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6: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谈谈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谈谈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解

篇1

关键词:高中;新教材;理解;落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高中阶段全面使用新教材。高中化学新教材改变了旧教材的那种按知识结构编排方式,分两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从编排内容来看浅显、直观、易懂,用了较多的图片和探究性实验丰富了教材内容,把教学过程与方法都体现在教材中。两个必修模块针对全体学生的,主要是化学的基础知识,就是以后不再从事化学的学习,也将为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基础,有利于提高全民的化学素养。选修部分的内容具有一定深度,是为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学对象把握深度和难度,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

一、新教材的基本特点

高中化学新教材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呈多元化编排,按照教材的要求课程的设置和课程内容的确定也有一些变化,都是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发展特长而设计的。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毕业后的不同去向,高中化学教材设置实行了立体化的多层次结构。在必修课和必选课中,对侧重于文科或就业类的学生以及侧重理科类的学生实行化学Ⅰ和化学Ⅱ分层次教学,其中也包括了不同层次的对实验教学和要求。先教材的选修课程模块的设置,丰富了选修内容,拓展了学生的选择空间,为部分学生未来的专门化教育打下基础,为少数对化学有极大兴趣并在化学上有强烈发展愿望的学生提供较大的拓展空间。

二、新教材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保障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必修部分选取的素材非常注重科学研究的方法。如第一章,教材结合“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内容,向学生传递了“定量研究的方法”;又如“科学探究”栏目中,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探究实验,教材通过设置一些很好地体现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全过程的完整的科学探究实验,不仅为学生展示化学学习中的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且结合探究的不同阶段,渗透不同的科学方法的教育。新教材中关于胶体的性质时,课本首先提出问题:"有些液态胶体也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难与溶液相区分,用什么办法能够将它们区分开呢?"接着,安排了"科学探究"的三个实验活动,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教材采用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产生疑问,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开展探究的兴趣。

新教材有些章节还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素材相融合,形成综合性的学习情景,使新知识的学习寓于具体情景中。学生借助学习情景中提供的素材发现或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其次,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化学物质,因为生活中体现着化学,化学融于生活中。联系生活是学习化学重要的内容之一,要将化学知识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融入实际的生活中,但不是将这些化学知识简单的罗列,而是寻找生活的原型,以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新教材设置的1六个“思考与交流”栏目以及“实践活动”栏目的一些问题所体现的就是要落实这种探究活动。

三、全面落实新教材的策略

1.制订教学目标必须落实新教材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包括三方面:①知识与方法;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教案的编写必须基于对教材章节的一一对应。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力求透彻,分析要细腻。例如:铅盐、氢氧化铝、偏铝酸盐三者转化关系,讲解不透彻,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混淆,做题出现失误。但对于有些内容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如在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元素分析总结同周期金属性非金属性递变规律时,笔者便安排了小组合作:让各小组自己设计方案,最后进行交流总结,小组成员各抒己见:①利用钠、镁、铝与冷水反应证明钠比镁、铝金属性强;②镁与铝和等浓度酸反映剧烈程度证明镁比铝金属性强;③硅磷硫氯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强弱证明他们非金属性依次增强;④氯气和硫化氢的相互反应证明氯比硫非金属性强等等。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互教互学,集思广益,共同提高。

2.教学方法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

教学方法最基本的是四大类:①教学设计方法,②课堂教学方法,③指导学生学习和活动方法,④教学研究方法。面对高考与新课改的双重任务,我们更应该在前三类上下工夫。

教学设计应该注意新课程的安排体例:“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其中,必修包括两个模块;选修包括六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教学设计应针对不同的模块考量:必修宜细宜全,选修宜宽宜放;基础知识以课堂认知为主,实验方法以动手操作为主;知识梳理以引导归纳为主,实践操作以辅助鼓励为主。

课堂教学首先应注意讲授知识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化学是一门有着严密逻辑的学科,讲授要正确严密,推导要流畅,过渡要自然,课堂语言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言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是板书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做到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如果板书小、草、乱,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板书又快又好,图示流畅,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第三是教具使用要合乎教学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实验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自己一定要熟悉各种实验要领和操作规程。

3.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法指导

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但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在科学方法上下工夫,要改变认识方法,更要改变评价方法;要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轻书本知识的灌输;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手脑口并用的习惯,改变“君子动口不动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陋习。要从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的高度来选择教学方法。

很多学生想学好,但不会学,被动局面难以改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时间,师生合作探究,学生相互探究,达到教与学互动,学与学互动,让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互教互学,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有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把合作学习当成优差互补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张向阳.目前学生学习方式方法存在的问题[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06).

