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产养殖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6: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水产养殖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库汊 生态健康 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130-01
一、养殖场地的建造
浦北县地处桂南六万山区,县境内水域资源丰富。全县分属南流江水系和西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10条,有小(一)型、小(二)型水库42座,总库容4022.9万立方米;桂南大型水库合浦水库在浦北境内的水域面积近30000亩,发展水库库汊养鱼条件得天独厚。为了充分利用水库的水体资源,多年来该水库的养殖户一直不断开发库汊水产养殖,现浦北县龙门镇日新村已连片开发库汊3000多亩,采取库汊养鱼、周边养猪、养鸭种果的立体混农种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显著。每亩利润达3000多元,为库区移民增收走出了一条新路,为浦北县水产养殖业家庭式农场建设,推动水产养殖产业升级,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加快了步伐。
1.库汊的修整和改造
水库库汊绝大部分原来都是低洼水田坡地,水库水涨时淹没,水退时可以耕种,为了开发利用,清理了塘底的石头木头和田埂木桩等杂物后,并尽量推平塘底,推土或砖石混凝土建筑够高坚固堤坝,拦截50-500亩库汊修建而成,水、电、路要三通,建好排水水沟、涵洞、泄洪道等等。
2.清塘
库汊堤坝建好后,在放鱼前,尽量排干池水,用生石灰和茶麸等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清塘消毒,既清理了野杂鱼,同时又杀灭了鱼病菌,为养殖获得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二、鱼种投放
1.投放品种、数量和比例
龙门镇日新村库汊都养猪或养鸭,因此水质普遍营养丰富,水生动植物多,很适合养殖鲢鱼、鳙鱼、鲮鱼、鲤、鲫等鱼类,其放养比例为:鲮占35%,鲢鱼和鳙鱼占35%,草鱼、鲤、鲫鱼等占30%。规格一般投放50g-100∥尾,放养密度一般为1200-1500尾/亩.有鱼种培育塘的,培育至250-500g/尾,成活率、产量、效益更好。
2.放养时间
一是在当年的3月份至清明节天气回暖时投放;第二投放时间是12月,因为此时大鱼即将起捕捞,放养50g/尾最合适,捕捞对其没有影响,鱼种也便宜;
3.鱼种放养前消毒
放养的鱼种要体质健壮,规格整齐,健康、无病、无伤,经水产部门技术人员检疫合格;鱼种放养前先用15ppm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鱼体5-10分钟;或用3%的食盐水浸浴鱼体5分钟进行鱼体消毒。提倡注射草鱼灭活疫苗。
三、饲养管理
1.种草
一般在当年4月份,在水退后出的田地,有淤泥湿润的地方播种上水稻、黑麦草等,在7-8月份水淹慢慢上来时,水淹没到的鱼直接取食;没淹到留着有计划喂食。那些旱坡地种上矮象草等,每割完一次就施尿素等肥料,大大减少了劳动力去割草。
2.施肥
一是投放如鸡粪、猪粪、白鸽粪等农家肥。农家肥在水中分解时间较长,肥力持久,投放农家肥,既可培育水质,而粪肥中未完全消化的饲料又可被鲮鱼、罗非鱼、草鱼、鲤鱼等摄食性鱼类利用,可谓一举多得。农家肥必须经过充分发酵后才投放在水库的上游或库湾平坦处,基肥时每亩投放放300-500kg,追肥时每亩投放100-200kg,
二是投放化肥。为了保持水生动植物饵料足量,要投放一定量的化肥,因为化肥能很快增加水的肥力,浮游生物能快速生长。一般以投放如过磷酸钙和碳酸氢铵等。施肥时应看池水,掌握“肥、活、嫩、爽”的原则,水体透明度保持在40cm左右,在主要养殖生产旺季4-10月,选择晴天,阳光越充足越好,按氮磷1:1的原则,每亩施肥10-20kg,每15天施肥一次。
3.日常管理
3.1投饵
食场和食台设立在库汊平坦处,水深在0.5-1.2米,因为这样的深度能很好观察鱼摄食情况,-20亩左右水面设一个食场。除了投喂青饲料外,另一种投喂饲料是:糖厂甘蔗滤泥,每亩储备6吨滤泥,每吨滤泥混合氮磷化肥500斤,压实后用塑料薄膜泥土密封,投喂时才翻开薄膜,使用一层翻开一层,饲料成本极大降低。最后投喂配合饲料、或花生饼、麦麸、玉米粉、蚕蛹等精饲料,投饲时要按照“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四定原则进行,日投饵率为鱼体重的3-5%,以投饵后2-3小时内鱼吃完为宜。
3.2防逃和防盗
每天察看鱼的摄食、生长和水质变化情况,仔细观察鱼有无其他异常情况2-3次。
其次经常检查进出水口如涵洞、溢洪口的拦鱼措施有无漏洞,堤坝是否有渗漏、溃堤等现象,尤其是汛期来临时,更要加强巡塘,做到早发现问题早处理,
3.3建立生产记录档案
根据养殖条件提早做好全年的投资和生产计划。记录好巡塘日记,写好生产日记,日记的内容可包括生产的各个方面。所有计划、日记等建立成档案,这些资料会成为当年总结和来年作计划的必备材料。
4.食场消毒
要经常清洁消毒食场,把鱼吃剩的残渣、死鱼等捞起,统一放到垃圾处理池,每10-15d对食场进行消毒一次,用15ppm的生石灰水或杀菌消毒药泼洒食场。
四、鱼病防治鱼病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在鱼病多发季节,要多巡塘,发现鱼有病时要及时捞出死鱼病鱼,并将病死鱼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根据病鱼的症状准确的做出诊断并及时对症下药。在5-10月,定期每15天对全塘消毒一次;定期每10天投喂如鱼服康、大蒜素等拌制而成的药饵,效果会更好。
五、捕捞
库汊养鱼由于受堤坝外大水库影响,如果堤外水退不够底,就无法放水干塘,所以一般采取多品种混养、采取轮捕轮放的模式,具体就是尽量捕捞大规格商品鱼,捕大不要影响小的,视实际情况,先放小的再捕或捕了大的再放小的。此方法可以调节放养密度,促进各种鱼类的平衡生长,有利于商品鱼的均衡上市,极大提高了水库库汊的产量和养殖的经济效益。
篇2
安徽省宣城市朱桥乡是农业大乡。为了壮大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帮助农民增收,朱桥乡从比较优势明显的渔业经济入手,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改革开放以来,该乡渔业经历了“只捕不放—人放天养—集约养殖”三个阶段,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该乡渔业发展步了快车道: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领域不断拓宽,养殖品种不断增多;渔业产量大幅度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增长明显。渔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成功地解决了的“吃鱼难”问题,而且已成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1、渔业是该乡的重要产业。朱桥乡辖7个农业村,2.67万人口,2.9万亩耕地,1.27万水面,可是全乡水产养殖面积竟然达到3.4万亩,也就是说有2万余亩耕地被改造成了鱼池,由种殖业改为了水产养殖业。已形成渔业专业村5个,年村级集体渔业收入达200万元以上。发展稻田生态养殖已成为该乡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渔(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
2、渔业比较效益优势明显。朱桥乡水产养殖亩均纯收入愈1500元,超过2000元的达30%,是常规种植业的3倍以上。该乡每年有几千万元民间资本投入水产养殖业,渔业人均收入也已占农民人均收入的60%以上。
3、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日臻完善。朱桥乡建成1.8万亩稻田虾蟹生态养殖基地,2006年,该乡虾蟹生态养殖被评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病害预防示范区和安徽省河蟹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区。朱桥乡稻田生态养殖技术曾引得省内外专家、学者及客户前来参观学习。
4、建成无公害水产品牌。朱桥乡致力于水产品质量建设,申报获得了1.5万亩农业部“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和产品认证。
二、朱桥乡水产养殖业发展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1、管理落后于生产,资源环境影响日益严重。走进朱桥乡,举眼望去,除去养殖池塘之外,大多是成片的,由钙塑板围起的水产生态养殖基地。塘口附近则林立着一栋栋精美的楼房,这皆得益于朱桥乡水产生态养殖的发展。自本世纪以来,朱桥乡稻田生态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面积由2000年720亩发展到现在的1.76万亩,占全乡耕地的61%。朱桥乡水产养殖规模是在不断扩张,养殖产量在不断提高,但是其管理还是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造成水域环境呈现富营养化,渔业资源亦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由此养殖出的水产品质量呈下降趋势,这大大制约了该乡水产养殖业向纵深方面拓展。
2、病害防治问题突出,易引发药残。水产品生活于水域当中,其生病与否我们很难查知,当我们发现所养水产品发病之时,病重的养殖品种已很难摄食,而且,水产品无法实施隔离治疗,所以对水产品病虫害防治要遵守“防治结合,以防为主”方针。在现实生产中,大多养殖户,仅注重养殖产量,于是大幅提高放养量,加强投喂,而在水质调控、水草种植、残饵清理、疾病预防等方面做的不够,所以养殖的水产品易发病害,一旦发生病害,养殖户又大量用药、长时间用药,这样容易造成养成的水产品存在药残。
3、养殖方式相对落后,思想观念亟待转变水产养殖技术更新很快,几年前养殖模式还算先进的朱桥乡,目前已戴上落后的帽子。2003年,发端于朱桥乡的以“大规格、低密度投放,种草移螺,营造优良生态环境,科学投喂,综合防病”为核心的稻田生态养蟹技术逐渐在宣州区推广普及并进而在全国掀起了生态养蟹的热潮。由于朱桥乡原先养殖技术先进,养殖户不思改进了,不再创新了。当微生态制剂和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得到应用之后,朱桥乡的水产养殖技术确实有些落伍了。因此朱桥乡养殖户的思想观念亟待更新,要在生产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水产生态养殖内容。
