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抽搐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6: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患儿抽搐的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重症;护理干预
病毒性脑炎系各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程大多2~3 周,多数完全康复,少数重症患儿易发生急性期死亡或遗留后遗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1]。重症患儿的临床表现有持续高热、头痛、恶心、呕吐反复惊厥发作、抽搐、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精神情绪异常、病理征阳性、颅内高压甚至脑疝形成,导致呼吸衰竭而危及患儿生命。根据重症患儿病情重、起病急、变化快、进展快、并发症发生率高这些特点,如何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预防并发症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我院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 年7 月至2011 年7 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8 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菌培养等结果,符合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22 例,女16 例;年龄10 个月至14 岁;住院天数7 天~35 天;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其中高热32 例,头痛30 例,呕吐25 例,抽搐10 例,昏迷10 例,瘫痪3 例,脑疝2 例,视物模糊1 例。辅助检查:脑电图检查36 例,异常30 例;心电图检查30 例,异常15 例;头颅CT检查25 例,异常16 例。全部行血生化检查:23 例发生电解质紊乱,心肌酶异常27 例。全部行脑脊液检查:异常30 例,其中白细胞增高29 例,蛋白质增高10 例。
1.2 方法
对每位重症患儿均实行整体化系统护理,按护理程序的步骤:先收集护理对象的健康资料,分析资料确定护理诊断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评价护理对象朝向预期结果的进展情况。
1.3 结果
38 例患儿中治愈34 例,好转2 例,放弃1 例,死亡1 例,治愈率89.47%(34/38)。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3~4 次,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干燥。保持患儿皮肤清洁。保持口腔清洁湿润。留置胃管鼻饲患儿,每周更换胃管一次。尿失禁患儿,保持会阴清洁,留置尿管者保持尿管引流通畅,每周更换尿管一次,定时更换贮尿袋,每天用碘伏清洗尿道口2 次。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
2.2 做好各种症状的护理
2.2.1 高热的护理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病初即出现高热,且常呈持续性高热,。护士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热型及伴随症状。体温超过38.5 ℃以上者,头部可用冰帽持续降温,大血管暴露处可放置冰袋降温,四肢给予保暖,也可用低于体温2 ℃的温水擦浴,力求使体温保持在38 ℃以下。用亚低温治疗重症患儿且疗效明显[2],应将患儿的体温控制在32~34 ℃。如高热冷敷疗效不佳者,可用药物退热。高热期要保证患儿足够营养和液体量摄入。
2.2.2 惊厥和频繁抽搐的护理
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发生惊厥是脑缺氧、缺血及脑水肿加剧的标志。患儿惊厥发生,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理呼吸道内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置压舌板与两齿之间。必要时适当约束患儿肢体,防止坠床及其他意外伤害。患儿惊厥频繁,应遵医嘱预防性应用镇静剂,同时寻找惊厥的原因。患儿应住单间,保持环境安静,各种操作应集中进行。应观察患儿抽搐时的神志、瞳孔、抽搐发生的时间、频率、持续时间、抽搐时有无大小便失禁等。
2.2.3 频繁呕吐的预防及护理
篇2
【摘要】流行性重型乙型脑炎(下称重型乙脑),是由于乙脑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流行于夏季,其重症病例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和生命。现将我科2003年1月~2006年8月收治的36例重型乙脑病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3岁~10例,6岁~21例,10~12岁5例,平均7.5岁,32例来自农村,4例来自城镇。所有病例经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生化常规检查及病原学检查确诊。治愈34例,治愈率为94.44%,死亡2例,病死率为5.56%。
1.2临床特点所有病例都以无明显诱因的发热为首发症状,T39.5℃~40℃以上,开始发病有头痛、呕吐、嗜睡,进而意识障碍进一步加重,出现昏迷,大多数患儿出现不同程度抽搐,脑膜刺激征阳性26例,病理征8例,中枢性呼吸衰竭2例。
二、护理
2.1症状护理
2.1.1高热护理持续性高热可促发抽搐,加重脑缺氧、脑水肿和神经细胞坏死。因此,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将患儿置于有空调设备的病室,将室温控制在22℃~24℃,冰敷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由于乙脑的高热常为持续性,普通的降温措施效果差,这主要与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脑实质病变的刺激有关,因此对高热不退、昏迷的病例除采取综合性降温措施外,还可口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镇惊开窍。避免长时间用冰帽、冰敷、酒精擦浴引起的寒颤、咳嗽而导致颅内压进一步增高。本组病例经以上处理后,体温明显下降。
2.1.2抽搐护理频繁抽搐可加重脑细胞损害,易发生脑疝,增加后遗症致残率。因此应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患儿抽搐时的神志、瞳孔变化,抽搐发生的时间、频率、持续时间,及时报告医师并给相应处理;应用甘露醇降颅内压时宜及时、足量、按时执行,同时注意防止药物外漏,以免引起局部皮肤坏死。患儿发生频繁抽搐时除遵医嘱给镇静药物外,注意加强安全防护,在口腔上下臼齿间放置纱布缠好的牙舌板,防舌头被咬伤,床旁加护栏处用床单遮盖,避免躁动时撞伤。
2.1.3呼吸衰竭的防治呼吸衰竭是重型乙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重型乙脑患儿常规给予氧气吸入,以提高动脉氧分压,改善脑缺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粘稠时给予雾化、拍背、吸痰,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人工机械通气。
2.2基础护理加强五官皮肤护理,昏迷患儿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每天做口腔护理2次,根据情况选用生理盐水,2.5%碳酸氢钠或3%双氧水,眼睛不能闭合时,可用生理盐水或凡士林纱布遮盖眼部;要勤翻身,皮肤易受压处用气圈棉花垫或泡沫塑料垫,及时更换汗湿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防褥疮发生。
2.3心理护理重型乙脑患儿病情发展迅速,昏迷期病情危重,家属情绪紧张,担心疾病预后,护士应针对家属的心理,及时向家属说明疾病发展的规律,做好相关解释工作,使其密切配合治疗。同时昏迷患儿的心理护理同样很重要,为了促进患儿意识恢复,从开始就采用王军等报道的呼唤式护理方法,即在做任何治疗、护理操作时,首先要呼唤其姓名,解释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鼻饲、擦浴、大小便都要先与患儿交流,像对待清醒患者一样与其不断交流,播放患儿喜爱的音乐,实现对神经系统的有效刺激,小儿的神经系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有很强的可塑性,呼唤可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重建神经功能网络,达到重塑作用,从而加速神经功能恢复,促进患儿早日清醒。本组病例从开始就有计划实施呼唤式护理,同时经常抚摸患儿的皮肤,增加刺激元素,结合相应的肢体康复功能锻炼,促进患儿的大脑功能和肢体功能恢复。在医务人员及家属的共同努力下,大部分昏迷患儿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意识,其中2例昏迷15天、30天的患儿,最终也恢复了意识,经康复训练,患儿智力很快就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
三、体会
重型乙脑患儿昏迷期病情危重,脑实质严重受损,特别是语言中枢受损最重。因此,除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治疗措施,挽救患儿生命,还应早期加强心理护理干预,采用“呼唤式”护理方法,讲述日常生活中患儿熟悉的事例,加强与患儿交流,诱导患儿思维,可达到促进患儿大脑功能恢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茂强,童菲.流行性乙型脑炎98例临床分析[J].小儿急救医学,2005,12(10):406.