篇2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数据对接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我校位于快速发展的广西北部湾核心工业区,是一所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正与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同步发展。而教学管理信息化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建实施过程中发现普遍存在着不少观念和建设上的问题亟待解决,下面就我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中,教学系统与财务系统实现数据对接整合为例,与大伙交流分享。

1 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教学系统与财务系统数据对接必要性

高校如何让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化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已是迫在眉睫。同时自动实现教学系统中体现财务系统中的学生交费信息的数据对接交互,不仅把我们从传统手工数据的繁锁窘境中解放出来,更是解决了部门间信息资源滞后、错漏的大难题,也为我校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提供可行的技术依据,成为突破了数字化校园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

2 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教学系统与财务系统数据对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造成现有的工作管理模式、管理制度与数据对接中的协同冲突

按原有工作管理模式中,教务处与财务处各属独立的行政部门,工作各自为主,所以学生学籍信息资源数据与财务收费信息只是需要时相互提供为辅,这样的现状对数据的及时对换交互以及开展工作有着相当大的制约或冲突。因此,如何能打破不同行政部门间的工作壁垒,有效解决资源即时共享时带来的协同、有序、高效地展开各项关联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同时,要建立和完善适合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制度,为教学信息化管理提供的可支撑的程序文件。

2.2 软硬件环境设施的配置需要更新

教学系统使用到的Oracle 9i数据库以及安装windows 2003 server操作系统,对服务器硬件最低配置要求只是内存512M以上,CPU III 800以上。而我校现在的服务器是2006年配置的:内存4G,CPU P4 XEON 2个,这个配置不能满足用于数据共享交换的超负荷运转。

2.3 跨服务器不同数据库的数据对接技术难题

我校的教学系统与财务系统因缺少统筹的规划,分别引入是两个不同公司的独立软件系统,不但编写的程序语言不同,且没有统一的依据信息标准与规范,在数据上存储分别使用着Oracle与Mysql两个不类型的数据库,数据库的结构、表、字段上的表达形式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数据交流不能直接互访。因此要面临最重大的技术难题要攻克的是异构性是数据交换。其数据异构信息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系统异构、模式异构和逻异构。系统异构是指数据所处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网络环境等的不同:模式异构是指数据所处的DBMS本身的异构;逻辑异构主要是指数据的类型、命名、语义或结构等方面的不同。

由于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共享涉及的问题比较多,复杂性也较大,数据进行转换要保证以下特性:

2.3.1 完整性

数据库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流,要保证数据能够从一个数据库中完整地提取出来,同时又能够将数据完整地加入到另一个数据库之中。该特性是异构数据库相互转换中最重要的因素。

2.3.2 无差别性

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用户的操作都在应用平台上,而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都处于后台,由程序来完成,数据库之间的差异被隐藏。

2.3.3 一致性

数据库之间进行转换整合,并不能将2种不同数据类型的信息进行强制转换,需要针对数据库中相同或类似的数据类型进行转换。

2.3.4 扩展性

异构数据库的相互转换设计完成之后,要给整个系统提供预留接口,便于日后的扩展,以实现未来功能的需求。

2.4 数据对接中需要同步更新的信息内容

2.4.1 根据学号、单位代码来识别,进行识别的字段同步。

2.4.2 学生同步的字段有:身份证,性别,学号,状态,名字,电话,类别,学生的单位。

2.4.3 学生转专业,记录到财务系统日志,并根据财务系统规则修改该生收费项目。

2.4.4 同步后的新班收费项目和原学费系统的一样的。

2.4.5 财务系统把学生‘当前欠款、缓交金额、缓交日期’变动传到教学系统。

2.4.6 学生不欠费自动更新学生在教学系统中的是否注册为“是”。

3 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教学系统与财务系统数据对接中的实现

3.1 解决数据对接中部门间的工作协同及管理制度

成立教务处与财务处数据对接工作管理小组,组长由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组员由两个部门的系统管理员及信息录入员构成。信息录入员负责各自系统的数据信息录入、修改、删除等,同时报知系统管理员根据数据同步需求来调整对接频率,以减轻双方服务器的数据交互压力。双方系统管理员同时还负责数据交互的信息情况检查,对特殊数据无法直接自动处理的上报组长,由两部门协商解决。并规范了教务处与财务处的交费注册各项规章制度及流程。

3.2 进行服务器的设备更新

为解决硬件环境问题,教学系统新购买了三台2U机架式服务器,每台的配置为:处理器为2颗Xeon E5-2407(2.20G)/10M/4C;16GB Registered ECC内存;3块300G SAS 2.5英寸热拔插硬盘;配置独立的八通道SAS高性能RAID(512MB缓存);一块双口千兆网卡(光纤接口);集成2个千兆高级网络控制器。其中两台安装windows 2003 server操作系统做网络应用服务器,具有负载平衡等高级网络特性,另一台安装Linux系统做数据应用服务器。进一步提高了网络负载及数据处理的能力。

3.3 解决跨服务器不同数据库的数据对接的方案

3.3.1 表的视图创建与授权

在教学系统数据应用服务器中,进入Oracle数据库中,在原有的教学系统数据库的基础再创建一个数据集成中间库,数据集成中间库的设计思想是每个数据库对应一个包装器,由包装器负责接收分解后的查询语句并返回数据,从而屏蔽底层数据库的异构性,再由结果合成将查询的结果封装成一定的格式返回到客户端。在中间库中进行表的视图创建与授权,其中包含下列表:校区代码表、学院代码表、专业代码表、班级代码表、学生基本信息表、单位表、选课学分表、已交金额表、当前欠款表、缓交金额表、缓交日期表等

3.3.2 定时执行的语句创建

然后利用Oracle job定时执行的功能,可以在指定的时间点或每天的某个时间点自行执行数据对接交互的任务,语句如下:

图1 定时执行的语句

3.3.3 注册信息存储过程语句

在教学系统数据库中执行更新注册信息存储过程语句如下:

图2 更新注册信息语句

3.3.4 本地网络服务名配置

最后需要利用Oracle客户端进行“本地网络服务名配置”

在教学数据库应用服务器中进入:->Oracle-OraHome90->Configuration and Migration Tools->Net Configuration Assistant,进行财务系统服务器IP地址的相应配置,测试连接成功。

4 结束语

通过我校教学系统在教学信息管理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为样本,作出一个全面的探讨,以解决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瓶颈所在难题,为今后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夯下坚实的理论指导及实践基础,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信息管理应用提出新的参考模式。

参考文献:

[1].高校数字化校园中的信息共享与交换研究――以学生信息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3(07):76-78.

