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创新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6: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质量发展创新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质量发展创新措施

篇1

**集团更名为&&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依然是国有重点大型企业,作为企业经济效益自然是第一命题,只有处理好围绕经济效益的诸多难题,才能使企业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谋升级。面对当下复杂的经济形势,集团公司只有积极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深挖内部潜力,从科技创新、项目攻关、规模效益释放、政策红利争取等方面扎实开展减损增效工作,通过契约化管理、包字下井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促进企业真正迈上现代化企业的征程,下面我就企业减损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减少消耗成本是企业减损增效的有效途径

构成企业成本的主要有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财务成本等等各类成本,通过契约化管理实施到位、包字下井等管理手段和方法,使人力投入、材料使用等消耗成本逐次渐低,在企业减损增效方面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1、各个基层单位应该结合自身年度经营目标,以表单化管理为载体,积极实行降本增效。通过与先进水平对比、与历史对比寻找差距,精细测算、精准施策,制定出降本增效清单,列出了具体管控措施,过程中坚持日跟踪、周分析、月评价,同时利用正向叠加、反向补正的工作措施,为整体降本增效工作有序推进创造条件。

2、以预算管理为切入点,抓好降本增效强落实。月度对工序、要素、价值因素进行精心分析、精细测算,将降本增效目标作为预算目标,两者贯穿融合,整体策划各单位生产经营工作方案,通过预算表格,形成了价格、消耗、结构、费用、采购、销售等要素管控目标。通过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的工作机制运行。

3、以对标管理为抓手,促进成本指标持续改进。制定对标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统筹策划对标管理工作,督促各单位自主开展对标工作,全年有计划开展,按照“请进来,走出去”对标思路,增强区域企业交流互动,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找差距,定措施,抓落实、补短板,实现成本指标持续提升。

二、加强创新创建发展,培育减损增效新平台

1、以管理创新为基础,增添降本增效源动力。创新开展“一计一策一事”活动,全面激发全员降本增效热情,挖掘降本增效潜力,按月组织全公司关键岗位人员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提供降本增效新思路、新方法,并进行“优良中差”评价,建立奖惩办法,通过项目有效运行管理,创造性的改造和管理措施将不断涌现,大量降本增效的工作思路、方法会得到应用,为降本增效工作注入了新活力和新动能。

2、以精准绩效为导向,促进降本增效再提升。健全多层级网格化绩效管理机制,通过抓关键人、关键事、关键指标,精准绩效,为解决瓶颈问题提供支撑。及时调整绩效考核中的特别条款,将关键指标与关键人员相挂钩,制定奖励方案,极大地激发岗位人员指标攻关的热情。

三、企业只有高质量发展才是长久之策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有企业能否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对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具有重要影响。可以说,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时代性、现实性的紧迫任务。

推动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必须全方位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1、实现动力转换。动力转换是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起点。实现动力转换,就要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使其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2、推动效率变革。效率变革是实现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国有企业推动效率变革,就要坚持效率导向和价值导向,在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企业运营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和管理效率,实现企业整体效率提升。

3、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是实现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提高创新能力,就要重点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大研发投入,构建良好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勇于和善于进行管理变革,消除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弊病,大力推进企业组织形态变革,完善公司治理,构建灵活高效、符合行业特征、有利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管理模式。

篇2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质量 毕业生工作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4-01118-04

[作者简介]刘景刚,重庆邮电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助理研究员;夏吉莉,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重庆400065)

对于我国新时期的就业工作,党的十指出,要采取措施,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为做好下一阶段我国的就业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就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好坏关系到社会就业体系全局。近年来,我国在毕业人数快速增长情况下,各级政府、高校和社会组织采取多种措施,总体上保证了大学生群体就业良好发展态势。然而,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重数量、轻质量的做法还较为普遍,质量意识还比较淡薄,质量评估体系还不健全,这些问题也导致了大学生就业质量总体不高的客观现实。

一、保证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是摆在政府、高校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就业质量是反映就业效果的重要指标,其具有可检测、可评估特性。大学生群体在就业中具有一定特殊性。对于其质量的检验,史淑桃认为,应该包括薪酬福利、个人发展、劳动关系三项指标(史淑桃,2007);杨河清认为,应该包括工作条件、劳动关系、社会保障三个一级指标和劳动报酬、劳动合同期限、医疗保险等12个二级指标(杨河清,2007)。综合相关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岗位层次、专业吻合度、薪酬福利、劳动权益保障和学生自我满意度等指标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基于这些要素,国内不少研究者对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估,其结论虽不完全一致,但总体来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容乐观,纵向比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下滑趋势。其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层及中小企业就业比例增加。近年来,大学生在西部地区就业、基层就业、中小企业就业比例不断扩大。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调查显示,2007年高校毕业生在省会、直辖市就业的比例占总人数的45.2%,地级、县级市或县城、乡镇、农村依次占35.0%、14.1%、4.4%、1.4%。麦可思公司调查显示,2010届毕业生半年后17%在直辖市就业,30%在副省级城市就业,53%在地级及以下城市就业。柯羽研究指出,在2006~2008年期间,浙江省大学生在就业区域流向上呈现向乡镇发展的趋势,其中,2008年到乡镇工作的比例(18.32%)比2007年和2006年分别增加了5.63%和8.97%。而在省会城市就业的人数比例逐年下降,在单位性质上,三年中到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就业的人数比例下降了4.66%,在国有大型企业或外资企业就业的人数比例下降了5.18%,而在中小型私营民营企业就业的人数比例上升了16.36%。不可否认,这些变化在解决我国不同区域间人力资源不平衡等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政府期望,但仅从就业质量方面而言,其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下滑,这种变化也并非大学生群体的主观愿望所为。智联招聘对2012年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查结果发现,希望去大型国有企业、国家机关依然是大学生的主流愿望。然而,这种愿望满足状态不佳,其中,19.0%的毕业生期望去国家机关,而最终能到国家机关的比例仅为5.3%。期望去民营企业的比例仅为9.9%,而民营企业实际吸纳的则有29.0%的大学毕业生。

2.薪酬水平总体偏低。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薪酬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然而相对于社会生活成本增长速度和其他劳动者薪酬水平提升状况,大学生薪酬水平依然相对较低。麦可思调查指出,2010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2479元,其中本科生为2815元,高职专科为2142元,月收入在前3位的城市分别为上海(3815元)、深圳(3596元)和北京(3497元)。而国家统计局在2011年统计年鉴中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37147元,其中上海、北京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71874元、65683元。由此可见,大学毕业生的收入远未能达到城市职工的平均水平。该现状和学生的期望值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智联招聘调查发现,在2012届毕业生中,65.4%的学生期望月薪在3500元以上,而实际能到达该水平的学生仅为44.2%;希望月薪在8000元以上的学生比例为11.5%,而实际只有2.5%学生能实现这一期望。这一调查结果一方面反映出学生求职期望过高,另一方面也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薪酬水平偏低的客观事实。

3.专业对口率不理想。“专业对口”状况是检验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好坏关系到学生工作后的主体满意度、工作稳定性和个人能力的发挥。当前,面对较为激烈的就业竞争局面,不少大学生在求职中多采用“先就业后择业”、“骑驴找马”的妥协策略,在不能获得专业技术含量高、专业对口性强的岗位情况下,转而选择销售、服务等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工作。这种“委曲求全”的就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大学生群体较高的就业率,但专业对口率却因此受到影响。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007年高校毕业生从事各类专业技术工作的占比仅为34.3%,较2005年下降了10.9个百分点。相对而言,从事技术辅助、管理服务等岗位的人员比例却有所上升。麦可思的调查显示,2010届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为69%,高职专科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为59%,60%的学生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的职业期待不吻合。该公司在2011年对毕业三年后的2007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这届毕业生三年后的专业对口率为63.0%,其中本科的专业对口率为68%,专科的对口率为58%。这种状况也导致了高离职率的发生,在2010届毕业生中,34%的本科毕业生半年内发生了离职,而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更高达44%。