篇3
关键词:小儿热性惊厥;中医急救;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10月—12月于我院就诊的92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儿分为常规急救及护理组和中医急救及护理组,2组患儿各460例。中医急救及护理组460例患儿中,女200例,男260例;年龄4个月至5岁,平均(2.6±0.9)岁;体温38.2~40.5℃,平均(39.2±0.2)℃。首次发病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有201例,再次发病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有259例。常规急救及护理组460例患儿中,女210例,男250例;年龄5个月至5岁,平均(2.8±0.9)岁;体温38.3~40.2℃,平均(39.3±0.2)℃。首次发病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有202例,再次发病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有258例。2组患儿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及护理方法
常规急救及护理组患儿行常规急救与护理,主要有药物降温、擦拭酒精降温、冰敷额头、密切监护病情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指导患儿家属良好配合以及应用镇惊药物等。急救措施包括:①解开孩子的贴身衣服,减轻衣物引起的呼吸道压力;②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置于上下牙齿之间,防止儿童咬舌,禁止在发生抽搐时强行拉动,以防止受伤;③当患者侧卧位时,检查口鼻分泌物,及时清理,避免误吸,同时给予吸痰;④穴位刺激和药物治疗可以控制孩子的抽搐,使孩子的抽搐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缓解或完全治愈;⑤孩子尽快给予氧疗,通常采用低流量和高浓度氧气模式,以防止儿童因缺氧而损伤脑组织;⑥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鼻导管吸氧,氧气流量设定为1.5L/min;也可以使用面罩氧气,氧气流量设定为3L/min;⑦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和药物治疗方法,及时降低体温;⑧及时建立快速静脉通路,注意输液顺序,确保静脉输送药物迅速送入。护理方面:①环境创造:确保医疗环境清洁舒适。卫生人员每天都会安排清洁和清理,避免大声喧哗,确保儿童在安静的环境中休息,接受治疗,正确打开窗户,以确保室内空气清新;②饮食护理:抽搐时应禁止进食,等待孩子醒来并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然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清淡可口,同时注意营养,确保营养摄入均衡;③心理护理:耐心向家长解释儿童热性惊厥的相关知识,安抚孩子,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④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包括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瞳孔等;详细记录患者的药物,包括给药方式、药物剂量等;⑤出院指导:电话随访,了解孩子病情的恢复情况,经常去医院复查,让家人知道热性惊厥的孩子容易复发,需要定期检查,加强护理。中医急救及护理组患儿在常规急救及护理组基础上应用中医急救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是:①中医急救:当患儿发生热性惊厥症状时要即刻对患儿的百会穴、涌泉穴、水沟穴、合谷穴以及十宣穴等用手指按压,如果按压效果不理想时便对以上穴位予以针刺治疗;斜刺进针,保证适宜针刺深度,进针后予以捻转或提插,保证穴位受到2~3min的持续刺激;予以针刺急救的同时辅以苯巴比妥等抗惊厥药物治疗,依据患儿具体体质量来决定给药方法,如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②针对性护理干预:为热性惊厥患儿降温时最好选择物理降温法,尽可能避免药物降温,可用30%的医用乙醇擦拭患儿的腋下与手心等部位,将冰袋置于额头处,以此降低脑细胞耗氧量,防止患儿脑组织受损;当患儿出现热性惊厥要马上采取抢救措施,将患儿去枕平卧,把头部偏于一侧,避免呼吸道被分泌物堵塞且有助于排出呕吐物,将患儿衣领解开,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轻轻钳拉患儿舌部,防止口腔内舌后部出现后坠而堵住呼吸道;出牙患儿要于上下牙间置入牙垫,避免误咬舌部;密切监护患儿血压、瞳孔、心律以及意识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生异常要马上通知医生处理;加强患儿家属的心理安抚,尽可能缓解其紧张与焦虑等不良情绪;抢救患儿时尽量保持室内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流通等,尽可能不搬动和刺激患儿;由于患儿存在的高热和惊厥表现,消耗了过度的机体能量,营养严重丢失,所以要告知患儿家属准备富含蛋白质与维生素的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注意水分的补充,以免出现虚脱。
1.3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儿抽搐至意识清醒的间隔时间、抽搐停止间隔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脑损伤、癫痫以及再发热性惊厥等。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和(x±s)表示,分别来用χ2和t检验;P<0.05时说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中医急救及护理组患儿的抽搐至意识清醒的间隔时间、抽搐停止间隔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P<0.05)。
2.2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中医急救及护理组460例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是0.43%,常规急救及护理组460例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是7.39%,组间对比,中医急救及护理组要显著少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χ2=29.603,P=0.000)。
