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行业调研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6: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纺织服装行业调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报告指出,2012年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1.85万亿元,同比增长32.14%,占全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的23.08%,继续保持领先地位;2013年上半年,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10万亿元,预计全年将达2.55万亿元。纺织服装电子商务交易产品的种类覆盖全产业链,产品品类多样,使得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成为电子商务交易中最为活跃的部分。
通过座谈、走访、重点交流和发放问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实地调研,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整理,《2012~2013中国纺织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报告》对2012年以来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的总体发展情况、企业应用平台与服务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着重对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应用情况做了较全面的梳理。
随着第三方平台成为纺织服装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主要途径,平台服务的集成化发展,提高了纺织服装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成效,平台后收费模式成为发展方向,增值服务收费渐成主流。
在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应用方面,2012年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2900亿元,同比增长67.44%,占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的15.68%,占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实体交易额(1.79万亿元)的16.2%,较2011年增长5.8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880亿元,预计2013年全年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4666亿元,同比增长60.90%。
报告指出,电子商务已成为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和服务商户的重要举措,应该不断引导商户建立电子商务的战略意识和品牌意识,随着电子商务带动流通体制变革的初步显现,专业化服务水平将成为市场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篇2
The European textile and clothing industry faces unprecedented competition from abroad, plus rising production costs. There is a strong need for innovation in all three areas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industry. The European Technology Platform for the future of textiles and clothing was set up to define the innovation targets and research topics needed to address Europe's textile problems. There are also many other projects for the benefit of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are under construction.
在欧洲,纺织和服装业以年营业额2150亿英镑、雇用270万劳动力的有力数据在整个欧洲工业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在欧盟南部和东部成员国中,如葡萄牙和立陶宛等国,纺织服装行业大约雇用了当地25%~30%劳动力,对地方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
然而,目前的欧洲纺织服装行业却进入了发展的艰难阶段:对外面临来自他国的竞争――这种竞争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对内则面临生产成本上涨等难题。具体来说,近年来欧洲纺织行业已经遇到了多次挑战。2005年1月,WTO关于纺织服装方面的协议终止,取消了对欧盟纺织进口的配额限制,这就带来了来自亚洲生产方的竞争压力。另外,本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欧盟供应商只能把劳动密集的生产过程都转移到生产力成本较低的新欧盟成员国家,比如波兰和罗马尼亚。欧盟的供应市场还包括北非国家突尼斯,摩洛哥和土耳其。这些供应市场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再加上地理上的便利,能够帮助欧盟采购方快速应对国际市场需求,但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市场形势,这种转移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面对逐渐艰难的局面,除了在可能的情况下降低生产成本之外,欧盟更注重促进纺织服装企业不断的“创新”。欧洲纺织服装业大部分由专业性很强的众多小规模公司组成,需要不断更新生产方式以加速供应链运转。因此,“创新”这一课题,正是行业内所有中小型企业普遍面临的首要任务。
但是,对于欧盟纺织服装行业来说,创新也面临一系列难题。欧盟纺织服装行业共拥有17万个公司实体,公司雇员的平均数量为15个。而实际上,大量公司的规模比这一平均值要小,许多公司里的管理者要把采购、营销以及设计工作一人担当。针对这样大量分散的小规模个体,要进行整个行业范围内的调研和改革,势必难以进行统一的操作。
创新型高科技纺织品最具成长空间
在欧洲,通常把纺织服装行业划分为服装用、家纺用以及高科技纺织品三大部分。在占比重最大的服装部分中,欧洲制造商早已因流行和原创方面的优势而占据世界领先地位,但是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涨,目前却在走下坡路。家纺产品的生产现在已经实现高度自动化和资本密集型,劳动力成本因素相对影响较小,这一部分的生产则更加稳定。
在这三大部分之中,近年来获得最大成长的当属高科技纺织品。来自相关行业如汽车、房屋制造、环境科技以及运动的各种新科技,催生着高科技纺织品行业的新专业市场。尽管目前高科技纺织品仅占有欧盟25国纺织品总产量不到25%,但是这一数据却在持续增长中。而且,有些传统纺织基础的国家都纷纷转型生产新型高科技产品,在北欧的一些国家中,高科技纺织品已经占其纺织品总产量的80%之多;而在欧洲中部的德国,这类产品已占全国纺织品总产量的50%。
来自欧洲成衣和纺织品组织以及欧洲纤维产业联盟的Lutz Walter认为,这主要的纺织服装三大产业都需要创新。“在服装领域,创新绝对是保持行业竞争力的必需因素。在科技纺织领域,来自欧洲内部激烈的竞争以及来自客户日益苛刻的要求,使得创新也成为商家必须做的功课。比如一个新汽车或者新飞机的问世,经常引来高科技纺织品供应商作出一系列相关的新发明产物,这就是高科技纺织品领域的创新所在。”
创新已成为行业自身寻求变化的内在要求
在科技纺织领域,逾千计的小公司正在面临资金、人力、员工培训等方面的缺乏,并且缺少有效的市场决策来指导创新。但是,其中不乏一些公司在试图自行解决这些问题,继续寻找创新之路。Walter解释道:“由于是政府指令,许多公司是出于被迫才投资创新。但是也有一些公司主动意识到了旧的方式无力继续参与竞争,他们在积极寻求新的创新方法。这说明,创新不再仅仅是来自政府的指令,而是来自行业自身的一种寻求变化的内在要求。”
企业自行以创新来突破窘境的例子,最典型的莫过于西班牙Zara为代表的一系列服装品牌。这些品牌的流水线生产和供应链分销系统都以“快速时尚”为理念,能够实现快速应对顾客需求。“如果欧洲的时尚生产流程能够有足够高的速度,那么亚洲在生产成本上的许多优势就会消失。”Walter如此断言。另外一个创新的案例就是3D人体扫描仪的启用,以及零售商与制造商之间实现了网络数据交流的先进沟通方式。在这些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的辅助下,企业能够实现为顾客量身定做,并成功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定制服装与大批量生产的服装产品价格相近,从而增强了产品竞争力。另外还有许多新科技在不断涌现。如虚拟设计系统,先进机器人,光电纤维,球面缝制等。正是这些新科技新产品提供着硬件支持,企业才不断的在创新上有所成就。
欧盟政府不懈努力地搭建创新平台
在欧洲纺织服装行业中,诸多中小企业有着自下而上的创新需求,而欧盟政府也在自上而下的对企业进行着创新方面的有效引导和帮助。
早在2004年,为了纺织和服装能有更好的发展,在欧盟纺织与服装高阶小组的建议下,成立了欧洲科技平台,专门来制定未来欧洲纺织品服装领域内的具体创新举措,以及针对行业内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来确定相应的战略研究项目。这一技术平台把行业内的专家召集在一起,来开发专项研究课题和创新项目,这些课题和项目主要有三个方向:新的纺织品应用,把纺织服装产品从大众生产转变到客户定制,以及从一般商品转变到专业化产品。
在建立科技平台的同时,欧盟纺织品及成衣高阶小组还建议在行业内推行其他一系列举措。这其中包括鼓励纺织服装企业加入到目前欧盟面对全行业的第六个框架计划(FP6)。FP6于2005年开始实施,目的在于帮助欧盟各行业中小型企业利用新兴技术来进行企业创新。另外,高阶小组将着手研究企业如何筹措相关运作资金,以进行革新举措、非技术性创新、和行业联合等等。他们同时也在研究在纺织服装行业内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关于企业创新,高阶小组最根本的意见是:服装科技在当下已经迎来了一个真正要破冰的时机。服装生产线的劳动密集性特征,以及随之而来的高成本,加上高次品率(甚至有经验的生产商也会出现高达20%的次品率),这些综合在一起对服装消费构成了负面影响。对比其他日用消费品,消费者如今在服装上的花费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据专业人士分析,在服装科技这一领域中,最能为行业发展带来帮助的研究项目也许就是旗舰店的相关研究。这一研究课题目标为旗舰店的效益提高――通过3D视觉服装设计提高60%时间利用率,减少复杂服装加工时间的80%,把瑕疵或者错误从15%~20%减少到零。
特殊关注时尚领域的中小企业
欧盟第六框架计划下的时尚网络项目(FP6 Fashion Net Project)协作员Silvia Grandi说,在许多欧洲国家
中,大约高达30%的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已经在过去的两年间倒闭。“但是那些快关门的中小企业都是那些不太会创新的企业。”她说,“面对来自亚洲的不断升级的竞争,我们需要新科技的诞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高速的供应链,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更好的管理系统,当然还需要快速反应能力。有些中小企业现在发展状态不错,那是因为他们早已高瞻远瞩,找到了最好的发展策略。”
许多公司都在努力开发新产品以及新的运营方法,以提高纺织产品附加值。如果说企业采取节约时间和成本的生产方式只能算是锦上添花,那么增加产品附加值这一做法则对中小型企业来说是性命攸关的。通常来说,关于生产过程以及增加产品附加值方面的研究课题,并不是由中小型企业自己来开展的,而是由当地指定的研究中心或者大学来承担。Grandi谈到,迫于生存的压力,欧洲时尚领域的中小型企业对创新机会更加感兴趣,并急切地想知道如何不用巨大资本就能利用这些创新机会。这主要是因为许多小型企业还处于谋求生存的阶段,不能负担较大的投资。“但是他们在不断利用合作带来的机会来进行企业的创新。法国纺织协会IFTH已经推出了自己的平台,参与其中的中小型企业数量比预料的要多一倍。来自欧洲科技平台以及法国科技平台的许多中小型公司对合作项目都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中小企业与第六框架计划共进退
