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6: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篇1

1.办好家长学校

要教好学生,首先要教好家长。要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克服“树大自然直”的糊涂思想。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齐抓共管,协调配合,共同构筑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网络,防微杜渐,防范未然,把学生的各种错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学生的心理发展有自身条件的制约,但也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应该把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学校舍得投资,翻建校舍,绿化、美化校园,坚持做到窗明几净,整洁有序,给人以洁静美;走廊、教室张贴名人字画,各种展览,给人以激励感,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陶冶美好的情操,以优化心理。为了创设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首先注意校风建设,我们提出了树立“文明好学、求实进取”八字校风;其次,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建立互敬互爱的同学关系;再次,开办家长学校,沟通学校、家庭、社区联系,优化教育环境,形成全方位的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氛围。

3.加强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俗话说得好“打铁先要自身硬”,要想教好身心健康的学生必须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但当前教育系统对教师的心里培训确实不敢恭维,而教师本身的知识面对现状层出不穷的心理问题那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老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老师“不仅仅是人类知识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能力,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4.开设心理讲座,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办心理讲座,传授一些心理知识,提供一些心理保健、心理矫治方面的技巧,引导学生自我保健。比如:我们在各年级分别开设“祝你走向新生活”、“做新生活的小主人”、“长大的喜悦”、“正确面对挫折”等讲座。这些讲座既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实际,又注意到年龄特征,针对性强,效果明显。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起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作用。还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积极影响。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之间的友谊。

5.加强学科渗透

我们要把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条重要途径,要求各科教师平时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心里动态,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加强心理教育的渗透,尤其加强学习心理的指导。如社会课教师利用学校的特点,开展社会调查、互评互比等活动,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语文教师则利用语文教材的特点,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于教学之中,还利用周记。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脉搏,用评语与学生交心,或指点迷津,或提供方法;数学、自科学等科教师都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而且要十分注重渗透的自然与和谐。

6.进行心理训练

同各科知识的学习一样,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也需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来养成。据此,我们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需要,进行心理训练。比如,针对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拉练训练,让学生步行五公里,以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此外,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到大风大浪中经风雨见世面,为他们适应社会奠定心理基础,我们还通过各种竞赛、表演等活动,使他们从中受到锻炼,形成良好的心理。

篇2

一、影响高中学生数学解题的心理因素

1.思维定势。即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地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往往要求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能力。但是,由于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在知识抽象性、密度性、独立性方面的差异巨大,很多学生仍然沿袭着初中的思维方式,从而对高中数学问题的解决产生很大影响。

2.学习动机。人的活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地,学习活动也同样如此。动机的强度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同。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动机的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果。动机太强使人的心情过于紧张,不易发现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动机太弱容易被无关因素引到问题之外。而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认为数学太难、太抽象,从而失去了学习动机,严重影响了数学的学习。

3.意志。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的水平往往以困难的性质和克服困难的难易程度为衡量标准。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也常常因害怕困难,缺乏必要的意志努力所致。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发现,有些学生怕数学,例如有些同学害怕立体几何,于是一看到立体几何的题目就头痛;有些同学害怕应用题,于是考试一遇到应用题就放弃,以至成绩波动很大。其结果往往是简单的题目也放弃,令人懊悔不已。

4.情绪。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解决的速度,而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如学生考试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黑马”,但也常常会有成绩好的学生发挥失常,这往往就是考试时的情绪所影响的。由于情绪过分紧张,会使其思路阻塞,面对容易的问题而束手无策,有时甚至一些平时做过的题目也会忘记。如果学生能以轻松的情绪迎接考试,将有利于思考,打开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

二、培养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1.关注学习过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的高度抽象化与形式化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要真正地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自己把需要学习的东西找出来。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认识事物的实践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对问题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过程中,自己得出抽象的数学结论,使学生认识一种“思想”或“方法”的个性,即认识一种数学思想或方法对于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有效,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合理、正确地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能帮助学生改变对学习的消极态度,培养积极的认识欲望和求知欲望。如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立较高的学习目标,对能力不强的学生可以适度降低要求,而在他们有了点滴的进步时就给予肯定,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具体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分层布置作业,甚至对考试的题目也可以进行分层设置。

篇3

【关键词】中高考心理素质挫折乐观

俗语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魅力不在一朝一夕,而在于能使所教学生的终生收益。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能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取得优异的学科成绩,更能够带领学生在人生的路上披荆斩棘,跨过人生路上的种种坎坷。2014年中高考结束了,几家欢喜几家忧。有金榜题名者,更有名落孙山者。金榜题名的学生可以趾高气昂,可以谈笑风生,可以欢欢喜喜准备自己的大学生活。但是很少有人去关注那些名落孙山的学生,实际上,这些老师眼中的“差生”,家长心里的“失败者”,他们更应该得到关怀,更应该得到社会的鼓励。但是,现实中的他们却是这样的:

