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计算机教案范文
时间:2023-12-05 17:55: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认识计算机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案例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 计算机教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8. 064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8- 0115- 01
1 引 言
信息科学的出现是人类科学史上的最重要的里程碑,当今没有一个学科的发展能离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没有一个人能脱离信息文化的影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各领域工作的发展愈来愈依赖于信息技术,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更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更强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信息技术与本专业紧密结合,使信息技术更有效地为本专业服务。大学阶段的计算机教学恰是培养学生掌握任何一门学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同时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主要对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和探讨,以期和广大计算机教师分享。
2 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模式如下:案例引导呈现—任务分析与操作演示—自主协作完成任务—总结评价与深入挖掘。
采用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为:
(1) 案例引导呈现。课堂上,首先把与本节知识内容相关的案例结果(以及相关素材文件)展示给学生,通过素材和案例结果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任务分析与操作演示。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案例进行模块化分析。分析案例的目的在于温习以往知识和引出本节课教学知识点。教师要实际操作案例,在操作过程中把以往的知识点简单回顾,并着重介绍新知识点。把书本上的相关知识通过案例的形式直接展示给学生,学生不但容易理解理论内容,同时也了解知识的实际用途。讲述知识的环节要求学生参与,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的观察,以及“分析案例”,发表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这种互动式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热情。
(3) 自主协作完成任务。教师操作演示、讲解后就进入学生自主协作练习阶段。此时,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但不能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在此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总结评价与深入挖掘。课堂的最后,教师要把案例操作中的新的知识点和操作技巧进行详细的总结;并指出实际操作时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自主完成的案例进行讲评;另外还要展示一些学生课后可以拓展的知识让学生去深入挖掘。
3 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
按照我校的计算机全套人才培养方案,我们的教学任务是:一年级基础教学,二、三年级选修课教学,四年级办公自动化教学。我们在三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践了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
3.1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践
我们结合自编的以案例应用为主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来完成课堂教学。把知识点融入每一个案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教学满意度也逐年提升。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Office办公软件教学中,每个软件的介绍均直接面向实际的学习或办公应用,学生通过一个个实际的案例制作不仅掌握了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同时也提高了办公应用能力和专业能力。以Word为例学生通过制作介绍信、邀请函、论文、公司简介、专业介绍等应用文档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其中的专业介绍必须使用相应专业外文来完成,对其专业学习又是很好的促进。
3.2 在选修课教学中的实践
在选修课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鼓励—启发—指导—实践”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案例强化抽象的理论知识,突出案例教学的特点。以网页设计为例,在为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中增加一项使用Fireworks为自己的院系设计中外文结合的LOGO,结果学生们交上来的作品给了我们很多的惊喜。
3.3 在办公自动化教学中的实践
我们结合自编的以案例应用为主的《办公自动化案例教程》教材和针对专业补充的应用案例来完成课堂教学。教材以办公软件应用为切入点,以现实的办公情景为例,用多个软硬结合的综合案例贯穿并模拟了实际办公过程,重在提高学生办公设备的操作技巧,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扫描仪应用课程中,针对不同专业,可以将中文(简体)、英式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日文、韩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意大利文等扫描后的图像通过Readiris PRO转换成Word文档。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积极性高、兴趣浓厚。
教师模拟现实办公场景设计综合办公案例,在办公自动化实验室进行办公软、硬件的讲解,以软件综合案例为主线,结合硬件设备(包括微型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光盘刻录机、数码相机、投影仪、碎纸机等)的应用贯穿整个课程,各个环节紧密相扣。课程教学基本是紧密围绕学生就业后面临的实际应用展开的,针对不同的专业和就业方向,我们会适当增加有针对性的实用案例进行训练,通过综合技能训练,学生就业后即可直接上手应用,我校的毕业生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篇2
课题
课题三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定稿
时间
主备人
年级
九年级
课时
1
课型
教材
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质量比内涵的基础上引入的,对于数学方面的计算上,学生应该不存在难度,教材的处理要注意如何完成质量比到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渡,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质量比是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前提。
目
标
预
设
1、通过练习和教师的有效指导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格式
2、通过练习会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3、认识到定量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
重
难
点
1、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格式
2、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3、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思维定式
课前
学生
知识
储备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气燃烧
铁丝燃烧
红磷燃烧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电解水
2、完成氢气燃烧、红磷燃烧及氯酸钾制氧气的质量比
3、思考:计算出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有何用途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教师活动
教法策略
学生活动
学习策略
检查课前知识贮备:采取男女竞争板演的方式,要求力争脱离课前知识小卷完成。
引导学生进行检查评判,并强调要完整的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让学生交流质量比的含义)
引导
板演,其它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检查自己的掌握情况
自查纠错
[引入]我们说质量比能够帮助我们进行计算,下面我们就学以致用,让大家来做一次火箭工程师。
[展示]发射火箭是展现国家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发射火箭时有的利用液态氢作燃料,同时要加载液态氧作助燃剂。如果本次火箭发射需要加载100Kg液态氢,你认为应该同时加载多少液态氧呢?