[2]陈晓蕾,刘婷婷.针对异构数据库相互转换的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3(08):32-33.

[3]陈勇,蒋泽军.异构数据库集成中间件的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08):1755-1758.

作者简介:苏永瀚(1976-),男,广西壮族人,教师,主要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

篇3

关键字:学生主体;应用心理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050-02

一、研究背景

应用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理论,干预或影响心理行为,以改变心理行为,改善心理生活质量的新兴学科。应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而应用心理学硕士应用心理学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也要充分体现其心理学知识和素质要求,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培训计划要突出心理学实践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由于传统的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的局限,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不大有机会参加实践操作培训。对于学生来说,心理学理论“听起来不错,不知道如何学习使用”。教师教学单一,只注重教的理论,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解决教师和学生的资源共享和交流、互动等问题。教育心理学指出,学习的过程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新课程强调学生通过体验,探索新知识和新知识。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在“学生试讲法”的教学进行了尝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老师和学生站在同一平台,相互研究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课程内容。

二、理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依据以下理论基础。

1.主体性教学。主体性教学论认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内化为主体的素质。“学生试讲法”使学生从原来的“老师教我”的被动学习变成“我教学生”主动学习,使教学过程能充分发挥其能动性。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仅是从老师授课所获,而是学生在特定情况下,通过教师和其他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获得。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试讲法”强调学生主动寻求知识和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协助建构知识并进行评估。

3.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与情境之间的动态的交互作用。Brown等人(1989)认为,知识和活动不能分开,活动不是一种辅助认知和学习的手段,它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者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获得了知识,学习与认知在本质上都是情境性的。因此,通过建立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教学,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种做法也有助于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到实践的情况下,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4.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把尊重和信任学生提到了教育的重要位置,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在学习中的作用,提倡有意义的学习以及学会学习。Rogers(1961)“相信唯一能够影响个人行为的知识,是他自己发现并化为己有的知识”。Maslow(1970)则强调学生的内在学习,就是依赖学生的内在需求,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实现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和谐氛围。

三、教改实施过程

“学生试讲法”是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学生成为“教师”,教师扮演“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帮助下,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独立地组织教学活动,把指定的教学内容教授给其他同学。其运用的基本程序是:思想动员―教师示范―指导备课―学生教学―评价讨论―整理反馈。

1.思想动员,为同学讲解教学改革目标及方式。在课程伊始,要对学生说明,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门课程部分内容会采用学生试讲的方式,请大家也当一次“老师”。将试讲的目标、意义、过程和要求向学生一一说明解释,鼓励学生积极、勇敢地参与试讲教学。

2.教师示范,展现对整个课程的把握。开始的课程是由教师完成的,教师在授课时向学生展示课程的大纲结构、课程安排等,并示范对课程重点内容进行精彩讲述,让学生知道如何完整地讲一次课。

3.指导备课,帮助学生收集可用资源。教师为学生提供讲课的相关资源,并对学生在备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指导和帮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处理和学习,认真准备授课的每一个环节,并搜集一些课外资料丰富其讲课内容,使课程更生动有趣。

4.学生教学,独立掌握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充当“老师”角色进行课堂教学,全程自主操控课堂。教师作为“学生”与其他同学一起听课,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学生课堂的问题讨论和其他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处理课堂的突发事件,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授课任务。

5.组织讨论,并给予指导评价。学生试讲后,教师让试讲学生谈谈教学体会,再让同学们谈谈试讲同学的优缺点,提出一些建议。最后由教师做总评,着重在教学内容设计、方法运用、语言表达等方面给予指导,使学生的教学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还要对学生表述不清或者理解不到位的内容进行补充,帮助学生领会所学知识。

6.整理反馈,进一步将所讲课内容把握深刻。通过教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和建议,学生对试讲内容进一步整理学习和反馈。通过实践性学习,学生对学习内容认识更透彻。学习效果优于传统的听课式学习。

四、教改对教学的影响

1.学生自主参与,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成为“老师”,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他们全身心地充分体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不仅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教学内容。听课的学生将特别注意“老师”的风范,留心听“老师”的教学内容。这是学生全程参与的教学过程,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充满生命力。

2.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试讲”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教学表现力和课堂组织管理能力。这样的学习过程有效地促进理论转化为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3.创新的课堂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评估。“学生试讲法”也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机会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改变了传统“一考定全部”的单一评价方式。

4.促进师生交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试讲”的实行过程中,加强了师生的联系和互动。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引导他们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也使学生更加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巩固师生的关系。

我通过“学生试讲法”训练的教学改革研究,体会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应用心理学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达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应用心理专业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秦启文.黄希庭.应用心理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陈丽君.“心理学”系列课程案例库建构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1):91.

