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9 03:01: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践教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践教学总结

篇1

一、活动主题确定的自主性

活动主题的确定,应该基于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关注、热爱,主题的确定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我提醒学生可以从身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事物中去思索、发现,选择的范围十分广。最后确定大主题时,我们采用提出问题——小组归纳——提出主题——集体决议的形式,再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选择子课题(小主题),研究其中的某一方面,自愿组成活动小组,开展研究。

二、活动计划制定的有序性

无规矩不成方圆,计划的制定有助于学生全程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分工合作,逐层深入,有的放矢,张弛有度。先做什么,该怎么做,接着做什么,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该怎样解决。特别是某些细节,需要制定更详细的计划,这就需要老师细心的指导,比如学生计划去采访某个人,师应提醒学生采访前要先把准备采访的时间,采访的问题预设好。

三、活动过程开展的灵活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是开放的,天地之间的所有空间、万物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应该是给予孩子更广阔的空间,去社会上调查、研究,把学习的外延逐步扩散到家庭、社会及各个层面上。应大胆放手让学生真正去动手、去实践、去探究。走出课堂,脚步迈向社会去调查、记录、访问;团结协作,学会解决问题,比如制作手抄报,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排版,有的查资料,有的画图,有的写材料;动手实践,融入真切情感,比如孩子对种植蔬菜十分感兴趣,便让他们亲自动手,在种植、养育过程中触摸着小生命,记录下它们成长的轨迹,感受生命成长的点点滴滴,感动着自然与生命的奇迹。

篇2

一、确定研究内容

1、围绕课堂教学实践,营造生态化课堂教学环境;

2、围绕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改进教学行为;

3、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进课堂教学策略;

4、围绕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生态化教学评价。

通过研究激发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原动力,建构自主、自学、自由的课堂,凸现教学的生命性、生长性、生成性。以语文、数学科学为重点,开展生态化教学实践研究,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生态发展。

二、重点研究工作

本期我校课题组在教科室的指导下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每个主研人员和参研人员积极学习,主动实践,探索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

1、制定方案计划

2月我们接到任务以后,根据总课题组的研究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我校的子课题研究方案并进行再次修改,确定了我校子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确定近阶段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

2、组织理论学习

3月组织全体研究人员进行生态化课堂教学理论学习,如:《构建生态化的合作学习课堂》、《论生态课堂及其构建策略》、《生态课堂教育的又一种追求》、《遵循生态规律构建生态课堂》、《论课堂的生态本质和特征》等。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生态化理论基础,明确生态化课堂的特征和内涵,探索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

3、营造教学环境

生态课堂是回归自然、崇尚自主、整体和谐、交往互动、开放生成和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和完善生命发展、提升生命质量的场所。营造生态的教学环境对于生态化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1)布置温馨的学习环境

教室布置标语和图案,让学生感受学习氛围的轻松和愉快,环境的温馨与舒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愿望。

(2)建立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师生之间平等对话,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胆质疑问难,勇于动手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的信心。

4、践行课题研究

(1)开展调查分析,准备实施研究

在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的同时对我校的学生和老师开展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分析研究,撰写了调查研究分析报告,为思考实施计划打下了基础。

(2)结合班级特色,进行研究分工

方案和计划拟定之后,组织研究人员召开会议,对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的5个环节进行研究分工。

课程预习:彭玲、张利、黎静

情景创设:谷英、胡登菊

目标导向:李煊毅、周瑜

交流讨论:陈瑶、尹平

反馈拓展:黄东、钟安娜

针对自己的研究环节开展课堂实践,寻找自己的实践方法,以教学随笔和研究心得等方式写出了研究感想,为下一步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考。

(3)课堂实践展示交流

本期生态化课题进行了两次研究展示活动,每次展示有主题、有交流、有引领。

4月9日上午,周瑜和李煊毅进行了生态化课堂实践展示,课题组罗咏梅和董晓宇老师到我校进行课题研究指导,一起研究了小学生态化语文教学的目标导向教学设计,同时对我校的语文教学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4月17日上午,我校举行了数学专场的说、上、评“三课”比赛。参加本次活动的有进修学院教研员吴行鹏老师和六校联动的领导和老师们。这次活动以比赛为契机,紧紧围绕“探索小学生态化教学模式——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有效参与”为主题进行教研活动,按说课、上课、集体研讨,最后专业引领几个环节开展。王国利老师说课生动形象,黄东老师说课深刻明理;钟安娜老师执教的《探索规律》和陈瑶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性质》,都以生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自主探讨、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问题意识;集体研讨时从不同角度分析学生在课堂的有效参与,并提出了一些值得老师们探讨的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最后,进修学院教研员吴行鹏老师对这次活动进行了专业引领提升。