4.部分劳动权益保障不到位。杨河清在其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估体系所罗列的12个二级指标中,11个指标均与劳资关系、劳动权益保障有关。说明我国劳动权益保障水平总体不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权益保障问题也较为突出。集中表现在:一是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还普遍存在显性或隐性的就业歧视问题,反映在性别歧视、身体歧视、地域歧视等多方面;二是单位侵权现象依然存在,包括在招聘中的内定现象、招聘宣传中的虚假广告或夸大其词行为,以及在不支付加班费情况下延长工作时间等问题;三是维权体系还不健全,包括工会组织不健全、仲裁制度不完善、劳动相关法律执行不到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从多方面侵犯了大学生平等就业、获取劳动报酬、获得相关保障等基本劳动权益,也降低了大学生群体的就业质量水平。

二、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面临良好的时代机遇

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既依赖于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所形成的“内部条件”,也依赖于经济社会发展所形成的“外部机遇”。

1.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当前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民收入稳步增加,科技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劳动力素质得以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我国经济有望保持较高水平增长态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我国将在“十二五”期间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当前,我国正在积极致力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成为新时期的国家战略。这种转变的主要思路是变“劳动密集型”为“知识密集型”、“智力密集型”,变经济增长依靠“资源驱动”为“创新驱动”,在未来发展中我国经济的增长将更加依赖于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系统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竞争中将会赢得更大的空间,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对大学生就业形成的竞争压力将会逐步减弱。这些发展趋势为保证新时期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2.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为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有力保证。近年来,我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断巩固,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也取得了突出成效,毛入学率现已达到26.9%,我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学生群体。自《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开始向纵深发展,其主要方向开始从追求数量、扩招规模、提档升格为主要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优化结构、明确定位、形成特色的内涵式发展转变。近年来,在高等教育中所推行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等措施印证了这种变化。毫无疑问,抓内涵、抓特色、重培养已经成为了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共识和主流。此外,当前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外部条件正在改善,教育发展保障水平也正在不断加强。这些变化必将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高校办学实效、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现实需要,夯实大学生就业的根基,为高质量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3.较充分的就业现状为高质量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充分就业是高质量就业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可以在比较中寻求意义。相关研究指出,印度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59.2%,美国2005-2006年度为76%,日本2007年为88.1%,澳大利亚2007年为60%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的数据,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70%以上。麦可思调查显示,我国2010届毕业生半年后总体就业率为89.6%。2007届毕业生三年后的情况是:89.7%的人受雇于全职工作,4.9%的人自主创业,1.8%的人“正在读研”,0.1%的人“正读本科”,2.4%的人“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另有1.1%的人“无工作,未求职,未求学”。由此可见,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数量上已经保持了较高水平,基本符合国际上其他国家的一般状况,这种较为充分的就业状况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就业工作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4.高校扩招增速趋缓为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时代契机。近年来,高校扩招成为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最大来源。张凤林指出:“在高校扩招与毕业生就业难之间肯定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总量失衡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供给,而不是需求,即近年来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失业主要是供给过度型失业。”吴要武研究指出,高校扩招使大学刚毕业的学生群体劳动参与率下降、失业率提高。在2000~2005年间,31~40岁的本科毕业生失业率由1.6%下降到1.1%,下降了约0.5个百分点;21~25岁本科毕业生的失业率则从6.1%上升到9.4%,上升了约3.3个百分点。而2005年城镇总体失业率为5.2%,比2000年的8.3%下降了3.1个百分点。同时,高校扩招同样降低了大学生群体的就业质量。何亦名研究发现,我国高校扩招明显降低了毕生的平均起薪,袁晖光的研究也表明,受扩招影响,在2003年到2006年期间,大学生教育后的收益率持续下降,直接表现为工资收入的降低。由此可见,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实质影响。可喜的是,当前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根据《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跨越式、规模式发展已经不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思路,高校扩招速度逐步趋缓,有研究指出,在“十五”、“十一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平均增速在10%以上,“十二五”期间增速约为5%。这种变化正在各地、各高校中发生。以重庆为例,近两年重庆市高校招生增速明显趋缓,甚至个别高校呈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状态。这种变化必将大大减轻就业人数对就业工作带来的压力,有利于就业工作队伍将精力集中到提高质量上来,为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了良好契机。

三、促进新时期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几点建议

1.处理好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就业质量与就业数量是就业工作中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既依赖于更多学生“能就业”,也依赖于更多学生“就好业”。对于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充分就业”已经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基础还不牢固,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待就业的绝对人数依然较大,高校毕业生人数依然处于上升周期,农村剩余劳动力正加快向城市转移。同时国内外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些问题都可能进一步扩大高校毕业生失业人数和比例。对此,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提供更多机会保障更多大学生实现就业。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在过去较长时间内受到了忽视。但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在提升学生专业对口率、职业期望吻合度等方面下功夫。同时要完善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体系,健全大学生就业工作帮扶机制,不断提高大学生在工作中的满意度和劳动尊严。

篇3

近年来,为了在实验室科研项目以及实验成果方面有所建树,各个高校都在逐年加大实验室的经费投入以及先进实验设备的引进,但是收到的效果却和预期有着很大的差距,这和高校没有正确处理好经费投入、设备引进与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有着很大的关系.从整体上说,经费、设备与师资是相辅相成、互为整体的关系,经费、设备的投入是展现师资能力的基础,而师资队伍则是实现设备、经费投入的重要途径,所以说实验师资队伍对于高校实验目标的实现以及实验效益的获取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1建设高质量的实验师资队伍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需要

无论是高校安排实验课还是高校加大实验室的投入都是为了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作为对学生进行直接言传身教活动的教师来说,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1]125-129.实验师资队伍的培养是系统的、全面的,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流程等等.我国以科教兴国作为我国教育的战略发展目标,所以高质量的实验师资队伍对于该目标的实现也起到了间接的推动作用.

1.2建设高质量的实验师资队伍是提高实验室综合效益的需要

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硬条件和软条件所占据的地位都是相当重要的.作为学校发展的硬条件,实验室在近些年来的投入和发展都是空前的,就某高校的化学实验室而言,近5年化学设备的投资就将近1亿元;而作为学校发展的软条件,实验室教师队伍对于实验室的综合利用率是有决定性作用的,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实验设备的使用、实验仪器的维护、实验设备的调试维修等方面,实验室师资队伍的作用在大型高科技实验设备的使用上显得尤为凸显.

1.3建设高质量的实验师资队伍是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管理的需要

实验师资队伍除了在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实验室设备的利用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之外,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也是实验师资队伍需要完成的目标.高质量的实验师资队伍不仅决定了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更是影响了实验室的科学气息和创造氛围[2]92-94.当实验室应有的氛围得到保障之后,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自然可以水到渠成.

1.4建设高质量的实验师资队伍是教师和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高校通过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明确地掌握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从容地面对科研机会的来临以及竞争的挑战,合理、公平的与其他高校进行学校综合实力的比拼.实验师资队伍的管理在提升高校竞争力的同时也能对高校保持竞争力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由于高校之间竞争的核心是高校竞争持续能力的比拼,所以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对高校领导者管理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发展的目标就是整个学校共同的理想,这个理想的实现需要每一位教职工为之努力和奋斗[3]87-90.高校的实验师资队伍的发展为整个高校科学、健康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动态帮助,使实验室教职工可以看到学校发展的期望和自己工作的前景.实验教职工受到激励的同时,在实验教学的工作过程中一定会克服各种困难,表现出更加优异的教育工作态度,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的实验人才.