篇4
关键词:小儿惊厥 急救 护理
小儿惊厥是常见的小儿急症之一,主要发生在婴幼儿,表现为四肢、躯干及顏面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1]。惊厥一般急性发病,可以造成暂时性脑缺氧,引起暂时性脑功能障碍,导致小儿智力障碍,会给小儿的成长与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因此对患儿进行积极的抢救和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0例小儿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急救措施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以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0例小儿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6M-6岁,平均在3.5±2.6年。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最高达到38.5℃以上,疾病发作时表现为双目凝视、头向后仰、牙关紧闭、四肢肌肉呈阵挛性或强直性抽搐、意识丧失,严重者颈项强直、面色青紫,惊厥发作时可由数秒至10多分钟或更长。30例小儿惊厥患儿中,有18例患有上呼吸道感染,5例患有病毒性胃肠炎,2例患有脑膜炎,2例患有痢疾,2例患有低钙血症。
2 急救措施
惊厥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着患者的预后,一般如果惊厥持续半小时以上就会发生脑缺氧、缺血。因此需要紧急处理,具体处理措施如下:①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生惊厥时立刻将患儿平卧,取头侧平卧位,并及时将患儿口鼻及咽喉部内分泌物清除掉,以防分泌物堵塞患儿气管引起窒息,必要时可采取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利于排出。将患儿下颌举托起防止舌根后坠导致窒息,若发生窒息,立即清除口腔分泌物,并随时做好人工呼吸准备,必要时行气管插管。②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静脉通道的建立是抢救的关键环节,是保证在抢救中给药、供给液体及营养的重要途径。③氧气吸入,患儿抽搐时,机体氧气的消耗量超出平时1/4的量,给予有效的吸氧有助于防止组织缺氧及脑细胞损伤,用鼻导管吸氧时清洁鼻腔分泌物。以保持通畅,观察缺氧症状的改善情况。鼻导管吸氧法0.5-1.5L/min,面罩法2-3L/min。
3 结果
经过积极的抢救30例小儿惊厥患儿均完全治愈出院,未发现有其它并发症出现。
4护理
4.1 一般护理,首先要注意安全防护,患儿发生抽搐时,要注意防止碰伤及坠床,必要时将患儿肢体束缚在床旁,上、下牙齿之间应放置牙垫,防止舌及口唇咬伤。对抽搐频繁者应规定专人看护,减少刺激,室内光线不宜过强,并保持安静。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要轻柔敏捷。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产生交叉感染。另外随时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儿生命征及瞳孔的变化。高热是引起惊厥的一种病因,监测体温,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在惊厥发作前就把体温降至38℃以内,防止惊厥[2]。高热引起的惊厥,应立即使用退热剂。中枢性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为预防脑水肿,以头部物理降温为主,采用冰帽,降低脑组织的代谢,减少耗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利于脑细胞恢复。其次为枕下、腋下、腹股沟放置冰袋,忌擦胸前区及腹部,在冰袋外包裹薄巾,防止局部冻伤,亦可用30%~50%酒精或35~40℃温水擦浴。高热患儿体温逐渐降低时,患儿出汗多,此时应及时擦干汗液,勤换衣服并注意保暖,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输入液体及鼓励患儿多饮水,以防脱水[3]。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饮食宜清淡,并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富于营养饮食。呼吸节律不齐是呼吸中枢受损的表现。观察呼吸节律、频率,呼吸有无暂停。瞳孔是否等大等圆,眼球是否凝视或向上翻。观察意识的改变、抽搐部位及抽搐的情况,并做好记录,注意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和间歇时间,有无诱因刺激等。观察惊厥缓解后神志恢复情况,观察患儿口唇、指(趾)端、甲床、耳垂缺氧情况。注意有无发热、呕吐、腹泻、黄疸及皮疹。并观察前囟是否膨隆,以便及时发现脑水肿早期症状,若惊厥发作>10min,或反复惊厥不止时应及时通知医生,按医嘱给予脱水剂,防脑疝的发生,同时要注意有无休克与呼吸衰竭,以便及时纠正酸中毒和减轻脑水肿等对症处理。
4.2特殊护理
4.2.1使用脱水剂的护理
适当应用脱水剂可以预防和减少脑水肿的发生,要特别注意输入的速度,一般在30min内滴完,另外要注意观察使用过程中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出,如有渗出应及时更换穿刺部位,并用2%普鲁卡因局部封闭,禁忌热敷。
4.2.2 呼吸道护理
患儿出现反复抽搐时护士应立刻用牙垫或开口器置于上下臼齿之间用舌钳将舌拉出防止舌后坠堵塞呼吸道。但牙关紧闭时应用压舌板从口角一则进入不能强行撬开以免对患儿造成伤害。床旁未备开口器等器械护士应学会随机应变可就地取材如用棉签。
5 护理体会
发生惊厥时,由于时间越长,造成缺氧性脑损伤就越大,医护人员应及时、有效的抢救可以有效的防止脑缺氧、脑水肿等。因此,有效的做好小儿惊厥的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技术,尽快找出惊厥发生的原因,控制惊厥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总之,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于治疗小儿惊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显兰.儿科重症监护[J].现代儿科护理手册,2001,7:377.