4、中介组织缺失,市场竞争力不强朱桥乡从事水产养殖的户数众多,但是没有建成自己的专业合作组织,呈现在客户面前的是小而散的养殖户。小而散的养殖户在购买苗种、饲料及鱼药时缺乏价格谈判基础,这无疑会增加养殖户的生产成本。小而散的农户养殖的产品在市场上难有竞争力,难有话语权,更有甚者,农户之间还会发生互相杀价的恶性竞争。
三、朱桥乡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1、完善养殖规划,全面推进养殖科学管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践行科学发展观,制定朱桥乡“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结构,控制水产养殖低层次发展,从做大规模养殖和提高水产品质量着手,促进水产养殖向高层次发展。引导养殖户改变养殖观念,改追求产量向追求规格与效益转变,改追求短期效益向追求环境与长期效益转变,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促进渔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加强渔业及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合理使用水域和水产资源。积极发展市场需求大于供给、销售价格良好的休闲、旅游、观赏渔业,发掘渔业的新功能,实现渔业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2、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保障水产品安全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食品安全与健康,因此要想提高养殖收益,就必然在水产品安全与健康上下功夫,因此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也就是发展水产养殖的题中应有之义。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不但可以提高养殖产量、水产品质量,而且还可以促进渔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引导农户转变观念,及时更新养殖技术,并且鼓励从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当前,朱桥乡渔业部门就是要将微生态制剂和微孔管道增氧技术结合到原有生态养殖技术当中去,并大力推广普及。积极引导农户做大养殖规模,力争实现规模养殖的群聚效益。加大渔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力度,解决群众发展规模养殖的后顾之忧。要注重水产技术的更新与推广,不断提高水产科技人员与从业人员的科技水平。要加大水产实用科技培训推广力度,将培训重点放在村级。鼓励技术人员搞技术承包、从事水产服务业等方式,使其推广技术和提供服务与利益联结起来,激励其做好服务与技术推广工作。实行水产技术人员联系规模养殖基地制度,使群众水产养殖科技水平得到质的提升。加强源头管理,确保水产品从“池塘到餐桌”的全程安全。做好生产日志,保证整个养殖过程有据可查。加强对鱼用饲料与鱼药的监管,杜绝水产品药物残留。
3、推进全价饲料的运用,保护生物资源。要想提高养殖产量、质量及效益,就必然要实施集约化精养,集约化精养必须使用营养全面的全价颗粒饲料。使用全价颗粒饲料有以下几大优点:一是符合养殖产品对营养的需求,养什么品种,就选用为其专门配制的全价颗粒饲料;二是减少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全价颗粒饲料分解慢、易清除;三是可有效保护渔业及生物资源;四是可省更多的人力与物力。
4、抓好中介组织建设,提高水产品的竞争力。要着力解决一家一户小生产难与大市场对接的局面。一是大力发展壮大水产经纪人队伍。二是组建水产经济合作组织。水产经济合作组织是联合同类养殖农户的最佳形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资源、技术与信息的共享,达到互助目的。要引导水产龙头企业、养殖大户、经营大户积极创建水产经济合作组织,渔业部门要在技术、服务、管理上给予支持。三是继续发展壮大水产行业协会。积极引导乡水产专业协会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吸纳养殖大户、营销大户等水产能人加入,充分发挥其在技术、管理、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充分发挥其内联养殖户、外联市场的优势,联结起小生产与大市场,切实增强农户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利于水产企业做大,利于解决农户销售难的问题,同时也是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的有效措施之一。积极引导水产龙头企业推行订单生产,依托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农户按公司要求进行生产,然后“贴牌”销售方式,做大公司生产规模,增强公司和农户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篇3
关键词:水产;养殖;生态问题
中图分类号:S93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2066
1 水产养殖与环境生态问题的现状
许多水产养殖主体对象缺乏对水产养殖业生态问题严重性的充分认识,更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论指导。目前,我国在水产养殖方面保持了较快的发展趋势。1985年上半年和1997年,中国分别确立了具体的新时期渔业发展计划与方针,并鼓励发展养殖业,把渔业养殖及养护的合理利用,以及渔业资源的保护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从此,渔业产业化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实现了新时期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2010年,水产养殖产量达到3800万t,实现了水产养殖产量约占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50%以上,1988年,渔业养殖产量开始超过捕捞产量。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政府部门对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的支持是分不开。
然而,在迅猛发展的状态下,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生态问题严重制约和阻碍了我国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面临着水域环境不断恶化与水产资源破坏严重的各种现象、资源种质质量下降与质量安全隐患增突出等矛盾,给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性。例如:水产养殖本身需要清洁水源,但水产养殖的迅速发展,一些近海区水域进行海岸带的旅游、航运以及其它活动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使得生态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影响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更影响海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
2 水产养殖业中的必要性
水产养殖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是全球增长最快的食品生产行业之一,水产养殖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不以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它与我国的经济命脉以及大范围的人口生存和就业问题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中国是传统的渔业产业大国,渔业产量的增长仍依靠于捕捞量,适当的水产养殖操作能够减轻天然捕捞渔业的压力,然而,随着渔业产业的迅速发展,渔业商品交易份额不断加大,海洋捕捞业长期过度捕捞,部分重要鱼类资源产量大大下降的突出问题,直接影响捕捞的经济效益下降,给部分靠渔业资源维持生计的广大渔民带来巨大的生活压力。联合国海洋污染专家组(GESAMP)曾这样认为: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如河湾或沿海港口等捕鱼及在内地的各种海洋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质,尤其是有机污染物质(如抗生素),导致海洋污染,造成损害海洋使用质量行业开发的重重问题。所以,各地区机关与部门需及时认清水产养殖业在我国渔业发展的重要性,完善并维持水产养殖的可持续稳定发展。以下具体分析各个领域如何充分发挥水产养殖的重要性。
2.1 水产养殖是粮食产量保障体系
水产养殖业在发展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不存在人口增长及土地问题,在我国发挥重要的替补作用。从长远看,在全球粮食短缺、食品价格上涨的背景下,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面临的人口增加和土地、水资源约束的长期矛盾。水产养殖业科学捕捞与开发,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实现自给目标。而且,现代化养殖技术的发展,具有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对天然水域排放污染的特点。面临我国耕地日益减少、粮食供求紧张化的局面,水产养殖在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方面无疑发挥着更为重要的补充替代作用。
2.2 水产养殖生态建设需要节能减排作用的应用