[3]章志光.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和学新.主体性教学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

[5]David Jonassen et al.,Constructivism and 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Education Vol.9 No.2,1995.

[6]钟贞.新课改视野下大学心理学“学生试讲法”教学的探索[J].梧州学院学报,2010,20(3):73-74.

[7]Brown,J.S.,Collins,A.,& Duguid.P.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9,18(1):32-42.

[8]罗杰斯.关于教学和学习的若干个人想法[J].外国教育资料,1984,(2).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南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资助。

篇4

【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学 学习积极性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大力推进和快速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身处高职院校的学生,与高职教育良好的发展前景相比较,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并结合一线的教学经验,探讨运用心理学方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一些途径。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包括了注意力的集中、认知的活跃、情绪的振奋、意志的努力、行为的投入等等。几乎所有的心理学研究都指出一点:学习积极性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因此,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技能及综合竞争力就必须首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根据高职学生的当前心理状态,我们应努力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重建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从而使学生从不学到主动求知,达到提高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谈谈笔者在教学实际中的做法: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要理解学生关心学生

情感的迁移功能告诉我们,一个人对某对象的情感会转移到与该对象有关的其他对象上去。因此,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无论课内课外,无论学生成绩优劣,也无论学生表现好坏,都应该给予深切的理解和关怀,把学生当作朋友,主动与学生沟通,帮助其解决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得到学生充分的信任,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积极引导有益情感迁移,进而慢慢地消除了学生对于某课程的消极和敌意。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的内容。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是一种重要的和稳定的动机。由于需要的满足(知识的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称为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这种需要从儿童入学时起,就成为成就动机的组成部分。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同,它把成就作为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显然是一种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要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种动机特征在年幼儿童的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表现为追求良好的学习成绩,目的就是要得到赞扬和认可。

二、激发学生某种需要,发现他们的亮点和特长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这种愿望或意向是驱使学生进行学习的根本动力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教师在教学时,先引起学生发生学习某种知识的需要,然后进行教学;或者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决定学习的活动。适当的设问,言语不多,却能像磁石一般吸引住了学生,使他们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问题教学法之所以比讲演法更有效,是因为问题教学法以解决某一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学生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去读书,去听讲,去搜集材料或去实验的。

三、给予他们成功感,消除恐惧感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因此,务必使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感。“首次效应”尤为重要,要特别重视第一堂课和第一单元的教学。第一堂课,要一清二楚,做到不遗留任何问题,而且又使学生觉得确有收获;第一单元测试,务必使学生得到比较满意的成绩。为此,一是教学上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放慢教学进度,调整教学节奏,控制教学难度,削减教学梯度,使学生“学来顺利”;二是习题练习,课外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进行严格控制,对于较难理解,容易忽视的隐含条件或容易发生错解的习题,事前进行必要的疏导和提示,使其觉得“做来顺手”。三是单元测试的题量和难度要适度,使学生既能独立、准时完成,而又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使90—95%以上的学生在直觉上获得第一次成功感,以进一步消除对学习的恐惧感。

四、设立奖励机制,积极有效鼓励

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人类一切行为都是由刺激(S)——反应(R)构成的,也就是说行为主义认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不存在任何中间过程或中介变量,既然不存在任何中间过程或变量,那也就不可能到中间过程或中介变量中去寻找行为的动力,只能到行为的外部去寻找。因此,他们把人类行为的动力归结到了强化。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是激发动机不可缺少的手段。

篇5

我阅读了《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读完后深有感触,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读后使我的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6、学习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习后的情形。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更谈不上运用测量来改进教学。但是,事实上,考试影响着教与学,错误的考试引导错误的教与学,影响教学质量。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习。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让学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学习观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而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学习活动的创新性,以前习惯于接受老师或书本的现成知识,懒得思考。因为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东西就一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自己的懒惰情绪,而现在要转变成发现式,创造性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

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对学习评价理论的学习,更新了评价观,评价决不仅仅是考试,老师的评语。同时也要重视自我评价,而它才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

学习的过程,首先要端正态度,在学习上勤奋,踏实,一丝不苟,在此基础上,要寻找并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巧学”,有些学生整天埋头苦读,虽精神可嘉,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人们看重的是成效,结果,没有人会同情这类人。从来没有救世主,这类学生要从书本,题海的泥潭中走出来,寻求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到“会学”,而不是“死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能学习的最根本要求是实践,要反复练习,从而熟练掌握。在此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开始时动作的正确性,如果开始就是错的,一旦形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学习错误的,还不如不学。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

篇6

大多数一线英语教师(尤其是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对学生这样的学习过程都会有极深的体会:即好奇——感兴趣——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厌烦——反感。这种变化过程,实际上是初中学生学习心理变化的一种正常现象,学生从一开始对学习英语的好奇心逐步转化为了逆反心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防止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呢?其实教师至关重要。教师必须首先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切实改革教学方法;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努力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研究学习外语的心理过程,及时有的放矢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精心矫正,消除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障碍,才能扎实搞好外语教学,最终整体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初中学生究竟存在着哪些引起心理障碍的原因呢?

