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China, the urbanization level has risen steadily, the formation of a community landscape design more and more high demand. Community landscape design is to provide them with rest and be a place to exchange the same time art and society attribute. Community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people's outdoor behavior, creativity accord with the psychological demand of people rich and colorful outdoor activities site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already practical beautiful landscape design guide the new way of life, to adapt to The Times demand, promoting community cultural development.
Keywords: various interactive, regional characters and the ecological beauty, the new idea, the new material
中图分类号: F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导言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发展方兴未艾,同时房地产营销从单纯的卖楼盘转向更多地关注景观和文化,倡导居住区新的生活方式。纵观楼市的风云变幻,我们发现居住区景观设计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居住区除强化自然景观外,更要赋予小区景观人文色彩,注重小区景观精神和文化上的构成,满足居民精神的需要,以及对家的认识和归属感。
一、居住区景观设计是开发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多方互动的过程
在提出景观的理念设计开始时,就把握住景观的设计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不应像以前一样先规划好房子,再做景观设计,而是先规划好整体环境,再把房子像种树的一样种进去,用建筑去巧妙的分隔和围合空间,使建筑和景观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同时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法式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法式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
多方互动的过程产生各方都满意的居住区景观,就是既要顾及景观工程近期的建造成本——这关系到售价和开发利润;更要顾及长期的养护成本——这关系到物业管理费用,最终打造出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居住区。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强调文化性,体现地方特征趋向
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但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升温,开发商和设计师们开始不再机械地搬用西方园林模式。甚至开始在
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他们根据各地方区域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通过建筑与景观设计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与地域特色。如杭州,“一卷江南水墨”体现了江南城市的特色;三亚“椰风海韵”则是一派南国风情;重庆,错落有致那应是山地城市的特点;。这些案例无一不是在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从而开发出兼具历史感和时尚感的纯正的中国风格的作品。同时居住区景观还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创造居住区微地形的起伏变化,塑造出富有创意和地方特征的景观空间。
三、居住区景观设计符合生态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趋向
人居环境最根本的要求是生态结构健全,适宜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应首先着眼于满足生态平衡的要求,为营造良好的小区生态系统服务。住宅区植物造景采用多层次配植的丛林,进行景观空间的竖向分隔,创造出植物群落的整体美,这是生态景观的要求。 现在愈来愈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即小区绿化应采取“乔木、灌木、草坪立体绿化,以乔木为主”的方针。这是因为,乔木的造氧、造荫、美化功能都很好。乔木比灌、草更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有更好的生态效益。高大乔木所形成的林荫大道、林荫广场亦更宜于居民室外休憩和观赏。这里所讲的美观,可以称之为“生态美”。生态结构健全的人居环境,都会给人以一种生机蓬勃的外在美感,即“生态美”。 优秀的景观设计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利用基地内部的生态环境打造一个能够自我更新、自我进化的生态系统,使整个小区的景观环境可持续发展。
四、居住区景观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达到景观与功能的结合趋向
居住区景观设计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并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交流等之间的关系,景观的使用性质决定于功能,景观设计首先应考虑满足功能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创造景观空间,使得功能与景观的关系达到统一和谐。
居住区景观设计非常强调居民的可达性和参与性,并多是亲人、适度和怡情的空间。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与均好性,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住区环境。
五、居住区景观设计应满足对居住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需求的趋向
就物质环境而言,物质环境包含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部分,由于受城市建设水平限制,居住区自然环境设计往往通过借景手段实现,而人工环境则完全由设计师根据开发商的定位标准,以提高居民居住质量为目的,在设计中体现舒适原则。以上的物质环境内涵在设计中比较容易把握,但人文环境设计却往往被忽视,可以说景观环境设计,既是视觉上的也是文化上的。首先景观环境应表现为视觉美,同时从居住小区的角度出发,景观环境也代表人的生活方式,而人是整个地球生物圈的有机组成部分,应遵从生态结构及相互关系,尊重生命生物和有机体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在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统一的前提下,表现出人类居住环境的文化内涵,体现人类创造的精神文明。