发展水产养殖业,节能减排技术是现代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水产养殖节能减排在整体水生生态系统中可不断吸收二氧化碳和氮、磷等营养物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现阶段,各地在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广泛的开展。气动水养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它在增氧的同时,完成了残饵及粪便的收集,同时又可减少有机物的含量,从而降低化学耗氧量,与传统模式相比,不仅能提高渔业产量,在节水节电和提高综合生产效益也有很大改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各种关于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与实施,对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以及部分水域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水质在线监测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3 水产养殖的独特优势与重要性在于在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大力支撑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加工、渔用饲料、销售和苗种繁育、渔药、储运等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大批渔民通过从事水产养殖行业使生活得到改善。同时,水产品也是优质蛋白食物,脂肪含量较低,是人体摄入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必要来源,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例如,每公斤大黄鱼中蛋白质含量相当于7公斤猪肉中的含量。
3 水产养殖与环境生态问题的解决方案
3.1 建立水产养殖环境智能监控系统
保障现代水产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健全管理的法律的相关规定,该系统是满足水产养殖集约、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需求,是中国农业大学中欧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持的国家863计划的重大成果,使用智能传感、无线传感、通信、通知处理与智能控制等联网技术开发的高端技术科技,可进行水质环境参数的在线采集、预警信息和远程自动监控,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水产养殖联网系统,养殖户可通过手机、计算机等信息终端,实时掌握养殖水质环境信息,及时获取异常报警信息,实现水产养殖的科学技术应用与管理,最终实现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生态平衡的目标。
3.2确立现代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
规划养殖区域,建设现代养殖试范区,改善水产养殖业的生产条件,增强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实现养殖条件和技术装备现代化。大力发展生态型、环保型和节约型综合水关养殖产业。执行国家推行的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的标准,推广先进养殖模式,普及标准化养殖技术,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强水生动物防疫和病害防治,全面加强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建立现代水产养殖科技创新工程,重点围绕良种培育、健康养殖、疫病防控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研究,增强科技创新的利用率,通过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贡献率。
3.3 发展多种类型的水产养殖体系
3.3.1 大众型水产品
大众水产养殖产品数量繁多,它主要包括传统养殖的大宗鱼类以及各种虾、蟹、贝、藻类,发展大众化水产养殖产品,对国家提倡的菜篮子工程以及粮食产量体系起到了有利的保障作用,大众型水产品在国民的食物结构问题中占有较大比例,所以,此类型的水产品供给量和需求量都比较大,在水产养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可有利保证大众水产品的稳定生产,对保障粮食总量安全具有重要贡献。
3.3.2 名优海珍型产品
为了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消费需求,我国加大对名优珍品的研发力度,主要以特色海产品和高档海珍产品为主,这类产品主要是某些地方特色和名贵种类,这类产品的最大特点是产量小,消费群体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因市场价格高,存市量少,为生产和养殖者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受到部分群体的青睐,也逐渐成为水产养殖产量的新增长点,在提升产业化水平、提高养殖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4 制定水产养殖行业规范,加强对养殖规模和养殖生产过程的管理
渔业生产的持续发展需要良好的水域环境,但以往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也会给水域环境带来的各种污染压力。因此,需要通过改革水产生产制度和调整养殖方式保护渔业发展环境,推广有效的生态养殖模式和健康养殖技术。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产健康养殖为主题,以促进渔业增效、从渔农民增收为目标,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创新渔业科技服务机制,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普及科学用药知识、宣传质量安全法规标准,引导养殖者转变观念,提高科学养殖水平,提升渔业科技对现代渔业建设的支撑保障能力。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一系列渔业科技服务活动,使全区渔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渔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的技术水平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养殖者安全用药意识明显提高,健康养殖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2009年,全区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0期,培训渔民10000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0000份(本、册)。
三、活动内容
以水产健康养殖为主要内容,结合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适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和水产技术推广示范工作,由自治区农牧厅渔业局牵头,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自治区水产研究所以及各市、县(区)水产技术服务中心配合,重点做好技术培训、专题研讨、专家咨询、现场指导、编印资料、技术合作。
(一)渔业生产科技服务活动
围绕黄河鲤、黄河鲶、草鱼、团头鲂浦江1号、乌克兰鳞鲤、河蟹等主推品种和池塘健康养殖、大水面生态养殖、水质综合调控、鱼类病害综合防治等主体技术,开展水产养殖技术指导。
1、开展春季苗种检疫工作,入境苗种检疫率达到90%以上,产地苗种检疫率达到80%以上。
2、落实《乌克兰鳞鲤的繁育及大面积推广》项目,生产乌克兰鳞鲤苗种1.0亿尾,推广乌克兰鳞鲤5万亩。
3、开展《稻田河蟹种养技术项目》推广示范1000亩。
4、开展“湖塘大水面生态养殖技术及水生植物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工作,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区的《湖塘大水面生态养殖技术规范》和《水生植物标准化种植技术规范》。
(二)水产健康养殖推进活动
1、加强与上海海洋大学的合作,邀请知名专家来宁开展技术研讨,举办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稻田养蟹技术培训班,全面提高广大渔民养殖水平。
2、重点抓好10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养殖档案,完善养殖制度,实施标准化养殖技术。共落实科技入户1000户,建立水产养殖示范户120户,建立池塘养殖记录档案3000份以上。
3、加强渔业环境检测和水产品质量监测服务,在全区抽查养殖环境150个场点;无公害水产品检测100个场点;水产品药残检测150个场点;渔用饲料检测200个样本;苗种药残检测区内苗种自繁场点15个,外调苗种15批次。
(三)组织参加农业部池塘标准化改造现场会和西部地区盐碱地渔业产业化开发技术研讨会,借鉴先进经验,制定“*淡水池塘养殖生态修复技术手册”,引导及推动引黄灌区旧池塘标准化改造工作。
(四)配合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专家西部行活动,对*水产养殖病害情况进行调研,并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
(五)渔业科技服务年总结交流活动。召开全区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总结座谈会,总结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交流各地渔业科技工作情况。
四、工作进度
3月份:*农牧厅制定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方案,部署各项工作;各地、各级渔业部门组织编印水产健康养殖、病害防治、安全用药等系列实用技术培训资料。