2013年6月22日,四川崇州第二次高考的女孩杨媛看完成绩的短信后,自杀身亡。23日,就读于内江市第三中学的“强强”背着书包抱着一箱纸鹤,从该校一栋教学楼的4楼跳下,后经抢救无效死亡。2014年6月12日,合肥市铁静苑小区一名考生从27楼跳下,当场身亡。24日,“我跳楼自杀了”,给父亲发完这条6个字的短信,19岁的洋洋(化名)从自家15楼上纵身跳下。一条条鲜活生命的结束引起了国人沉重的思考,有的人谴责高考,因为“一考定终身”,有的人责怪当前的教育模式,因为“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其实,这些都是客观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则是我们学生的心理素质变得脆弱了,承受不了过大的外界压力。事实上,这些惨痛的教育最应该引起我们中学教师的思考,如何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外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挫折来临之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一、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必要性

有关专家认为:心理素质是在遗传基础之上,在教育与环境影响下,经过主体实践训练所形成的性格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中的心理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心理适应能力与内在动力等。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期比较敏感的阶段,他们心理素质的优劣直接奠定了其人生的轨迹。作为中学生的老师,我们要看到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健全学生的品质

心理素质作为人的健全品质的一部分,对个人的成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强弱,与其智商与情商是密切相关的。高智商与高情商是学生健全品质的表现,但实际上有不少的中学生是高分低能,低能的主要表现是高智商低情商(情商,简称EQ,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由此可见,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有利于健全学生品质的。

(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生作为在学校和家庭里加倍呵护的主体,其成长获得了社会众多的关注。作为教师,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能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让学生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微笑面对,从容不迫,敢于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直面人生的低谷,这样是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的。

(三)有利于加深师生关系

老师作为学生的“传道授惑解业者”,除了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知识之外,能主动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让学生感受到严师外的温暖,师生共建和谐课堂,使得课堂内外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是有利于加深师生关系的。

二、如何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学会控制不良情绪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的情绪和感情不够稳定。很多学生不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例如一道题解不出来就生闷气或者发脾气,甚至高考后的学生因考试不理想而匆匆结束自己的生命。由此可见控制自身情绪是多么的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呢?首先要正视现实。让学生学会接受并正视自己的负面情绪,由于人并非每时每刻都处于正面的情绪之中,偶然有一些负面的情绪也是非常正常的。其次,找到负面情绪的来源。了解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负面情绪,侧重分析自己主观方面的原因,避免下次再在这个地方产生负面情绪。最后,想出解决方法。心理学上认为,负面情绪的消失因人而异,引导学生找到自己消除负面情绪的方式,如与他人沟通得到理解,或者听音乐、散步等活动来转移精力,缓解情绪。

(二)适当的挫折教育

有人说,人生就像心电图,如果一帆风顺的话人也就挂了。所以,挫折对每个人来说也是难免的,特别是中学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学习压力,更要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心理考验。在即将面临的心理考验――中高考面前,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强,抗打击,经得起挫折,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弱,经不住挫折考验,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我们中学老师在开学时就应该给学生适当的挫折教育,避免中高考时发生悲剧。

(三)适当的乐观教育

与负面情绪相对立的是正面情绪,正面情绪的主要表现是乐观。乐观就是以宽容、接纳、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周边的现实世界。美国心理学教授马丁认为:乐观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学老师除了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挫折教育之外,还应该对学生有适当的乐观教育。首先,我们通过肯定学生的一点点进步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助学习,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并引导学生学会转换角度看问题,例如,题做错了说明我们的知识有盲点,现在做错总比高考时做错要好。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幽默感,用轻松的心情看待外在的环境压力,微笑面对生活。逐渐培养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使他们正确地认识人生,感受自信积极、乐观向上所带来的成长魅力。

篇4

关键词:体育教学;锻炼;心理素质;措施;意义

心理素质教育无论是在何时都是一个重要研究的对象,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才会在现实生活中战胜种种困难,在学习中或是生活中做到游刃有余。所以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体育这门课程同样也需要学生们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教育人员也在不断的去寻找与发现好的教学方法。为的也是让学生们受益,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的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1现阶段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陈旧的教学理念带动不了学生们对于体育学习的激情,错误的教学思维导致学生们对于体育这门科目认知受到局限性。体育教学是为了丰富学生们的生活,锻炼学生们的身体,减轻学生们的压力,但是如今很多同学错误地认知将体育课程当做是令人疲惫没有意义的课程,这主要也与学生们偏激的思想和较差的心理素质有关。他们对于体育课程学习上总是以逃避的态度面对,这是初中学生在面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之一。(2)在体育教学设施中,学生们的心理素质达不到教学的期望。也就是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学生们无法超越自我,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学生们在进行体育项目比赛时,心理素质较差使其不能继续坚持,中途放弃,从而并产生畏惧心理,这种心理思维的出现不仅在体育教学方面受到影响,同时在其他科目上也会受到影响。消磨学生们的意志力,使其变得不自信等等不利心理疾病的产生。

2在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

2.1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在教育理念上进行提高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例如:体育老师可以在进行体育教学前,给学生们进行心理素质培训,总结心理素质提高的必要性,在精神上改变学生们的思维。可以采取举例的方式来进行心理素质教学。如某一学校的王老师会给学生们讲授一些奥运健儿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的故事,让学生们感受到体育学习的坚持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一件事,并通过奥运健儿在赛场上努力的表现、超越自我的状态,都是由于他们心理素质高,战胜了自己消极的一面,一心想要得到人们的认可和一心想要超越自我的精神理想。所以老师在讲授的同时积极触动学生们那种想要提高自己的欲望,抓住学生们的思想,让学生们积极的一面战胜消极的一面,从而锻炼学生们的心理素质。