1、存在矛盾心理

部分学生有学好英语的愿望,也曾下过决心要好好努力拼搏一番。而英语学习不仅要有不怕吃苦、受累的精神,而且更要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耐心和毅力。而中学生往往正是缺乏毅力,一旦短期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便会丧失继续进取的信心,形成了想学好又怕吃苦的心理矛盾。

2、存在怕羞心理

有的学生怕读错、怕讲错,因而不愿意开口。有的学生学习上有问题羞于向老师提问,久而久之,造成知识脱节,学习上障碍重重。

3、存在畏难心理

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学生会碰到许多困难,如果缺乏刻苦攻读、认真钻研的精神,全凭一时的热情学习,一旦遇到困难,或默写经常不过关,或考试受挫不理想,就会退阵下来,灰心丧气,便萌发放弃学习外语的念头。

4、存在自卑心理

由于学习基础差,个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的局限,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遇到困难,即使自己作了些努力,也收效甚微,成绩不能提高;有时甚至还遭到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极易形成自卑心理。

5、存在逆反心理

由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对学生缺乏了解和关心,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或者由于教师不能公正地处理某些事而造成学生的心理创伤,使他们对老师有恐惧、厌恶感,并在心理和行为上采取抵抗态度,由此转而对外语这门学科产生“反感”。

6、存在骄傲心理

初一刚开始接触英语时,内容相对简单,学习兴趣又高,故而成绩往往比较好,容易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器重,从而产生骄傲、轻视的心理。当学习难度不断加大,成绩变得不大理想,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时,就会有“失宠”之感,最终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下面笔者就着重谈谈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点来设计、组织和进行教学的些许体会。

一、相信学生,并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S.布卢姆说过,“学校学习中的许多个别差异是人为的、偶然的,而不是个体所固有的。只在提供适当的先前与现时的条件,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因此,即使是对学习成绩、平时表现均双差的学生,在这方面也不应有丝毫动摇。教师的职责和工作的重点应主要体现在对数量最多、智力条件一般的学生的教育和扶持上。如果能持之以恒对这些学生施以严格的训练和正确的鼓励,他们当中必有很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在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同时,还必须承认每个具体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所谓差异性,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指“人们之间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如性格、兴趣或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反映在外语教学上,即每个人的吸收、接受与反应能力总有快有慢,理解与记忆能力总有强有弱,表达与创造、创新能力总有高有低。因此,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以同样的速度取得一样的成绩。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尽量给予不同的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反应快,掌握得也牢固;有的学生开始学得慢、很吃力,但后来却能突飞猛进。故教师切忌简单地用强迫手段去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进度。 转贴于

三、想方设法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

这是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在目前这种状况下,这个问题尤其显得重要。有位教育专家说得好:“教师有权威性,学生有向师性,这两种心理状态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工作实践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往往源于对任课教师的人格、学识等方面的热爱和崇敬,这种‘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现象,在中小学生中显得尤为突出。”所以,教师要坚持以表扬、激励为主,决不随意讽刺、挖苦或讥笑差生;要经常让学生用自己的现在和自己的过去比,设法激发、提升后进学生的自豪感与成就感;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得具有各种不同才能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一展自己才情的机会,让他们始终能看到自己也在一天天进步。

四、努力培植、设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兴趣,是产生学习自觉性最好的动力。当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时,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现代教育心理学非常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志,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杠杆,它既是教师教研、教改的重点,也是教师备课、探究新的教学方法的重点。事实证明,学生对学科内容本身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特别大的。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本身感到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何谓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就是指“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究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因之,我们教师要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尽量将之保持久远,努力帮助学生从较被动的“学会”转变到积极主动、心境愉悦的“会学”上来。

1.加强备课,尽力挖掘课文内容中的文化因素,即知识因素,增进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学习外语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把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结合起来学习。这里,外语教学材料的遴选与搭配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2.坚决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充分发挥青少年获得“成就感”的心理特点。大部分学生在开始学习外语时,目的性并不十分明确,只是出于一般好奇心。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和难度的增大,这种好奇心便会随之而去。而保持这种好奇心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学生充分利用诸如“即兴演讲”、“课文对话”、“短剧表演”等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景,并尝试着做有目的、有指导性的短文复述和写作,也可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节目演出等等。当他们真的感到英语有用,有成效,有“用武之地”时,于是就更主动、自觉地学习。随着学生自信心的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也就自然而然地会不断提高,其学习负担必然会逐渐减轻,学习速度不断加快,学习兴趣也就自然能得以持久。

3.根据初一年级起始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要尽量采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使课堂教学轻松活泼、诙谐自然;认真设计每一个教学步骤和教学过程,想方设法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争取做到当堂巩固、消化,无形中逐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英语学习中来,从而使他们感到上英语课不是苦差事,而是乐趣无穷、兴致盎然,最终能主动、积极地参于课堂实践。

五、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复习工作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育学指出:上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课堂教学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当然高中数学教学也不可能例外。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学习、探究,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准确地把握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强调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融合,重视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始终探索“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方面的理性的思考。通过:1、合理应用心理学的理论,2、优化课堂教学方式,3、注重多媒体的使用,4、关注课堂活动四方面谈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合理应用心理学的理论,促进学生的课堂收益。