4-10月份:开展渔业科技服务活动;积极对接水产健康养殖专家西部行活动,研讨低洼盐碱地“适水产业”开发技术。深入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渔业科技服务活动,宣传报道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情况,检查指导各地、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
11-12月份:召开全区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总结交流座谈会。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渔业部门要提高对开展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把其作为今年促进渔民增收、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农牧厅成立以农牧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全福为组长,农牧厅渔业局、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水产研究所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工作组,负责组织和协调全区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各地渔业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为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篇5
关键词 兴华水产养殖场;发展规划;安徽蒙城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230-01
1 规划背景
《蒙城县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已于2016年实施,而蒙城县兴华水产养殖场正位于蒙城县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的主要养殖区――宁洛高速公路池塘精养区中。因此,对兴华水产养殖场进行发展规划,符合蒙城县渔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也是蒙城县渔业发展规划的重点。
随着近几年兴华水产养殖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养殖场快速发展,提升的外部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同时,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水产品市场格局的变化,蒙城县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养殖场交通条件的改善,养殖场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机。因此,养殖场必须抓住政策机遇,特别是目前国家对水产养殖场的政策、资金、技术的扶持,通过规划推动养殖场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养殖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 目标和意义
目标:旨在通过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利用5年时间把该渔场打造成为皖北地区最大、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最具特色、效益最显著的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成为引领蒙城县渔业发展的亮点之一。
意义:①有利于发挥本养殖场的区域优势,提高渔业综合竞争能力;②有利于树立优势水产品品牌,提高水产品品牌效益;③有利于带动蒙城县休闲渔业的发展,丰富渔场周边地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1]。
3 规划依据与期限
蒙城县兴华水产养殖场发展规划的依据是《亳州市“十三五”渔业发展规划》《亳州市渔业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攻关实施方案》《蒙城县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次规划年限为2017―2020年。
4 功能定位
4.1 亳州市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充分利用兴华水产养殖场的自然资源条件,通过资金、渔业技术的投入,把兴华水产养殖场打造成能够体现亳州市现代渔业发展水平的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为亳州市绿色水产品、特色水产品、渔业新技术的展示养殖基地和休闲渔业的示范基地,对于蒙城、亳州乃至整个皖北地区渔业生产都有示范带动作用,从而发挥本渔场的辐射示范功能。
4.2 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2012年,兴华水产养殖场按照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标准要求,积极进行了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创建,2012年12月被评为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015年以来,本场加大投资,扩大养殖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在市级示范场的基础上,按照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标准进行规划发展[2],把功能定位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以争取被评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4.3 安徽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兴华水产养殖场在发展渔业生产的同时,又发展了以垂钓、餐饮服务为主的休闲渔业,展现了现代渔业所具有的休闲功能。可把本渔场的休闲渔业发展功能定位为安徽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按照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的标准进行创建申报发展。渔业的休闲功能主要体现在垂钓、餐饮、观光等产业,赋予渔业文化丰富的内涵,为城乡居民休闲提供宁静、清新、优美的田园风景和生态环境,满足与适应人们回归自然、享受宁静与安逸生活的心理和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5 发展布局和重点
5.1 产业布局
蒙城h兴华水产养殖场现有面积14.67 hm2,在规划期内规范建设、稳定面积、提高产量、提升品质、树立品牌、增加效益。规划期内总体布局形成“231”发展格局,即二区并驾、三大体系和一个功能区。二区并驾:指渔业生产区和休闲渔业区协同发展,并驾齐驱。三大体系:指渔业养殖技术体系、甲鱼苗种繁育养殖体系和水产品市场销售体系,共同支撑渔场发展。一个功能区:即餐饮服务功能区,形成年接待能力1.5万人次的餐饮服务功能。
5.1.1 两区建设。
(1)渔业生产区。渔业生产区以养殖生态甲鱼、鳜鱼为主。甲鱼的品种为黄河鳖,黄河鳖为当地传统野生品种,易于养殖,价格较高,供不应求;鳜鱼的品种也应以当地的野生品种斑鳜为主,市场价格较高。大宗淡水鱼精养塘主养草鱼、鲤鱼、鲫鱼等,利用增氧机、投饵机、颗粒饲料进行高密度精养,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又为休闲垂钓提供优质商品鱼[3]。
(2)休闲渔业区。以餐饮、垂钓为主的休闲渔业必须以优质的服务、合理的价格和水产品的品质取得消费者的认可。餐饮服务菜谱上应以本养殖场生产的生态甲鱼、鳜鱼等优质水产品为主;垂钓鱼因是本场自主生产,应以水产品市场价格出售,以低于其他休闲渔业场所的价格赢得消费者。本渔场的休闲渔业除餐饮、垂钓外,可利用资源条件,发展观赏鱼养殖,把本场建设成蒙城县观赏鱼养殖基地,使观赏鱼养殖也成为休闲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餐饮服务、垂钓及观赏鱼养殖为休闲渔业主体的兴华水产养殖场可建成为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5.1.2 三大体系。
(1)渔业养殖技术体系。联合安徽农业大学、蒙城县畜牧水产局,开展产学研联合,制定各类鱼种的养殖、疫病防控等技术规程,编印技术资料,科学养殖,规范生产[4-5],将兴华水产养殖场打造成为科技含量高、养殖水平高、产出效益高的现代化渔场。
(2)甲鱼苗种繁育养殖体系。为提高养殖效益,大规模的甲鱼养殖生产必须有自己的甲鱼繁育场所。因此,养殖场必须形成自己的甲鱼苗种繁育养殖体系。
(3)水产品市场销售体系。兴华水产养殖场以生产生态甲鱼(纯种黄河鳖)为主,目前水产品市场上黄河鳖属于紧俏商品,市场销售价格较高,消费群体相对较少。因此,必须建立好以甲鱼、鳜鱼为销售主体的市场销售体系,随着养殖场休闲渔业的发展,观赏鱼的销售也将纳入养殖场水产品市场销售体系。
5.1.3 一个功能区。完善现有餐饮服务功能,形成年接待服务1.5万人次的接待功能,满足渔场周边居民及来场购销、休闲、垂钓人员的餐饮需求。
5.2 发展重点
在2017―2020年的规划期限内,养殖场要以渔业生产为主、休闲渔业为辅,主辅同步,稳步发展。
5.2.1 渔业生产。渔业生产方面以发展甲鱼养殖、鳜鱼养殖为主。利用早期养殖的性成熟的甲鱼自然产卵,集中人工孵化,生产甲鱼苗种,除用于本场养殖外,还可以出售苗种。甲鱼产卵孵化技术成熟后,可以大规模地进行甲鱼苗种生产,并将其列入养殖场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
5.2.2 休闲渔业。在近期规划内,休闲渔业以餐饮服务、垂钓为主,小规模开展观赏鱼养殖,待养殖技术成熟、销售市场形成后,可进行大规模的养殖,这将是养殖场休闲渔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6 参考文献
[1] 沈蔚,车斌.上海青浦区休闲渔业发展的SWOT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6(6):42-49.