中小型企业是增强欧盟行业竞争力和就业率的关键所在,并且在开拓新市场上也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基于此,欧洲联盟的第六框架计划(FP6)特别着眼于参与课题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专设〈经济与科技智能解决办法〉(ETI)为中小型企业服务,对纺织服装行业中的时尚领域进行了特别关注。时尚网络(Fashion Net)就是ETI方案之一,还有关于鞋类产品“Shoes 5000”方案以及关于智能纺织环境的“ITE方案”作为补充。
时尚网络的目标是鼓励时尚领域里的中小型企业更多地参加到FP6子项目研究课题中去。它努力扩展联系网络,促进行业内建立协作企业链,从而实现企业间关于专业技能、经营方法以及实务经验等方面的沟通。由于纺织服装行业中的生产过程和供应链本身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这一项目所涉及的范围也是非常细致和广泛的。
通过与8个国家的16个中间组织进行沟通,时尚网络将会促进欧洲中小纺织服装企业的创新与科技转让。时尚网络项目将会开设一系列相关活动,鼓励中小企业的参与,这其中包括两个大型会议,以及在参与国举办专题讨论会和培训项目等。这些活动旨在帮助在创新要求相类似的地区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还会建立一个科技资源数据库,而参与时尚网络项目的4500家中小型企业都会有机会享受到这些服务。
篇3
CNCS时尚色卡是一种简洁实用的色彩沟通和管理工具,精选国际国内流行的900多个色彩,根据不同工作场景和生产环节而设计了多种版本:设计师专享的“调色板”――CNCS时尚色卡、完备的色彩工具大――CNCS时尚色卡(套装)、可随身携带的色彩工具――CNCS时尚色卡(手册)、方便上下游厂商沟通色彩的工具一CNCS时尚色卡(色票)。每年根据市场变化,CNCS时尚色卡还会持续增加新的色彩。
CNCS色彩体系的建立是CNCS时尚色卡开发的基础,目前,CNCS色彩体系已被确立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色彩标准。同时,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还联合全球领先的数字化色彩管理技术和设备提供商Datacolor公司及全球领先的化工染料生产服务商龙盛集团,推出了科学、权威的色彩供应链解决方案,帮助纺织服装企业在色彩选定、色彩复现、数字化支持等色彩管理的关键环节,与经销商、供应商之间形成快速、有效、准确的色彩沟通和实现机制,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产品的上市速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色彩附加值
如何让产品特别是新面市的产品更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唤起他们的购买欲望?色彩界总结出了“7秒定律”――消费者会在7秒内决定其购买意愿。而在这短短7秒内,色彩印象是占67%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流行色协会调查数据表明: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合适的色彩设计,可以给产品带来10%~25%的附加值。
同样,色彩作为服装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往往决定着服装在消费者脑海中的去留命运,而它所创造的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竞争力是更为强大的。同一款衣服,因色彩不同,有的热销,有的滞销,色彩上的差别往往决定了服装的受欢迎程度。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通常在发生服装购买行为时,会首先关注色彩,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色彩偏好。”德塔颜色系统有限公司(Datacolor)副总裁邵治安先生表示,“色彩的饱和度、明度等指标会直接影响服装的表达进而影响销售。”
纺织服装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纺织服装生产、销售、出口大国。时下,纺织行业已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新时期,纺织服装企业越来越注重提高产品品质和核心竞争力,力求逐步从低附加值的产业链低端转向高附加值领域。而高附加值需要高新技术和创意,因此,提高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色彩是点亮服装的灵魂,也是影响消费者对服装感官判断的第一要素,科学地管理应用色彩是纺织服装行业提高创新能力的一个切入口。
敏感的零售商已经感觉到了色彩的高附加值。目前,不少零售商(尤其是国际买家)已经根据色彩创意的时尚性、色彩实现的精确度和速度,来确定生产线上的产品是否具有高附加值。
对处于行业拐点处的纺织服装行业来说,色彩制胜的时代已经来临。
色彩的挑战
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对色彩时代的来临显然准备不足,色彩应用和管理的瓶颈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在色彩应用层面,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使零售商和制造商必须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色样评估和核准,由于色样不准导致产品推迟上市,或是直接被退回样品和丧失订单的现象屡有发生。一前一后,一方面提高了再造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生产效率,造成了大量的生产资源损耗及时间、人力的浪费。
不仅如此,由于对色彩缺乏科学的管理,纺织品色彩在设计、生产、采购、销售及消费等环节之间的沟通通常依靠主观解释,不但制约设计者的色彩创新能力,还会导致产品研发过程冗长,成本高,且不准确,严重阻碍企业产品开发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因此,设计师和纺织服装企业,除了需要对色彩进行感性的认识,以激发创作灵感,更需要将对色彩的认知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上升到色彩的有效应用和管理的层面上来。
巴黎、米兰、纽约、伦敦,面对每一季权威机构纷繁的流行色彩,设计师该如何捕捉那微妙的变化讯息?捕捉到的每一个时尚色彩创意,又该如何在不同面料上准确还原?
一件时装,从色彩创意到成衣,色彩沟通往往需要多个反复过程,上货架的时间却又如此之短……每一季的设计与生产,多家供应商需要协同,确保它们间色彩一致,又如何做到?
色彩是时尚,但对于设计师和纺织服装企业,色彩更需敏锐的灵感、精确的管理,和快速的实现。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于2003年开始,开展了中国应用色彩项目的研究,经过5年的精心调研和开发,建立了中国国家标准色彩体系――CNCS色彩体系。CNCS色彩体系的出炉,填补了我国色彩领域的空白,也为色彩应用部门和行业,尤其是纺织服装行业,提供了符合我国实际需要的标准色彩参考体系。目前,CNCS色彩体系已被确立为中国纺织行业标准色彩体系。
基于纺织服装行业色彩应用的现状,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在CNCS标准色彩体系的基础上,开发出简洁实用的色彩工具――CNCS时尚色卡,并联合国际领先的数字化色彩管理和沟通公司Datacolor及中国领先的染料公司龙盛集团,推出了科学、权威的色彩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帮助纺织服装企业与经销商、供应商之间形成快速、有效、准确的色彩沟通和实现机制,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产品的上市速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CNCS色彩供应链解决方案(CNCS color solution forfashion),是一套完整的色彩管理解决方案,从设计灵感开始,就为设计师和企业提供帮助;在色彩选定,色彩复现,数字化支持等色彩管理的关键环节,以及量身定制“个性化色彩”等方面,CNCS更提供了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帮助设计师和企业更敏锐地捕捉色彩灵感,并精确地管理、快速地实现。
色彩法宝
每年,专业的趋势研究机构都会分春夏和秋冬两季色彩流行趋势,服装制造商和设计师会参考流行趋势信息进行设计和生产。欧洲、日本等占据世界高端纺织服装市场的国家多年来形成的纺织服装生产链表明,色彩――面料――款式是纺织服装产品开发的成功思路,色彩的研发、管理以及交流贯穿于整个纺织服装供应链。
灵感是纺织服装供应链的源头。
当灵感迸射时,保证色彩的准确,无疑极为重要。从流行色彩开始,CNCS时尚色卡系列产品为设计师和企业提供正确的工具。不但设计师可以从CNCS时尚色卡上轻易找到最接近灵感的色彩,而且因为有标准而实用的色卡作为色彩沟通工具,设计师和采购员、采购员和不同面料商、面料染色实验室的技术人员等一系列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就变的轻松、准确、快速。采用标准而且实用的色彩沟通工具,是有效进行色彩供应链管理的起点,也是确保色彩准确的关键。
纺织品行业的推陈出新越来越快,产品周期已经由每年两季变为三季、四季甚至更多,这对整个供应链的快速反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CNCS色彩供应链解决方案制定了相应的快速染色方案,只要到CNCS网站(省略)查询相应色彩的染色配方数据,在化验室经过简单修正,就能实现色彩的重现,迅速完成产品的染色加工过程,从而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CNCS技术支持实验室也在不断完善“色彩配方数据库”,满足不同材质、不同应用环境的多种染色需求。
篇4
01.德国大客户破产“拖累”大连纺企400万美元
6月10日,德国零售巨头ARCANDOR集团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重组。根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辽宁分公司提供的信息,该集团在中国目前共有2000多万美元的订单。大连有超过10家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被卷入了这场破产风暴之中,出口金额累计将超过400万美元,其中出口未收回金额最多的超过100万美元,最少的也有10万美元。据了解,受ARCANDOR集团破产波及的大连纺织出口企业中,有4家出口企业约170万美元左右的出口业务已经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投保了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企业可以根据合同约定获得80%以上的赔偿,剩余部分若追偿成功,有望全额追回。
ARCANDOR集团,成立于1881年,雇员人数超过5.4万人,2008财年集团合计销售额204.7亿欧元。正是由于该集团悠久历史和在服装行业的主导地位,中国的纺织出口企业都以能够拿到ARCANDOR集团下属的广利(OUELLE)和加斯达(KARSTADT)的订单为荣,并且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该集团提出的出运后120天付款的苛刻条件。
高端
02.十家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联合社会责任报告
6月29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联合会,会上铜牛、大进、华孚、红豆、经纬、乔顿、海天、如意、报喜鸟、天圣等十家纺织服装企业面向全世界首次公开社会责任报告,这些报告均依照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责任报告纲要CSR―GATEs的要求编制,并经第三方机构独立验证。与此同时,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连续第三次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并启动实施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三年工作规划。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宣布实施纺织行业社会责任三年工作规划,目标为:至2011年底,全行业建立CSC9000T(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企业达500家,按照CSR―GATEs《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达100家。
政策
03.9月1日将有23个鞋类国家标准正多实施
我国运动服装行业产品的术语、安全、试验方法等项目的标准基本空白,迫切需要一部行业标准来规范运动服装行业的产品质量。据悉,已经有23个鞋类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通过专家审查,并将于9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其中包括《鞋类术语》、《鞋类帮面试验方法可绷帮性》等。此外,由泉州各品牌鞋企参与的《篮排球专业运动鞋》、《胶鞋、运动鞋外底不留痕试验方法》、《工矿靴》、《布面童胶鞋》和《胶鞋健康安全技术规范》等五项国家标准,也进人预审阶段。