2.2在体育课程实施当中,时时刻刻都在与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做斗争。所以就能看出每个人的心理素质不同致使对于体育课程学习与吸收的结果也就大相径庭。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在体育课程跑步这一锻炼的环节就会出现好多女生请假或者坚持不下来的现象频繁发生。有的学生跑到一半就受不了了,其实是自己心理素质较差造成的,导致她们遇到困难或者劳累就随时终止自己的行为,所以在遇到类似状况时老师应该及时的观察学生们的状态,发现她们出现这种状况要及时鼓励,例如:某班进行体育跑步学习中有学生想要放弃,但是被老师及时观察到她的迹象,老师结合她的身体状况发现她可以继续跑完规定的长度,只是意志力不够坚定,心理素质较差,于是老师陪着她助跑了一段距离,并且在助跑期间给予鼓励,告诉她要相信自己,你可以的,学生得到老师亲力亲为的鼓励与协助,最终完成了这一项目,并且在事后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是多么令人愉快,从而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就会想到老师的鼓励,想到完成后的骄傲,从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积极开展体育竞赛,让学生们在竞赛中锻炼自我的心理素质。如果体育单调的进行教学,那么学生们的体育课程就会变得沉闷无趣,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为了加强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对于体育课程学习采取多竞赛教学模式,让学生们感受比赛带来的激情与紧张。从中锻炼学生们的心理素质。经过专家测试与分析,紧张的心理可以让学生们学会自我调节,发挥自己现有的水平,也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应变能力,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帮助,比赛更是能够让学生们找到紧张的情绪,激发学生们的潜力。所以体育教学中采取竞赛教学方法对于锻炼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有实质性帮助。

3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意义

锻炼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学生们战胜很多生活中的困难,让学生们更加自信。较强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们来说可以产生更多的积极思想,让学生们摆脱消极的思想。在人与人交流上也是素质的提高,提升了学生们的教育水平。所以锻炼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们来说百利而无一害。对于达到教学的期望更是做出了巨大贡献。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锻炼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是教育层次的提高,也是教学理念的完善,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学校关于心理素质提高的教育措施,相信学校这一措施的实施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要求意志坚定的优秀青年。相信随着教学理念的完善与提高,会让中国的教育得到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盛久埂,初中教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J].科教导刊,2015.

[2]代峰,浅谈初中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学园,2014.

篇5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素质教育的意义。之后,文章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融入的践行思路,包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人文体育理念的形成;注重心理素质培养,构建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坚定的意志品质;差异化对待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关注身体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机能。

1、引言

体育课程是高校中各种专业的必修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是随着高校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多样化而产生的。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是为了丰富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对体育课程本身学科价值的深入提炼和丰富,同时对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理念也有重要意义。

2、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融入的践行思路

2.1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人文体育理念的形成

体育运动中,有很多方面都能体现出人的道德品质,因为体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公平竞赛,竞赛中要有争取优势的雄心壮志,但又要注意培养有关竞赛的道德,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尊重裁判,尊重对方与同伴协作等。而我们传统的体育课程注重的是体育技能与体育只是的传授,很少有教师去关注引导学生重视这些道德方面的教育,教师们想当然的会认为道德教育是政治课范畴的,体育课程中用不上。其实,体育本身也是一种基于“人”的活动,从体育诞生的那一天起,体育就与道德紧密联系到了一起,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道德越发的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包括加强对兴奋剂的检测,恶意犯规的惩罚,不公平裁判的处理等等,一切这些相关规则的制定和使用目的都是为了维持体育运动的公平公正。因此,教师需要利用这些环节来逐步的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还要注意体育运动最突出的特点,那就是以培养“德技相长,文理兼修”的适应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的[1,2]。

2.2 注重心理素质培养,构建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坚定的意志品质

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环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体育运动与心理素质之间存在关系是由二者的本质所决定的。另外,心理素质还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交往,决定着人们的交际能力,一个拥有健康心理的人才能在社会中拥有良好的交际圈[3]。体育运动中,有很多都是涉及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尤其是一些团体项目,比如排球、篮球、足球等,这些运动决定性的要素往往不是某一个队员能力有多强,而是要看整体的能力,尤其是整体的配合是否默契,而这种默契的配合就来源于队员之间的有效沟通,队员之间的良好感情。所以,教师需要在集体运动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拥有稳定的心理素质,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健康心理在体育比赛中的沟通,另外也是促进队员之间的交流,同时拥有稳定的心理素质,也会促使学生形成坚定的意志品质。比如在比赛遇到逆境时,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形不成坚定的意志,很可能就放弃了,但如果具备这种良好的心理,则会顽强的挺过去,最终还可能会取得比赛的胜利。