篇5
【关键词】 小儿高热惊厥; 针对性急救;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7-0096-02
doi:10.14033/ki.cfmr.2016.27.050
高热惊厥在儿科急症中属于临床常见病症,其发病人群多以1~4岁幼儿为主,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临床中对惊厥病症的发病时间没有准确的范围,长则能达到数分钟,短则有数秒,一旦发生反复发作状况,则会使幼儿脑部出现缺氧现象,从而能严重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1]。在临床治疗中,因患儿的年龄较小,对陌生环境会产生排斥,易哭闹,因此,在救治期间将护理工作应用其中非常重要[2]。为进一步探究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应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接收治疗的高热惊厥患儿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先后对其分组。对照组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0.6~3岁,平均(1.8±0.6)岁。观察组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1~4岁,平均(2.2±0.5)岁。在所有患儿中,有36例患有上呼吸道感染,22例患有支气管炎,26例患有扁桃体炎。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若患儿出现惊厥发作现象,则需要指导患儿侧平卧位,把裤子与衣服迅速解开,让身体不再受到束缚。此外,急救室内要保证空气通畅,对患儿的病床予以选择时,应当尽可能选择有较高床档的病床,这样能避免患儿发生坠落现象。及时清除患儿呼吸道与口腔内的杂物与分泌物,保证呼吸通畅,并把患儿的头部偏向一侧。针对抽搐较为严重患儿,则需要在患儿口中放置干净纱布,防止舌头被咬伤。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由于患有小儿惊厥高热病症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小,如果发现自身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则易发生害怕和紧张等负性情绪,再者因身体产生的疼痛,则容易对治疗产生排斥。这时,医护人员可对患儿做摸头或者轻拍等动作给予患儿安抚,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交流,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配合度。应用物理降温等方式,比如温水拭擦等,对患儿进行皮肤护理。若患儿体温降低效果不显著,则需要对患儿予以退热剂等药物治疗。由于发热阶段能加快患儿体内新陈代谢,而且还会使患儿发生大量出汗现象,针对此现象,在临床治疗期间,需要对潮湿衣物给予及时更换,而且还要对患者采取补液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护理3 d后检测两组患儿的体温变化,出院后随访1年观察患儿复况。
1.4 评价标准
以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的相关标准为依据[3],对所有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予以评价。显效:患儿体温已恢复正常,且惊厥病症完全消失,未出现并发症状;有效:患儿体温处于正常状态,惊厥病症得到改善,且无并发症状;无效:患儿的临床病症未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后临床效果比较
经护理,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6.19%,明显低于观察组患儿的9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459,P
两组患儿体温变化和复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护理3 d后平均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儿科病症中,高热惊厥属于临床常见且多发病症,它是指因感染等疾病,导致患儿体温上升,从而产生惊厥[4]。由于此病症具有病情重和起病急等特点,易导致患儿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例如:反复抽搐和呼吸困难等,从而能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所以,针对小儿高热惊厥病症,予以有效及时的急救护理与诊治尤为重要。
针对性护理的实施,不仅能对惊厥病症的发生予以抑制,而且还能使患儿大脑神经损伤的发生率降低,所谓针对性护理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对患儿进行护理,即:饮食和给药、吸痰和吸氧等,这样不仅能将患儿脑部供养不足状况改善,还能避免患儿脑神经因缺氧出现损伤现象,把口腔和呼吸道内的杂物与分泌物清理干净,可使呼吸保持畅通状态,降低窒息的发生[5]。为了能改善患儿的病症状况,医护人员可予以患儿应用镇痛药。若患儿出现惊厥发作现象,医护人员可以灌肠方法对患儿应用水合氯醛治疗,1 g是最大限度,可使用50 mg/kg。此外,医护人员还可以建立静脉通道的方式对患儿予以治疗。将急救期间需要使用的药品准备完善,用留置针实施穿刺时,所选择的血管要有较好的弹性,以便输液更畅通[6]。针对病症反复发作患儿,则需要将20%浓度的甘露醇,以静脉滴注的方式注入患儿体内,
朱丽萍等[9]的临床研究报道显示,针对小儿高热惊厥病症,在临床护理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急救护理的实施:处理惊厥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惊厥时间长导致患儿颅内出现高压现象,从而发生脑细胞损伤现象,防治并发症的产生。医护人员应当对诊断予以及早明确,实施降温方法,这样降低惊厥现象的发生,使患儿的痛苦有所减轻。第二,患儿呼吸保持畅通状态:如果患儿出现惊厥现象,则需要立即将患儿放平,让其平躺在床上,并将患儿衣领解开,向一侧偏头,这样能避免患儿出现呕吐时,气管内吸入唾液与污物,导致窒息现象发生,必要时,则需要对患儿实施气管插管,使其呼吸保持畅通。若患儿的抽搐较为频繁,则需要在嘴部放置牙垫,避免因抽搐使舌头被咬伤;若患儿伴有牙关紧闭症状,为了能对患儿牙齿予以保护,不能将其牙、嘴强力撬开。第三,对惊厥病症予以控制:首先,医护人员可对患儿的人中穴进行掐捏,或者对患儿的涌泉穴和百会穴、合谷穴和内关穴等进行针刺,然后对抽搐患儿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先是将0.3~0.5 mg/(kg・次)西泮原液注入患儿体内,需要注意的是,此药物的最大注入剂量不能>10 mg,如果输液无效,则将灌肠保留,予以水合氯醛10%,可交替使用上述两种药物。如果患儿的高热惊厥病症是由病毒和细菌导致,可实施抗生素治疗,能有效控制感染的扩散。上述研究报道与本次研究报道相符,从结果中可看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由此可见,实施紧急有效的护理方法与急救措施,不仅能使急诊小儿高热惊厥病症的临床疗效提高,而且还能加快患儿病症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韦|.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5,28(11):326.
[2]甘军侠.80例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1):104-105.
[3]刘雪贞.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J].吉林医学,2015,36(15):3373-3374.
[4]房玉辉,付言美.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99-300.
[5]张春香.5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2):130-131.
[6]张凤伟,郭秋菊,陈小萌.阶段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29-30.
[7]王朝媛.个性化护理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效果观察[J].西南军医,2010,12(4):782-783.
[8] Harvala H,Robertson I,Chieochansin T,et al.Specific association of human parechovirus type 3 with sepsis and fever in young infants, as identified by direct typing of cerebrospinal fluid samples[J].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09,12(12):1753-1760.