04.福建省纤检所与国际检验机构牵手检测合作
从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6月16日,福建省纤检所与法国BV国际检验集团上海申美商品检测有限公司签署了检测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纺织品检测、技术提升、标准制定、培训、举办研讨会等多方面开展合作。这标志着福建省纤维检验所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迈出了与国际检测机构开展业务合作的第一步。双方的合作将为福建外向型纺织服装企业冲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协会
05.中产协编写行业发展战略报告
近日,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组织多方专家齐聚北京,为编写《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召开首次工作会议。为提升国内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层次,进一步具体落实规划要求,做大做强纺织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司特委托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组织编写《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在对国内产业用纺织品重点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的方向,并在此工作会议中分为8组,重点从国内外产业用纺织品发展概况、趋势和意义,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措施和建议,医用纺织品、过滤用纺织品、洁净布,土工布、农业用纺织品、安全防护纺织品,复合材料、特殊装饰用纺织品、产业用膜,产业用纺织品标准工作以及原料和装备问题和发展方向、任务等方向作专题讨论。据悉,此研究报告还将作为工业与信息化部制定《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指导意见》的参考内容。
06.中纺协将首次承办2009ITMF年会
6月2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天凯在北京会见了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主席哈里特・那林一行,双方就2009年10月23―25日在上海举办的2009年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ITHF)年会的筹备工作进行了磋商。
2008年7月28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加入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含会,成为中国大陆及台港澳地区在该组织的唯一正式代表,正式参与ITHF的各项活动并履行国家代表职责,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纺织业对世界的开放程度。同年10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参加了在毛里求斯举办的2Da8 ITHF年会,并邀请全体会议代表参加2009年在上海举办的ITMF年会,据悉,这也是中国首次承办ITMF年会。2009ITHF年会的主题被定为“世界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纺织业界代表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产经
07.中国纺织品在欧召回量增多
欧盟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月至4月,欧盟累计召回74项纺织服装产品,同比增幅为270%。其中,中国制造的纺织服装产品为52项,同比增幅高达64.3%。欧盟召回的产品中,有17项为婴幼儿服装及制成品,其中12项产地为中国,占70.6%。召回原因以勒颈窒息危险为主的共14项,其中产地力中国的共12项,占中国全部被通报产品的92.3%。2009年4月,欧盟共宣布召回纺织服装产品19项,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幅达37.5%。其中13项产地为中国,占全部召回纺织服装产品的68.4%。
相关部门建议,中国儿童服装生产企业,要严格按输入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组织生产,高度重视欧美服装安全法规的内容,特别是输欧儿童服装上绳带和小部件的安全项目要求,积极寻求应对措施,降低出口风险;对产品设计的安全性能要进行评估,尽量完善合同条款,降低产品不能出口或返工整理带来的经济损失;及时与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联系,合力突破技术难关。
08.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有回暖迹象
虽然在今年头4个月,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累计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但3月份纺织品出口同比降幅收窄,服装出口呈正增长。4月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环比增长2.7%。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纺织服装对美出口的最坏时期
已经过去,市场出现复苏回暖迹象。
美国纺织服装贸易办公室近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美国纺织品服装进口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大部分类别进口数量降幅在两位数,但是来自中国的针织布、棉制裤子、棉制针织衫、化纤针织衫和内衣裤等产品,同比增长最高达两倍多,显示出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仍然强劲。
09.重庆将打造万州最大服装产业群
兰雁是全球最大的牛仔生产商,主要是以出口为主,包括为LEE和李维斯等牛仔品牌代工。金融危机后,兰雁近八成的出口订单受到波及,从而转向内需市场,将在重庆万州“特星工业园”中设立工厂。与此同时,福建道崎运动鞋厂、浙江温岭运动鞋厂、青岛制带厂等一批企业也确定落户,这将成为重庆万州最大的服装、鞋业集群。
与青岛双星彻底决裂、自立门户的运动鞋服连锁企业特星,其集团总部已正式藩户重庆万州,将牵头这些企业,建成“库区纺织产业园”、“库区鞋业产业园”,并携手一批东部沿海,以鞋服生产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抱团”投资三峡库区,打造集纺织、服装、制鞋等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集群。这也是重庆市最大的集服装、鞋业于一体的产业群。
调查
10.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前明未现好转
6月11日,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月至5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558.52亿美元,同比下降11.04%,与前4个月10%的增速相比下降1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累计出口220.29亿美元,服装累计出口368.23亿美元,增速分别为-15.5%和-8.1%,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速下降幅度依然高出41.85和17.34个百分点。5月当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共123.06亿美元,较上个月减少1.87亿美元,环比下降1.5%,同比下降21.29亿美元,同比增速-14.75岩。其中,纺织品单月出口48.95亿美元,同比下降16.28%,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下跌41.75%;服装及衣着附件单月出口74.11亿美元,同比下降13.71%,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下跌14.86‰
产经
11.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为毛织业鼓劲
6月19日,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组委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会,宣布第八届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将于2009年11月1日~4日在广东东莞大朗举行。各主办、承办、协办和支持单位的相关领导及国内外相关新闻媒体等约100人参会。本次新闻会以“展示大朗毛织业崭新形象,提振中国毛织业发展信心”为主旨,广邀行业领导、业界专家、生产企业、行业媒体参加,切实深入分析了当前受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毛织产业发展问题,并为一年一度的毛织商贸盛会加油鼓劲。
12.温州服装发展平台7月投入使用
6月16日,温州服装发展平台推进工作恳谈会在腾旭工业园举行,该平台将从中选择优秀中小企业入驻,引领全市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率先突围。温州服装发展平台由温州市服装商会和温州腾旭服饰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目前,市经贸委已提请市政府将该平台列为公共服务平台示范点项目,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支持平台发展。温州服装发展平台虽然于7月中旬才投用,但签订意向协议的企业已有200多家,届时服务于温州服装发展平台的温州服装发展大厦也将正式投入使用。
13.海南省筹建服装工业园
6月17日,从海南省服装行业发展大会上获悉,海南省正在筹建海南旅游休闲服装工业园,在现有以岛服为代表的服饰基础上,该工业园将着重发展旅游休闲品牌,加快服装加工产业优化升级。目前海南省服装生产企业近千家,其中有一定规模的企业51家,从业人员达5万多人,去年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全省服装行业工业产值仍有14.22亿元,服装出口额达4800万美元。据透露,海南省还将建立具有海南服饰文化特色的服装展示中心和批发市场。
国际
14.耐克下半年订单减10亿美元
6月24日,耐克公布了2008/2009财年第四季度和整个财年的经营业绩报告。截至今年5月31日,耐克第四季度收入47亿美元,同比下降7%;扣除汇率因素,收入与上半年持平。整个2008/2009财年,耐克收入192亿美元,同比口各增3%,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4%。欧美市场的疲软从今年下半年的订单金额变化可以看出一丝端倪。按地区分布,今年下半年美国市场订单金额减少4%,欧州、中东和非洲市场则减少24%。耐克公司表示,2009年6月到11月,该公司主打的“耐克”运动鞋、服装产品订单金额只有78亿美元,同比减少12%,约减少10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订单金额也将同比减少5%。
科技
15.英国公司研发出均匀裸晒不留“痕”的神奇泳衣
英国斯塔福德郡Kiniki公司研发出了一系列由专利材料制成的泳衣泳裤,穿上这种泳衣泳裤,不用也一样可以晒出均匀的健康肤色。Kiniki推出的泳衣系列Tan Through,其专利布料上有数千个微孔,能让80%阳光穿过泳衣照射进肌肤。物料本身是透明的,一旦Tan Through泳衣表面特别印上动物斑纹和抽象图案,制造扰乱人类视力的假象,因此旁1人只会看到实色衣料。
奖评
篇5
关键词:服装专业;人才;调研
中图分类号:J9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三年来,我校《职业中专服装专业校本课程开发与就业需求有效对接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的研究几近完成,为进一步了解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相关企业的用人需求,把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为今后专业教学的改革提供重要依据,课题组结合我校服装专业课程改革发展要求,于2012年暑假期间,对常德及广东沿海一带的相关企业进行了市场调研。
一、调研准备说明
1、调研目的
了解本区域及全省纺织服装行业的现状;了解当前服装企业发展情况和对中等职业学校