2实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原因探析

研究怎样建设高质量的实验师资队伍的前提就是要清楚实验师资队伍的现状,而导致实验师资出现问题的原因更是需要深入探讨的,笔者认为认识上的偏差是实验师资队伍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高校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认识上的偏差主要体现在办学思路、教育理念以及教学管理3个方面.

2.1传统办学思路的偏差

高校实验师资队伍还停留在以传统理论知识为主、实验技能为辅的选人理念上,完全没有突出高校实验室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创造性人才的目的,直接导致了实验人才培养的缺失.另外,高校对于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关心程度十分不足,没有使师资队伍的结构向系统、全面的方向发展,实验教师整体水平不高、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职称与实际情况不合理等也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现存的办学思路上的偏差.

2.2传统教育理念的偏差

传统的教学理念在高校办学、治学过程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也使得理论与实验平衡发展设想的实现显得相当不现实,实验能力的培养渐渐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变成了理论知识培养的附带品.现如今,绝大多数实验课都属于考查课,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考试安排,实验课的教学安排也存在着随机性和传统性.除此之外,由于实验室编制与高校的正常编制还是存在着一些偏差,这也是制约实验师资队伍发展的因素.

2.3传统管理定位的偏差

虽然说实验室师资队伍是以实验室为工作的主要地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他们却很少有机会参与到一线的科研和教学活动中,这种情况归根结底还是高校相关领导部门的不重视造成的.由于长期脱离一线科研活动,导致实验室教师获得科研成果的机会少之又少,这使得以实验成果为晋升标准的实验教师的发展动力逐渐消退,实验师资队伍的管理随之变得非常困难.

3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3.1以人为本,充分认识高校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

高校在实验室师资建设的过程中常常把“以人为本”作为战略发展的目标,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这个发展目标也仅仅停留在了口号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今后,高校领导者要致力于真正地了解实验师资队伍的特点和需求,保障实验教师的利益,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出谋划策.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从根本上稳定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实验教师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3.2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实行人才集中使用

实验室的传统管理体制是制约现代师资队伍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打破传统体制的束缚,以更加完善的姿态适应人才集中使用的现代用人机制[4]123-127.除此之外,传统的以“身份”为衡量薪酬标准的准则也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是有待整改的,竞争机制的引用对于平衡教师竞争有着重要的作用.

3.3依托学科,建设结构合理的高质量实验师资队伍

首先,选择学术带头人担任实验室主任,并配备一批以专业素质过硬和思想品德优良的实验技术人员为特征的新型实验师资队伍[5]87-90.其次,依托学科,建立以学术带头人所研究的学科领域为主的多功能、综合性大规模实验室,推进高质量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

3.4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切实提高实验技术人员业务能力

采取集中性和分散性相结合、阶段性和经常性相结合、普及性和提高性相结合的多层次培训方式,尤其在大量添置新型仪器设备和增开综合性、研究性实验的情形下,更应设立专项的培训经费,提高实验师资队伍对岗位的适应性、敬业性、进取性[6]26-28.

3.5建立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长期激励机制与短期激励措施相结合

为了提高实验教师的积极性,高校常常会制定一些相应的激励措施.激励措施作为调动实验教师积极性的理论保障,一般包括长期激励措施与短期激励措施两种.短期激励措施一般配合着高校短期的目标而实施,在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中可以立即收到期望的效果;长期激励目标与高校未来的战略发展计划是密不可分的,它对保持实验室教师积极性的长久度有着一定的保障[7]26-79.在这两种激励措施的共同作用下,高校管理部门在奖金、职位晋升等方面计划的制定也要充分考虑两种激励措施相结合的手段.

4结语

篇4

[关键词]企业 市场 发展

走过“十二五”开局之年,钢铁行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市场“寒冬”局面还将在不可预见的时间内持续。

国际形势: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经济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世界经济仍将面临十分复杂的严峻形势。

国内形势:一方面,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减弱,宏观调控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要突出“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行业形势: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转弱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无缝钢管需求下降,新增产能继续释放,价格低迷,产能过剩,无缝钢管生产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另一方面,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以及保障型住房的建设等,为无缝钢管企业提供了新的生存空间。

本厂形势:不利因素,各产线生产能力不能有效发挥、高附加值产品比率较低等不利因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无法回避的困难考验。有利因素,一是产能将得到有效释放。2012年我厂计划产量是近几年排产最多的一年。二是原料不足局面将得到缓解。三是技术和产品的储备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四是成本优势将发挥积极作用。

为积极应对钢铁市场“寒冬”鞍钢无缝厂通过采取既定措施,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来迎接企业发展的春天。

一、内抓产品质量,外抓服务用户,稳固现有市场。

对内全面加强质量管控,用高质量的产品赢得用户,稳固现有市场。一是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二是采用EVI模式,设计、生产出满足用户需求的高品质产品。三是加强产品质量全过程管理,实现“每根钢管价值最大化”。四是严格产品质量检查,实现质量风险控制。

对外全面加强为用户服务工作,用满意服务赢得用户,稳固现有市场。一是树立“高品质的服务,是高质量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全力做好为用户服务工作,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广泛走访用户,加强感情交流,增进双方友谊,用高质量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让用户满意。二是发挥市场开发服务攻关队作用,依托厂成立的以技术服务为主要任务的5个市场开发服务攻关队,深入了解用户使用我们产品的实际情况,准确掌握和及时反馈用户对我们产品的意见和建议,指导我们持续改进、不断优化生产过程控制,生产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三是明确为用户服务工作的职责,规范服务用户的工作流程,明确服务用户的工作要求,保证为用户服务工作及时到位。

二、大力开发新产品,优化品种结构,谋求企业发展。

树立“精品+规模”的新理念,积极开发、生产市场需求的精品,不断优化品种结构,用高质量的无缝钢管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大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实力,谋求企业发展。充分发挥中高端油井管、管线管等专业研发攻关小组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力争在“十大系列’新产品的开发上取得进展。

大力优化品种结构,实现规模效益,谋求企业发展,根据订货合同和各产线实际生产能力,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各产线优势,确保产量目标的实现。

三、开展全面对标,大力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用正确的理念指导对标工作,让广大员工明确降本增效的内涵,进一步深刻理解:最应该降低的成本――浪费,最应该减少的成本――错误(事故),最应该增加的成本――价值(能够带来效益的成本)。鼓励大家对照先进找出差距,并努力做到“正确的做事,做正确的事”,逐步形成杜绝浪费、减少错误和同心同德创佳绩的工作风气和企业文化。

用正确的方法开展对标工作,要通过“全员、全面、全过程”对标,实现技术经济指标的持续优化、工作业绩的持续提升、竞争实力的持续增强。

扎实开展对标工作以“一线三点”对标为平台,围绕“降本增效”主线,开展质量对标、成本对标、管理对标,不断提升指标水平。扎实开展对标工作紧紧抓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成材率和降低生产工具、定额材料、辅助材料采购成本等重点指标,大力降低成本。扎实开展对标工作将各项计划指标和奋斗目标细化分解到系统、到科目、到项目,将保证措施和工作责任落实到部门、到作业区、到岗位,实现指标的有效控制,责任的有效落实。