2.3 差异化对待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体育运动是与人自身的身体素质密不可分的,很多人因为受到身体运动天赋的限制而无法开展某些体育项目。但每个人的特长也不同,有的人身体强壮,适合力量型的运动;有的人小巧灵活,适合技术型的运动。因此,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合适的人要配给合适的体运动项目,这样才能发挥最大限度的能力,才能使运动的人获得信心。在具体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先对学生的具体状况进行调查,看看哪些学生有过哪些运动的背景,身体天赋如何,有什么兴趣爱好,运动潜力如何,然后在有针对性的为每个学生安排最适合的体育运动。教师可以尝试开展“体育俱乐部”,比如篮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兵乓球俱乐部,让相同爱好的学生在一起切磋、探讨,相互促进和提高。最终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是属于自己特有的,并且通过这种发展还有效的调动了自身相关能力的提高。

2.4 关注身体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机能

很多人肯定认为,体育部就是在锻炼身体,发展身体素质吗。其实未必,我们以往的高校体育课程更多关注的还是让学生学到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而且身体素质能达标即可。比如每年体育课程都要检测男生1500米,女生800的训练成绩,看是否能达标。但测完以后也就是给个成绩就了事,至于说学生为什么达标,为什么不达标,如何量化,又如何科学分析这些数据并将其运用在为学生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上,恐怕没有教师去认真对待。而恰恰这些都是最直接影响到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因素,所以在新时期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把体育课程中每一项运动都科学的转向学生身体素质的形成上,强化学生的身体机能,避免出现以往重技能传授,轻素质教育的情况,让体育课程真正有效的服务于高校的素质教育。

3、结语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课程更多的都是培养学生有一些基础的体育运动技能,锻炼一下身体,定期的考核一下学生的身体状况即可。很少有学校在继续深入的探讨体育课程的其它作用,导致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始终无法有效被开发出来,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简单,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素质教育的理念给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这个基于,把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与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推进高校体育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军.体育与人文教育[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4).

篇6

一、改变钢琴分级教学对学生的心理暗示,从改变人的潜意识入手提高学生的音乐心理素质

应该承认,钢琴的分级教学对于指导学生系统地学习钢琴演奏及其音乐知识是具有较强科学性的,对于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也有利于分别指导。但是,对于许多处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客观上就形成了一种“尽快地考级、升级就是奋斗目标”的心理暗示,因此才会有“钢琴课时间太宝贵了,我们是来学习如何弹好钢琴的,不是来学习如何做人的”这种想法,这与其它学科“考试成绩决定一切”存在同样的弊端。我国几千年来“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体制对于培养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对于担当“让中国走向世界”重任的新一代青年人来说,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束缚力了,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竞争能力的全面提高。

钢琴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以音乐形式存在的世界语言,只要掌握了它的精髓,可以不问国籍、不问民族、不问学历,在世界各地都是可以与人沟通并展示个人魅力。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无论对初学的儿童还是对大中专学校的学生都要努力减少“学钢琴就是要不断地考级、升级,目标就是考名校、赚大钱”的心理暗示。要结合钢琴曲目和钢琴音乐发展史的讲解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人生奋斗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商品经济社会中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辩证关系。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健康平和的心态,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更好地激发学习热情,并避免学习紧张、心浮气躁等因潜意识干预而带来的弊端。

二、增强“新课改”的紧迫感,变压力为动力,努力提高音乐教师的音乐心理素质

归根结底,教育改革的最关键因素是教师。无论教学大纲制定的多么科学、教学目标讲的多么明确,不提高教师素质并改进教学方式都是很难达到目标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是很微观的,如同电视台的播音员从“播新闻”方式改变为“说新闻”方式,是要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依托的。没有钢琴教师音乐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学生进行音乐心理素质培训就无从谈起。应该承认,我们现在从业的钢琴教师绝大多数还是具有较好音乐心理素质的,只是没有很好地发挥和表现出来而已。如同有了较好的音乐感知力并不等于就有了较好的音乐表现力一样,钢琴教师在发挥自己音乐心理素质的表现力方面也要有一个在外界压力下不断学习、提高和释放的过程。

其实,人的潜意识里都存在一整套自我防卫系统和自我开发系统,尤其是自我防卫系统特别敏感。当受到不利于自己的外界因素影响时,人的自我防卫系统就会自动预警并做出反应。这也是老师受“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往往害怕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和挑战的主要原因,谁能放弃安全荣耀的上课方式而采用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互动式上课方式呢?但是国家新课改的形势要求我们这样做。那么要有所改变,就需要整体的教学环境具有一种鼓励教师提高自身音乐心理素质并在教学中努力对学生进行音乐心理素质培训的激励机制,需要通过学习、培训、考核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增强“新课改”的紧迫感,将压力变为动力,彻底撕掉“师道尊严”的伪装,将自己优秀的音乐心理素质真正地释放出来,并以身示范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心理素质。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对学生音乐心理素质的培训