人才的需求以及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现状,研究对策,为我校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实践、课程改革等提供依据。
2、调研方法
主要采用访谈企业法人和生产一线管理人员、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走访等形式。
3、调研对象
调研对象为常德及周边地区、广东沿海一带的代表性企业:常德圣德西服装有限公司、澧县祥生制衣厂、荣隆制衣有限公司、环亚制衣有限公司、雅戈尔集团等相关知名企业。
4、调研内容
与行业企业界人士共同探讨中职服装专业的内涵、能力结构、课程改革、人才培养途径、一线就业人员的素质、规格及现状。
二、调研情况分析
1、本区域纺织服装行业现状
近些年来,市场竞争势头迅猛,服装企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服装企业的生产呈现从单一型服装“来料加工”向品牌开发转型转变的趋势,依托现有品牌形象,立足国内市场,瞄准国际市场。因此,企业不仅需要大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一线技术工人,而且越来越迫切地需求精通设计、制板和服装CAD、CAM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2、服装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我省的服装企业达几千家,其中株洲的纺织服装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常德次之。这些服装企业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服装外贸公司(外贸加工),另一类为时装内贸品牌企业(以
设计、制作为主)。近年来,中、高职院校服装专业的学生以及社会短期培训的学生就业人群激增,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精细。
调研表明,服装行业对人才能力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是掌握服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正确方法,具有较高的绘画技能,专业服装设计能力和
综合能力强。二是具有服装、服饰的审美能力、独立进行服装艺术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具有依据社会需求和行业状况,把握消费市场快速灵活完成设计方案的能力;具有独立进行服
装结构研究和实践的能力;具有独立加工服装、设计与指导服装工业生产工艺流程的能力。三是掌握相应的行业规范、标准和业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四是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具有较好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初步具有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五是学过人文社会学科等方面的课程,具有较高的艺术、美学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六是了解国内外服装设计的发展动态,并具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能力。
调查显示,下列几类人才企业最为急需:
一是服装一线工人;二是工艺流程分析师;三是制版和服装推版人才;四是服装工艺师;五是服装生产管理与检验人才;六是服装跟单人员。
调查还发现,服装企业现有人才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下,企业“供、产、销”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另外,企业对于员工的综合素质特别关注,用他们老总的话说:我们并不需要特别有才气、有个性的人才,我们需要的是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虚心好学、脚踏肯干能吃苦的人。这样的人可塑性强,有发展空间,也留得住。
从与近百位毕业生及十多家企事业单位联系交流情况来看,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存在
如下问题:
第一,吃苦耐劳精神不够。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后,总不能放下架子,端正心态,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毕业生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而笔者所在学校一些卓有成就的毕业生都是从基层做起,经过多年的磨练和挫折才得以成功的。第二,在某一单位长期服务的意向不够。当实习期满,学有所成时就不再愿意与用人单位签订长期的用人协议,这样导致用人单位对学生失去信心,不愿意让这些学生在重要部门任职。 第三,缺乏教学实习实践。实习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在调研中,各校友及用人单位反映最多的是学生的实习问题。实习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的成功与否,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的提高及毕业生的就业,甚至发展前途。
三、调研对策思考
通过一系列的思考、分析,初步形成今后一段时间学校服装专业建设的意向:
1、明确定位服装专业培养目标
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核心,强化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措施。课程设置,要模糊学科概念,减少文化课,淡化理论与实践课程概念,以够用为原则,突出“教、学、做”的教 学理念。同时,教学计划应围绕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即以就业岗位为中心,以专业技能和素质能力为两条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计划。
2、加强课程、教材与就业需求针对性的建设
开发适应本区域教学的课程、校本教材,课程的开发与就业需求针对性是重点,特别是要将企业案例用于教学。服装专业的教材较多、较零乱,并不实用,应为适应教学要求编写校本教材,以按服装的九大基本款式为项目,从制图制板、裁剪、工艺制作、熨烫要求、技能考核、工艺单等方向编写符合现代生产技术要求的校本教材,如女衬衫项目教学法、男西装教学法等,使学生学起来循序渐进。
3、建立课程、校本教材评价与鉴定机制
加强对校本教材开发过程管理和阶段管理。建立健全课程的评价机制,促进课程完善发展。对本课程的评价将坚持科学化、多元化、学生主体化的原则,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宗旨,促进课程完善发展。
4、加强基本技能与情商训练
学会打版,懂服装工艺、制作,可向设计、管理或营销方向发展的人才最受企业欢迎。同时也要关注情商的培养。“情商重于智商。”一个人技术好,并不等于成功,人品加技术才等于成功。学校应加强 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学校对学生情商的培养也不可少。要培养学生做事情善始善终的良好习惯。要提供多方面技能的培养。很多企业用人是拿来就 用,学校应给学生创造多项技能训练的机会。
篇6
持续推进行业企业开展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并通过“负责任”生产工作机制向全球供应链推介优秀纺织服装企业,引导供应链各利益相关方关注产品本身的同时认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责任表现。
就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为政府、企业等利益相关方提供政策和管理建议。2012到2013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就“企业沟通与申诉机制”以及“中国制造业的区域转移及其对社会责任的影响”开展了专项调研,并了调研报告。
2012年以来,中纺联与国际劳工组织、BSCI以及江西省和山西省的地方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开展了多次社会责任培训,总计培训参与者超过1000人。4)社会责任跨界行动。这主要包括跨越社会责任体系的体系合作以及跨越行业的社会责任共建行动。2012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来自全球各地的包括BSCI、SA8000、WRAP和Solidaridad等社会责任体系开展了促进体系间合作的多利益相关方咨议项目,以期强化社会责任体系之间的一致性,减少重复工作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压力;社会责任跨行业共建方面,2011年初到2013年初,中纺联不仅帮助电子信息行业建立了电子信息行业的社会责任工作机制,还协助其起草完成和了电子信息行业的社会责任指南和《优秀实践案例集》。
“美丽中国正当其时,社会责任各有其所,中国梦想必将实现”。
“纺织产业集群社会责任报告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着意开展的一种更加集约化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实践,目的是在更加宏观和超然的层面上为利益相关方提供行业可持续发展信息,以使各方充分了解行业发展条件,理解行业发展路径,最终协助化解行业发展挑战。陈会长指出,产业集群的社会责任报告能够从产业和区域两个维度上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因此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优势。
首先,产业集群报告能够大幅提高可持续发展信息的覆盖面。其次,产业集群报告充分展现了当地政府主动直面可持续发展挑战,积极接受利益相关方监督和建议的勇气,这将为当地塑造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最后,此次产业集群社会责任报告,能够对其它产业集群产生带动作用。此次社会责任的七个集群,仅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产业192家产业集群地中的很小的一部分,希望其它集群能够积极跟进,共同推进行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在2013年8月28日举行的“2013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会暨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报告联合会”上,西樵镇副镇长关海权与众多产业集群代表分享了西樵发挥社会责任的经验。
广东省佛山市西樵镇有800多家纺织企业,主要生产高档服装面料,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服装面料生产基地。因为靠近广东省最大的水源地——西江,西樵镇的环保压力特别大。西樵镇副镇长关海权举例:按照我国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城市污水的COD值不得超过100mg/L,但是广东省给西樵的“硬性指标”是不超过60mg/L。
为了达到这个要求,西樵镇在纺织园区内建起了中央污水处理厂,将所有纺织企业的污水统一汇入该厂进行处理。“这个处理厂的效果非常好,”关海权骄傲地说,“一方面,园区内所有的污水排放实现了100%的达标;另一方面,企业的后顾之忧解除了,生产经营的压力减轻了。”
现在不光西樵本地的企业希望推行循环经济、降低能耗,他们的合作方、客户也有类似的要求。“许多国际大客户在合作项目的谈判阶段要求考察工厂的生产环境,或者中方提供有关社会责任的信息。因此,从促进本地产业发展的角度讲,政府也要积极参与、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履行社会责任。”关海权说。
在社会责任年会上,七家产业集群联合了其首份社会责任报告,包括: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福建省石狮市、中国女装名镇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中国面料名镇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中国丝绸名镇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中国经编名镇浙江省海宁经编产业园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以及中国织造名镇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根据保守估计,这七个产业集群的报告涵盖了4000亿元以上的纺织服装业产值,超过18000家纺织服装企业,以及约70万纺织服装行业员工。