四、推进变革创新,夯实管理基础,增强企业管控能力。

为推进变革创新,夯实管理基础,实施“三项改革”,推进变革创新。一是进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以此调动全厂各个系统、各个层面的工作积极性,更加有效地促进工作、提高生产经营业绩。二是进行“模拟法人”体制改革,借鉴市场经济中普遍运用的“法人”卡几制,实行各产线“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三是进行“产销研一体化”机制改革,建立产销研一体化和作业区之间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开展新产品开发工作,努力实现新产品开发预定目标。

努力提高设备管理工作水平,为保证生产顺行打好基础,要用正确的理念指导设备工作,强化点检定修制,保证点检检修质量,抓住“三个关键”,提高设备工作水平,实施设备按产线管理,加强设备成本控制,加强技改配套工程建设,切实加强设备系统员工队伍建设。

五、打造高素质员工队伍,深化和谐企业建设,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篇5

【关键词】新课改;中职体育教育;改革与创新

0.引言

在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社会结构不断发生改变。在此过程中,中职院校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否认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中职教育属于专业性的教育机构,对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教育教学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中职教育存在的弊端逐渐体现出来。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些弊端体现的更为明显。基于此,就需要改革和创新中职体育教育教育。

1.中职体育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其实系统的分析就不难发现,中职体育教育面临着比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中职学生的自我发展,同时还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中职体育教育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这几方面。

首先,教师方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中职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态度、较高的综合素质,并灵活掌握教学方法,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1]。当然,中职体育教师还应当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但是,就目前中职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体育教师很难达到这样的标准,并且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难以全心全意展开教学。因而也就影响高质量体育教学效果的取得。

其次,学生方面。相对比其他的学生,中职学院的学生无论年龄还是心智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中职院校任何学科要想获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应当抓住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展开有效的教学。学生不仅仅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还应当是体育教学活动最大受益者。教师采用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后,才会产生学习动力。如果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就会获得很大的提高。同时中职院校学生具有自身发展的特点。唯有合理的设置教学,运用有效的方法,才能够达到高质量教学目标。但是就目前中职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就可以了解到,学生因素影响高质量教学还是表现的非常明显。

最后,环境因素。中职体育教学不能与其他学科一样展开教学,高质量的体育教育就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场地与设备。如果学校没有相应的体育场地、设备与氛围,就很难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中职院校具备体育环境较为完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被激发。可事实上并非如此。

2.新课改下中职体育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措施

从前文的分析中就可以了解到,当前中职体育教育效果不理想主要集中在不同的方面。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中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的问题。针对此,就需要抓住新课改的机遇,改革和创新中职体育教育。

2.1转变教学观念

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中职院校仅仅是将体育视作为副学科而展开,不能给予体育教学相应的重视[2]。而中职体育教学要想获得高质量的效果,就需要从观念上改变对体育教学认识。学校应当组织与之相关的人员开展相应的活动,促使其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对中职体育教学的认识,促使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这样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全身心的投入于教学,应用有效的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

2.2规范体育教学

规范体育教学活动,对提升中职体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规范体育教学活动需要从教师、学生两方面来加强[2]。规范教师可以从教学评价、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活动、教学场地布置等方面进行规范。这些方面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规范学生,规范中职学生进行的主要措施就是要求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预防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娱乐,同时还要求学生遵守课堂各方面的要求。就中职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规范体育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分别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来规范体育教学,有助于整个教学质量的提升,促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不会偏离本质,学生的身心素质得以提高。

2.3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并不仅仅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目标,同时也是其他学科教学目标。中职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明白,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主要的教学任务。中职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与计划将直接关乎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中职体育教师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在了解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设置合理的游戏环节,促使学生在游戏中技能与知识都能够获得锻炼,进而完成体育教学目标。而教学设计则需要在充分了解学校场地、设备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促使教学设计体现出阶段性,适应学生阶段性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3]。当然,教师利用游戏来展开教学活动,需要注意游戏不可脱离教学活动的根本。

3.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就应当抓住当前教学发展的有利条件,改善目前中职体育教学的不利现象,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唯有如此,才能够提高中职体育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炳洪.浅谈体育创新意识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12(17):38.

篇6

一、总体目标

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科学抓质量”的思想,以现代化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着眼于受教育者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师专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校园乐起来”的良好氛围,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积极探索有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机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二、具体举措

(一)严守底线,认真落实“六个严格”

规范的办学行为是落实“轻负担高质量”的前提和底线,省厅“减负”文件明确提出了“六个严格”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各校要制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实施细则,确保课程开设、控制学生作业量、控制补课、规范考试管理、学生休息和锻炼时间、规范招生秩序等相关指标要求的落实执行到位。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点是将无效的在校时间、无效的机械作业、无效的补课辅导、无效的课堂讲授等减下来。

(二)强化管理,切实健全“五项制度”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校必须建立健全“教学活动安排公示、课业负担征求意见、学生健康通报、家校合作联动、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责任追究”等五项制度,从制度上切实保证“轻负担高质量”要求的实现。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各校必须将学校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外文体活动安排表上报区教育局义务教育科,并将学校教学活动安排(课程安排表、作息时间表、作业量、课外文体活动安排表及教职工任课任职表等)在学校宣传窗或网站予以公示。每学期举行一次由各个层面学生和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学生课业负担征求意见会议,并建立备查记录。每学年向社区、家长通报一次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着力推进家长会、家长学校建设,经常性地开展家访、教育开放等活动,分批分层对家长进行专题培训,转变家长的观念,进一步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争取与家长就“轻负担高质量”工作达成共识,建立常态有效的家校联动机制,不断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责任。区教育局每学年与各校校长签署规范办学责任书,校长与教师签署“减负”责任书,并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作为重要内容,严格进行检查考核,实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一票否决制。

(三)深化改革,全力实施“四大行动”

在建立“轻负担高质量”省级联系区、市级联系街道(学校)、区级联系校制度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教学常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特色学校建设、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等四大行动,全力推进区域“轻负担高质量”工作。

1.实施教学常规提升行动。制定出台《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常规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以优化教学管理、优化教研组建设、优化备课过程、优化课堂教学、优化作业设计与批改、优化质量测评等为基本内容,突出有效课堂和高效作业两大重点环节,探索开展作业效能研究,着力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式,推进分层、走班制等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实践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校长、教师、研训员三支队伍是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关键所在,要提高校长学科教学的领导力、教师学科教学的执行力、研训员学科教学的指导力,督促建立学科教研基地,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促进学校关注和研究学生成长规律和学科发展现状。

2.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行动。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德启智,切实增强德育实效性,尤其是要加强学生的行规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深入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和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坚持办好一年一度“四节”,广泛开展“书香校园”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长知识、增智慧、促养成、树理想,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使之成为做强我区特色教育和抓好“轻负担高质量”工作的有效载体;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校要根据区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对课程内容、实施方式、教师安排、资源建设、师资培训、课程评价、学业评价等方面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尤其要加强校本综合实践教材开发,将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建设相结合,将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相结合,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实施特色学校建设行动。各校要根据《区义务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精神,本着“每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的理念,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结合传统积淀,挖掘各方资源,重点在体育、艺术、科技、信息、学科教学、校本课程开发、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培植一批特色项目,按照“建设特色项目——形成办学特色——成为特色品牌学校”的发展轨迹,制定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人力、物力、财力及制度上的保障机制,使特色项目成为学校常规课程和活动,使特色项目的课程教材和特色刊物成为体现学校特色发展的显性标志,使大多数学生参与到特色项目中,潜能得到开发,并培育出教有特长、热心学校特色教育的教师群体,实现“特色发展,文化育人”。区级层面要从学校办学思想、特色规划、过程实施、特色成效等方面对学校特色建设进行具体指导,实行项目师资、项目经费、配套政策等“三跟进”支持政策,引导学校实施特色品牌发展计划,并采取特色学校建设研究行动、特色学校建设推进行动、特色学校建设评估行动等多种方式,推进区域特色学校建设,逐步打造“一校一品牌,一校多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