不论是钢琴的音乐教育专业还是钢琴演奏专业,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都是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和音乐心理素质的较好办法。从最基本的向学生家长的汇报演出到校园文化艺术节演出,直到走出校园参加社会上的各种公益演出,每次演出都是对学生(包括教师)音乐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通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的钢琴演奏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得到检验,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表演、独力工作和独力开创事业的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具有良好音乐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增强努力培养良好音乐心理素质的自觉性。归根结底,学生培养良好的音乐心理素质还得靠学生的主观内因起作用,教师的示范、说教、培训只不过是试图让学生通过多次的镜像神经元训练而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映像而已,学生可以模仿,但并不一定领会,真正要想形成深刻的印象并形成自己永久的音乐心理素质,还得依靠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

正所谓“不撞南墙不回头”,“撞过南墙”之后学生才会更加珍惜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做的一切,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并培养良好的音乐心理素质。学校、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比较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因为钢琴教学多年来一直沿用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是比较封闭的,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其科学性,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即缺乏社会实践,缺乏与听众的交流,不利于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开拓意识与创新精神。因此,积极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也是我们做好对学生进行音乐心理素质培训的较好办法。

四、站在新世纪“让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起点上,在实现“中国梦”的大课堂里锤炼良好的音乐心理素质

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正确地构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尤其是面对学钢琴的学生来说,很多人初学时都是“随大流、赶潮流”来学的,并不存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非分之想”,更不用说抱有“让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远大理想了。但是,现实与理想之间并没有多大的鸿沟,当学生步入音乐殿堂以后,当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已经能够领悟到音乐文化可以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非常荣耀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时候,他就能够产生“我也要为实现中国梦做一点贡献”的责任感,自然而然地就要构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由此,教师就可以正确地构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课题,认真地、系统地讲解一个职业音乐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音乐心理素质,以及音乐心理素质在钢琴教学和钢琴演奏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另外,对于那些不想成为职业音乐人的学生来讲,也要明确良好的音乐心理素质是自己一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的过程中,无论你工作在哪条战线上,良好的音乐心理素质都是伴随你一生的。

五、结束语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 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作为学校,不能把心理教育视为一种附加的教育,而应该把它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尤其是学科教学显得更为重要。如果能在上课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会最有效、也最有意义和价值。具体到语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语文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中形成良好心理素质,成为一名语文教师的责任。

据有关调查结果表明,造成当今少年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过度的焦虑、偏执、长期的忧郁、社会恐慌。学生的这些行为和心理,引起了我的深思,让我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关注。在此,就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一、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

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方面,问题男生的比例明显高于问题女生。这种差异性除了学习环境和方法问题,还有男、女的因为性别特征受到社会观念和与之相对应的父母、老师教育方式的影响。因此针对男孩更好奇、好动、好玩和逆反心强的特点,设计具体方案,让他们能形成健康的情感意识,对学习产生兴趣,让学习动力促进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创设和谐、温馨、愉快的语文学习氛围

叶圣陶曾说:“要爱满天下。”心理学家罗杰斯则对积极的情感交流最为重视,他把“温情、关怀、喜欢、认可、”看作是人类的普遍需要和产生自信的源泉,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一种认同感,而这种感觉的主要来源是教师,教师的微笑、、慈爱的语言,不但能使学生感到安全,对世界产生基本的自信,而且还能使其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愉快地生活、学习。其次,教师还要同学生交朋友,久而久之,人与人之间真诚美好的东西会不断渗进学生的心灵,萌发友爱、诚实的情感,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优化语文教学活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者不仅是在同孩子谈话时教训他们才是进行教育,而实际是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不在场的时候,也是在教育。学生在学习上不如意就会引起学生情绪低落,有些学生因厌学而学习成绩不理想,往往失去自信产生自卑,直接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缺乏生动形象也是引起学生学习厌倦。因此,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才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呢?首先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其次要优化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采用愉快教学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好的情感与创造力。还可针对学困生可采用分层教学和成功心理暗示教学。最后,提高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精心营造融洽的课堂心理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树立现代教学理念,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优化自己的语文教学。这样既能提高教学效果,也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情绪,只有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件愉快的事,自然就会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四、在语文综合性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我认为,语文综合性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等健全人格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为了让学生更好体会“抓住人物的某一细节,细微之处见真情”的散文特色,我通过反复朗读、重点词圈划,歌曲欣赏,引导学生体会“父亲”无微不至的爱。然后再让学生畅谈心声,说说在自己的经历中,父亲有哪些细节令人难以忘怀。四人小组讨论后,推选同学上台演讲,全班交流点评。最后让学生制心卡片,将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写下来,回家后送给父母,这一系列的语文综合性活动使学生学会理解,学会感恩。

又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时,我将问题设计巧妙,使新旧知识发生合理而自然的联系。从鲁迅的《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讲美女蛇的长妈妈到引导给我买《山海经》的阿长,学生感到自然、轻松。提了下面的问题:假如阿长是你的保姆,你讨厌她吗,举例说明?抓住学生的回答紧接着提出:我讨厌她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可推测出阿长属于社会什么阶层的人,文化程度怎样?最后提出:她是如何买到《山海经》的?她买到书后是怎样的心理?我是怎样的感受?这些问题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更有利于他们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通过对文章的品读,使学生明白“小人物”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去赞美,我们身边的“小人物”其实也是“大人物”,让他们树立的正确的人生观。

五、语文教师应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合作

如果我们在语文课上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情绪培养时,家长却给孩子灌输消极思想;教师在鼓励、肯定学生,家长却责骂他们。那么,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这种教育差异,将使这项工作徒劳无功。因此,就应密切与家长之间的联系。语文教师可通过家长会、举办讲座、个人沟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和正确的教育方法。这样家长和教师都可掌握更多关于学生的情况,有利于对症下药,共同提高其心理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不是让我们脱离语文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寻求文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意志与行为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才能真正实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霍克林.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J].中国教育学刊,1996,(04).