(4)开展多种交流活动

①主题交流活动。本学期在半期和期末分别举行了一次关于课题研究的主题交流活动。一次是“关于如何创设生态化教学环境”的交流,一次是“研究感想”的交流。

②课堂现场交流活动。课题研究人员之间相互听课,学习课堂教学中好的方法,弥补生态化课堂教学的不足。

三、取得的经验

(1)创设良好的情景,激发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境教学中,学生学习会亲临其境,兴趣盎然地看看、听听、想想、说说、做做,愉快地完成学习在务。

(2)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生就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在、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

(3)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堂生话,增强课堂生命话力。只有创造丰富的课堂生话,动员学生各种感官参与课堂话动,才能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生话气息和生命话力。教师要善于设计各种动口、动手、动脑相结合的教学话动,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美妙意境,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积极运作起来,出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堂生活景象。

四、问题的思考

1、课题研究还不够深入,对课题的认识也不够深,课堂变化不大

篇3

关键词:实践教学 目标方法 内容 考核

针对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历来受到各级教学的重视,早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书中就突出强调了“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各高等职业院校也不断的去探索、总结适合自己的实践教学方法。关于高职英语的实践教学方法,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环境,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考核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一、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的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自身所处的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科特色,明确学校应该向社会输送什么样的人才,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主旨,在分析岗位能力的基础上,准确合理地定位教学目标。

例如,笔者所在的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国际商贸名城义乌,有全球闻名的“中国小商品市场”。学院建有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学院,开设了电子商务创业班、敦煌班、ebay班,为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搭建实践平台。因此培养工商贸易学科人才定位为学院实践教学的目标。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目标的调整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如果没有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配合,就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高职英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实际英语应用能力,如何在高职学生英语成绩相差悬殊而学时又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既传授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对所有高职英语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必须采取分级教学,体现个性化教育理念。同时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受益于环境的优势,义乌每年要举办多次各类博览会,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人员到义乌来洽谈各类合作贸易。学院抓住机遇,鼓励学生去当志愿者,去为外国友人作翻译、当向导,即充实了自己也为社会做出了一定贡献。

三、教学内容

面对新环境对高职院校人才的要求,高职英语的实践教学内容必须作出相应调整,即对当前高职英语教材千人一面的格局应该作出相应改革,根据每个学校具体情况,编写适合自己的高职英语教材。

学院开设了基于网络商务平台的“敦煌班”,该平台主要针对国外市场进行网上贸易。鼓励学生通过平台去学习、去创业,在创业过程中增进自己的英语水平。

四、教学考核

教学考核是高职英语实验教学最终能否真正落实执行的重要环节,教学考核不仅仅针对的是学生还有教师。教学考核体系用于检测学生语言学习状况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为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各学校都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同步水平测试体系,对每学期、每学年学生应达到的水平做出具体要求,并组织测试。英语测试不仅考核学生英语语言知识,而且要考核学生实际应用能力,避免应试教育,使学生更注重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摆脱应试学习模式。考试方法采用口试和笔试、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考试内容具有开放性。另外,在分级教学中,设立升级和降级考试制度,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参考文献:

篇4

一、加强学习,提高理论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门刚刚开始实施的课程,我们学校还没有形成规范的教学模式,一切都是在摸索、探索。为此,我在教学中采取的策略是: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为了更多的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我在网上搜集了各种网站中国综合实践活动网、综合实践活动网,并与许多综合实践方面的专家进行网上对话,网上答疑,认真倾听他们的讲座。学习了沈旎、张建芳、冯京广的教学思想并认真领悟他们的思想精髓。与全国各地的综合实践课老师进行博客交流,通过留言、跟帖等方式,相互沟通,互相答疑。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我业务水平的提高,已有外出学习的机会,立即派我参加。为了不辜负学校领导的殷切希望,也为了让自己迅速成长。我每次学习都认真的听、认真的记,在认真听、记的同时积极思考。例如今学期在桓台省优质课观摩时,我在听课的时候,不单单听老师是怎么讲的,同时我会在心里预设如果我讲这节课我会怎么做,然后和授课老师的课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好。往往感觉自己的设计真的不如他们精心备出来的。在比较中找差距,听了多少节课,自己默默地就背了多少节课,虽然很累但是却有了很多收获。通过学习,了解综合实践课的课型、讲授方法、基本理念等等。