4.实施多元评价体系构建行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师偏重知识传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评价制度单一,分数成了评判学校、教师和学生好坏的主要依据。各校要致力于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从导向上引领“轻负担高质量”,积极为广大师生松绑,让教育回归本原。

(1)完善学业质量监控办法。积极推广实施“教育部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指导项目”;完善以发展性评价为原则、动态评价为主要形式的区域初中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和小学毕业班学业质量抽测制度;深化基于中考的学业质量评价研究,有效监控和科学指导教育教学;建立健全完善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坚决破除将学业成绩、考试分数作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推行文化成绩、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多项指标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

(2)完善办学绩效考核办法。重新修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绩效考核办法》,破除不同起点、相同指标的同一性评价,实行区别对待、分层评估、鼓励进步的差异性动态评价;破除学业质量权重过大的评价,实行注重全面的整体性评价。各校要对教师绩效考核办法进行重新修订,破除以考试成绩定优劣的奖惩性评价,实行以综合考量促提高的发展性评价;破除单一定量或定性的终结性评价,实行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全程性评价。

(3)加大高中招生考试改革力度。要认真贯彻执行《关于调整初中部分学科教学内容及要求的意见》;进一步改革重点中学保送生推荐办法,保送生实行等额推荐,坚决杜绝“两次中考”现象的发生;扩大高长生招生范围,增加招收比例等。

三、保障机制

(一)学习宣传机制

各校要以《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省减负视频会议领导的讲话》和《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减负”文件和视频会议精神的通知》三个文件为指南,进一步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明确减负工作的各项要求和意义;进一步提高对“减负提质”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提高“减负提质”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中充分营造“减负提质”的有利氛围;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通过墙报、橱窗、网站、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把“减负提质”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告知学生和家长,向学生、家长宣传“减负提质”工作的重大意义;要坚持一手抓减负,一手抓提质,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充分认识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二)健全联动机制

区域推进“轻负担高质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局各职能科室要明确任务,各司其职。政工科主要负责对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和在校外办学机构参与管理、教学等违规行为的监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准入、交流、退出机制和骨干教师队伍选拔管理机制,为区域推进“轻负担高质量”提供师资保证;义务教育科要加强对课程开设和控制在校时间等工作的监管,建立“轻负担高质量”学校试点机制,切实推进学校办学行为规范;学生科要加强对德育教育、社团建设、文体2+1等工作的指导和评价;监察室要加强“减负”投诉的查办与责任追究,确保“减负”措施落到实处;督导室主要负责对学校落实“减负”规定情况的督查,建立经常性的督查机制;区教师发展中心要加强对课程改革、教辅资料使用和教学常规落实等情况的业务指导和检查,精心开展“轻负担高质量”教学试点,积极培育挖掘“轻负担高质量”教学典型。各校要根据本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并制定相应的刚性规定和考核机制。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学校校长要对平衡学生课业负担负总责,分管校长要具体抓好“减负”工作的落实,把“轻负担高质量”的具体工作要求分解落实到各处室和全体教师当中去,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三)责任奖惩机制

对贯彻落实“轻负担高质量”的相关情况和成效列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办学绩效考核的基础性指标和校长个人考核中,对“轻负担高质量”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学校和个人在评优评先中予以倾斜。各校执行“减负”规定的情况要同学校的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教师落实“减负”工作要求的情况要同其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等挂钩,凡违背“六个严格”规定,实行“一票否决”。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区教育局和各中心学校凡接到实名投诉必须及时受理并进行核实,凡查实确有违背省教育厅“六个严格”规定的,一方面要责成行为方立即纠正,另一方面要根据行为性质和造成的后果影响,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属学校整体行为的,追究学校校长和分管负责人的直接责任,属个人行为的,追究个人责任。

(四)督查通报机制

切实加强对“减负”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减负”各项要求和相关制度的落实。区教育局将根据省厅“减负”通知要求,严格管理,全程监督。建立健全督学责任区制度,责任区督学每月对学校“减负”情况开展明察暗访和专项督查活动,督导室不定期对学校课业负担向学生及家长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每学期形成全区减负专项报告并进行通报。学生科每年向社会通报全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督导室、义务教育科、教师发展中心等科室要密切配合,加大对“减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督查整改力度。区教育局设立减负监督电话,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各校要进一步加强自查整改,切实落实减负各项要求。

(五)示范引领机制

义务教育科、区教师发展中心要加强全区“减负提质”工作的指导和推进,要大力总结在“落实六项严格、健全五项制度、推进四大行动”等工作中的经验和典型,并在全区推广;各校要不断反思、改进和总结“轻负担高质量”工作推进情况,发现问题,推出举措,提炼经验,并及时上报义务教育科。全区上下要一手“减负”,一手抓“提质”,确实做到“减负”与“提质”并举,努力形成我区“轻负担高质量”教育模式。区教育局确定17所学校作为市、区级层面“轻负担高质量”重点联系学校(具体名单见附件1),上述学校要根据“轻负担高质量”工作的具体内容与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好工作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寻求工作的切入点与突破口,着手开展实践,努力探索“轻负担高质量”工作的基本规律与有效途径。重点联系学校要结合本校的“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申报一项区级及以上的教育科研课题,进行切实有效地研究。区教师发展中心将对重点联系学校的“轻负担高质量”课题进行统一论证,并加强指导。区教育局将在重点联系校经验提炼的基础上,培育和推广“轻负担高质量”典型经验,通过专题培训、研讨、检查、评比等方式引领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扎实推进“轻负担高质量”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实施阶段(2011年2月—3月)

制订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进“轻负担高质量”工作方案,宣传动员,各校做好实施准备。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1年4月—2012年6月)

1.开展区域推进“轻负担高质量”专题培训;

2.召开“轻负担高质量”工作研讨会;

3.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开展检查、评比;

4.开展“轻负担高质量”工作调研、检查、指导和评估。

篇7

我受政协__县第八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八届二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县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委员会共收到提案73件,其中以专委会名义提案1件,委员联名提案11件,共有委员直接或参与联名方式提出提案86人次。经提案委员会初审和闭会后复审,确定立案50件,占总数的68.5%;其余23件转为委员来信处理。在立案的50件提案中,有关经济建设方面10件,占20%;有关社会保障、环保、交通、食品安全方面的提案14件,占28%;有关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提案15件,占30%;有关科教文卫方面的提案9件,占18%;其它方面的提案2件,占4%。截至2013年12月底,所有提案均已办复,办复率100%。这些提案大都是委员经过精心准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后提出的,提案内容翔实具体,可操作性强,充分反映了委员们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为县委、县政府在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等方面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一)围绕发展经济建睿智之言

委员们立足我县经济发展战略,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发展,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提案。提案《关于全面调整我县红枣种植和管理模式的建议》,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政府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县林业局积极行动,落实建议措施。一是在双庙乡和高杰村镇等乡镇试行“企业(协会)+基地+林户”模式和高坪洼红枣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使红枣加工企业参与红枣基地管理,保障了技术和资金投入。鼓励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红枣基地管理,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二是推行以枣为主的多种经营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种养殖一体化基地,鼓励推广枣粮间作、枣药间作、林下养鸡等经营模式,降低红枣产业因灾所致的风险。三是要求各乡镇督促辖区内红枣基地的日常管护,对撂荒枣园停止兑现相关补助资金,并调整下达的红枣低产园改造任务。《关于建设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基地的建议》、《关于扶持粉条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关于种养结合发展羊子产业的建议》,县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都能全力办理落实,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技术支持,在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逐步加大了扶持力度,取得了良好的办理效果。