多家产业集群地政府人员一致认为,产业集群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当集群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应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建设,反哺当地群众”。
苏州吴江区盛泽镇副书记钟永林从盛泽的实际情况出发,认为政府应高度重视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是涉及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土地、人口等多方面的因素。“盛泽有40万人口,但本地人口只有13万,其他大量的是外来务工人员。那么政府就要重视这些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要不断建学校,投入教师资源。其他社会管理方面比如公安、城管等也要不断地投入资源,这些都是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的时候对社会做出的承诺。”钟永林说。
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范浩毅向参会者分享了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积累的做法。“为了让职工和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幸福生活,我们园区在教育、文化方面的投入力度很大,每年都举办文化节;园区还认真落实平安建设、安全生产,杜绝事故隐患;为了服务新居民,专门开放了一些公共服务的平台。”这些都为营造和谐的园区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
而在会上,纺织产业集群地政府的代表们互相交流,就集群地政府如何引领行业履行社会责任达成了不少共识。例如,政府可以在政策层面制定措施,激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土地资源紧张的背景下,可以通过税收等政策鼓励土地集约利用,鼓励企业用地向高层空间发展;为了保护水资源,可以对实行中水再利用的企业进行奖励等等。另外,政府还应该引导企业提升对社会责任的认识,重视创新对于产业的促进作用,引导公众舆论加强监督等。
徐莹在爱慕已经工作17年了,这期间,她分别在总经办、行政部、销售部、制造部和采购中心等部门工作,如今,她已经是爱慕采购中心和生产中心的负责人。
“爱慕给我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内部流动平台和广阔的成长空间,让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成长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很荣幸成为爱慕一家人的一份子。” 徐莹口中的“爱慕一家人”,是爱慕人文理念的集中表达。
“爱慕是一个由员工、顾客、合作方及朋友组成的大家庭。”爱慕集团董事长张荣明在社会责任报告会上这样说,这也是爱慕首次社会责任报告。
篇7
在设计实训内容时,将纺织服装专业各个领域的英语知识融入能力训练模块中,如把服装款式名称、服装部位名称、服装测量、服装结构、服装材料、服装缝制工艺等方面的服装英语知识融入到设计师工艺单的阅读及翻译训练模块中。根据岗位调研,纺织服装类企业的涉外岗位工作人员需用英语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有:参加国际服装博览会;接打英语电话,进行业务联络;接待外国客商,介绍公司业务,推介产品;寻找客源,建立关系,洽谈业务,议订合同;阅读、翻译服装加工订单、设计师工艺单、规格单等;审核信用证,填制外贸单证;解决索赔问题;查阅国际上时装流行的趋势,获取时装流行资讯。他们使用英语的具体场景有:参加国际服装博览会,推介产品;接待、宴请外国客商;陪同外商参观;业务洽谈;阅读加工订单、设计师工艺单等;审核单证;缮制出口单证;出国商务考察;客户关系维护,解决索赔问题等。为了培养学生职场环境下的英语交际能力,满足纺织服装企业涉外岗位群及学生的职业需求,纺织服装类专业的英语实训内容应按纺织服装企业涉外岗位工作流程设计:服装企业的应聘与面试(招聘广告、接受咨询、安排面试、电话通知面试结果)参加国际服装博览会,寻找客源,推介产品(参展准备、公司及样品介绍、报价等)客户资源开发(建立业务关系)接待国外客商(接机、安排行程、宴请客商、陪同参观公司、介绍公司业务及产品、送机)生活服务(酒店预订、帮助入住、陪同购物、旅游休闲)商务谈判、订立合同(询盘、报盘、还盘、接受、签约)履行合同(解读服装加工订单及设计师工艺单、审核信用证、讨论货物的包装和运输、办理保险、检验报关)缮制单证(报关单证和出口结汇单证)客户服务(接打电话、维护客户关系、解决索赔问题)。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能力,针对每个项目应该设计不同的跨文化交际背景,以训练学生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用英语进行涉外业务活动及业务沟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英语应用能力,缩短与就业岗位的距离。
二、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营造真实的英语实训环境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加强仿真化的校内英语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国际商务实训室、服装工作室、服装生产车间等,配备真实工作必需的设备,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成立虚拟公司,营造真实的跨文化职业工作场景。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成立模拟的服装出口生产企业、服装外贸公司及外贸职能及管理部门,设立出口业务部、单证部、秘书处等。[6]模拟纺织服装行业涉外岗位群的工作流程,设计涉外岗位群中涉及英语应用的生活及职业场景,如:公司招聘及面试场景,国际服装博览会参展场景,外商接待及宴请场景,商务谈判场景,陪同外商参观公司及产品陈列室场景,合同签订场景,拜访客户场景,接打电话场景等。以及需要用英语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如:招聘员工,参加国际服装博览会,接待、宴请客商,陪同客商参观,介绍公司业务及产品,翻译加工订单及设计师工艺单,业务磋商、签约,审核信用证,缮制出口结汇单证等。将学生置于模拟工作环境中,让他们根据创设的情境,分角色扮演国外客商和出口业务部、单证部、秘书处等工作人员,演练如何进行招聘面试,如何做参展准备,如何接待外商并推介产品,如何与外商谈判、签约,如何在生产中与外商进行沟通,如何跟单,如何制作单证等。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把实训搬进公司及企业车间,通过见习及顶岗实习等途径,让学生体验并感受真实的企业环境,了解企业工作流程及岗位职责。
三、构建课内外兼容、校内外结合、逐层提升的英语实训模式
篇8
(一)要素条件
1、服装业所占比重较大,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无锡向来有“布码头”之称,其服装业起步较早,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物产资源使其在同行竞争中拥有诸多优势。2006年服装产业增长了8%,销售增长了10%.出口创汇951.9亿美元.这是服装产业品牌、竞争力的表现.也是跟世界各国同行共同发展的机会。2008年无锡市规模以上纺织及服装企业1044家,就业人员28.3万人,占全市的23.9%;主营业务收入1423亿元,年均增长11.1%,占全省的18.5%;利润55.6亿元,年均增长15.8%,占全省的20.5%;服装49896.2万件,占全国2.1%。主要经济总量指标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
2、出口型经济快速发展,服装出口比例加大
无锡市纺织产业开放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纺织服装出口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2008年外贸出口约42亿美元,其中服装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18%左右;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逐步从粗加工及初级产品调整为以深加工产品和服装等最终产品为主。出口市场以欧美市场为主,同时向其他国家拓展,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2010年1-5月无锡全市服装对美国出口1.7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178%,占全市服装出口的30.18%;对欧盟出口8007万美元,同比增长80.68%,占全市服装出口的14.24%;对日本出口1.8亿美元,同比增长11.85%,占全市服装出口的31.72%,比上月增长速度提高2个百分点。对欧美市场出口的服装占全市服装出口总量的44.42%,比去年同期相比提高15.5个百分点。
(二)需求条件
服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实力增长,消费观念呈现多元化态势,对服装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且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市场增长停滞,对欧美等国的服装进口减少,增强了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活力。根据2010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我国纺织业优势提升,服装出口占全球市场的三成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前5个月,我国纺织服装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3.6%,其中,5月份当月同比增长14.4%,比4月份加快了0.4个百分点。
(三)竞争状态
无锡服装业加工生产能力强,劳动力素质高,技术管理、人员培训已具备一定经验,信息建设基础设施较完备,已形成较成熟的产业集群,并毗邻港澳,承接单活跃,在全球和国内消费市场均具有竞争优势,且现阶段,国家大力发展装备业、物流业,部分纺织品出口额取消,地方政府支持产业升级,国内市场细分,市场潜力巨大。
二、无锡服装出口贸易遇到的问题
1、人民币不断升值,服装出口压力增大
服装业行业是我国出口创汇的第一大行业,对外依存度很高,对汇率的变化也特别敏感,而自2007年以来,人民币持续不断地升值,屡创新高,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面对人民币的升值,服装的出口产业的汇改承受力弱,导致其劳动力比较优势弱化,产品竞争力降低,附加值降低,利润下降,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人民币每升值1%,服装业的利润就会下降2%-6%左右,在外销产品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很多服装企业自然而然地由外销转为内销,加剧了国内服装行业市场的竞争,随着人民币的升值的持续攀升,服装企业的接单将会变得愈来愈困难。
2、商品结构存在矛盾,不能满足消费需求
尽管近几年无锡市部分纺织企业和产品已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总体来看,纺织服装产业链的高端化发展不足,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纺织品发展落后于全国水平,产品类型单一,无法形成综合卖场的所需样品,制约了服装品牌的进一步做大做强;其款式设计也缺乏创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装不仅仅只是追求耐穿和结实,而是追求时尚、个性,而保守的服装设计跟不上潮流,在设计创新、品牌经营等方面的能力较弱,不利于拓展消费市场。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各个企业积极开拓新的发展领域力度不大,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偏低,纺织服装出口多以贴牌加工生产为主,缺乏国际知名品牌,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较小,影响力不够,国内市场也缺少强势品牌,总体上品牌的进一步提升与产业发展还不相适应。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满足纺织服装消费短周期、快交货的要求。
3、服装面料不环保,节能减排压力重
随着排放标准的逐步提高,服装企业的环保成本不断加大,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显现,对服装产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大。而无锡地处太湖流域,在服装出口过程中,尤其是在整理高档服装面料时,由于其处理的难度,其整理后的废水排放量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与现今倡导的“绿色经济”相违背,也与人们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相矛盾。