二、积极研究,开发探索教学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学生的亲身经历为基础的课程。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选题就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正因为如此国家没有统一的教本、没有现成的教学课题,任课教师只能结合自己本地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的开发教学内容。这就加大了综合实践课老师的任务。这一学期我考虑时间、季节、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的教学实际等方面在三个年级分别开设了“关注身边的垃圾”、“关于吊兰的探究活动”“关于大蒜的探究活动”。首先上网搜集有关的教案加以借鉴,然后搜集相关内容的资料进行整理、整合和加工。让自己掌握起了第一手资料,然后,再带领学生进行研究,在学生研究的过程中在进行有效地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及时改进,让每一个研究课题更加的具有可操作性。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有准备,没有准备就不会成功,教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三、积极实践,努力开拓教学新局面

有人这样说,综合实践课老师真好,每天上课领着孩子玩,玩够了就下课了。我听到后,不想有任何辩解。因为他们没有教,你辩解也是别人听不明白的,干脆什么也不说。长期以来学校、任课教师不太重视综合实践课,造成学生的认识也出现了偏差,认为综合实践课

就是玩的课,每次上课学生纪律都十分糟糕,上课前都要花几分钟的时间组织教学纪律。在上课时老师讲授,学生不注意倾听。让学生讨论的时候,学生说话聊天。面对这样的情况,着实让我头疼。在教学时,我首先和学生聊天,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了解学生喜欢干什么不喜欢干什么。同时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在此基础上我又讲述了我们这一科目的意义、活动方法方式、列举了其他有名的学校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收获。学生们看了特别感兴趣,纷纷要求我们也那样做。通过这一过程我把“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在开展活动就好开展了。一个班面对60个学生,开展活动谈何容易,于是我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组都设立小组长,小组长全权负责,小组内既有严格的分工又要紧密的合作,同时小组之间展开良性的竞争。这样人多,分工细,大家加强了合作,良性的竞争让各小组取得了“双赢”,各项活动都搞的有声有色。六年级种植的大蒜,郁郁葱葱,有的学生和老师禁不住诱惑,偷偷的掐了品尝。五年级种植的吊兰,放在教室的厨架上,不仅装扮了教室,也净化了空气。三年级的孩子用垃圾做了许多手工,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探究的过程,也是我学习的过程,我学会了如何和孩子沟通,如何搞好实践活动。更让我感叹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想象力、动手能力是我们无法预料的。

四、认清不足,加以改进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也有一些收获。但是仍然存在不足。

1、在教学过程中,还有部分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参加进来。

2、部分学生在组长分工时,存在抵触情绪,影响了任务的完成效果。

篇5

[关键词]病理学;双语教学;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014-01

目前,随着“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以专业英语作为工具获取知识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各学科的专业医学术语及本专业的最新进展。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加强国际交流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部已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必须开展双语教学,本文就开展病理学双语教学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1.选择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

所谓双语教学,实际上是用母语与外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用语:在我国,双语教学主要是指用英语教学,必要时用汉语进行解释。我国的双语教学分为三种形式:浸入式双语教学,即只使用英语教学,这是双语教学的最高境界,但现阶段要广泛推广尚有一定难度;保持式双语教学,即部分用汉语教学,部分用英语教学,汉语英语穿插使用;过渡式双语教学,即从部分用英语授课过渡到全部用英语授课。目前能全部用英语授课的教师并不多,所以英文教材加上中英文授课是适合我国高校现状的一种过渡方式,具体到病理双语教学中,我们选择以下模式:用英文病理学教材,教案、课件、板书基本用英文书写,在讲授病理知识的过程中70%的内容使用英语。

2.充分的课前准备

授课之前,查阅大量的病理学相关外文资料,对讲授的课程内容做好专业知识和专业外语的充分准备。第一步,首先是确认课件中病理专业词汇的准确及专业表达的正确;第二步,练就课堂专业英语的口语表达及表述的正确性、流利性;第三步,需要具备与学生交流的英语交流能力,既包括良好的听力和口语技能。