[在此提出假设:是越多越好,还是按一定比例,要求学生说明依据]
当学生得出应该按一定比例后,提出你能否解决呢,如果解决不了,困难在哪里。
预想,学生会分析出需要知道物质间的质量比,如果学生不能顺利进行,要注意引导:要进行计算,必须提供一个固定的比例。
引导学生化学方程式计算,要先完成质量比
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形成质量比的必要性
独立思考
主动交流
注意质疑交流
[尝试练习]
实验室欲制取3.2克氧气,需要多少克氯酸钾?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并以小组的形式提出自己存在的疑问或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预设:格式存在问题;各物质的质量比可能运算不对;会列出所有物质的质量比。这些问题为解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格式提供材料。
意图:正确计算质量比是解题的关键
加强巡视,个别指导,注意归纳学生存在的问题,为讲述解题格式应该注意的问题做准备
尝试练习,通过组内交流解决困难,并注意总结自己的解题困难。
独立分析题意
尝试训练
注意表达与交流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教师活动
教法策略
学生活动
学习策略
我们在学习化学式计算时,知道化学计算有自己独特的解题要求,那么化学方程式计算有哪些要求呢?请大家自学P100例题1,并注意与自己的做题格式进行对比 ,看有何不同。归纳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例题1:加热分解6克高锰酸钾,可以制得多少克氧气?
对自学提出具体的要求,分析格式的重要环节
自学并注意按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关内容
有目的的阅读
对比
[学以致用]钢铁企业是我镇的支柱产业,已知炼铁的反应原理为
欲炼制224吨铁,至少需要多少吨氧化铁?
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解题格式解题
加强巡视
个别指导
独立完成
两人板演
结合解题格式进行交流
独立训练
交互判阅
[课上小结]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格式要规范,步骤要完整,计算要准确。
三个关键:方程式要准确,质量比要正确,已知量、未知量要找对。
要求行政执法机关全P101“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回顾自己的收获。
要与学生展开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注意思考、交流与倾听
表述、交流、思考
[课上练习]
1、在实验室里利用红磷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已知共用去红磷6.2克,则这部分空气中含有多少克氧气?
2、在电解水实验中,若产生了64克氧气,则同时能产生多少克氢气?
[课下尝试练习]
欲炼制224吨铁,至少需要多少吨含氧化铁80%的铁矿石?
前两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观察存在问题,并为下节课的课前知识贮备罗列素材。
课下尝试练习,意在判断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化学方程式综合运算措底数
作
业
设
计
尝试性应用
巩固性应用
课后练习1、2、4、5
拓展迁移性应用
欲炼制224吨铁,至少需要多少吨含氧化铁80%的铁矿石?
板
书
设
计
第三节: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
1、解设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比
4、摆好相关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5、列出比例式,并求解
篇3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应用
一、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战略的不断深化,计算机教育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中职院校实施计算机教育,既是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学生计算机水平、培养信息化素养的根本要求。然而,中职院校学生存在学习基础不一、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能力不均衡等问题,如果采取“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分层教学法,则能够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可有效提高计算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分层教学法的内涵
分层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区分层次实施教学,也称为差异性教学法。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按照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等,采取科学的分组法把学生分成几组内部水平相近的群体。教师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实行区别对待,使各个群体在合理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分层教学法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新型方法,日益受到各级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并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分层教学法的重要性表现在:一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学生个体内差异、个体间差异、计算机基础和技能差异、学习态度差异等方面,这些差异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距。如果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不正视学生存在的差异,而是采取同内容、同进度、同方式的齐头并进式教学,那么势必会导致基础好、善学习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差、不善学的学生又“吃不了”,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二是有利于因材施教。采取分层教学法后,教师可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来选定教学材料,并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比如,对基础好的班级和小组,教师可以侧重新内容的拓展;对基础较差的班级和小组,则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如此,既可有效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第一,教学准备的分层。一是转变教学理念。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要实施分层教学法,首先是要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正确认识传统“齐步走”式教学法的弊端,理解分层教学法的优势。其次是要组织教学观摩和交流,使计算机教师能够掌握分层教学法的内涵和方法,提高自身分层教学的能力水平,为实施分层教学奠定基础。二是搞好学生考察。教师应采取观察、交谈、问卷、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综合情况进行考察,包括计算机基础、学习态度和能力等,为对学生进行分层提供依据。由于学生分层是有一定阶段性的,因此教师应根据情况变化采取动态分层法,使分层更加科学合理。三是做好充分备课。要在传统计算机教学教案的基础上,按照分层教学法的目标要求,针对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进度,使备课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二,教学实施的分层。一是教学方法分层。教师在教学中,可按照教案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分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针对基础较差的层次,教师应在反复讲解的基础上,还要加强教学辅导;针对基础较好的层次,则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还可视情采取“互动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演话剧”、“拍电影”的情节里,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目的。二是教学手段分层。中职计算机教学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教师实施分层教学时,必须根据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比如,对于基础差的层次可以采取“微课”方式,使学生能自己在课后反复学习;针对基础好的层次,则可以尽快安排实机操作、虚拟机安装、网络运用等教学。在此基础上,可采取先进带后进的方法,让基础好的层次为基础差的层次搞好“传、帮、带”,既减轻教学压力,又达到促进教学效果的目的。第三,教学考评的分层。一是作业评价分层。教师应根据不同组别对象布置不同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达到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比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层次,主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业为主;对于基础较好的层次,则以拓展技能作业为主。