4、生产带有盲目性,品牌创建不到位
品牌代表质量与信誉。由于服装自身的社会属性,服装品牌已成为地位的象征。再由于信息极度不对称,消费者更多的愿意选择品牌。而无锡多数服装企业安于现状,仍停留在“要什么做什么”的初级阶段,在市场调研、提高产品创新能力、企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研究服装板型设计方面缺乏有效的市场调查和研究,缺乏有效的引导,自主创新不足,使得社会服装生产规模的扩张大都带有一定盲目性和短视性,缺少知名品牌,妨碍了企业及其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市场占有率的保持,因此才会出现服装供量过剩、价格猛跌的情况发生。
5、产品风格定位单一,影响服装市场转型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福利政策的提升,服装消费的年龄结构呈多元化发展,尤其是老年人消费群的增长,但目前服装行业的风格定位多以中青年居多,使许多老年人难以买到适合的衣服,很多企业只能靠打价格战来取胜,这种同质的消费年龄定位,人为加大了服装市场的竞争,严重制约了服装行业的持续发展。
三、无锡服装出口贸易的发展对策
1、缓解汇率波动问题,谋求更远更好发展
人民币升值,给服装业的发展带来的巨大的压力,为了解决无锡服装出口现在所面临到的问题,需要政府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以缓解当下面临的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谋求更加长远,更好的发展。
(1)宏观方面: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宏观调控服装业发展
政府出台了《无锡市纺织及服装产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随着《无锡市纺织及服装产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出台,江苏省无锡市纺织业通过努力,取得实质性进展。为适应新形势、构筑新格局、再上新台阶,根据江苏省《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无锡市制定了《提升行动计划》。争取用3年时间,通过创新发展,把无锡纺织业建成拥有核心竞争优势和完整产业链的纺织产业基地和全国新型面料、高档服装的研发设计中心、批发集散中心、长三角地区的信息中心。
此项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提高了无锡纺织企业的创新热情,大力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纤维和新品研发,已有一定成效。如江苏阳光集团引进了30多个项目团队,攻克面料、设备开发、服装技术等领域技术难题50多个,研制成功全球首创的可喷洗西服,吸引了来自于西班牙、德国经销商5万套的订单,实现了“一匹精纺面料价值一辆车”的业内奇迹。与此同时,一批重大技改项目的建设,有力提升了科技创新在无锡纺织业的贡献率。
通过《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粗放经营的服装纺织企业先后被淘汰、转移或关停,原先处于价值链最低端的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中已有80%的企业逐步退出,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电子产品或新兴产业的企业。
(2)企业方面:用文化提升附加值,降低服装出口压力
人民币的升值造成服装业附加值的降低,而服装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应用文化来提升服装商品的附加值,用无锡强大的经济实力提升其服装文化的身价。一方面,培养顶级设计师。顶级的设计师能用其独特的设计完美地诠释服装文化,自由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将中国传统的元素巧妙地融入服装设计中,将本土服装国际化。另一方面,培养德艺兼备的工人。中国是一个服装大国,而服装出口更是无锡的支柱产业之一,但部分个人在服装加工重化工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以次充好,使产品质量不过关,不仅商品的使用价值实现不了,更严重破坏了服装行业的形象和企业声誉,因此,要加强对服装工人的技能培训和思想教育,培养一支德艺双馨的劳动队伍。
2、加大先进科技投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首先应加大服装的科技投入,加大引进国际先进装备,加快技术更新改造步伐,加速淘汰落后装备,提高我市服装行业的装备水平。装备改造的重点是智能化、高速化、连续划。既适合柔性生产,又符合环保、节能要求。要重点发展CFD、CAD电脑设计自动排料系统、自动裁剪系统、生产吊挂传输系统、立体仓储系统等。加快多功能、复合型差别化纤维的开发及应用,使我市差别化纤维的比重和品质达到全国领先水平。重点发展非棉天然纤维、再生资源纤维原料和产品及新一代多功能、高仿真、超细旦、混纤丝等高附加值聚酯短纤及长丝,推进具有“新合纤”特性的高档服装面料的一条龙开发;积极发展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和导电纤维、抗菌纤维等功能性纤维。通过行业政策导向激励节约型,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并扶持相关品牌行业的发展。其次坚持市场多元化原则。2008年,无锡市对非洲和澳大利亚的出口额有较大增长。这两个地区都可以成为新的出口渠道。应该在巩固原有欧洲,美国等主要出口市场的基础上,开拓中亚,大洋洲,东盟乃至非洲等新兴市场,避免因市场过于集中锁带来的被动局面。
3、开发环保高档面料,降低产业环境污染
所选面辅料应不含有毒成分,选用无毒、无污染及易回收、可重新使用、容易降解的面辅料。通过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特种整理等,围绕市场需求,加大新一代高档服装面料的开发,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以促进出口。开发功能性、高品质、新用途的混纺、交织、提花面料。扩大高端毛纺产品比重,开发高支、轻薄型、多种纤维混纺、花式线、松结构等高档精粗纺呢绒面料,增加出口,替代进口,采用各种功能性原料和功能性整理方法开发防皱、防缩、免烫、抗起球、阻燃、防水等功能性面料和高档纯毛面料以及出口服装所需的毛纺面料。
4、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的影响力
在现有品牌产品的基础上,有步骤地选择一部分基础好、有特色、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广的产品进行重点培育,建设产品基地,带动全行业向高档化、时尚化发展。依托我市纺织面料精良、服装品牌高档的优势,强化面料企业与服装企业间的配套互补,采取剥离、集中、优化和资产组合等措施创品牌。培育中高端设计人才,提高服装设计开发水平,扩大新型高档品牌服装生产比重;支持自主品牌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品牌并购、品牌推广,争创国际知名品牌,提高纺织服装自有品牌产品出口比重,全面提升自主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无锡中润集团服装进出口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20多年服装进出口贸易经验,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外贸集团公司,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会员。公司年出口服装600余万件,品种包括男、女、童,时尚、休闲装极其它种类的产品。 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生产、贸易于一体的专业化集团公司,与日本、韩国、欧美、澳洲等31个国家和地区的148位客商、厂家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并以诚信服务深受广大客商、厂家的信赖。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服装行业出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呈下降态势,2007年,该比重已降至41.33%,5年内下降了10个百分点,内需增长已经超过了外贸增长速度,国内需求成为拉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国内市场也逐渐成为服装企业的主要战场。海外品牌从奢侈品牌到大众品牌、从零售连锁到自营专卖,在2008年必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攻势。国内品牌间、国内品牌与国际品牌将展开激烈的市场争夺战。渠道网络的扩张、物流体系的完善、品牌推广的策略等方面都将有推陈出新的举措。在市场价格相对稳定而供货成本不断攀升的矛盾下、在市场供给相对饱和与有效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下,价值创新成为品牌生命力的一大支柱。
5、实现服装市场转型,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
(1)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无锡有实力的服装出口企业应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向国际市场直接投资。人民币升值对出口有很大的影响,这些服装企业应在国外设厂和联合办厂,收购企业,设立贸易公司和原料基地,利用各种区域性优惠安排,主动绕过贸易壁垒,规避贸易风险,在利用原有的资源,品牌和销售网络,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主动进入发达国家的供应链和销售终端,并与国外的生产商建立双赢互补关系,谋求长远发展。
篇9
本期《财富故事》走进境外展会,使您深入了解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巴黎、巴西)的现况,与您一起见证其如何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商贸资源、媒介传播等的实力支持,如何为企业和展会创造财富。
自2000年诞生之日起就担当行业外交使命和促进行业发展使命的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也在随着行业形势和行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求变。中国纺织贸促会副会长林云峰向《服装时报》记者表示,以国际化、专业化为宗旨,以推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升级和确立中国纺织产业在国际市场更具竞争地位为目的,纺织贸促会将在世界最重要的纺织服装市场美洲和欧洲着力打造国际化、专业化的品牌展会。
每一届展会带给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双方的收获不仅是订单和财富,更多的是信息,还有信心。而让业内看到的不仅是来自全球各地最新的纺织服装面辅料、家纺布艺和成品、时尚类的服装服饰,还有产业、产品未来发展的方向。
为国内企业谋“破茧”之路
在环境制约加重、原料价格波动、用工成本上涨、人民币汇率升高的大背景下,中国纺织业的发展面临成本上涨的巨大压力。中国企业不能再走单纯加工的老路,必须在产业链中靠品牌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自己的价值,为保持和提高中国企业竞争能力,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引导中小企业参展商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通过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来应对挑战。
一些业内知名企业已经把展览会作为其开拓国际市场的固定平台和载体,每年都会参展。而境外展会用自己一届一届的不断提升以及在全球版图的扩展证明了它是一个立足产业、服务于产业,又前瞻于产业的综合商贸平台。在国内外纺织服装行业新的发展格局之下,其作为主办方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资源整合和更为完备的服务体系。比如2012年7月在纽约贾维茨会展中心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中国参展商以国家展团的形式嵌入到同期同馆举办的纽约国际服装采购展(APP)、纽约家纺采购展(HTSE)、和美国Texworld服装面料展(Texworld US-A)3个专业展览会中,形成产业链系列展览会。参展商比2011年超10%,达608家,其中中国参展商355家,目前这3个专业展览会已经成为美国东海岸规模最大的纺织品服装专业贸易展览会。