另外,每章节都准备一个英语小结,在对本章专业内容进行概括时,尽量将典型的专业词汇融入其中,便于同学课后复习巩固。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思考、记忆、提问,在不知不觉的教育引导中,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增强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心理准备

首先,在学习方式上,为了能够适应全新的病理双语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率,应鼓励学生在课前对教师发放的资料进行预习,对陌生的病理学词汇进行检索、查阅和记忆。这样的主动学习方式是对学生能力提高的良好促进剂。

其次,课程教学中进行的教师与学生之间交互式的问答交流也同样是对学生的挑战。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也需要对专业知识、专业英语进行整合并运用较好的表达方式传递信息。因此,这同样也是对他们知识的检验。

再次,课后学生在复习课堂内容的同时,会通过对国内外名校的病理学教学资源的学习,尤其是通过阅览大量精美的图片、动画和示意图,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病理学知识,还可以逐步提高专业英语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双语教学创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大量的阅读拓宽了知识面,为学生以后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学生对于病理学双语教学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心理准备。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在学习的最初阶段,学习环境的改变和学习方式的变化会带一定的压力,此阶段的学习可能会使部分学生产生急躁和焦虑不安的心理,教师应该及时予以鼓励和开导,提供必要的意见和建议。

4.双语教学中的师资问题

病理学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师资。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双语教学对病理专业授课教师的要求相当高,不仅要求他们精通病理学知识,而且要能用准确、流利的英语讲解病理知识,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为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可以利用现有师资中英语水平高的教师担任双语教学任务,并对教师进行定期英语培训。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归国访问学者这一宝贵的资源:这些学者在英语环境中生活和学习较长一段时间后,英语的表达能力和发音的准确性有明显的提高,并且掌握了一些医学领域的国际先进知识和技术,他们无疑是极具潜力的双语教学师资宝藏。

篇6

你们好。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我们小队在香红小学为期四个星期的教育实习工作已被画上了句号,实习的日子在今天已成为了过去,但是,结束了并不代表消失了,过去仍然留在我的脑海里,过去的已成为一种历史,让我们吸取教训,总结到经验,照耀着未来。

在实习期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班主任工作和英语教学工作。

我们对自己实习的班级有着说不尽的感情,有悲有喜,有哭有笑,就像一个五花筒,丰富的色彩渲染着;就像几味菜,酸甜苦辣皆有之,担任各班的英语科任老师,自己感到有种荣幸之感,因为各班都是很乖巧的班级,也正因为如此,在四个星期的教学里,每个班的全体同学都非常配合自己的工作,让自己的工作可以做得更好,更完善。我们尝试过许多办法去帮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最后所收到的成效都不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

先从班主任工作说起吧!在教育的领域里,在学校教育这个体系里,我们很清楚地明白到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校管理中的中间力量和骨干分子,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担任实习班主任期间,在开展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起初,我们对班主任的工作感到很迷惘,疑惑,并不太清楚班主任的具体工作有哪些,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我才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工作方案。在担任班主任期间,让我们认识到,要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质上是要做好与学生沟通,交流工作。

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是学习优秀生,但是现实却告诉我们,这只是我们这些的一厢情愿,在备课的过程中很少有联系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但是,我们并没有因为这样而气馁,虚心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向其他同学或老师求教教学建议,吸取教训,总结教学经验,力求一节比一节更好。在实习期间,除了听自己指导老师的课外,还积极听其他同学的课,从他们的课中发觉优点,发觉可用之处,扬长避短!

篇7

安徽省濉溪中学 王昌伟

一切理论都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并且服务于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果之花。实践活动也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方向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必然是盲目的,低效的。由此可见他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同时,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在一轮相互关系中就可以完成且一成不变的,他们之间必然要有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低效的,而只注重理论不懂得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理论必然起不到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甚至会阻碍实践的顺利进行。这样的理论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对于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理论与实践之间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关系更应给予特别的注意,否则一成不变地看待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必然会给教育教学事业带来巨大的危害,在这方面本人深有体会。

本人毕业从教以来一直坚持用所学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从事教学实践活动。相信自己书本中所学的教学理论是不容置疑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毫不犹疑地贯彻实施,结果却使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碰到了诸多挫折,走了不少的弯路!