[2]国家教委人事司编.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篇8

关键词:亲切随和 基础训练 教学方法 增强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81

中职校培养的是合格的幼儿教师,而不是专业尖子和演奏人才,抓好基础教学,提高钢琴弹奏的能力,是中职校钢琴教学的最终目的。然而近几年学生的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学习缺乏主动性,因此,如何提高钢琴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钢琴教师必须潜心研究的课题。笔者力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学琴效率。

1 做一个亲切随和的老师

中职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数都是高考竞争的失利者,他们知识基础差,自控力弱,甚至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的原因,敏感、脆弱,所以,对于他们不能过多批评,应该以鼓励为主。钢琴弹奏与其它学科有别的地方便是:整个弹奏过程必须由学生一个人完成,谁也帮不上忙,弹奏过程受人干扰就有可能无法进行下去,而且,教师的语气也会影响学生的弹奏水平。因此,为了避免让学生产生紧张感,应做一个亲切随和的老师。这样会使学生主动与老师建立一种信任关系,十分有助于以后的教学。

2 弹奏技术的基础性训练

2.1 手的支撑是钢琴弹奏的基础

出现折指、塌手掌、拱手腕、小指横躺等不良手型便是没支撑好的结果。初学时,必须改掉这些毛病,否则,将影响后面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支撑,引导学生将手想象成拱形隧道,五个手指坚挺地站立。但要注意手掌以下向外坚挺的同时,手腕以上要保持放松,也就是“前紧后松”。

2.2 对音乐要素训练的认真细致性

比如读谱,大部分学生以往接触的是简谱,突然学习五线谱并要求达到熟练的读谱是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五线谱关键在于对一些音符位置的把握,这些位置在初学阶段很容易混淆。因此,笔者引导学生利用五个手指进行记忆性识谱,把曲谱变为和自己玩耍的朋友。布置一首新曲,要求学生先正确地读,然后才是准确地弹。再比如节奏训练,教学中笔者运用一些直观生动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训练附点节奏时,模仿瘸子走路,学生马上就会在爽朗的笑声中记住这一典型的节奏特点。类似这样的音乐细节因素,需要认真细致的单独练习,才不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障碍。

2.3 重视手指站立的练习

人类之所以能走、跑、跳,是因为先有了站立,钢琴学习也是如此。任何初学钢琴者,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手指能“站”,未学琴前,每个人的手指都是软弱无力的,要想让每个手指都能坚挺有力地站立,手指独立性的训练也就尤为重要了。这是个枯燥的过程,却又是必须经历的过程,从一个手指,到两个手指,最后五个手指的坚挺的站立,将为后面能否弹奏出清晰的声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中职校培养的不是专业演奏人才,手指站立的练习依然非常重要的。

3 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钢琴启蒙教学中,可以使用的教学方法很多,根据中职校的教学目标、学生的个人条件以及现有的教学资源,笔者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3.1 示范、讲解法

是钢琴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初学阶段显得这尤为重要,准确的示范弹奏,使学生对新曲的性质、风格特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优美的旋律、富有感染力的音响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此阶段中,选用适当的力度、速度进行准确的范奏,然后再讲解弹奏要领,指出弹奏中该注意到的力度、速度记号、指法等,使学生对所学新曲的弹奏技法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

3.2 启发式教学法

主要是通过比较事物间的联系或区别,提高学生自助探究的能力。例如,当教会学生C大调的正三和弦连接后,再教授G大调正三和弦时,就可以启发学生从键盘位置寻找和弦,同时让学生以同样的方式构建出其它调性上的正三和弦,这样学生在以后其它多调号的大调正三和弦的学习上就会轻松许多。

3.3 助力法

比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快触键,在学生手臂上弹奏示范。这种通过触觉感知弹奏的方式,能帮助学生体会正确的弹奏方法,是初学阶段有效的教法之一。

3.4 正误对比法

在进行正确范奏的同时,适当地选择常见或典型的错误进行演示,让学生通过眼观、耳辨、心想、脑记,对正确的弹奏与错误的弹奏进行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力和感知力。

3.5 互助合作教学法

数码集体课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它使大班上课的效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最重要的是齐奏、轮奏、接龙等演奏形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琴的兴趣。

4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平时回课或期末考试的时候,总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紧张,手指抖动得厉害,更甚者根本无法弹奏。由此可见,心理素质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弹奏的正常发挥,还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进度和教学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当代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既含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亦有后天锻炼的因素以及影响的因素等。既然先天的无法改变,那就从后天的加以锻炼吧。因此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根据学生的不同气质特征,因材施教。如:对于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不做过多的批评,以鼓励为主,教学中也更耐心细致,久而久之,学生便不会担心弹不好会遭批评,慢慢就会树立信心,把心理素质完善起来;对于热情、反应快、接受能力强,但是不刻苦、不踏实的学生,严格要求她们,使其端正学习态度,稳定心理状态,帮助她们更高效的学习。