[2] 王健,郁蔚文,田昌凤,等.浅谈标准化水产养殖场设计思路[J].科学养鱼,2013(7):82-83.
[3] 邢化峰.安徽亳州:基地推动农业现代化[J].环境经济,2006(7):63.
篇6
作为全国无公害产品基地和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双河水产养殖基地已小有名气。“高温季节鱼塘缺氧可以做到提前预警,全自动供氧预警系统可有效应对鱼类缺氧。只要打开视频监控,就算管理员不在现场,鱼塘的每个角落也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不仅省去了技术人员来回奔波的麻烦,也使得饲养管理更加科学、准确!”养殖基地管理人员欣喜地对记者说。
柳叶河是贯穿西平东西的主要河道,双河水产养殖基地背靠柳叶河水域,沿河农户对水产养殖有着娴熟的技艺和深厚的情感。双河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围绕草鱼无公害养殖这一主推技术,制定了详细的养殖技术规程,按照水深3米,鱼池浆砌、设施配套、排灌分离的基本要求,开展草鱼高密度分层混养、甲鱼混养和精养鱼池高效健康养殖,年产成鱼30万斤以上,年创效益50万元以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双河水产养殖基地是西平县现代渔业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介绍,西平县现有养殖水面3万多亩,年水产品产量6800吨,养殖品种10余个。已创建农业部水产养殖健康养殖示范场1个,河南省健康养殖示范场5个;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6处,5个品种通过无公害水产品认证,拥有河南省农业厅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基地1个,市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区10个;水产专业养殖有限公司及水产专业养殖合作社达23家。
西平县水产业生产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发展过程。2013年以前,水产养殖多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滞后,缺乏品牌意识,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2013年以来,国家作出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渔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战略规划和部署,西平县农业局水产部门因势利导,以发展培育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协会为突破口,把众多分散的水产养殖经营者组织起来,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规范从业者的生产经营行为,使他们抱团发展,告别了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局面,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据西平县水产站站长徐伟民介绍,在技术推广上,他们充分利用基层水产推广补助项目开展的有利时机,重点推广了池塘高产养殖、鱼病综合防治等技术,着力推进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了自我服务能力,在养殖模式优化方面形成了几大亮点,其中最具特色和规模的有黄鳝、中华鳖、泥鳅生态养殖,高密度草鱼分层混养,河道微流水网箱养殖大闸蟹、美国加州淡水鲈鱼、家庭庭院立体养殖观赏龟等。在基层水产推广补助项目实施前,西平县水产养殖基本上处于半精养和靠天放养状态,不注重资源保护,不控制放养密度,不重视投饵管理和水质调控,养殖效益不高,一般亩产1000斤以下,亩平均产值不足5000元。2013年项目实施后,当年11月,全县仅四大家鱼产量就达38.6万斤,其中有670亩坑塘亩产超过2000斤。尤其是双河水产养殖示范基地草鱼高密度混养模式的推广,使西平的水产养殖环境大为改善,套养的鲢鳙鱼长势喜人,引来全县200多户养殖户来双河基地“取经”。去年,县水产站在全县重点推广了这一养殖模式,使主推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落实到户。
西平县农业局水产部门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规范合作社运行管理,督查指导协会积极做好内部制度建设工作,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同时,实行服务承诺制,坚持实施协会理事带动会员、会员带动辐射户的帮扶措施,努力做好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和水产品营销,依托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和水产科技示范基地,积极打造诚信协会服务平台。
西平县农业局水产部门充分发挥技术、人才、信息优势,组织指导协会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积极开展渔业科技培训及科普宣传活动。在养殖密集的乡镇开展水产科技下乡活动,现场提供水产科技服务,并在县电视台举办水产科技专题讲座。组织会员到水产养殖先进省市参观考察,重点围绕水质调控技术、渔业投入品监管、新型增氧技术进行学习并加以推广。充分利用水产科技示范基地鱼病快诊网络系统,大力推广实时鱼病快诊,解决了渔业养殖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篇7
1.1败血症该种败血症主要讲的是细菌性的败血症,由于区域不同对于这种细菌性的败血症的称谓也不同,但是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单胞菌中的温和气单胞菌以及嗜水汽单胞菌造成,革兰氏杆菌也是引发该种病害的主要因素。主要病理特征为出血性或者是溶血性的腹水病以及腹水病、爆发性的淡水鱼流行病,都是在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
1.2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会降低鱼类血液中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数量,水中的亚硝酸盐会通过鱼类的呼吸作用直接进入血液,影响鱼类血液成分,从而降低血液的载氧力。由于组织缺氧因而鱼类的摄食量就会降低,因而会加重组织缺氧,从鳃部开始发生病变,影响呼吸,同时会对平衡能力造成影响。发生病变的鱼类会出现黑紫色血液以及红褐色血液,血液成分的改变导致内脏皮膜通透性改变,使得渗透能力下降,造成组织充血,出现类似出血病症状。
1.3瓜虫病该类疾病是一种原虫病,由寄生虫引起,是在淡水养殖业中经常发生的病害。可以说所有的淡水鱼品种都受到过瓜虫病的侵害。小瓜虫的生长以及寿命会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二十至二十五摄氏度或者一摄氏度时最容易感染瓜虫病,而水温超过三十度以后虫体发育就会受到抑制,因此夏天发生瓜虫病的几率较小。主要的病理特征是在鱼体表面出现白色小点,或者在鳃上出现白点,因此这种病症又被称作白点病。
2病害的防治措施
只有推行健康的养殖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问题,坚持“以防为主,防止结合”的原则,加强养殖生产管理,保护养殖环境。
2.1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措施细菌性鱼病主要有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以及细菌性败血症等,引起病变的细菌主要是水气单胞菌、黏球菌、弧菌、假单细胞菌等。当水质恶化,而且有适宜的温度调节,这些病菌通过鱼的呼吸经鳃到达鱼的体内,生成病灶。所以保证水的质量,控制好水温是完全可以避免此类鱼病的发生。
2.2病毒性病害的防治措施水产养殖病害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是病毒性病害,这是导致鱼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主要的水产病有河蟹抖抖病、虾类肌肉白浊病等。主要预防措施有,首先是彻底清塘后,在将鱼放入池塘的7d前,用精碘再进行一次消毒。这种方式对病毒性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次,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增加2次精碘的使用;如果已经发生病害,使用内服药,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3防治思路以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项目,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从我国的水产养殖行业的实际出发,考虑到当下我国的综合环境,在水产养殖中结合水生物防治病害工作上的基本原则,将预防和治理相互结合,主要以预防为中心,进一步实现我国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资金是防治水生病害发生的主要基础,财政补贴是水产病害防治的主要来源,因此在水产生物的病害预防以及治理中相关技术的研发需要积极的争取资金,并对相关的研发配套设施进行逐步的完善。而病害的防治少不了渔药,因而渔药需要同不断改变,渔药的研发技术需要随着疾病诊断技术的提高而推陈出新。