二是教学评价分层。教学中,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分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注意语气语调。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适时表扬和奖励;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则应以鼓励为主。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理解分层、改进方法。无论是教师的指导性评价,还是学生的自我评价,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目标分层,以达到查找问题、增强信心、激发兴趣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以其科学性、实效性,日益得到各中职院校的高度重视。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采取分层教学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轻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能使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极大地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自主能力
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基础与核心,已经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以计算机技术为先导的科学技术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未来的挑战,我们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加大计算机教育投入力度,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让素质教育融入高校计算机教育中来。
一、高校计算机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
(一)高校计算机教学方法和素质教育目标的辩证
在新的课程改革的理念下计算机教学目标应该是学习目标,这样才更能体现出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计算机教师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要体现新的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如果教师仍是以传统的“授受”式的方式完成目标,那课改就失去了意义。不管是创新计算机教学方法,还是学习目标,都要从课程教学标准出发,最终达到计算机素质教育。我们计算机课程中包括选修课程和发展计算机课外兴趣小组,让学生可选择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和知识,在学生个性的发展上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要更进一步去引导和指导学生在学好基本课程的同时,在自己的兴趣上发展出一两项课外专业特长,这样不管是对素质教育还是对学生的就业都有益无害。
(二)创新计算机教学方法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创新计算机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在计算机教学中展现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是新的课程改革的又一基本理念,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创新计算机教学方法
要使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而且表现出我能学、会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于学习兴趣和责任。对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责任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当然不可能对所有的学习都会有兴趣,因此,在创新计算机教学方法中计算机教学老师不仅应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要使学生明白学习的责任。
(三)计算机学科教学是素质教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信息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与计算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各类高校的教学中,都开设有计算机课程。比如,对于中职生来说,要掌握最起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Word文档排版、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的制作、电子邮件的收发和网络的基本运用等,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进行最基本的电脑操作,这其实是作为新时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四)在辅助教学方面,CAI的应用,能较好地解决教师备课和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是教师的好帮手
利用多媒体电子备课系统,可以减轻教师备课负担,科学地组织教案。多媒体备课系统不仅有图、文、声、乐并茂的名师教案,还有许多相关的教学资料、达标习题等内容,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一锅煮”的模式问题,便于实现因材施教。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自己制作需要的幻灯片用于教学。越来越多的学校已开始开设网校、网络课堂,使学生学习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五)在辅助管理上,采用计算机辅助教育管理,能实现学校事务的科学化、自动化管理
计算机参与学校管理,可以使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校务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多地致力于学校规划和发展。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可以快捷地实现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向教师准确地提供及格率、优秀率、标准差、分段统计、试题难度、信度、区分度等指标,为教师在备课时确定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和教法,为教师在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另外,计算机参与学校工资、人事档案管理,早就在国内外许多学校应用。与人工管理相比,计算机辅助管理更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客观性和实效性。
二、高校计算机教育课程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一)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精讲多练”“因材施教”的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而对于一些理论概念(如文件、目录、路径等),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要简赅地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领。“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在学生实验时,加强巡回辅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反对让学生放任自流,无目的地实践。
(二)改进教学手段、组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计算机教学手段改革应自觉地走在各学科前列,为学校教育创设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加强传统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广播、电视、录像等)与现代媒体(如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等)的组合优化教学,注重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探讨和建立新型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标准,大力推进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三)课程结构改革旨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面向未来,就变化中的问题因材施教
纵观我国学校教育,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不得不与我们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思路有关。因此,课程结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目前,我国各省区中计算机教材大多与社会实际脱节,教材中充积着过多的计算机术语,缺乏形象直观的适合各类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内容,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鉴于目前学生负担已很重的情况下,学校计算机课时安排也不可能太多。