事情是这样的,本人毕业于英语教育专业,所学知识告诉自己语境教学是语言教育教学的最有效方式,相信语境教学对学生最基本的各项语言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的培养是再好不过的教学方法。因此,从开始教学的第一天起就全部使用英语口语进行课堂教学,以期在浓厚的语言环境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听说读写等各项基本能力。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虽则自己十分尽心,学生也很是配合,然而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甚至一度有学生逐步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我感到茫然和困惑起来。针对这些情况,我及时地与学生进行了沟通和交流,认真地自我反思发现了事情的根源所在:原来在我所执教的这所学校里,绝大部分的学生来自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他们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平时学的又都是“聋哑”英语,因此对我的全部英语口语教学根本无法适应,虽一时感到新鲜,但渐渐感到吃力和困惑起来。以前虽然他们的英语基础差,可是老师用汉语进行教学,多少还是可以听懂一些的,可是现在老师用英语上课他们根本就听不懂在说些什么,云里雾里,简直就像听天书一样!对于这些,我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犯了典型的教条主义错误,使得理论指导脱离了教学实际,给自己的教学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的一定的不利影响。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却没能够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没能使理论知识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使得理论指导完全脱离了当地实际。单纯地从僵化的课本理论出发,从个人的主观愿望出发是必然要遭受挫折和失败的。于是我认真地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及时做了调整,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采用相关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理论,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英语教学方法,完成理论和实践的又一个循环和提升的过程,从而稳住了阵脚并逐步在教学上打开了局面,为今后的长远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我认为自己的语境教学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我在具体教学中的做法有点过激,应该有一个过度和缓冲的过程才行。于是我改变了单纯用英语口语进行教学的模式,改成以汉语教学为主,英语教学为辅并尽量使用课本中学生学过的或生活中大家比较熟悉的英语单词和句子来进行教学的模式。事实证明这样效果很好。

理论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也必然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发展,只有在不停的循环往复过程中形成的理论和认识才是科学的能够指导实践顺利进行的理论,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理论。通过这件事我充分认识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特殊的微妙的关系,写下来与大家共勉。

篇8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探究;教学

初中科学是一门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各领域知识为一体的交叉性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学好科学对认识科学现象、了解科学规律、探究科学奥秘有很大帮助。但传统科学教学中,重教轻学的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弱化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学生的能动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通过在科学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开发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究的能力,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还可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拓展,符合现阶段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以下是笔者有关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实践的点滴经验。

一、探究式教学需适应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阶段是教育的一个黄金时期,初中生在生活经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学习策略、思维方式等更趋于多样化,这为我们导入探究式教学奠定了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真正做到以学定教,要以科学、民主的师生关系为桥梁,畅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以此来不断适应和满足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力求以一种学生喜闻乐见、轻松愉悦的方式将探究题材引入课堂。比如:在讲“水的密度”时,可通过往装有鸡蛋的清水中加入食盐搅拌,让学生观察鸡蛋的运动方式来将有关“密度”的探究课题引入课堂之中,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适时对其做出点评。教师在对学生点评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心理敏感、自尊心强的特点,坚持先肯定后指正的原则,即使学生提出的见解存在不合理之处,也应首先肯定其敢于探索的勇气,然后再指出其不当之处和努力方向。反之,则很容易抹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窒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追求精英化教学,应给予每个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用一种包容的心态对待全体学生,尤其对后进生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真正做到在平等中实现差异化发展。总之,善于挖掘、善于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将更有利于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开展。

二、探究式教学需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者能自觉且能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爱因斯坦认为,“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只有在不断探究中社会才能向前发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从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入手,加强对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突破口。那么,我们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把“要我探究”变成“我要探究、我能探究”呢?

1.重组课本探究题材,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如能以全方位、多层次的视角去挖掘教材中的探究因素,并将其融入探究教学实践中,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笔者通过对教材中原有的探究题材进行了重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这种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时,笔者将整个探究过程进行了调整,一开始笔者便直接在讲台上推动一辆玩具车行驶,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得更远?”学生通过讨论说了很多让小车运动得更远的方法。“小车能不能永远运动下去?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观点?你能说出每个步骤的设计目的吗?”这种环环相扣的提问方式,立竿见影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就还原出了课本中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实验。当然,此时还有较多的设计缺陷。这时,笔者通过学生对实验设计意图的疑惑,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讨论改进,最终得出了最完善的实验方案。课中通过对问题情境的简单创设,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有目的、适应学生认知能力的自发问题。学生在自我设计和对设计缺陷不断修正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便掌握了课本的实验意图及实验注意要点。本课不仅轻松完成了教学目标,更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而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设计成果和牛顿不谋而合时,更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利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生活就是科学,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很多现象都蕴含着科学的原理,但是很多学生往往会对这些生活中的科学“视而不见”,因为他们没有探究的热情。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关注生活?如何利用生活中的科学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呢?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思考与尝试。