篇6
【摘要】 目的 探讨实施责任制护理干预措施对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12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例,对照组常规根据医嘱进行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实施责任制护理干预,按职称上岗-深化责任制护理-继续教育学分制,比较两组患儿抽搐停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治愈率、好转率、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的抽搐停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实施责任制护理,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责任制护理;治愈率;影响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curative effect. Methods 12cases of children with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according to doctor''s orders for random symptomatic car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implementing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nursing intervention, according to Title The posts - deepen responsibility nurs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divisio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Stop time, the body temperature to restore the normal time,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cure rate, recovery rate, nursing satisfaction.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nvulsions stop time, the body temperature to restore the normal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 P < 0.05). The cure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 P < 0.05). Conclusion of children with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implementation responsibility nurs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e rate, shorten 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nursing,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 Key words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responsibility nursing cure rate; influence;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实施责任制护理干预已成为目前最佳的护理方式,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流行于夏、秋季,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1]。2009年1 月2012年1月,我们对收治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实施责任制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 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12例,符合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年龄1~14岁,男8例,女4例。普通型乙型脑炎9例,重型乙型脑炎3例。临床表现均有发热、抽搐,伴有不同程度的呕吐、昏迷、精神异常、颈项强直、脑膜刺激症等。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及临床表现、病情程度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
对照组常规根据医嘱进行随机对症护理,特别注意患者是否出现高热、惊厥、呼吸衰竭及循环衰竭等危象的先兆,危重病人身旁日夜都需要人员守护,认真做好患者护理工作。干预组实施责任制护理干预,按职称上岗-深化责任制护理-继续教育学分制[2]。(1)按技术职称上岗,明确各级职称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落实岗位责任制,实行高、中、初三级护理查房制度。(2)护理部应修订方案,组织业务学习,适当调配以护理人员,为实施责任制护理提供人员保证。(3)科室护士长应设立小组包干负责,确定职责,按职上岗,分层控制,认真考评:副主任护师及主管护师以指导下级护士及解决处理疑难问题为主:护师以独立完成病人的各项整体护理工作为主。(4)护士做临床基础工作为主。对病人开展有专人负责的整体护理,实行8h在岗24h负责制。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1.0 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抽搐停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治愈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多为夏秋季流行。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重症者伴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高达20%-50%[3],可有后遗症。因此,临床护理难度大,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生命。
目前我院大力倡导优质护理服务,即以病人为中心,以达到病人满意为目标,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建立责任制护理制度,责任制护士从内心主动关心护理对象,及时有效地解决护理对象的问题,满足护理对象的需求,从而使护理对象身心舒适。责任制护士负责其管床患者的晨间采血和体温测量等晨间护理,可延迟抽血和体温测量时间,延长患者夜间睡眠时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4]。
实施责任制护理,使责任制护士能爱岗敬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以护理对象为中心,以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服务态度、精湛的业务水平获得患者的肯定。通过加强高热、抗惊厥、抽搐护理、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和恢复期锻炼指导、后遗症期的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对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致残率非常重要[5-6]。
本组结果证实,观察组的抽搐停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对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实施责任制护理,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应时雨,肖琛. 24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9,9:47 ~48.
[2] 李桂英,张德华.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的观察与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3): 2848-2849.
[3] 张玉微,赵英华.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44例的护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 4(3): 221-222.
[4] 黄琼意,许绵绵. 论责任制护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护理杂志,2006,3(12):103-104.
篇7
[关键词] 癫痫;家庭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c)-152-02
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综合征。癫痫症的临床表现为突然的、短暂的脑功能异常,如意识障碍、肢体或全身抽搐,经常反复发作。该症发病率较高,具有自发性、反复性、发作性与阵发性四个特点。根据国内初步调查,小儿患病率为成人的10~15倍[1],并且50%的成人癫痫患者是由小儿患病引起的,所以癫痫的防治要从小儿开始。根据统计,1997年2月~2009年11月我院共诊治癫痫患儿167例,经过长期合理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反映出癫痫患儿的治疗效果与家长的配合密切相关,所以指导家长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家庭护理,对癫痫患儿顺利完成治疗是十分重要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7年2月~2009年11月,我院收治患者中出现癫痫者共167例,男76例,女91例,年龄4个月~16岁,平均3~6岁。其中,癫痫大发作120例,小发作20例,局限性发作27例。全部做保守治疗。
1.2 治疗方法
单剂苯巴比妥是一般癫痫治疗的首选药物,药物剂量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至能控制发作,剂量应根据发作类型及年龄,一般为3~5 mg/(kg・d)。如一种药物使用足够剂量和时间后仍无效,再考虑换药或联合用药。治疗时间与发作类型、患者的年龄有关。大发作完全控制3~5年、小发作1~2年后才考虑减量,停药时间都要1~5年。调整用药需要参考临床症状和脑电图,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1.3护理指导
1.3.1健康教育在癫痫的治疗中,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我院通过开展家长培训班以及月培训、月总结的形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家长进行癫痫治疗可行性、长期性及重要性的教育,使之了解有关癫痫的病症特点、治疗护理知识,认真配合实施治疗措施。