(四)教学内容应以实用为主。突出表现为更新、更深的特点,教学内容改革应当适应素质教育的特点
教学内容要以实用为主,自编或选用多种教材,体现“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原则,做到从实际出发,注重效益,有计划、有重点、分地区、分层次地发展和普及计算机教育。教学内容也应当随着时代的科技进步不断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知识面不但要更宽广,而且要更新更深,既有思考的,又有动手的。
(五)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他们是在塑造人,是培养学生能力素质全面提高的劳动者。学校应该拥有一批热心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业务水平的教师队伍。学校也要大力宣传在计算机教育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使教师们都认识到,普及计算机教育已刻不容缓,培养拔尖人才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奉献,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而自觉主动完成教学任务。未来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三、高校计算机素质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首先,计算机这一学科涉及面广,知识量大。无论是谁,要想全部掌握都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就没有必要全部掌握它,什么时候用到某些知识,再去拿来为我所用便是好办法。同时,计算机发展速度相当快,面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人们总是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但是这种更新不可能总是在课堂里跟着老师完成,必然会要求他们在工作学习中自学。而且,我们不可能完全解决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对计算机知识的要求。
其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教育的升华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要下功夫造就一批真正能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服务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学生作为当今现代化建设的一支异军突起的应用技术先锋,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他们的技术创新能力也关系到我国的综合国力水平。而计算机作为新型的实用技术,是现代人才、能力水平的标志,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民办高校计算机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再次,改革计算机素质教育方法。要全面推行高校计算机素质教育,培养出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强、会自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的人才,就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必然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总的来说,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第四,注重计算机教育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计算机专业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外,其中最主要的还要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大量灌输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篇5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28-01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使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时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习惯,提高了工作效率,推进了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面对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它既为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一、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为教学而教学
计算机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对计算机的具体操作,而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如何利用计算机搜索、获取信息,并利用所获取的信息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眼前的实际情况是教师是为教学而教学,为考试而教学。上课时教师讲解的不是如何利用计算机去获取信息,在生活中如何利用计算机去多快好省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是去跟学生强调哪些是重点,哪些必须记住,哪些是近年来考试的重点。如此教学的结果,就是误导学生背记一些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际操作技能。
2、教师缺乏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事物,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很肤浅、很不系统。它在教学中的应用还是刚刚起步,许多老师使用计算机的意识不强,计算机应用水平较低。要熟悉计算机的硬、软件,探索计算机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特点,做到合理利用,需要额外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会使一些教师知难而退,从而影响了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使计算机辅导教学的优势大打折扣。
3、学生过分依赖计算机
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首先要明确的是“辅助”,而不是“代替”。学生普遍喜爱计算机这种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直观的信息表达方式。如果盲目地、不加分析地使用计算机教学完全代替其他教学手段,会使学生过分依赖计算机学习,使学生在实验、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所受的思维、操作、分析、观察能力的锻炼以及意志、毅力等品质的形成受到影响。且使学生易于沉迷在计算机的娱乐中,而影响正常学习。
4、学生的情况把握不准。
当今社会有些地方计算机已比较普遍,而有些地方还难以接触到。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热情也不同,而教师讲课时对所有的学生却一样看待,还是从基础的计算机发展史、二进制转换、键盘结构等讲起,这就难免使基础好、好奇心强的学生觉得教师讲的内容味同嚼蜡,缺乏新意,慢慢地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消失殆尽。这样,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还造成了学生对计算机课从一开始就认为教师教学水平低,所学知识陈旧的偏见。
二、对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
中职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是针对信息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应然之举。对于学校计算机教学,教师抓好课堂质量、增强计算机教育的时效性是刻不容缓的一件事情。尤其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学生的基础、层次参差不齐,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深深感受到:要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信息课中都有所收获,绝不能照搬教材,而要结合教材进行挖掘,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硬件技术不断更新,软件版本不断升级。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学会有效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对某些学科的兴趣,绝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做的,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理解能力与求知水平,事先准备一些开发智力的小软件,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产生成功的喜悦感,从而愿意接触相关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求知欲,进而教师再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应用软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其涉及的内容简单与否,都要认真对待,要有问必答,有疑必解。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学校还订阅了一些《电脑报》、《个人电脑》等杂志,为学生提供了计算机学科的最新的前沿成果。而每次上机课,都给学生留出30分钟作为自由上机时间。学生自由浏览机上信息,遇到问题,可随时向教师或同学求助。在求知的过程中,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直到“要学好”,在“认识――实践――再认识”中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2、建立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由于现在的计算机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形化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教学讲求直观、便捷,这些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因此,视频教学是每个计算机教师必须灵活运用的教学手段。