六、居住区景观设计应体现使用现代材料和新工艺趋向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1)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2)复合材料的使用,(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4)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5)重视色彩的表现,(6)DIY(Do It 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
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结语
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宏观上,居住区景观设计要体现出我国历史及现阶段发展的趋势。微观上,景观设计要结合地方特色与地域特征,更多的采用节能、环保新材料,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又地方特色的时代最佳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丹麦)杨•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1992年9月
2、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明日的城市》1922年
3、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篇10
关键词:工业园区 景观设计 可持续发展
一、工业园区景观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所谓的工业园区,即是在某一大片的土地上聚集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是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域环境。在这样一个新城区中,工业园区的景观设计,不再是工程建设后期简单的“绿化处理”,再加上一些假山、喷泉、花坛、亭子所能奏效的,工业园区就应该在一开始的规划和建筑设计中注重整体的环境景观以及该园区所传递的人文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既统一和谐、又特色明显的工业园形象,展现出丰富多元化的、科学健康的、以人为本的园区环境。
二、工业园区的特点
2.1 生态环保性
工业园区的景观环境是工业企业生存的大背景,为整个工业园区提供高质量的空气,净化的水体等自然要素,也为工业园区的生态防护,保持水土资源等起到重要作用,生态环保性是工业景观可持续发展最本质要素。
2.2 企业文化延展性
工业园区景观的审美要素主要是通过该企业文化内涵来体现的,现代大多工业景观元素统一缺乏独特性;因此,工业园区的景观应该将企业文化延展到景观中,将该企业的文化及内容通过元素的表达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通过景观我们变能了解该企业。
2.3游憩休闲性
工业园区景观除了有生态环保性,企业文化延展性的特点以外,还为园区内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休闲空间,这个空间供人们交流、沟通,从而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工作状态。
三、我国工业园区研究和发展现状
我国在工业园区的景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方面较少有系统研究,先后在苏州、南京、上海、宁波、天津等地建成了大型工业园区,工业园内的景观规划设计水平不一。
1.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开发建设
苏州工业园区在开发之初即由中新双方专家制定了富有前瞻性的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布局各项城市功能,先后编制实施了300多项专业规划,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和“执法从严”的规章管理制度,先后投入近4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成绿地面积200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45%,区域环境保护指数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之首。
2.工业文化的体现、企业形象的展示
上海浦东工业园区金科路整体景观简结、大气的设计风格及节点以工业文化为主题的雕塑设计作者自摄苏沪工业园区作为企业生产建设的基地,是企业实施拓展战略的开始,是企业形象在公共场所的视觉再现,代表着苏沪企业的面貌特征和生产特色,苏沪工业园区的景观是一种公开化、系列性的整体设计,整体景观上表现出工业文明的巨大成就,展现了工业文化的魅力。节点上则通过雕塑、小品等构筑物成功的塑造了工业与自然结合的美感。
3.人文关怀的体现
苏沪工业园区选址远离城市中心区,工业区内考虑有完善园区工作人员生活相关的商务会所、住宅、购物店、餐饮娱乐健身场所、医院、学校、公园等。道路景观上增添了人性化的景观休憩广场、街头小游园,极大的丰富了园区道路的趣味,弥补了工业机器生产的冷漠感。极大地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理念,主要表现在标识系统、人性化步道系统、服务性设施系统的完善与建立。
4.建立完善的绿地系统
绿地系统的完善与建立实质上就是植物系统空间的搭配与建构。在植物系统构建方面上,苏沪工业区多选用抗污染的植物如香樟、桂花、银杏、雪松、夹竹桃、黄杨、龙柏等,对污染物起到了有很好的防护性,并以多样而稳定的绿地结构,发挥出绿色廊道效益,起到了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5.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运用
(1)苏沪工业园还给了我们这样的理念:员工作为工业园区环境的主人,环境应主动满足员工工作、运动、娱乐、卫生、交往等方面的需求,而不是让员工去适应已建成的环境。通过员工的参与,增强其集体意识,改善人际关系,创造安全生产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
(2)苏沪工业园区的设计考虑了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保持了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使园区环境与自然有机地融合为一体,营造出一个宜人、和谐的景观氛围。
四 安徽美亚达厂区景观设计案例解析
1. 场地特点:
该项目位于安徽六安市,由于环境及企业文化的特质,该设计定位于:现代、个性、生态;整个空间赋予简捷、大气、秩序感强烈、色彩鲜明的特点。
2.品质定位:
在现代工业秩序中渗透浓郁的生态气息;在新颖的造型里映射出光影的艺术品质。
美雅达铝业的生产秩序表达了现代的工业流程和经过科学论证的秩序,以秩序感传达其文化特质。美雅达铝业公司的现代生态意识表现现代工业人的企业思考,以新颖的造型艺术加前卫的绿化手法展示企业人的个性。
3.空间组织分析:
(1)带状空间组织方法:
以中点向两翼展开。两个线性水景把景观带分割为对比的两个带状空间。
(2)空间排列方式:
中部为全开放空间,腰部为半开放空间,两侧延伸为闭合空间。
(3)空间围合手法:
一分为二、合二为一。水景把空间一分为二,绿化带把空间合二为一。
植物配置手法:临水植物为规整种植和大乔木的孤植、对植、列植。以树池、花坛和硬质的组合完成秩序空间。临路和围墙则采用自由种植,以群落种植手法围合和半围合空间。
4在小品设置中以该企业的铝业文化为基础,提取其元素创造出该企业独特的景观文化:其主要内容包含了三叠翻水阶、铝合金精品廊架、曲致廊、组合角亭;
五 小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环境污染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