1.3.2 心理护理对癫痫的治疗目的不仅要控制患儿的发作,也要尽可能使其恢复正常的生活。癫痫患儿由于长期反复发作,易出现悲观、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敏感固执,对治疗缺乏信心。对此,心理护理所起的作用,有时比药物治疗更重要。所以医护人员应根据患儿的这些心理特点,让家长关心体贴患儿,多与之交流,对患儿心理行为进行正确的评估,有针对性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行为的干预,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鼓励他们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和集体活动,增强自信心和独立生活能力。我院在儿童癫痫非发作期开展了积极的康复训练,由专门的康复师指导家庭进行训练。患儿在训练3个月以后,运动功能及认知能力均有提高,这样有效增强了家长配合治疗的信心。
1.3.3 癫痫发作时的家庭护理与急救指导指导家长了解疾病的变化和观察癫痫发作的先兆症状。如果出现前驱症状,立即采取安全保护措施,迅速将患儿平卧于安静舒适的床上,头侧向一边,避免各种不必要的刺激。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及痰液,防止呕吐误吸。准备好自制的牙垫发作时尽快将其置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唇咬伤,同时松开衣领腰带。抽搐发作时,由于肢体和躯干肌肉剧烈抽搐可产生四肢或脊柱的骨折或脱位,因此抽搐时不要强压肢体,以防骨折及脱臼,家长要保护患者至清醒做好安全措施,避免坠床。教会家长观察注意发作全过程,观察发作部位、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及发作时症状表现(抽搐开始部位向哪一侧扩展、肢体有无瘫痪,对诊断有很大价值),观察意识,有无大小便失禁、瞳孔变化和发作后的情况。和医护人员保持联系,如有缺氧现象应立即送医院给氧气吸入。大发作时立即给抗癫痫药物。如:苯巴比妥钠、安定等肌内注射。持续抽搐者给静脉注射安定等。
1.3.4 癫痫患儿日常生活护理指导发作得到控制或明显减少以后,合理安排患儿生活,允许入学和户外活动,但要保证充分的休息和避免疲劳,禁止经常发作患者单独游泳和攀高、外出。日常饮食应合理搭配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食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保持空气新鲜、适宜温湿度的生活环境,避免发热感冒,若有发生应及时处理。培养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使癫痫发作加重加频的诱因,如饮食过量、饮水过多、过疲劳、情绪波动、思想压力、睡眠减少、便秘、特殊的理化刺激(如红光、刺激的颜色、突然意外的响声惊吓)等等应设法避免。如有先兆,应立即卧床休息,防止意外。
1.3.5用药指导对癫痛的治疗首先是确诊诊断,再就是根据癫痫患者发作类型合理选择用药,严密观察药物治疗时的反应,注意药物的不同用法,给患儿长期、规律、个体化治疗。严格掌握停药时机及方法,不可任意减量、停药或间断不规则服药,以防引起持续状态发生[2]。癫痫患者应严格在医生指导下科学治疗,坚持服药。有些药对肝肾功能有损害,应定期查肝肾功能,必要时复查脑电图,及时调整用药。另外,告知家长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多发生于开始用药或加量时,与血药浓度有关,多数不良反应为短暂的,避免家长和患儿不必要的恐慌。指导长期监控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教给家庭减少不良反应的方法,如进食时服药可减少恶心反应。严重的特异反应,如服用卡马西平患儿出现大面积皮疹等,应立即与医护人员联系,调整用药。
2结果
本期癫痫患儿治疗完全控制4例,好转142例,无效21例,有效率为87%。统计显示大发作的治疗效果最为明显,简单部分性发作次之,而继发性癫痫疗效最差。
3讨论
癫痫是一种常见慢性可治性疾病,婴幼儿期发病多见,对小儿精神、智力发育影响较大。癫痫病程长者其认知损害较严重,发病年龄越轻,认知损害越严重,癫痫发作频数越多,智能损害越严重[3-5]。小儿癫痫的预后与病因、发作类型、发作年龄、发作频率和治疗有关,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和预防难治性癫痫。要想取得治疗成功,家长及患儿的配合很重要,只要加强患儿家庭护理指导,使家长及患儿充满信心,坚持长期合理用药,合理安排患儿生活,避免引起发作的诱因,就能有效治疗甚至完全治愈患儿,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廖开红,孙道开.癫痫基因定位研究的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3):173-175.
[2]王苏琴.癫痫患者用药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4):2456.
[3]陈甚,林海峰,陈文荣,等.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的研究[J].中外医疗杂志,2009,24(8):7-9.
[4]杨封慧,沈,王海英.癫痫伴认知功能障碍忠者的护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6):114-115.
篇8
【关键词】 小儿抽搐;热性惊厥;病因分析;健康教育指导
在儿科临床上, 抽搐为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症状, 同时导致抽搐的病因较复杂, 患儿临床症状一般较严重, 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安全[1]。且患儿发病时, 家长由于缺乏相关知识, 患儿抽搐时容易高度紧张, 所以, 分析儿童抽搐的原因及对其家长进行正确健康教指导, 值得重视。本次研究主要对儿童发生抽搐的原因开展临床分析与探讨, 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及相关抽搐急救知识培训,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对广东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既往接受住院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收集对象为本院124例由于发生抽搐而接受住院治疗的患儿, 其中男性患儿为69例, 女性患儿为55例, 年龄12~14岁,平均年龄(9.1±2.7)岁。
1. 2 方法 对本院124例由于发生抽搐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健康教育指导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按照不同的年龄分组,
1.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3.0处理数据。
2 结果
2. 1 疾病分布特征情况 124例抽搐患儿当中, 热性惊厥引起抽搐77例, 明显高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抽搐, 与其他各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原发疾病引发抽搐与年龄的关系 回顾资料按照患儿的年龄进行分组
2. 3 健康教育指导对抽搐患儿的治疗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本院对124例住院的抽搐患儿从入院阶段、持续抽搐阶段及出院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90%以上患儿家属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并渴望得到相关指导。通过阶段性健康指导, 98.5%的家长对疾病有初步了解, 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 懂得基础的护理, 认识到抽搐复发的可能性及预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准备好一切必要的急救物品, 并初步掌握如何保持呼吸道通畅, 按压人中穴, 防止舌咬伤等惊厥的现场急救方法。通过一系列的阶段性健康指导, 90%的家长能正确复述疾病的临床特点, 掌握抽搐时的急救方法, 在今后碰到类似情况, 能采取有效措施, 对其治疗和预后有积极意义。
3 讨论
抽搐是儿科急症中最常见的症状,控制抽搐发作、避免和减轻脑缺氧损害为其治疗原则,而寻找病因、明确诊断, 为及时予以止痉治疗、针对具体病因治疗以及相关对症处理是关键[2]。本次所研究的124例抽搐住院患儿中, 热性惊厥患儿约占62.10%, 并且大多数患儿为1~3岁, 6岁以上发生的极少发生,常在体温达39~40℃, 抽搐后意识很快恢复预后良好, 有1例热性惊厥转变以癫痫。其次为12例病毒性脑炎抽搐患儿, 约占9.68%, 发病之时患儿出现有发热、恶心、厌食、呕吐、头痛、畏光、喷射性呕吐、惊厥等脑实质受累的表现。病毒性脑炎及化脓性脑膜炎也是儿科当中引发患儿抽搐较为常见疾病, 在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当中均有发生[3], 抽搐发作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在患病的过程中抽搐反复性发作, 于发作的间歇期存在神志方面的变化, 出现昏迷的时间相对较长以及应用止痉药物予以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儿, 其临床愈后也往往不理想。而患儿出现高热、惊厥、低血钙抽搐等症状, 合理的止痉治疗, 均没有出现明显的神志方面变化, 临床预后良好[4]。患儿颅内出血包括新生儿的颅内出血、临床晚发性的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以及脑动脉瘤的破裂而引发的临床颅内出血。患儿的脑干周围部位如果存在出血情况, 且出血量相对较多, 其临床愈后较不理想[5]。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促进健康知识, 树立健康观念, 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过程[6], 医务人员在健康促进中不再是执行角色, 而是在决策和创新上成为独立的专职人员。通过对本院124例住院患儿及家属针对各种病因引起的抽搐进行相关指导, 从入院阶段、持续抽搐阶段及出院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 结果98.5%的家长对疾病有了解, 对医务人员较信赖, 能做基础的护理, 能认识引发抽搐的原因, 能准备必要的急救物品及会现场急救方法。健康教育的效果使疾病得到有效防范,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对其治疗和预后有积极的意义。同时, 健康指导及医务人员的健康促进作用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 在医护工作中逐渐占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健康教育在抽搐中的应用对医务人员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和技能领域, 须对医务人员开展各种培训, 更好地适应健康教育的需要。
综上所述, 通过探讨临床抽搐患儿的原发性疾病、原发性疾病和患儿愈后状况间的内在联系及健康教育指导作用的重要性, 在临床中, 抽搐患儿的原发性疾病多为热性惊厥、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病因未明性抽搐及低钙抽搐, 患儿的临床愈后和病情的严重程度等因素有较密切联系, 而且健康教育指导对抽搐患儿的辅助作用明显, 依据临床患儿具体的年龄、抽搐发生的持续时间以及临床相关症状表现快速做出初步诊断, 及时予以止痉治疗、针对具体病因的治疗及相关对症处理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 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桂华.小儿抽搐临床护理体会.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2010 (15): 236-237.