据林云峰介绍,里约G20峰会后,随着2014年奥运会和2016年世界杯的临近,巴西已成为新的全球竞争的焦点,是行业和企业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目标。本土化国际采购展将是迅速进入新兴市场的第一捷径,纺织贸促会在此契机下,以其独特的定位、全新的视角、多层次的全面合作,推动了“巴西圣保罗Go Tex国际纺织采购展”的诞生,并将于2013年10月23至25日在巴西圣保罗安年比展览中心开幕,为全世界的采购商和生产商搭建一个高效绿色的商贸交流平台,以实现全球纺织供应链深度精确对接的理念和目标。
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巴黎)得到了国内外行业人士的高度认可,强者越强的马太效应在其身上逐渐显现,众多境外展商不断扩大参展规模。在目前的发展态势下,参展商每年都有至少10%的增长。行业在变、市场在变,办展理念也在变。通过提升展会内涵更好地服务好中国外向型企业的新形态,对正在转型或以后要转型为议价能力强的企业作出前瞻性引导,已成为是展会主办方努力的方向。
走出家门去海外“唱戏”
参展,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无不想实现最佳的宣传效果和创出更大的效益,尤其是在国际性的大型展会上。而一场成功的展会,不仅可以助力大企业树品牌,同时还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商贸资源、资金引入、媒介传播等实力支持。只有通过企业与展会之间的纽带联结,使两者得到共同的发展,这样,才可使走出国门的企业获得最大利益化,把出国参展大戏唱得完美。
主办方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并共享内外展资源,通过自己的专业办展平台和庞大的海外买家信息数据库,对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和纺织服装市场作了很好的宣传和推广。中国企业怀着对国际市场的期盼和满腔热情,希望借助境外展这个平台帮助企业与国际买家实现有效对接,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把握国际市场的流行趋势和新技术、新应用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推动产品结构调整、新产品开发应用等环节。
广东大朗毛织产业集群的积极参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针对目前国外需求依然疲软,原料价格波动、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涨等风险依然存在,企业的接单难度增加,企业单小、单散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大朗镇人民政府毛织行业管理办公室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其中一点就是组织企业外出参展,目的在于引导和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因此大朗在选择展会平台时以企业需求为主要出发点。
大朗镇人民政府毛织行业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毛织产品相对于其他服装产品来说,受棉价波动也相对较大,从企业层面来说,希望尝试多元化,增加非棉产品的比重,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开发一些功能性新产品,扩大产品的应用领域等方法来规避棉价风险。而巴黎展作为中国纺织服装业在欧洲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大型自办展,为全球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提供一个贸易、信息、时尚的综合窗口。中国企业参加巴黎展得到的不仅是订单这样的直接商机,更能获得丰富的时尚资源,而这些会成为中国服装企业结构调整、提升档次的重要动能。从这一点上看,大朗与巴黎展携手,是非常正确的选择。这不仅是大朗的选择,也是无数如大朗一样有着财富梦想的企业的选择,有分量的境外展给了企业新的希望与获取财富的机会。
如大朗毛织一样,众多参加境外展的企业都希望借助境外展平台的帮助实现与国际上的买家实现有效对接;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把握国际市场的流行趋势和新技术、新应用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推动产品结构调整、新产品开发应用等环节。而且,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主办的展会已经成为展会的信心品牌,也已经成为国内出口企业绝佳的贸易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成就了无数企业的商贸神话,成就了无数人的财富梦想。
首届巴西GTS国际纺织采购展将举行 焦艳玲
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联合巴西展览公司主办的首届“巴西圣保罗GTS国际纺织采购展”将于2013年10月23至25日在巴西圣保罗安年比展览中心举行。
GTS展是一个面向全球纺织品服装供应商,按照全球供应链理念,以巴西为中心的中南美行业和市场全方位深度对接的专业贸易采购平台。此展将是目前唯一对中国参展商开放的国际纺织品服装专业采购展览会,对促进中国优秀纺织服装供应商健康有序地开拓巴西市场,具有积极意义。
近几年,中巴纺织品服装贸易增长迅速,增长率连年创出新高,2011年中国对巴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已经达到35.43亿美元,面料仍是对巴出口的主要商品,占比42%;服装同比增长74%。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纺织行业巨大的体量、完整的产业链、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以及越来越国际化的营销理念,具备与巴西等中南美洲国家和市场通过供应链进行整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同时,企业开拓巴西市场的热情也很高,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自发在巴西寻找商机,参展是主要手段之一。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目前在巴西还没有适合我国行业发展需求,适应纺织服装供应链发展潮流的展览会。
2014年和2016年即将在巴西举办的世界杯足球赛和奥运会,也将为全球纺织服装供应商提供新的商机与机遇。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和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并且与巴西当地行业协会进行了多次沟通交流,在获得广泛的共识和支持后,决定于2013年启动GTS展览会项目。展览会的目的是顺应市场要求,以市场需求为牵引,充分发挥合作各方的国内外资源,按照巴西市场的特点和要求,组织优选参展企业和产品参展。巴西主办方将在展览组织和当地专业观众邀请方面,利用积累的行业展会经验和数据库,以适合巴西特点的操作习惯,确保各国参展商能与当地市场通过展会形成良好的互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兼中国国际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徐迎新表示:“巴西GTS展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积极主动走出去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的重要举措,我们将把行业中有实力有代表性的企业,通过展览会的平台介绍给当地的市场和行业,以市场需求为牵引,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与当地市场深度合作,共同发展。”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江辉表示:“巴西市场作为南美最大的市场,是行业和企业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目标。近年来,双边纺织品服装贸易增长迅速,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双边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健康发展不利。同时,很多企业一时找不到适合自己业务发展的优秀展览会参展。此次GTS展会的启动,希望能够为国内优秀企业提供一个高效优质的展览平台,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据悉,GTS展览会将整合主办方多年来组织境外展览会的经验和资源,按照国际化展会的标准来组织运作此展览会,近期将启动国内和国外的宣传路演。
纽约展创新展商服务 焦艳玲
“随着节日的临近以及东北部地区受桑迪飓风影响的减弱,人们又开始恢复正消费了。尽管华盛顿财政悬崖的商议影响到了消费者的信心,也影响到消费者在2012年12月的开支计划,我们还是对消费季增长持乐观态度。”美国国家零售联合会(NRF)主席Matthew Shay表示,就业率的稳定,燃油价格的降低,房产市场的回暖,都是拉动假日经济增长的因素。来自美国劳工部的最新消息表明,2012年11月,美国就业人数增加14.6万人,就业人数主要集中在零售业、商业及医疗行业。“美国消费者花钱很谨慎。消费者持续关注华盛顿局势,以便能够用手头的钱购买购物清单上的每一件商品。”美国国家零售委员会首席经济师Jack Kleinhenz表示。
对于以美国市场为主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来说,美国市场的复苏程度一直是其关注的焦点。尽管就业、房产等近期数据没有呈现明显增长态势,但传统的假日消费给当地零售商以信心,也给了中国企业赴美参展的动力以及正面期待。
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国际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与法兰克福展览公司(美国)承办的2013年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春季展于2013年1月14日至16日在纽约贾维茨会展中心拉开帷幕。
中国参展企业数目逾百家,比上届春季展翻了一倍,展出面积近2000平方米。展会共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36家企业参展,与去年同期展会相比,增长45%,还有兰精展团、土耳其展团、巴基斯坦展团、中国台湾展团等4个展团,而白俄罗斯企业为首次参展。服装企业的展品以女装、针织产品为主,还包括男装、运动、休闲等各类服装及配饰。不仅是往届的老展商体现出较强的连续参展意愿,从展商所属的地区分布来看,除了传统的纺织发达地区以外,中西部、山东、广东等地区参展企业明显增加。
纽约春季展按照产品类别分区,展会中间区域设有流行趋势区,以方便买家参观采购。此次的流行趋势依然依托服装展区和面料展区毗邻的优势,合并服装和面料的趋势区,面料与服装新信息、新元素在一个区域内彼此呼应,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此次展会上的主题为2014年春夏服装面料流行趋势,邀请到专业的趋势机构依旧是2G2L。2G2L为法国著名时尚设计机构,与法国时尚委员会合作密切。2G2L设计以前卫时尚风格见长,曾连续几届为Texworld和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流行趋势,在业内颇受好评。2G2L艺术总监LouisGerin和GregorY Lamaud在趋势区现场为展商和观众解答与2014年春夏流行趋势有关的各类问题。另外,主办方还为每位参展商发放趋势手册,手册包含2014春夏趋势的色彩图谱及主题故事介绍。
不仅如此,纽约展上还有另一亮点就是同期举行的10场主题论坛。3天时间内,来自华孚、兰精、Stylesight、Pantone、WWD及全美服装鞋类协会(AAFA)等一批业内外知名专家、企业人士,围绕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新型纤维在供应链中的应用、快时尚零售战略、2014年春夏流行趋势解析和色彩导读、运动及内衣领域功能性面料的应用、PremiereTex纺织知识和在线咨询帮助系统以及全球采购和供应链策略等问题,与全球展商和观众进行交流与互动。
篇10
一、北京服装品牌在国内的地位分析
(一)北京各类服装市场的品牌占有率分析
1.男衬衫。从北京男衬衫的市场看,北京2006年度十大热销服装品牌中,获得男衬衫类热销品牌称号的有“皮尔•卡丹”、“绅士”、“金吉列”、“天坛”,三家北京品牌榜上有名。在2006年品牌排名中“雅戈尔”继续蝉联品牌排行榜冠军的位置,第2名海螺,其次是红豆、洛兹、太平鸟和保罗分列第3到6位,无一例北京品牌。说明北京品牌在本地有区域优势,在全国排序中却无大的建树,南方品牌和一些国际知名品牌仍是强劲的竞争对手。
2.男西装。北京男西装市场上国际品牌占主导,居前列的“胜龙”、“皮尔•卡丹”的市场占有率较高,说明高档服饰竞争中中国国产品牌仍不具有优势。在荣获2006年中国名牌的15个男西服(套装)品牌中无一例被北京品牌获得。