篇6
关键词: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学习方法;素质教育
通过从事多年的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我深感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对于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着重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开展优化教学过程的实践和研究,注重自身教学基本素质、能力的训练,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课堂教学是学生将知识有效地转化为能力的内在过程,也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进步、形成能力的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我认为优化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重分析、处理教材
由于我国对职业学校各种专业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我校微机应用专业的教材历年均以不同大学、不同出版社的教材为主。没有教学参考书和大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从宏观上要体现以实践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观和新时期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从微观上,注重基础和通用能力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深造和发展。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连接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知识与方法、能力与发展的纽带。教材是一节一节编写的,课是一堂一堂上的。因此,在教材分析上,不要忽视对知识整体的把握,否则会看不到知识背景的发展变化,以及各部分知识的联系的结果。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和深入要像庖丁解牛一样,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并特别注意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和适度的延伸,这可以是知识的挖掘和延伸,可以是能力的培养的挖掘延伸,还可以是思想教育的挖掘和延伸。要纠正那种就课论课,就题论题,浅尝辄止、水过地皮湿、不加以探索的倾向。
二、精心制订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是整门课的“纲”,也是每堂课的“纲”,要优化课堂教学,精心打造一个教学目标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制订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呢?从宏观上讲,就是依据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从微观上讲是各科的教材,所以,教师在深入钻研了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每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并落实到各项教学目标的制订中去。教学目标的制订,一是要注意全面性。具体的说,对每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都设计到教学目标中去。二是要注意层次性。每门课的教学目标不可能都在同一个层面上,应有主次轻重之分。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明确哪些是主要目标,哪些是次要目标,哪些是记忆的,哪些是要理解的,哪些是要掌握的,哪些是要运用的。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可能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三是注意可行性。职校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智力因素是有较大差别的。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可行的教学目标,注重因材施教。
三、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运用自己头脑中的认识结构,通过启发诱导促进学生头脑中的同化,顺应过程,也是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唯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出好的教法。
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他们喜爱应用性课程,对程序语言学习比较被动,并且程序设计课程中,相关知识较多,要求学生自身的能力也较高些。诸多的因素往往会使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形成一种定式的心理障碍,不愿意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畏难情绪膨胀。为此,在讲授VisualFoxpro中,我首先是注重于教法的改进,采取了提出问题―>
四、设计、编写教案
篇7
1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应用的不断深入,计算机类专业的培养方向趋于多样化。在诸多培养方向中,大部分专业是基于软件理论与应用方向的偏软件专业或软件工程专业,而在这些计算机类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中又以软件教育为主。计算机硬件相关课程具有理论性强,不易理解、应用范围广、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等特点。扎实的硬件知识基础是计算机类人才正确理解计算机,掌握软件开发机理的关键,也是本科教育人才区别于短期培训软件开发人员的重要标志。但由于学生普遍存在着“重软轻硬”的现象,同时,目前我校的计算机硬件知识教育在知识体系和内容等方面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使得部分学生毕业后无法胜任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相关设计和应用工作。其中,具体问题如下:
1.1课程教学缺乏系统性。
计算机是一个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庞大的复杂系统,计算机知识有着很强的系统性。而在目前的教学中,硬件课程知识与软件课程知识之间缺乏足够的交叉和互补,学生无法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软件系统中的作用。另外,在硬件课程之间也缺乏充分的衔接,有些知识点重复,有些知识点缺失,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不系统、结构不健全。
1.2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校中开设的硬件实验课程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师往往提供了实验的所有环节,大部分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基本上不对实验的实用性进行延伸思维,只按设定好的正确线路、程序、步骤、数据一一照做。这样的实践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理论学习,通过实验达不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达不到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的要求。
1.3在认识方面存在着重软轻硬的倾向。
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重软轻硬的现象,很多学生对硬件课程的了解甚少,认为硬件课程只是学习计算机的内部工作原理,在计算机应用当中无关紧要,认识不到硬件技术在应用方面的重要性,再加上相应的实践环节难以保证,课程考试评价体系中对硬件实践能力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性。针对以上问题,通过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努力提高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硬件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培养具备软硬件开发能力的人才。同时,注重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创新思维与工程实践能力。