从养殖技术上的提高上也能够提高水产养殖的健康性,降低病害的发生几率,而养殖技术的推广主要的侧重点为生态养殖。生态养殖的手段主要通过水体以及自然生物环境中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用以预防和治理水环境病害的发生。因而,对于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养殖首先应当保证养水,这一理念是推广水产养殖的基础理念。其次,水产养殖的规模化养殖能够很好的对病害预防和治理。诸如在规模化的养殖中,养殖场能够通过申请财政补贴获得病害防治基金,以此积极的去寻找并推广水体养护措施或者是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措施。诸如:对芽孢杆菌制剂的使用推广,EM菌剂的使用和推广(乳酸菌做为菌液主导),这些微生物制剂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化学消毒剂,成为新兴的水质净化剂,以此,创造出更加健康更加自然的生态环境进行水产养殖,更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最后,财政还会在病害的治理以及疫苗的使用研发上给予一定的补贴,而该类工作需要适当的水产养殖示范基地,而基地的建立需要尽可能的保证养殖环境具有代表性。
4结束语
篇8
关键词:“猪-沼-果(草)-鱼-鸭”立体养殖模式;微生物制剂;苗种饲料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4-0134-02
“猪-沼-果(草)-鱼-鸭”山塘水库立体养殖技术,利用苗种饲料和微生物制剂等进行饲养,推广机械化环保养殖模式,利用增氧机、投料机和吊网等,克服了以往山塘、水库水深草密暗沟多危险多带来的捕捞困难的缺点,是一种低碳、环保、循环利用的生态渔业养殖模式,有利于提高水产品质量及产品竞争力,增加养殖产量。
蕉岭县地处粤东北,位于粤闽赣三省交界处,隶属广东省梅州市,境内山多地少,生态环境优美,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是鱼类及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繁衍、生存、栖息的理想区域。但由于我县地域面积狭小,水产养殖面积更为缺乏、分散,不利于规模化一体化大型养殖的发展,必须走“精、专、细”的发展道路,多出绿色、有机、无公害的长寿健康水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为了顺应我市建设“客都草鱼”地理标志性品牌和我县开发长寿食品“长寿鱼”的发展战略的需要,笔者选择在蕉岭县文福镇顺进鱼类养殖合作社的水库生态环保养殖示范基地作为试点,在我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多次进行试验,开展生态环保养殖试验及示范,制定生态环保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摸索出健康高效的养殖新模式,总结出适合粤东北山区推广的“猪-沼-果(草)-鱼-鸭” 山塘水库立体养殖技术并进行推广。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1 “猪-沼-果(草)-鱼-鸭”养殖模式
山塘、水库养殖滤食性、草食性鱼类的生态环保健康养殖模式――“猪-沼-果(草)-鱼-鸭”有机结合健康养殖模式,即把猪、鸭、水产养殖与饲草(果树)种植结合在一起,农家无公害苗种饲料饲养猪、鱼、鸭,山塘水库周边种饲草饲养鱼类[1];鸭替果树、草地、水库捉虫,鸭粪用来肥水,对鱼类生存形成优胜劣汰法则,有利于种群发展。猪粪肥经沼气池发酵后作饲果(草)和培育水质的肥料,猪场排泄物经干捡粪和固液分离后,粪渣固体经过堆积发酵加点豆粕充分酵解制成有机肥,将其运输至果园、草地等作为基肥或追肥,虫草又可以喂鱼。污水则进入沼气池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猪场及养殖基地及附近居民的灯火照明等,沼液则通过人工搬运或地下铺设管道运输至果园、草地作为肥料。通过这种模式猪场粪液作为有机肥料被果树草地完全吸收利用,不会对环境及水源造成污染,有效地解决了果园草地的有机肥来源问题,使得养猪场不向外界排放污染物,形成良性循环[2]。
以草鱼等草食性鱼类为主养鱼,混养一定数量的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等。鱼种搭配比例:草鱼淡水白鲳60%、鲢鳙30%、鲫鱼及其他鱼10%。鱼种规格:草鱼10尾/kg以下、淡水白鲳8~10尾/kg、鲢鳙鱼10~20尾/kg。用草料(或部分苗种饲料)喂养草鱼,排出的粪便可以肥水,有利于培养浮游生物,鲢鱼、鳙鱼滤食浮游生物降低了水质肥度,而鲤鱼、鲫鱼又以草鱼吃剩的残饵、碎屑和底栖生物为食,减少有机物的残留,降低了水质污染。经过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的共同作用,既净化了水域环境,又促进了主养品种草鱼(部分淡水白鲳)的生长。利用淡水白鲳吃掉养殖水体中的野杂鱼和体质较差或生病的鱼虾,不仅可以防止主养品种的发病以及疾病蔓延,还能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3]。
2 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在本方案中主要起到降解水中的硝酸铵等有毒有害物质,改善水质环境的作用,根据鱼类生长的不同阶段、水质不好的时期,按照使用说明按需投放。试验表明:使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鱼塘鱼类健康活泼,全年少患病,少浮头,溶氧量较高,化学需氧量低,水中氮、磷含量降低(表1),使用微生物制剂的池塘,水质明显改善,透明度提高10%~15%,氨氮降低70%左右,亚硝酸盐降低80%左右,饵料系数降低8%左右,溶氧提高20%左右,鱼类发病率明显降低,尤其对一些年久失修的老化池塘,定期使用后效果更加明显,而不用微生态制剂死水塘,鱼类常年患病不断,气温闷热或气压较低天气,鱼类浮头死亡严重[4-5]。
3 加强水源管理
每年生产前要对水源进行水质检测,养殖季节对水库水质进行检测,每15~20d用生石灰{节水质,对水源不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的水源坚决放弃,清理养殖场周围环境,不留卫生死角,避免外源污染和人为污染水库养殖场。
4 机械化环保养殖模式
养殖过程中,使用增氧机、投料机和吊网,有利于鱼类生存和繁衍,提高产量,有利于群鱼定时定点喂食,也利于捕捞。
5 推广普及“猪-沼-果(草)-鱼-鸭” 山塘水库立体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技术
苗种统一采用有苗种生产单位资质的国家、省、市良种场生产良种,鱼苗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游动能力强,体表无病斑和明显病症,无检疫性病害及其他疾病。鱼种放养前10~15d,用生石灰消毒水库水体,带水消毒,生石灰的用量为1800~2250kg/hm2,7d~10d后,施放经发酵腐熟有机肥3000~3750kg/hm2培肥水质,5d~7d放养鱼种。放养前,严格消毒苗种,方法是用3~5%食盐水浸泡消毒5~10min再进行放养,放养以草食性鱼为主,肥水性和杂食性鱼为辅;多养中上层鱼类,少养底层鱼类。放养数量要根据水面面积、水源状况、增氧设备。鱼种大小和养殖技术综合考虑。一般按每hm2水面(指能常年稳定保水水位时水面面积)放大规格鱼种7500~15000尾,产量3000~7500kg。投喂饵料总的指导思想是“抓两头重中间”,即早春晚秋季节以喂精料为主,投饵数量少,而投喂重点在鱼类生长旺季的7―9月份,这期间饵料数量质量都要求更高。早春和晚秋每天投饵一次,以配合颗粒饲料或豆饼豆粕类饵料为主;7―9月每天投饵二次,上午下午各一次,先喂草料,后喂配合料或豆饼豆粕类料。同时按“四定”(定质定量定时定位)“三看”(看天气看水质看鱼吃食情况)方法操作投饵。其次,积极防病,掌握以防为主的原则,对症下药。
6 结论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推广了”猪-沼-果(草)-鱼-鸭”立体养殖模式,推广使用了微生态制剂、普及“猪-沼-果(草)-鱼-鸭”山塘水库立体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技术,并总结出1套适用于本地区的生态环保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带动我县山塘、水库生态环保养殖技术的广泛应用,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主要污染负荷10%,提高养殖效益10%~15%。
参考文献
[1]戴春山.猪沼果鱼鸭生态模式技术 [J].福建农业,2001(4):24.