心理学表明注意分为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两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大部分老师都在过分要求学生以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不仅收益不佳,反而更容易引起疲劳。假如我们只让学生凭借无意注意来学习,就不利于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一般说,上课之初,学生的注意停留在课间的有趣对象,因此,需要通过一定手段将学生从课间中拉回来,去吸引他们的有意注意;接着,就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产生无意注意,通过设问、图板、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认真思考与理解,加强有意注意,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收益。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构建好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路与教学结构,数学教师首先应当认真研读教材、课标,明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点。要广泛收集具有代表性、新颖性、灵活性、生活性的素材,即准备好滋润思路与结构的辅助材料;其次要确定好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也即确定用哪些辅助措施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达成教学目标,即确定怎样去做。

教学方式作为教学活动的特定形式或操作流程,既在相当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效率,又标志着教学水平的发展和时代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即使是以枯燥无味见称的数学教学也变得丰富起来,形象起来。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这些手段变“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为“直接性知识获得学习”,力求使学生获得直观生动的体验;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于渔”,使学生能动地探求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培养其研究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这些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可以将教学内容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隐为明,直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特别是对高中数学某些抽象性知识,知识发生过程的直观体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意愿,并增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板演量大的内容,都可以借助于电脑课件来完成。例如,三角函数图像教学时,教师通过电脑课件就可以给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现和直观感受到进行各种变换后变成的动态变化过程,使得原本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学生因此而容易理解掌握,学起来就比较轻松,印象也就特别地深刻。

此外,数学教师深入浅出的剖析、绘声绘色的描述、发幽探微的点拨、诙谐机智的应对、恰到好处的引导,都将会使深奥变得浅显,平淡变得有趣,枯燥乏味变得鲜活灵动,这样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三、注重多媒体的使用,提高课堂的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教学手段日益精巧、复杂。当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除使用实物、模型、图表教具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外,已普遍尝试运用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力求通过操作、演示,丰富和优化数学教学过程。这不仅大大丰富了教学中传递信息的途径,同时也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途径。有些教师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闪烁功能、彩色功能,对有关教学内容的传授方法进行设计,受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函数的图象教学中,通过一定的编译程序,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展现y=sinx的图象经相位、周期、振幅等变换得到图象的动态过程。同时可以针对学生的认识误区,通过画面图象的闪烁和不同色彩,清晰明示改变相位、周期变换的顺序所带来的不同。但是课件使用的适宜度应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那种“秀课件”(即不顾学生实际,不顾教学内容,一节课用课件到底)是教师坚决所反对的。因为多媒体技术不是万能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应该正确认识其辅助地位,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科学选择、合理使用、注重实效。

四、关注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尤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追求活动效果,活动形式不能一成不变,适当花样翻新,有助于引起学生活动的兴趣。尽管如此,活动毕竟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如果本末倒置,把手段当作目的来追求,势必导致为活动而活动,使活动的功效发生变异。

为了确保数学活动的有效性,开展数学活动时一定要让学生带着具体的学习任务,教师应该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数学活动中,对学生参与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活动后还要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评价,把 “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农村初中 英语教学 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后进生的转化

后进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困难也称“学习障碍”“学业不良”。当一个问题出现,我们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学困生的出现也是一样,不同的孩子所遇到的困难不一样。这些孩子,他们在英语课堂中往往处于最容易被人遗忘的角落。他们宁愿做教学中的陪衬,他们有学习的愿望,但由于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接踵而来的困难和问题渐渐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开始怀疑自己英语学习的能力,动摇了学习英语的决心,丧失了自信心,思维受抑,产生了明显的心理抑制障碍,继而由喜欢到畏惧到厌恶以至最后放弃了英语学习。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应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初中英语学习中后进生存在的心理障碍

1.有些英语后进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上缺乏毅力,在屡遭失败和失落之后,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失望、无助、畏惧,甚至厌恶的情绪。部分后进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他们也没有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英语无用,自动放弃英语学习。

2.许多英语后进生的性格都比较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少言寡语,上英语课时,他们常常因为怕出错受人讥笑,教师领读时,他们不敢大声跟读,全班齐读时,他们闭口不开,教师提问时,他们低头不语。他们不敢和别人用英语对话,也不敢多提问题。这些学生本也想把英语学好,勤动笔,常默写,但终因学的是“哑巴”英语,读不出,记不住,成为后进生。这些学生缺乏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且在学习上易出现害羞、不安、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往往有较强的自卑感。

3.还有一部分英语后进生由于和同学闹矛盾或家庭突遭变故或由于对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和教学方法不满意而存在逆反心理等等原因,时常情绪低落、异常、不稳定从而影响了英语学习。

二、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转化后进生的对策

对教师来说,认真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采用适当的方法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使教学双方、师生双方在心理上达到和谐一致,围绕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来进行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方法改革,把教学与教育紧密结合为一体,都是至关重要的。消除初中英语后进生的学习障碍的对策主要有:

1 客观分析落后原因,切实做好补差工作

英语学习成功与否,并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还取决于他们的情绪、态度、动力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指明,后进生同样具有进取心,渴望进步。但是有的学生由于不自信和长期得不到家长、教师以及同学的认可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对英语学习存在畏难情绪,觉得英语学习枯燥,不愿背单词,甚至对英语学习有偏见,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教师首先要做好他们的思想认识工作,使他们在思想上重视英语。

2 牵引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2.1 让学生制作教具,激发学习兴趣

对初学者,直观教学尤其显得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提前准备教学中所要用到的教具。比如,要求学生用彩笔画在白色的硬纸上,在纸的背面写上图画所要表达的单词及其音标。这样既可达到预习的目的,又可以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2.2 用口诀帮助记忆,提高学习兴趣