如在上“杠杆原理”一课时,笔者以自行车为教具,并让学生利用所学科学知识解释自行车各部分的构造原理。一开始,学生只会愣愣地回答:“自行车就是这么设计的呗。”后来,笔者通过让他们摸车把手、坐车座、观察车后反光片等,让他们慢慢地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摩擦力学、压强原理、反射原理等物理学原理。这种以生活素材为教例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顿时表现出了“我想探究”的渴望。之后,笔者围绕自行车脚蹬给学生讲解了力臂与力矩的杠杆学原理,此课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杠杆原理的认识。从学生后来的表现中,笔者觉得这次的引导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下课聊天时常会围绕“为什么,怎么做?”这个话题进行交流,班级中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三、探究式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探究方法的指导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可见,传授给人学习方法比传授给人既有知识显得更为重要,科学教学同样如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会设计一些探究课题,让学生寻找多种解决方案,并在适当时机加以引导,以便多层次、多角度开发学生的才智。

笔者曾在课堂上提出过如何辨别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么一个开放性的探究课题,要求学生采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加以甄别。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出了五花八门的方案:①将两种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其是否变浑浊;②用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其是否能复燃;③通入石蕊试液中,观察其是否变色;④称量法,认为同等体积下质量大的便是二氧化碳;⑤利用氧气与二氧化碳的特性,运用植物和动物实验加以甄别。那么,对于这么多的方案,教师该如何指导呢?笔者首先对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做了肯定评价,又适时地指出了部分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如称量法虽也能完成本次探究,但鉴于气体密度小的事实,这种方案在目前实验条件下较难完成;利用氧气和二氧化碳在生物上的特性确实能加以辨别,但植物实验所需时间久,且过程观察不明显,而动物实验又要以牺牲小动物为代价,不人性化,所以此方案不予提倡。鉴于此,正面指出前几种利用化学方法加以鉴别的设计方案更便捷,进而引导学生在平时的自主探究设计时尽量向科学化和生活化的方向靠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总之,在初中科学的探究式教学中,目的是要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过程转化为主动学习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探索、创新、求知的积极欲望,为我们培养21世纪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忠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J].科学课,2011,(07):6-8.

篇9

【关键词】课改;思想政治;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知识更新速度迅猛,社会信息日新月异,人类正处于一个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突出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素质及潜能的开发及提升。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成为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中政治新教材呈现了可喜的变化。教材编写体现“三贴近”原则,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抽象冗长的文字叙述少了,新教材增设了大量的辅助材料,直观感性的图片材料多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情景问题多了。高中政治新课程呈现出许多崭新的特点,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理念。改变以往以教师的教为主的倾向,全面落实学生素质及学习能力的养成,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教为主的单项教学活动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的主动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这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新课程改革为我们解决这些弊端提供了可贵的实践机遇。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大家普遍认可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转变在于:以问题为主线——问题贯穿教学全过程,以问促思,以思促疑,以疑促学,以学促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同学交流学习,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学习能力。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由知识的全盘传授者转化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促进者;由课堂的操控者转化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总结者。而学生也由知识的被动构建者转变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学习能力。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流程共有五个基本教学环节:即教师设置情境问题——确定学习探究主题——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总结升华及释疑解惑补充。比如我在进行哲学生活《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的教学时,先展示学生感兴趣的哲理故事,调动学生学习情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景。再从哲理故事中唤起学生注意:故事涉及哪些东西?谁是主要矛盾、谁是次要矛盾。使学生明确学习探究的方向。在学生初步建立了主次矛盾的概念后,进而设问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如何;如何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的区别以及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对我们的生活有何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把探究问题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参差不齐及学习的主动性不一样,总有一些学习问题学生会存在一定的疑惑。教师再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把疑惑的问题和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相互交换,发表见解,使同学形成一种相互帮助、借鉴和取长补短的学习氛围。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后,教师及时汇总学生的探究情况,每个小组派学生进行总结发言,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总结升华及释疑解惑或对学生存在的不足进行补充。教学中凡是学生现有能力能独立思考或由合作探究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个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多思考,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相比,有以下几个突出特征:

1、独立性:传统被动学习把学习建立在对老师的依赖性上,丧失了学习品质的独立性。自主探究学习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自主独立性上,自主发现学习问题、自主解决学习问题。

2、主动性: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主动性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自律学习、主动学习。而传统教学模式则把学习建立在学生被动性上,依靠教师的强制来完成教学过程,是一种他律学习、被动学习。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他律到自律、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我责任感和积极参与度。

3、差异性:传统被动教学往往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和学习条件下,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忽视了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自主探究学习尊重学生个体的知识、能力等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小组同学的帮助,有利于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通过教学实践,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优点也充分体现出来:

从学生角度而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与热情,提高了其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锻炼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教师角度而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利于师生思想的相互启迪,实现教学相长;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同时,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也有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怎样设计恰到好处的探究性学习问题。

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教师只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流于形式,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设置的问题探究难度较大,学生无从下手;设置的探究问题太简单,学生不屑一顾,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关键在于学习问题的设置是否符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是否具有实效性。

2、处理好传统讲授教学方法和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关系。

自主探究式教学以其独特的特点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独特作用,但探究式教学不是对传统讲授教学方式的全盘否定,某些知识只有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如果我们教师一味地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几乎把所有知识交给学生去自主探究,那是认识上的误区。其实,探究教学也仅是一种教学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没有万能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政治课教学除了知识传授外,还担负着德育教育的重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贯输是必需的,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态度。因此,探究式教学和传统讲授教学方式要在教学中因“课”制宜,取长补短,辩证否定。

3、正确处理好落实双基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关系 。

篇10

关键词: 模块教学医学院校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与总结

一、前言

通过对研究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发现,研究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已经从“学以应试型”转变为“学以致用型”。大多研究生的主要学习动机是提高英语的口语交流和实际应用能力。全球化时代对研究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欠缺已经成为制约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一大障碍,阻碍他们在文献查阅、论文撰写、对外交流及方面的国际化进程。研究生英语教学应建立在更高的起点上,以培养和提高研究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从事医学科研及学科国际交流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学围绕“听、说、读、写、译”技能的训练展开,突出“应用型”特点。目前的医学院校研究生在从事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国际交流时普遍存在着专业英语运用方面的问题。从医学论文的英文摘要到向国外学术期刊的投稿都不乏专业英语运用的错误,类似错误在向国外的求职求学信函和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发言中也屡见不鲜,影响了自身学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科的“国际化”进程。所以医学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是广大医学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大多数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公共英语词汇量和基本的语法,并且有了明确的专业方向,专业英语的学习便成了这一阶段英语学习的重点。然而,目前医学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处于无序状态,大部分院校笼统地设置了专业英语课程,也缺乏专业英语考核指标。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局限于专业课程学习中对常用的专业词汇的记忆,以及从英文文献阅读中获取对英文医学论文的粗浅认识。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平衡发展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本课题组结合医学院校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加强该阶段专业英语教学的有效模式――模块教学。“模块”是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感知神经学研究中心主任迈克尔・加扎尼加(Michael Gazzaniga)教授于1976年提出的。模块理论应用于教学领域就是将一门学科或多门学科中具有同类功能的知识点或能力项组合成知识模块或能力模块,使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它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以培养技术岗位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这种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或称模块式课程自1993年引入我国以来产生了巨大的生命力。模块教学体现了应用与专业相结合的特点,帮助学生从阅读、写译和听说几个方面向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方向发展。

二、模块教学的具体实施

通过问卷形式本课题组成员对医学院校研究生进行专业英语需求分析调查,以明确学生的“向往”。同时,通过访谈形式,了解医学硕士生导师对医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的要求,以明确“目标情景”。通过对学进行英语摸底来了解他们的“当前情景”。然后,通过分析,得出学生的“缺乏”。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定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的三个模块:阅读、写译和听说。听说是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基础。听说训练跟上了,可有效地带动读、写、译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加强听说技能训练是使研究生阶段英语学习继续深化的必要措施之一。据我们对硕士生跟踪调查反馈的情况显示,强化听说技能训练不但加强了学生运用英语和应付考试的基本能力,更主要的是,它还起到了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方式的作用。针对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重知识、轻实践的不正确指导思想和学习方法,我们在教学中着重强调英语学习作为工具学科的实践性和实用性。首先要求学生跟读、模仿、大胆开口,纠正不准确的语音语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就视频材料用完整句子复述或回答问题,熟悉情景状况下的专业英语听说内容,为今后实际运用储备资源。