[2] 李伟.2-6岁儿童抽搐临床分析.医药论坛杂志, 2007,13(28):44.
[3] 胡建明.儿童抽搐126例MRI分析.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7, 7(19):15-17.
[4] 张孟孝,魏敏惠.小儿抽搐临床诊断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09, 8(25):168-169.
篇9
1 临床资料
自我院开展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以来,小儿患者占大部分,年龄1.5~12岁,有先天性心内膜缺如35例,动脉导管未闭12例,法鲁三联症1例,除2例死亡外,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术后并发症。
2 术前护理
2.1 人院后及手术前宜教
①人院后患儿及家长的心理评估阶段 先天性心脏病多数是小儿,早期发现,应该早期治疗,目
前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心脏手术的成功率逐年上升,这
为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树立了手术治疗的信心,在接收新患
儿的过程中,护士应首先取得家长的合作和依赖,在护理工作
中,语言性和非语言流,同样十分重要。护士要多与患儿
打招呼,提供一些患儿喜欢的玩具,经常抚摸拥抱,都能使患儿
与护士亲近,这对收集准确资料,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有着重
要作用,并为护理措施的实施奠定了基础。②预防感染:由于
患儿年龄小,抵抗力低,易交叉感染,手术前应减少探视人员,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2次/d湿式清扫,1∶300新氯净溶液擦
拭,有条件2次/d紫外线消毒,在各项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
无菌操作,术前备皮中,防止划伤皮肤,术前有条件的要洗澡。
③手术前饮食指导:手术前要保证合理平衡的膳食,要指导患
儿和家长,多食含钾、铁、钙及丰富维生素食物,注意患儿饮食
习惯,少食多餐高蛋白、高热量食物,防止出现消化不良,而影
响营养的吸收。对哺乳的小儿要指导母亲的饮食使乳汁充足,
以保证患儿术后的喂养。
2.2 手术前期指导阶段
①负责护士与医生共同向患儿家长
和患儿讲清手术前准备的重要性,认真讲解术中可发生的某些
特殊情况,要使家长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安排同病术后的患儿
在一个房间,用现身说法,使家长树立信心。②带领患儿及家
长参观ICU病房,介绍医生、护士,使其没有陌生感,熟悉术后
所要住的环境和设备,仔细讲解使用的方法和意义,使患儿和
家长减少恐惧心理。③目前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工作更
加社会化,更加科学化,所以在术前,不仅要指导患儿如何术后
咳嗽、咯痰,而且还要指导患儿家长,怎样协助排痰,怎样更换
患儿的,如何接大小便,如何护理好各种管道,怎样能减轻
患儿的疼痛,由于患儿对母亲依赖心理的特点,在某种情况下,
家长的护理优于护士的护理,但这决不是一种责任的推托,而
是护士护理工作技巧。
3 术后护理
3.1 术后评估的重要性 术后患儿是否能顺利通过危险期,临
床观察十分重要,特别是在麻醉清醒期至术后第2天,可能有
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所以在开展整体护理以来,我们对术后
患儿常规进行护理评估,提出预见性护理诊断并制定完整的护
理计划,及要采取的护理措施,这样对各种突发的病情变化,护
士有充分的心理和技术准备,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 呼吸道护理是心血管患者术后护理的关键 而体外循环
后,大多数患儿出现呼吸系统的改变,例如麻醉清醒期,患儿意
识恢复,出现躁动,气管插管刺激,呼吸机使用后,可出现气道
并发症,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气管插管后,可出现气道分
泌物增多,呼吸机长期使用痰栓的阻塞。另外小儿气道狭窄,
插管反复操作,造成气道水肿,临床表现患儿出现鼻翼煽动,喘
鸣伴有发绀,呼吸表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气分析中血氧
饱和度下降等,在护理等观察和医生治疗中严格与心原性呼吸
困难相区分,在此阶段护理工作中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首要的护
理内容。
3.3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低温直视下或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
膜修补术,易发生抽搐,多发生在术后48 h,原因是由于低温复
温过快,体外循环引起眨眼,作怪象,全身抽搐,在监护过程中,
护士在术后第1个48 h之内,不可离开患儿,密切观察患儿的
变化,如在抽搐时,立即将患儿乎卧,备好吸氧用物,吸痰器,采
取头偏向一侧,或身体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口腔置牙垫,防
止咬伤手及口腔黏膜,给予高流量吸氧,备好抗惊厥药物,随时
准备呼吸机和气管插管,保持静脉通畅,迅速给予脱水剂,用以
降低颅内压,同时密切观察中心静脉压的变化。
3.4 其他术后常规护理 全麻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正确使用呼吸机,保持胃肠减压管的通畅,观察胃液性质,有无
应激性溃疡。各种管道的固定及护理,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密
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尿量是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以保证
电解质平衡,由于患儿的心理特点,体温变化较快,所以肛温的
准确性优于腋温,当肛温38℃时要进行物理降温,有条件的用
降温毯,效果更好。
3.5 术后饮食护理 在护理实践中观察到全麻清醒后的患儿
有暴饮暴食的现象,这是由于患儿术前禁食水,当意识完全恢
复后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射,由于小儿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而摄
入大量食物,家长对此现象无心理准备,出现盲目地顺从造成
进食过多,引起腹痛,腹胀或排便次数增多,或腹泻。由于过
饱,患儿感到不适,哭闹不止,心脏负荷增加,在护理工作中我
们正确指导患儿及家长合理饮食,每天有计划补充营养和增加
篇1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30例患儿住院隔离消毒等一系列观察与护理使患儿痊愈出院。结论对于本病的治疗没有对病因的针性的药物,只有通过对症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卫生宣教。