[2]修金生,吴顺意,周伦江,等.福建省猪-沼-果(草、林、菜)生态养殖模式与应用[J].福建畜牧兽医,2010,5(32):49-51.
[3]贺斌,廖泽龙.山塘水库高产养鱼的技术推广[J].养殖技术顾问,2011(11):268.
篇9
关键词:虾蟹增养殖技术;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209-03
水产养殖专业是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专业,其毕业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虾蟹增养殖技术》作为高职类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主要讲授虾蟹类的生物学知识、育苗基本原理及技术、养成原理及技术和虾蟹类的增殖技术等。近年来,教研组教师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理念,使学生更加符合生产一线的要求,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对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优化。
一、结合生产实际、优化教学内容
本课程内容的设置源于水产行业的发展,在调研和分析了江苏省和周边省市水产行业发展趋势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在“工学结合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不断更新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突出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成为合格的水产行业需要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的优化主要体现在“精、深、新、练”四个方面。“精”是指联系实际,把握区域特色突出重点。江苏省作为我国的水产大省,目前已经形成河蟹、青虾、克氏原螯虾、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等甲壳动物的特色水产业。我校培养学生就业主要面向省内和周边地区,因此在教学内容组织上,要以这些甲壳动物作为重点,讲精、讲透。“深”就是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虾蟹增养殖理论与养殖生产实践的密切结合。“新”是指在教学内容方面,根据虾蟹养殖技术、养殖方式及养殖品种的发展变化,删繁就简,推陈出新,引进和介绍国内外虾蟹增养殖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如把抗病毒对虾苗种培育、大棚养殖对虾技术、河蟹生态养殖等本学科最前沿的内容充实到课程教学之中。“练”是指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能更快适应生产岗位的要求。水产养殖专业是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因此需要增加实验教学课时,使之达到总课时的30%左右,同时需将专业实践和顶岗实习纳入课程体系,并构建相对对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水产养殖技术作为我校2010年新开办的专业,教学基础相对薄弱,本课程主讲教师缺乏生产实践经验,但充满创新精神,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此课程组归纳总结出以下三种方法。
1.提高教学趣味性。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课程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好的开篇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和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提出问题:我们选购河蟹时有什么样的评判标准,如何提高养殖效益?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学生此时可能对答案背后的原因充满好奇,带着找寻答案的动力进入课程的学习能调动其积极性。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生产实践中的趣事和目前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引入教学,满足学生新鲜感的同时使学生对专业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学生讲课和课堂辩论。传统教学主要采用教师上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主动性,为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部分章节由学生辩论、学生讲课等形式完成的方式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积极响应。例如针对目前河蟹养殖过程中出现追求产量和质量两种趋势,可组织学生对此展开辩论,在增强课堂活跃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聘请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学者走入课堂。国内许多行业都存在产学研严重脱节的问题,水产行业同样如此。学生作为行业的生力军,是知识和技术的传承者,只有把企业和科研单位请进课堂才能培养出既懂生产又能科研的复合型人才。例如介绍河蟹养殖时,邀请河蟹养殖专家就“河蟹生态养殖”作专题报告,让学生对生产一线的技术现状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向学生介绍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及动态,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注重实践教学、提高人才质量
水产养殖行业一般是处在农村或者是更加偏远的地域,生产工作条件比较艰辛,收入待遇不高,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仍然是没有出息的职业,学生对水产专业有本能的抵触与厌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教学的加强有助于学生对水产养殖业的全面了解,降低他们的抵触情绪,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改变社会对水产养殖就业的评价,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虾蟹增养殖技术》作为本专业核心课程,其实践性和应用性更强,实践教学改革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为提高处理实际生产中出现养殖问题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1.构建新型的实验课程体系。《虾蟹增养殖技术》作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需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此我们增加了实验课时,使实验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左右。本课程由于教材、教学环境和实验设备等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的实验项目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综合性实验和系统的课程实习,这就大大限制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为此课程组缩减了验证性和基本操作性实验所占的比例,同时根据生产实践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创新性实验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同时也需要大量经费,教师可以与自己的相关课题联系起来,例如可以把“早春河蟹池塘的青苔问题比较严重,如何处理既能有效又经济实惠地解决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把部分试验交由学生设计和实施,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创新意识。
2.将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纳入课程体系。水产养殖的生产过程周期较长,课程设置的实验和教学实习时间较短只能了解某个阶段。虾蟹水产品种类繁多,学校又不可能建立所有品种的实训基地,所以为期1周的教学实习都是去相关的养殖场走马观花地参观1~3小时,学生只能了解大概过程,不熟悉生产的整个流程,根本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长此以往,学生一方面会抱怨缺乏实践动手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却又轻视实践教学活动。我校的培养模式为前2年在校学习,最后1年顶岗实习,而水产养殖专业是一个季节性比较强的行业,每年的3~10月份为生产旺季,其他季节则处于休息状态。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水产教研组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寒暑期社会实践和毕业顶岗实习纳入课程体系,首先将第3学年的实习分成2个阶段,分别在大二和大三下学期去企业进行为期6个月的生产实践,这样就能充分利用生产旺季开展实践活动,同时还能利用淡季回学校补充理论知识,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此外,在第1学年的暑假,学校也鼓励学生去企业进行为期2个月的短期实习,这样既能让其对水产行业有大体认识,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又能为新学期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为期1年的试验,这种实践改革得到学生的普遍支持,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也确实起到明显的效果。
3.加强校外培养基地建设,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培养模式。学校建立自己的实训基地能最便捷地为学生实践提供保障,但是基地的建立、运行和日常维护管理等需要大量的投入,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高校短期内往往无法建立与课程配套的实训基地,而大型的水产养殖企业具有众多的养殖场所,两者若能深化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能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使学生熟悉企业工作环境、流程和制度,增强实际操作能力。目前学校已与多家育苗场、饲料、渔药、养殖场等相关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并与企业联合建立水产养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将科研、教学和学生的就业结合起来,每年列出教师研究课题的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就业的规划选择适宜的研究课题,然后在学校的统筹规划和教师的沟通下,企业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基础设施的支持,为学生提供生产实习的机会和条件,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并在同等条件下将科研成果优先在该企业应用转化。同时促进学生与企业之间相互了解,建立初步的人才培养、就业关系,形成产、学、研、就业的长期稳定合作模式,确保科研项目的高质量完成,提高企业的科研意识和水平,提升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和就业率。
总之,通过对《虾蟹增养殖技术》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都得到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高,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在后续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将根据专业特点,积极加大投入,自主建立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水产动物综合实训基地;与企业进一步合作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模式。此外,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应继续改进教学方法,多采取讨论式、报告式等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使教与学很好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黄瑞.虾蟹增养殖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向枭,陈建,段彪.水产养殖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196-198.