(二)关注改善民生献务实之策

2

许多委员关注社会保障、弱势群体救助、文化教育、就医用药、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在这些方面提出不少提案。《关于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的建议》,县人社局认真落实相关建议,目前,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了从制度全覆盖迈向人群全覆盖,截至2013年8月低,全县养老保险总参保116062人,参保率达99.2%,其中待遇领取人员24193人,领取率达100%。为了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县民政局多措并举,逐步解决面临问题。一是不断健全县中心敬老院硬件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二是主动向上级部门申报养老服务设施项目,2013年成功申报5个农村幸福院项目,其中解家沟镇区域敬老院有望201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立足县情,探索适合我县农村养老的新模式,构建政府扶持、村级主办、社会参与的新型模式。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十分重视《关于加强我县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一方面加强“运动式”执法,另一方面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一是强化日常巡查力度,开展了全县餐饮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规范餐饮企业经营行为,着力整改小饭馆、早点铺等“脏乱差”现状。二是开展各类餐饮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治理食用油、肉类制品、乳制品等重点品种,强化学校、企事业食堂的监管。三是建立健全了餐饮企业监管信用信息档案,实施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四是推进实施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对不同等级餐饮单位实施相应动态管理。五是组织餐饮单位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强化安全守法经营意识。《关于解决我县广场活动场所“缩水”问题的建议》、《关于加强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的建议》等关乎群众日常生活的提案,县

城管局制定了广场管理制度,明确经营位置,并对违规摆摊行为进行了坚决取缔,扭转了广场“缩水”的不良现象。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方面,城管局在环城南路南门桥底下新建了50间彩钢房,优化商户经营环境,并在彩钢房对面划分临时经营摊位,使农贸市场布局和管理更趋合理规范。

(三)聚焦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谋前瞻之计

城市建设和管理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此不少委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较好的可行性建议。《关于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的建议》,县住建局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先后实施了旧车站、旧体委教研室家属院、岔口三角坪、公路段家属院和饮料公司棚户区改造项目。该局还制定了2014年——2017年棚户区改造规划,涉及近10个项目。《关于解决南门桥至西沟砭广场出行安全隐患的建议》,委员们在两次全会期间连续提出这一提案,因此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去年责成住建局会同宽州镇政府实施兴建西沟砭过路天桥项目。该项目是__第一座过路天桥,投资165万元,总体规划高5米,宽4米,两边“内八字”人行道宽2米,于2013年9月12日开工, 10月底竣工并投入使用,天桥的建成大大降低了该路段的交通安全隐患,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提案《关于巩固我县创卫成果的建议》,主办和协办单位各司其职,积极办理,落实相关措施。县城管局将创卫期间的工作措施常态化,要求环卫人员不降标准,不减力度,使县城更整洁、更卫生。爱卫办根据《__县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施方案》和《__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目标责任分解表》,细化后续创卫工作任务,逐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文广局责成电视台开设《创卫你我他》专栏,向公众宣传环保知识和公共卫生知识,让市民知荣辱、辩是非,自觉加入到创卫工作中来。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在开学第一课上,将巩固创卫成果作为重要内容,结合到法制教育、德育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良好风尚。

一年来,县政协常委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质量为基础、办理求实效、服务上水平”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提案工作水平有了新提高。

(一)多措并举,努力提高提案质量

质量是提案的生命,也是提案发挥作用取得实效的基础。因此我们始终把提案质量摆在提案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断探索提高提案整体质量的新途径。一是加强委员学习培训,着力增强委员的提案撰写能力。在去年年初,县政协常委扩大会议上,我们专门就如何撰写出高质量的提案,邀请提案委负责人举办了专题知识讲座,通过培训有效提升了委员撰写提案的能力。二是树立精品意识,引导委员提好提案。为指导委员写好提案,我们在全会前夕,向全体政协委员印发了《关于征集县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提案的通知》,对委员撰写提案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引导委员树立精品意识,多提案,提好案。三是注重调查研究,促进形成高质量的提案。我们每年利用重点提案督查、调研视察等活动,引导委员结合各自的工作实践,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为提出高质量的提案奠定基础。四是创新提案提缴形式,规范交办程序。去年我们对委员的提案提缴形式进行了改革,要求委员提案提缴打印件和电子版,改变以往字迹良莠不齐、不易辨认的状况。同时交办提案附有委员提案复印件,即尊重委员提案原意,又规范了操作程序。这些新举措,激发和调动了委员提案的积极性,使提案数量比上年度增加17%,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二)齐抓共管,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提案重在落实。在提高提案办理的实效方面,县政协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力求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一是争取各方支持配合,营造社会各界重视关心提案工作的良好氛围。政协全会闭幕后,我们及时对所有提案进行了整理、审查、立案,并迅速召开提案交办会议,将提案交给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和有关单位,以便各方步调一致,通力协作,促进提案办理取得实效。二是发挥职能作用,在政协内部形成提案工作合力。我们坚持把提案工作纳入主席会议的重要议程,定期研究讨论和部署安排提案工作。日常工作中,主席、副主席将提案督办作为政协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常抓不懈。三是提案委联合有关方面加强提案督办工作。去年11月份,县政协提案委联合县政府督查室,深入10多个委员提案重点承办单位,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督办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督办效果。

(三)立足主动,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提案服务工作是提高提案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探索新形式,实践新方法,尽力提高新形势下的提案服务水平。一是主动加强与“两办”的联系。提案委员会经常与县委办、政府办进行联系,积极推进委员和承办单位之间、承办单位与协办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为提案工作提供全程服务。二是积极为委员知情明政创造条件。县政协主动邀请部分委员参加相关界别的视察调研活动,以便委员了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各部门重点工作,为委员知情明政搭建平台。三是不断健全提案工作制度。去年县政协全面修订20__年颁布的《提案工作条例》,将近年来在提案工作中的一些成熟经验和做法以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还完善了提案征集、跟踪反馈、立卷归档等 规章制度,使政协提案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四是抓好评比表彰工作。为更好的激发委员撰写提案的热情,我们连续开展评优树模工作。本次会议我们还要对6件优秀提案和6个提案办理先进单位进行表彰。

过去的一年,全体政协委员以提案的形式参政议政,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各承办单位为提案办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借此机会,我代表县政协八届常委会向各位委员、各提案办理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年来,提案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差距。一是少数提案内容空泛,选的题很大,但一般只是原则性地提几条意见;二是少数承办单位对提案的重视程度不够,与委员沟通不多,重答复、轻落实,文来文往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提案办理合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

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提案工作要继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究实效”的工作方针,努力探索新时期提案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大力推进提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建设,使提案工作在发扬民主、强化监督、建言献策、议政为民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强化提案征集工作,不断提高提案质量

高质量的提案是全部提案工作的基础。因此,要通过强化提案征集等措施,不断提高提案质量。一是要有侧重地征集提案。要结合县委、县政府所开展的重点、重要工作,充分发挥委员界别特点和优势,约请部分委员选择一部分重点题目,在调研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以提案的形式向县委、县政府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二是要继续加强对委员的学习培训工作。要组织多种形式的委员培训活动,提高委员撰写提案的业务能力,并引导委员树立精品意识,提出高质量的提案。三是要协助委员知情明政,提高提案的针对性。要通过召开政情通报会、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调研、参观考察、发送学习资料等多种形式,帮助委员拓宽思路,扩大视野,进而为撰写出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可行性的提案提供服务。