英语写作不仅仅是要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意思,力求达意,更重要的是二语产出的成果能够符合目的语的语境,契合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得到对方文化的认同,这样写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洋味十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句法教学,帮助学生创作出纯正的英语式句子,避免学生因不懂得英汉的表达习惯而写出来的Chinglish。输入与输出都依赖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一种外语若没有相应的文化背景是无法突破语际间思维障碍、理解不同语言的思维方式的,更不可能熟练进行语言输出,因此,这就需要读写结合,自成一体。教师在写作中重视文化的阅读教学,增加阅读文化的比重,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善于从文化的角度把握语言规律,同时能够从英语文化背景的角度进行交际,有意识地克服母语障碍,使读写相辅相成。研究生在进入专业培训阶段,就要参加定期英语文献阅读学习,结合他们的科研方向,将一些最新的在国外核心期刊发表的论著、综述及指南发给大家,让研究生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将不熟悉及发音不准的词汇标出,课堂上再组织大家集中时间阅读,每人读一段并翻译成中文,对难理解的内容及发音不正确部分应及时查对和纠正,可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为写作奠定基础。

通过讲授基本理论让学生对于翻译本质树立正确认识,通过一般性题材及专业性题材的翻译实践培养学生的双语转化技能,使学生能够在基本理论的宏观关照下,自觉进行翻译实践活动。同时让学生掌握翻译技能的训练方法,明确自身努力方向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在课程结束后仍可保证自行学习和训练。

三、模块教学的成果分析

模块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新模式。在这种教学的实施中,课题组充分挖掘现有的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施小班教学,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突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选择相关课程的教材。教材做到了针对性强,内容前沿,具有代表性,难易适中,目标明确。模块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制定之后,2009―2010学年度的第一学期,选择本课题组部分成员进行实践授课,分做试验班和对照班。对照班由同一个英语教师承担混合教学;另一个班由三个不同英语教师承担不同的模块课程。进行了四个星期的实践授课后,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试验班对模块课程的接受程度与反映,同时收集对照班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看法和意见,对比两个试验班学生的反馈。通过阶段测试和考评,对比对照班与试验班学生的专业英语运用能力,改变以往在成绩的评定中教师是裁判,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形式,在模块教学实践中,改革了考核方式,把模块作为考核单位,进行知识或知识与技能的双项考核。考核包括教师给定成绩和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学生实地现场发挥获得的成绩,考核力求全面。以此对比和证实了模块教学的优点和作用。

从阶段测试和考评成绩来看,试验组成绩平均为88.9分,较试验前平均成绩65.3分提高了20%以上,而对照组平均成绩为72.5分,较试验前成绩66.4分提高了不到10%,试验组比对照组有了显著的增高。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也发现,试验组在学习兴趣、写译水平、阅读水平和听说水平方面提高比率分别为89%,95%,90%,86%,较对照组的提高比率47%,60%,46%,51%都有着明显的提高。

四、结语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的实用型医学人才。学生具备高水平的思维、高水平的知识建构与知识迁移能力,高水平的实践和科研能力,高水平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切都离不开高水平的英语应用能力作为强大支撑。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加强专业英语的听说交流是一种语言的实际应用。分模块教学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鼓励了研究生学习专业英语,有效提高了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在专业中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也产生了乐趣。通过坚持不解的学习,学生发现自己的专业英语有较大提高的时候,一种无以言表的成就感增强了其参加国际交流、提高我国在医学领域国际影响力的信心。模块教学模式改变了我们课程设置的理念和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专业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实施这样的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课题组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风、教风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语言综合技能明显提高,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同时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特殊的思考路径和全新的教学视野,为专业英语教学树立了极有价值的实践典范。

参考文献:

[1]杨平科.采用模块式教学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J].甘肃农业,2002,(6):42-43.

[2]周丽.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构想[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1).

[3]国家教委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