2硬件系列课程体系建设
2.1建设思路。
硬件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全盘考虑各门计算机硬件课程,把他们捆绑起来,统一建设。在教学内容方面,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修订教学大纲,既要避免课程内容重复讲授现象的发生,又要做到各门课程的无缝衔接。在教师方面,定期开展研讨活动,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搞好课堂教学。在实验方面,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做好验证型实验的同时,加大兴趣导向的实验开发力度,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2建设方法。
本课题组采用的课程建设方法,按照“整合─分科执行─融合”三个阶段实施。在课程整合阶段,对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单片机、嵌入式系统设计这几门课程进行大纲及教案的修订工作,并重点在如下几方面进行整合:a.《汇编语言》和《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的整合。在《汇编语言》和《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中,侧重于计算机硬件的五大部件、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这样有利于把“计算机组成原理”中介绍的一般性的知识和具体的微机系统联系起来,给学生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b.《汇编语言》和《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整合。整合中侧重于硬件编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种芯片的指令与功能共通性。这样有利于学生透彻地了解目前普遍使用的微机系统,并具备扎实的硬件编程基本功,有利于单片机和嵌入式相关课程的学习。在分科执行阶段,依照整合阶段所确定的大纲及教案,对学生实施理论知识教育,同时结合各课程实际情况,在课堂中引入课程认识教育,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在计算机学科中的地位,调动学生对硬件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在融合阶段,在实验课程中添加例如万年历电子表设计、贪吃蛇游戏机设计等集趣味性、设计性、综合性于一体的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受到更为实际、更加全面的科学研究的训练。此阶段实验的特点是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学生需要融合所学硬件相关知识,独立完成硬、软件设计和调试。
3结论
本文阐述了面向计算机专业的硬件系列课程体系建设方法,本方法将硬件相关课程通过整合-分科执行-融合的过程,使计算机专业学生在理论上掌握晦涩的硬件知识,同时将硬件知识融会贯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验、竞赛,提高动手能力。为评价本学习系统的有效性,课题组将此系统引入了教学实践中。根据课后对学生的调查,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课程系统的建立,学生对硬件知识有了深刻的了解,学习兴趣有所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洪霞,李云,张炜.改革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系列课程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1:144-147.
[2]惠丽,吴玲,于丽萍.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体系建设的优化与改进[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4:45-46.
[3]刘新平,郑秋梅,孙士明,孙晓燕.计算机硬件课程群实验体系的改革与完善[J].计算机教育,2008,12:117-119.
[4]惠丽,吴玲.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1:78-79.
篇8
二十一世纪,一个民族素质的高低已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成为推动或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大力普及,计算机教学与学校教学有机结合,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已经得到了大力推广,随着这一趋势的加强,针对高校扩招后,中等专科学校的生源素质普遍有所下降的特点,如何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教学提高中等专科学校学生素质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其敢于实践的同时,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有着与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课堂中引入计算机教学,其丰富精彩的学习形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各种专业知识,还能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提高,计算机使学生用有序的逻辑思维方式进行人机交流。当前, 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学校教学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教学在经历了学科教学后,现在已经成为计算机文化的教学,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学生如果不掌握一些计算机知识和使用技能,最终将会遭到社会的淘汰,学好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应用已成为为衡量学生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新一代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关部门指出,高科技犯罪者正是那些掌握高端技术而缺乏道德修养、无视法制约束的人。因此,在当前的中等专科学校教育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加快培养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人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所以,在各中等专科学校,计算机课程应该是每个学生的必修科目。
二、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计算机教学目的认识不清
虽然计算机教学已经在中等专科学校得到了有效推广,但是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对中专计算机的教学的目的是以学知识为主还是以学技能为主还是没有清楚的把握和认识。计算机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习计算机方面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应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计算机操作中,以帮助学习其它学科知识,做到融会贯通。但目前,大多中专学校还是把传统的教学理念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强调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校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没有针对中专学生特点设立专内容,而是盲目复制大学大专计算机课程和内容,对实际工作中要用到的知识和少有涉及,学生素质很难真正得到提高。
2.教学模式和设施不适应
传统的传递式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解释问题+举例说明问题,虽然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得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是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影响学生对学习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把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应用在多媒体计算机房中,严重浪费了多媒体这个高效的资源。而许多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师仍使用传统的教学设施――黑板和粉笔。虽然教育界早已倡导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但有些学校是客观上没能力构建起相配套的微机房和多媒体教室,而有些中专学校没有更新硬件设备,机房里仍然使用的是286、386。这都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3.教师业务素质的较低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一些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别并非计算机专业毕业,有些教师是临时转行过来的,用的都是同样的教案和陈旧的教法,没有创新和吸引力,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没有兴趣。另一方面,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几乎每半个月就会有一个新软件出现,计算机以摩尔定律,高速发展,有些从事该行业的中专计算机教师不能几乎完全不能适应。并且受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得他们无法提高自身的素质,对于市场上一些IT动态及推陈出新的软件自己也无法来得及去接触和认识,这样当然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三、利用计算机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建议