(二)强化协调沟通工作,不断提高提案办理质量

提案办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提案工作的实效。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通过加强协调配合、创新督办形式等措施,强化提案办理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强化交办工作。提案委要进一步加强与“两办”沟通协调,就提案的审查立案、承办单位确定、领导领办提案、提案督办等事项共同协商,全程跟踪各单位提案办理工作,及时指导和督促检查,力促提案办理落实。二是要进一步创新提案的督办形式。要组织委员对承办单位的提案办理情况进行走访视察、座谈讨论,以便承办单位听取办理意见,改进办理措施,提高办理实效。

(三)强化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篇8

目标任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5%左右,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20家;实现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工业技改投资12%左右。

1、抓好党建促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工作导向。一是深入学习领会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传达学习贯彻中央、省市重要会议、重大部署、重要文件精神,着力营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的良好氛围。落实班子成员带头上党课,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养,强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定落实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责任清单,对年度重点工作廉政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做到党风廉政建设与经信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同时做好维护社会稳定、计生、文明创建等常态化工作。

2、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进一步汇聚整合集约资源,着力提升开发区集聚发展能力,力争在国家级开发区(培育期)考核中处于较好位次。依据制造强省等系列政策,制定我县推动智能制造、精品制造、绿色制造计划,大力发展生产业,支持电子信息、大数据产业发展,着力传统产业“促转型”,引导企业建立智能车间、智慧工厂;进一步化解金融、人才等要素制约,切实推进企业“降成本”。实施“去产能”,促进企业节能降耗。“补短板”,大力实施两化融合。通过“互联网+平台+企业”,大力培育集群产业,进一步强化环保安全监管督查力度,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狠抓工业项目建设。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项目调度管理机制,建立项目管理台账制、按月调度制、定期通报制、领导联系制、部门包保制“五项机制”,保障落地项目顺利推进、按期投产、尽早达效。对已开工的工业项目进行梳理,符合纳入统计口径的,及时与统计局联系,准备好相关资料,及时纳入投资统计库。加大项目调度力度,深入各个建设项目现场,实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力促新签约项目开工建设,集中力量破解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扎实开展四送一服。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深入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继续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切实帮助困难企业渡难关。定期走访联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时对接,及时给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政策,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后备库,集中资源和政策扶持,加快培育一批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县级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组织申报工作,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给企业干货,助推工业发展优势新动能快速崛起。持续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培育一批本土“创二代”和企业接班人。

5、持续推进返乡创业。

篇9

【关键词】市政工程;管理创新;质量控制;措施

市政工程的质量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效率,因此,在市政工程管理中,必须注重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创新策略,灵活运用各种管理措施,合理分配工程资源,以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工程成本。但是现阶段,我国市政工程建设质量控制与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提高重视,积极探索解决措施,以保证工程顺利、按时、保质完工,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市政工程管理中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各项基础设施还在积极地筹建之中。市政工程建设作为重要的国家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工程质量管理成为重要工作中的重点。但是由于市场竞争、社会环境、施工工艺等原因,致使施工工程管理中质量控制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此,笔者将做简要探讨。

第一,质量控制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市政工程管理中,质量控制尤为重要。要想提高质量控制效率,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与较高的执行力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些市政工程施工单位未做到责、权、利三者的统一,致使工程施工中缺少必要的质量控制制度或者制度不完善。施工单位为了获得短期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对市政工程质量控制工作,缺乏质量控制目标,相关制度执行力度也不够,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着市政工程质量的提高。

第二,市政工程质量监督制度不完善。市政工程质量控制与提高,不仅需要施工单位制定严格的控制管理制度,同时还需要监理单位对工程施工的质量通病问题进行监督与管理。但是,一部分监理单位由于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监理观念等存在问题,致使工程监理制度不完善,监理工作没有得到有效展开,影响了市政工程质量控制效率。

第三,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除了要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还需要能够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人员安排问题、施工工艺创新问题、质量通病问题、资金周转问题等。但是由于施工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管理人员专业技能、道德素质等不高,根本不能胜任管理工作,不能为市政工程质量控制提供保障。

二、提高市政工程质量控制管理效率的措施

第一,提高质量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市政工程建设需要完善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同样也需要较高水平的执行力度,才能够将质量控制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工程相关问题进行详细地研究,并结合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管理计划,按照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以促使市政工程资源利用、人员安排、施工管理以及质量控制效率的最大话,保证工程质量。

第二,强化监理单位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市政工程监理单位不仅要提高监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道德、法律素质,同时还要坚持“预防为主”的管理方针,对市政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严格的跟踪监督管理,其中包括施工工艺流程、操作的规范性,施工材料质量的检查、施工设备的状态等,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以保证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施工设备材料等都是最适宜施工的,这样为市政工程质量提供有效的物质、技术保证,可以有效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效率。

第三,优化市政工程管理组织。传统的市政工程管理组织分级较多,这样高层管理者的指令到达实际管理层时,其时效性大大降低,这对有效控制工程质量是不利的。因此,新时期的市政工程管理组织应该得到优化,精简冗余的组织部门,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针对实际施工情况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以为提高质量控制效率奠定组织基础。

第四,创新工程施工工艺。先进的施工工艺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市政工程施工必须选择适宜的施工工艺,并不断创新施工方法,改善施工条件,规范施工流程,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工艺作用的有效发挥,进而保证市政工程的质量。

第五,加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安全文明施工是保护环境与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市政工程施工中也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文明教育,以提高其安全意识,这不仅是施工安全的保证,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施工问题,提高施工质量,达到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效率的目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市政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质量控制管理的力度,从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创新施工工艺、合理安排各种工程资源等方面来保证市政工程的质量,从而促进市政工程能够保质、按时、高效地完工,从而全面提高我国市政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深入。

参考文献:

[1]刘剑祥.市政工程管理中质量控制的探讨[J]. 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17).

[2]王革贤.质量控制在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01).

篇10

我们在增加教育机会方面已取得了显著进步。通过投资基于实证的改革和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项目,联邦政府与各州共同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标准和教学水平,并提高学生高中毕业率,为其进入大学、步入职场做准备。这些投资为各位教师、各学区和各州提供了改善最低效学校(lowest-performing schools)的有力工具。我们也在努力通过“连接学校倡议”(ConnectED Initiative),让99%的学生在教室里连接到新一代宽带网络。此外,总统关于配备10万名优秀数学和科学教师的目标已取得了进展。去年,美国中小学学生的数学和阅读成绩取得历史最高分;高中毕业率有史以来首次高于80%;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助学金(grants)、税收抵免(tax credits)、可承受的贷款(manageable loans)等方式负担大学费用。另外,根据《退伍军人权利法》,已安排130万名退伍军人接受大学教育。

我们在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要确保教育再次领先世界,培养面向未来的高技能人才,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预算案提出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增加适龄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机会;增加学生接受优质、可负担的高等教育的机会;建立提高学生学习成果的关键因素的证据库。

一、增加接受高质量、

可负担的早期教育的机会

政府要为儿童提供接受高质量的早期教育的机会,使得他们进入幼儿园前能做好发掘自身全部潜能的准备。研究者已证实,在早期教育阶段为孩子提供帮助而产生的收益远超过投入的资金。这尤其适用于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与同龄孩子相比,他们经常在进入幼儿园时准备不足。