3.女装。相比男装,女装销售明显表现出本土化与本地化的特点,国产品牌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处于势均力敌的态势,而国产品牌中市场占有率居前的都是北京本地品牌。主要有“:白领”“、吉芬”和“蓝地”等。
4.童装。童装市场中北京本地的企业表现出明显的主导地位,稳定居于前两位的是北京品牌“派克兰帝”、“水孩儿”。与成人装不同,国际品牌在北京童装市场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北京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广东(小猪班纳),上海(雅多,巴布豆)及港(小笑牛)台(丽婴房)企业。
5.羊绒衫。北京市场占有率前十位的都是国内品牌,占有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目前处于领先地位的是浙江的“珍贝”和北京的“雪莲”。另外,内蒙古的“鄂尔多斯”、“鹿王”,河北的“兆君”,大连的“迎祥”等北方企业在该领域显示了一定的与南方品牌抗争的实力。
6.羊毛衫。北京品牌羊毛衫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上海、浙江品牌羊毛衫占据北京市场大半江山。此次调研的18家商场中,共有品牌羊毛衫36个,来自8个不同的省市。上海品牌14个,18家商场的覆盖率为38.9%,位居第一。浙江品牌10个,以27.8%的市场覆盖率位居第二位。江苏品牌5个,市场覆盖率为13.9%,排名第三。广东、北京品牌各5个,覆盖率均为5.5%。内蒙古、辽宁、新疆各1个品牌,市场覆盖率相同,仅为2.8%。说明北京企业在这类产品生产中处于劣势。
7.皮衣。皮衣市场中,只有少数国际品牌的竞争,北京品牌显示了绝对的优势。在北京2006年十大热销品牌评比中,“白领”、“庄子”榜上有名。
(二)北京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分析
1.北京市场。从北京2006年度十大热销服装品牌的排名分析看:北京本地品牌具有一定优势。女装、男西服、童装和皮衣类产品上,北京品牌均占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在前20位的品牌排名中占有半数左右的席位;男衬衫产品排名领先的国际品牌较多。
2.全国市场。我国近年来,三大名牌产品评选活动中,北京入选的服装企业数量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所占比重较小,仅为1%左右。甚至在有些年份的名牌产品评选活动中,北京服装企业榜上无名。2006年公布的中国名牌评选活动中,全国共有532家企业的556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其中纺织服装产品共计有82个品牌入选,而西服品牌有15个,羊毛衫品牌有12个,在这两类产品中,北京西服和羊毛衫同类企业榜上无名,为空缺。截止到2005年底,北京服装企业在我国服装业已获得的146个“中国名牌”中仅有4个品牌,分别为铜牛、雪莲、天坛和绅士。在67个中国服装出口名牌中,北京只有铜牛一家企业。在75个中国服装驰名商标中,只有雪莲一家企业(见表1)。由于上述企业的产品不仅是在国内市场销售,同时也是自主品牌的出口企业,或兼顾OEM的出口加工企业。因此,这些企业基本反应了目前北京服装品牌企业发展现状,其存在的问题也具有普遍性。
二、北京服装产业总体分析
(一)北京服装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情况2006年北京市服装纺织行业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工业总产值190亿元、同比增长15%;工业增加值47亿元、同比增长10%;销售收入198亿元、同比增长15%;出货值74亿元、同比增长20%;出口创汇23亿美元,出口顺差为19亿美元。全行业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服装纺织企业总数480户,平均从业人数13万人,用工人数占全市地方工业比重12.5%。根据行业全口径计算,2006年北京服装纺织行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9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205亿元,产品销售收入215亿元,出货值80亿元。
(二)在国内市场地位纺织服装产业为北京市传统支柱产业,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全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出现了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服装纺织企业。但与国内领头企业相比,差距明显。
(三)北京纺织品服装的进出口状况分析北京服装出口额保持增长势头,从2002年的10.68亿美元,到2006年上升为23亿美元,增长了115.4%(见表3)反应了北京服装出口仍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北京服装出口在全国服装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小,仅为2.5%左右,并呈相对额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在2005年开始有小幅度的回升(见表4)。从北京服装出口额在全国服装出口总额的排位情况看,虽然位居前10位,但位次也呈下降趋势。从2001年第8位,到2005年下降到第10位。
三、北京纺织服装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一)比较优势
1.北京的消费水平高,为北京服装企业提供了广泛的市场空间北京是北方地区的消费中心,2006年北京人均GDP已经超过6000美元,穿着类商品零售总额为250亿元,占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因此,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衣着需求将呈强劲的增长态势。另外,北京是主要旅游地,外地的服装消费也是服装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改革开放至今,北京的国际名人、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艺术名人、文体名人之多为全国之最,生活消费层次也比较高,都为服装、纺织行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北京的首都地位使其处于信息的前沿北京是国际交流中心,集中了各国的大使馆和大量的外商机构、商务代表团。很多重要的展览和会议选择在北京,每年举办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和中国国际时装周代表了中国服装行业的权威水平,引导中国服饰文化的流行时尚。北京形成了一批包括中高档服装商场、品牌店、精品店、专卖店和超市在内的服装零售体系,几个大型服装批发市场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服装集散地。3.历史文化优势北京是中国政治、文化、科技、对外交往的中心,作为历史古都,服装文化渊远流长,在文化底蕴和人文艺术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北京又是全国各民族聚集的中心,结合到服装这个最为大众接受的载体,能充分展示中国服装品牌的艺术魅力,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3.北京的人才优势北京汇集了一流的服装教育院校,如北京服装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10所涉及服装专业的高等院校,培育了优秀的服装设计、管理人才,提高了服装业整体水平。
4.相关产业的支持北京服装业的相关支持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加速了北京人对服装业的认同和重视。这些相关行业包括服装出版业、展览业、娱乐业和模特业等,这些行业增加了人们对服装品牌的认识和对流行时尚的关注,扩大了北京人对不同品牌和设计的认同程度。
5.技术优势北京信息便捷,服装纺织业在技术改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能紧跟世界市场的流行趋势,开发新的产品。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北京纺织服装业正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产品进一步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二)主要问题
1.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北京作为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有自身的特殊性,整体发展战略与其他城市和地区有根本的不同。目前北京主要发展高科技产业,服装业并不是重点发展产业,政府对服装业发展支持较少,这与上海、大连对服装业的支持是不可比拟的。目前北京正处于国有资本的战略性重组与产业结构的重要调整期。在北京这几年的工业调整中,纺织和服装工业在全市工业的比重下降。这应该是属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正常现象。但服装业是典型的城市型工业,是与首都大都市特征相符合的行业,北京作为文化型大城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服装业应该占有较大比重。同样作为首都的巴黎、伦敦、东京服装业的发展道路值得北京借鉴。北京纺织服装工业经过多年来的大投入,高强度的技术改造,行业的主要技术装备水平,主导产品的质量、档次、经济效益和出口创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服装企业的总体生产设备落后,高科技含量低,加之北京目前对服装产业的投入较低,这些制约了服装产业得以更高发展,使其总产量和利润率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
2.行业管理行业管理不够完善,北京的服装行业协会还没有真正起到为服装企业和整个行业服务的作用。企业没有形成整合系统,协会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目前北京的大部分企业仍处于积累、扩张资本和学习国外企业管理经验、建立企业文化和发展营销体系阶段,各自分散还没有形成整合系统。
3.服装业本身北京服装业从整体上看依然处于加工阶段,虽然近几年也形成了一批集加工、品牌、贸易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但企业的主体依然是加工型,品牌型和贸易型企业尚未形成规模,因而制约了成衣业的发展。
(1)上游产业滞后服装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的终极产品,整体水平的提高还有赖于相关投入产品的发展。其中服装面料和加工设备作为服装生产的主要投入品,直接影响服装的质量、品种和档次水准:就中国出口服装来看,每年都要大量使用进口面料加工制作,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走私面料,这从侧面反映了国产面料难以满足出口服装质量、品种、档次的要求,同时也是国产面料受外来品种冲击的重要原因,结果形成国内出口服装业与国外染整业的外部循环,而不能受益于本国染整业的支持。可以说服装业的繁荣与纺织业的发展唇齿相依。可是,中国国内服装业目前与纺织业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一点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北京的服装企业为何冷落北京企业生产的面料而对洋面料十分青睐?总的来说,北京面料生产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很多,无论从质量、档次、花色上,还是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和技术与管理上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短期行为多,处于低水平竞争,面料产品严重趋同;许多企业的销售人员市场意识淡薄,不善于与服装企业加强联系。
(2)服装生产成本高中国目前的服装生产,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低廉的初级劳动力成本。但是,北京在这方面并不具备优势。北京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水资源短缺,现在已经处于超量开采和使用阶段;能源不足,煤、气等主要能源从外省市调入,成本高,耗能大。北京的水、电、气等开支较全国其他地区要高。地价、劳动力成本等也比其他地区要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弱化。北京的服装业发展不能采取服装加工生产模式。同时在原材料方面,北京进口量大,更提高了成本。北京许多从事高档服装生产的企业,长期依赖于进口国外优质流行服装面料。所以,北京不适合发展服装制造业,和上海相比也没有低成本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