1.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必须具备超前的远瞻意识, 按社会实际需求,及时更新计算机教材,以提高实际操作应用能力为目的,构造新的计算机知识体系, 同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教材片排上应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有趣,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视野,使其养成主动获取更多的知识习惯。
2.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方法
计算机教学中,应针对中专学生自身素质、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的特点,同时结合实际条件等因素,因材施教。如果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距,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势必会挫伤一些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弹性教学,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层次、有等级的实施教学,同时教师要打破固有的教学框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符合计算机学科教学特点的教学结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之形成最佳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加强教师素质建设
计算机教学是极富时代性和创造性的劳动,现代的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新知识、开创新思路、掌握新的学习手段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探索、归纳、总结,还要具备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共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人、书、机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充实自己,扎实基本功,提高自身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将改变人类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方式。在计算机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全面提高中专学生素质,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不断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 尹小剑.《当前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载《南昌高专学报》2002年第3期
[2] 周忆陶,周键.《对计算机教学的几点探索》,载《北方经贸》2002年第8期
篇9
关键词:开发;利用;小学;计算机;教学资源
一、做好教材挖掘工作
在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下,计算机作为生活与教育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其作用也是极为显著的。因此在教育中就要从小学阶段出发,做好计算机课程开设工作,在保证教育与时俱进的基础上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满足学生的社会发展需求。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计算机教学中,由于教学结构单一与内容单一等,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降低,最终也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探究欲望不断降低。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就要求教师要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的基础上来收集教学资源,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做好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做好教学内容转变工作,挖掘出教材中的重点,确保教育内容的合理性,以此来延伸学生的知识层面,运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在做好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来打造出合理化的教育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因此在教育中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教育内容完善共走,同时还要做好教学资源的挖掘,确保教育的有效性。通过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在结合新课改要求的基础上来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教学内容整合,加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连接,构建出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通过将教材资源转变成为提升学生技能的素材,从而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通过对教材进行开发与利用,以此来找出有效的教育素材,在学以致用的基础上来吸引学生,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教育资源,实现丰富教学内容的目标,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1]。
二、做好网络资源挖掘工作
在教育发展中,网络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影响也是相对较大的,同时也可以转变传统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中来获取知识,提升学生的知识层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从网络资源优势出发,做好网络教育延伸工作,充实计算机教学内容,以此来保证教育的有效性。第一,完善教育研究结构,以促进学生未来发展为基础,做好学生主体作用开发工作,实现三位一体教学,在充实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来完善教学计划,对所获取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在提炼重点的基础上来发挥出教育资源的作用,保证教育的有效性。第二,做好教学研究工作。在教育中通过利用网络下载相关课件与教案等,以此来实现整合教学资源目标,实现资源的共享。如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教学计划上传到网站中,通过与其他教师进行在线互动,以此来完善教学结构,充实教学资源库。第三,做好网络资源共享,及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合。通过使用互联网,以此来收集与小学计算机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相关的资源,并综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做好整理工作,选择适合学生实践的内容,组织学生参与到计算机学习中去。因此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运用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挖掘出有效的素材,以此来充实教育内容,同时也要做好整合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计算机知识,并运用所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存在的问题[2]。
三、完善教学资源应用模式
只有真正参与到实践中去,才能明确所使用的资源是否是有效的,所以说教师进行教学资源开发的目的就是要运用到实际中去,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因此在教育中就要从优化教学资源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综合资源内容的基础上来做好学生指导,以此来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果,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在进行资源开发时教师就要秉持正确的心理,做好资源挖掘工作,探索出有效的教育运用模式,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利用教学资源时,就要求教师要提升自对计算机的正确认识,以提升自身观点为基础,及时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学生感受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如要主动与一线教师进行互动,掌握最为先进的教育资源与信息,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确保教学资源的深入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做好创新探究工作,找准研究方向,以此来提高教育资源实效性,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