(一)全民学前教育计划

预算案将继续支持总统提出的里程碑式的“全民学前教育计划”(The President’s Landmark Preschool for All Proposal),以确保全国4岁儿童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该计划的目标之一是联邦与州政府建立合作关系,为所有来自中低收入家庭的4岁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同时,该计划激励各州扩展这些项目的受惠范围,使来自中产阶层家庭的儿童能接受学前教育,并出台全日制幼儿园政策。该计划通过提高烟草税来获得资金支持,这也将有利于减少吸烟者的数量。为帮助该计划奠定坚实的基础,预算案提供7.5亿美元学前教育发展补助金(Preschool Development Grants),与2015年的预算水平相比,增加了5亿美元。当前,学前教育发展补助金正帮助18个州在目标社区发展高质量学前教育项目。预算案还提供9.07亿美元,为残障儿童提供早期干预和学前服务,比2015年预算增加了1.15亿美元。其中,1500万美元被用于“为成功买单倡议”(A Pay-for-Success Initiative),该倡议旨在对学习能力不足和发育迟缓(尤其是患有自闭症)的儿童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通过创新公私合作关系激励服务提供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帮助识别、发展和扩大基于实证的实践。

(二)启蒙计划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的“启蒙计划”(Head Start)得到了预算案的创纪录式的投入。这将比2015年预算多提供15亿美元,其中6.5亿美元被用于早期启蒙计划与儿童保育计划,使数万名儿童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早期教育。最近的研究表明,这将促使儿童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另外,预算案将在未来10年中投资150亿美元用于扩展基于实证的、自愿的家访计划(Home Visiting Programs),以资助保育员、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专业人士与父母和准父母一起帮助家庭追踪孩子的发育状况,识别有关健康和发育的问题,并使服务者提高服务质量,利用好的教养实践(parenting practices)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早期学习。如同全民学前教育计划一样,该计划会通过增加烟草税来获得资金支持。预算案在扩大接受高质量、可负担的儿童保育机会方面进行了创历史性的投资。

二、为所有学生的大学和职业成功作准备

各州、各学区不断扩大教育机会使所有学生在高中毕业之时能达到严格的“大学与职业预备标准”(college-and career-ready standards),以便使他们为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获得成功做好准备。48个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已经提高了学生学习标准。父母、教育者和各社区已共同努力推动低效学校(low-performing schools)转型,为学生开启新的学习生活。各学区在推动学生使用高速宽带网络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衍生的个性化教学(personalized instruction)使学生能够在校外进行学习。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是明显的――高中毕业率达到历史最高,学生不断取得学术成就。但是,要确保所有学生,尤其是处境最不利的学生,做好在全球经济中竞争的准备,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一号条款”项目

预算案提出,在2015年预算水平基础上增加10亿美元给“一号条款” (Title 1)项目,这是教育部最大的K-12补助项目,帮助低水平学校为高需求学生提供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此外,预算案提出拨付1亿美元以支持那些运用联邦资金进行基于实证干预的州。预算案也将对那些帮助有学术障碍的学生达到严格的学术标准的项目加大投入,其中117亿美元用于特殊教育,比2015年多了1.75亿美元;有7.73亿美元用于英语学习者,比2015年增加了3600万美元。

(二)支持教师

预算案的可自由支配资金有30亿美元,这将为教育者在教学生涯的每个阶段提供有力支持。政府已经认识到将技术整合到课堂的重要性,这一投资里将有2亿美元拨付给改进教育技术州补助项目(An Improved Education Technology State Grants Program),以便为教育者提供训练和帮助,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预算案还提出一个为时5年、每年在强制支出经费中拨付10亿美元的伙伴倡议(companion initiative)。这将帮助国家和地方共同努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从事教育行业,以满足课堂需求,同时为教师形成贯穿其整个职业生涯的追求卓越的文化和专业发展的文化。

(三)改进高中学校

预算案设立了一个1.25亿美元的竞争项目,通过促进深度学习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的一体化,来提高美国高中的教育质量。这一项目尤其关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高中,以扩大女童以及其他在STEM领域处于弱势的群体的受教育机会。预算案也投资了5.56亿美元用于学校改进补助计划(School Improvement Grants),比2015年预算多了5000万美元。

(四)推广成功的特许学校模式

预算案提出拨付3.75亿美元给特许学校,比2015年预算增加了1.22亿美元。这一投资强调,在需要高质量教育的新地区推广那些显著提高处境不利学生学业水平的特许学校模式。

(五)建立证据库并促进创新

预算案在投资创新项目(Investing in Innovation Program)上提供的资金为3亿美元,比2015年预算水平增长了1.8亿美元。这将为各州、各地区在重点领域提供最佳支持,如落实大学和职业预备标准、运用数据提示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改进低效学校等。从任何一个维度看,预算案都会持续推进政府去建立关于推动教育因素的更为强大的证据库。

(六)增加土著青年的受教育机会

预算案支持印第安教育局(BIE)进行全面改革,为进入印第安教育局出资的学校的学生提供世界一流的教育,使该机构转型为土著青年的能力建设者和服务提供者(capacity-builder and service-provider)。预算案为美国内政部(DOI)提供的资金用于如下方面:增加教育机会;提供不断改善的教育服务和教师质量;推进语言和文化提高项目;提高宽带和数字接入比例;重建学校并改进学校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激励学校创新方案,推动学校转型。预算案也支持教育部新推出的土著青年共同体计划(Native Youth Community Projects),有选择地为那些提供有关文化的、协同的策略使土著儿童和青年入学与就业更便捷的土著团体提供资助。

三、为美国人提供高质量、

可负担的大学教育

现在的美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全球经济不断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大学教育为每个人,也为整个国家敞开机会之门。这就是为什么奥巴马总统致力于使大学教育可负担、易获得,并着力实施改革,提高其质量和绩效,以确保美国大学学业完成率再次在世界范围内领先,如同上一代人所做的一样。这一工作需要多管齐下的策略,包括强有力的佩尔助学金项目(Pell Grant Program),以增加中低收入家庭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学生贷款项目,帮助学生和家庭做出合理的财务选择,以确保学生债务可控;重点投资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为努力学习的学生提供两年免费大学教育,确保学生接受职业培训或继续深造,提供可负担、高质量的社区学院的选择;更加简化、更加优化的有针对性的税收制度,帮助家庭为孩子支付大学费用。但是,仅仅可负担是不够的。大学也需要帮助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包括处境不利的、学业准备不足的学生,使他们坚持下来并最终取得成功。一些学院和州已经成功应对挑战,并证明这是可以做到的――该预算案是建立在这些经验以及政府已采取的提高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可负担性、质量等举措的基础上的。

(一)加大佩尔助学金投入

在这一过程中,为中产阶级家庭设立的佩尔助学金最大金额已增长了1000多美元,2015-2016学年度资助额度接近5800美元,预算案将通过确保佩尔助学金与通货膨胀保持同步,来继续履行总统提出的大学学员可负担的承诺。预算案也提出加强佩尔助学金项目关于学生学术进步的要求,确保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并获得学位。

(二)为努力学习的社区学院学生提供两年免费教育,并不断提高社区学院教育质量

预算案里有一个新计划,确保所有美国人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并在高等教育中获得成功,其目标是使两年制社区学院如同高中一样普及。新助学金计划(New Grant Program)将给那些同意为社区学院每个合乎条件的学生免除学费、增加与联邦基金相配套的资金投入、实施系列改革提高社区学院质量的各州提供资助。此外,预算案里有2亿美元用于资助生涯和技术教育项目(the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Program)设立美国中学后技术培训基金(Postsecondary American Technical Training Fund)。

(三)推动税收制度更简单有效地帮助家庭和学生

预算案提出在设立美国机会税收抵免政策(American Opportunity Tax Credit)基础上,扩大、简化、优化特定教育税收优惠政策。

(四)使学生贷款为学生服务

预算案继续提出“所得税预扣”(Pay-As- You-Earn)的改革建议――一种基于收入的偿还方式,以确保计划的定位是良好的,学生贷款偿是可应付的。它也支持改进贷款计划,确保借款者能作出明确选择。

(五)运用实证改进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