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总希望自己的能力被老师或同学认可。因此,教学中笔者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习奏,让学生在每次的失败和成功中磨练自己、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树立信心。同时,通过相互观摩和交流互评,还让她们发现与别人的差距,提高竞争力的同时,练琴的兴趣更加高涨,学习效果也得到提高。

虽然中职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差、自觉性不够,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寻找适合她们的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她们的闪光点,对她们倾注更多的细心、耐心和爱心,一定能够点燃她们的学习热情,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樊心禾.钢琴教学论[M].

篇9

关键词: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情操

新课改下,随着社会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学校和家长不再仅仅只是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情商的培养。那么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上,教师应该如何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说明道理,娓娓道来

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或者说心理品质的形成是由道德认知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的认知能力,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以及荣辱观。在思想品德课程上,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内容讲一些小故事让学生讨论理解。例如,在学习有关“诚信”的内容时,可以跟学生讲《一诺千金》或者《曾子杀猪》的故事,再让学生讨论,根据学生的讨论再深入讲解我们为什么要守诚信,这样就可以更加深刻地让学生理解课本的内容。

二、巧设场景,陶冶情操

小学阶段是陶冶情操、培养习惯的最佳阶段,特别是对学生品性的培养,教师需要努力创造好的教学环境,设置真实的现实场景,使学生的性情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与陶冶。例如,在学习《在爱的阳光下》这一课时,课前让学生注意家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以及关爱,然后在课堂上表演出来,再让其他的同学进行点评补充,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父母对他们的深沉的爱,再则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以及表演能力,增强他们的信心。

三、动之以情,感染心灵

心理素质中很大一部分是跟人的情感有关,而人的情感很容易受到感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用自己健康积极的情感和言行去打动、感染学生,还需要利用课堂,积极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让这种纯真的情感相互感染。在教学中,为了感染学生的情感,教师应该根据当时的实情来创造共鸣。例如,在奥运会或者航天登月时,让学生看看相关的视频,讨论诉说当时的感想,他们慢慢地会拥有强烈的归属感或爱国热情。

生活中到处都是素质教育,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要从小抓起。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应该从自己做起,引导学生学习感悟,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积极向上的中国接班人。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散打 大学生 心理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9―0048―03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社会的长足发展,对外交流的日益活跃以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当今大学生的生长环境日益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个性鲜明、思维活跃的“八零”、“九零”、“零零后”的怪异行为;单亲家庭子女的社会问题;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生活压力、学业压力、感情压力和所面临将来就业的压力……。在大学生们成长环境日益复杂前提下,在他们种种怪异行为和心理脆弱的背后是他们在某种程度上的心理不健全。

1 当今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有近两成的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问题的成因主要是因其生活、学习中的各种环境挫折所造成的。

1.1 个人生活环境遭受的挫折

人的生活环境有好有坏。当个人的生活环境超出了正常的“好”和“坏”的时候就会使人的心理遭受一定的心理挫折。如,当今社会许多法制案例报道中,主人翁是由于从小生长在自然条件、经济水平极差的环境中,自幼磨练了奋发向上的决心和精神。当通过自身奋斗换来一定名誉和地位的时候,往往趋于内心的一种心理自卑的惯性而欲壑难填,从而埋下走向没落的种子。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当其条件优越到超出一定程度之后也会因为自身虚荣心理和生活方式的惯性而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些超出“正常值”的内心倾向,在其生活、学习中遭遇一定挫折的时候,极易引发一系列心理挫折。

1.2 学习中遭遇的挫折

大学生的学习情况一直是家长、学校以及今后的用人单位评定一个人的主要指标之一。大学生的评优、社交、就业很多都与此有关。当在学习过程中,成绩不稳或者持续低迷的时候,很容易造成心理负担过重而引发神经衰弱等精神问题。大学生时代的主体意识是趋于成熟的一个关键时期。往日优势的迷失,学习方法的不得当,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差都能促进其内心心理压力和心理挫折的增加。

1.3 个人情感方面遭受的挫折

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林林总总的社会问题。单亲家庭、早恋、择友……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着当今大学生脆弱的心灵。单亲问题让正处于心理成长期的大学生心理无比的脆弱,生怕再受一点点伤害。由于这一阶段大学生生理、心理的逐渐成熟,异往的愿望变得无比强烈,然而当遭受一定挫折之后就会导致他们精神的痛苦和心理的受伤;随着自身主体意识完善和人生观的成熟,择友之路也将会一波三折。由于择友不善带来的痛苦将在很大程度上使其产生自闭、不相信别人。许多成长中个人情感的挫折都将直接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1.4 社会适应方面遭受的挫折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并不是天生俱来的,是在生活中通过各种时期和场景的“磨合”而形成的。社会适应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很好的社会适应性是未来社会向当今高校教育和体育教育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出于个人爱好、个人情感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原因,性格孤僻、不善言辞、内心自卑、敏感多疑、不适应群体生活,情感上不能主动接近他人等心理问题使他们常常出于自我封闭的环境中,害怕受伤,很难相信别人,从而导致心理失衡。