【关键词】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临床观察、护理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它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有20多种(型)肠道病毒能够引发手足口病,其中最为常见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居多。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我科在2010年6月~2011年6月共收治手足口患儿150例,其中并发病毒性脑炎有30例。住院后经隔离消毒精心治疗与护理后,均已康复出院,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作如下说明:
1基本资料
本组40例患儿中有男17例,女23例;年龄最小的8个月,最大的5.5岁,平均3.5岁;住院天数最短的7?d,最长的16?d,平均11d;轻型18例,重型12例。
2 临床观察
2.1基本表现轻度患儿表现精神差、哭闹、烦躁,还有发热发热表现,经测量体温在38℃~39℃之间;重重患儿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抽搐、呕吐,经测量体温在39℃~39.5℃之间。
2.2检查结果
实验室检查WBC升高9例;脑脊液检查:细胞数升高6例;
体格检查:有阳性体征的12例。
3治疗
入院后所有患儿都经过严格的消毒隔离,在抗病毒、抗炎基础上,甘露醇0.5mL/(kg次)静脉注射,每4h1次,连用4天,之后斟情减量,疗程1周;丙种球蛋白1g/(k g·d) 静滴,连用3天;甲基强的松龙短期大剂量冲击治疗,以10-20 m g/(k g·d)冲击治疗,3~4天后逐渐减量;同时给予护胃、营养脑细胞、降温、镇静等对症药物治疗,再降颅压、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加上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使得治疗效果比较好,本组患儿入院后一天患儿的病情大部分得到控制。
4结果
经一系列对症治疗和有效的医疗护理患儿均已完全康复出院,平均住院11天,没有留下后遗症患者。
5护理
5.1消毒隔离将患儿入院后隔离在手足口病专业病房,实行完全隔离,他们来时穿的衣物全部进行消毒处理。每天用紫外线照射病房1h;病房内的地面、及室内摆设、患儿的用具、玩具等用含氯毒剂擦拭;每天把患儿穿过的衣服、和用过的被褥在阳光下暴晒;所有患儿的分泌、呕吐、排泄等物一定要经消毒浸泡半小时后方可倒掉;接触患儿后的医护人员一定用液体皂和流动水洗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5.2发热护理 定时监测体温,每隔2h进行一次体温测量,防止因体温过高面加重脑部缺氧状况的发生[3]。一旦发现有患儿体温超过38℃的,给小儿口服或注射医生开的退热药,同时给予温水擦浴、头部冷敷、减少衣物等进行物理降温;要对患儿多体贴关心一点,擦浴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因患儿正处于情绪不好阶段,因此一定要注意控制他们的情绪。物理降温法比药物降温效果好一些,可用40℃左右的温水、冰袋或35%~40%乙醇降温。保持患儿清洁干燥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床单内衣,防止其他感染的发生。注意让患儿多饮水、多卧床休息,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
5.3抽搐护理患儿如发生抽搐时,按医生嘱咐给予患儿口服或注射镇静剂,同时备好吸痰器、氧气及其他抢救所需物品,及时吸出痰液及呕吐物,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抽搐频繁时为防止咬伤舌头,将纱布包裹好的压舌板或开口器放置牙口中间,操作时动作一定要轻柔以防止刺激到患儿,同时要保持病室的安静。
5.4皮肤护理患儿手掌、足掌起的疱疹会让他们很痒因此会想抓挠,一旦被抓破会引发感染,并将引起病毒扩散,使病情加重;因为此病会导致患儿经常出汗呕吐弄脏衣物是常有的事,因此为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需要经常用温水给患儿洗澡;并给患儿换上柔软宽大的衣服并且经常更换清洗,勤换床单以保持清洁,并洁帮助患儿勤修剪指甲以防皮疹痒时被指甲划破引发感染。对于臀部有皮疹的患儿一定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因此及时清理大小便是必须做到的。
5.5口腔护理和饮食护理因为高热、口腔溃疡等引起患儿进食时的疼痛会影响其食欲,硬质食物会刮破口腔,因此在食物方面应该以流质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并且不能太热以防再度烫伤口腔。另外为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不能给患儿食用太刺激的食物;为保持口腔清洁则鼓励患儿多饮水,可用棉签蘸3%碳酸氢钠溶液擦患儿的口腔,然后在溃疡面涂锡类散以减少疼痛促进愈合。
5.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虽然本组患儿神志都比较清醒,但多数烦躁哭闹不安,还有少数患儿有嗜睡现象。患儿的体温、呼吸、心率及血压一定要定时测量,尤其是体温、呼吸和心率,观察神志、精神的变化,抽搐的次数及持续时间。观察呕吐物的量、颜色和性质,准确做好记录;如有躁动不安情况时,按医生嘱咐服用或注射镇静剂,用药后注意观察药物的入睡时间及疗效;一定要快速静脉推注降颅压药物,为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和疗效,加压滴注时护士一定要在一旁看守。
5.7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患者都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本身的病痛就已使其处于烦燥不安的状况,另外又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因此,护理时对患儿应比较和蔼一点爱护一点,还可以给患儿讲故事,争取让孩子配合治疗。此病易传染因个个人卫生一定要注意,教育患儿饭前便后洗手,不要吃生冷食物,要喝开水吃熟食。嘱咐家长保持家通风的通风良好,衣被要经常拿到外面去暴晒。教会家长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及饮食护理,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6.讨论
对于手足口病临床没有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药物,因其是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开的,也有通过对含病毒的疱疹液接触而传播。本人在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过程中,配合一些临床药物治疗,大大加强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并且引导患儿及家长树立科学的疾病观和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恐惧心理,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进一步发展得到有效的遏制,大家共同树立了治疗信心,通过共同的努力此病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治愈。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20例护理体会作者:焦凤平,百度文库
- 上一篇:计算机操作入门教程
- 下一篇:家长如何教孩子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