英语语法规则、词的用法区别、发音规则等,常让初中生迷惑,特别是后进生。教师可编写简单易懂的口诀来帮助班级后进生记忆,降低学习难度,增添学习英语的兴趣。

2.3 自编短剧,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要学以致用,而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了英语后会开口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自编自演课本剧,让学生在笑声中复习,既巩固旧知识,又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改变让学生紧张、窒息的提问复习法,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加强学法指导。

新课标要求教师培养学生“我要学”的心理,特别是后进生,更要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因此,教师应通过重视课堂教学的改进,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分层要求,让人人有收获,不断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消除自卑感,强调人人参与,为他们积极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能改变他们作为课堂陪衬或局外人角色的状况,要他们从自我封闭中走出来,使其尽快转变,早日摆脱困境,走出低谷,走上愉快健康的学习与心理状态。

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向学生渗透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产生一种事半功倍的感觉,从而克服各种消极心理,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教师还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要及时培养后进生的学习能力,帮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定期与他们谈谈学习体会,使他们正确认识他们在学习中的作用。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合于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

3.培养相互理解的师生情感,因势导学

篇9

【关键词】快乐教学;学习兴趣;激励信心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294-01

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但由于高中物理本身的学科特点,知识性、逻辑性、抽象性和应用性强,以及从初中到高中的跨度较大,使学生普遍感到高中物理难学,进而产生畏惧情绪,甚至厌学。所以作为高中物理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快乐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我在教学中实施一种“快乐教学法”,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就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作法和体会。

1 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兴趣是组成学习动机的因素之一。实践也证明,兴趣是学习的牵引力和加速器。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作为重要任务,学生对物理发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为跨越高台阶增添动力,激发并保持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1 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在光学教学中,教师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绚丽多彩的七色光,使学生感到神奇,然后教师又吹出一个肥皂泡,在阳光下肥皂泡呈现五颜六色,最后再用太阳光照射小孔,在屏幕上也出现了七种颜色。教师追问:同样是彩色光,它们产生的原理是否相同呢?面对这些新问题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这些实验展示了平时不易见到的现象或与生活经验不一致的情况,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告诉学生有关这些现象的原理是我们物理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1.2 鼓励学生多动手做实验:目前,不少学生对实验不感兴趣,做实验是为了完成任务,只是按照:书上所写的步骤做一遍就行了,达不到做实验的目的。因此,笔者改变了过去的做法,比如作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要求人人动手动脑,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自己设计出有别于书本上介绍过的新实验。这时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通过思考,讨论,设计出用单摆周期公式法、重锤拖纸带法、滴水法、自由落体法、天平弹簧秤法等五种方法来测量。有的平时物理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却设计出了很多的方法,我及时加以鼓励,这些同学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尝到了劳动的快乐,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1.3 讲课内容故事化、生活化、形式多样搞活课堂气氛:中学生普遍爱听故事,如果教师能结合物理教学,把讲课内容故事化,定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比如通。过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更为鲜明具体;在讲“共振”一节时,课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登山运动员在雪线以上攀登时,不准呼喊,也不准鸣枪,以防止雪崩,试解释其中的道理。如果直接用共振的知识来解释这一问题,就很乏味了,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我引入了电影《红河谷》中英国人鸣枪后发生雪崩的“事件”,还介绍了1906年,俄国军队以整齐的步伐通过圣彼得堡的一座大桥时,发生“桥断人亡”的事件。

1.4 精心设计导入语:如在讲“机械运动”一节时,在引入课题时讲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从脸旁抓到一颗飞行的德国子弹,而飞行员却“安然无恙”的故事,会让学生感到惊奇。好奇心促使学生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学生就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2 激励信心

由于遇到了高中物理难以跨越的高台阶,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降低了她们要学好物理的热情,有些学生虽然学习很努力,但经几次测验后,成绩仍不理想,得不到与自己的努力相对应的成功体验,对物理课丧失了学习信心。因此要使高中学生顺利跨越这个台阶,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教师要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去分析认识这个问题,并正确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找出策略。笔者是从表扬与提问、成功学习两方面去努力,帮助她们重新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2.1 表扬与提问:表扬对一个学生,不论是对成绩好还是成绩较差或者一般的同学的激励作用都是非常大的,有意识的抓住各种机会采用不同方式表扬同学,效果特别好。我所教班级有一个学生对物理不感兴趣,成绩较差,有一次他的作业做的很好,我便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了几句表扬的话,后来发现接下来的几次,他的作业都很不错,于是我有意识的在上课时请他回答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就表扬,后来他竟然成了物理方面的佼佼者。

篇10

【关键词】运动表象 表象教学法

和所有其他学科知识一样,运动知识的形成,也有一个完整的过程,它是由一系列运动知觉,表象和对运动概念的理解所组成。主要包括运动感知、表象、概念三个认识阶段。与此同时,在运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还伴有动作、言语、情绪等附加成分。在这个运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首先是从对动作的感知和练习开始的。它的上端是动作概念,末端是动作技能,中间环节是动作表象。