2 散打课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散打教学中,汗水和成就,挫折和荣誉都能很好的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起到锻炼作用。在学习中,散打更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在练习中,特别是击靶练习更能有效清除学生心理垃圾;在对抗实战中,更能磨练学生的主体思维能力和竞争意识培养。

(1)在散打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对抗性练习中,进攻、防守的成功和失败以及场次的胜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次攻防的成功与失败,一局的胜负和一场比赛的胜负都有许多值得回味和思考的东西在里面。经过散打课的学习,大学生能从中得到成功和失败的锻炼,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回味失败的遗憾,从而使不屈不挠、用于抗争的意志品质得到锻炼。

(2)常言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散打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肉体到精神磨练的过程。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等各种训练科目都会使他们咬紧牙关“迫使”自己完成任务,从中体会痛苦、准备放弃、坚持、成功的各种心理变化和最后成功的喜悦。各种课堂训练科目和自然条件的考验,能磨练学生咬紧牙关坚持到最后的不怕苦不怕累的坚强意志品质。

(3)散打教学中,禁击部位和禁用打法以及各种规则使散打运动锻炼了学生思维意识对个人行为能力的控制力。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实用的、一招制敌的知识穿插教学,以提高学生在校外遭遇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然而在课堂教学比赛中,常常面对绝佳的时机和部位而出于对规则的遵守和个人控制能力的提高而点到为止。尊重对手,尊重规则在散打课堂中只有汗水和成功的喜悦,不将比赛带离课堂,在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的基础上也增强了学生个人情感的操控能力。

(4)在散打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分组练习或者对抗。既能使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促进人际关系的和睦,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便于学生心理防线的降低,降低或消除某些心理问题,使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长。

(5)教师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也能促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表扬是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荣誉感和肯定自我的一个有效的方式。比如在练习中,肯定某些同学的技、战术并在全班提出表扬;定期选拔技术水平高、进步大的学生任小组组长;设置一定的难度,鼓励和促使学生去完成,并在完成任务后,让学生回味从望而生畏到信手拈来的这种心理跨越,并引申为一种人生哲理。

(6)打沙袋等击靶练习,会使学生在意识集中的基础上倾注一定体力。在明确的目标和意识的高度集中下,学生挥洒汗水的过程也是一个个人积郁发泄的过程,是一个心理垃圾排毒的过程。学生们往往在训练结束,感到身体疲惫的同时会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放松和心理上的轻松感。这种练习方式在意识转移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心理的自我恢复,能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3 在散打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3.1 培养学生自信心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

自信心是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主要诱发因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改善学生心理环境进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一旦遇到一定难度有些学生生怕完不成动作遭同学耻笑而产生心理畏缩不敢参与到活动中来或干脆敷衍了事。如在滚翻练习中,有许多同学之前没有练习过前滚翻和鱼跃前滚翻。教师可以采取单线练习,引导和迫使学生去完成练习。在动作失败后,分析失败原因,找出动作或部位错误,提出纠正方案,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失败,尝试继续练习。在经历失败之后,号召全班同学为其不折不挠的精神和勇气而鼓掌加油。当其尝试过一次成功之后,其心理底线将大大提升,往往是之后练习过程中(哪怕提高难度),表现最踊跃的学生之一。

这种融洽的教学氛围、团结互助的练习环境,加以教师适当的鼓励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大大提高。

3.2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必要措施

自信心是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基础,然而其毕竟是学生内在的因素。当学生面对外界环境时,与其他个体的竞争才是其心理锻炼的重要环节。有些学生在对抗之初往往信心百倍、极度乐观,然而在经历失败之后就很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盲目悲观。无论是乐观还是悲观都是对其自身不客观的一种认识,都是对学生心理素质锻炼无益的。

散打是一项讲究机会平等的项目,任何人只要勇于竞争,善于把握时机都有可能在比赛中获胜。在散打教学中,使学生客观的认识自我,针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充分做好准备,充分发挥技战术,抓住时机,锻炼学生勇于竞争的意识。

3.3 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

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枯燥的、甚至倍受煎熬的过程。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就必须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古人说的好“故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过程也是一样道理的。意志力锻炼的过程也是其心理不断调整的过程,也是实践、意识和心理磨合的过程。当意志力锻炼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过程。

3.4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环节

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结果就是走向社会,为社会做贡献体现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反过来也是检测其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天、地、人”三和中的“人和”,是未来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

在散打教学中的分组练习、小组对抗都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技术交流和人与人之间的以学习为纽带的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协作意识和集体观念,提高心理素养。如散打教学中的小组对抗,要想使本组取得胜利,除了有田忌赛马的谋略,更要有有效制敌的技术和经验的积累。在取胜的长期准备中,学生们会献计献策,交流经验,以期待本组取得好的成绩。这样即可增强了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也使学习更具有了群众性、协作性和交往性,进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兵等.论心理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中的作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7).

[2]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