篇10
关键词:防治措施;病害;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中越来越多的病害成为了水产养殖者最大的担忧,但是病害爆发的种类以及频率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这极大的冲击了水产养殖业,使得很多水产养殖人员纷纷转业。文章通过对现代水产养殖中较为常见以及最近流行的几种病害进行了分析介绍,并相对的提出了防治病害的措施。
1 病害发展
1.1 种类增加
水产养殖中会产生多种病害,并且病害的发生会随着环境污染以及水体污染,变得愈发严重,每年病害的种类都在增加。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水产养殖病害有鲤鱼出血病以及三代虫病;草鱼的赤皮病以及烂腮病;虾类的寄生虫病以及红腿病和细菌病等等。
1.2 抗药性的增强
病害会随着药物的使用而出现一定的抗药性,这是物种进化的必然结果。但是病害抗药性为防治病害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造成病害公害化,如车轮虫病发展成中华腮病,细菌性肠炎病或者是赤皮病发展到败血症。同样的病害由于产生了抗药性,使得药物的作用时间加大或者用量加大,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实际对于病害的防治要不断的变换药品的种类,但是治疗效果上却不理想。
1.3 破坏范围愈来愈广
由于水体具有流动性,因此,病害会随着水体不断地流动,从而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导致了病害的流行。很多病害的发生都具有季节性,但是由于水体的该种特性导致了季节性病害演变为了多季节性病害或者是全年病害,且流行的时间间隔也愈发短暂。
2 常见类型
2.1 败血症
该种败血症主要讲的是细菌性的败血症,由于区域不同对于这种细菌性的败血症的称谓也不同,但是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单胞菌中的温和气单胞菌以及嗜水汽单胞菌造成,革兰氏杆菌也是引发该种病害的主要因素。主要病理特征为出血性或者是溶血性的腹水病以及腹水病、爆发性的淡水鱼流行病,都是在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
2.2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会降低鱼类血液中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数量,水中的亚硝酸盐会通过鱼类的呼吸作用直接进入血液,影响鱼类血液成分,从而降低血液的载氧力。由于组织缺氧因而鱼类的摄食量就会降低,因而会加重组织缺氧,从鳃部开始发生病变,影响呼吸,同时会对平衡能力造成影响。发生病变的鱼类会出现黑紫色血液以及红褐色血液,血液成分的改变导致内脏皮膜通透性改变,使得渗透能力下降,造成组织充血,出现类似出血病症状。
2.3 瓜虫病
该类疾病是一种原虫病,由寄生虫引起,是在淡水养殖业中经常发生的病害。可以说所有的淡水鱼品种都受到过瓜虫病的侵害。小瓜虫的生长以及寿命会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二十至二十五摄氏度或者一摄氏度时最容易感染瓜虫病,而水温超过三十度以后虫体发育就会受到抑制,因此夏天发生瓜虫病的几率较小。主要的病理特征是在鱼体表面出现白色小点,或者在鳃上出现白点,因此这种病症又被称作白点病。
3 病害的防治措施
只有推行健康的养殖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问题,坚持“以防为主,防止结合”的原则,加强养殖生产管理,保护养殖环境。
3.1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措施
细菌性鱼病主要有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以及细菌性败血症等,引起病变的细菌主要是水气单胞菌、黏球菌、弧菌、假单细胞菌等。当水质恶化,而且有适宜的温度调节,这些病菌通过鱼的呼吸经鳃到达鱼的体内,生成病灶。所以保证水的质量,控制好水温是完全可以避免此类鱼病的发生。
3.2 病毒性病害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病害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是病毒性病害,这是导致鱼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主要的水产病有河蟹抖抖病、虾类肌肉白浊病等。主要预防措施有,首先是彻底清塘后,在将鱼放入池塘的7d前,用精碘再进行一次消毒。这种方式对病毒性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次,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增加2次精碘的使用;如果已经发生病害,使用内服药,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4 防治思路以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项目,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从我国的水产养殖行业的实际出发,考虑到当下我国的综合环境,在水产养殖中结合水生物防治病害工作上的基本原则,将预防和治理相互结合,主要以预防为中心,进一步实现我国的水产品质量安全。
资金是防治水生病害发生的主要基础,财政补贴是水产病害防治的主要来源,因此在水产生物的病害预防以及治理中相关技术的研发需要积极的争取资金,并对相关的研发配套设施进行逐步的完善。而病害的防治少不了渔药,因而渔药需要同不断改变,渔药的研发技术需要随着疾病诊断技术的提高而推陈出新。
从养殖技术上的提高上也能够提高水产养殖的健康性,降低病害的发生几率,而养殖技术的推广主要的侧重点为生态养殖。生态养殖的手段主要通过水体以及自然生物环境中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用以预防和治理水环境病害的发生。因而,对于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养殖首先应当保证养水,这一理念是推广水产养殖的基础理念。其次,水产养殖的规模化养殖能够很好的对病害预防和治理。诸如在规模化的养殖中,养殖场能够通过申请财政补贴获得病害防治基金,以此积极的去寻找并推广水体养护措施或者是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措施。诸如:对芽孢杆菌制剂的使用推广,EM菌剂的使用和推广(乳酸菌做为菌液主导),这些微生物制剂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化学消毒剂,成为新兴的水质净化剂,以此,创造出更加健康更加自然的生态环境进行水产养殖,更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最后,财政还会在病害的治理以及疫苗的使用研发上给予一定的补贴,而该类工作需要适当的水产养殖示范基地,而基地的建立需要尽可能的保证养殖环境具有代表性。
5 结束语
水产养殖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但关系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而病害对于水产养殖企业、个人的影响可以说关系着生存、发展的问题,而对于民众来说是关系到衣食住行的基本问题。因此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应当对其发生以及扩散流行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保证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以及水产的健康,真正实现健康养殖。
参考文献
[1]朱丽娅,普家勇.水产养殖病害综述[J].渔业致富指南,2005(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