运动表象是处于运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中介环节,如果这个环节没有掌握好,就会直接影响运动技能的形成。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运动心理基础了解、重视也不够,因此,“表象”一词极少出现在教师的教案中,而学生会因为“表象训练”的缺乏,出现运动技能知识形成和巩固的困难。如不少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时,在课堂上已经学会,而课后独自练习时却又不能完成。在武术练习时,则出现动作遗忘或暂时遗忘等现象。针对这些特点,如果在教学中注意“表象训练法”的采用,对学生克服这些困难会有所帮助。

运动表象是指对过去感知过的肌肉动作在头脑中重现结果,这和一般的静物表象相比有它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是动作表象形成的难点。如一般事物的表象是静物表象,以视觉成分为主,反映静止事物的外部形象,而运动表象则以动觉为主要结构,它反映的是运动变化的物体,正因为一静一动,运动表象显得比较模糊不清,保持的稳定性较差,随之误差也就增大,且不容易控制。可见,运动表象的形成是有一定难度的。针对这个模糊、变化、不易控制的特点。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加入促进表象形成的特殊步骤,并且要注意语言、情绪等附加成分,以促进运动表象的形成和巩固。

一、实验方法与结果

“表象训练法”的尝试在五年级进行,选择二个班为实验班,在教学中采用“表象训练法”,另确定二个班为参照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强调表象训练,选定教学内容是初级长拳(第三路)。教学时间为9课时,教学结束后,用考试评分来比较两组学生的差异。实验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作如下安排:

1.实验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概括起来,它在传统的四步教学法的基础之上,加入了三个层次的有意识的“表象训练”步骤:⑴教师示范,讲解。⑵教师指导学生,在脑子里重演教师的示范过程。⑶个别学生示范,教师指正。⑷教师指导学生,回忆动作。并在脑子里理顺自己的动作。⑸学生试作模仿动作。⑹教师再指导及进行补充示范。⑺学生独立完成动作。这七步教学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动静结合。

2.动觉表象由视觉表象过渡而来,视觉表象是动觉表象的基础。运动表象在其形成的开端是以视觉表象为主导的。教师的动作示范是学生获得感知材料的第一层次,学生在教师示范后,并不要求马上动手模仿,而是强调学生首先在脑子里先重演一遍,加固获得的视觉表象。为表象逐渐由视觉过渡为视动结合最后让位于动觉表象打下基础。

3.第四环节是强调回忆的环节,因为运动表象的初步形成阶段,一般缺乏随意性质,很难控制,进行表象回忆的训练,可加强运动表象的稳定性,使动觉成分占优势,为进入动觉表象的关键层次做好准备,因为第五环节一开始,学生就进入到动作表象阶段。

4.第六环节,是个查漏补缺的环节,在第四、第五环节之后,教师再做示范,起的是检查和最后规范的作用,学生在个这阶段,可以再次明确变化时的时空关系,以稳固已形成的动作表象。

5.后四、五、六、七阶段,在实施过程中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很难具体地分开。

参照班采用的四步教学法,即教师示范,学生示范,学生模仿,学生独立完成。

在教授完一个周期教学内容后,进行测试。

二、说明

1.评分标准参照武术竞赛规则中的长拳评分标准。

2.选用对照的四个内容是判断学生是否掌握初级长拳的基本标准,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最易出现的问题。

从测试结果来看,实验班取得了比对照班好得多的成绩,这说明“表象训练法”在武术教学中确实是有一定成效的。如在出现遗忘的次数中,实验班比对照班要少近三分之一。

三、几点认识与讨论

1.注意几个转换

⑴视觉到动觉的转换。学生是先看后练的,教师应启发学生,看的不仅仅是一个动作,而是由一个个动作组成的一套动作或是一组动作,并且要想象动作时自己身体肌肉的变化。

⑵角色的转换。在学生一开始形成的表象里,进行动作的是上课的教师。所以教师在学生回忆几遍后,要用语言暗示学生,用自己的形象替换下教师的形象,然后,逐步学会调控自己表象的动作。

⑶从想到做的转换。在学会调控自己表象的动作后,开始真实地练习,即进入到学生模仿动作阶段,如果前两个转换,转换得好,那么,这个阶段就能进行得好。

2.鼓励再造想象

想象会在脑子里留下记忆痕,而且脑神经系统对于想象产生的形象留下的记忆痕的反应和对真实的景象所产生的记忆痕的态度是一样的,因此,细致、真切的想象对于动作的形成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可以用语言暗示,描绘学生练习的场景,可以尽量细致入微。这种言语暗示,不仅有利于想象,同时也能调节学生的情绪,促进记忆。

3.发挥注意的保持功能

注意的保持功能有两种含义。一是保证心理过程正常进行并将其活动结果巩固下来,即记忆。二是维持自身的强度,发挥它的有效功能,保持活动的效能。前者能使表象在记忆中保留下来,。而后者,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心理活动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正确的动作。如果,注意的保持功能减弱,在学习武术时就容易出现忘记套路的情况。

4.注意语言

体育课要求教师做到精讲多练,这个“精”不仅指“精简”,更重要的是指教师语言表达的准确和到位。动作表象的形成虽然以知觉为主,但来自视听的感知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语言是对动作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对动作的理解一部分是依赖于教师的语言的,因此教师语言的正确与否也就直接和学生形成的动作概念水平相关。

【参考文献】

1.《体育心理学》,高教育出版社

2.《心理学》,河海大学出版社

3.《教育学》,河海大学出版社

4.《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