四、开发故事教学情境资源
由于这一阶段学生对故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就要给学生设计故事情境,在满足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来引导学生学习。在故事情境中就要从具体计算机教学内容出发,在整个技术与资源的基础上来借助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丰富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开发与利用情境的基础上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知识产生出学习欲望,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如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情境来引入计算机知识,确保故事与教学内容的联系,从而对学生产生出潜移默化的影响[3]。
篇10
一、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当前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计算机教学专业知识面广,教学量大,分布广(所有的专业都开设计算机课程),这就要求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要思想敏锐、肯钻研、不断学习、在计算机领域不断掌握新技术,在学术上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在事业要上有坚定的敬业精神。注意计算机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学校方面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将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送出去再培训,再提高,再充实,促使他们很快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掌握新的应用软件。使之适合“双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同时可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聘请企业、事业单位具有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水平,热心教学工作,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二、教师要确立专业方向。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繁多,计算机应用软件和平台的不断变化,不可能,也不必要要求教师是教学上的通才,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按教师现有的教学范围和教学水平进行专业课程划分,从而确立方向。划分方法不能简单地按硬件、软件进行,我认为按具体专业可划分为:操作系统与原理、应用程序设士卜、网络、办公自动化、多媒体、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若干个课程组。各个课程组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侧重,使知识结构趋于合理化。同时在按排教学课程时,以组为单位按排教师任课,尽管将来内容更新了,但总框架不变,教师知识更新起来也容易,教学质量也就有保障。除了教师的专业侧重外,要求每一个计算机教师都必须具备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能力,都能完成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模块的所有课程的教学和实验指导。同时至少要能完成一门或一门以上的计算机基础理论或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指导。还要能完成一门或一门以上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课程教学。这是对计算机教师的素质的最基本要求。
三、加强对教师的实验指导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增加实践经验。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是培养学生把理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发展,生产劳动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因此,产学结合在新的发展时期,应有新的内涵。产学结合强调的是知识与产业实践的高度结合,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以中青年居多,他们有活力,肯钻研,接受新知识、新信息能力强,但最大的不足之处是实践经验缺乏。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基础应用软件的使用能力和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程序设计任课教师应能完成一般的应用程序设计,承担学校教学管理等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规范;其他应用软件任课教师应能使用应用软件进行一般的设计和制作。当然,学校要保证教师每周必须有一定的上机时间。在条件许可时,要求教师必须在计算机上进行备课、出试卷、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并要求每个教师的每一门课程,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多媒体课时,在多媒体教室或多功能教室对学生进行授课。同时,我认为学校可以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每年可以组织一定的人力和财才,利用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鼓励和指导教师组织有潜力的部分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课题的开发和研究、学校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或者合作开发,这样即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可以带出部分有很强实践能力的学生,他们可以在社会上为学校创牌子,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组织教师编写和制作多媒体形式的教案、教材和各种CAI软件;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利用假期组织有关教师到计算机应用比较集中、比较成功的企业、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通过产业实践,使教师先认识到利用知识,创造性地改造传统设备,实现技术进步的紧迫性,从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打开未来知识创新宝库大门的“金钥匙”;对业务上出色的教师,不拘一格,在工资、职称等方面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奖励,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实践积极性,提高学校的学术气氛。
四、教师教学储备问题不容忽视。鉴于社会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技能需求和素质要求在不断的变化,计算机行业应用软件和网络、硬件变更的周期越来越短,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同步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学校应注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及时进行教师教学储备。所谓的教师教学储备,就是要及时、定期安排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学习最新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掌握最新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和网络、硬件产品。根据计算机发展的动态,在一个新的、有价值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和网络产品,硬件产品出现后,无论该软件、硬件课程现在是否需要,也要动员和安排教师对该课程进行学习和备课,以提高教师能力和业务素质的储备,为下一学期、下一学年或将来开设新的专业课程作好充分准备。在需要时,能很快地把开出的新课投人到教学中去。
五、计算机教师应能清楚计算机在本校特色专业中的实用性。计算机从应用的角度而言是一种先进的工具,现在每个专业除了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同时还根据专业的需要和其侧重点,有的开设侧重于数据处理的课程,有的开设侧重于图形处理的课程,但若任课教师不了解该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具体应用,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而不能引导学生将学习的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结合应用,那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就未达到。因此在平时应加强计算机教师与其它学科教师的联系,通过讲座或讨沦的方式让计算机教师了解行业中计算机的应用层次和水平,从而指导教师的教学。